小学课文蜜蜂教学设计(专业20篇)

时间:2023-12-12 17:50:02 作者:梦幻泡

教学计划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考虑学科的理论体系,又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编写教学计划的技巧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课文《琥珀》教学设计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1.想一想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

2.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3.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幻灯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

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追问: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

(2)为什么科学家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呢?这和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

3、它们是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

(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读第7自然段。

(2)然后让学生一只手当苍蝇,一只手当蜘蛛,另一个同学双手在上当松脂,表演体会那一瞬间的情景。

(3)随后老师出示幻灯片,边讲解边演示松脂包住这两个小虫的活动片。

(4)后来的情形又怎样呢?

4.默读第1到第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5.组织讨论。

6.讨论小结。

7.指导朗读第二段。

(1)明确要求:第一要处理好重音;第二要用平和、轻松、有趣的声调,给人以有趣的感觉,不能使人有紧张的恐怖的感觉。

(2)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老师点评。

2.默读第三段,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后,老师指导他们讨论,然后再指名说说。老师随机板书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

地壳变动埋在海底时间漫长。

3.学生自由有感情地读这部分内容。

2.出示思考、练习第2题,按照这题下面的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3.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4.老师小结。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松脂球。

形成。

化石。

琥珀。

发现。

样子、价值。

小学课文《刮脸》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辅以视听,创设氛围)。

(二)进行新课(网络支持,把握人物)。

1、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同时质疑。教师巡视指导。

2、各组选派代表运用各种手段交流(语言表达、电脑展示、学生表演、图片讲解等)汇报。

教师补充说明,帮助学生拓展知识的深度及广度。

汇报内容:a、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b、中哪些事例表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2)知己知彼。

(3)熟通兵法。(动画演示,突破难关)。

(4)有预见性。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找出最能表现诸葛亮因神机妙算而成竹在胸的`一段话读一读。

4、师生总结。

(三)巩固练习(图文呈现,巩固强化)。

1、电脑配图出示一个小故事《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让学生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这个故事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据你所知,还有哪些三国故事也体现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四)网上冲浪,拓展视野。

利用互联网了解更多的《三国演义》的人物和事件,学生边浏览边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剪切编辑,溶入自己的想法,整理成一篇小文章,相互交流。

小学语文《蜜蜂》教学设计范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作风。

3、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制作有关蜜蜂的课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写字,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感悟课文,学习2—6自然段,体会法布尔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一、复习检查。

1、复习生字词语。

2、检查句子,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读熟了课文,老师找出几个有困难的句子,看看你们的能不能把他们读准确。出示带多音字的三个句子,要求仔细看,用心读。(巩固多音字的识别)。

二、朗读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引入: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法布尔想对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要做一个试验,具体的实验步骤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相应的句子。

(2)交流试验的具体步骤。

(3)试验的步骤能不能去掉一个?为什么?

(4)理解“大概”,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教师引入:试验的结果怎样?这些蜜蜂能回到它们的家吗?请同学们阅读三、四自然段。

(1)作者认为蜜蜂能回来吗?你从什么地方读出来的?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

(2)第一批回来了几只蜜蜂?这么长的路途,它们用了多少时间?

(3)此时你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这时,小女儿看见“我”回来了,她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意外)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

(4)指名学生多人次地带着这种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朗读。

2、学习第五自然段:

引入: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吧,请读第五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第二批又飞回来几只蜜蜂,你是从第几自然段读出来的?你们认为它们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大概用了多少时间。

(3)换位思考:现在你就是十七只蜜蜂中的一只,在途中你有可能遇到哪些事情?(可以是困难,也可以是巧遇。)。

(5)学生再一次体会读。

3、学习第六自然段:

(1)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非常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让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是怎么说的。

(2)学生多遍朗读第六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再用不是…而是…说话。

小学语文《蜜蜂》教学设计范文

1、交流认识的生字。

2、交流积累的词语。

3、交流查找的资料。

1、你知道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是怎么看出来的?

2、什么叫“亲自”?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

3、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你能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吗?

(1)“一边走一边看”,列宁看见了什么?他是怎样分析的?

路边的花丛;。

花丛里正在采蜜的蜜蜂;。

花丛上飞舞着的蜜蜂;。

蜜蜂飞进去的小园子;。

小园子旁边的小房子。

(2)根据课文,画一画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1、小组交流。

2、路线图展示。

3、学生总结:列宁是凭借细心观察和科学分析,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养蜂人的。

1、出示课文插图,自愿介绍图意。

2、同桌练习人物对话。

3、对话朗读擂台赛。

推荐阅读列宁的故事。

小学语文《蜜蜂》教学设计范文

练习书写生字新词。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

4、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那么法布尔是怎么做试验的呢?

2、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法布尔是怎么做的?

3、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

(1)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

(2)“那二十只左右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这两句话中画横线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5、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7、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

1、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2、课外阅读:《昆虫记》。

小学课文《蜜蜂》教学设计

1、认识“试、验、证”等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除了采蜜外,还有什么本领?(做向导、辨认方向)。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二、初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生字,指生当小老师读。

(2)去掉拼音带词读。

(3)分析生字结构,说说识记方法。

(4)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共同讨论解决。

(5)提醒学生注意多音字(闷几尽)。

4、说说课文讲了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三、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了解试验过程。

1、读课文,说说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想到做这样的试验呢?

3、作者是怎样做这个试验的?请默读第二自然段,先看看他的实验可以分哪几步。

4、学生画,回答,(用“先……接着……然后……最后……”)。

教师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路放飞蜜蜂。

5、请男同学齐读第二自然段他做实验的'步骤,你能从试验过程中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做事认真,十分严谨)。

6、其实,法布尔写到“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就已经说清了试验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后面的内容呢?自由读读,跟同桌讨论一下。(出示该段文字)。

(说明法布尔边试验边观察蜜蜂的活动情况,还动脑筋思考)。

我们再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法布尔的实验过程和他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7、现在你有什么话想对作者说?或你有什么想说的话?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测、括、确、误、途、超”,组词朗读。

2、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3、同桌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4、学生书写。

四、总结。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写了《昆虫记》这一本书,我们还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和新词。现在,我们再复习一次生字和新词吧。

2、出示生字词,学生齐读。

3、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生答)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法布尔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但是,事情证明:蜜蜂飞回来了。

二、精讲课文。

(一)试验结果。

1、默读第3、4、5自然段试验结果部分,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出示句子。

(1)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小女儿很激动,为什么?(没想到,而且,我也推测它们可能会不了家了)。

指导用激动的语气读。

(2)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的回了家。

“准确无误”指什么?(是的,逆风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他们偏离方向,他们准确无误的回家。)。

指导朗读,读出重点词。

蜜蜂不仅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很强。请同学们看第五自然段。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呢?(出示句子:)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蜜蜂辨认方向能力强?(准确无误、确确实实、尽管……但……)。

请同学们看看这个词,这是一组关联词,尽管他们逆风而飞,尽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的飞回来了。

指导读出重点词。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还有一组关联词也强调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请你找出来。(“无论……总是……”)。

这两组关联词都说明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所以,试验的结果是:(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3、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么强,但是还有三只蜜蜂怎么没有回来?(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讨论、汇报)。

(三)研究结论,激发探究。

(1)蜜蜂被装在纸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所以我觉得蜜蜂辨认方向不是靠记忆力。

(2)在放飞时刮起了大风,蜜蜂逆风飞行,又飞得很低,它们不可能是在高空中“眺望”到遥远的家园。所以我认为蜜蜂认路靠得不是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

2、什么是本能?当时法布尔为什么无法解释?

“本能”指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3、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

蜜蜂是利用视觉、嗅觉的功能,依靠地形、地物与太阳位置、偏振光来定位的;面在近处则主要靠颜色和气味来寻找巢门位置的。在没有明显标志物时蜜蜂也会迷巢的。

偏振光导航是蜜蜂特殊的本领,蜜蜂复眼顶部的一少部分小眼能够利用天空中紫外偏振光进行定向和导航,并通过在巢脾的竖直平面或水平面上的舞蹈,将蜂箱、食物和太阳三者联系起来加上视觉、嗅觉建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4、在我们课本57页的资料袋也给我们介绍了蜜蜂的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四、总结。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山区一个贫苦家庭。是对动物,植物的兴趣把它带入了科学研究的殿堂。他没有上过正规大学,主要靠自学成才。法布尔的成功来源于他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法布尔那样做事抱着严谨的态度,像蜜蜂一样勤勉一生。相信每个同学都能酿出属于自己的甜蜜!

五、作业。

1、摘抄好词句。

2、阅读讲述关于其它动物有趣的故事的书籍。

板书设计:

14、蜜蜂。

听说——做实验——飞回来。

无法解释本能。

小学课文《蜜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内容。

2、默读课文,说说受伤的蜜蜂是怎样修补翅膀重新起飞的。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锲而不舍精神的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理解蜜蜂是怎样修补翅膀重新起飞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这是什么?

2.说到蜜蜂,你想到了什么?

3.说实话,其实我不太喜欢蜜蜂,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被它蜇过一回,但是后来听老人说蜜蜂轻易不蜇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就耗尽了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就原谅它了。可是从此看到它,总觉得心里有疙瘩。直到我看到了这篇文章,(板题)才知道自己对它了解得太少。

4.相信大家在读完课文后,必定会对它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2.学习2-5自然段。

(1)你是从哪看出作者的厌烦?

重点:理解词语锲而不舍。

指导读出我的不耐烦、厌恶之情。

你看到一个怎样的作者,一只怎样的蜜蜂?

(2)小结: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我先是赶它,然后拍它,接着踏它,最后还使出全部力量碾它,恨不得置它于死地。可这只蜜蜂却没有丝毫的胆怯和退缩,它两次从土里钻出来。

3.学习6-11自然段。

默读6-11自然段,同座合作补充板书。

指名回答。

(2)它是怎样修补自己的翅膀的?

划记修补过程中的动词,完成填一填。

(3)被修补的翅膀伤得怎样?从哪看出很严重?

(4)尽管伤得这么严重,但它仍然(引读填一填)。

(5)师引读9-11自然段。

(6)读完了蜜蜂振翅起飞的经过,你想对蜜蜂说什么?

(7)这可爱的小生灵折服了我们,同时也折服了作者,从哪可以看出?

(8)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引入原名《翅与祷》。

三、总结。

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语文《蜜蜂》教学设计范文

《蜜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布尔。他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实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蜜蜂窝内捉20只蜜蜂,在背上做了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边,“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然后写“我”途中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结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的回到了家。最后写结论:“我”尚无法理解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掌握“扔、劣、免、弃、闷、证、阻、环、拥、沿、括”11个生字。

2、阅读课文,知道法布尔是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

3、在读课文的同时,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热爱。

1、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实验的过程,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从而感受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介绍实验过程的方法。

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所以我将采用以下三种教法:

(1)谈话激趣法。

在学生交流所搜集信息的基础上,我适时谈话激趣拨动学生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在课堂中,我会利用精炼的语言,或指导,或点拨,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2)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走进课文,体验文中人物的情绪变化,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3)读书指导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将通过“初读、精读、赏读、活读”等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上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2、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3、复习旧知:我们以前学过一篇课文叫《蜜蜂引路》,通过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师小结:蜜蜂有很强的辨别方向的能力,法国科学家法布尔还做了一项有趣的试验来证实蜜蜂的这种能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通过开火车的方法,让学生读准生字并组词(多人朗读)。提醒难读的字把它读准,并可读一读含有这个词的句子。

(2)含有多音字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的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3、指名读课文,评议。

4、默读课文,思考:法布尔做了一项什么试验?生交流。

(默读是本学段第一次出现的朗读要求,师需指名默读的要求是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必要时可动笔画重点词句)。

5、提问:哪些自段段写了法布尔做的这项试验?哪些自然段写他得出的结论?

6、生交流回答。(2—5自然段为试验过程,6自然段为得出的结论)。

(三)写字指导:

1、提示容易写错的字,如“论”的右边不要写成“仓”,“试”“袋”的右边没有一撇,“减”的右边有一撇,左边是两点水。

2、师范写难写的字,如“概”等。

3、生抄写生字、新词,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的生字朋友,也知道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做了一项什么实验。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做试验的,试验的结果又如何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课后收集有关蜜蜂的更多的资料。

原因(1)。

试验(2—5)。

结论(6)。

小学语文《蜜蜂》教学设计范文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往往能及早的发现一些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

《蜜蜂》一课,讲的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可以飞回原处。法布尔决定做一个试验,来验证这种说法是否正确。通过试验,证明了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在教学时,我想先用学生学过的《蜜蜂引路》来引出“蜜蜂”,然后揭示课题;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来自读、思考、讨论、交流四个问题:

1、作者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最后法布尔得出的结论和“听说”的一样吗?

4、除此以外,法布尔还得出什么结论?通过这四个问题的讨论交流,可以让学生既理解课文内容,又能让学生体会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体会他的那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通过教学,我感受到这次我对《蜜蜂》这一课钻研的还比较透彻,把握住了课文的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比较适宜、清楚地加以了分析,课件也设计的比较适用、实在。只是我那种在课堂上对教案的实施,在时间上把握得不够好,随意性比较强,今后还有多加注意。同时,还要加强朗读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蜜蜂课文教案蜜蜂教案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大概、减少、阻力、遥远、推测、包括、检查、迷失、准确无误、沿途、确确实实、超常、记忆力、本能”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资料,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潜力,作者是怎样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试验闷了好久推测几乎阻力尽管陌生。

2、在课本相关字词旁边标注加点的字意思。

推测准确无误逆风而飞超常。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推测激动反:陌生减少。

4、朗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查资料等(常规预习资料)。

预习课(20分钟)。

主要任务:检查预习,初读课文,准备精读课文。

一、板题引入。

1、引入:学习了《花钟》,我们对花有了新的了解,这天我们来一齐学习《蜜蜂》(板书课题),看对这种小动物又能有什么新的发现。

2、了解作者: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篇课文是谁写的?(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出示简介:

(结合资料,初步了解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四年级我们还将学习他写的《蟋蟀的住宅》)。

二、检查预习状况。

1、引入:请一行的同学读课文。他们读错了,自己有没有发现,大家随时说出来帮忙他们纠正。

2、学生依次读课文,教师在学生读完相关自然段后随机叫停,正音,了解预习中词语意思等:学生读完有关自然段,依次提问、补充介绍或了解一些有关资料。

(学生课文读得如果一般,则鼓励学生,我们下面还有机会读课文)。

【承接课前预习,课堂阅读有个以检查课前预习(含引入)的预习阶段,也可称为初读阶段。结合课文阅读教学要求,这个阶段一般主要安排:

1、随机指定一列(或一行)学生朗读课文,每个学生一般读一个自然段,由指定这些学生读完全文,也可称开火车朗读课文。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朗读课文,不同的课文用不同列的“火车”朗读,全班同学在课文阅读教学中都有机会展示朗读状况,即使轮到一些朗读水平个性差的同学,也要给他必须的朗读机会,读的差时,可读少一点资料,甚至只读一、两句话,随着他们朗读水平提高,适当让他们多读一些,有了读的机会,有利于促进他们朗读水平甚至语文水平的提高。以开火车的方式检查,也体现了面向全体的要求。在学生开火车读课文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读音错误,全班学生可即时帮忙纠正。这样安排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真听读,便于学生交流。时过境迁,教师结合学生课前预习资料在有关自然段朗读后引导学生明确一些学生容易读错字的读音,了解一些字词意思等。有些字词意思相对固定,如“准确无误”一词中“误”的意思、“逆风而飞”中“逆”的意思等,可在预习阶段了解,有些字词意思需要结合课文具体资料了解,如“推测”等则需要在精读阶段学习。

2、了解学生预习其他资料状。

况,学习非重点段,为精读扫清障碍。在低年级,预习阶段还要突出识字训练。】。

2、默读课文,填空。

课文主要讲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为了证实蜜蜂(),做了个试验,得出了()的结论。

(板书:试验――目的过程结论)。

三、学习。

第1。

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了解主要写了什么。

出示:读读找找哪几句写了他试验前的准备,都有哪些准备工作?找相关的语句,并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汇报后出示:

四、作业:练习书写本课生字。

预习课板书。

小学课文《春风》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课文《春风》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借助拼音认识10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6个字;认识偏旁“几”(几字头儿)、折文儿;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了解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丽。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背诵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春天景象的图片或动画情景。

学生:搜集春天的图片或照片。

1、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现在看到和感受到的是哪个季节,大自然有些什么变化。

2、 板书课题,读课题。

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1、 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提醒要读准的字音。

2、 全班交流,提醒同学难读的字音。教师相机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导认读。

3、 开火车读生字词语,巩固对生字字音的掌握。

1、 抽学生朗读儿歌,说说儿歌讲了什么。

2、 把你喜欢的诗句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3、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要读好儿歌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和表示春天特征的词语。

采取教师引读,学生自读、互读的形式练习背诵。

1、 结合课后第二题,说说校园里的.春天。

2、 交流搜集的春景图片资料,说说春天还有什么特点。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展示作品。组内同学合作,可以采取作诗、绘画、朗诵等形式完成。

1、 抽读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

2、 自主择字组词语。

3、 鼓励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字形。

4、 书写要求会写的字。提醒学生书写这些应注意写好的笔画。

教师可重点指导书写:朵、条、给。

小学课文西湖教学设计

我今天要说的课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课《西湖》。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

2.学生分析:学生都没有到过西湖,对西湖的美景毫无感知,再加上学生只有九岁,常规教学中,单凭语言文字的描述他们是不能够完全领会西湖如诗如画的美景的。因此,根据学生特点,我在本节课主要应用了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2、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步:

其中前两个是我在本节课中整合点的主要表现部分。具体我是这样操作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了西湖美景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西湖迷人的风光,随着播放,学生进入西湖美丽神奇的湖光山色之中,激发他们对西湖深深的向往之情,然后,乘势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领略西湖风光。

首先我让学生认真倾听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朗读,让他们从文字中感受杭州和西湖的美丽,再结合图片重点帮助学生理解“镶嵌”和“明珠”的意思;接着我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让他们从优美的文字中感受西湖的美丽风光。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只是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是无法真切的感受到西湖的清奇秀丽的。这时我就想到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亲自到西湖体验一回。因此我为学生展示了由声音、文字和图片组成的画面…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真切感受到了西湖的美景,也学会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也就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最后我为学生展示了夕阳斜射和华灯倒映下西湖的美景,将月光下西湖的景色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然后我让学生配乐朗读,提高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这也是对教学重点的巩固。

(三).全课小结:。

我以苏轼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结束了今天在西湖的游览,也为本节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几个西湖的相关网址,让学生课后自由发挥,,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西湖的兴趣,也增大了本节课的信息量,使语文教学由课堂延伸到了课外。

小学课文《看雪》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资料,明白海峡两岸的小朋友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蕴含的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台湾的各方面的资料、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此刻是什么季节?

生:冬季。

师:在冬天你们最盼望干什么事?

生:……。

生:下雪。

这天,我们一齐来学习《23看雪》,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己高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做一下标记。

学生按老师要求自读课文。

三、检查自读状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指读、开火车读、齐读。

2、质疑: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其他学生能解答的先解答,解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可放在理解课文的环节中再解答。)。

四、以读促讲,理解全文。

(一)理解1、2自然段。

1、指读1、2自然段。

2、出示课件(地图):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明白台湾很难看到雪的原因。

3、出示课件(课文插图1):

让学生看图观察讨论: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说。)。

4、出示课件(课文第二自然段):

练习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台湾孩子对雪的向往和喜爱。

(二)理解3—11自然段。

1、(1)以小组为单位读3—11自然段,看看孩子们向老师提出了哪几个问题?画下来,讨论一下。

(2)出示课件(学生问老师的四句话):

范读、指读。读好这四句话的语气。

(3)出示课件(第四句话):

多种形式读,指导读好其中的自然停顿地方。

2、(1)过渡:北京下雪的时候是怎样的情景呢?

(2)出示课件(北京下雪的情景):让学生欣赏雪境,感受下雪的乐趣。

(3)你们看了这段雪境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谈。

(4)出示课件(第九自然段):

让我们一齐来感受这完美的雪景,体会北方孩子玩雪的乐趣吧!

齐读第九自然段。

(三)出示课件(课文插图2):

1、学生观察并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看到北京孩子玩雪的情景,台湾孩子的情绪怎样?学生自由谈。

2、出示课件: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3、你期望台湾的小朋友到北京来吗?学生自由谈。

4、出示课件:欣赏台湾的一些风景片。

5、你愿意到台湾宝岛去看一看吗?

学生自由谈。

6、引导学生比较(第2自然段与第9自然段,第10自然段与第11自然段)朗读,边读边想,讨论交流:

橱窗里的雪景与真的雪景有何不同?

(都很美,一是静态的,不能玩;一是动态的,能玩的、好玩,因此更美丽,对孩子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台湾孩子们和北京小朋友盼着什么?

(台湾孩子们盼着到北京看真的雪。小朋友盼着和孩子们一齐玩,盼望祖国统一)。

7、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

(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大胆发表观点)。

五、分主角表演读全文。

让学生按课文资料分为“叙述者”、“孩子们”和“老师”三种主角表演朗读,在过春节的欢快乐曲声中,在电脑课件展示课文插图的形象氛围里,让几组学生扮演主角、表演朗读、展开竞赛、巩固成果。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课文蜜蜂心得体会

小学课文《蜜蜂》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篇重要课文,通过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蜜蜂的生活习性和工作方式。阅读并学习这篇课文后,我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和反思。接下来,我将从学习方法、社会意义、劳动精神和团队合作这四个方面来展开谈论。

第二段:学习方法。

通过学习《蜜蜂》,我了解到学习要像蜜蜂一样勤奋努力。蜜蜂为了采集花蜜,需要长时间地在花丛里忙碌工作,它们学会了高效的采蜜技巧,带着勤奋和毅力工作,最后得到丰富的回报。我认为我们学习也要像蜜蜂一样,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取得好成绩。

第三段:社会意义。

蜜蜂不仅仅是一种昆虫,它们还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们采集的花蜜不仅供养了自己,也为人类提供了珍贵的食物——蜂蜜。蜂蜜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食品,还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美容等领域。蜜蜂的工作方式和社会行为,给我们传递了奉献与合作的精神,鼓励着我们为社会做出贡献。我认为我们要学习并践行蜜蜂的精神,为社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段:劳动精神。

蜜蜂勤奋努力的工作态度和不懈努力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每天辛勤工作,从不懈怠。蜜蜂对于生活充满了激情和热爱,它们不仅工作认真,也享受工作带来的快乐。我认为劳动是快乐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努力去追求,每一份劳动都能让我们收获到成就的喜悦。

第五段:团队合作。

蜜蜂是一种十分团结的昆虫,它们在采蜜的过程中需要互相配合和协作。每个蜜蜂都有自己的分工和责任,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完成采蜜的任务。团队合作是蜜蜂成功的秘诀,也是我们学习《蜜蜂》这篇课文的重要启示。在学习中,我们也要学会和同学们合作,积极沟通,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结尾段:总结。

通过学习《蜜蜂》这篇课文,我认识到学习要像蜜蜂一样勤奋,劳动要像蜜蜂一样积极快乐,团队合作要像蜜蜂一样协同合作。蜜蜂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充满了诸多的智慧和精神,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因此,我们要向蜜蜂学习,运用这些智慧和精神,取得更大的进步,并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课文《穷人》教学设计

一、成功之处:

1、精选重难点,提高课堂时效性、

2、精心设计重难点,提高教学实效性、

二、不足之处:

“读”是学生与文本间实现心灵对话与沟通的最有力桥梁、我虽进行了读的训练,但读的不充分,不畅快、我认为在重点之处还应加大读的力度,反复地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课文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13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画家虚心的优秀品质和牧童敢于向别人提出意见的精神。

3、练习用“……一……就……”“……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话,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重难点:认识生字,练习用“……一……就……”“……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话,感悟人物品质。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板书,设疑引入。

(教师板书牧童和画师,把它写成一大一小)。

师: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齐读课题。

那么这个小小的牧童和大名鼎鼎的画家之间会发生一件什么事呢?

(评析:教师利用把“画师”写大,“牧童”写小的视觉误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畅所欲言,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学习铺垫良好的氛围,老师“他们之间会发生一件什么事”看似平常,却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生自读课文。

2.看看你又认识了哪些词语朋友?(课件出示词语)。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感悟。

1、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戴嵩很著名、画画得好呢?请大家细细地默读课文1—4段,用笔画出来。然后和同桌相互读一读。

指名汇报。(相机出示句一: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2、(读懂句二: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相机认读“价”“购”。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说明戴嵩的画特别受到大家的喜爱?(这句话哪个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说你的理由)(没有不、争着购买)。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戴嵩的画不仅画得好,还画得很快呢。

3、(汇报句三: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师:沉思片刻就是想了一会儿。戴嵩胸有成竹,很快就想好了。还有什么词说明他画得快?(一会儿……一会儿……)。

师:是啊,戴嵩的画技真是太高超了,谁能用这个关联词说个句子吗?

这儿有两个词写得特别好,是哪两个词呢?

(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齐读这段)。

(评:这一片断的教学有两个亮点:一是在词语的理解上。低年级的孩子不能以理性的思维来理解词语的意思,需要老师为他们提供一定的背景知识,或者通过直观手段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逐步把握词语的深度。教师出示徐悲鸿的马图,引导学生对“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的理解,这样学生就能获得丰富的表象,感受画家绘画的娴熟。二是在语言表达训练上。克拉申认为,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应该是语言的输入(理解、记忆)和语言的输出(运用、表达)两个环节构成,如果没有语言输出,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是不可能的。这节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戴嵩画艺之精湛时抓住“一……就……”“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子反复诵读,让学生品读感受,引导学生练习运用这些关联词语说话,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这对低年级的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是大有益处的。)。

师:戴嵩的技艺如此高超,围观的人是赞不绝口。(指名读三四自然段)。

师:这里有三个词语都是赞美的近义词,请你把这三个词语找出来,用笔圈记。(夸赞、称赞、赞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个词。

师:咦,同学们,围观的人只有。

师:谁还来大点声喊一喊?(生读)。

4、师:面对小牧童的批评,戴嵩是怎样的.态度呢?到底是大画家画错了,还是小牧童说错了?我们读一读5、6自然段就知道了。

指名读读戴嵩的表现。

和蔼是什么意思?那咱们再来读读这一句。(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师:从戴嵩的表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虚心。

师:你们认为牧童说的对还是不对?为什么?

师:是啊,当我们发现了别人的错误时,就应该勇敢的指出来。

戴嵩听了牧童的话,有什么感受?

(评点:这一部分是师生、生生、及文本对话的重要环节,对话是否成功关键是看教师对文本细读后会抛出怎样的话题。温老师以角色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在表演中浮现画面,深入感悟人物语言的刻画,进而感受人物品质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读读议议中树立起画师与牧童的人物形象。

四、拓展升华。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课文中的人物说点什么吗?

2、同学们,你们说的真好,不论是大画家的虚心,还是小牧童的勇敢都很了不起,都值得我们学习。那你觉得老师刚开始这样一大一小写课题还合适吗?(集体改课题)。

3、齐读课题。

(评点:学生语文能力过关的主要标志是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进行口头和书面交际。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对人物评说,这是对文本理解的深化与概括,也是对学生言语表达的一次训练。)。

(总评:1、写文章讲究前后照应,课堂教学也要前后照应,让学生在心中画上一个圆满的圆。本课的教学教师十分注重引导学生画出心中的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以“想想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过程中感悟课文内容,最后让学生发表对老师书写课题的评议,又引导学生紧扣课文内容,训练语文表达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将语言和思维表达训练落到实处。整个教学走了一个来回,把小画家的品质和画家的人格深深地铭记在心中。

小学课文《看雪》教学设计

《看雪》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共11个自然段,讲在冬天,我国台湾省很难看到雪,北京却能看到雪,通过看雪表现了宝岛台湾的儿童与祖国大陆的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教学本课,教师应培养学生理解字词句的能力,体会句子的意思,弄清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出示日月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转入课题:台湾四季常青,很少见雪,只有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才能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美丽的雪景。

2、运用课件展示北方雪景图,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下雪的景致,及孩子们在雪地里嬉闹的情境。

二、初步感知,情感体验。

1、教师配音范读课文,学生闭目想像课文再现的画面。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借助拼音,熟读课文。

3、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帮助对方纠正误读的地方。

4、圈出生字,同桌交流记住字音和字形。

5、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同学们听,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三、融入情感,愉快教学。

1、自学课文,与自己的学习伙伴交谈一下自己明白了什么。

2、结合课文提出问题,同学帮助解决,教师点拨如何解决难点。

5、请同学们看课件雪景图,然后闭上眼睛想像雪景,听教师描述第9自然段,让学生进入情境。(看到雪花纷纷扬扬,看到大地铺上了厚厚的白雪,看到孩子们在堆雪人、打雪仗的开心世界。)。

6、看到北京孩子玩雪的情境,想像台湾孩子们的心情会怎样?(羡慕,想到北京去看雪。)。

7、老师是怎么说的呢?盼着是什么意思?(北京的小朋友也盼望台湾的小朋友能到北京来。)。

9、分组讨论:你希望台湾的小朋友到北京来吗?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充分发表学生自己的意见。)。

10、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11自然段中学生的四问和老师的三答。

四、加深理解,情感升华。

教师小结:是啊,台湾省是祖国的宝岛,它在大陆的东南端,台湾小朋友永远是我们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不久的将来,海峡两岸的小朋友一定会相聚在北京。

五、拓展训练,表达心声。

小朋友们,我们学了《看雪》这篇课文,你们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让学生大胆地发挥创造性想像,把各自的心里话说出来。

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更是神奇的,教学《看雪》这篇课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情感体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更好地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小学课文画教学设计

《苏珊的画》是冀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它讲述的并不是苏珊的画怎样好,而是苏珊通过画画这件事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在让孩子正确认读课文中的15个生字的基础上,让孩子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小学课文蜜蜂心得体会

蜜蜂是一种小小的昆虫,它们勤劳好学,努力工作,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蜂蜜和蜂蜡。他们的身上离不开“辛勤”两个字。在《蜜蜂》这篇课文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蜜蜂的勤劳和付出,并从中学到了很多有益于生活的道理。

首先,蜜蜂的勤劳让我印象深刻。课文中描绘了蜜蜂从早到晚的工作场景,凌晨蜂蜜还没睡醒,蜜蜂们就开始就已经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忙碌。短暂的昼伏夜出让我感到蜜蜂非常勤劳,即使是在最艰难的环境中,它们也不怕困难,只要是能为蜂巢做出贡献,蜜蜂们都会毫不犹豫地投入其中。这种勤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

其次,课文中蜜蜂呈现出的团队协作精神让我深感敬佩。蜜蜂是非常有组织和纪律性的昆虫,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工合作,井井有条地工作。每只蜜蜂都有自己的职责,分工合作完成了蜜蜂巢的建设和蜜蜂食物的收集。这种团队协作的精神告诉我们,在集体中,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我们作为学生也应该学会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课文中,蜜蜂的勤劳和付出为人类带来了很多好处。蜜蜂通过采集花蜜制造出蜂蜜,蜂蜜富含营养,对人体非常有益。同时,蜜蜂还用蜂蜡作为材料制造蜜蜡,蜜蜡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制作蜡烛、工艺品等。而这些都离不开蜜蜂的努力工作和奉献精神。从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任何事物的背后都蕴含着付出和努力,只有付出才能有回报。

与此同时,蜜蜂的生活也告诉我们如何对待环境。蜜蜂是非常注重环境的昆虫,不仅会为了蜂巢的舒适而集体建造,还会为了蜜源而在花朵之间往返,不停地寻找最好的食物。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我们生活的环境也需要我们的呵护,我们应该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通过阅读小学课文《蜜蜂》,我被蜜蜂的勤劳、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对环境的关注所深深感动。蜜蜂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它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有辛勤付出,才能取得成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会时刻谨记蜜蜂的这些精神,努力付出,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课文西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阅读课文,边读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想想作者抓住那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3、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

4、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西湖美景图。

2、让学生介绍自己所认识的西湖。

二、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查字典,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

1、学生分段朗读完课文后讨论:

(1)作者为什么没说过西湖的一句好话?西湖不美吗?谈谈你的看法。

(2)东坡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应如何理解?

(3)作者这次来西湖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

(4)作者去访灵隐具体写了几方面的绿?用笔把它画下来。

(5)想像一下西湖的美景,并说一说。

五、给课文分段。

六、巩固练习。

1、边读边想像西湖的绿的美景。

2、体会作者表达的对西湖的赞美,对西湖的绿的喜爱之情。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