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铃儿响叮当的教案(实用12篇)

时间:2023-12-06 00:31:22 作者:ZS文王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确保教学任务的合理安排。小编整理了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模板和范例,供大家参考和使用。

《铃儿响叮当》教案

1、通过欣赏、表演童声合唱《铃儿响叮当》,熟悉外国优秀少儿歌曲。

2、通过不同线条、颜色与歌曲情绪的对照选择,使学生感受到歌曲情绪的变化,并用体态动作和打击乐器进一步体验歌曲情绪及音乐的动感,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创造能力。

3、欣赏不同语言、不同歌唱形式演唱的《铃儿响叮当》,丰富学生的听觉体验。

《铃儿响叮铛》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生动的歌词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一群年轻人,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歌笑语伴这清脆的马铃声回乡在田野——表现了年轻一代热情奔放的性格,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

(一)游戏导入歌曲。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抢答的小游戏。游戏方法是:老师播放一段歌曲片断,看谁最先说出这首歌的名称。如果你听出了歌名,就快快举起枪答器(串铃)并摇响它。如果你回答正确,屏幕上就会播放一段好看的动画。(使用电脑课件,学生回答完毕出现课题,如回答正确电脑发出“回答正确”、“真是个小机灵”等表扬鼓励的声音,并播放动画;如回答错误,电脑发出“错了,再想想”的提示。)。

歌曲顺序:《大鹿》、《小星星》、《赛船》、《粉刷匠》、《铃儿响叮当》。

(二)引入课题,简介歌曲。

刚才听到的都是我们曾经学过的外国儿童歌曲。《铃儿响叮当》是一首美国歌曲,作者是比尔.彭特。美国的冬天像我这里一样气候寒冷,有的地方也是冰天雪地。歌曲描绘了一群小朋友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不畏风雪飞奔向前。他们的欢歌笑语伴随着清脆的马铃声回荡在山野……(随即播放歌曲)。

(三)欣赏音乐。

1、初听歌曲。听了歌曲,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

2、复听歌曲,熟悉歌曲表达内容。(看动画)。

同学们说的真好,看!他们划着雪橇向我们跑来了……。

3、再听歌曲,跟唱歌曲(看动画)。

让我们跟他们一起唱一唱。

4、感受歌曲情绪。

设问:

a、天很冷,风雪也很大,可这些小朋友的心情是怎样的?

b、你认为用下面那种图形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最合适?(边唱边用手划线条,通过体验后回答)。

c、如果我们用表示歌曲的第一部分,还有哪里可以用这一线条来表示,听到这段音乐时请你用这一线条来划一下。

d、你认为歌曲中间一部分可以用什么线条来表示?(听音乐)。

e、总结:我们可以用来表示歌曲的情绪。(可以有多种答案)。

f、学生随音乐用手指划线条,感受歌曲情绪及节奏的变化。

(四)运用打击乐器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绪和音乐的动感。

1、引导。(看画面)。

2、分组讨论,研究怎样用这张乐谱为歌曲伴奏。

(教师设计:表示击奏,表示摇奏,模仿马鞭声。

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演奏,教师适时引导,不过于干预。)。

3、分组汇报。

4、汇报后大家发表意见,再作修改。

启发学生同一首歌曲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表现歌曲。

(六)学唱曲调。

1、分声部学唱,教师重点辅导二声部、

2、先学习副歌部分8小节因多合成,多听,多感受。

3、学习主歌部分。注意唱准弱起拍部分。

4、以欢快,稍快的速度合成全曲。

(七)表演歌曲。

想象角色化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歌曲。

(八)总结。

一首欢快热烈的《铃儿响叮当》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丽圣洁的冰雪世界,我们同歌曲中的小朋友一起感受了滑雪的快乐。当我们真正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就会感到无比快乐。让我们伴随着这首欢快的歌曲到大自然中尽情的玩耍吧!

铃儿响叮当教案

教材分析:

“×××|×××|×××。×|×-|”节奏的运用,塑造了马儿奔跑、铃儿叮当的欢快的音乐形象。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小节后半拍开始,“×|××××|×-|”的节奏从弱起进入,这一节奏的重复出现,加上曲调的逐步上移,给人以推动感,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的情景。歌曲的最后乐段的重复再现,并在结尾用一延长的、渐弱的高音“1”,结束了全曲,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而那充满欢笑的歌声仍在风雪中回荡。

教学目标:

一、透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二、透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潜力,以及演唱技巧。

三、透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

1、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一样情绪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2、进行a部分合唱。

教学难点:

1、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一样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2、进行a部分合唱。

教具准备:

歌谱(旋律谱)、多媒体课件、钢琴、小提琴。

教学过程:

一、引入部分:

师:同学们,大家好!这天在我们的课堂上有那样东西最吸引你?

生:圣诞树。

师:我想问一下,我们班有多少同学过过圣诞节,又是怎样过的呢?

生:……。

师:这天,我们要乘坐“极地特快”号去北极过一次圣诞节。

[设计意图:减轻学生压力,营造简单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导入部分:

师:看,火车来了。大家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火车的汽笛声?用“wu”。

师示范,生跟唱。

4/4。

5---|5---|……。

板书:较小起伏的旋律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连贯、流畅的声音。]。

师:火车驶出了车站,越走越远了。

4/4。

5---|5---|……。

师在黑板上画出短促有力的短旋律线。学生用“huci”来演唱。(强弱比较)。

4/4。

5555|5555|……。

板书:

师:开着火车,我们来到了北极,在北极坐雪橇最好。

师:我们来试一试模仿雪橇铃声。

生分声部练习。

2/4。

(1)333|333|333|333|……。

叮叮当,叮叮当,……。

(2)111|111|111|111|……。

二声部学生练习。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验合唱的美感,突破歌曲难点。]。

师:这声音像什么?

生答:……就像圣诞老人驾着马车给我们送礼物来了……。

师:我刚才听到了“叮叮当”,这是马铃的声音。大家觉得还缺一个什么声音啊?

生答:马蹄声。

师:我们能不能模仿?(弹舌)。

(1)xxxx|xxxx|……。

(2)333|333|333|333|……。

叮叮当,叮叮当,……。

(3)111|111|111|111|……。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师:来,我们来甩一甩马鞭,让马车跑得再快一点?

师生一齐:“嗨!”

加入刚才的练习,最后“嗨!”结束。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歌唱的气息支撑,解决歌曲难点。]。

三、学唱歌曲:

1、范唱。

师:听,圣诞老人来了。(播放《铃儿响叮当》)。

师:刚才老师演奏的曲子大家熟悉吗?

铃儿响叮当教案

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能根据辩听小铃声音信号的方向进行快速跑。

活动准备:

1、乐器小铃一副。

3、录音机,磁带《一只小铃铛》。

活动过程:

一、跟着铃声走一走。

教师将小铃放在背后敲击引发托儿兴趣。

教师:“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如不认识,可以拿出来给托儿看,告诉托儿其名称。

教师带领托儿先用声音模仿小铃的声音,再跟着铃声走一走。

二、“找小铃”游戏。

介绍游戏。

“教师:“小铃还想和你们玩一个找小铃的游戏!你们要用耳朵仔细听:小铃到底躲在哪里?”

玩法:托儿蹲在操场中间,闭上眼睛,配班教师手持小铃躲于纸板背后,敲击小铃。www、300168、com托儿寻声而找,站在自己认为正确的纸板前,等小铃出来。“你们看操场上有四个幅画,你听到声音后认为小铃在哪个幅画后面,就站在那幅画面前等,小铃会出来给你们看的。”提醒托儿不要拥挤。

游戏进行2―3遍。

教师注意提醒托儿轻轻跑,避免跌倒。

三、在《一只小铃铛》音乐声中,托儿和小铃一起唱着歌,放松四肢。

活动延伸:

区域:在音乐律动区提供小铃铛若干副,供托儿课间或自选活动时间摆弄。另提供一些其他打击乐器,如:铃鼓、沙球等,让托儿比较其音色的不同。

户外活动:可以用小铃作活动开始、结束的信号。

美工区:提供小铃的轮廓,供托儿拓印、涂色。

发现区:提供各种不同功用的铃的图片、实物等,让托儿找找“小铃在哪里?”如:圣诞卡上、圣诞老人手上、小狗脖子上、钟上等。

铃儿响叮当教案

生随音乐用肢体语言表现。

师:和刚才我们唱的有什么区别?

生答:拍子不一样。

师:节拍的变化它会引起音乐情绪的变化。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知速度、节拍对于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五、结束部分:

师:刚才我们听到了很多的音乐场景,首先是我们用声音模仿的圣诞老人马拉雪橇的场景,然后是歌曲,之后有出现了一个3拍子的变奏……你们回去以后能不能利用这些音乐素材来组成一个音乐故事或者一段音乐剧……相信大家会从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铃儿响叮当教案

[设计意图:完整的感受音乐形象,从音乐要素上分析歌曲。]。

2、练习a部分合唱。

【让个别学生带领全班学习《铃儿响叮当》第二声部的旋律】。

考题:1、视唱一下旋律,并教会班上的同学。

2、进行二声部合唱。

学生带领学习二声部,分小组练习,教师组织合唱。

3、学习第三部分。(师出示旋律谱)。

师:这首歌曲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答:……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第二段不一样……。

师:第三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结束部分不一样)。

分声部视唱第三部分。

[设计意图:进一步分析歌曲,解决歌曲的难点。]。

师讲解歌曲的曲式结构:

a——b——a`。

4、学习第二部分。

师:刚才我们把a部分和a`部分学会了,b部分大家十分的熟悉,还用老师教吗?(跟琴视唱。)。

强调: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觉唱出来。(高声部视唱,低声部评价)、

[设计意图:熟悉旋律,会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讲解弱起。(b部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有感情的演唱,并明白弱起在歌曲中的作用。]。

5、完整演唱全曲。

师:大家表现的真棒。我们来和“圣诞老人”比一比,看谁唱的好。

(教师指导合唱)。

四、拓展部分:

师:我们唱了一节课想必大家也很累了,圣诞老人为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张志向卡。每个同学能够把自我的志向写在卡上,相信必须会实现。(边欣赏《铃儿响叮当》边写)。

五、结束部分:

师:刚才我们听到了很多的音乐场景,首先是我们用声音模仿的圣诞老人马拉雪橇的场景,然后是歌曲,之后又出现了黑鸭子演唱的《铃儿响叮当》你们回去试着把这首二拍子的歌曲改成三拍子。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铃儿响叮当教案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演唱《铃儿响叮当》,合唱更加和谐动听。

2、在分组合作表演《铃儿响叮当》时充满自信,配合好。

3、用歌声、器乐、动作参与表演,感受群众学习音乐的愉悦。

教学过程:

1、导入。

前节课我们巳经初步学会了合唱歌曲《铃儿响叮当》,这带课我们就要将演唱、演奏和表演结合起来,让我们在音乐的海洋里自由地表演,自由地创造,把一切胆小、害羞、自卑一扫而光。

要成熟练背唱,富有表情,合唱和谐。

按照课本上的要求设计力度的变化,造成雪橇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情景。教师可加一前奏,提示速度和力度。如:

3、分小组为第二乐段配上打击乐器。

请学生思考、探索:选用哪些课堂打击乐器,用什么乐器来主奏表现“叮叮当”的铃声,如何表现雪橇渐渐远去的效果,各个乐器采用什么节奏,主要的节奏型是什么等。

抽查几个小组,教师弹琴(第二乐段),学生配以打击乐器,师生共同评价。

4、用课堂乐器演奏第二乐段。

最简单的办法是采用l=c来吹奏,虽然唱时歌声会沉闷许多,但这是一个两全的方法,而且学生边喝边奏边演其热烈的气氛将会弥补定调过低的缺陷。

5、分小组设计表演动作。

学生有的扮演拉雪橇的小马,有的扮演坐在雪橇上的儿童,他们都戴着富有童话色彩的头饰,有的手中还抱着布绒玩具或拿着气球,要设计好马如何拉,儿童们如何雀跃欢呼,还要注意设计好“雪橇”的行进路线。

抽几个小组当众表演。

几个小组共同表演(注意各个“雪橇”不能撞车)。

6、全班学生共同参与活动。

部分学生歌唱,部分学生伴奏(课堂乐器和打击乐器),部分学生表演,掀起高潮,但要注意防学生因情绪兴奋而使歌声喊叫,要引导学生做到情绪热烈,歌声优美。

教学反思:

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用心参与,用打击乐器伴奏是有创造性。

《铃儿响叮当》的教案

1.学习用小铃、串铃、响板、铃鼓演奏24拍不同节奏型的方法。

2.能用4种打击乐器看演奏图谱准确演奏节奏型,表现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3.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奏的乐趣。

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演奏图谱,小铃、串铃、响板、铃鼓等乐器(保证每个幼儿有一样乐器)。

1.请幼儿完整欣赏乐曲《铃儿响铃铛》,初步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1)交代乐曲名称,幼儿完整欣赏歌曲。

提问:听了乐曲,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

2.鼓励幼儿看演奏图谐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1)引导幼儿随音乐自由做动作,感受马在雪地上拉着雪橇有节奏地奔跑和孩子们得意地坐在雪橇上的愉快心情。

(2)出示演奏图谐,引导幼儿练习重点节奏型。

提问:演奏图谱中哪些地方看不懂?谁能拍出这个节奏型?还可以怎样表现这个节奏型?

(3)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节奏型。

根据乐曲的情绪,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拍手、拍肩、转手腕、跺脚)表现不同的节奏型。

3.引导幼儿尝试用小铃、串铃、响板、铃鼓进行演奏。

(1)出示小铃、串铃、响板、铃鼓等乐器,引导幼儿看演奏图谱用正确的方法演奏,着重练习重点节奏。

(2)请幼儿自选乐器分组练习演奏。

(3)指导幼儿看演奏图谱用乐器进行合奏。教师哼唱歌曲,指导幼儿看演奏图谐合奏,随时提醒幼儿集中注意力。

(4)请幼儿根据教师指挥进行演奏,重点指导幼儿随音乐准确演奏节奏型,鼓励幼儿大胆用乐器表现乐曲的情绪。

(5)请幼儿交换乐器演奏,感受不同乐器的演奏方法。

(6)请个别幼儿尝试做小指挥,全体幼儿合奏,进一步体验合奏的快乐。附。

《铃儿响叮当》教案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原野……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歌曲为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以“3”、“4”的同音反复为主,加上“xxx | xxx | xxx、x | x— |”节奏的运用,塑造了马儿奔跑、铃儿叮当的欢快的音乐形象。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小节后半拍开始,“x | xxxx | x— |”的节奏从弱起进入,这一节奏的重复出现,加上曲调的逐步上移,给人以推动感,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的情景。歌曲的最后乐段的重复再现,并在结尾用一延长的、渐弱的高音“1”,结束了全曲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而那充满欢笑的歌声仍在风雪中回荡。

1、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指导学生全曲要唱得活泼、欢畅,歌声整齐,吐字清晰灵巧,给人以欢快向上的感觉。

3、通过演唱、律动、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和多变的节奏。

1、感受歌曲欢快轻松的情绪,并能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歌曲所蕴涵的跳跃的、极富推动力的律动感。

2、准确的演唱歌曲中的弱起节奏。

钢琴、课件、多媒体、打击乐器。

一、动画导入,整体感知,了解歌曲结构。

1、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动画,看看动画里的小姑娘在干什么?

2、师:今天,老师也想邀请大家参加我的雪橇之旅,大家起立,我们的幸福号雪橇就要出发了。老师带领学生在音乐中行走、拍手、捻指。

3、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一首美国歌曲,名叫《铃儿响叮当》。你们看,(出示有色块的图谱),今天的旅程由三部分组成,有时比较平缓,有时跌宕起伏,请观察老师的动作,这三段旅程中哪一段是冲破风雪,奔驰前进的。

(教学意图:从观看动画进入教学内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然后创设幸福号雪橇情境,在音乐活动中,整体感受歌曲情绪,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在老师表演的动作中感受不同乐段的主题和变化。

二、学习a乐段歌曲

1、首先我们踏上的是a段旅途,请大家聆听a段中多次出现的铃铛声,想想可以怎样用串铃来表现。

2、学生创编演奏为a乐段伴奏,在乐器伴奏中感知这个乐段的情绪、节奏。

4、学唱a段歌曲。

(1)观察a段中的两间小房子,比较老师画出的旋律线,看看哪个小房子的旋律先下坡再上坡,哪个小房子只下坡不上坡。请大家也来画一画,唱一唱这两个乐句。

(2)演唱a段歌曲。纠正出现的问题再次演唱。

(3)这段歌曲表现了铃儿摇晃时发出的声音,应该用跳跃的声音还是连贯的声音来表现?用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a乐段。

(教学意图:a乐段主要通过串铃的演奏来感知这一乐段的音乐形象,并通过画旋律线的方法区分两次不同的结束句。)

三、学习a’段

1、我们知道a’段和a段十分相似,请大家观察我演奏的串铃,找一找哪句的演奏发生了变化?生:最后一句。

师:最后一句雪橇平稳缓慢的奔向了远方。歌曲最后一个长音表现雪橇滑的很远很远,我们一起数一数共有几拍。(9拍)

2、我们一起用串铃来表现出这个乐句的节奏变化。再完整演奏a’段。

3、演唱a’段。

(1)接龙唱,师唱最后一句。

(2)讨论最后乐句的换气及减弱的力度变化,并练习结束句。

(3)完整演唱a’段。(播放伴奏音乐)

(通过观察乐器演奏中的变化,找出节奏旋律发生变化的乐句,并在乐器演奏的活动中强化最后一句的变化。解决演唱中的节奏难点。)

五、学习b乐段

1、b段是最惊险的一段旅程,观察老师的动作,数一数有几次跳的动作?(5次)

2、出示红色标记,这五次跳的位置即是乐句的开始又在弱拍的位置上,我们称他为弱起,在这首歌曲中给人一种起伏的奔驰的感觉,你能在弱起的位置准确的做跳的动作吗,一起试试看。

3、再看看老师怎样用铃鼓来表现这段音乐的。学生练习。

4、演唱歌曲。

(1)你能准确的唱出歌曲中红色的弱起部分吗?默唱歌曲。

(2)跟琴演唱歌曲。

(3)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意图:通过身体律动和铃鼓的演奏两种方式感知、强化本乐段中的五次弱起节奏,感受冲破风雪,奔驰向前的音乐形象,解决演唱中的节奏难点。)

5、完整演唱歌曲。

六、拓展

1、欣赏童声合唱《铃儿响叮当》,讨论节拍变化带来的情绪变化。

2、欣赏无伴奏合唱《铃儿响叮当》,感受无伴奏合唱的魅力。

(教学意图:通过欣赏的作品,拓宽学生音乐视野,帮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表现形式表现下,同一个音乐作品可以变化出不同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意境。)

结束语:今天的雪橇之旅就要结束了,我们的小乘客非常的热情友善、积极乐观,老师期待和你们的下一次相聚!再见!

《铃儿响叮当》教案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音乐磁带、flash动画、

一、 导入部分:

1、 欣赏flash动画,听音乐,让幼儿感受浓重的节日氛围。

2、 欣赏后,提问:

a、这是一首关于什么节日的歌曲?听到歌曲有什么感受?

b、圣诞节里圣诞老人是怎样送礼物的?

二、熟悉歌曲旋律

1、 感受歌曲的节奏。播放音乐,请幼儿边拍手边听歌曲。听完后,提问:

a、这首歌是几拍子的?b、4/4是什么特点?c、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2、教师弹唱歌曲,请幼儿欣赏。

3、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用语言引导幼儿)师:这首歌这么好听,如果我们再给它加上好看的动作就更好了,是不是?播放乐曲请幼儿听音乐表演动作。(在听音乐做动作中逐渐熟悉音乐,可引导幼儿在做动作的同时轻声唱)“小朋友,你的动作要跟歌曲里唱的.一样。”

4、 进行歌曲表演

三、 结束部分教育幼儿关心他人,知道圣诞节送圣诞礼物是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师:过圣诞节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很快乐,因为他们收到了圣诞老人和自己好朋友的圣诞礼物。

四、活动评价与反思

《铃儿响叮当》教案

初步感受歌曲《铃儿响叮当》活泼欢快的特点,愿意用肢体动作表现滑雪的愉快心情。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幼儿欣赏过歌曲《摇篮曲》、观看过滑雪橇的画面和录;ppt课件、音乐、串铃、自制滑雪板和雪橇活动过程:

一、比较欣赏,初步感受

1. 欣赏、回忆歌曲《摇篮曲》

小结:《摇篮曲》是慢慢的、轻轻的、柔柔的,是(妈妈哄)宝宝睡觉时听的歌。

2.欣赏、感受歌曲《铃儿响叮当》

小结:听上去快快的、很开心很快乐的,我们可以叫它"欢快"。

提问:听到很欢快的歌曲,你会做哪些开心快乐的动作呢?(ppt1 右喇叭)(跟着歌曲的节奏开心地做动作)教师介绍:这首很活泼、很欢快的歌曲,名字叫(ppt2)《铃儿响叮当》,是美国的一位名叫皮尔彭特叔叔创作的。

二、理解欣赏,模仿表现

(个别示范--动作要求--全体模仿)

小结:

滑雪--身体往下蹲,双手朝下一下一下地用力撑滑雪杆。

滑雪橇--坐在雪橇上,腿伸直,身体左一下右一下地摇着。

2. 模仿、表现师:--你们真棒!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串铃、雪橇、滑雪板,你可以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让我们一起来滑雪。(音乐轻)--宝贝们(幼:哎),准备好了吗?(幼:好了)让我们唱着《铃儿响叮当》一起去滑雪喽。可以和别人做不一样的动作哦!(ppt24 音乐响)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铃儿响叮当的教案

幼儿能听懂教师的英语指令,根据铃儿响叮当音乐做相关的舞蹈动作。

幼儿初步学习三人集团舞,体会舞蹈的快乐。

感受不断交换舞伴的快乐情绪。

铃儿响叮当音乐;1、2、3标志;事物:铃铛;5片雪花;

幼儿比较熟悉该音乐。

已会跳基本舞步。

三步一踏,跑跳步。

1、雪花加法游戏。

2、雪花的颜色。

雪花想和大家一起跳舞了。

1、感受音乐节奏。

(1)第一遍听音乐。

(2)三人一组自由跳舞。

2、激发幼儿主动学习集体舞中的动作。

(1)幼儿观看大屏幕三位幼儿表演的集体舞。

(2)讨论他们是怎样跳的。

(3)再次观看,注意观看钻过门洞的部分。

(4)教师通过唱英文歌和分解的ppt总结舞蹈跳法。

1-4小节;左脚起步,向左三步一踏,向右三步一踏,反复两次。

5小节;拉着的手高举。3号幼儿小跑步合拍地钻过1、2号举起的“门洞”。在一小节音乐内完成钻门洞动作,并逐渐回原位。

6小节;2号幼儿随着3号幼儿也钻这个‘门洞’。

7小节:1号幼儿仍高举右手,同时向右后自转一周。

8小节;三人拉成圆形。

9-10小节:三人同时逆时针方向做跑跳步。

3、学习集体舞中的难点部分。

“钻门洞”

小猫想知道是怎样钻过门洞的。

(1)两个孩子和老师一起戴上标志1、2、3示范,老师的标志是2.

(2)三个小朋友示范。

(3)幼儿分成两组戴上数字标志练习钻门洞。一半练习,一半唱英语歌曲。

(4)选择跳得好得好的`幼儿再次示范,强调钻门洞和自转。

(5)幼儿集体跳一次,教师扮作圣诞老人帮助还没有会的幼儿。

(6)交换数字标志再次练习。

4、跟着较慢的音乐完整地跳舞。

(1)集体跟老师完整地跟着较慢的音乐跳舞。

(2)交换舞伴完整地跳舞。

5、合着正常速度的音乐跳舞。

铃儿在那里。

幼儿闭上眼睛,听铃声在哪里。(前、后、左、右)。

出去和铃儿一起玩吧。

《铃儿响叮当》的教案

1.初步练习拖物跑的能力。

2.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响铃绳若干。(在每根绳上结一个响铃)

1.听《铃儿响叮当》的音乐做动作,如走走、跑跑、下蹲等。

2.幼儿手持响铃绳,拖着响铃四散跑,注意不要撞到别人。

3.幼儿每人拖着响铃绳边听音乐,边一个跟着一个走,结束活动。

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游戏锻炼了幼儿跑、跳、钻、爬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竞争意识和遵守规则的习惯,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教育性。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