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大全(13篇)

时间:2023-11-30 13:02:09 作者:书香墨 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大全(13篇)

工作汇报是对一段时间内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工作汇报是组织内部对员工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助于了解工作进展和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工作汇报?首先,要明确汇报的目的和受众,以便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汇报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防城港市港口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人员培训,推进资源共享,提升服务水平,医共体建设让辖区居民有更多获得感。

1.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了《港口区医疗卫生服务城乡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港口区进一步加快推进医共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港口区医共体建设规划(试行)》,建立以城区区级医疗机构为龙头,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区级医疗共同体,制定了相关制度,实现了医共体建设全覆盖。积极会同财政、编委、人社、医保等部门,合理核定医共体的人员编制、经费保障、补偿机制等,确保医共体工作不断深入并取得实效。

2.健全工作机制。医共体成员单位建立完善医疗核心制度、工作纪律、奖惩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在医共体内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统筹协调和分工合作机制,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方便群众就医。建立转诊、会诊的“绿色通道”,城区公立医院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纵向流动。

3.注重财政支持。将港口区医疗机构(在编人员)的工资财政划拨比例由原来的港口区人民医院75%、公车卫生院70%、企沙中心卫生院50%、光坡镇中心卫生院50%、渔洲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统一提高至75%,并将港口区医疗机构(在编人员)原“五险二金”经费按工资财政划拨比例的75%,由城区财政承担。将港口区医疗机构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额部分(原来由医疗机构负担部分)由城区财政承担。每年给予每个县域医共体专项补助经费10万元,用于实施县域医共体的城乡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更新等。

4.改善就医体验。城区公立医院投入资金数千万元为医共体下级医院添置医疗设备,安装信息化网络设备,硬化、绿化院内环境等,先后建成特色中医馆6个,对医联体下级医院科室设置、诊疗流程进一步进行规范,有效提升医疗服务硬件设施和服务环境,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5.促进服务下沉。对成员单位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择优选拔聘任,选拔了一批年富力强、业务精湛、勇于创新的年轻干部出任院长。选派思想觉悟高、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中层医务管理人员和其他医护人员20多名,定期下乡对各分院进行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使分院业务工作进一步拓展,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6.强化信息建设。港口区人民医院医共体加入防城港市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实现了双向转诊、远程医疗、远程会议等。港口区医共体总院改造自身信息系统并向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开放,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系统中录入诊者检验结果、查询就诊者检验信息、打印检验报告。影像云系统正在建设,港口区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将实现影像系统数据联通,远程阅片、会诊功能,为就诊者提供手机app查询影像检验信息的功能。

7.实施资源共享。今年医共体医学影像中心接待医共体各成员单位上送ct检查330人次、彩色多普勒检查12人次、医学检验137人次、消毒供应中心共接受医共体各分院器械消毒964件。医共体内共享pcr核酸检测实验室,目前累计开展核酸检测11745人次,医共体各分院实现医疗收入业务增长约3.69万元,医共体各分院病人到总院3各个医学资源共享中心做检查(影像、b超、检验)时,经济负担减少10.00%,让利群众2万余元。

8.强化人员培训。积极选派医务人员到区级医院进修学习,重点培养临床医师、中医医师、护士、影像技师等,累计组织开展医共体医疗质量管理、基本操作技能、教学查房、院感处置等20余次,新冠疫情期间第一时间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方案》1-8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1-6版传递到各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中,共培训1000余人次,科学指导医共体成员单位快速启动预检分诊体温监测,以及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医疗防护用品,全面做好医务人员防护工作,确保医务人员人身安全。

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工作报告,范文中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党的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级机关或法定对象汇报工作。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为进一步贯彻国家医疗改革精神,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夹江县卫生事业均衡发展,提高医疗卫生机构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围绕两项改革后半部分工作要求,继续推进医疗社区建设,2021年医疗社区工作报告如下:

(1)加强顶层设计。加强以医疗社区领导医院、卫生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为枢纽,以三级医疗社区运行体系建设为基础,制定夹江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作计划、医疗社区强基础服务实施计划等工作计划,积极与财政、、医疗保险等部门合理核实医疗社区人员、资金保障、补偿机制等,确保医疗社区工作深入有效。

(2)进一步优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以两次改革为契机,完成镇医疗机构布局调整,根据人口分布、交通便利、医疗流动等因素,吴镇中央卫生中心、木镇中央卫生中心规划为县医疗卫生中心,按照县医疗卫生中心二级综合医院标准规划,纳入十四五卫生发展规划建设,成为县医疗中心、急救中心、技术指导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和公共卫生中心,分担医疗社区领导医院的压力。

(3)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体验。医疗社区领导医院为其成员单位增加了医疗设备(dr、彩色多普勒超声等。),积极建设互联平台等,已建成8个特色中医药博物馆。注重基层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医疗社区成员单位科室设置、诊疗流程、医疗质量控制,改善医疗服务硬件设施和服务环境,改善群众医疗体验。

(4)促进服务的下沉。医疗社区领导医院建立医疗、护理、公共卫生团队,安排临床部门帮助卫生院,选择部门医疗护理骨干下沉医院查房、教学、咨询、指导考核,作为上级指导医生参与家庭医生合同服务,随时指导患者,大大提高临床医疗技术水平、服务质量,为医疗群众建立方便、高质量平台。

(五)开展业务培训及全科医生轮岗。中医医院开展了2个夹江县基层卫生人员提升培训项目,培训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骨干5名、乡村医生7名,重点加强基层应对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防控的应对能力,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以及实操能力。人民医院接收医共体成员单位全科医生轮岗培训4人,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生服务能力。

(六)实施资源共享。医共体牵头医院与基层医院之间影像诊断通过第三方软件实现了互通互联,资源共享,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最大程度上降低错诊、漏诊、误诊率,提升普通患者的就医体验,满足基层群众健康需求,更好地服务全区居民百姓。

经过坚持有效的整合,基层医疗机构管理和服务能力逐步提升。2021年,两个医共体门诊907886人次,较2020年增长8.5%,住院人数39951人,较2020年前减少7.5%,双向转诊人数较2020年有所增加,医共体成员医院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基本保持稳定,无明显增加,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甘江和社区)门诊均次费用减少,医院经营状况明显改善,2021年,基层医疗机构共计亏损323万,其原因是部分财政拨款未及时拨付和会计制度的变化。

足:

(一)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滞后。医共体信息平台一体化是开展远程诊疗、就医路径追踪服务、健康基础信息等共建共享的必要条件,更是实现基本公共卫生、医保管理、医疗机构就医管理等多方共享、牵头医院共管的关键抓手。目前,各牵头医院之间、牵头医院与基层医院之间等信息没有全部实现互通互联,仅中医医院医共体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之间实现影像互联互通,严重制约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基层医疗卫生设施基础薄弱,人才匮乏。基层医疗机构占地面积狭小,现有医疗流程布局不合理,急救类设备不足。医共体成员单位医护人员业务能力有待加强,部分卫生院诊疗不规范,用药不规范,医疗文书不规范,未及时书写,医疗风险意识差。

(一)全面提升软硬件水平。按照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要求,以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为契机,逐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急救设备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共享。

(二)加快医共体能力建设。医共体牵头医院加强重点学科和专病专科建设,统筹发展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医疗技术,积极推进优质资源下沉,推进县镇村一体化管理,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提高县域就诊率。

(三)进一步健全内部机制。学习借鉴医共体建设先进单位做法,持续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形成更加清晰合理的医共体组织框架,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明确医共体推进计划,确保医共体建设工作深入推进。

按照按照国家、省、市关于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要求,为确保全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和实质性运行,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民生工程和发展机遇,认真履行医改职责,围绕工作重点、工作难点探讨解决办法,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落地,取得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阶段性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和大家作一交流。

县委成立了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始终坚持县委书记、县长双主任挂帅,并由1名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1名主管副县长双副主任亲自抓的医共体高位推进机制,为县域医共体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县卫健委成立医管委办公室,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医共体各项日常工作的开展。县财政、医保、人事、编办、发改等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推进医疗、医药、医保、医改的联动和高效运行。医管委坚持每月组织召开医共体推进工作会议,制定推进计划,建立按时间节点要求工作推进台账,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针对医共体建设重点工作未完成的清单,医管委主任现场办公,及时研究整改落实办法,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是落实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成立了医疗健康总医院党委,由卫健委主任兼任党委书记,将17家医共体成员单位的14个党总支、党支部和317名党员划归总医院党委管理。成立了医疗健康总医院,组建了由党委书记、总院长、副院长及院委成员组成的医疗健康总医院院委班子。建立了医共体内党委对重大决策、人事任免、问责追责、评优评先决策机制和总医院业务开展、绩效考核统一管理机制。依据业务开展需要,调整了3家乡镇卫生院院长,由总医院党委选派有专业能力的干部担任院长。进一步强化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夯基固本。张巨卫生院选派县人民医院内科主任担任院长后,积极开展院内6s管理,利用县医院专家资源,发挥以人带人、以科带院、以院带院,并定位内分泌和中医馆为特色专科,医院内涵建设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二是搭建了医疗健康总医院内部组织架构。在全县卫生健康系统通过公开报名考试,选拔了11名医疗健康总医院“一办六部”业务管理中心主任。明确了“一办六部”各部门工作职责,为保证总医院“一办六部”实质性运行,将卫健委管理的乡镇卫生院人财物及委机关科室医疗管理业务下沉“一办六部”管理,并派出业务骨干指导帮带“一办六部”业务开展。突出卫健委股室在上传下达、政策指导、督导考核中的职责定位。通过管办分离,打通医共体管理中的权责障碍,让医共体真正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三是统筹推进配套政策落实。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重点在能力提升,提升医疗水平关键在人才,留住人才一靠政策、二靠待遇。人社部门出台了《关于县域医共体建设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县编办出台了《关于建立县域医共体人员统筹使用机制指导意见》,让医共体在人员招聘、岗位设置、中层干部聘任、内部绩效考核、收入分配、职称聘任有了自主权,建立县招乡用、乡聘村用、轮岗派驻的人才引进、使用、管理机制有了政策依据。今年以来,我们采取定向培养、特岗培训、村医上挂、转岗轮训、特岗招聘等方式培养全科医生154名,通过市、县对口帮扶,下派挂职院长、副院长、科主任45名,实行人员管理、招聘、调配、培训的“四统一”。让各医共体成员医院人才出现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的新气象,县域医疗水平显著提高。

上接下连,提升服务能力。按照医共体上联、自强、下带的工作要求,我们与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姻结亲,建立医联体医院,通过专科联盟、专家指导、名医带教、巡回查房、专业培训、院内义诊等方式,开展与县域医共体各成员医院的帮带合作。规划指导县中医院成立获嘉县重症呼吸中心、创伤中心,帮助提升县妇幼保健院晋升二级医院,成立危重孕产妇急救中心,填补县级医疗技术的空白。牵头的县人民医院巩固二甲医院评审成果,持续抓管理、促提升,围绕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急救中心及重点临床专科建设,打造县域医疗中心品牌,发挥专科引领和龙头带动作用。并成立5名县级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组,巡回指导14家乡镇卫生院“一院一品”特色专科的定位发展。下沉专家坐诊、教学查房、临床带教,指导、评估、整改,考核,带动乡镇卫生院业务融合发展和县乡同质化管理。目前,以照镜镇卫生院的肛肠科、大呈卫生院的眼科、太山卫生院的精神科、中和卫生院的康复科等一批有明显区域特色的专科群已经形成,并形成医共体内精神病专科、传承中医骨科、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康复理疗、中医馆等有中医特色的专科链发展,实现了县域内中医诊疗县、乡、村全覆盖。太山卫生院的中医堂成为全省中医示范性典型。今年以来,县域就诊率同比提高17.8%,病人回转率也达到明显提升。

2、加大医疗投入,奠定了医共体发展基础。近年来,我县突出政府办医的主体责任,不断加大卫生健康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就医环境。投资1,2亿元的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功能齐全,可以满足700张床位需求;完成总投资1.2亿元中医院搬迁工程,已正式开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000万元的新建搬迁项目正在规划,以满足全县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全县14家乡镇卫生院优质服务基层行达标率80%以上;亢村卫生院正在晋升二级申请,总投资12280万元建设获嘉县第二人民医院项目已正式启动;投资5000万元县妇幼保健院医疗综合服务楼已投入使用。并投资700万元在14家乡镇卫生院建成发热门诊和哨所,全县222个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建设。在大型医疗设备投入上,我县现拥有核磁设备医院5家,ct设备医院11家,医院彩超、生化分析、dr等设备普及率100%;为提升基层医院服务能力,县乡财政还为14家乡镇卫生院投资配备价值2000余元医疗设备65台,每年还列资300余万元用于县级公立医院重点学科和人才培养投入。这些都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和实现分级诊疗奠定了坚实的物资基础。

3、以信息化支撑,打通共体内互联互通血脉。按照打造一流医共体信息化平台的工作目标,我县在财力有限情况下,按照政府、医共体、银行、网络公司四家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的发展思路,经过多方考察和技术论证,公开竞标医共体信息平台建设,总投资2000余万元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已完成招标并启动,一期工程的信息平台设置规划、模块评判、县乡村医疗信息录入、端口对接等工作正在开展。并开通建设远程会诊中心、远程心电中心、远程影像中心、医学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等医共体内共享中心建设,特别是远程中心的开通,极大提高了基层的病人诊断率,为卒中、胸痛病人缩短了有效的抢救时间,打通了生命救治绿色通道。同时也在医共体内实现了检查、检验结果上传互认,大大减少了患者在不同医院做同样检查的医疗费用支出,也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信息化建设意义。

1、严格医共体分级诊疗。制定出台了医共体内双向转诊和县外转诊管理办法,经专家论证,在全县规定11个外转病种,其他病种一律在县内治疗的报销制度。并根据3家县级医院和医共体内各医院专科特长,建立了县内互转机制,严控县外转诊。规范了医共体县外转诊流程,并制定了县外转诊与医保资金支付挂钩的制约机制,全县县外转诊率明显下降,截止11月底,县域三家县级医院县外转诊率控制在8.86%,全县外转率由2019年的30%控制到13.5%。

3、严控医疗服务行为。建立了严格的医共体内“三合理一规范”管理考核制度,规定县级医院平均次均费用不超过5000元,乡镇卫生院及其它一级医院次均费用不超过2800元,常见病住院不超过7天,药占比控制在40%以内。医管委办公室联合医保部门还加大对各成员医院的督查考核评价和奖惩力度。

4、提升医院服务内涵。在医共体各成员医院积内极引进“6s”管理模式,在服务礼仪、职业素养、服务意识、职业形象、团队精神等方面加强培训,突出医院文化内涵,让患者治得了病痛也治得了“心病”,让患者就诊得实惠,服务更满意。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县在医共体建设中也是刚刚迈出了第一步,与先进地区和兄弟县市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诸如我们的医共体内“七统一”管理工作还没有进入规范化管理;医保资金打包支付方案和激励制约政策还没有完全实施,县域医疗中心和“五大中心”等能力建设还需进一步提升。

下步工作,我们获嘉县将按照医共体建设各项工作要求,进一步增强各成员单位、各医疗机构工作合力,压实工作责任,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以倒计时工作方式,对标达标,按照时间节点,确保我县医共体各项工作统筹推进和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

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7〕123号)和来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来宾市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等三个方案的通知》(来政办发〔2017〕82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县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自治区及来宾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认真贯彻“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立足武宣经济社会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实际,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重点,不断完善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完善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政府规划、指导、协调、监管、宣传等职能。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政府统筹规划下,与相应的医疗机构联合组建医联体。

坚持创新机制。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创新机制,逐步破除行政区划、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优化资源结构布局。

坚持资源下沉。利用上级医院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医联体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逐步建立完善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使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

坚持便民惠民。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居民健康“守门人”能力,促进医联体建设与预防、保健相衔接,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疾病负担,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增强群众获得感。

县中医院与三里镇中心卫生院、东乡镇河马卫生院、东乡镇卫生院、二塘镇卫生院建成4个县域医共体;县妇幼保健院与禄新镇中心卫生院、思灵镇卫生院、武宣镇卫生院建成3个县域医共体。每个县级医院要与1个三级公立医院建成医联体(以下简称:三二医联体),实现全县三二医联体全覆盖;武宣县人民医院与三级公立医院建立远程医疗平台,并建立稳定的远程医疗合作关系。

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医联体内部形成较为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较为顺畅的分级诊疗机制;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全部县级医院,并延伸到乡镇卫生院;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通过县域医共体建设不断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县乡医疗卫生协调发展,提高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真正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达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工作目标。力争到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县域总治疗量的比重达75%左右。

促进乡镇卫生院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诊疗能力,规范服务行为。通过托管、科室共建等形式,探索县域医共体新模式,形成比较完善、科学、合理、有序的县域医共体,建立上下级医院双向转诊、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协作机制。

(一)管理体制一体化。坚持“八不变”原则,即:乡镇卫生院独立法人资格不变、名称不变、机构性质不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职能不变、资产债权债务归属不变、职工身份及隶属关系不变、收费标准不变、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和保障体制不变。在此基础上,实行管理体制一体化,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承担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村卫生室管理等综合医疗卫生服务任务统一管理,并集中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乡镇卫生院作为县级医院内设科室进行考核及绩效分配,实行县级医院科室核算。乡镇卫生院增挂“武宣县﹡﹡医院﹡﹡分院”牌子。

对于专科特色比较突出的乡镇卫生院,若县级医院不能满足乡镇卫生院对某一专业的帮扶合作需求,乡镇卫生院也可与其他上级医疗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在不改变人员编制隶属关系的情况下,在我县医疗机构事业编制总量控制数内,探索适合县域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特点的人员招录、人才引进方式,统一用编招录、统一调配使用人员。要建立有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柔性流动机制、绩效考核和内部分配机制,鼓励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以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医德医风、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为主要评价指标,合理确定医务人员工资福利待遇,重点向临床一线、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倾斜。县域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可执行县级医院的绩效工资分配政策,切实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县域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负责人由县级医院提名,报县卫生计生局考核任命;副院长由县级医院考核任命,报县卫生计生局备案,并实行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乡镇卫生院中层干部的聘任由县级医院任命,乡镇卫生院领导班子负责本院各项人事考核工作。

(三)财务管理一体化。坚持“统一管理、独立核算”原则,县域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分别按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建账独立核算;乡镇卫生院执行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收费、医保等政策,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及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拥有自主权,县卫计局基层医疗机构会计核算中心负责监督。

县级医院负责制定乡镇卫生院的人事薪酬分配方案。县级医院可从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药品耗材除外)的增量部分提取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协商决定)的管理费,用于下派人员补贴、双方人员培训等业务支出,同时对县级医院下派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予以适当倾斜。

(四)技术力量一体化。

1.加强人员管理。建立医联体内部人员合理流动机制,促进卫生技术人员上下流动。上级医院应派出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以常驻或者临时派驻的方式到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管理和技术的帮扶。二级公立医院派出常驻人员不少于3人,医生应以中级职称及以上为主,护理人员以护师职称及以上为主;常驻人员在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至少一年以上。上级医院派出的业务骨干应安排在下级医疗卫生机构领导班子任职或担任科室负责人,以便更有效地提升下级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水平和临床技术水平。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积极选派人员到上级医院交流培训。

县级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聘任中高级职称前必须到乡镇卫生院服务半年。新进人员必须下乡镇服务一年,轮岗人员报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县级医院组建若干个专家服务团队,根据需要,到乡镇卫生院开展专家坐诊、会诊、手术示教、教学查房等帮扶服务。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制定计划,定期选派具备培养潜质的卫生专业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轮训,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单位服务能力。

2.推广适宜技术,拓宽服务项目。县级医院在充分调查了解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服务现状的基础上,以基层需求为导向,以技术推广为手段,从安全性、有效性、规范性和适宜性出发,以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实用技术为重点,科学合理选择适合基层实际的适宜技术,加强疾病筛查、急诊急救、诊疗规范、康复保健等方面的技术推广应用,突出基层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扶持特色专科建设。

3.实施双向转诊,实现资源共享。一是建立医共体内部单位之间的双向转诊机制,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制定双向转诊流程。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的原则,制定合理、便捷、畅通的双向转诊细则。下级单位将因条件所限不能救治的急危重症患者转往上级单位,上级单位将康复期和慢性病患者转回下级单位。对需上转、下转的病人,建立双方联系人制度,提供“一站式”转诊服务。充分利用医联体上级单位优质医疗资源的优势,补齐下级单位医疗资源短板,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利用率。二是加快远程医疗建设力度,通过信息平台共建,开展远程会诊。逐步建立医学影像、医学检验、消毒供应、消毒监测、临床用血等医疗资源共享制度和流程,切实解决基层医疗单位因医疗资源配置不足造成的不规范、不达标问题。

查房、坐诊、会诊、讲座等多种形式的业务指导,将下级单位医务人员列入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对象,按照培训计划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更新医学知识和技能。

(五)药品配送一体化。

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基本药物制度有关政策,按规定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基本药物进行管理,抓好医务人员用药培训和指导,确保合理、规范使用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所有药品、耗材、设备实行集中招标采购,乡镇卫生院可与县级医院统一带量招标采购,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可按20%比例增补县级医院用药目录药品,但必须履行报批手续,严格实行零差率销售。

(六)设备管理一体化。

乡镇卫生院要充分利用县级公立医院的医疗设备,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县域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的设备,在保持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诊疗业务开展需要,合理调配使用,实行造册登记,并由县级医院全面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操作培训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折旧费用由使用单位负责。

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在卫生院不能做的医技检查项目,可以到县级医院进行检查,检查收费标准按国家规定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收费政策收取,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

(七)信息管理一体化。

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依托自治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和卫生计生专用网络与县级医疗机构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配备远程医疗会诊系统,逐步完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开展远程医疗,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逐步实现县乡村一体化的分级转诊、远程医疗、即时结算等便民惠民目标。

(八)业务管理一体化。

县域医共体内县级医院的医务科、护理部、感控科、质控科、临床科室、预防保健科等专业性强的医疗管理部门,可以通过通信系统、网络、现场等形式,采用垂直管理方式,对乡镇卫生院相应职能部门进行督导,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管理水平。县级医院根据乡镇卫生院的具体情况,因地适宜地制定业务发展目标,并整合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人力、设备等资源,帮助乡镇卫生院发展各项业务。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根据省卫健委等七部门印发的《**省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市卫生健康局高度重视,积极安排部署。

制定《**市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方案》《**市推进医联体建设指导意见》等文件,组建由市长任主任,市人社、财政、发改、医保、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组成的医联体管理委员会,为推进我市医联体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我市根据省卫健委任务安排,结合我市实际,决定组建定州市人民医院与清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州市妇幼保健院与明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城市医联体。按照工作要求,牵头医院召开会议,制定章程,完善相关考核制度,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完成人财物统一管理。

市卫健局认真统计各医联体服务人口数量,联合市医保局将医保资金打包支付2个医联体,实现医联体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组织对所有医联体成员单位的人员、财务、资产进行统一核算,交由牵头单位统一管理和使用;成立医联体财务中心,承担医联体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价格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和审计监督。整合组建检验、心电、病理、影像、消毒供应、后勤管理、物流配送等资源共享中心,以及人力资源、质控、信息、宣教等管理中心,并开展相关工作。组建医联体管理委员会,担负医联体的领导、保障、管理、监督责任;制定医联体章程,明确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明确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制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收治诊疗病种目录,出台双向转诊标准文件,理顺转诊流程,留存双向转诊的工作记录。拉开医联体内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不同专业技术职称医师之间、不同难易程度诊疗项目之间的价格差距。完善医联体内药品配备和使用管理规范,实行医联体内药品、耗材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派驻主任医师等业务骨干进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目前我市城市医联体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县乡医疗机构合作关系还不够紧密,还需在政策上进一步突破,强化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发展的责任;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还非常落后、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在县级医院本身人手不足的情况下,要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带”起来还十分困难。医疗卫生服务重在强基层,关键在留住基层医疗人才。要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鼓励与支持医学在校或毕业学生优先到基层实习或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根据省卫健委等七部门印发的《**省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市卫生健康局高度重视,积极安排部署。

制定《**市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方案》《**市推进医联体建设指导意见》等文件,组建由市长任主任,市人社、财政、发改、医保、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组成的医联体管理委员会,为推进我市医联体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我市根据省卫健委任务安排,结合我市实际,决定组建定州市人民医院与清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州市妇幼保健院与明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城市医联体。按照工作要求,牵头医院召开会议,制定章程,完善相关考核制度,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完成人财物统一管理。

市卫健局认真统计各医联体服务人口数量,联合市医保局将医保资金打包支付2个医联体,实现医联体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组织对所有医联体成员单位的人员、财务、资产进行统一核算,交由牵头单位统一管理和使用;成立医联体财务中心,承担医联体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价格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和审计监督。整合组建检验、心电、病理、影像、消毒供应、后勤管理、物流配送等资源共享中心,以及人力资源、质控、信息、宣教等管理中心,并开展相关工作。组建医联体管理委员会,担负医联体的领导、保障、管理、监督责任;制定医联体章程,明确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明确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制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收治诊疗病种目录,出台双向转诊标准文件,理顺转诊流程,留存双向转诊的工作记录。拉开医联体内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不同专业技术职称医师之间、不同难易程度诊疗项目之间的价格差距。完善医联体内药品配备和使用管理规范,实行医联体内药品、耗材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派驻主任医师等业务骨干进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目前我市城市医联体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县乡医疗机构合作关系还不够紧密,还需在政策上进一步突破,强化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发展的责任;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还非常落后、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在县级医院本身人手不足的情况下,要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带”起来还十分困难。医疗卫生服务重在强基层,关键在留住基层医疗人才。要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鼓励与支持医学在校或毕业学生优先到基层实习或工作。

各位领导:

我院将与东亭卫生院协作成立医共体,各项工作正紧密进行。为更好地把这项工作做好,便于管理,现将各项工作实施方案草拟,供各位领导参考。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资源纵向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方便群众在家门口享受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我院与东亭卫生院协作,按照双向选择、自愿组合的原则,组建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服务范围覆盖全县。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1.摸底:组建成立医共体后即开展人员待遇、业务水平、业务量摸底,充分了解原东亭卫生院各项工作指标,力争在成立医共体后各项数据有大幅度的提升,为我院、东亭卫生院及当地患者带来“三赢”。

2.宣传:组建成立医共体后,即大力开展宣传工作。让全县及当地患者了解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的意义、功能和职责。除承担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协助卫生执法、管理村卫生室等综合医疗卫生任务外,成立医共体后将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任务,承担对下一级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对口帮扶,辖区病人的接转诊等管理工作;统筹协调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床位的使用和管理,建立一体化管理机制;统筹调控医保基金的科学、合理使用。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1.东亭卫生院原有工作人员安排:东亭卫生院原有工作人员人事暂不变动。人员绩效工资可以参照我院月平均绩效工资,再按照职务、职称、岗位的原比例发放。

2.成立医共体后,我院将向东亭卫生院派驻临床医务人员。具体方案初步建议有两种,可选择其一。

方案一:

1.人员数量:5-6名。除我外另固定安排4-5名医务人员,节假、双休日另安排辅助科室人员到岗。

2.工作时间:常驻。在中医院暂不排班,常驻东亭卫生院上班。

3.工作性质:合同制。与中医院签订合同,暂定半年。

4.报酬:每人每月除基本工资外,补助元;供应每日工作餐;报销往返差旅费。

(此方案人员固定,便于管理。)。

方案二:

1.人员数量:8-9名。除我外另不固定安排7-8名临床医务人员,节假、双休日另安排辅助科室人员到岗。

2.工作时间:轮班制。在各科室排班表中抽调人员安排参加东亭卫生院医共体班次。

3.工作性质:合同制。与中医院签订合同,暂定半年。

4.报酬:每人每月除基本工资外,按每个工作日补助元;供应每日工作餐;报销往返差旅费。

(此方案人员不固定,不利于管理,但操作相对可行)。

组建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将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不断总结工作的经验、错误,把该项工作做得更好,给各位领导和职工、广大患者一个完美的答卷。

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贯彻国家医疗改革精神,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夹江县卫生事业均衡发展,提高医疗卫生机构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围绕两项改革后半部分工作要求,继续推进医疗社区建设,2021年医疗社区工作报告如下:

(1)加强顶层设计。加强以医疗社区领导医院、卫生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为枢纽,以三级医疗社区运行体系建设为基础,制定夹江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作。

计划。

医疗社区强基础服务实施。

计划。

等工作计划,积极与财政、、医疗保险等部门合理核实医疗社区人员、资金保障、补偿机制等,确保医疗社区工作深入有效。

(2)进一步优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以两次改革为契机,完成镇医疗机构布局调整,根据人口分布、交通便利、医疗流动等因素,吴镇中央卫生中心、木镇中央卫生中心规划为县医疗卫生中心,按照县医疗卫生中心二级综合医院标准规划,纳入十四五卫生发展规划建设,成为县医疗中心、急救中心、技术指导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和公共卫生中心,分担医疗社区领导医院的压力。

(3)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体验。医疗社区领导医院为其成员单位增加了医疗设备(dr、彩色多普勒超声等。),积极建设互联平台等,已建成8个特色中医药博物馆。注重基层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医疗社区成员单位科室设置、诊疗流程、医疗质量控制,改善医疗服务硬件设施和服务环境,改善群众医疗体验。

(4)促进服务的下沉。医疗社区领导医院建立医疗、护理、公共卫生团队,安排临床部门帮助卫生院,选择部门医疗护理骨干下沉医院查房、教学、咨询、指导考核,作为上级指导医生参与家庭医生合同服务,随时指导患者,大大提高临床医疗技术水平、服务质量,为医疗群众建立方便、高质量平台。

(五)开展业务培训及全科医生轮岗。中医医院开展了2个夹江县基层卫生人员提升培训项目,培训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骨干5名、乡村医生7名,重点加强基层应对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防控的应对能力,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以及实操能力。人民医院接收医共体成员单位全科医生轮岗培训4人,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生服务能力。

(六)实施资源共享。医共体牵头医院与基层医院之间影像诊断通过第三方软件实现了互通互联,资源共享,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最大程度上降低错诊、漏诊、误诊率,提升普通患者的就医体验,满足基层群众健康需求,更好地服务全区居民百姓。

经过坚持有效的整合,基层医疗机构管理和服务能力逐步提升。2021年,两个医共体门诊907886人次,较2020年增长8.5%,住院人数39951人,较2020年前减少7.5%,双向转诊人数较2020年有所增加,医共体成员医院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基本保持稳定,无明显增加,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甘江和社区)门诊均次费用减少,医院经营状况明显改善,2021年,基层医疗机构共计亏损323万,其原因是部分财政拨款未及时拨付和会计制度的变化。

足:

(一)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滞后。医共体信息平台一体化是开展远程诊疗、就医路径追踪服务、健康基础信息等共建共享的必要条件,更是实现基本公共卫生、医保管理、医疗机构就医管理等多方共享、牵头医院共管的关键抓手。目前,各牵头医院之间、牵头医院与基层医院之间等信息没有全部实现互通互联,仅中医医院医共体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之间实现影像互联互通,严重制约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基层医疗卫生设施基础薄弱,人才匮乏。基层医疗机构占地面积狭小,现有医疗流程布局不合理,急救类设备不足。医共体成员单位医护人员业务能力有待加强,部分卫生院诊疗不规范,用药不规范,医疗文书不规范,未及时书写,医疗风险意识差。

(一)全面提升软硬件水平。按照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要求,以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为契机,逐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急救设备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共享。

(二)加快医共体能力建设。医共体牵头医院加强重点学科和专病专科建设,统筹发展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医疗技术,积极推进优质资源下沉,推进县镇村一体化管理,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提高县域就诊率。

(三)进一步健全内部机制。学习借鉴医共体建设先进单位做法,持续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形成更加清晰合理的医共体组织框架,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明确医共体推进计划,确保医共体建设工作深入推进。

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按照国家、省、市关于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要求,为确保全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和实质性运行,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民生工程和发展机遇,认真履行医改职责,围绕工作重点、工作难点探讨解决办法,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落地,取得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阶段性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和大家作一交流。

县委成立了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始终坚持县委书记、县长双主任挂帅,并由1名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1名主管副县长双副主任亲自抓的医共体高位推进机制,为县域医共体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县卫健委成立医管委办公室,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医共体各项日常工作的开展。县财政、医保、人事、编办、发改等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推进医疗、医药、医保、医改的联动和高效运行。医管委坚持每月组织召开医共体推进工作会议,制定推进计划,建立按时间节点要求工作推进台账,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针对医共体建设重点工作未完成的清单,医管委主任现场办公,及时研究整改落实办法,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是落实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成立了医疗健康总医院党委,由卫健委主任兼任党委书记,将17家医共体成员单位的14个党总支、党支部和317名党员划归总医院党委管理。成立了医疗健康总医院,组建了由党委书记、总院长、副院长及院委成员组成的医疗健康总医院院委班子。建立了医共体内党委对重大决策、人事任免、问责追责、评优评先决策机制和总医院业务开展、绩效考核统一管理机制。依据业务开展需要,调整了3家乡镇卫生院院长,由总医院党委选派有专业能力的干部担任院长。进一步强化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夯基固本。张巨卫生院选派县人民医院内科主任担任院长后,积极开展院内6s管理,利用县医院专家资源,发挥以人带人、以科带院、以院带院,并定位内分泌和中医馆为特色专科,医院内涵建设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二是搭建了医疗健康总医院内部组织架构。在全县卫生健康系统通过公开报名考试,选拔了11名医疗健康总医院“一办六部”业务管理中心主任。明确了“一办六部”各部门工作职责,为保证总医院“一办六部”实质性运行,将卫健委管理的乡镇卫生院人财物及委机关科室医疗管理业务下沉“一办六部”管理,并派出业务骨干指导帮带“一办六部”业务开展。突出卫健委股室在上传下达、政策指导、督导考核中的职责定位。通过管办分离,打通医共体管理中的权责障碍,让医共体真正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三是统筹推进配套政策落实。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重点在能力提升,提升医疗水平关键在人才,留住人才一靠政策、二靠待遇。人社部门出台了《关于县域医共体建设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方案。

》,县编办出台了《关于建立县域医共体人员统筹使用机制指导意见》,让医共体在人员招聘、岗位设置、中层干部聘任、内部绩效考核、收入分配、职称聘任有了自主权,建立县招乡用、乡聘村用、轮岗派驻的人才引进、使用、管理机制有了政策依据。今年以来,我们采取定向培养、特岗培训、村医上挂、转岗轮训、特岗招聘等方式培养全科医生154名,通过市、县对口帮扶,下派挂职院长、副院长、科主任45名,实行人员管理、招聘、调配、培训的“四统一”。让各医共体成员医院人才出现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的新气象,县域医疗水平显著提高。

上接下连,提升服务能力。按照医共体上联、自强、下带的工作要求,我们与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姻结亲,建立医联体医院,通过专科联盟、专家指导、名医带教、巡回查房、专业培训、院内义诊等方式,开展与县域医共体各成员医院的帮带合作。规划指导县中医院成立获嘉县重症呼吸中心、创伤中心,帮助提升县妇幼保健院晋升二级医院,成立危重孕产妇急救中心,填补县级医疗技术的空白。牵头的县人民医院巩固二甲医院评审成果,持续抓管理、促提升,围绕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急救中心及重点临床专科建设,打造县域医疗中心品牌,发挥专科引领和龙头带动作用。并成立5名县级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组,巡回指导14家乡镇卫生院“一院一品”特色专科的定位发展。下沉专家坐诊、教学查房、临床带教,指导、评估、整改,考核,带动乡镇卫生院业务融合发展和县乡同质化管理。目前,以照镜镇卫生院的肛肠科、大呈卫生院的眼科、太山卫生院的精神科、中和卫生院的康复科等一批有明显区域特色的专科群已经形成,并形成医共体内精神病专科、传承中医骨科、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康复理疗、中医馆等有中医特色的专科链发展,实现了县域内中医诊疗县、乡、村全覆盖。太山卫生院的中医堂成为全省中医示范性典型。今年以来,县域就诊率同比提高17.8%,病人回转率也达到明显提升。

2、加大医疗投入,奠定了医共体发展基础。近年来,我县突出政府办医的主体责任,不断加大卫生健康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就医环境。投资1,2亿元的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功能齐全,可以满足700张床位需求;完成总投资1.2亿元中医院搬迁工程,已正式开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000万元的新建搬迁项目正在规划,以满足全县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全县14家乡镇卫生院优质服务基层行达标率80%以上;亢村卫生院正在晋升二级申请,总投资12280万元建设获嘉县第二人民医院项目已正式启动;投资5000万元县妇幼保健院医疗综合服务楼已投入使用。并投资700万元在14家乡镇卫生院建成发热门诊和哨所,全县222个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建设。在大型医疗设备投入上,我县现拥有核磁设备医院5家,ct设备医院11家,医院彩超、生化分析、dr等设备普及率100%;为提升基层医院服务能力,县乡财政还为14家乡镇卫生院投资配备价值2000余元医疗设备65台,每年还列资300余万元用于县级公立医院重点学科和人才培养投入。这些都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和实现分级诊疗奠定了坚实的物资基础。

3、以信息化支撑,打通共体内互联互通血脉。按照打造一流医共体信息化平台的工作目标,我县在财力有限情况下,按照政府、医共体、银行、网络公司四家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的发展思路,经过多方考察和技术论证,公开竞标医共体信息平台建设,总投资2000余万元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已完成招标并启动,一期工程的信息平台设置规划、模块评判、县乡村医疗信息录入、端口对接等工作正在开展。并开通建设远程会诊中心、远程心电中心、远程影像中心、医学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等医共体内共享中心建设,特别是远程中心的开通,极大提高了基层的病人诊断率,为卒中、胸痛病人缩短了有效的抢救时间,打通了生命救治绿色通道。同时也在医共体内实现了检查、检验结果上传互认,大大减少了患者在不同医院做同样检查的医疗费用支出,也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信息化建设意义。

1、严格医共体分级诊疗。制定出台了医共体内双向转诊和县外转诊管理办法,经专家论证,在全县规定11个外转病种,其他病种一律在县内治疗的报销制度。并根据3家县级医院和医共体内各医院专科特长,建立了县内互转机制,严控县外转诊。规范了医共体县外转诊流程,并制定了县外转诊与医保资金支付挂钩的制约机制,全县县外转诊率明显下降,截止11月底,县域三家县级医院县外转诊率控制在8.86%,全县外转率由2019年的30%控制到13.5%。

3、严控医疗服务行为。建立了严格的医共体内“三合理一规范”管理考核制度,规定县级医院平均次均费用不超过5000元,乡镇卫生院及其它一级医院次均费用不超过2800元,常见病住院不超过7天,药占比控制在40%以内。医管委办公室联合医保部门还加大对各成员医院的督查考核评价和奖惩力度。

4、提升医院服务内涵。在医共体各成员医院积内极引进“6s”管理模式,在服务礼仪、职业素养、服务意识、职业形象、团队精神等方面加强培训,突出医院文化内涵,让患者治得了病痛也治得了“心病”,让患者就诊得实惠,服务更满意。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县在医共体建设中也是刚刚迈出了第一步,与先进地区和兄弟县市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诸如我们的医共体内“七统一”管理工作还没有进入规范化管理;医保资金打包支付。

方案。

和激励制约政策还没有完全实施,县域医疗中心和“五大中心”等能力建设还需进一步提升。

下步工作,我们获嘉县将按照医共体建设各项工作要求,进一步增强各成员单位、各医疗机构工作合力,压实工作责任,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以倒计时工作方式,对标达标,按照时间节点,确保我县医共体各项工作统筹推进和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

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情况报告是向上级反映临时情况或事故的报告。情况报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标题、主要发送机关、正文和签名。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为深化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加快实现“90%的病人住院不出县”的医改目标,我院根据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于2018年1月份正式组建“xxxx医院医共体”,并于3月份正式运行。现将我院医共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2018年1月,在县卫计委领导带领下,我院领导班子到xx人民医院参观医共体建设工作,参观回来后立即成立医共体领导小组,院长为组长,下设办公室,负责医共体建设具体日常工作;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快速有效的开展医共体工作。

同时组建成立xxxx医院医共体理事会,院长任理事长,副院长及5个成员单位法人为理事,拟定《xxxx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章程》,签订了《xxxx医院县域医疗共同体协议书》。

活动,同时开展医共体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基层医务人员和群众了解医共体,支持医共体,目前已初见成效。

3月份,xx镇、xx镇卫生院、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共体工作开始试运行。

半年来,我院多次到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就医共体试点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座谈交流,指导乡镇卫生院医共体建设、宣传工作。结合各卫生院实际,医共体办公室指定了2018帮扶计划,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有我院1名医师与1名卫生院医师1名当地卫生室乡医结成帮扶对子,共38对,采取周五上午在卫生院坐诊,下午到卫生室讲座的模式,收到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我院还制定了2018医疗、护理专业培训计划,定期到卫生院组织全院讲座,加强业务交流,共同提高卫生技术水平。

为了加强县乡医疗机构技术协作,提升我院医共体成员单位医疗水平,我们组建了5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分期分批深入到乡镇、村开展巡诊活动,同时,为了加强联系和沟通,我院还建立了xxxx医院医共体微信群,印发了《xxxx医院医共体医疗协助联系人名单》,加强学术交流,定期下村指导和检查,帮助村医提高技能、规范服务。

半年来,选派医疗专家到乡镇卫生院值班80余次,开展教学培训20次,开展疑难手术5台,普通手术15台,开展远程会诊30次,重点帮扶村卫生室38个,有效促进了全县卫生工作的发展。

(一)是实现设备资源共享共用。

县中医院建立医共体信息中心,向卫生院、卫生室延伸检查检验等服务并推行结果互认,实现心电影像、检查检验、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互联互通。

(二)是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建设。

整合资源,扎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同时为签约群众落实免挂号费、优先住院、优先检查等特殊待遇,真正让优质资源下沉至村、延伸到户。

(三)建立完善医共体一体化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利益分配机制。

着重实现四个“一体化”和“六统一”,成立医共体会计核算中心,医疗服务收入和医保结余资金按比例内部分配,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各位领导,同志们,在县委、县府、县卫计委正确领导下,我院医共体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作为牵头医院,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强化举措,认真学习总结,补缺补差,不断提升医共体建设水平,为全县卫生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各位领导:

我院将与东亭卫生院协作成立医共体,各项工作正紧密进行。为更好地把这项工作做好,便于管理,现将各项工作实施方案草拟,供各位领导参考。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资源纵向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方便群众在家门口享受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我院与东亭卫生院协作,按照双向选择、自愿组合的原则,组建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服务范围覆盖全县。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1.摸底:组建成立医共体后即开展人员待遇、业务水平、业务量摸底,充分了解原东亭卫生院各项工作指标,力争在成立医共体后各项数据有大幅度的提升,为我院、东亭卫生院及当地患者带来“三赢”。

2.宣传:组建成立医共体后,即大力开展宣传工作。让全县及当地患者了解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的意义、功能和职责。除承担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协助卫生执法、管理村卫生室等综合医疗卫生任务外,成立医共体后将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任务,承担对下一级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对口帮扶,辖区病人的接转诊等管理工作;统筹协调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床位的使用和管理,建立一体化管理机制;统筹调控医保基金的科学、合理使用。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1.东亭卫生院原有工作人员安排:东亭卫生院原有工作人员人事暂不变动。人员绩效工资可以参照我院月平均绩效工资,再按照职务、职称、岗位的原比例发放。

2.成立医共体后,我院将向东亭卫生院派驻临床医务人员。具体方案初步建议有两种,可选择其一。

方案一:

1.人员数量:5-6名。除我外另固定安排4-5名医务人员,节假、双休日另安排辅助科室人员到岗。

2.工作时间:常驻。在中医院暂不排班,常驻东亭卫生院上班。

3.工作性质:合同制。与中医院签订合同,暂定半年。

4.报酬:每人每月除基本工资外,补助元;供应每日工作餐;报销往返差旅费。

(此方案人员固定,便于管理。)。

方案二:

1.人员数量:8-9名。除我外另不固定安排7-8名临床医务人员,节假、双休日另安排辅助科室人员到岗。

2.工作时间:轮班制。在各科室排班表中抽调人员安排参加东亭卫生院医共体班次。

3.工作性质:合同制。与中医院签订合同,暂定半年。

4.报酬:每人每月除基本工资外,按每个工作日补助元;供应每日工作餐;报销往返差旅费。

(此方案人员不固定,不利于管理,但操作相对可行)。

组建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将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不断总结工作的经验、错误,把该项工作做得更好,给各位领导和职工、广大患者一个完美的答卷。

今年以来,防城港市港口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人员培训,推进资源共享,提升服务水平,医共体建设让辖区居民有更多获得感。

1.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了《港口区医疗卫生服务城乡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港口区进一步加快推进医共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港口区医共体建设规划(试行)》,建立以城区区级医疗机构为龙头,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区级医疗共同体,制定了相关制度,实现了医共体建设全覆盖。积极会同财政、编委、人社、医保等部门,合理核定医共体的人员编制、经费保障、补偿机制等,确保医共体工作不断深入并取得实效。

2.健全工作机制。医共体成员单位建立完善医疗核心制度、工作纪律、奖惩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在医共体内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统筹协调和分工合作机制,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方便群众就医。建立转诊、会诊的“绿色通道”,城区公立医院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纵向流动。

3.注重财政支持。将港口区医疗机构(在编人员)的工资财政划拨比例由原来的港口区人民医院75%、公车卫生院70%、企沙中心卫生院50%、光坡镇中心卫生院50%、渔洲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统一提高至75%,并将港口区医疗机构(在编人员)原“五险二金”经费按工资财政划拨比例的75%,由城区财政承担。将港口区医疗机构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额部分(原来由医疗机构负担部分)由城区财政承担。每年给予每个县域医共体专项补助经费10万元,用于实施县域医共体的城乡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更新等。

4.改善就医体验。城区公立医院投入资金数千万元为医共体下级医院添置医疗设备,安装信息化网络设备,硬化、绿化院内环境等,先后建成特色中医馆6个,对医联体下级医院科室设置、诊疗流程进一步进行规范,有效提升医疗服务硬件设施和服务环境,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5.促进服务下沉。对成员单位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择优选拔聘任,选拔了一批年富力强、业务精湛、勇于创新的年轻干部出任院长。选派思想觉悟高、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中层医务管理人员和其他医护人员20多名,定期下乡对各分院进行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使分院业务工作进一步拓展,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6.强化信息建设。港口区人民医院医共体加入防城港市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实现了双向转诊、远程医疗、远程会议等。港口区医共体总院改造自身信息系统并向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开放,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系统中录入诊者检验结果、查询就诊者检验信息、打印检验报告。影像云系统正在建设,港口区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将实现影像系统数据联通,远程阅片、会诊功能,为就诊者提供手机app查询影像检验信息的功能。

7.实施资源共享。今年医共体医学影像中心接待医共体各成员单位上送ct检查330人次、彩色多普勒检查12人次、医学检验137人次、消毒供应中心共接受医共体各分院器械消毒964件。医共体内共享pcr核酸检测实验室,目前累计开展核酸检测11745人次,医共体各分院实现医疗收入业务增长约3.69万元,医共体各分院病人到总院3各个医学资源共享中心做检查(影像、b超、检验)时,经济负担减少10.00%,让利群众2万余元。

8.强化人员培训。积极选派医务人员到区级医院进修学习,重点培养临床医师、中医医师、护士、影像技师等,累计组织开展医共体医疗质量管理、基本操作技能、教学查房、院感处置等20余次,新冠疫情期间第一时间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方案》1-8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1-6版传递到各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中,共培训1000余人次,科学指导医共体成员单位快速启动预检分诊体温监测,以及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医疗防护用品,全面做好医务人员防护工作,确保医务人员人身安全。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根据省卫健委等七部门印发的《**省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市卫生健康局高度重视,积极安排部署。

制定《**市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方案》《**市推进医联体建设指导意见》等文件,组建由市长任主任,市人社、财政、发改、医保、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组成的医联体管理委员会,为推进我市医联体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我市根据省卫健委任务安排,结合我市实际,决定组建定州市人民医院与清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州市妇幼保健院与明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城市医联体。按照工作要求,牵头医院召开会议,制定章程,完善相关考核制度,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完成人财物统一管理。

市卫健局认真统计各医联体服务人口数量,联合市医保局将医保资金打包支付2个医联体,实现医联体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组织对所有医联体成员单位的人员、财务、资产进行统一核算,交由牵头单位统一管理和使用;成立医联体财务中心,承担医联体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价格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和审计监督。整合组建检验、心电、病理、影像、消毒供应、后勤管理、物流配送等资源共享中心,以及人力资源、质控、信息、宣教等管理中心,并开展相关工作。组建医联体管理委员会,担负医联体的领导、保障、管理、监督责任;制定医联体章程,明确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明确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制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收治诊疗病种目录,出台双向转诊标准文件,理顺转诊流程,留存双向转诊的工作记录。拉开医联体内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不同专业技术职称医师之间、不同难易程度诊疗项目之间的价格差距。完善医联体内药品配备和使用管理规范,实行医联体内药品、耗材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派驻主任医师等业务骨干进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目前我市城市医联体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县乡医疗机构合作关系还不够紧密,还需在政策上进一步突破,强化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发展的责任;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还非常落后、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在县级医院本身人手不足的情况下,要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带”起来还十分困难。医疗卫生服务重在强基层,关键在留住基层医疗人才。要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鼓励与支持医学在校或毕业学生优先到基层实习或工作。

天,医疗收入从x.x亿元增长到20xx年的x.x亿元。医院门诊次均费用增长率从xx.x%,降低到目前的不足x.x%;住院次均费用增长率从x.x%,降低到平均不足x.x%。

医共体内卫生院门诊量增加xx%以上,20xx年达到xx.x万人;住院患者增加xx%,20xx年达到xxxx人。常见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冠心病等均可在卫生院诊治。

提供管理支撑,实施医共体管理。目前,医院对xx个乡镇卫生院实行紧密型医共体管理,对xx个乡镇卫生院实行松散型医共体管理。成立了以院长为理事长的医院理事会,以党委书记为监事长的医院监事会,组建基层卫生管理中心,出台了《中心医院医共体成员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x项规范性文件。紧密型医共体内卫生院院长均由中心医院委派,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人员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执行统一标准。一个尺度量长短,既能够规范基层管理秩序,又保证了医疗质量。

提供资源支撑,加大投入保障。在市政府投资xxxx余万元,改善了卫生院设备设施的基础上,医院又投资了xxx余万元,对松树和李官两个中心卫生分院手术室进行全面改造和设备更新,配备了全新的手术床、手术显微镜等设备,使它们具备手术的能力。目前,两家卫生院已开展手术xxx余台次,解决了老百姓就近就医手术的医疗需求。

招聘医护及公共卫生人员xxx人,补充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工作开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采取“师带徒”导师制模式和“x+n”式导师学员“融合式”培训,组建讲师团定期到分院进行专科培训授课,打造“同质化”医护人员队伍。

加强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开展远程技术指导。医院为所有卫生院安装了his、lis、电子病历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实现医学影像、心电诊断和超声远程诊断、远程会诊。检验结果上下互认,总院与紧密型医共体卫生院执行统一质控标准,乡镇卫生院不再配置放射、超声、心电图诊断医生,缓解了总院和乡镇卫生院人员配置上的压力。仅20xx年,网络心电诊断就达到xxxxx人次,影像pacs诊断xxxx人次,超声远程诊断xxxx人次,实验室集中化检验xxxxx人次。

医院承担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任务以后,根据xx市政府出台的实施方案,制定了配套制度,对法人治理、绩效分配、人事制度等管理进行明确规范,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建立起符合实际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医院领导班子拥有相应的经营权、决策权、人事管理权、薪酬分配权,经营决策更加灵活高效,强化了医院自主权。医院建立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在待遇保留、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对人才予以大力保障和支持,增强了医院吸引力,引进高端人才xx余人,x名专家被聘为医学院校兼职研究生导师,xxx名专家被聘为医学院校兼职教授。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实现了按岗聘用、合同管理、薪酬奖励,并向一线岗位、重要岗位倾斜,大幅提高员工收入待遇,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根据市、乡、村功能定位,医院把提高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调整学科整体布局。通过“横向拓展”“专科细分”,新增周围血管外科、介入综合科等xx个学科、亚学科,疾病诊疗向精细化、精深化方向发展。通过“重点突破”,打造符合区域疾病谱特点的、优势领先的重点学科,已有x个学科被确定为大连市二级医学重点学科。医院腔镜微创技术、心血管和外周血管介入技术已经形成专科特色,大脑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术已完成xxx例,介入治疗今年上半年已完成xxxx例,三、%。建立多学科会诊模式,20xx年还专门成立了mdt门诊,每年会诊达xxx余例。

加强对外技术协作,与xx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等建立技术协作关系,加入由xx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牵头成立的医疗联盟,成为首批xx家紧密型成员单位之一,并与xx医院、xx医院等多家军地医院开通了远程影像会诊、远程病理会诊等项目,已完成远程会诊xxx次。

按照“科学引导、分级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推进分级诊疗落实,医院制定了双向转诊工作制度,建立明确的双向转诊标准,科学进行病种分级;确立了预约诊疗制度,成立预约诊疗中心,并在门诊大厅开设专用窗口,为双向转诊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自20xx年正式启动双向转诊以来,医共体上下转诊患者达xxxx余人次,医院、乡镇卫生院收入和门诊总量均实现双增长,呈现出双赢的局面。

加强医疗服务模式建设,提高预防保健能力。树立“大健康”理念,把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利用医院平台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牵头对全市城乡居民进行健康信息采集。目前,已为xx余万人建立健康档案,每年组织健康体检x万余例,为重病、慢病预防奠定良好的基础。

加大健康宣传工作力度,年均组织健康辅导、免费义诊近百场次,发放宣传品x万余份,受众xx万余人次。积极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家庭医生团队xxx个,辖区内常住居民签约率达到xx%以上。

目前,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日渐成熟,已初步形成小病在乡镇、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格局。紧密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患者在家门口的乡镇卫生院就近治疗、就近手术,大幅度降低了就医成本,群众获得感明确提升。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根据省卫健委等七部门印发的《**省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市卫生健康局高度重视,积极安排部署。

制定《**市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方案》《**市推进医联体建设指导意见》等文件,组建由市长任主任,市人社、财政、发改、医保、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组成的医联体管理委员会,为推进我市医联体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我市根据省卫健委任务安排,结合我市实际,决定组建定州市人民医院与清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州市妇幼保健院与明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城市医联体。按照工作要求,牵头医院召开会议,制定章程,完善相关考核制度,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完成人财物统一管理。

市卫健局认真统计各医联体服务人口数量,联合市医保局将医保资金打包支付2个医联体,实现医联体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组织对所有医联体成员单位的人员、财务、资产进行统一核算,交由牵头单位统一管理和使用;成立医联体财务中心,承担医联体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价格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和审计监督。整合组建检验、心电、病理、影像、消毒供应、后勤管理、物流配送等资源共享中心,以及人力资源、质控、信息、宣教等管理中心,并开展相关工作。组建医联体管理委员会,担负医联体的领导、保障、管理、监督责任;制定医联体章程,明确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明确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制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收治诊疗病种目录,出台双向转诊标准文件,理顺转诊流程,留存双向转诊的工作记录。拉开医联体内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不同专业技术职称医师之间、不同难易程度诊疗项目之间的价格差距。完善医联体内药品配备和使用管理规范,实行医联体内药品、耗材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派驻主任医师等业务骨干进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目前我市城市医联体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县乡医疗机构合作关系还不够紧密,还需在政策上进一步突破,强化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发展的责任;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还非常落后、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在县级医院本身人手不足的情况下,要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带”起来还十分困难。医疗卫生服务重在强基层,关键在留住基层医疗人才。要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鼓励与支持医学在校或毕业学生优先到基层实习或工作。

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7〕123号)和来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来宾市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等三个方案的通知》(来政办发〔2017〕82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县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自治区及来宾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认真贯彻“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

创新。

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立足武宣经济社会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实际,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重点,不断完善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完善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政府规划、指导、协调、监管、宣传等职能。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政府统筹规划下,与相应的医疗机构联合组建医联体。

坚持。

创新。

机制。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创新机制,逐步破除行政区划、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优化资源结构布局。

坚持资源下沉。利用上级医院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医联体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逐步建立完善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使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

坚持便民惠民。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居民健康“守门人”能力,促进医联体建设与预防、保健相衔接,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疾病负担,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增强群众获得感。

县中医院与三里镇中心卫生院、东乡镇河马卫生院、东乡镇卫生院、二塘镇卫生院建成4个县域医共体;县妇幼保健院与禄新镇中心卫生院、思灵镇卫生院、武宣镇卫生院建成3个县域医共体。每个县级医院要与1个三级公立医院建成医联体(以下简称:三二医联体),实现全县三二医联体全覆盖;武宣县人民医院与三级公立医院建立远程医疗平台,并建立稳定的远程医疗合作关系。

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医联体内部形成较为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较为顺畅的分级诊疗机制;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全部县级医院,并延伸到乡镇卫生院;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通过县域医共体建设不断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县乡医疗卫生协调发展,提高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真正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达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工作目标。力争到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县域总治疗量的比重达75%左右。

促进乡镇卫生院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诊疗能力,规范服务行为。通过托管、科室共建等形式,探索县域医共体新模式,形成比较完善、科学、合理、有序的县域医共体,建立上下级医院双向转诊、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协作机制。

(一)管理体制一体化。坚持“八不变”原则,即:乡镇卫生院独立法人资格不变、名称不变、机构性质不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职能不变、资产债权债务归属不变、职工身份及隶属关系不变、收费标准不变、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和保障体制不变。在此基础上,实行管理体制一体化,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承担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村卫生室管理等综合医疗卫生服务任务统一管理,并集中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乡镇卫生院作为县级医院内设科室进行考核及绩效分配,实行县级医院科室核算。乡镇卫生院增挂“武宣县﹡﹡医院﹡﹡分院”牌子。

对于专科特色比较突出的乡镇卫生院,若县级医院不能满足乡镇卫生院对某一专业的帮扶合作需求,乡镇卫生院也可与其他上级医疗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在不改变人员编制隶属关系的情况下,在我县医疗机构事业编制总量控制数内,探索适合县域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特点的人员招录、人才引进方式,统一用编招录、统一调配使用人员。要建立有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柔性流动机制、绩效考核和内部分配机制,鼓励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以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医德医风、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为主要评价指标,合理确定医务人员工资福利待遇,重点向临床一线、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倾斜。县域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可执行县级医院的绩效工资分配政策,切实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县域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负责人由县级医院提名,报县卫生计生局考核任命;副院长由县级医院考核任命,报县卫生计生局备案,并实行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乡镇卫生院中层干部的聘任由县级医院任命,乡镇卫生院领导班子负责本院各项人事考核工作。

(三)财务管理一体化。坚持“统一管理、独立核算”原则,县域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分别按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建账独立核算;乡镇卫生院执行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收费、医保等政策,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及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拥有自主权,县卫计局基层医疗机构会计核算中心负责监督。

县级医院负责制定乡镇卫生院的人事薪酬分配方案。县级医院可从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药品耗材除外)的增量部分提取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协商决定)的管理费,用于下派人员补贴、双方人员培训等业务支出,同时对县级医院下派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予以适当倾斜。

(四)技术力量一体化。

1.加强人员管理。建立医联体内部人员合理流动机制,促进卫生技术人员上下流动。上级医院应派出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以常驻或者临时派驻的方式到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管理和技术的帮扶。二级公立医院派出常驻人员不少于3人,医生应以中级职称及以上为主,护理人员以护师职称及以上为主;常驻人员在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至少一年以上。上级医院派出的业务骨干应安排在下级医疗卫生机构领导班子任职或担任科室负责人,以便更有效地提升下级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水平和临床技术水平。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积极选派人员到上级医院交流培训。

县级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聘任中高级职称前必须到乡镇卫生院服务半年。新进人员必须下乡镇服务一年,轮岗人员报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县级医院组建若干个专家服务团队,根据需要,到乡镇卫生院开展专家坐诊、会诊、手术示教、教学查房等帮扶服务。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制定计划,定期选派具备培养潜质的卫生专业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轮训,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单位服务能力。

2.推广适宜技术,拓宽服务项目。县级医院在充分调查了解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服务现状的基础上,以基层需求为导向,以技术推广为手段,从安全性、有效性、规范性和适宜性出发,以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实用技术为重点,科学合理选择适合基层实际的适宜技术,加强疾病筛查、急诊急救、诊疗规范、康复保健等方面的技术推广应用,突出基层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扶持特色专科建设。

3.实施双向转诊,实现资源共享。一是建立医共体内部单位之间的双向转诊机制,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制定双向转诊流程。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的原则,制定合理、便捷、畅通的双向转诊细则。下级单位将因条件所限不能救治的急危重症患者转往上级单位,上级单位将康复期和慢性病患者转回下级单位。对需上转、下转的病人,建立双方联系人制度,提供“一站式”转诊服务。充分利用医联体上级单位优质医疗资源的优势,补齐下级单位医疗资源短板,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利用率。二是加快远程医疗建设力度,通过信息平台共建,开展远程会诊。逐步建立医学影像、医学检验、消毒供应、消毒监测、临床用血等医疗资源共享制度和流程,切实解决基层医疗单位因医疗资源配置不足造成的不规范、不达标问题。

查房、坐诊、会诊、讲座等多种形式的业务指导,将下级单位医务人员列入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对象,按照培训计划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更新医学知识和技能。

(五)药品配送一体化。

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基本药物制度有关政策,按规定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基本药物进行管理,抓好医务人员用药培训和指导,确保合理、规范使用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所有药品、耗材、设备实行集中招标采购,乡镇卫生院可与县级医院统一带量招标采购,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可按20%比例增补县级医院用药目录药品,但必须履行报批手续,严格实行零差率销售。

(六)设备管理一体化。

乡镇卫生院要充分利用县级公立医院的医疗设备,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县域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的设备,在保持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诊疗业务开展需要,合理调配使用,实行造册登记,并由县级医院全面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操作培训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折旧费用由使用单位负责。

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在卫生院不能做的医技检查项目,可以到县级医院进行检查,检查收费标准按国家规定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收费政策收取,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

(七)信息管理一体化。

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依托自治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和卫生计生专用网络与县级医疗机构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配备远程医疗会诊系统,逐步完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开展远程医疗,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逐步实现县乡村一体化的分级转诊、远程医疗、即时结算等便民惠民目标。

(八)业务管理一体化。

县域医共体内县级医院的医务科、护理部、感控科、质控科、临床科室、预防保健科等专业性强的医疗管理部门,可以通过通信系统、网络、现场等形式,采用垂直管理方式,对乡镇卫生院相应职能部门进行督导,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管理水平。县级医院根据乡镇卫生院的具体情况,因地适宜地制定业务发展目标,并整合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人力、设备等资源,帮助乡镇卫生院发展各项业务。

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我院将与东亭卫生院协作成立医共体,各项工作正紧密进行。为更好地把这项工作做好,便于管理,现将各项工作实施方案草拟,供各位领导参考。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资源纵向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方便群众在家门口享受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我院与东亭卫生院协作,按照双向选择、自愿组合的原则,组建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服务范围覆盖全县。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1.摸底:组建成立医共体后即开展人员待遇、业务水平、业务量摸底,充分了解原东亭卫生院各项工作指标,力争在成立医共体后各项数据有大幅度的提升,为我院、东亭卫生院及当地患者带来“三赢”。

2.宣传:组建成立医共体后,即大力开展宣传工作。让全县及当地患者了解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的意义、功能和职责。除承担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协助卫生执法、管理村卫生室等综合医疗卫生任务外,成立医共体后将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任务,承担对下一级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对口帮扶,辖区病人的接转诊等管理工作;统筹协调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床位的使用和管理,建立一体化管理机制;统筹调控医保基金的科学、合理使用。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1.东亭卫生院原有工作人员安排:东亭卫生院原有工作人员人事暂不变动。人员绩效工资可以参照我院月平均绩效工资,再按照职务、职称、岗位的原比例发放。

2.成立医共体后,我院将向东亭卫生院派驻临床医务人员。具体方案初步建议有两种,可选择其一。

方案一:

1.人员数量:5-6名。除我外另固定安排4-5名医务人员,节假、双休日另安排辅助科室人员到岗。

2.工作时间:常驻。在中医院暂不排班,常驻东亭卫生院上班。

3.工作性质:合同制。与中医院签订合同,暂定半年。

4.报酬:每人每月除基本工资外,补助元;供应每日工作餐;报销往返差旅费。

(此方案人员固定,便于管理。)。

方案二:

1.人员数量:8-9名。除我外另不固定安排7-8名临床医务人员,节假、双休日另安排辅助科室人员到岗。

2.工作时间:轮班制。在各科室排班表中抽调人员安排参加东亭卫生院医共体班次。

3.工作性质:合同制。与中医院签订合同,暂定半年。

4.报酬:每人每月除基本工资外,按每个工作日补助元;供应每日工作餐;报销往返差旅费。

(此方案人员不固定,不利于管理,但操作相对可行)。

组建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将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不断总结工作的经验、错误,把该项工作做得更好,给各位领导和职工、广大患者一个完美的答卷。

县诚信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诚信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无形资产,是最大的环境、最具吸引力的名片。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建设“诚信××”作为创优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广泛宣传发动,创新思路,突出重点,着力打造诚信品牌,不断提升××形象,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领导高度重视,为建设“诚信××”提供组织保证。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诚信建设,审时度势,创新思路,创新举措,于4月15日,率先成立了县诚信服务监督局,作为县委、县政府一个直属部门,从县纪委内部调剂三个行政编制,与县软建办、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合署办公,专门负责全县诚信建设的政策研究、制度建设及相关诚信问题的投诉、接待、受理和查处,并实行由工商局、人行等部门参加的“诚信××”联席会议制度,综合协调“诚信××”创建及推进。这一创新举措在全省属首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月,县委、县政府又专门下文成立了县建设“诚信××”暨经济社会制度创新领导小组,明确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经贸局、工商局、物价局、药监局、卫生局、××镇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的创新办与县诚信服务监督局、软建办、经济110合署办公。同时,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也根据本单位、本部门实际情况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实行分级负责制。

二、开展诚信教育,为建设“诚信××”营造良好环境。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社会无信不稳。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切实提高了社会公众的诚信意识。一是加大社会宣传力度。结合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县电视台、“××××”网站和“××廉政网”等新闻媒体上开设“诚信××”宣传专栏,广泛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树立“以诚信为本,以失信为耻”的信用意识。同时,充分发挥公益广告渲染作用,在城乡交通主干道、公交站点、沿街路面显著位置悬挂、张贴诚信宣传标语,积极营造建设“诚信××”浓厚舆论氛围。二是开展广场咨询活动。在全县深入开展以“大力营造‘诚信××’新形象,全力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为主题的宣传咨询活动,由县诚信服务监督局牵头,组织县直62个重点部门、重点岗位、120个中层服务窗口单位开展大型广场咨询活动,通过现场设立咨询台、开设热线电话等形式接受群众咨询,努力提高全社会建设“诚信××”的参与意识。据统计,累计发放宣传材料6万多份,现场接受咨询2600余人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800多个。三是开展诚信评比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诚信企业”、“诚信个体户”、“诚信价格单位”、“诚信药店”、“诚信医院”、“诚信花木企业”、“诚信建筑单位”等七大评比活动。由县诚信服务监督局牵头,成立诚信评比活动领导小组,县经贸局、工商局、物价局、药监局、卫生局、农林局、建设局等单位设立评比小组,具体负责各项评比活动的实施,制定评选标准、评选方法、评选程序及奖惩措施,并组织专家评委对申报企业进行评审。对评选出的诚信单位,在有效期内,对信贷、承接工程等方面给予优惠优先权,促使经营者提高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意识。

三、转变政府职能,为建设“诚信××”创造有利条件。

四是实行“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完善县投资服务中心功能,强化窗口服务职责,要求所有窗口单位公开办事程序、前置条件、审批依据、办结时限和收费标准,为客户和投资商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做到在最短时间内通过“一站式”服务办结县权范围内所有审批事项,努力为客商提供快捷的投资服务五是实行“立即就办”、“无借口法”要求全县47个重点部门和73个县直中层窗口服务单位在本部门、本单位醒目位置悬挂“立即就办”提示牌,公开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时限、投诉监督电话等,做到“份内事情立即办,份外事情帮着办,外来投资优先办,重大事项联合办,多头管理协调办,上级审批协助办,群众有难上门办”同时,要求机关人员坚决做到“为客商服务无借口、为发展服务无借口、执行上级任务无借口、执行纪律无借口、承担失误责任无借口”,努力为客商提供高效的行政服务。

四、加快制度创新,为建设“诚信××”奠定制度保障。

一是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建设“诚信××”面广量大,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扎实推进。为此,我县专门制定出台了《建设“诚信××”联席会议制度》,由县诚信服务监督局牵头,定期召集成员单位,就营造“诚信××”舆论氛围、构筑“政府、企业、公民”三大诚信载体、制订建设“诚信××”相关制度等进行研究安排,切实解决“诚信××”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年以来,共召开联席会议45次,协调、查办涉及诚信问题案件、纠纷490余起。二是实行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许制度。按照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群众办事、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的“三个有利于”要求,制定出台了《机关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许制度》,合理确定时限。行政机关在受理相对人的各种申请后,无论是否准予,均应在法律、法规规定时限内办结,超出规定时限的视为批准;企业或个人向机关申请的事项,答复时限最长不超过2个日(特殊情况除外);县委、县政府会办或并联审批时,参与部门没有按时派员参会或审批的`,视为该部门默许会办结果或并联审批通过项目。三是实行会办制度。在,我县针对部分政府部门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不及时、不扎实、不全面的现实,创新落实形式,实行会办制度,推动各级领导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面对具体问题、具体想办法、定措施、抓落实。把县级领导成员和各乡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会办的主体,坚持常规定期会办,具体现场会办,重点专题会办,紧急问题随时会办,明确会办范围、会办事项、落实措施、标准和完成时限,并建立督查考评机制。据统计,平均每年县级领导召开会办会730次,由“两办”整理下发会办纪要235期,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名义下发交办单228份,以文件形式交办1530项,县委县政府督查室编发督查通报、督查专报62期。

五、健全监督体系,确保建设“诚信××”深入推进。

一是进一步强化诚信监督明线、热线、暗线“三线”建设。建立健全各乡镇、各部门软环境组织网络系统,并将全县软环境建设网络组织编印成册,广泛向广大客商和私营个体业主发放,进一步畅通了投诉信息渠道;县诚信服务监督局、软建办、经济110设立专门投诉中心,举报电话24小时畅通,随时接受各种举报,并保证在三天内回复举报人。以来,共接受投诉案件558件,并全部办结;在全县范围内聘任由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客商、私营业主等组成的80名诚信服务监督和软环境信息员,采取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和单线联系的方法,反馈诚信服务监督和软环境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今年以来共召开3次软环境信息员座谈会,反馈各类问题32个,提出意见和建议16条。二是深入开展软环境评议及质询活动。10月我县首次举办县直部门及其中层窗口服务单位软环境评议及质询现场会,邀请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软环境信息员、客商、个体私营主及部分市民代表共300余人,与被评议及质询部门单位“面对面评议,零距离质询”。近年来,我县平均每年举办软环境评议及质询现场会达4场之多,每场向被质询部门单位提出质询问题均在60个以上,除当场解答处理外,剩余的质询问题,均由县软建办跟踪督查落实到位;对在评议中排列前十名的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对后三名单位的主要领导人要求当场作表态发言,由县软建办会同有关部门对其予以诫勉谈话,并要求限期整改。三是实行经济“110”、公安“110”、新闻“110”联动运行。县经济“110”和公安“110”对受理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投诉事项积极接诉,并迅速组织人员对投诉案件进行查处。新闻“110”切实履行媒体动员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对经济“110”、公安“110”查处的有关案件进行曝光,对采访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及时向经济“110”或公安“110”通报,使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四是切实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查处涉及建设“诚信××”的违法违纪案件,特别是重点查处不守信用、服务承诺不兑现及政府失信案件,对那些诚信缺失、损害投资环境、贻误发展良机的人员按有关规定严格追究其责任,情节严重的将依情从重予以组织处理。近年来,我们共接待涉及诚信问题投诉110余起,立案查处17起,电视曝光27起,先后15次在全县大会上通报了27起不诚信典型案例。

总体上讲,近年来,我县建设“诚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民诚信意识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诚信监督体系逐步完善,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少数部门和单位的人员缺乏责任感,服务意识不强;少数企业诚信经营意识缺失;社会信用氛围还不够浓厚等。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在下一步将认真进行研究解决,同时,近期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根据城市社区和农村的不同条件,依托共青团、工会、妇联、学校等组织,积极创办文明市民学校、诚信文明督导队、道德评议会等,切实抓好城市社区和农村的诚信教育。持续开展“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消费者满意一条街”、“无假货一条街”、“放心店”等活动,扩大社会参与面,增强市民信用意识。同时,围绕“诚信××,投资乐园”主题,大力开展“诚信××”知识竞赛及“七大评比”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社会信用环境。

2、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动员全社会力量,着力构建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一是建立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信用信息管理中心,“中心”设置信用信息平台,由县政府牵头,组织司法、工商、税务、质监、环保、卫生等部门和银行、保险、邮电等公用事业单位参加,将封闭在各管理部门的企业或个人信用信息及经营行为的记录与“中心”实现联网,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网络化的信用征信数据库。二是建立信用体系的支持机制。在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或中介服务机构中建立专门制度,及时了解跟踪职责范围内的企业法人的经营状况,对不诚信的苗头予以提醒,限其纠正,并提供帮助。金融机构、联合执法部门和经济主管部门,依照自身职能,建立失信“黑名单”,对严重失信的企业、个人,通过媒体充分披露。同时,银行、税务、质监、工商、环保等单位对企业法人和用户分别建立诚信优劣的评价、奖惩制度,对守信者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表彰鼓励,提高知名度,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加快建设诚信金融市场环境。进一步强化金融部门的责任意识和发展观念,不断加大有效信贷投入,在加大放贷中积极引导和培育企业信用,为企业在资信调查和信息咨询方面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积极营造“互信双赢”的现代银企关系。同时,着力加强金融部门自身信用建设,依法经营,严格管理,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切实维护存款人利益。逐步完善贷款担保体系,引导企业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组织或加盟信贷担保中介机构。深入开展信用乡镇、信用企业、信用社区、信用村(居)、信用户创建评比活动,确保年内新创市级信用社区、乡镇2个以上。

3、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深入开展全县执法部门“服务性执法”系列活动,不断提高执法服务机关的服务层次、服务理念,落实便民利民措施,规范执法行为,树立便民亲商新形象。健全完善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质量监督预先告知制度、假劣药品“先行赔付”等制度。建立健全政府新闻发布会制度,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情况和重大成就、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和重大措施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

一是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建设“诚信××”面广量大,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扎实推进。为此,我县专门制定出台了《建设“诚信××”联席会议制度》,由县诚信服务监督局牵头,定期召集成员单位,就营造“诚信××”舆论氛围、构筑“政府、企业、公民”三大诚信载体、制订建设“诚信××”相关制度等进行研究安排,切实解决“诚信××”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2003年以来,共召开联席会议45次,协调、查办涉及诚信问题案件、纠纷490余起。二是实行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许制度。按照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群众办事、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的“三个有利于”要求,制定出台了《机关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许制度》,合理确定时限。行政机关在受理相对人的各种申请后,无论是否准予,均应在法律、法规规定时限内办结,超出规定时限的视为批准;企业或个人向机关申请的事项,答复时限最长不超过2个日(特殊情况除外);县委、县政府会办或并联审批时,参与部门没有按时派员参会或审批的,视为该部门默许会办结果或并联审批通过项目。三是实行会办制度。在20,我县针对部分政府部门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不及时、不扎实、不全面的现实,创新落实形式,实行会办制度,推动各级领导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面对具体问题、具体想办法、定措施、抓落实。把县级领导成员和各乡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会办的主体,坚持常规定期会办,具体现场会办,重点专题会办,紧急问题随时会办,明确会办范围、会办事项、落实措施、标准和完成时限,并建立督查考评机制。据统计,平均每年县级领导召开会办会730次,由“两办”整理下发会办纪要235期,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名义下发交办单228份,以文件形式交办1530项,县委县政府督查室编发督查通报、督查专报62期。

五、健全监督体系,确保建设“诚信××”深入推进。

一是进一步强化诚信监督明线、热线、暗线“三线”建设。建立健全各乡镇、各部门软环境组织网络系统,并将全县软环境建设网络组织编印成册,广泛向广大客商和私营个体业主发放,进一步畅通了投诉信息渠道;县诚信服务监督局、软建办、经济110设立专门投诉中心,举报电话24小时畅通,随时接受各种举报,并保证在三天内回复举报人。20以来,共接受投诉案件558件,并全部办结;在全县范围内聘任由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客商、私营业主等组成的80名诚信服务监督和软环境信息员,采取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和单线联系的方法,反馈诚信服务监督和软环境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今年以来共召开3次软环境信息员座谈会,反馈各类问题32个,提出意见和建议16条。二是深入开展软环境评议及质询活动。月我县首次举办县直部门及其中层窗口服务单位软环境评议及质询现场会,邀请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软环境信息员、客商、个体私营主及部分市民代表共300余人,与被评议及质询部门单位“面对面评议,零距离质询”。近年来,我县平均每年举办软环境评议及质询现场会达4场之多,每场向被质询部门单位提出质询问题均在60个以上,除当场解答处理外,剩余的质询问题,均由县软建办跟踪督查落实到位;对在评议中排列前十名的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对后三名单位的主要领导人要求当场作表态发言,由县软建办会同有关部门对其予以诫勉谈话,并要求限期整改。三是实行经济“110”、公安“110”、新闻“110”联动运行。县经济“110”和公安“110”对受理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投诉事项积极接诉,并迅速组织人员对投诉案件进行查处。新闻“110”切实履行媒体动员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对经济“110”、公安“110”查处的有关案件进行曝光,对采访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及时向经济“110”或公安“110”通报,使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四是切实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查处涉及建设“诚信××”的违法违纪案件,特别是重点查处不守信用、服务承诺不兑现及政府失信案件,对那些诚信缺失、损害投资环境、贻误发展良机的人员按有关规定严格追究其责任,情节严重的将依情从重予以组织处理。近年来,我们共接待涉及诚信问题投诉110余起,立案查处17起,电视曝光27起,先后15次在全县大会上通报了27起不诚信典型案例。

总体上讲,近年来,我县建设“诚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民诚信意识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诚信监督体系逐步完善,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少数部门和单位的人员缺乏责任感,服务意识不强;少数企业诚信经营意识缺失;社会信用氛围还不够浓厚等。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在下一步将认真进行研究解决,同时,近期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根据城市社区和农村的不同条件,依托共青团、工会、妇联、学校等组织,积极创办文明市民学校、诚信文明督导队、道德评议会等,切实抓好城市社区和农村的诚信教育。持续开展“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消费者满意一条街”、“无假货一条街”、“放心店”等活动,扩大社会参与面,增强市民信用意识。同时,围绕“诚信××,投资乐园”主题,大力开展“诚信××”知识竞赛及“七大评比”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社会信用环境。

2、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动员全社会力量,着力构建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一是建立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信用信息管理中心,“中心”设置信用信息平台,由县政府牵头,组织司法、工商、税务、质监、环保、卫生等部门和银行、保险、邮电等公用事业单位参加,将封闭在各管理部门的企业或个人信用信息及经营行为的记录与“中心”实现联网,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网络化的信用征信数据库。二是建立信用体系的支持机制。在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或中介服务机构中建立专门制度,及时了解跟踪职责范围内的企业法人的经营状况,对不诚信的苗头予以提醒,限其纠正,并提供帮助。金融机构、联合执法部门和经济主管部门,依照自身职能,建立失信“黑名单”,对严重失信的企业、个人,通过媒体充分披露。同时,银行、税务、质监、工商、环保等单位对企业法人和用户分别建立诚信优劣的评价、奖惩制度,对守信者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表彰鼓励,提高知名度,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加快建设诚信金融市场环境。进一步强化金融部门的责任意识和发展观念,不断加大有效信贷投入,在加大放贷中积极引导和培育企业信用,为企业在资信调查和信息咨询方面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积极营造“互信双赢”的现代银企关系。同时,着力加强金融部门自身信用建设,依法经营,严格管理,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切实维护存款人利益。逐步完善贷款担保体系,引导企业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组织或加盟信贷担保中介机构。深入开展信用乡镇、信用企业、信用社区、信用村(居)、信用户创建评比活动,确保年内新创市级信用社区、乡镇2个以上。

3、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深入开展全县执法部门“服务性执法”系列活动,不断提高执法服务机关的服务层次、服务理念,落实便民利民措施,规范执法行为,树立便民亲商新形象。健全完善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质量监督预先告知制度、假劣药品“先行赔付”等制度。建立健全政府新闻发布会制度,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情况和重大成就、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和重大措施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

社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区劳动保障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全区社区建设三年规划要求,以深入开展就业再就业服务进社区为工作切入点,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搞好社区平台建设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区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与各街道、有关部门签订了《就业与再就业目标责任书》和《社会保险费扩面、征缴、清欠目标责任书》,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和具体单位,并多次召开会议检查调度。劳动保障部门按照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协调指导街道、有关部门开展工作,促进了全区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落实。今年4月份,区劳动保障局在市局的指导帮助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在东关街道进行了全市首期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试点。为确保社区就业工作平台顺利筹建,区劳动保障局成立了社区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制定了社区平台建设工作一系列细则规定、制度和统计报表,为平台建设作了大量准备工作。局里组织有关人员到济南、青岛等地区学习了社区平台建设的先进经验。区政府以奎编字[2003]1号文件,确定了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的职能、人员。市劳动保障局、市就业办领导也多次到区劳动保障局、街道和社区进行工作指导。经过多方努力,成功地在东关街道进行了社区平台试点。试点结束后,在东关街道召开了全市社区劳动保障平台观摩交流会,并迅速在全区8个街道进行了试点推广。劳动保障部门为各街道统一制作了“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牌子,落实了场地和工作人员。通过积极争取,市就业办为我区各社区平台配备了微机、打印机等设备。区劳动保障局为各街道劳动保障所制定了工作人员守则、工作职能等各项工作制度,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组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进行了系统的业务和微机知识培训,努力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坚持每月定期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学习上级文件,安排部署工作。

同时,印发了3万多份服务指南等宣传材料,印制了劳动保障服务指南,保证了劳动保障工作的有序进行。到4月底,全区8个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全部建成,设立了劳动保障业务咨询、职业介绍、下岗失业人员登记、退休人员管理等专门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实现了机构、场所、人员、经费、制度、工作六到位,达到了市里进行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的要求,受到了市区领导的一致好评。10月份,中央督察组到我市视察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情况,专门到东关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进行了视察,对我区的社区平台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二、发挥平台作用,力推就业工作步伐社区平台建立后,积极依托社区平台开展工作,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一是依托平台,搞好调查摸底。充分利用社区平台的'基层优势组织平台工作人员深入到居委会,采取逐户调查的方式,进行详细地调查摸底。通过调查摸底,详细掌握社区内下岗失业职工情况,了解他们的就业愿望和意向,逐人建档立卡,输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对社区内的各类单位用工情况进行调查,建立空岗报告制度,掌握社区岗位资源情况。二是依托平台,搞好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和落实。我们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上传下达和综合组织的作用,不断深化就业服务,加强对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和办事程序的宣传,使全社会充分了解就业再就业的优惠政策,促进了工作的开展。共向社区居民、失业人员发放明白纸、宣传册1万多份。同时,认真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管理工作。对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职工统一审核发放《再就业优惠证》,确保每个下岗职工都能享受到再就业优惠政策。全年,为下岗失业职工核发《再就业优惠证》2300多个,其中区属312个。区工商、税务部门为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职工办理减免税费57。88万元。二是依托平台,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积极开展社区公益性岗位援助活动,协调社区内单位开展“奉献在社区”活动,发动社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不断开阔视野,充分发挥社区就业容量大和潜力大的优势,依托家务劳动社会化以及小区的保洁、保绿、保安等工作大力拓宽就业空间,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一大批就业岗位。

今年以来,共开发社区就业岗位1163个,其中,公益性岗位627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89人。三是依托平台,大力开展职业介绍。积极搞好岗位空缺调查,组织用人单位参加潍坊市中心劳动力市常今年共参加潍坊市中心劳动力市场47次,有51家用人单位提供岗位空缺2888个,办理求职登记3264人,有1955人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充分发挥自身职业介绍优势,多渠道安置失业下岗人员。先后为882名失业下岗人员办理了招用手续。四是依托平台,积极开展就业培训。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金作用,为308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金98。3万元,为211名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微机、服装裁剪、摩托车修理、烹饪、美容美发等9个专业的免费培训,其中120人通过培训实现再就业。开展就业前培训599人次,并全部实现就业。五是依托平台,积极搞好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我们积极依托社区劳动保障平台搞好各项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对下岗失业职工办理档案托管、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实行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并减免收费,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解除后顾之忧,安心、放心的走上新的就业岗位。全年通过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办理档案托管手续680人,并为其办理了社会保险关系接续 。三、搞好“零失业”试点,努力实现充分就业今年9月份,区劳动保障局会同东关街道保障所利用1个月的时间,在奎文门社区开展了“零失业社区”试点工作。工作中,采取逐户调查的方式,对奎文门社区28栋楼,1313户居民进行了全面调查,对每栋楼建立档案,对每户建立登记表,对每位下岗失业人员建立登记卡。对社区内125家各类企业进行了调查,开发就业岗位126个。

县诚信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加强“三基”建设是贯彻中央、省州委决策部署、助推“三区”建设,实现都兰赶超的必然要求。都兰县采取“五项举措”,全面推动“三基”建设各项工作贯彻落实。

全面召开工作部署会议。坚持全面部署、整体推进,县委“三”办公室多次召开协调部署工作会,指导相关单位全面开展“三基”建设各项工作任务。通过研读文件、讨论交流等方式,组织学习《关于加强“三基”建设提升执政水平的意见》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州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及有关文件精神,将“三基”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题中应有之义,以高度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加以推进,切实做到认识到位、学习先行、行动迅速、工作务实。

分解“三基”工作重点任务。坚持分类指导、项目推进,根据《海西州加强“三基”建设下半年重点任务安排》及工作思路,按照全县各乡镇、各单位职能分工,详细分解136项重点任务,并对近期需要完成的45项重点任务进行了再次分解细化,逐一明确任务责任人、方法步骤、完成时限等内容,确保“三基”建设各项重点工作全面落实。

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通过与乡镇党委书记谈话,及时了解掌握乡镇领导班子情况,督促乡镇党委书记切实发挥“一把手”作用,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注重把政治上靠的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选配到乡镇重点岗位。以正在推进的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对少数软弱涣散的村党支部及时进行整顿,严格按照“5选9不选”等相关规定,重点抓好村党组织队伍建设。选拔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党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配强基层“带头人”。开展“加强执行力建设”专项活动,通过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好事实事,全面提升基层组织执行力,提高基层组织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基层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公信度,以公信度的不断提高来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坚持突出主体、抓住关键,计划在20xx年年初结合新一届村(居)“两委”班子成员培训工作,举办基层党建专题培训班,对全县各乡镇分管党建工作的副书记、组织干事以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集中培训,对深化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开展加强“三基”建设等工作内容进行详细讲解。通过现身说法、业务讲解等方式,帮助基层把握重点、掌握方法,推动“三基”建设工作重点任务有效落实。

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坚持全程管理、跟踪指导,建立“三基”建设工作重点任务全程管理机制。建立跟踪管理机制,按照“完成一项、验收一项”的要求,通过随机调研、实地查看、走访群众等方式进行验收,帮助找准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建立定期通报机制,定期通报各乡镇、各单位重点任务推进情况,通报结果直接反馈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建立激励表彰机制,将各乡镇、各单位重点项目推进情况作为全县年终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

县诚信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三化同步”为主线,以城乡一体发展为目标,以“三大工程”(项目到村、举措到户、乡村在线)、“两项活动”(争先进位、三带三进三促)为抓手,创新机制促发展,凝聚合力抓落实,全县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步入提档升级、全面推进的新阶段。预计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6.5亿元,同比增长16.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500万元,同比增长56.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00元,同比增长17%。

一、落实四大关键举措,促进农民持续大幅增收。

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按照三业并举,四轮驱动,举措到户的思路,落实四大关键举措,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增长。

一是提升特色产业促增收。

大力实施农民增收“34556”工程(全县农民人均3亩核桃、4亩粮食、0.5亩烤烟、0.5亩蔬菜、6头家畜),修订完善了《财政支农有关政策规定》,将新增财力的42%用于支持“三农”工作,县财政预算8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夯实了农民增收基础。今春一季,全县新建核桃园3.16万亩,核桃建园面积累计达到17.6万亩,今秋核桃总产达到460万公斤(干果),实现产值6440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0元;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小麦总产达到2.07万吨,建成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田2.1万亩,种植地膜玉米6.8万亩,全县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4.5万亩,总产5.79万吨,实现粮食总产值1.58亿元;种植烤烟3万亩,实现产值2040万元、税金448.8万元;发展订单蔬菜1000亩、大路蔬菜2.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实现产值3650万元;羊、牛、猪饲养量分别达到21.6万只、9.6万头和3.8万头,分别出栏9.9万只、3.1万头和2.3万头,新发展“闫怀杰户营模式”户402户、秦宝模式养牛户156户,建成千只肉羊育肥示范场1个、百头肉牛育肥示范场2个、双千只肉羊基地村10个、千头肉牛基地村10个、万头生猪示范村1个,全县规模化养殖水平提高24.5%,实现畜牧业产值4.07亿元;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个,入社农户56户。预计全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达到3382.9元,增长18.2%。

二是推动就业创业促增收。

在江苏无锡、浙江义乌等地建立定向劳务基地7个,组织大型劳务组团输出5次1250人;在县内建立农民工创业基地4个,投放小额担保创业贷款2200万元,扶持500户农民和个体经营者创业,带动1500人就业;依托麟北煤田开发、宝麟运煤铁路和官坪新区综合开发建设等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安置1800名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开展农民技能培训4期,培训农民1076人,扶持120多户农户发展餐饮、服务产业。预计全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万人(次),实现劳务总收入1.52亿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可达到1226.7元,同比增长20.8%。

三是落实惠农政策促增收。

及时足额落实兑现中央、省、市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县共兑现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八项涉农补贴资金3607万元;发放新农保养老金、新农合补助、农村低保户低保金共计3430万元;各金融机构共发放支农贷款4.075亿元,建成10个信用村,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预计全年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可达到591.4元,同比增长5.3%。

四是实施“举措到户”工程促增收。将全县所有农户划分为创业型、劳务型、种养型、兼业型、贫困型五种类型,以“千名干部进百村、包万户助农增收”活动为载体,派驻1000多名县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包户,与2万户农户开展结友帮扶活动,因户施策,逐户落实增收措施,建立了“一户一卡一策一干部”助农增收长效工作机制,切实做到了包抓帮扶、分类指导、政策落实、劳务培训、科技服务“五到户”,开创了助农增收工作的新局面。

二、强化四大载体带动,推进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

以创建三星级县和四星级镇为目标,以项目到村工程、文明家园创建活动、乡村在线工程和农村民生工程为载体,深入推进“晋星创建”工作,全县今年36个晋星创建村全部完成了晋星创建任务,累计将建成五星级村5个、4星级村17个、三星级以下村78个,创建四星级镇1个。

一是扎实推进“项目到村”工程。

坚持把实施“项目到村”工程作为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实行“一村一牌一卡一册一库一规”的项目到村管理机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十二五”到村项目计划,建立了五年到村项目库,编制了2011年到村项目手册,下发到村到户,农户到村项目知晓率达到100%;今年先后两次召开到村项目衔接会,整合到村重点项目160个,其中整合到晋星创建村项目120个,完成投资1.1亿元,资金整合率达到75%,改造升级县级公路2条33公里,水泥硬化通村道路和村庄道路21条33.2公里,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3处,完成了18个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土地开发整理1.6万亩,整合移民搬迁、灾后重建等项目资金,完成移民搬迁480户1900人,新建农民集中居住点10处,建成沼气池603座,节柴灶359口,太阳灶808个。全县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1亿元,同比增长13%,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和优化。

二是不断深化文明家园建设。

大力实施村庄绿化、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村治规范等文明家园建设“四大”工程,精心打造具有山区特色、现代气息、村治规范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实施生态家园绿化197亩4.2万株,修建花坛50个1.2万平方米,完成了15个村生态家园创建任务;积极实施旧村改造,以“道路硬化、街巷绿化、宅院靓化、村庄净化”为目标,完成了70户民房新建和1929户危房改造工程,粉刷涂白墙面1.2万平方米,绘制文化墙210块2300平方米;扎实开展“千村百镇”建设整治活动,投资2036万元,完成了1100户“一池三改”工程,新建垃圾台(点)130处,制作安装垃圾箱120个,清理“三堆”4100处,配备村级卫生监督管理员310名,农村环境卫生监管实现常态化,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切实加强村域治理,深入开展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不断加强农村平安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村域治理的新机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选派了76名县镇机关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和非党干部兼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村级党组织换届圆满结束,第八次村委会换届依法进行。

三是加快实施乡村在线工程。

两次召开“乡村在线工程”管理人员培训会,新购置设备15套(件),县镇两级和67个村网站建立开通,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及时、准确、快捷、方便的信息服务,进一步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

四是积极推进农村民生工程。

积极推进惠及民生发展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落实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各项惠民政策,兑现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扶助资金58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参合(保)率均达到98%以上,其中45周岁以上人员参保率达到98.8%;为6200名住院患者报销医药费875万元;落实兑现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942万元,在21所中小学持续实施蛋奶工程;新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6个,建村民活动广场13处5300平方米,安装体育健身器材70套,新建农家书屋75个,全县实现了农家书屋村村覆盖。在各级的不懈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县打造出了酒房镇两川三段3个十里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带、崔木镇木龙盘居民集中居住点、招贤镇永丰村旧村改造示范点和九成宫镇栗川村村治规范化建设等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成为引领全县新农村建设全面提档升级的典范。

农村能源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来,我市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以亮点打造为抓手,整体推进,省级示范点创建工作成效明显,实现了农村能源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项目任务全面超额完成。截止11月底,全市共新建户用沼气池4100口,联户沼气工程280处供气2900户,沼气国债任务全面超额完成;新建乡村农村能源服务网点14个,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1万台、太阳能路灯20xx盏,省柴灶节煤炉8500台,秸秆生物质固化和风能利用也发展较快;新建大型沼气工程7处,20xx年批复的4处大型沼气工程预计年底可完成主体工程。

2、示范点创建工作成效显著。按照省办创建农村能源示范点的统一部署,我们提出,在示范项目申报和创建时,要与农村环境整治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市县领导办点示范相结合、与交通优势相结合、与秀美村庄相结合、与良好的群众基础相结合、与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相结合,加强项目整合力度,全力推进农村能源项目建设,全市共创建了联户管网沼气示范村、管道沼气示范项目、农村能源后续服务示范点、秸杆能源化利用示范项目、“三沼”综合利用示范点和多能互补示范村等六个方面32个示范点。全省农村能源工作会议11月13日-14日在我市成功召开,张硕辅副省长主持会议,省委孙金龙副书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荣华市长作经验交流发言;与会代表参观了湘阴县三塘镇农村能源服务站和岳阳县枫树湾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两个示范点现场,反响很好。

1、成功构建三大模式。今年来,我们依托示范点创建,成功构建了三大模式。一是大型沼气集中供气新模式。通过发展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实现了管道沼气运营的规模化、市场化,达到了业主和老百姓“双赢”。岳阳县枫树湾畜牧公司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始建于20xx年,今年再投资350多万元进行全面提质改造,重点发展管道沼气和沼肥的商业化。管道沼气方面,工程日产沼气800m3-1200m3,周边进塘村等村的1038户农户和城市居民一样,也可以刷ic卡有偿用气,每户年可节约生活用能开支600元左右,业主年收入可达47万元,实现农户和业主双赢。沼肥商业化方面,在沼液中加入种植水果、花卉苗木、蔬菜等需要的营养元素,用桶灌装后计划以每吨400元或制成“营养快线”以每壶10元的价格向外销售。工程年产固态沼肥1200吨、液态有机肥2.9万吨,产值可达600余万元。该项目是我省第一个集环保、有机肥加工、管道供气的大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目前正力争打造成中国大型沼气工程南方模式。二是农村能源后续服务新模式。通过探索“专业管护、付费服务、沼气合作社、协议服务”等模式,形成了覆盖全面、服务及时的服务体系。湘阴县三塘镇联合管网供气点本着养殖基地相对集中的优势,利用6大养殖基地丰富的沼气资源,采取铺设管道联合供气的方式,每户收取200-400元的服务费,供农户使用沼气。此管网供气具有如下特点:所铺管道相互联通,能输送各养殖场所产生的沼气到农户;所产沼气既可通过管网“进村入户”,多余的沼气又可进入储气罐,以备所需;养殖场的沼气池与储气柜及农户形成网络,沼气通过管网随时可以调节和互补,确保入网农户常年用气。目前已供农户187户,每户交初装费400元,每用1立方沼气收费1.5元。君山区友谊村率先采取“三联两改一提升”后续服务模式,沼气技术员与大中型养殖业主、沼气池农户签订禽畜粪便原料。

购销合同。

沼气池农户只需支付300元/年的服务费另外能源局在试点区补偿技术员200元/户技术员保证合同农户每年至少8个月时间的正常用气。同时经过发酵后的沼渣沼液技术员负责抽排送到农户的菜园、西瓜和葡萄地里用于改良土壤生产有机蔬菜和水果。该服务模式得到大多数农户的好评有利于发挥沼气池的综合利用效益。据测算友谊村示范创建共投入资金约58万元其中财政项目补助21.2万元不足部分由示范村农户自筹。沼气池和太阳能热水器的综合利用每年能为每户农户至少增收节支1800元沼液沼肥的综合利用对改良土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效果显著。岳阳县能旺沼气专业合作社采取“1+5”(一项收费五项优惠)的模式为合作社会员提供五项优惠服务(及时维修、上门回访、小修劳务免费、大修劳务60元/天、出料200元/10m3池)入社会员有5000多户入社会员的沼气使用率已达95%。三是秸杆能源化利用新模式。通过将农作物秸杆等废弃物转换成生物质燃料变废为宝实现了秸杆利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提高。湖南给力新能源公司和华容县农福来公司生产的多种生物质燃料可替代煤既节约了资源又为企业带来可观收入还净化了环境成为我省农作物秸杆能源化利用的典型。湖南给力新能源公司位于平江县伍市镇占地104亩现有员工168人下设10个子公司主要以农作物废弃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生物质颗粒、薪棒、环保碳等燃料产品供不应求公司有5条生产线20xx年产值7963万元。目前正在征地50亩准备扩大生产建设生物质发酵气化生产线。

2、大力促进三大转变。通过积极运用典型示范的创建成果,我市积极推动实现农村能源建设的三大转变。一是由户用沼气为主向联合管网沼气供气转变。联合管网沼气既可以解决养殖污染,又可以为周边农户提供生活用能。如湘阴县、华容县、汨罗市等地的联合沼气管网工程,养殖业主、沼气用户分别与服务网点签订服务协议,由服务网点将多个中小型沼气工程跨区域串联起来,采用管网经营的模式,实行联合供气,目前供气都在200户以上,深受群众欢迎。二是由单一沼气利用向三沼综合利用转变。利用沼渣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将沼液制成“营养快线”变废为宝,既解决污染问题,又为养殖业主盈利,沼渣沼液通过综合利用,已成为养殖业主和服务网点的重要收入来源。如岳阳县胜奇养殖场和汨罗市景园利用沼渣加工有机肥,以每吨20xx元的价格远销河南、山西等,平江县园艺场打造全省“三沼”综合利用第一场,用沼气煮饭、照明、洗澡、取暖和沼渣沼液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同时,沼渣沼液用于周边3200亩果园种植葡萄、柑桔和黄冠梨,发展绿色水果。三是由单一发展沼气向多能互补转变。在重点抓好农村沼气、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煤灶推广的同时,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固化碳化、风力发电、地热利用等清洁能源,实现了多能互补,为节能减排作出了较大贡献。如平江县、汨罗市的光伏发电,华容县、岳阳县和临湘市的风电,都已经出具规模,成为我市可再生能源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3、努力强化三大保障。针对近年来农村沼气发展出现“瓶颈”,我们着力完善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农村能源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市县两级农村能源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将农村能源工作纳入县市区政府千分制绩效考评,并通过实地督促指导、召开流动现场会、讲评会等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工作落实。省、市领导高度重视我市农村能源工作,多次调研农村能源发展,今年8月和10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明华、副省长张硕辅和市长盛荣华、市委副书记李志坚、副市长熊炜先后专程考察指导岳阳县枫树湾大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对农村能源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对我市示范创建工作成果给予充分肯定。二是强化经费保障。近几年,我市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农村沼气建设项目资金3亿多元,同时,地方财政投入每年不断增加,县市区每年整合畜牧、环保、林业、血防、水利、移民和科技等部门资金在20xx万元以上,用于发展沼气、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另外,通过典型示范,积极引导养殖业主和社会资金投入农村能源建设,据统计,今年社会资金共投入7580万元用于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三是强化规划保障。我们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对本地农村能源资源和发展潜力作一次深入细致地全面调查,因地制宜做好本地区农村能源发展规划,把长远规划与近期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作为长远规划主要是选好点,每个县市区要选好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点,每年发展哪些村场要有明确计划,县市区生态能源局一年内如果不具备能力整村清洁能源,可以先发展几个生产组,然后整村推进,逐村实施。这样既方便我们进行后续管理,确保使用率,起到典型带头示范作用,又可以做大做强农村能源事业,发挥更大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加大宣传力度。由于多方面原因,生态能源建设宣传力度不够,目前在一些群众心目中存在“农村沼气已经没什么作用”的概念,不利于农村能源的发展。建议进一步加强生态能源在节能减排、美化优化农村环境等全方面深层次的宣传,营造清洁能源发展的良好氛围。

2、增加资金投入。农村沼气经过多年发展,已初具规模,但由于服务网点难以自负盈亏,服务没有完全跟上来,很多有一些“小毛病”的沼气池没有发挥作用,对农村沼气的发展也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建议上级每年安排一部分“病池”修复和扶持农村能源后续服务网点资金,并明确要求各级地方财政纳入预算,以提升农村沼气使用率。

3、解决技术员待遇。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发展农村沼气至今,已有四十多年时间,很多技术员年龄在六十岁左右,面临养老保障问题。我省原来从事乡镇企业的农民、民办教师和赤脚医生,省里出台了相关政策,均可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但属县市区生态能源局管理的农村沼气技术员一直未能纳入社保,部分地方出现了沼气技术员强烈要求纳入社保,多次到省市集体上访的现象,已成为县市区生态能源局的重要遗留问题。建议出台相关政策。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因地制宜、整体推进、项目示范、技术一流、服务到位、群众满意、提质增效的原则,以大力提高农村沼气使用率为主,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实现多能互补。20xx年主要工作目标:。

1、高标准完成中央投资计划。根据省发改委、省农办《关于转发下达我省20xx年农村沼气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通知》(湘发改投资[20xx]812号)文件,我市20xx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新建农村户用沼气3000户、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312处供气3100户、农村沼气服务网点19个、大中型沼气工程11处(其中先建后补3处),项目总投资8305.96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493.7万元。各项目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要求,高标准认真抓落实。

2、加快推进以枫树湾大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为龙头的绿色农业产业园建设。岳阳县枫树湾大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始建于20xx年,主池发酵容积1200立方米。今年进行了全面提质改造,新增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增温保温系统,有机肥加工设备,沼气常年供应周边1000多农户,沼液制成“营养快线”,沼渣制成有机肥,初步形成了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的三沼综合利用绿色产业园中国南方新模式。20xx年每个县市区要结合大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建设打造一个以上的绿色产业园。

3、全力建设可再生能源示范乡(镇)、村。各地要认真落实20xx年11月14日全省农村能源工作会议精神,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打造一批集农村沼气或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于一体的可再生能源示范乡(镇)、村,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农村秸杆沼气化、风能、地热能、微水电等方面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点。

4、认真抓好湘阴县三塘镇农村能源服务站和联合管网供气为示范点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湘阴县三塘镇农村能源服务站的“三联两解一提升”(将养殖场、建池农户和种养基地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反应迅速、便捷高效、服务周到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的物业化管理模式,对农户实现了“四包”(包进出料、包上门服务、包安全指导、包沼气供应),同时又打破地域界限将附近的大中型沼气工程、联户沼气工程、户用沼气所产沼气用管道串联,在多处建设多个储气柜,将多余沼气储蓄起来,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联合管网供气工程。20xx年各县市区要建设一个以上的农村能源后续服务示范点和联合管网供气工程。

5、积极发展秸秆能源化综合利用。各地要积极探索,将农林废弃物能源化,变废为宝,生产生物质成型燃料或将生物质气化,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发展,同时要推广热效率较高的节煤省柴灶,减少农村薪柴和煤炭的使用量,降低生活成本。

6、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各地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使用的管理,每年要定期或不定期认真开展对沼气用户和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安全检查,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整改要落实到人,确保不出现安全责任事故。

7、规范项目管理。各地要依法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灶具、器材和建池材料要依法公开采购,技术员要严格按国家技术规范建池,禁止偷工减料,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确保建池均能正常产气。

8、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宣传力度。农村生态能源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各地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和网络,宣传生态能源在节能减排、亮化、美化全方位的作用,营造清洁能源发展的良好氛围,每年要在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本地的好经验好作法。

9、加强农村能源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严格坚持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加强农村能源标准化建设,定期开展农村能源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加强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培养合格的服务人才。

10、争取政府支持。全市各级要以这次全省农村能源工作会议为契机,争取政府重视,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确保农村能源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项目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情况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反映某种临时性情况、事故的报告。情况报告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四部分组成。实事求是、实情准确,分析有据、详略得当,是写好情况报告的关键。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项目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省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20xx年,我市列入省第一批a类重点建设项目管理的项目11个,总投资20xx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1亿元。其中续建项目8个,分别是河南省河口村水库工程、河南巨力10万吨精品钢丝绳、河南星之乐钢琴有限公司年产4万架钢琴、富士康精密机械自动化、河南金马能源有限公司煤气综合利用工程、中煤科工济源矿用装备产业园、西安交大(济源)科技园、济源市健康城;新开工项目3个,分别是海盐紧固件产业园、城乡一体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沁河旅游开发项目。一季度,应开工实施10个,实际开工实施9个。完成投资14.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目标61亿元的23.6%,低于时间进度1.4个百分点。

河南星之乐钢琴有限公司年产4万架钢琴、西安交大(济源)科技园、健康城、中煤科工济源矿用装备产业园4个项目进展较快,按时间进度推进;济源海盐紧固件产业园、城乡一体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河南巨力10万吨精品钢丝绳、河南省河口村水库工程、金马能源有限公司煤气综合利用工程5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富士康精密机械自动化因投资方投资计划调整,项目未复工;沁河旅游开发项目前期放线工作已完成,项目规划范围内拆迁工作正在进行。

(二)市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20xx年,我市计划实施市重点建设项目122个,总投资68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22亿元。其中续建项目48个,总投资278.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4.5亿元,新开工项目74个,总投资401.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7.9亿元。

一季度,应开工实施88项(续建项目48项,新开工项目40项),实际实施64项(续建项目40项,新开工项目24项)。完成投资24.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目标的11.1%,低于时间进度13.9个百分点。济渎片区济水文化产业园、北部规划产业集聚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富士康精密仪器项目一期3个项目未复工,山东力诺10mw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华银电力60mw光伏林业电站、污水处理厂b区及配套管网、陕西中联20mw光伏发电、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龙谭植物园6个项目未按计划开工建设,天女河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海西铜业卫浴项目、丹尼斯生活广场、金利白银深加工、金利年产1万吨纳米氧化锌等15个项目受市场、前期等因素影响,责任单位提出暂缓实施申请。

工业项目49项(续建项目13项,新开工项目36项)。元至3月份应实施31项(续建项目13项,新开工项目18项),实际实施22项(续建项目9项,新开工项目13项)。完成投资12.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目标的10.5%,低于时间进度14.5个百分点。中原特钢高洁净重型机械装备关重件制造技术改造、金江炼化焦炉煤气制氢一期、星之乐年产4万台钢琴、国电大岭风力发电等11项目进展较快,投资进度按节点目标完成;西安交大康桥智谷、万洋废旧蓄电池综合回收利用、瑞斯年产3000支石油钻具等11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未达到投资进度,正在加快推进;富士康精密仪器项目一期未复工;华银电力60mw光伏林业电站、山东力诺10mw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陕西中联20mw光伏发电3个项目因前期手续办理问题未按时开工建设;海西铜业卫浴项目、金利白银深加工、金利年产1万吨纳米氧化锌、新能源汽车零配件配套、青海明胶项目5个项目受市场、前期等因素影响,责任单位提出暂缓实施申请。

农业项目15项(续建项目12项,新开工项目3项)。元至3月份应实施14项,实际实施13项。完成投资1.9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目标的12%,低于时间进度13个百分点。康农观光生态游乐园、3万亩苗木花卉产业基地、王屋山绿色长廊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基地等5个项目进展较快,投资进度按节点目标完成;河口村水库工程、隆平高科、金猪潭休闲农业观光园等8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未达到投资进度,正在加快推进;天女河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王庄沟域经济生态农业2个项目受市场、资金等因素影响,提出暂缓实施申请。

交通项目6项(续建项目4项,新开工项目2项)。元至3月份应实施5项,实际实施3项。完成投资1.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目标的.21.6%,低于时间进度4.4个百分点。温邵线罡头至李八庄一级公路、s243郭木线市区至坡头段一级公路、低碳交通项目2个项目进展较快,投资进度按节点目标完成;县乡公路改造村道部分已开工建设,县乡道路正在招投标,未达到投资进度,正在加快推进;一环路延伸改建项目因场内坟茔迁移高新区协调未到位,影响项目推进。

服务业项目14项(续建项目2项,新开工项目12项)。元至3月份应实施7项,实际实施3项。完成投资1.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目标的7.1%,低于时间进度17.9个百分点。愚公风情小镇、古轵生态园2个项目进展较快,投资进度按节点目标完成;王屋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开工建设,未达到投资进度,正在加快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龙谭植物园2个项目未按时开工建设;昆仑能源五龙口清洁能源物流园、丹尼斯生活广场2个项目受市场、前期等因素影响,提出暂缓实施申请。

社会事业项目7项(续建项目2项,新开工项目5项)。元至3月份应实施4项,实际实施4项。完成投资1.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目标的15.4%,低于时间进度9.6个百分点。健康城、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续建工程2个项目进展较快,投资进度按节点目标完成;济水宣化学校、数字电视整转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未达到投资进度,正在加快推进。

城建及其它项目31项(续建项目15项,新开工项目16项)。元至3月份应实施27项(续建项目15项,新开工项目12项),实际实施19项(续建项目12项,新开工项目7项)。完成投资5.6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目标的10.3%,低于时间进度14.7个百分点。龙湖片区龙潭花园、虎岭科技商务楼、富士花园公租房等5个项目进展较快,投资进度按节点目标完成;两气一水、盘溪苑社区北岸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1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未达到投资进度,正在加快推进;北部规划产业集聚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济渎片区济水文化产业园2个续建项目未复工;污水处理厂b区及配套管网项目未按时开工建设;段庄城中村改造、北漭河片区北街钟楼街以北城中村改造安置房、下街区域综合改造提升、建业十八城安置区c1区建设、东南片区升龙城市广场、建业十八城商业区b1区建设6个项目受市场、前期等因素影响,提出暂缓实施申请。

(一)受市场、前期等因素影响,部分项目年内开工较为困难,提出暂缓实施申请。如金利白银深加工、金利年产1万吨纳米氧化锌、海西铜业卫浴项目、丹尼斯生活广场等15个项目因市场、资金等问题,投资方提出暂缓实施申请,年度计划投资27.3亿元,一季度应完成投资投资6.8亿元。

(二)受春节因素影响,大部分项目进展缓慢。一季度,应实施的88个项目中,按进度完成投资项目28项(其中续建项目20项,新开工项目8项),完成投资未达进度目标的项目达60项(其中续建项目28项,新开工项目32项),其中续建项目中的济渎片区济水文化产业园、北部规划产业集聚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等3个项目未复工,年度计划投资13.5亿元,一季度应完成投资3.4亿元;山东力诺10mw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华银电力60mw光伏林业电站、污水处理厂b区及配套管网等7个项目因前期手续问题影响未按时开工建设,年度计划投资11.7亿元,一季度应完成投资2.9亿元。

(三)年初制定台账时,基于对部分重点项目单位任务加压考虑,沁北电厂四期、济阳高速公路一期、年产120万吨pta、三湖新区承留商务中心广场、豫光高档中心商务区等项目年内开工较困难项目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季度完成率。

(四)部分新开工项目计划开工日期较迟。

122个项目中,计划4月份及以后开工的36项,年度计划投资56.2亿元,占全部年度目标的25.3%。

(一)通力协作,集中攻坚破解影响项目建设的问题。

各项目单位要科学制定施工节点计划,加快施工进度;责任单位及市级相关部门要深入项目一线,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对影响项目推进的问题,要加强项目协调力度,并将需协调解决问题及时报送市级分包领导,形成上下联动,通力协作的局面,特别对投资意向不明确、受市场资金等因素影响,投资意向动摇的项目,要作为集中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力争项目继续推进实施。

(二)部门联动,全力为项目推进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各产业集聚区、镇(街道)、承担项目任务的责任单位,要切实履行项目推进主体责任,建议对辖区内重点项目明确领导班子分包,实行项目工地派驻制度,主要领导要确保每周不少于两次深入项目一线,跟踪服务、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各职能审批部门,进一步加强联审联批工作,主动服务,窗口前移,开展审批工作进基层活动,建立工作台账,督促指导项目单位加快项目前期手续办理。

(三)突出重点,切实抓准当前促进投资的有效抓手。

各相关单位要按照项目实施进度情况,分类推进项目进度,特别是要找准促进投资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力争在短期内最大限度形成投资量。比如,金江炼化焦炉煤气制氢、力帆新能源汽车大冲件、中原特钢关重件、国电大岭风电等计划竣工项目,要倒排竣工节点,合理安排基建施工和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确保项目提前投产投用;西安交大科技园、中国煤科钻探装备、海盐紧固件产业园、蓝天聚氨酯等在建重点项目,要统筹从工程进度,上足人力机械,昼夜施工,确保项目按时间节点计划推进,确保实现时间与任务同步。玉川60万吨lng、沁北2×60mw机组供热改造、沁河旅游综合开发、海西铜业卫浴等计划开工重大项目,要全力做好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强力推进项目前期,确保项目按期开工建设。

(四)强化督导,严格执行项目推进协调问责机制。

要继续执行项目协调推进“四级”会议、联审联批、红黑旗奖惩等工作制度,坚持每周召开项目建设推进会,及时协调解决政策瓶颈、要素保障等突出问题。要坚持督导问责机制,市督查局、监察局、大项目办加强项目决策交办事项的督查,每周一通报,对研究决策的问题,建立台账,解决一个销号一个。对于连续3次以上未按照推进进度要求完成的,建议市监察局启动约谈程序,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要坚持媒体曝光机制,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要开辟专栏,大力开展专题宣传活动,深入建设工地现场采访,宣传报道破难攻坚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及时曝光反面典型案例,在全市上下形成抓攻坚、抢进度、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实事求是,对部分年内实施难度大的项目动态调整。

受市场、资金、重大项目前期等因素的影响,三月份以来,部分项目责任单位提出调整投资计划申请,鉴于这些项目原投资计划基数较大,对我市目标进度影响较大,建议对年内开工无望的项目,按照“进一退一”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提出调整申请,尽快对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调整。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