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第九单元儿童乐园(热门20篇)

时间:2023-11-29 22:30:54 作者:紫衣梦

小学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学生学习而编写的教学计划和操作指导书,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和主要辅助工具。以下小学教案范文的分享,也是对教师们付出的一种认可和鼓励。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第四单元绿色行动一

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单元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计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不进位、不退位)、笔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目标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不退位)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相应的计算;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小括号,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进行100以内数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结合具体实例,进行简单的估算。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在现实生活中,能发现、提出并解决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学会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单元重点难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不退位)。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和退位)。课时分配16课时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第一课时教材分析:信息窗1自主练习1―3。这是一幅小朋友赶海的情境图。借助小朋友在大海边教学目标:理解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的意义,会计算。培养学生加减法互逆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寻找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培养学生估算意识。教学重、难点: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的口算和笔算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准备:相应学具,计数器、电脑学生学习过程:一、复习。(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1、教师拨计数器,学生说数字:42,38,89……。让学生说说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个位上的数字又表示什么?2、计算:26+50=10+58=67-50=59-8=83-40=20+17=45+30=79-60=二、新课。1.教学信息窗1。(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大海吗?喜欢到海边去玩吗?海边还有可爱的小虾和小螃蟹呢,想不想去看一看它们?(2)给小朋友取上名字,小红、小刚、小玲、小龙、丁丁……(3)看图,你能知道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边提问,教师边板书,将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如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一共捉了多少只虾?等等)学生先自己看题。a、出示书p45图,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虾?你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虾?”这个问题吗?自己试试看。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吗?小组交流。(自己用学具摆一摆,和同位说说计算过程。)估算:大约是40只。用计数器:先拨出26,再拨上12,观察的数的变化。可以用竖式计算,26+12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路。教师小结: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你喜欢用那种方法来计算?(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b、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师:刚才我们解决了“一共捉了多少只虾?”的问题,那你能用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小朋友们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师:谁愿意说一说你的算法?如果用竖式来计算你会不会写呢?学生自己列式并计算,指名说出是怎样算的。(可能有各种方法,对合理的要给予鼓励。)三、自主练习。1、第1题。5132+27+40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2、第2题。65+2444+305+4237+1245+5072+6先引导学生说说列竖式应该注意什么?(注意数位对齐)独立完成,小组内检查书写格式,集体订正得数。3、第3题:看图列式并计算。指名说说图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集体订正。4、第4题:看图填空。出示图片,然后让学生自己填空,集体订正,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5、自主练习第三题。(找尾巴)(1)看图,小组讨论,指名说出题意。(2)学生独立用竖式进行计算。(3)交流计算结果。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方法,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对齐数位,并从个位算起。板书设计:26+12=38十个26+1238作业设计:练习笔算不进位加法。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第48-49页,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自主练习4-8。教学目标:巩固对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意义的理解,熟练竖式计算。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意识。.培养学生灵活的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培养学生灵活的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相应学具、计数器、电脑学生学习过程:―、复习:1、出示:24+40,67-7。学生说结果,说过程。教师演示。2、练习:24+42=?根据这个算式,写出竖式算式。得出计算结果。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小结过渡,引入练习。二、练习。1、自主练习4出示练习题,小组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进行计算。你喜欢哪一种方法?指名交流。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指名交流计算结果。2、自主练习5出示图画,根据图画,编出一个数学故事。小组讨论。指名说数学故事。根据数学故事,列式并用竖式进行计算。32+24=3、自主练习6出示图画,指名说你看到了什么?和同伴说一说,你想买哪些东西?需要多少元钱?列式并通过竖式进行计算。交流计算结果。4、自主练习7(1)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什么?(2)小组交流讨论。(3)根据自己的想象摆一摆。(4)指名说自己摆的结果,进行交流。5、自主练习8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根据自己的发现,填空。指名说填空的结果。进行交流。一、练习:1、口算:31+20=73-40=83+16=90-50=33+16=55+20=60+23=36+4=2、列竖式:47+22=54+35=板书设计:自主练习4-8指名学生板演算式作业设计:进行竖式练习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用数筹记数。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练习题。教学目标:巩固对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意义的理解,熟练竖式计算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意识。培养学生灵活的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的数学知识。教学重点、难点:巩固对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意义的理解,熟练竖式计算。增加学生的数学知识。教学准备:电脑、学具。学生学习过程:―、复习:1、卡片,开火车。46+20=3+54=69-8=77-60=10+78=95-70=55+2=48-6=34+50=45+367-276+2030+5945-367+276-2059-3064-40=2432-20=1257+2=5988-3=8536+20=5669-50=1910+8=1818-8=1018-10=82、在圆圈里填上大于、小于、等于号。87-30○87-32+26○26+252+40○52+44+35○35-4这道题不要求学生计算,要直接填符号,做的时候提醒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订正时,说出他们之间的规律。3、用竖式进行计算。27+1256+3342+3554+4381+1816+6223+3434+12二、你知道吗?向学生讲解“用算筹记数”的知识。三、学生小结:让学生小结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竖式的计算方法。板书设计:用竖式进行计算。27+1256+3342+3554+43指名板演作业设计:自己在家中进行竖式练习课后反思10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00以内不退位减法。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计算100以内不退位减法,找出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计算、分析、动手和自学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使他们的学习更主动,兴趣更浓厚。教学重、难点:学会计算100以内不退位减法是重点。在实践中摸索计算的方法是难点。教学准备:电脑、学生学具。学生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口算32-2047-30口算32-20-147-40-5,结合计数器进行计算。二、新授。1、出示信息窗2的图画,仔细观察图画,看图编故事,了解图中所包含的信息和问题。摆轮船用了47个贝壳。摆海鸥用了11个贝壳。摆帆船用了32个贝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2、对“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列出算式:47-32=以小组研究的方式,借助摆学具,交流各自的想法。在小组里每人演示自己的解决办法。3、集体交流。展示不同的方法。并说明想法。a、计数器来减。b、40-30=107-2=510+5=15c、用竖式计算。47-32154、小组讨论包括其他小组的各种算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九单元教案文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a.抽生回答,并讲一讲思考过程;。

b.请学习绘画的6位同学向大家挥挥手,再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教师向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表示祝贺。

3.二年级(2)班学习弹琴的有4人,学吹号的是学习弹琴的4倍,学吹号的有多少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第54页例2主题图(动画课件)。

师:你们想参加这个游戏活动吗?

2.活动:学生动手摆飞机;(播放音乐)。

3.汇报结果。

师:根据你摆的飞机,谁能提个问题让大家猜一猜?

引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数的除法含义”

4.课件出示例题中小强提出的问题:“我摆了3架飞机,我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

5.小组讨论。

6.汇报结果,学生在动脑思考、充分探究中找到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15÷5=3。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

2.学生根据画面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根据所提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方法;。

4.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5.抽生讲解题思路;。

(四)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基本练习:

完成第55页的做一做。

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然后解答。

师: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学生自选一问解答,并相互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变式练习:

完成第56页练习十二的第1题。

1.要求学生认真看图,图中画了哪些小动物?分别是多少只?

2.自己独立分析解决:小鹿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列式是:18÷6=3)。

3.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师: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学生相互解决)。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教案2

第三课时:元、角、分、时、分的认识复习内容:元、角、分、时、分的认识。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人民单位及相互间的进率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懂得1时=60分,并能正确认识钟面上的时刻。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体会人民币和时间在现实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培养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复习重、难点:1、重点:通过复习,体会人民币和时间在现实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2、难点:使学生认识人民单位及相互间的进率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懂得1时=60分,并能正确认识钟面上的时刻。教学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有关挂图、钟面。复习过程:一、复习元、角、分的认识1、我们学过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元、角、分)今天我们来复习元、角、分的认识。2、老师说人民币的数,学生拿;老师出示人民币,学生认,组内同学一人拿,其它同学认。3、让学生说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4、复习人民币简单的换算和计算。1元=()角10分=()角10角=()元1元=()分300分=()元100元=()元人民币的简单换算,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5、课堂练习课本第99页第8题填写完整。二、复习时、分的认识1、出示钟面。问: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分针走一小格时间是(),时针走一大格时间是()。2、1时和1分是什么关系?1时=60分3、请同学翻到书p100页第9题,请大家看看会不会读钟面上的时间?把读出来的结果写到书上。4、老师引导学生总结看钟面上的时间的`方法。三、课堂练习1、课本第100页第9题,第105页第15题。针对第105页第15题,强调:时针虽然接近4时,但是还未到4时,只能是3时,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小格,就是几分,也可以说是4时差几分。第四课时:位置与图形、统计复习内容:位置与图形、统计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并会用语言表达出来。(2)会数方块图,并能根据图形排列找出一定规律。(3)初步分析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体会在平面上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条件,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复习重、难点:1、重点: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并会用语言表达出来。2、难点:初步分析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计算。会数方块图,并能根据图形排列找出一定规律。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方块复习过程:一、复习位置与图形1、课件出示课本第100页第10题。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大家思考2楼妈妈是谁的妈妈?她住在几门几层?师:说“我家住在她家左边”的小女孩是哪一个?她家应该是几门几层?师:说“我家住在你家楼上”的小女孩是哪一个?她指的是谁家的楼上?她家应该是几门几层?练习:将课本第100页第10题补充完整。让同学自己讨论交流所处的位置,说说前、后、左、右是谁。2、复习图形。实物出示(课本第100页第11题方块图)。(1)出示图1,让学生数数看得见的方块有几块。(2)出示图2,让学生先数看得见的方块数,再说明还要数上藏在图后面有露出一块的方块位置。(3)出示图3,先讨论怎样数?a:先数看得见的方块数,再数看不见的方块数。b:一排一排有规律地数。老师肯定他们的答案后,表示第二种方法更好。课堂练习课本第100页第11题补充完整。3、出示课本第101页的图形。师:小猪遇到小麻烦,请聪明的小朋友动脑筋,谁会帮它解决难题呢?让学生讨论,得出自己的思路:相信两个数呈3、5、7、9递增。二、复习统计图出示第101页的课件图1、让学生观察图形。观察统计图,让学生将图上表示各兴趣事支持的格子数一一说出来。2、出示问题:师:你怎么知道谁最受同学欢迎?你怎么知道谁的人数最少?师:喜欢看电视比喜欢看书的多几人?怎样算出来?师:看着图形你还能提什么问题?老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讨论并一一解答,同时表扬他们养成积极动脑、积极发言的好习惯。3、练习课本第101页第12题填写完整。三、课堂小结。第五课时:综合课复习内容:课本第102页,第103页,第104页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熟练口算20以内退位减支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2)使学生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会比大小。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有序性。复习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熟练口算20以内退位减支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使学生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会比大小。2、难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教学准备:口算卡,各题的课件图复习过程:一、读写数,排顺序1、写出63前面的5个数。2、从小到大排顺序。375978948018二、计算1、口算学生解答第104页第11题,要求每分钟做对6题。2、笔算。让学生完成课本第102页第3、4题,第103页第8、9题。3、复习文字式题:课本第102页第5题。(1)读题,明确文字式题所表示的含义。(2)口述算式。(3)让学生列式解答。三、复习应用题1、复习图画应用题。课件出示图画应用题。看图回答问题。(师变换条件和问号位置,生口述算式)课堂练习:课本第104页第12、14题,第103页第10题补充完整。2、复习文字应用题。(1)出示课本第102页第6题。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生列式解答。(2)出示课本第103页第7题。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师:还能提什么问题?(3)课堂练习。课本第103页第7题补充完整。四、全课小结。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教案2

2.十几减几第一课时:十几减几教学内容:十几减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用不同的思路思考,得到不同的计算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2、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教学准备:照例2制作的“小猫钓鱼”动画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电脑出示口算:8+57+87+66+85+75+913-916-918-915-9(全班齐练,集体订正)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多媒体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稍停一会儿,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右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就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7、有导向性的小结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三、巩固计算方法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的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2、为变化方式,可把“做一帮”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速度。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老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第二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一)教学内容:完成练习三第3题―第17页的第7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2、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准备:计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听算12-712-412-314-816-98+913-614-511-215-7(集体订正)评讲:说一说:11-215-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2、说得数,再写算式书中第16页的第3题:要求:每一个四人小组先在组里互相说出算式、得数,最后写出算式。(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二、游戏提高练习1、找座位(1)给每个学生一个算式卡片,同时出示5把贴有3、4、6、7、9卡片的椅子,让学生把卡片放到相的椅子上去,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放得又对又快。(2)还有没有送出去的卡片吗?那你们想不想也他们找个家呢?请你们想个办法给它找个家。(学生活动)2、找朋友(书中第17页的第8题)活动要求:教师先将书中的题目出示在黑板上,然后请8个小朋友分两组比赛,看哪一个组的小朋友找的又对又快。(集体订正,对于做的又对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三、全课小结:第三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二)教学内容:完成练习三的第8题―第13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鼓励学生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减法的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2、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口算卡片一套电脑课件一套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听算14-812-513-613-814-912-416-914-811-815-8(全班齐练,集体订正)评讲:1)说一说12-4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2)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12-4=?,看看谁说的最好。2、计时计算比赛(p18:1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全班同学给予鼓励。集体订正二、变式练习1、计算(p18:9)1)指导学生看题2)全班学生独立完成3)集体订正(或者把这三题让9个同学分成三个小组以比赛的形式来进行,看哪个组的同学做的又对又快,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2、比较大小(p18:10)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为什么填这个符号?三、解决问题出示电脑1、老鹰抓小鸡的图,让学生观察(p18:1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12只小鸡,一个鸡妈妈,一个老鹰)点击电脑出现:p18:11的画面问:你又看到了什么?通过你所看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板书:12只小鸡,已经捉住了5只,还有几只?问:如何列式?你是怎样想的?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算法吗?2、小猴图电脑出示p18:13让学生认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够根据这幅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何列式?还有不同的列式吗?请与你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5+8=137+6=1313-5=813-7=613-8=513-6=7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材内容:认识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概念。(2)使学生能正确读出和写出钟面上指示的时间,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3)让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2、过程与方法:(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以及时间单位时、分。(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际操作及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激发学习举和学习热情。(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难点、关键:1、重点:时间单位的进率及钟面的认识。2、难点:时间单位的进率队及推算经过的时间。3、关键:通过直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产,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感情性认识,熟记时间单位间的进率。课时安排:3课时认识时间(一)………………………………………………………………1课时认识时间(二)………………………………………………………………1课时实践活动小小商店…………………………………………………………1课时第一课时:认识时间(一)教学内容:认识时间(教科书第81页例1练习十五1―3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学习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认识时、分,掌握时、分的进率,能够准确读和写出钟面上的时刻。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看分针指在各个数字上的时刻;会读、写几时几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交流、倾听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1时=60分。2、难点:使学生学会看分针指在各个数字上的.时刻。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猜谜引入。“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自已的一些作息时间吗?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时半表示时间,还有些同学能用8:10的形式来表示时间。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出示现在的时间钟面),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2、认识钟面。观察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大家交流交流,说一说。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新知。1、认识时间:分(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实物钟,演示分针走1小格)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2)、一边在实物钟演示,一边提问:a、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b、分针指着4是几分?为什么?c、分针指着7是几分?为什么?d、分针指着12,正好走了一圈,走了几分呢?为什么?这里刚好是经过了几个时呢?2、认识时。钟面演示:移动时针,让学生说出走到几时了,要注意引导。得出结论: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1时。3、认识时间。(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师:认真观察这个钟面,说说时针指着几,是几时,分针指着几,是几分?生:时针指着3多一点,是3时,分针指着1,是5分。师:那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几时几分呢?生:3时5分。(2)教学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在此让学生注意在写3时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即:3:05。)(3)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认识第二、三个钟面。3、认识时、分的关系(1)学生分组操作。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闹钟,拨一拨,看一看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几大格,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2)学生反馈,教师出示操作课件:分针走一圈,同时时针走一大格。(3)引出“1时=60分”师: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分?生:60分。师: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生:1时。师:过大家的操作,我们可以知道:1时=60分(教师板书)三、动手实践、巩固新操作结果。1、教师拔钟,学生说时间。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拔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3、教师说时间,学生拔钟。四、教学效果测评1、完成课本“做一做”第1题。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3、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4、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师生互动游戏操作,认读时刻,师拔生说、生拔师说,同桌一人拔一人说,并交换。五、课后小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九单元教案文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加法;。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具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上节课有的同学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是否能合乘一辆车呢?

(要知道两个班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35+34=。

2、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4”,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口算,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

3、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

(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讲。

提问: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来,3捆和3捆和起来?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讲。

提问: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3)请口算的学生讲。

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指名将题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投影片上的题目,进行评价。

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三、练习:

练习二第1题:

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

再列竖式计算。

第2题: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题目写在练习本上,同位相互检查。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教案2

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单元分析本单元是小学数学中关于人民币教学的唯一单元,使在学生已有了一些认识和使用人民币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的。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计算。单元目标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在简单的购物活动中,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单元重点、难点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课时分配5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合理使用零花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教学重、难点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电脑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今天是王丽小朋友的生日,她要用存了一年的零花钱为妈妈买一件礼物。你知道她为什么要给妈妈买礼物吗?(学生交流想法)那么她到底存了多少钱呢?(教师倒出存钱罐中的钱让同学看)二、新授课1、你们知道我国的钱叫什么?(板书人民币)我们今天就一起认识人民币。关于人民币,你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随时表扬鼓励。)2、分类整理(1)你怎么能知道王丽存了多少钱?(数一数。先整理整理。)那我们就帮她整理整理吧。(给学生充分时间整理)谁能说一说?说的能说清楚,听的同学能倾听其他组的想法。(2)刚才我们已经将王丽存的钱分好了类,你能拿出一种你最熟悉的人民币给大家介绍介绍吗?(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完整地介绍人民币,如颜色、面值、正面、反面的图案等,介绍一种就在黑板上贴出一种。同学们介绍得真不错,大家都认识人民币了吗?我能考考大家吗?(教师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生认,并说出是怎么辨别的。)3、不同的人民币就象一家人,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教师出示一张1元的人民币)你能拿出与我拿的一样多的人民币吗?(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形式)(肯定各种换法,板书1元=10角。)4、一张1角的人民币能换几张1分的?板书1角=10分5、一张5元能换几张1元?学生用人民币学具进行兑换。如果你有20元钱,你想怎么换?50元钱呢?(学生回答,说明换法和理由。)数出存钱罐中的钱。(小组合作数一数,进行汇报。)三、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人民币的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1元=10角1角=10分作业设计回家与父母一起认识人民币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38页自主练习教学目标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能进行简单的交换。养成爱护和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意识,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能进行简单的交换。养成爱护和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意识,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教学准备人民币教具电脑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朋友,大家还认识他们吗?(投影出示人民币教具),谁能说出他们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币?二、新授1、自主练习1,认一认,填一填。(1)你能说出他们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币吗?(小组讨论后回答)他们分别是1分、2分、5分、5角、1角、1元、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50元、100元、100元。(2)准备人民币学具,做换钱游戏。一张1元可以换张5角。一张10元可以换张1元。一张50元可以换张20元和张10元。2、自主练习2,认一认,读一读,填一填。(1)丁丁到商店买了一个玩具小熊,你知道是多少钱吗?学生看图填空。讨论后全班交流。(2)冬冬也到商店买东西,她买的是什么?(飞机)你知道她花了多少钱吗?学生看图读题填空,全班交流。3、自主练习37元=()角50角=()元2元8角=()角16角=()元()角30角=()元3元5角=()角(1)学生读题,说明题意。(2)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填空。全班交流。4、自主练习4你知道这些信的邮资吗?(1)你知道信封上的邮资在哪里吗?(在右上角)(2)看邮资填空。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5、自主练习5购物(1)学生准备好人民币学具。(2)模拟购物。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上面都有价钱,你想买哪一件东西,先准备好人民币来购买,要正好的钱。(玩具羊10元3角计算器18元滑冰鞋元6角……)(3)同位做购物游戏。6、自主练习6哪两种物品的价钱相同?(1)出示各种物品及其价钱。(2)你能说出哪两种物品的价钱相同吗?(小组讨论回答)强调4元5角与4.5元相同,等。7、扩展练习连线3元8角7元6角23元6元9角7.60元23.00元6.90元3.80元三、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各种人民币7元=()角50角=()元2元8角=()角16角=()元()角30角=()元3元5角=()角作业设计做人民币的练习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40页信息窗2购买文体用品教学目标学习对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在简单的购物活动中,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在简单的购物活动中,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教学准备各种实物及其价钱实物投影仪人民币学具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到商店里买过东西吗?(买过)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扮演商店里的售货员,你们来扮演顾客,大家准备好人民币,我们开始吧。二、新授课(一)解决买两样东西应付多少钱1、台上有各式各样的物品,每样物品都有价钱,请一位同学来买东西。注意引导学生买东西时的话语。阿姨,我想买一只拍子和一个乒乓球。2、同学们,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生:小红买一只拍子和一个乒乓球要花多少钱?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小红买一只拍子和一个乒乓球要花多少钱呢?生讨论回答:要把它们的价钱加起来。师:对,我们要先找到一只拍子多少钱,一个乒乓球多少钱,谁找到了?学生回答。3、学生列算式7元6角+8角=4、讨论算法,小组交流。5、全班交流算法。(二)解决买一样东西应找多少钱1、再请同学来买一样东西,小明要买橡皮,他带了5元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售货员要找他多少钱?列算式5元-7角=3、小组讨论算法4、全班交流(三)再请同学来买东西,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人民币及其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在学生买东西的过程中适当进行勤俭节约教育。三、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板书设计7元6角+8角=(8)元(4)角5元-7角=(4)元(3)角作业设计回家和爸爸妈妈做买东西的游戏。课后反思第四课时教学内容42页自主练习教学目标继续巩固购物中对人民币的计算。继续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继续巩固购物中对人民币的计算。教学准备人民币学具电脑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丁丁真是个听话懂事的孩子,自从学了人民币以后,他就自己的东西自己买了,并且算的非常好,大家去看看他买的东西吧。二、练习1、自主练习1(1)丁丁都买了三次东西,谁来说说?(第一次买了一枝铅笔,第二次买了一个地球仪,第三次买了一个魔方)(2)丁丁每次买东西带的钱同学们自己看,现在丁丁请大家帮一个忙,那就是帮他算一算售货员应该找给他多少钱?(3)学生独立完成并填空。(4)全班交流。2、自主练习3(1)冬冬也来请大家帮忙了,你能看明白冬冬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吗?(2)拿2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小组讨论回答。(3)全班交流,并说说为什么。3、自主练习4(1)同学们,老师问大家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是属什么的?你的爸爸是属什么的?你妈妈属什么的?学生回答(2)现在商店里有了12生肖,小红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并想买,我们去看看,她想买什么?(鼠和龙)(3)拿10元钱买一个老鼠和一个龙的生肖够不够?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4)全班交流你想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板书学生的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4、自主练习2说一说第27届奥运会圣火传递的过程。(1)扩充知识奥运会圣火(2)看时间,说说圣火传递的过程。(3)全班讨论。&nbs。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第九单元儿童乐园

单元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各节中教学内容的编排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中,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手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以具体事物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方法内化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单元课时安排: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4、整理和复习…………………………………2课时。

no:1。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56―57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1―3t)。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仔细的观察能力。

课件出示场景切换,配上明快的背景音乐:春天在哪里)。

1、师:春天到了,你发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识春天的什么花?

(课件切换到夷陵广场或书上的主题图)。

大概有多少黄花?多少红花?

3、课件从左慢慢移入一个花农骑车进入。

师: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吗?你怎么知道的?

他要去干什么呢?咱们都是少先队员要学着助人为乐,今天我们就去帮助他摆花盆吧!

二、创设情景,在生活中学习。

1、初步认识,出示例1图。

师:看这里的鲜花可真漂亮,它们各有几种颜色?有多少盆?你是怎样最快的数出来的?

你能自己看着这些花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学生分组互相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2、信息反馈,交流整理。

师选择的板书算式。10+20你是怎么算的呢?这道题哪个组的算法最多?用你自己最想用的方法在组里说一说计算方法。

师:今后在计算时可以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

(课件里花农伯伯说:小朋友们快来帮我摆花盆吧。我要搬走10盆花,)。

3、巩固练习,

p57面的做一做,用小棒摆一摆,算出结果。

4、观察整理,总结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的算式,你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什么数?(他们都是整十数,)。

师:在计算时要怎么办?(整十整十的相加减)。

三、强化练习,

1、练习十的1t。

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t:独立计算,并仔细观察。

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在计算时要注意,记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整十的要和整十的相加减,几个一要和几个一相加减。)。

3、课堂作业。

p58面的3t。

看懂图意,独立列式。

四、全课总结。

你知道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吗?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怎么加减。

no2。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练习课(p584―7t)。

教学目的:

1、通过生活情景教学感受社会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培养学生数感,并提高学生的心酸能力,

3、通过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逆向思维。

教学重点: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1。

20+6080+1020+50。

2、连加连减口算。

3+2+41+3+47+2+10。

10-5-26-2-315-5-2。

指明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今天我们就来试着解答这样的题目。

二、自主探索。

1、课件出示第五题,小猴分花生图。

要求:(1)看图说出图意,要求还剩多少个花生怎么计算?

(2)列出算式并独立解答。

(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2、基础练习。出示第四题基础练习。

要求:(1)独立计算,全班订正。

(2)比较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讨论,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怎么计算?

(4)师总结算法: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一样,只是要加在在十位上。

3、情景模拟,出示第6题。

师模仿售货员一个学生上来模仿买东西的人,先示范给其他学生看,后要求学生分组模拟。

要求:(1)说清楚自己要买的东西,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根据自己的要求买东西并算出要用去多少钱,付出钱后还要找回多少?

(3)口头列式,并回答。

(4)全班反馈,说一说,你想怎么买,是怎么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第7题,

要求:独立解答。

三、回家帮妈妈算酸她今天买菜用了多少钱,并说出一些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比一比谁是细心的孩子。

no:3。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课(p59练习十8~11t及思考题)。

教学目的:1、练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2、创设生活情景,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3、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整十数加减。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口算卡,磁性教具。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第九单元儿童乐园

第二课时:认识时间(二)教学内容:认识时间(教科书第82页例2和练习十五4―6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1分1分数的方法,准确读出某一时间,培养合理利用时间、善于珍惜时间的好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2、难点:使学生准确读出某一时间。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挂图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钟面(钟面图略)2、小朋友们都读得很好,下面请小朋友看老师手上的钟(出示例2钟面),上面表示的时间是几时几分?(老师先拔出4:15)老师再往下拔四个格,那么,现在是几时几分呢?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个时间有不同的读法,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读出这样的时间呢?今天,老师继续和小朋友们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板书课题:认识时间)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时间:几时几分。(1)请小朋友自己认真的1分1分地拔出的时间。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检查同学们讨论的结果。(2)老师在学生小组活动斩基础上,全班同学一起来读一读,用钟面模型动态演示,分针从4时15分开始,把分针一分一分地往下拔,让学生跟着读出所经过的时间,4时16分,4时17分,4时18分,4时19分。(3)小朋友们,你们还有不同的读法吗?2、感受1分钟。(1)电脑计时,1分钟结束后,提问:1分钟进行多少口算?1分钟读多少词语?1分钟读多少数?1分钟写多少字?每组两人汇报。(2)1分钟可以做这么多事!我们可要珍惜自己每分每秒的时间啊!3、动手操作,拔一拔。(1)教师检查学生的作业,帮助学生解决困难。(2)师生共同总结读时间的方法:要读出一个时间,先看时针走过数是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从12走到几就是几分,特别注意不是整5分、整10分时要看准对应的小格,然后读准。三、教学效果测评1、完成第82页第2题小朋友通过刚才的学习都能正确地读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吗?做82页“做一做”的第2题,学生填好后,教师评讲。2、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教师表扬又对又快的小朋友,鼓励其他小朋友。3、完成练习十五第5题老师报时间。4、完成练习十五第6题。5、小结引导学生自己小结:今天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怎样学到的?这节课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帮助?四、课后小结:第三课时:实践活动小小商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页小小商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使他们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活动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小小商店里的买与卖进一步让学生训练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2、难点:正确计算找零。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有关的物品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要提前把这次活动的大致情况给学生介绍一下,说明这次活动需要准备什么东西,让学生把经常使用的玩具、学习用品、简单的生活用品以及家里废弃的易拉罐和矿泉水瓶带来,并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这些物品的价格并制作出价格标签(最好有用小数表示的价签),例如,到商店实地调查,询问家人,查书籍资料,等等。二、模拟购物。1、上课时,教师先要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根据一年级上学期所学的分类方法,把带来的东西分成不同的类。如果有的物品类别不太明确,学生分类的时候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加以适当的指导。2、在学生把所有的物品分好类以后,老师要带着学生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商店。可以仿照教科书上的样子,设置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柜台和回收站,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设置其他的.柜台。然后让学生把各种物品分别放在相应的货架上(货架可以用课桌代替),可以请几位学生读一读标签上的价格,如果学生所标的价格过于偏离实际,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3、选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一两名学生扮演废品回收员,其余的学生扮演顾客。在全体学生开始活动之前,可以先做一个示范。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例如,“你怎样买一块橡皮?”指定一名学生用学具卡片上的人民币买一块橡皮。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用提问的形式,给其他学生一些提示:顾客先要确定买什么东西,再到相应的柜台找到该商品,读出商品的价格,再决定怎样付钱最方便;而售货员需要熟练地计算出顾客付的钱够不够,是否需要找零,找多少,等等。4、全体学生开始活动。“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手中有的钱数确定买什么东西,而“售货员”要针对“顾客”的需要做出相应的对策。在活动过程中,“顾客”和“售货员”都要进行人民币的计算。活动中学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数学问题,也有其他问题。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进行人民币的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碰到了些什么问题,碰到问题时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是不是用了比较简单的方法,等等。如果学生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联系起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还不能解决,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提出来,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励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力量。教师要利用“回收站”的题材,向学生介绍环境知识,宣传环保思想,培养学生从小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观念。5、在活动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讨论,例如,可以让学生交流在商品交易中碰到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如果有两个同学碰到了同样的问题,比较他们的解决方法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一些。还可以让几名“顾客”汇报一下原来有多少钱,一共花了多少钱,买了哪些东西,还剩多少钱,原来的钱数减去花去的钱数是否等于剩下的钱数,让几名“售货员”汇报一下卖出多少东西,收入多少钱,等等。还可以让废品回收员数一下一共回收了多少个易拉罐和多少个矿泉水瓶,收入多少钱。通过全班的讨论,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进行交流的习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发挥学生个体的特点,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把握好自己的角色,由于活动的实践性、现实性、开放性都比较强,教师要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但不要过多地干预或打断学生的活动。活动的目的也不能简单地定为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数学交流,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全课小结。1、今天的活动你喜欢吗?2、通过这个购物活动,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成数》教案设计

一、填空:(20分)。

1、5.4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05立方米=()升;。

24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10.01升=()毫升。

2、圆柱的上、下两面都是()形,而且大小();圆柱的高有()条,圆锥的高有()条。

3、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40平方厘米,高12分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4、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分米,高2分米,它的侧面积是(),表面积是(),体积是()。

5、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6.28厘米,高是3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6、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如果圆柱的体积是18立方分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如果圆锥的体积是18立方分米,那么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如果它们的体积相差18立方分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7、圆柱的高是8厘米,半径是2厘米,沿着底面直径把它劈成两半,劈开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8、把棱长为2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9、在一个高24厘米的圆锥形量杯里装满了水,如果将这些水倒入与它底面积相等的圆柱形量杯中,水面高()厘米。

10、一根长4米,横截面半径为2分米的圆柱形木料截成同样长的5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平方分米。

二、判断:(12分)。

1、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2、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圆柱与圆锥一定等底等高。()。

3、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都可用底面积×高来表示。()。

4、一个圆锥与一个长方体等底等高,那么圆锥的体积等于长方体体积的。()。

5、长方形绕着一条边转动所产生的图形是圆柱。()。

6、圆锥顶点到底面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就是它的高。()。

三、选择题:(12分)。

1、右图中的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a、圆柱的.体积比正方体的体积小一些。

b、圆锥的体积是正方体的。

c、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相等。

2、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圆锥的体积是15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a、45b、15c、5。

3、求圆柱形木桶内盛多少升水,就是求水桶的()。

a、侧面积b、表面积c、体积d、容积。

4、用一根小棒粘住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这个三角形转动后产生的图形是()。

a、三角形b、圆形c、圆锥d、圆柱。

5、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扩大3倍,它的体积扩大的倍数是:()。

a、3b、6c、9d、27。

6、把一个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然后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a、表面积和体积都没变b、表面积和体积都发生了变化。

c、表面积变了,体积没变d、表面积没变,体积变了。

相关信息: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文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第43~44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老师发现你们穿的衣服很漂亮,你知道你的上衣和裤子是谁买的吗?你知道它们的价格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一个有关买衣服的问题。(板书: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课件出示妈妈带着玲玲去买衣服的情境。出示裤子标价“28元”,营业员阿姨说:“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玲玲的妈妈问营业员:“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提问:从上面的情境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理解买一套衣服的意思吗?

谈话: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我们可以先用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的价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

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学生讨论)。

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并指名到黑板上画。

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上衣的价格一共是多少,我们可以这样表示问题(画出括号,写上问号)。

这样线段图就画完了,谁能指着线段图的每一部分说说表示的意思?

谈话:这个问题需要几步计算来解决?你会解答吗?做在草稿本上,如果不会解答,可与同桌讨论后再解答。

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指名说,教师板书)。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估计学生一般先求上衣的价钱,再求一套衣服的价钱)。

提问:有没有不同的算法?如果没有不同的算法,教科书上的第二种解法不再教学。如果有学生说到第二种解法,先让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再让学生指着线段图说一说“1+3”表示的意思,即裤子的价钱是1个38元,上衣的价钱是3个28元,一套衣服的价钱是4个28元。所以第二步用28×4求出一套衣服的价钱。

2.教学“试一试”。

(1)谈话:妈妈想考考玲玲,她把问题改了改。(出示问题: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指名读问题。

(2)谈话:我们先看线段图,问题改了,线段图要不要改?怎样改?

你能指出要求的是哪部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改线段图。

会解答吗?做在练习本上。指名板演。

(3)交流: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提问:有用第二种方法解答的吗?如果没有,不再教学这种解法,如果有第二种解法解答的,让学生板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比较。

提问:这两道是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在学生回答时,把课题板书完整。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带子图,说说问题是求什么。

独立解答后交流是怎样解决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说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独立解答。

交流并订正。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做什么?

学生各自填表。

全班共同校对。

4.补上合适的条件。

养牛场里有黄牛25头,________,奶牛和黄牛一共有多少头?

(1)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一步计算的问题。

(2)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问题。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

5.出示情境图。

编一道用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测试题的教案

一、填空。

1.12:()==0.6=()15=()%。

2.18的约数有(),在这些约数中,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式是()。

3.3b=ac,(a、b、c都是不为零的自然数)则:

4.一张地图上,用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5.这是一个()比例尺,用数值比例尺表示是()。

6.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之积正好是最小的质数。已知一个内项是,那么另一个内项是()。

7.a、b、c不为0,ab=c,当c一定时,a和b成()比例;当b一定时,a和c成()比例;当a一定时,b和c成()比例。

8.在一个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都是3,这个比例式的内项分别是6和4,这个比例应该是()或()。

二、判断。

1.一张地图的数值比例尺是1:50000米。()。

2.任意两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都可以组成比例。()。

3.在比例里,如果两个内项的乘积为1,那么这两个外项就互为倒数。()。

4.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反比例。()。

5.5x=y2可以改写成5:y=y:x。()。

三、选择。

1.甲数的是乙数的2倍,乙数与甲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a、3:2b、2:3c、1:6d、6:1。

2.下面()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

a、4、6、12和15b、1、2、3和4。

c、2、8、9和36。

3.x的等于y的,x与y的比是()。

a、b、c、1d、4:7。

4.图上距离10厘米的地图上,比例尺是1:1000,表示实际距离()米。

a、1000b、100c、10000d、100000。

5.小明的年龄和体重()。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四、计算。

1.直接写得数。

1-=1=-==0=。

2.解比例:

:=x:24x:=:0.6。

3.列式计算:

8和0.4的比等于20和x的比。

五、解决问题。

小明所在学校的操场的长是600米,宽是400米,小明想把他们学校的操场画在信纸上介绍给北京的小朋友。小明想选择下面的比例尺来画操场的平面图,你能帮他选出一个合适的比例尺吗,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六、画一画。

请你把你的语文书的封面选择合适的比例尺画在下面,在测量时取整厘米就可以了。你选择的比例尺是()。

七、列式解答。

2.一条人行道,用边长0.3米的方砖铺地,需要1200块,如果改用边长0.4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3.一间会议室用面积16平方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540块,如果改用边长为6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用比例知识来解)。

4.用同样的砖铺地,铺18平方米要用618块砖。如果铺地24平方米,要用多少块砖?(用比例知识来解)。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成数》教案设计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重、难点]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1、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出示第15页的挂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2、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二、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1、自学第15页的说一说。

2、全班交流用字母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

提醒注意: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三、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1、画一画:

通过第一题的操作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通过第二题的画与量,了解两点之间的最短线段。

2、练一练:

第1题:数线段时,指导学生有规律地数,即按一定的顺序数;同时,要与线段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如线段ad、线段dc等。

第2、3题:在比较这两题的线段的长短时,学生容易受视觉的影响。所以,在讲这两道题时,先让学生估一估这些线段中哪一条线段长,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来确定自己估计的正确性。例如: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

[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射线:线段:

无限长无限长有限长。

无端点只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重、难点]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平移。

平移铅笔:让学生动手用铅笔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的前后铅笔的位置关系。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

二、平行。

1、移一移:

第1题:这幅图中有许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一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第2题:本题平移后线段之间的平行关系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寻找一些斜线之间的平行关系学生可能更困难一些。可先安排一些简单图形如:菱形、直角三角形等,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在平移前后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2、折一折。

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活动中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进行讨论;然后可以鼓励学生讨论如何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3、说一说。

在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平行线。根据书中给出的图片,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平行线,与同学交流。

一、画平行线。

教学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

四、实践活动。

从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找平行线。

[板书设计]。

平移与平行。

平移平行。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用三角尺画垂线。

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量一量。

两条直线相交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在学习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从而引出相交的概念。

观察、讨论这些相交的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从而引出其中的一个特殊角--直角。学生在确认两条线之间的直角关系时,要让学生懂得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来验证。

二、折一折。

让学生用手中的纸折出量条相互垂直的折痕。可充分让学生自己来折一折,学生在折纸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用自己验证的方法。如用三角尺的直角两条折痕的关系,从而确定这两条折痕是否互相垂直。

三、说一说。

1、说一说教室和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

2、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四、练一练。

1、我说你摆。

同桌互相练习:一个同学先放一个小棒在桌上,让另一个同学,按要求摆出另一根小棒。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两条线之间的垂直关系。问:如何确定门框相邻的两条边是否垂直,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测量的方法。

安排让学生用三角尺量一量,来判断是否垂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画一画。

1、明确所画的线与哪一条垂直。

2、明确所画垂线是否有要求:一种是仅与某条直线垂直;另一种不仅要垂直,还要通过某个点。

六、小试验。

让学生应用垂直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明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板书设计]。

相交与垂直。

相交垂直。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准备]每人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角、周角。

1、动手操作活动角。

四人小组活动:(1)固定其中一根硬纸条,旋转另一根硬纸条。

(2)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与同学交流。

2、汇报总结。

展示学生经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

二、说说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1、试一试:第1题学生在说平角和周角时,要引导学生说明平角和周角是如何构成的,如人竖直倒立后身体与单杠形成了平角。

2、说说生活中你还看到了哪些平角与周角。

三、围绕哪一点旋转。

试一试:第2题说说所给图形是围绕哪一点转动的。

四、作业:练一练1、2。

[板书设计]。

旋转与角。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1、动手操作活动。

四人小组活动:(1)用1测量a和b的大小。

(2)都是3倍多一点,讨论怎么办:用更小的角去测。

(3)对折1得到2,用1测量a和b的大小。

2、讨论、总结。

讨论:要测量一个角有多大,可以用规定的角去测,为了统一测量单位便于交流,规定了1度角,并使用量角器来量角。

二、认识量角器。

自己读书26页中的认一认,思考下面问题,再小组交流。

1、测量角所用的单位。

2、量角器的特点。

三、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1、先自己试一试:怎样用量角器测a和b的大小。

2、与同学交流测量的方法。

3、总结测量方法:强调点与点的重合,边与边的重合的测量方法。

四、作业:练一练2、3。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测量角的单位:测量角的方法:

第课时:

[教学内容]画角(第28页)。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教学重、难点]。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用画指定度数的角。

1、动手尝试画指定度数的角。

让学生画一个60度的角:你能用几种方法画?

2、交流、总结。

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画法。

用量角器怎样画?要注意些什么?(注意内外圈的数,画完后可估一估)。

用三角板怎样画?要注意些什么?(用三角板只能画出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3、画一个150度的角。

你能用几种方法?

二、试一试。

1、试一试:第1题学生先用量角器量出红领巾一个角的度数再画出来。

2、思考、讨论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哪些度数的角。

三、作业:练一练2、3。

[板书设计]。

画角。

用量角器画角用三角板画特殊度数的角。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有关知识。

2、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三角板、一张圆形纸片、一张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和运用平行和垂直的知识。

1、练习二第1题:

说说给定图形中马路之间的相互平行与相互垂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说明如何确定两条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有些可直观发现,有些需要用直角去验证。

2、练习二第2题:

结合自己的居住环境,说说各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说之前可让学生先画草图,再说关系。

二、复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练习二第3、4题:先让学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在用量角器测。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练习二第5题:

这是一道操作题,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道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讨论、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1、练习二第6题:

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观察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钝角,然后与同学交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第四单元绿色行动一

第九课时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教学目标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以及不怕困难的精神。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重、难点:掌握两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学准备电脑学具盒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口算练习:13-8=56-30=24-4=15-7=18-9=二、新授1、教学例题(出示投影)(1)谈话:今天小朋友们要把收集到的回收物品送走了,我们看他们各收集了多少?你能提出一些可以列加法算式的问题吗?一班和二班一共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列算式计算。21+9=30一班和二班一共收集了多少节电池?24+8=32……(2)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三班收的电池比一班收的多多少节?一班收的易拉罐比二班收的多多少个?二班收的易拉罐比一班收的少多少个?二班收的电池比一班收的多多少节?……(教师选择问题板书)2、解决三班收的电池比一班收的多多少节的问题。(1)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找到什么条件?(三班收了30个,一班收了8个。)(2)列算式计算。30-8=(3)用小棒摆一摆,看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出它的得数?和你周围的同学说一说。选几个学生到黑板上一边演示一边说自己计算的方法。3、解决一班收的易拉罐比二班多多少个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找到什么条件?(一班收了21个,二班收了9个。)一班比二班多多少个?列算式计算。21-9=4、用小棒摆一摆,看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出它的得数?和你周围的同学说一说。选几个学生到黑板上一边演示一边说自己计算的方法。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计算。三、巩固练习:1、第1题27-5=27-9=用喜欢的方法计算,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2、第2题30-9=50-7=20-9=60-6=3、第3题31-9=74-9=86-9=83-9=72-9=55-9=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30-8=2221-9=12作业设计:练习退位减法课后反思第十课时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教学目标:通过练习巩固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熟练的进行口算。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继续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初步估算能力。使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教学重难点: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学生学习过程:一、导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解决了三班收的电池比一班收的多多少节和一班收的易拉罐比二班收的多多少个的问题,今天我们再来解决剩下的问题。二、新授课1、解决二班收的电池比一班收的多多少节的问题。2、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知道什么条件?二班和一班分别收了多少节电池。二班收了24节电池,一班收了8节电池。3、读问题,二班收的电池比一班收的多多少节?谁能来列个算式?(落后生)24-8=4、用小棒摆一摆,看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出它的得数?和你周围的同学说一说。选几个学生到黑板上一边演示一边说自己计算的方法。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计算。5、将24分成10和14,用14减掉8再加上10。24先减掉10再加上2。将24分成14和10,用10减掉8再加上14。三、同学们,我们也有一个班的同学去清理废弃物,他们找到了7节电池,你能算出他们比二班少了多少节吗?1、分析条件,二班24节,他们7节。2、列算式计算。(后进生)24-7=3、看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出它的得数?和你周围的同学说一说。选几个学生到黑板上一边演示一边说自己计算的方法。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四、解决二班收的易拉罐比三班少多少个。1、找出条件,二班收了9个,三班收了23个。2、列算式计算,学生独立完成。23-9=3、集体订正,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五、巩固练习23-7=54-8=37-8=92-7=53-7=41-7=93-8=54-8=96-8=14-7=36-7=82-8=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板书设计24-8=24-7=23-9=作业设计:与父母练习减法题课后反思第十一课时教学内容30页自主练习教学目标使学生练习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熟悉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每分钟算5道题。教学重点、难点能熟练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每分钟算5道题。教学准备电脑学生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45-3=36-4=27-5=58-6=45-7=36-8=27-9=58-9=1、学生计算,独立完成。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用一样的数减,上面是不退位,下面是退位减法。)3、集体订正。二、练习1、自主练习2大减价。理解题意,用红线划掉的数是原来的价钱,下面的数是现在的价钱,请问减掉了多少元?思考怎样求减掉了多少钱,以毛衣为例,列算式计算。20-9=11减掉了11元。2、完成其他,填空。集体订正。3、自主练习3踩气球(1)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在踩气球)(2)再仔细看看,你还知道了什么?他们的名字叫小明、小林和小田。原来每人有22个气球。(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林被踩掉了多少个气球?小明被踩掉了多少个气球?小田被踩掉了多少个气球?(4)要想知道小林被踩掉了多少个气球,就要知道有什么条件,你现在知道了什么条件?(原来有22个气球,还剩2个。)列算式计算。22-2=20解决其他问题。全班交流。4、自主练习4看图编一个数学故事。给学生时间看图思考,然后编故事。请同学讲故事,故事中要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问题。5、自主练习5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他们在掂球,妈妈掂了42个,小朋友掂了9个,爸爸掂的不知道。)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妈妈和小朋友一共掂了多少个?妈妈比小朋友多掂了多少个?学生列算式解决问题。全班交流。三、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板书设计45-3=36-4=27-5=58-6=45-7=36-8=27-9=58-9=作业设计:加减法的练习课后反思第十二课时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练习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使学生尝试探索,尝试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尝试探索,尝试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准备电脑学生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74-8=24-6=36-7=52-9=60-4=64-7=53-8=71-6=84-9=50-3=二、老虎钻圈6745772127-6=82-5=73-6=54-9=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连线)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全班交流。三、比一比98-9907083-562-4587766-9四、接力赛71-9-6-30-865-20-8-7-6五、跳绳比赛小狗:我跳了35下。小猫:我跳了20下。小鸭:我跳了9下。(1)小狗比小鸭多跳了多少下?(2)小鸭比小猫少跳多少下?(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4)学生独立读题,理解题意。(5)列算式计算,独立完成。(6)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板书设计98-9907083-562-4587766-9作业设计:加减法的练习课后反思第十三课时教学内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练习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读题审题能力,能够独立读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用其解决问题。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读题审题能力,能够独立读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用其解决问题。教学准备电脑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春天到了,你们想干点什么呢?好好学习,好好锻炼身体。到外面走一走,去春游。……大家的想法都很好,小朋友们来到了郊外,呼吸着新鲜空气,还看到了很多有趣的动物呢。二、看图大家仔细看图,你都看到了什么?(白鹅乌龟蚂蚁小朋友小鸟小朋友大树……)2、再认真看一看,你能从图上知道什么?(屋里有26只小鸟河理有32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测试题的教案

课题:综合练习课我学会了吗?(15页)。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能结合现实情境熟练认读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示的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四种时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孝敬老人等方面的品德教育。

个性化修改。

教学重点难点熟练认读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示的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四种时刻。

教学准备钟表模型。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忆一忆。

师;小朋友们,大家想一想上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同位。

二、创设情境,发现规律。

演示旗杆在四个时刻(四个时刻用钟表出示)的影子,(也可以让学生提前自己量一量)让学生观察,你会发现什么?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各小组选出代表,组间交流各组发现的规律。教师适时组织学生参与评价,及时小结,及时发放丰收园里的大苹果。

三、巩固拓展。

1、实物投影出示教材14页第4题,先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空,再让学生看图讲一个故事,并让学生谈体会,教师要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孝敬老人等方面的品德教育。

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15页第6题,做后对答案。

四、课堂小结。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文案

3、数的计算:

(1)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

(2)仔细观察这两组数,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计算时不需要进位与退位,第二组计算时需要进位与退位。

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不仅让学生发现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不要忘记“进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作用为“当计算遇到困难时,可以用竖式来帮助解决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表述。知识——学会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方法——引导学生从以“自主探究”为基础的合作、交流、对比、观察、反思“做数学”的角度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整时、半时、大约几时认读钟表时间的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在探究时刻之间变化的。

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认读时间的表象,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

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3、经历认读钟表时刻探究问题的过程,体会时刻(时间)与人。

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玩具钟表(或模型),教师准备演示用钟表。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1)玩电瓶车的同学是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2)坐飞天轮的同学是4时开始的,结束时是。

(3)坐龙船的同学是开始的,结束时是。

(4)跳蹦蹦床的同学是3时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5)买票的小朋友4时进“儿童乐园”,离开“儿童乐园”。

(6)“儿童乐园”每天下午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为2时——6时。

二、自主探究:

1、以6个问题为框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以问题(1)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开始玩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2)让学生利用钟表(或模型)进行操作。

(3)指名几名同学演示。

(4)教师引领探究——利用教具(钟表),师生共同完成从到一直到的拨针操作活动。

2、画出整时:

a:能不能把问题中的4时、3时、2时、6时画出来?请同学们利用钟面图,画上表针。(每个同学发一张钟面图)。

b:能不能把你是怎么画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几位同学上台展示。

c:让画错的同学进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发现什么?

2、在认读钟表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把认读钟表要注意的事项说出来:辩认时针与分针,看清时针与分针的位置……。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东南西北》教案

《小小商店》(教材第14、15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重点难点。

重点: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

难点: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学具。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情境图。

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到了小小商店,看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1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12元。

·我喜欢的玩具坦克价钱是9元。

·画画用的水彩笔一盒是15元。

·1个足球72元,1个篮球68元,足球比篮球贵。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交流各自的发现,为信科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

生:1架玩具飞机12元,1辆玩具坦克9元,一共就是。

12+9=21(元)。

师:回答得非常准确,真棒!

2、师:看第二幅情境图,奇思付给售货员20元,买了。

1盒水彩笔,找回多少元?

3、师:说得真好!如果你有30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在组织汇报。学生所选物品只要是两样且总价没有超过30元都可以,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

4、师:淘气想买一个花皮球,他有3张1元和2。

张2元,他可以怎么付钱?先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巡视,即使知道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法有两种:

3张1元和1张2元,正好是花皮球的价钱5元。

·我可以付1张1元和2张2元,也正好是5元。

师: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说得很好。

5、师:请你算一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生: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就是计算足球比篮球多多少元,用减法计算,72-68=4(元)。

师:思路很清楚,说得非常正确,真棒!继续努力哦!

6、师: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吗?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小组交流后,请小组代表汇报提出的不同问题,请其他同学解答,并组织交流想法及计算结果。

(三)总结提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板书设计。

小小商店共需要多少钱?用加法。

应找回多少钱?用减法。

如何付钱?凑钱数。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数学家四年第二单元

课题第二单元采金秋课型唱游欣赏。

容一、唱歌:《采金秋》《丰收之歌》。

二、聆听:《扬鞭催马运粮忙》《丰收锣鼓》。

三、创编:金秋的喜悦。

四、音乐知识:民族打击乐器。

标一、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用动作表现欢快劳动情景。

二、通过聆听《扬鞭催马运粮忙》《丰收锣鼓》,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喜庆的丰收场景。

三、认识民族打击乐器,能听辩其音色。

四、能在多声部节奏中模拟各种声响,并创编相应的劳动动作,表现繁忙的运输情景。

《丰收之歌》是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的一首丹麦歌曲。歌曲的节奏鲜明、简洁,歌曲结构短小、规整,为典型的西洋大调式的风格。歌曲抒发了人们热爱劳动和喜庆丰收的愉快心情,赞美了丹麦人宽厚乐于助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一、通过音乐学习,让学生感受秋收劳动的快乐心情,体验丰收的喜悦。

二、能在多声部节奏中模拟各种声响。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琴。

课时安排四课时。

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聆听“丰收之歌”

1、律动:同学们,请你们听着音乐跟老师一起跳起来吧(音乐:“丰收之歌”)。

2、谈话:你们跳完后,对音乐有什么感受?描写了什么场景?

二、新授《采金秋》。

2、聆听范唱,了解节拍及乐曲的基本情绪。

3、我们用拍手的方式伴奏。

4、随乐用la哼唱两遍。

5、随乐学曲谱、视唱。

三、歌曲处理。

1、小组讨论处理方案,交流、讨论、实践。

2、综合讨论意见,是总结:前倚音、下滑音的旋律,衬词的演唱要轻巧灵活;最后的长音要唱足时值。吐字要轻切、清晰。

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

3、小组练唱,在分组展示。

四、歌表演《采金秋》。

1、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

2、各组展示,集体评议。

五、小结。

教学反思:第一课时初步进入金秋的意境,让学生在《采金秋》中感受收获季节的美,从而激发了学习这一单元热情。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读谱知识。

1、出示课件:视唱歌谱。

2、观察、思考、探讨:这几个小节同我们以前认识的有什么不同?

3、结合歌曲的旋律学习强音记号,唱准课本中的示例旋律。

三、教学新歌《丰收之歌》。

1、情境导入(课件出示)。

猜猜这是来到了哪儿?(丹麦)是什么美景?请听《丰收之歌》。

2、聆听范唱,了解节拍及乐曲的基本情绪。

3、我们用拍手的方式为他们伴奏。

4、随乐用la哼唱两遍。

5、随乐学曲谱。

6、朗读歌词。(要饱含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7、随乐唱词,教师纠正学生演唱中的问题。

8、学生带着欢快、活泼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2、布置家庭作业:

在美丽的秋天里,你喜欢什么?是果园的水果?动物园的动物?公园里的花朵?--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喜爱,把它画在书上,课后给大家说一说,另外,希望同学们利用休息时间到公园、郊外寻找一些树叶,经过自己剪贴,制作一幅精美的艺术作品,为它选上一段音乐,或配上几句歌词。

教学反思:异国风情的秋天让学生耳目一新,脍炙人口的旋律,让学生轻松的`学会了这首歌,有充分的时间做学生喜欢的卡农游戏。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开心一刻节气歌。

1、按节奏朗读“节气歌”

xxxxxxx2、变化节奏朗读节气歌并了解二十四个节气。

3、加入打击乐器自创节奏。

三、创编节奏:金秋的喜悦。

1、分声部拍击并模拟运输工具的声响。

如:老牛拉车x-x-颍。

miemie2、和小伙伴合作,搭乘各种“运输工具”并模拟其声响进行表演。

3、自主创编,模拟其他运输工具的声响进行表演。4、组成多声部的节奏,表现丰收季节热闹的运输景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扬鞭催马运粮忙》。

1、初听:结合多媒体课件了解乐曲背景。

2、复听:整体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情绪、意境。

3、分析乐曲的乐段并学会唱第一乐段。

4、跟随乐曲做动作感受不同乐段情绪。

三、欣赏《丰收锣鼓》。

1、初听:感受乐曲要表现的情绪。

2、简介中国打击乐器。

3、分部分聆听乐曲。

第一部分: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场面?

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音乐上有什么变化?

4、再听全曲。出示管弦乐队图片,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去。模仿每一乐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姿势。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全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教案

在反思中教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在反思中可以充实自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

“数学源于生活”。尽管运算顺序是一定的,但在课堂上我还是再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到文具店购买文具,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教学新知时,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素材,借助生活经验,通过解决“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元”、“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这两个问题,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主动地接受新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体会,逐渐学会,学习思辨,掌握技能。

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体会的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由易到难的题目。首先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顺序算一算,再出六道题其中有两道是以前学过的同级运算让学生辩一辩,最后出三道改错题让学生改一改。学生在这一系列的练习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时也体会到了这些知识的价值。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了新知,再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最后利用智慧岛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适度的拓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产生了几个困惑:

2、学生列出20+(3×5)时,如何解释这里不需要小括号?

核心提示:本节课采用情境串教学,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性、活动性的教学环节,符合儿童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课堂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小红回姥姥家的实际问题引入,这样贴近生活,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

本节课采用情境串教学,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性、活动性的教学环节,符合儿童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

课堂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小红回姥姥家的实际问题引入,这样贴近生活,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教师相信、鼓励学生,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

加强估算教学,有利于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可以保证让每个学生在掌握一般方法的前提下,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4、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成数》教案设计

一、填空。(28分)(1—8小题每空1分,9、10小题每空3分)。

(1)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0摄氏度记作()0c,零上90c记作()0c,零下30c记作()0c。

(3)如果体重减少2千克记作-2千克,那么2千克表示(。

)2千克。

(4)在-、-3、1.5、-1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5)小华从0点向东行5m,记作+5m,那么从0点向西行3m,应该记作()m。

(6)()叫做圆柱的高。圆柱有()条高。

(7)()叫做圆锥的高。圆锥有()高。

(8)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展开会得到一个(),它的长等于圆柱的(),它的宽等于圆柱的()。

(9)有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侧面积是(),表面积是(),体积是()。

(10)一个圆柱的体积是15立方米,与它等底等到高的圆锥的体积是().

二、选一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如果规定从原点出发,向南走为正,那么-100m表示的意义是()。

a、向东走100m。b、向西走100m。c、向北走100m。

(2)做一个圆柱形的通风管,至少需要铁皮的面积是求圆柱()。

a、侧面积b、侧面积+一个底面面积c、表面积。

(3)圆柱的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是8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立方米。

a、113.04b、226.08c、75.36。

(4)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围成一个圆柱形(接口处忽略不算),这个圆柱的()相等。

a、底面直径和高b、底面周长和高c、底面积和侧面积。

(5)把一根长1米的圆柱形钢材截成2段后,表面积增加了6.28平方分米,这根钢材原来的体积是()立方米.

a、31.4b、3.14c、6.28。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