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案例论文(实用12篇)

时间:2023-11-09 06:28:03 作者:雅蕊 内部审计案例论文(实用12篇)

审计工作包括对企业财务报表、会计记录、相关文件和资料的审查和核实。我们精心整理了一些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在审计工作中有所帮助。

内部审计论文

在我国,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化审计工作起步较晚,信息化水平的发展滞后于网络财务和网络经济的发展要求。目前,信息化审计的法规和制度还不太健全,与网络相关的法规还不够完善;网络的应用还处于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的阶段;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水平不高,少数基层单位还处于手工处理阶段;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高,但计算机知识还有所欠缺;信息化审计处理方法的理论模式多,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较少;审计软件开发的数量多,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却不多;实际工作中信息化环境下内审风险层出不穷,而风险的控制力不够。

(一)数据结构口径不统一,审计工作取数难。

从目前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软件实施情况来看,全国一共有300多家财务软件供应商,电算化软件的品种多达几百种。各类电算化软件在设计原理、数据传输方式、语言环境、数据库的选用和格式上不尽相同。然而,商品化会计软件供应商视其软件的设计过程、程序文本和数据结构为商业机密,对用户既不提供审计所需的数据接口,也不提供系统凭证、账簿和报表等文件的结构和设置标准。目前,能提供数据接口的软件只占全部财务软件的1/5,这给审计软件从财务软件中导入数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财务软件的品种多,数据格式不统一,审计软件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及应用系统的兼容性不高。在开展审计工作之前,审计人员经常要进行穿过测试,在系统不提供审计测试通道的情况下,测试数据很难清除,极易破坏客户的数据文件,这也为审计取数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缺乏适用的高水平审计软件。

目前,各式各样的审计软件虽是百花齐放,但是,优质高效的软件为数不多。目前使用的审计软件,由一线审计人员参与或自行开发和编制的不多,因此,开发出来的软件与实际工作脱节。例如,许多审计软件虽然有较强的查询和查账功能,但还不能对隐蔽的会计舞弊事项做出准确的判断;审计软件在制止被审计单位恶意篡改程序和故意违反国家财经法纪方面还存在盲区。

大部分审计软件的工作重点在于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之类的报表,核算局限于资产负债比例、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统计参数,对于财务收支等相关工作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量化审计的系统软件很少,能对财务软件的系统设置、程序编写、运行结果、使用范围进行审计的产品就更是难得一见了。

(三)缺乏复合型内审人才。

计算机审计是会计、审计、信息系统、网络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的交叉学科。开展计算机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既要掌握财会、审计知识,又要掌握信息系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目前真正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审计人员并不多,既精通计算机又熟悉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则更少,这将制约着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审计人员队伍老龄化较严重,一部分资深的审计人员虽然有丰富的财会、审计知识和经验,但由于当时的人才专业细分和国情使他们没有机会接触计算机,造成一些知识结构上的欠缺;另一方面是年轻的审计人员虽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由于是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仅掌握浅层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运用技能,缺乏深层次的计算机系统设计和程序编译检测技能,不能有效分析系统结构。

网络在我国审计工作中的应用还处于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阶段。例如,实现审计单位上下级之间、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收集和整理所需要的审计工作信息,检索资料以及使用电子邮件向银行或债权人、债务人进行函证等。这一应用水平还远低于审计工作对网络的需求。由于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开放性和网络化,使得会计信息资源在极大的范围内得以交流和共享,因而会计系统其他信息系统的关系密切,这就要求审计范围能扩大到整个网络;由于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共享性和数据处理的高速化,使得各部门可以随时将本部门的数据输入到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处理,因而数据更新速度加快,这就要求审计工作能实现“静态审计”和“动态审计”的统一;同时,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环境下,会计数据的舞弊手段更加高明和隐蔽,这就要求审计工作能提供更为先进的方法来识别它,这些新的要求都需要通过提高网络在审计工作中的利用率来实现。

(一)加强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监控。

审计部门应参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鉴定,对计算机错误和重要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并予以记录,要求被审计单位保留系统操作日志与必要的审计痕迹,以便审计人员审查。例如,要留下每笔经济业务的详细记录,而不能只留下更新后的当前余额;对审计工作中需要的系统暂存文件,应在删除前打印存档;对跨期操作必须做备份并给予说明;取消反过账、反结账功能,设计报表与账套数据的`关联,并记录报表打印的次数;对非系统使用人员企图进入系统但未遂的情况及对正常进入系统的操作人员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等。

(二)统一数据口径,解决数据对接问题。

要求信息化管理部门与审计部门参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鉴定,强制要求各类财务信息系统在进行数据输出时对审计部门提供数据接口,以便于今后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的应用和审计信息化建设能顺利实施。审计通用数据接口的设计可以参照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承办的《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gb/t19581-国家标准),要符合国家标准撰写格式及语言规范;要采用数据元素表示;会计核算软件数据输出文件要有文本和格式。要求财务软件以一个通用的协议和标准进行开发,各财务软件应有相同的或兼容的数据接口。会计软件进行数据输出时,必须向该数据文件中输入数据,要保证审计通用数据接口文件中的数据永远与会计软件内部生成和输出的数据一致。

(三)推动信息化审计。

软件的设计要适应审计工作的需求,应具有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通用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理想的审计软件应该是“审计工具”、“管理软件”和“法规、制度查询系统”多种功能的完美结合。

这就要求审计软件应具有直接取数的功能、财务分析的功能、测试功能、计算处理功能、稽核功能、报表及附注合并功能、自动生成部分审计底稿的功能、即时帮助功能、函证管理功能、网络访问功能和审计项目参数设置功能等工具功能。同时,还应具有包含被审计单位资料管理功能、审计项目管理功能、人事管理功能及审计档案管理功能在内的管理功能。此外,审计软件还应为审计人员提供一些诸如审计计划、审计小结、资料清单之类的常用文书的模板以及法规、制度检索和查询。

在开发和编制审计软件时,软件开发人员应深入审计工作一线,对审计工作内容及法规进行分析;在软件分析设计及调试过程中应有资深的审计工作人员参与;在软件投入使用后要注重采集一线审计人员的反馈意见,并对软件不断进行优化,这样才能实现软件的上述特性。

(四)加强人员培训。

计算机审计人才是推动计算机审计发展的一个必要因素,在人员培训上,应针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工作方向和人员自身的能力和兴趣区别培养。对计算机知识基础不全面的审计人员,应对其电算化知识加强培训,要求被培训人员能熟练操作word、excel、等文字、表格处理软件;使用arj、winzip、rar等各种压缩软件;灵活运用sql语句、access表进行数据查询,同时还应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技术和网络安全知识。对计算机知识较扎实的审计人员,培训重点可放在信息系统的开发、审计系统的功能、应用程序审计、网络安全审计、审计软件的开发、测试及维护方面。

(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联网审计。

在实施联网审计之前,应首先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审核,研究数据库技术、联机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在联网审计中的应用技术,要建立好审计数据中心。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进行网络互联之后,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嵌入特定的程序(如数据采集终端和数据监控平台),通过数据采集终端读取被监控企业的信息,并将数据传递到管理部门并保存在信息数据库中,再由数据监控平台对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对违规的行为和错误的操作发送警告信息,从而实现实时审计。此外审计人员可以远程查阅被审计单位的电子账册,实现事中审计;与被审计单位协作,通过扫描(拍摄)纸质凭证以及网络视频等方式实现对疑点凭证进行远程查阅;通过交互式报告生成器,实现信息系统与客户和外界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交流,还可以通过软件预警功能实现同类问题的自动发现,实现对被审计单位远程审计。

(六)加强信息化下的内部审计控制。

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管理制度、职责的划分情况进行审核和监督。要求程序设计者与程序使用者必须分离;对程序修改和计算机文件存取进行控制;企业对交易录入的编制和批准环节应实施控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工作人员才可以接近终端和数据录入;对主文件的修改实施控制,要求编制特定的表格说明数据需要变动,变动应由使用部门负责人批准,并与打印出来的变动结果相核对。

审计部门在信息系统的建设初期要注重软、硬件的质量和安全性,在信息系统的使用期间要加强对计算机硬件的维护,以减缓设备的老化和坏损。在存储数据时,审计人员应对数据进行多方面的复核,在确定准确无误的情况下,将数据保存在移动硬盘、u盘或刻录光盘之类的磁存储介质上并加以多次备份。对于重要的数据必须每天备份,可采用多介质或加密的方法进行保存。

审计人员在使用网络系统前,应检查软件的设计是否严格执行计算机系统及环境安全法规与管理制度,选取性能优良的网络操作平台和网络传输配套设备;检查网络硬件设备、网络应用软件是否可靠,用户管理设置是否合理,各种授权控制是否具有审计功能,网络传输数据是否加密审查,网络系统是否设置外部访问区域,是否建立防火墙,是否具有实时监控功能等。同时,为了数据的安全,存放被审计单位数据的计算机应避免连接到其他网络系统中。

在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在技术发展创新化和内审管理科学化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工作,建立现代内部审计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企业内部审计组织健全化、监督制度化、作业规范化、管理信息化,以此全面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内部审计论文

会计制度的变动对企业的实际经营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企业对财务管理对企业自身产生的影响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没有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进行相对应的提升。在实际的企业财务管理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就会出现忽视的现象,财务管理工作以及其部门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不仅对企业的发展形成重大的阻碍影响,而且对企业的整体经济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制约。

1.2风险防控管理意识不强。

在实际的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严重的缺乏相对应的管理措施,企业自身的风险防控管理意识不够强烈,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工作效越来越低,长期以来,在企业自身的漫长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自身功能定位以及其自身经营性质的一系列影响,所以对财务风险防控的管理工作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程度。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长期以来,企业内部的领导也好或者是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也好,都没有树立起相对应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意识,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甚至还有部分财务管理职业水平比较低下的工作人员认为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并不存在相对应的财务风险,只是需要简单的做好相对应的财务收入以及支出记录就可以。所以在当前的企业财务实际管理过程中,对于风险防控管理的落实工作一直都没有有效的进行,不仅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而且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1.3缺乏能够胜任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高素质人才。

现如今,企业在针对财务风险防控方面仍然缺乏足够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导致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一直没有能够充分的落实到实处,就没有办法发挥其自身的影响和管理作用。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缺乏人才,一般表现在相关岗位管理人员的空缺上,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相对来说比较低、而技术水平方便又比较差等等,这些方面不仅导致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质量越来越差,而且严重影响企业自身的良性健康发展。企业由于缺乏相关管理人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对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和进行提供有效的保证,对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所能够遇到的风险没有办法进行科学有效的预测、判断、计划、控制和监督等等,不仅对风险的防控没有能够尽可能的落实到实处,而且对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形成了一种阻碍的影响。

2.1提高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意识。

在当前全新的.市场和经济环境背景下,企业虽然发展的越来越好,但是其自身也会存在一定的经营和管理风险,特别是在财政支出方面,有着比较明显的财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企业造成比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意识,从根本上加强管理力度,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管理和防控,首先企业内部的领导者要以身作则,对财务工作以及风险防控管理工作要逐渐重视,并且加大重视力度,不断的加强对工作的检查力度。其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明确加强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重视性,在工作中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落实,不能够忽略对风险的防控工作。最后,企业内部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举行一些关于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相关培训,在提升全体工作人员财务风险防控意识的同时,不断的提升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有效的提升财务管理的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

2.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无论各行各业,人为因素都是当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新会计制度的诞生下,企业要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这样才能够完全适应新会计制度以及现代化的发展脚步,从而有效的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以及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当前,营业税改增值税是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从而有效的减少了重复纳税的环节,营业税改增值税可以说是根据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出现的重要决策之一,不仅能够从根本上加快财税体制的改革,而且能够进一步的减轻企业赋税等问题,从而充分的调动起各方积极性,促进我国各行各业的整体发展。

另外,企业要对员工进行一定的培训和考核,对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将员工安排到适合其自身的岗位,将其自身的优势特点充分的发挥出来,并对其进行一定的考核,让员工能够在无形的监督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企业可以设立相关的奖罚制度,不仅能够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能够让员工更加积极的投入到财务管理工作中,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保障。

2.3对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完善。

在新会计制度的应用下,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在新会计制度的应用和影响下,会计帐户和报表在结构上发生了相对应的转变,这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来说也是值得注意的地方,因为企业财务管理也会因此而发生相对应的变化;比如在一些数据的处理方面,在新会计制度的应用下,对数据的处理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而且要利用现代化的软件对其进行处理,将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逐渐走向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对一些过于陈旧的软件以及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淘汰,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方便于财务人员或者是企业其他人员查找和利用,不仅能够有效的辅助财务管理人员高效率的完成工作,而且能够保证其工作质量,从而推动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能够逐步完善。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如何有效的提高企业利润是每一个企业都在不断思考的问题,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企业的财务管理以及内部审计是能够提高企业利润、减少企业经济损失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财务的内部控制进行相对应的评审,这样才能够为审计工作提供相对应的依据。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发挥审计作用的同时,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发展。

内部审计论文

这次全国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理论研讨课题,是由广东省审计厅、广东省内部审计协会和浙江省审计厅、浙江省内部审计协会共同承担的。从今年七月开始以来,课题组共收到十六个省、市的文章共计85篇,这些论文均由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实务工作者和理论界的学者撰写。论文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我国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发展策略,论述了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产生的动因、目标、机构、职能和管理体制,并展望了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发展前景。论文取材新颖、观点明确、内容丰富、论述正确,对于促进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在我就这次的论文活动进行综合评述。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共有制经济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的民营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为活跃流通、繁荣市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安置下岗职工和富于劳动力、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起了重要作用。但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小富即安”思想严重;家族管理现象普遍,公司治理较薄弱;扩张中的融资“瓶颈”等。民营企业要想实现更高的目标,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发展内部审计。

在产权特征和公司治理上,民营企业与国有国营企业的最大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权明晰程度,前者产权主体明确,产权清晰,而后者国家作为一个产权主体,看似明确,实则模糊;二是委托代理关系,前者或者所有者直接从事企业经营管理,从而不存在股东与经营者层面上的委托代理关系,或者所有者不直接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从而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但委托人和代理人主体明确、委托代理链简洁、关系简单,后者所有者不可能直接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委托代理关系一定存在,而且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主体不明确、关系模糊、委托代理层级较多。

民营企业设立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自身的一种内在的主动需求。在民营企业,其外部产权明晰,不存在多级代理。企业是一种团队生产,当存在个人行为的外在性时就会有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在企业的团队生产中,如果没有监督者的监督就会有偷懒、虚报业绩、转移企业财物等现状的发生。当存在委托责任关系就会有受托责任人对委托人是否尽心尽职,有没有如实履行受托责任等问题。作为理性人的民营企业的业主(股东)当然就会想方设法杜绝这些增加企业内部成本影响到其自身财富增长的因素,但依靠其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尤其是当企业规模大、生产经营复杂、生产经营场所分散时,业主(股东)控制的距离太远,难以实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即使是业主(股东)能够对企业实施有效控制,使企业团队努力工作,但企业团队内各个职能部门所作出的努力是否能够如愿以偿的给业主(股东)带来效益,增加其财富,有赖于外部人的评价,因为一个人或组织难以对自己的工作好坏和努力的结果作出正确的评价和预测。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建立一个专司内部监督控制职能的部门,有利于协助业主(股东)组织和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其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1、大家一致认为,内部审计目标是内部审计行为的出发点,是内部审计活动所要达到的理想境地或状态。所以内部审计目标必须反映所服务企业的性质,并受制于客观经济环境。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必然反映的是民营企业的本质特性及其内部审计的本质要求。

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目标是单一的,就是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目标就是反映民营企业最本质的内生变量的产权属性和公司治理属性。民营企业的股东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自身财富的不断增长,而在有效的公司治理构架下,经营者与股东的'目标趋于一致。在这个组织目标统辖下,内部审计目标就是在于协助组织成员增加企业价值和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2、内部审计职能是围绕实现内部审计目标而内生的固有功能,它受到审计目标的影响,所以审计职能也会受到企业特性的影响。

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企业的内部审计具有监督职能和服务职能,而民营企业更重视的是服务职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是自身发展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从事内部审计活动,目的就是在于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协助和保证组织实现目标。除了国有企业一般的评价和控制等服务性职能外,因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产权属性和公司治理属性不同,还突出明晰产权和咨询等服务性功能。民营企业的产权属性表现为外部的明晰性和内部的模糊性,公司治理上表现为存在构建合理公司治理的基础,产权属性决定了民营企业拥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所不具有的一项特殊服务功能-明晰内部产权,而存在构架合理公司治理基础的属性决定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功能。

因此,咨询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在一个存在有效公司治理机制的民营企业,经营者的目标与股东目标一致,领导团队追求价值增值,内审必须帮助组织实现这个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极其复杂多变,内审凭借自己的独有身份和优势,采用参与式的审计方式,以服务为导向,为企业提供保证咨询服务。其所涉及的服务咨询领域包括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项目投资、销售市场景气状况等战略性决策,也包括了物资采购、生产工艺,产品促销效果、人力资源管理、后勤服务系统效率、信息系统设计与运行等技术和运营性决策,内审人员通过与经营者的交流自己的审计结论协助经营者改善经营效益。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管理取决于民营企业本身”,这是这次所有论文的一个共同点。在民营企业,无论是存在所有者和经营者相分离的治理结构还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一的单边治理结构,经营者都有动力把内部审计机构安排成最具有工作效率和效能的组织结构,影响内审工作效率和效能的是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了提高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民营企业应把内部审计机构直接设置在股东会或董事会的领导下。对于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业主(股东)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股东会人数不多,工作机制和决策机制灵活,能够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管理,内部审计机构可以直接隶属于股东会的领导,保障审计人员的绝对权威。对于规模大,按公司制运行的民营企业则应将内部审计机构设在董事会的领导之下。

在管理体制上,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只受本单位的领导,对本单位的上级负责。在业务上受内部审计协会的指导,具体表现应为执行遵守《中国内部审计条例》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等行业准则和规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财务审计为基础,以管理审计为重点。民营企业进行财务审计是一项基础工作,是进行管理审计的基础。民营企业进行财务审计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一是保证企业组织科学合理,生产流程规范运行;二是保证内部控制系统提供的信息真实及时,以便保证实现审计目标,提供决策有用性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发挥内审的管理职责,实施管理审计,达到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内审人员通过自己的工作,帮助组织成员,提高组织机构的效率,合理配置经济资源,达到企业经营的既定目标。

2、突出战略审计和风险评估。民营企业目前正面临经济转型期和第三次创业的考验,民营企业的家族经营模式还没有形成一个企业家队伍,企业领导者对未来经营环境和核心竞争力的洞察力、预知力和创新力都不够敏锐,对新兴行业经验不足,定力不够。这些不利条件使得民营企业举步维艰,一旦出现投资决策、经营决策错误,就有可能出现企业现金断流,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所以民营企业目前迫切需要的是战略性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期望内审能够对组织管理的业务性质、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市场、组织的市场形象、运营机制等战略问题进行审计和评估,协助保证组织规避市场风险、获取战略优势。

3、开展质量审计,促进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发展壮大,以质量求生存。iia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与iso9000在内容和目标上的共同之处,是内审结合iso9000开展质量审计的理论依据。iso9000系列标准的内容几乎包括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各个方面,要达到iso9000的标准,需要企业组织成员共同努力,对每个工序、流程、作业方式、管理模式、质检过程等进行严格控制和规范。所以内审有责任也有权威结合iso9000搞好质量审计,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内审目的。

关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大有可为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

内部审计员的毕业论文

婚姻状况:---民族:---。

户籍:---年龄:---。

现所在地:---身高:---。

希望地区:---、---、---、---、---。

希望岗位:财务/审(统)计类-会计助理。

财务/审(统)计类-审计专员/助理-税务专员/助理-财务顾问。

教育经历。

2008-9~2012-6韶关学院经济学本科。

技能专长。

专业职称:全国计算机一级。

计算机水平: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zl/转载请保留。

计算机详细技能:

语言能力。

普通话:流利粤语:流利。

英语水平:cet-4、toefl。

求职意向。

发展方向:会计助理—会计—ceo。

其他要求:适当的自由和发展的空间尊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兴趣爱好:看书听音乐逛街聊天。

相关证书。

内部审计论文

内部审计职业化是将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一种职业看待,无论是内部审计组织、人员资格认定、审计业务的取得、审计程序的执行、审计证据搜集、审计评价意见的发表等一系列工作,都必须按职业化标准加以要求。

根据上述定义和国际内部审计职业化的一般惯例,衡量内部审计是否实现职业化应有以下几个标准:。

(1)内部审计人员用以满足个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否直接从内部审计业务活动的劳务报酬中取得。这个标准是衡量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基本标准。事实上,内部审计人员的物质文化生活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但这里所说的满足个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指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得到当地中等生活水平以上的正常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享受的经济收入。目前,保证我国内部审计人员正常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并不是其从事内部审计业务工作的直接收入,内部审计人员工资奖金收入实质上是企业全体劳动者创造价值的再分配,并不是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内部审计业务的直接收费收入,内部审计人员的工资奖金收入中包含有其他劳动报酬的成分,我国内部审计职业化程度并不高。

(2)内部审计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是否专业化。内部审计业务活动专业化主要是指内部审计人员从事的主业必须是内部审计专业工作,而不是其他专业工作。如何界定内部审计专业工作和非专业工作,这是判断内部审计活动是否专业化的关键。界定内部审计专业工作和非专业工作必须依据以下两个标准:一是理论标准,既内部审计主要依据审计准则,运用专门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对内部审计对象进行查证和评价的全部工作;二是法规标准,凡是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审计或其他相关法规明确规定属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都属于内部审计专业工作。在目前内部审计立法不健全的情况下,依据内部审计理论标准中要求的审计对象来判断内部审计是否专业化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3)内部审计专业化行业组织是否完善。根据国际一般惯例,内部审计职业化组织机构应分为内部组织和社会组织两类。内部组织是指企业内部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这个内部审计机构与目前我国现行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模式不同。我国现行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指隶属于企业总经理或隶属于企业董事会的一个业务组织,而这里所说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指由股东大会选出的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这个组织不是内部审计业务组织,而是专门负责审计项目决策,向内部审计社会组织聘请常年审计咨询顾问或项目审计人员,接受内部审计报告,处理审计意见书中揭露出的问题的内部牵制机构等。社会审计组织是指具有社会中介性质的内部审计业务组织(内部审计师事务所或其他名称)和内部审计管理组织(内部审计协会)。目前,我国大部分省份都建立了内部审计协会,但是,还没有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业务组织,内部审计职业化还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4)内部审计职业化规范是否健全。内部审计职业化必须有健全的法规作保障。保障内部审计职业化的法规体系中包括《内部审计法》、《内部审计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今后一段时期,内部审计工作的当务之急是抓紧内部审计的立法工作。

职业化的内部审计与传统的内部审计相比,其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职业化内部审计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独立性特征。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是困扰我国内部审计发展、危及内部审计生存的大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由企业总经理领导,这种设置于企业经营者之下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则难以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主体地位的不独立,也危及到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计划编制、审计证据的搜集、审计意见的发表等方面的独立性。长期以来,内部审计发表的审计意见往往被作为被审计者的内部审计部门上级领导的肆意篡改和歪曲,内部审计人员因敢于发表真实的审计意见遭到报复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内部审计工作客观性。而职业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特征十分明显。首先,内部审计业务组织不再设置于企业经营者之下,内部审计业务组织与被审计企业不再存在固定的领导和被领导关系,内部审计人员个人职务的升降、薪酬收入也不再由企业经营者决定。其次,企业重大决策、经营项目内部审计业务委托、委派由股东大会选举的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进行,审计报告的接受、审计结果的处理均由其负责;企业董事会、经营者委托的审计项目,应是经分权以后仍由其管辖、但属于下属部门经办或处理的业务范围内的项目,这样,就避免了审计委托人又是被审计人的尴尬局面的出现。再次,内部审计人员全部由内部审计的社会组织管理,其业绩评估、奖惩、职务晋升等都由其社会组织决定,内部审计业务不再是通过企业行政当局委派取得,而是由企业有关监督机构的委托取得,内部审计组织与企业固定的领导被领导关系变为委托与受托关系,等等。

计人员的收入也高多。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建立不同层次内部审计人员考核标准,也有利于强化各层次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责任。一般审计从业人员应对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充分性,审计工作底稿的完整性、系统性负责,高级从业资格的人员应对审计评价意见、审计报告负责。在内部审计工作中违反审计准则、发表不适当的审计意见、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不但要承担行政责任,也要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在建立独立内部审计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这种约束机制,保证内部审计公正客观地发表意见。

三是社会性特征。传统审计体制下,内部审计对象不仅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为载体,而且其机构也设置于企业内部,其审计业务范围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因此,不具有社会性特征。只有内部审计职业化以后,将内部审计机构与企业剥离开来,在社会上建立独立的社会性组织,形成与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相近或相同的管理模式,在业务承接和执行上,内部审计业务组织统一接受委托、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委派审计人员、统一出具审计报告;在对外派审计人员的管理上,内部审计组织负责对其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定期进行业绩评估、定期进行水平能力考核;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业务中,一人可以兼任数家企业的决策、管理咨询顾问,遇到重大审计项目,内部审计组织可以从不同企业调集审计人员集中力“打歼灭战”。通过打破企业和部门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封锁,做到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社会共享,反映了内部审计的社会性。

四是服务性特征。在实现内部审计职业化以前,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企业管理当局监督下属机构的一个工具,不仅业务单纯,而且其服务特征也不明显。随着内部审计职业化进程不断深入,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必将从单纯为企业管理当局服务的圈子里跳出来。内部审计不仅要为企业管理当局服务,而且更要为审计委托人服务,最终为企业服务,为投资者服务。内部审计人员接受企业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聘请按照与其签订的协议进行审计,具有为企业全面发展服务的性质。内部审计的这种服务性,不仅体现在它是企业监督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和重大决策的有效成分。

三、职业化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联系和区别。

实现内部审计职业化,是将内部审计推向市场,使内部审计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必要途径。但是,也有人担心实现内部审计职业化会不会给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在业务上带来冲突,内部审计按社会审计模式进行管理,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还有没有区别,今后内部审计能不能由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取代等等。其实,这种担心是对内部审计职业化的误解,是完全不必的。应当承认,内部审计职业化在审计组织、人员、业务等方面的管理模式上,与注册会计师具有诸多共同之处,实质上,实行内部审计职业化的目的就是将社会审计管理机制、经营模式引进内部审计工作,使内部审计更具活力。但是,严格来说,职业化的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则有着较大不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决策、经营活动中的`有效制约机制,将会发挥更大作用。随着内部审计职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经营服务行业,与律师的法律服务、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公证服务,构成社会中介中相互独立的三大支柱行业的格局必将形成。职业化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审计委托受托关系建立的基础不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委托受托关系建立在不同的经济组织之间的受托经济责任基础之上,注册会计师所面对是被审计单位外部经济责任。例如,注册会计师接受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企业投资者、金融机构等经济组织委托,对被审计企业向政府及其部门、企业投资者、金融机构承担的保证资产安全完整,会计资料真实公允等经济责任进行评价,其所评价的都是企业向外承担的经济责任。同时,这种委托受托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内部审计的委托受托关系建立在企业内部分权制所产生的内部经济责任关系基础之上,其委托人主要是代表投资者、由股东大会选出的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

第二,审计的基本目标不同。无论内部审计还是社会审计,其审计目标都受审计委托人的委托目的制约。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投资者、金融机构等最关心的是企业的资产安全完整、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以及反映上述内容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公允性。因此,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标是证实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公允性。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监督制约机制是现代经营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设立的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应是受投资者特别是大多数中小股东授权,对董事会重大决策活动,对经营者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评价监督,并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组织和制度的形式,促使企业重大决策活动、经营管理活动的程序化、规范化,合理性、有效性。现代内部审计的目标则是,企业决策、经营管理活动的程序化、规范化,合理性、有效性。

第三,审计对象范围不同。注册会计师审查、监督的被审计单位受托经济责任是被审计单位承担的社会性责任,这种责任的载体主要是被审计单位资产实物和负债,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的会计资料。因此,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对象和范围主要是: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会计资料。内部审计评价、监督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是企业内部不同层次权利主体分权的结果。在现代企业里,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都是经投资者授权,负责企业决策、监督和管理的三大制约因素。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通过委托内部审计社会组织对董事会重大决策活动和企业管理当局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评价,监督企业投资者授予的权利运用是否适当。内部审计的对象和范围是企业的重大决策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

第五,审计层面不同。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一种外部审计,它所针对的是整个企业的经济责任,无论是对企业资产评估还是对企业资产价值验证和会计报表真实性、公允性审计,都是评价的企业整体经济责任,其层面较高并且较为单一。而内部审计则是针对的企业内部多层次不同责任,包括董事会向股东承担的决策责任,经营者向董事会承担的经营责任,以及各个业务部门向最高管理当局承担的管理责任。这种责任,有较高层次的责任,也有较低层次的责任,包括多层次的经济责任。

内部审计员的毕业论文

根据审计署的有关会议精神,结合本市xx区的审计制度的相关规定,特制定了20xx年的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具体的情况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审计为发展服务”的科学理念,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发挥审计工作推进教育发展、推进依法行政、推进制度创新的作用。

二、工作重点。

(1)继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认真执行《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做到凡“离”必审。同时加强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使审计关口前移,变审计发现型为预防型。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尝试实行经济责任审计预告制、工作联系制、情况报告制、跟踪落实制、结果公告制等。

(2)继续深入开展财务收支审计。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上实施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的审计,努力深化审计内容,不断改进审计方法。积极开展食堂、房屋出租等情况的审计,逐步规范核算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内部审计制度和操作规程,搞好内审人员后续教育工作。

(4)认真抓好跟踪审计。以审计意见、建议的落实和审计成果的运用为重点,实行跟踪审计回访制度。督促检查单位自觉执行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三、主要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以法治审的原则。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努力学习《审计法》、《会计法》、《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等法律、法规和审计业务知识,继续发扬“依法、求真、严谨、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

2.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做到认识到位;强化管理、夯实基础、质量到位;突出重点、落实责任,成果到位。开展文明审计树立公开、公正、文明、廉洁的审计形象。

3.坚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的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科学发展观来正确对待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和谐统一。

4.发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把它贯穿到审计业务的全过程,力求做到从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审计取证、审计报告的撰写到审计成果利用,都严谨细致,以避免审计风险的产生。

我局的审计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审计署提出的“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及自治区审计厅提出的“改进方法、加大力度、保证质量、提高效率、文明审计”双二十字工作方针,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点部门的审计,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积极探索、发挥审计“免疫”功能,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水平,为我县的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更大贡献。根据上级审计机关的部署和县委政府的安排,结合我县审计工作的实际对*年审计工作做如下安排。

(一)进一步深化财政审计工作。

结合,凡是有财政收入上缴任务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都要纳入审计范围,确保财政审计的深度与广度。要加强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政府非税收入、转移支付等财政改革措施执行情况的审计。要通过不断深化财政审计,特别是对地税、土地、农电等几个有较大财政上缴任务的单位和对部分使用财政资金数额较大单位的跟踪、延伸审计,更进一步查找和发现问题,强化审计执法威力,加大对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注重审计执法效果,加强跟踪监督,促进整改和纠正,加强部门协作并引入各种监督力量和手段,加强审计情况的深层次分析与研究,为县委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服务。

(二)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

优势,加大审计力量,提高工作效率,重点审计工程招投标程序、工程量不实和高估冒算工程造价等问题,有力地保障政府投资效益的最大化,最大限度的为国家和地方政府节约资金。全年要完成农业综合大楼、古郡博物馆、县医院门诊大楼等×××个投资审计项目。

(三)稳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

计,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今年我们将根据县任期经济责任领导小组的计划和县委组织部门的委托对套海镇、司法局、发改局、交通局等×××个单位的主要领导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时间一晃而过,弹指之间,已接近尾声,过去的一年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了诸多不足。回顾过去的一年,现将工作计划如下:,是全新的一年,也是自我挑战的一年,我将努力改正过去一年工作中的不足,把新一年的工作做好,为公司的发展尽一份力。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政治敏锐力、政治鉴别力和政策水平,增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通过学习,增强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理论指导审计工作实践的水平;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通过学习,理论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二、求真务实,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隔行如隔山,刚进审计局时对于我这一个从没接触过审计业务的新手感到从没有过的巨大压力,但面对压力我没有畏惧和退缩,虚心向同事请教,向主审学习,向书本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很快进入了角色,并能够独挡一面,成为领导的得力助手,多年来,我先后参加专项资金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财政收支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建设项目审计,到目前为止我已经熟悉各行各业的会计业务和在哪些方面容易存在问题,能够对查出的问题准确定性,我认为我已经完全具备主审的能力,并能圆满完成了局里交办的各项任务。多年来所写的信息,曾被市局采用,被省厅采用,一篇被《****审计》采用。多次配合纪检等部门处理上访等事件,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虚心进取,努力更新工作思路。

多年来,我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多次参加了****市审计局组织的审计业务培训班的学习,还比较系统的学习了计算机ao和oa审计系统等知识,参加了全国计算机模块考试,并取得了资格证书。通过一次次的学习,不断充实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使自己对审计业务工作有了更准确的把握,审计工作思路更加开阔。

经过多年来的锻炼,虽然我个人在总体素质上有了明显的提高,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这还远远不够,离审计工作的需要还相差甚远,20已将到来,我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使自己能够应对更多的挑战。

内部审计论文【精选】

[2]杨春霓。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浅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04:26.

[6]余宥作。分析云会计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安全[j].劳动保障世界,20xx,03:57.

[7]胡其勇。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完善方式分析[j].经营管理者,20xx,03:38.

[9]苏清朗,蔡智眀。浅析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对策[j].科技展望,20xx,05:10.

[10]孙中芝。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07:59+24.

[17]徐佳。浅议如何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j].经营管理者,20xx,04:323.

内部审计论文【】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虽然逐渐受到了单位相关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但是依旧在人员素质、制度规范、执行力度以及组织结构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对此,本文就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存在问题和困难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1)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环境不容乐观。交通运输事业单位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部门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需要有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但就其目前所处的各种环境来看,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环境都存在一定压力和挑战。外部环境主要是社会经济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行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交通运输业的业务量在不断增加,新技术的不断运用更新,所以给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压力;内部环境主要是现阶段交通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虽然已经得到了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关心和重视,但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不够高,内部审计规范缺乏实用性和适用性,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利于内审监督职责的发挥和落实。

(2)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缺乏健全的审计制度规范。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缺少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规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相关的制度规范涵盖的范围不够全面,没有将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评价全面的运用到相关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另一方面,相关制度规范的标准不够准确,对相关制度的标准、指标、责任没有明确的划分和严格的要求和执行;除此之外,相关的制度规范指标的实用性不够强,比较重视内部法律体系、职业道德和规范指标体系的建立,却缺乏可操作性比较强的实用性指标。

(3)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主要表现在一些交通运输事业单位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和部门,单位内部的内部审计部门通常与单位的财务部门和检查部门相合并,甚至有些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将内部审计工作让相关的财务人员来做,而且这些内部审计人员受上级领导和管理人员的控制比较强,审计的内容和工作的强度由相关领导的意志来决定,这样一来就使得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不能切实的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应有的作用,不仅不能提高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力度,而且还会影响单位其他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

(4)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相关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有待提高。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相关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是影响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高效开展和运行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缺乏复合型的内部审计人才,相关工作人员没有较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不够高,缺乏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容易出现由于人为因素或者其他主、客观因素造成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风险;除此之外,审计的方法比较落后,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方法认识不够全面、操作不够熟练,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深化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工作是强化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强化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能力的基础和关键,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定期的对相关的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积极引进复合型的内部审计人才,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除此之外还要必须充分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发挥审计监督和评价的职能作用,确保内审部门独立性和权威性,内审工作人员必须符合岗位要求标准,从而保证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和运行。

(2)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强化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使交通运输事业单位顺利的应对现代社会给其带来的风险和压力,所以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要加强创新意识,积极向其他相关部门学习,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信息化内部审计技术,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此外还要积极的使用会计电算化等会计核算方法,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方法来强化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加强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积极与国内外先进的单位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进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

(3)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广度是强化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本质。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广度需要交通运输事业单位不仅要严格审计专项资金、切实加强财务收支审计,还要执行实现绩效审计和其他审计工作相结合的审计模式;而且还要将审计工作落实到单位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运行环节,包括广泛的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严格审计专项资金,要切实加强财务收支审计,实现绩效审计,做好专项审计工作,切实实现审计职能,坚决杜绝出现‘监督空白区”;除此之外还要做好专项审计工作,从而将审计工作全面的贯彻到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内部,实现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4)完善的制度规范是强化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保障。完善的制度规范是提高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能力的根本保障,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根据单位实际运行情况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实用性和适用性都比较强的制度规范,要包括事前预算、事中管理和事后评价和监督各个阶段,而且要将内部审计工作融入到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运行和发展的各个环节之中;除此之外还要完善相关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以此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5)深化交流的力度是强化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方法。加强内部审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和交流能够使内部审计部门及时的获得真实有效的财务数据信息,减少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必要的风险,而且有利于单位领导决策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所以就要求内部审计部门要明确审计和服务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明确审计检查工作是为了更好的提供服务。因此,审计工作既需要积极的发现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体制缺陷,为相关的整改和调整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也要对监督查出的问题负责,对问题要有准确的定性,准确把握问题,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的力度,为实现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内部审计论文

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渐加剧,许多企业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不断进行企业重组合并、强强联合,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集团化企业。由于集团化企业规模十分庞大,下属子公司种类繁多且财务资金管理相对独立,为了监督和评价成员企业的财务状况、投资管理以及经营活动,集团化企业会定期对下属子公司开展内部审计,从而掌握旗下公司的运营状态,因此集团化企业的内部审计对推动整个集团的运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企业视野的逐渐开阔,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模式也开始发生了一些转变,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重要时期。

(1)财务导向模式。

财务导向模式是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初级形态和阶段。其目标对象是公司资金流通、会计报表以及盈利亏损等财务事项,工作重点以“查错防弊”为主,功能是检查财务账面资料是否齐整、财务资金调度使用是否合理,审计人员在整个活动中中充当着“裁判”的角色。以财务为导向的审计模式只是将审计活动作为集团财务管理的一种附属手段,并没有意识到审计活动对子公司运营状态的评价作用。在这种模式下,集团总部虽然能够了解各个子公司的财务动态,查处财务账面中存在的瑕疵及漏洞,然而对于每个子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生产经营不能够提出丝毫建设性的意见。

(2)业务导向模式。

许多集团化企业逐渐认识到以“查错防漏”为主的内部审计模式只能够找出财务问题,无法对子公司的业务发展以及经营活动进行控制管理。鉴于此,1957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重新划分了内部审计的范围,将企业经营业务也纳入到内部审计范畴之中,并将放在与会计财务审核同等的位置。业务导向模式开始从单一的监督角色逐渐向评价服务角色进行转变,目标范围也不再局限于财务会计领域,而是将其拓展到公司业务之上。

(3)管理导向模式。

20世纪末期,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出现了“井喷”现象,企业管理成为当时经济领域最为常见的词汇之一。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加强子公司的管理控制,在这一时期,审计重点由以往财务监管、业务评价等事项逐步转向高层决策、战略目标制定等管理层面。管理导向模式进一步拓展了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但凡与企业管理挂钩的生产、财务、决策、组织等活动统统属于内部审计范畴之中,审计人员的职能角色也从“裁判”变为了“参谋”[1]。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对企业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审查评价,并指出管理活动中的优缺点,最后提出改善企业管理的具体方案和办法。

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内部审计模式是在近十年才被提出来的,20xx年iaa再一次定义了内部审计,将其认作为咨询活动,并且引入了风险管理的全新概念。我国财务部也于20xx年出台了风险导向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细则,强调内部审计应当涉足于企业风险管理之中,提升企业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的能力。

风险导向模式的内部审计是以企业管理风险作为审计对象,所关注的范围是企业领域内可能存在的一切风险,其作用是帮助企业了解识别风险、评估风险以及管理协调风险。

首先,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内部审计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企业风险的评估防范之上,在对企业活动进行审计之时[2],审计人员最先考虑的是该活动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所带来的危害,这样可以让企业管理层及时准确地了解到企业活动和战略决策之中所存在的风险信息,从而定位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点,使得企业能够提前对风险进行防范控制,避免损失。

其次,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内部审计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份风险评估报告,从而为管理者做出英明正确的`决断提供依据。审计人员要从企业内部和市场外部两个方面来评估活动所存在的风险。一方面,审计人员要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例如财务资金、产品业务以及投入产出比值等方面对企业活动的风险进行评估,对于高风险低回报的企业活动要进行控制管理,从而减少可能存在的风险带给企业的损失;另一方面,审计人员也要立足于市场,从市场价格波动情况、竞争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发展趋势等层面对外部市场环境进行风险评估,进一步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提高管理者决策的正确性。

最后,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内部审计可以帮助管理者完善管理制度,消除企业活动中的潜在风险。审计人员在评价企业活动时以风险管理作为目标对象,能够找出企业管理领域中各个层面所存在的漏洞,并且对每个漏洞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让企业管理清楚地知晓风险的位置和大小[3],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查漏补缺,不断完善管理制度,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

随着企业对风险防控意识的不断加深,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内部审计已经在当前集团化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崭露头角,其审计的方法和程序主要分为外部风险环境的分析、企业内部风险的识别以及存在风险的应对三个步骤。

第一,分析外部风险环境。一般来说,外部风险环境主要包括财务资金流通、原材料价格、市场发展动态以及主要竞争对手的运营状况。例如近期银行为了回笼资金,屡次提高贷款利率,这一外部环境将严重影响企业投资活动,一旦项目投资失败,企业将会面临巨额贷款的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在进行风险审计时必须洞察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分析外部环境对企业活动的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应对方案和策略。

断并归类整理,汇总形成风险监控表,列举出企业内部风险存在的原因及规避方法,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各部门要对照识别出的风险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降低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同时减少风险的危害程度。

第三,应对处理存在风险。内部和外部所存在的风险被识别之后,企业自身就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应对处理,一般情况下,风险处理有风险规避、风险转移和风险接收三种方法。首先,风险规避是风险处理中最为有效的方法,它是通过加强企业管理、完善制度以及法律保障等提高企业自身水平的手段来避免风险带来的损失;其次,当风险一定存在无法规避时,企业利用合同、保险等方式将原本属于企业自身的风险转移到其他组织机构之中。最后,当风险概率较低或者投入处理风险的费用高于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时,企业通常也接收风险,由企业自身来承担可能发生的风险。

总而言之,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对于加强下属子公司的控制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审计对象也由传统的财务业务转向风险管理,审计人员不再单纯扮演“裁判”,而是转型为“参谋”,因此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道路之上,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审计模式将会是集团化企业转型的重点方向。

内部审计论文

摘要:笔者结合多年的内部审计工作经验,阐述内部审计质量的概念和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提出改进内部审计质量的措施。

内部审计质量是指内部审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广义的内部审计质量是指总体质量,包括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狭义的内部审计质量是指内部审计业务工作即内部审计项目质量,包括选项、立项、准备、实施、报告和归档等一系列环节的工作效果和实现审计目标的程度。

内部审计质量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内部审计结果的质量;二是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简言之,就是内部审计工作及其结果的质量。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是基础,内部审计结果质量又是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集中表现和最终反映。从管理层的角度看,看重的是审计结果的质量;而内部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该把握的是审计工作过程的质量。

(一)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国际内部审计标准》规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即内部审计人员需独立于他们所需要审计的活动,以便不受约束、客观地开展工作。”它是一种组织上地位的独立性,内审人员应得到经理和董事会的支持和配合,以充分保证审计职责的履行。有了这样的组织地位的保障,内审人员才可以客观地、自由地开展工作,才可能做出真实公正的判断。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没有单独的内部审计机构,单独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形式上独立而实质上未独立,这种情况均影响了内部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二)制度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影响审计人员对审计质量的把握。一是规章制度的系统性不强。现行的制度规定较为零散,未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归集;二是规章制度的内容不够完善,达不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规章制度在内容上不够详尽明确,审计人员在把握制度的尺度上存在差异;三是规章制度的修订、更新不及时。随着我国进入国际市场的快速发展,原有的管理方式、业务流程和产品已不能满足国内国际客户的需求,必须不断地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和产品的创新。但是,相应的制度和规定却未能及时跟进,而且不适用的制度规定也没有及时清理,致使制度的制定滞后于业务发展,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

(三)内部审计过程的规范性不够,质量把关未贯穿于审计全过程。一是审计方案缺乏系统性,往往为了完成审计项目而匆忙编写审计方案,使审计方案缺乏连贯性、可比性,存在方案的编制流于形式的现象;二是内部审计在复核制度上不够健全,没有全面贯彻分级复核制度。一般只注重对报告的多级复核(项目组长、审计部门经理和总稽核),而对审计的全过程没有建立有效的复核、监督制度,不能及时发现审计过程中的缺陷;三是同一项目的多个审计小组之间的检查存在差异,缺乏应有的沟通、联系,使不同小组在检查重点、范围、问题的定性等方面不尽一致。由于审计结果缺乏统一的标准,降低了审计项目的质量;四是工作底稿记录不规范。如部分底稿对时间、金额、事件经过等相关要素交代不清,或者记录重点不突出,专业判断含糊其辞;底稿记录中对样本比例、审计取证对象等都交代不清;复核者、编制者遗漏签名,看不出是否经过复核环节等。

(四)内部审计项目缺乏计划性,时间安排不够充分。审计部门虽然在年初就制定了年度审计计划,但由于年度中间临时任务不断,导致计划任务服从临时任务,项目质量服从审计时间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时为完成审计项目,审计人员只有尽量压缩审计的准备时间和报告时间,甚至减少了现场检查,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这样不仅影响了审计项目的质量,而且增加了审计风险。

(五)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分析判断能力、工作经验是决定审计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但由于目前的银行内审人员大多从信贷、会计、财务等岗位转过来,普遍缺乏计算机、新业务等方面知识,仅对本岗位业务熟悉,对其他岗位业务知识了解不够,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最终影响审计的质量。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设置,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建立健全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使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其他经营部门,审计预算、人员薪酬、主要负责人任免由董事会或其专门委员会决定。从组织地位方面保障内部审计人员独立、自由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精细化的审计产品需有标准化、系统化制度来支持。要及时对制度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集,并建立以风险管理平台为载体的规章制度,增强制度的操作性。要加强制度的有效性,对制度要实行动态管理,业务管理部门要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对原有的制度规定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不断地补充、修改和完善,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三)规范内部审计过程,有效控制审计质量。通过建立和完善机构机制,对审计项目立项、方案制定、审计取证、审计报告、审计追踪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管理,有效控制审计的质量。一是加强对项目立项的管理,以风险为导向,综合考虑需求、审计资源和审计频率等因素来选择项目;二是加强对方案的审核,提高方案的有效性,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要充分了解,对审计目标要十分明确,对方案的讨论要全面充分,审计方案的制定要有可操作性;三是建立审计项目的分级复核制度,明确规定各级复核的内容和责任。首先,要加强对审计取证和审计底稿的复核,审计底稿应实行三级复核制,重点审核内容是否翔实完整、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引用的有关依据是否充分、审计判断是否有理有据、审计结论是否恰如其分等,做到各负其责,层层把关,提高审计底稿的质量;其次,对审计报告也应实行复核制度,复核内容主要包括: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结论是否恰当,审计发现是否全面反映,描述是否清晰,问题定性是否准确,原因分析是否到位,审计建议是否有效,审计报告是否及时发布等;四是建立和完善督导机制,通过对审计项目全过程的督导,有效控制和提高审计项目的质量。

(四)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审计质量。一是由审计部门在系统地分析风险、合理安排审计资源的基础上,编制年度审计工作计划;二是管理层或是内审人员通过分析判断,对发现急需关注和处理的问题,可实施计划外的异常事项的审计;三是对被审单位提出的临时审计项目,应按风险大小原则实施审计。通过一系列措施,科学地计划审计项目,合理安排审计项目的时间,有效避免审计人员为了完成审计项目,压缩审计的准确时间和报告时间,甚至减少现场检查时间的现象。

(五)顺应形势,转变理念,打造学习型团队,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随着审计工作向国际化接轨和审计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要求审计人员要顺应形势的发展,树立正确的理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审计项目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审计程序、审计手段的先进与否,作为审计主体的审计人员素质更直接影响着项目质量的好坏。因此,审计机构应努力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各类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通过学习,不断更新审计知识,更好地掌握新的方法和手段,并培养审计人员深入思考的习惯,开拓审计新思想,不断进行创新。要把审计人员培养成为既掌握信贷、财务、会计等各类专业知识、熟悉审计技术与方法,又具备写作与分析、信息技术、外语运用、经济法律等基础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通过知识更新来提高业务素质,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论文【】

首先,美国的农村合作金融内部审计主要是由联邦政府出资赞助,然后由联邦银行、合作银行和引用合作社三大体系形成一个大的体系、各司其职,根据政府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农业发展情况作出资金、设备支持。与美国不同的是德国是在民间信用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虽然也有政府的支持,但它主要由地方、省、中央三个不同层次的农业信贷银行构成,不同层次分制不同。

2、发达国家农村合作金融内部审计的特征。

正是由于合作机制的不同,所以发达国家农村合作金融内部审计的特征也各有各的特点,美国:多元复合式管理,各个部门相互协调,整合不同团队的人才资源,然后有一个核心思维指挥,对于相关事务的处理,多显示出有条不紊、不慌不忙的状态;德国:每部审计外包,因为德国劳动力较少,所以不得不实行内部与外部结合的办法,根据客观需要将一部分审计任务外包,这样可以保证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内部审计的职能论文

为了全面开展审计工作,我国于1984年在部门、单位内部成立了审计机构,实行内部审计监督。1985年10月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内部审计工作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内部审计的职能是指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客观具有的功能。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现代内部审计具有监督、管理控制、评价鉴证、服务等四项职能。

1、监督职能。

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机构监察和督促本企业内部各种经济活动在正常轨道上运行。通过对企业财务收支、经济效益、财经纪律等方面的审查,监督其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及有效性,是否全面履行经济责任等情况。

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有两层含义:一是代表企业股东及董事会等决策层对本企业的会计机构及其他职能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看其是否正确执行企业的经营方针政策,是否完成任务,不仅在于查错防弊,重要的是检查评价;二是业务上受当地政府审计厅局的业务领导,代表国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2、管理控制职能。

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审计活动,对企业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等各部门进行彻底的检查、取证、分析和评价,客观公正的作出结论,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助领导进行科学的决策,强化内部控制,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内部的一个重要的具有管理和参谋性质的职能部门。

3、评价鉴证职能。

内部审计的评价是内部审计人员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对经营活动及其绩效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评价是在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作出的。评价过程的实质是针对审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评议,从而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的过程。评价是内部审计的核心职能。

鉴证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及其经济活动的鉴证和证明,据以作出审计结论。内部审计部门接受政府审计局的委托或企业高层的指令,对企业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鉴证,反映和说明某一经济活动事实或某一方面经济资料是否真实、正确、合理和有效。

4、服务职能。

服务职能是通过对被审查活动的分析和评价,向被审计单位提供改进工作的建议和咨询服务,帮助其有效地履行职责,提高工作质量的功能。

企业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有两层含义:一是要为本企业服务,对最高层负责,完成其指派的任务;二是为国家审计机关及企业上级行业主管部门服务,完成他们交办的工作。

随着wto的加入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内部审计的职能正在逐步完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正被人们认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