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案例论文(模板15篇)

时间:2023-11-12 15:44:15 作者:紫衣梦 内部审计案例论文(模板15篇)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审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为企业提供合规和风险管理方面的支持。对于企业审计管理和监督机制的建立 与完善,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思考。

内部审计论文

审计发现能否查深查透,与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敏感性密切相关,专业素质高、敏感性强的审计人员,查证能力一般都很强,他们善于从一些表面现象中发现问题,从简单问题中查找、挖掘出深层次问题;相反,专业素质和职业敏感性不高的审计人员,往往会错过发现问题的机会,不仅审计风险增大,审计项目质量也难以保证;此外,项目组长、主审人专业素质和职业敏感性也很关键,组长、主审专业素质和职业敏感性高,综合分析能力和风险掌控能力强,就能从审计发现描述中找出关键点,指导审计人员查深、查透相关问题;就能对审计发现进行归集和提炼,深入挖掘审计信息,发现审计亮点,实现审计成果的价值最大化。

(二)项目组织是否科学、合理,是影响项目质量关键。

一个项目能否按计划和审计目标高质量完成,与项目的组织是否得当密切相关。项目组织得好,事半功倍,项目组织不好,就难以完成预定目标。如审前准备是否充分、审计方案是否确实可行、审计资源配置是否与项目工作量相匹配,项目进度的控制是否严密,组织方式是否体现项目特点、信息沟通是否充分、项目组织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控制等,都是影响项目质量的关键因素。

(三)项目质量控制标准的健全和完善,直接影响着项目的质量。

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标准是计量工作成果的尺度,是质量控制的前提。要提高和保证审计项目质量,就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质量标准,目前,对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主要是依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但该准则没有针对具体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标准。不少商业银行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制定了本单位、行业的内部审计准则,但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标准不够健全和完善。对审计项目的审前、审中、审后每个阶段的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标准不够清晰具体;审计项目中审计方案、审计方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报告、审计系统信息录入、审计人员的职责等有关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标准,也没有具体和明确的指引、要求。

(四)非现场审计技术手段方法在项目中的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制约审计项目质量。

随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手段的不断创新,通过开发和运用非现场审计系统,编制和运行审计模型,分析审计模型疑点等,大大提高了非现场审计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也使非现场审计技术手段成为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重要保障,大凡审计项目中能发现案件线索或重大违规事项的,大部分是借助非现场审计技术手段方法实现的。因此,审计人员能否熟练使用非现场审计手段和方法为审计项目服务显得尤其重要。但,笔者认为,有几个因素制约了非现场审计技术手段方法在审计项目中的广泛应用:一是客观上,审计人员的业务特长,决定了大部分审计人员不可能做到既能熟悉业务又能编制模型,由于大部分审计人员不会编模型,难以及时将审计思路转化成有效的模型,这种状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现场审计技术手段方法的广泛应用。二是非现场审计技术手段方法在咨询类审计项目中应用较少,如何在该领域使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三是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编制的大部分审计模型属于个人的成果,在投入项目使用前,未经集体研究和反复测试,造成有的模型疑点量过多,分析工作量过大,且疑点命中率不高;四是一些业务量大的机构,因硬件问题,审计人员缺少环境,限制使用非现场审计系统的人数,审计人员使用的熟练程度和广泛程度受到限制。

(五)审计项目考评机制不够合理和完善,是影响审计项目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首先,大部分商业银行对审计项目的考评机制中,不同程度存在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考评指标体系,考评依据和标准不够清晰的情况,再加上定量考评指标比较难设定,对项目质量和项目人员的考评更多是定性考评为主,难免带有主观判断的色彩,且考评内容也未能覆盖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其次,大部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考评机制中,尚未形成针对审计项目设置的规范统一的专项奖励办法,即使有也不够完善;此外,项目考评机制缺乏进行责任追究的具体规定。

二、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对策。

举办形式多样的各种培训班,使审计人员有机会通过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培训可以采用多层次多方式,如可以对经常担任主审的业务骨干开展主审人培训班、对一般审计人员开展审计技巧培训班;对较熟悉非现场审计技术应用的`人员,举办审计技术应用提升班,对非现场审计技术不熟悉的审计人员举办审计技术基础应用班;还可以举办沟通技巧培训班、新制度、新文件培训班、优秀审计方案、优秀审计报告点评交流会等,通过组织开展针对性强、特色化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科学合理调配资源,加强项目组织管理,实现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

笔者认为,要提升审计项目质量,首先是合理调配审计资源。根据项目的类型、审计范围、审计内容、样本数量、工作的难易程度等区别配置人员和安排项目时间,不能简单地按照项目的性质分为专项、全面、离任等“一刀切”的安排人员和时间;其次是做好项目规划。在审前准备、现场查证、审计报告等审计项目的三个阶段做好规划和组织管理,把好审计方案、审计取证、审计报告、审计效果、审计方法与工具合理有效运用五项关键内容的质量关。第三是加强项目督导。成立项目督导组,督导组应全过程参与审计项目,关注审计进度、审计方案的执行和审计目标的落实情况,及时传导和交流信息,指导审计组有效率开展现场查证,帮助审计组解决实际困难。第四是把好审计发现的复核关。实行审计底稿三级审核制度,即审计底稿由小组长、主审、审计组长三级审核,审计组最后集体讨论确定,确保审计底稿事实清楚、描述清晰、定性准确。第五是充分讨论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一定要经过审计组成员、核心小组成员和报告审议小组的多次讨论、反复修改,确保审计报告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既定审计方案严格执行、审计职业规范严格遵守、方法工具合理有效运用、审计目标的有效实现”目标地实现。

(三)加强审计模型的研究和梳理,建立审计系统各层级的模型库和疑点库。

实践证明,重大审计发现中,主要是依靠非现场审计技术和审计模型疑点来发现的,因此,重视审计模型的研究,通过梳理以前审计项目的模型,找出命中率比较高的模型进行研究、论证、测试后,建立审计模型库和疑点库,对提高商业银行审计项目质量很有必要。模型库的建立可以采用各商业银行总行--下属审计机构的分级建库方式,即总行模型库、各审计机构模型库,对命中率高、比较成熟的模型,由各审计机构推荐上报总行,总行组织人员研究、验证、测试后,编入总行模型库;各审计机构根据各项目组、审计人员的推荐,组织本机构人员,进行研究、论证后,编入本机构模型库。每年组织人员对模型进行维护更新,既可以减少重复建模和研究成本,又可以提高非现场审计技术的应用效率。疑点库可以直接由各审计机构建立,各审计机构组织人员,定期运行模型,进行初步分析后按业务单元或业务种类建立疑点库,疑点库的疑点供陆续开展的审计项目使用。

(四)制定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标准,全程控制审计项目质量。

首先,明确审计项目的实施流程,可以用流程图的方式清晰展现整个项目的流程以及相关的阶段、环节;其次,明确每个阶段、每个环节要做的工作,各阶段、各环节要做的具体工作要求等;第三,制定审计项目执行质量控制标准的评价体系,以评价项目是否按规定的标准执行。可以采用由独立于项目以外的项目督导组或其他评价小组对审计项目进行事中、事后评价。只有建立起科学、系统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标准,才能客观评价审计项目优劣,才能使审计人员逐步克服以往习惯和定式制约,从思想上接受并认可,变“要我执行”为“我要执行”,从而全面提升审计项目质量。

(五)建立和完善项目考评机制,最大限度发挥考评的激励约束作用。

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应建立标准明确、操作性强的审计项目考评机制,尽可能以量化指标考评为主,减少主观判断。同时,在考评内容的设计上,力求使考评内容覆盖项目的审前、审中、审后全过程。实现奖励方式多样化,如针对审计项目,设置一些不同的专项奖项,如优秀审计报告、优秀审计方案、十大审计发现、优秀主审、优秀审计人员、优秀项目组等,这些奖项,可以在不同年度按工作导向设置执行,同时,制定规范统一的专项奖励办法,将专项奖励办法制度化、标准化。在奖励的同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明晰责任追究标准,奖罚兼施,才能激发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促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断创新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提高审计项目质量。

文档为doc格式。

内部审计论文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成熟,我国企业治理也日趋完善,企业治理中内部审计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准则也在20xx年开始实施新的准则,本文主要结合新内部审计准则对我国目前内部审计定位进行分析,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现代企业发展有赖于规范化的内部管理作为支撑,内部审计能够实现对企业各个环节的监督,通过内部审计实现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明确内部审计的定位对于更好的发挥其功能作用更是十分必要的,以下笔者主要从目标定位和职能定位两个方面来论述内部审计的定位问题。

20xx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新的内部审计准则,在新准则中还对内部审计的定义进行了重新界定,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内部审计准则的修订是我国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实情况以及与国际接轨所做出的顺应发展的变更,同时修订后的内部审计准则在对企业的治理完善方面作用也更加突出,对于企业内部审计观念以及地位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新内部审计准则还对内部审计的职能进行了整合,对于企业来说内部审计的职能更加实用,同时新准则在内部控制准则方面更加具体,对于企业内部控制职能的实现具有积极的借鉴和促进影响。因此基于新内部审计准则把握企业内部审计的定位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对内部审计的目标定位和职能定位进行了论述。

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经营发展,要适应外部的市场经济规律,也要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内部控制机制。内部审计是对企业整体运营的规范控制,对于有效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促进企业的规范化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发挥内部审计在促进企业内控机制完善方面的作用,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这也是内部审计的首要目标。

企业的分配制度不但关系到员工的利益,更体现着社会分配制度的公平与否,通过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保护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收入,调解现实中的收入差距过大,有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有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

现代企业运营往往是由多个部门、多个环节构成的,企业的权利也层层下放,内部审计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还同时对掌握权力的部门和人员进行权力运行状况的监督,有利于促进企业掌握权力的人员规在行使权力上更加规范化,有利于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化。

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与企业经营发展的.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换句话说内部审计是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发展的,因此内部审计无论是从管理还是效益方面都应当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决策提供意见。

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其他组织中,内部审计最明显的职能就是帮助组织进行管理和实现控制,尤其对企业来说通过内部审计实现企业科学化、规范化经营和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企业内部审计过程是一个评价和监督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实现对企业管理和控制的过程,纠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错误,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内部审计的管理控制职能关系着企业的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内部审计的管理控制职能也是十分必要的。

上文提到内部审计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监督过程,但是在新内部审计准则实施后,监督职能已经转变成为全面的经营管理监督,虽然许多学者认为这两种说法之间并无二致,但笔者认为对企业来说实际上是从过去较为单一的财务监督转变为具有更广范围监督,具有全面增加价值的意义。与此同时,新内部审计准则还将监督职能中的监督和评价修订为“确认和咨询”,从这一用语的变化中也可以看出内部审计职能更加倾向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上文提到内部审计的目标定位,要想实现其目标定位就应当让内部审计职能覆盖企业经营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整个过程进行监督。

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职能是并不是新职能,而是首次被纳入到了内部审计的定义中,同时其咨询服务职能在形式上、范围上也有了一些变化。过去的内部审计所提供的咨询服务是在发现问题之后做出的解释性咨询和服务,而新内部审计准则规定内部审计要从服务企业经营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在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主动提出评价服务、咨询服务,通过主动的咨询服务职能体现了内部审计对风险的管理控制职能。在新内部审计准则的修订下内部审计的职能也有了拓宽和完善,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发挥出内部审计的以上职能还要做出结构上、人员上等多方面的努力。首先,要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为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创造有利的制度保障;其次,要强化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独立地位,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执行力;再次,提高内部审计岗位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业务培训,还要注重内部审计人员道德素质的提高。

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正确认识和把握内部审计的目标,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充分运用内部审计帮助企业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内部控制体制是企业面向未来所必须要重视的。新内部审计准则的修订给企业提供了认识和实施内部审计更为规范具体的指导,企业以及内部审计从业人员都应当深刻的理解和在实践中准确的把握。

内部审计论文精选

目前,随着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心逐渐由财务审计转向管理审计,审计工作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过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从而帮助企业规避经营风险,完善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有助提升审计人员的执业水准。

通过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能够不断的学习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审计专业知识和审计方法,了解审计的最新发展动态。通过不断的学习,内部审计人员能够保持和提升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

企业内部审计活动由于其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缺失的原因也比较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来源复杂、审计专业技能缺乏。

企业内部审计由于逐渐向管理审计发展,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不但要熟悉审计专业技能,也要熟悉企业的具体经营管理流程。因此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来源不单局限于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同时也有部分的`审计人员来源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部门。对于这部分审计人员来说,其审计专业知识缺乏、审计专业技能不高,因而导致其审计质量不高,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不规范等问题。

(二)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差,审计人员自我约束力不够。

一方面由于企业内部管理的特殊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大、缺乏审计独立性,导致审计结果不能客观、公正的反映所发现的审计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自我约束力缺乏,在审计活动中,不能遵循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进行审计。在目前企业内部审计案例中,经常出现有内部审计人员不遵循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出具与实际审计情况不符审计报告的情况。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制定往往是按照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来设定的,不能完全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因而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制定不规范,同时审计工作和岗位设置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人员流动性相对比较大,从而导致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建设不完善。

(一)加强企业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

由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来源的复杂性,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对于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要学习和及时更新审计理论知识、提升对新兴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对于熟悉企业经营管理转岗而来的审计人员,要加强审计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审计思维、提升审计专业技能,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为审计工作的发展带来新思路。

(二)加强企业审计人员责任意识与自律意识的培养。

企业内部审计是一份要求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很强的工作,要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对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来说,要培养正确的职业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要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要自觉按高标准来规范自身的审计行为,严于律己。

(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选材时要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

实践证明,要做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审计人员的选材标准很重要,其道德水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性的因素。所以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材标准上,一定要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作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既要具备一定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具备较高道德水准,其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审计工作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要重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引进激励机制。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既要重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也要引进合适的激励机制。在制定具体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实施细则时,既要结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也要考虑采用生动的方式,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同时要制定合适的考核制度和配套的激励制度,促使内部审计人员主动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综上所述,虽然探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企业的内部审计活动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历程,同时由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因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作者:熊小军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内部审计论文

内部审计职业化是将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一种职业看待,无论是内部审计组织、人员资格认定、审计业务的取得、审计程序的执行、审计证据搜集、审计评价意见的发表等一系列工作,都必须按职业化标准加以要求。

根据上述定义和国际内部审计职业化的一般惯例,衡量内部审计是否实现职业化应有以下几个标准:。

(1)内部审计人员用以满足个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否直接从内部审计业务活动的劳务报酬中取得。这个标准是衡量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基本标准。事实上,内部审计人员的物质文化生活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但这里所说的满足个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指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得到当地中等生活水平以上的正常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享受的经济收入。目前,保证我国内部审计人员正常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并不是其从事内部审计业务工作的直接收入,内部审计人员工资奖金收入实质上是企业全体劳动者创造价值的再分配,并不是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内部审计业务的直接收费收入,内部审计人员的工资奖金收入中包含有其他劳动报酬的成分,我国内部审计职业化程度并不高。

(2)内部审计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是否专业化。内部审计业务活动专业化主要是指内部审计人员从事的主业必须是内部审计专业工作,而不是其他专业工作。如何界定内部审计专业工作和非专业工作,这是判断内部审计活动是否专业化的关键。界定内部审计专业工作和非专业工作必须依据以下两个标准:一是理论标准,既内部审计主要依据审计准则,运用专门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对内部审计对象进行查证和评价的全部工作;二是法规标准,凡是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审计或其他相关法规明确规定属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都属于内部审计专业工作。在目前内部审计立法不健全的情况下,依据内部审计理论标准中要求的审计对象来判断内部审计是否专业化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3)内部审计专业化行业组织是否完善。根据国际一般惯例,内部审计职业化组织机构应分为内部组织和社会组织两类。内部组织是指企业内部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这个内部审计机构与目前我国现行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模式不同。我国现行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指隶属于企业总经理或隶属于企业董事会的一个业务组织,而这里所说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指由股东大会选出的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这个组织不是内部审计业务组织,而是专门负责审计项目决策,向内部审计社会组织聘请常年审计咨询顾问或项目审计人员,接受内部审计报告,处理审计意见书中揭露出的问题的内部牵制机构等。社会审计组织是指具有社会中介性质的内部审计业务组织(内部审计师事务所或其他名称)和内部审计管理组织(内部审计协会)。目前,我国大部分省份都建立了内部审计协会,但是,还没有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业务组织,内部审计职业化还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4)内部审计职业化规范是否健全。内部审计职业化必须有健全的法规作保障。保障内部审计职业化的法规体系中包括《内部审计法》、《内部审计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今后一段时期,内部审计工作的当务之急是抓紧内部审计的立法工作。

职业化的内部审计与传统的内部审计相比,其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职业化内部审计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独立性特征。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是困扰我国内部审计发展、危及内部审计生存的大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由企业总经理领导,这种设置于企业经营者之下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则难以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主体地位的不独立,也危及到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计划编制、审计证据的搜集、审计意见的发表等方面的独立性。长期以来,内部审计发表的审计意见往往被作为被审计者的内部审计部门上级领导的肆意篡改和歪曲,内部审计人员因敢于发表真实的审计意见遭到报复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内部审计工作客观性。而职业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特征十分明显。首先,内部审计业务组织不再设置于企业经营者之下,内部审计业务组织与被审计企业不再存在固定的领导和被领导关系,内部审计人员个人职务的升降、薪酬收入也不再由企业经营者决定。其次,企业重大决策、经营项目内部审计业务委托、委派由股东大会选举的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进行,审计报告的接受、审计结果的处理均由其负责;企业董事会、经营者委托的审计项目,应是经分权以后仍由其管辖、但属于下属部门经办或处理的业务范围内的项目,这样,就避免了审计委托人又是被审计人的尴尬局面的出现。再次,内部审计人员全部由内部审计的社会组织管理,其业绩评估、奖惩、职务晋升等都由其社会组织决定,内部审计业务不再是通过企业行政当局委派取得,而是由企业有关监督机构的委托取得,内部审计组织与企业固定的领导被领导关系变为委托与受托关系,等等。

计人员的收入也高多。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建立不同层次内部审计人员考核标准,也有利于强化各层次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责任。一般审计从业人员应对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充分性,审计工作底稿的完整性、系统性负责,高级从业资格的人员应对审计评价意见、审计报告负责。在内部审计工作中违反审计准则、发表不适当的审计意见、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不但要承担行政责任,也要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在建立独立内部审计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这种约束机制,保证内部审计公正客观地发表意见。

三是社会性特征。传统审计体制下,内部审计对象不仅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为载体,而且其机构也设置于企业内部,其审计业务范围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因此,不具有社会性特征。只有内部审计职业化以后,将内部审计机构与企业剥离开来,在社会上建立独立的社会性组织,形成与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相近或相同的管理模式,在业务承接和执行上,内部审计业务组织统一接受委托、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委派审计人员、统一出具审计报告;在对外派审计人员的管理上,内部审计组织负责对其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定期进行业绩评估、定期进行水平能力考核;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业务中,一人可以兼任数家企业的决策、管理咨询顾问,遇到重大审计项目,内部审计组织可以从不同企业调集审计人员集中力“打歼灭战”。通过打破企业和部门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封锁,做到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社会共享,反映了内部审计的社会性。

四是服务性特征。在实现内部审计职业化以前,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企业管理当局监督下属机构的一个工具,不仅业务单纯,而且其服务特征也不明显。随着内部审计职业化进程不断深入,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必将从单纯为企业管理当局服务的圈子里跳出来。内部审计不仅要为企业管理当局服务,而且更要为审计委托人服务,最终为企业服务,为投资者服务。内部审计人员接受企业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聘请按照与其签订的协议进行审计,具有为企业全面发展服务的性质。内部审计的这种服务性,不仅体现在它是企业监督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和重大决策的有效成分。

三、职业化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联系和区别。

实现内部审计职业化,是将内部审计推向市场,使内部审计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必要途径。但是,也有人担心实现内部审计职业化会不会给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在业务上带来冲突,内部审计按社会审计模式进行管理,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还有没有区别,今后内部审计能不能由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取代等等。其实,这种担心是对内部审计职业化的误解,是完全不必的。应当承认,内部审计职业化在审计组织、人员、业务等方面的管理模式上,与注册会计师具有诸多共同之处,实质上,实行内部审计职业化的目的就是将社会审计管理机制、经营模式引进内部审计工作,使内部审计更具活力。但是,严格来说,职业化的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则有着较大不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决策、经营活动中的`有效制约机制,将会发挥更大作用。随着内部审计职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经营服务行业,与律师的法律服务、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公证服务,构成社会中介中相互独立的三大支柱行业的格局必将形成。职业化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审计委托受托关系建立的基础不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委托受托关系建立在不同的经济组织之间的受托经济责任基础之上,注册会计师所面对是被审计单位外部经济责任。例如,注册会计师接受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企业投资者、金融机构等经济组织委托,对被审计企业向政府及其部门、企业投资者、金融机构承担的保证资产安全完整,会计资料真实公允等经济责任进行评价,其所评价的都是企业向外承担的经济责任。同时,这种委托受托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内部审计的委托受托关系建立在企业内部分权制所产生的内部经济责任关系基础之上,其委托人主要是代表投资者、由股东大会选出的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

第二,审计的基本目标不同。无论内部审计还是社会审计,其审计目标都受审计委托人的委托目的制约。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投资者、金融机构等最关心的是企业的资产安全完整、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以及反映上述内容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公允性。因此,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标是证实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公允性。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监督制约机制是现代经营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设立的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应是受投资者特别是大多数中小股东授权,对董事会重大决策活动,对经营者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评价监督,并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组织和制度的形式,促使企业重大决策活动、经营管理活动的程序化、规范化,合理性、有效性。现代内部审计的目标则是,企业决策、经营管理活动的程序化、规范化,合理性、有效性。

第三,审计对象范围不同。注册会计师审查、监督的被审计单位受托经济责任是被审计单位承担的社会性责任,这种责任的载体主要是被审计单位资产实物和负债,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的会计资料。因此,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对象和范围主要是: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会计资料。内部审计评价、监督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是企业内部不同层次权利主体分权的结果。在现代企业里,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都是经投资者授权,负责企业决策、监督和管理的三大制约因素。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通过委托内部审计社会组织对董事会重大决策活动和企业管理当局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评价,监督企业投资者授予的权利运用是否适当。内部审计的对象和范围是企业的重大决策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

第五,审计层面不同。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一种外部审计,它所针对的是整个企业的经济责任,无论是对企业资产评估还是对企业资产价值验证和会计报表真实性、公允性审计,都是评价的企业整体经济责任,其层面较高并且较为单一。而内部审计则是针对的企业内部多层次不同责任,包括董事会向股东承担的决策责任,经营者向董事会承担的经营责任,以及各个业务部门向最高管理当局承担的管理责任。这种责任,有较高层次的责任,也有较低层次的责任,包括多层次的经济责任。

内部审计论文

在我国,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化审计工作起步较晚,信息化水平的发展滞后于网络财务和网络经济的发展要求。目前,信息化审计的法规和制度还不太健全,与网络相关的法规还不够完善;网络的应用还处于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的阶段;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水平不高,少数基层单位还处于手工处理阶段;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高,但计算机知识还有所欠缺;信息化审计处理方法的理论模式多,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较少;审计软件开发的数量多,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却不多;实际工作中信息化环境下内审风险层出不穷,而风险的控制力不够。

(一)数据结构口径不统一,审计工作取数难。

从目前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软件实施情况来看,全国一共有300多家财务软件供应商,电算化软件的品种多达几百种。各类电算化软件在设计原理、数据传输方式、语言环境、数据库的选用和格式上不尽相同。然而,商品化会计软件供应商视其软件的设计过程、程序文本和数据结构为商业机密,对用户既不提供审计所需的数据接口,也不提供系统凭证、账簿和报表等文件的结构和设置标准。目前,能提供数据接口的软件只占全部财务软件的1/5,这给审计软件从财务软件中导入数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财务软件的品种多,数据格式不统一,审计软件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及应用系统的兼容性不高。在开展审计工作之前,审计人员经常要进行穿过测试,在系统不提供审计测试通道的情况下,测试数据很难清除,极易破坏客户的数据文件,这也为审计取数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缺乏适用的高水平审计软件。

目前,各式各样的审计软件虽是百花齐放,但是,优质高效的软件为数不多。目前使用的审计软件,由一线审计人员参与或自行开发和编制的不多,因此,开发出来的软件与实际工作脱节。例如,许多审计软件虽然有较强的查询和查账功能,但还不能对隐蔽的会计舞弊事项做出准确的判断;审计软件在制止被审计单位恶意篡改程序和故意违反国家财经法纪方面还存在盲区。

大部分审计软件的工作重点在于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之类的报表,核算局限于资产负债比例、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统计参数,对于财务收支等相关工作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量化审计的系统软件很少,能对财务软件的系统设置、程序编写、运行结果、使用范围进行审计的产品就更是难得一见了。

(三)缺乏复合型内审人才。

计算机审计是会计、审计、信息系统、网络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的交叉学科。开展计算机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既要掌握财会、审计知识,又要掌握信息系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目前真正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审计人员并不多,既精通计算机又熟悉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则更少,这将制约着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审计人员队伍老龄化较严重,一部分资深的审计人员虽然有丰富的财会、审计知识和经验,但由于当时的人才专业细分和国情使他们没有机会接触计算机,造成一些知识结构上的欠缺;另一方面是年轻的审计人员虽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由于是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仅掌握浅层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运用技能,缺乏深层次的计算机系统设计和程序编译检测技能,不能有效分析系统结构。

网络在我国审计工作中的应用还处于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阶段。例如,实现审计单位上下级之间、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收集和整理所需要的审计工作信息,检索资料以及使用电子邮件向银行或债权人、债务人进行函证等。这一应用水平还远低于审计工作对网络的需求。由于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开放性和网络化,使得会计信息资源在极大的范围内得以交流和共享,因而会计系统其他信息系统的关系密切,这就要求审计范围能扩大到整个网络;由于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共享性和数据处理的高速化,使得各部门可以随时将本部门的数据输入到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处理,因而数据更新速度加快,这就要求审计工作能实现“静态审计”和“动态审计”的统一;同时,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环境下,会计数据的舞弊手段更加高明和隐蔽,这就要求审计工作能提供更为先进的方法来识别它,这些新的要求都需要通过提高网络在审计工作中的利用率来实现。

(一)加强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监控。

审计部门应参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鉴定,对计算机错误和重要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并予以记录,要求被审计单位保留系统操作日志与必要的审计痕迹,以便审计人员审查。例如,要留下每笔经济业务的详细记录,而不能只留下更新后的当前余额;对审计工作中需要的系统暂存文件,应在删除前打印存档;对跨期操作必须做备份并给予说明;取消反过账、反结账功能,设计报表与账套数据的`关联,并记录报表打印的次数;对非系统使用人员企图进入系统但未遂的情况及对正常进入系统的操作人员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等。

(二)统一数据口径,解决数据对接问题。

要求信息化管理部门与审计部门参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鉴定,强制要求各类财务信息系统在进行数据输出时对审计部门提供数据接口,以便于今后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的应用和审计信息化建设能顺利实施。审计通用数据接口的设计可以参照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承办的《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gb/t19581-国家标准),要符合国家标准撰写格式及语言规范;要采用数据元素表示;会计核算软件数据输出文件要有文本和格式。要求财务软件以一个通用的协议和标准进行开发,各财务软件应有相同的或兼容的数据接口。会计软件进行数据输出时,必须向该数据文件中输入数据,要保证审计通用数据接口文件中的数据永远与会计软件内部生成和输出的数据一致。

(三)推动信息化审计。

软件的设计要适应审计工作的需求,应具有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通用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理想的审计软件应该是“审计工具”、“管理软件”和“法规、制度查询系统”多种功能的完美结合。

这就要求审计软件应具有直接取数的功能、财务分析的功能、测试功能、计算处理功能、稽核功能、报表及附注合并功能、自动生成部分审计底稿的功能、即时帮助功能、函证管理功能、网络访问功能和审计项目参数设置功能等工具功能。同时,还应具有包含被审计单位资料管理功能、审计项目管理功能、人事管理功能及审计档案管理功能在内的管理功能。此外,审计软件还应为审计人员提供一些诸如审计计划、审计小结、资料清单之类的常用文书的模板以及法规、制度检索和查询。

在开发和编制审计软件时,软件开发人员应深入审计工作一线,对审计工作内容及法规进行分析;在软件分析设计及调试过程中应有资深的审计工作人员参与;在软件投入使用后要注重采集一线审计人员的反馈意见,并对软件不断进行优化,这样才能实现软件的上述特性。

(四)加强人员培训。

计算机审计人才是推动计算机审计发展的一个必要因素,在人员培训上,应针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工作方向和人员自身的能力和兴趣区别培养。对计算机知识基础不全面的审计人员,应对其电算化知识加强培训,要求被培训人员能熟练操作word、excel、等文字、表格处理软件;使用arj、winzip、rar等各种压缩软件;灵活运用sql语句、access表进行数据查询,同时还应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技术和网络安全知识。对计算机知识较扎实的审计人员,培训重点可放在信息系统的开发、审计系统的功能、应用程序审计、网络安全审计、审计软件的开发、测试及维护方面。

(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联网审计。

在实施联网审计之前,应首先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审核,研究数据库技术、联机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在联网审计中的应用技术,要建立好审计数据中心。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进行网络互联之后,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嵌入特定的程序(如数据采集终端和数据监控平台),通过数据采集终端读取被监控企业的信息,并将数据传递到管理部门并保存在信息数据库中,再由数据监控平台对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对违规的行为和错误的操作发送警告信息,从而实现实时审计。此外审计人员可以远程查阅被审计单位的电子账册,实现事中审计;与被审计单位协作,通过扫描(拍摄)纸质凭证以及网络视频等方式实现对疑点凭证进行远程查阅;通过交互式报告生成器,实现信息系统与客户和外界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交流,还可以通过软件预警功能实现同类问题的自动发现,实现对被审计单位远程审计。

(六)加强信息化下的内部审计控制。

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管理制度、职责的划分情况进行审核和监督。要求程序设计者与程序使用者必须分离;对程序修改和计算机文件存取进行控制;企业对交易录入的编制和批准环节应实施控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工作人员才可以接近终端和数据录入;对主文件的修改实施控制,要求编制特定的表格说明数据需要变动,变动应由使用部门负责人批准,并与打印出来的变动结果相核对。

审计部门在信息系统的建设初期要注重软、硬件的质量和安全性,在信息系统的使用期间要加强对计算机硬件的维护,以减缓设备的老化和坏损。在存储数据时,审计人员应对数据进行多方面的复核,在确定准确无误的情况下,将数据保存在移动硬盘、u盘或刻录光盘之类的磁存储介质上并加以多次备份。对于重要的数据必须每天备份,可采用多介质或加密的方法进行保存。

审计人员在使用网络系统前,应检查软件的设计是否严格执行计算机系统及环境安全法规与管理制度,选取性能优良的网络操作平台和网络传输配套设备;检查网络硬件设备、网络应用软件是否可靠,用户管理设置是否合理,各种授权控制是否具有审计功能,网络传输数据是否加密审查,网络系统是否设置外部访问区域,是否建立防火墙,是否具有实时监控功能等。同时,为了数据的安全,存放被审计单位数据的计算机应避免连接到其他网络系统中。

在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在技术发展创新化和内审管理科学化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工作,建立现代内部审计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企业内部审计组织健全化、监督制度化、作业规范化、管理信息化,以此全面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内部审计论文

摘要: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风险和应对风险的不断博弈中,一方面力图实现内部审计的监督约束、咨询功能,为企业这艘大船始终注入积极正向的力量,实现增加企业价值的目标,另一方面,也籍此体现自身的价值,努力实现自身的发展。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问题。内部审计活动中的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的结论偏离事实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是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所不希望发生的后果。

内部审计风险具有风险共有的特点: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审计人员怎样努力,审计风险绝不会降到零的程度;具有偶然性,内部审计的发生不是一个经常状态,如果作为一个常态存在,就不能称其为风险;具有损害性,毋庸置疑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会对管理层和审计双方造成损害,管理层达不到管理目的,被审方的管理状态不能被客观反映,对审计人员产生负面评价;具有不确定性或潜在性,同任何风险一样,是一种不确定性、可能性,审计风险很难通过数字精确计算,有时仅凭直觉或经验,也可以说职业判断,这是之所以称为风险的原因;具有普遍性、社会性,只要有审计行为的发生,就会有风险的存在,审计风险存在于所有审计项目和整个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只要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失误,都会导致最后审计结论与预期出现偏差。

概括起来,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可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种因素。内部审计机构角色风险和企业治理环境风险属于内审人员外部原因即客观因素,审计人员业务能力、道德水平及技术风险则更偏重于内审人员的主观方面,也即内审人员自身原因。

2.1内部审计机构角色或位置导致的审计风险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身份和地位具有特殊性。审计活动的职能和特性要求审计机构和人员要有独立性。独立性也就是意志和思想的独立,要求审计人员在发表意见时其依据的专业判断不受他人的影响,保持独立的客观和审慎的专业怀疑。而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企业的内部机构之一,一方面要求其履行咨询、监督职能,同时作为企业内设机构,又同时与其他部门一样被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行为所规制,与企业领导层、其他部门和下属单位即被审单位相互之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千丝万缕的联系,包括人事、薪酬等方方面面的利益关联。这就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履行职责时,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不能完全保持其独立、客观的身份,从这个角度说,很难百分之百地发挥企业第三只眼的作用。

2.2企业治理环境风险就如同空气污染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经济、政治环境、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甚至看不见、摸不着的企业文化特质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审计机构和人员作出判断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导致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就内外部环境影响比较而言,企业外部环境对内部审计风险的影响不是直接的,企业治理外部环境对内部审计风险的影响不仅是间接的,甚至是滞后的,比如一项足可以改变企业外部治理环境的政策从出台到实施,准确地说是本企业真正地付诸实施有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这和整个社会、政府的运转效率及具体企业对新政的认知程度都有关系。而企业内部治理环境对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却有着重要的、直接的关系。比如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内部约束激励机制不完善,都会使内部审计的职能趋于淡化,无论是负责人唯我独尊的独裁治理,还是暮气沉沉的企业文化导致的消极散漫,都对内部审计工作是一个负面的影响浸透,风险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2.3审计人员能力和道德风险审计人员能力不足和道德水平低下也是导致内部审计风险的原因之一。内部审计活动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和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而企业运行和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内部审计的职能随着审计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并为实现审计目标服务。既然内部审计是对企业纷繁复杂的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类似于剥茧抽丝,而且这个监督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那么就要求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也必须相应地不断提高。而事实上,检查和被检查、监督和被监督,这是一对天生的对立矛盾体。始终像极了追赶和被追赶的关系。审计人员对具体审计事项特别是变化中的审计事项的反应有一定的滞后性。比如企业内部出台新的管理措施,具体管理部门在第一时间研究规则政策并在一线具体实施,他们对新管理措施的理性理解和感同身受的感性认识,作为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仅站在制度层面的理解和运用是不能与其相比的,其直接的结果就体现在了审计风险的.发生。另外,众所周知,一个人道德水准的高下与其专业知识能力大小、学识多寡不具有必然的相关性。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有时人性有无限种可能性,所以不可否认,因职业道德而引发的诸如内审人员权力寻租行为等导致的内部审计风险也是实际存在的。

2.4审计技术风险随着审计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更多地采用种种便捷的方法,比如查询核对方法、各种模型分析法、审计软件应用等等不一而足。采用这些技术手段的原因之一也是为了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也有潜在的规避审计风险的需求。但是,任何科学技术的应用都是一把双刃剑,过度依赖审计技术导致的结果就是审计评价失真。暂且不说这些技术、方法、手段的科学性,因为连九大行星都变成八大行星了,无论这些技术方法当时看起来多么缜密、科学,在应对不断变化的被审事项时,它永远是后发的、机械的,完全或过度地依赖审计技术的结果必定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

以上各种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最终以审计机构出具报告或审计结论形式体现出来,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最终会得到负面评价。这种评价一方面来自于企业领导层及被审单位,另一方面来自于内审人员的自我挫败感,这些都会对之后审计业务的开展造成消极影响,可能会产生怠工、权力寻租等行为,无形中进一步增加了审计风险,这是一个不良的、甚至是一个恶性的循环。

3应对策略和方法。

3.1确立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外部、内部审计的灵魂,现阶段内部审计人员的尴尬地位,也即独立性贫弱缺失,很大程度上首先应归因于企业领导层的主观意识。要想规避防范内部审计风险,首要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提高决策层、领导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明确内部审计地位。而我们的现状是,大多数企业的领导层只把内部审计机构当作可有可无的机构,想起来用一下,内部审计部门设立也多是上级单位命令或政策使然。这样的状况也就导致了领导层并没有真正地把内审部门规制到应有的位置,给予相应的重视。相比较德国的内部审计机构,其设立源自企业自发,企业领导层的高度认同和支持是其设立并发挥作用的强大基础和后盾,有了这样的一个基础,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规划、计划、项目具体实施才更具目标性、针对性、效率和效益性,审计结果能得到较好的执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次,我国企业治理环境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内部审计地位低下和独立性差。我国公司治理现状仍然存在诸如组织结构仅在形式上完善、监控机制不健全等等问题。我国经济处于转型重要时期,虽然现在说起来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积累了几百年的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多短时间内无法赶超的差距。所以事实上大部分的内部审计并未被真正视作一种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企业领导层认识的转变和我国企业治理环境的健全发展有紧密的联系,它们的前进需要一个循序渐进过程,同时也需要内部审计部门的不断提出诉求、不断提高审计质量,以自身的力量和外部环境支持进行一个长久的协调,毫无疑问,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有极大的耐心。

3.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道德素养随着现代审计内容的不断拓宽和审计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面对审计对象和审计业务,始终能做到与时俱进,否则就会如现代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说的那样:“如果审计委员会的成员不能充分地、正确地和及时得到关于公司经营业务的信息,他们就会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这就要求企业对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知识技能培训常态化并确保其高度和深度;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自身也必须做到时随时随地的主动学习,这是一个日积月累和渐进的过程,唯如此,才能做到综合运用企业管理知识、熟练利用各项审计技能加上精准的职业判断进而得出最接近客观的结论,做到厚积薄发,降低由于审计能力和技术手段运用不当引发的内部审计风险。

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仅仅依靠内审人员的个体自我约束、自我提升的职业道德感来防范个人舞弊行为是远远不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显然也是有限的。笔者认为,要防范由于内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引发的审计风险,更多地要依靠设计严密科学的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特别是有效的奖惩制度。而更强大的力量来自于积极健康给人以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企业文化,能让企业文化深入人心,甚至使其成为企业成员头脑中一种信仰,这样产生主动性的是真正的源动力,虽然有些理想化,却是企业文化努力的方向,可遇不可求。

4结语。

内部审计风险同其他风险一样,风险本身及形成的原因是变化发展的、动态的,风险会始终存在。对正处在经济转型大环境中的我国内审机构,面对的矛盾和问题更具特殊性和复杂性。内部审计机构作为内部审计风险的载体,在审计风险和应对风险的不断博弈中,一方面尽职尽责实现内部审计的监督约束、咨询功能,为企业这艘大船始终注入积极正向的力量,实现增加企业价值的目标,所谓守土有责;另一方面,也籍此体现自身的价值,从形式上、实质上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地位的提高,努力实现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鹏.浅谈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控制[j].现代商业,20xx(02).

[2]刘乂闻.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成因与控制[j].中国审计,20xx(20).

[3]张琳.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xx(08).

内部审计员的毕业论文

婚姻状况:---民族:---。

户籍:---年龄:---。

现所在地:---身高:---。

希望地区:---、---、---、---、---。

希望岗位:财务/审(统)计类-会计助理。

财务/审(统)计类-审计专员/助理-税务专员/助理-财务顾问。

教育经历。

2008-9~2012-6韶关学院经济学本科。

技能专长。

专业职称:全国计算机一级。

计算机水平: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zl/转载请保留。

计算机详细技能:

语言能力。

普通话:流利粤语:流利。

英语水平:cet-4、toefl。

求职意向。

发展方向:会计助理—会计—ceo。

其他要求:适当的自由和发展的空间尊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兴趣爱好:看书听音乐逛街聊天。

相关证书。

年内部审计案例

我们接受委托,于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派出审计小组对xxxx医院(以下简称贵院)20xx年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12月31日期间的收支情况及截止20xx年xx月xx日的财务状况进行了就地审计,并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了测评。贵院提供了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这些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由贵院负责,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贵院20xx年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12月31日期间的收支情况及截止20xx年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内部控制发表审计意见。我们的审计是依据《xxxx》进行的。在审计过程中,我们结合委托事项的实际情况,实施了包括抽查会计记录等我们认为必要的审计程序。

xxxxx医院系根据xx市卫生局“卫函[2004]191号”《关于xx医院变更为xx医院的通知》,由原“xxx医院”变更而来。举办单位:xxx市卫生局;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号:事证第xxxx号;宗旨和业务范围:为人民卫生事业发展服务,呼吸、消化、心血管内科、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妇产科、五管科、眼科、口腔科、传染科、康复医学科、医学影像科、超生诊断中医科、儿科、中医外科、针灸推拿、急诊科、中医皮肤科、中西结合专业、介入放射、医学检验科;住所:xxxx;法定代表人:xxx;开办资金:xxx万元;现有职工xxx人(其中:在编在职职工xx人,离退休人员xx人,聘用职工xxx人);床位编制数xxx张。

在审计过程中,我们了解了贵院内部控制中有关会计制度、会计机构和人员职责、财产管理等方面的内部控制情况,并作了分析。现将我们发现的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提供给贵院,以完善贵院的内部控制,保障资产安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一)规章制度。

贵院制定了一系列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党群工作职责制度和卫生所职责制度,并于20xx年2月汇编成册为《xxx医院职责制度汇编》,制定的规章制度比较健全、规范,并得到了较好的执行;但存在部分制度形同虚设、部分制度执行不到位,以及制度执行情况的纪录相对缺失的情况。

(二)岗位设置。

(1)贵院在计审科下设了审计科,并制定了审计科长及审计人员岗位职责,但无独立的专职的内审人员。

(2)贵院设置了药械会计岗位,但归属药剂科管理。

因药品、器械的保管和记账属于不相容职务,建议药械会计应由财务科委派,并对财务科负责。

(三)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贵院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以下情况:

(1)出纳每日收取门诊、住院收入,同时对门诊、住院收入票据的金额及单据连号情况进行复核,但无复核签字记录。

(2)贵院货币资金余额较大,应加强印章、票据的管理,健全货币资金内控制度,确保资金的安全。

为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益,建议贵院可考虑按规定进行金融产品等投资。

(四)药品及器械的采购、付款、保管。

贵医院按时与供货商对账,有严格的退货、折扣和折让的制度;收取的一部分惠民捐款专项用于医院的“惠民”工程,但存在以下情况:

(1)未制定药品计量验收制度,原始入库清单上没有实物负责人的确认签字,也未将原始入库清单报送财务科;办理药品入库手续有滞后现象。

(2)药剂科负责药品的采购、入库、保管、记账、出库工作。因药品的保管和记账属于不相容职务,不应由一个部门全权负责。

(3)未定期盘点药品及器械,对盘点差异有滞后处理的现象。建议贵院根据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如药品保质期),完善药品、器械。

盘点制度,至少每三个月应盘点一次;对盘点差异应及时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并按规定报经批准后处理。

(五)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

贵院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但未得到严格执行,存在在建工程未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及结转固定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滞后入帐的情况,修购基金的提取、使用执行的会计政策前后不一致。

(六)票据管理。

贵院现暂由出纳负责票据的管理,不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贵院应指定专人担任票据管理员,制定票据的印制、领用、核销管理制度,规范收费、挂号工作流程和退费办法以及收费稽核规定;加强票据作废手续、票据销号的处理和监督;制定并实施票据盘点制度。

(七)会计核算。

1、会计核算流程。

贵院按规定每天由出纳到门诊收款、会计人员负责将各项财务资料汇总做好收、付、转等会计凭证,交给会计科长复核,再由会计进行登帐核算,并计提固定费用、结转成本及各项基金。

2、会计核算执行情况。

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务处理存在不规范的情况;采用会计政策(如“坏账准备”计提方法的选择)存在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固定资产分类较乱,固定资产有滞后入帐的情况;“惠民”对象身份不明确;对各卫生所未单独进行会计核算。

(一)帐列收支情况。

贵院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12月31日的帐列收支情况如下:

1、收入总额xxx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xxx元、上级补助收入xxx元、医疗收入xxx元、药品收入xxx元、其他收入xxx元。

2、支出总额xxx元,其中:医疗支出xxx元、药品支出xxx元、财务专项支出xxx元、其他支出xxx元。

3、收支结余及分配情况。

(1)结余情况。

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12月31日,贵院收支结余xx元,其中:20xx年结余xx元、20xx年结余xxx元、20xx年结余xxx元、20xx年结余xx元,20xx年结余xxx元。

(2)结余分配情况。

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12月31日,贵院收支结余转入事业基金xxx元、提取职工福利基金xxx元、以事业基金弥补亏损xxx元。

内部审计论文

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渐加剧,许多企业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不断进行企业重组合并、强强联合,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集团化企业。由于集团化企业规模十分庞大,下属子公司种类繁多且财务资金管理相对独立,为了监督和评价成员企业的财务状况、投资管理以及经营活动,集团化企业会定期对下属子公司开展内部审计,从而掌握旗下公司的运营状态,因此集团化企业的内部审计对推动整个集团的运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企业视野的逐渐开阔,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模式也开始发生了一些转变,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重要时期。

(1)财务导向模式。

财务导向模式是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初级形态和阶段。其目标对象是公司资金流通、会计报表以及盈利亏损等财务事项,工作重点以“查错防弊”为主,功能是检查财务账面资料是否齐整、财务资金调度使用是否合理,审计人员在整个活动中中充当着“裁判”的角色。以财务为导向的审计模式只是将审计活动作为集团财务管理的一种附属手段,并没有意识到审计活动对子公司运营状态的评价作用。在这种模式下,集团总部虽然能够了解各个子公司的财务动态,查处财务账面中存在的瑕疵及漏洞,然而对于每个子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生产经营不能够提出丝毫建设性的意见。

(2)业务导向模式。

许多集团化企业逐渐认识到以“查错防漏”为主的内部审计模式只能够找出财务问题,无法对子公司的业务发展以及经营活动进行控制管理。鉴于此,1957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重新划分了内部审计的范围,将企业经营业务也纳入到内部审计范畴之中,并将放在与会计财务审核同等的位置。业务导向模式开始从单一的监督角色逐渐向评价服务角色进行转变,目标范围也不再局限于财务会计领域,而是将其拓展到公司业务之上。

(3)管理导向模式。

20世纪末期,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出现了“井喷”现象,企业管理成为当时经济领域最为常见的词汇之一。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加强子公司的管理控制,在这一时期,审计重点由以往财务监管、业务评价等事项逐步转向高层决策、战略目标制定等管理层面。管理导向模式进一步拓展了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但凡与企业管理挂钩的生产、财务、决策、组织等活动统统属于内部审计范畴之中,审计人员的职能角色也从“裁判”变为了“参谋”[1]。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对企业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审查评价,并指出管理活动中的优缺点,最后提出改善企业管理的具体方案和办法。

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内部审计模式是在近十年才被提出来的,20xx年iaa再一次定义了内部审计,将其认作为咨询活动,并且引入了风险管理的全新概念。我国财务部也于20xx年出台了风险导向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细则,强调内部审计应当涉足于企业风险管理之中,提升企业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的能力。

风险导向模式的内部审计是以企业管理风险作为审计对象,所关注的范围是企业领域内可能存在的一切风险,其作用是帮助企业了解识别风险、评估风险以及管理协调风险。

首先,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内部审计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企业风险的评估防范之上,在对企业活动进行审计之时[2],审计人员最先考虑的是该活动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所带来的危害,这样可以让企业管理层及时准确地了解到企业活动和战略决策之中所存在的风险信息,从而定位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点,使得企业能够提前对风险进行防范控制,避免损失。

其次,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内部审计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份风险评估报告,从而为管理者做出英明正确的`决断提供依据。审计人员要从企业内部和市场外部两个方面来评估活动所存在的风险。一方面,审计人员要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例如财务资金、产品业务以及投入产出比值等方面对企业活动的风险进行评估,对于高风险低回报的企业活动要进行控制管理,从而减少可能存在的风险带给企业的损失;另一方面,审计人员也要立足于市场,从市场价格波动情况、竞争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发展趋势等层面对外部市场环境进行风险评估,进一步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提高管理者决策的正确性。

最后,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内部审计可以帮助管理者完善管理制度,消除企业活动中的潜在风险。审计人员在评价企业活动时以风险管理作为目标对象,能够找出企业管理领域中各个层面所存在的漏洞,并且对每个漏洞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让企业管理清楚地知晓风险的位置和大小[3],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查漏补缺,不断完善管理制度,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

随着企业对风险防控意识的不断加深,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内部审计已经在当前集团化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崭露头角,其审计的方法和程序主要分为外部风险环境的分析、企业内部风险的识别以及存在风险的应对三个步骤。

第一,分析外部风险环境。一般来说,外部风险环境主要包括财务资金流通、原材料价格、市场发展动态以及主要竞争对手的运营状况。例如近期银行为了回笼资金,屡次提高贷款利率,这一外部环境将严重影响企业投资活动,一旦项目投资失败,企业将会面临巨额贷款的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在进行风险审计时必须洞察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分析外部环境对企业活动的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应对方案和策略。

断并归类整理,汇总形成风险监控表,列举出企业内部风险存在的原因及规避方法,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各部门要对照识别出的风险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降低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同时减少风险的危害程度。

第三,应对处理存在风险。内部和外部所存在的风险被识别之后,企业自身就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应对处理,一般情况下,风险处理有风险规避、风险转移和风险接收三种方法。首先,风险规避是风险处理中最为有效的方法,它是通过加强企业管理、完善制度以及法律保障等提高企业自身水平的手段来避免风险带来的损失;其次,当风险一定存在无法规避时,企业利用合同、保险等方式将原本属于企业自身的风险转移到其他组织机构之中。最后,当风险概率较低或者投入处理风险的费用高于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时,企业通常也接收风险,由企业自身来承担可能发生的风险。

总而言之,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对于加强下属子公司的控制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审计对象也由传统的财务业务转向风险管理,审计人员不再单纯扮演“裁判”,而是转型为“参谋”,因此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道路之上,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审计模式将会是集团化企业转型的重点方向。

内部审计论文精选

:电力企业作为一个国家的垄断企业有着与普通企业不同的特点,电力企业在我国经营规模大,企业实力雄厚,并且其运营总体庞大,如今相对落后的内部审计已经不适应如此庞大的企业,审计工作在独立性、内部制度、人员的配备上都有种种不足之处。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力企业转型之后自负盈亏,市场风险难料,经营环境也时刻发生着变化,这就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本文针对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提出了几点建议。

电力企业是国有企业的一面旗帜,内部的审计工作是加强企业内部监督不可缺少的一项制衡机制。首先,能够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保护企业资产的完整。其次,审计部门在经济活动方面的全面及时的监督才能保证企业内部控制逐渐完善。所以从各个方面来看我们的审计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现在我们就从审计人员业务提高的角度分析,如何提高我们电力企业的审计业务。

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才能带来高质量的审计结果[1]。众多的审计资源中最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人才是一个根本性的要素。现在管理手段已经越来越智能化,我们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适应经济发展的应有素质。随着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随之带来了日益复杂的产权关系,在经济方面用来作弊的方法越来越隐蔽,外加一些内部审计信息不透明和种种条件的限制,越来越大的风险将落在审计人员的身上。在这种新形势下给我们的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首先要具备职业道德修养,在防止出现错误的世界观和道德价值观的同时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

对于自己的工作要有基本的责任感[2]。从我国的内部审计规则来看,我们的内部审计人员要有独立性、自主性和客观性,必须如实的报告相应的审计结果。在基本的道德修养上,我们还要求审计人员要有过硬的审计专业知识。第一,要有必要的学历以及较为出色的业务能力,能够熟悉企业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人员只是拥有审计学理论功底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了解企业的管理,明白经济法规和审计准则,最好能够拥有审计实务的经验[3]。第二,我们的内部审计人员要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能够处理好企业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员的关系。第三,时代发展瞬息万变,所以还要求我们的内部审计人员能够有较强的学习掌握新知识和学习新技能的能力,可以与时俱进,更新补充,自我学习。企业在安排审计人员的时候要注意审计人员的结构。最好能够专业知识和管理、法律、工程等方面相互综合,在年龄结构方面,我们要合理搭配,这样才能胜任日新月异的内部审计工作。

首先是独立性。审计机构和被审计单位必须具有相互独立性,只有在独立性的前提下我们的审计结果才能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但是目前我们的审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在组织机构中是平等的,有时候我们的审计部门还要被其他部门在经费以及人员方面牵制,这就让审计部门很难对各个部门展开审计工作。我们的审计部门是企业下的。一个部门,要服从领导安排,包括审计工作人员的福利和工资也是直接由上层部门管理[4],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的审计人员造成顾虑,最终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和真实性。其次,审计部门的经费来源不能完全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之外,这就使得经费大都有管理层决定,有较强的随意性。一旦出现经费来源紧张就不能顺利的进行工作。只有在大环境保证的情况下我们才能讨论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企业管理意识存在着偏差,我们大多数的企业存在重揽轻管和事后核算的问题。而电力企业的特殊性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力量相对不足。

首先,组建一个经验丰富并且业务熟练的企业内审队伍,只有拥有经营管理能力、了解企业运营、熟悉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财经审计方面知识的审计团队才能算是一个优秀团队。适当的增加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规模,如果企业人事制度允许的话,可以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用于聘用和考核内部审计人员。在招聘人员方面,企业不仅要考虑员工是否掌握审计知识和技能,还要看员工是否了解电力企业的运营,投资以及销售等方面的问题。这就是说我们要招聘的是企业内审的复合型人才[5]。复合型人才招聘在实际招聘过程中难以实现,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分类的招聘各个专业领域的人才,最终确保整体人员具有技术上的互补性。

在另一方面,电力企业不但要拥有各个专业的人才,还要和各个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实现合作关系,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咨询相关专业的问题。合理的团队内部结构建设加上优秀的高层次、高技术审计人才,我们的审计工作才能顺应时代发展,并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其次,我们要经常系统的培训内部审计人员,培养他们的专业化素养。因为知识在不断更新,而且内部审计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有较高的知识储备和道德修养。所以我们必须定期结合相应人员相应专业的领域进行有效培训。在这之外,要提倡内部审计人员自学一些相关的新知识,并设立相应的薪资技能挂钩制度,就是说当我们的业务人员拥有更强的业务能力以及更高的资格证的时候给予更好的福利和更高的工资[6]。内部审计工作十分强调实践性,所以在新员工加入时,我们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实践训练和挂职锻炼的机会。一方面让新员工更快的熟悉相关工作;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我们还可以请外部各级专业人才合作,交流提高业务能力,广泛学习别人的优点。这样不但能提高我们技术人员的素质,还能够节约审计资源,降低审计成本。再次,内部审计人员的部门内流动性水平也要提升。独立性仍然是工作的一项基本准则,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还要保证内审工作人员有一定的流动性。比如我们可以将一些其他部门岗位上的优秀员工调来审计部门的岗位,审计岗位上的一些优秀员工也可以推荐到别的部门岗位上。对于特别优秀的人员还可以推荐给安排到中高级的管理层。流动性可以对一些特殊性工作导致的压力进行根本上的缓解。而且这样的流动性对我们员工长远的职业发展也有好处,保证了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的开展。

最后,我们要建立合理明确的奖励激励机制,建立起一个立体的、动态的、集约的、高效的监督评价体系。奖励制度的建立可以极大地促进内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定期考核工作人员的工作以及对工作人员业务能力进行考核,对于工作完成较好的以及考核结果优秀的人员给予奖励,对于那些工作不认真,业务水平不达标的工作人员我们要提出批评和处罚。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岗位的轮换,让工作人员自身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除以上四个方面外,各个审计片区还应该建立审计电子台账,可以动态的分析经济安全危机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一个审计工作回头看的活动,检查工作和成果,坚持优点改善不足,消除审用脱节的问题改变审而不改以及审而没用的现象。这样我们还可以优化审计业务流程,对原来的审计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整合,构建一个适应新形势的审计监督体系。内部审计要学会借助外界力量,因为领导层对以下部门缺乏一些实际了解,而且审计问题在造成损失之前是很难察觉的,不易引起上层管理的关注,这就导致内审人员往往会处于被动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必须借助本单位其他部门的外部力量来影响管理层的决策,先将信息反映给其他的一些部门取得他们的认可,形成统一的意见最后反映给领导层。

总之,电力企业的审计工作要想在新的环境下发挥重要作用,就要好好分析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的大环境,找到我们的定位,树立一个新的审计理念。要结合现代化的技术,将信息处理和计算机技术网络相结合。只有不断顺应时代发展,加强审计人员内部建设,最终才能保证企业的发展不会遇见瓶颈和困难。由此可以看出,审计人员业务的提高任重道远。

[1]马忠全。内部审计人员对基建工程的跟踪审计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16).

[2]薛淑予。内部审计人员的资格审查与绩效考核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xx(17).

[3]应鸿伟。咨询式审计管理模式研究——基于中国移动广东公司的实践[j].中国内部审计,20xx(10).

[4]刘俊玲。关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基本素质的认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02).

[5]刘正妹。浅谈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内涵与完善[j].财经界(学术版),20xx(06).

[6]理查德钱伯斯,肖竞。强有力的道德指向:内部审计人员的核心品质[j].中国内部审计,20xx(07).

内部审计参与企业论文

摘要: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涵盖对审计工作质量、时间使用、人员分配、审计效果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和评价。全面分析当前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及优缺点,并基于平衡计分卡对内部审计绩效评价进行探析。

关键词:内部审计;绩效评价;评价方法。

一、引言。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在加强资金管理、规范权力运行、健全内部控制、防范风险漏洞、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所起着重要作用。当前内审工作也存在许多不足,例如,监督与服务职能难以统一;审计人员能力有待加强;审计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内部审计功能的有效发挥。新形势下,采用绩效评价方式能够全方位考核内部审计工作,促使内审工作在审计业务范围、人员结构及素质、审计方法、审计沟通等方面有所改善,更好的为改革发展服务。

二、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含义和内容。

内部审计绩效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内部审计部门为了实现其目标,而采取的各种工作行为、方式及其有形和无形的结果。包括了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行为、方式和结果。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主要由以下五个基本要素组成。一是评价主体,是指评价工作的执行者,包括专门的机构、组织和人员;二是评价客体,是指评价对象,包括内部审计机构及其派出机构、内审机构各业务部门、审计人员、审计项目组等。三是评价目标,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目标时对内部审计机构的业绩做出客观评价,并将评判结果运用于管理;四是评价方式包括制定标准、遵循程序、组织实施、比照标准、分析差异、作出结论等一系列评价活动的方式方法。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内容包括评价其应该做哪些工作、做了没有、是否按规范去做的、准确性如何。具体包括五个方面内容:一是工作量,指内部审计机构在一年内或一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数量,工作量是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二是工作效果,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完成的各项审计工作所产生的结果。工作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包括:内部审计机构是否如实向管理层反映情况;审计意见或建议由多少被管理层采纳等;三是审计成本,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完成一定工作量,达到一定工作效果所耗用的时间、人力和经费。审计成本是绩效考评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内部审计普遍存在审计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而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如何有效控制审计成本,在最少“投入”下产生最大的审计效果十分重要;四是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审计工作质量是否符合政策、制度要求,是否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是否关注重要风险点,是否提出合理化建议等。

三、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

1.目标管理法及其存在问题。

目标管理思想是指以企业整体目标为核心,内审工作绩效评价从企业目标出发进行考评。它的优点在于:一是基于企业整体目标,具有大局意识,从顶层目标出发,层层分解到各具体部门、具体员工,形成员工的工作目标,进而使组织上下都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二是具有员工参与机制,员工可以参加目标制定,避免员工对目标不满产生抵触情绪,增加员工参与度,可以使评价和奖励奖励更为客观、合理,能够有效激励员工。目标管理思想在评价现代内部审计部门的绩效方面还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应变性,目标管理思想在期初将企业整体目标确定,对于形势转变下要求的目标调整缺乏应变性和灵活性;二是目标管理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三是仅关注短期目标。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长期改造企业内部运营管理的部门,短期目标难以发挥内审作用,而且还会扭曲内部审计的职能。

2.关键绩效指标法及其存在问题。

关键绩效指标是指将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层层分解,找出支持整体战略目标的每个部门和员工的关键成功因素。他的优点在于关键绩效指标是一个系统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影响因素,重点关注和选取对企业战略目标影响最为显著的关键指标,再将关键指标层层下达,形成部门和个体的核心战略目标,有效传递了企业的价值导向。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提供了一种管理的思路,但是偏向于理论分析,缺少具体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特别是对内部审计这样特殊的部门,从哪些维度来分解企业的战略,指标如何设定等尚未明确。

3.经济增加值评价方法及其存在问题。

经济增加值法是一种企业业绩衡量指标,指资本获得的收益至少要能弥补投资者承担的风险。经济增加值法主要适用于上市企业,上市企业一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股东投资价值最大化,因此衡量企业业绩的指标应该准确反映企业为股东创造的价值。经济增加值法就其性质而言仍属财务业绩的综合性评价指标,还存在不足:一是评价模式过于综合,对于具体部门及个人绩效评价难以操作;二是侧重于财务战略,评价标准局限于财务指标,对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健全、风险把控能力,管理模式改善与创新等未进行评价。

四、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及其可行性分析。

1.平衡计分卡的含义及特点。

平衡计分卡寻求企业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之间、财务度量绩效与非财务度量绩效之间、企业内部成长与企业外部满足顾客需求之间的平衡状态,是全面衡量企业战略管理绩效,进行战略控制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平衡计分卡方法认为,企业应从财务(financial)、客户(customers)、内部流程(internalbusinessprogress)、学习与成长(learningandgrowth)四个角度审视自身业绩。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管理工具之一,把企业战略作为企业管理过程的核心地位,它以一种简单、一致的方法描述了企业的战略并将其在企业各个层面展现出来。与传统的.绩效评价不同,平衡计分卡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一是评价指标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二是平衡计分卡可作为企业内部绩效评价通用语言,具有一套通用原则用以管理日常工作和框定企业战略;三是能够在战略上平衡几股相互排斥的力量,包括内外因素的影响、领导指标和滞后指标、财务目标和非财务目标、业务企业目标和企业总体目标、财务优先次序和具体操作;它将战略方向与目标值和指标协调一致;它在企业各级向下层层分解。

2.平衡计分卡的优越性。

平衡计分卡与其他绩效评价相比,独特优势在于“平衡观”和“战略观”,它不仅是一种业绩的评价体系,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战略管理系统而存在。2.1平衡计分卡的“平衡观”。平衡计分卡可以在以下因素中达到“平衡”: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平衡;外部指标(股东、客户)与内部指标(组织结构、人员能力、工作流程)之间的平衡;效益与未来业绩指标之间的平衡;客观业绩指标与主观业绩指标之间的平衡;短期衡量指标和长期平衡指标之间的平衡。2.2平衡计分卡的“战略观”。平衡计分卡把战略置于中心地位,它将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分解为不同的目标,并设立具体的绩效评价指标,通过将员工报酬与测评指标连接起来的办法促使员工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去实现这些目标。

3.平衡计分卡在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中的可行性。

平衡计分卡通过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创新这四个维度制定绩效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绩效,其运用于内审部门具有现实可行性:3.1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准确的计量工具。内部审计部门业务具有特殊性,较为难以用定量指标进行分析,平衡计分卡能够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适用于内部审计部门绩效评价,从财务、顾客、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全方位的量化绩效考核。3.2平衡计分卡适合于现代内部审计职能转换的需求。内部审计不再以查错纠弊为目标,而是站在管理层角度,对企业整体的内部管理活动、权力运行、政策法规落实等方面进行监督与服务,平衡计分卡的多维度评价方式与当前内部审计工作相契合。

参考文献:。

[1]范经华.《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审计研究.第2期.

[2]孟志华.《基于bsc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审计月刊.第3期.

[3]王芳芳.《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审计月刊.第5期.

[4]张志敏,刘萍.《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体系探讨》.中国内部审计.第11期.

内部审计论文

在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中,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信息化逐步带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是我国现代化企业的客观需求,尤其是在近些年以来,我国能源企业会计信息核算和财务管理以及业务系统管理的系统化和网络化,只有通过建设数据高度密集性管理系统,逐步开发更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各项功能,才能进一步实现能源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在另外一方面,就是要求能源企业管理者必须要能够从企业自身的情况出发,逐步推进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在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方面,可以结合自身地区的发展特点,开发一些具有行业特色和地方特点的网络信息系统,从而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

在我国的内部审计机构中,必须要改变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低下的局面,就必须要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使其能够成为一门独立的企业管理部门。同时,审计的根本特征就是独立性,如果能源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缺少独立性,那么,这就很有可能会成为无本之木,也就没有办法达到相应的审计目标。而想要提升内部审计的实施效果,这就必须要使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增强。同时,能源企业还应该要对审计人员的权利义务和内部审计做出明确的解释,使其必须与区别于企业一般管理部门,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保持职业道德和适当的独立性,从而能够确保公司的经济利润,还应该要能兼顾国家和集体间的利益。

(3)更好地完善能源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从我国能源企业的内部审计中,内部审计机构一般是对董事会负责的审计安排,这样就能够有效控制内部控制现象和董事会弱化的局面出现,这是因为在能源企业的治理实践过程中,一般的决策机构是董事会,而董事会是肩负着保证公司治理行为可信性和合法性的职责。

(4)进一步转变能源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扩大内部审计范围。

一方面,要能够进一步转变能源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同时扩大内部审计职能的范围,有效提升能源企业内部审计控制效率。在对能源企业的控制框架中,内部审计职能要进一步拓展,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提供和完善能源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议。而在另外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要能够不断给自己大脑“充电”掌握更多更加广泛的管理知识,积极地参与到能源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另外,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也对我国能源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还要学会利用计算机技术跟踪审计外,还要切实保证能源企业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样才能提升内部审计在能源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而在内部审计职能范围的扩大上,还要对各个方面的。职能权利范围进行不断探索,所以说,能源企业内部审计是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切实改变传统内部审计监督范围仅仅限于财务管理,要能够根据能源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发和拓展内部审计的各种功能,尤其是要使得内部审计控制节点和对风险分析评价功能有效地融入到能源企业整体信息化的系统中去,这样就能二次开发能源企业的管理潜力。

从以上的情况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加快构建良好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升内部审计部门在能源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另外,还要更好地完善能源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进一步转变能源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扩大内部审计范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内部审计在能源企业管理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论文

在我国的社会体制下,国有企业的成立目的除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之外,还担负着控制国民生产命脉、确保民生稳定的重要作用。因此,国有企业的内部管控就显得尤为重要,内部审计是一项客观、独立的专业性活动,主要通过建立规范化的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发挥控制和治理的作用,保证企业流程架构的合理性和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等,使企业增值。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国企内审制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企业运营和发展。

(一)内审体系表面健全,内审职能目标不清。

纵观目前我国国企,尤其是大型国企,内审体系建设表面上都比较全面,各种监督部门、审计部门、纪检部门等等一应俱全,会计流程、审计流程、审批制度、管理制度也很规范,但企业领导一般只在国家或上级部门检查时,才会重视内部审计,其他时候便极少过问审计工作。企业通常只关注经营效益,忽视了对内审部门的建设,这就导致内审部门在企业内部地位低下,起不到实际的管控作用,在现行的国企的内审制度中,内审的目标仍以财务差错纠弊为主,内审局限在财务审计层面上。

(二)内审部门地位低下,独立性较差。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缺乏独立性,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上,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组织中的地位较低,甚至将内审部门归总会计师领导,或与其他部门合并现象,企业内审工作的开展受到不利的牵制和干预,不能保证审计组织的独立性难以发挥内审机构的作用,很难反映真实情况,做出有效的监管。

(三)专业人员欠缺,内审手段落后。

审计是一门专业的学科,从业人员需要专业的会计和审计知识,同时还要有丰富的经验。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许多因素影响,导致内部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人员配置单一化,审计观念、审计方式方法落后。国企内部审计主要重视对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而忽略对企业风险事项的审计,对企业风险事中的分析、防范等,从而导致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不能实施全过程的监控,不能及时进行风险预测、防范和应对。

(一)明确内审职能和目标,落实审计工作。

国企内审应从传统的差错纠弊转向内部管理服务,从财务领域扩展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做好内控评价,以内控为主线组织开展内部审计,使内审能够更好地实现公司目标,监督管理企业内各部门的经营情况。只有将内部审计的流程化实际做到实处,才能有效地为企业规避财务风险,达到有效内部控制的目的。很多成功的企业都非常重视内部审计,很多高管也是从内审部门提拔出来的。公司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使公司的财务风险得到了很好的规避,也从内部培养了能适应公司发展的财务人员。

(二)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由于经营者和企业所有者经营目的不一致,在内部审计时,审计人员往往被一些经营者的意志所左右,不能实际反映财务问题。内审部门的审查权被流于形式,审计师往往要以管理者的利益为重。因此,树立内审部门的权威性,才能从根本上规避企业的审计风险。作为公司控股股东,要实施监督审计部门是否实际反映问题,作为经营管理者,要从长远看待公司的成长,树立正确的审计观念,让下属树立合规意识,审计部门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审计部门可以直接向董事会报告问题,增加了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审计工作往往能够得到被审计部门积极的配合和相应。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建议内部审计由董事会领导,使审计计划安排,审计方法措施更有针对性,避免内审由企业管理层直接领导等情况存在,减少高管对内审的人为干预,从而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三)组织专业培训,丰富审计手段。

首先,要求内审人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必须对内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和政策水平,牢固掌握国家财经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才能对企业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审计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依据,其次,要求内审人员较为扎实基本功、业务能力和审慎的工作态度,同时要求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也需要定期组织会计和审计知识的培训,丰富审计的手段和流程,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了国有企业不能够及时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新要求,在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中也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国有企业要能够更合规地开展业务,更有效的获取经济利益,就要求管理者要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赋予内部审计审查的权利,培养出更专业的内部审计队伍。创造好的控制环境,有利于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形势下能够发挥国有控股的优势,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论文

企业内部审计的本质和内涵决定了内部审计应具有的职能,内部审计的需求——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也对内部审计应提供的职能提出了要求,由两者的“交集”得出了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是检查、评价和咨询。三个职能共同构成一个辨证统一体,其中检查和评价职能是基础,咨询职能是升华,三者统一于增加企业价值,实现企业目标。

内部审计职能是连接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的桥梁,内部审计实务工作的开展实际上就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实施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社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特别是内部审计职能——如何更有效实施的需求日益加强,在这种状况下,研究内部审计职能既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又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不仅能丰富内部审计理论体系,也会促进内部审计实务的完善,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然而一直以来,理论界关于内部审计职能的研究并不多,且其观点主要集中于监督职能、鉴证职能、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但笔者认为上述职能对于内部审计来说并不十分准确。

一、对于一些内部审计职能观点的思考。

(一)监督职能。

“监督”一词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是“监察和督促”。即监督有两层含义,不仅监察,而且具有督促能力。而由于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并不具有要求机构(或个人)执行某项活动的强制权利,因此无法担负起“督促”的职责。

(二)鉴证职能。

这是独立审计的重要职能,以独立审计所具有的超然独立性为前提,而内部审计隶属于企业的管理当局,所具有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因此鉴证结果的公正性就要“大打折扣”,而且从企业内部审计的实际工作内容来看,几乎不涉及鉴证业务。基于这两点考虑,鉴证职能之于内部审计亦很牵强。

(三)管理职能。

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但为管理服务不等于管理,正如为领导服务而不等于领导,检验为生产服务而不等于生产一样”。而且,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特殊的一部分,不同于一般的管理”,内审人员不能像一般的管理人员一样参与到直接的、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而只是通过检查、评价、咨询等方法,从旁协助管理者解决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因此,管理职能不能是内部审计职能之一。

(四)服务职能。

服务是一个宽泛、笼统的概念,广义的讲,企业内的各项活动都从不同角度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着服务。萧英达等也认为“服务是共性,不是内部审计的特性。”因此,服务应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延伸。

二、基于供给需求理论对内部审计职能的分析。

迄今为止,内部审计诞生已有百余年历史,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一直在不断的变化,不断的发展,不断的丰富。那么,发展到今天的企业内部审计应该具有哪些职能呢?本文认为,回答这个问题应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是企业内部审计的本质和内涵,;二是现代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前者是决定内部审计职能的内在因素——内因,解决了内部审计能提供哪些职能的供给问题;后者是决定内部审计职能的外在因素——外因,解决了现代企业需要内部审计提供哪些职能的需求问题。当两者有效对接时,即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时,两者的交叉部分(交集)就是企业内部审计应该具有的职能。

决定企业内部审计具有哪些职能的内在因素是内部审计的本质和内涵。企业内部审计的本质是一种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特殊的管理控制活动。其特殊之处在于,它并不同于一般的管理行为,行使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管理活动,而是按照管理当局的职责分工,代替管理当局检查、评价相应的经营管理活动,并帮助管理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这些经营管理活动。理论界对企业内部审计内涵的研究表明,企业内部审计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以独立、客观的态度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进行检查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以改进建议等方式提供咨询服务,目的是为发现并预防错误和舞弊、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增加企业的价值,以帮助企业实现既定的目标。

由此可见,企业内部审计执行的是管理活动中的检查活动、评价活动和咨询活动,所具有的职能应为检查职能、评价职能和咨询职能。这三种职能也与内部审计的目的相对应,查错防弊要依靠检查职能的有效实施来完成,提高效率和增加价值要依靠对相关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评价寻找其中的缺陷,提供建议等咨询服务——即评价职能和咨询职能来完成。

企业经营管理对内部审计的客观需求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外在决定因素。这种客观需求因需求者的身份不同可分为二类:第一类是董事会和监事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第二类是高级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需求。

这种需求主要是董事会和监事会领导内部审计开展有关工作,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的结果来履行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职责。这主要是因为董事会和监事会由于人员数量、工作时间、信息获取等限制,难以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完成各项具体工作。而内部审计凭借其相对独立的地位,丰富的审计经验和专业的人力资源,就自然而然的充当了董事会和监事会大部分工作的实际执行者。但仍需强调的是,内部审计仅仅是董事会和监事会领导下的具体工作者,它所执行的是为董事会进行决策和监事会进行监督提供相关信息的基础工作,并不能“替代”董事会作出任何决策或者监事会作出监督行为。按照我国《公司法》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有关规定,董事会和监事会将利用内部审计完成以下工作:

(6)根据需要提供专项的咨询服务。

从上述各项工作内容可以看到,检查、评价和提供咨询的活动一直贯穿始终,正是这些职能的实施,使董事会和监事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2.高级管理层对内部审计职能的需求。

这种需求是企业高级管理层为了有效实施管理控制,而通过内部审计来监督较低层次的管理者和员工的职责履行情况,并借助内部审计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就是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管理过程的合理设计、有效实施、客观评价和不断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将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管理过程,并将提供改进咨询的任务分配给了内部审计,这就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具体而言:

(4)按管理者的要求,提供一些临时的、专项的咨询服务,如为企业erp系统的研发和构建提供咨询。

从这些具体活动可以发现,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需求也主要集中于检查、评价和咨询职能,而且更为重视咨询职能的发挥。

综合上述两类需求可以得到结论:现代企业管理对内部审计的需求表现在内部审计的职能上就是企业内部审计应该提供检查职能、评价职能和咨询职能。

企业内部审计的本质和内涵的分析表明,内部审计是一种检查、评价和咨询活动,具有检查、评价和咨询职能;同时,企业管理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分析揭示,内部审计应该提供检查、评价和咨询职能,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期望。二者所表现出来的职能“不谋而合”。企业内部审计的三个职能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检查职能和评价职能是基础,是咨询职能的前提;咨询职能是升华,是对检查职能和评价职能的利用和发展。内部审计通过检查和评价职能的实施,获得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的相关信息,在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处理的基础上为管理当局提供咨询服务,从而实现服务于企业的目标。可见,为企业增加价值的咨询职能是建立在检查和评价职能基础之上的,而检查和评价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咨询服务,即检查、评价、咨询职能辨证统一于增加企业价值、实现企业目标。

需说明的是,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内部审计的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边界的。内部审计在企业中是一个独立于具体经营活动的机构,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也不对这些经营活动具有决策权,亦不能强令机构(人员)执行某项活动。内部审计只是以“参谋”的身份向管理者传递信息,提供咨询,由管理者自己决定具体的决策,这一点对于界定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至关重要。

内部审计的职能论文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密不可分。

一是内部审计的运转需要审计环境的支持,只有良好的审计环境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功能的充分发挥,只有将内部审计置于公司治理中加以考虑,才能全面理解内部审计在烟草商业企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并且发挥相应作用。

二是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其中的一个机构,对企业治理的结构和规则比较了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公司治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一)监督职能。

1.对内控机制的监督。

烟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能够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保证了企业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规章制度。内部审计人员用专业的技术和方法对事项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当好公司领导的参谋和助手,防止和减少违规情况。

2.对经济活动的监督一是内部审计部门要对烟草商业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监督。

二是内部审计人员审查企业经济活动是否真实,烟草企业的经营情况可以通过财务收支体现出来,所以审计人员可以着重对财务收支进行审查,以针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时性进行考量。

三是内部审计人员对烟草企业经济活动是否全面、有效、是否有利于企业利益进行审查,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四是内部审计部门要本着“一审、二帮、三促进”的原则开展审计工作,把为公司及各部门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审计全过程,实行边审计、边帮教、边落实。不仅要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分析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督促落实整改,以规范财务行为,提高经济效益。

(二)服务职能。

首先,为领导决策和宏观管理提供服务。烟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每年的审计计划及具体的审计项目都要围绕上级单位和本单位的工作重心及领导最关心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工作。内部审计部门要准时完成审计项目,同时要客观、准确、及时地提出审计问题,最关键的是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和可行性建议,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以便于及时采取措施,预防问题的发生或者整改已经发生的问题。

其次,树立现代内部审计的理念,提高审计职能,逐步增加审计层次,由最初的财务收支审计提升到管理和辅助决策的层次,成为烟草商业企业生产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最后,提前审计时点,全面进行审计监督管理。事后审计向事前及事中审计扩展。烟草商业企业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在于协助公司完善企业内控,防范各种风险,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作为熟知企业实际情况的内部审计人员,要责无旁贷地参与到事前决策中来,通过日常掌握的信息和审计中发现决策的不完备之处,向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建议,使之尽快修改完善。由于事前、事中审计比事后审计揭示、纠正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审计工作必须向前延伸,对管理行为实施全过程监控,为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提供服务。

三、内部审计在烟草商业企业治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是烟草商业企业治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能够最大限度地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

(一)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

目前烟草商业企业建立了相应的风险管理,但各部分还不能够很好地有机结合起来,体系还不够成熟,这时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公司治理中的盲点和弱点及时提醒管理层注意某些风险并提出风险管理的相关建议。

由于内部审计部门置身于企业当中,熟悉企业的业务而且能够及时掌握具体情况,收集到大量第一手资料,能够从中发现存在的风险和隐患。内部审计部门通过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的方式,帮助相关部门及公司及时发现风险并使其避免。业务人员应了解相应的风险并在实施过程中提高警惕,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定期及不定期的监督检查,促使业务人员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习惯性地注意和发现潜在风险。内部审计从企业内控入手,在采购、经营、财会、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监督和查找漏洞,防范风险。

(二)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过程中的作用。

一是对公司内控的健全性进行测试及评价。内审人员对公司经营及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解,运用相应的审计方法抽取各项内控流程中的有关节点进行符合性及健全性测试,通过分析对内控的健全性进行评价,发现内控中的薄弱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目的是鉴定内控的合理性、健全性及关键控制点是否齐全、准确。

二是对内控的科学合理性进行测试和评价。通过测试观察其是否能够发挥相应的制约与管控作用,科学性测试能够了解各项内控的功能如何,能否发挥作用及起到什么样的效果。

(三)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

为了保证市级烟草商业企业的良好稳定运转,在制度上要围绕“抓严格、出规范”的要求,企业要创造出三个方面的制度环境。第一,不能违规。建立健全流程清晰、责任明确,控制到位的运作机制和操作流程。第二,不敢违规。建立严格完善的赏惩制度,严厉的惩罚对违规者形成强大的威慑作用。第三,不愿违规。建立和完善公司文化,形成良好的道德秩序和自我道德约束机制,把违规的火种扑灭在萌芽。对此,在治理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增强企业在经营及管理中的透明度,从而达到制约和防范的目的,有效的内部审计和充分的信息披露有助于降低和避免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以及保护国家的利益。

二是应建立切实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通道畅通,及时反馈意见,减少沟通障碍,提高沟通效率,有利于及时发现及纠正错误。

四、内部审计工作在公司治理中发挥。

更大积极作用的对策建议。

(一)牢固树立为公司发展提供服务的理念。

围绕经济活动开展工作,监督与服务工作双管齐下,加强管理,将监督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以内部监督管理为重点,防范风险作为导向,拓展内部审计领域和范围,深化审计内容,改进和创新审计方法,将审计时点前移逐渐由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和事中审计。

内审人员要严格执行《内部审计准则》,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进一步提高内审人员理论学习和政治修养,讲学习谈效率自愿奉献于烟草事业。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