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通用18篇)

时间:2023-11-29 10:42:57 作者:雁落霞

范文范本是一种有关于特定主题或领域的范例文本,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小编整理了一份详细的范文范本目录,供大家浏览和使用。

向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要教学质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在教育教学质量方面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存在着很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作者:陈卫中作者单位: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广东,汕头,515078刊名:成人教育pku英文刊名:adulteducation年,卷(期):“”(10)分类号:g718.5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应对措施

向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要教学质量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阵地。如何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教学设施、教学环境,尽可能培养较多的人才,尽可能的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的公民,是摆在每个学校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一、加强宏观指导管理,树立课堂效率意识。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升降,一个学科教学水平的高低,一个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可以说都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1.教师要有课堂意识。

课堂如战场,教师就是打好这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攻坚战的总司令员。要求学生有课堂意识,作表率的教师就应先有课堂意识。教师要做到:(1)提前备好课,作好充分准备,上课提前到位;(2)每堂课应有每堂课的任务,力争一课一得,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每堂课都认真负责;(3)课堂是教师的课堂,更是学生的课堂,课课不忘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堂教学既重智育,更应重德育。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追求真理,做真人,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才行。学生思想上路了,教师教育教学上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学生才可能用心去感受、领会,从另一个角度讲,学生学习的好坏,能否成有用之才,除受其智力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其非智力因素诸如意志、品格、情趣、理想等的影响。很大程度上说,这种非智力因素甚至起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如不注重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良好的品格,健康的情趣,对美好未来的不懈努力,较强的心理承受力等因素,学生很难用其强有力的人格力量战胜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完成未来理想形象的塑造。教师人人都做德育工作者,做到“教师无小节,处处为榜样,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将德育工作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3.教师应有课堂效率意识,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从观念上更新,讲求教学的方式方法,加强教研教改。教师要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思想状况、学习状况、个性习惯及教研教改的管理指导。

教师转换教育观念,向45分钟要质量,积极参与教研教改,努力寻求科学高效的办法,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使每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

1.注重兴趣培养。

要让学生想学、学好,把课堂的效率提上去,兴趣的培养就成了很重要的出发点。为此,教师们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重视双基的学习训练。

兴趣,不是凭空产生的,不可能象恋爱中一见钟情,它的产生是在同该学科长期的接触中,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的基础上产生巩固起来的,因此给学生知识与方法的双基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

其次,重视关系的摆正,方法的科学。

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必须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想办法吸引学生参与,在参与中长知识,长能力。教师的作用,不是全盘托出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而应选择恰当的方法,启发、扶持学生去探索,在探索中获得乐趣,在探索成功的喜悦中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另外重视课堂程序的设计、课堂气氛的.营造,课堂节奏的调节,质和量的适度,以便于学生学习。

2.抓两头促中间,注重教学的层次性。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统一指导下的一种群体活动。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情,分层次教学。抓优生,满足他们的胃口,以把教学导向深入,带动中等生;抓差生,适应他们的能力,以加强双基教学,从而巩固中等生。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考试的层次表现为,教师自己出题,一套卷子三个层次,各层次学生达到标准就应得到肯定,这两个方面的结合,使学生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培养了学习的信心,巩固了兴趣,从而使该学科整体质量不断提高。

三、搞好第二课堂,巩固促进课堂教学。

课堂效率提高了,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如何使学生课余时间变得有益、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的完成,那就要搞好第二课堂,用第二课堂占领学生的课余时间来巩固课堂教学成果,促进课堂教学。理解了的东西才是最深刻的。而最深刻的理解就是实践。课堂教学固然有它的可操作性,但其理性色彩还是十分浓重的,其知识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二课堂就有补裨其不足的功效。由于管理严格,计划周密,教师落实,场地保障,第二课堂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使学生感到知识学有所用,学有不足,从而增强了课堂学习的兴趣。我们相信,只要抓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突破口,加强各方面管理,加强教改教研,那么就拓开一条宽阔灿烂的路,把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向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要教学质量

论文摘要:

认识实习是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认识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校与行业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对岗位技能的认识。针对高职院校认识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考核方式、教学程序和教学内容,通过引入“双向定岗制”的方式,提高认识实习的教学质量。

论文关键词:

中国职业教育的功能层次定位是既具有教育性又带有职业性,按行业对应的岗位培养高级技能人才。中国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在以往的发展中主要以“量”为主,但随着职业教育发展的不断深化,对“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教育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发展的重点。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主要强调以“应用”为教学目的,面向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注重培养人才的职业性。因此,在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的比重非常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高职教育的质量将大幅提升,“认识实习”作为高职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的提高便显得更为重要。

一、电力行业发展的现实背景及对“认识实习”提出的新挑战。

20xx年1月7日,国家电网公司年度工作会议指出,未来五年我国电网发展的四大重点是:特高压、智能电网、新一轮农网改造、国际化。

20xx年1月10日,全国能源工作会议要求20xx年能源工作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一是加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建设,二是着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三是深化和扩大能源国际合作,四是积极推进能源科技和体制创新,五是加强民生能源工程建设,六是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七是加强能源行业管理,八是全面提高能源工作水平。

美国派克研究院最新研究成果显示,20xx年智能电网市场重心将从基础设施的部署转向应用。

电力市场的发展显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将逐年增加,电力类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高职教育如何在市场的发展中合理改进“认识实习”,使课程建设符合市场的需要,将成为今后探索的重点。

二、“认识实习”的定义及高职院校电力类“认识实习”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认识实习”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根据职业院校的特点及功能层次定位,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认识实习”是基于对职业岗位群的认识过程,通过认识实习,使被教育者对将要面对的岗位所需的设备、技能、工作程序(环节)、职责等的充分认识与熟悉过程。

1.认识实习所需理论知识与教授理论知识存在滞后现象。

“认识实习”是一门几乎涉及本专业所有知识的综合实践课程,它需要具有对本专业或本岗位的整体认识能力,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为例,由于低年级基础课程及高年级顶岗实习的压缩,学生认识实习普遍安排在第三学期,与认识实习相关的主要专业课,如“发电厂电气设备”、“电机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课程同在第三学期开设,在这些专业课还没有结课,甚至只上到一半的时候,由于电力类学生班级数量及实习基地联系安排的原因,认识实习就已经开始了。造成学生在认识实习过程中,部分知识欠缺,认识不清晰,不了解设备的主要作用及原理,极大地影响了实习的效果。

2.认识实习中在较短时间内实习的内容较多的问题。

就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而言,认识实习基地较多且分布不均,在一周的时间内要参观水电站2个、变电站3个,平均一天一个地方,每个实习场所往往都是一次性的参观、学习,对于刚刚接触这些专业设备的学生们来说,不仅认识的量较大,而且一次性的参观使学生不能较好消化。

实习过程中,针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教育也明显不够,只是笼统了解一个概况,而不是深入了解与他们专业对应的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或者对应的岗位所需要认识的设备功能及特性。

3.兼职教师在认识实习中主体地位的体现相对较弱,“双师素质”欠缺。

认识实习中聘请的兼职教师多为该厂技术纯熟的职工,他们往往一线的教学经验不足,教授知识缺乏规范性与系统性,造成认识实习讲授过程中走马观花的现象严重,兼职教师在认识实习时的主动性较差。另外,实习讲授时,工厂的讲授术语时常与书本专业术语存在差异,造成学生听不懂,难理解。

总的来说,目前高职院校认识实习的机制、体制存在着诸多问题,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缺乏创新意识,以职业为导向,面向岗位或岗位群的针对性实践教育不够,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改进建议。

针对以上高职院校认识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现给出以下改进建议。

1.改进认识实习的考核方式。

认识实习考核的是学生的实习状况,主要以平时表现、实习报告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的形式较松散,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影响学生实习的质量,且在考核中,未能出现规范教师行为的措施,使本校教师特别是兼职教师校外授课的约束力较少,授课质量不高。引入对教师、兼职教师、学生的综合考评系统,将大大有利于“认识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

(1)学生方面,建议增加实习之后的灵活考试,如设备识图、工作过程描述等,既增强了学生的重视程度,又能加强学生对主要岗位知识的熟悉程度。

(2)教师方面,强化兼职教师授课能力培训,联合企业、学生进行综合考核。

2.改进认识实习的授课内容及程序。

(1)引入仿真实习。鉴于高职院校“认识实习”的时间阶段设置大多在刚学习完主要专业课程之后,便安排进行“仿真认识实习”:学生在实习之初,针对岗位群所涉及到的设备、工作程序的认识尚模糊,直接进行认识实习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因此,考虑在实习之前,利用学院的仿真设备,设计一至两天的仿真认识实习,使学生在仿真实训室先熟悉认识实习场所的大体概况,将利于学生对水电站、变电站的整体认识,职业岗位能力更明确。

(2)将“国家电网标准化作业”引入到认识实习中。电力行业的行业规范明确,操作过程标准化已实现,针对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特点,在实习过程中引入国家电网的标准化操作将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达到“到岗即上岗”的目的,杜绝以前认识实习中的“走过场”和“表面化”。

(3)加强与校内专业委员会、校外行业专家的联系。定期研讨,改进“认识实习”的授课内容及方式。

3.引入“双向定岗制”,突出兼职教师在认识实习中的主体地位。

认识实习的主体是教师,高职教育的特点赋予了高职院校中教师的行业性,它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在具备较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因此,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就显得特别重要。

引入“双顶岗制”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就是为了构建具有“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结构。所谓“双顶岗制”,即将本校相关专业的教师送至企业进行工程实践锻炼,使其具有熟悉的一线工程经验,并取得相关资质,同时,利用学校的优势对企业兼职教师及企业员工进行相关培训,使其具备相应资质。

(1)“双顶岗制”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的优势。师资队伍实行“双顶岗制”,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校企合作相互顶岗、培训,既可以弥补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及授课过程中设备、资料的短缺,又可以提升聘请于企业的兼职教师的授课质量,及企业员工的行业资质。

(2)“双顶岗制”是高职院校和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竞争在未来将更大程度取决于掌握和应用科技和先进工艺的第一线劳动者的素质。高等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不再是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者和接受者的简单供给关系,而形成了共生的利益和发展链,使行业企业有动力提供更多优秀的兼职教师与学校共同开展教学,学校也乐于提升教师的行业素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无疑,这两者的“组合牌”将大大缩短学生就业后在企业的磨合期。

“双顶岗制”的应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专、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使“认识实习”的教学更规范化,针对性更强,与对应岗位(群)所需要的技能更匹配。从而克服了兼职教师教学规范化不够、授课积极性不高,专职教师工程实践经历欠缺等问题。

四、结语。

“认识实习”是职业教育中比较有特色的重要实践环节,只有加快课程创新与改革,坚持“校企合作”的发展思路,加强“双师素质”的培养力度,才能发挥出这门课程的生机与活力,对职业教育“质”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向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要教学质量

现如今高校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教学的高质量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很少和教师进行沟通,从内心深处体现出自卑感。所以说,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很少会了解到学生们的内心。在教学方式上很难达到标准。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教师们加强对学生的了解,采用成功教育理论的方式来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成功教育从本质上就是指教师通过某种方式来对学生的成功动机进行激发,进而指导学生的行为,让学生们按照自身的目标来进行努力。现如今,成功教育理论已经被很多院校采纳,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1.成功教学以良好的师德为前提。

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上可以看出,在课堂上,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学生应该处于主体地位。但是,由于入学时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进和完善,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改进。教师要处理好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了解学生,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要改变传统的学生服从教师的现象,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就是良好的师德,只有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才能够为成功教学理论的实施奠定基础。

2.要做到尊重和信任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学生们之后感受到自身的存在感,才能够和教师产生情感和知识的共鸣。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信任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同。如果教师采用和蔼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必然会提示学生们学习的信息。让学生们可以将自身的观点提出,提示语文课堂的高效性。

3.营造良好氛围,活跃学生思维。

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自由发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学习语文的愉悦环境,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让学生从成功中尝到甜头,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4.调整教学目标,创设成功的前提条件。

调整的原则是:从职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当前社会对职高毕业生语文能力的实际需要,有效体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大纲》基本要求,争取学以致用。

5.以学生为主体,改善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法和学法。

5.1订好教学目标。

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即在规定的教时内要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及方法等;二是达标程度,即学习这些内容应该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目标的确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和教育效果。

5.2实行分层教学。

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地分解为若干个环节、层次,引导学生不断接近目标。

分层的数量、设多少台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原有水平为基础,跳一跳,能攀登,这样的“级差”是合理的。“级差”太小,学生不用花多大力气就能“上去”,缺乏挑战性,难以使学生保持持久的积极性;“级差”太大,学生几番跳跃,撞得“鼻青脸肿”,依然掉将下去,这当然是教学的失败。对于学习困难学生,开始阶段以“小步子”、“多台阶”为宜。一般来说,一堂课分三、四个层次是适当的。

分层教学中要贯彻“举一反三”的原则。集中精力教好典型范例,再放手让学生模仿练习,先集体训练,由几个成绩好的学生率先独立尝试;然后可分小组训练,由骨干带动小组成员;最后让全体学生各自独立完成。这样由“点”到“面”,点、线、面结合,教得扎实,学得巩固。

5.3强化语文素质训练。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的独自讲解占了统治地位,忽视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而许多知识要牢固掌握,要转化为能力,则非学生亲自实践不可。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强化语文素质训练。要扩大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面,使人人都有表现的机会。

5.4及时进行反馈调控。

反馈的意义在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机调控教学要素。如果学生学得好,教师可鼓励、促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如果学得不好,就应采取措施,调整教学进度,重新安排环节,设法当场补救。以往学生学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了问题、困难不能及时反映,教师较得盲目,学生的问题则日积月累,积重难返,因而学习一再失败,于是,这些学生也就成了学习困难学生。

5.5开展扩展阅读。

成功教育的语文学科在课堂教学结构方面的一个大胆改革是开展扩展阅读,就是让学生到阅览室阅读各类报刊书籍,使学生了解到,学习语文,除了课堂和教科书外,还有课外阅读这一极其广阔的天地,可以到课外书籍这个知识宝库中去汲取营养。

5.6鼓励学生在尝试学习中增强成功体验。

成功教育的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尝试欲望。如在教白居易《琵琶行》之前,先带领学生寻找有关白居易的传记故事,让大家对作者作品有所了解,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通过交流,白居易的生平及其写作《琵琶行》时的状况使学生如见其人。这样,一些学生根据现代文中的故事,参考课文中的有关注释,大致上就能翻译了,且正确率颇高。

6.重视鼓励性评价,促使学生“成功”

笔者认为当学生回答了问题,教师应及时地给予适当鼓励与评价。另外,教师在批阅作业时,批不批鼓励性的语言,效果完全不同。我教过的一个男学生,语文基础很差,可学期刚开始第一次交上来的作文却行文如流水,显然是从别处摘录的结果。当我在作文上做了如下批语“你的眼光不错,发现了一篇好文章,要是你能模仿写一篇,就更好了”之后,情况大有改变,以后每次这位同学均能自己写作,按时上交作业,而且完成情况不错,文中也能写出一些佳句,平时也更爱向教师请教问题了。

7.总结。

【参考文献】。

[2]刘京海(策划),陈德华(著述).《成功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一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卫生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分析论文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最基本单位和最终环节,其目标指向必须是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课堂教学改革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想真正有所突破,必须从教学管理环节到课堂要素环节,从教师到学生,全面系统地整体推进。

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正在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关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讨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改革之势已是风起云涌。表面上看,无论是借鉴抑或尝试,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均不甘落后,且有振臂高呼之意,但当我们把视角转向最终落实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学校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几十年如一日”的课堂教学“涛声依旧”,除了为数不多的教师在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改革尝试之外,大部分教师在等待、观望,大部分课堂仍是“死水一潭”。

“课堂教学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原则和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几乎所有的职业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无论是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是课堂教学的方式都需要改革,但现实情况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从管理角度来看,只注意到“点”的示范,未注意到“面”的推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管理成效如何,不是取决于做得最好的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是取决于最差的;同样道理,改革成效如何不是取决于“点”,而是体现在“面”上。当前最为迫切的是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从点到面、以点带面地全面铺开。

从管理角度来看,只注重理论规范建设,不注重实践创新总结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管理者始终关注着理论规范方面的建设,按照某个理论或某个模式规定教师应该怎样,学生应该怎样,不重视教师个体的创造性,很多有益的教学方法未能及时得到推广,也因此打消了很多有为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应当是课堂教学中最具活力的因素,而与之不相适应的是课堂教学内容必须紧扣统编教材,教师和学生不能逾越管理者所制定的规范,超越于某种理论的实践创新也得不到及时的认可,这显然违背了管理学中的“发展原理”。

从管理角度来看,只注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学”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即便是课堂教学改革也是如此。根据“系统原理”,只有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整体联动,改革才可能有所突破。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两方面必须同步配合,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生效。当然,作为“教”和“学”的指挥棒,“考”似乎更是责任重大。“考什么”是“教什么”、“学什么”的导向,“怎样考”也是“怎样教”、“怎样学”的前提,是考知识还是考能力?是理论性考试还是操作性考核?对职业教育尤其重要。

由此看来,没有管理层的推动就不可能最大程度地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将是课堂,但职教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有效”为首要原则。

传统的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是指教学活动既有质又有量。量对应的是效率,质对应着效果,有效就是既有效率又有效果。

首先,职教是为社会的职业活动直接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有用”是“有效”的第一表现特征,而且其“有用性”要“远近结合”,基础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多接口性”,专业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岗位针对性”。

其次,教育产业的最终产品是人,其“有效”的前提是个人价值需求得到满足,它所遵循的是育人的一般规律,其个体差异性和创造性的特质不容忽视。

再次,职教课程体系的来源应当是职业能力,但职业的现实性因素决定了职教的课程和教材是多变的.,靠得住的只能是有能力把握现实职业环境、有能力创新的教师,可见教师才是课堂教学“有效”最根本的保障。

换言之,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层含义,即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课堂效益是指课堂上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的程度,这显然不能忽略。

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的实质,也是其终极目标。依据“有效”的原则,课堂才能真正与市场接轨,职教才能最终完成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使命;依据“有效”的原则,课堂教学才能关注到每一个个体,职业教育才有可能是“人人都能成功”的教育。

课堂教学改革要真正有所突破,就必须从教学管理环节到课堂要素环节,从教师到学生,全面、系统地整体性推进。

(一)从深处入手,全面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体现先进教育理念的新起点。

有位职教人士曾经感慨:“其实最有条件去实现开放教育的是职业教育,但至今未能开放;最有理由去实施素质教育的也是职业教育,但至今未能推行。”这在某种程度上道出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

就目前职业学校教师的组成结构来说,非师范类的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他们大多未受过专门的师范训练,对专业业务熟悉但对教育涉猎不深(即便近年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相继成立,但输送的人才短期内还不可能成为骨干教师),大部分教师对专业方面留意较多,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关注较少;另一部分教师是从普通教育中分离出来的,他们大多因袭了普教的传统,对教育理念存在着惯性思考;还有一部分教师过分强调了职教与普教的区别,但忘记了职教本身也是教育,很多与普教存在着的共性之处没有很好地加以借鉴。

现在看来,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已不再是各种理论细节的讨论,而应该让所有的教师都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这个新起点就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理念等。

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教学观念才能得到全面更新,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有所突破,课堂上才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学生才能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的教学时空才能真正开放,课内、课外才能成为有机的统一,课堂的利用率才能提高;师生的大部分精力才不至于耗费在识记教材的“只言片语”上,“请进来”和“走出去”才是理所当然。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教学才能更注重知能的结合,职业能力才可能是结构性而非点式、线性的,实践才不至于沦落为理论教学的点缀,“选修”才不至于是“挂羊头卖狗肉”;课堂教学才可能真正“有效”。

(二)从高处入手,着手创新科学评价机制,在管理中体现改革价值导向的新维度。

从各级各类的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来看,当前课堂评价的主要依据仍是“教学规范”。就“规范”本身而言,其作为课堂评价主要依据是无可厚非的。但“规范”与“创新”本身是一对矛盾,两者之间是一种交替发展的过程。“教学规范”应该是动态的,更应是发展的,切不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其涵盖的指标在一定时间内必须作相应调整。

要改革课堂教学,就必须着手改变这种评价机制。作为价值导向,“鼓励教师的教学创新”是一个新维度。重新审视原有的“教学规范”,对原先统得过多、限得过死的规范适当删减,倡导“多法并举、兼容吸纳、自成一家”,在方式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在目的目标上体现一个“效”字。

鼓励教学创新,就是鼓励教师在课堂外积极探索教材教法,在课堂内充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学创新,就是将“有特色”的课堂方式推而广之,并逐步将相对于“原规范”的创新演变成“新的规范”。例如,时至今日,为了正确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学规范”的指标至少应该增添如下几条:教学观念是否转变?课堂目标是否全面?活动方式有无创新?教材运用是否灵活?课堂悬念是否适时变化?还包括课堂开放的程度,与社会的联系和教学时间的分布等。

作为价值导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新维度。面对常见的一些专业现实问题,学生有没有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没有通过查找资料、广泛寻求合作、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应作为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改变当前单独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测试的做法,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倡一种职业能力水平的测试方式,并逐渐与社会完全接轨。

(三)从实处入手,着重革新课堂设计思路,在备课中体现合理课堂要素的新配置。

尽管“能力本位”的职教模式已推行多时,各专业有专业培养目标、每一门课有课程目标、每堂课有课堂目标,其最终的归结点应该是具有专业特点的结构性“能力”,但无论是专业的教学计划,还是课程的授课计划甚至教师课堂教学的教案都未能着眼于“能力”,更不用说最后落脚于“能力”。很多教师只是上课传授知识,对专业目标不闻不问,其课堂的有效性显然大打折扣。

反观“能力本位”的课程设置,所有课程都应该是某种职业能力的立体结构中的一个分支,每一个专业都应有相应的能力结构图,不仅要让所有教师明确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上这门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哪一种能力,而且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上这门课,可以最终形成哪种能力。只有这样,从专业培养的最终能力目标入手,课堂教学才可能变得意图明确,行之有效。

对于每一堂课的备课环节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课堂教学设计思路的变革。改变过去以知识掌握为主线的设计思路,在设计中以能力形成为主线,将知识、方法、技术和情感熔于一炉,使课堂的各个要素得到有机重组。作为备课内容的主要体现,教案设计至少应该涵盖如下几个要素:

1.图。将专业的能力结构图进行分解,对每一个子能力再行结构化,并细化到每一门课的每堂课,用特殊的记号在结构图中标出这堂课的位置(明确课堂的根本目标)。

2.点。明确课堂的教学点,也就是明确教师的操作点和学生的掌握点。它包括知识的重点、难点和运用点,也包括方法指导点、情绪协调点及个别调节点。

3.量。课堂上不仅要保证一定的信息量,而且要保证较大比例的多边活动量,从学生的脑、手、口、眼、耳各个部位强化刺激,以形成有意义的弧反射。

4.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课堂设计应有不同程度、不同密度、不同进度的上、中、下三层设置。

5.序。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课堂悬念符合学生的求知心理,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方式。多样化的传播序列可以避免课堂形式的单调性,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6.效。“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教师应对课堂的“有效程度”有清醒的认识,每堂课的课后都应有相应的自我评价。

综上所述,要真正在职业教育中落实“能力本位”,课堂教学是基础,而课堂教学的设计是关键。

责编:花勇。

向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要教学质量

(1)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没有形成独立体系或体系不科学。传统教学观认为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才是教学质量评价的全部,将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现技术技能型人才本质特征的专业实践能力、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教师课堂理论教学水平之外的能力以及所培养人才是否符合社会需求等重要内容排斥在评价的范畴之外。因此,通常高职实践教学的检查含在理论教学检查和评价之中,没有形成独立的质量评价体系。就算是有独立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平铺罗列、面面俱到,没有重点,形不成特色,通常整个学校通用一个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模板,没有体现出不同专业,不同性质的实践教学的独特性,指标体系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企业现实需求脱节。同质化的评价指标设计也把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限制在一个固定的狭窄的框架中,阻碍了教师个性的发展和灵活多样的教学尝试,也使教师们为了评价而教学。这样的评价必定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单一。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由督导、学生和校内同行组成。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较少甚至没有行业、企业的参与。这种仅注重学院层面评价而忽视社会层面评价的质量评价体系没有体现社会和企业的需求,造成了评价结果和社会、行业的发展现实,与行业、企业的发展要求脱节,进而无法有力地指导人才培养工作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单一,使高职教育的特色在该评价体系中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无法得到更好的实现。

(3)评价内容偏窄、督导方式简单,评价信息虚假,随意性大,个人评判的主观性。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队伍是由本校退休教师和聘请各高校退休教授组成,督导队伍结构单一。这样的督导队伍较偏重理论教学质量的评价,忽视实践、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通过几次简单地听课就给出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并且由于督导个人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人情关系等都会影响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公正性。因此,实践教学质量的督导检查与评价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促进作用。

(4)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信息采集时效性较差。对实践教学评价与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缺乏及时反馈、跟踪验证和有效的解决措施,导致问题反复出现,难以做到“监有标准,控有效果。

(1)转变思想,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为了突出高职学生能力本位的要求,在思想上需从重视课堂理论教学评价,转为课堂理论教学评价与实践教学评价并重,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在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上形成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培养学生掌握一定专业领域的系统的技术技能,形成较强的实践能力、发现问题和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要保证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必须有实践教学评价的组织保障,成立院长、二级学院院长、教务处处长、实训中心等参与的高职实践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其负责实践教学指导、实践教学质量检查、评判与奖惩工作。

(2)构建高职特色的多维度的实践教学评价主体。教学管理部门下设实践教学管理分部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日常巡视检查、评价,构成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常规主体;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专家委员会,构成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专家主体;发挥学生对实践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作用,使教学对象成为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学生主体;鼓励用人单位与社会参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构成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社会主体。

(3)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督导队伍,扩宽督导内容,改进督导方式。针对高职教育办学理念,督导队伍要有合理的职业结构、合理的专业结构及合理的年龄结构,其人员构成应该是专职督导与兼职督导的结合;督导知识结构应该是理科专家与文科专家的结合,并适当聘请行业、企业的和各学科的专家,因为他们熟悉专业,能正确高效地实施教学监控和评价;督导年龄结构应该包括各高职院校退休的专业带头人、有多年从事企业一线工作经验的青年才俊和在该领域卓有成效的教育管理专家。这样的教学督导队伍,才能更权威、更有效地对实践教学实施督导与质量评价,才能改进以往在督导内容、督导方式上的缺陷,才能真正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4)通过有效渠道进行评价信息的反馈,对实践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跟进解决。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信息分析、处理和反馈制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校园网络进行监控与评价。学生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由二级学院向教师本人反馈,以求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学院教务处、二级学院和教学督导分别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以了解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网络平台将汇总后的信息与意见进行发布。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学论坛、二级学院院长电子信箱、教务处长电子信箱、实践教学投诉电话等渠道进行实践教学质量信息的反馈,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可靠的原始资料。

三、小结。

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推进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在实践教学课程改革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向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要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高职教育目前的第一追求,本文.本文主要从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评价、教学考核改革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提高高职教育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莫建平作者单位: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与信息科学系,广西,柳州,545004刊名:科学与财富英文刊名:sciences&wealth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浅谈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论文

少,教学效果可以说和教师的努力与付出严重的不成正比。机械制图又是一门专业方面的基础课,不学好对于以后的学习来说都是一种阻碍,面对这样的相关现状,施行有效性的课堂教学迫在眉睫。

一、帮助学生认清现状,懂得机械制图存在的必要性。

1.学生一般对于这门课不知道有多么的重要,一般都是遇到了困难就喜欢做鸵鸟,躲起来,不予理会,教师这个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观念,让学生懂得机械制图课有它的实用性以及重要性,学生仅仅靠听是不会理解这其中的内涵的,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实践进行相关教学。

2.可以在进行授课前期带学生到学校的实训中心去了解高年级同学是如何实验的,让学生对此有一种好奇的心理,让学生看看高年级学生的工作流程,对于车工、数控以及钳工等实训过程,应该让学生进行零距离地和机床、图纸以及零件等接触,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去和那些实验班的学生沟通交流,他们就会自己明白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也会懂得学好这门课程才会学好以后的课程,以及想要熟悉相关机器和进行机器的具体操作都需要灵活学懂机械制图,它的地位和重要性会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主动学习。

二、学习需要衔接,机械制图需要在实践、理论相结合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直面困难的信心。

1.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研究每一节课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不能够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探索式地进行学习,有些关于初中数学方面的知识,很多中职学生比较欠缺,教师应该耐心讲解,对于基础没有打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树立一个良好的自信心,能够直面自己的缺点,进而改进,能够更好地理解机械制图的相关内容。

2.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能力,建立一个机械制图与数学之间相互对应的关系体系,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分析调查以及摸底测试,了解学生哪些方面掌握得不足,进行漏洞缝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完善教学计划,教会学生温故而知新的害处,增强学生对于机械制图的兴趣。

3.教学的时候,每个学生在发展和理解方面都是不一样的,学生的水平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都是不相同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懂得灵活教学,适当地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可以施行课堂学习小组的模式,每个小组适当的分配人选,搭配一定要合理,避免一个小组都是资优,另一个小组都是素质偏低的情况出现,让学生在互相沟通的情况下,各抒己见,增进课堂机械制图的有效性。

4.环境决定了很多关键因素的成败,“孟母三迁”就是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学生学习也需要教师有一个优良的环境,对于中职院校来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很多中职学生因为缺乏自信心,慢慢地对学习变得消极,不喜欢和教师进行沟通,甚至离教师远远地,这种自卑心理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应该用爱走到每个学生之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对于专业课程来说,制图是其基本也是其根本的部分,只有学好了机械制图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专业技能的提升,应该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机械制图课的重要性,让学生对此产生一定兴趣的同时,也应是加强学生机械制图的能力培养,在学生进行理论课的同时,注重实践方面的相关培养,对于学生机械制图应该贯彻到实际之中,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制图方面的合理创新,对于学生的思维来说也是一种发散,在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下,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参考文献:

[1]王璐。关于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科技信息,(09)。

[2]杨成。关于提高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探讨[j]。成功:教育,2012(24)。

(作者单位甘肃省高台县职业中专)。

浅谈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论文

美术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提高美术素养、融入艺术生活的一个支点。课堂教学前,教师的学习、备课的质量;课堂教学中,授课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后,深刻的反思等,对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策略一:不断强化自身的学习是有效性的基础。

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变被动为主动,不断自我超越,尽快改善心智模式,转变思维方式,与时俱进,用全新的思维去观察变化了的课堂教学。

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学会创新学习,能够把知识转化成智慧,在实践中形成新的方法论、价值观;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和研究,快速完善自我、更新自我和超越自我,加快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要强化自己的有效意识,使其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我们只有在课前不断研究,制定合理优化的教学目标,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为方法,运用教学的真经,付出真功,才能真正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策略二:精心设计的优质备课是有效性的根本。

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是知识点的总结与归纳。美术的知识点不多,并且比较分散,这就要求老师认真查阅资料,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并进行拓展。其次是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对于上好美术课也是比较重要的。也决定着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效果的优劣。再次是情景的预设。情景预设,决定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实现,当然也有过程中突变生成。

浅谈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教育论文

(一)实用性从经济学理论看,资源、团队和机会作为创业三要素,对创业实践和创业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高校学生的创业能力,合理运用创业三要素,进而实现创业。从这一思路进行延伸,高校要积极与大型优秀单位进行合作,拉近高校教学和创业实践的实际距离,利用校外资源为学校创造有利的创业条件,联合区域创业机构合力挖掘创业教育服务,供给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辅导设备和服务,在保证课程教育质量的同时,不断减少学生在实际创业学习中的创业风险与创业成本。同时,高校要依托于园区建设,将课程和实践地、教学和实际生产、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有效结合在一起,进而构建创业项目实践平台,以研究成果为核心,组织学生创业活动,提高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实用性。

(二)创新性创业的核心是创新,而创新一方面在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在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统创业教育中,其课程设置过于强调创业理论,知识内容杂而多,使得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整理性和空间性较低,进而降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业激情。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处于闭门造车状态,与学生实际创业需求逐渐脱离,课程内容也存在空、散、软等现象。对此,高校在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创业需求和学习情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融合创新元素,适当调整创业教育课程比例和创业定向,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学习动力,达到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目的。

(三)综合性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创业教育相比于专业教育而言具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教育形式方面。但是在教育内涵方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要求高校创业教育中,要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共同发展的教育趋势。针对高校育人目标,要紧抓专业教育,并重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为创业教育复合型课堂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高校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和市场走势,分析当前市场人才需求,以此为依据设计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立多层次创业教育协管机构,层层分级,统筹协调创业教育整体发展走势,采取创业思想教育、师资队伍培养、科研创新、园区建设等有效措施,加强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进而实现创业型技术人才的培养。

(四)开放性为了提高创业教育课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高校要以开放性角度出发,结合现有教育资源构建开放性创业实践体系,积极与优秀企业合作,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创业基地和实践渠道,结合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了解和掌握区域经济视角下创业规律,为社会培养创业型技术人才,符合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后对高校创业教育的要求。在进行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中,要加大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使其达到70%,防止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对于实践课程内容设计方面,要结合学生实际需求,以初创企业发展为主题,设计创业项目选择、目标客户开发、经营模式构建等内容,激发出学生对创业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反馈,对现有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完善,减少重复知识内容或者是教学活动项目,强化教学资源协调互通,培养学生责任感与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创业实践能力,进而实现学生综合性创业能力的提升。

在构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综合协同区域经济实际发展情况,以学生创业需求为核心,分析区域经济视角下创业规律,进而明确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内容和框架。同时,借鉴先进国家高校创业课程开发理念和开放形式,通过学生创业需求确定学生创业过程中需要的创业知识和必须具备的创业能力,为创业发展和创业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此,高校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定格为基础知识课程、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三大板块,构建多层次创业教育体系。

(二)基础课程设置。

基础课程是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活动的基础内容,其核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激发出学生对创业激情和欲望,帮助学生建立创业梦想,进而实现学生企业家综合素养的提升。这一课程模块是学生对创业形成初步认知的关键环节,作为创业教育的开始阶段,要由经验丰富的创业专家进行授课,培养学生的创业认知,向广大学生普及创业知识,为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kab创业基础课程教育中,利用公共选修课的方式进行教育开展,向学生介绍和讲解实际创业中必须的理论知识,使得学生树立创业梦想,重视学科课程,以课堂教学为教育核心,丰富学生的创业理论知识。在创业管理模块中,课程则为公共必修课程,致力于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在区域经济视角下根据创业实际需求,系统化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创业素质与基础创业技能。在企业家精神课程中,借助讲座、交流会等形式邀请具有影响力或者是创业成功人士进行授课,提高学生对企业家的认知和理解,并学习企业家的创业精神与创业理念,以实现自身综合创业素质的提升。

(三)技能课程设置。

技能课程主要围绕学生创业能力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其核心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综合创业能力,使其具备创业管理中必须的工作能力,实现创业目的。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和市场情况,对学生进行创业技能、创业管理等方面培养,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实现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育人目的。这一类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为辅修课程,并开设创业辅修专业,其教育对象为具有一定创业基础的学生,在明确创业目标、了解创业基础知识后,带领学生进入更深入的学习和创业实践。

(四)实践课程设置。

实践课程是高校创业教育的关键内容,其核心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创业能力与价值实现能力,将学生置身于实际创业环境中,接触与体验实际创业过程,不断累积创业经验和创业成果,利用高校校外资源带领学生进行真实项目操作,强化创业成果的社会化与产品化,提高创业项目的实际价值。实践课程对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提高具有关键性作用,跳蚤市场实训模块主要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呈现,强化学生创业体验,提高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并在初建企业经营中进行创业反思,不断累积,为今后实际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在模拟创业实训模块中,主要公共必修课程形式开展,创建创业仿真市场,利用真实创业项目锻炼学生创业能力和企业经营能力,提高学生市场驾驭能力和企业经营统筹能力。在syb创业培训模块中,该课程主要教育对象为大三学生,并设置为公共选修课程,提高毕业生综合创业素质,使得毕业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评价,减低实际创业风险,实现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最终教育目的。

为了保证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要做好教育保障措施,并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师资保障。高素质师资队伍是保证创业教育质量的基础保障,高校重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拓展师资培养途径和培养渠道,并利用校外资源开展教师队伍培训,积极开展教师专业研究与社会服务项目,不断提高创业质量,实现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有效性的提升。第二,教学资源保障。为了提高创业教育课程的教育质量,高校要根据现有教学资源,不断挖掘和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应用微课程设计方式和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达到预期教育效果。第三,实践基地保障。在实际创业教育中,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围绕创业实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积极构建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创业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创造必要条件。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区域经济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在分析区域经济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思路的基础上,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基础课程设置、技能课程设置、实践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不断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飞飞.创业型经济背景下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天津大学,.

[2]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3]林数.“四位一体”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及其实践[d].福州大学,.

浅谈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教育论文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满足人才强国的需求,建立真实的创新型国家,在教育上要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我国至今已经设有大约九所创业教育试点型院校,很多院校为了创新设定了各类具有独特特点的活动形式。文章将会从实际出发,系统分析高等体育院校应当如何建立起有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体育类院校需要遵循其专业的特点,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活动与实践服务有机结合的原则,从而建立起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所谓“四位一体”指的是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社会服务以及校内活动,整个体系的发展需要以学生为基础,坚持差异化教学,让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培养创新的意识,从何实现综合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整个体系的具体运行在于,学校会依据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坚持以实践作为导向,进行差异化实践活动,从而挖掘学生的潜能与个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树立起坚强的从业、创业理念。同时,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主要在于商业决策、职场适应、信息处理、人际交往、挫折面对等能力的提高,这些都是未来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整个体系尊重了理论结合实践、重视个性突出的专业培养思路,让结构更具有层次感、规律性。

1.有利于体现大学生个性特点的因材施教。体育院校的学生本身就是对体育感兴趣,他们的个性符合体育本身的发展要求,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更多的是可以展现学生们的个性特点,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行业中发展。

2.可以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核心的教育观念。人才教育一直都是我国倡导的教育理念之一,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不仅仅是综合类高校的宗旨,更是体育类院校的办学宗旨,只有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算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成功。

3.有利于创新创业型体育大学生脱颖而出。在培养他们创业能力的同时,可以提高其兴趣从而更为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创业环境中发挥出自己特殊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就业、创业的大环境中脱颖而出。

三.体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系统的构建平台。

1.课堂教学平台。

a.构建专业知识体系。体育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应具备必修与选修课程两种,其中必修课程有:创业案例教学、创业者行为教学、体育发展现状、撰写创业计划、进行社会调查等;选修课程较比必修来讲较为自由,学生主要是凭借着自己的意愿,根据自身毕业之后的工作去向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学习,保证知识获取的完整性。主要的模块有:商业计划、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法律课程、商务谈判等。b.构建创业模拟模式。这属于实践范畴内的教学模式,简单来讲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找寻商机,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创业计划,为自己团队进行创新设计,模拟企业融资、发展、管理的全过程。对于体育行业来讲,可进行体育产品销售与投资、体育设施推销等。整个模拟的环节需要有专业的指导教师进行把关,参与创业设计的成员需要凭借着自身掌握的知识与市场调研所得的资料进行计划撰写,实现自我操作。具体内容可包含店面设计、位置找寻、预算设定、广告开发与宣传、销售目标制定与实现方式等,这些都可以总结后交给教师或者专业人士进行点评,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2.学生实习实践平台。

a.创业园区。很多体育院校可以依托自身的优势,成立一些创业园区,比如体育科技活动中心、体育创业信息提供中心、体育服务中心等。这些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演习的机会,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一些商务活动等。

b.教学实验。专业的教学实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为有效的形式,首先,教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多实验课程都会依照相应的教学目标进行,配合教学大纲,增加一些设计性的实验。

c.社会服务平台。社会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人才也需要为社会提供服务,体育类院校的学生完全可以利用社会的有效资源,比如健身中心、社区服务站、活动俱乐部等,建立起多元化的创业教育模式。

d.社团活动平台。此平台就是以学校的社团作为载体,开展一些竞赛活动,目的就是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创新创业教育一旦形成良好的氛围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与教师们的热情,从而诞生一系列的推动力。体育院校必须要从体育文化出发,举办各类创业大赛、学术报告等活动,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们的创业热情。综上所述,创新创业教育要想在体育类院校中铺展开来,需要其建立其有效的价值取向,升华价值意识,让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同体育类专业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利用实践性教育可以真正的提高体育大学生的创业素质,让更多的学生在面向社会时,可以成为事业的开辟者。

浅谈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教育论文

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被提出来。会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新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便开始了有益的探索,有专家称“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21世纪,毕业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后的第三本学习证书,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近年来,我国对创新创业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全国两会上,总理提出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大家通过创新创业,形成经济发展新引擎。同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36号),明确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科学化、现代化、机械化的日益提高,社会发展急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作为就业教育,在目前就业压力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应在尽量安排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同时,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让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实现创业愿望,使学生不仅是求职者,更成为岗位的创造者,这对缓解就业压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据统计,我国高校毕业生中每年自主创业的人数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其中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自主创业率只有0.3%。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存在一些的问题,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与培养体系。

3.1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足。

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把创新创业简单的理解为创办企业当老板,部分学生则认为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而做出更多的相关的创新工作。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对创新创业只是停留在感兴趣和观望的阶段,并未作出实质的创新创业行为,毕业后直接创业的人数较少。

3.2缺乏系统的、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培养体系。

西方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历史已有百年。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时间较晚,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培养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3.2.1缺乏可操作性强的系统的课程教学体系和相应的课程教学评估机制。

目前,高职院校现有专业课程教学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够,理论课与实践课不能有机结合。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有些高职院校使用国外开发的一些适用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材;有些高职院校随意使用由社会案例编写拼凑的校本教材。这些教材没有反映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特色,没有针对高职学生的专业、个性等特点。其次,虽然政府出台了各种支持鼓励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文件,但多为宏观层面的建议,缺乏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具体的操作层面的`指导,导致各高职院校对文件政策的实施标准不统一。

3.2.2创业师资力量仍需要大量补充。

高职院校现任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一般是由就业部门老师、思政课教师担任,专业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由于现任创业教育教师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创新创业教育多学科既性质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需要大量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充实到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中来。

3.2.3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联系不紧密。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多以各种讲座、竞赛为主,注重技能训练,但在学生课程设置中,独立设置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较少且呈边缘化现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无法融入创新创业理论知识。

3.3缺乏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目前没有形成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及理念,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时缺少良性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且高职院校资源场地有限,只能提供给极少数学生创业的办公场所,造成创业实习场地不足,这种情况制约了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校的高职学生缺乏创业资金,学院虽然有就业工作专项经费,但没有提供创业教育专项经费,导致高职学生创业所需的启动资金不能到位。

浅谈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教育论文

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3号)文件要求,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通过软硬件基础平台的建设,为高校学生提供立体的创业支撑平台,积极营造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5号)再次强调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要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日常管理工作纳入本科生教学管理体系,要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多次发文指导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受到资金、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影响,效果和覆盖面有限。主要结合当前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情况,提出高校搭建网络创业平台,引导大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创业的措施和途径。

1高校积极打造网络创业基础平台。

随着互联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网络创业的投入小、风险小、易管理等特征,使得网络创业成为高校学生创业的首选和重要途径。对于大学生来说学校努力营造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至关重要。

(1)学校建立大学生创业的相关组织机构,积极引进供货企业、快递公司等为学生创业提供平台,建立网络创业教师团队、实训室、货物保管平台,提供启动资金、创业补贴等相关支持,引导设置学生创业协会组织,推荐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业大赛等,学校积极探索师傅带徒弟的师徒模式、项目导向的项目团队模式、以及工作室和公司运营等模式。

(2)积极宣传和引导大学生认识网络创业。利用学校各类传统和网络媒体工具进行创业教育和创业典型的宣传,设置创业实践课程和素质学分,给予经费和场地的支持。

(3)强化网络创业典型教育。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带领大学生走进微创企业、知名创业型企业实地参观学习,邀请校友、学校创业典型做专题报告、沙龙、组建协会等形式,让大学生了解和体悟成功人士的经历,发挥榜样示范效应。

浅谈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虽然执教了十几年的语文,但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浅谈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论文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相对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而言的。高效的物理课堂是要“精讲、善诱、激趣、拓思”,要注重启发诱导、学法指导、情感渗透、思维过程和方法总结等,还应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一、创设生动情景来引入教学。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景之中,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案例:在进行《核能》的教学中,教师可截放视频: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带来的灾难……大亚湾核电站良好的社会效益……核能对人类来说是祸还是福?通过观看“核能造福于人类与带来灾难”的对比反差,还可追问:假设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可能原子弹有一天在你们当地爆炸,你准备采取什么措施?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密切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

课堂是变幻莫测、丰富多彩的演绎过程,教师不应该把教学过程当作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而不允许有任何的偏差,否则会使教学过程人为的变得呆板枯燥。我们要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让师生的感情沟通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

案例:在进行《功》一节中进行变力做功方法的拓展时,笔者讲到:图像f-s图中,可以利用力f随位移s的变化图线与横轴s所围的面积表示功的大小。并举例证明此方法灵活简捷时,有同学提出,那图线与纵轴f所围的面积有什么意义吗?为何不用此面积表示f所做的功呢?霎时本人也挺意外的,于是课堂立即转入了研究此生成性问题的讨论中,学生分组讨论,笔者进行了即性沉思,不久经大家讨论总结发现图线与横轴t与纵轴f所围的面积是相等的,均可表示力f在发生对应位移s过程中所做的功。并且,此结论可类推延用与其它图像的面积中。笔者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学生兴奋享受成功的喜悦之时,也轻松灵活掌握了图像类题面积的物理意义。

三、巧设随堂演示实验。

高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奇特的东西有一种非常好奇的心理特点,并且表现出极强的执著精神和强烈的探秘需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积极的心理因素,创造条件,加强实验教学。

案例:如在讲解《超重与失重》时,笔者用一个用过的易拉罐做实验观察失重现象,在靠近底部的侧面打一个洞,用手指按住洞,在里面装上水。移开手指,手就从洞中射出来,如果放开手,让易拉罐自由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观察水射出的速度变化。正当我准备按预先设计的要总结得出相关结论时,有同学就提出:那易拉罐作平抛,斜抛或竖直上抛呢?于是就势给学生设想、提问的空间,将其提出的情况一一作了实验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得出了所有的抛体中水与易拉罐都是相对静止,水都不会流出的结论。课堂氛围很好,教学效果显著。

四、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体味成功。

其实,中学生感到学物理难并不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一些学生经过努力便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遇到困难时适当给予点拨,当学生解决问题后,便获得成功的满足。

案例:结合512大地震,学生会对地震波如何在刚开始时预防等一系列问题感兴趣。因此在学习机械波后,可让学生去搜集资料及相关数据报道,研究分析得出:地震的振动可以分解为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当地下的振源发生地震时,纵波传到地面的速度要比横波快,两者大约相差40-50秒左右。专家分析,地震对地面进行破坏的不是纵向震动,而是横向震动,因此地震预报的焦点就集中在如何迅速捕捉地震的纵波,并迅速准确地计算出横波数据,这样才能立刻反馈各种自动控制系统并作出必要的反应。

五、提高教师授课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教师赖以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信息媒介,语言深入浅出、形象生动,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表象,促进学生的想象。直观形象的教学语言最常用的是比喻法和模型化。

案例:在讲解质量和惯性的关系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对当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时,就要尽可能地增大它的质量,当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时,就要尽可能地减小它的质量的理解,以结合体育运动现象充分说明,身材苗条模特不可能充当拳击运动员;而略有臃肿的拳击运动员不可能充当短跑运动员或体操运动员。如说到原子核和原子的大小,如果把原子比作直径等于100m的大球,那么原子核只相当于直径为1cm的一个小球。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联想的余地,既降低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难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经验表明,教师组织教学时注重语言的直观形象性,能够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乔际平,邢红军,物理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3第一版。

[2]陈刚、舒信隆,新编物理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5第一版。

[3]卢德馨,《研究型教学――理念。实践。物理》,清华大学出版社,8月第1。

浅谈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教育论文

摘要: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学实现途径。高等职业院校应构建具有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从系统科学原理出发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通过校企合作,整合资源,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培育创业导师队伍,加强宣传引导,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和文化激励机制,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浅谈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调查法、访谈法:对重庆市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情况作调研取样,总结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适应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课程结构体系。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为了更为客观地了解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现状,对重庆市5所高职院校(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市工业职业学院、重庆工程职业学院、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260名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教师60人,学生200人),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56份,占总发放问卷的98.46%。另一方面,对这5所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处、学院负责人及教师进行了有关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的深度访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2、研究方法与结果。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座谈访问法、逻辑推理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师资情况、创业教育形式等九项指标进行研究,并形成统计结果。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总的来说,创业教育课程还没有形成学科体系,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缺乏学科的严谨性和系统性,通过调研访谈,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课堂式创业教育形式,通过创业教育讲座和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在创业知识的构建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种是实践式创业教育,学校通过创业园、企业实践的形式,以设立创业基金、奖励学分等举措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和技能。第三种是综合式创业教育,这种模式是在讲授创业教育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同时还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技术咨询和创业资金的帮助。但从实践来看这三种创业教育课程模式缺乏实践性、创新性,理论性较强。

结合问卷分析,对创业教育的概念、特点、内容很了解仅占21.6%。在对学校创业教育课程满意程度评价,只有17.5%对学校创业教育课程相当满意。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课程缺乏认识,学生在创业教育课程中学习不到创业技能和创业知识,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目前,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而高职院校受过系统的创业教育的高质量的创业教育教师严重匮乏,自身有创业实践和经验占14.60%,缺乏创业实战经验,47.90%创业教育教师一般由从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构成,没有在企业的就业经历。而创业教育是一门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实践和技术性的学科,不仅对整个创业体系要理解,而且应具备丰富的创业实战经验,由于在理论及实践上的不足,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师资还无法很好地担负起创业教育工作。

2、缺乏有效的课程管理和评价机制。

通过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和分析,针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借鉴国外创业教育的成就及国内高校创业教育的典型模式,根据调查学生需求提出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想,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

开展创业教育、进行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就要充分了解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要积极的更新观念,树立创业教育理念。首先,学校领导者要审时度势地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校将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将创业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提高教师的创业意识,将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创业思想的形成。再次,要促进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通过创业教育课程要使学生认识到创新社会需要有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并且具备一定创业知识的劳动者。通过创业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创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主动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个性品质、知识结构、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规范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的设定是实施创业教育课程的前提。是保证创业教育目标实现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综合能力起到关键的作用。我们应首先在教材建设上适应创业教育的要求,与地方经济建设相一致,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及时纳入到教材之中,体现创业教育的职业性、创新性。其次,从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课程性质,师资培训教材开发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出发,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这样有利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另一方面,加强基础课程建设,可以通过开设必修课、选修课、创业实践活动课程等形式培养学生创业思想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可以根据创业教育的特点,实行弹性学制,以鼓励创业素质高的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创业实践。

参考文献。

浅谈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论文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美术知识的提升尤其是审美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新教育理念下的共识。基于此背景,提升小学美术教育的质量、水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课堂教学是课程教育的关键,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促进课程教育发展的有效措施。因此,本文将结合实践,通过分析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探究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形成系统的教学措施,使其能够有效地应用在教学中,为今后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依据。

引言。

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我国的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课程知识水平的提升,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随着教育思想的发展,整个教育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1]是当前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小学美术教育,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各种美学意识的养成十分关键,所以加强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十分必要。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教育思想对实践教学的重要要求,即要求课程的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变得高效,对于教育发展有积极的促进意义,这也体现了本文探究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必要性。为了探究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1.1丰富性。

笔者认为小学美术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丰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容主要就是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受,对美的作品进行鉴赏,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绘画以及作图的技巧等。这体现了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学生能够学习更为广泛的知识,对学生美学意识的培养十分关键。其次,小学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性的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就较为灵活,有众多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环节,这就突出了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模式丰富性的特点。教学模式的丰富性,有利于小学美术教育的开展,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教学的有效开展十分关键。总体来说,小学美术教育的丰富性,是今后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重点,对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十分关键,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

1.2重要性。

小学美术教育还具有重要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首先,小学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性的课程教学,对于整个小学课程教育体系而言十分关键。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程的同时学习艺术性的课程,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以及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这有利于开展小学美术教育,对于整体层面的课程教学有一定的促进意义,这也就体现了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其次,从学生发展的层面而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体现在对于个人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要求方面,这就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教育中,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以及可塑性,加强学生美学意识的培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这同样体现了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总的来说,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要求教育工作者积极地开展教学研究,最大限度地促进其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