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热门19篇)

时间:2023-12-02 20:29:17 作者:飞雪

教学计划是为了帮助教师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和教学内容的一份文件。以下是一份高中数学教学计划范文,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

小学数学二年级《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成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算式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

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算式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学过程:

活动一:数一数。

1、教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用几个几个数的方法,列出加法算式,引导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

2、教师提问:每人发2本练习本,要准备多少本?

3、揭题:连加太麻烦,研究一种简便的表示方法。

活动二:数一数,列一列。

1、示儿童乐园,提出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2+2+2=8。

3+3+3=9;4+4+4+4+4+4=24;1+2+3=6。

3、教师介绍用乘法表示第一算式:

2×4=8,以及它各部分的名称。

4、由学生选择后三个的一个,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5、讨论1+2+3=6?为什么不能列出乘法算式。

活动三:找一找。

1、找一找身边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

2、试一试,让学生独立试做,引导学生说一说3×4中4从哪来的?

活动四:

小结:乘法的意义。

小学数学二年级《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材让学生观察实物,如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等来认识角。用一张纸折成大小不同的角,再用两根硬纸条做成活动的角(能拉成大小不同的角)。最后抽象出角的图形。这里不给角下任何定义,只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边和顶点,会从给出的点画角。然后通过“做一做”进行一些巩固角的认识的练习。如通过第1题着重使学生分清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注意出现不同的放置位置。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用1课时进行教学,完成练习十七。

2、教学角的认识时,先引导学生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折扇等实物图形,指出哪里是角。教师可以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把硬纸条拉成大小不同的角,边演示边说明,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观认识。再让每个学生拿一张纸,仿照教科书上的图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在学生有了这些感性认识以后,教师再在黑板上画出角的图形,说明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要画出大小不同的角(包括锐角、直角和钝角),让学生指出这些角的边和顶点。

3、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要使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进行判断。第1题,通过观察能正确区分题目里给出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如第二个图,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段弯曲的线,所以不是角。

4、教学画角时,教师先说明画的方法,做出示范,再让学生画。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画,发现问题教师要及时指点。

5、关于练习十七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2题,要使学生初步知道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题中的两个角都是30°,要让学生用三角板中30°的角去比一比,确认两个角一样大。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跟画出的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

第3题,可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照着教科书上的样子画。

第4*题中,左图有3个角,中图有7个角,右图有8个角。做题时,要先让学生找,必要时教师可以指点。

练习十七最后的思考题的答案是:(3)个三角形,(3)个长方形。

(一)教学要求。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二)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内容是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所学几何图形的认识。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手帕、练习本、黑板面上的角,说明这些角都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什么是直角。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做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再说明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一比。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直角。“做一做”中的习题,注意出变式图形,使学生能掌握直角的特征。

小学数学二年级《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1页《生日》。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并整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2、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活动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要尊重大多数同学的意见。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有所体验。

教学难点:感受到统计活动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今天是几月几日?有今天过生日的同学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谁来说说?

我想知道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该怎么办呢?

二、玩中学。

1、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

2、分一分。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3)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

3、调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同学们的出生季节。

(2)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

4、涂一涂。

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5、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3)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三、学中做。

1、提出问题。

(2)这么多不同的意见,到底听谁的好呢?你们有没有好办法帮老师解决?

2、小组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你想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查,才能知道大家的意见呢?

(2)小组调查:先在小组里调查,每人只能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看的图书,由组长负责记录。

(3)小组汇报:你们组是怎样进行调查记录的?组里共有几名同学?调查结果是什么?

(4)在各组调查统计的基础上,汇合成了全班的调查情况。形成同学们喜欢图书情况的统计图。

有什么方法能一下子让人看出喜欢哪种书的人数最多呢?

我们还可以把张统计图换成统计表的形式,大家能更加清楚地看出调查的结果。

(5)进一步认识统计图及统计表。

用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是统计图,用数字来表示统计结果的是统计表。

(6)分析统计结果:观察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如果让你为班里去买书,你怎么买?说说你的想法。

四、师生小结、课后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统计的作用可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问题需要用统计呢?

小学数学二年级《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

1、掌握连加、连减笔算的竖式书写格式,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认真计算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竖式计算格式。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式题。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南瓜图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南瓜地)你们想不想去南瓜地里帮助农民伯伯摘大南瓜呢?(想)如果想要去帮助他们,就得先通过农民伯伯的小小测验。

一、引入旧知、沟通联系。

30+2+7=15-7-8=。

提问其中两道题“你是怎么算的?”

师:也就是这些题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算的。你们可真棒。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连加连减的计算题,板书本课课题:连加、连减。

二、情境引入学习新知。

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真是不错,都顺利的通过了农民伯伯的测验,下面我们就到南瓜地里去看看吧!

(一)连加。

1、出示书第27页情景图。

师:你从图上看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第一组摘了28个西瓜,第二组摘了34个西瓜,第三组摘了22个西瓜。

师:那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师:请你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读一遍。

3、师:同学们,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我们应该怎么想?

生: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就是把三个组同学们摘得南瓜合起来。

4、列式计算。

师:这道题怎样列算式。

学生口述后教师板书:28+34+22=。

5、你先来估一估这三个组大约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

谁估计得更准确一些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

6、组织学生讨论:

师:那到底怎样准确的计算这道题呢?请同学们同位俩先商量商量,然后生说教师板书:

9、师:这里三种笔算竖式哪种更好一些?好在哪里?

学生分组讨论,师小结:这种把算式连起来写的方法,不仅可以少写一个“62”,比较简便,同时可以避免计算过程中抄错数,使计算正确、迅速。这种简便写法(板书:简便写法)的竖式,更方便。

10、师:那大家看,为什么这个简便写法,可以把这里的两个竖式合起来呢?

(因为62是第一步算出的和又是第二步的加数,所以可以这样写。)。

11、师:谁再来说一说,这道题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12、师:请同学们,都试着用简便写法的竖式算一算,做在练习本上。

13、师:同学们,这个结果与你的估算结果接近吗?

大家的估算能力可真强。

14、师:为了检查你们刚才学习新知识的情况怎样,老师给你们出了一道题。

出示练习题:笔算46+25+17=。

选择不同的竖式展台展示,生讲解。

15、师:摘完大南瓜,我们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生:运南瓜。

师:好下面我就去南瓜地里运南瓜。

(二)出示运南瓜情境图。

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和问题。

师:这个图又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呢??

生:共有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

师:数学问题呢?生:还剩多少个?

自己完整的读一遍。

师:这道题你会解决吗?

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并用刚才计算连加的笔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

学生尝试计算。找一生板书竖式在黑板上,讲解。

师:谁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生1:我们可以先算一共运走了多少个西瓜,再用总数减去运走的总数也可以算出还剩多少个西瓜。

师:你们的想法都不错,你们真棒!

师:下面我们再来检验一个你刚才学的怎么样?请看这道题。

三、巩固练习。

1、师:我们学校数学小诊所来了三个小朋友,你们能帮助他们诊断一下吗?(出示课件)指名生说,师总结。

2、请同学们一组同学做一道题。

54+20+16=72-6-40=。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习的高兴吗?那么你有哪些收获呢?

多指名学生说一说。老师也有收获,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好了,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二年级《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

2、知道“变废为宝”可以从我们的身边做起。

活动准备:

1、资料准备:纸杯、、记号笔、即时贴、剪刀、双面胶。

2、课件:纸杯变化物。

3、环境安排:安排森林场景,其中放有各种造型的纸杯动物。

快瞧!那儿有好多小动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提问:

这些动物都是用什么资料制成的?

我们也来学学纸杯动物的制作方法吧!

1、整只杯子的处置步骤:

你觉得用整只杯子能做出什么动物?

以马为例。

2、半只杯子的处置步骤:

用半只杯子能做出什么动物?

以乌龟为例。

3、杯底的处置步骤:

你觉得用杯底能做出什么动物?

以小兔为例。

1、指导幼儿能合理利用纸杯的不同特点和花纹进行创作,并鼓励幼儿大胆造型。

2、制作时要时刻坚持桌面、地面的整洁。

制作时边放纸杯动物课件,提供幼儿欣赏。

小结:原来纸杯有这么大的用处,以后大家用一次性纸杯喝完水,千万别把它扔掉啦!只要我们动动手就能把它变成小动物哦!

小学数学二年级《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教科书第72~74页。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

2、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2—5的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会用2—5的口诀求商。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参加过哪些活动?今天天气特别好,你们想到郊外去玩吗?快快闭上眼睛,咱们现在就出发!(投影显示情境图)。

师:快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

(2)小女孩采了几种花?

(3)女同学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

二、探索新知:

(一)师: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板书:15÷3。

师:15÷3等于几?你想怎么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学具。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到学生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哪几种方法?

1、用小棒摆一摆:

2、用乘法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

……。

师:同学们刚才想了许多好的办法算出了15÷3的结果。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3是15?也就是用三五十五的这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么样用乘法口诀求商。

师:刚才没有用口诀来计算的同学,你现在能再来试一试吗?

师:计算除法,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竖式。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4  ……商。

除数……2╯ 8  ……被除数。

8  ……2和4的积。

(三)学生自主解决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复习2~5的乘法口诀。

自主练习第1题。涂一涂。

同学们喜欢玩风车吗?这3个风车上都有除法算式,如果你想让风车转起来,就赶快来算一算吧!看谁的风车转得最快!

四、全课总结:

谁来说一说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15÷3。

4  ……商。

除数……2╯ 8  ……被除数。

8  ……2和4的积。

教后反思:

1、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老师还没有讲解时就已经知道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且运用灵活。

2、生仍然不善于提问题,今后教师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2课题信息窗1---采集动植物标本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75页。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

2、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2—5的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会用2—5的口诀求商。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4计算。

巩固表内除法竖式的练习。

2、自主练习5魔术箱。

动手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

3、自主练习6。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练习时,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画面上的信息,再想办法解决问题。

4、自主练习7.8。

这是两个实践性的问题,先让学生了解题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聪明小屋。

练习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不要求学生全部掌握。

二、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三、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小学数学二年级《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知识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让孩子建立一分钟和一秒钟的概念,知道1分=60秒,体会分与秒的关系。

过程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1分钟的长短,并感受时间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及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情感目标:

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教育学生从小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一分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对一分钟的感知。

教学准备:

学具袋、、秒表、篮球、跳绳。

教学过程:

(一)体验一分钟有多长。

师:同学们,我们放松一下唱首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师:刚才我们唱首歌曲用了一分钟,那一分钟还能干什么呢?今天我们来看看一分钟能干什么。

板书:一分能干什么。

(二)动一动感受一分钟。

师: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一秒到底有多长,ppt看大屏幕看两遍。

师:你可以用动作或声音来表示吗?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师:我们知道了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也通过这么多方法我们记住了一秒。

(三)数一数:感受1分=60秒。

师:秒针如果走一圈,是多少秒呢?生齐说:60秒。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师:是啊!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ppt,那你觉得他们俩是什么关系?(板书1分=60秒)。

我们知道1分=60秒,看来一分钟真的很短暂。

(四)活动体验试一试。

师:那大家来猜猜一分钟究竟能干什么呢?

师:谁再来说一说,你都做了什么?

师:同桌互相说说你一分钟做了多少?

(五)说一说。

师:太了不起了,一分钟做了这么多事请,看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做更多的事,实际上一分钟除了能做这些事以外,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里还能做很多的事,发生很多的事(ppt)。

师:看到这些你想说点什么?

师:是啊,一分钟能做很多的事,也会发生但很多的事,所以我们要把握现在,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啊!

(六)估一估。

师:刚才我们一直是在钟表的帮助下来认识一分钟。可是如果没有钟表,你能用什么方法来估计一分钟有多长呢?老师请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最多。(小组合作,师到小组中参与合作)。

师:都找到好办法了吗?哪个小组先把他们的好办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师:看来大家都找到好办法了,老师要看看你们的方法灵不灵。现在老师要播放音乐,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计老师是不提醒的,听明白了吗?预备——开始!

(七)比一比。

师:同样是一分,如果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会觉得很短暂,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会觉得很漫长。

师:珍惜每1分钟有时会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今后的日子里,希望你们能珍惜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分!让我们共同来读一句有关珍惜时间的话来共勉吧: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最后在《时间像小马车》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这节课!

《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

《快乐的动物》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46页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培养学生分析、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本节课以趣引路,让学生在情境中逐步体会、感知,让学生寓学于情,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在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创设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为此,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特地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与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培养学生从小学会自己探索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

第二环节,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而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本节课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小动物进行操作,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初步感知了倍的含义。

第三环节,趣味练习。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竞赛活动的心理,把练习设计成闯关的形式,再次将乏味的练习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练习设计突出层次性、趣味性、开放性,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用活所学的知识。

总之,全课的设计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自主探索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与竞争意识,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体验思考与交流带来的快乐,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数学二年级《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

结合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材分析。

来进一步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知识奠定基础。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就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本单元又对长方形、正方形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可以说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知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虽然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但在生活中很多学生都接触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只要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具体情境,学生就能比较容易掌握。教学中还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学具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体验的活动空间,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设计。

(一)创设活动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变魔术吗?

(生自由回答。)。

师:现在老师要变魔术给你们看一看。

(教师拿出一个长方形教具,拉动长方形框架对角使其变为另一个图形。向不同的方向拉,这样反复做几次。)。

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学生跃跃欲试。)。

(二)探索新知。

1.做一做。

(1)师:同学们,你们可以亲自动手做一做。你在拉动时注意观察拉动后的长方形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个新图形又是什么样的?并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说一说。

(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活动,教师在小组内随时指导。)。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难发现长方形拉动后角不再是直角了或是角的大小变了,但边的长短没有变。)。

(2)以小组汇报方式在全班反馈:新图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描述新图形的形状。

(学生语言表达不一定清楚,但只要意思对,教师这时都要给予鼓励。)。

(3)你们知道长方形变化后得到的是什么图形吗?

(学生回答。这时有的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这是平行四边形,如说不出教师可以直接揭示。)。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体验、小组交流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2.说一说。

(1)师:这样的图形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吗?在哪儿?

(给学生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是为了有较完整的思维,小组交流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2)小组形式汇报反馈。

当学生语言表达不清时,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鼓励他把话说完整。

(3)课件演示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感到平行四边形离我们并不远。)。

3.画一画。

(1)师:你们想把刚才在生活中找到的这些平行四边形在点子图中画出来吗?

(2)出示附页3中的点子图。学生动手画一画。

(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随机指导。)。

(3)展示作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评价中自我反思。)。

4.拼一拼。

(以游戏的方式进行。)。

(1)师:现在我们来做拼图游戏,用你们手中的七巧板来拼一拼今天我们认识的平行四边形。

(2)生进行拼图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用多种组合拼出平行四边形。学生拼图过程中可以与同伴随意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以上的数学活动,可能已经疲劳了,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此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拼一拼,进一步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小结本节课内容,布置实践作业。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图形――平行四边形,并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找到它。请你们对生活中物体再进行观察,去找一找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个新图形。

〖案例点评。

本案例中,教师借助拉动长方形框架对角使之变成平行四边形的活动,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然后再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又通过演示课件使学生从实物情境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并在头脑中形成平行四边形的表象。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学具和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认识和探索图形的过程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快乐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可以应用于线造型的各种各样的媒材,发现线材的美感并进行艺术创造。

2、通过小组探究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丰富学生线造型表现手法。

3、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良好做事习惯。

教学重点:

利用线材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

教学难点:

人物动态夸张、生动及线材连接点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做好学习准备。

二、导入新课:

唐代孟郊的诗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板出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传统文化使学生明确夸张对于艺术作品的作用。

三、讲授新课:

(一)、结合书中图片分小组探究问题:

1、线造型人的制作方法是怎样的?

2、它们用了哪些装饰方法?

3、通过你们小组分析,提示大家在制作中应注意什么?

(二)、出示、齐读《礼记》中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三)、教师简单演示,提示注意的问题:在制作过程中注意线的连贯性,尽量不把线剪断,如果要剪断一定要注意线与线之间连接紧密。

(四)、师吟诵春秋时期老子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丰富学生线造型表现手法。明确制作要点,感知制作中的细节。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教育学生做事要注意细节。进一步丰富人物制作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四、课堂练习:

(一)、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二)、渗透《弟子规》中的“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设计意图:利用传统文化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掌握表现方法。

五、课堂总结:

(一)、小组的成果展示、交流、评议。

(二)、相机渗透传统文化。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虚心好学的态度。

课题。

制作方法:

1、头事勿忙。

2、身体忙多错。

3、四肢勿畏难。

4、装饰勿轻略。

《快乐的歌》教学设计

《谁热的快》教学反思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出示图片,首先提出问题观察冬天和夏天人们的穿着,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容容易发现了问题,《谁热的快》教学反思。有个别的同学甚至根据自己的经验及知识进行解释。

对于学生的猜想,我问了一句:是否想这个同学解释的那样呢?我想这样的反应会更好。这样把问题再返给学生,让学生留有疑问的去思考和探究,效果应该还是不错的。在下面的过程,我出示了温度计等材料,问学生那你们认为应该怎样的.验证我们的猜想呢?这个实验的设计比较的简单,学生很快就积极的举手准备发言。我没有让学生直接进行回答,而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的交流。

现在看来不知道这个活动是否有些多余了。但是我发现还是有许多的地方需要学生进行仔细的思考。在组织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们大多数都积极的进行实验。但是有个别小组的没有携带相关的材料。这个问题需要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的进行组织,还有对于这些出现问题的小组组长和同学积极的了解情况和教育。这样学生就会知道该怎样进行准备活动了。在实验的过程中,有个别的同学很是不认真。

我想对于这部分少数的同学需要更进一步的教育。最后的教学中,虽然出现了各种问题,但是还是较好的完成了任务。整体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快乐的歌》教学设计

1能借助拼音读准星、快、沙、爬、怎、么、傍、晚、风、吹、话11个生字的字音,并结合课文和新的语言环境正确认读生字。认识三点水旁。

2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顿读。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读出感情。

3描摹沙、风2个生字。

4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想象说说小海星和妈妈的对话,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在大海里,住着许多像星星一样可爱的小精灵,出示实物。他们的名字就叫:小海星,出示实物。板书:

2学习生字:星(读准后鼻音,并扩词)。

3揭示课题41.小海星快回家。

学习生字:快(拼读三拼音,渗透它的部首是竖心旁,这类字大都和心情有关。反义词是慢)。

4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谁要让小海星快回家?为什么?听听课文的录音,

三学习生字。

1自己读读课文,注意我们圈出的生字的读音,不加字不漏字。

2同桌检查,互相听听对方读得是否正确了。齐读。

3集体交流,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1)出示生字:

沙、爬、怎、么、傍、晚、风、吹、话(注上拼音)。

(2)相互提醒学习中遇到的难字。

你觉得哪些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翘舌、前后鼻)。

读音:沙、吹、怎、傍、风,开一组火车。

请大家看看这些字。

出示:傍。理解傍晚是指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3)巩固识字。

部首妈妈找宝宝;脑力大比拼:我说你猜。

(4)读通课文,背诵课文。

四学习课文。

把生字宝宝送回家,再来读读课文,注意读流畅(不顿读),指名读。

读出自己的'理解。

指导:

1这只小海星在沙滩上玩得怎么样,你来听一听,想一想。交流。

师:这可真是只可爱调皮的小海星。

出示:小海星,爱玩沙,开开心心沙上爬。谁来读?三个人,齐读。

2太阳落山了,傍晚了,小海星玩得忘了回家了,他的妈妈会怎么样?

谁上来演演小海星的妈妈?

出示:小海星,爱玩沙,开开心心沙上爬。妈妈在找他:怎么傍晚不回家?

读出海星的可爱,读出妈妈的牵挂。

3最牵挂孩子的就是妈妈了,妈妈看不到孩子会多么着急呀!这个时候,海风开始劝告贪玩的小海星了,他轻轻的吹着,好像在说:

如果你是海风,你会对调皮的小海星说些什么?

请同学说,大面积说,老师对答。

4出示第二段,比读,齐读。

5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

6你们读的会更好听。放音乐。

四训练说话。

1出示插图,观察。

2训练想象说话。

合作表演:小海星回到家,会和妈妈说些什么呢?找个伙伴演一演。

3交流。

《快乐的歌》教学设计

科学概念: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筷子、烧杯、热水和冷水、糖块、水槽。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1、让学生上台喝糖水。

2、教师设问:加了这么多的糖,水怎么还不甜呢?

3、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糖还没有溶解)。

4、引出课题。教师提出探究的任务:怎样才能加快糖在水中的溶解呢?

5、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教师板书:搅拌、加热等。并追问:“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猜想?”

6、这几种方法真的能加快溶解吗?这节课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二、学生动手,实验验证。

制定实验设计。(小组设计实验,并完善实验方案记录单。)。

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个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并补充完善。课件展示相应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重点指导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3、各组根据本组的实验方案,领取实验器材,完成实验,记录结果,验证猜测。

4、师小结加快溶解的方法。

三、实践运用。

化糖水比赛:每组领取一块同样大小的冰糖,小组间比赛哪一组化的最快。

请第一名的小组代表总结经验。

四、全课总结。

五、整理器材,结束课堂。

《快乐的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诗,把握以象传意和用典言志写作手法。味人,理解“山谷”内涵,感受诗人狷介自持的生命气质。

2、了解登临诗的一般特点,掌握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登临诗的特点及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体味诗人狷介自持的生命气质。

教学方法:

诵读——启发——探讨——演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同学们,我们的启蒙教育总是从背诵古诗开始的。那你们肯定会背《登鹳雀楼》吧?(学生齐背,投影显示)那有谁会背杜甫的《望岳》呢?(投影显示)。

你觉得这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发言)。

登高——望远——思深。

(板书登临诗)明确解释“登临诗:”

登临即登高,登高之“高”,相对于平地而言。

登山、楼、台、阁、亭,虽形式不同,但意义相似。

登临诗的一般写作思路:写登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板书)。

我们今天来学习另外一首登临诗,黄庭坚的《登快阁》,(板书课题、作者)。

二、品诗味人。

(板书:品诗)。

(一)读(3分钟)。

(ppt展示出已划分节奏的诗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示范读,同桌点评。

学生齐读。

(二)品(17分钟)。

整体感知,并填空。(ppt展示)。

古人登高登阁,或览胜,或寄远……。

王之涣登鹳雀楼,他看见了落日西沉、黄河东流,想到了望远须登高的朴素哲理。

杜甫登泰山,他看见了巍峨泰山,神奇缥缈,产生了敢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壮志。

那么,

黄庭坚登阁,他看见了,他想到了。

(2分钟,学生思考并完成,教师巡视)。

讨论:

1.诗人登阁看到了什么?

板书:景——胸襟阔大。

2.诗人又想到了什么呢?

赏析“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出什么情感?

板书:典——世无知音。

3.正因为如此,诗人最后有了什么想法?从哪儿看出来的?

板书:象——弃官归隐。

(三)味人(5分钟)。

1.诗人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诗中有没有交代作者为何登阁?)——抓住“痴儿了却公家事”一句来赏析。

投影补充黄庭坚的介绍:

《宋史黄庭坚传》。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2.问:那么黄庭坚后来归隐了吗?

投影:黄庭坚的漫漫为官路。

治平四年(1067年),黄庭坚考中进士,任汝州叶县县尉。

熙宁初年(1068年)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担任了国子监教授。

元丰三年(1080年)知吉州太和县。

元丰七年(1084年)移监德州德平镇。

元丰八年(1085年),以秘书省校书郎召入京师。后任神宗实录检讨官,著作佐郎。

元祐元年(1086年),哲宗即位,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元祐二年(1087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

绍圣初年(1094年)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后又被劾修实录诬枉责而贬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后移戎州(今四川宜宾)。

元符元年(11),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受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

崇宁二年(11),又因赵挺之排挤,以幸灾谤国之罪除名羁管宜州。

崇宁四年(11),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宣布命令就客死在宜州(广西宜山县)贬所。

小结:要想准确了解登临诗中所表达的主题,必须要知人论世。

明确:黄庭坚——出淤泥而不染。

三、总结归纳:(投影)。

登临诗的一般阅读方法,

完成板书:

登临诗。

了解思路: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读懂手法:写景用典。

知人论世。

四、课堂演练:

要求学生根据对登临诗的了解,自己解读杜甫的《登高》。(10分钟)。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712—770)后半生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在外漂泊的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

学生自己思考写作讲解提纲(5分钟),然后指名学生发言讨论。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可补充讨论:

请说说《登快阁》的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和杜甫《登高》诗中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上的异同点。

都是写登高所见秋景,都写到山、树、江水,但黄诗还写到夜月,

写江水的着眼点不同,杜诗着眼于江水奔流之态,黄诗着眼于江水的明净;

两联诗都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但杜诗多了一份沉郁悲凉,黄诗更显轻松明快。

五、结束语:

同是登临者,不同是胸怀。

《快乐的家园》教学设计

2、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3、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

【教学难点】理解基数、序数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课件、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猜一猜。

活动目标:通过猜一猜活动,激发兴趣,活跃思维。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有一位小动物要和我们一块儿学习,你猜它是谁?

2.到底是哪一种动物呢?它有两只长耳朵四条腿,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电脑出示:小白兔)。

3.可爱的小白兔给我们带来一幅美丽的图画:(略)。

活动二:夸夸美丽的家园。

活动目标: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10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通过夸夸美丽的家园活动,启迪智慧,拓宽思路,培养观察能力,丰富想象能力。

活动过程:

2.谁能说出图上哪些东西的个数是“1”?(生自由说)。

3.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的个数是“1”的事物,都可以用“1”来表示。(电脑出示“1”)“1”的威力可真大,它可以表示单个的一个萝卜;可以表示由许多个萝卜组成的一筐萝卜;还可以表示一座高山,一颗小草等。

(电脑同时闪动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座高山、一颗小草。)。

4.现在请你们看看自己的身体和周围,有哪些事物能用“1”表示?(让学生自由说,教师同时举起实物或做手势。)。

6.那3能表示什么?4能表示什么?(同桌互相说)。昨天我们认识了1--10的数,请你选1个数和小组的小朋友一起说。

活动三:小小足球场。

活动目标:通过小小足球场活动,理解基数和序数,初步培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2.老师小结:对,衣服上的数可以表示号码、也可以表示是第几个运动员。请同学们指着图,自己读一读运动员身上的号码。

3.问:有几个号码?有10个号码就表示有几个运动员?

4.思考:比赛结束后,运动员们要排队,他们按什么顺序排队呢?

5.实际操作:现在我们按号码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请10个同学来当运动员(每人手中拿有一个数)。请运动员听口令,现在我们按1、2、3、4......的顺序排队,看谁排得又快又好?请同学们看图,你喜欢几号运动员?你喜欢的运动员他排正确了吗?你自己上来数一数。(如有同学说他喜欢8号,当他数到8号运动员时,引导他说出:“8号运动员正好排队伍中的第8个。”)同时引导学生说出:“从1号到8号共有8个运动员。

6.我们要向这些小朋友学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把自己的身体练得棒棒的。

活动四:练一练。

活动目标:通过练一练活动,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1.好啦,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图见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5页)。

2.请同学们数一数、画一画。

3.每组图中,把与左边同样多的部分圈起来。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有趣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在练习题设计上,注意兼顾习题的层次性、针对性和实践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最后设计了一个小调查,因为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教师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发掘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让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

《快乐的家园》教学设计

1.对“1”进行认识,并且从1引申到2、3、4的学习.

2.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1、2、3、4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学难点。

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具准备。

课件、补充资料“结绳计数”,学生每人一张数字卡片,老师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你们知道古代人是怎么数数的吗?(演示课件:结绳计数)。

2.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吗?

(点评:以结绳计数的故事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活动(二)。

1.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去旅游(板书“1”),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点评: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1”的概念.)。

2.(演示课件:美丽的山村)请你们仔细观察,1可以表示什么?(小组讨论)。

4.平时,你还在什么时候会说到或用到“1”?

(点评: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学习.)。

5、谁能总结一下,“1”都可以表示什么?

(1即可以表示个体,又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集合,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活动(三)。

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到2、3、4等数字,这些又可以表示什么呢?

(点评:由“1”的学习,引申到2、3、4的学习,学生借助已知的方法自主学习.)。

活动(四)。

1.建小足球队:学校的操场多宽敞啊,你们想不想去活动活动?我们就来组建一支小足球队.

2.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数字,(数字朝下)谁愿意参加足球队,请你抽取一张数字纸片,把它贴在胸前.(10个同学贴好数字,按上台顺序站成一排)。

3.同学们,台上有几名运动员?他们衣服上的数表示什么?

4.如果让他们排成一队,可以怎么排?(学生讨论)。

方法一:

1、2、3、4、5、6、7、8、9、10。

方法二:

1、3、5、7、9、2、4、6、8、10。

方法三:

10、9、8、7、6、5、4、3、2、1。

(学生说出其中一种,台上小队员排队)。

5.老师扮演记者采访:请问,你是几号运动员?你排在第几个?

6.请同学扮演小记者,向运动员提问.

7.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别的办法帮他们排队吗?

(10人一组活动:把自己座位里的数字贴在胸前,然后大家讨论可以怎样排队,站成一队)。

8.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是怎么排队的?其它小组可以当小记者提问.

(点评:组建小足球队,调动学生参与的意识与活力.在老师示范性的采访后,学生在模仿提问中,感知序数.)。

活动五。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打算向谁学习他的什么优点?

快乐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用不同材质的造型能力。

2、过程与方法:能用生活中的各种线材组织一幅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受不同线材作品带给人的美感。通过丰富的美术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身边线材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

教学难点:

人物动态夸张、生动及线材连接点的处理。

用具准备:

各类线材,使用不同颜色的电线。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造型方式的理解调动学生广泛参与教学活动,锻炼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通过欣赏让学生发现肢体语言表现情绪的美感。

1.欣赏快乐形象的艺术作品:西汉《说唱俑》;《踢毽子》等引导学生回忆不同的艺术表现。

2.过渡语:灵活的线形材料也可以表现造型。(幻灯)欣赏,下面我们将研究如何利用线形材料表现快乐的人物造型。

3.哪些活动会让我们感到轻松和快乐呢?接下来我们进入到《超级模仿秀》的快乐游戏体验环节。要求先欣赏图片,然后回忆生活选择*的模仿,每个人要特别注意观察人物肢体和表情的变化。

4.感受作品之美,分析材料特点。(欣赏课本作品了解材料特点)。

总结:书本上的作品都是用线型材料表现出人物的造型,其实表现人体的灵活动作和优美姿势,不一定要用繁琐的造型方法,用不同的线材做出人体形象,会更加生动有趣。

三、质疑探究。(结合课件进行探究)。

1.出示多种线材:

能利用哪些材料进行创作呢?

(1)较硬的线*材料:吸管、一次*筷子、*棍棒、牙签等。

(2)塑料绳、毛线等软*线型材料。

(3)软硬适度的废电线。

小结:通过比较,发现软硬适度的废电线是最合适的材料。因为它**丰富,容易造型。

2.如何用这样的材料进行创作呢?

(1)说一说图片与作品的联系。

小结:两幅作品都是运用简化、夸张、想象等艺术手法概括形。

(2)探究设计与制作技法。

总结:制作时,我们可以观察,也可以回忆人物各种生动动态,选择人物活动及观察视角:整体、局部。

(3)探究多种方法制作。

a、拧b、缠c、盘。

1.合作探究(出示两件方法不同的作品)。

有一个同学用刚才这些方法,制作了一组快乐的人。比较一下两件作品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一件用一根线,一件用两根线完成。)。

通过这个作品,你能说说线造型人的方法是怎样的吗?

总结:头缠成椭圆形,四肢可用单线表现,身体可反复缠绕。2.提示注意事项:

通过你的分析,提示大家在制作中应注意什么?

(1)情绪的正确表达。

(2)在制作过程中注意显得连贯*,尽量不把线剪断。如果要剪断一定要注意线与线之间连接紧密。

四、欣赏作品,方法创新。

1.欣赏同龄伙伴的作品。

2.欣赏其它现象材料的作品。

欣赏学生作品,通过观察、分析。对比作品在材质、造型方法上的异同。

五、创作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以线*材料为主,*或集体合作完成带有快乐动感的人物造型。

六、展示评述:

1.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造型奖”、“制作制作精美奖”、“最有创意奖”、“最佳合作奖”。

七:课堂总结:

运用肢体语言除了可以在艺术中表达我们的情绪外,在生活中还能表达我们最重要的情感——爱。

想一想:你要怎样运用你的肢体语言来向你的父母和家人表达自己的爱呢?

有时,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让我们彼此之间有了沟通!

作业:请你回家后,也能拥抱一次你的父母和家人,用你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文档为doc格式。

快乐的节日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热爱生活、享受快乐的情感。

2、体会诗歌的语言美,通过仿写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歌曲《快乐的节日》、多媒体光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2、你们知道刚才听到的歌曲,名字是什么?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快乐的节日》。

二、阅读、感受、学习、体验。

1、课件范读,学生感受节日的快乐。

2、你们觉得丁丁读得怎样?

3、请学生自己读。

4、指名分小节读。

5、男女生分组读课文。

6、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小节,把自己最欣赏的句子画出来,想想你为什么欣赏它们,再跟同学说说。

7、汇报。

8、拓展练习,做《语文天地》“照样子说说”

9、指名说,全班朗读。

10、感情地朗读三个小节。

11、带着快乐的心情读全文。

三、情感升华。

1、总结:让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让同学说说怎样报答祖国妈妈。

四、作业:把课文快乐地读给你的家人听。

有我们就更美丽         感谢祖国。

快乐的节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色”。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想象,感受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幸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从小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

难点:使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诗歌美好的意境和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抓住课题,定位“快乐”

3.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同来学习第4课。

板书课题,齐读。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什么样的节日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快乐”

1.观察之中插图,说说图上的内容。

2.自渎课文,明确要求。

3.检查自渎情况。

4.再读课文,要求通读句子,标出诗歌的小节序号。

5.反馈。这首诗歌共有几小节?分别指名学生读,师生共同反馈。

6.师生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是什么节日?

三、精读课文,感悟“快乐”

1.读了课文,你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为什么?

2.原来是我们的节日,想想你曾经度过的“六一”儿童节,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3.自由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你在哪里觉得快乐?

指名说。既然找到了,就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不同的人读)。

4.学习第二小节。

(2)花儿、白杨树、小鸟都在向你们表示祝贺。想象它们会说什么祝贺的话呢?听到它们的话,你的心情怎样?愉快地读一读这段。

(3)还有谁会向我们表示祝贺,它们会怎样祝贺?照着书上的样子,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4)你们就是祖国的希望,你们本领真大呀!你能承担这么大的责任吗?请用朗读把你的决心表达出来!

5.学习第三小节。

(1)祖国的将来靠我们去建设,我们现在对祖国有着怎样的情感?自渎第三小节,指名读。(重点领会:羽毛长丰满、勇敢、飞翔、理想)。

(2)让我们和书中的小朋友一起像小鸟一样,飞向我们的理想吧。(齐读第一小节)。

(3)拓展:你们有什么理想?要将理想变成现实,需要什么?

6.学习第四小节。

(1)出示课文插图:看图上的小朋友多高兴啊!谁愿意和他们一起过这个节日呢?(指名读)喜欢读的小朋友可以站起来读。

(2)有感情的读这一小节。

四、总结全文,收获“快乐”

1.师:童年的时光多么美好,快乐的节日多么令人难忘?感谢亲爱的祖国让我们幸福、健康地成长,等我们身上的羽毛长得丰满,我们一定要勇敢地向着高空飞翔,飞向我们的理想。

2.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边听边打节拍,脑子里别忘了想歌词哦!

3.听伴奏带,集体朗读课文,会背的同学可以试着背诵。

4.课后请音乐老师在音乐课上教唱《快乐的节日》。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