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大全(18篇)

时间:2023-12-12 00:20:50 作者:碧墨

教学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动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教案

教学反思: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本来是一个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放手摆学具、探索特征、实践应用、游戏等形式,使学生在轻松的、和谐的气氛中获得了新知,同时,在动手操作、动口讨论、动脑找特征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教师在全过程中都处于引导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精心设计,各个活动环节有效而且得法,把课堂的气氛不断推向一个又一个的高潮,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抽象转化为简单、化难为易,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优化。

二年级数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教案

2、通过实物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

3、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4、探索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5、引导学生感悟到美源于生活,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口算卡片、圆片、小棒。

一、操作导入。

1、按要求摆一摆,说一说。

(1)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4个2根。

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倍。

(2)第一行摆4个圆片。

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第三行摆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问:你是怎么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题,出示挂图,问:看了图,你知道了什么?问我们什么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可以动手画一画,或摆一摆。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

6、学生列式并口答。

7、组织学生讨论:这题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谁能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思考:列式的时候是怎样思考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3、做“想想做做”第3-5题。

(1)学生独立做。

(2)交流:数量关系分别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的?

四、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小学数学一年级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说课稿

出示应用题“学校里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1)指名学生读题.。

师:是谁与谁比多少?白兔多还是黑兔多?(白兔与黑兔比多少,白兔多,黑兔少)。

师:我们已经知道白兔的只数多,那么白兔的只数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学生说出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时,把画有7只白兔的纸条翻过来,学生说出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时,把画有5只白兔的白纸条翻过来)。

师:这道题的问题是图中的哪部分?(请同学上来指一指,教学标出问题部分,并注明“多?只”)。

(3)看图分析。

师: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应该怎样想呢?(从白兔的只数里去掉跟黑兔同样多的,剩下的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计算)。

(4)列式口答。

指名列式口答.教师板书:

12-7=5(只)。

口答:白兔比黑兔多5只.。

3.指导学生做教科书第58页上的“做一做”

让学生按照下面的问题分析和解答:

(1)这道题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在书上画批)。

(2)从已知条件可以知道谁多谁少?(圆白菜多,大白菜少)。

(3)圆白菜的棵数多,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跟大白菜同样多的8棵,另一部分是比大白菜多的)。

(4)要求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几棵怎么想?(从圆白菜的棵数里去掉和大白菜同样多的'8棵,剩下的就是圆白菜比大白菜多的)。

(5)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计算)。

(6)在书上填写算式.。

(三)巩固反馈。

做练习十五的第1~3题.。

做第1题时,先指名读题并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要求红花比黄花多几盆?应该怎样想?(红花多,红花的盆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黄花同样多的10盆,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从红花的盆数里去掉和黄花同样多的10盆,剩下的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盆数)。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第2,3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予以指导.。

(四)小结。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教案

使学生理解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学会解答,初步培养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小朋友,今天有许多老师来听课,你们高兴吗?徐老师也很高兴,对他们的到来,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师生鼓掌表示欢迎)。

2.大家拍手拍得很热烈,但不够整齐,请听一听,老师是怎么拍的,拍了几下?(教师有节奏的拍5下),学老师的样,比我少拍2下。(生拍手)。

3.刚才你们拍了几下,是怎样想的?

指出:要想知道自己拍几下,就可以想,比5下少2下是几下,谁会列式。

4.如果我拍7下,要求你们比我少拍3下,你们该拍几下?怎样想?

1.直观复习:再过几天就是小松鼠的生日了,小白兔准备了礼物送给它,是什么礼物呢?(小黑板出示准备题1)。

(2)填空,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绿花是6朵的?(从9朵里去掉少的3朵)。

(3)师指出:从图上看,绿花比9朵少3朵,绿花的朵数就是要从9朵里去掉3朵。

2.动手操作复习:小白兔给小松鼠送来了鲜花,还给它带来了什么呢?(出示准备题第2题)。

(1)小白兔的要求是第一行摆6个圆,第二行摆三角,三角比圆少2个。哪一行摆得少?摆几个?请小朋友们动手摆一摆。

(3)师指出:有6个,比少2个,就是比6少2,要从6里去掉2,所以用6-2算。

3.“想想算算”第1题。

指名填空,说一说为什么用10-2=8?

师指出:足球比排球少2个,求少的数要从多的数里去掉相差的一部分。

4.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上面题目中想的办法来学习新的应用题(出示课题)齐读:

1.出示例题,指名读,说已知条件和问题。根据这样的条件和问题,你能不能画出线段图?自己先在纸上画,然后和你的同座位进行交流:(出示要求)。

想一想,做一做。

1.表示桃的线段应比梨的线段怎样?为什么?

2.在图上标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3.求桃有多少个可以怎样想?

4.怎样列式计算?

4.指名口头列式,师板书。追问:为什么用减法?

师指出:这里求比23少9的数是多少,要从23里去掉9,所以用减法算。

1.“想想算算”第2题。

看线段图请一生说图意(指名说齐说)。

生填空,为什么用减法算式做?(师引导:这里求的是……)。

2.“想想算算”第3题。

找关键句画波浪线,齐说画的是哪句?蓝花瓶是小数还是大数?填完整算式和答句。

3.小游戏,抢答题目(录音机播放)。

(1)小明家有13只公鸡,母鸡比公鸡少2只,母鸡有几只?

(2)小华有27张邮票,小红比小华少5张,小红有多少张?

(3)学校车棚有9辆摩托车,自行车比摩托车多20辆。自行车有多少辆?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做题时怎样想的?

练习十二第1、2题。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p23例4。

教学目标: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一)、教学例4、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

(二)、完成第23页做一做。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思考、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

(三)、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在操作中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答方法,体验解答的过程。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

五、随堂练习。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案

一、说教材和要求。

2、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解决这类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我设计了一个“红花评比”的情景图。根据各自所得红花的不同朵数,很自然地引出主题。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理。

(3)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热情。

4、教学重点。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p23例4。

教学目标: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一)、教学例4、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

(二)、完成第23页做一做。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思考、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

(三)、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在操作中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答方法,体验解答的过程。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

五、随堂练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教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五、课后作业。

2.志强小学去年植树650棵,植的树活了634棵,成活率是多少?(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4.一个面粉厂,用40000千克小麦磨出面粉34000千克,求小麦的出粉率.。

教案点评:

该教学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依据知识的迁移规律,进行了必要的铺垫。根据新课“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需要,复习了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重点突出了准备题,为讲授新课做了铺垫。

2、引导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异同点,进一步强化了教学的重点。

3、精心设计习题,使知识引向深入。

探究活动。

百分数是不是分数。

活动目的。

1.加深对百分数和分数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活动题目。

百分数是不是分数?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讨论题目.。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分组汇报.。

4.教师总结.。

活动说明。

这个活动也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88-89页,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二十四l-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和分析数量关系的本领。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数学意识,使学生知道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必要性,发。

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完成88页的复习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0。

指导学生操作学具。

第一行摆5个圆片。

第二行摆三角形,比圆片少2个。

第二行摆_个三角形。

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2)启发学生互相说条件,操作学具,提高操作能力,进一步理解比一个数少几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11。

(2)根据学生口述条件和问题,启发学生知道什么?

使学生明确红花多,黄花少。

(3)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黄花比红花少6朵,也可以怎么说?

使学生明确:黄花比红花少6朵也就是红花比黄花多6朵。

(4)列式计算9+6=15(朵)。

(5)进一步理解,帮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

3.反馈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做一做”第2题。

三、巩固发展。

看书质疑。

四、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解答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要分析数量关系,谁多、谁少,再列式解答。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l、2题。

六、板书设计。

应用题。

例8:有红花15朵,黄花比红花少6朵。黄花有多少朵?

15-6=8(朵)。

答:黄花有8朵。

应用题的对比(2)。

教学内容:教材第90页,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和练习二十四第5~8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2.正确解答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数学意识,使学生知道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必要性,发。

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操作学具,巩固所学的数量关系。

二、探究新知。

l.投影出示例12。

2.小组活动。

(l)议一议两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教师出示图片或投影片。

(2)通过议论和看示意图,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两道题都是红花多,黄花少。

(3)想一想: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使学生明确: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不同的是第一题的第二个条件是第二题要求的问题,第一题要求的问题是第2题已知的第2个条件。

两题都用减法计算。

3.独立解答。

(4)填空。

(5)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反馈练习“做一做”

独立填在课本上,订正时启发学生互相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二十四第8题。

2.练习二十四第5题,出示投影片。

学生议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了解数量关系,口头计算。

四、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学习什么,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四第6、7题。

六、板书设计。

应用题。

例12(1)有红花54朵,黄花36朵,黄花比红花少多少朵?

答:黄花比红花少18朵。

(2)有红花54朵,黄花比红花少18朵。黄花有多少朵?

答:黄花有36朵。

不连续退位减。

教学内容:教材第94-95页,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和练习二十五中的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初步理解笔算减法中退位的算理,正确进行计算。

2.总结减法计算中应注意的地方。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2.提高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检验的好习惯,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和总结概括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2.53减26得多少?用坚式算出来,指名板演。

订正时说一说两位数减法要注意的地方。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用坚式进行计算,并板演。

(3)启发学生想一想,计算时注意什么?

使学生明确:计算三位数减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教学例2。

(l)出示例2。

(2)启发学生想一想、议一议、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应该怎样计算?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启发学生思考。

(4)引导学生明确:十位上的数不够减,从百位退1,在十位加上10再减。

3.教学例3。

(l)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试算,你们发现了什么?(个位、百位不够减)。

(2)让学生分组讨论说说百位不够减,该怎么办?

使学生明确:百位不够减,从千位退1,在百位上加上10再减。

(3)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

4.归纳总结:

(l)交流汇报。

使学生明确:不管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2)引导学生议论:三、四位数的减法和两位数的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阅读教材95页:三、四位数的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4)反馈练习。

三、巩固发展。

1.分组讨论并计算,95页“做一做”第3题、练习二十五第3题。

2.看书质疑。

四、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所学知识和应注意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五第2、4题。

六、板书设计。

百十个百十个。

376319。

244143。

1230。

-425。

805。

减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96--97页例4,“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五的第5--9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到验算的重要性,学会用加法验算减法,培养认真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验算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会用加法验算减法,培养认真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把下面减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

(1)15-3=8()+()=()。

2.按课本第112页上面:“如果把例3里的差和减数加起来,结果怎样?算算看。”

指定二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列式计算。

做后,引导学生观察两道复习题,并说说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数之间的关系,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授。

1.教师将上述两题竖式中相同部分用线连起来如下:

在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差和减数相加,结果等于被减数。”

我们用“差和减数相加的方法,可以验算减法。”

教师说明:为了保证计算的正确,不仅要掌握计算法则,认真计算,还要学会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师板书课题:减法的验算。

指名用竖式演算,然后用差和减数相加的方法验算。全班学生计算并验算。

(2)利用学生的板演,指名讲计算过程。(数位要对齐,从低位减起,百位不够减,从千位退1作10,百位17减8得9,千位剩3。)。

(3)正验算是否正确,看差与减数相加是否等于被减数。

教师还要指出:如果题目没要求验算,为了简便,也可以不另写验算的竖式,就用原来的竖式验算。验算时也是把差和减数加起来看得数是否等于被减数。

可以让学生看看原来的竖式,从下往上,由学生口述:个位0加6得6,十位1加2得3,百位9加8得17,千位是进上的1加3得4。

板书如下:

3.小结:用差和减数相加的方法可以验算减法。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6页,齐读验算的方法。

课本第97页“做一做”习题第1-3题。

四、课堂练习。

练习二十五第5-7题。

五、课后练习。

练习二十五第8、9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六、板书设计。

减法的验算。

47363910。

-826验算:+826。

39104736。

连续退位减。

教学内容:教材第99负例5、例6、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和练习二十六第l-3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理解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

2.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有序思维能力。

2.通过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计数器、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12-316-420-514-8。

2.笔算:(指名板演)。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十几减几的口算和退位的笔算减法,今天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

2.教学例5。

板书例5。

借助计数器拨数。

让学生试算,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个位、十位连续不够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该怎样算?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明确: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哪一位上的数有退位点,应该少看1再向前一位退位,在本位上加10再减。

让学生借助板书再完整地叙述计算过程。

3.及时反馈,强化算理:

4.教学例6。

(1)板书例6。

让学生观察笔算的算式,发现个位、十位、百位都不够减。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例5的计算方法,说一说怎样计算。(特别是十位,原来是够减的,但被个位退1后就不够减了,要向百位退位)。

再让学生观察百位和千位上数的特点,留给学生自己算,指名板演。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最后让学生看坚式和各位上的计算过程,自己再说一说算理。

5.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第五题后3小题。

分组练习,指定两名学生完成在投影片上。利用投影订正,并让学生口述其中两题的计算过程。

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分组练习,指定两名学生完成在投影片上。订正时,教师强调,做题时要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三。巩固发展。

四、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小给本课所学的知识和应注意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六第2、3题。

六、板书设计。

连续退位减。

例5:431。

-97。

334。

例6:5120-3826=1294。

5120。

-3826。

1294。

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

教学内容:教材103负例7、例8,完成“做一徽’中的习题和练习二十七中的第1.2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被减数中间和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计数器、口算卡片、投影仪。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二、探究新知。

1.引人新课。

(l)动手操作,感知算理。

(2)坚式计算,明确算理。

引导学生在以上计算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并试算。

(3)教师巡视,重点帮助有困难的组。

引导学生汇报:

让学生借助板书完整地叙述计算过程。

教师:用竖式计算被减数中间有零的退位减与前面学的连续退位减的方法相同。

使学生明确:哪一位上的0不够减,退位后看成10再去减,哪一位上的0有退位点,退位后看成9再去减。

(4)反馈练习。

计算并口述算理:

401一124605-378。

(5)教师小结:

3.教学例8。

提问:这道题与例7有什么不同?(在课题上补充“末尾”)。

教师问:个位不够减,十位,百位上都是0,应该怎么退位呢?退位后各位上的数各是多少?分组讨论。

讨论后引导学生回答:个位上不够减,因为十位、百位上都是0,所以要从千位退一。这样千位上由3变成2,百位由0变成9,十位由0变成9。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个位、十位上的结果。

百位、千位上的计算留给学生试算。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做在课本上。

引导学生小结:

计算被减数末尾数连续有几个0的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时,十位、百位是儿要从不为0的数位上退位,0退1后看作9减。

4.反馈练习。

5.如果例8的被减数改成3010,该怎样计算?

请同学们用坚式进行计算。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6.完成“做一做”第2题。

7.看书质疑。

三、巩固发展。

四、全课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强调:被减数中间的0退1后作9减,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被减数退位后每位上的数的变化情况。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七第三题的前4小题和第2题。

六、板书设计。

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

例7:302。

-159。

143。

3000。

-628。

2372。

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104页例9,“做一做”习题和练习二十七第3--6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解答有关元、角、分的计算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解答有关元、角、分的计算问题。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答。

1元=()角3元2角=()角。

3元4角5分=()分2角6分=()分。

2、笔算。

二、新授。

教学例9。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1、分析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2、列式计算。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8元7角5分-1元5角8分该怎样计算呢?(先写出元、角、分,按照单位写出数字,列成竖式)。

4、得出的结果是717,在横式的后面能只写717吗?(应该写7元1角7分或717分)。

三、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

四、课堂作业。

完成二十七的第3--6题。

五、板书设计。

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8元7角五分-1元5角8分=7元1角7分。

元角分。

875。

-158。

717。

答:一枝钢笔比一枝圆珠笔贵7元1角7分。

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二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设计思路:

本节课针对弱智儿童识记慢、思维能力差、对学习兴趣不浓等特点,加强直观教学,强调课堂演示和学生自己反复动手实践,以增强感性认识,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做一做等小步子、多循环的方法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含义,并培养弱智儿童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内容:

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例1。

教学要求:

a:1、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b:1、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学具卡片一套、相关课件、贴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一名学生回答:什么是同样多?

2、在贴绒板上操作:

(1)有5只小兔(师贴),萝卜的个数和小兔同样多,萝卜有几个?(个别生贴后回答)。

(2)有4个茶杯,茶杯盖和茶杯同样多,茶杯盖有几个?(同上)。

3、填空:

五角星有()个。

圆和五角星同样多时,应是()个。

圆比五角星少()个。

圆有()个。

二、新授:

师:数学知识常常是一环套一环的,想一想怎样解决下面的问题呢?

1、直观形象,演示过程。

用课件反复演示:先出现一排10个红皮球,再出现一排被遮住的黄皮球。黄皮球比上一排的10个红皮球少6个。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异质分组)。

(1)按题意摆学具。

(2)列式计算。

10-6=4(个)。

(3)a组汇报:

我们这样解题:买的黄皮球比红皮球同样多应是10个,但题中说黄皮球比红皮球少6个。那么从10个中去掉6个就是黄皮球的个数。

(师引导)10-6=4(个)。

师评价:你们想得真棒,书上就是这样解答的。

3、寻找规律,发现方法。(同质分组)。

(1)阅读p88例1。

(2)练习:

a、看图填空:

三角形比正方形少()个,三角形有()个。

b.画一画:

比少4个.

比少2个.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填空后齐背诵:

2、应用题:

p88、练一练:1――3。

四、拓展应用: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a:p91、3――7。

b:p89、1――2。

板书设计:

应用题。

小学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说课稿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使之做数学的教学理念。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是一个现实的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意在体现做数学的两方面:一引导学生玩数学;二帮助学生悟数学。因此有意识地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多几的应用题是在学生能比较数量多少和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一类应用题。教材强调先分后合,通过谁与谁比,谁多谁少,多的可以分成哪两部分来理解算理。因此,通常的教学模式是着重让学生理解:母鸡与公鸡比,母鸡多,母鸡的只数分成与公鸡只数同样多的和比公鸡多的两部分,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母鸡的只数来解此类应用题。但从实际的教学情况看,让一年级的学生完整地叙述这一思考过程是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对为什么要分?分了过后又为什么要合很难理解,教师上课时也说不明道不清。针对以上的现象,本节课设计的意图是想在强调同样多与多的部分的概念的基础上,抓住母鸡比公鸡多3只的重点句,通过探讨谁和谁比,以谁为标准,谁多谁少,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求母鸡的只数转化抽象成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文字题(求比5多3是几)来解此类应用题,使说的过程变得简洁,以便于学生接受。而且还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寻找单位1的量作铺垫。基于以上教学想法的另一个原因是教材在教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各内容之后,都出现了同类的文字题。说明各类应用题与同类文字题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是否意味着生活问题与数学模型的建构相互依存。

针对以上的教学设想,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观察和操作,渗透一一对应及比较的思想、方法,帮助理解掌握同样多与多的部分。

(2)学生掌握表述解答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4)向学生渗透事物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思想观点,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来,构建转化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理解或消化的过程,同时通过以下的学习方法亲身体验合作的成功和愉悦。

(1)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电脑的动画演示,突出同样多这一重要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动手操作的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摆同样多与多的部分,感悟应用题与文字题的转化统一。

(3)尝试法,教师先让学生尝试从具体实物操作中抽象成文字题,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相互讨论,相互启发,最后总结出方法。

(4)概括的方法,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总结概括出解此类应用题的方法。

依据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为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这节课的程序安排为:

1、开门见山地让学生按要求玩学具

(1)摆一摆同样多的两种物体,学生自由摆。引导出一一对应的摆法后,再次摆同样多的两种物体,同桌交流检查。

(2)摆一摆多的部分的物体,学生自由摆并演示说操作的过程。第一行摆4个 ,第二行摆 比 多2个 。就是 比4多2个所以摆6个。主要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第二行为什么摆6个?(比4多2是6。)

(3)相互合作摆多的部分的物体,指名演示并说过程。

2、教师引导得出:刚才我们所做共同点就是算比几多几是多少

1、应用题教学 例 公鸡5只,母鸡比公鸡多3只,母鸡有多少只?

(1)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2)小组合作,交流解法。教师参与学习。

(3)汇报解法。可能出现:用学具演示;直接说算式;转化成比5多3是几等。

(4)电脑演示线段图,抓住母鸡比公鸡多3只通过谁与谁比,以谁为标准,谁多谁少来进一步理解算理。

2、引导归纳转化成文字题

1、课后练习。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两样物体编应用题

1、 谈谈对这类应用题解题的感想。比如请你用难、容易、比较难、比较容易选一来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2、如果是母鸡比公鸡少3只你会做吗?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应用题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全力以赴挑战困难,享受学习的快乐。

难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在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运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15分钟,然后20分钟独立做完学案,正课由小组讨论交流10分钟,25分钟展示点评,5分钟整理落实,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p17页。

2、想一想,填一填:

1)、千克是()千克的,是()克。

2)、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把()看作单位“1”。

3)、黑兔的等于白兔,把()看作单位“1”。

4)、已修这条公路的,把()看作单位“1”。

5)、一根长15米的铁丝,用去,还剩()米。

6)、苹果有48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48×表示()。

二、合作探究:

要求:请用线段图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解答。

思考:你有几种方法?

要点提示:分析时要弄清是哪两个量相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是以哪个量为标准量(单位“1”),哪个量为比较量。

小结:

要求:请用线段图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解答。

要点提示:正确判断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是解答“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关键。

小结:

温馨提示:在已知条件较多的情况时,一定要分清哪些条件与所求的问题有关。找准所求问题以哪个量为单位“1”。

三、学以致用:

1、开动脑筋填一填。

1)、晶晶商店今年营业额的等于去年的营业额,把()看作单位“1”。

2)、甲数占乙数的,把()看作单位“1”;乙数等于甲数的,把()看作单位“1”;

3)、六年级一班有45名同学,其中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列式:

4)、一本书有246页,看了,?

列式:

四、解决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2)、一根绳子长40米,第一次剪去5米,第二次剪去余下的。第二次剪去多少米?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1.初步学会解答.

2.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能力.

重点。

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投影仪、圆片、小棒.

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采取抢答形式.

2.口述算式和得数(出示投影片).

3.导入  .

(1)学生摆圆片,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8个.

指导学生明确第一行摆4个圆片,第二行摆8个圆片,摆了2个4,所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2)导入  新课.

如果已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你们知道第二行摆几个圆片吗?

课题  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在第一行摆2个圆片,同时在磁力板上也摆2个圆片.

(2)第二行要摆的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应怎样摆?要摆几个圆片?学生边摆边说,巡视.

(3)分组讨论:第二行应怎样摆?要摆几个圆片?

(4)一人到磁力板上摆圆片,并口述摆的过程.

(5)指导学生把例3填完整.

2.完成教科书80页的“做一做”.【可演示课件“应用题”】。

(1)指导学生摆小棒.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摆的小棒是第一行的4倍,巡视.

(2)引导学生口述摆小棒的过程.

(3)引导学生把此题填完整.

3.例4.【可演示课件“应用题”】。

美术小组做黄花7朵,做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做了多少朵红花?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明确:

这题的已知条件是黄花7朵,红花是黄花的5倍,问题是红花多少朵?

(3)提示:红花是黄花的5倍,也就是红花有5个7朵那么多,为了加深理解,今天我们用线段图来表示题意,用一条线段表示7朵黄花,用5个线段的长表示红花的朵数,并同时演示课件“应用题”画线段图.

(4)从线段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红花是黄花的5倍,红花多,黄花少,也就是求5个7是多少.

(5)启发学生回答计算过程,并引导学生口述解题思路.

(朵)或(朵)。

答:做了35朵红花.

(6)引导学生把例4填完整.

4.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2题.【可继续演示课件“应用题”】。

妈妈买了4米白布,买花布的米数是白布的3倍,买了多少米花布?

(1)引导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通过移动投影片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

(3)学生口头列式之后,指导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

三、全课小结.

四、随堂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1题.【可继续演示课件“应用题”】。

3.列式计算(出示投影片)。

五、布置作业 .

1.小明有5本故事书,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书的7本.小明有多少本连环画?

2.停车场卡车的辆数是客车的6倍,客车有8辆,卡车有多少辆?

设计。

点评:

时,首先出示线段图表示题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读题理解题意——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掌握解答应用题解题思路。

活动目的。

使学生能够根据条件自己编题.

活动过程 。

1.根据学号每人发一张号卡,然后击鼓传花,鼓停花到谁手,谁编题.

2.所说题的得数必须与手中的号卡相符(注:能编乘、除的加2分,编加、减的只得1分).

3.鼓一停,每位同学立刻举好手中的号牌,拿花的同学马上用自己的号牌当得数,找到另外两个数,进行加、减、乘、除计算(时间限1分钟).

4.最后谁的分高,就是计算能手.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使之‘做’数学”的教学理念。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是一个现实的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意在体现“做”数学的两方面:一引导学生“玩”数学;二帮助学生“悟”数学。因此有意识地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一、设计思路。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是浙江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是在学生能“比较数量多少”和“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一类应用题。教材强调“先分后合”,通过“谁与谁比,谁多谁少,多的可以分成哪两部分”来理解算理。因此,通常的教学模式是“着重让学生理解:母鸡与公鸡比,母鸡多,母鸡的只数分成——与公鸡只数同样多的和比公鸡多的两部分,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母鸡的只数来解此类应用题。”但从实际的教学情况看,让一年级的学生完整地叙述这一思考过程是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对为什么要分?分了过后又为什么要合很难理解,教师上课时也说不明道不清。针对以上的现象,本节课设计的意图是想在强调“同样多”与“多的部分”的概念的基础上,抓住“母鸡比公鸡多3只”的重点句,通过探讨“谁和谁比,以谁为标准,谁多谁少”,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求母鸡的只数转化抽象成“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文字题(求比5多3是几)”来解此类应用题,使说的过程变得简洁,以便于学生接受。而且还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寻找单位“1”的量作铺垫。基于以上教学想法的`另一个原因是教材在教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各内容之后,都出现了同类的文字题。说明各类应用题与同类文字题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是否意味着生活问题与数学模型的建构相互依存。

针对以上的教学设想,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观察和操作,渗透“一一对应”及“比较”的思想、方法,帮助理解掌握“同样多”与“多的部分”。

(2)学生掌握表述解答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4)向学生渗透事物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思想观点,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为力求体现“引导学生‘玩’数学,帮助学生‘做’数学”这一教学思想,教与学主要举措为学具操作、计算机辅助教学、组织讨论探索、引导合作发现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来,构建“转化”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理解”或“消化”的过程,同时通过以下的学习方法亲身体验合作的成功和愉悦。(1)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电脑的动画演示,突出“同样多”这一重要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动手操作的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摆“同样多”与“多的部分”,感悟应用题与文字题的转化统一。(3)尝试法,教师先让学生尝试从具体实物操作中抽象成文字题,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相互讨论,相互启发,最后总结出方法。

(4)概括的方法,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总结概括出解此类应用题的方法。

三、教学程序。

依据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为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这节课的程序安排为:

第一环节:引导学生“玩”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使之‘做’数学”的教学理念。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是一个现实的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意在体现“做”数学的两方面:一引导学生“玩”数学;二帮助学生“悟”数学。因此有意识地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二、设计思路。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是浙江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是在学生能“比较数量多少”和“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一类应用题。

教材强调“先分后合”,通过“谁与谁比,谁多谁少,多的可以分成哪两部分”来理解算理。因此,通常的教学模式是“着重让学生理解:母鸡与公鸡比,母鸡多,母鸡的只数分成――与公鸡只数同样多的和比公鸡多的两部分,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母鸡的只数来解此类应用题。”但从实际的教学情况看,让一年级的学生完整地叙述这一思考过程是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对为什么要分?分了过后又为什么要合很难理解,教师上课时也说不明道不清。

针对以上的现象,本节课设计的意图是想在强调“同样多”与“多的部分”的概念的基础上,抓住“母鸡比公鸡多3只”的重点句,通过探讨“谁和谁比,以谁为标准,谁多谁少”,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求母鸡的'只数转化抽象成“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文字题(求比5多3是几)”来解此类应用题,使说的过程变得简洁,以便于学生接受。而且还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寻找单位“1”的量作铺垫。基于以上教学想法的另一个原因是教材在教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各内容之后,都出现了同类的文字题。说明各类应用题与同类文字题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是否意味着生活问题与数学模型的建构相互依存。

针对以上的教学设想,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观察和操作,渗透“一一对应”及“比较”的思想、方法,帮助理解掌握“同样多”与“多的部分”。

(2)学生掌握表述解答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4)向学生渗透事物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思想观点,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为力求体现“引导学生‘玩’数学,帮助学生‘做’数学”这一教学思想,教与学主要举措为学具操作、计算机辅助教学、组织讨论探索、引导合作发现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来,构建“转化”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理解”或“消化”的过程,同时通过以下的学习方法亲身体验合作的成功和愉悦。

(1)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电脑的动画演示,突出“同样多”这一重要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动手操作的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摆“同样多”与“多的部分”,感悟应用题与文字题的转化统一。

(3)尝试法,教师先让学生尝试从具体实物操作中抽象成文字题,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相互讨论,相互启发,最后总结出方法。

(4)概括的方法,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总结概括出解此类应用题的方法。

三、教学程序。

依据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为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这节课的程序安排为:

第一环节:引导学生“玩”

1、开门见山地让学生按要求玩学具。

(1)摆一摆“同样多”的两种物体,学生自由摆。引导出“一一对应”的摆法后,再次摆“同样多”的两种物体,同桌交流检查。

(2)摆一摆“多的部分的物体”,学生自由摆并演示说操作的过程。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比第一行多2个。就是比4多2个所以摆6个。主要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第二行为什么摆6个?(比4多2是6。)。

(3)相互合作摆“多的部分的物体”,指名演示并说过程。

2、教师引导得出:刚才我们所做共同点就是算“比几多几是多少”

第二环节:帮助学生“悟”

1、应用题教学例公鸡5只,母鸡比公鸡多3只,母鸡有多少只?

(1)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2)小组合作,交流解法。教师参与学习。

(3)汇报解法。可能出现:用学具演示;直接说算式;转化成“比5多3是几”等。

(4)电脑演示线段图,抓住“母鸡比公鸡多3只”通过“谁与谁比,以谁为标准,谁多谁少”来进一步理解算理。

2、引导归纳转化成文字题。

设计意图:合作方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节应用题教学,也想尝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如:从实际的问题“母鸡比公鸡多3只”的理解:谁与谁比,以谁为标准,谁多谁少,及转化成文字题都有一定的难度,安排合作讨论等。这样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提高了参与学习的效率,也便于教师的个别辅导。更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和交流。由此引发了他们的成就感和进取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体人格的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

数学教案-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1.花手绢的块数是白手绢的。

2.白手绢块数的正好是花手绢的块数.。

3.花手绢的块数相当于白手绢的。

4.白手绢块数的倍相当于花手绢的块数。

(二)教师提问。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几分之几用什么方法?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

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什么方法?

(三)谈话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3。

2.比较.。

(1)我们把这三道题放在一起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相同点:三个数量是相同的;需要找准单位“1”来分析.。

(2)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不同点:已知和所求不同;解题方法不同.。

3.小结:分数应用题主要有以上三类: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画图来分析;列式不必急.。

三、巩固练习。

1.一个排球36元,一个篮球40元,一个排球的价钱是一个篮球价钱的几分之几?

(1)学生独立分析列式。

(2)要求根据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改编出一道分数乘法应用题和一道分数除法应用题.。

2.学校有故事书36本,是科技书的,科技书有多少本?

3.学校有故事书36本,科技书是故事书的,科技书有多少本?

(二)补充条件并列式解答.。

一条路长15千米,修了全长的,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正确答案。

1.修一条长240千米的公路,修了,修了多少千米?

2.修一条长240千米的公路,已经修了150千米,修了的占全长的几分之几?

240×240÷150÷240240÷150。

(四)思考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三类题的对比练习.解决这三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一)解答下面各题。

1.六一班有学生45人,其中女生有20人.女生人数占全班的几分之几?

2.六一班有学生45人,女生占.女生有多少人?

3.六一班有男生25人,占全班的.全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二)校园里栽了杨树144棵,栽的松树的棵数是杨树的,校园里栽了松树多少棵?

(三)学校买了蓝墨水30瓶,红墨水24瓶.蓝墨水是红墨水的几倍?

六、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

这节课有两个例题:例2是通过摆小棒的情境让学生先直观地看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感受与除法的联系。然后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可以用除法解决该类问题,并且能够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看第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第二个数,进而理解该类问题的实质。例3是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前面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对“倍”的认识和除法的认识基础上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是将这两个知识点充分地沟通,使学生顺利地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通过复习导入。采用练习的形式,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为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2、由于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动手摆小棒让学生感受“倍”,变静为动,让学生直观感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然后通过观察、分析、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含义,初步掌握此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例3,有效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二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生:在中国的北京!(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生:想!

师:好,老师就与同学们再一次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出示:20xx年的悉尼奥运会,中国队勇夺金牌28枚;20xx年的雅典奥运会,中国的体育健儿再创佳绩,夺取了32枚金牌。

师:在20xx年的悉尼奥运会上,中国队的28枚金牌名列金牌榜的第三位;20xx年的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队的32枚金牌名列金牌榜的第二,仅次于美国队。(学生抑制不住喜悦,小声地议论开了)。

师:当你再一次看到中国队这喜人的成绩时,你有什么感想?

生1:中国队真棒!

生2:中国队一定会在20xx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超过美国队!

生3:到了20xx年,我要去北京为中国队加油!

师:根据以上信息,你可以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4:20xx年的比20xx年的多多少枚?

生5:20xx年的比20xx年的少多少枚?

生6:20xx年和20xx年一共有多少枚?

生7:20xx年的比20xx年的多几分之几?

生8:20xx年的比20xx年的少几分之几?

师:这些问题同学们能自己解答吗?

生:能!

师:同学们还可以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

生9:20xx年的金牌数比20xx年的金牌数多百分之几?(师板书:20xx年的32枚金牌比20xx年的28枚金牌多百分之几?)。

师:这道题怎样解答?

二、探究与交流。

1.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时,可以参考提示,如下)。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或你们小组的成果展示给大家?

生3:我的想法和他(生1)的差不多,但我的算式与他的不同,列式为:32÷28-1。

师:算式与第一位同学的相同。

生:我觉得32÷28-1这种方法也对。

师:说一说理由。

生4:它是先求出32是28的百分之几,再减去100%,也就是1。

生:他们的方法都有道理,但要注意的是,在得出最后的得数时要化成百分数。

师:同学们都同意他们的想法吗?

生:同意!

师:同学们在遇到问题时都认真思考了,能把新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问题,真了不起啊!

师:接下来,我们来计算一下它们的得数是多少。

生独立计算,有学生小声嘀咕:怎么会除不尽呢?

师:遇到除不尽时,可以……。

有学生快速抢答: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学生板演:

这时,有的学生说能,有的学生则说不能,激烈地争论着。

师:究竟能不能,列式就知道了。(学生列式)。

很快就有学生举手发言:不能。因为(32-28)÷32=0.125=12.5%,所以20xx年的28枚金牌比20xx年的32枚金牌少12.5%,而不是14.3%。

师:是这样吗?

生(高兴地):是!

3.交流心得。

师:你认为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生6:找准单位“1”的量。

生7:要注意谁和单位“1”的量比较。

生8:要弄清求谁是谁的百分之几。

生9:可以用它们的差除以单位“1”的量。

……。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清楚。(板书:用它们的差除以单位“1”的量)。

三、巩固新知。

1.奥运畅想。

(学生争先恐后地大声说:40枚、42枚、56枚、38枚、72枚、100枚……)。

师(深情地):同学们的愿望非常好,都希望中国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都希望祖国更加强盛,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在这里,我们一起为祖国“加油”,为中国队“加油”!

(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阵充满激情的“加油”声)。

(学生情绪高昂,纷纷展示自己的算法)。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小组交流)。

2.现场调查统计。

我们班有男生(28)人,女生(22)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学生板演,集体评价)。

四、质疑反思。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生1:知道“求一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可以用“求一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方法”来解决。

生2:就是用它们的差除以单位“1”的量。

生3:也可以用这个数除以单位“1”的量,再减去100%。

师:说得好!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是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五、课外实践。

……。

反思:

整个教学是成功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具体分析如下:

1.学习内容来自于生活。

这节课,选择了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话题作为研究问题的着眼点,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和思考,并创设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

2.解题方法来自于学生。

面对新知识的学习,教师不是去讲解,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主动去思考、去经历、去交流,想到了用旧知解决新知的方法,而且计算的方法不唯一。从研究的结果看,这一过程体现了学生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

3.评价与反思的过程,让学生有所悟。

在学生的互相评价中,引发了对所学知识的更深层次思考,获得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且经过教师的点拨,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到学习数学的科学方法。

4.巩固新知的练习设计巧妙。

在“奥运畅想”这个环节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新知识,同时受到了爱国思想的熏陶;在“班级现场调查”、“课外调查”这两个环节中,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较好地贯彻了新课程标准提倡的理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