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的石狮子教案(通用17篇)

时间:2023-12-02 22:42:41 作者:XY字客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法。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好的教学工作计划写作指导,小编整理了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卢沟桥的石狮子作文

柬埔寨吴哥窟有不少石狮子,但柬埔寨的石狮子虽然受印度佛教等宗教的影响,却已经与阿育王塔柱上的石狮子有很大差别,也与著名的尼泊尔巴德冈同洋比较写实的石狮不同。于是产生了对比亚洲各国石狮子不同之处的兴趣。中国不产狮子,却一直特别喜欢狮子,杨瑞松的《病夫、黄祸与睡狮》一书考证说:拿破仑并没有说过中国是睡狮的话。只是在1936年才明确有拿破仑说中国“沉睡”的话。而梁启超18《清议报》上面写的《动物谈》说:当年曾纪泽的《中国先睡后醒论》把中国说成是睡狮。但曾纪泽的文章中并没有提到一次狮子。又有人说:是德国首相俾斯麦数说过:“不要吵醒这个东方的睡狮,要不然的话,它也会吓大家一跳。”但也没有确切的文本记载,倒是自汉朝以后,人们对于石狮子的`爱好一直延续至今。

就好比有些植物,被带到不同的地方,会结出不完全相同的果实。石狮子不仅在中国有了变化,一旦经由中国、朝鲜,传到了日本,就不仅形状有了变化,连名称也变成了“狛犬(komainu)”,这大概是它与看门犬有某些共同点的缘故吧。在我看来脑袋与身子有点比例失调的“狛犬”曾经被写成汉字的“胡麻犬”、“高丽犬”,所以,其来历还是很清楚的。无论是中国的石狮子,还是日本的“狛犬”,很多也还配有一个须弥山的底座,都说明它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流转到了各地,并表现出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

阿育王塔柱上把石狮子置于顶端,强调的是发出振聋发聩的“狮子吼”,以及慑服外道的“天上地下,惟我独尊”之自信,中国的石狮子与此不同,还增加了幼狮和绣球。曾经有两位书生对门前的石狮子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一位说雄狮脚下踩著的是乾坤球,意味着男子汉要有扭转乾坤之力,而母狮子则正在把幼狮推下山谷,因为狮子不养爬不上来的幼狮。另一位不同意,说:雄狮脚下,只不过是抢到了母狮抛出的绣球而已,母狮不惜把幼狮推下山谷,是因为它是其他妻室所生。不管两者着眼点有高下之别,他们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自己的企望。

《汉书?西域传》就提到了“桃拔、师子”。“桃拔”在以后的记载中都被写作了“符拔”、“扶拔”,“桃”很可能是“扶”的讹误,所以后汉、三国之人都不说“桃拔”了。颜师古注解说:“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天禄),两角者或为辟邪。”现在有人把“符拔”这个外来语解释为羊驼。宋人沈括的《梦溪笔谈?异事》说:“至和中,交趾献麟,如牛而大,通身皆大麟,首有一角。”他以为是天禄。因为南阳有汉代《宗资碑》旁有角鬣的两个石兽,“镌其膊,一曰天禄,一曰辟邪。”与交趾所献异兽相类。但六朝镇墓的天禄、辟邪却未必都有角,于是,神话传说中的东西就被相互结合在了一起,加之古代西亚“翼狮”造型的影响,石狮子也被加了翅膀,于是,就不知道确切该称天禄、辟邪,还是貔貅什么的了。因为貔貅本也没有角,《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坂泉之野。”貔貅当无翅膀,与现在意淫发材的“貔貅”不是一回事。徐珂的《清稗类钞》说:“貔貅,形似虎,或曰似熊,毛色灰白,辽东人谓之白熊。雄者曰貔,雌者曰貅。”不知道他是故意,还是懒得实地考证,总之他也还是没有说清楚。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时候,就容易想到借助虚幻的力量。于是,有的时候狮子、麒麟、辟邪、天禄、貔貅的造型就不易区分了。

程张的《元代石狮趣谈》一文说:“唐朝京城的居民多居住于坊中,这是一种由政府划定的有围墙、有坊门便于防火防盗的住宅区,其坊门多制成牌楼式,上面写着坊名字。在每根坊柱的柱脚上都夹放著一对大石块,以防风抗震。工匠们在大石块上雕刻出狮子、麒麟、海兽等动物,既美观又取其纳福招瑞吉祥寓意,这是用石狮子等瑞兽来护卫大门的雏形。”元代的《析津志辑佚.风俗》记载:“都中显宦硕税之家,解库门首,多以生铁铸狮子,左右门外连座,或以白石,民亦如上放顿。”作为强者的“显宦硕税之家”,需要挑战更强者,要么向弱者显示其威势,以便更极端地奴役他们,而作为弱者的小民,也不会甘心于遭受到的不公,于是,石狮子作为建筑的装饰,由宋元开始在民间进一步普及开了。人们向往摆脱豺狼般的成群结队,要像独行的狮子那样掌握自家的命运,谁都想将乾坤球扭转到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来。宋元明清,乃至民国,中国这头睡狮,就被他们折腾的只能无精打采地沉睡了,偶尔被惊醒以后兴奋了一阵,回顾四周,觉得还是无望,于是又沉睡了,只有门前的石狮子守望着令人沮丧的门户。

梁启超即便是杜撰了一个“睡狮论”,却正可以从中感受到,他对于改造国民性,从而唤醒中国这头睡狮的热望,是何等的深切!

卢沟桥的石狮子作文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其中最令人寻味的是两岸一道道风景;红色之旅,丰富多采,其中最令人深思的是一组组难忘的镜头。他们无声。却记录着岁月的滚滚红尘,他们无语,却寄托着对未来的深情祝福。

让历史告诉未来,让历史告诉你我。

石狮不会说话,但至今矗立在北京城郊卢沟桥上的石狮却曾经发出怒吼,发出“抵御外辱,保卫民族”的怒吼,他们严肃的面孔在时时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曾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那一次事件。

19xx年7月7日深夜,万籁俱寂,当人们象平常一样度过这个普通夜晚的时候,卢沟桥的桥头突然响起一阵枪声,这枪声是日本兵打响的,这枪声是日本侵略者疯狂的开始,面对侵略者的险恶用心,我们该怎么办,中华民族该怎么办?四万万中国同胞发出最后的吼声:誓死不当亡国奴!坚决抵抗日本侵略者!每一位炎黄子孙发出铮铮誓言:“土地,原野,我的家乡,必须解放,必须站立!”一场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斗争从此开始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卢沟桥事变。”也叫“七七事变”。卢沟桥的烽火,点燃了全面抗战的烈火,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从此开始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并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卢沟桥的石狮子教案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各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人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敬重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教学重点]。

目标中的2、3,目标1中的造句。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

[主要板书计划]。

卢沟桥的石狮子作文

“书剑征途伴寂寥,长安日近楚天遥。南云北雪三千里,第一销魂是此桥。”这是晚清诗人易顺鼎的诗作,而诗中所言之桥,正是如今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的――卢沟桥。

的血战,标志着日寇的全面侵华,同时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炮火起卢沟,八年抗战遒。石狮今又吼,古渡警千秋。”身处这样特殊的境地,古人的爱国之情令我感同身受,然而那些都伴随历史,悄然消逝。如今的我们,用心当下,思考未来,才能真正的无愧先辈们的牺牲。

卢沟桥作为历史的见证,已然屹立多年,而在今后的日子里,它将依然在此,为后人讲述那掩埋在岁月尘埃下的悲壮的血泪史。

卢沟桥的石狮子作文

卢沟桥上一只石狮子的故事砂子塘小学四(5)班戴维在卢沟桥上,有一只石狮子,它非常向往城市的繁华、热闹,希望在高楼大厦居住,过上现代人的生活。有一天,苦苦等待终于到了尽头,它的愿望实现了,一座很著名的博物馆发现了它的文物价值,收藏了它。这只石狮子被运进了博物馆的水晶玻璃箱里,并安上了报警装置,准备展览。第二天上午,日本首相带领访华团来了,它由日本的'党、政、军高层人士组成。在听完讲解员讲解石狮子饱经战火的来历后,这些人不约而同的说:“唉!我们以前真的不应该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现在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了,就举个例子说吧,今年,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了,多棒啊!”下午,美国布什总统带领的高层要员访华团来参观博物馆,随行的记者、摄影师不停的采访、拍照。当布什等人看见了石狮子后,兴奋地说:“我们终于看见了卢沟桥上的石狮子,以往我们只能从书上、互联网上看到,可现在,我们终于亲眼看见了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它精致的造型、惟妙惟肖的神态,我终身不忘。”……听了这些外国政治要员的言语和赞美,这只石狮子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仿佛又看到了“七.七”卢沟桥事变时,中国军人浴血奋起反抗日本侵略军,英勇牺牲的壮烈场面,它终于明白了,自己只有回到卢沟桥畔,去给先烈们守灵,才是自己的职责。从此,它不再向往城市生活,回到了卢沟桥边。卢沟桥上一只石狮子的故事作文50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卢沟桥的石狮子作文

练习绕口令是一种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的方式,经常练习能使人口齿清晰,反映灵敏。当孩子学会说话后,就可以试着让他练习一些简单的.绕口令,随着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练习难度较高的。

石狮寺前有四十四个石狮子,

寺前树上结了四十四个涩柿子,

四十四个石狮子不吃四十四个涩柿子,

四十四个涩柿子倒吃四十四个石狮子。

涩柿子与石狮子【3】。

树上结了四十四个涩柿子,

树下蹲着四十四头石狮子;。

树下四十四头石狮子,

要吃树上四十四个涩柿子;。

涩柿子不让石狮子吃涩柿子;。

卢沟桥的石狮子作文

卢沟桥在北京市西南郊,是一座著名的桥梁。建于1189年,这是一座拱石桥,总长约266米,有281根望柱,每根柱子上都雕着狮子。要不仔细数,真是数不清呢!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小,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趴在妈妈的背上,好象在帮妈妈按摩;有的撑着头,好像在思考什么问题;有的和妈妈一起仰起头,好像在看星星还是月亮;有的张大嘴巴,好像在吃食物样的;有的还做了个怪样,像在照相一样……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扎在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正是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卢沟桥的狮子》网友来稿

黄陂区塔耳小学陈顺芹。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7个字,能正确读写文中新词。

2、通过观察图和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原因,受到爱国教育。

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的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和这座桥的历史价值的原因。

教学难点:

1、在品读中激发爱国之情,受到情感教育。

2、学习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具:

生字卡、词卡、课件。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大致了解文意,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说歇后语激趣。

2、读马可・波罗的话,初步了解其义。

3、导入:卢沟桥的狮子还有什么特点?

二、品狮形,悟狮情。

1、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回答:卢沟桥的狮子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读文中写卢沟桥狮子大小不一的句子,理解: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然后,适时指导朗读。

(3)学生读第2自然段中的第3句话,把自己最喜欢的狮子的句子多读几次。

(4)交流各自喜欢的句子,适时理解新词:长吼、偎依、按,并进行感情朗读各句。

2、读中学写:

(1)师小结第2自然段的`写法特点。

(2)学生仿照第2自然段的写法,想像卢沟桥狮子的特点说话。

3、学习第3自然段。

(1)生默读,找画文中写狮子大小,形态特点的词,后齐读此段。

(2)第二次读马可・波罗的话。

4、学习第4自然段。

(1)生齐读第4自然段,后交流“七・七”事变,理解:挑衅。

(2)课件演示“七・七”事变。

(3)学生想像战火中的卢沟桥狮子的形态特点说话。

三、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再次读马可・波罗的话。

2、师小结后,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3、学生齐读老师写的小诗升华情感。

四、延伸训练:

1、对于卢沟桥或卢沟桥狮子,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课外查资料、上网等查询,进一步了解卢沟桥相关信息。

板书: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真有意思有大有小(大小不一)。

形状各不相同(形态各异)。

有的……好像……。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

2、想象作者第二自然段所省略的内容。

3、欣赏描写优美的句子。

1、听写词语。

歇息雕刻甚至鼻子大概侵略挑衅驻扎。

2、被几个歇后语。

1、自由读2、3自然段。看看哪段是具体写的。

2、找一句概括写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的句子。

3、朗读第三自然段。

4、学习第二自然段,看看501只狮子的大小形态是怎样的?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石狮子的大小怎样?用“~~~~”画出来。

(3)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以上的内容。(大小不一)。

(4)指导朗读写背诵狮子大小不一的句子。

(5)狮子的形态是怎样的?用“———”画出来。

(6)这些形态作者用那些句式来写?

有的。。。。。。好像。。。。。。(形态各异)。

(7)读读写狮子形态的句子。

(8)省略号的后面应该怎样来补充?请学生展开想象。

(9)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背诵下来。

达标测评:

1、用“有的。。。。。。好像。。。。。。”的句式说几句话。

2、摘抄自己喜欢的几句子。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设计

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转为独立自主地学习。设计中我采取以图为线、以读为本、以文为例的学习框架,设计了“索图”“读图”“述图”“写图”“等学习步骤和环节,目的是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展示过程,强调自主,鼓励发现,重视拓展迁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以下能力的培养:一是图文对照、披图入文的阅读能力;二是重点观察和想像能力;三是积累语言和应用语言的能力。总之应注意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卢沟桥的狮子》的教学重点应是:理解并体会课文关于石狮形状惟妙惟肖的描写语句,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仔细观察和描写的方法;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联系“七七事变”,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义,体会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一、索图,拓宽学习领域。

课文原有三幅图,一幅是卢沟桥一侧的全图,两幅是卢沟桥狮子的特写。这对学生全面形象地了解卢沟桥的狮子千姿百态的特点有很大的作用,但也有拓展的必要。因此,课前可让学生在课外查找有关的图文结合的资料,结合课文预习,了解卢沟桥的地理位置、建筑年代和建筑特点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地位等等。

二、读图,指导互动探究。

教学中根据学生对课文三幅图的观察以及查索所得,请学生在读图的基础上各抒自己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联系课文,重点找出与三幅图相对应的语句,体会卢沟桥狮子数量多的特点。

课文介绍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又该如何认识?

教师在这里可以提出“课文写了几种神态、动作的狮子?还有哪些课文里没写?”等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推动互动的开展。

于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将课外搜集的资料展示交流,教师指导学生作进一步的观察,使丰富的表象活起来。

三、述图,多读以求感悟。

围绕课文第二自然段这个重点段,指导学生多读,体会作者是怎样从“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两个方面来描写狮子特点的。

具体步骤为:

1默读,画出描写狮子特点的语句,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质疑;

3悟读,一边读一边想,体会这段话中哪些内容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想到的,再用品读法,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反复朗读,并通过读读、议议来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雕刻艺术和丰富的艺术想像力。

4指导背诵,在学生理解句意和理清表达顺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在背诵指导中,先分层,再分类,在加强有层次的理解和记忆中进行背诵。

四、写图,注意想像拓展。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在入情读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想像。如教学第二段时,可以抓住文中的省略号,让学生展开想像,把其他狮子的动作和神态描述出来;也可以抓住第三段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想像古代劳动人民建造大桥或雕刻狮子的情景;还可以抓住第四段课文内容,让学生想像在“七七事变”中中国军队奋起反击、英勇抗敌的情景。

在阅读教学中,把读、想、说、写有机结合起来,能收到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效结合的效果。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

1.激发自读意识,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指名读文,回顾全文内容。

2.指名学生说说上节课分段情况,理清文章脉络。

二、析疑定向,自读探索。

(一)学生自读质疑,师生归纳析疑。

1.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梳理归纳如下:。

(3)我不理解“联拱桥”“挑衅”的意思。

(4)卢沟桥为什么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评析]虽然通过预习和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及层次段落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第二课时的一开始,让学生通读全文、回忆分段情况、理清文章脉络还是必不可少的。体现了《大纲》要求———从整体入手。

(二)自读解疑。

1.激发自读兴趣:亲自耕耘,才能体会到收获的快乐。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思考,解开心中的疑团。

2.生自读课文。想想看,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阅读哪些段落来领悟呢?(第一、二段)。

3.读后,学生说出卢沟桥狮子的特点:数量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三)部分深化,读中寻解。

1.指名读第一段,找找文中哪个词能说明卢沟桥的狮子多?(数不清)。

2.卢沟桥是一座怎样的桥?相机理解“联拱桥”。

[评析]古人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而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进行梳理归纳,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开放式教学”的新思想。

小结: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可文物工作者早就数清了,总共有498只。这些狮子还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既看不完,也看不厌。刚才我们是通过读课文找中心词句,认真观察图并说图意来学习这一段的。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习第二段。

[评析]及时小结学法,注重语文学法指导,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自学。快速默读第二段,找出中心句,并用“———”划出写狮子大小的词句,用“”划出写狮子形状的词句。

5.讨论、交流:。

(1)找中心句。(这些狮子真有意思)文中从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一中心的?(从卢沟桥狮子的大小和形状这两方面来说明的。)。

(2)指名读描写卢沟桥狮子大小的句子,说说怎样有意思。

(3)指名读描写卢沟桥狮子形状的句子,说说你最喜欢哪种形状的狮子?为什么?

(4)这些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形状,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充满朝气、富有生命力的狮子。下面请五位同学依次朗读这几句,大家用心体会这些狮子形状的变化以及每种形状的情趣。

(6)投影:卢沟桥的狮子局部图。指导看图,展开想象,说说卢沟桥的狮子还有哪些形状。

[评析]这段的结构是典型的先总起再分述。根据这一特点设计自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议论,理解中心句的意思和作用,并找出围绕中心句展开的两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很快就能从总体上把握了全段的内容和结构,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创造了条件,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

6.引读。师:这些狮子真有意思———生:它们有大有小。

师:大的———。

生:大的……小的……。

师:它们的形状———生:各不相同。

师:有的———。

生:蹲坐……。

师:有的———。

生:低着……师:有的小狮子———。

生:偎依……师:有的小狮子———。

生:藏在……。

生:大概……。

7.小结过渡:通过读课文,大家弄明白第一个问题了吗?(明白)。卢沟桥的狮子不仅数量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成为北京的一道风景线,而且这座桥还是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呢!为什么呢?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又该读哪段来领悟呢?(第三段)。

8.默读,自学思考:为什么说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9.交流汇报自学情况,相机理解“挑衅”这个词。(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因此,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10.有感情地练读这一段。指名读后评议。(要读出憎恨日军,牢记这段历史的感情。)。

11.全班带着这种情感齐读这一段。

[评析]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理解文意、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据文设问,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使教学活动不枝不蔓,有条不紊。以问促读,以问启思,以问导议。放手让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不仅找出“是什么”,而且理解“为什么”,给学生以读书、思考、议论的权利和机会,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求解。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展开想象,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为生动鲜明的画面,不仅学习语言,而且增强形象思维的能力。

三、整体优化,总结全文。

1.总结全文,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熟读第二自然段,背诵第二自然段。

[评析]通过学生的朗读,了解历史,启迪他们的心灵,并进行思想教育。总结全文,回归整体,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一个整体形象。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

1、学会12个字,认识8个字,正确读写“卢沟桥,拱桥,建筑,石柱,淘气清楚,难忘,抗日战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通过对卢沟桥和卢沟桥狮子的了解,激发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学习边观察、边想象的观察方法。

1、学会12个字,认识8个字。

2、通过对卢沟桥和卢沟桥狮子的了解,激发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两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师:卢沟桥的狮子着重介绍了我国著名的建筑?卢沟桥上的狮子。卢沟桥上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多得数为清。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2、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上台说一说,这个字的读音及组词。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2、教师重点指导难读的字。

三、精读第1自然段。

1、观察图片,使学生全面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千姿百态。

2、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

3、你读懂了什么?

四、教师小结。

一、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第2、3自然段。

1、议一议。

引导学生对第二自然段时进行朗读、品评。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想到的?

2、演一演。

师:卢沟桥的狮子这么活泼、威武,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描述来演一演。

3、写一写。

师:卢沟桥的狮子只有这些形态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卢沟桥的狮子确实是资态万千,各不相同。如果你是当时卢沟桥的设计者,你还会设计出怎样的石狮子?把你象到的写下来。

三、精读课文,第4自然段。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3、学生交流。

4、补充“七七事变”的历史,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议,是我国人发反抗侵略者永不屈服的写照。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话。

四、教师小结。

特点:多。

形态各异。

卢沟桥的石狮子作文

卢沟桥建造于1189年,是一座联拱石桥。桥上一共有281根望柱,每根柱子上都雕刻着狮子,那一群可爱的狮子不仅外形奇异多变,而且神态迥异,简直就是巧夺天工。它们有的小狮子在跟大狮子玩捉迷藏的游戏,有的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撒娇,还有的小狮子可能太淘气了,被大狮子按倒在地,还有一些大狮子也在做着一些有趣的动作:有的侧着头,好像在观赏美丽的风景;有的对着天空长吼;还有一些在玩耍自己心爱的球。

那些狮子不仅这么的有趣,而且还有让人难以忘怀的意义。1937年的7月7日,日军当时找了一个借口:“我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我们要进城搜查”。他们的无理要求遭到我国守军的严辞拒绝后,日军便向我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抗日战争就此开始了!卢沟桥就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

今年的8月15日正好是日军投降的69周年,这天我来到了卢沟桥,来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我在纪念馆里面看见了日军怎样欺辱中国人民的图片,当时我真的不忍目睹。日军当时做出了三样非常残暴的事情:把房子全部都烧光,把老百姓全部杀光,把老百姓家里的东西全部抢光!这就是他们推行的“三光政策”。那些日军就连小孩子都不放过,真是惨无人道。69年前的今天,日军投降了!中国就像是一头沉睡的狮子,直到日军来偷袭中国的时候,那一头睡狮才清醒了过来。这一头雄伟壮观的狮子,在灿烂的阳光下正一天天变得更加强大!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设计

江苏通州市川港小学钱婷婷。

《卢沟桥的狮子》(第九册)是一篇进行读写训练的好范文。作者合理的章法布局、细致的观察态度、传神的表达技巧都是值得向学生介绍的。居于此,本课的读写训练可以由以下三步完成。

一、着眼全篇,区分详略主次。

在初读课文、尝试分段并概括段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问:课文共分几部分?哪部分写得最详细?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吗?通过对课文的初步了解,学生就会发现:全文共分三部分。其中第二部分是重点,写得最详细。因为文章题目是“卢沟桥的狮子”,以写物为主,所以介绍狮子特点的部分理应是全文重点。学生明白这层关系后,教师再追问:那么你们说,我们学习本文,应重点学哪一部分?(答:重点段。)既然这样,我们就应花最少的功夫,完成一、三两部分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读课文,说一说:。

读了第1部分,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了第3部分,我又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处理,使得教师在第一个整体教学(即初读课文、初步感知)阶段就收获匪浅:既让学生理清了全文脉络,了解了文章大意,又向他们渗透了读书与写作的基本技法。寥寥数语,就将读文与训练落到了实处。

二、切入段落,摸清构句方法。

当学习的车头被直拉到重点段之后,可以这样让学生理清本段的层次关系。

1.自由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边画,找出能概括卢沟桥狮子特点的语句,并做上记号。(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很难数清楚。)。

2.这两个语句分别位于本段的什么位置?

3.那么中间部分又写什么呢?(具体写狮子大小不一和神态各异。)。

4.由此可见,这一段作者写狮子,先()写,后()写,再()写。

5.能给中间的这部分分层吗?看看在这里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并出示习题:在具体叙述时,又先写()再写()。

小结:用总———分———总的方法写作,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楚,结构严谨。板书:条理清。

三、品读词句学习观察表达。

第二段要重点讲解的是要让学生仿写的部分,除了要字求其义、句求其旨外,更要明白作者是怎样观察狮子,并把他看到的狮子写下来的。具体操作如下:议一议。

(1)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大小不一”的?(大的几十厘米,小的几厘米,甚至……也看不清———列举数据,作对比。)。

(3)作者为什么既要写到大狮子,又要写到小狮子?(这样才能让我们知道卢沟桥的狮子有大有小,大的威武,小的淘气。)。

(4)“好像朝着远方长吼,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这些是比喻句吗?(不是。这是作者根据石狮的样子想象出来的。)。

(5)小结:正因为作者给不动的石狮注入了动作与情感,使它活起来了,所以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这儿写得最有趣。由此可知,看图作文也好,写物作文也好,我们都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静的写成动的,把无生命的写成有生命的,把黑白的写成彩色的,这样文章才生动形象。

演一演。卢沟桥的狮子这么活泼、威武,教师可请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分别学一学这样的形态。也可以指名上台表演。一演胜千言,在表演中学文,在表演中读文,在表演中记文,印象更深,效果更好。

写一写。演完五种姿态后,教师提醒学生:卢沟桥的狮子只有这些形态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省略号。)卢沟桥的狮子确实是姿态万千,各不相同,那么还会有哪些形态呢?你能想象出来吗?这样一提醒,学生兴趣盎然,立刻会展开热烈的讨论,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最后,要求学生从自己及同学的表演中选择最喜欢的一两种“狮子”,把它的大小及动作、神态描写下来。这一安排,把课堂的所读、所演全部融入到所写之中,完成了“读为基础,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任务。整堂课凭借了“课文”这一教学的例子,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与讲与练相结合,做到举一反三。学生除了读懂课文,更练习了“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方法”(叶圣陶)。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

《卢沟桥的狮子》是一篇看图学文课。这种类型的课文,显著的特点就是图文互补。它能让学生借助图画和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印象,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受到美的陶冶。《卢沟桥的狮子》这一课对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进行了多方位的描写,使之情态各异,栩栩如生,把一个个静止的石狮子注入了生命,展现了狮子的虎虎生威,这些狮子构成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卢沟桥的狮子》就是这样一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

本节课的训练重点:理解体会课文中对石狮子形状的描写和通过朗读悟情。本节课训练的难点是: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自己写一段话。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从知识、能力、德育三方面考虑,以体现学科中的素质教育。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了解七七事变;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石狮子形状的描写;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写作方法,仿写一段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聪明和富有创造力,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

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我采用的是激趣导入,直奔中心,读议结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读这类课文,模仿第二自然段的结构及用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进行说话和习作。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或让学生尝试精读课文,或相互交流,从而体现语文课堂的十六字诀: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

我的教学结构是录像导入尝试精读边议边读边悟仿写这样几个环节。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因此,我采用了录像导入。录像有声有色,具有直观性,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兴趣,为学习新知识架设了桥梁。观看录像片后,我问学生:你有什么感受?在学生充分说出感受后,出示课题。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尝试精读。提问:对卢沟桥的狮子,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我想知道狮子的大小,有的会说想知道狮子的形状、多少、情态如何,甚至狮子从哪里来的,是什么时候的等等问题。根据学生自己提出的想知道的这些问题,我巧妙地把学生引入新课文中,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把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在课文当中去找一找,看有没有答案,找到的就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来,没有找到的也不要紧。然后慢慢启发他们,开拓他们的思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中,只有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教学才能收到最大的效益。在学生自学后,学生找到了自己想知道的答案后,教学就进入第三个环节即边读边议边悟。

首先让学生相互讨论自己知道了什么。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找到的答案在什么地方,并读给大家听听。在老师的指导下,采取各种形式阅读第二段描写小狮子的内容。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读,并在读中悟。以读为本,以读代讲。

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下得到共识:大的要读重音,小的读轻一点,长吼声音要拖长一点,听桥下的流水声读得轻柔,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抱应读得温柔一些,写狮子嬉戏的句子读得欢快一些。这样,就能读出狮子的大小不一,千姿百态,从读中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干和伟大的创造力。

本课背诵第二自然段是教学目标之一。在阅读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可以根据板书的条理背诵,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接着,再自学末段。仍然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在学习最后一段时,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的有关资料。借此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多在课外猎涉知识,学生不知道的东西,教师再作适当补充。

学贵有所思,学贵有所悟。面对卢沟桥的狮子,你想说说什么?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实际上也是对全篇文章进行总结。

教学环节的第四部分仿写。观看课件上一幅有形、有声、有色的校园美景图,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主要体现学贵在用。

体现狮子的特点,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思想。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

2、导入新课。

二、指导看图。

2、看分图:第二图:这些狮子栩栩如生,个个雄壮威武,非常可爱。

3、说说看完后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了解各段大意。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新词,说说自然段段意。

2、结合图画,自由读读课文,后同桌间说说卢沟桥的狮子是什么样的。

四、学习新字词。

1、读准字音。(铺、雕、歇、概、侵、抗)。

2、记清字形。(歇、概、侵)。

3、理解词义:

(歇后语、联拱石桥、驻扎、望柱、偎依、大概、挑衅、甚至)。

五、看图,后想图读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卢沟桥的石狮子作文

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一只石狮子站在一个偏僻的角落,只有邻居小蜗牛陪伴在他身旁,每天给他讲森林里发生的各种故事,可他仍旧感到非常孤独。他经常对小蜗牛说:“要是我可以像小猴、小兔那样蹦蹦跳跳的,可以到处去玩,那该多好呀!”小蜗牛看到好朋友这么难受,心里也很难受。

有一天,一朵野菊花从天上掉了下来,原来,这支野菊花是菊花仙女送给石狮的许愿菊,可以帮助它实现一个愿望。石狮子高兴极了,连声说“谢谢!”。石狮子对许愿菊充满了期待的眼神,说道:“许愿菊呀!请让我可以像小猴、小兔那样蹦蹦跳跳的吧!”话音刚落,石狮子居然走动了起来!“啊,我可以动了!我可以动啦!”石狮子开心得又蹦又跳。

石狮子欣喜若狂地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小蜗牛,要把这个喜讯和好朋友分享。可是,到蜗牛家门口,看到屋子的大门贴上了封条。石狮子连忙问路过的山羊爷爷,山羊爷爷说:“小蜗牛前几天就离开家了。”

“那您知道小蜗牛去哪儿了吗?”

“听说是去很远的地方了,去寻找一位能帮助你实现心愿的神仙爷爷。”

石狮子听了又高兴又难过。山羊爷爷为了安慰石狮子,就送给了石狮子自己做的脆脆饼。

石狮子下定决心要把好朋友小蜗牛找回来,就找到了大公鸡、小花猫、小鸭子等其他小动物帮助他一起找。他们找啊,找啊,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一条清澈的小河边找到了小蜗牛。石狮子兴奋极了,高兴地喊:“小蜗牛!小蜗牛!我终于找到你了,我现在已经是一只可以活动的石狮子了,我们可以一起玩啦!”小蜗牛听了,高兴地跑了过来,拉着石狮子的手,和大公鸡、小花猫、小鸭子等其它小动物一起玩起了游戏。他们一会儿捉迷藏,一会儿跳房子,一会儿荡秋千,玩累了,石狮子就拿出山羊爷爷给的脆脆饼分给大家,每个人都吃得津津有味,就像一个快乐的大家庭。

这时,大家都围坐在一起,唱着快乐的歌,歌声在森林里久久回荡……。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