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综述大全(16篇)

时间:2023-12-11 09:54:13 作者:书香墨

范本的收集和整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却可以带来巨大的收益。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

论文综述范文

[摘要]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优化实验教学,用灵活、个性化的方式开展物理教学,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潜力。基于整合理念,巧妙结合物理模型、信息技术、生活情境等手段优化物理实验教学,能让物理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更有利于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策略。

物理课程立足于帮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建构关于自然界的物理图景;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使用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领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做好有责任感的未来社会公民奠定基础。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物理知识体系构建的奠基阶段,对学生进入后续物理学习,培育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还存在一些弊病,比如教学形式僵化、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堂思维含量不高、学习趣味性不浓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物理实验是关键,以实验教学为突破口,引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这就迫切要求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创新。基于整合理念,落实以下策略,可以有效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

一、结合信息技术开展实验教学,实现优势互补。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物理教学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教师完全可以将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使教学智慧化、数字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多媒体多样的技术手段和生动的表现形式,非常适合初中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和好奇心强的学习心理特性,对提高教学效率非常有帮助。如果只是单纯地照本宣科,对学生灌输长篇大论的理论知识,会令课堂变得枯燥无味。物理实验本来就具有新奇活泼的优势,在实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增强表现力,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中,因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初中生来说,非常复杂,有点类似于数学中的分段函数,成像结果分为三种情况:有实像和虚像、放大和缩小、正立和倒立,还有物距和像距的动态变化规律、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更有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特殊点的成像性质,以及光路可逆知识点的融入。面对这样复杂的知识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优化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索是本课教学的关键。同时,针对这一教学难点,在实验得出成像规律后,或者是第二课时教学中,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flash动画课件再一次演示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既可有效进行巩固复习,也更有利于将学生头脑中零碎的实验片段组合成整体,进而动态并整体地把握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入理解。在突破这样的教学难点时,多媒体课件辅助实验教学,利用虚拟实验的高效、动态功能,实现传统实验与信息化手段的优势互补,是优化实验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又如,学生首次接触“光的折射”的概念时,光靠课本上的简单内容和教师的简单演示并不足以让学生完全掌握各种物理现象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好教学ppt,并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现出来。如在“光的折射”教学中,可以顺势让学生联想站在岸上看水中物体的情景,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展示光路的传播路径和成像,这样能够让学生对光的折射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虚拟实验,能够让实验教学变得更加有趣,也更高效。

二、配合物理模型开展实验教学,提升推理能力。

教学的较高境界,不是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中心,而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联想能力。科学推理不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但也不必太过拘泥于形式,只要是有道理的、比较符合情理的,即使猜测有些偏差,也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还可以在需要时使用物理模型辅助实验教学。例如,水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上的变化是一个比较容易混淆的问题,但它又是一个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这种知识光靠一遍遍地重复强调是没有用的,只有学生自己理解了才能准确掌握。为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笔者在课前要求学生讲讲自己对“水是怎么凝结成冰”和“水是怎么变成水蒸气的”这两个问题的理解。有学生用热胀冷缩的生活经验来解释:冷的时候水分子缩成一团就变成了固态,受热膨胀散开后就成了气态。还有学生补充说:水分子之间应该有相互吸引力,冷的时候吸引力变强,热的时候吸引力变弱。这些推测虽然不完全正确,但是却比较合理,所以笔者首先肯定了它们合理的地方,然后抛出正确的思路让学生再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用了水分子的模型,模拟水的变化,每个水分子用一个小圆球来表示,水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用一根小木棍来表示。在低温时表现为吸引力,所以水的形态是相对稳定的固态和液态,而随着温度升高,水分子获得了足够的内能后,分子间的力转化为斥力,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就变成了气态。在这样的启发下,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都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课堂思维活跃,教学效果很好。

三、联系生活情景开展实验教学,培养物理思维。

思维能力是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初中物理课堂中培养物理思维,以下两个方面必不可少:直觉思维的培养和生活化的物理探究。例如,在“光的折射和反射”教学中,就可以渗透直觉思维的培养:关于光线在折射现象和反射现象中的夹角关系,不妨先由教师给学生做演示,通过直接观察做出猜测。大部分学生都会发现,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是一样的。而在折射现象中,有一些学生观察不太仔细,因此误以为折射角和入射角一样大或更小。随后经过实践证明,学生能够快速地纠正自己的错误,同时观察同类型的现象时也形成了更准确的直觉思维。对生活化的物理探究,以学生理解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之间的区别为例,可以采取将实验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方式进行。比如老式的电影放映机,投影仪的光照射到幕布上,因为幕布的表面并不是光滑的,光线在粗糙的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所以坐在任何位置的人都能欣赏到电影。而如果取一面镜子,用激光笔把一束光打在镜面上,此时发生的却是镜面反射,所以只有站在特定方向上的人才能看到镜子上的光点。这样通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就能够把实验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帮助学生探究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综上所述,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物理模型、结合生活情境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用智慧设计课堂,用兴趣引领学习,用灵性升华教学。优化物理实验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建乐.浅析教学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巧妙应用[j].中学物理,2016(4).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科技论文综述范文

音乐编辑作为音乐文化传播的中介环节由来已久、古已有之,而作为学则始于上世纪90年代。虽在此前已有音乐编辑的字眼见于学界,但笔者认为此类字眼式的词语仅为其他音乐研究中的一种外向表述,在文意与研究的目的性上则与其全然无所关联。由此,对于音乐编辑学真正意义上的研究,笔者认为应始于蔡际洲先生的“一个悄然兴起的研究领域—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的音乐编辑学研究”一文,该文刊于1991年的《中国音乐年鉴》上,蔡文对音乐编辑学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对其学科性质进行了论述,并从期刊图书编辑、广播电视编辑、音像制品编辑、编辑史以及编辑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为音乐编辑学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树立了后人前行的目标。若以此为契机,对音乐编辑学的探索已是硕果累累,迄今为止,尚有专着5部、硕士学位论文23篇、学术论文90余篇。分别从各个不同的切入点对音乐编辑学进行了探索,若以20年时间为限,各类文献可谓是浩如烟海。与此同时,也给相关研究与查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不便,另外,面对音乐编辑学的发展和学界的不断探索,其成果和不足也亟待昭示。笔者基于此现实,为审视成果、谋求发展计,力图多方查阅文献,作此文献研究综述。但因客观条件和自身主观性所限,研究中难免有纰漏之处,望请学界同仁指出,力求学术的完整与严谨性。同时也愿此文能给相关研究者带去些许方便。

一、专着。

就目前国内音乐编辑学专着而言,其内容多处于对音乐编辑学的探索阶段,这种探索涉及音乐编辑学的本体、主体、客体、素养等方面。在本体探索中表现为对音乐编辑学的学科定位、历史沿革、发展状况、基本原理、行为方法诸层面。在主体与客体中,则主要表现为编辑的主体与客体,分别为编辑主体的思想、方法、意识、行为和编辑客体的对象差异以及不同客体对象对编辑主体的具体要求。素养则来源于不同客体的特征,不同客体的编辑方法与特征决定了主体素养的不同或多样化。现有专着便以此为基础,或通篇或章节式的对以上问题作了全面探讨。另外,所有专着在体例上各有千秋,作者均为行业专家,无论在文意亦或是学术高度上都有不可比拟和超越性。

李宝杰﹒《音乐编辑学:音乐研究的交叉视阈》(文化艺术出版社,20xx(9)),本书由西安音乐学院著名编审李宝杰主编,全书以代序和四篇硕士学位论文构成。由李宝杰编审执笔的代序部分主要阐述了我国音乐编辑学的渊源、由来、建设、发展以及编辑原理和主客体关系,并对音乐编辑学进行了定义和客观的发展预测。后四篇硕士学位论文分别以不同的音乐编辑领域为出发点,通过不同的客体对象,分别探讨了音乐编辑在现代传媒与期刊发行等活动中所充当的角色和所从事的行为。就音乐编辑主体与客体间的生产过程作了全面的论述。本书是全国唯一一部通篇式的音乐编辑学专着,在国内音乐编辑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蔡际洲﹒《音乐理论与音乐学科理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6)),本书是由蔡际洲教授的31篇学术论文组成,书中第21篇“一个悄然兴起的研究领域—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的音乐编辑学研究”一文原载自20xx年《中国音乐年鉴》,后被收入此书中,全文对音乐编辑学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对其学科理论进行了研究论述。文章分别从集成编辑、期刊图书编辑、广播电视编辑、音像制品编辑、编辑史、编辑教育等多方面对初露端倪的音乐编辑学进行全面的探讨,为而后音乐编辑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本文可看作是中国音乐编辑学发展的基石[1]。

汪月波﹒《音乐编辑与音乐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xx(8)),全书共分为六章,其中一、二、六章是对音乐编辑的论述,第一章从音乐编辑的职业和职业细化来说明何谓音乐编辑以及音乐编辑的分类。第二章重点论述了音乐编辑的职能与素质,通过音乐编辑工作中的四种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媒体认知能力、音乐制作能力、艺术洞察能力)来说明音乐编辑主体应该具备哪些职业素质,对其职业道德也有所涉及。第六章对音乐编辑软件nuendo、cakewalk、sonar、cubasesx等进行简要介绍。此书在对了解音乐编辑应具备哪些职业素质和音乐编辑软件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民音乐出版社总编室﹒《音乐编辑手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9)),本书以音乐文字编辑的工作全程为契机,详细介绍了各类音乐图书的生产过程。对选题、组稿、审稿、加工整理、校样付型、出书、重印修订、再版作了详细说明,另外还全面介绍了音乐符号、术语、乐器符号、音域表、乐器缩略表等。对音乐图书编辑过程中所有常见和罕见的问题都做了全面的论述。

陈义成﹒《电视音乐与音响》(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xx(5)),全书多论述电视音乐和电视音响,第四章的第八节单独成篇,论述电视剧音乐编辑的作用和方法,通过音乐编辑在电视剧创作过程中的职责和工作行为,重点突出音乐编辑在电视剧音乐制作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对了解音乐编辑与电视剧音乐制作两者的关系和在对音乐制作的方法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指国内各音乐编辑学硕士单位指导其学生完成的学术研究,目前据公开的数据显示,共有23篇。这些研究几乎囊括了音乐编辑学的各个方面,内容涉及文字、期刊、出版发行、广播、电台、电视的音乐编辑,以及音乐编辑家的研究,除此之外,还有对其本体的探索。这些研究立意新颖、个案特征鲜明,在研究方法上多采用横向的对比研究和纵向的历时性研究,无论任意都不乏学术含金量。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将此类文章按各个院校和学术单位分类,在次序上以文章数量的多寡降次排列。之所以抛却文章内容而按此法分类,笔者意在对各个院校和学术单位作一横向的对比研究,使得院校专业特色、学术成果、学科发展和相应的不足一一凸显。这将有利于各院校单位更好的审视今日成果,谋求以后的发展,同时也能确立学科的龙头单位,便于各兄弟院校的经验交流和学术沟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科技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富阳市农民培训工作坚持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通过认真抓好涉农专业学历教育、全面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大力开展适用技术培训,组织农技干部送科技下乡,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对农民实施全方位的科技培训,截止20xx年已累计培养大中专(涉农专业)毕业生516名,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1463人(次),“绿色证书”学员12830名,每年举办农业短期适用技术培训1万人次,尤其是去年,市委、市政府下达了《关于印发〈富阳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并安排了专项资金,对农民实行免费培训,从而培训力度更大,全年培训农民20470人,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取得的了明显的成效。

当前,富阳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也面临着许多问题:(1)需培训人数众多。一是农民多且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根据《20xx年富阳市统计年鉴》,至20xx年末,全市农村实有劳动力33.48万人,其中从业农林牧渔业劳动力11.98万人,在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6.1%,且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参加过培训。二是农技人员需不断更新知识,广大乡镇农技人员由于调动过于频繁,许多专业不对口的人员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对农业专业知识缺乏了解;除了知识能力不适应外,专业结构也不很合理,存在着“只懂粮棉油、不懂名特优”的情况。(2)思想认识不足。少数部门对培训工作缺乏认识,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核,导致被动培训者参加多而急需培训者参加少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农民由于知识程度低对培训存在畏难情绪。(3)形成合力不够,存在着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4)硬件设施的建设不够,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技培训中应用面不广。(5)培训的内容、形式以及投入机制缺乏创新,还习惯于沿袭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农业条件下形成的老套套、老办法,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对策措施。

2.1明确目标任务。

根据《杭州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实施意见》、《杭州市农民实用技术(绿色证书)培训实施计划》、《富阳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实施意见》和《富阳市新型农民培训规划(20xx~2010年)》的要求,从20xx年至20xx年共培训农民10万人(次),其中绿色证书工程和农函大培训1万人(次),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培训300人(次),绿色农业科技培训3万人(次),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前的引导性培训4万人(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

2.2强化工作措施。

2.2.1大力拓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内容。

我们一定要树立大农业、大农村、大科技、大市场的观点,不仅需要对常规技术进行改良和推广,还需要对高新技术的普及和培训;不仅需要对传统种养殖技术的改造和培训,还需要对新兴种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推广;不仅需要对生产技术的培训,还需要对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政策法规、外向型农业等多学科、多门类的新知识进行培训。要针对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需要不断拓宽与丰富教学内容,除选用统编教材外,需编写适合不同层次教学需要的乡土教材。

2.2.2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形式。

只有不断寻求更新更好的形式,才能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各培训单位要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讲究针对性,突出有效性,注重带头性。教学中需做到五个结合:一是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二是理论讲座与现场传授相结合;三是传统教学与现代传媒手段相结合;四是经验交流与专业考察相结合;五是技术培训与科普宣传相结合。

2.2.3充实农技培训师资队伍。

在现有富阳市农业适用技术培训讲师团的基础上,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不断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聘请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充实讲师团。要认真开展师资进修培训,不断提高师资素质。

2.2.4逐步完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体系。

根据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要求以市农广校为基础,抓紧建立富阳市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按照“分级负责、分层管理、分级培训、明确责任、互相协作”的原则,建立以市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为龙头、各业务站为骨干、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农业科技培训教育体系网络。要增加投入,加强对培训基地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培训条件。要扩大建立农业科技培训实习基地。

2.2.5有计划地开展大中专学历教育。

市农广校要以农村初中毕业生为主,面向社会招生,开展中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同时,要不断创造条件,积极和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大专和本科学历教育,满足各层次人才的需要。

2.2.6加强宣传教育。

要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立没有技术、不提高技能就不可能稳定就业的新观念,确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新理念,确立自谋职业、竟争就业的新意识,提高参加和接受教育培训的自觉性。各新闻单位要大力宣传科技致富、培训创业等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培训学习氛围。

2.3切实加强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农民素质培训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位置,各级部门要在富阳市农民素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提高认识,齐抓共管。要按照wto“绿箱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的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集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切合实际的考核评估办法,把农民培训工作绩效作为部门、乡镇(街道)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培训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和奖励。

科技论文综述范文

(一)科学技术的含义。

科学是人们对于客观自然界的认识和说明,这种认识与说明是建立在实践活动之上的,是人类认识能力的外在表现和理性形式。而技术的本性是指人们在现实的生产劳动过程中所能获得的生产力水平的一种标志,是在科学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种工具和手段。科学作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理性形式,技术则是科学知识向实践转化的各种方法和技能,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

(二)科学技术的本质。

科学技术具有属人性的一面,马克思曾经指出了科学技术其本质是人的力量的物化形式。德国哲学家卡普认为,技术是人的创造物,工具和武器是各种不同器官的投射。不错,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才真正的体现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特征,才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关键之处。科学技术是人的创造物,是人体器官的延伸和强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物化形式,是人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有力杠杆。爱因斯坦也揭示了科学技术与人的关系,认为科学技术追求知识和真理的过程,也是追求着人类自身的进步与发展的过程,科学技术不仅要力求还原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更重要的是依据发现的客观规律去实现人的需要的属人的存在,这也正是科学技术的本质所在。

(三)科学技术的作用。

弗兰西斯?培根说: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科学的真正的、合法的目标”就在于“把新的发现和新的力量惠赠给人类生活”。科学技术作为一种向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方向演化的产物,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科学技术在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中解放的同时也为人类创造了更多的物质生活,提高了社会的经济水平,减轻了人类的痛苦与灾难,这些无不体现着科学技术的善的作用。

二、科技伦理的分析视角和维度。

(一)从科技与伦理的关系角度分析。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是也随之而带来了一系列道德和伦理难题。科技与伦理二者是什么关系呢?事实上,科技与伦理是性质不同的。广西民族学院高剑平坚持认为,科学讲究实证,追求的是“真”,发现的是客观已经存在的规律,解决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我们求证的方式一般是科学实验,或者观察,或者论证。伦理是要阐明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要怎么样相处,它是规范性的,追求的是“善”。而科学之所以频频向伦理提出挑战,是因为科学总是在创新,而创新总会引起人类生活与交往手段的改变。这样,在时间层面上,科学技术面向未来,而伦理则面向过去,以此获得其稳定性,如此,技术上的“真”与伦理上的“善”出现了断裂。在空间层面上,科学技术以其开放性和前瞻性来获取利润支持;伦理则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以获取本体论意义上的家园感和安全感。要弥合科学技术与伦理之间的断裂模式,最佳的方式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模式。从时间伦理的角度来定位科技伦理,抓住科技发展给伦理带来的机遇,充分利用高科技对伦理推陈出新的促进作用,建构实践伦理意义上的新科技伦理。

(二)科技伦理的价值维度。

科学技术的伦理价值有两个方面:科学技术的伦理价值和科学技术应用中的伦理价值。科学技术的伦理价值指其本身所赋有的伦理道德意义,即科学活动的精神和规范是伦理内容的组成部分。而科学技术应用中的价值有正反两个方面,正的方面指的是其积极的一面,即表现为一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物质的繁荣和生活的便利;二是提高了人类对自然和自我的认识水平,破除了对世界之外所谓神灵的迷信和崇拜,使人获得了在认识必然性基础的自由,直接表现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念。科学技术的反的方面指的是科技的不当应用和任意的扩张,从而造成了人类的被动,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与进步。

(三)科技伦理在其发展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

第人道原则。人道主义是一种伦理价值观,世界观,。

认为人本身是最高的价值,是一切事物的价值尺度,把人确立为价值原点。纵观近几十年科技的发展并没有实现其人道主义的初衷。当我们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注意到对科技的过分信任和任意应用是人道的异化。因此,现在的科技发展必需从两个向度来努力:一是不断发掘科技的人道价值;二是实现科技的人道化回归,并使之发扬光大。

第二,生态原则。展望21世纪,由于科技的发展,能源大量的消耗,水资源、植被等被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人类不禁开始反思。在肯定人类对自然的权力和利益的同时,要求人类对自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生态价值观反对不加区别地适用一切技术。生态价值观对技术有明确的价值选择,要求科学技术以生态价值观为核心,实施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科学技术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价值不仅体现在满足人类的需要,而且也在于增进整个系统的协调平衡。

第三,可持续发展原则。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革命力量,使人类从原始的农业文明走向现代工业文明,从现代工业文明走向未来的信息文明,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过去发挥科学技术的功能时,人类也有失之偏颇的地方,那就是过于计较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过于注重科学技术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其生态、伦理、审美等价值。因此,科学技术必需转变发展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从而体现人道原则与生态原则的统实现对人类的系统、全面、整体的关怀。

三、目前学术界对科技伦理的争论焦点。

科技人性化这一概念主要是针对科技异化提出的,它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复归科技的人性特征。科技是人超越其他动物的一种产物与象征,是人的一种高级活动的体现,它展示了人的力量。人类通过智慧的活动创造了大自然中原本不存在的事物,形成了不可思议的人工自然与工业文明。一切的'科技活动都以人类为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从古代到近代,科技的强大威力足以见之,人类发展科技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改善人的生存条件,因此从科技满足人类需要的属性看,科技是人性化的。

第二,限定科技的非人性的范围。科技不仅具有人性的特征,也包含非人性的属性。科技是以探求真理为直接任务,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客观规律、法则等是独立于人的,不以人的目的和需要为准则,不能解决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等重大的人生问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属于人的精神世界,它及其丰富而复杂,只能通过人类自己去感悟、体验和整个生命来诠释,从这一点来看科技具有非人性特征,也正是因为科技的这种客观性,才要从伦理的角度去限定科技的非人性的范围,以至于使科技更好的去适合人类生活。

第三,赋予科技以人性关怀。人性与非人性是科技固有的双重属性,可是,近代以来,科技的人性逐渐被人遗忘和丢失,而更多的张扬了其非人性的属性。工具理性的片面强化和扩张极大的增强了科技的威力,确立了人类对科技的至高崇尚的地位,也深深的改变着人与自然的面貌。同时,随着科技向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渗透,科技的非人属性正在被扩张和推广,所以给予科技人性关怀十分必要。另一方面,外在地赋予科技以人性关怀,不仅可以激活科技固有的人性,还可以弥补科技的非人性特征在科技应用中带来的人性欠缺。

然而,怎样去赋予科技以人性关怀?这是否可行?科技作为一种社会建制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个现实,它是社会机体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发展有其内在逻辑,但是,科技自身难以自我规定和调适其发展方向与目标,其发展会受到社会的影响,如社会的总体价值观念、社会的需求、政治、经济、文化等都会以各种形式对科技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和规范,这种状况在现代社会特别突出。社会对科技的强大支配力是科技异化的原因,同时也是我们实现科技的人性化的可利用的优势。从社会的角度真正地关心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将有利于科技的健康发展。

(二)科技伦理的责任困惑。

科技伦理的责任问题的提出主要出于科技时代。责任是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权力作为对他人的影响力,在行使的过程中,必然会对他人的利益造成影响,权力行使必需对这种影响负责。科技的负面影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想寻找责任,到底是谁的责任?是科学家的责任吗?这就是责任的困惑所在,长江大学的张黎夫对此进行了剖析,他认为科技行为主体的复杂性和多元化,使责任主体悬置。现代科技活动不仅是一种职业活动,往往还是一种集体活动,并且总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其主体包括科技工作者,也包括企业、政府等,因此行为主体多元化,责任主体被悬置,形成了谁都有责任,却又谁都不负责任的可悲格局。其次,科技后果难以预测使科技伦理的责任受挫。科技伦理的责任事实上是一种前瞻性伦理,它不仅要求以行为为后果转向,而且还要求以它为基础,但科技后果的难预测性使这种基础不牢靠。科学发现越基础,它所包括的直接与间接后果的数量很可能越多,即使我们能偶尔地预测到了它在将来的好效果,但是我们不能担保在将来的未来它不会变成坏效果。因此,科技伦理的责任所展望的那种“积极指导”总是在不断地受挫折。最后,科技伦理的责任不但不相信良知,而且排斥法律,这使得它失去了可靠的责任主管和相应的制裁机制,从而难以发挥实际作用。因此,科技伦理很难负担起自己的责任。

(三)科学技术研究有无禁区。

科学技术的禁区是相对于科学研究自由而言的。公民应该享有科学研究的自由,但是这里要讨论科学技术研究的禁区,首先应该将科学与技术分开。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科学不存在禁区问题;而当科学作为一种活动,科学必需受到某种形式的社会制约。科学研究的自由也只能局限在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的设定上。从长远来讲,研究对象、领域的设定是自由的,不应该有禁区,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不可以出于伦理需要在某一个时期对某一个对象、领域的研究进行适当的节制。当然,这可能需要科学家与政策制定者、民众进行充分交流后才能确定。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飞跃,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伦理问题和困惑,但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这些问题将会被慢慢的解决。

科技论文综述范文

1.综合性科技综述的“综”,即综合、全面。它纵横汇集,广而有序地对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整理而形成概述性资料。它可以综述某学科、领域、专题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或不同方面、不同研究者的研究现状、实际情况和观点分歧等。

2.科学性科技综述通过报道形式公布,是对一次和二次科技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去粗取精而成的三次文献,揭示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差距、动向,具有重要的科学技术价值和参考价值。

3.客观性科技综述是客观地叙述和说明有关内容,作者不做主观评论,即“述而不评”(加评论的是“评述”)。

4.实用性科技综述是在搜集、浓缩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编成的,其目的是为了交流、传播科技知识,使科技文献更全面、有效地为社会服务。所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1.综合性综述有关学科或领域的综述,叫综合性综述。

2.专题性综述有关某技术或产品的综述,叫专题性综述。

科技论文综述范文

伦理是指依靠非强制的、社会自觉地精神力量维持的人类主体行为规范。人为了达到这样一种主体行为规范,就不然会按照一定的规则实施行为,以期到达预定目标。而科技伦理的定义尚存很大争议。我们认为,科技伦理应放入其所在的社会环境中去理解。即不否定科技伦理本身的存在,但也不单单是用科技工作者所应该具备的伦理道德去代替科技伦理。科学技术在其发展和应用过程当中,尽管受其运用者控制,但其自身也有其特有的规律。而科技的自身规律,有的可以为我们所认知,有的则不然。为我们所认知的那部分,我们当然可以人为的赋予或改变其伦理水平。而不能为我们所认知的那部分,则恰好蕴含着其自身所拥有的道德评判标准,即伦理道德。

二、科技伦理的分析视角和维度)从科技与伦理的关系角度分析。

科技的发展愈加迅速,使人应接不暇,但也随之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其道德和伦理的讨论。那么,科技和伦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昵?总的来说,科技和伦理在性质上是不同的。中南大学亚太发展研究所的陈文化、李立生认为,科技是有科技活动和科技知识所构成的一个整体。此二者的概念、构成要素都是完全不一样的。苏州大学的庄友刚认为,科技在为人类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创造了有利和必要的条件的同时也加剧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消极影响,加大了人类危害自身生存的可能性。南京大学的陈红、沈骊天认为,伦理是用非强制力的、社会自觉地精神力量维持人类主体行为的规范,它不仅是调节人类社会目标控制的重要形式,还是国家等社会强制力进行控制的精神支柱。

因此,科技和伦理是两个不同概念,不同维度的注解。但它们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科技离不开伦理的把握和约束,伦理离不了科技的促进和提升。由此,产生了科技伦理这个看似时髦却本就存在长久的概念。在庄友刚看来,科技伦理就是对科学技术活动运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问题的伦理把握,是对科学技术活动的对象、过程、结果对人类本身及其生存环境与条件所产生的影响的伦理价值观反思。它的作用就在于解决科学技术实践当中与价值伦理产生的冲突,以及价值伦理的发展在科学技术发展当中的道德悻论。

(二)从科技伦理的价值维度分析。

科学技术的伦理价值包括了:科学技术活动和成果的伦理价值、科学技术应用中的伦理价值。此二者具有不同的属性。科学技术活动和成果的伦理价值是其本身所存在的道德伦理意义,它是科技成果和活动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其他外在活动为转移或改变的。当前,许多学者将科技本身存在的价值与道德纠缠在一起,这种做法虽然一定程度上提供对科技的价值评判标准,但更大程度上蒙蔽了对科技本身所具有伦理价值属性的深刻认识。

科学技术应用中的伦理价值,许多学者都对之有过相关的阐述。例如:陈爰华在《科技伦理的形上维度》一文认为,科技伦理的价值论维度,其实就是真与善的互维。即一方面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判断方式进行伦理的追思;另一方面要对其求真的目标的本性进行道德的审视。再者,有的学者认为科技伦理的价值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工作者的伦理道德水平高低。如:四川农业大学的方玉媚认为,当前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伦理困惑恰恰就是人们在发展科学技术的'过程当中,将科学评判提升到道德评判和价值判断之上;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当成人类最神圣的事业,唯效率和欲望的实现是一切行动的标准;最终形成功利主义。

(三)科技伦理在发展过程中应遵守的基本准则第一,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一种道德伦理价值观,世界观,他认为人本身是最高的价值,是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一切活动都从人为出发点,最后又以人为落脚点。纵观近十几年的科学技术发展,我们发现并没有实现以人为本这个最终目标,甚至很多与这个目标大相径庭。许多科学技术的诞生,基本上都是为了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最大化而服务。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广大人民接受到的只是科学技术的有利面,只看到了科学技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而在我看来,这不过是大利益集团为更好的推动为自身所用科技的发展而给广大人民的一点蝇头小利。

因此,当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应该从两个方向来努力:一是摆脱利益的束缚,彻底回到人本道路上来,不断发掘科学技术中应有的人本价值;二是充分发扬科学技术现有的人道理论,使人民大众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价值内涵,以更加明智的方式来运用科技这把“双刃剑”。

第二,生态原则。展望21世纪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对资源的破坏以及对能源的消耗,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让人们不断怀念过去天蓝水清的日子。当今,酸雨、噪音、温室气体、全球变暧、沙尘暴、滥砍滥伐导致的森林面积锐减、物种灭绝、水土流失等等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世界不得不花大力气来解决的事情。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造的是自然世界,人们赖以生存和认识的,也是自然世界。人类社会之所以发展到今天的程度,无不是大自然的馈赠,科学技术也不例外。试想一下,如果自然完全被毁坏,人类已无可改造和认识的基础,那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从何而来昵?因此,我们应该彻底告别只要经济,不要环境的时代;我们应该放慢自己的脚歩,让自然先行,甚至我们可以暂时停下自己的脚歩,认真打量和思考身处的这个环境,看看我们必须做点什么。

第三,全面发展及可持续原则。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但不是唯一力量,其在社会文明的转向和物质、精神文明的提高所发挥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我们发挥科学功能的时候,存在许多偏颇的地方。正如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刘松涛和北京师范大学李建会认为的那样,任何时代的科学都只能是对自然的部分对象的有限的认识,科学的“真”是特定时空中的“真”。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全局观念,了解任何技术都不是完美的,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从而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共同发展。

科学技术的经济价值固然重要,可是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正不遗余力奋力向前的人们一个道理:科学技术的伦理价值更加重要。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科学技术在实际的运用当中,不惜采用极致的手段,一味的追求经济效应。殊不知,大自然的馈赠是有限的,长期的人为作用,使得越来越多的自然之物离我们而去。

三、对科技伦理的几点思考。

(一)科技伦理的概念是否存在或是否适用。

在研究的过程当中我发现,每个学者都没有明确的提出科技伦理属于什么范畴。在分析社会伦理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从不同角度切入,到最后实际落脚点却都在科学技术的主体--人这个地方。不管是科技伦理学的控制,还是风险社会中的科技伦理出路,科技风险规避等等,其目的只有一个,即强调当前科技风险日益严重,科技伦理问题愈发突出,需要社会大众加以关注。但是在文章最后的问题解决方案,却是出奇的一致。即大多数都是从加强科技工作者自身道德建设;认识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树立全球风险意识、共同承担科技存在的现实性威胁等等。

而中南大学亚太发展研究所的陈文化、李立生两位学者直接提出:“科技伦理”是一种抽象的伦理观。他们认为,现代很多学者将科技伦理与科技活动伦理混为一谈,但其实作为科技知识的科学技术只有在“并入生产过程”之后,才可能有“伦理道德”问题。他们认为,科技伦理是一种抽象的伦理观,从根本上否定了人的实践活动。价值、伦理只是社会存在的纯粹表现,因此,它们在关照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同时,还必须关照人在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中的行为规范。

苏州大学庄友刚在《风险社会中的科技伦理:问题与出路》一文中,将科技伦理定义为对科学技术活动运行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的伦理把握,是对科学技术活动的对象、过程、结果对人类本身及其生存环境与条件所产生的影响的伦理价值观的反思。这就意味着,在他看来,科技伦理是存在的,并且应该与职业道德、技术真伪等问题区分开来。

(二)科技工作者应负起更大的责任。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的结果。如果说科学技术本身具有伦理的话,那科学技术的研发者和科技工作者,应该具有更高的伦理道德水平。当前,许多新技术的研发,不断冲击和挑战着传统伦理价值,如:转基因食品、克隆技术、高智能机器人等等。这些高技术发明的出现,颠覆了人们对信息技术已经自然科学的传统认识,科学技术的研发者理所应当的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多解读其技术的信息。

除科技工作者本身应该具有更高的道德水平之外,科学技术的传播者和组织型研究者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还应加强对此类人群的他律机制的建设。东南大学顾益认为,以科技研究者为主,科技的转译者、组织者都属于行动者网络,行动者网络中的责任应该包括各个环节行动者的责任,其应该通过合理的阐述保持网络联盟的开放性和稳定性,而这些责任中又体现了对行动者,在实际行为过程中的要求和规定。因此,与科技工作相关的人群,应该采取这样一种科技伦理精神“宽容、合作、开放和诚信。

(三)科学技术研究有没有明确的禁区。

科学研究的禁区是相对于科学研究自由来说的。而说到科学自由,又不得不牵扯到意志自由。一个是与人创造物有关,一个是直接与人的主体性有关。按陈爰华《科技伦理的形上维度》一文中表述,科学自自由则是强调应做什么,即道德选择的自主、自觉。因此,科技活动主体的科学自由与意志自由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求真与臻善之间存在的必要张力,此二者是可以统_在_起的,不是绝对的对立。

科学研究的禁区在我看来,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但它却有一个无形的界限橫亘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那就是任何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必须以社会大众的终极幸福为目标。不能以任何借口、任何私利,打着科学技术的幌子干伤天害理的事情。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应用不能违背人伦道德,应最大限度的实现其社会责任和伦理要求。每一个有责任的人,在自己的内心都有一个“高压线”为自己的科学行为设定标准。如果人人心中都有“禁区”社会发展将会永无“禁区”。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当代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飞跃。在为人类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同时,科技的潜在风险特别是科学技术与道德伦理之间的冲突日益突出。这告诫我们,需要用清醒的头脑去深入发现和挖掘这些问题,厘清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和困惑,以期实现科学技术良性、全面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问题会慢慢的解决。

化学综述论文

近期老师让我们交论文综述,那么什么是综述呢?有包括那些内容呢?又怎么去写呢?我找到一点关于综述的介绍如下: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文献综述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的,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主要为专题性综述。

文献综述主要用以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除综述题目外,其内容一般包含前言、主题、总结、参考文献四个部分,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文献的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在写文献综述的时候,要系统的查阅和自己毕业设计选题,直接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搜集文献尽量的全,尽量选择自己学术期刊或者是学术会议,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文献综述的题目不宜过大,范围不宜过宽,在引用文献的时候,要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在文献综述的时候,要说明毕业设计选题方向的发展,历史,他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等。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要做到由远及近,先用引用关系较远的文献,最后才是关联最密切的文献。要围绕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要教科书式的向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进行汇总陈述一遍。

一篇好的文献综述要有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且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主体内容。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地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者是争论焦点。使读者对于全文技术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游戏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内容,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以按照您的顺序来进行综述,也可以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以按照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哪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以及比较分析。

综述论文

产品质量的优劣,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高度重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做到思想上共识、决策上共谋、胆识上共体、目标上共立、任务上共担,才能够达到国家的施工验收规范和房屋的质量验收标准,创建优质工程。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是扩大建筑市场占有率,树立单位信誉的根本途径。认真抓好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把关转向事前预防控制,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稳步持续地提高。

1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一个优质的建筑工程建设项目,不仅需要在施工中强化管理,精雕细刻,而且与设计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设计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使用,必须从初始设计阶段,就十分注意提高设计水平,保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先进性,选择两种以上的多个初步设计方案,综合比较,选取最佳方案。

1.1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在掌握地质灾害现状基础上,确定地质灾害的防治目标、防治原则,根据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发育特点对防治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制定可行的措施,通过规划的作用,规范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1.2做好建设地点的地质水文勘测。

设计前期的地质水文勘测,对于工程的设计而言十分重要。建设地点的地质条件、水文状况必须搞清。此项工作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专业部门和专业人员承担,并以其勘测结果做严格的审核。向设计部门提供准确翔实的数据,确保设计基础数据准确无误。

1.3做好新型建筑材料的试验。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许多新型建筑材料的问世,替代了传统的建筑材料,不仅降低了建设工程成本,缩短了工期,也为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途径。对新型建筑特别是防水材料的选用应在充分试验,切实可行的基础上选择。对没有成功经验的新型材料应避免使用。

1.4做好施工图的审核工作。

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从初步设计阶段到正式出具施工图,应由多个专业的人员按设计程序进行。由于施工单位急于开工,使设计部门忽视了施工图的审核,造成分阶段出图,致使各专业的设计图纸互相矛盾,不能“交圈”,影响了设计质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施工图的审核工作。各专业的图纸完成之后,必须由主设人员召集各专业设计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核,最大限度地把问题和不足消灭在出图之前,进而提高设计质量。

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工程施工阶段,技术管理工作是工程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方面,技术管理工作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

2.1技术交底。

指施工前,技术人员对施工工人进行技术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同时把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工艺操作规程等转换成具体而明确的质量要求,如砌砖工程的砂浆饱满度、灰缝水平度及厚度、拉结筋的布设、混凝土浇筑时的振捣插点及振捣时间,并在质量检验中正确执行这些技术法规,做到标准具体化。

2.2技术监督。

技术人员做到边施工边指导,对重要结构如承重柱、主梁等部位应加强技术监督,它包括轴线的控制,混凝土的制备、浇灌、振捣、养护等一系列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由于环节多,施工周期长,所以不能放松每一环节的技术监督。不仅要全面地抓好环节技术,而且还要针对重要环节做重点技术监督和管理。

2.3技术复核。

技术复核工作是工序完工后运用检测工具对产品进行校核的一项技术工作,也可应用多级检查及交叉检查制度,尽可能减少质量隐患的漏查。通过技术复核可以发现,施工效果、施工水平是否出现超出规范的偏差等。总之技术复核是对施工成果的检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及时总结经验,便于加强以后的施工工作。

2.4做好施工队伍的选择。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选好施工队伍尤为重要。建设项目应普遍实行招标制,通过招投标尽可能选择专业队伍或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承建,确保工程建设项目按国家现行专业质量标准、操作规范施工。

2.5做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施工前,设计单位的各专业设计人员必须向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作设计交底,把设计图和各专业的施工要点等做详细交待。施工单位在接到正式施工图后,应立即组织图纸自审,分专业审查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施工方案;按选定的施工方法,探讨施工中保证设计要求的可行性;在图纸会审中,由设计、施工技术人员协商解决存在的问题。

2.6严格实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理制。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建筑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实行质量监理制度。专业监理人员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在监理过程中,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方案、选择的施工方法、选用的主要建筑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等全方位监督,对于促进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7加强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从根本上讲主要取决于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施工企业在组建项目班子时,必须设专职质量检查员,不得兼职。质检员必须持证上岗,而且应具备相关工种的专业知识。质检员应按照建筑工程建设项目拟定的工程质量等级,在施工的各个环节过程监督检查,各专业工种要实行质量交接制度,建立“三检”制,即自检、互检、交接检。上道工序不达标准,不能进行下道工序。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系统,以保证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达到预定标准。严格工序间交接检查,重要工序,如隐蔽工程作业,需按有关质量验收标准检查验收,否则不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如基础工程中,对开挖好的基槽、基坑,未经工程地质鉴定和量测标高、尺寸,不得浇注垫层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完成模板后,未经检查,不得绑扎纲筋,未经检查验收,不得浇注混凝土。重要工程部位,必要时应组织试验和技术复核。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对完成的分项分部程,按组织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方法,进行检查验收。在一定物质条件下,人是决定因素。要对施工人员经常性地进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教育,牢固树立对国家和用户负责的责任观念,建立以质量和效益为主要指标的考核体系,建立切实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和政治与经济相统一的激励机制,激励全体人员对承建工程的责任感,在实现优质工程中,牢固占领建筑市场,使企业得以生存和不断发展。

2.8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验收。

建筑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分为工程整体验收和分部验收。整体验收是在分部验收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工程竣工后工程质量认定的重要内容。分部工程验收是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做好分项工程的质量检验最为重要,用分项保分部,用分部保整体,最终达到整体质量等级的目标。

3结语。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既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利益,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又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工作、生产、居住环境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建造一个质量好的工程,可以增强固定资产的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减少一次性投入,节约维修费用,为人们工作、生产、居住提供良好的环境。反之,一个质量差的工程,不仅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延误建设工期,而且给人民群众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施工阶段是建筑业生产的主体活动,也是实施质量监控的关键阶段。建筑质量是生命、生存及发展的保证,建筑质量是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建筑质量控制,必须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因此,必须严格把好质量控制关。本文论述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仅与从事相关工作的同志共同交流探讨。

参考文献。

[1]张柏,张琳.浅析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和手段[m].

[2]王振复.中国建筑装饰艺术[m].

文档为doc格式。

综述论文

叛逆心理是不健康的一种心理,如果家长、教师方面不能及时给予矫正,将会对他们的发展造成很不利的影响。目前我国教育专家、学者们针对青少年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一般都是从家长、老师们转变思想,耐心与青少年沟通以及加强社会文化现象方面着手的。而社会文化现象方面到底怎么去引导,并没有提出实质性的方法,而社会引导这一方面在我看来,恰恰与家长和教师对青少年所做的引导起着一样重要的作用。所以说,矫正青少年叛逆心理的这条道路,依然很漫长。

至今为止,关于叛逆心理这个定义还没有一个唯一的概念。不过学者们普遍认同朱智贤在《心理学大辞典》中对叛逆心理的界定:客观环境与主题需要不相符合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通常学者们认为青春期的孩子有2个主要方面在变化。一个是从生理方面;另一个是在心理方面。对于生理方面学者们一致都认为孩子在身体结构上在发育;心理上,青少年在得不到渴望的承认和理解时,常常表现为任性和耍小脾气,常常采用怀疑的眼光和敌视的态度来对待周围事物。更严重者常常无视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甚至用传播负能量来扰乱周围人的思维和态度,给自己和他人都造成不好的影响。

几乎所有青少年都会经历叛逆心理,它有什么危害呢?绝大部分学者对这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却没有给予确切的说明。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他们的某些不恰当的行为和心理如果不加以纠正和引导,会导致其产生对抗社会、不合群等病态性格,甚至会进一步走向犯罪的道路。也有无数案例也证明了严重逆反心理的危害。如社会上多发的离家出走现象、自杀事件等都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不在叛逆初期给予正确的引导,会引起多么严重的后果。

对于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是无一例外都提到了以下几种。

1.自身原因。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发育时期脑功能越来越发达,思维发展也也越来越迅速。青少年由于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们在生理上性意识以及性别意识都开始觉醒,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越来越强烈的独立意识。但是此时他们的社会阅历不足以支持他们的正确判断,而他们又盲目的想自己做决定,这就使得他们叛逆心理的产生。

2.家庭原因。家长们对子女管教的思想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多大的改变。年代不同了,管教孩子的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而他们对孩子缺乏民主的管理方式,遇到事情总想要替他们做决定。而且硬是把自己的思想和理念灌输给孩子。这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十分抵触,所以就会加剧孩子们的反抗,和家长的对抗也更加强烈。

3.学校环境。与家长想法和教育方式相似的是学校的老师教育方式,他们也认为“严师出高徒”,“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理念是对的。所以,对待青春期们孩子的反抗更加毫不留情。遇到冲突不会换位思考,毫不留情的批评学生。

4.社会文化和传媒因素。青少年的价值观在还没有成型,所以不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如果不能好好的引导,那么青少年就会和网络上学习他们认为好的。比如“古惑仔”、“嬉皮士”“朋克”对青少年就有十分不好的影响力。

5.青少年自身的社会性。我认为青少年自身的社会性也是影响着他们叛逆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人是一种社会学生物,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属于社会化的一部分,青少年的叛逆行为更多的是一种成长现象,我认为这是一个健康的青少年的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青少年不叛逆他就不完整。正因为经历了叛逆时期,他才回长大,才回促进自己思维的发展。所以,这是一个必然现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青少年叛逆是受同伴影响。青少年这个时期是格外注重友谊的时期,为了融入这个群里,有时候他们甚至不得不公然对抗老师或者家长来赢取同伴的好感。

不要过分担心他们的叛逆心理,在他们产生叛逆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关注一下是不是自己的管教方式有问题。如果是,那最好的就要平等的看待他们;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们;不要把他们仅仅当成一个孩子,而要认真的倾听他们的声音。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在社会方面,青少年最喜欢模仿偶像,可以借助于网络媒介创造正向的偶像榜样作用,让青少年在模仿中,可以正确学会疏导叛逆情绪,平稳的度过这一叛逆时期。

参考文獻: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135.

科技论文

在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科技越来越发达,一些高科技也层出不穷,但是在生活中,有一些发明并不是十全十美,这些例子值得我们深思。

比如,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塑料袋,它之所以被誉为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是因为它虽然方便了人们出行,携带东西方便,但是科学家忘记了一点,在塑料袋由慢慢被人们接受到经常使用以后,是否能合理使用并且合理处置用过后的塑料袋。由于它不能被降解,导致环境污染,阻碍植物生长,给农作物带来了严重的减产。

最近,科学家发现了第八个大陆、那是由人们所用过的塑料袋被风吹到海里堆积而成!它们经过海水的慢慢腐蚀,演变成了新大陆!由此看来,并不是所有发明都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为了避免对环境造成更大的伤害,科学家已经开始研制可降解的塑料袋,并且有限制的让人们使用塑料袋,让人们花钱购买塑料袋,提倡使用布包。

池这个发明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所以,为了防止土地被电池所污染,人们开始建回收电池垃圾箱,开始回收利用电池,这是一种保护措施。另一种就是发明代替产品,不用电池也可以储存电,但是目前科学家还没有发明出来能够完全代替电池的产品。所以,未来等着我们去发明。

再比如,现在最新的发明——机器人,它们能帮助人类工作,能比人类工作效率高,既实用又方便,让人们的生活更轻松,减小压力。但是,一旦机器人进入市场,并且大量使用会造成什么后果?会使人类失业率增大,造成人类手工业退化。它是方便了人们生活,但是长期使用机器人会使人类社会慢慢停滞不前,所以,我们要合理的使用机器人,只让它们代替人类做一些对人类来说比较高难的工作,这样会更加加大对机器人的利用率,并且没有导致大批人员失业。

由此看来,当今最先进的发明——机器人,也有它的弊端,科技创新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在合理使用它们同时也要扬长避短,把科技创新的优点加大,缺点减为最小,使科技创新的利用率加强,逐步使人类社会提高。

同学们,让我们用勤奋的双手,智慧的头脑使自己成为未来科技的主人,努力创造发明,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

论文综述

内容要求: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撰写方法: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第二步、国内外研究现状。

内容要求:列举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撰写方法: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

第三步、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内容要求: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第四步、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容要求: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开题报告写作要点。

第一、要写什么。

这个重点要进行已有文献综述把有关的题目方面的已经有的国内外研究认真介绍一下先客观介绍情况要如实陈述别人的观点然后进行评述后主观议论加以评估说已有研究有什么不足说有了这些研究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其中要包括选题将要探讨的问题。由于研究不足所以你要研究。你的论文要写什么是根据文献综述得出来的,而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如果不做综述很可能你的选题早被别人做得很深了。

第二、为什么要写这个。

这个主要是说明你这个选题的意义。可以说在理论上?你发现别人有什么不足和研究空白?所以你去做?就有理论价值了。那么你要说清楚你从文献综述中选出来的这个题目在整个相关研究领域占什么地位。这就是理论价值。然后你还可以从实际价值去谈。就是这个题目可能对现实有什么意义可能在实际中派什么用场等等。

第三、怎么写。

在开题报告里你还应当说清楚你选了这个题目之后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有了问题你准备怎么去找答案。要说一下你大致的思路、同时重点阐述你要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如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定量研究、实验研究、理论分析、模型检验等等。

在上述三个方面中间文献综述是重点。没有文献综述你就无法找到自己的题目也不知道这个题目别人已经做得怎么样了所以你要认真进行综述。当然综述的目的还是引出你自己的话题所以不能忘记评述。

1.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2.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及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

3.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4.论文开题报告题目。

6.论文开题报告内容。

7.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9.包装论文的开题报告。

10.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_开题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科技论文

科技项目是以提升核心产品和行业、产业的竞争力为重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创新程度较高、预期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技术产品,因此科技项目的成功实施对提升科技实力和某一行业或国民经济的综合竞争力都会形成很大的影响。因此企业科技项目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利润水平,甚至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更甚至关系着行业、产业的发展前景。

企业科技项目的管理是一项计划性、系统性较高的工作,要很好的做好科技项目的管理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推进科技项目的科学管理,最终提高科技项目的效率和效益,使科技项目真正成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促进行业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科技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科技项目是我国科技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科技项目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科技项目管理不同于其他科技项目,有其特点和原则。本文分析了企业科技项目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企业科技项目管理的对策建议。

目前,企业科技项目主要是以技术方案的研发为主,所以企业在对各项目组成员的考核过程中主要以课题约定内容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依据,考核的内容比较单一,主要考虑的只是项目任务的完成程度,没有体现出对课题研发过程中产生的技术方法等内容的创新性,项目组成员在研发工作中所产生的创新难以反映到考核内容之中,这样会影响到研发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另外,许多企业的科技项目考核结果与薪资福利相关性不大,不论考核结果的好坏,绩效工资照发,只是在年终时各成员所获得年终奖金有所不同而已。项目成果鉴定、验收体制不完善,评价方法不够科学、严谨,导向作用偏离生产力转化目标,不能体现对项目成果推广工作的推动作用。

科技项目与一般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在研发工作中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对于这种风险,企业目前的科技项目管理体制缺乏足够的重视,未能充分体现出项目管理的风险意识,没有制定出项目的风险管理计划,缺乏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更没有专门适用于科技项目的风险识别和分析的技术与方法,因此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难以充分估计出项目的风险因素,容易造成项目实施的目标受到影响,甚至中途失败。

3.科技项目管理人才储备短缺。

(1)科技项目选派的项目经理,大多是技术出身,专业技术能力很强,能够帮助项目组成员克服技术研究上的难题,很少或从未从事过专门的科技项目管理工作,这样就很容易造成项目中途因资源配置不善、人员内部不协调或进度控制不合理而失败。

(2)研发人力资源投入少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滞后因素。技术创新人才队伍无论从人员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尽管技术外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研发力量薄弱,但是合作创新中因为信息交流延迟、利益不统一等问题,造成技术创新率低,从长期看并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企业科技项目管理部门应该结合项目长与课题长对科技研发人员的职能划分与科技项目工作内容的特点制定出一套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1)完善对研发工作人员绩效的考核体系。首先,作为科技项目要进行大量的技术研发工作,工作的难度以及复杂程度都比一般项目要高,所以研发工作人员个人的工作成果应该是从整个项目的成果之中才能反映出来,对个人工作的考核也应该建立在整个研发项目团队的基础之上。在建立考核体系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将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真实反应出考核成绩。其次,考核的内容单从结果一方面来考虑,过于片面,科技项目研发工作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成功率也比较低,而且单从结果也难以反映出科技项目的创新性,因为科技项目的结果具有模糊性,难以明确,所以单从结果来评价仍有不足。(2)健全项目成果中创新性能力的评价。科技项目成果的不确定会导致研发工作后结果出现偏差,或者研发工作产生新的进展出现更好的研发成果。若只是凭借以前的工作计划及任务内容来对研发成果进行评价,研发工作的创新性成果将难以体现出来,所以项目管理部门应该建立一套完善而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并邀请技术专家以及实际工作者来对项目成果的创新性以及其实用性进行评价考核。并且还应该将该考核结果与研发工作人员的激励制度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够更加激励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企业科技项目管理部门应该采取一体化的风险管理框架,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研发风险管理体系。

(1)加强项目风险管理意识,实施科技项目的全过程风险管理。整个项目管理应该包括风险规划、风险控制二个阶段,具体到实施操作中,采取定期评审的方法,对风险的征兆进行跟踪,在每一阶段进行项目评审时都必须同时附上科技项目风险管理的执行报告,并分析风险要素的原因,判断其发展和蔓延趋势,对超出预警指标的迹象采取权宜措施化解。同时还要建立风险反馈的渠道,风险一旦被识别,必须尽快反映给项目组长,以便科技项目组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并对项目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

(2)实施全过程的风险管理。项目论证时,要明确风险指标,要求申报单位根据管理经验和教训识别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的风险以及导致这种风险的因素,对重要风险进行标定,并制定应对方案。同时,在签订科技项目合同时保留附加条款,对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险做出详细的规定,做到风险限定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以提高项目实施的整体效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对风险源的严密监控,对于研发方向变更、新增大额支出或调整关键负责人等重大事项必须向科技主管部门申请。

培养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专业人才,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增进项目的整体效益,促进项目管理体制和机制逐步完善,对企业科研开发工作产生持久的积极影响。项目管理培训包括项目时间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资源管理、投资机会研究、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价、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资金筹措、商务谈判、招标投标、设备采购安装、项目竣工运行以及项目设计能力及水平达标等各项内容,涉及行业技术、经济、财务、组织机构、社会与环境等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评估方法。

从科技管理制度上创造条件,加快技术创新人才建设的步伐,鼓励广大技术人员自主创新,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创新活力。制定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激励政策,按创收效益的一定比例提成,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

企业科技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现代经营理念的战略核心,是通过重构管理及采用特殊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达到更好地控制、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的目的,其在各领域各行业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同时,企业的所有活动都需要创新,只有用发展的项目管理思维看待各项工作,才能在企业重复的工作中看到区别,才会有更新的发展、发现和创造,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论文综述

有些人总是担心如果中医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不佳,必然会影响到中医的学术声誉,确实这是存在的。

但是要如何提高中医临床的疗效,却各有各的见解,总结起来,一般有以下几点:第一,要加深中医自身学术功底的力度,争取达到精深的水准:

这要结合对当前的中医临床实践进行观察,在中医人才培养中不断的加深中医的基本功功底,只有底子硬了,对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才有保障。

第二,要不断的进行实践,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在不断完善中进行创新:实践出真知,只有结合实际的临床情况,才能灵活的用药,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有更好的疗效。

第三,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重视医德医风的培养,从而提高中医的疗效:作为中医临床医生,必须要有较高的医德医风,和一定的文化素质修养。

中医药是具有中医特色的一门包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医学科学,所以,对中医药文化的内涵进行研究和探讨将有利于激发爱国热情从而推动中医药发展的现代化。

一个中国文化底蕴不足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高水准的中医的。

这与西方现代科学所要求的健康环境因素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中医中强调辨证施治,在西方医学中是通过药物遗传学为每一位病人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病症的药物,中医中的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复方论就是现在在西方治疗学中所强调的以各种疗法综合使用的治疗方法。

中国的中医学科已经出现了被边缘化的危机,这是现代一些中医医生对中医未来发展方向的近忧远虑。

确实,在中医行业的市场中,已经出现了被压缩和被挤压的危机,特别是在西医的猛烈攻击之下,中医思维西医化将不可避免的导致科学结构的土崩瓦解,中医最终将会论文一种民间的技艺而已。

思维是人的智力活动,在中医学可上,它是这一学科得以生存并发展的重要关键和唯一载体,所以,如果思维偏离或者放弃了其自身的学科方法思维路径来开展业务时,这个学科的根基已经完全动摇且已不保,支撑该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学术支柱也就随之坍塌。

在西医市场化迅速普及的状况下,中医学的根基岌岌可危,要让中医得以立足,必须认真的研究和探讨一下中医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方法。

要想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必须加强我们中医本身的基本功,同时还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充实自己,武装自己,汲取新的知识来为我所用。

临诊的时候首先要以中医学术的思维来对病人进行珍视,使用中医的学术和方法来对病人进行观察,用四诊八纲来辩证,从而得出中医对该病人所患的疾病的认识,然后使用中医的学术思维来对该病症指定相应的治疗法则,选择适合的处方用药。

我们在现实生活的医疗活动中,某一个病人的求医治病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可能会遇上中医的诊治和西医的诊治。

我们在使用中医思维对病人的进行诊断的同时,我们不能排除排斥或否定其他学科的诊疗,我们可以将其作为对中医的一个补充,以弥补中医的不足之处。

在现实的医疗活动中,一定要学会全面思考,无论是在治疗上还是诊断上,一定要有参考有主论,这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必须要做到的,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病人能及时的康复。

综述论文

视频检索就是要从大量的视频数据中找到所需的视频片断。根据给出例子或是特征描述,系统就能够自动的找到所需的视频片断点,即实现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

根据提交视频内容的不同,视频检索一般分为镜头检索和片段检索。一般来说,片段的概念等价于场景的概念,也是由一连串语义相关的连续镜头构成,不同的是,片段可以是一段完整场景的部分或者全部。目前视频检索的多数研究还集中在镜头检索上。而片段检索方面的研究则刚刚开始。实际上,从用户的角度分析,他们对视频数据库的查询通常会是一个视频片段而很少会是单个的物理镜头。从信息量的角度分析,由几个镜头组成的视频片段有比单个镜头更多的语义,它可以表示用户感兴趣的事件,因此,查询的结果也比较有意义。例如在新闻中检索感兴趣的事件、电影中检索喜欢的情节、体育节目中检索喜爱的体育运动、电视台检索某条广告是否播出等。

由于视频拍摄的多样性和后期编辑的复杂性,片段的相似性有多种可能。把片段检索分为这样两种类型:(1)精确检索:要检索的片段与例子片段完全一样,具有同样的镜头和帧序列;(2)相似性检索:有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原视频进行了各种编辑,如插入删除帧(慢镜头快镜头)、插入删除镜头、交换帧镜头顺序等;另一种是不同拍摄的同类节目,如不同的足球比赛等。实际的视频节目一般都是这两种类型的综合,其中,相似性检索更为普遍。因此,一个好的片段检索算法,应该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同时进行这两种类型片段的检索。

一个完整的视频检索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关键帧提取、图像特征提取、图像特征的相似性度量、查询方式、以及视频片段匹配等方法。

1.1关键帧提取:关键帧是用于描述一个镜头的关键图像帧,它反映一个镜头的主要内容。关键帧的选取一方面必须能够反映镜头中的主要事件,因而描述应尽可能地准确完全,另一方面要便于检索。关键帧的选取方法很多,比较经典的有帧平均法和直方图平均法。

1.2图像特征提取:特征提取可以针对图像内容的底层物理特征进行提取,如颜色直方图、图像轮廓特征等。特征的表示方式有三种:数值信息、关系信息和文字信息。目前,多数系统采用的都是数值信息。

1.3相似性度量:在镜头检索上,早期的工作主要是从镜头中提取关键帧,把镜头检索转化为图像检索。例如通常情况下,图像的特征向量可看作是多维空间中的一点,因此很自然的想法就是用特征空间中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来代他们的匹配程度,距离度量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方法,此外还有相关计算、关联系数计算等。此外,目前研究的问题还在于怎样对视频中的时间信息充分进行利用。

在片段检索上,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类:(1)把视频片段分为片段、帧两层考虑,片段的相似性利用组成它的帧的相似性来直接度量;(2)把视频片段分为片段、镜头、帧3层考虑,片段的相似性通过组成它的镜头的相似性来度量,而镜头的相似性通过它的一个关键帧或所有帧的相似性来度量。方法(1)的缺点在于限制相似的片段必须遵守同样的时间顺序,同时这种基于每帧的比较,也使得检索速度比较慢。方法(2)的思想比较合理,但这种方法在已有的研究中并没有很好解决片段检索的问题。

1.4查询方式:由于图像特征本身的复杂性,对查询条件的表达也具有多样性,使用的特征不同,对查询的表达方式也不一样。目前查询方式基本上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底层物理特征查询、自定义特征查询、局部图像查询和语义特征查询。

1.5视频片断的匹配:由于同一镜头连续图像帧的相似性,使得经常出现同一样本图像的多个相似帧的出现,因而需要在查询到的一系列视频图像中,找出最佳的匹配图像序列。已经有研究提出了最优匹配法、最大匹配法和动态规划算法等。

对于视频检索系统的评价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一些参数来衡量。如对于视频片断我们可以通过全查率和查准率来评价;对于使用某一个基准查出的k幅图像,又可以用正确检测数、错误检测数、漏检数和正确淘汰数来表示。对于检索平台还有一个重要的参数检索效率来评价检索的响应时间。

现在我们用到的视频检索方案是基于非压缩域的,必须将压缩的视频数据解压后再进行比对,这样消耗了大量的实际,因而提出一种基于dct压缩域图像检索方案,作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方向。

基于压缩域的图像检索技术,实际上是把图像的压缩技术与检索技术融合在一起,能够在不解码(或不完全解码)的情况下抽取到图像可用于比对的信息特征。对于这种信息特征的提取,可以利用dct域的一些特征,主要包括颜色特征、轮廓特征和轮廓直方图等。

我们目前采用的视频图像压缩格式是h.264/avc,它目前采用与mpeg-2主类相同的4:2:0采样结构。并且视频图像帧或场都可以划分为固定大小的宏块,宏块是解码的基本模块单元,通常是一个16×16亮度像素和两个8×8彩色分量像素的长方型区域。所有宏块的亮度和色度采样在空间或时间上进行预测,对预测残余进行变换编码,为了实现变换编码,每个颜色分量的预测残余要再划分为更小的4×4块,每块进行dct整数变换,变换系数被量化,最后是熵编码。所以经过熵解码后就可以得到dct系数。

把图像中所有16×16帧内模式的宏块中的dct直流系数按照块的空间位置关系重新组织在一起,就构成了dc图。dc图是一幅图像的低频近似,虽然丢掉了图像的中高频信息,但仍然反映了图像的主要内容,可以看作是整幅图像的缩图,因此可以根据dc图直接进行图像检索。

目前,国内外已研发出了多个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系统,主要有:

(1)qbic系统:qbic(querybyimagecontent)是由ibmalmaden研究中心开发的,是“基于内容”检索系统的典型代表。qbic系统允许使用例子图像、用户构建的草图和图画及其选择的颜色和纹理模式、以及镜头和目标运动等图形信息,对大型图像和视频数据库进行查询。视频方面主要利用了颜色、纹理、形状、摄像机和对象运动来描述内容。

(2)visualseek系统:visualseek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电子工程系与电信研究中心图像和高级电视实验室共同研究的、一种在互联网上使用的“基于内容”的检索系统。它实现了互联网上的“基于内容”的图像/视频检索系统,提供了一套供人们在web上搜索和检索图像及视频的工具。

(3)videoq系统:videoq是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的一个项目,它扩充了传统的关键字和主题导航的查询方法,允许用户使用视觉特征和时空关系来检索视频。它有以下几个特征:集成文本和视觉搜索方法;自动的视频对象分割和追踪;丰富的视觉特征库,包括颜色、纹理、形状和运动;通过www互联网交互查询和浏览。

(4)tv-fi系统:tv-fi(tsinghuavideofindit),是清华大学开发的视频节目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提供如下几个功能:视频数据入库、基于内容的浏览、检索等。tv-fi提供多种模式访问视频数据,包括基于关键字的查询、基于示例的查询、按视频结构进行浏览、以及按用户自己预先定义的类别进行浏览。

目前我们应用的系统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样本图像不容易被检索到,这主要是由于有现代电视在传播过程中的非线性损失或是强度较大的干扰信号引起的。我们很难对有线电视的损失信号进行一个完美的补偿,这使得颜色直方图等一些对噪声很敏感的方法很难在我们的系统中得以应用。由于有线电视信号的这种特点,使得查全率和查准率这对矛盾更加突出。经过大量的测试我们发现,视频图像本身对于噪声的鲁棒性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分析图像特点,尽量使用易检索图像作为检索样本,来权衡查全率和查准率这对矛盾。

此外,现在对于视频检索系统的还有以下一些研究热点:

(1)非压缩域的图像检索:为了提高效率,只对压缩视频信息不解压或只进行部分解压,或取图像的特征信息进行检索。

(2)基于语义的图像检索:为了使图像检索系统更加接近人对图像的理解,研究者们还提出了基于语义的图像检索,试图从语义层次解决图像检索问题。例如,太阳、汽车等一些代表性词语,它包括了人们对图像的理解,这种技术的难点在于如何获取图像的语义信息。

(3)视频的动态特征提取:视频处理是视频检索的基础,而视频数据是动态的,具有动态特征。充分利用视频图像的动态特性,可以进一步提高视频片断检索的准确度。

(4)多维索引方法:根据视频图像的空间性,研究基于时空的多维索引方法将更有助于视频检索的速度和精确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视频检索把图像检索、模式识别、图像数据库技术等技术成果结合了起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将在许多领域中道得到应用,比如网络多媒体搜索引擎、交互电视、数字图书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购物、多媒体编辑(个人电子新闻业务、媒体写作)等。

参考文献。

[5]朱绪娟。一种基于内容的压缩域图像检索系统的开发。北京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化学综述论文

考核模式单一,考核模式单一主要表现在过去一贯采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答卷的形式,基本考的是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和重复前人劳动的能力。而没有考查出学生的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开拓创新等能力。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准确地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缺乏开发和创新能力。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使有机化学理论课的考核阻碍了有机化学的全面改革。而有机化学知识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工农业生产、国防、科研等方而也尤为重要,有机化学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长此下去,培养出的人才怎么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为此必须对有机化学理论课的考核进行改革,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建立或取得题库。

多年来有机化学理论的考核一直是谁授课谁出题谁改卷。这样容易出现两种弊端。一是出题教师根据自已的教学模式和固有习惯出题,很容易造成教师出题形成固定模式,长年无变化、无创新。二是学生容易产生依赖性和隋性,根据老师的讲课和辅导内容复习,造成学习不下功夫,复习不用过多时间,更谈不上创新意识。近年来我院实行“考教分离”即由授课教师出两份题型,内容相近的试卷再由教研室出题组或另一位教师根据前两份试卷出第三份试卷,改卷由出题组改,但这只是形式上的考教分离,因为考的内容仍在授课教师的出题范围内,要想真正做到考教分离就必须建立或取得题库。建立题库可减少每次出题的环节,节省人力、物力,增强保密性,便于保存和提用,有条件的学院或系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校内外题库资源的利用与共享。改革试题内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固然重要,它是前人从实践中反复总结,升华得到的,我们首先要掌握,避免走不必要弯路,考核内容当然不能缺少。但掌握理论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解决实际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问题,从实践中得出新理论,再指导实践。所以试题内容还应有应用方面的知识和“启发性”,“开创性”试题,如“鉴别及分离、提纯题型”,以往总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几种纯净物放在一起让学生鉴别或分离出来即可,我认为应从生产原料、药品制备、药物检验、食品分析等实际生活中提出相应的内容,不只让学生掌握几种物质之间鉴别、分离提纯原理,还应考学生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对一个实际问题如何入手,结果如何,几种解决办法,改进建议等。另外还应增加适当的前沿知识和边缘知识,增强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和毅力,坚定学生献身我国有机化学教育、科研及有机化学工业的决心。改革考核模式。在保留原有考核手段的基础上应采用多种考核手段并存的方式,如除了以往的闭卷和开卷考核还可以进行口答式、论文式、应用式等。条件较好的学院,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有机化学的考核,也可以改变以前那种相同试题全班共答的模式为随机调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难度的考核试题内容,并且根据答题情况以五分制或百分制判定考核成绩。甚至在办学机制先进的学校可以对有些学生提前修完有机化学理论课,提前对其考核,考核合格者给其相应的学分。

对有机化学的考核进行改革,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阻力。如建立题库,需要组织专门的人才做大量的工作,所建题库和共享试题不一定同时适合大、中专和本科、成人教育。有机化学理论课考核的改革还要求有机化学的理论教学首先进行改革。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正确引导学生,改变以前的教学方式,并且自身要钻研业务,及时吸收新知识,了解本专业发展新动向。另外有些学校由于资金问题,不能拥有足够的计算机,或及时更新软件,这些问题的存在,我认为是可以处理和解决好的。如建立试题库虽然避免了每次考核出题的重复性劳动,提高了效率,但不是一劳永逸的,还需要不断地修改和补充试题内容和题型;对于教师方面要规定相应的考核制度,或送出去进修,交流;至于计算机不足,我认为这只是外部条件之一,可以先从转变观念、教学方面、出题方面入手,只要认真对待,就会解决好有机化学考核改革中的一切问题。总之,对现阶段有机化学理论课的考核进行改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是推动有机化学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的重大举措。它将影响培养有机化学方面人才的模式和机制,影响着有机化学是否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文档为doc格式。

综述论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internet的广泛普及,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崭新的商务模式为世界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各国政府和企业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电子商务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强烈地影响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必将引起经营管理思想、行为模式以及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深刻变革。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政府和企业如何顺应管理变革的潮流和趋势,实现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以促进电子商务更快更好地发展,这些都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管理的协调与推动,电子商务管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成为业界和学人关注的重要领域。为了促进电子商务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各国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界都在加强对电子商务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以尽快形成一套较为完善、崭新、成熟的电子商务管理理论,有效指导电子商务实践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讲,对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不仅是电子商务技术方面的重要研究课题,更是管理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我国管理科学学科发展和建设的关键问题。

目前,国内外关于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国内外学者大多将研究热点集中在有关电子商务的理论、方法、伦理、法律和安全等方面,很少有学者致力于电子商务管理方面的研究。从发表的学术论文相关信息。

的内容来看,基本都只是从某一个方面来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系统性的、理论性的研究较少;从研究论文的数量来看,有关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论文也只是近几年才问世,不仅数量少,而且深度与广度都远远不够。笔者于20xx年上半年在网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篇名、关键词”为检索项对“电子商务管理”进彳行检索,结果如下:从1999年到20xx年共26篇。另外,笔者利用dialog、inspec、ebsco等外文数据库和yahoo、google等国外著名搜索引擎工具,以“electroniccommercemanagement”、“ecommercemanagement”为关键词,检索到较高相关度的文献数量也很少,仅有几十条。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国内外学术界对有关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还不够重视,成果较少。从研究论文的内容来看,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国内外对有关电子商务环境下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来看,系统性、理论性的研究较少。这些研究大多仅仅从某一个方面来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没有从整体上对电子商务管理进行系统性的理论研究。

20世纪末,国外在信息化引起管理变革的研究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些新的较为成熟的观点和理论,如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业务流程再造、虚拟企业、供应链管理等[3-4]。这些新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都与电子商务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国外学术界也已开始以上述管理变革的观点和方法为出发点来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问题。目前在国外,电子商务环境下新型管理理论框架已初露端倪,一种以信息流为直接管理对象,以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为目标的管理理念正在形成[5]。例如,ravikalakota的著作《电子商务管理指南》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指导企业怎样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等编著的《电子商务管理者指南:从战术到战略》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各个层面的管理实践操作。

从20xx年起,国内学术界开始重视电子商务管理领域的研究。20xx年,大连理工大学杨德礼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电子商务环境下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将电子商务管理理论与方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战略管理方法'“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管理的特点与相应方法”等12个方面全面研究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将电子商务管理理论与方法推进了一个新的台阶[6]。在学术著作方面,程大为编著的《电子商务管理》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电子商务管理理论。在王学东主编的《企业电子商务管理》一书中,第一次论述了电子商务的组织形态、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运营模式和运作平台等理论,随后又在“十五”规划国家级教材《电子商务管理》中再次较为完整地提出了电子商务管理原理:电子商务管理的对象与职能、电子商务组织与管理体制、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和电子商务运作流程。

然而,目前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割裂了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所有管理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比如,在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时,并没有同时探讨客户关系管理、知识管理、信用管理、战略管理等管理活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更没有将这些管理活动纳入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加以考虑。

从20xx年起,国内外学者探索性地开展了电子商务管理的系统性理论化研究。他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电子商务管理活动。在美国,ravikalakota等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以大量生动的电子商务实践案例来指导企业应如何从事电子商务活a[7];等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战略、战术等各个层面的电子商务管理实践操作阁;sandeepkrishnamurthy通过对著名公司成功或失败的电子商务案例研究,帮助现在和未来的管理者借助整合的商务模型、市场和因特网技术更好地了解电子商务管理过程[9];brendakiena探讨了企业如何规划和维护网站,从实务的角度研究企业的电子商务管理活动[1。]。在国内,程大为研究了电子商务运行的经济规律,并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电子商务管理理论;黄建康则主要对企业电子商务管理与战略的原理、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在国内,最早初步系统性地提出电子商务管理的知识体系和管理体系的是华中师范大学的王学东教授。20xx年,王学东从三个部分系统构建了面向企业应用的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企业电子商务的组织形态,明确虚拟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和企业电子商务之间的演进发展与联系;第二部分主要概括和抽象企业电子商务管理原理,阐述企业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机制、组织结构、运营模式、运作流程,并运用系统的观点剖析了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企业电子商务组织的经营管理内容,即宏观层面的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战略和微观层面的以企业电子商务的“三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为主线的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具体内容。随后,王学东于20xx年明确提出电子商务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三流”的协同与和谐的观点,初步构建了电子商务管理体系,具体阐述了电子商务管理的原理、内容和方法,深入剖析了电子商务管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明确其性质、职能、对象与体制,架构了电子商务管理的组织与运行平台。随后,在20xx年10月,由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协作组支持的“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管理”国际会议在江西财经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之一就是探讨电子商务管理问题。本次国际会议是国内第一次正式地将电子商务研究引入管理领域,这次会议所倡导的从管理视角研究电子商务、“点面结合”深入研究电子商务管理,必将掀起电子商务管理研究新的高潮。

总体来看,国内外对电子商务管理的系统性研究刚刚起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研究深度不够、范围不广、成果不多,还未能形成一套成熟、完善的电子商务管理理论体系。

在电子商务管理领域,协同思想的引入还只是刚刚起步,出现了一些电子商务活动中某一方面的“管理协同”问题研究,而“协同管理”的研究也只是停留在必要性等方面,没有形成系统的“电子商务协同管理”的思想、模式、对策。根据文献统计,目前关于电子商务协同管理的系统文献还没有,在电子商务领域有少量关于“协同电子商务”的文献。

总体看来,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2.3.1试探性地提出电子商务“三流”协同管理平台和电子商务项目协同管理模型20xx年,王学东运用系统和协同的观点深入剖析了电子商务中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内在联系和互动机理,构建了“三流”协同互动的5大平台;高维娜将网络企业、项目管理、协同理论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出了网络企业中的项目协同管理模型,并提出了基于webser-wces的网络企业项目协同管理平台;李灵运用了协同学、系统科学、博奕论的方法,初步建立了电子商务项目协同管理的系统模型和电子商务项目协同管理的机制。

2.3.2探讨虚拟企业的协同管理问题王硕探讨了协同理论在虚拟企业协调发展中的应用,关注虚拟企业各要素非线性关系,并运用协同学理论建立了虚拟企业目标函数;荆琦给出了虚拟企业实现协同管理的几种管理模式,如层次管理、阶段管理、职能管理、目标管理、盟员管理等;王学东针对虚拟企业合作过程中各主体间的冲突,对虚拟企业的协同管理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协同管理体系。

当前,在电子商务管理的协同问题研究中,供应链协同管理已经成为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在国外,供应链协同管理思想受到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1995年,由国际著名的商业零售连锁店wal-mart等5家公司联合研究提出了面向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有效策略协同计划、预测与补给(cpfr);haulee和anderson分析了协同供应链应具备的基础条件、面临的诸多挑战和价值收益等问题;20xx年,ito和salleh指出供应链各成员间的协同是实现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关键,并提出了协同供应链系统基于电子黑板的协商问题;20xx年,等人研究了电子商务对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支持;akkermans和paulbogerd等人建立了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理论模型,侧重研究了非技术因素对实现协同的重要影响。在国内,有关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研究刚刚开始。李勇等对供应链管理中的战略协同进行了研究,认为战略协同是对供应链管理中核心问题的合作与协调,是实施供应链协同管理的重要基础;张翠华等从战略协同、策略协同和协同技术三个方面对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发展趋势。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外有关电子商务管理的协同问题的研究中,分散的、间接的研究成果较多,大多是针对电子商务活动中某一方面的协同管理进行研究。而协同学在电子商务管理中系统化、理论性的研究成果较少,没有将协同理论、和谐理论与电子商务管理理论有机地、系统地结合起来,也未触及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如电子商务管理的协同理论、方法与模式研究,电子商务协同管理的方法与模式研究等等。

综上,国内外学者围绕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著作不仅数量少,而且深度不够。具体来说,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理论研究的滞后性。尤其是在中国的电子商务管理中,理论脱离实际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情形是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

分散的、应用性的研究较多,而系统的、理论性的研究较少。目前有关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各行其是,没有条理,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研究成果,也尚不能对我国电子商务管理的实践活动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直接借鉴国外管理方法的研究较多,而结合我国实际,探索本土化的电子商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的较少。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电子商务管理实践落后且缺乏经验。因此国内学者大多以引进和介绍国外理论研究为主,未能结合中国的管理传统和实践的特点,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管理理论。

微观的研究较多,宏观的研究较少。国内外学者大多专注于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管理变革的研究,而很少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政府宏观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问题。

目前,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使得各国政府和企业界迫切需要一套完整、成熟的电子商务管理理论体系来指导电子商务实践活动。因而,国内外对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仍然任重道远。笔者认为,未来对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方向是:在不断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理论的基础上,紧紧把握国内外电子商务实践活动的发展动态,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理论创新;加大从宏观层面的研究力度,重点研究有关政府的电子商务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加强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借鉴和深化研究成果,相互协作,尽快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电子商务管理理论体系。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