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合(通用17篇)

时间:2023-12-07 13:21:01 作者:FS文字使者

党课是指党员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方面所接受的一种课程。我们从党课学习中可以获得许多启示和收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几篇党课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党课讲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与此同时,我们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期,困难和阻碍明显增多,国家统一大业尚未完成,国际环境和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因此,要实现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和伟大复兴,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长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并不断完善和发展。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艰难曲折,正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使中国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已经与中国的发展进程和前途命运浑然一体,密不可分,已经成为不可改变的历史事实。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既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特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制度优势。这个基本事实和特点已经内化于中国人民的心理观念之中,成为中国政治文化的突出特点和核心价值。中国人民非常珍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个制度优势,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改变这个基本事实。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当前中国发展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进入了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着破除原有僵化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以及突破既得利益固有藩篱的困难。这意味着当前中国改革的困难程度和复杂程度都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当前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功败垂成。

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历史节点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这是因为,一方面,如前所述,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中国政治的核心和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已经成为中国政治的基本事实。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启的,全面深化改革下一步涉及的很多深层次体制机制的内容,如党和各个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干部人事制度、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都与中国共产党密不可分,必须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私心,具有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勇气,也具有突破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各种困难的魄力和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中国共产党以顽强的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活力,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坚强政治保障。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长期稳定的战略安排和部署。而中国共产党有建设美好社会的长远目标,既有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也有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长期战略安排,正好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个长期历史过程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明确和长期的战略安排和部署,才能保证中国的发展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才能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西方国家的多党竞争决定了西方国家的政党都是以选举获胜为主要考量的,这会产生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政党缺乏长远目标。竞争和选举的压力使政党在选举前的最大考量是如何选举和能否当选的迫切问题,在当选后的最大考量则是如何保持连任的问题,根本无暇考虑国家的长期发展问题。二是会降低政党的社会责任感。西方国家的政党为了赢得选举的胜利,必须取悦选民的偏好,而不关心选民的要求是否合理公正,是否符合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因此就会出现各种极端主义的政党和候选人,他们当选执政后就会把国家引向灾难的深渊。中国当前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避免不必要的党派纷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世界上任何一个现代化强国无一不是统一完整的。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文明的伟大复兴,必须首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由于历史的原因,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香港、澳门和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主权分离状态。改革开放之后,通过“一国两制”的原则,在20世纪90年代顺利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但是台湾与大陆仍然没有实现统一,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面对的重大障碍。

对于两岸实现统一,中国共产党有两个无可替代的优势:一是实现两岸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和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二是中国共产党建立起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可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可以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可以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共同致力于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虽然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当前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国家安全时刻面临重大风险和挑战。当前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各方面风险可能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暴露,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更加繁重艰巨。在新的复杂多变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对于捍卫国家安全具有两大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是中国共产党具有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意识和战略定力;二是中国共产党具有适应当前复杂形势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战略意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于关键时期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具有很强的战略意识,习近平就把国家安全当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他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他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他还强调,对国家安全问题要有战略定力,要牢牢把握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战略耐心,坚持以全球思维谋篇布局,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原则性和策略性相统一,牢牢掌握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共产党适应当今世界形势提出的全新国家安全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个领域都可能面临国家安全风险,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完整的国家安全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虽然当前中国最迫切的任务是发展,但是如果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保障的能力,那么我们的发展必定会不断地被各种安全问题所打断,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不免会付之东流,甚至发展的结果也可能会变成一场悲剧。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安全既有战略意识和定力,又有先进的国家安全理念,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更好地保证中国的国家安全,才能更好地保证中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党课讲稿集合

派对课程[1]它是中国共产党组织的一门教育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的课程。各级党组织定期通过党课向党员和积极分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性、纪律和党的基本知识都要教育。党课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必修课,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重要方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中国的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从那时起,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中华民族悲惨屈辱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封建统治阶级发起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先后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都最终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是在近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剧烈冲突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几天后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结束。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建立。在这之前各地建立的党组织,都是党的早期组织。关于一大的召开,党史大家胡乔木同志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一大开过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道。但是,中国的伟大事变在实质上却开始了。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党的创建的历史时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与以往中国其他政党和政治组织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艰难的历程。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过程中,党带领人民流血牺牲,历经千难万险。可以说,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它是红色的,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曾指出:“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杨靖宇同志在同日寇作战最后弹尽粮绝剩下一人时,面对他人的劝降,掷地有声地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平均每天牺牲370多人。他们真正用行动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与壮志。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是异常艰难和复杂的。由于长期战争,国内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国民党残余伺机破坏,匪患严重。有些地方还未得到解放,很多基层还未建立政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政治上孤立我们、在经济上封锁我们、在军事上威胁我们。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随后美国入侵朝鲜,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遭到严重安全威胁。“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经过充分讨论和全面衡量,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新中国站稳了脚跟。正像后来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取得了一个资格:人们不敢轻视我们”。

同样,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中国共产党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1954年6月,毛泽东同志曾这样提出过问题:“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很快有了中国历史上的无数个第一:生产出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汽车、第一台拖拉机,自行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成功,自行研制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自行设计建造第一座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等。经过20多年的奋斗,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邓小平同志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在这一时期,我国还初步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穿衣问题,这在当时也被公认为是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全党保持了良好精神状态,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社会风气,进而转化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力量。大庆工人王进喜同志喊出“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铁人精神给全国人民带来了难忘的印象、记忆和感动,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河南林县人民用简陋的工具,劈开太行山的重峦叠嶂,引漳河水入林县,建成“人造天河”红旗渠的事迹,就是这时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的一个缩影。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意愿,符合中国的实际,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场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鲜明特征;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庄严使命。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2012年11月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四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四件大事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党课讲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经过40年风雨无阻的坚定前行,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习近平同志的这一重大判断,准确界定了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的自强自信。40年改革开放带给中国人民太多的机遇和挑战、太多的奋斗和收获、太多的感悟和思考,其中最为刻骨铭心的结论就是: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已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作为指导思想的“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项核心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有哪些特征?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这就明确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亦即三大特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进一步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被郑重地拓展为四大组成部分,也就是四大特征。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这些特征中最本质的特征?所谓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中国共产党领导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就具有这样的属性。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正是因为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成为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成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改革开放40年的壮丽征程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之无愧的开创者、推动者、引领者,中国共产党领导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性质、面貌和发展。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哪些优势?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最大优势?所谓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就是指社会主义制度在同资本主义制度和其他社会制度比较、竞争中所体现出来的优越性。一般认为,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各种弊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更高”“一个更强”上:比资本主义有更高的生产力、更高的平等、更高的文明、更强的凝聚力和整合力。除此之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具体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从何而来?从它们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性而来。而其优越性又从何而来?从实践而来,从人民而来,从真理而来,从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而来。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当然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优越性和自信,就没有今天的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然是空想。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之源,是形成其他优势的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世界上的政党不可胜数,几乎每一个政党都希望得到历史的认可、民众的支持,但真正能实现这一愿望并长期保持这一状态的政党并不多见。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已有97年历史,成为执政党也已69年,至今不仅稳如泰山,而且风华正茂,原因何在?历史和人民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共产党?这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的特质、形象、实力和贡献来看。

中国共产党的特质是什么?就是中国共产党章程所规定的党的性质、理想、宗旨和指导思想。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体现了阶级性、群众性和先进性的统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建立、存在、发展的唯一目的,是不惧一切艰难险阻、无往而不胜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具有科学性而占据着真理的制高点,具有人民性而占据着道义的制高点。这些都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理想、宗旨和指导思想,代表的是中国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体现的是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见,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党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以及由此决定的党的先进性。

内在特质往往要通过外在形象体现出来。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近百年来,中国走过的历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铺就的,充满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一代又一代优秀中国共产党人,为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生动展示了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高尚情操。他们为党旗增光,为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添彩,为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提供了重要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人民群众对党的作风建设的成效交口称赞,党执政的基础更加巩固。

一个政党要得到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认可,还必须有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既包括已经和正在显现的力量,也包括潜在的力量;既包括硬实力,也包括软实力。中国共产党由于其先进性和纯洁性,刚刚成立时就已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这种潜力至今仍在释放。同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显现的力量更是令人民为之自豪。比如,就硬实力而言,中国共产党有遍及城乡的450多万个基层组织,有奋战在各行各业的8900多万名党员,有坚定支持和追随的13亿多人民,等等;就软实力而言,中国共产党在人民中享有崇高威望,有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等等。实力是一个政党生存、发展和取得成功的基础条件,中国共产党所拥有的巨大实力使她能够经受住任何考验。

一个政党所作出的贡献事关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是政党必须始终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在近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干出了彪炳史册的业绩、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经过长期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历史和人民坚定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领导的范围是“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泛指领域,“东西南北中”泛指地域。党如何实施领导?主要是“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这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党的领导的内容和方式。内容主要是“方向”“大局”“政策”“改革”,方式主要是“把”“谋”“定”“促”。通过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首要的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上看,党的任何组织和成员,无论处在哪个领域、哪个层级、哪个单位,都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凡属部门和地方职权范围内的工作部署,都要以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做到令行禁止,决不允许背着党中央另搞一套。从精神状态上看,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从执政能力上看,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具体要着力增强八个方面的本领,即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概括起来说,政治坚定是根本,作风优良是关键,本领高强是保证,这三个方面都做到了,就能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

只要我们在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原则问题上始终做到在坚持中完善、在完善中坚持,“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就无比坚强,我们的事业就一定能无往而不胜。

党课讲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同志们: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初心”的丰富,凝聚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及为什么必须全面从严治党、怎样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课题的全方位、深层次的思考。透彻理解这颗“初心”,是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现实需要。

信仰和旗帜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首要。理想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马克思主义信仰解决了我们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旗帜问题。

1921年6月30日-7月3日,13名知识分子来到**成立中共,这个事弄不好就要掉脑袋,当时很多人不看好,我们党重要的发起人陈独秀和李大钊都错过了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陈独秀在陈炯明统治下的南方政府出任教育厅厅长,正在筹一笔钱,人一走,这笔钱就可能没了,所以不能到**去。李大钊因为北洋军阀政府财务困难,停发了北京8所高校的教职员工薪资,这8所高校成立了联合委员会,他是重要负责人,要去追讨工资,不能参加会议。

中共一大13名代表,其中最年轻的是应城市的刘仁静,当时年仅19岁,北京大学大学生。1983年接受采访时,81岁的刘仁静老老实实、实实在在地说了这么一句话:“根本没想到是这么重要的一次会啊!不就到**开个会嘛,谁想到是这么重要的一个会呢?”共产党的成立何等的重要!当年有谁在意?一大开完,走的走散的散,各奔东西。

1922年陈公博脱党,1923年李达脱党,1924年李汉俊、周佛海脱党,1927年包惠僧脱党,1930年刘仁静被党开除,1938年张国焘被党开除。这些人无论从智商、学历、出身、影响力等方面来看,都不见得会比毛泽东差,其中张国焘是中共一大执行主席,宣布大会开幕、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毛泽东只是一个负责会议记录的书记员。但张国焘最后在国民党军统当了特务,中共一大执行主席和国民党特务联系在一起,这是什么样的历史命运?他们7个人不管当汉奸的、当叛徒的,假如历史是可知的,作为中共的发起人,他们要是知道自己亲手成立的党28年后夺取了全国政权,会做出这么糊涂的事吗?他们竟然不相信共产主义了,他们能不糊涂吗?13个人中,7个人出了问题,4个人牺牲了,最后只剩2个人依然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董必武,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我们这个党能从中国政治舞台边缘走向政治舞台的中心,源自一个一大最不起眼的政治代表,毛泽东,居功至伟。所以初心最重要,理想信念更重要,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放弃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也就丧失了做共产党员的资格,也就不能走到我们中间来!

中国共产党98年的历史告诉我们,“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所以,我们党反复强调“要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初心的第一要义就是坚定对党的忠诚。不忘初心,就要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

李大钊: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我们宣传马克思主义已经培养了许多革命同志,如同红花种子撒遍全国各地。我深信:共产主义必将得到光荣胜利,将来的环球,必定是赤旗的世界!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瞿秋白:从容就义。

叶挺:出狱后要求恢复党籍。

不忘初心,就是要坚定不移跟党走,始终以党为主心骨和坚强领导核心。98年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用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和飞跃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没有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不忘初心,就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不忘初心,就是要毫不保留忠诚于党。“对党忠诚”,是每一位党员举起右手向党宣誓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铮铮誓言,也是党章规定的党员基本义务之一。忠心于党始终是党的好干部的基本标准。

不忘初心,就是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共识,更是对马克思主义领导思想的坚持和继承。

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核心要义是对人民的赤胆忠诚。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并首次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不忘初心,就是不忘出身本来,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出身,党章中有明确的界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

十九大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载入新修订的党章,成为全体党员的根本遵循。不忘初心,就是不忘公仆本色,时刻牢记服务之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人民”,一个是“服务”。一方面,执政党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摆正党与人民的位置。另一方面,“领导就是服务”,必须树立公仆意识。如何维护人民的中心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中华民族灿烂历史绵延流长,疆域辽阔(由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国,占领了欧洲和亚洲绝大部分地区,西到波斯湾、匈牙利、东到日本、南到越南和柬埔寨、北止北纬60度线以内,并对其中很大一部分地区统治了1〜2个半世纪,这在人类历史上实属罕见)。近代中国的落后让中国饱尝亡国灭种的灾难,割让和丧失土地200多万平方公里。《马关条约》赔款2.3亿两白银,《辛丑条约》赔款9.8亿两白银。抗日战争中人口伤亡在3480-5000万人之间。受战争损害的人口为2亿人。2000万英烈拋头颅洒热血,有名有姓仅330万人,红西路军烈士21800多人,仅有6600名有据可查。

实现中化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了突出历史贡献。

第一个历史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98年前的中国正处在漫漫长夜难明的黑暗年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家命运岌岌可危。在那个时候,人们多么渴望有一个坚强的政治力量,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上强国富民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就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她为了把人民大众从这种灾难深重、水深火热的旧中国中解脱出来,用了28年的、懈奋斗和无数先烈的前赴后继,先后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4个阶段,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据中国档案馆记载,从1921年到1949年,短短28年,就有300多万共产党员为国捐躯。

第二个历史时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主要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建国后,我们的国家一穷二白,面对积贫积弱的困难局面,从1949年到1978年,我们党还是较好地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铺开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的成长需要交学费,我们这么大一个党也不例外,当时经历了10年的,也就是说交了10年的学费,10年的学费让我们党吸取了深刻的经验教训,所以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党依靠伟大智慧带领全国人民,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第三个历史时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是从1978年12月到现在。在这个时期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主要是进行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这期间,我们党经受住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金融危机等国际风波的影响,经受住了98洪水、非典疫情、汶川地震等多种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恢复了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从第1颗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到神舟载人航天、蛟龙深海下潜,从一穷二白的落后局面到成为全球第2大经济体,成功的跨越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党的**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运筹帷幄,沉着应对,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作出一系列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重要决策,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华民族走上了全面复兴、加速崛起的新征程。

党课讲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和国家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结合地方人大履职特点和机关党的建设实际,就进一步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提升人大机关党建质效,我认为主要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我们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党领导下的重要政治机关,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加强党的建设摆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上。一是要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入持久抓好理论武装工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落实落细到机关党建各方面,将其作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二是要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人大履职全过程,中央提倡的要坚决响应,中央决定的要坚决照办,中央禁止的要坚决杜绝,我们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三是要在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树牢大局观念、全局意识,经常与中央和省、市委对表对标,结合今年“以高质量履职助推高质量发展”主题,把精力和心思用在破解难题、攻坚克难、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政治上绝对忠诚、组织上绝对服从、行动上遵规守纪。要严格执行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人大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

一是要坚持常学常新,在不断提高理论修养中增强政治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我们都应不断提升理论修养水平,筑牢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的思想理论根基。要在阅读原著、深钻细研上下功夫。坚持把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当做一种理论自觉、一种精神追求,只有原原本本研读、原汁原味领会,才能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才能增进理论修养的内功,提升自身的政治定力。要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上花精力。要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深刻领会这一理论成果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学出忠诚和担当的自觉、自信以及能力的跃升。要在端正学风、学以致用上用气力。防止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克服浅阅读、走形式、功利化的倾向,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用理论来指导我们地方人大工作的开展,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实效。

二是要围绕中心大局,在依法履职中不断增强政治定力。政治定力不能只停留在思想上,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中。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市委全会及市人代会精神这一中心大局,把助推x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工作导向,依法充分履行各项法定职权,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要坚持立法的为民导向。我们今年制定的农贸市场管理条例,就是立法为民的一个积极探索,接下来即将进入审议程序的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住宅物业管理条例,都是在地方立法权限范围内,优先安排的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联的立法项目。同时,要健全完善民主立法工作机制,努力让民意民愿更好贯穿立法全过程,进一步夯实立法工作的民意基础。要紧扣中心决定重大事项。本届人大履职以来,先后通过了关于推进“两聚一高”、干好“十件大事”,加快“xx”新xx建设步伐的决议,以及关于切实加强颐养社区建设的决议,作出这些决议都是围绕全市中心大局的重要实践,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依法及时作出相关决议决定,助力x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实践。要围绕大局开展精准监督。要自觉从人大更好服务全市发展大局,忠实履行法定职责的角度,把握关键点、找准切入点、抓住重难点,聚焦聚力推动市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继续牢固树立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探索改进监督方式,完善工作(履职)评议、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等监督方式,不断提升监督工作的实效。

三是要全面从严治党,在推动作风建设中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面”是管全党、治全党,“从严”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治”就是用铁的纪律保证全党团结统一。我们要深入贯彻、全面落实。要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党组成员要始终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工作导向,带头树立正确政绩观,管好“自留地”、种好“责任田”。坚决消除人大是二线部门,或者抓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无所谓等错误认识。坚持从我做起,率先垂范,努力营造人大积极向上、风清气正、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要充分发挥纪检部门监督执纪作用。去年底选举产生了机关纪委,要切实推动发挥监督执纪职能作用,同时,机关党委要做好与派驻纪检监察组的工作联系,让机关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约束的环境下工作,把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大家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为人大各部门的履职做好护航工作。要扎实推进机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严格对照整治重点,抓住作风建设这根主线,看的再深一点,做的再实一点,抓的再紧一点,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对照检查,逐条进行整改,确保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一是要紧紧扭住政治建设这个人大履职的重要命脉。十九大以后,党中央管党治党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把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我们要把政治建设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坚持高标准和严要求,以实在的举措和成效,为依法高效履职打好根基。党组成员要切实强化政治意识,走在前列、率先垂范、担当作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带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人大机关良好政治生态。要把中央和省、市委有关要求,结合人大工作实际,认真细化落实。政治建设是机关党建的“纲”和“魂”,要常态化坚持政治统领,把政治建设贯穿机关党建和常委会履职全过程,常态化融入人大工作各方面。

二是要坚定抓住规矩意识这个人大履职的思想保证。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修订、出台了一批标志性、关键性、基础性的法规制度,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现实路径。俗话讲,“心中有规矩,行为定方圆”,人大是讲程序、讲规矩的地方,今年以来,我们先后研究制定出台多部机关党建工作规章制度,常委会工作制度和机关管理制度也在抓紧修订完善中,这是一个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制度机制建立起来,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机关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建设,重点在执行、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定了规矩就要照着办”,我们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制度落实,切实解决各种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不要把它们束之高阁。党组成员要带头学习、研究、宣传、贯彻,机关党委要做好学习宣传工作,各党支部要组织党员干部集体学习,增强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党员干部人人熟知、人人认同、人人遵守,时时、处处、事事讲规矩,以“规”格物,以“矩”修身,使各项规章制度真正落地见效。

三是要充分彰显党组领导这个人大履职的根本路径。与时俱进地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党组工作,必须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为根本遵循,充分发挥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要在“把方向”上下功夫。突出党组的领导职责,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觉悟,保持战略定力,紧密围绕市委全会和市人代会确定的核心目标任务,推动常委会依法高效履职。要在“管大局”上动脑筋。党组成员要自觉把自己分管的工作放在人大履职的大平台上来思考,放在市委确定的中心任务上来定位,放开眼光、提升定位,管大局、观大势,思维想的再深一层,眼光看的再远一点。要在“保落实”上做工作。党组要凝聚智慧力量,狠抓推进落实,集中全力做好“规定动作”,精心细致开展“自选动作”,在推进地方立法、决定重大事项、精准有效监督、发挥代表作用以及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勇于担当作为,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并在执行过程中不变形、不走样、接地气、有成效。

党课讲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范文

党课是中国共产党为教育党员和积极分子而组织的一门课。各级党组织定期通过党课向党员和积极分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党性党纪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课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必修课,是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重要方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经过40年风雨无阻的坚定前行,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习近平同志的这一重大判断,准确界定了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的自强自信。40年改革开放带给中国人民太多的机遇和挑战、太多的奋斗和收获、太多的感悟和思考,其中最为刻骨铭心的结论就是: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已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作为指导思想的“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项核心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有哪些特征?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这就明确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亦即三大特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进一步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被郑重地拓展为四大组成部分,也就是四大特征。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这些特征中最本质的特征?所谓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中国共产党领导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就具有这样的属性。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正是因为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成为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成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改革开放40年的壮丽征程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之无愧的开创者、推动者、引领者,中国共产党领导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性质、面貌和发展。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哪些优势?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最大优势?所谓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就是指社会主义制度在同资本主义制度和其他社会制度比较、竞争中所体现出来的优越性。一般认为,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各种弊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更高”“一个更强”上:比资本主义有更高的生产力、更高的平等、更高的文明、更强的凝聚力和整合力。除此之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具体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从何而来?从它们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性而来。而其优越性又从何而来?从实践而来,从人民而来,从真理而来,从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而来。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当然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优越性和自信,就没有今天的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然是空想。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之源,是形成其他优势的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世界上的政党不可胜数,几乎每一个政党都希望得到历史的认可、民众的支持,但真正能实现这一愿望并长期保持这一状态的政党并不多见。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已有97年历史,成为执政党也已69年,至今不仅稳如泰山,而且风华正茂,原因何在?历史和人民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共产党?这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的特质、形象、实力和贡献来看。

中国共产党的特质是什么?就是中国共产党章程所规定的党的性质、理想、宗旨和指导思想。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体现了阶级性、群众性和先进性的统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建立、存在、发展的唯一目的,是不惧一切艰难险阻、无往而不胜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具有科学性而占据着真理的制高点,具有人民性而占据着道义的制高点。这些都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理想、宗旨和指导思想,代表的是中国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体现的是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见,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党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以及由此决定的党的先进性。

内在特质往往要通过外在形象体现出来。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近百年来,中国走过的历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铺就的,充满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一代又一代优秀中国共产党人,为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生动展示了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高尚情操。他们为党旗增光,为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添彩,为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提供了重要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人民群众对党的作风建设的成效交口称赞,党执政的基础更加巩固。

一个政党要得到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认可,还必须有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既包括已经和正在显现的力量,也包括潜在的力量;既包括硬实力,也包括软实力。中国共产党由于其先进性和纯洁性,刚刚成立时就已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这种潜力至今仍在释放。同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显现的力量更是令人民为之自豪。比如,就硬实力而言,中国共产党有遍及城乡的450多万个基层组织,有奋战在各行各业的8900多万名党员,有坚定支持和追随的13亿多人民,等等;就软实力而言,中国共产党在人民中享有崇高威望,有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等等。实力是一个政党生存、发展和取得成功的基础条件,中国共产党所拥有的巨大实力使她能够经受住任何考验。

一个政党所作出的贡献事关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是政党必须始终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在近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干出了彪炳史册的业绩、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经过长期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历史和人民坚定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深入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领导的范围是“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泛指领域,“东西南北中”泛指地域。党如何实施领导?主要是“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这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党的领导的内容和方式。内容主要是“方向”“大局”“政策”“改革”,方式主要是“把”“谋”“定”“促”。通过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首要的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上看,党的任何组织和成员,无论处在哪个领域、哪个层级、哪个单位,都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凡属部门和地方职权范围内的工作部署,都要以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做到令行禁止,决不允许背着党中央另搞一套。从精神状态上看,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从执政能力上看,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具体要着力增强八个方面的本领,即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概括起来说,政治坚定是根本,作风优良是关键,本领高强是保证,这三个方面都做到了,就能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

只要我们在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原则问题上始终做到在坚持中完善、在完善中坚持,“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就无比坚强,我们的事业就一定能无往而不胜。

同志们: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初心”的丰富,凝聚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及为什么必须全面从严治党、怎样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课题的全方位、深层次的思考。透彻理解这颗“初心”,是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现实需要。

信仰和旗帜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首要。理想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马克思主义信仰解决了我们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旗帜问题。

1921年6月30日-7月3日,13名知识分子来到**成立中共,这个事弄不好就要掉脑袋,当时很多人不看好,我们党重要的发起人陈独秀和李大钊都错过了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陈独秀在陈炯明统治下的南方政府出任教育厅厅长,正在筹一笔钱,人一走,这笔钱就可能没了,所以不能到**去。李大钊因为北洋军阀政府财务困难,停发了北京8所高校的教职员工薪资,这8所高校成立了联合委员会,他是重要负责人,要去追讨工资,不能参加会议。

中共一大13名代表,其中最年轻的是应城市的刘仁静,当时年仅19岁,北京大学大学生。1983年接受采访时,81岁的刘仁静老老实实、实实在在地说了这么一句话:“根本没想到是这么重要的一次会啊!不就到**开个会嘛,谁想到是这么重要的一个会呢?”共产党的成立何等的重要!当年有谁在意?一大开完,走的走散的散,各奔东西。

1922年陈公博脱党,1923年李达脱党,1924年李汉俊、周佛海脱党,1927年包惠僧脱党,1930年刘仁静被党开除,1938年张国焘被党开除。这些人无论从智商、学历、出身、影响力等方面来看,都不见得会比毛泽东差,其中张国焘是中共一大执行主席,宣布大会开幕、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毛泽东只是一个负责会议记录的书记员。但张国焘最后在国民党军统当了特务,中共一大执行主席和国民党特务联系在一起,这是什么样的历史命运?他们7个人不管当汉奸的、当叛徒的,假如历史是可知的,作为中共的发起人,他们要是知道自己亲手成立的党28年后夺取了全国政权,会做出这么糊涂的事吗?他们竟然不相信共产主义了,他们能不糊涂吗?13个人中,7个人出了问题,4个人牺牲了,最后只剩2个人依然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董必武,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我们这个党能从中国政治舞台边缘走向政治舞台的中心,源自一个一大最不起眼的政治代表,毛泽东,居功至伟。所以初心最重要,理想信念更重要,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放弃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也就丧失了做共产党员的资格,也就不能走到我们中间来!

中国共产党98年的历史告诉我们,“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所以,我们党反复强调“要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初心的第一要义就是坚定对党的忠诚。不忘初心,就要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

李大钊: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我们宣传马克思主义已经培养了许多革命同志,如同红花种子撒遍全国各地。我深信:共产主义必将得到光荣胜利,将来的环球,必定是赤旗的世界!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瞿秋白:从容就义。

叶挺:出狱后要求恢复党籍。

不忘初心,就是要坚定不移跟党走,始终以党为主心骨和坚强领导核心。98年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用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和飞跃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没有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不忘初心,就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不忘初心,就是要毫不保留忠诚于党。“对党忠诚”,是每一位党员举起右手向党宣誓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铮铮誓言,也是党章规定的党员基本义务之一。忠心于党始终是党的好干部的基本标准。

不忘初心,就是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共识,更是对马克思主义领导思想的坚持和继承。

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核心要义是对人民的赤胆忠诚。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并首次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不忘初心,就是不忘出身本来,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出身,党章中有明确的界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

十九大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载入新修订的党章,成为全体党员的根本遵循。不忘初心,就是不忘公仆本色,时刻牢记服务之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人民”,一个是“服务”。一方面,执政党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摆正党与人民的位置。另一方面,“领导就是服务”,必须树立公仆意识。如何维护人民的中心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中华民族灿烂历史绵延流长,疆域辽阔(由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国,占领了欧洲和亚洲绝大部分地区,西到波斯湾、匈牙利、东到日本、南到越南和柬埔寨、北止北纬60度线以内,并对其中很大一部分地区统治了1〜2个半世纪,这在人类历史上实属罕见)。近代中国的落后让中国饱尝亡国灭种的灾难,割让和丧失土地200多万平方公里。《马关条约》赔款2.3亿两白银,《辛丑条约》赔款9.8亿两白银。抗日战争中人口伤亡在3480-5000万人之间。受战争损害的人口为2亿人。2000万英烈拋头颅洒热血,有名有姓仅330万人,红西路军烈士21800多人,仅有6600名有据可查。

实现中化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了突出历史贡献。

第一个历史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98年前的中国正处在漫漫长夜难明的黑暗年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家命运岌岌可危。在那个时候,人们多么渴望有一个坚强的政治力量,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上强国富民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就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她为了把人民大众从这种灾难深重、水深火热的旧中国中解脱出来,用了28年的、懈奋斗和无数先烈的前赴后继,先后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4个阶段,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据中国档案馆记载,从1921年到1949年,短短28年,就有300多万共产党员为国捐躯。

第二个历史时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主要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建国后,我们的国家一穷二白,面对积贫积弱的困难局面,从1949年到1978年,我们党还是较好地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铺开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的成长需要交学费,我们这么大一个党也不例外,当时经历了10年的,也就是说交了10年的学费,10年的学费让我们党吸取了深刻的经验教训,所以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党依靠伟大智慧带领全国人民,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第三个历史时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是从1978年12月到现在。在这个时期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主要是进行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这期间,我们党经受住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金融危机等国际风波的影响,经受住了98洪水、非典疫情、汶川地震等多种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恢复了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从第1颗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到神舟载人航天、蛟龙深海下潜,从一穷二白的落后局面到成为全球第2大经济体,成功的跨越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党的**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运筹帷幄,沉着应对,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作出一系列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重要决策,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华民族走上了全面复兴、加速崛起的新征程。

今天的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综合国力全面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不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领导中国科学发展的党;是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的党。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能强盛、民族才能振兴、人民才能富裕。

**以来,习近平同志捧着一颗为人民做实事的初心,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十九大报告从十个方面来概括历史性成就。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那么,为什么说是全方位的和开创性的?所谓全方位的,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所谓开创性的,是指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五年来,我们靠什么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靠什么实现了历史性变革?根据十九大报告的论述,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把握根本原因,即三个“一”:一个核心、一个理论、一条道路。

一个核心,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定要有一个核心才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生重大历史改变的时候,当我们的国家的历史方位发生重大改变的时候,这个核心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凝结起来,集中起来,形成历史发展的合力。

一个理论,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任何实践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科学的理论能够引导着实践沿着正确的方向纵深发展。**以后,习近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它的强大的理论指导力量。五年来,我们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就是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取得的。

一条道路,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共同发展,开拓前进。我们一直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够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巳经成为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我们才能够不断地取得新的辉煌。

我们有幸处在新时代,更有责于新时代。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必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进程必将加速推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只要我们党把自身建设好、建设强,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提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些关于党的领导的概括,是对我们党九十七年来加强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我们要完成新时代艰巨的历史使命,就是要从根本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

(二)提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于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并不是照抄照搬,而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结合起来。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要积极投身改革事业,发扬“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党课讲稿集合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并发表重要讲,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党史是我们弥足珍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瑰宝,学好党史可以让我们深刻洞察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秘诀”、科学把握我们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脉络”,可以鼓舞我们的斗志、坚定我们的信念、启迪我们的智慧。我们党的历史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且知识性、关联性较强,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勤于学、善于思、敏于行,将探寻初心、感怀党恩、增智明理之“念”贯穿始终,把党史知识转化为认知和行动,切实在学习党史中增强为民服务的“实效”、干事创业的“成效”、提能砺为的“功效”。

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第一次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写入了党章……到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广大党员干部要持探寻初心之“念”,在学习党史中感悟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光辉岁月,厚植为民情怀,坚定不移地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终身奋斗目标、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评判标准。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以群众合理需求为导向,抓牢抓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责任,切实增强为民服务的实效性。

怀揣感怀党恩之“念”,在学习党史中增强干事创业的“成效”。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全体共产党人的顽强奋斗史,其间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学习党的历史,感怀党的恩情。我们党立足于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火把,从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打碎禁锢在人民身上的枷锁、冲破黑暗笼罩、荡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到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张张艰苦奋斗的画卷,是为人民而绘制,一处处热血挥洒的场景,是因人民而形成,一次次奋勇冲锋的号角,是因人民而吹响。广大党员干部要持感怀党恩之“念”,在学习党史中记牢党的教诲、歌颂党的伟大、铭记党的恩情,不断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以守土尽责、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实际行动,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回报党的恩情。

怀揣增智明理之“念”,在学习党史中增强提能砺为的“功效”。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处处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真理,里边的智慧之光灿若星河、力量之强无穷无尽,我们要开展沉浸式学习,在体悟我们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中,吸收进步的智慧和思想,汲取前行的力量和勇气。广大党员干部要怀揣增智明理之“念”,在学习党史中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树立大历史观,既要坚持系统思维和逻辑思维,又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真思考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探究红色火种成功燎原的原因,读懂、弄清我们党“来时路”,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深化学习中提升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的能力,在深入思考中砥砺品质、淬炼思想、坚定信念,在总结历史经验中提高政治“三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的宏阔格局,彰显了我们党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的宗旨意识,展现了新时代我们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要用心体悟人民领袖的为民情怀,切实把宗旨意识贯穿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在正风肃纪反腐中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最彻底最鲜活的表达。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创造历史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作为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我们党以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提出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的根本标准……这些都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人民的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其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这一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人民至上论”,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人民幸福论”,展现了“以百姓心为心”的真挚情怀和“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博大境界,是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写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的科学理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重要论述是对新时代我们党执政观、执政理念、执政思维、执政文化的精辟概括和精彩阐述,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把人的需求和满足作为首要条件以实现人的解放的观点,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人民创造历史的观点,把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民群众看作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动力与源泉,向全党宣示了我们党无论处在什么历史方位,党的事业无论发展到什么历史阶段,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否则我们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

作为党的政治机关,纪检监察机关要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头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基本导向,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纪检监察就在身边,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这是我们党百年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经验。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群众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持久。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扎根人民群众、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心,把为人民谋幸福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打开历史教科书,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穿透时空、历久弥新。在风雨如磐的革命战争年代,打土豪分田地是为了人民,赶走日本侵略者是为了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也是为了人民。正是我们党一心为民,人民群众才坚定不移跟着党闹革命,“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是党和人民血肉联系的生动写照。在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和春潮澎湃的改革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建设国家的热情空前高涨,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奇迹,缩小的是贫富差距,密切的是党和群众的联系。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群众安危,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构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汇聚起疫情防控的硬核力量,在世界上率先控制住疫情蔓延,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对比更加鲜明。

百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证明,只要共产党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像种子播撒进土地一样,与人民群众结合起来,在人民群众中“生根、开花”,我们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无往而不胜。纪检监察工作激浊扬清、惩恶扬善,直接关系人心向背和事业兴衰。在新发展阶段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通过查处一个个案件和一次次整治、一项项监督,有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这是新时代共产党人赓续精神血脉的政治宣言。

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共产党人在风雨中磨炼意志、砥砺精神的心路历程。在百年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以如山的信仰、如铁的信念、如磐的信心、豪迈的气概,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为民情怀、优良作风,已经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xx省孕育产生的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xxx同志在日记中写道,“作为一个革命战士,要像杨柳一样,栽在哪里活在哪里,根深叶茂,茁壮旺盛”。靠着“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他在xxx天里走遍了兰考县xxx个生产大队中的xxx多个,进行实地调研。xx同志秉持“只要领导一心为人民,就能赢得万众一条心”,把党支部建在修渠大军中,带领x县人民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架设了xxx座渡槽,开凿了xxx个隧洞,在悬崖峭壁上架起了“人间天河”红旗渠,实现了“誓把山河重安排”的宏愿。

精神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就是力量所在。这些伟大精神在实践中孕育而成,共同构成了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力量。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将江山与人民画上等号,既是铿锵的宣示,也是行动的指南,体现了党的奋斗目标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一致,展现了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路径。

今天,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置身“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使命,早在苏维埃时期就“坚决地站在工人、雇农、贫农、中农、城市贫苦劳动群众的利益上”执行政策。党在全国执政后,纪检监察机关在党中央领导下,针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脱离群众、贪污腐化等问题,开展一系列整顿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把督促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严惩扶贫民生领域腐败、涉黑腐败及“保护伞”,有效维护了群众利益。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加强对各项惠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常态化推进惩腐打伞,以正风肃纪反腐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这是以自我革命防风险聚人心固根基的目标指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我们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制胜密码就在于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自身革命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

建党初期,我们党对党员和党的一些组织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以及来自陈独秀右倾错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进行了坚决斗争。长征途中,同党和军队中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张国焘分裂逃跑主义进行斗争,在生死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延安时期,通过整风对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进行坚决斗争。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三反”“五反”斗争,处决腐败分子刘青山、张子善,产生了振聋发聩的效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作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重大论断,持续开展反腐败斗争,大力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雷霆万钧之力严惩腐败,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百年风霜雪雨、百年大浪淘沙,百年党史见证了共产党人敢于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的历史自觉和勇毅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当前,我们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内部变质、变色、变味,丧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背离党的宗旨而失去最广大人民支持和拥护。特别是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问题最能隔断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得罪千百人,就要得罪十四亿。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必须深刻认识腐败对于我们的党、对于我们的人民政权、对于我们的红色江山的严重危害、严重威胁,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清醒和政治警觉。

进入新阶段、开启新征程,作为党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始终保持彻底的革命精神,系统施治、标本兼治,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一体推进“三不”,正确处理“惩、治、防”的关系,做到纪法情理贯通融合。既用监督加压,把严管作为最大的厚爱,把监督作为最好的保护,多做“治未病”的基础性工作;又用信任加力,精准监督执纪问责,严惩诬告陷害,及时澄清正名,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最大限度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以高质量纪检监察工作推动正风肃纪反腐不断开创新局面,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同志们:

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九大报告对于我国发展所处的新历史方位的一个重大科学判断,是十九大报告的重要主题,同时也是贯通十九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重中之重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思想灵魂。今天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前世今生”作为报告题目,和大家交流一下学习心得。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什么是时代?

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有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就社会形态来讲,人类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而就历史时期来说,我们的民族从尧、舜、禹开始,经历过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这些古时朝代;就发展阶段来讲,我们的国家在历史上有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明代的永乐盛世以及清朝的康乾盛世,这些都是历史上比较繁荣的发展阶段。这样,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也不同,由此就构成了不同内涵的时代表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历的六个阶段。

历史和实践昭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历了六个阶段。

第一个时间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是一五一六年英国人莫尔发表的《乌托邦》一书。

第二个时间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九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第三个时间段,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二十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领导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

第四个时间段,苏联模式逐步形成。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了实行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指令性计划经济、权利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第五个时间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是第二个在一个大国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

第六个时间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判断和基本依据。

首先,任何一个时代的形成、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客观基础,也就是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认为有两个重要实践基础:一个是“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另一个是重要实践基础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

先讲“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十个方面概括了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所取得的非凡成就。概括地说是: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这十个方面的重大成就,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高度认同。

十九大报告指出:“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不是表层的变革,而是深层次的变革;不是直接性的变革,而是根本性的变革。是我们党“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夯实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雄厚基础;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塑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面貌。

再讲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根本变化。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对主要矛盾进行了论述,他指出,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也就是说,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会有多对矛盾同时存在,其中有一种矛盾是起着主要的支配性作用的,这就是主要矛盾。社会发展也有主要矛盾。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无论是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都是不断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认识过程。只有准确地把握、科学地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我们党才能够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战略方针和战略决策。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根据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我国主要矛盾转化的新判断。党的八大报告指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是党的八大对主要矛盾的表述。

在党的八大对主要矛盾判断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又对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了新的表述。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反映了当时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来看,现在主要矛盾的表现、程度、水平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方面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就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不是对基本温饱的需求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提出来了,人们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吃饱穿暖,而且更加追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方面要求也更高了;同时,矛盾的另一方面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很大发展,所以现在主要矛盾的另一方面不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而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平衡,就是指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群体差距仍然存在;不充分,就是说虽然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上发展了,但是还没有发展到很成熟、很完善的状态。因此,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同时又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第一个意味着,“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也就是第一个意味着,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说,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其历史地位与民族复兴的目标最为接近,表明我们进入了新时代。从1840年170多年来,一代代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志士仁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仆后继、接续奋斗。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90多年,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在中国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从而实现民族复兴,不懈奋斗、流血牺牲。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站起来的基础上、在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民族复兴。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始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和发展。所以说,我们现在最为接近民族复兴这个伟大目标,我们最有能力最有信心实现民族复兴这个伟大目标。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第二个意味着,“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国蓬勃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到现在有170多年时间。在这170多年时间里,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挫折到复兴。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一代又一代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世界性、历史性成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在世界上高高飘扬。这是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第三个意味着,“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意味着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也可借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

实现现代化是当代世界的潮流,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希望能够进入现代化的行列。但是,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问题上,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和考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怎样实现现代化,怎样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化国家的实践探索、经验成果,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这是从当代世界历史的发展来看,也表明我们进入了新的时代。

第一,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一脉相承的。

第二,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它的基本内容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首先,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其次,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之日。

第三,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新时代表现出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基本特征,人民生活从温饱到富裕、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到争取美好的生活、从收入差距不平衡到共同富裕的发展时代和过渡阶段。

第四,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全国各族人民空前团结,凝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和理想旗帜下。

第五,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历史使命,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重大实践。那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重大实践是什么?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就是实现伟大梦想。那么,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梦想,就构成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斗争,就是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就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最终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十八大以来,我们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把中华民族引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把中国共产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解决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文化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依靠的是什么?就是依靠伟大斗争。我们进行全面从严治党,通过管党治党的伟大斗争,我们党担当起了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使命。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是十八大以来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这个伟大事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要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就是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作为伟大实践中最重要的内容提出来了。“四个伟大”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实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就是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这个主题,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科学发展观的主题的继承、发展、深化和升华。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提出和回答的重大问题。这里有两层意思。

第一句话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开创的道路。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化为一些基本的问题。这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同时,还要在很多重大问题、重大领域中深入地、具体地思考和研究这些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具体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涵,是根据新时代新征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阐述的“八个明确”。一是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明确是,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过去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第三个明确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四个明确是,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五个明确是,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六个明确是,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第七个明确是,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八个明确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体现在十四个基本方略。这十四条基本方略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基本内容,是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点。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就要依靠这十四条基本方略来指导。

第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他的领导能力、领导水平、领导效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也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可以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的。从十九大报告的论述中,从十八大以来的重大实践中,我们都能强烈感受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

第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发展、要前进,基本动力就是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改革,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解决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矛盾,解决体制机制中存在的弊端。这样才能使生产力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才能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最大的发挥。

第四,坚持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也就是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发展的基本准则问题--按照什么样的准则来发展。

第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则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怎样通过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使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体现出来,并成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这是值得思考的。

第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进行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新时代的治国理政,就是要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而全面依法治国则解决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运行机制。

第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最重要内容就是价值观的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价值遵循,明确了“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这个重大问题。

第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建设的一个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都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前提是发展,只有实现更好的发展、更快的发展、更加公平和更有效率的发展,才能使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基本的物质条件和物质基础。

第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要建设有绿水青山的、美丽的、美好的、宜人的、清新的生产生活环境和空间。

第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也就是把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安全问题整体化为总体国家安全,而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思路就形成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可以说,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了安全网和安全盾牌。

第十一,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人民军队是在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一支忠诚军队。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我们强调政治建军,而政治建军的最根本任务就是要巩固和强化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第十二,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作了重要的论述,是党和国家、全体中国人民对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分裂祖国行径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回答。

第十三,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思考和探索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同时也要思考和探索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的探索所取得的一个重大成果,就是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概念。可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今社会建立国与国之间基本关系的总体构思和框架。

第十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突出强调和着重阐述。这表明,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到重大的、攸关的作用。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2020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此基础上,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也就是说,2017年至2020年属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在这三年中,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第一个战略安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知道,2017年召开十九大,2022年召开二十大,而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意味着2020年是十九大和二十大之间的衔接点、转折点,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第二个战略安排,就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九大报告中把它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是说,到2035年我们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十九大首次提出来的。那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会达到怎样的发展水平呢?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十九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可以看到,十九大报告中已经提出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我们把它表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它昭示了我们未来五年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的基本发展战略。具体来说,主要有九个方面:

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二是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行动纲领。

三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四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行动纲领。

五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的行动纲领。

六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行动纲领。

七是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国两制”、祖国统一的行动纲领。

八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的行动纲领。

九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建设的行动纲领。

这九方面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动纲领,是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内容,我们要认真学习把握。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走向胜利的政治保证、领导保证、组织保证。

今天,我从六个方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理解认识,相信大家会有所启发和收获。当前,我们要把牢固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根本要求、根本落点、根本保证,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确保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昂首阔步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为建设_x不懈奋斗。

同志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更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这个重要时期,党中央做出了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决策。根据中央和省、市、区委工作部署,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借此机会,我和大家共同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这个一百年,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2012年11月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四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可以概括为: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也就是这四件大事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救国大业。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积贫积弱,无数仁人志士在探求救国的道路上前赴后继,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几天后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结束。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建立。关于一大的召开,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党的创建的历史时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与以往中国其他政党和政治组织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曾指出:“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平均每天牺牲370多人。他们真正用行动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与壮志。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改天换地: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是异常艰难和复杂的。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经过充分讨论和全面衡量,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新中国站稳了脚跟。正像后来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取得了一个资格:人们不敢轻视我们”。

同样,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带着这个全新的课题,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4年6月,毛泽东同志曾提出过“现在我们能造什么”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很快生产出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汽车,自行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成功,自行研制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经过20多年的奋斗,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邓小平同志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在这一时期,我国还初步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穿衣问题,这在当时也被公认为是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富国大业。

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从1958年以后也开始出现失误甚至是严重失误,发生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挫折以及影响全局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内乱。面对“左”的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我们党进行了深刻反思。1978年12月13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个讲话实际上成为此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成为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形成“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从1978年至2012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惊天动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并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强国大业。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取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海底深潜、大飞机制造、航空母舰等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坚定不移坚持在发展的基础上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年来累计脱贫近1亿人,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行了战略谋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了擘画。根据党的十九大的展望,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同志们,中国共产党立志千秋伟业,百年正是风华正茂。回顾历史,我们豪情万丈,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展望未来,我们心潮澎湃,作为新时代的历史传承者,我们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在推进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谱写新的篇章,创造出新的更大辉煌。

为了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具体要求,更好的推进我局党史学习教育,我提三点要求:

一是领导示范带动,掀起学习高潮。我们的班子成员要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带头示范学,带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带头学习百年历史中的精彩故事和伟大成就,带头学习植根于共产党人血脉的时代精神和光荣传统,真正的发挥好“领头羊”作用。

二是丰富载体形式,夯实学习基础。局机关党委要统筹安排,坚持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坚持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既要利用好现有学习教育阵地,更好拓展新的学习教育载体,进一步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既要营造浓厚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更要拓展新的学习教育形式,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性。

三是传承红色精神,提升服务效能。局机关各党支部和各科室要高度重视学和做的有机衔接,在不断的学习中感悟为民情怀、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优良传统、践行初心使命。要结合自身实际,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不断提升服务效能。

党课讲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范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和国家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结合地方人大履职特点和机关党的建设实际,就进一步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提升人大机关党建质效,我认为主要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

    我们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党领导下的重要政治机关,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加强党的建设摆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上。一是要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入持久抓好理论武装工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落实落细到机关党建各方面,将其作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二是要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人大履职全过程,中央提倡的要坚决响应,中央决定的要坚决照办,中央禁止的要坚决杜绝,我们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三是要在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树牢大局观念、全局意识,经常与中央和省、市委对表对标,结合今年“以高质量履职助推高质量发展”主题,把精力和心思用在破解难题、攻坚克难、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政治上绝对忠诚、组织上绝对服从、行动上遵规守纪。要严格执行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人大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

    。

    一是要坚持常学常新,在不断提高理论修养中增强政治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我们都应不断提升理论修养水平,筑牢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的思想理论根基。要在阅读原著、深钻细研上下功夫。坚持把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当做一种理论自觉、一种精神追求,只有原原本本研读、原汁原味领会,才能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才能增进理论修养的内功,提升自身的政治定力。要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上花精力。要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深刻领会这一理论成果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学出忠诚和担当的自觉、自信以及能力的跃升。要在端正学风、学以致用上用气力。防止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克服浅阅读、走形式、功利化的倾向,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用理论来指导我们地方人大工作的开展,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实效。

    二是要围绕中心大局,在依法履职中不断增强政治定力。政治定力不能只停留在思想上,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中。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市委全会及市人代会精神这一中心大局,把助推x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工作导向,依法充分履行各项法定职权,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要坚持立法的为民导向。我们今年制定的农贸市场管理条例,就是立法为民的一个积极探索,接下来即将进入审议程序的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住宅物业管理条例,都是在地方立法权限范围内,优先安排的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联的立法项目。同时,要健全完善民主立法工作机制,努力让民意民愿更好贯穿立法全过程,进一步夯实立法工作的民意基础。要紧扣中心决定重大事项。本届人大履职以来,先后通过了关于推进“两聚一高”、干好“十件大事”,加快“xx”新xx建设步伐的决议,以及关于切实加强颐养社区建设的决议,作出这些决议都是围绕全市中心大局的重要实践,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依法及时作出相关决议决定,助力x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实践。要围绕大局开展精准监督。要自觉从人大更好服务全市发展大局,忠实履行法定职责的角度,把握关键点、找准切入点、抓住重难点,聚焦聚力推动市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继续牢固树立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探索改进监督方式,完善工作(履职)评议、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等监督方式,不断提升监督工作的实效。

    三是要全面从严治党,在推动作风建设中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面”是管全党、治全党,“从严”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治”就是用铁的纪律保证全党团结统一。我们要深入贯彻、全面落实。要切实履行党风。

廉政。

建设的主体责任。党组成员要始终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工作导向,带头树立正确政绩观,管好“自留地”、种好“责任田”。坚决消除人大是二线部门,或者抓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无所谓等错误认识。坚持从我做起,率先垂范,努力营造人大积极向上、风清气正、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要充分发挥纪检部门监督执纪作用。去年底选举产生了机关纪委,要切实推动发挥监督执纪职能作用,同时,机关党委要做好与派驻纪检监察组的工作联系,让机关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约束的环境下工作,把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大家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为人大各部门的履职做好护航工作。要扎实推进机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严格对照整治重点,抓住作风建设这根主线,看的再深一点,做的再实一点,抓的再紧一点,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对照检查,逐条进行整改,确保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

    一是要紧紧扭住政治建设这个人大履职的重要命脉。十九大以后,党中央管党治党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把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我们要把政治建设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坚持高标准和严要求,以实在的举措和成效,为依法高效履职打好根基。党组成员要切实强化政治意识,走在前列、率先垂范、担当作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带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人大机关良好政治生态。要把中央和省、市委有关要求,结合人大工作实际,认真细化落实。政治建设是机关党建的“纲”和“魂”,要常态化坚持政治统领,把政治建设贯穿机关党建和常委会履职全过程,常态化融入人大工作各方面。

    二是要坚定抓住规矩意识这个人大履职的思想保证。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修订、出台了一批标志性、关键性、基础性的法规制度,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现实路径。俗话讲,“心中有规矩,行为定方圆”,人大是讲程序、讲规矩的地方,今年以来,我们先后研究制定出台多部机关党建工作规章制度,常委会工作制度和机关管理制度也在抓紧修订完善中,这是一个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制度机制建立起来,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机关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建设,重点在执行、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定了规矩就要照着办”,我们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制度落实,切实解决各种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不要把它们束之高阁。党组成员要带头学习、研究、宣传、贯彻,机关党委要做好学习宣传工作,各党支部要组织党员干部集体学习,增强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党员干部人人熟知、人人认同、人人遵守,时时、处处、事事讲规矩,以“规”格物,以“矩”修身,使各项规章制度真正落地见效。

    三是要充分彰显党组领导这个人大履职的根本路径。与时俱进地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党组工作,必须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为根本遵循,充分发挥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要在“把方向”上下功夫。突出党组的领导职责,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觉悟,保持战略定力,紧密围绕市委全会和市人代会确定的核心目标任务,推动常委会依法高效履职。要在“管大局”上动脑筋。党组成员要自觉把自己分管的工作放在人大履职的大平台上来思考,放在市委确定的中心任务上来定位,放开眼光、提升定位,管大局、观大势,思维想的再深一层,眼光看的再远一点。要在“保落实”上做工作。党组要凝聚智慧力量,狠抓推进落实,集中全力做好“规定动作”,精心细致开展“自选动作”,在推进地方立法、决定重大事项、精准有效监督、发挥代表作用以及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勇于担当作为,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并在执行过程中不变形、不走样、接地气、有成效。

党课讲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伟大奋斗,从挫折中奋起,于进取中开拓,在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总结概括为“十个坚持”,并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十个坚持”之首提出来,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系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为新的赶考路上坚持并不断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由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决定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深重苦难之中,中国共产党之外的各种政治力量都没能拯救民族危亡,成为历史的匆匆过客。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勇气概、“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扛起了这一历史重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在中华大地上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阐明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重大意义、方向原则、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重大问题,有力引领党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历史实践表明,什么时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大踏步前进;反之,就要受到严重损失。党和人民从历史中深刻总结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是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

坚持党的领导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国家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从无产阶级的阶级特性和先进性出发,强调无产阶级必须担负领导革命的使命,并认为这是革命获胜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列宁甚至指出,国家政权的一切政治经济工作都由工人阶级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国家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如何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如何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深化拓展了对坚持党的领导的规律性认识和实践。毛泽东同志强调,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邓小平同志指出,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阐明一系列重要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进一步增强了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理论底气。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始终坚持“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两个确立”统一思想、凝集共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把“两个确立”真正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坚定不移把“两个维护”体现在各项制度规定中,贯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进一步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等,着力从制度安排上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的体制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我们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赶考路上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心得体会

(一)以履职尽责为前提,推动自然灾害防治责任落实。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强化灾害风险意识,真正形成“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综合防治责任体系。充分发挥“三部两委”等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加强各类自然灾害管理全过程的综合协调,采取综合防范措施,将防灾减灾救灾过程有机统一,增强全社会抵御和应对灾害能力。

(二)以灾前预防为先导,全面提升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强化灾害风险源头管控,建立以县为单位的分类型、分区域、分层级的自然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编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图和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前移灾害防范关口,建立常态化定期会商和特殊情况下紧急会商的灾害风险研判机制。通过会议、电话、书面等形式开展常态化的自然灾害风险综合会商,实现了多源监测预警信息的综合研判,编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分析报告。

(三)以灾中应急为重点,全面提升灾害应对处置能力。加强救灾队伍建设,健全全面覆盖、动态管理的“市、县、乡、村”四级自然灾害信息员数据库,完善分级管理、分层培训机制,全面提升救灾队伍防灾减灾救灾综合业务能力。抓好灾情管理报送,实施救灾应急二线值守,畅通灾情信息报送渠道,接报灾情第一时间组织核实、统计、会商、分析、上报,为上级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健全统筹协调机制,视灾情及时启动救灾应急响应,赴受灾一线核查灾情。整合减灾委成员单位资源力量,统筹开展灾情评估、预测预报、人员抢救、卫生防疫、交通运输、人员安置、通信保障、物资保障、宣传报导等救灾应急工作。

(四)以灾后救助为关键,提升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能力。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落实地方救灾主体责任,根据上级下拨资金和本地常年灾情,及时足额落实地方分担救灾资金,切实提升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能力。坚持民生优先,灾后及时下拨救灾资金、物资,按程序开展应急生活救助、因灾遇难人员家属抚慰、过渡期生活救助、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旱灾临时生活救助、冬春生活救助工作,切实解决受灾困难群众衣、食、住、医等基本生活困难。

(五)以综合减灾为支撑,全面提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开展以抗滑桩、排水、挡土墙、削坡整形、格构护坡、防护网等治理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地质灾害应急治理项目。在全市森林火灾高风险县(市)推进以水灭火管网、防火应急道路网、林火阻隔系统、护林站(点)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城乡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创建全国、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探索开展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根据城区规划布局谋划建设设施较齐全、功能较完备的城乡社区应急避难场所,进一步提升城市应急疏散和避险能力。

(六)以应急宣传教育为基础,提升应急工作影响力。创新开展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宣传周等重点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结合,广泛开展隐患曝光、案例解读、政策宣讲、知识普及、技能培训、应急演练等群众性安全宣教活动。组织开展应急科普宣传产品和新媒体作品征集评选展播活动,推动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和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将安全元素融入社区公园、广场、乡村服务场所等公共设施。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技能培训,严格考试发证。强化舆情监测和引导,建立完善突发事件的舆情快速应对处置机制。深入挖掘、宣传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组织创作一批反映应急管理特色文化的精品力作,讲好xx应急故事,弘扬应急管理特色文化。积极参与全省第三届“最美应急人”宣传展示活动,推出一批展现新时代xx应急人良好风貌的系统先进典型。

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党课是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教育党员和积极分子的课程。各级党组织定期通过党课向党员和积极分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性、纪律和党的基本知识都要教育。党课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必修课,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重要方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这些年来,每次省委党校开学典礼上,我都要选择一个专题,与学员同志们进行交流。我讲的内容,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党员干部的能力建设,核心是方法论建设;一类是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建设,包括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良好作风等。这两个主题,对应党的建设一条主线的两个方面,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我认为,党的执政业绩,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概括,可以表述为:

执政业绩=先进性×执政能力。

相应的,一个党员干部的工作业绩,也可表述为:工作业绩=先进性×工作能力这两个因子,不管哪个低了,都会影响业绩。有了这两条,我们党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过去的辉煌;有了这两条,我们可以应对未来的任何困难和风险,不断创造新的辉煌。这是89年的历史给我们的一个基本昭示。

从当前干部队伍的实际状况看,增强先进性与提高能力的要求都很迫切,但相对而言,增强先进性的空间更大一些,时间更紧迫一些。因为有了先进性,能力即使不是太强,也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得到提升;反之,如果能力再强,但缺乏先进性,动力不足,状态不佳,就不可能有好的业绩。二者之中,先进性更具有决定性。从实际情况看,一个单位,同样层级的干部,有的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乐于奉献,这样的干部,即使能力稍差一点,往往也能把工作做得比较好。而有的状态不佳、萎靡消沉,碰到矛盾躲着走,遇见困难绕着过,这样的干部,即使能力很强,往往工作也做不好,也难以让组织下决心委以重任。所以说,在不懈推进能力建设的同时,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良好作风,保持和发展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于我们提高执政水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意义更为重大。这是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本领、发挥能力的源动力。今天我想重点谈谈坚定理想信念问题,稍微具体点说,就是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不懈奋斗,创造最佳业绩,谱写美好人生”这个题目,谈谈我的认识和体会,希望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

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一是源于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教育党员干部“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的要求;二是源于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和省委关于向沈浩同志学习的要求。沈浩之所以能够在小岗村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一干就是六年,是有崇高的理想支撑的,在他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使小岗群众尽快富起来。

中国共产党的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事实上,每一名党员在提出入党申请的时候,都明确表示拥护党的纲领,为实现党的理想而努力奋斗。在入党的时候,都郑重宣过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但是,一般说来,要真正深刻理性地、充满深情地、坚定牢固地树立起这样崇高的理想,并转化成指导自己思想和行动的坚定信念,往往还必须在入党之后,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和修养,方能达到。

我们党的理想,既博大深邃,又简约朴实;既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又忠实地代表着人民;既是远大的,又是与现实紧密相连的。她是党的旗帜,是党员的灵魂,是凝聚和鼓舞人民的号角,也是我们党员干部成长、作为、进步、奉献的人生指南、精神支柱、动力源泉。围绕这个问题,我谈几点想法:

这个美好的社会制度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党的最高理想、最终目标,就是共产主义制度。这个制度的建设是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在其低级阶段,这个制度称之为社会主义。在我国,当下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样的国情背景下,我们党正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近期的基本目标和历史任务,就是在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政治理想规定了党的路线、纲领和现阶段的各项方针、政策、任务,以及全部工作,是党存在、发展和团结人民不懈奋斗的根本目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全人类最崇高、最美好、最远大的理想——共产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始终将其作为号召、动员和激励全体人民的力量源泉。正如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会见一位外国领导人时所说:“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

几年前,我看过一篇文章,论述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万里长征,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我们的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到达陕北。文章写到: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年龄平均不足20岁,14岁至18岁的战士至少占40%。在长征征途上,武器简陋的红军所面对的往往是装备了飞机大炮且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年轻的红军官兵能在数日未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其英勇顽强和不畏牺牲举世无双。在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官兵军装是一样的,头上的红星是一样的,牺牲时的姿态也是一样的。在中国工农红军中,无论是政治和军事精英,还是不识字的红军战士,官兵如同一人的根本是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他们都坚信中国革命的队伍“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他们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决心为每一个红军所认同的理想牺牲生命。

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保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艰难险阻皆成为一种锻造——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的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这些都是可以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物质和精神是认识生命的过程中两个互相依存但处于不同空间的要素。前者是须臾的,后者是永恒的;前者是脆弱的,后者是坚实的;前者是杂芜的,后者是纯净的。提升生命质量最可靠的力量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小到决定一个人人格的优劣,大到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文明的兴衰。

一个没有精神的人,是心灵荒凉的人。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是前程黯淡的民族。精神的质量可以改变个人与世界的命运。我给大家朗读这段对中国工农红军的描述,和大家共同感受我们党的伟大理想所蕴藏的巨大力量。几十年来,我们党的理想的力量和作用,就是活生生地贯穿在党的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就是表现在我们工作的现实中,就是体现在广大共产党人的行动中。为新中国建立英勇奋斗,为建设新生活顽强奉献的许许多多英模,就是我们党的理想的化身。沈浩就是胸怀党的理想,奋发进取拼搏的模范。省委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第四批已经出发。前后总共选派了14000人,其中12000人已经回来了。在这支队伍里,有许许多多勤奋敬业、不怕困难、奋发进取、热心为群众服务,不断完善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沈浩是这个群体中最优秀的代表。我下去调研经常看望他们,有的干部期满离开的时候,群众舍不得啊,扶老携幼,送到村口,有的村还给他们授予荣誉村民的称号。在选派干部身上,活灵活现地体现了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作用和力量。

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可谓大道至简,我试着用“三大内涵”、“一个本质”、“四个依据”和“四大意义”对她做极简要的阐释:

(一)“共产主义”的丰富内涵。

首先,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即科学揭示人类认识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各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在俄国产生了列宁主义,在中国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个历史过程中,虽然有重大的挫折,但马克思主义始终坚守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从而始终保持着永不衰竭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其二,是一种历史运动。共产主义还是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一项不断继往开来的伟大实践运动。这场运动在世界的发展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的发展也有90年的历史,现阶段我们所从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是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虽然发生重大曲折,但她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生机,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活力最终是不可抗拒的。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正在有力地、不断地证明和昭示这一人类历史前进的必然趋势。

其三,是一种社会制度。共产主义也是共产党人始终为之奋斗,不断建设完善的一种社会制度。共产主义制度是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的、符合全人类根本利益的、最高级的社会发展形态,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科学、最崇高的理想。关于共产主义制度的基本状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过一系列的描述。我们党关于共产主义社会最新的阐述,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指出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通过对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学习,我认为,社会实现高度和谐,也应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

90年来,我们党一直在朝着这样的目标不懈地顽强奋斗。经过异常艰苦的斗争和探索,在确立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之后,在取得宝贵的历史经验并付出巨大代价之后,党带领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理想在我国现阶段的集中体现,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及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所有建设,都是在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进行积累,不断增加她的因素和成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实践运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了科学的、完整的共产主义内涵体系。其中,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是我们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确定理想的理论基础和实现理想的思想武器;共产主义实践运动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伟大理想、创造最美好生活的漫长奋斗过程。现阶段,坚持共产主义,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二)党的理想的本质。

我以为,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党的理想的本质,那就是:建设最美好的社会制度,让全体社会成员过上最幸福的生活。如果用进行时态来概括,那就是建设更美好的社会制度,使最广大人民生活更幸福。如今,党领导我们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就是朝着远大理想不懈奋斗的生动实践和历史进程。

党的理想是客观真理,是可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掌握的。战争年代,我们的军队冲锋陷阵,部队将领一般对共产主义理想有比较全面深入的理解,广大基层官兵也懂得这个理想的本质,就是推翻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过上好日子,由此一心一意跟党走。沈浩扎根基层,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和发展,就是要让小岗人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就是在实践着党的理想。

(三)党的理想的客观依据和历史必然性。

坚定党的理想信念最根本的是深刻认识其确立的客观依据和实现的历史必然性。要理解我们党的理想的客观依据和历史必然性,我认为,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要把握好她的历史基础——实现共产主义的原始基因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社会将必然走向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研究人类社会几千年文明史的基础上,科学预见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历史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共产主义理想,是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规律为依据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有着客观的历史规定性。

二是要把握好她的认识基础——实现共产主义的思想武器。

在科学理论中。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地吸收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紧密结合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以及科学技术进步的实际,在深刻揭示并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创立和提出来的,这一科学理论称之为马克思主义,她有着充分、高度的科学性、真理性。同时,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又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现理想的最有力、最强大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先进文化和科学发展的最伟大最优秀的成果;是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贯穿整个20世纪,直到21世纪的跨世纪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全世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

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3万名听众,结果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第二位的苏格兰哲学家休谟得票率为12.6%。

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有着相当深的造诣。他说他在美国看到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著作时,受到极大的震撼,感到“相见恨晚”。他对他的德国朋友说,我们中国是有办法的,因为我们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我们工作的,同时,又用我们工作中的经验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用这样一个办法,把人类的智慧,包括古代的、现代的、外国的、中国的,都汇集起来了,这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方向。这是一位伟大科学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三是要把握好她的群众基础——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根本。

动力在群众中。最广大人民最根本、最一致、最不懈的追求,就是要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共产主义理想,就是建立在全体人民共同愿望、最大追求基础之上的,就是要让全体社会成员过上最幸福的生活,因而有着最广泛、最深厚的人民性。从这一点来说,她的实现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

一位哲人说过,人类一切努力的目标在于获得幸福。现在进行的“两会”热议的话题,包括就业问题、农民工问题、住房问题、教育医疗问题等等,无不关系人民的幸福。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要改革、完善制度和体制,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大家想一想,有什么能把最广大人民的意志统一起来?只有我们的理想,即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制度,让最广大人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四是要把握好她的现实基础——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肌体。

发育在现实中。共产主义理想是远大的、美好的,同时也是与活生生的现实紧密相连的。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完全是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指引下,朝着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奋勇前进的。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一步一步坚持下去,最高境界就是实现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一步一步坚持下去,最高境界就是实现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步一步坚持下去,最高境界就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步一步坚持下去,最高境界就是实现社会的高度和谐。对共产主义最终的状态,还无必要、也不可能作出详细描述,但可以清楚认为,这些基本标志,是人类社会进步之必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正在做的工作,正在干的事业,就是活生生地与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相一致的、相统一的、相连接的。我们每日每时,都在为共产主义理想大厦添砖加瓦。

现在有些党员干部,讲到理想信念就有些觉得虚无缥缈,理不直,气不壮。对此,我感到心情很沉重。我们为实现理想的奋斗进程,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在我们的工作,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活生生的现实,怎么虚无缥缈了呢?30年来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多么有力的证明啊!千万不能自己否定自己。在一次会上,我和搞哲学社会科学的同志谈到,如果搞哲学社会科学的,不愿讲、不敢讲我们的理想信念,整天研究的东西自己都不相信,那你这人生多么苦恼啊,你这日子过得多么黯淡啊!比如我在讲台上讲理想信念,如果我不信,那多痛苦啊!当然你们看得出来,我是信的,否则不会这么有劲啊!

(四)坚持党的理想,事关党的灵魂、血脉和生命坚持党的理想,关系着党的前进方向,关系着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着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关系着全体人民的幸福安康,也关系着每个党员干部自身的成长、作为和进步。

第一,坚持党的崇高理想,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前进才有方向,奋斗才有目标,改革才有遵循,制定和贯彻路线、方针、政策才有根本的依据。如果我们不知道脚下的路从何而来,通向何方,我们难免不陷入迷茫,我们的方针、政策难免不产生摇摆,发生偏差。如果我们不知道要建立的是怎样的一个社会制度,我们的各项改革,就没有方向、没有遵循,就不知道要往哪里改,要改成什么样子;我们的各项工作,也容易目光短浅,难以做到方向明确,思路清楚,步子坚定,奋发有力。

在现实生活中,说谁是改革者,一般都很高兴;但如果说他是共产主义者,有的同志感觉反而不那么好。可是如果你连方向都没有,目标都没有,或者方向、目标不正确,怎么能搞好改革呢?我们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改革,目的都是为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果没有这样的理想和信念,改革起来是清醒的还是盲目的呢,是正宗的还是冒牌的呢?当前“两会”正在热议的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等,这些关系民生的重大改革,最根本的都是完善社会制度,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更幸福,都是朝着理想前进。没有理想,没有方向,就走不好、走不稳脚下的路,搞不好今天的改革。

第二,坚持党的崇高理想,我们才能把全党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全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执政才有基础,奋斗才有力量。我们党有着近8000万党员,我们国家有着13亿多人口,怎么统一思想,用什么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党的理想最能统一思想,最能凝聚力量。有了这样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上下一心、目标一致,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国外有识之士都看到了我们党和国家的这一优势。如果失去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就会一盘散沙,后果不堪设想。

有一部专题片,叫《解放战争日记》,从抗日战争结束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天一天记述国共两党的重要作为,看后对我们坚定理想信念非常有帮助。杜聿明被俘后,在战犯管理所谈感想,他说国民党不是不会打仗,一些高级军官都是在国外培训的,武器也是精良的,抗日战争中也打过许多大胜仗,怎么就输在共产党的手下呢,问题不在军事上。黄维是蒋介石最忠实的信徒,被俘后,他没有说一句对蒋介石不满的话,但他总结教训的时候,不得不说了一句,“他那一套太旧了”。什么意思?就是逆历史潮流,必失人心,必遭失败。所以毛主席说,蒋介石曾经那么强大,想统一中国,但一天也没统一,最后还是跑到孤岛上去了。共产党为什么有力量,就是有这样的理想信念,和为之全心全意、完全彻底的英勇奋斗,所以凝聚了最广大的人民。

第三,坚持党的崇高理想,我们党才能真正做到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我们取得再辉煌的成绩,再巨大的成就,与党的远大理想相比,都还差得很远很远。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自满,都不能懈怠,只有卧薪尝胆,牢记“两个务必”,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懈奋斗,才能不断取得胜利,实现远大目标。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讲话所强调的:“30年来,我们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同我们的远大目标相比,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全党同志一定要更加兢兢业业地工作,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更加同心同德地奋斗,永远保持和发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第四,坚持党的崇高理想,我们党员干部,成长才有指引,作为才有支撑,进步才有动力。党员干部树立了党的理想,就有了大志向,因而就能有大视野、宽胸襟、高境界;就能把握规律,明确方向;就能全力干事,不畏艰难;就能真诚待人,和谐各方;就能淡泊名利,乐观豁达。否则,胸无大志,目光短浅,就难免不陷入小家子气,为一点蝇头小利斤斤计较,为工作中这样那样的矛盾和不顺所烦恼、所折磨,于是,工作难获大成就,个人难得大快乐,人生难有大幸福。

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

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

“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流和本质;

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鲜明特征;

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庄严使命。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

(四)从2012年11月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在这四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四件大事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全党全国正在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力前进。

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的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从那时起,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中华民族悲惨屈辱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封建统治阶级发起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先后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都最终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是在近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剧烈冲突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几天后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结束。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建立。在这之前各地建立的党组织,都是党的早期组织。关于一大的召开,党史大家胡乔木同志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一大开过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道。但是,中国的伟大事变在实质上却开始了。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党的创建的历史时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与以往中国其他政党和政治组织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艰难的历程。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过程中,党带领人民流血牺牲,历经千难万险。可以说,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它是红色的,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曾指出:“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杨靖宇同志在同日寇作战最后弹尽粮绝剩下一人时,面对他人的劝降,掷地有声地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平均每天牺牲370多人。他们真正用行动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与壮志。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

摸索前行,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是异常艰难和复杂的。由于长期战争,国内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国民党残余伺机破坏,匪患严重。有些地方还未得到解放,很多基层还未建立政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政治上孤立我们、在经济上封锁我们、在军事上威胁我们。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艰辛探索的30年。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搞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全党保持了良好精神状态,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社会风气,进而转化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力量。大庆工人王进喜同志喊出“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铁人精神给全国人民带来了难忘的印象、记忆和感动,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河南林县人民用简陋的工具,劈开太行山的重峦叠嶂,引漳河水入林县,建成“人造天河”红旗渠的事迹,就是这时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的一个缩影。

在这个时期的前7年,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由于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刚刚建立的新中国是带有过渡性质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三年时间内,完成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是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实现了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新中国的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完成之后,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到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任务就迫切地提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面前。所以,1952年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就是“一化三改”的总路线。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消灭了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从1956年社会主义的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也是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十年间,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准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十年间,我国农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开始大规模展开,并逐渐收到成效。科学技术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大庆油田的建成和“两弹一星”的升空,奠定了大国地位,与世界强国比肩而立,有力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但是,1966年,一场长达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和全面内乱,给党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灾难。然而中国共产党人痛定思痛,一举粉碎了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1975年实行了全面整顿,特别是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在理论上逐渐形成了以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在实践上从“文化大革命”灾难中摆脱并成功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总之,1949年到1978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以建设艰辛探索的30年,取得的经验是宝贵的,教训是深刻的。这个时期有成功也有重大挫折,概括一下,我认为,我们取得了三个重大成果:

一是巩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独立、统一、民主的新中国政权,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经济;

二是建立了人类迄今历史上最进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三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使我国开始有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意愿,符合中国的实际,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场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富国大业如何结合国情,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既然是探索,就会有失误。我们党在取得探索成果的同时,从1958年以后也开始出现失误甚至是严重失误,发生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挫折以及影响全局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内乱。面对“左”的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我们党进行了深刻反思。1978年9月16日至18日,邓小平同志在东北考察时讲:“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同年12月13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这就是那篇著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他强调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个讲话实际上成为此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成为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创立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形势,在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坚定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2002年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形成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成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从1978年至2012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成为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继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世界工厂”,并于2010年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老百姓看得到,摸得着,实实在在。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因此,世界银行曾经这样评价:“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代人才取得的成就”。

继续前进,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了擘画。根据党的十九大的展望,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时代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影响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通往胜利的道路依然布满荆棘,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踏上新征程,我们党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拿出只争朝夕、敢于担当的拼劲,努力有新作为,争取有新气象,在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新征程上夺取更大胜利。

最后,我还想谈一下,党的百年辉煌历程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历史地成为中国人民走向富裕安康,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中华人民共和国走向繁荣昌盛的中流砥柱!100年的伟大历程深刻昭示:

(一)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我们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思想旗帜、精神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三)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利益,更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五)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

(六)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坚定改革开放的定力,增强改革开放的勇气,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七)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丰富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的内容,使之成为党特有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好这个根本组织原则,保持和发挥好党这个最大的制度优势。

(八)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形成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执政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我们要将党这个科学有效的执政方式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

(九)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有力的文化支持。

(十)必须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拥有强大军队和巩固国防,是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基本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我们的军队是在党的领导下孕育产生的、发展壮大的。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是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全面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十一)必须坚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法宝。建立统一战线,实现最广泛的政治团结,扩大社会基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胜利的一条成功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搞统一战线,从来不是为了好看、为了好听,而是因为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说到底,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我们要不断发展壮大新时代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为祖国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增添强大力量。

(十二)必须坚持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始终挺立在时代发展的潮头,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

(十三)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是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之所以在现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根本原因在于党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病症,一次次靠自己解决了自身问题。我们党要始终拥有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资格,就必须勇于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要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结语同志们,中国共产党立志千秋伟业,百年正是风华正茂。学习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我们应该坚定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同时,坚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未来自信。

展望未来,我们又将用新的辉煌谱写华章。“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作为中国梦这艘巨轮上的一名“弄潮儿”,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咬定目标、勇往直前,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今天就讲这么多,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12月14日,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党支部于新闻楼317组织党课培训。本次党课培训由新闻传播学院优秀辅导员赵启圣老师主讲。

课上,赵老师围绕中国共产党99年的历程与启示、党的发展与完善、党的总纲部分详解等三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首先,赵老师对中国共产党99年奋斗历程进行了重点介绍。他通过分析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南昌起义、文革等内容,让大家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曲折发展之路,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也是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其次,赵启圣老师带领大家对党章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党章是我们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是全党最基本、最重要、最全面的行为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并要求同学们要以自觉、主动、认真的态度学习新党章。

会后由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党支部副书记孙君兰作总结。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即将过去的一百年里,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下个一百年继续谱写出更加壮丽的光辉篇章,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如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经过这次党课的学习,学员们更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了解了初心和使命的意义,也更加珍惜当下的机会和挑战,希望同学们以党章严格要求自己,践行党员要求,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不畏艰难、不惧险阻,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新时代新青年。

12月14日,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党支部于新闻楼317组织党课培训。本次党课培训由新闻传播学院优秀辅导员赵启圣老师主讲。

课上,赵老师围绕中国共产党99年的历程与启示、党的发展与完善、党的总纲部分详解等三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首先,赵老师对中国共产党99年奋斗历程进行了重点介绍。他通过分析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南昌起义、文革等内容,让大家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曲折发展之路,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也是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其次,赵启圣老师带领大家对党章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党章是我们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是全党最基本、最重要、最全面的行为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并要求同学们要以自觉、主动、认真的态度学习新党章。

会后由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党支部副书记孙君兰作总结。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即将过去的一百年里,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下个一百年继续谱写出更加壮丽的光辉篇章,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如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经过这次党课的学习,学员们更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了解了初心和使命的意义,也更加珍惜当下的机会和挑战,希望同学们以党章严格要求自己,践行党员要求,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不畏艰难、不惧险阻,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新时代新青年。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奋斗的100年,是解放思想、追求事实、与时俱进的100年,是创造历史、创造基础业、开拓未来的100年。习近平总书记说:很多党员、干部和人民大众要好好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保护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承世代。我们要深入理解,认真贯彻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

学习党的百年历史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历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

学习党的百年历史,首先要解决的是确立正确的历史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是我们树立正确历史观的根本指南。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党的历史总结运用。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必修课。这将学习党史、国史提高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大党史事件和重要党史人物的纪念会议上,在考察革命纪念地的重要活动中,在其他许多重要场合,多次引言历史、评价历史、总结历史,以我们正在做的事为中心,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样的事关全局的重要历史问题,表明态度,进行了解释,全党的历史、科学对党的历史,重视学习党的历史,善于运用党的历史,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历史的重要论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宏伟的世界眼光和深远的历史视野,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深入揭示历史规律,深入分析现实问题,深入思考未来发展,为我们学习党百年历史提供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我们要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历史的重要论述,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坚持党和人民立场认识和对待党历史,坚持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历史观点、实践观点和辩证唯物观点,正确看待党走过的道路,正确处理政治与学术、历史与现实、研究与宣传的关系,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真正学习、研究、宣传、保护党百年历史。

学习党的百年历史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汉书艺文志说坚持书,总结历史,抓住主要根本的东西。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宏伟,气象万千。在这么多内容中,如何把握最主要、最基本的东西?重要的是明确主题和主线是什么,主流和本质是什么。

关于党的历史主题和主线,习近平同志在2010年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人民共同富裕的两项历史任务团结引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了实现这两项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的历史发展主题和主线。

为完成这两项历史任务,我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战28年,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完成这两项历史任务,我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了完成这两项历史任务,我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大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了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大大改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一伟大的斗争、伟大的工程、伟大的事业、伟大的梦想,统一推进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要解决却没有解决的难题,做了许多过去想做的事情,推进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成就,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认真学习党的百年历史,就要牢牢把握这些内容,牢牢把握党的历史主题和主线。

关于党的历史主流和本质,可以从党的不懈奋斗史、党的理论探索史和党的自身建设史来把握。

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党课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党课就是要对每一个党员进行先进思想教育,了解共产党的精神内涵和先进性。每一个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都要进行党课教育。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喜悦与自豪。我的演讲题目是《党的光辉历程》。

其实,我还没满月,还是个嗷嗷待哺的婴儿,确切地说,我才一周大。就在上周,2011年6月21日,支部大会同意接纳我加入党组织,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在党孕育了近30年之后,我终于出生了!

党孕育我的这三十年,是改革春风吹满地、高楼大厦遍地起的三十年,是昂首阔步向前走、齐心协力奔小康的三十年。这三十年,经济特区从小渔村变成了大都市,这三十年,港澳游子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三十年,中国加入世贸大家庭,这三十年,神七飞天、嫦娥奔月、北斗卫星导航连成一片!还是这三十年,火车提速变高铁,三峡大坝揽明月,上海世博展风采,北京奥运惊世界!在党的领导下,我经历了这三十年的不平凡,见证了中国的崛起,生活的改变!但是,党走过的,不只是三十年,而是整整九十年!

九十年前,飘荡在南湖上的一艘红船,迎着疾风骤雨,送来了革命的曙光——中国共产党!一唱雄鸡天下白,从此春风满人间。革命有了正确的方向,党振臂高呼,应者云集,于是,秋收起义红缨动,八一南昌枪声响,井冈山上燃起的点点星火,照亮了整个中华大地。还记得,红军长征两万五,立足延安佑中华;还记得,太行山上烽火烈,抗日救国洒热血;还记得,微山湖畔歌嘹亮,铁道线上抗日忙!党领导着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抗日寇、战老蒋,反封建、反剥削,用鲜血和生命,缔造了一个崭新的中国!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声,振聋发聩,这一声,扬眉吐气,这一声,响彻寰宇!

还记得那句话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建国以后,面对经历百年洗劫的中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国家需重建,民族要复兴!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建设家园的历史征程。这段路,有辛酸,有苦涩,有无奈,有坎坷,但是,结果却是充满了幸福甜蜜,政通人和!因为,我们的党是一个以世界上最先进的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不断检验自己,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自我的政党!

如今,嘉兴南湖上的那只小船,已经闯过了无数的暗礁险滩,满载着全国人民的希望,驶进了现代文明的社会主义大海洋!九十年前载着12名党员的小船,承载的是50几名党员的希望,而如今,它凝聚的是八千万党员的目光!我们的党,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政党,也永远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党!

九十年的风雨,我们微笑面对,九十年的坎坷,我们斗志昂扬!党带领全国人民,经得住各种风浪!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党实现了祖祖辈辈中国人的梦想!但是,党不会满足,不会止步,她正在与时俱进、心系人民、科学发展,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巅峰、走向辉煌!

亲爱的朋友们,无论前进的道路多么漫长,让我们始终不要忘记共产党员的责任和理想,因为我们已经选择了红色,因为我们已经选择了方向,因为我们曾经在党旗了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回望来时的路,荆棘满途,而中华民族的精神始终引领我们前行。从1840年新中国成立的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段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和人民富强的斗争史。在这样一段历史中,物质是保证,而精神是有力的支撑。虽然现在身处和平年代,但仍需要我们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中不断学习,将这些精神不断继承和发扬,将生活中的坎坷转变为前行的力量,将工作中的困难转变为不懈努力的动力,将人生中挫折转变为不断成长的契机。

看清脚下的路,坚定信心,勇于迎接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当前文化、经济、贸易的发展产生影响很大,学“四史”会给我们带来借鉴和警醒,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国际化发展的同时机遇和挑战并存,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清晰的头脑,做到政治清醒和道路自信,摒弃故步自封的旧路,坚守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发展道路,抓住机遇,勇迎挑战。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也一样,我们要看清远方的目标,也要看清脚下的路,坚定信心,脚踏实地,走好当前的每一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坚定前行的路,坚守初心,牢记使命。追逐道路时,注定会有麻烦的困扰和现实压力的束缚,但重要的是要有前进的信心和毅力。作为青年人,学“四史”的开展,让我们回顾党一路走来的坎坷路途和光辉征程,增强了在工作中、生活中、实践中坚守初心、担负使命的自觉性,并将个人发展和个人使命融入到社会发展和历史担当之中。在前行的路上,还需要不断发现自身不足,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不断进步,坚定信心,坚守初心。

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为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发展历程,教育引导入党的积极分子向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看齐,第56期入党积极分子党课于4月24日在2a402教室进行。

本次党课是由航空学院党总支书记单立功书记主讲,理学院、轨道交通学院、航空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入党积极分子们参加了本次党课学习。

本次党课的学习主题为“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单立功书记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始谈起,讲述了中国近代的历史,解释了中国为什么而又是如何选择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如何在曲折中发展壮大的。从他所讲述的生动事例中,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在接下来的讲述中,单书记详细地讲解了中国共产党的任务、路线和纲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转变,与曲折发展,从党的一大召开到现在的十九大,每一次的会议在党的历程中都有重要的建设意义。通过对这一知识的学习,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本次学习使同学们获益匪浅,不仅学到了党的常识,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入党的积极性,使大家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向党组织看齐,共同努力推动学院和学校的党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3月24日下午,我院特邀明智学院的蔡亚芬老师在宁波校区的21c3为党校学员们带来了一堂题为“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的专题党课。

课上,蔡老师讲述了我国近代两百年来的历史,从屈辱史讲到抗争史,提出中国共产党才是带领国家走向富强的希望,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蔡老师以建党百年为切入口,从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和“惊天动地”四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进行了细致的讲解,说明了中共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

她从1840年鸦片战争讲起,为我们回忆了那个年代的屈辱历史,被迫割地赔款,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的失败警醒了人们,十月革命与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打下了基础,指出了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适应中国近代革命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她指出,中共自成立以来,一大二大等众多会议的召开为党的发展指明了目标方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为革命打响了炮火。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探索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得到了人民的认可,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并在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展开一系列政策以改变国家糟糕现状再到后来的改革开放,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都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她强调,今日中国的辉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密不可分的。

经过这次党课的学习,学员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之艰难,小编希望大家能够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党史,从内心真正对党产生敬畏之心,自豪之情。

这些年来,每次省委党校开学典礼上,我都要选择一个专题,与学员同志们进行交流。我讲的内容,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党员干部的能力建设,核心是方法论建设;一类是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建设,包括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良好作风等。这两个主题,对应党的建设一条主线的两个方面,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我认为,党的执政业绩,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概括,可以表述为:

执政业绩=先进性×执政能力。

相应的,一个党员干部的工作业绩,也可表述为:工作业绩=先进性×工作能力。

这两个因子,不管哪个低了,都会影响业绩。有了这两条,我们党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过去的辉煌;有了这两条,我们可以应对未来的任何困难和风险,不断创造新的辉煌。这是89年的历史给我们的一个基本昭示。

从当前干部队伍的实际状况看,增强先进性与提高能力的要求都很迫切,但相对而言,增强先进性的空间更大一些,时间更紧迫一些。因为有了先进性,能力即使不是太强,也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得到提升;反之,如果能力再强,但缺乏先进性,动力不足,状态不佳,就不可能有好的业绩。二者之中,先进性更具有决定性。从实际情况看,一个单位,同样层级的干部,有的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乐于奉献,这样的干部,即使能力稍差一点,往往也能把工作做得比较好。而有的状态不佳、萎靡消沉,碰到矛盾躲着走,遇见困难绕着过,这样的干部,即使能力很强,往往工作也做不好,也难以让组织下决心委以重任。所以说,在不懈推进能力建设的同时,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良好作风,保持和发展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于我们提高执政水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意义更为重大。这是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本领、发挥能力的源动力。

今天我想重点谈谈坚定理想信念问题,稍微具体点说,就是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不懈奋斗,创造最佳业绩,谱写美好人生”这个题目,谈谈我的认识和体会,希望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

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一是源于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教育党员干部“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的要求;二是源于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和省委关于向沈浩同志学习的要求。沈浩之所以能够在小岗村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一干就是六年,是有崇高的理想支撑的,在他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使小岗群众尽快富起来。

中国共产党的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事实上,每一名党员在提出入党申请的时候,都明确表示拥护党的纲领,为实现党的理想而努力奋斗。在入党的时候,都郑重宣过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但是,一般说来,要真正深刻理性地、充满深情地、坚定牢固地树立起这样崇高的理想,并转化成指导自己思想和行动的坚定信念,往往还必须在入党之后,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和修养,方能达到。

我们党的理想,既博大深邃,又简约朴实;既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又忠实地代表着人民;既是远大的,又是与现实紧密相连的。她是党的旗帜,是党员的灵魂,是凝聚和鼓舞人民的号角,也是我们党员干部成长、作为、进步、奉献的人生指南、精神支柱、动力源泉。围绕这个问题,我谈几点想法:

一、党的理想本质上就是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制度,使广大人民生活更幸福。

这个美好的社会制度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党的最高理想、最终目标,就是共产主义制度。这个制度的建设是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在其低级阶段,这个制度称之为社会主义。在我国,当下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样的国情背景下,我们党正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近期的基本目标和历史任务,就是在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政治理想规定了党的路线、纲领和现阶段的各项方针、政策、任务,以及全部工作,是党存在、发展和团结人民不懈奋斗的根本目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全人类最崇高、最美好、最远大的理想——共产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始终将其作为号召、动员和激励全体人民的力量源泉。正如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会见一位外国领导人时所说:“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

几年前,我看过一篇文章,论述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万里长征,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我们的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到达陕北。文章写到: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年龄平均不足20岁,14岁至18岁的战士至少占40%。在长征征途上,武器简陋的红军所面对的往往是装备了飞机大炮且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年轻的红军官兵能在数日未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其英勇顽强和不畏牺牲举世无双。在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官兵军装是一样的,头上的红星是一样的,牺牲时的姿态也是一样的。在中国工农红军中,无论是政治和军事精英,还是不识字的红军战士,官兵如同一人的根本是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他们都坚信中国革命的队伍“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他们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决心为每一个红军所认同的理想牺牲生命。

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保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艰难险阻皆成为一种锻造——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的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这些都是可以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物质和精神是认识生命的过程中两个互相依存但处于不同空间的要素。前者是须臾的,后者是永恒的;前者是脆弱的,后者是坚实的;前者是杂芜的,后者是纯净的。提升生命质量最可靠的力量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小到决定一个人人格的优劣,大到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文明的兴衰。

一个没有精神的人,是心灵荒凉的人。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是前程黯淡的民族。精神的质量可以改变个人与世界的命运。

我给大家朗读这段对中国工农红军的描述,和大家共同感受我们党的伟大理想所蕴藏的巨大力量。几十年来,我们党的理想的力量和作用,就是活生生地贯穿在党的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就是表现在我们工作的现实中,就是体现在广大共产党人的行动中。为新中国建立英勇奋斗,为建设新生活顽强奉献的许许多多英模,就是我们党的理想的化身。沈浩就是胸怀党的理想,奋发进取拼搏的模范。省委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第四批已经出发。前后总共选派了14000人,其中12000人已经回来了。在这支队伍里,有许许多多勤奋敬业、不怕困难、奋发进取、热心为群众服务,不断完善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沈浩是这个群体中最优秀的代表。我下去调研经常看望他们,有的干部期满离开的时候,群众舍不得啊,扶老携幼,送到村口,有的村还给他们授予荣誉村民的称号。在选派干部身上,活灵活现地体现了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作用和力量。

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可谓大道至简,我试着用“三大内涵”、“一个本质”、“四个依据”和“四大意义”对她做极简要的阐释:

(一)“共产主义”的丰富内涵。

首先,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即科学揭示人类认识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各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在俄国产生了列宁主义,在中国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个历史过程中,虽然有重大的挫折,但马克思主义始终坚守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从而始终保持着永不衰竭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其二,是一种历史运动。共产主义还是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一项不断继往开来的伟大实践运动。这场运动在世界的发展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的发展也有90年的历史,现阶段我们所从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是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虽然发生重大曲折,但她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生机,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活力最终是不可抗拒的。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正在有力地、不断地证明和昭示这一人类历史前进的必然趋势。

其三,是一种社会制度。共产主义也是共产党人始终为之奋斗,不断建设完善的一种社会制度。共产主义制度是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的、符合全人类根本利益的、最高级的社会发展形态,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科学、最崇高的理想。关于共产主义制度的基本状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过一系列的描述。我们党关于共产主义社会最新的阐述,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指出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通过对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学习,我认为,社会实现高度和谐,也应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

90年来,我们党一直在朝着这样的目标不懈地顽强奋斗。经过异常艰苦的斗争和探索,在确立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之后,在取得宝贵的历史经验并付出巨大代价之后,党带领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理想在我国现阶段的集中体现,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及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所有建设,都是在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进行积累,不断增加她的因素和成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实践运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了科学的、完整的共产主义内涵体系。其中,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是我们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确定理想的理论基础和实现理想的思想武器;共产主义实践运动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伟大理想、创造最美好生活的漫长奋斗过程。现阶段,坚持共产主义,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二)党的理想的本质。

我以为,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党的理想的本质,那就是:建设最美好的社会制度,让全体社会成员过上最幸福的生活。如果用进行时态来概括,那就是建设更美好的社会制度,使最广大人民生活更幸福。如今,党领导我们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就是朝着远大理想不懈奋斗的生动实践和历史进程。

党的理想是客观真理,是可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掌握的。战争年代,我们的军队冲锋陷阵,部队将领一般对共产主义理想有比较全面深入的理解,广大基层官兵也懂得这个理想的本质,就是推翻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过上好日子,由此一心一意跟党走。沈浩扎根基层,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和发展,就是要让小岗人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就是在实践着党的理想。

(三)党的理想的客观依据和历史必然性。

坚定党的理想信念最根本的是深刻认识其确立的客观依据和实现的历史必然性。要理解我们党的理想的客观依据和历史必然性,我认为,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把握好她的历史基础——实现共产主义的原始基因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社会将必然走向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研究人类社会几千年文明史的基础上,科学预见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历史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共产主义理想,是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规律为依据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有着客观的历史规定性。

二是要把握好她的认识基础——实现共产主义的思想武器在科学理论中。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地吸收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紧密结合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以及科学技术进步的实际,在深刻揭示并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创立和提出来的,这一科学理论称之为马克思主义,她有着充分、高度的科学性、真理性。同时,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又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现理想的最有力、最强大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

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先进文化和科学发展的最伟大最优秀的成果;是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贯穿整个20世纪,直到21世纪的跨世纪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全世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

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3万名听众,结果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第二位的苏格兰哲学家休谟得票率为12.6%。

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有着相当深的造诣。他说他在美国看到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著作时,受到极大的震撼,感到“相见恨晚”。他对他的德国朋友说,我们中国是有办法的,因为我们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我们工作的,同时,又用我们工作中的经验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用这样一个办法,把人类的智慧,包括古代的、现代的、外国的、中国的,都汇集起来了,这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方向。这是一位伟大科学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三是要把握好她的群众基础——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根本动力在群众中。最广大人民最根本、最一致、最不懈的追求,就是要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共产主义理想,就是建立在全体人民共同愿望、最大追求基础之上的,就是要让全体社会成员过上最幸福的生活,因而有着最广泛、最深厚的人民性。从这一点来说,她的实现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

一位哲人说过,人类一切努力的目标在于获得幸福。现在进行的“两会”热议的话题,包括就业问题、农民工问题、住房问题、教育医疗问题等等,无不关系人民的幸福。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要改革、完善制度和体制,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大家想一想,有什么能把最广大人民的意志统一起来?只有我们的理想,即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制度,让最广大人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四是要把握好她的现实基础——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肌体发育在现实中。共产主义理想是远大的、美好的,同时也是与活生生的现实紧密相连的。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完全是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指引下,朝着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奋勇前进的。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一步一步坚持下去,最高境界就是实现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一步一步坚持下去,最高境界就是实现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步一步坚持下去,最高境界就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步一步坚持下去,最高境界就是实现社会的高度和谐。对共产主义最终的状态,还无必要、也不可能作出详细描述,但可以清楚认为,这些基本标志,是人类社会进步之必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正在做的工作,正在干的事业,就是活生生地与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相一致的、相统一的、相连接的。我们每日每时,都在为共产主义理想大厦添砖加瓦。

现在有些党员干部,讲到理想信念就有些觉得虚无缥缈,理不直,气不壮。对此,我感到心情很沉重。我们为实现理想的奋斗进程,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在我们的工作中,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活生生的现实,怎么虚无缥缈了呢?30年来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多么有力的证明啊!千万不能自己否定自己。在一次会上,我和搞哲学社会科学的同志谈到,如果搞哲学社会科学的,不愿讲、不敢讲我们的理想信念,整天研究的东西自己都不相信,那你这人生多么苦恼啊,你这日子过得多么黯淡啊!比如我在讲台上讲理想信念,如果我不信,那多痛苦啊!当然你们看得出来,我是信的,否则不会这么有劲啊!

(四)坚持党的理想,事关党的灵魂、血脉和生命。

坚持党的理想,关系着党的前进方向,关系着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着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关系着全体人民的幸福安康,也关系着每个党员干部自身的成长、作为和进步。

第一,坚持党的崇高理想,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前进才有方向,奋斗才有目标,改革才有遵循,制定和贯彻路线、方针、政策才有根本的依据。如果我们不知道脚下的路从何而来,通向何方,我们难免不陷入迷茫,我们的方针、政策难免不产生摇摆,发生偏差。如果我们不知道要建立的是怎样的一个社会制度,我们的各项改革,就没有方向、没有遵循,就不知道要往哪里改,要改成什么样子;我们的各项工作,也容易目光短浅,难以做到方向明确,思路清楚,步子坚定,奋发有力。

在现实生活中,说谁是改革者,一般都很高兴;但如果说他是共产主义者,有的同志感觉反而不那么好。可是如果你连方向都没有,目标都没有,或者方向、目标不正确,怎么能搞好改革呢?我们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改革,目的都是为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果没有这样的理想和信念,改革起来是清醒的还是盲目的呢,是正宗的还是冒牌的呢?当前“两会”正在热议的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等,这些关系民生的重大改革,最根本的都是完善社会制度,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更幸福,都是朝着理想前进。没有理想,没有方向,就走不好、走不稳脚下的路,搞不好今天的改革。

第二,坚持党的崇高理想,我们才能把全党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全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执政才有基础,奋斗才有力量。我们党有着近8000万党员,我们国家有着13亿多人口,怎么统一思想,用什么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党的理想最能统一思想,最能凝聚力量。有了这样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上下一心、目标一致,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国外有识之士都看到了我们党和国家的这一优势。如果失去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就会一盘散沙,后果不堪设想。

有一部专题片,叫《解放战争日记》,从抗日战争结束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天一天记述国共两党的重要作为,看后对我们坚定理想信念非常有帮助。杜聿明被俘后,在战犯管理所谈感想,他说国民党不是不会打仗,一些高级军官都是在国外培训的,武器也是精良的,抗日战争中也打过许多大胜仗,怎么就输在共产党的手下呢,问题不在军事上。黄维是蒋介石最忠实的信徒,被俘后,他没有说一句对蒋介石不满的话,但他总结教训的时候,不得不说了一句,“他那一套太旧了”。什么意思?就是逆历史潮流,必失人心,必遭失败。所以毛主席说,蒋介石曾经那么强大,想统一中国,但一天也没统一,最后还是跑到孤岛上去了。共产党为什么有力量,就是有这样的理想信念,和为之全心全意、完全彻底的英勇奋斗,所以凝聚了最广大的人民。

第三,坚持党的崇高理想,我们党才能真正做到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我们取得再辉煌的成绩,再巨大的成就,与党的远大理想相比,都还差得很远很远。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自满,都不能懈怠,只有卧薪尝胆,牢记“两个务必”,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懈奋斗,才能不断取得胜利,实现远大目标。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讲话所强调的:“30年来,我们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同我们的远大目标相比,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全党同志一定要更加兢兢业业地工作,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更加同心同德地奋斗,永远保持和发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第四,坚持党的崇高理想,我们党员干部,成长才有指引,作为才有支撑,进步才有动力。党员干部树立了党的理想,就有了大志向,因而就能有大视野、宽胸襟、高境界;就能把握规律,明确方向;就能全力干事,不畏艰难;就能真诚待人,和谐各方;就能淡泊名利,乐观豁达。否则,胸无大志,目光短浅,就难免不陷入小家子气,为一点蝇头小利斤斤计较,为工作中这样那样的矛盾和不顺所烦恼、所折磨,于是,工作难获大成就,个人难得大快乐,人生难有大幸福。

这些年来,每次省委党校开学典礼上,我都要选择一个专题,与学员同志们进行交流。我讲的内容,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党员干部的能力建设,核心是方法论建设;一类是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建设,包括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良好作风等。这两个主题,对应党的建设一条主线的两个方面,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我认为,党的执政业绩,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概括,可以表述为:

执政业绩=先进性×执政能力。

相应的,一个党员干部的工作业绩,也可表述为:工作业绩=先进性×工作能力这两个因子,不管哪个低了,都会影响业绩。有了这两条,我们党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过去的辉煌;有了这两条,我们可以应对未来的任何困难和风险,不断创造新的辉煌。这是89年的历史给我们的一个基本昭示。

从当前干部队伍的实际状况看,增强先进性与提高能力的要求都很迫切,但相对而言,增强先进性的空间更大一些,时间更紧迫一些。因为有了先进性,能力即使不是太强,也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得到提升;反之,如果能力再强,但缺乏先进性,动力不足,状态不佳,就不可能有好的业绩。二者之中,先进性更具有决定性。从实际情况看,一个单位,同样层级的干部,有的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乐于奉献,这样的干部,即使能力稍差一点,往往也能把工作做得比较好。而有的状态不佳、萎靡消沉,碰到矛盾躲着走,遇见困难绕着过,这样的干部,即使能力很强,往往工作也做不好,也难以让组织下决心委以重任。所以说,在不懈推进能力建设的同时,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良好作风,保持和发展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于我们提高执政水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意义更为重大。这是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本领、发挥能力的源动力。今天我想重点谈谈坚定理想信念问题,稍微具体点说,就是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不懈奋斗,创造最佳业绩,谱写美好人生”这个题目,谈谈我的认识和体会,希望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

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一是源于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教育党员干部“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的要求;二是源于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和省委关于向沈浩同志学习的要求。沈浩之所以能够在小岗村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一干就是六年,是有崇高的理想支撑的,在他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使小岗群众尽快富起来。

中国共产党的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事实上,每一名党员在提出入党申请的时候,都明确表示拥护党的纲领,为实现党的理想而努力奋斗。在入党的时候,都郑重宣过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但是,一般说来,要真正深刻理性地、充满深情地、坚定牢固地树立起这样崇高的理想,并转化成指导自己思想和行动的坚定信念,往往还必须在入党之后,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和修养,方能达到。

我们党的理想,既博大深邃,又简约朴实;既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又忠实地代表着人民;既是远大的,又是与现实紧密相连的。她是党的旗帜,是党员的灵魂,是凝聚和鼓舞人民的号角,也是我们党员干部成长、作为、进步、奉献的人生指南、精神支柱、动力源泉。围绕这个问题,我谈几点想法:

这个美好的社会制度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党的最高理想、最终目标,就是共产主义制度。这个制度的建设是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在其低级阶段,这个制度称之为社会主义。在我国,当下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样的国情背景下,我们党正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近期的基本目标和历史任务,就是在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政治理想规定了党的路线、纲领和现阶段的各项方针、政策、任务,以及全部工作,是党存在、发展和团结人民不懈奋斗的根本目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全人类最崇高、最美好、最远大的理想——共产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始终将其作为号召、动员和激励全体人民的力量源泉。正如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会见一位外国领导人时所说:“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

几年前,我看过一篇文章,论述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万里长征,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我们的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到达陕北。文章写到: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年龄平均不足20岁,14岁至18岁的战士至少占40%。在长征征途上,武器简陋的红军所面对的往往是装备了飞机大炮且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年轻的红军官兵能在数日未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其英勇顽强和不畏牺牲举世无双。在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官兵军装是一样的,头上的红星是一样的,牺牲时的姿态也是一样的。在中国工农红军中,无论是政治和军事精英,还是不识字的红军战士,官兵如同一人的根本是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他们都坚信中国革命的队伍“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他们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决心为每一个红军所认同的理想牺牲生命。

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保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艰难险阻皆成为一种锻造——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的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这些都是可以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物质和精神是认识生命的过程中两个互相依存但处于不同空间的要素。前者是须臾的,后者是永恒的;前者是脆弱的,后者是坚实的;前者是杂芜的,后者是纯净的。提升生命质量最可靠的力量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小到决定一个人人格的优劣,大到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文明的兴衰。

一个没有精神的人,是心灵荒凉的人。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是前程黯淡的民族。精神的质量可以改变个人与世界的命运。我给大家朗读这段对中国工农红军的描述,和大家共同感受我们党的伟大理想所蕴藏的巨大力量。几十年来,我们党的理想的力量和作用,就是活生生地贯穿在党的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就是表现在我们工作的现实中,就是体现在广大共产党人的行动中。为新中国建立英勇奋斗,为建设新生活顽强奉献的许许多多英模,就是我们党的理想的化身。沈浩就是胸怀党的理想,奋发进取拼搏的模范。省委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第四批已经出发。前后总共选派了14000人,其中12000人已经回来了。在这支队伍里,有许许多多勤奋敬业、不怕困难、奋发进取、热心为群众服务,不断完善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沈浩是这个群体中最优秀的代表。我下去调研经常看望他们,有的干部期满离开的时候,群众舍不得啊,扶老携幼,送到村口,有的村还给他们授予荣誉村民的称号。在选派干部身上,活灵活现地体现了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作用和力量。

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可谓大道至简,我试着用“三大内涵”、“一个本质”、“四个依据”和“四大意义”对她做极简要的阐释:

(一)“共产主义”的丰富内涵。

首先,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即科学揭示人类认识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各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在俄国产生了列宁主义,在中国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个历史过程中,虽然有重大的挫折,但马克思主义始终坚守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从而始终保持着永不衰竭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其二,是一种历史运动。共产主义还是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一项不断继往开来的伟大实践运动。这场运动在世界的发展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的发展也有90年的历史,现阶段我们所从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是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虽然发生重大曲折,但她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生机,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活力最终是不可抗拒的。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正在有力地、不断地证明和昭示这一人类历史前进的必然趋势。

其三,是一种社会制度。共产主义也是共产党人始终为之奋斗,不断建设完善的一种社会制度。共产主义制度是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的、符合全人类根本利益的、最高级的社会发展形态,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科学、最崇高的理想。关于共产主义制度的基本状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过一系列的描述。我们党关于共产主义社会最新的阐述,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指出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通过对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学习,我认为,社会实现高度和谐,也应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

90年来,我们党一直在朝着这样的目标不懈地顽强奋斗。经过异常艰苦的斗争和探索,在确立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之后,在取得宝贵的历史经验并付出巨大代价之后,党带领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理想在我国现阶段的集中体现,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及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所有建设,都是在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进行积累,不断增加她的因素和成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实践运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了科学的、完整的共产主义内涵体系。其中,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是我们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确定理想的理论基础和实现理想的思想武器;共产主义实践运动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伟大理想、创造最美好生活的漫长奋斗过程。现阶段,坚持共产主义,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二)党的理想的本质。

我以为,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党的理想的本质,那就是:建设最美好的社会制度,让全体社会成员过上最幸福的生活。如果用进行时态来概括,那就是建设更美好的社会制度,使最广大人民生活更幸福。如今,党领导我们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就是朝着远大理想不懈奋斗的生动实践和历史进程。

党的理想是客观真理,是可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掌握的。战争年代,我们的军队冲锋陷阵,部队将领一般对共产主义理想有比较全面深入的理解,广大基层官兵也懂得这个理想的本质,就是推翻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过上好日子,由此一心一意跟党走。沈浩扎根基层,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和发展,就是要让小岗人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就是在实践着党的理想。

(三)党的理想的客观依据和历史必然性。

坚定党的理想信念最根本的是深刻认识其确立的客观依据和实现的历史必然性。要理解我们党的理想的客观依据和历史必然性,我认为,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要把握好她的历史基础——实现共产主义的原始基因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社会将必然走向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研究人类社会几千年文明史的基础上,科学预见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历史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共产主义理想,是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规律为依据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有着客观的历史规定性。

二是要把握好她的认识基础——实现共产主义的思想武器。

在科学理论中。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地吸收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紧密结合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以及科学技术进步的实际,在深刻揭示并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创立和提出来的,这一科学理论称之为马克思主义,她有着充分、高度的科学性、真理性。同时,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又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现理想的最有力、最强大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先进文化和科学发展的最伟大最优秀的成果;是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贯穿整个20世纪,直到21世纪的跨世纪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全世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

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3万名听众,结果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第二位的苏格兰哲学家休谟得票率为12.6%。

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有着相当深的造诣。他说他在美国看到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著作时,受到极大的震撼,感到“相见恨晚”。他对他的德国朋友说,我们中国是有办法的,因为我们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我们工作的,同时,又用我们工作中的经验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用这样一个办法,把人类的智慧,包括古代的、现代的、外国的、中国的,都汇集起来了,这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方向。这是一位伟大科学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三是要把握好她的群众基础——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根本。

动力在群众中。最广大人民最根本、最一致、最不懈的追求,就是要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共产主义理想,就是建立在全体人民共同愿望、最大追求基础之上的,就是要让全体社会成员过上最幸福的生活,因而有着最广泛、最深厚的人民性。从这一点来说,她的实现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

一位哲人说过,人类一切努力的目标在于获得幸福。现在进行的“两会”热议的话题,包括就业问题、农民工问题、住房问题、教育医疗问题等等,无不关系人民的幸福。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要改革、完善制度和体制,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大家想一想,有什么能把最广大人民的意志统一起来?只有我们的理想,即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制度,让最广大人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四是要把握好她的现实基础——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肌体。

发育在现实中。共产主义理想是远大的、美好的,同时也是与活生生的现实紧密相连的。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完全是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指引下,朝着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奋勇前进的。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一步一步坚持下去,最高境界就是实现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一步一步坚持下去,最高境界就是实现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步一步坚持下去,最高境界就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步一步坚持下去,最高境界就是实现社会的高度和谐。对共产主义最终的状态,还无必要、也不可能作出详细描述,但可以清楚认为,这些基本标志,是人类社会进步之必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正在做的工作,正在干的事业,就是活生生地与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相一致的、相统一的、相连接的。我们每日每时,都在为共产主义理想大厦添砖加瓦。

现在有些党员干部,讲到理想信念就有些觉得虚无缥缈,理不直,气不壮。对此,我感到心情很沉重。我们为实现理想的奋斗进程,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在我们的工作,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活生生的现实,怎么虚无缥缈了呢?30年来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多么有力的证明啊!千万不能自己否定自己。在一次会上,我和搞哲学社会科学的同志谈到,如果搞哲学社会科学的,不愿讲、不敢讲我们的理想信念,整天研究的东西自己都不相信,那你这人生多么苦恼啊,你这日子过得多么黯淡啊!比如我在讲台上讲理想信念,如果我不信,那多痛苦啊!当然你们看得出来,我是信的,否则不会这么有劲啊!

(四)坚持党的理想,事关党的灵魂、血脉和生命坚持党的理想,关系着党的前进方向,关系着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着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关系着全体人民的幸福安康,也关系着每个党员干部自身的成长、作为和进步。

第一,坚持党的崇高理想,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前进才有方向,奋斗才有目标,改革才有遵循,制定和贯彻路线、方针、政策才有根本的依据。如果我们不知道脚下的路从何而来,通向何方,我们难免不陷入迷茫,我们的方针、政策难免不产生摇摆,发生偏差。如果我们不知道要建立的是怎样的一个社会制度,我们的各项改革,就没有方向、没有遵循,就不知道要往哪里改,要改成什么样子;我们的各项工作,也容易目光短浅,难以做到方向明确,思路清楚,步子坚定,奋发有力。

在现实生活中,说谁是改革者,一般都很高兴;但如果说他是共产主义者,有的同志感觉反而不那么好。可是如果你连方向都没有,目标都没有,或者方向、目标不正确,怎么能搞好改革呢?我们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改革,目的都是为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果没有这样的理想和信念,改革起来是清醒的还是盲目的呢,是正宗的还是冒牌的呢?当前“两会”正在热议的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等,这些关系民生的重大改革,最根本的都是完善社会制度,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更幸福,都是朝着理想前进。没有理想,没有方向,就走不好、走不稳脚下的路,搞不好今天的改革。

第二,坚持党的崇高理想,我们才能把全党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全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执政才有基础,奋斗才有力量。我们党有着近8000万党员,我们国家有着13亿多人口,怎么统一思想,用什么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党的理想最能统一思想,最能凝聚力量。有了这样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上下一心、目标一致,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国外有识之士都看到了我们党和国家的这一优势。如果失去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就会一盘散沙,后果不堪设想。

有一部专题片,叫《解放战争日记》,从抗日战争结束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天一天记述国共两党的重要作为,看后对我们坚定理想信念非常有帮助。杜聿明被俘后,在战犯管理所谈感想,他说国民党不是不会打仗,一些高级军官都是在国外培训的,武器也是精良的,抗日战争中也打过许多大胜仗,怎么就输在共产党的手下呢,问题不在军事上。黄维是蒋介石最忠实的信徒,被俘后,他没有说一句对蒋介石不满的话,但他总结教训的时候,不得不说了一句,“他那一套太旧了”。什么意思?就是逆历史潮流,必失人心,必遭失败。所以毛主席说,蒋介石曾经那么强大,想统一中国,但一天也没统一,最后还是跑到孤岛上去了。共产党为什么有力量,就是有这样的理想信念,和为之全心全意、完全彻底的英勇奋斗,所以凝聚了最广大的人民。

第三,坚持党的崇高理想,我们党才能真正做到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我们取得再辉煌的成绩,再巨大的成就,与党的远大理想相比,都还差得很远很远。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自满,都不能懈怠,只有卧薪尝胆,牢记“两个务必”,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懈奋斗,才能不断取得胜利,实现远大目标。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讲话所强调的:“30年来,我们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同我们的远大目标相比,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全党同志一定要更加兢兢业业地工作,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更加同心同德地奋斗,永远保持和发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第四,坚持党的崇高理想,我们党员干部,成长才有指引,作为才有支撑,进步才有动力。党员干部树立了党的理想,就有了大志向,因而就能有大视野、宽胸襟、高境界;就能把握规律,明确方向;就能全力干事,不畏艰难;就能真诚待人,和谐各方;就能淡泊名利,乐观豁达。否则,胸无大志,目光短浅,就难免不陷入小家子气,为一点蝇头小利斤斤计较,为工作中这样那样的矛盾和不顺所烦恼、所折磨,于是,工作难获大成就,个人难得大快乐,人生难有大幸福。

这些年来,每次省委党校开学典礼上,我都要选择一个专题,与学员同志们进行交流。我讲的内容,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党员干部的能力建设,核心是方法论建设;一类是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建设,包括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良好作风等。这两个主题,对应党的建设一条主线的两个方面,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我认为,党的执政业绩,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概括,可以表述为:

执政业绩=先进性×执政能力。

相应的,一个党员干部的工作业绩,也可表述为:工作业绩=先进性×工作能力这两个因子,不管哪个低了,都会影响业绩。有了这两条,我们党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过去的辉煌;有了这两条,我们可以应对未来的任何困难和风险,不断创造新的辉煌。这是89年的历史给我们的一个基本昭示。

从当前干部队伍的实际状况看,增强先进性与提高能力的要求都很迫切,但相对而言,增强先进性的空间更大一些,时间更紧迫一些。因为有了先进性,能力即使不是太强,也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得到提升;反之,如果能力再强,但缺乏先进性,动力不足,状态不佳,就不可能有好的业绩。二者之中,先进性更具有决定性。从实际情况看,一个单位,同样层级的干部,有的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乐于奉献,这样的干部,即使能力稍差一点,往往也能把工作做得比较好。而有的状态不佳、萎靡消沉,碰到矛盾躲着走,遇见困难绕着过,这样的干部,即使能力很强,往往工作也做不好,也难以让组织下决心委以重任。所以说,在不懈推进能力建设的同时,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良好作风,保持和发展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于我们提高执政水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意义更为重大。这是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本领、发挥能力的源动力。今天我想重点谈谈坚定理想信念问题,稍微具体点说,就是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不懈奋斗,创造最佳业绩,谱写美好人生”这个题目,谈谈我的认识和体会,希望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

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一是源于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教育党员干部“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的要求;二是源于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和省委关于向沈浩同志学习的要求。沈浩之所以能够在小岗村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一干就是六年,是有崇高的理想支撑的,在他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使小岗群众尽快富起来。

中国共产党的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事实上,每一名党员在提出入党申请的时候,都明确表示拥护党的纲领,为实现党的理想而努力奋斗。在入党的时候,都郑重宣过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但是,一般说来,要真正深刻理性地、充满深情地、坚定牢固地树立起这样崇高的理想,并转化成指导自己思想和行动的坚定信念,往往还必须在入党之后,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和修养,方能达到。

我们党的理想,既博大深邃,又简约朴实;既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又忠实地代表着人民;既是远大的,又是与现实紧密相连的。她是党的旗帜,是党员的灵魂,是凝聚和鼓舞人民的号角,也是我们党员干部成长、作为、进步、奉献的人生指南、精神支柱、动力源泉。围绕这个问题,我谈几点想法:

一、党的理想本质上就是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制度,使广大人民生活更幸福。

这个美好的社会制度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党的最高理想、最终目标,就是共产主义制度。这个制度的建设是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在其低级阶段,这个制度称之为社会主义。在我国,当下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样的国情背景下,我们党正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近期的基本目标和历史任务,就是在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政治理想规定了党的路线、纲领和现阶段的各项方针、政策、任务,以及全部工作,是党存在、发展和团结人民不懈奋斗的根本目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全人类最崇高、最美好、最远大的理想——共产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始终将其作为号召、动员和激励全体人民的力量源泉。正如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会见一位外国领导人时所说:“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

几年前,我看过一篇文章,论述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万里长征,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我们的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到达陕北。文章写到: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年龄平均不足20岁,14岁至18岁的战士至少占40%。在长征征途上,武器简陋的红军所面对的往往是装备了飞机大炮且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年轻的红军官兵能在数日未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其英勇顽强和不畏牺牲举世无双。在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官兵军装是一样的,头上的红星是一样的,牺牲时的姿态也是一样的。在中国工农红军中,无论是政治和军事精英,还是不识字的红军战士,官兵如同一人的根本是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他们都坚信中国革命的队伍“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他们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决心为每一个红军所认同的理想牺牲生命。

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保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艰难险阻皆成为一种锻造——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的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这些都是可以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物质和精神是认识生命的过程中两个互相依存但处于不同空间的要素。前者是须臾的,后者是永恒的;前者是脆弱的,后者是坚实的;前者是杂芜的,后者是纯净的。提升生命质量最可靠的力量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小到决定一个人人格的优劣,大到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文明的兴衰。

一个没有精神的人,是心灵荒凉的人。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是前程黯淡的民族。精神的质量可以改变个人与世界的命运。我给大家朗读这段对中国工农红军的描述,和大家共同感受我们党的伟大理想所蕴藏的巨大力量。几十年来,我们党的理想的力量和作用,就是活生生地贯穿在党的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就是表现在我们工作的现实中,就是体现在广大共产党人的行动中。为新中国建立英勇奋斗,为建设新生活顽强奉献的许许多多英模,就是我们党的理想的化身。沈浩就是胸怀党的理想,奋发进取拼搏的模范。省委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第四批已经出发。前后总共选派了14000人,其中12000人已经回来了。在这支队伍里,有许许多多勤奋敬业、不怕困难、奋发进取、热心为群众服务,不断完善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沈浩是这个群体中最优秀的代表。我下去调研经常看望他们,有的干部期满离开的时候,群众舍不得啊,扶老携幼,送到村口,有的村还给他们授予荣誉村民的称号。在选派干部身上,活灵活现地体现了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作用和力量。

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可谓大道至简,我试着用“三大内涵”、“一个本质”、“四个依据”和“四大意义”对她做极简要的阐释:

(一)“共产主义”的丰富内涵。

首先,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即科学揭示人类认识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各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在俄国产生了列宁主义,在中国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个历史过程中,虽然有重大的挫折,但马克思主义始终坚守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从而始终保持着永不衰竭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其二,是一种历史运动。共产主义还是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一项不断继往开来的伟大实践运动。这场运动在世界的发展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的发展也有90年的历史,现阶段我们所从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是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虽然发生重大曲折,但她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生机,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活力最终是不可抗拒的。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正在有力地、不断地证明和昭示这一人类历史前进的必然趋势。

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心得体会

王贺胜表示,疫情防控成果来之不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积极指导各地加强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不动摇。随着对新冠病毒认识的不断深入,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和防控工作的实际需要,防控的政策措施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不断地提高疫情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此次疫情呈现出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一是从2021年12月开始,全球新冠肺炎进入了第四波的流行高峰,现在已经连续11周。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快速上升,今年3月以来,日均输入感染者数超过200例,单日最高能超过300例。近期疫情输入的压力明显增加。

二是近期全球主要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特别是ba.2亚分支,较以往病毒株的传播性和隐匿性都更强,早期发现难度更大,导致疫情发现时往往已经波及一定范围,疫情处置、控制的难度也更大。

三是今年2月下旬恰逢我国春节假期结束,学生春季学期开学,企业工人复工等,带来了人员大规模流动,加之会议培训、婚丧嫁娶等各类人员聚集性活动增加,成为了疫情的“传播器”和“放大器”,导致疫情迅速扩散,甚至是跨区域传播。

四是有的地方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症状轻、流感化,思想松懈麻痹,有“歇歇脚、缓一缓”的心态,各方面准备不足,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放松了要求。

王贺胜介绍,通过组织专家分析研判,认为全球本轮疫情是高位流行,近期不会结束。我国仍将持续面临同时段多地发生以奥密克戎病毒株为主的疫情防控局面,防控的形势日趋严峻复杂。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将继续加强疫情防控的重点工作:

一是尽快控制住局部的聚集性疫情。指导疫情重点地区加快核酸筛查和风险人员的排查、流调和管控,尽快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

二是坚决守住“外防输入”的防线。做好入境前远端防控,突出人员闭环管理,扩大重点人员监测覆盖面。压实口岸专班的责任,加强河、海岸线巡逻和防疫力量的布控。

三是加强重点场所和重点地区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指导学校、养老院、监所等重点场所、交通场站、商超等人员密集场所,冷链、商超、物流等从业人员严格落实防疫措施。

四是进一步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完善多点触发预警机制,推广“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指导地方科学精准防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时间如箭,岁月如梭,转眼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风雨。回顾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经历的艰苦岁月和辉煌的历史,感慨万千。

1921年7月23日,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开拓天地的大事。这一天,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办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次党纲,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会议召开标志者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积分推进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北伐战争,将革命推向全国的大革命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而失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建立无产阶级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从而开始建立革命军队,开始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之路,第五次反包围失败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了艰难的长征,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指导思想,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中心的党中央的正确指导,抗日战争开始后,积级提倡国共同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民党合作抵抗侵略者,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后,为了和平建立国家,为了危险的国家,向中国中国解放了新的民族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历史开始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中国经济结构,全面恢复和发展全国人民经济从1953年开始大规模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的完成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同时进行的三大改造在1956年基本完成,使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变化,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共产党创造了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之路。

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中,实施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成为建国以来党历史上有着深远意义的转变。从此,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期。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使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明显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多年来,我国发展速度居世界第一。基本建设大规模开展,部分高新技术领域也取得进展,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开展民主政治建设,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政策,初步建立了中国以宪法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中国逐渐走向依法治国道路。对外加强共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反对颠覆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外交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果。周恩来访问印度时提出的和平共处5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标准,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寻求同存方针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恢复了中国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设,两国关系正常化。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召开亚太经济组织会议的2008年奥运会胜利,表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才能真正释放国家,才能真正引领中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中国共产党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呼吁力,是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我作为初中生的心理常常感叹共产党的不懈精神,感叹共产党的好,我要努力学习,跟着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而奋斗。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2011年,90年来,党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有挫折,有错误,但谁也不能否认,成就巨大,业绩辉煌。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家命运危机、社会各阶层探索失败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革命正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国被侵略奴役的历史,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大幅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过着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在国力强劲的同时,中国在外交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201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召开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表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让学生了解共产党艰苦岁月的辉煌历史的伟大意义,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爱党,跟进党,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为社会主义建设增添砖块。

本文回顾了党的建立、发展、成长,总结了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了新中国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集中领导了经济建设,大力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使人民富裕,国家逐渐成为强大的历史。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新中国只有围绕共产党领导的核心才能繁荣。

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心得体会

(一)压紧压实“四方”责任,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健全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安全责任体系。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将部门监管职责、行业管理要求、安全指导责任分门别类厘清细化,形成模块化、条目化、规范化的责任清单。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全覆盖。

(二)建立完善制度措施,发挥安委员会、专委会作用。建立安委会联席会议制度、重点提醒制度、考核督办制度、专委会述职评议制度,促进安委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强有力的综合协调和考核督办,倒逼各职能部门强化安全监管责任。

(三)开展专项整治,防范重大安全风险。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主线,根据行业特点、季节规律,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以提高安全红线意识、提高风险防控效能、提高安全管理能力、提高事故防范效果、提高安全治理水平“五个提高”为目标,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环节、重点工艺、重点部位和重大危险源,建立问题清单,跟踪督办隐患闭环整改。

(四)强化执法检查力度,推动安全主体责任落实。聘请安全生产专家参与,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每月深入县(市、区)、乡镇、企业和生产一线开展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和明察暗访,重点时期、敏感时段加密加力,确保安全隐患在一线发现,在一线解决。强化安全执法检查力度,采用集中执法、联合执法、全员执法、异地执法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等多种形式,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打非治违”力度,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

(五)强化重点行业监管,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加强危化企业安全监管,强化高风险工艺、高危物质、重大危险源和特殊作业管控,对照“两个导则”,全面排查治理化工园区和危化企业风险和隐患。持续开展危化品企业自动化控制改造提升工程和kyt危险预知训练工作,不断提升危化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严厉打击烟花爆竹非法生产经营,做到监管无死角、无盲区、无漏点。积极推行非煤矿山和尾矿库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强化安全监管,对安全风险点实时、动态、全覆盖、全要素掌握和管控,切实消除安全隐患。持续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适时召开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推进现场会。推进地下矿山“一优三减”和机械化建设,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开展工贸企业风险分级评定和分级分类监管,从根本上提升安全监管效能。

(六)推进行政执法改革,提升安全监管能力。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确保改革任务落地、平稳有序。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动态管理权责清单。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对同一对象“综合查一次”,抽查结果共享交换、互认互用。改进行政执法方式,坚持严格执法与指导服务并重,做到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全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开展案卷评审,提升办案质量。加强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规范信用信息采集报送,严格安全生产领域失信联合惩戒。

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集合

2021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指出:“中共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鉴往可以知未来,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习党史、领悟党史正当其时。广大党员干部当从百年党史中汲取蕴含的精神力量,从而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更好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奋勇“犇”新局。

汲取一心向党的信仰力量。“真理的味道是甜的”,聆听陈望道“理想很甜”的故事,感悟党员应有的觉悟与胸襟,是信仰“内核”入脑入心,成为共产党人薪火相传的宝贵财富。共产党人从举起右拳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开始,以对革命的坚定和对生死的无畏,在“废墟”里寻找生的希望。“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方志敏,“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的李大钊……这是信仰的力量,诠释着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的方向与力量。人生之路千万条,其各有味道,唯独真理的味道方可触发党和人民内心的同频共振,将家国情怀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爱国热情与高尚情操,凝聚起了中国力量,我们必将走出一条共产党人忠诚、执着、朴素的英雄人生,走出一条不负韶华、不负人民的康庄大道。

汲取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斗力量。“不可能成为了可能”,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是这一初心使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以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肩负起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以不屈的斗争精神,助推中华民族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一穷二白”迈向繁荣富强,开创出新的局面。“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嫦娥五号”成功登月并采样返回,新业态新模式逆势增长,gdp首度迈上百万亿元大关……“马不扬鞭自奋蹄”,无数为国家、为民族躬身奋斗的共产党员,以“让我来”“跟我上”“我先上”的果敢勇毅、忠诚担当,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彰显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复兴号”疾驰向四面八方,亦如巨龙从东方盘旋腾飞。

汲取初心如磐的为民力量。“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出发点在“人民”,落脚点也在“人民”,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人格的鲜明价值指向。医护人员逆袭“疫”线,舍小家为大家;。

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日夜驻守“疫”线,立起一道坚实的防护盾;。

全国人民上下同心,守纪律、听指挥,人民一呼百应……是奉献青春、奋斗新时代的精神,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写就一幕幕人民至上的震撼场景,诠释着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引来“一心为民”源头活水。而今,460余万基层党组织,9000多万共产党员传好了革命先烈的接力棒,以“孺子牛”的“低首”、“人民公仆”的姿态,将为民服务宗旨始终牢记于心、践行于行,托举起了人民“稳稳的幸福”,书写了一个个了不起的世界奇迹。

广大党员干部们,我们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以史为镜,接续这百年荣光,做永不熄灭的精神的传递者,让澎湃着的一颗颗中国心,让共产党的精神和信念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蹄疾而步稳实现磅礴、绚丽的中国梦,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赞歌。

目录:

1.党史发展脉络及学习意义。

2.九十八年艰辛与辉煌。

3.光明的使者幸福的源泉。

4.锻造维护核心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

第一部分:党史发展脉络及学习意义。

历史量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学习党史的重要意义。

意义一:可以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意义二: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

意义三:是继承党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35年——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

1992年——邓小平理论成形。

1978.12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必由之路。

第二部分:九十八年艰辛与辉煌。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文化运动——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桎梏,在中国社会中掀起了思想的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北京“五四”运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1.7.23-7.31;地点:上海、嘉兴南湖;

标志着中国有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全国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自此我国的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深远意义: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新的领导力量和领导核心,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和新的革命纲领,有了发动群众的好方法,有了新的道路和前途。

3.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时间:1922.7.16-7.23;地点:上海南成路辅德里625号。

4.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3.6.12~6.20;地点:广州。

意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中国国民革命运动不断兴起和走向高潮。

5.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5年1月11日—22日;地点:上海。

6.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7.4.27-5.9;地点:武汉。

时间:1928年6.18-7.11;地点:莫斯科。

8.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45.4.23-6.11;地点:延安。

意义:为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的胜利做了充分的准备。

时间:1956年9月15日-27日;地点:北京。

意义: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10.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69年4月1日-24日;地点:北京。

11.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77年8月12日-18日;地点:北京。

意义: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

12.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82年9月1日-11日;地点:北京。

13.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地点:北京。

14.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92年10月12日-18日;地点:北京。

15.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97年9月12日-18日;地点:北京。

意义: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时间:2002.11.8-11.14;地点:北京。

1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的突出贡献,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

19.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2017年10月18日;地点:北京。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

第三部分:光明的使者幸福的源泉。

是谁把光明播撒在中国人民头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习总书记指出: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他指给了人民奋斗的目标,他领导人民走向复兴。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不会有未来中国的前途和发展,所以说共产党是胜利的保障,幸福的源泉!

第四部分:锻造维护核心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

1.坚定维护核心,既要靠内生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也要靠组织凝聚、纪律约束、制度保障。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

2.坚定的信仰信念源自理论上的高度认同,铸牢维护核心的信念首先必须强化科学理论的武装和引领。坚定维护核心的政治站位,高举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时代精神旗帜。

3.坚定认真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部署要求,扎实开展专题教育和基层学习教育,全面做好思想清理和组织清理工作,切实纯洁思想、纯洁队伍。

4.纪律严明是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的重要保证。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坚定维护核心信念的内在要求。

5.维护核心、对党忠诚,在重大任务考验面前最能检验。

同志们: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是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生动记录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从成功走向更大成功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是无数共产党人不畏艰难困苦、甘于奉献牺牲,用生命、汗水、智慧浇灌出的壮丽史诗,我们党的百年辉煌历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智慧、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厚的道德滋养。今天,我就以《党的光辉历史》为题,围绕党史上的四个历史时期、从百年党史中学什么、怎么学三个方面,讲授一堂专题党课。

纵观党的百年历史,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这一百年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2012年11月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一)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救国大业。

中国的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从那时起,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中华民族悲惨屈辱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封建统治阶级发起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先后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都最终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是在近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剧烈冲突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几天后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结束。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建立。在这之前各地建立的党组织,都是党的早期组织。关于一大的召开,党史大家胡乔木同志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一大开过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道。但是,中国的伟大事变在实质上却开始了。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党的创建的历史时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与以往中国其他政党和政治组织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艰难的历程。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过程中,党带领人民流血牺牲,历经千难万险。可以说,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它是红色的,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曾指出:“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无数的革命先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与壮志。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二)改天换地—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是异常艰难和复杂的。由于长期战争,国内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国民党残余伺机破坏,匪患严重。有些地方还未得到解放,很多基层还未建立政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政治上孤立我们、在经济上封锁我们、在军事上威胁我们。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随后美国入侵朝鲜,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遭到严重安全威胁。“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经过充分讨论和全面衡量,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使新中国站稳了脚跟。

同样,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中国共产党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1954年6月,毛泽东同志曾这样提出过问题:“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很快有了中国历史上的无数个第一:生产出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汽车、第一台拖拉机,自行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成功,自行研制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自行设计建造第一座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等等。经过20多年的奋斗,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邓小平同志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在这一时期,我国还初步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穿衣问题,这在当时也被公认为是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全党保持了良好精神状态,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社会风气,进而转化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力量。大庆工人王进喜同志喊出“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铁人精神给全国人民带来了难忘的印象、记忆和感动,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河南林县人民用简陋的工具,劈开太行山的重峦叠嶂,引漳河水入林县,建成“人造天河”红旗渠的事迹,就是这时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的一个缩影。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意愿,符合中国的实际,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场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毛泽东建设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首先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基础,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还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并形成了深入民心的优良传统,这就是群众工作路线。

——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了长期的革命斗争,终于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创建了新中国。这是他最伟大的历史性贡献。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奋斗了28年,浴血奋战,牺牲了上千万的烈士,这其中就包括毛主席自己的6位家人。毛泽东同志和那一代伟人,为我们中华民族立下的不朽的功绩,就像邓小平同志说的,没有毛泽东,中国人民还将在黑暗中摸索很长一段时间。

——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到70年代中期,我国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第一步,也就是已经初步建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独立的工业化体系以及国民经济体系,解决了整个工业基础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制造业从无到有的问题。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和战略部署,最初是在毛泽东同志主持下进行的。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提出了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这些目标虽然没有按期实现,但是已经打下了第一步的基础。

——毛泽东极大加强了我们的国防。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既没有财力,也没有工业基础的极端困难情况下,白手起家,使我们的国防工业、国防现代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毛泽东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签订了著名的《上海公报》。这个了不起的外交成就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地位,也打开了我们和西方国家的关系正常化的大门,才有了我们后来改革开放时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另外,在这个过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不朽的民族英雄,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中国人民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繁荣富强,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没有毛泽东带领广大革命先驱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今天就不可能有这样一个幸福的生活环境。

(三)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富国大业。

如何结合国情,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既然是探索,就会有失误。我们党在取得探索成果的同时,从1958年以后也开始出现失误甚至是严重失误,发生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挫折以及影响全局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内乱。面对“左”的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我们党进行了深刻反思。1978年9月16日至18日,邓小平同志在东北考察时讲:“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同年12月13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这就是那篇著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他强调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个讲话实际上成为此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成为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创立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从1978年至2012年,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成为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继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世界工厂”,并于2010年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2012年,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坚定不移全面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的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号召力大大增强。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方向前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取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海底深潜、大飞机制造、航空母舰等一大批标志性成果。特别是,在今年的6月17日,中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此举标志着中国在提高太空探索能力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提高。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

——坚定不移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得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坚定不移坚持在发展的基础上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年来累计脱贫近1亿人,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连续多年年均超过千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3岁。

——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下大气力治理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得到扭转。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

——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国际和平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得以提升,对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行了战略谋划。党的十九大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了擘画。根据党的十九大的展望,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但前进的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并逐渐蔓延,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全国迅速打响。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病毒突袭而至,疫情来势汹汹,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接连打了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的疫情歼灭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的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凝练、总结出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通过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全党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出了重点任务,指明了前行方向。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和教科书,我们要向历史寻经验、求规律、探未来,从百年党史中汲取赓续奋斗的精神力量,鼓舞攻坚克难的勇气、锤炼过硬本领的作风,在新征程上砥砺奋进。

(一)从百年党史中传承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自身历史的学习和总结,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并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历史研究和学习工作。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党史、铭记党史,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这是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是战胜各种风险挑战,赓续奋斗的需要。

学习党史,就是要还原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峥嵘岁月,重温坎坷艰辛的奋斗历程,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从百年党史中传承优良传统,汲取前行力量,让初心融入血脉、化为行动,把使命扛在肩头、勇立潮头,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才能更加坚定。

(二)从百年党史中学习成功经验。

创业维艰,奋斗以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一百年,我们党生于忧患、长于忧患、成于忧患,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党经历过残酷的环境,遭遇过失败的挫折,背负过沉重的压力,面临过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和考验。一路走来,我们党依靠人民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众多人间奇迹。

学习党史,就是要把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百折不挠的优秀品格发扬光大,不断激发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推动党的各项事业爬坡过坎、开拓前进。

(三)从百年党史中探寻历史规律。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翻开我们党百年党史,从这部“教科书”里,向历史求规律,得到智慧和启迪,对历史的发展规律进行总结,从而不断深化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1945年7月,毛泽东对黄炎培提出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问题作出响亮的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就是民主,我们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人心向背,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十八大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一班人到上海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可谓寻根之旅、探源之行。目的在于告诉全党只有知道从哪里来,才能知道到哪里去;只有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才能永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只有知道“我是谁”,才能知道“为了谁”“依靠谁”。

学习党史,就是要深刻感悟这些经验规律,牢记初心,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明确前进方向,方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向着实现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前行。

(四)从百年党史中明确前进方向。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再到“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直到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系列一脉相承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论断,反映出我们党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把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一切都是为了人民而拼搏奋斗。

学习党史,就是要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才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当前,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学习好党史能够让我们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

学好党史,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把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守正创新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开辟新局。

(一)沉下心,确保党史学得透。

百年党史内容丰富,资料详尽,要想真正把握党不断发展前行的动力,就要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真正沉下心、用足力认认真真、原原本本的通读党史,把学习党史作为修身养性、锤炼党性之梯,对党史中重点事件和关键节点要做到心中有数,以饱满的求知欲弄清楚党史上重大抉择的前因后果,用心用情用力才能把党史学深学透。

(二)勤思考,确保党史学入心。

学习党史,如果只是停留在听听故事、走走景点,没有自己对党史的思考领悟,就算学的内容再多,形式再丰富,也只是“花架子”,无法实现“学有所获”,更无法真正达到学有所用目的。学习党史,悟是关键,要不断感悟、领悟、觉悟。每学习一段党史,都要把自己真正地带入,去领悟其中的发展规律,感悟前辈奋斗的艰辛,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真切将党史学得入脑入心。

(三)用真功,确保党史学不偏。

学习党史,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用真情、动真格,学真知,以严肃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学习教育中来,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行动上执行起来,把党史学习教育当做一次自我提高的过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做到避“虚”就“实”,真学真记真干,不务虚功,不图虚名,把党史中凝练出的精神品格放进为解决群众困难,为国家和社会谋发展的事业中。

(四)重成效,确保党史学得实。

学习的最终目标都是付诸行动。学习党史,行是归宿,是落脚点,也是目的。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心得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志们,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作为机关工作人员,让我们以此次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继承革命的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补足精神之钙,从党的百年历程中汲取奋进强行的精神力量,以更加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回望来时的路,荆棘满途,而中华民族的精神始终引领我们前行。从1840年新中国成立的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段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和人民富强的斗争史。在这样一段历史中,物质是保证,而精神是有力的支撑。虽然现在身处和平年代,但仍需要我们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中不断学习,将这些精神不断继承和发扬,将生活中的坎坷转变为前行的力量,将工作中的困难转变为不懈努力的动力,将人生中挫折转变为不断成长的契机。

看清脚下的路,坚定信心,勇于迎接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当前文化、经济、贸易的发展产生影响很大,学“四史”会给我们带来借鉴和警醒,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国际化发展的同时机遇和挑战并存,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清晰的头脑,做到政治清醒和道路自信,摒弃故步自封的旧路,坚守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发展道路,抓住机遇,勇迎挑战。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也一样,我们要看清远方的目标,也要看清脚下的路,坚定信心,脚踏实地,走好当前的每一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坚定前行的路,坚守初心,牢记使命。追逐道路时,注定会有麻烦的困扰和现实压力的束缚,但重要的是要有前进的信心和毅力。作为青年人,学“四史”的开展,让我们回顾党一路走来的坎坷路途和光辉征程,增强了在工作中、生活中、实践中坚守初心、担负使命的自觉性,并将个人发展和个人使命融入到社会发展和历史担当之中。在前行的路上,还需要不断发现自身不足,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不断进步,坚定信心,坚守初心。

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

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

“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流和本质;

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鲜明特征;

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庄严使命。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

(四)从2012年11月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在这四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四件大事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全党全国正在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力前进。

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的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从那时起,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中华民族悲惨屈辱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封建统治阶级发起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先后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都最终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是在近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剧烈冲突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几天后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结束。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建立。在这之前各地建立的党组织,都是党的早期组织。关于一大的召开,党史大家胡乔木同志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一大开过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道。但是,中国的伟大事变在实质上却开始了。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党的创建的历史时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与以往中国其他政党和政治组织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艰难的历程。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过程中,党带领人民流血牺牲,历经千难万险。可以说,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它是红色的,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曾指出:“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杨靖宇同志在同日寇作战最后弹尽粮绝剩下一人时,面对他人的劝降,掷地有声地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平均每天牺牲370多人。他们真正用行动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与壮志。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

摸索前行,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是异常艰难和复杂的。由于长期战争,国内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国民党残余伺机破坏,匪患严重。有些地方还未得到解放,很多基层还未建立政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政治上孤立我们、在经济上封锁我们、在军事上威胁我们。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艰辛探索的30年。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搞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全党保持了良好精神状态,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社会风气,进而转化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力量。大庆工人王进喜同志喊出“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铁人精神给全国人民带来了难忘的印象、记忆和感动,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河南林县人民用简陋的工具,劈开太行山的重峦叠嶂,引漳河水入林县,建成“人造天河”红旗渠的事迹,就是这时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的一个缩影。

在这个时期的前7年,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由于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刚刚建立的新中国是带有过渡性质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三年时间内,完成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是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实现了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新中国的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完成之后,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到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任务就迫切地提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面前。所以,1952年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就是“一化三改”的总路线。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消灭了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从1956年社会主义的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也是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十年间,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准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十年间,我国农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开始大规模展开,并逐渐收到成效。科学技术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大庆油田的建成和“两弹一星”的升空,奠定了大国地位,与世界强国比肩而立,有力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但是,1966年,一场长达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和全面内乱,给党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灾难。然而中国共产党人痛定思痛,一举粉碎了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1975年实行了全面整顿,特别是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在理论上逐渐形成了以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在实践上从“文化大革命”灾难中摆脱并成功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总之,1949年到1978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以建设艰辛探索的30年,取得的经验是宝贵的,教训是深刻的。这个时期有成功也有重大挫折,概括一下,我认为,我们取得了三个重大成果:

一是巩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独立、统一、民主的新中国政权,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经济;

二是建立了人类迄今历史上最进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三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使我国开始有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意愿,符合中国的实际,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场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富国大业如何结合国情,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既然是探索,就会有失误。我们党在取得探索成果的同时,从1958年以后也开始出现失误甚至是严重失误,发生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挫折以及影响全局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内乱。面对“左”的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我们党进行了深刻反思。1978年9月16日至18日,邓小平同志在东北考察时讲:“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同年12月13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这就是那篇著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他强调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个讲话实际上成为此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成为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创立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形势,在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坚定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2002年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形成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成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从1978年至2012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成为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继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世界工厂”,并于2010年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老百姓看得到,摸得着,实实在在。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因此,世界银行曾经这样评价:“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代人才取得的成就”。

继续前进,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了擘画。根据党的十九大的展望,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时代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影响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通往胜利的道路依然布满荆棘,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踏上新征程,我们党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拿出只争朝夕、敢于担当的拼劲,努力有新作为,争取有新气象,在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新征程上夺取更大胜利。

最后,我还想谈一下,党的百年辉煌历程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历史地成为中国人民走向富裕安康,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中华人民共和国走向繁荣昌盛的中流砥柱!100年的伟大历程深刻昭示:

(一)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我们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思想旗帜、精神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三)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