幂的乘方教案(精选13篇)

时间:2023-12-05 21:34:28 作者:JQ文豪

一个完善的教学工作计划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索精神;。

3?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2?乘方的结果叫做幂,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相同因数的个数叫做指数?

一般地,在an中,a取任意有理数,n取正整数?

应当注意,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的n次幂。

例1计算:

(1)2,2,2,24;(2)-2,2,3,(-2)4;。

(3)0,02,03,04?

教师指出:2就是21,指数1通常不写?让三个学生在黑板上计算?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这三组计算题中,底数、指数和幂之间有什么关系?

(1)模向观察。

(2)纵向观察。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奇次幂仍互为相反数,偶次幂相等?

(3)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都是什么数?

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

你能把上述的结论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吗?

当a0时,an0(n是正整数);。

当a。

当a=0时,an=0(n是正整数)?

a2n=(-a)2n(n是正整数);。

=-(-a)2n-1(n是正整数);。

例2计算:

(1)(-3)2,(-3)3,[-(-3)]5;。

(2)-32,-33,-(-3)5;。

(3),?

让三个学生在黑板上计算?

课堂练习。

计算:

(1),,,-,;。

(2)(-1)20xx,322,-42(-4)2,-23(-2)3;。

(3)(-1)n-1?

让学生回忆,做出小结:

1?乘方的有关概念?2?乘方的符号法则?3?括号的作用?

1?计算下列各式:

(-3)2;(-2)3;(-4)4;;-0.12;。

-(-3)3;3(-2)3;-6(-3)3;-(-4)2(-1)5?

2?填表:

3?a=-3,b=-5,c=4时,求下列各代数式的值:

4?当a是负数时,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

(1)a2=(-a)2;(2)a3=(-a)3;(3)a2=;(4)a3=.

5*?平方得9的数有几个?是什么?有没有平方得-9的有理数?为什么?

6*?若(a+1)2+|b-2|=0,求a20xxb3的值?

有理数的乘方的教案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乘方有关规律的过程,领会重要的数学建模思想,归纳思想,形成数感,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鼓励猜想,倡导参与,学会倾听,建立自信心。

学习重点: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和表示,会进行乘方运算。

学习难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表示。处理好负数的乘方运算。用乘方解决有关实际学习重点问题。

探究归纳法。

1求n个()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

2在式子an(n为正整数)中,()叫底数,()叫指数,()叫幂。

3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的任何次幂(),0的任何次幂()。

1(--3)4表示的意义是(),,底数是(),指数是(),结果是()。

243的底数是()指数是(),表示的意义是(),结果等于()。

3计算0.0012=();(--?)=()。

4(--2)5读作();---25读作()。

师:教材在《四边形》这一章《引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把一个长方形折叠就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形纸条,按动画所示进行折叠处理。

师:这就是我们得到的正方形。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圆规,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几何性质—边、角以及对角线之间的关系。请大家测量各边的长度、各角的大小、对角线的长度以及对角线交点到各顶点的长度。

鼓励学生将测量结果与邻近同学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

讲授新课。

找一两个学生表述其结论,表述是要注意纠正其语言的规范性。

动画演示:

师:这些性质里那些是矩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矩形性质。]。

动画演示:

师:同样在这些性质里寻找属于菱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菱形性质。]。

动画演示:

师:这说明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性质。

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师:根据这些性质,我们能不能给正方形下一个定义?怎么样给正方形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有同学做跃跃欲试状。]。

师:请同学们回想矩形与菱形的定义,可以根据矩形与菱形的定义类似的给出正方形的定义。

学生应能够向出十种左右的定义方式,其余作相应鼓励,把以下三种板书: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师:根据定义,我们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梳理一下。

1(--3)3=(),--52=()。

2立方等于8的数是(),平方等于16的数是()。

3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这个数本身,此数为(),一个数的立方等于这个数本身,此数为(),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这个数的立方,此数为()。

4(--3×5)2=();--(--2)4=()。

5(--1)2012=()。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一个有理数的平方大于这个数。d一个有理数的平方大于这个数的相反数。

7把--(--?)(--?)(--?)(--?)写成乘方的形式是()。

8下列各对数中,值相等的是()。

9计算下列各题。

(1)(--?)3(2)--(--3)3(3)8×(--?)2。

(4)(--1)100×(--1)3(5)(--?)3×(--16)。

10阅读材料并解决问题。

你能比较两个数20112012和20122011的大小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先把问题一般化,即比较nn+1和(n+1)n(n为大于1的正数)的大小。然后从分析n=1,n=2,,n=3~~这些简单情况入手发现规律,猜想一般结论。

(1)计算比较。

(2)从上面各小题结果归纳,可以猜想什么结论?

(3)根据归纳猜想的结论比较20112012和20122011的大小。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乘方有关规律的过程,领会重要的数学建模思想,归纳思想,形成数感,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鼓励猜想,倡导参与,学会倾听,建立自信心。

学习重点: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和表示,会进行乘方运算。

学习难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表示。处理好负数的乘方运算。用乘方解决有关实际学习重点问题。

探究归纳法。

1、求n个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

2、在式子an(n为正整数)中,叫底数,叫指数,叫幂。

3、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的任何次幂,0的任何次幂。

知识点1:有关乘方的概念。

1、(-3)4表示的意义是,,底数是,指数是,结果是。

2、43的底数是指数是,表示的意义是,结果等于。

知识点2乘方的运算。

3、计算0.0012=;(-?)=。

4、(-2)5读作;-25读作。

师:教材在《四边形》这一章《引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把一个长方形折叠就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形纸条,按动画所示进行折叠处理。

师:这就是我们得到的正方形。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圆规,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几何性质—边、角以及对角线之间的关系。请大家测量各边的长度、各角的大小、对角线的长度以及对角线交点到各顶点的长度。

鼓励学生将测量结果与邻近同学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

讲授新课。

找一两个学生表述其结论,表述是要注意纠正其语言的规范性。

动画演示:

师:这些性质里那些是矩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矩形性质。]。

动画演示:

师:同样在这些性质里寻找属于菱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菱形性质。]。

动画演示:

师:这说明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性质。

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有同学做跃跃欲试状。]。

师:请同学们回想矩形与菱形的定义,可以根据矩形与菱形的定义类似的给出正方形的定义。

学生应能够向出十种左右的定义方式,其余作相应鼓励,把以下三种板书: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师:根据定义,我们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梳理一下。

有理数的乘方的教案

学习目标:

学习难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极其表示。

教学方法:观察、归纳、练习。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看下面的故事:从前,有个聪明的乞丐他要到了一块面包。他想,天天要饭太辛苦,如果我第一天吃这块面包的一半,第二天再吃剩余面包的一半,依次每天都吃前一天剩余面包的一半,这样下去,我就永远不要去要饭了!

请你们交流讨论,再算一算,如果把整块面包看成整体1,那第十天他将吃到面包。

2、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多次,就能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许多很细的面条。想想看,捏合次后,就可以拉出32根面条。

二、合作探究。

1、分小组合作学习p41页内容,然后再完成好下面的问题。

1)叫乘方,叫做幂,在式子an中,a叫做,n叫做.

2)式子an表示的意义是。

3)从运算上看式子an,可以读作,从结果上看式子an,可以读作。

有理数的乘方的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数学思考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情感态度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故事让学生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重点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难点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复习与回顾。

活动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活动3学习乘方的有关概念。

活动4应用、巩固乘方的有关概念。

活动5探索幂的符号法则。

活动7讲数学故事。

活动8小结与布置作业。

活动9思考题回顾小学学习过的一些概念,承上启下。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氛围。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找到自信。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把问题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检验新知的掌握情况,把在幂的理解上容易错的题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巩固乘方的意义。

通过故事让学生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梳理知识,学生获得巩固和发展。

有利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

问题。

1.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活动2。

出示细胞分裂示意图。

下图是细胞分裂示意图,当细胞分裂到第10次时,细胞的个数是多少?

shapemergeformat。

活动3。

问题1。

思考:

1.什么叫做乘方?

2.什么叫做幂?

3.什么叫做底数、指数?

问题2。

4.在中,底数a表示什么?指数n表示什么?就是几个几相乘?

活动4。

应用新知,巩固提高。

一、填空。

1.在中,15是__数,9是___数,读作_________。

2.的底数是__,指数是___,读作_________。

3.中,-6是___数,12是___数,读作________。

4.的底数是___,指数是__,读作_________。

5.7底数是______,指数是_____。

6.x底数是______,指数是_____。

二、把下列乘法式子写成乘方的形式。

1、2×2×2×2×2=_______。

2、(-1)×(-1)×(-1)×(-1)×(-1)×(-1)=______。

3、×××=_______。

三、把下列乘方写成乘法的形式.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活动5。

问题1。

与有何不同?

问题2。

计算。

(1)(2)(3)。

问题3。

计算:

(1)(2)。

(3)(4)。

(5)(6)。

(7)(8)。

(9)(10)。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活动6。

问题1。

目标检测。

(1)是___数(2)是___数。

(3)(4)。

(5)(6)。

(7)(8)。

(9)(10)。

(11)(12)。

问题2。

拓展训练。

你能完成下面的计算吗?试一试.

活动7。

问题。

棋盘上的学问。

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

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

活动8。

小结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

2、总结五种已学的运算及其结果?

布置作业:

1.教科书47页第1题。

2.收集生活中有关乘方运算的例子及趣闻故事。

有理数的乘方的教案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非负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且知道a×a记作a2,读作a的平方或a的二次方,前几节课,学生已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具备了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不同类型的数学活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意识都有明显的进步,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学习任务分析。

新版教科书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尤其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学会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在现实背景中,感受有理数乘方的必要性,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3、经历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的探究过程,领悟乘方运算符号的确定法则。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引入情境,导入新课;第二环节:定义乘方,熟悉。

概念;第三环节:例题练习,乘方运算;第四环节:随堂演练,符号法则;第五环节:联系拓广,发散思维;第六环节:课堂小结;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引入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内容:观察教科书给出的图片,阅读理解教科书提出的问题,弄清题意,计算每一次分裂后细胞的个数,五小时经过十次分裂后细胞的个数.

活动目的:感受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乘法运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同时体会细胞分裂的述度非常快,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课题:有理数的乘方.

活动的注意事项:在活动中需要运用乘法运算计算五小时一个细胞能分裂成多少个细胞,这个过程不要一次完成,而应让学生仔细分析,逐步完成,并依次类推,如果一次分裂成2个,第2次分裂成2×2个,第三次分裂成2×2×2个.因为五小时要分裂10次,所以第十次分裂成2×2×2………×2×2个.得到这个结果时要指出两点:一是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的速度非常快的事实.二是要指出这种表示方法很复杂,为了简便,可将它写成210,表示10个2相乘,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同时指出这就是乘法运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理数的乘方.

第二环节:定义乘方,熟悉概念。

活动内容:1.归纳多个相同因数相乘的符号表示法,定义乘方运算的概念。

2.通过练习熟悉乘方运算的有关概念.

填空:

(2)(-3)12表示______个_______相乘,读作_________,

(4)3.65的指数是_________,底数是________,读作_______,xm表示____个_____相乘,指数是______,底数是_______,读作_________.

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1)6×6×6;(2)2.1×2.1;。

(3)(-3)(-3)(-3)(-3);。

(4).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能力,建立符号感,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学习新知识,认识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还要让学生明白: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8就是,通常指数为1时省略不写。

活动的注意事项:教科书在给出乘方运算的概念后,有关练习放在随堂练习的第一题中.为了及时消化新知识,要完成活动中的填空练习及乘方与乘法的相互转换,真正弄清楚幂的读法和写法,区分幂的指数和底数.

第三环节:例题练习,乘方运算。

活动内容:教科书例1,例2分别计算:

例1:①53;②(-3)4;③(-1/2)3.

有理数的乘方的教案【】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流程安排。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案例点评:

以在国际象棋上放米粒的故事引课,学习之后又解决这个问题,使课程既丰富多彩,又妙趣横生,也产生了前后呼应的效果。

该案例中,教学过程的设计符合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教学情景创设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真正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做数学”,利用教具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并具有亲和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始终坚持让学生自己去动脑、动手、动口,在分析、练习基础上掌握知识。整个教学过程都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有理数的乘方的教案【】

(1)正确理解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

(3)培养探索精神,体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是a·a,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是a·a·a.

a·a简记作a2,读作a的平方(或二次方).

a·a·a简记作a3,读作a的立方(或三次方).

一般地,几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记作an.即a·a……a.这种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在an中,a叫底数,n叫做指数,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的n次幂。

例如,在94中,底数是9,指数是4,94读作9的4次方,或9的4次幂,它表示4个9相乘,即9×9×9×;又如(-2)4的底数是-2,指数是4,读作-2的4次方(或-2的4次幂),它表示(-2)×(-2)×(-2)×(-2).

(-2)3的底数是-2,指数是3,读作-2的3次幂,表示(-2)×(-2)×(-2),结果是-8;-23的底数是2,指数是3,读作2的3次幂的相反数,表示为-(2×2×2),结果是-8.

(-2)3与-23的意义不相同,其结果一样。

(-2)4的底数是-2,指数是4,读作-2的四次幂,表示。

(-2)×(-2)×(-2)×(-2),

结果是16;-24的底数是2,指数是4,读作2的4次幂的相反数,表示为。

-(2×2×2×2),其结果为-16.

(-2)4与-24的意义不同,其结果也不同。

()2的底数是,指数是2,读作的二次幂,表示×,结果是;表示32与5的商,即,结果是.

因此,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一定要用括号把底数括起来。

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5就是51,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因为an就是n个a相乘,所以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来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例1:计算:

(1)(-4)3;(2)(-2)4;(3)(-)5;。

(4)33;(5)24;(6)(-)2.

解:(1)(-4)3=(-4)×(-4)×(-4)=-64。

(2)(-2)4=(-2)×(-2)×(-2)×(-2)=16。

(3)(-)5=(-)×(-)×(-)×(-)×(-)=-。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正确理解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进行乘方运算。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灵活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

3、教学关键:弄清底数、指数、幂等概念,区分-an与(-a)n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结构以及思维活动特点,本节课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法,联想比较、发现教学法,设疑思考法,逐步渗透法和师生交流相结合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一章我们主要学习了有理数的计算,其实有理数的计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一种游戏叫“算24点”,它是一种常见的扑克牌游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那我们现在约定扑克牌中黑色数字为正,红色数字为负,每次抽取4张,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使结果为24。

师:假如我现在抽取的是黑3红3黑4红5(幻灯片放映图片)如何算24?

师:如果四张都是3呢?

生答:-3-3×3×(-3)=。

生:思考几分钟后,有同学会想出的答案。

师:观察这个式子,有我们以前学过的3次方运算,那它是不是乘法运算?可以告诉大家,它是一种乘方运算,那是不是所有的乘方运算都是乘法运算,它与乘法运算又有怎样的关系?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有理数的乘方”,相信学过之后,对你解决心中的疑问会有很大的帮助。(自然引入新课)。

2、动手实践,共同探索乘方的定义。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进行对折,再对折。

问题:(1)对折一次有几层?2。

(2)对折二次有几层?

(3)对折三次有几层?

(4)对折四次有几层?

师:一直对折下去,你会发现什么?

生:每一次都是前面的2倍。

师:请同学们猜想:对折20次有几层?怎样去列式?

生:20个2相乘。

师:写起来很麻烦,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空间,有没有简单记法?

简记:……。

师:请同学们总结对折n次有几层?可以简记为什么?

2×2×2×2……×2。

shapemergeformat。

n个2。

生:可简记为:

师:猜想:生:

师:怎样读呢?生:读作的次方。

的因数),叫做指数(相同因数的个数)。

注意: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看作是的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的次幂。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1.1正数和负数(2)。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教学准备: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思考并讨论.

(数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基准.

二、讲解新课。

度,用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例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8.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米。记账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用负数表示支出款额。

思考:教科书第4页(学生先思考,教师再讲解)。

三、课堂练习课本p4练习1,2,3,4。

四、课时小结。

引入负数可以简明的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对于相反意义的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在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把哪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要特别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建立正负数概念后,当考虑一个数时,一定要考虑它的符号,这与以前学过的数有很大的区别.

五、课外作业教科书p5:2、4。

板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

有理数的乘方的教案【】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并实施了《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的教学,感触颇深。在关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想像力极为丰富,学生很有潜质,只要教师充当学生学习活动中平等的指导者、促进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实践的探索者、知识的构建者、愉快的收获者,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一-定会促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我一直认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是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而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节授课时,我主要注重了对学生进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进行观察、归纳等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通过这四十多分钟的历练我更加理解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真正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深感这种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的必要性、艰巨性。任重而道远,当我看到那一张张欢快的笑脸,感受到那一个个探索后的信服,分享到那一一份份收获后的幸福,我真的再-次深深的震撼了,原来孩子们“做主人”的快乐是我们老师给子的,所以我决定在以后授课中会把科学探索贯穿于教学始终,与学生共发展得经验,让学生探真知得快乐。

同时通过这四十多分钟的。磨练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学生的发言过分地注重于探索的结果,尤其是对幂的符号探究学习时,忽视了学生探索过程的展示。同时教师有些提问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讲授,我更彻底的了解了: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探索才能学会数学和会学数学,与其说学习数学,不如说体验数学、做数学,始终给学生以创造发挥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扮演主动角色,教师不代替学生思考,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例如,通过实际计算,让学生自已体会到负数、正数或零乘方后幂如何、幂的符号如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分类讨论思想。符号语言的使用,优化了表示分类讨论思想的形式,尤其是负数的奇次幂和偶次幂是大分类中的小分类,用符号语言就更加明显。在练习中让学生完成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进步巩固了分类讨论思想,使这种思想得以真正的落实。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比较大的数。

2、过程与方法:

在科学记数法中,其中a是整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

1、重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大的数。

2、难点:熟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大的数。

太阳的半径大约是696000千米;光的速度大约是300000000米/秒。这些数读、写都有困难,可把696000记作6.96×105,这就是科学记数法。

1、填空。

=,=,=。

2.8×=,2.8×=,2.8×=。

从上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1)10的指数比原数的整数位少1,一个数可以写成一个整数位数只有一位的数与10的n次幂相乘的形式。

1、做一做:课本p44例2。

解答见教材,注意10的指数比原数的整数位少1。

2、科学记数法: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记成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3、做一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108000;(2)-3200000。

两生上台练习,指出学生存在的错误,如对科学记数法中a的要求理解的错误。

4、p44练习第1、2、3题。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时要注意:(1)a是整数位只有一位的数,(2)10的指数n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少1。

有理数的乘方的教案【】

2.通过观察、猜想、实践等数学活动,学生从中提高观察、类比、归纳和计算的能力。

3.初步了解并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逐步养成观察并发现规律的意识,在相互启发中体验合作学习,树立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策略。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进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知问题一:

把一张纸对折2次可裁成4张,即2×2张;对折3次可裁成8张,即2×2×2张。

显然,我们遇到了麻烦:如何书写100个、1000个相同因数相乘这样繁琐的式子呢?我们有必要创设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表示这样的运算。

问题二:

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为;。

学生动手操作,

观察纸片,发现规律。

回忆小学已学知识并独立完成。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归纳能力。

让学生亲历每个因数都相同时的乘法,书写起来的冗长,所以才需要创造一种简单的形式。

学习新知。

2个a相加可记为:a+a=2a。

3个a相加可记为:a+a+a=3a。

4个a相加可记为:a+a+a+a=4a。

n个a相加可记为:a+a+a+……+a=na。

类比可得:

2个a相乘可记为:embedunknown。

3个a相乘可记为:embedunknown。

4个a相乘可记为什么呢?

n个a相乘又记为什么呢?

其中叫做的n次方,也叫做的n次幂。叫做幂的底数可以取任何有理数;n叫做幂的指数,可以取任何正整数。

特殊地,可以看作的一次幂,也就是说的指数是1.

例如:读作-2的4次方或-2的4次幂;底数是-2,指数是4;表示4个-2相乘。x看作幂的话,指数为1,底数为x.

注意: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写成乘方形式时,必须加上括号。

在学生理解有理数的乘方的意义的情况下,提供例1,指导学生完成,巩固概念的理解。

例1.填空:

(2)的底数是______,指数是______,它表示______;。

(3)的底数是______,指数是______,它表示_______;。

例2.计算:

教师引导。

学生口答。

学生边记录,边体会、理解。

学生口答。

分析例题并板书,巩固幂的意义,写出体现幂的意义的全过程。

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