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人员心得体会(优秀20篇)

时间:2023-12-07 15:55:12 作者:GZ才子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与思维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也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进行参考和借鉴。

管理人员心得体会

厂在公司党委行政的正确指导下,按公司构建“4+x”综合管理体系要求,将基础管理作为“固企之基、强企之道、盈利之源”,认真研讨实践如何推进基础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提高全员认识水平。

加强基础管理,提高管理的要求和标准,会与部分员工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做法产生冲突,因此工厂从提高广大员工对基础管理的认知度入手,加强基础管理,切实提高广大员工特别是基层管理者对基础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一是转变重生产、轻基础管理的工作态度,选择亮点单位做为标杆,比如检修运行车间检修班作为定置管理标杆,11万站作为现场管理标杆等,并开展现场管理流动红旗活动,通过比、学、赶、超,牢固树立“加强基础管理为荣,削弱基础管理为耻”的观念,营造全员参与、全员重视基础管理的良好氛围。二是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目标导向作用。不断完善、落实加强基础管理的激励机制,以正向激励为主、综合运用现代激励理论和方法,通过物质和精神奖励等措施,提升员工的协作意愿和行为强度,调动员工自动自发的做好本职工作,接受并积极参与到加强基础管理的各项工作中。通过合理化建议、隐患排查、指标对标奖励等活动,运用绩效考核的指挥棒,调动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业绩指标的快速提升。1-5月份,12项对标指标中,两项指标达到了对标要求,一项指标完成指标对标值的50%,其余技术经济指标运行平稳,?、?、?单耗指标同比分别降低3.64kg、4.03kg、0.24kg。共收到员工合理化建议项目55条,实施26条。

其中完成二期系统阴极液泵、脱氯盐水泵等设备的泵冷却水收集、循环再利用,平均每天节约纯水?吨左右。三是调动班组的基础管理积极性。工厂不断加强班组和队伍建设,继续健全各班组班委会,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建立完善包括劳动纪律、假勤管理、现场管理等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各岗位工作标准,明确职责和分工,提高了班组的自主管理能力,实现日常工作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立了班组核算体系,形成班组主要工艺指标控制流程图,强化了班组经济运行能力。调整了部分单位管理及技术人员岗位,增强了生产一线的力量。

二、加强制度建设。

工厂坚持以四大体系为基准,不断健全完善企业标准体系。一是要以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为重点,完善企业技术标准。工厂照5w1h的方法对各岗位的岗位操作书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和修订,将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岗位职责权限、工作流程技术和管理标准等关键内容挑拣出来,使其变“薄”,让员工明确干什么、什么时间干、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如何考核,并明确数量、质量、期量、考核等方面的要求。并以此作为题库,组织全员考试。二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工厂成立了调度指挥控制中心,主要生产车间dcs控制室为车间级调度,形成了统一的生产组织协调管理,重要生产数据、信息实现调度实时监控。完善各类计量检测设施,规范了数据采集、处理过程建立了计量核对机制,定期校验、对数,确保各类数据信息的准确可靠。加强数据的分析、传递、使用管理。?科每天分析重要指标,对异常波动及时找出原因,制订对策,并在生产调度会上给予说明。配合公司建立了调度系统自动化信息平台,实现数据流的在线显示以及异常现象的趋势预判。二是从狠抓原始记录入手,提高记录质量和效率,坚持每月组织原始记录检查和展评活动。三是开展制度梳理工作。工厂以公司三大体系整合为契机,进一步对三大管理体系、党建以及体系未涵盖的管理事项等进行全面梳理、分析,系统策划、科学设计企业的制度标准体系,并以流程为基础,全面开展制度标准的整合清理工作,确保同一工作事项在不同管理体系之间要求一致,实现制度标准对各项业务及管理单元的全面覆盖,使各项作业行为有章可循,管理有据可依。上半年,完善了合理化建议及技术改进工作管理办法等,新订了设备设施检修项目管理办法等24项办法或制度,完善了绩效管理体系,提高可执行性。四是进一步规范了采购过程中车辆调配、数量核对、数据统计等环节的业务流程,做到准确、高效。

三、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工特色文化是从多年生产经营工作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成为提升基础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促进基础管理向制度管理、自主管理,推动文化管理的转变,实现制度管理、文化管理的有机地统一,使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人性化,最终达到有序高效的管理状态。一是全员素质提升。引导全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积极进取的工作学习态度,培育正确做人做事的优秀品格。准确理解岗位职责,熟练掌握工作技能,精益求精做好本职工作。没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就不会有良好的企业发展与运营管理。二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特别要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继续丰富《工厂》内容,发动全员对企业发展中热点问题展开思想大讨论,以形势任务教育材料形式及时剖析工厂各阶段政策、制度等,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员工正面认识和解决问题,倡导更加阳光坦诚的同事关系,构建和谐工、平安工、阳光工。要逐步培养成良好的思维意识。三是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舍我其谁意识和亮剑精神,彻底根除“归罪于外”的习惯性思维,特别是科室、车间、班组主要负责人要能独立撑起一片天,带领一班人不等不靠,自觉自信地解决问题。强化资源与责任分立理念,充分运用兄弟单位、上级的资源去解决所有的问题。善于运用目标管理法,做好各项工作的分解落实,讲计划,讲时效,讲质量,讲到位。四是加强管理制度,严格检查考核,提高标准并严格执行,解决反复出现的管理问题。

管理人员如何创新

在高校行政部门中有效地实施知识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水平、管理规范、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本文通过寻找影响知识管理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应用的因素,提出高校可以从建设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入手,促进知识共享以及知识创新,从而达到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创新能力和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知识管理是一种人对资源的动态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将知识看做是一种可开发资源的管理思想。高校作为知识的生产源和集散地,迫切需要知识管理的支持, 而保障和服务高校各项正常活动的高校行政管理也必须面向知识管理。

高校行政管理必须面向知识管理

教育行政管理是对教育事务的管理, 其目的在于实现教育目标。高校行政管理是高校实施教育、科研的前提条件, 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实施依法治校的必要保障。它在高校管理体系中既处于领导组织地位, 又处于保障和服务的基础地位,所以我们有必要重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努力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纵观知识经济,目前高校行政管理面临着适应以下三项变化的任务:

1. 环境的变化。知识经济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行政管理要研究如何提高管理效率,增强知识持续创新的能力,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2. 竞争焦点的转变。知识经济条件下,高校的竞争靠内涵、质量,而非单一的规模和数量,不是看学校有多少师生,开多少专业,而是看高校能培养多少高质量的人才。为此,高校的行政管理必须围绕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中心任务。

3. 战略的调整。目前,高校面临的任务是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分配战略上要打破“平均主义”,向做出知识创新的人员倾斜,重视实际能力;成长战略上注重向管理要效益,不断挖掘内部潜力,要集约化办学、知识化管理。因此,高校行政管理必须面向知识管理,这是由高校行政管理的使命和知识经济的性质和决定的。

高校行政部门知识管理的任务

1. 隐性知识本身的特点隐性知识具有个体性、非正式性、非系统性、情境性、整体性、实践性等特点,通常很难用文字语言来表述,一般都是像师傅教授徒弟一样进行隐性知识向隐形知识的转化,速度慢、成本高。

2. 知识主体的排他性人们一般会这样认为,如果我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东西,我就有了优势, 如果别人也知道了,我就失去了这些优势,所以不论个体、还是组织,对于自己所掌握的隐性知识都不自觉地具有排他性。这种排他性带来的是知识主体对知识的垄断,造成知识共享困难,隐性知识不能顺利转化。

3. 本位主义目前我国高校行政部门多按照职能划分,各自都有自己的知识领域和职责范围,不同部门员工之间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较少,每个人的工作被限定在狭窄的范围里,无法突破岗位对个人的约束。长期被制度约束的员工,其工作能力和思维方式被禁锢在一个小圈子里,不能超越,对知识创新造成很大的障碍。

4. 缺乏激励知识共享的措施由于上述原因,一般行政人员不愿主动把自己掌握的隐性知识拿出来与同事分享,对这些成员的知识不能强行索要,而要引导他们自觉奉献给组织或与他人交流,让奉献的成员觉得共享自己的隐性知识比让它永远存储在自己的头脑中更实惠。但目前对高校行政人员的考评多流于形式,考核内容多是“德能勤技廉” 五方面,对于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考核比重较小。很多高校行政人员的超工作量奖金都是取教师超工作量奖金的平均值。这就造成了很多行政人员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这样,他们或是根本不钻研业务,或者将自己掌握的隐性知识限制起来,不主动传播与共享。

促进知识管理在高校行政部门中运用的建议

1. 建设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在组织内部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共享知识的行为环境,是开展知识管理的基本条件。首先,高校行政领导者应转变思想,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平时多鼓励创新行为,并把管理模式由控制转为支持,由监督转为激励,由命令转为指导,自上而下形成一种共享学习的宽松环境。其次,通过加强部门内外的交流、教育和培训,使每一位成员都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从而逐渐认识到贡献知识和与人共享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都互利的行为,而且共享的知识越多,挖掘越深,创造的新知识也就越多,获得的增值就越高,也就更有利于自身和学校的发展。

2. 努力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指善于获取、创造、转移知识,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勇于修正自己行为的一种组织。善于不断学习是其本质特征。这里的学习不是单纯的看书、培训,而是有系统的全员学习和全过程学习。在高校行政部门创建学习型组织时应注意:

(1)学习是经过认真计划的,每学期初就规划出本学期的学习时间和内容。

(2)学习包括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全部门的学习和部门间的学习等。

(3)所有人员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自觉地将学习作为一项终生任务和一种生活方式。

3.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有研究证明,在适当的激励因素存在的情况下,知识的转移更为有效。为了鼓励行政人员之间知识的共享,高校应当制定一些激励措施,对在促进知识共享方而做出成绩的员工进行奖励。首先,学校要提供知识共享和创新所需要的资源,包括资金、物质上的支持和人力的调配。其次,在考核时应加大对员工知识创新方面的考核,并将此方面的工作业绩与奖金、晋升或评先挂钩,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知识共享及创新的热情。第三,在激励方式上,学校应强调个人激励、团队激励和组织激励的有机结合,这样可以才可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第四,知识创新过程伴随着风险,对于创新的失败,如果不从实际出发而只是追究责任就会严重挫伤员工的创新热情。所以,对于适度损失范围内的失败创新,学校应采取宽容的态度, 并帮助创新人员和部门进行分析,找寻失败原因,为今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论实力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财富增长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以“知识”论实力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缺少的不再是货币 ,而是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谁善于学习、敢于探索、敢于创新,谁就是这个时代的财富拥有者。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以知识、智力、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靠技术创新、靠拥有知识产权、靠把科技 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在世界经济 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知识经济主要靠掌握知识的人, 以创新能力和终身教育 为主要目标。无忧论文 网http://也就是说,对人类的生存、市场的竞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 的进步,起主导决定作用的是知识和智力。例如,以技术立国的日本 ,进入80 年代后,经济增长减慢,国际竞争力下降,在多数科技领域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而注重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欧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 ,经济发展 却实现了持续的增长。因此, 知识经济的活力源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等各种创新的相互组合,成为生存发展的诀窍,经济增长的引擎。

二、创新精神的内涵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具有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献身精神。只要具备了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渴望才能激发起创新激-情,为创新活动提供动力。浓厚的兴趣,是创新意识的基础;独立性和批判性是创新意识的重要特征。创新活动是开拓未来知识的活动,要培养档案工作者创新精神就必须首先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因此,档案工作必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走出创新之路,档案工作者必须作为创新主体,主动迎接挑战。

三、知识经济时代档案工作的特点在知识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的今天,档案工作将有形的物资世界向较高层次方式存在的相对无形的世界的转变。主要有以下特点: 1. 档案工作将是一种产业。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信息产业,如何把档案事业发展成为一种产业,这是我们档案工作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档案的收集、整理、存储和利用,就是信息的生产、加工、传播和利用。档案信息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产品。 2. 信息化建设是知识经济时代档案工作发展的主线。信息是知识经济的主导和支柱。信息技术的发展最终把人类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全球人和机器的共同体。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档案工作发展战略应是:档案基础工作与档案现代化兼顾,传统的管理与现代化并进,这样我们就能掌握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档案工作主动权。 3. 知识产权保护是知识经济时代档案工作的重点。由于档案的凭证作用可以有效证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所以,知识经济时代档案工作的重点必然是知识产权的保护。

四、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时代档案工作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切竞争都是反映在人才竞争上,档案工作的创新需要大量“专”与“博”相结合的新型人才。知识经济时代的档案工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方法上,必须与传统的档案工作有着很大的不同,创新应为知识经济时代档案工作的切入点。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档案管理 和技术的创新要依赖于档案知识的发展。没有档案理论的进步,档案工作就只停留在传统的.水平上,档案知识的创新、档案理论的创新是档案工作创新的先决条件。在知识经济时代档案工作的创新可以借用信息网络去开拓新局面。知识经济时代档案创新不仅有广泛的社会效益,也将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档案工作的创新,需要有严格的法制体系去规范档案知识产品的市场活动。

五、档案工作创新精神的主体内容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是人类社会极富内涵的基本活动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相对于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档案工作还需要改进和加强,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不断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更为关键的是要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档案人才,既熟悉档案现代化管理和现代化科学技术,又具备社会科学 及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既熟练掌握计算机 应用、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同时又精通外语知识,以便了解国内外档案发展趋势,开展对外交流,培养具有雄厚基础、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复合型档案人才应该成为档案工作创新知识结构的目的。因此,档案工作者要不懈的努力,与时俱进, 勇于开拓创新。档案创新意识的培养。档案工作的创新,来自对档案管理的创新想法和欲念,没有创新意识,档案创新就无从谈起。但人的懒惰性,使档案工作人员习惯于以往的工作方式、工作经验,难以接受新事物、新方法,运用新技术,解决新问题。然而,网络经济时代是一种全新的经济时代,档案工作要适应这种新时代的要求,应当有创新的意识和思想。充分理解创新工作为知识经济的灵魂,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方面, 渗透创新思想,开展创新实践。培养知识的创新能力。谁拥有更多的创造性知识的技术,谁就更有力量。档案工作者应努力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持有怀疑、求变的态度和综合选择的能力,使自己成为适应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信息的处理能力。充分掌握信息学的有关基础知识和方法, 档案工作者应掌握如何使用计算机网络 ;如何从计算机数据库 中贮存、检索 所需的档案信息,如何利用计算机处理档案信息等,使计算机操作和网络的应用逐渐成为每一位档案工作者的基本功。培养档案人才的各种能力。

在档案实体管理、研究和档案信息检索、传递过程中,大量运用了光学扫描复制、文字图像压缩、计算机高智能检索、通信网络、远程信息传输等先进技术。无忧论文 网http://因此,档案人才应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面向信息时代。培养高素质的档案人才以适应时代潮流,是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总之,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事业的进步,就要不断地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档案工作者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完善,才能不断地提高档案工作整体水平,提高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能力,使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

如何做企业管理人员

相由心生,改变内在,才能改变面容。一颗阴暗的心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有爱心必有和气;有和气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

口乃心之门户。口里说出的话,代表心里想的事。心和口是一致的。

一个境界低的人,讲不出高远的话;一个没有使命感的人,讲不出有责任感的话;一个格局小的人,讲不出大气的话。

企业跟企业最后的竞争,是企业家胸怀的竞争,境界的竞争。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养不够。

有恩才有德,有德才有福,这就是古人说的“厚德载物”。

人的一生就是体道,悟道,最后得道的过程。

好人——就是没有时间干坏事的人。

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易。

同流等于合流,合流等于合心,合心等于交心。

二、关于成功

要想成功首先要学会“变-态”——改变心态、状态、态度等。

成功之道=思考力×行动力×表达力。

许多不成功不是因为没有行动前的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

功是百世功,利是千秋利,名是万世名。

三、关于团队

什么是团队,看这两个字就知道,有口才的人对着一群有耳朵的人说话,这就是团队。

四、关于沟通

沟通必须从正见、正思维、正语、正精进、正念出发,才能取得一致有效的合作。中国人的沟通总是从家里开始的。

高品质的沟通,应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而不是情绪上,沟通从心开始。

沟通有3个要素:文字语言、声音语言、肢体语言。文字语言传达信息,声音语言传达感觉,肢体语言传达态度。

影响沟通效果有3个要素:场合、气氛和情绪。

沟通的3个特征:行为的主动性,过程的互动性,对象的多样性。

沟通的.5个基本步骤:点头、微笑、倾听、回应、做笔记。

沟通的5个心:喜悦心、包容心、同理心、赞美心、爱心。

沟通是情绪的转移,信息的转移,感情的互动。沟通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人际沟通,最忌讳的就是一脸死相。要学习《亮-剑》中李云龙的笑。笑能改变自己,笑能给人以力量,笑能创造良好气氛,笑能带给他人愉悦,笑是成功的阶梯。

五、关于得失

杀生是为了放生,吃肉是为了给植物放生。

六、关于人才

用人之长,天下无不用之人,用人之短,天下无可用之人。

人才不一定有口才,但有口才的人一定是人才。在美国谁会讲话,谁口才好谁就当总统。

怀才和怀孕是一样的,只要有了,早晚会被看出来。有人怀才不遇,是因为怀得不够大。

七、关于学习成长

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胸怀是修来的。

不怕念起,就怕觉迟。

我们要做到花钱三不眨眼:孝敬老人花钱不眨眼;为铁哥们花钱不眨眼;为了学习成长花钱不眨眼。

说过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不是知识就是力量,而是使用知识才是力量。

还说,三天不学习就赶不上刘少奇同志了。

别人身上的不足,就是自己存在的价值。

思考力是万力之源,

一个人心智模式不好的话,就容易知识越多越*。

一个人成不了大事,是因为朋友太少,朋友质量不高。

你把经-文放进脑子里,那是你给自己开光。

最好的投资地方,是脖子以上。我们有多少人一生都把钱花在了脖子以下了。

你把《道德经》背下来,老子跟你一辈子。

你把《孙子兵法》背下来,武圣人跟你一辈子。

你把《论语》背下来,孔子曾子跟你一辈子。

你把《心经》、《金刚经》背下来,佛菩萨跟你一辈子。

一个不懂传统文化的管理者能成为亿万身价的富豪,但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企业家。

多花时间成长自己,少花时间去苛责别人嫉妒别人;

如果你认为命不好,想改变命运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个好命的人交朋友。

八、关于聪明和愚笨

最笨的人,就是出色的完成了根本不需要干的事。

了解别人是精明,了解自己才是智慧。

一个人心态要是不好的话,就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

九、关于孝道

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

明天道,了人道,开启商道,你的人生才能带来圆融。

种下一个善念,收获一种良知;种下一种良知,收获一种道德;种下一种道德,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

十、关于营销

销售不是卖,是帮助顾客买。

所有营销在中国可用一个字“儒”来代替:儒{人 + 需};佛{人+ $}。

企业只有营销才能实现利润,其他的都是成本,企业最大的成本就是不懂得营销的员工。

让顾客连续认同你你就成功了。

顾客不仅关心你是谁,他更关心你能给他带来什么好处。

顾客不拒绝产品,他也不拒绝服务,他只拒绝平庸。

拒绝是一种惯性,当顾客拒绝我们时,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十一、关于金钱与财富

不要活反了,生活本身就是财富。

财散人聚,人聚财来。

挣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花。钱少,自家的,多了,就是大家的,再多了,就是人民的,所以叫人民币。

老说没有时间空间的人,这些人是最贫穷的人,最傻的人就知道把钱存在银行,银行是把不爱花钱的人的钱拿来,给爱花钱的人去花。

十二、关于茶和酒

郑板桥说:酒能乱性,所以佛戒之。酒能养性,所以仙家饮之。所以,有酒时学佛,没酒时学仙。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一、榜样激励——为员工树立一根行为标杆

1、领导是员工们的模仿对象

2、激励别人之前,先要激励自己

3、要让下属高效,自己不能低效

4、塑造起自己精明强干的形象

5、做到一马当先,身先士卒

6、用自己的热情引燃员工的热情

7、“你们干不了的,让我来”

8、把手“弄脏”,可以激励每一位员工

9、在员工当中树立起榜样人物

二、目标激励——激发员工不断前进的欲望

10、让员工对企业前途充满信心

11、用共同目标引领全体员工

12、把握“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

13、制定目标时要做到具体而清晰

14、要规划出目标的实施步骤

15、平衡长期目标和短期任务

16、从个人目标上升到共同目标

17、让下属参与目标的制定工作

18、避免“目标置换”现象的发生

三、授权激励——重任在肩的人更有积极性

19、不要成为公司里的“管家婆”

20、权利握在手中只是一件死物

21、用“地位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22、“重要任务”更能激发起工作热情

23、准备充分是有效授权的前提

24、在授权的对象上要精挑细选

25、看准授权时机,选择授权方法

26、确保权与责的平衡与对等

27、有效授权与合理控制相结合

四、尊重激励——给人尊严远胜过给人金钱

28、尊重是有效的零成本激励

29、懂得尊重可得“圣贤归”

30、对有真本事的大贤更要尊崇

31、责难下属时要懂得留点面子

32、尊重每个人,即使他地位卑微

33、不妨用请求的语气下命令

34、越是地位高,越是不能狂傲自大

35、不要叱责,也不要质问

36、不要总是端着一副官架子

37、尊重个性即是保护创造性

38、尊重下属的个人爱好和兴趣

五、沟通激励——下属的干劲是“谈”出来的

39、沟通是激励员工热情的法宝

40、沟通带来理解,理解带来合作

41、建立完善的内部沟通机制

42、消除沟通障碍,确保信息共享

43、善于寻找沟通的“切入点”

44、与员工顺畅沟通的七个步骤

45、与下属谈话要注意先“暖身”

46、沟通的重点不是说,而是听

47、正确对待并妥善处理抱怨

48、引导部属之间展开充分沟通

六、信任激励——诱导他人意志行为的良方

49、信任是启动积极性的引擎

50、用人不疑是驭人的基本方法

51、对业务骨干更要充分信赖

52、信任年轻人,开辟新天地

53、切断自己怀疑下属的后路

54、向下属表达信任的14种方法

55、用人不疑也可以做点表面文章

56、既要信任,也要激起其自信

七、宽容激励——胸怀宽广会让人甘心效力

57、宽宏大量是做领导的前提

58、宽容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

59、原谅别人就是在为自己铺路

60、给犯错误的下属一个改正的机会

61、得理而饶人更易征服下属

62、对下属的冒犯不妨装装“糊涂”

63、善待“异己”可迅速“收拢”人心

64、容许失败就等于鼓励创新

65、要能容人之短,用人所长

66、敢于容人之长更显得自己高明

八、赞美激励——效果奇特的零成本激励法

67、最让人心动的激励是赞美

68、“高帽子”即使不真也照样塑造人

69、用欣赏的眼光寻找下属的闪光点

70、懂得感恩才能在小事上发现美

71、摆脱偏见,使称赞公平公正

72、赞美到点上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73、当众赞美下属时要注意方式

74、对新老员工的赞美要有区别

九、情感激励——让下属在感动中奋力打拼

75、感情如柔水,却能无坚不摧

76、征服了“心”就能控制住“身”

77、你要“够意思”,别人才能“够意思”

78、“知遇之恩”也是可以制造的

79、替下属撑腰,他就会更加忠心

80、不可放过雪中送炭的机会

81、乐于主动提携“看好”的下属

82、付出一点感情,注意一些小事

83、将关爱之情带到下属的家中

十、竞争激励——增强组织活力的无形按钮

84、竞争能快速高效的激发士气

85、不妨偶尔在工作中打个赌

86、让员工永远处于竞争状态

87、建立竞争机制的3个关键点

88、活力与创造力是淘汰出来的

89、用“鲇鱼式”人物制造危机感

90、用“危机”激活团队的潜力

91、引导良性竞争,避免恶性竞争

十一、文化激励——用企业文化熏陶出好员工

92、企业文化具有明确的激励指向

93、企业文化是长久而深层次的激励

94、企业文化也是员工的一种待遇

95、用正确的企业文化提升战斗力

96、用企业价值观同化全体员工

97、激励型组织文化应具备的特点

98、强有力的领导培育强有力的文化

99、用良好的环境体现企业文化

十二、惩戒激励——不得不为的反面激励方式

100、没有规矩也就不会成方圆

101、随和并非任何时候都有意义

102、适时责惩以表明原则立场

103、坚持“诛罚不避亲戚”的原则

104、对于奸邪者要做到除恶必尽

105、实施惩罚时不要打击面过大

106、惩罚要把握时机、注意方式

107、惩罚与“怀柔”相结合更具激励效果

108、少一点惩罚,多一些鼓励

管理人员心得体会

自主管理是企业管理方式的最高境界,理应成为我们的追求目标,尽管我们都在以各种方式推进这项工作,但从公司目前的管理情况来看,在认识上和落实上还各有不同,坚持以人为本、人为核心应该是我们的中心,因为所有的工作都是靠人来完成的。通过三天的学习和提高,自己对自主管理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作为生产计划科科长,结合自己所在的部门,怎么做好下一步的生产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认同感就是员工在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所以,在日常管理中,一方面要让员工对本岗位的工作内容、要求、重要性、目的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要使员工对自己的岗位从内心认可,认识到本岗位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在本岗位对生产上的贡献,把对生产的贡献作为激励员工不断努力的动力;另一方面要充分使员工认识到工作兴趣是不断创新的动力,在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上,培养员工在本职岗位上的工作兴趣,才会使员工在本岗位工作过程中有一种心情愉悦的感觉,而不是一种精神负担,为员工更好履行安全职责提供精神支持,更好地发挥员工在本职岗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安全感是人类生来具有的一种需要,煤矿供电是一种高压力行业,这是自有煤矿开采以来工作性质所决定的,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对参与煤矿供电的员工形成一种本质的思想影响,如何使员工树立煤矿供电事故可以避免、事故可以做到可防可控的理念,特别是生产管理人员,要改变固有观念认识,让大家认识到自己的思想直接影响到生产系统的安全性,各个生产岗位的安全包括了人、机、物、环四个方面,它需要在日常管理中,通过生产的科学管理让员工对本岗位设备的安全性能、所使用工具的安全操作、环境的.安全系数必须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和掌握,让员工在上岗前从心理角度有高度的安全感,在安全感的支持下,员工才有信心在本岗位上积极履行安全职责,规范操作,促进安全生产,确保矿区电网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是对公司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有责任感的员工大多能够处理好份内与份外的工作,主动解决问题,有人监督与无人监督都能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推卸责任,对于煤矿供电而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每名员工所在的岗位都事关矿井的安全生产,这也是我们在日常管理中一直重视的责任意识,在培养员工责任意识方面应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作为管理者必须身体力行起到模范作用,行为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管理者身体力行,特别是生产计划科的每一名同志都直接参与到各个生产环节,因此,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每个人都要目标明确、注重细节、尽职尽责、勇于担责,为基层车间管理人员起到榜样的作用,二是建立严格的工作流程,要保证员工尽职尽责,就必须合理设计工作流程,从领取工作任务到完成任务,都应做出严格细致的规定,促使员工做到有章可循、有的放矢。三是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员工能否按照工作流程安全地完成工作任务,就需要建立和完善生产监督制度,形成相互监督、通力配合的监督机制,共同促进员工在岗位上自觉履行安全职责的意识。

成就感是指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成就不一定是实现大目标带来的良好感觉,有时小目标得以实现,同样会有成就感。对于生产计划科而言,每一名岗位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凭借一技之长做出不同的贡献,而对于所做贡献的肯定,都是我们生产计划科的无形财富。我们生产管理者还应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基层车间员工的自信心和责任心,使员工认识自我,坚定信心,发挥潜能,更好地在本职岗位上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员工薪酬也是体现员工在本岗位上取得成就的关键经济指标,大家来工作在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需要用经济价值来衡量,每个员工在岗位上的表现往往都以薪酬的考核作为结果。因此,生产薪酬的分配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考核,做到奖罚分明、奖优罚劣,杜绝滥奖滥罚,以免挫伤员工生产积极性。

总之,培养生产岗位自主管理不仅需要员工个人努力,更重要的是还需要管理者坚持不懈的引导,我个人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今后将着重在计划能力、组织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控制能力上下功夫。在生产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达到人尽其才,知人善用,同时注重在团队中工作,在团队中成长,提升综合能力,实现自主管理,推动公司安全生产。

小公司如何管理人员

第一,阿里巴巴的文化不是靠标语贴出来的,你看见的标语和口号不是管理者贴给大家,而是大家自我的激励。

第二,大企业的文化是从小企业开始建起来的,不能到了大了以后才开始讲文化,到了中型企业才开始讲制度。其实第一天老板要培养的就是一种文化,才有可能“大”。“大”了以后,文化才有作用。所以如果哪个小企业主说我现在小,不需要讲文化,大了再去讲文化;现在小不需要制度,到了中型企业再去建制度,这都是误区。小老板管理是靠文化,靠价值观,靠自己的价值观来管理这个公司,所以说创始人实际上是这个文化最早出来的基因。

我们永远要明白这个道理,老板的客户是谁?客户有两个,第一个客户是外部客户,花钱的客户;第二个客户就是员工,两个客户任何一个没服务好都是错误的。一方面,你要为外部客户创造价值,你的产品、你的服务必须很独特。另一方面,你的价值和产品不是你创造出来的,是你的员工创造出来的,你怎么创造独特的价值让员工感受到——我不是你的机器,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所以,我觉得我们每个老板在请员工的时候要想清楚几个问题:

你如果对你的客户、你的产品没有梦想的话,你觉得你的产品就是一个简单的产品,不要寄希望员工有梦想。员工的梦想很现实,他必须要生存。今天要反思的是,员工拖沓,员工要求加工资,这个信号说明他们不珍惜这份工作。原因不出在员工身上,而是老板身上,因为老板没有珍惜员工,员工自然不会珍惜产品。老板是通过员工去服务客户的,所以我觉得你要去思考有没有倾听过员工的想法,如果员工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得不到满足,他在这儿工作没有得到荣耀,没有成就感,没有很好的收入,回家都不好意思说,带回家的钱不能让他在老婆孩子面前有骄傲,你要他为你而骄傲,不可能!所以我觉得问题在老板身上,你真心服务好员工,员工就会真心服务好客户。所以,重复一遍,一个企业懂得用文化,它才会成为中型企业、大企业。

另外你也提到了涨工资的问题,工资要不要涨?一定要涨。但是对员工物质激励,只能满足员工,不能让他有幸福感,幸福感是因为他们有信仰,他们相信公司是对社会有贡献的,公司对客户是有贡献的,我对公司是有贡献的——这样的员工容易管理。天下没有一个员工满意自己的工资,99%的人都说“太低太低太低”,这个很正常。真诚的尊重你的员工,倾听你的员工,并且把你的难处跟他们分享,你就能“得到”。如果员工还是贪婪,跟他谈清楚,解雇掉。但是假如你贪婪,那么就有层出不穷的问题出来了。员工永远不是机器,员工不是资源,员工是活生生的、想有自己事业、想有以自己工作家庭生活的人。

员工和老板共同靠客户吃饭,老板靠员工能把饭吃得更好,不是老板养活员工,是老板和员工互相支持和配合,服务好客户,客户才付我们钱。我们阿里巴巴提出了“快乐工作,认真生活”,员工的工作是不是给他创造了快乐的环境,否则他怎么认真生活呢?所以,如果你坚信这个道理,你一定能找到办法。你相信它,会有n种方法尝试,一定能解决眼前的问题。

这些年物价上涨,费用上涨,公司利润却未涨多少。每个员工都希望工资大幅增加,但估计90%以上小公司无法做到这点。有时我这当老板的恨不得将公司门一关,自己拿着资金炒股或炒房,图个清净。虽说近几年由于给每个员工上5险1金,人均费用每月增加几百元,但员工并不领情,员工只算每月到手多少钱,至于公司的支出与己无关。

既然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我就只满足公司20%的骨干。

首先发展骨干员工入股:我将公司股份买一送一,半价销售给骨干员工,五年内退股只退还本金,五年以上退股我三倍赎回。每年拿出利润的60%分红。反正有钱大家赚,但股东一旦做了对不起公司的事,加倍惩罚,由股金中扣除。这招还真好使,在近5年里没有一个股东离职,而且公司重点岗位都有股东,省了我不少精力。

2.关于授权

记得公司刚有十几个人的时候,全公司我最忙,经常同时接两三个销售电话,还得安排送货,结账,进货,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一次我弟弟到公司,看了半天,发表感慨说:“哥我怎么觉得你在养活公司所有人哪?”我当时还挺自豪。结果公司四五年也发展不大,一直十几个人,而且公司员工感觉备受压抑,无发展空间。后来终于明白该放权就得放权,哪怕员工只能做到你的70%。有时候真着急啊,明明能谈下的客户销售人员就是差那么一点谈不下来,恨不得立刻自己冲上去,该忍还得忍,要不手下员工如何进步。

小公司发展过程中15人是个坎,50人是个坎,200人又是个坎,管理方法不改进,一般无法进一步发展。老板事事亲力亲为的公司,很难过15人。一个人能力强,可直接管理七八个人,能力一般,则只能直接领导四五个人。各个国家效率最高的部门就是军队,看看军队的组织结构:一个班十一二个人,除班长外还有一个副班长,三个班一个排,三个排一个连,以此类推。团长管一千多人,可能只认识其中百十来人。团长看见某个士兵有问题,绝对不会骂士兵,他只会骂士兵所在营的营长,营长则再骂连长,一级管理一级,最后班长把该士兵剥皮了事。所以军队尽管有千军万马,依然能做到令行禁止。

现在客户找我买东西,我经常说:“哎呀真对不起,价格我不知道,我给您介绍个销售人员,我让他跟您联系吧。”

3.有的钱不能省

刚创业时也就一两个人,自己销售,进货,维修,跑银行。当时没有注册资金,借朋友的营业执照。自己到外面学习了几个月会计就开始瞎做报表。月底到税务局报税,报表一交,专管员看了两眼,开始问问题。问的问题我根本不明白,更别说回答了。专管员一脸不高兴,问:“你懂不懂?”。我陪着笑脸:“不懂,不懂。”“不懂你来干嘛。换个懂的来。”“好,好,下次一定换个懂的来。”下个月我又瞎做了张报表去税务局报税。专管员显然对我又印象:“怎么又你来了?”我只好顺嘴胡编:“会计怀孕来不了,只好我来。”。“!” 。第二天我就找了个会计公司,一月300元钱,以后再不自己跑税务局了。一直到公司十几个人,我仍然让会计公司做账,公司只有一个出纳,没有专职会计和库管。随后几年业务开展的不错,没少挣钱,可年底公司帐上资金却没增多少。后来我发现公司只要一过十个人,老板一人根本看不过来,整个公司就像个筛子一样,到处都是洞,能剩下钱才怪。指望公司员工都是焦裕禄和雷锋,门都没有,哪怕提成给员工70%,他还会惦记剩下的30%,傻瓜才不贪污。只有制度健全,让心数不正的人无懈可击,才能管好公司。感谢我现在的会计,工作极为负责。下辈子再办公司,公司只要有4个人,一定是一个老板,一个会计,一个出纳,一个库管,打死再不省那点钱了。

这句话放在90%的公司身上是对的,当然,如果您觉得自己是那剩下的10%,也不妨一试。

一般公司只要能坚持个三五年,挣了点钱,老板就开始琢磨再干点什么。大部分人总觉得自己的行业不如别人的行业挣钱,很不幸,我就是其中一个(我觉得自己的经历整个可编个小企业错误大全)。上世纪末,脑袋一热,开了个饭馆,从此厄运开始了。当初本人觉得自己销售方面颇有天赋,开饭馆肯定没问题。谁知这该死的饭馆光有销售根本不行,做的不好吃别人最多只来一次。本人不好吃喝,也没耐心和大厨琢磨新菜。而且开饭馆不光进货结账,卫生防疫,工商公共安全专家样样要跟上,起早贪黑累的要死,跟开公司不一个路数,本人实在没耐心,找了个公司部门经理去负责,管得一塌糊涂,半年赔了几十万,关门了事。现在谁再跟我提开饭馆我跟谁急,去饭馆吃饭行,别的一概免谈。

如各位有兴趣要开饭馆,一定先想明白以下几点:

a: 你是否能起早贪黑吃得了苦

b: 如是接别人转让的饭馆搞明白上家为何转让(不可只听一面之辞,一定在该饭馆蹲两天)

c: 饭馆租金,人员开销等费用核到每天每张桌子是多少钱,饭馆定位,面向什么层次客户,一天能翻几次台,平均每桌消费多少,毛利率多少,是否能赚回来(一定要掰着手指头算好,不行连脚趾头一块上,否则赔死你)。

d: 附近的工商,卫生,公共安全专家,地痞流氓你是否搞得定。

e: 停车问题。

f: 找大厨。找着后如何管理,是后厨承包还是流水提成?

g: 你老婆是否愿意做采购或找个向你老婆一样对你忠心的人做采购。

h: 饭馆服务员可得管吃管住,而且工资近期增长很快,预算要留出富裕。计算不好你就只能剥削你自己外加你爸你妈你老婆。

i:……还有n多问题自己想吧。

据我的经验,饭馆和美容美发都不好干,只要看看报纸上转让信息就知道,基本就这两个行业。

另:本人的副业还曾有过服装,节电设备等,都没挣到钱。

本人比较惭愧,从未在大公司待过,也未系统地接受过管理培训。刚毕业时虽进入大部委工作两年,可惜职务太低,没学到真谛。一说起管理,总感觉别人讲得头头是道,就好像武侠小说里的名门正派,而自己则是街头打群架的小混混出身,没有理论,只有教训。有时感觉成功是不可以复制的而错误则是可以重复的。比如大家就算知晓了微软运行的每一个步骤也不可能成为另一个比尔盖茨,但若有人像我原来一样不重视财务管理十有八-九公司在钱财上会有损失。

在随后一段时间内,我会把自己的经验教训逐步列出,想到哪写哪吧。不过各位新创业的朋友读过我的文章后估计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只是希望大家犯的错误小点,过程短点,毕竟在岸上看过一百遍游泳教学片下水后还得喝点水。

5.关于招聘

这些年没少招聘,几年前最多时我一下午面试五六十人。刚开始没有经验,每回招人都找最好的,工资一千多的售后服务岗位经常招名牌大学本科生,英语过四级。后来发现,招来人根本留不住。本来简单工作的岗位中专生完全能够胜任,找个本科生双方都不合适,只是在写公司简介时方便吹牛。另外面试时应聘人员说的话不可全信,有时对方刚失去工作后比较失落,为得到新工作,他们什么都敢承诺。某次公司招聘商务,岗位工资定为两千左右,一个女孩投简历面试,本科学历,3年工作经验,上份工作工资在两千五,我问她这次工资比上份工作工资低,能否接受。她毫不犹豫表示没问题。由于她比较适合商务职位,我就录用了她。半个月后,前任商务和她交接完离职后第二天她也离职,理由居然是工资低,搞得公司非常被动。再次招聘我招了个原工资一千五百元的女孩,现在还在该岗位,不但干得好,而且对工资也很满意。大部分人对待新工作职位及待遇都是只能上不能下,能上能下的人太少了,dengxp应该算一个。

招人的经验是:宁可漏过一千,不可错招一个(源于历史上某个著名人物语录)。据我的经验,公司招聘如低一档用人,高一档发工资效果比较好(也就是招三流的人才,干二流的工作,发一流的工资。当然,以上一流三流都是相对的)。招聘时应不嫌麻烦,仔细核对应聘人员身份。去年我公司连续发生两起新员工携款潜逃事件,打电话找人时对方有恃无恐:反正我应聘时的身份证学历证家庭住址都是假的,都不管。还真不管。现在招聘,本地人公司都一一核实,外地人一律要有本地人担保,弄虚作假者一概不要。从此再无类似情况发生。

对于下岗职工我个人有一定偏见。大部分下岗职工,特别是岁数稍大的国营单位下岗职工基本上牢骚满腹,觉得社会对他不公,而且把不满情绪及原单位的种种不良习气都带到新公司,觉得公司给他什么福利都是应该的,别人都欠他的,很难融入新公司,踏实肯干的占少一部分。大概私营企业不适合下岗职工吧。此外亲戚朋友能少用就少用吧,这个话题以后我还将涉及。

6.老板尽量唱红脸

刚干公司时,找不着当老板的感觉,平素又最烦管人,所以员工有什么问题我很少说。结果公司员工自由散漫,谁也不服谁,工作无法开展。后来觉得再这样下去实在不行,于是开始板起脸管人,这下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公司里几乎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到我和公司员工之间,经常有员工当面与我理论是非曲直,这老板当的真郁闷,而我又实在不想当一个声色俱厉的管理者。后来与日本企业接触多了,发现不少奥秘。日本公司总经理很少骂公司普通员工,对公司底层员工可和蔼了,但他经常当着员工的面训斥公司中层干部,而普通员工犯错误则由该员工的直接领导负责处理,当然月底发工资时总经理心里可不含糊,这样公司不仅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员工心里也比较平衡。

他山之石可以工玉,说干就干,咱公司不大,好歹也有几个主管。于是开会明确职责,谁的手下出问题谁自己处理,别什么问题都往我这推。平常我一般只表扬好人好事,鼓励为主,而主管自身犯错时我也很少当众批评,通常是私下交流。时间不长,公司管理顺畅了,我在公司里的形象也大为改观,员工更尊敬我了。

有时觉得,老板对于公司有点像古代皇帝对于国家。如果皇帝很贤明而大臣很昏庸,老百姓通常觉得国家还是有希望的,大不了清君侧,换个大臣了事。而如果皇帝很昏庸,则老百姓通常觉得这个国家没希望了,开始琢磨造反改朝换代。咱当老板总不能让公司员工揭竿而起或用脚表态一走了之吧,既然主管和部门经理享受着公司岗位津贴当然应该为老板分忧,该唱黑脸作恶人时就应当仁不让,而老板一般应保持一个超然的态度,置身于事件之外,旁观者清吗。不过部门经理需要支持时,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我通常态度鲜明予以支持。

7.公司里的亲戚

这个问题,我只有教训,没有经验。还好,老婆工作单位一直不错,世界500强,对我的小公司没什么兴趣,因此公司刚成立时,我根据平时耳濡目染的各类情况,决定尽量不用亲戚朋友。后来公司到一定规模时,外地一个长辈打来电话,说她儿子(也就是我表弟)毕业一年,在当地我们这个行业的一个小公司当业务员,收入不是很高,希望来北京发展。我这个亲戚家庭比较困难,其中一个孩子因为特殊情况无法上班,而要来北京的这个表弟我原来见过,现在十八-九岁,相当聪明,当时想公司正缺人,用谁不是用,因此我爽快地同意了。

表弟刚来北京时,吃住都在我父母家,年轻人和老年人生活习惯不同,搞得我妈经常找我抱怨。过了一段时间,我将其安排到公司宿舍,算是解决了问题。表弟人很机灵,又会来事,几个月时间就完全适应公司环境,而且在部门里业务完成的很好,提成总在前几名。后来我发现,表弟经常在公司里表白自己的特殊身份,对同事吆五喝六,公司其他员工反响很大。为此我找他谈过几回,他都表示一定改正,不过收效不大。转眼一年过去,表弟在这个行业里已经如鱼得水,挥洒自如。这时,表弟找我说他在老家有几个同学,又聪明又可靠,希望带过来一起在公司发展。我想这是好事啊,来吧,照单全收。麻烦开始了。

表弟和他的几个朋友吃住都在一起,相互之间只说家乡话,公司里除了我谁也听不懂。而且他们虽在不同部门,但被部门主管察觉他们相互勾结挣黑钱。表弟非常聪明,他散布说公司股东之间有矛盾,他是我这一派的,让他的直接主管不要站错队,否则后患无穷。公司不少员工真被他唬住了,过了一段时间,问题才反映到我这来。公司对待此类问题一向是第一次罚款警告,第二次开除。我和表弟谈了一回,他拍胸脯表示绝不再犯类似错误。没过一个月,又有部门主管向我反映表弟的小团伙在干黒活,而且不但不避讳其他员工,甚至鼓励其他人一起干。我真的很为难,再不管该养虎为患了,我还指望公司做强做大,让一起创业的股东老有所依呐。长痛不如短痛,一咬牙,我将表弟和他的小团伙陆续请出了公司。公司业务为此震荡半年。

表弟靠着从公司带走的客户,现在还在这个行业做,每年也挣不少钱还买了车。

亲戚朋友能不用还是不用吧,否则最后亲戚朋友也没得做了。

曾经听过其他公司老总讲他在公司做大后如何对待亲戚。他的五六个亲戚在他创业时不计得失帮他干,做大后亲戚跟不上公司发展步调,且占据高位不好管理。这时,他采取牺牲钱财保全亲情的方法:岁数大的给一笔钱帮其另外创业,岁数小的公司出钱送到国外留学并负担所有开销,读成mba后帮其再找工作从而顺利解决这一棘手问题,高!

8.当老板和开车

去年回老家,坐一个亲戚开的车。亲戚刚拿本没多久,属于实习司机。一道上马路又宽又直,司机的手却在不停地动,左一下右一下,车也在画龙,我坐在副座上,心里很紧张,系上安全带,嘴里话也少了,脚下直使劲,旁边车道上的车不停地在按喇叭,还好,最后终于安全到达。回想十年前自己刚拿本时,已是老司机的弟弟坐我的车也提过同样问题,当时自己信心很足,根本不理解坐车的人怎么会有这种感觉,现在方才明白。

总结自己开公司,也经常犯类似的错。政策朝令夕改,看见别的公司有什么新章程常常一拍脑门拿来就用,过段时间发现效果不好又推倒重来,弄得公司员工无所适从。原有的提成奖励方法有的已经很好,经过实践检验较为合理,员工也认可,偏偏听完什么专家讲座或看完某本管理书后,不经过深思熟虑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进行改造照搬照抄,立刻重新制定政策,结果会计抱怨不好操作,员工抱怨政策不合理,一通折腾后又改回原样。

现在常想,办公司和开车很像,老板就好比驾驶员,车在路上跑,只要在本车道的两条白线内就ok,不必时刻调整方向盘,否则司机累,乘客累,车还画龙易出危险,费力不讨好。同样办公司只要公司运营在可控范围内不犯大错,政策就应稳定执行,保持连贯性,让员工心里有底。小公司老板权力集于一身,缺乏监督,制定政策更应该小心谨慎,不然公司总在调整,员工缺乏稳定感,不跑光才怪呢。想想当初dengxp为什么承诺香港回归后体制50年不变。

9.按时发工资

其实这一条是当老板最基本的素质。估计每一个老板都不会反对这一点(至少在口头上不会反对),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公司做不到这一点。

公司在日常运营时,会经常遇到资金紧张的情况,比如月底或年底压一批货从厂家拿个高额折扣,做工程甲方押着工程款未能及时支付,银行贷款到期需立即归还等等,所有这一切对于老板来说都是未能及时发工资的充分理由。老板一般想:又不是不发工资,只不过稍微晚几天,公司资金紧张,员工应该理解。真实情况是:无论任何理由,对于不按时足额发工资,员工都无法理解。员工的工资不是老板赏赐的,而是他辛苦所得,没准他正等着到日子拿工资交房租,还月供或支付孩子的学费。未能及时领到工资员工可能马上就会面临生存问题。正常情况下,老板兜里的钱总比员工活分些,所以老板经常想当然认为员工晚拿几天工资没关系。

那么如果碰到资金紧张时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做生意量力而行吧,有多少本挣多少利,不行就找银行贷款。如果银行贷不到款,也可公司内部或亲戚朋友之间集资,讲明用钱的地方,谈好借款期及利息,大部分员工对于公司有把握的业务还是愿意参与的。到月底实在发不出工资,如果公司还想继续做下去,老板还是先从自己做起把私房钱拿出来吧,还不够把房子车子先典当了,资金周转过来再赎回。

拖欠工资这事有点像吸毒,有一回就会有第二回,只要资金一紧张老板就会用拖欠员工工资来缓解,结果员工对公司和老板的信任荡然无存。调查表明,员工对于公司最无法容忍的就是拖欠工资,这也经常是某些企业人员流动的最主要因素。

10.学会说“不”

中国人好面子,“不”字很难说出口,而老板又是公司的最后一道关口,有时不得不拉下脸说“不”。

我们公司有规定,公司的钱一律不借个人,当然,特殊情况员工可以预支部分工资。前两年,公司一个骨干员工找我聊天,他问:“如果公司里一个员工,对公司贡献是其他人的好几倍,公司会不会借钱给他?”对这个问题我真的很犹豫,想了半天,我说:“公司有规定,公司的钱一律不借个人。”他还不甘心,又问:“对骨干员工也这样?”。我说:“对所有人公司一视同仁,骨干员工工资奖金可以多发,可以优惠条件入股,但对于这项规定谁也不能例外。”随后我问他是不是自己要借钱,他承认说要买房子想借三十万。我很奇怪,买房可找银行贷款呀,这个员工说找银行贷款要付利息和手续费,想着找公司借钱可以不付利息了。后来我了解到他已经有一套住房想着再买一套住房等升值挣钱呢。一年后,该员工因为其他原因离职了。想想当初要是借钱给他,此时还真不好要回来。回绝过一回,以后类似情况就好处理了。这些年,公司包括我在内的所有股东买房钱不够都是找银行贷款,没人借用公司流动资金。想想公司再有钱又怎能代替银行的功能。

有时公司的不少规定都有特殊情况,但在原则问题上老板一定站稳立场,规定面前人人平等,所谓不患多寡患不公,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开了先例以后其他员工就不好管了。近些年媒体上不是一直嚷嚷要法制不要人治,一定有他的道理。当老板该说“不”时就说“不”,无论对谁,虽然当时被人骂难受一下总比公司歇菜难受一辈子强,有很多公司就因为老板抹不开面子盲目给别人担保或随意借款给人结果最后自己公司倒闭了。当老板不对自己的公司负责别人是不会为你着想的。

11.不要在公司内部奢望交朋友

刚当老板时不习惯管人,总觉得公司里应该人人平等,大家都是朋友,有什么事好商量。干了一段时间后,感觉公司里比较混乱,制度形同虚设,犯错误成本非常低,大家日常基本是想干啥就干啥,月底工资还谁也不能少发。

一天,一个在大公司工作的朋友到我这待了半天,走时深有感触地对我说:你这管理要加强啊,在公司半天都看不出谁是老板,员工既不怕你也不听你呀。我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但具体怎么做也搞不明白。后来问题终于集中爆发了,公司里贪污现象严重,效率低下,员工觉得没有奔头,几个骨干自己一合计单挑一滩,十几个人的公司跑了七八个并带走了一半客户。

好在此时我还有另外一个较小的分公司,新招了几个业务员。毕竟本人是白手起家,心理承受能力足够强,一咬牙重新开始。这次吸取教训,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业务很快有了起色,一年后人员又恢复到十几个,利润也超过以前。

想想还是自己当初还是心态不对,认为自己的公司应象国营企业一样,人人都是公司的主人翁,人人都平等,大家自觉把事干好,纯粹是扯淡。公司内部大家利益不同,岗位不同,哪来什么绝对平等。虽然大家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岗位职权工资奖金上怎么可能平等呢?为什么除了垄断行业外,大部分国营企业都倒闭了?因为国营企业的经营观念管理方法不符合目前的市场经济和社会环境,我觉得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从根本上不符合人的本性。当初红灯记里鸠山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一直被当作反面典型加以批判,其实我现在认为这话好像符合每个人自然的第一反应。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使人攘攘皆为利往,连出家的和尚都明白这个道理。当老板就当老板吧,甘蔗没有两头甜,我不再奢望与公司员工做朋友,一切按规章制度来,只要管理好公司,让大家尽量拿到更多的工资奖金,人人都上保险,骨干员工入股共享公司发展成果,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完了。老板本来就是个孤独的职业,交朋友就在公司以外吧。

要说规章制度,每个稍具规模的公司都有一大本,但不同公司的管理水平相差可大了去了,关键还在于规章制度是否被认真执行,老板能不能自己认可规章制度并亲自或安排专人监督落实。规章制度执行好了,人员管理就水到渠成,一切按规矩来,老板也无用一天到晚训斥员工。其实,从办公司到现在,我没有骂过任何一个员工,有几次公司员工离职后又回来,原因竟然都是无法忍受新公司老板发脾气骂人,呵呵,不过我感觉现在我在公司还挺有威信,至少朋友来公司不会说看不出谁是老板了。

12.避免当场做决定

影视作品,报纸广播里经常有这样的`场景:领导干部现场办公或下基层走访,有人民群众扶老携幼涕泪滂沱地反映当地官员久拖不决的某些问题,领导同志大手一挥,无比激动地斥责那些不作为的贪官污吏,该免职的免职,该法办的法办,几年解决不了的问题五分钟之内现场解决,真是大快人心,爽!

当老板没多久,公司人员渐渐多起来,我的领导欲望也逐渐膨胀,常常脑袋一热手一挥解决问题。有一回,业务员甲向我投诉,另一个业务员乙恶性竞争抢他的客户,同一单生意故意报低价致使用户未从甲业务员处购买,公司也在利润上受到损失。我一听,非常生气,这种极端自私的行为如何能够容忍,于是贴出通知:此担生意,乙业务员不仅没有提成,而且通报批评,所有提成奖励归甲业务员。后来乙业务员反应激烈地找到我说该用户他已经跟了半年多,价格型号都基本谈妥,前些天有次他外出拜访其他用户时该用户打电话到公司落实细节问题结果甲业务员接了电话,过后甲不仅未转告乙业务员,而且还让用户直接找甲业务员自己并许诺更多优惠,差点将生意搅黄。我听完后非常诧异,怎么与甲说的完全不一样啊。后又找其他几个业务员核实,乙业务员说的基本属实。唉,通告已经张贴了,这可如何是好?于是一通补救并制定相应规章制度避免以后类似情况发生。过后反思:当初为什么不调查一下再做决定呢?如果乙业务员性格内向些没准不找我申辩直接开路走人了,这对公司损失更大而且公司其他员工又会有何想法呀。再回想最近经常快速做出一些鲁莽的决定,非常后悔,看来官僚的口头禅:这个问题要考虑考虑研究研究确有其道理。过去的皇帝金口玉言,说的话不能随便改,今天的公司老板也不能不过脑子不全面调查随口做决定,否则天天朝令夕改威信尽失。

现在员工找我解决问题我一般都说:行,我知道了,等我查一下,几天之内给你回复。这样类似错误就很少发生了。看来做事不能只图一时痛快,要全面考虑,职位越高越应避免当场做出决定。要不怎么很多人感觉大公司办事反应慢,估计如果大公司反应都向个体户一样快很快大公司也就变成个体户了。

13.政策的制定

经过几年的努力,公司终于拿到某个著名品牌在北京的代理权,我非常高兴。为完成该品牌在北京全年的销售任务,公司召开销售会议,在会上,我详细给销售部每个员工布置了任务,订好全年的销售目标。

偶尔听到业务员之间的对话让我解开了谜团。

下班后,我正准备走,听到门外两个业务员在聊天.

甲业务员:“今天你卖得不错呀,一单就走了5万多。哎你为什么不推咱主打产品呀?”

乙业务员:“顾客用惯了另一个牌子,再说卖那一个牌子利润多500元,我的提成不也能多一百多吗。”

原来如此。按说乙业务员不仅是公司骨干而且还是公司小股东,他尚且如此,更别说其他业务员了。

我反省了半天,错误还在我。卖主打产品虽说有时眼前利润可能稍小,但如果考虑售后服务成本及完成任务后厂家的各种促销支持还是利大于弊的,关键是这些员工并不关心,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收益,毕竟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呵呵,不符合主旋律,不和-谐),还是公司的销售政策没定好。

第二天,我重新制定了销售奖励政策,向主打产品倾斜,凡销售主打产品不光有利润提成,还有流水提成,而且每季度如完不成主打产品流水任务将影响该季度的季度奖。政策一改,立竿见影,当年第二季度主打产品销量顺利完成。

一般来说,公司员工的利益与公司老板的利益是不一致的,二者之间经常会有冲突。指望公司员工牺牲个人利益去成全公司利益基本上是天方夜谭。但老板有老板的优势,老板是公司政策的制定者,他可以利用人趋利避害的本性制定政策,将公司员工利益尽量与公司利益统一起来,让二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样根本不需要做思想工作,员工自己就朝着老板希望的方向使劲了。就像古代大禹治水一样,疏导为主,堵塞为辅。一个明智的政策必须符合人的本性,所有那些假大空的言论都应该被摒弃。有些领导(包括我原来就经常想少发奖金,多给员工讲人生哲理)在台上给员工做报告大道理一套一套,说的话有时自己都不信,现在谁比谁傻呀,无利可图,政策不对头再讲大道理也没用。上个世纪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改革,一包就灵,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政策终于符合了人的本性。

14.矬子里拔

公司销售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主管,十几个业务员都由我来管,不是我不想设立主管,而是觉得部门里几个骨干能力差不多,没有特别突出的,并且由于行业的限制及所制定的销售政策决定了每个业务员基本上都是单打独斗,相互之间合作很少,日子长了大家都变得比较自私。而其他员工能力与骨干员工比差的比较多,流动性也比较大,因此销售部无部门负责人。

于是每天我除了与其他几个部门经理沟通外还得对销售部十来个人事无巨细进行管理,烦死我了。销售部有事与其他部门协调时由于本部门无主管,其他部门经理经常不买账。地位不对等呀,于是又来找我,唉。

实在难以忍受,矬子里拔也得提拔一个销售部主管。

于是制定提拔标准,再根据业绩,能力,与其他同事相处是否融洽等考核,终于选出了一个主管,虽然不是很理想,一边干一边培养吧。

一年过去了,主管并不十分出彩,但日常事务倒也管得井井有条。原来公司到货时需要卸车,销售部公共区域卫生需要打扫,节假日值班安排等头疼的事都需要我亲自去指派,有时还得又唱红脸又唱黑脸。现在好了,有主管了,既然每月多拿几百元岗位津贴当然就得承担更多责任,食君俸禄为君分忧吗,我只要找到销售主管,让他安排就行了。此外如联系厂家安排新产品培训,与其他部门协调等工作我都交给销售主管去做,一年也未出什么大错。看来有个平凡的主管也比没有强呀。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就像蜜蜂一样,刚出生时大家都一样,只要从小喂它蜂王浆,按蜂王培养,它就能成长为蜂王。

15.有些事情越透明越好

但凡老板,公布各种销售政策时基本都会对商品的实际成本有所保留,无论是对公司员工还是合作伙伴或下级经销商,老板一般都不交实底。

2015年我们因业务发展需要在北京周边的一个城市设立了分公司,分公司是采取收购当地一个合作伙伴部分股份,我公司派驻骨干员工的形式开办的,当地合作伙伴公司的老板马总继续当总经理,负责日常经营。由于对方是一个成熟的盈利企业,所以不用担心新开公司第一二年会赔本的问题。当初合作时大家商定:分公司作为我公司所代理某项产品在当地唯一经销商,享受我公司从厂家进货相同底价及同样的各类促销政策,接受总公司各类业务业务指导,年底分公司利润双方按股份比例分红。

一切走上正轨之后,我将与分公司合作的各项业务交由公司管理渠道的副总经理老何负责,直到年底,相安无事。

第二年,矛盾出现了。由于分公司从总公司进货需要开增值税票,而且每次都需总公司派车将货物从厂家库房提出送到货运站再发至分公司所在城市,这就会产生很大一笔物流和税务方面的费用。

老何考虑到费用没地方出,于是在新的一年给分公司发产品报价及厂家政策时暗自留了2%。没有不透风的墙,分公司马总在这行业里经营多年,与全国各地经销商都有联系,不到一个月,就看出了老何所提供的销售政策有问题。在一次厂家的销售会议上,马总找老何对质,老何当然极力掩饰,两人几乎翻脸。

马总对老何彻底失去信任,直接找到我,提出这个问题如不解决,双方无法继续合作。

我好言安抚,将与厂家签订的本年度代理协议原件和盘托出,同时将从厂家库房提货及发货的费用,资金占用费用,仓储费,开发票所需交的税等详细列了个清单逐一计算,计算结果大致为流水的2%。马总看完后心里顺了气,坦言只要在厂家销售底价及政策上对他不加隐瞒,这2%的费用他完全能够理解并接受。我接着承诺利用双方合作销量大的优势向厂家申请争取更多额外的销售支持,一定让分公司享受到比自己做更优惠的价格及政策。马总满意而归,一场纠纷烟消云散。我想:其实合作伙伴所要求的只是一个知情权,一个平等了解厂家真实销售政策的权利。

在通讯极其发达的今天,几乎很难保守什么秘密。那种城南布头便宜两毛城北半个月不知道的情况再也不会出现了。只要不涉及个人隐私不影响公司根本利益,我公司各项事务基本都是透明的。商品的底价向所有业务员公开,只是事先向他们说明物流仓储税金等各项费用的计算摊销方法,规定销售最低价,其他一概由业务员自己做主,这样不仅增强了员工与公司双方之间的相互信任而且简化了很多销售中间环节,提高了反应速度。

16.发劳保用品

刚成立公司时,习惯了国营单位那一套,时不时在过节时发点劳保用品,饮料食用油之类,每回公司派车采购回来,乱哄哄一阵忙,员工每人拿到手后有的用自行车驮,有的打车,还有的零打碎敲往家拿。后来公司人逐渐增多,业务也忙了就逐渐停止发劳保用品了。

去年春节前去一个朋友公司,正赶上他们过节前发东西,每个员工两大捆卫生纸,一小桶食用油,几大桶可乐,一箱芦柑。十几个员工每人前面一小堆,不少人正发愁怎样往家拿,打个车吧不值,坐公共汽车吧又拿不了。

我进了朋友办公室,他正在算账呢。见我进来嘿嘿一乐,对我说:

“看我们公司热闹吧,正发过节的东西呢。”

我问他:“发那些东西干嘛,又不好拿。”

朋友故作高深地对我说:

“这你就不明白了吧,我过节发这些东西让员工拿回家,员工家属一看就觉得咱公司福利待遇好,员工多有面子啊,这些东西摊到每人头上才一百多元看起来又一大堆,多合算呀。”

我又问他:“你公司员工不一直嚷嚷要上劳动保险吗?有钱你还不如把保险给员工上了”

“谁上那个呀,每人每月公司要多负担好几百元。”

节后,朋友公司的业务骨干走了不少。

三月份我公司招聘,应聘人员中就有一个曾经在朋友公司干过。

我问他:“你为什么离职呀,原来公司不是挺好的,过节还发东西哪。”

他不屑一顾:“就那点东西,加起来也就百十来块,蒙谁呀。劳动保险不给上,年底奖金不兑现,老板算得也太精了。”

听了这话,我不禁汗颜,早几年发劳保用品时我内心深处也想着能省点奖金什么的, 那时员工私下不定怎么发牢骚呢。

现在这社会,谁比谁傻呀,老板知道卫生纸不值钱员工一样也知道,商品供过于求,超市要啥有啥,明码标价。当老板的做决定时最好还是站在员工角度考虑考虑,这样才能尽量少犯低级错误。否则老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早晚要摔跟头。

17.财务制度之签字与凭证

几年前的一天,我正在座位上改广告稿,忽听到财务室传来争吵的声音,不一会,出纳小丽与业务员小马脸红脖子粗地走到我跟前。小马说:

“上周五我把一张三千元的支票交给小丽,今天会计又让我交货款,我说交给小丽了,可小丽不承认。”

小丽委屈地直掉眼泪:“我根本就没收到那张支票,我刚翻遍了所有的票夹,又查了银行对账单,根本就没有。”

小马说:“我明明放到小丽桌上,怎么会没有呢!”

小丽说:“经理您可以问问财务室的人,他们都能证明我绝对没收过小马的支票。”

一场糊涂官司,吵得我头都大了。

我说:“再去财务室仔细找找,墙角柜子后面桌子低下都翻翻。”

10分钟后,财务室传来一阵欢呼,支票从两张桌子的夹缝中找到了。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财物流程还有漏洞,万一这张支票找不到,算谁的责任?真让我判断,我也无法决定。一直以来,公司对现金的管理比较严格,凡业务员交回现金,都由当班出纳现场收好并验明真伪,然后开具现金收据交给业务员,收据上写明金额,交款人,客户名称,日期并由交款人签字确认。业务员将收据的一联交给会计做账,会计每天根据现金收据对公司现金结存进行盘点。现金方面这些年从未出过差错。但对支票的管理相对松懈,一般就是由业务员交给当班出纳完事。

在这件事发生以后,公司立刻修改流程,规定凡当班出纳收到业务员交回的支票后,必须在业务员工作单上签字确认,而业务员事先也须在工作单上注明所交支票的支票号及金额,如有纠纷,随时备查,这样一环套一环,责任明确了,就很难再发生类似纠纷了。

总结这些年的教训,我觉得办公司,财务制度一定要健全并被严格执行,公司大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如果财务制度上有漏洞,难免有人会加以利用并非法得利,这样不仅公司利益受到损失,而且起了一个坏的带头作用,其他员工会觉得自己不利用公司财务漏洞相对来说就是吃亏,如此下去公司风气越来越坏,老板到时哭都来不急了。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任何小的财务漏洞都应予以弥补。同时,原始凭证亦极为重要,好脑子不如烂笔头,谁也不可能记住半年一年前每一笔花销的细节,而一张规范的原始凭证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财务制度及规范自有他的道理,有时看起来连老板的自由也限制了,但财务人员是否配齐,财务制度是否健全正是做企业和干个体户的重要区别之一,当我们从单干或夫妻店发展到三五个人的时候,这一环节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可惜当初自己比较愚笨不懂这些,也没有过来人给我指点迷津,所以创业之初我走了不少弯路,要不早发财了。

18.关于股份制,分红与年终奖

各公司搞股份制方法是不一样的。上市公司的股价怎样计算怎样转让我也不太明白,估计大家都得考虑公司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年盈利能力,无形资产,市盈率,负债率等几方面吧。

我公司员工入股,什么无形资产,市盈率等都未计算在内,老板让利,员工实实在在得到实惠。我们只算公司的净资产。每年年底会计出张报表,列清楚公司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应收应付,待摊折旧,当年利润,费用税金等等,明明白白,对于希望入股的骨干员工全部公开。因为平常员工对我十分信任,大部分人连报表看都不看,只要明白公司净资产值多少钱,投资入股后每年大概的分红比例和增值比例就满意了。当然正规的方法应该让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资产评估并出具报告,但员工都认为没必要我也就乐得省事。员工入股后,公司给每个人一张收据,写清楚该员工出资金额,再与每个股东签订一份入股协议,写清楚员工实际出资金额,占公司总股份百分比,每年分红方案,双方权益责任,退股方法等等,双方签字盖章,各留一份,一切ok。至于五年后如员工想要退股,我们定的是或者按当时公司净资产计算股价赎回,或者按员工实际投资额的三倍赎回。现在公司第一批股东入股时间早已超过五年了,由于公司发展不错,还未发生退股现象。

入股时我发现一个现象:销售部员工入股最积极,财务部员工入股最消极。这大概与两个部门员工日常工作性质与看问题方法有关吧。销售人员做事总是比较积极冲动,容易只注意事情有利的一面,忽视不利的一面。财务人员做事比较谨慎,看问题容易忽视积极的一面,只看到消极的一面。所以在公司每当做重大决定时我经常同时听取这两个部门的意见,并在不同意见当中权衡协调。

蒙牛老板牛根生说的好: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将公司股份分一部分给员工不仅留住了人才,而且还能激励员工更好地为公司工作,因为给员工股份的同时也赋予了员工相应的责任,当老板将公司50%以上股份分给公司员工时他一定感觉到肩上的担子轻了不止50%,每年他就能踏踏实实地陪家人放松度假去了。其实公司老板控股并不一定要占公司50%以上股份,如果其他小股东每人所占公司股份比例都不到5%那老板股份只要占到公司总股份的20%至30%就已经是公司绝对大股东了,当老板总不至于当到公司所有小股东都团结起来发对你吧。

头些年我每年将公司当年盈利的30%用于分红,虽然总数不少,但对于小股东来说,有些不疼不痒。近两年听取高人建议,一方面公司自有资金目前足够支撑日常运转,另一方面最近通货膨胀率太高,我索性将年底分红的比例提高到当年净利润的60%,消息一公布,公司小股东乐得嘴都合不拢了,一些原来犹豫的员工也纷纷向我打听入股的事。

年终奖从前一向是我亲自分配,现在公司人多了,我不可能了解公司每个员工在这一年里的工作细节,因此,公司就根据当年效益定个年终奖总数,我再根据年终奖总数及各部门贡献和部门人数按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让各部门经理与人力资源经理参照考核标准分配到每个员工,最后我只要根据每个部门这一年的工作业绩评定部门经理的年终奖就可以了。

以前年底分红与年终奖财务上都是作为费用在第二年按月摊销,方法不甚科学,现改为当年按月计提,每月在利润这部分费用预留出来,这样年底发奖金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每部门在计算年终奖总数时也有依据了。

19.关于涨工资

想起这个问题我就头疼,这两年物价上涨厉害,通货膨胀率很高,垄断行业及国家公务员纷纷大张旗鼓地涨工资,公司员工也不时议论纷纷,经常问我:“老板,咱什么时候涨工资呀。”

我也想给大家涨工资,但我们所在行业销售的产品偏偏每年都在不停地降价,利润空间越来越薄,而且由于需要给每个员工上五险一金,公司的用人成本每人每年比几年前增加了近万元,只不过增加的部分没发到员工手里,一般员工看不见。唉,地主家里也没有余粮啊。

管理书上经常说:要给员工树立远大理想,创造发展空间,制定个人职业规划,分析公司现状及长远规划,激励团队精神,激发员工士气。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发现要完美做到以上几点真的很难,我自己就不善言辞,给员工做报告更不是我的长项。再说光有精神力量缺乏物质奖励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涨工资的问题不可回避。

除股东外的大部分普通员工对于公司的经营困境并不感兴趣,员工认为公司经营不好是老板没本事,我的工资该涨还得涨,如果涨不到我满意的程度,那么我就用脚投票,只要找到比现在收入高的职位就拜拜走人。

既然这个问题回避不了,就得想法解决。根据二八法则,公司80%的利润都是由20%的骨干员工创造的,因此公司的首要问题就是留住这20%的骨干员工。给20%的员工涨工资公司还是负担得起。另外80%的普通员工工资根据工作年限适当调整,多做思想工作,如果还不行就一切随缘吧。通过近几年的情况看,85%的骨干员工比较稳定,公司经营没有产生大的波折。

公司有一个部门,一共有三名员工:张师傅,王师傅,李师傅。来公司前三人全是国营单位下岗职工,其中张师傅来公司六七年了,比较踏实肯干,王师傅来公司四五年,中规中矩,李师傅来公司两年,工作中有时爱偷懒,经常发牢骚。这天,李师傅找我说:“经理,我们部门工资好久没涨了,师傅们平常工作都很辛苦,您看是不是意思意思,工资往上涨涨,要不该影响工作积极性了。我跟几位师傅合计了一下,想找个时间和您一块开个会讨论一下。”

我一听,明白了,这李师傅私下准做好了部门其他人工作,想要一起向我发难呢。此风不可长,否则公司人人都学他岂不乱套了,再说该部门平均工资在同行业里已高于平均水平。于是我回答道:

“这两天我很忙,要不后天下班咱们开个会吧。”

“好嘞。”李师傅笑了。

第二天,我找了个机会将张师傅叫进办公室,先聊了聊家常,对他的日常工作予以肯定,然后对他说鉴于他工作一向比较努力,从下月起每季度给他单独增发一部分季度奖,但这额外奖励只有他一人有,希望他保密,最后问他对该部门现有工资的看法。他说:

“经理,其实我觉得现有工资也差不多了,当然对于工龄长的老员工稍微有点低,您给我涨了季度奖后我就很满足了。我保证好好干!”

下午快下班时,我又将王师傅叫进了办公室。同样,先聊了会家常,然后我对王师傅说:

“今年公司盈利方面比较困难,可能暂时无法都涨工资。由于业务量下降,你们部门估计很快需要精简一个人,另外两个人会比较忙一些,公司在年终奖上会有所考虑,对留下的二人适当增加。你对此有什么好的建议?”

王师傅考虑了下说:“经理,我明白了。我觉得目前的工资还行,涨工资的事等公司利润增加时您自然会考虑。我没的说,该怎么干还怎么干。”

第三天下班时,会议如期举行。

首先,李师傅先发言:“经理,我们三个师傅商量了下,都觉得目前的工资水平比较低,公司是不是考虑给涨涨,要不该影响大家工作积极性,这不对公司也不好吗。”

我说:“目前的你们部门的工资在同行业里已经算比较高的,今年市场环境不好,公司正在调整,又上了新的项目,估计利润会比去年少一些,希望大家克服一下,等公司利润增加后大家工资都会增加。”

李师傅很不高兴:“经理,公司利润的事是公司经理考虑的事,跟我们没关系。一个公司利润下降是老板没本事,员工工资不应受影响,该涨还得涨。再说我们出来打工不就图个挣钱吗,发多少钱我们就干多少活,是不是二位师傅?”李师傅转头问其他人。

张师傅和王师傅什么表情也没有,一言不发。

会议又进行了二十分钟,基本是我解释几句,李师傅慷慨激昂几句。突然,张师傅说:“经理,我想起来了,还一个活今天必须干完,我得马上走。”

“行,辛苦了,您去吧。”我回答。

“经理,”王师傅趁机也说:“我闹肚子,得去上个厕所。”

“去吧,去吧,上厕所能不批吗。”我说到。

一瞬间,除我之外,只剩下目瞪口呆的李师傅坐在会议桌前。

20.充分运用科技手段进行管理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解决了不少管理上的难题。

公司刚成立时,上下班考勤是靠考勤员来记录的,但这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无法保证考勤员自己每天按时上下班,其次,考勤员请假时公司没人接替负责记录考勤,再者考勤员与公司其他员工关系有近有远,谁也不能保证考勤员一年365日天天公正无私。

九十年代后期,打卡钟逐渐普及,公司也购买了一个打卡钟,放在公司门口,员工上班或下班时拿自己的考勤卡在打卡钟上打印个时间,月底人事部一统计一目了然。可随后马上出现了代打卡现象,关系好的员工互相帮忙代打卡,虽然公司每回抓着代打卡的都会重罚,但仍屡禁不止。

进入新世纪指纹技术渐渐成熟,公司只花几百元买了一个指纹考勤机就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

到目前为止,公司还未发生员工互相借手指头帮忙输入指纹的现象。

随着公司销售网点逐渐增多,办公地点越来越分散,管理起来也日渐麻烦。有时某种商品甲门市积压半年卖不出去,乙门市接着用户订单又重新进货,门市之间信息相互沟通不畅。

四五年前,公司花重金购买了网络版财务软件,使公司各门市,北京总公司与外地分公司之间做到了实时沟通。公司所有库存商品一目了然,每个业务员的每笔业务随时可查,应收应付账款明明白白,各类报表随要随有,我再也不用老问会计:现在库存多少?账上还剩多少钱?某某某这月销售额多少了?只要有台能上网的电脑,无论何时何地,动动手指头,我所需要的数据立即就会出现在眼前。

最近为了提高售后服务部门接电话的质量,减少与客户的纠纷,公司在集团电话上加装了录音卡,每天所有的呼入呼出电话全部录音,售后服务部门的客服人员定期开会听电话录音,分析每人接电话的优缺点,大家一起讨论提高。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不仅客服人员接电话水平有所提高,而且公司电话费也节省不少,大概电话一录音员工不好意思再用公司电话打私人电话了吧,真是一举两得。

运用科技手段管理公司,不仅效率大为提高,而且能尽量避免各种人为因素所引起的偏差。现在人工成本越来越高,购买先进设备代替人来完成工作对公司来说是个节省成本的好方法。

21.从结果管理到过程管理

一直以来,公司基本上采用的都是结果管理,每年年初定好这一年的各项任务指标,然后再根据公司总的年任务向下分配到各个部门,部门继续向下分配到每个人,每个人将一年的任务参考上一年的历史情况细分到新一年的每个月,公司依据每人每月的任务制定考核标准。每月月初财务部汇总算出上月各员工的实际完成任务情况,将报表交到部门经理和总经理处,经理研究完上月报表再制定新的政策并对未完成任务员工进行个别辅导或调整。以上传统方法按部就班,比较可行,但由于目前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变化加快,公司原有的管理方法有点跟不上竞争对手的节奏。如果问题在本月初出现,下月初才能反应到报表上,经理根据报表修改销售政策在开会布置下去,40天已经过去了,有时候40天足以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

前一段时间了解了戴尔对销售部的管理方法,戴尔刚开始也是对销售人员一月一考核,后改为一周一考核,最后改为一日一考核。每天晚上,销售主管将销售人员的当日销售报表收上来后分析总结,完成任务的ok,完不成任务的挨个留下来单独辅导,分析失败原因,制定新的行动方案,规划第二天的任务,第二天晚上再对前一天制定的方案进行总结考核并重新制定下一天的方案。这样改进之后,戴尔销售部的业绩大为提高,当然,销售人员也快被-逼疯了,据说很少有人能在戴尔销售部门忍受三年以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目前我公司要做到一天一考核还有点不现实,但做到每周一考核还是可以的。于是我们将业务部门的报表改为一周一汇总,每周一必须将上周每人的业务开展情况及任务实际完成情况总结并核实,对于异常现象立刻采取措施,对于任务完成较差的员工马上单独交流,弄清原因,及时解决问题。新措施实行了一段时间后,我感觉公司对市场反应速度大大提高了,对业务方面的实际情况各级经理也基本做到心里有底,当月问题不必积压到下月初才被发现解决了。

我一直在琢磨,是否非业务部门也可采取过程管理呢,这样公司整体反应速度将大为提高,各种问题就会被及时反应出来并得到解决,执行力也会大为加强。不过,非业务部门由于没有具体数字硬指标考核,要想达到过程管理的要求估计比较费时费力。

管理人员心得体会

现在来说,我最熟悉的依然是船员的工作,而作为船员服务的角色我还在努力的转换、学习和提高,这其间是相辅相成的,船员派遣及公司业务对我是个挑战,我希望能够从中得到指引。船舶派员是一个细腻且极需耐心的工作,需要充分的了解市场,熟悉船员心态,需要足够的实践,更需要那些经验之谈,杨志老师的讲解,有精确地数据分析、充足的调查结果、严密的现状分析、深刻透彻的认知、专业中肯的建议,有种让我茅塞顿开的感觉,的确是让我获益匪浅。特别是其中对船员心态的分析,现实中的诉求,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得相当透彻。看得出来,这是多年派员工作的经验积累,很是珍贵。

对一个船员来说,引航是最不陌生的,每次靠泊、进江与引航员是少不了接触的,但我仍对于引航员的调度、技能要求、长江各段的航行要求、联系及报告程序等不甚了解,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此也有了系统的了解,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与引航员配合互动更加协调,确保引航过程安全顺利。

管理人员心得体会

做管理,首先是要做人,虽然说我们的工作是为了最后的一个目的去服务的,但是我们管理人员却并不同,要想下面的员工能朝着一个目标去努力,那么我们做为管理人员就不能只是只看目标,不去关心他们的工作状况,生活的情况,虽然我们是上级,但是我们更应该去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一个工作情况,对于一些需要帮助的员工更是需要去给予帮助,只有会做人了,大家都愿意跟着你干,那么达成目标也就变得是一件更简单的一件事情了,如果只是有目标去压员工,那么可能有逆反的心理,同时他们也是不乐意在工作上,可能目标不但没有达成,甚至造成人才的流失,那么更是不容易把工作给去做好的。特别是现在的管理是非常人性化的,工作的机会也不是很少,如果让员工跳槽了,那么想再找一位合适的并不是那么的容易。

管理中,要懂得松弛有度,在管理,大家一起朝着目标努力的路上,对于员工的要求是要严格的,但是也不能一直紧绷着,得有张有弛,让他们知道我们是关心他们的,对他们的工作状况要了解的清楚,有时候并不是他们的工作没有做好,而可能是我们管理的方式没有做好,从而让工作的进步拖慢了。只有懂得让员工休息,那么工作也是会更加的有动力,在管理中也是要对员工的一些情况多去了解,不能给予太大的压力,每个员工承受的能力不一样的,有些可以抗压,有些不行,那么我们管理的话更是要适时的去调整,了解具体的情况,让他们既有工作的动力,又不会被压力压垮了。

管理的工作并不好做,这次的学习也是让我懂得了更多管理方面的一些技巧和要求,明白想要做好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并不是那么的容易和简单,在今后的一个工作中,我会将这次的所学运用到我的管理当中去,只有去实践了,那么我的这次培训才算是真的学到了,而不是说听过一遍就忘,那样就白费了培训的这个机会。

管理人员心得体会

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做合适的事。使员工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职业化具体包括:

职业化素养(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态);

职业化行为规范(职业化思想、职业化语言、职业化动作);

职业化技能(职业资质、职业通用管理能力)。

我觉得说的很全面,很赞同。

职业人对企业的认知,职业化培训中提了一个问题:企业是不是家?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企业不能引导员工把企业当成是自己的家,而应该告诉员工,这里是你发展的平台,或者是你赖以谋生的机会,员工和企业之间是一个交换的关系,很现实的商业关系。当然,在企业里可以有很多自己的朋友,但个人和企业的关系就应该是这样一种彼此可以选择的商业关系。

对于个人来说,更应该认清这种关系,企业应该是个人发展的平台或者是赖以谋生的机会,用自己的努力、贡献或者给公司带来的价值换取个人的提升和公司对个人的回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家里可以随心所欲,但在企业里不行。如果没有这种意识,那么说明还不够职业。

职业人对自己的认知,我们在为谁工作?大部分人会认为我们是在为老板或者上司工作,这也是一个误区。很多人了用这种观点来指导自己的工作,甚至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工作时不积极努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反正企业是老板的,岂不知这样是在浪费自己的职业寿命和得到更大提升的机会,是一种非常短视的思想。久而久之,自己的责任心也将大大降低,甚至麻木,当一个人没有责任心的时候,也就是他失业的时候。

我们到底在为谁工作?其实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工作。自己才是自己的老板,当我们努力工作、努力提升的时候,我们是在经营我们自己。在“鱼”和“渔”面前,大部分人会盯着自己的“鱼”---工资,而看不到自己的“渔”---经验、能力和成长的机会,但自己经验的增长、能力的提升才是最大的财富。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例子了,为了每月多挣几百元,而放弃了更好的成长条件。

大部分职业者的回答是肯定的。为别人打工,谁都会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因此,首先要扭转这种意识,事实上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在打工的话那么你便是真正在打工,而真正的职业人却是在经营自己。

两者一对比,自我经营的职业人和由别人经营的“打工者”之间差异巨大,很明显二者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完全是不一样的,前途孰优孰劣一看便知。

一个互动提问,问大家对职业化的概念理解,并问能给自己打多少分,当时我给自己打了80分,后来听完课后总结,自己可能离80分还有一定的距离,在很多方面做的还不够。在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职业化技能上均还需要不断地加强。

另外让我思索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让我们的员工也更加职业化,公司新员工在不断的增加,特别是近期研发、技服、制造、品管有较多新员工刚刚从学校毕业,泰瑞捷是第一份工作,可能对职业化的理解相对不深刻。针对这些新员工在入职培训阶段是否可以增加职业化训练的培训。特别是在职业道德、职业心态、责任意识等方面帮助他们建立起个人应具备的职业化素养。并通过对公司制度的贯彻和日常的工作态度、纪律的考评,来帮助员工建立起适合我们企业文化的职业化行为规范,使每个员工形成统一的行为规范。同时在不断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在职业技能上不断提高,增强自信心,提高工作效率。

职业化不仅是新员工的事情,老员工也同样需要,特别是处于基层的老员工,不断强化自己的职业化思维也同样很重要,身边有不少朋友,长期的工作,逐渐变得麻木,厌倦工作,工作没有快乐感,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没有成就感、事业感,或者陷入人际关系的危机中,频繁跳槽,可依旧找不到感觉,最终变成职嘲植物人”。我们是否也应该未雨绸缪,帮助我们的老员工也同样树立起或者强化自己的职业化思维。以上是我这次职业化培训心得体会,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在职业化上的一些欠缺,个人的职业化上也还需不断地学习和提升。

管理人员如何管理下属

首先,你要和自己的属下沟通,最好的沟通方法就是一起出去吃饭,不用很多钱,小馆子就可以,因为人们一般都在下班的时候比较放松,比较好接近。然后尽量和他们成为朋友,一些东西,比如利益方面的,你能解决的,你要努力为他们争取,你不能办到的,也不要夸海口 。要护着自己的人,如果犯了错误,你自己要先抗一道,你要象个家长护着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维护他们,自然我相信事件长了,你就会好管理了,因为大家会信服你,自然听你的,当然,也建议你能够提高自身岗位的专业技能。

很多管理者抱怨:为什么我的下属不听我的?其实,没有带不好的兵,只有带不好兵的。遇到这种情况,管理者应该反省自己的领导方式,看看问题出在哪里。下面是一个管理者领导下属应该做到的工作:

一、让下属了解事情的全局,有些管理 者认为"下属干好当前的工作就行了,没有必要了解事情的全局,因为我才是整体协调者"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让下属了解事情全局,并且了解其他成员是如何配合的,这非常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了解全局下属就会明白这些事情的做事原则,会认真思考自己的工作,在一些细节上就会灵活处理,并且会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想法告诉你,你不但多了一个好参谋,而且他的工作劲头也会很足。

二、命令明确,布置任务命令要明确,比如"这项工作要求什么时候完成","完成的标准是什么"等等。

三、赞扬下属,赞扬是最廉价、最神奇的激励方式,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

四、诚实和值得尊敬,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对待下属实事求是、"言必行,行必果"。

五、提出问题,而不是简单的下命令,提出问题可能比下命令更容易让人接受。并且它常常可激发人的积极性。如果人们参与了下达命令的决策过程,他们就可能接受这个命令。

六、以身作则,用实践来管理,做一个尊重别人的上司

(1)不要对下属颐指气使,在处理一些曰常琐事时不要随意使唤下属。

(2)多用礼貌用语,当你将一些工作任务交给下属时,请不要用发号施令的口气,真诚恳切的口吻才是你的上上之选。对于下属出色的工作,一句"谢谢"不会花你什么钱,却能得到丰厚的回报。何乐不为呢。

(3)专心倾听员工的建议,倾听下属的建议,要专心致志,让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信任与重视。即使建议一文不值,拒绝一定要把理由解释清楚,措辞要委婉,并且要感谢他提意见。

(4)对待员工要一视同仁,不要被个人感情所左右,不要在一个员工面前,把他和另一个员工相比较,不要在分配任务和利益时有远近-亲疏之分。

七、懂得正确批评下属的原则,管理者赋有对下属进行管理的职责,批评是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为提高批评的效果以下几点应引起注意:

(1)批评要具体,管理者要让下属明白是什么事情需要批评,批评的原因是什么。在批评时最好能和下属一起分析事情的原因,并指出正确的方法。批评的目的不是责备下属,而是让他明白如何将事情做好。

(2)批评必须是善意的,如果批评不是善意的,批评只能成为制造与下属矛盾的导火索。管理者进行批评时一定要屏弃个人成见,始终保持友善气氛。

(3) 批评必须是客观公正的,在批评之前,管理者最好能够对事件的过程进行认真调查。让当事者复述事件经过,谈谈自己个人看法。事件涉及几位下属时,应注意对相关人都要批评。

(4)一次只批评一件事情

(5)小事避免批评,管理者批评应放在一些重大的事情或工作失误上,对一些小事吹毛求疵会让下属感觉非常不舒服。如果是因为工作习惯和风格不同而去批评下属,那是非常错误的。

(6)"让下属了解事情的全局,有些管理者认为"下属干好当前的工作就行了,没有必要了解事情的全局,因为我才是整体协调者"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让下属了解事情全局,并且了解其他成员是如何配合的,这非常有利于工作效率 的提高。了解全局下属就会明白这些事情的做事原则,会认真思考自己的工作,在一些细节上就会灵活处理,并且会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想法告诉你,你不但多了一个好参谋,而且他的工作劲头也会很足。"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赞赏或批评员工呢,看看下面的方法是不是有一些参考价值。 

如何赞赏员工: 

1、赞赏要具体,针对某个具体的事件,而不是泛泛而谈。对于员工来说,

2、赞赏要善始善终,最忌虎头蛇尾,如开头表扬结尾批评。要明白是赞赏

4、赞赏要记录备案,以示重视和正式。如果能把每次的赞赏记录在案,一

5、主动寻找机会赞赏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随时随地的赞赏员工,而不是

如何批评员工: 

1、迅速的批评。管理学上有一个火炉法则,是说手一碰到火炉就立即觉得

2、私下、面对面的批评和出错指导。正如前面所说,人性是希望在众人前

3、就所犯错误的事实达成一致,注意询问和倾听。共识管理很重要,管理

4、对事不对人。批评是针对员工具体的行为,应就事论事而不是对其本人,

最忌对人本身的批评乃至攻击。 

5、说明某项工作的重要性。要让员工认识到他所犯错误的严重性,需要告

之员工这个工作的重要性,以使下次不再犯。 

6、就补救方案达成一致。批评不仅是让员工认识到错误,更是要找到解决

7、以肯定的言辞结束批评。无论如何,后面的工作还是需要员工继续做下

如何培养管理人员

教学管理是指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学校的教学活动为对象的计划、组织、执行、监督、反馈等全部活动。管理的目的就是靠管理促运行,向管理要质量。教学管理既是服务,服务于全校师生教与学的活动,以维系正常的教学工作;又是管理,是对教学工作的监管和评价,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包括人员的管理(师资队伍管理、服务人员管理、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等)、质量管理(课堂教学管理、教师科研管理、教师评聘管理、学生评价等)、教学运行管理(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安排、教学实践、毕业论文、学风建设等)等三大方面,是高校全部管理工作的中心。教学管理人员是指高校中对教师、学生以及他们的工作、学习起管理和服务功能的人员,主要包括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学生处及院(系)教学相关的管理人员。教师专业化是在教师职业化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职业是社会发展和进化的反映,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获取报酬,满足社会联系和自我需要而进行的持续的活动方式。

教师职业的前提就是经过师范教育的培养,具备相关学科课程的知识技能、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技能、教师师德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教师职业就是在这一前提下,运用相关技能从事持续的传授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从这一方面说,教师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者,不是知识、技能的创造者和生成者,具有可替代性。而专业型的教师则是专家、学者,是研究人员,体现学术性,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师专业化是基于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专业、教师个体作为专业人员这一基本前提的。“专业”意味着经过系统培训而拥有一套专门的“知识”,具备从事特定职业的专门“能力”,并形成体现职业特点的“价值观念和态度”。“化”体现一个历程,强调由不专业到专业的过程,是指一个普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业人员,并获得专业地位的过程,即群体成员获得“知识”、“能力”、“价值观念和态度”的过程。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是指教学管理人员把自己从事的工作看作专业性的工作,具有探索和研究的专业精神,完善教学服务与管理的功能;具备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系统论等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过程不仅使自己体验到工作的意义与自我生命的价值,而且利用管理工作权力,制定教学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使教学活动积极运行,以利于推动高校全员教师的专业化进程。

二、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现存的问题

1.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人们对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学术性的认识不够充分。大多数人认为,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就是一线教师的专业化,教学管理工作不是学术性工作,教学管理人员不需要专业知识背景与技能,不需要探索精神和研究意识,只需要按部就班完成确定的事务性工作就万事大吉了。这种工作思想致使教学管理人员从招聘到使用、再到后续发展都相对处于弱势状态,招人时既不看所学专业,又可降低学历标准;用人时只管“使用”,不管“培养”;个人发展只关注少数人的成长,大多数则较为迷茫。教学工作没有被当作既可研究又有必要研究的学术性工作。教学管理工作纷繁复杂,尤为琐碎。教学管理工作者终日忙于事务性工作,既没有外在环境的认可,也无时间思考工作的学术性、专业性,导致缺乏合理的职业认同感,产生职业倦怠。

2.素质不高

现阶段,普通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存在学历水平不高、专业特色不强、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对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师生比、业务能力等做了明确的规定,但对于教学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数量构成、学术研究等却没有相关规定。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在学历、数量构成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学历水平上,普通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中年龄较大的大多只有专科学历,年龄较轻的也大多只有本科学历,较少有研究生学历。而一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既缺乏专业知识背景,又缺少工作经验。他们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大多靠年长者的经验传递完成工作。这不利于工作的创新性和突破性,也不利于个人工作能力及科研能力的提高。

教学管理人员的来源也比较复杂:有刚毕业的本科生,有学校职工的家属,有其他岗位的转岗人员,还有一些兼职教师,可谓鱼龙混杂。在知识结构上,对所学专业没有明确的要求,大多缺乏教育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统计学、系统论、计算机等相关知识储备。有些领导甚至认为,不懂专业可以边学边练,边用边培养。这样的用人观念不仅浪费了较多的时间,最终也只能培养出完成事务性工作的人员。教学管理人员不了解高等教育规律,缺乏认识、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方法传统,不利于其学术水平、管理能力、服务意识的提升,他们无法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管理。

3.队伍不稳

教学管理队伍教学管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使得管理人员对个人的发展问题比较迷茫,使得教学管理队伍不够稳定。有些人认为教学管理者手中有权,和各层级领导接触机会多,把教学管理职位当作跳板,为自己晋升铺路;有些人整日忙于琐碎事务,上传下达,产生职业倦怠,希望脱离管理岗位,向教师队伍流失;有些人认为晋升无望,转向无门,职业前景和发展暗淡,对待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些人是兼职管理工作,把自己评职晋升寄希望于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应付了事。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教学管理队伍不够稳定。

4.服务不强

教学管理的核心功能是服务,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服务,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一些管理工作者把服务为本的理念置之脑后,把“管理”理解为“管你”,以一种领导者的姿态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在“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下,他们不是站在教师和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把教学管理当作一种行政工作,甚至出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交锋”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学术性权威。教学管理工作者要树立新的管理意识和服务态度;要认识到管理不仅是科学,更是艺术;学会用科学的管理规范教学,用艺术的管理温暖人心。

三、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路径分析

1.树立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思想意识

无论是外在环境,还是高校以及教学管理者个人,都应树立全面的教师专业化认识。现阶段,尤其要强化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的观念。教学工作是高校工作的核心;教学管理是教学有序进行、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因此,教学管理本身就是有必要研究的大课题,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具有研究这一课题的意识与能力,把琐碎的教学工作与研究、践行结合起来,为全体教师提供优质的服务与科学的管理,推动全体教师的专业化。首先,领导要转变对教学管理工作的认识,深入理解教学管理工作的意义与价值。制定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方案,包括编制配置、任用选拔、培训机制、课题配比、科研奖励、评职晋级等,以实现用制度约束人、用政策激励人、用感情吸引人,为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其次,教学管理工作者要正确地自我定位,认识自己从事的是事务性工作与学术性工作的结合,努力成为教学管理研究的践行者。高校是传播知识、文化,创新思想的组织机构,需要良好的组织文化与运行机制。教学管理人员应成为营造宽松组织文化和有效运行机制的有力推动者,成为促进师生知识生成、意义建构的主动参与者。教学管理人员不仅是管理者,更是服务者和研究者。这是促进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的前提。

2.完善招聘、用人制度,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学管理队伍

专业化的管理队伍需要专业人才的储备。高校人事部门应明确教学管理人员的任用制度,并严格执行。首先,学历水平,选择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这些人有科学研究的经历,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具备再学习的能力,能够较快地适应新工作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其次,在专业背景方面,应选择有教育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并协调比例关系,促进学科交叉。这些人拥有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思想,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可促进教学中的服务、监管以及自身学术研究的水平。再次,具备计算机操作的技能与技巧。办公自动化已是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当然,各高校都具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及学科特点,在教学管理人员的聘用上应结合实际灵活安排。但教学管理绝不是可随意安置的岗位,而是专业性的岗位,需要具有专业技术和水平的人员。

3.完善培训制度,鼓励参加学术活动,提高专业化水平

完善招聘、用人制度可以在源头上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然而,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爆炸性增长,使得只有不断地学习、研究,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面对现阶段我国普通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十分必要。各高校应有计划、有重点、分批次地开展教学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把他们的学习、培训、进修纳入学校教师培养计划,设立专门的培训经费,对参加培训的管理人员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并鼓励他们形成学术科研成果及解决实际问题。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参加学术团体活动。鼓励、协助教学管理人员加入官方或民间的学术团体,加强同行间工作及学术的交流,发挥职业自律精神,促进互助与合作,扩大自身的学术影响力。

4.完善教学管理人员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评价主要是领导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单一、主观、动力性不足。为了推动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更好地体现服务、监督、管理的功能,应确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教学管理人员的评价应包括领导评价、同行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部分,从教学管理工作的绩效、服务、监督、学术研究等方面按比例构成评价体系,以体现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

四、总结

总之,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是影响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关键,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效率、专业化的教学管理队伍应是高校常抓不懈的工作。

在金融危机情况下,最近公司对管理人员进行了关于“执行力”的系统企业员工培训,培训里面的很多新思想、新理念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认为公司举办类似的员工管理培训,最主要的意义在于能改造人的思想,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学习得到提升,并且提高整个公司的管理水平。举个比较远的例子吧:摩洛哥和加利福尼亚是地球上纬度极其相似的两个地方,都在各大陆的西海岸,气候相似,自然资源也可能相似,但是这两个地方目前的发展程度完全不一样。这倒不是因为人民不同,而是由于居民头脑中思想不同,这就是我要强调的观点。

同样对于管理的重要性,早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就曾说过:“我们只知道有形的浪费,而不知道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浪费更为巨大!”

这次培训提出了许多可操作性的新理念,例如“结果先行,自我退后”、“任务不等于结果,企业是靠结果生存的”等,这一切实质是强调执行力建设。企业发展短期靠执行力,但长期则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际上根据波特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描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差异化、成本领先、聚焦(focus)。聚焦其实是在一个细分市场上进行的差异化。所以在大的战略目标制定了以后,最主要的任务是加强执行力建设,强调“结果导向”、“赢在执行”,最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管理培训,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海尔的张瑞敏针对管理书籍太多、太滥的情况时说:“管理书籍看得太多了,就会像吃减肥药一样,没有效果了。我只相信一点:顾客永远是对的。”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时代的改变,管理的某些内涵也随之改变。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工业时代得特点是控制,而信息时代是释放。释放意味着帮助别人找到自己,以便他们做自己想做和擅长做的事。二十一世纪的管理将更加人性化、柔性化。

“企”无“人”则“止”。管理最终是围绕着人展开的,首先应该要知人善任;其次是当企业发展壮大了,一定要让员工有归属感。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一个企业真正的财富其实就是它的员工。

心得二: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体会

培训,它可以提高我们的职业技能,能从有经验者身上学到自己目前没有的东西,从而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一篇“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体会范文”材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为期整整两天的封闭式学习,让我的头脑经历了生平第一次洗礼,让我重新认清了自己,明白了接下来的路应该怎样去走,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每天的工作、生活、朋友、家人以及周围所遇到的任何人、事、物、和环境(场合)。

第一天:

学习到了人生成功的必要条件――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经营一伙人的根本就是经营团队的两个力(动力与合力)。从没有动力到动力十足,从没有合力到团结一致,唯独可以做的就是影响人――三借互生影响法(借人、借事和借场)。因为人不可以被刻意地改变,也不会因为知道、懂得、理解、想要而改变,而是刺激、感动、触动、心动而改变。人只愿意做自己相信的事情(革命到了非革命的地步才革命)。所以,永远不要想去改变一个人,只有改变自己,只要自己真变,身边的人就一定会变。

如果一个团队或一个企业,要想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想要有所突破,就得需要有新思想、新状态、新动力和新感觉。这一系列新东西的诞生就要依靠互生(两个以上的东西在一起交流、碰撞、互动产生新的东西)的力量,异类互生更有效,重视开放理论,对抗麻木和封闭。学习和观察比自己做得好的团队、企业,了解整个圈子,整个行业。交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心中装着多少人,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第二天: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要抓重要事情,而不是整天忙于紧急而非重要的事情(天天做紧急的事情,紧急的事情越来越多,天天做重要的事情,紧急的事情越来越少)。关注整个行业的动态,整合外部优势资源,勾勒出公司的发展目标、方向和策略。心中装着梦,装着员工,成就员工。

一个员工在一个公司无非关注的就是五个方面(有钱赚、有官当、有事业干、有乐子、有成长),这是作为一个企业老板所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要明白眼前的人才是最重要的人,眼前的事才是最重要的事,当下才是最重要的时候,人痛苦的根源在于痛恨过去,担心未来,无法心安和心定的人,永远成就不了多大的事业。

作为一个领导要学会如何解决问题:所有的问题来自于看不清真-相。要想看清就得有开阔的境界,而看问题的高度、广度、深度、角度就是境界(境界决定方向,方向决定策略),什么样的境界就会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什么样的思维模式(五种思维模式:点式思维、面式思维、立体思维、四维思维、空性思维)就会判断出怎样的方向,拿出什么样的策略,最后决定团队或企业有什么样的发展。

境界来自于行天下、观世界、多经历、多体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嘴上说的、脑袋想的、心里感觉到的都必须积极向上,具有正能量,因为语言=咒语。做一个有魂的人:随时随地关注周围的人、事、物、环境(场合),看有什么需要我为他们做的。一句话,一个细微的动作,就能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魂,是否能成事(尤其是饭桌文化),能成多大的事。

最后,学习了培养出独当一面的经理人/干部的九字方针:走出去(开阔视野)、请进来(聆听分享)、给空间(授予权力,承当责任);了解了世界上最常见的三种人(领袖、常人和“死人”)。

因此,想要改变就得立即行动,否则就会形成“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局面。

总之,这次的培训学习不仅是对工作,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很多的东西和感想不是可以用文字来表达的,也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唯有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加以运用。学会培养新习惯、新思维,创造新环境,做一个有魂的人,并长久坚持下去。

如何选择HR管理人员

当企业在招聘人力资源管理者时,面对成百上千的简历,如何进行选择?是不是有世界500强的工作经验,有硕士以上的学历,就是对本企业来说最好的hr了?其实不然,企业在选择hr时,还应当考虑其他因素。1、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所需求的hr能力素质有所不同。当企业处在初创阶段时,所需要的hr,除了具备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之外,还需要对人力资源系统的设计有丰富的经验。 ?当企业在招聘人力资源管理者时,面对成百上千的简历,如何进行选择?是不是有世界500强的工作经验,有硕士以上的学历,就是对本企业来说最好的hr了?其实不然,企业在选择hr时,还应当考虑其他因素。

1、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

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所需求的hr能力素质有所不同。当企业处在初创阶段时,所需要的hr,除了具备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之外,还需要对人力资源系统的设计有丰富的经验,并对企业的组织构建有自己的心得。因为企业在初创阶段,各类人力资源规章制度还不健全,企业的业务操作流程也需要hr人员的参与,如果没有这些领域经验的人员是很难发挥作用的。当企业处于快速成长期时,所需的人力资源人员需要有不断创新、和变革的能力。因为当公司快速成长时,对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的配备要求很高,如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如何招募到能适应快速发展环境的优秀员工,是这个时期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没有创新的思维能力的人员,是很难称职的。

2、企业的外部环境变化

当企业在招聘hr时,另外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是企业目前所处的外部竞争环境。环境不同,所需要的人员的能力也不同。在外部环境稳定的情况下,人力资源部门为企业做贡献的机会很小,所需要的人员只要有一定的执行力就能胜任相应的工作。当外部环境变化急剧的时候,人力资源部门能为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所需要的人员除了需要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还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当疯牛病在国外流行的时候,中国奶粉企业的hr,就必须考虑,疯牛病会不会对本企业的产品产生影响,如果会,企业内的员工必须具备什么素质、组织应该经过怎样的调整、应该招募哪方面的人才,企业才能对外界突如其来的变化,及时做出快速的反应。

3、企业的不同性质

不同的企业性质所需要的hr也有所不同。外资企业中,规章制度比较健全,管理比较完善,分工细致,人力资源部门的各种开发项目一般都由总公司统一策划和部署。因此,在这样的企业中,hr必须较强的执行能力。而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公司内部人员的变动比较大,管理层对人力资源的关注不够,公司管理内部的各类规章制度也不健全,hr人员必须有很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和遇到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在这些企业中能够生存下来的hr一定是有耐心、有恒心、有韧性的人。

4、企业的`不同文化

选择hr还应当考虑到候选人与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不是匹配。不同的公司文化,对hr的要

求也不同。如果一个酒店它的目标是要求第一名,它也会要求它的hr也是有好胜心的;如果企业是强调有团队精神的,它的hr也应该有很强的团队精神。所以,对hr的要求,会因企业文化的不同而不同。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一个在一类企业做得不成功的hr,有可能会在另一类企业中很成功。

5、候选人的经历和个人知识

候选人的工作经历和个人掌握的知识也是选择合适候选人的考虑因素之一。如果候选人服务过的公司和行业与所应聘的企业非常相似,那么候选人对该企业的业务流程和行业环境非常熟悉,磨合时间也会相应的短些。如果该候选人只有办事处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经验,那么让他去管理一家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他就会觉得非常吃力,因为这两种企业的内部结构千差万别,所需要的管理技能也有所不同,对人的能力要求也就不同。制造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更加需要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影响别人的能力。

除了上述讨论到的因素,候选人所掌握的知识体系也应当做为一个评判标准。现代的hr,不仅仅需要掌握人力资源日常操作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如:招聘、薪酬设计,人力资源规划、绩效考评、国家的相关规章制度等等,还需要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特别是心理学、战略学、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学、经济学等。只有这样的人力资源人员才能在企业中游刃有余,真正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咨询师,成为专家型的人物。

当企业在招聘人力资源管理者时,面对成百上千的简历,如何进行选择?是不是有世界500强的工作经验,有硕士以上的学历,就是对本企业来说最好的hr了?其实不然,企业在选择hr时,还应当考虑其他因素。

1、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

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所需求的hr能力素质有所不同。当企业处在初创阶段时,所需要的hr,除了具备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之外,还需要对人力资源系统的设计有丰富的经验,并对企业的组织构建有自己的心得。因为企业在初创阶段,各类人力资源规章制度还不健全,企业的业务操作流程也需要hr人员的参与,如果没有这些领域经验的人员是很难发挥作用的。当企业处于快速成长期时,所需的人力资源人员需要有不断创新、和变革的能力。因为当公司快速成长时,对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的配备要求很高,如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如何招募到能适应快速发展环境的优秀员工,是这个时期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没有创新的思维能力的人员,是很难称职的。

2、企业的外部环境变化

当企业在招聘hr时,另外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是企业目前所处的外部竞争环境。环境不同,所需要的人员的能力也不同。在外部环境稳定的情况下,人力资源部门为企业做贡献的机会很小,所需要的人员只要有一定的执行力就能胜任相应的工作。当外部环境变化急剧的时候,人力资源部门能为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所需要的人员除了需要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还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当疯牛病在国外流行的时候,中国奶粉企业的hr,就必须考虑,疯牛病会不会对本企业的产品产生影响,如果会,企业内的员工必须具备什么素质、组织应该经过怎样的调整、应该招募哪方面的人才,企业才能对外界突如其来的变化,及时作出快速的反应。

3、企业的不同性质

不同的企业性质所需要的hr也有所不同。外资企业中,规章制度比较健全,管理比较完善,分工细致,人力资源部门的各种开发项目一般都由总公司统一策划和部署。因此,在这样的企业中,hr必须较强的执行能力。而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公司内部人员的变动比较大,管理层对人力资源的关注不够,公司管理内部的各类规章制度也不健全,hr人员必须有很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和遇到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在这些企业中能够生存下来的hr一定是有耐心、有恒心、有韧性的人。

4、企业的不同文化

选择hr还应当考虑到候选人与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不是匹配。不同的公司文化,对hr的要求也不同。如果一个酒店它的目标是要求第一名,它也会要求它的hr也是有好胜心的;如果企业是强调有团队精神的,它的hr也应该有很强的团队精神。所以,对hr的要求,会因企业文化的不同而不同。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一个在一类企业做得不成功的hr,有可能会在另一类企业中很成功。

5、候选人的经历和个人知识

候选人的工作经历和个人掌握的知识也是选择合适候选人的考虑因素之一。如果候选人服务过的公司和行业与所应聘的企业非常相似,那么候选人对该企业的业务流程和行业环境非常熟悉,磨合时间也会相应的短些。如果该候选人只有办事处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经验,那么让他去管理一家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他就会觉得非常吃力,因为这两种企业的内部结构千差万别,所需要的管理技能也有所不同,对人的能力要求也就不同。制造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更加需要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影响别人的能力。

除了上述讨论到的因素,候选人所掌握的知识体系也应当做为一个评判标准。现代的hr,不仅仅需要掌握人力资源日常操作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如:招聘、薪酬设计,人力资源规划、绩效考评、国家的相关规章制度等等,还需要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特别是心理学、战略学、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学、经济学等。只有这样的人力资源人员才能在企业中游刃有余,真正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咨询师,成为专家型的人物。

hr如何面试管理人员

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彼得。德鲁克指出,企业在选拔来自外部的管理者的时候,大约3个中有1个是准确的。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个数据用在今天的企业身上依然有效,实际上中国企业的平均成绩尚未达到德鲁克讲的这个水准,即使在管理水平较为领先的西方企业那里,选拔外部管理者的准确率也始终在50%上下徘徊。

通用汽车和万科的秘诀。

在寻找最可信赖的方式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两个人才管理的“最佳实践”。

德鲁克曾在通用汽车内部研究管理课题。通过考察,他发现了通用汽车拥有众多人才的秘诀:慎重其事。斯隆本人几乎把大半的时间用于人事问题,在他的记事本上,有某一年份143个人事决策的备忘录,没有其他任何事情在他的时间表里占到这么大的分量。斯隆虽然在高管会议上积极参与策略讨论,却总把主导权交给专家们,但是一谈到人事的问题,主导的一定是他本人。通用汽车的高管会议多半时间也是花在人事问题的讨论上,而非公司政策的研究。有一次,会议针对基层员工工作和职务分派的问题讨论了好几个小时,令德鲁克颇为不解。对此,斯隆的解释是:“公司给我这么优厚的待遇,就是要我做重大决策,而且不要发生失误。请你告诉我,哪些决策比人的管理更重要呢?”

万科的秘诀可以用“50”和“500”两个数字来概括。每年,在集团人力资源部的牵头下,根据员工的业绩和上级主管的推荐和人力资源部的审核,万科会从一线挑选出一个具有上升潜质的管理后备队伍,这个队伍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从基层上升到中层的大概500人,一部分是从中层上升到高层的大概50人。

对于500人,万科采取问卷评估与反馈、职业发展对话等方式,对员工的能力有一定的了解,并制定针对性的发展计划,如轮岗、双向交流等。对于50人,万科通过360度访谈、领导力发展中心以及其他培养方式等,在对其能力加以了解的同时,也发展了其能力。在领导力发展中心实施期间,公司总经理、主管人力资源的副总经理等都会到现场,考察这些管理者的特点、能力所长、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等。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潜力人员晋升到更高的岗位之前,公司有较多的时间来考察他们,员工也能得到大量的实践机会,因此,公司很容易找出那些一贯业绩优异,且确有管理能力的人选,在公司用人之际,予以任命。通过“50”和“500”两个数字的持续滚动,万科实现了管理人才梯队的延续和扩张。

最可信赖的方式。

通用汽车和万科的案例告诉我们,管理人员选拔最可信赖的方式,或许就是在实践中发现、培养未来的管理者。这种方法或许没有像招聘面试中的那样需要当机立断,也没有什么神来之笔,相反,它需要漫长、持续、稳定、艰苦的努力,但是由于它依赖的是一贯的业绩和可靠的行为,因此是最值得信赖的。

不仅是通用汽车和万科,在无数优秀企业,我们都看到了类似的情况。如宝洁,公司总裁在每个周末都会在自家的后花园与公司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就全球的经理人队伍进行详细的探讨。海尔“赛马不相马,人人是人才”的机制也在业内广为流传,这种培养管理者的机制使海尔获得了无可比拟的人才优势。

是不是说外部招聘就不可取了呢?实际上,任何快速发展的公司都需要在内部培养相当数量的管理者,以满足业务增长对管理人才的需求,同样,任何公司在特定时期都需要招聘空降兵,以满足其特定需要并改善人员结构。因此,在招聘中准确识人的能力和在实践中考察人的方式,都是不可或缺的,任何企业都应该同时善用这些方式,而不能顾此失彼,否则就会造成长短不兼顾的局面。但是,从获得长远的人才竞争优势而言,显然前者更为重要。因为过于依赖空降兵,往往是公司灾难的开始。

文档为doc格式。

如何做好后勤管理人员

学校后勤管理是整个学校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的方面,后勤管理人员如练好以下七项基本功,工作将挥洒自如,轻松驾驭。

一、执法如山正气功。对于一个人后勤管理人员来说,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照章办事、执法如山的工作准则。江-泽-民同志指出:“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后勤管理人员要履行好自己的管理职责,就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规和单位的制度办事。首先,要坚持学法、用法、培养自身的法制意识和准确用法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依法处理业务的水平;其次,要秉公办事,过好“权势关”,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同志,都要平等对待;再次,是不循私情,过好“人情关”,不论亲疏,一切按原则办事。做到小事绝不马虎,原则大胆坚持;道德不能放弃,法律就是准则。

二、淡泊名利“慎独”功。后勤管理人员平时接触最多的是钱、财、物,有些同志也错误地认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沾点小便宜是天经地义的小事,“常在水边走,哪能不湿鞋。”久而久之,养成不良习惯,先拣小利,后图大财,以至走上犯罪道路,造成终身遗恨。所以,后勤管理人员要练就拒腐防变、淡泊名利“慎独”功,一是以高度自觉性为前提;二是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环境下,也能严格按照道德原则规范行事,不做任何对国家、社会和他人不道德的事情。真正作到一尘不染,两袖清风,淡泊名利,洁身自好,养成一身正气,光明磊落做事,堂堂正正为人。

三、敢于“碰硬”铜头功。后勤管理人员要维护好国家集体利益,首先要练好前面两项基本功;其次必须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精湛的业务技能,再次“打铁先要本身硬”,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始终以维护国家集体和师生个人利益为已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凡事心中有数,学会“碰硬”,不要“硬碰”,要敢于碰一切损害国家集体和师生个人利益的“硬”,不要滥用岗位职权到处乱碰。“碰硬”是心中有道理,出击有目标;“硬碰”是盲目的瞎碰,只能碰得头破血流。仔细体会“碰硬”与“硬碰”的道理所在,就可悟出其中的奥妙。

四、能说会道“铁嘴”功。后勤管理人员大多只会埋头苦干,不善于言辞表达,干了成绩没人知道,遇到困难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工作越干越没劲,越没劲越干不好,甚至出了问题,挨了批评,师生意见大,自己怨气大,出力不讨好。所以,我们必须练好能说会道“铁嘴”功,要学会能说、会说、巧说。能说,是要讲实话,及时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表达要准确、透彻,使同志们明确工作任务,使领导者知晓下情,便于很好的决策;会说,是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方式,用字用词准确得当,不讲空话、套话,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条有理地说出来,争取同事理解,领导支持;巧说,是要选择好恰当的说话机会和场所,巧妙地运用轻松的语言,缓解复杂的气氛,化解尖锐的矛盾。一句贴心话是跨越鸿沟的.桥梁,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带来深深地理解与支持。

五、蛤-蟆肚子大度功。后勤管理人员由于“战斗”在第一线,工作的政策性和原则性很强,得罪人、被误解的时候多,必须具有大度能容的气量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善于听取反面意见,面对冷嘲热讽坦然处之,学会原谅人、理解人、宽容人,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批评,树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正确理念,把一切委曲的酸、辣、苦、甜容纳在“蛤-蟆肚子”里,消化、溶解、吸收,使其化作巨大的动力,激励自己勤勤恳恳地干好本职工作,用自己的微笑撑起一片灿烂的天空。

六、善于总结勤快功。后勤管理人员必须要勤快。一要脑勤,要善于思考问题,凡事多问为什么,要帮助领导想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办法;二要腿勤,不要只坐在办公室接电话、听汇报,要勤走动,要亲自到现场了解工作中的真实情况,掌握管理的第一手资料;三要手勤,“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善于动笔,及时总结经验。有些后勤管理人员疏于动笔,会说、会干,就是不会写,本来有很好的工作经验,但无法归纳总结,无法形成资料与同行交流。如有了这“三勤”,问题就解决了。

七、终身学习求知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后勤管理人员不能以为业务干得不错就放松学习,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在以人为本、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我们必须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自己全面修养的层次,树立学而不厌的意识,这样才能在求知中领悟终身学习的乐趣,在为师服务中感受终身学习带来的益处,从中发现更实惠更高层次的东西。

在多年的日常工作实践中,笔者感到这七项基本功对自己受益匪浅,把它归纳出来,与各位同事交流交流,或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后勤工作千头万绪,内容非常繁杂,可谓是个系统工程。怎样搞好后勤工作的系统管理,我的体会是:

一、抓队伍建设为系统管理奠基础

抓好一支热心为教学服务、熟悉业务、能动手实干的后勤工作队伍,是搞好后勤工作和系统管理的基本条件。

根据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选用后勤管理人员要做到:

(一)选热心的人。学校管-理-员既是学校的主人,又是师生的服务员。因此,要选热爱后勤工作、全心全意为教育服务、为师生服务的热心人。

(二)选廉洁的人。后勤管-理-员经常跟钱、粮、物打交道,要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不仅自己不占学校的任何便宜,还要敢于顶住一切不正之风。同时,要能克己奉公,先人后己,在物质待遇上不谋私利,把方便让给师生,把困难留给自己。

(三)选能吃苦的人。学校后勤工作具有“一广”(联系事广)、“二多”(涉及的人多,工作头绪多)、“三难”(工作难办、思想难统一、任务难应付)的特点。后勤管-理-员必须要有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每到学期初,一周内要收现金40余万元,粮食20万斤,还要及时发放师生的书籍课本、办公用品等,没有后勤管-理-员的废寝忘食,是无法做到的。后勤管-理-员还要做到脑勤、腿勤、眼勤、手勤、嘴勤,能自己做的事自己做,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尽量不花钱或少花钱。

(四)选能干的人。不少人认为,后勤工作“简单”,“大不了腿勤点就行了,随便派什么人都行”。有些领导把教学工作难以胜任、派不了用场的人塞到后勤部门。我则尽量选能干的人。既要有理财管物的能力,又要熟悉党的教育方针,懂得教学规律,还要具有一定的后勤管理知识与专业技能。尤其是他们要根据学校规律抓住开学、放假前和假期间三个基本环节主动做好工作。开学前,书籍课本、办公用品及时发放;放假前学费结算、校产清理;放假期间校产维修、新学期物资准备等。总之,要想在教学需要之前,干在教学需要之前。如果后勤管-理-员没有一定的能力,岂能服好务。

二、抓财务管理增收节支挖潜力

根据学校总体规划,确定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实行计划管理,合理使用学校经费,充分发挥教育经费的效益。

第一,有效地执行预、决算制度。

一是科学预测、编制预算。年初分别由组、室根据工作和教学的需要提出购物的计划(一式三份),报总务处交校务会讨论决定。财会人员根据预算总额和编制原则作出资金使用安排,非特殊情况不得更改。制定计划时,参考上年决算,恰当合理地做出本年预算。

二是实施计划,执行预算。把计划作为一种手段,严格按批准的年度预算和规定的开支标准执行,有效地控制经费的使用。克服随意变动、盲目开支、不按计划办事的弊端,养成按计划开支的习惯。

三是实事求是,平衡预、决算。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既考虑需要,又考虑可能。量入为出,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搞赤字预算,力求少花钱,多办事,收支平衡,留有余地。每年期末,由财会人员按实际支出项目、数额核算,实事求是地编制决算,总务主任送校长审阅,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

第二,厉行增收节支。

在上级政策允许的条件下,主要从两个方面抓增收:一是抓勤工俭学。首先,可以利用学生钱粮统管、集体开餐的有利条件,发展养猪业;其次,开辟运输业,加强汽车管理,搞好营运创收;再次,发展第三产业,开辟经销店、饮食店、理发店等。二是抓集资办学。充分利用学校的设备、师资,扩大招生,收取捐资款,为改善办学条件,储备一定资金。

同时,从三个方面抓好节支。力求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获得较大效益。一是开支精打细算,学校经费做到合理开支,分清主次,严格执行财务制度,防止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二是抓设备改造和维修。过去,教室和路灯线路没有公开,有时,大白天教室灯、路灯照样开。电的浪费很大。将路灯、教室及教工宿舍用电分线路改造后,由专人负责开关,节省用电量20%,每年节支上千元。三是抓经济信息降低成本。后勤的同志利用出差的机会,打听价格,买价廉物美的用品。总之,后勤人员为学校处处“向钱看”。做到计划管理,增收节支,不断增加学校财力。

三、抓制度配套理财管物重效益

近年来,我校根据国家财政政策和财会人员的职权规定,制定了一套比较符合学校实际的规章制度。汇编成《总务后勤工作管理细则》,使后勤工作人员和各项财务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对经费的开支,坚持一支笔审批,并坚持经费预决算制度、购物验收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等。

近几年,我校校产管理,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具体做法是:

第一,分类编号,登记建帐。根据学校财产种类繁多、规格不一的特点,按照一定的标准,把校产分为固定资产、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等三大类,固定资产不论是购入、自制、调拨的,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验收编号,逐项登记、造表册。建立固定资产总帐、分类帐及明细帐。此后,坚持每月底会计根据保管员的验收入库单及报销单登记入帐,做到帐物相符。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用量较大,又要保持一定的库存数量。建立《库存材料明细帐》,进行核算管理,月底会计与保管员核对余额,并互相签字负责。

第二,建立制度,落实责任。一是购物验收制度。凡购进货物,需带实物和发票经保管员验收登记签字,领导审批,出纳才能付款,以防弄虚作假。二是领发登记制度。凡领物必须办理领物登记手续并签字,以明责任,防止校产的漏洞和遗失。掌握校产的去向及用途。三是保管责任制度。各组室需要的办公用具,电工、炊事等必需的工具,学生的课桌凳,寝室的床铺、玻璃等均在期初办理交接手续。把保管责任落实到班组、室及个人。四是赔偿制度,凡是损坏、遗失校产者,决不姑息迁就,一定照价赔偿。制度的建立,有效地控制了校产的损坏。

如何动态管理人员编制

机构编制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执政资源。地方党委政府开展机构编制管理,不仅关系地方行政体制建设,同时也影响着组织人事、机关效能、财政预算等一系列全局性工作。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机构编制管理保障跟进,从传统的数量管理向以“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为主要内容的动态管理转变,建立机构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已成为地方党委政府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当前,绍兴正处在由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在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的前提下,如何科学合理配置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是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绍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诉求。本文结合绍兴实际,着眼全国各地实践,提出建立机构编制动态管理机制的若干思考。

一、机构编制动态管理的含义、特点以及现实意义

按照中编办《编制常识》的定义,机构编制管理是指“各级机关及有关部门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依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运用科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对其所属工作部门、下级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责权限划分、职能确定、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配备及其运行程序制度化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其主要特点包括了法制性、综合性、动态性,其中,动态性解释为“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全面履行职能的需要,对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方式和方法,以及自身管理体系和制度等,进行不断调整和变革,因此,机构编制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而中编办提出的“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的管理目标,则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机构编制管理的动态要求。由此,可以认为机构编制动态管理是对现阶段机构编制管理重点、方法、内容的突出表述。

地方党委政府开展机构编制动态管理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学配置编制资源。有利于统筹整合机构编制资源,通过运用弹性手段用好用活现有编制,结合实际科学合理设置机构、岗位、人员编制,做到按需设岗、按岗设编、按编配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系统的机构编制配备体系,实现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二是有效缓解控编压力。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机构编制潜力,通过动态调控现有编制资源,把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向经济社会发展一线、保障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等重点领域倾斜,做到有保有压,妥善解决严格控制编制与满足事业发展需要的矛盾。三是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有利于严把财政供养人员“进口”关,通过与相关部门建立协调约束机制,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进一步压缩财政供养开支,降低财政运行成本,并有效杜绝“占编不在岗”、“吃空饷”等现象的发生。

二、绍兴开展机构编制动态管理的前期实践

为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我市从管理体制、程序、思路等方面不断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在实现机构编制动态管理上迈出了新步伐。

1、理顺了管理体制。构建了以市编委为管理核心、市编委办为日常管理机构的机构编制管理组织架构。、市政府成立了由任主任,秘书长、常务副、组织部长任副主任,市政府秘书长、编委办主任、财政局局长和人力社保局局长为成员的市机构编制委员会,负责全市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管理工作。2011年,、市政府又着眼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把市编委办由原挂靠市人事局调整为独立设置,明确负责全市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的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理顺了我市的机构编制管理体制。

2、规范了管理程序。2012年1月,市编委制定出台《绍兴市机构编制委员会议事规则》,对编委会主要职责、办事机构、会议制度、审批权限与程序、议事程序和文件审批等进行了明确。市编委办单设后,在职责范围内,制定机构编制事项工作流程,规范了机构编制日常管理,严格办事程序。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我市对机构编制相关事项作出及时调整。共撤销政府工作部门42个,撤销挂牌机构7个,清理议事协调机构1个,清理自定行政机构3个,核减事业单位编制222名。

3、拓宽了管理思路。开展集中调研,在工作实践中总结提炼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建议,推进机构编制管理思路创新。2011年10月,在市级机关事业单位中启动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启用了《机构编制管理证》,开展了用编计划审核,并建立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联席会议制度,为全面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打好了基础。市编委办对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上报的2012年用编计划申请进行了审批,按照编制使用控制总量、规范管理、突出重点的原则,对12个机关部门和40余家事业单位的用编计划进行了适当调整,确保了机构编制管理的前瞻性、统筹性和规范性。

三、绍兴开展机构编制动态管理碰到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机构编制部门单设后,机构编制动态管理进一步强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实现“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的管理目标,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控制总量”缺少监管手段。虽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以及《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规性文件的出台,为开展机构编制监管提供了法定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我市行政编制总量以1993年经济总量、区域面积和户籍人口数等为依据核定,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机构编制现实需求矛盾突出。同时,我市又缺少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等当前相对刚性的考核奖惩制度和手段进行激励约束,要发挥这些法规性文件的作用往往会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失之以宽,一些部门仍存在超编现象。

2、“盘活存量”缺少调控机制。当前,我市通过开展实名制信息采集,在摸清机构编制现状的同时,也为掌握机构编制存量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虽然机构编制部门依托浙江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就开展实名制管理拟定了工作规程,能实现机构编制存量的有效调控,但由于规程是对现行人员编制流转管理的流程再造,在实际运作中既需要组织、人力社保、财政等部门通过自身职能调整给予一定的支持,也需要纪检监察部门提供纪律约束,更需要机关事业单位能切实严格遵守规程,要实现规程的顺利运行,势必需要不断磨合和完善,调控机制一时难以真正落实到位。

3、“优化结构”缺少配置方法。在机构编制“总量控制”的背景下,编制资源的“稀缺性”更加突出,如何优化人员结构,使有限的编制资源发挥更大的效能显得尤为重要。一直以来机构编制管理强调总量控制、数量控制,除极少数特殊机构编制实行专业控制外,很少研究结构调整、结构优化等质量控制问题,缺少优化机构编制结构布局的有效办法,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存在“人才断层”、“人员老化”等结构失衡现象。如我市市本级行政在编人员50周岁以上为890人, 55周岁以上为402人,比例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关事业单位整体工作效率。

4、“有减有增”缺少标准体系。当前,“增编主动、减编被动”现象比较普遍,机构编制被“单位所有化”,机关事业单位认为核定的编制属于本单位,即使单位职能弱化有空编,也不愿进行调剂。而机构编制部门在机构编制的核定上,由于缺乏指导性的政策依据和定编标准,只能通过上查下问、左右平衡或者预计工作量的方式进行研究估算,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既不规范也不科学,机构编制“有减有增”无法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缺乏说服力。

四、加快建立机构编制动态管理机制的若干思考

要在现有机构编制动态管理基础上有新的思路和新的突破,可以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通过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机构编制部门的工作特点,从总量、存量、结构、标准等多方位管理入手,加快机构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建设。

(一)开展总量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切实“管住”机构编制

1、建全总量控制体系。一是建立总量控制机制。按照机构编制管理权限,立足绍兴实际,明确机构编制总量控制的原则、范围、权限、周期和程序,逐步建立全市机构编制总量控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相适应的运作机制。二是科学确定总量控制标准。行政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编制按照省定基数严格控制,确保总量不突破。其他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规模、财政负担能力、公共服务需求等现状因素,合理测算,科学确定市本级以及各县(市、区)总量控制标准,并实行分级管理。编外用工根据机关事业单位职能、性质和工作特点,结合财政预算总水平,按照机关事业单位总编数的一定比例限定岗位并核定控制数。

2、完善激励约束措施。一是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建议把机构编制工作纳入县(市、区)党委政府、政府各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以及绩效考核范围,通过制定科学的考评办法和细则,强化机构编制在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政府各部门职责管理中的责任。二是实行主要领导机构编制责任审核制度。在推动领导干部选人用人责任审查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同时,开展领导干部机构编制责任审核,将审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任职地区或部门工作实绩考核、干部选拔任用、机构编制调整、评优表彰奖励和实施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突出机构编制“一把手”责任。三是实行激励机制。结合实行机构编制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专项工作绩效考核等工作,研究制定机构编制工作成效与财政预算、经费安排挂钩的奖罚办法,逐步将增编扩编需求引导到提高用编效益上来。

3、严格日常监督检查。一是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严格落实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文件,严肃查处机构编制违纪行为。由全市机构编制部门会同相关职能部门,采取下查一级、交叉检查等有效形式,对各县(市、区)以及市级机关事业单位执行机构编制工作情况实行定期和专项监督检查并形成长效机制。建议省编委办会同省级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对各地市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二是畅通公众监督参与渠道。在机构编制部门门户网站公开机构编制政策法规、文件制度、办事流程、议决事项、信息动态等事项,实现政务公开全方位。在此基础上,利用好网络、“12310”电话、来信来访等举报受理方式,提高机构编制工作社会公众监督参与度。三是建立预防预警机制。推动各县(市、区)以及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健全机构编制台帐、信息数据库,及时掌握并科学分析机构编制状况,正确引导,主动防范,有效预警处置各类机构编制违纪违规行为,形成预防超前、监督有力、制度完善的预警机制。

(二)开展存量管理,统一用编调控,切实“盘活”机构编制

1、全面推行实名制管理。一是完善实名制管理网络信息系统。依托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软件以及全市电子政务平台,建立健全全市统一的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信息数据库,并及时更新网络信息数据,搭建好实名制管理技术支撑平台,实现全市机构编制信息数据的及时统计、实时查询和公开公示。二是建立实名制部门综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证》使用制度,完善实名制管理工作规程和部门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组织、机构编制、人力社保、财政等部门之间实名制管理工作的协作、沟通和配合,构建机构编制管理、组织人事管理、工资管理、财政预算管理等相互制约、协调的实名制综合管理机制。三是严格用编审批。以实名制管理系统为载体,严格执行用编计划审批。机关事业单位在空编条件下,按照发展需求,申报用编计划,并按照审批结果严格执行。机构编制部门在综合考虑职位空缺、岗位设置、结构比例等情况的基础上,负责审批用编计划,从源头上制止超编进人、无序进人等现象。

2、加强空编统一管理。一是实行空编集中管理。在开展实名制管理的基础上,把除专项编制以外的机关事业单位现有空编纳入机构编制部门集中管理。建议通过明确机关事业单位空编比例和空编时限,对超出空编比例和时限的机关单位相应调整编制,对超出空编比例和时限的事业单位相应核减编制。二是建立空编调剂机制。建议在机构编制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行政、事业空编总数内,分别明确一定比例的空编数用于编制跨机构调剂,解决关键领域和重点岗位的增编需求,调剂审核由编委会统一研究决定,机构编制部门负责调剂程序的具体执行。

3、建立用编评估机制。一是开展用编可行性评估。对机关事业单位提出的用编需求开展调研论证,评估可行性,并依据机构编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决策审批提供依据。二是开展用编执行情况评估反馈。对已决策的用编审批执行情况进行调查、评估,重点跟踪了解用编计划是否按规定落实,执行成效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相关部门,并督促纠正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开展结构管理,统筹规划布局,切实“用好”机构编制

1、统筹编制整体布局。一是制定机构编制使用中长期规划。立足我市机构编制现状,围绕为现代化绍兴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的目标,科学制定机构编制使用中长期规划,着眼增强党委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事关民生的教育、卫生、维稳等方面倾斜,向直接服务社会的基层一线倾斜,确保机构编制整体布局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相一致。二是保障特殊用编需求。针对军转安置、高层次人才引进等特殊用编需求,在日常编制管理工作中争取预留部分编制保障特殊用编。组织、机构编制、人力社保等部门加强沟通配合,把特殊用编人员放到合适的单位和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长处和优势。

2、构建梯次结构框架。一是确定合理编制结构。依据机关事业单位的性质以及承担的主要职责等,建议从领导职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专业结构等多个方面对机关事业单位内部编制结构进行布局,形成科学合理的人员梯次补充结构框架。领导职数结构应按照精干高效、加强管理的原则进行确定。年龄结构应保证老、中、青各年龄段的结构层次。学历专业结构可综合考虑所履行的管理职能、承担的工作任务等因素进行明确。二是实行用编结构审查。结合用编计划审批,在机关事业单位向机构编制部门申报计划的同时,必须一并申报拟进人员的基本要求,由机构编制部门审查拟进人员是否符合梯次结构要求,决定是否准其用编。

(四)开展标准管理,构建指标体系,切实“规范”机构编制

1、建立机构编制履职评估体系。结合机构设置和“三定”规定,科学制定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履职评估的指标、步骤和措施,并严格实施,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建议由社会各类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专业评估机构等第三方实施具体评估,确保评估的独立性、权威性,避免干扰。评估方法可采取上级评价、同级评价、社会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形式,实现全方位、立体式评估。评估内容应包括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三定”执行情况、自身建设情况等多个方面。评估结果要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调整机构编制事项、奖惩激励等相结合,确保评估工作的规范完整、行之有效。

2、建立机构编制核定标准体系。在开展机构编制履职评估的基础上,依据现有核编标准,建议根据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机关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从研究具体职能履行环节中影响编制使用的核心因素入手,探索编制核定科学量化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制定相对统一又能灵活调整的编制标准,用标准核定编制来提高编制决策的.科学性、编制管理的统一性和编制纪律的严肃性。

3、建立编制使用动态调整制度。结合机构编制履职评估体系和核定标准体系的建立,建议参照中编办在四川省金堂县开展“总量控制、动态管理”试点的经验和做法,通过明确机构编制的“控编数”和“使用数”,构建机构编制“双轨动态调整”体系,实现对机构编制的有效核定和科学增减。

当前,积极探索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实现机构编制总量控制和动态管理,成为机构编制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现结合我市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实际,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一、机构编制总量控制与动态管理的重要性

(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机构编制是党和政府重要的执政资源,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体制机制保障作用。近年来,国家、省、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不断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对深化行政管体制改革、优化配置执政资源、有效防控人员机构膨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二)发挥机构编制效用的重要前提

为进一步科学合理的配置执政资源,有效提高机构编制的使用效益,必须在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的基础上,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增有减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动态管理。只有适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切实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建立健全机构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动态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机构编制效用最大化。

(三)推进机构编制科学管理的重要途径

机构编制不论是控制总量、限制增量,还是动态管理、盘活存量,其实都是一个调控的问题。“控”就是从严控制,把好关口,把机构编制管紧。搞好了调控,就搞好了动态管理,也就搞好了总量控制。“调”,就是要把机构编制作为一种资源,以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为基础, 以建立用编核准制度为途径,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促进机构编制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如何实现机构编制总量控制和动态管理的有机结合,把机构编制用活,找准机构编制“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的平衡点,已成为机构编制部门积极探索和寻求破解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机构编制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存在问题

(一) 机构编制标准化体系不完善

在目前工作中,机构编制部门对于单位应该核定多少编制,缺乏指导性的政策依据和定编标准,编制核定多数是根据预计工作量进行估算,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既不规范也不科学,导致了定编无据可依的窘困局面。 就事业单位而言,由于编制标准化体系不完善,仅有卫生、教育等系统有相应的标准,其他各类事业单位编制配备上无章可循,具体核定多少编制不是根据单位职责和工作需要来确定,往往凭经验核定。

(二)机构编制增长控制难度大

在机构设置上,社会上戏称机构编制部门是“管生不管死”。在上级相关部门支持和主管部门积极争取下,成立机构或增加编制,多数能够得到重视;而机构职能弱化,应该撤销或减少编制时,由于人员出口不畅,容易造成不稳定因素,又缺少了单位和主管部门的积极支持。因此,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机构编制部门都不愿主动提出撤销某机构或精简其编制,即使机构编制部门提出了,主管部门也会以人员分流困难、维稳等各种借口阻挠和回避。就事业单位而言, 由于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造成事业单位管理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约束性,因而出现事业单位的设立是为了解决就业和行政机构改革安置富余人员一条途径。也不排除受“官本位”的影响,增加机构职数是为了安排职务。只要机构能设立、编制能确定,就可以合法进人,造成一些部门、单位拼命增加机构编制,人员只增不减。

(三) 部门职责任务与编制配置不合理

通过对各单位的人员编制、履行职责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可以发现目前编制管理存在“编制一定终身制”、“增量控制不严”、“存量盘活不了”等问题,其根本的原因是在于职责管理不到位,制约协调机制不健全。此外, 由于机构编制部门自身体制制约,加之人员力量不足并缺乏有效管理手段,哪些机构职能已经弱化,哪些机构已经完成阶段性任务应予以调整或撤并, 对各类机构设置、编制核定等事项,没有足够精力调查研究,导致了机构和编制维持高位,只增不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有的单位职能增加,为适应工作需要,必须及时调整编制,但是编制没有调整,出现现有编制难以满足工作需要。从不同层级编制情况来看,市、县、区直机关任务较重,但普遍编制较少,人员超编比较严重,而各个乡镇机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空编。

(四) 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市就开始实行《机构编制管理簿》注册、人员准调和审批制度,实现了人员编制的实名制管理。2015 年,我市又应用省编办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机构编制和人员实名制管理信息化。期间,我市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健全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建立了与组织、人社和财政等部门联动配合机制,做到准予调入、财政核拨与单位实有人员相一致。实现了机构编制管理与人员管理的紧密结合。但在具体实施当中,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仍不完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联动效果不明显,造成了编制、人社、财政部门的在编实际数不一致,也造成了个别单位的实有在编人数与《机构编制管理簿》登记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给机构编制管理带来一定影响。

(五)机构编制监督力度不大

近年来,虽然中央、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机构编制监督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2015 年,我省也把机构编制管理纳入政府目标考评内容,对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自2015 年起,我市及所辖部分县区也陆续将机构编制管理纳入政府目标考评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单位认识不到位,而机构编制部门又缺少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事项的强有力的监督处罚机制,造成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手段偏软,力度不大。

三、对策建议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机构编制工作。以理论和实践为依据,以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的科学性、计划性和前瞻性为根本,注重实践性、可操作性,把不断探索建立具有动态性、控制性和系统性的管理机制,作为实行机构编制总量控制和动态管理的目标。

(一)加强机构编制标准化体系建设

在制定机构编制管理标准时,要重点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管理标准的研究制定。一是机构个数和编制总量控制管理标准。可结合人口、面积、财政收入等各方面的因素,研究制定总量控制标准,特别是将事业机构和编制纳入总量控制范围,控制增长。二是各类事业单位编制核定标准的制定。 要结合事业单位改革,通过出台和修订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的办法,不断完善机构编制标准化体系,如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修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标准;结合教育体制改革构建从学前教育、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等教育学校一体化的标准体系;结合林权、水利工程等改革出台相应行业的机构编制标准。 根据工作性质和职责任务,合理制定各类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中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工勤人员的结构比例,并要求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按结构比例使用编制。 从而改变以往机构编制经验管理、粗放管理模式,向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转型升级。

(二)加强机构编制总量控制

要按照总量控制、因地制宜、适度发展、精简高效的原则,上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根据各地所辖地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指标,科学测算机构总数和编制总量。对于 机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确定限额,根据工作需要科学设置,动态管理,不得突破限额。对于编制,要按照有关标准,结合各地实际,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域面积、人口规模等因素下达各县(区)编制总数,各县(区)在编制总数内分配使用,动态管理,实行总量控制。

(三)加强机构编制 动态管理

一是要加强行政机关机构编制动态管理。 按照权责一致、重心下移、减少层级、能放则放的原则,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开展各部门的职权划分工作,结合部门职权划分,核减职能弱化、工作任务不饱满的部门编制,相应追加职责任务较多和国家、省明确规定确需加强的重点领域和关键部门,实现行政机关编制动态管理。积极跨层级调整编制,按照空编调剂、市县为单位调剂、调剂与挖潜相结合的原则,从有空编的乡镇跨层级调整编制到市、县、区直机关。

二是要加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动态管理。 参照事业单位定编标准、行业评估标准或外地做法,根据各单位承担的职责任务,改革编制一定终身的做法,重新核定事业单位人员总量,今后原则上每年动态调整一次。原编制内人员继续占编使用,原有待遇不变,实行带编流动;新进人员全部实行公开招聘,逐步实行同岗同待遇。对于教育、公共卫生、文化等行业事业单位按上级确定的定编标准核定人员总量。没有明确定编标准的,根据事业单位承担职责任务轻重及职责履行等情况,在定量、定性分析事业单位承担的职责任务前提下,以事业单位现有核定编制数为基础,参照兄弟市同类事业单位核定的编制情况,核定人员总量。

三是建立部门和机构职责履行情况跟踪考核机制。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合理调整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各级编办每年至少要对各部门和各类机构的职能变化、工作任务和职责履行情况进行一次定量分析,及时掌握情况,按照适当增减、整合优化的原则,及时对职责弱化、任务减少的机构予以合并,人员只出不进,收回空编,调整到职责增加较多、任务较重的单位,提高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为部门充分履行职责和高效运转提供保障。对新增的工作任务,要充分利用现有机构、编制、人员完成,确需补充编制的,首先要通过内部挖潜,在现有的编制存量中调剂解决,没有空编可供调剂的,可以采取连编带人调整的办法解决。同时,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工作程序、改善人员结构、推行电子政务等途径,提高各级各部门的执行力和行政效能,实现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的精简高效。

(四)加强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建设

机构编制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它涉及到组织、人社、财政等各个职能部门,必须实行部门联动,密切配合,形成各尽其能、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共同把关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的“龙头”作用,实行用编计划管理和前置审核,将编制审核作为组织、人社部门配备干部、财政部门拨付经费及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各类保险的依据。同时,通过建立联合办公会议制度和机构编制管理信息化网络,落实工作职责,实现机构编制资源共享,形成机构编制管理合力。为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单位节约用编的积极性,可建立机构编制约束激励机制,实行编制包干节编有奖办法。

(五)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制度建设

一是建立机构编制巡查和责任追究制度。 制定符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监督查检规定,使监督内容由单一转向全面,监督方式由定期转为不定期,责任追究由模糊转向清晰,从而加大对违反机构编制纪律问题的查处力度。二是建立机构编制考核机制,实行严格的考核责任制。将机构编制规定执行情况纳入领导年度审计和离任审计内容,对有严重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领导干部,不得异地任职和提拔使用,并按有关规定追究领导干部责任。将机构编制管理列入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目标考核之中,通过考核杠杆推动机构编制各项管理规定的落实。

总之,通过机构编制总量控制,并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进行动态管理,一定能使机构编制始终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达到机构设置规范,编制配置合理,机构职能充分发挥,财政负担逐步减轻的目的。 (市编办行政机构编制科)

如何培训中层管理人员

批评员工是一件既头疼又轻松的事情,头疼是因为它会降低员工的工作士气;轻松是因为,如果你使用建设性的批评在加以一些技巧的话,哪将变成一次激励。

1、  对事不对人,应该关注可以观察到的活动,而不是态度。把批评限制在亲眼所见的事件上。

2、  当你在批评员工时一定不能对员工进行人身攻击或者对对方的动机作出假设。

3、  尽量减少说员工是最差的,减少对使用否定的语言。例如:总是、从未、最差。

你也许可以运用角色置换的方法来避免对员工进行直接的批评。下面是具体的方法:

1、  在你的办公室安排一次与员工的私人会谈;

2、  当这位员工到来时,邀请他坐在你的座位上而你座在来访者的座位上;

3、  从来访者的座位上向对方提问,“假如你现在站在我的位置上,而现在我不得不对你的行为提出批评的话,你会怎么做?”

4、  保持沉默,让员工进行反应。不需要你加任何话,一些员工会进行严厉的自我批评。

许多管理人员认为批评就是说明某人做错的某件事。实际上这句话只对了一部分。有效的批评还有另外一步:向员工表明在将来应该如何进行改进。在谈话中,不仅要对员工过去的行为进行分析,还要前瞻性的向他们描述应该如何改进才能把工作完成的更好。

1、  应用“三明治”技巧

2、  避免盲人骑瞎马

3、  转移话题

4、  别使员工现眼

5、  急于提出建议

6、  语调和身体语言。

五、最安全和最聪明的批评方式是以一种支持性的 、善意的方式来激发员工的意识,而不是疯狂的在惊慌失措的员工面前挥动红旗。你的目的是想与员工分享你的观察结果并且寻求有助于他们成功的信息,而不是通过批评来显示袭击优越性。你应该像员工的一位朋友而不能像一位侦探,你想做的是观察他们的行为而不是占据有利地位过早的对下属做出判断。

处罚与批评一样,都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假如太软弱,那么很可能会招来更多类似的无法让人接受的情况。假如太严厉,你又可能被员工认为是一个不会变通的、没有眼力的暴君。

在处罚前你应当明确那些行为必须受到处罚,那些行为可以原谅,那些行为可以灵活处理。

以下六类行为必须进行处罚:

1、  矿工或者消极怠工;

2、  不尊重管理人员或同事,缺乏与管理人员或同事的配合精神;

3、  滥用资源;

4、  不安全的实际操作;

5、  偷窃;

6、  其他的个人问题(使团体工作中断的行为)

1、  只要你感碰它,它就烫你,而且当时就烫你。

2、  第一次就烫的很厉害。

3、  它只烫你碰到它的那一部分,而不会烫你的全身。

4、  对谁都一样,谁碰它,它就烫谁。

5、  你不碰它,它决不会烫你。

1、在实施处罚之前,你应了解这个错误的影响,其发生的理由,和你希望员工从中吸取的教训。

2、当你处罚员工时考虑一下先例,确保自己对同样错误的反应是一贯的,前后一致。

3、私下里处罚员工并针对无法接受的举动、业绩或行为——而不是人格。

4、不要急于记录员工的错误。将这种正式的处罚措施留到严重的错误时再使用。在作决定之前收集各种事实并倾听各方的说法。

5、  处罚员工之前要了解员工的记录。

6、  让员工从三种类似的处罚方案中选择一种他们认为是公正的处罚措施。

7、给员工提出可以立即改进的建议。并且限定某一时间。

1.多元化 

2.目标化 

3.考核化 

培训过后为了见效果还要进行考核,考核集自我评价、群众评价、专家评价、校领导评价四位一体。坚持单位目标考核结果与单位领导考核结果相结合,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坚持管理岗位职责考核与专业技术岗位职责考核相结合,坚持纵向考核与横向考核相结合,坚持考核结果与员工任用和奖惩相结合等。

1.人力资本比财力资本更重要。财力资本靠人力资本推动才能增值,人力资本可以转化为财力资本。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对企业的贡献率也越来越大,所以人才成了企业间争夺最激烈的资本。特别是占据公司中层的年富力强的管理人才,更成为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在美国,企业董事会中不带有财力资本的独立董事,已占到40%以上。当今世界强调能力、智力、智慧,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最佳动力源泉。

2.用好人比选好人更重要。左有伯乐,右有造父,前者会选马,后者会用人。首先,有些企业总是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而不注重开发本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注重在自己身边发掘优秀人才,采用中高层管理人员空降的方式。这种做法会严重挫伤自身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其花费很大的财力时间从外部选人,不如从内部招聘来的方便快捷。其次,对于企业中层管理者,只有将其人放在合适的位置,给予充分的发展空间,才能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对于特别有能力的人,更应该给他广大的空间和舞台,这样才会使优秀的人才不会有怀才不遇的感觉而流失。

3.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同等重要。当今人性中不能忽视“利益人”的特点,市场经济交换的实质是利益交换。在泰勒的科学管理时代,对于人的认识是: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往往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之下从事工作;人总是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力图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满意的报酬;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感情。根据这种关于人的观念,企业必须对员工(特别是中层管理人员),实施严格的外部监督,同时运用物质刺激手段来强化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然我们不排除其他方式例如精神激励为主的优越性。现代社会学也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圈的:第一层圈是“生存”,第二层圈是“交际”,第三层圈是“发展”。相应地剖析留人的三种途径———高薪、感情、事业,我们发现,如果忽略了“生存”,也就是薪水问题,任何“事业”都是空中楼阁。但忽视了感情和事业,留人也很困难,因为人毕竟是有事业追求的,所以企业要想留住管理中策,就要从薪酬、情感、事业三个方面下手,才能有效留住人才。

1.靠事业留人。人才流动的方向一般都是哪里最能发挥人的潜能,人才就往哪里流动得越多。企业有前途、事业喜人,人都愿意留下。真正意义的人才注重的是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空间,要留住人才,使人才有用武之地,就得靠事业留人。特别是中层管理人员,年富力强处于干事业的关键时期,事业对其有非常大的凝聚力,会把事业作为自己的第一追求,所以应该让想干事的人有事干,能干事的人干成大事,这也是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最薄弱的环节。或许高薪能够一时留住人才,但是事业却能长期留住人才。如何创造良好的“事业”环境,这正是企业,特别是国企应该思考的问题。

2.靠企业文化留人。文化力就是竞争力,文化力是凝聚力、环境力、素质力的结合,文化力可形成一个拴住人心的环境。企业必须拥有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本身必须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同时又有实现想象的机会存在。人才在为企业服务的同时,除了工薪等利益之外,更重视追求的是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使自身在企业内部有机会得到再造与升值。如果企业没有文化或一味地追求利润,而忽视掉了员工的精神需求,就是给人才加薪,那也只能是留住人才一时,却留不住人才一世。

3.靠职业生涯管理留人。要使每个人都有适合的岗位,有全面的培训,有系统的学习,有整体的关心,给他目标、给他提升、给他机会、给他成才之路。为有才能的人制定他的职业生涯,这是留住人才的最好方法。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职业的成就感可以无限激发其工作动力。所以,给人职业生涯对于他来说,就是给他成功的阶梯,大多数人才在这个时候都会安心留下。宝洁公司、微软公司人才流失率低于5%,原因就在于此。

4.靠运用优厚待遇留人。具体地讲,一是“金色的握手”。即运用股票运作留人,因为员工持股,可解决资产占有与雇佣关系的改善;经营持股,可解决资产占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二是“金手铐”。即利用股票期权,让经理人认股、入股权计划,这就给管理者戴上了柔软的“金手铐”。三是“金色的降落伞”。现在企业管理者当中有所谓“58(岁)现象”,也就是身在权位上的时候担心退下来后生活没有保障,于是拼命地为自己捞取钱财,导致贪污腐-败。对此可以通过股权认购、退下后获得一大笔养老金,解决养老问题。例如:以盛大网络为例,陈天桥授予唐骏的期权属于吸引人才的“金手铐”性质,而授予谭群钊、瞿海滨、李曙君中高层的期权则属于“金色降落伞”计划。盛大网络通过金色降落伞计划成功网罗了一批优秀人才,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1.公平竞争的平台。企业内部的环境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说都应该是公平的。我们的人才市场市场化程度还不高,企业内部也仅是开展了公开竞争和选拔,而人员评价、工作评价还比较落后。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我们的差距之一就是缺少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所以创建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于人才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在某些企业内部,人们的不满往往是认知上的不平衡,而不是能力上的差异,所以最终将导致人才的流失;而留下的人也不会因此就获得平衡,如同一个天平,缺失了一方,另一方仍会有不平衡感受产生。

2.参与社会分工合作的平台。不少企业在留人上有一个误区,就是要求员工成为企业的附属品,不能朝秦暮楚。这种思想实际上是不把人当作一种资源来看待。但人是活化的资源,不是物。个人的能力也是多方面的,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他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应该允许他参与社会的分工与合作。只要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应该允许人们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施展才华,毕竟人不是某一个企业所独有的财产。

3.企业领导能力是提供这些平台的关键。要想留住优秀人才,企业领导的能力非常重要。留人靠环境,更要靠好的领导,领导如果能把人力学运用好,留住好的人才自然不在话下。首先,领导要有人格魅力,形成同心,整合群力,这样企业的凝聚力就能形成,从而使员工心理上真正形成团队作战意识。其次,领导要激活每一个员工的开发潜力、个人潜力,这样创新力就会显现。第三,领导要做到修己以安人,只有安人心才能留人。要了解每一位员工,根据不同情况运用不同对策解决其具体困难和问题。对有棱角、有个性、有特色的人,就要用人所长;对有勇、有谋、有特长的人,要相敬相亲,以贤相待;对有强烈私心的人,则要审慎对待,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当今的企业应该在留人的理念、方法、制度上与时俱进,不断地变革、调整。只有留住企业的中层骨干、核心人员,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管理人员如何关心员工

如何才能做到遵守承诺,按时实现你说过要做的事情,必须做到“三步曲”:

1)在做出任何承诺前都要深思熟虑

2)按时实现自己的承诺

2、常和员工交流

1)以部门为单位,定期举办健身活动

2)常对员工问寒问暖

3)记住每个员工的生日

3、一定要为员工谋福利

4、当好“家长”角色

1)尊重员工

2)体贴关怀

3)精心护利

5、常给员工以惊喜

6、与员工共享荣耀

1)当上司表扬时,不忘举荐手下员工之中的有功之臣,在上司面前赞扬他们

2)在员工面前,一定要谨慎谦虚,不可张扬

7、一定要为员工撑腰

1)清除害群之马

2)做贤良员工的坚强后盾

3)树立企业公平竞争的风气

8、与员工同甘共苦

烟草在线专稿引:随着烟草行业管理分工越来越细、管理者“以人为本”的意识越来越强。那么,管理者如何关爱员工呢?关爱,通俗来说就是关心和爱护。关爱是彼此之间相互给予、相互享有的。关爱不是怜悯,更不是同情,而是快乐地以一己之力帮助他人成长,并让他人感到快乐的举动。关爱别人等于关爱自己,因为只有你关爱了别人,别人才会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回报你。我们在理解关爱的内涵后,作为管理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关爱员工呢?笔者粗浅认为要做好“四关爱”着手。

一、要在政治上关爱员工。培养一个成熟的高素质的员工不容易,培养一个称职的管理干部更不容易,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物力。保证干部员工廉洁从政、廉洁办事,在政治上不出问题,是管理者需要关爱的重点之一。因此,各级组织、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从政治上关爱干部员工,塑造好的品格,做到模范遵守道德规范,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成为别人的依靠,成为爱的传递者和播种者,用利他之心成就大我境界。

二、要在工作上关爱员工。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在工作上关爱员工,就是政治上要信任放心,工作上要支持放手,职责分工上要科学对口,要优质高效地帮助员工解决工作难题。特别是随着企业科技发展的不断进步,员工在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开展工作中,会遇到很多这样或者那样的难题,如果难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必然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整体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为此,各级管理者要信任下级、支持下级,坚持深入基层,及时了解员工工作状况,遇到问题立即解决,解决不了的要讲清原因。要更加重视信任、支持、排忧解难这些关键词,让员工轻装上阵,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

三、要在生活上关爱员工。人的.生活包括职业生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涵盖了衣食住行、社交、学习等诸多方面。对于一个员工来说,在生活上给予关爱的范围很广、内容很多,关键在于各级管理者关爱员工生活的认识要到位。要着力改善各类生活设施,解决好员工的实际困难,丰富员工的文化和精神生活。要塑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加强员工情感关怀。在日常生活中,员工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作为他们的上级或者同事,要及时关注到,并且能够伸出援助之手。如果我们视群众疾苦而不见,那么践行群众路线,烟草人践行“235”主题教育活动就无从谈起。

四、要在心理上关爱员工。员工在处于一定压力的工作状态下,必然会出现职业倦怠、心态紧绷等亚健康状况,如果压力过大,就必须要通过一定方式进行缓解和释放。要精简和整合各类绩效考核指标,进一步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强化关键性指标的目标牵引,加强指标的过程管理,减轻不必要的考核压力,为员工“松绑”。要通过开办心理课堂等方式,面向全员讲授心理健康、心理调适、自我减压等方面知识,帮助员工进行心态和情绪管理,努力塑造员工的阳光心态,帮助员工预防、应对和缓解各类职业心理健康以及危机事件,解决好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要利用微信、短信等虚拟平台,保持管理人员与一线人员的密切联系,保证员工的心灵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和合理解决,提高员工“心理免疫力”。

综上所诉,管理者只有通过关爱员工,增强员工在单位主人翁意识,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培养员工全局观念、大局意识,在员工职业生涯上促其健康成长,更有出彩的机会,我们烟草行业就会蒸蒸日上,前景广阔。

如何培训医院管理人员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创造型社会的到来,以及市场化经济模式的运行,医院之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科学技术和综合实力的竞争。院有特色、科有特长显得更为重要,而要增加医院的竞争力,必须加强医院人才队伍的建设,特别是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1医院管理人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范围内,医院的管理者主要来源于医疗技术骨干或者学科带头人,他们精通业务,具有系统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但他们中多数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管理理论培训,对医院管理的理论知识、方法、技能和理念掌握不够,缺乏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和法律等管理现代医院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医院高层管理者的经验式管理,中层管理者权责不明,工作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职责不清,导致少数管理者在其位不谋其政,工作缺乏主动性,出现扯皮、推诿等现象。

2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管理人员至今尚未形成独立的职称系列,因而缺乏职业安全感,优秀医生不愿意从事基层、中层管理工作。

医院优秀管理者如同专业技术顶尖人才一样,是人才建设中的重中之重,但医院管理人才建设却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当谈到医院管理干部专业化时,总习惯理解为临床医学专业,并以此作为选拔医院领导者的重要条件。医院管理队伍甚至被视为什么人都能干,而且是不产生效益的“富余人群”。有技术有管理能力的专业骨干从事医院管理工作,会被认为是人才浪费。医院管理人才的继续教育尚未形成体系,从而影响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影响医院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医院的管理干部大部分来源于专业技术骨干,他们都有较高的学历,甚至在某一学科领域有很高知名度,但在从事医院管理工作时,他们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理念,只能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总结和不断地提高。

3医院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3.1建立能使优秀医院管理人员脱颖而出的选人和用人机制

各医院应结合实际,对传统的干部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拔、培养和使用医院管理人才。选人方式上实行公开化,育人途径上探索多样化,用人制度上强调柔性化,实现医院管理人才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合理配置。

3.2实现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

加强医院管理和医院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医院发展中的首要因素,在医院整体运行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我国在对国家公务员、医师、护士、教师、律师、会计师等众多的职业通过职业资格证制度实现职业化。职业化的最大特点是在组织上、制度上对某一职业从业的准入,操作规范、考核、监督、管理等方面制定严格的规定,这将有利于执业人员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从而提高执业人员队伍的素质。创建医院管理培训师队伍,可为医院管理人员提供多渠道的教育培训机会。

3.3建立进退有序的目标责任制

医院管理队伍的活力来自于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第一,在严把入口的基础上,实行任期目标制管理,建立正常的辞职、离职、待岗、调整制度;第二,建立优胜劣汰制度;第三,完善干部交流制度,交流岗位可以从培养、回避等方面达到医院管理队伍内部要素化的目的。

3.4培养学习型现代医院管理者

1 推进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1 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是医院管理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管理专业化、职业化是当前的趋势。医院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所包含的内容除了医学、管理学以外,还涉及了工商管理、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众多内容。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以及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医院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它的学术地位、专业作用已逐渐被各级政府所重视。医院管理科学的理念、知识和信息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其内涵在改变,外延在拓展,手段在更新,与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工程技术等的相互联系、交叉和渗透日益增强,现代管理学的众多成果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院管理领域,医院管理科学的专业化快速发展要求医院管理者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这一专业领域。时代发展对管理者在概念、技术、协作、政策、商业、控制等科学管理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特殊要求,我国医院管理人员非职业化的现状是难以胜任的。

1.3 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是当代世界医院管理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发达国家普遍十分重视对医院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据权威资料显示,国外推行职业管理的时间较长,如美国的卫生管理教育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教育层次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在美国,医院院长、副院长以及各职能部门的主要官员都是由经过大学的管理学院或公共卫生学院设立的医院管理专业,或经过法律、经济等专业的正规培训,并获得硕、博士学位的人担任,形成领导层中各种专业的互补。他们大都精通管理、懂得医学知识及医院的工作规律、熟悉医院规划的系统工程、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业内专家指出,职业化的医院管理制度的推行,实质上是把医院的经营管理和学术发展分开。从香港、台湾等地的医院(如长庚医院)管理来看,把医院的医学活动和医院经济运作分开管理,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尤其是在财务、人事、后勤等部门,由医院总经理领导专业人员,将更能提高效率,提高经济运作能力。同时,使专家型的院长们更能安心地领导临床业务工作。

世界经济一体化对医院管理的质量及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目前的医院管理队伍,是中国融入国际主流经济后真正与国际对话的人,这些人的水准将直接影响中国医院管理在国际上的`实力和地位,直接决定中国医疗卫生事业走向国际化的步伐。因此,适应国际潮流,尽快建立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医院职业化管理队伍、增强他们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已势在必行。

1.4 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是现代化医院健康发展必由之路管理是现代医院建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是实现医院管理科学化的基础和前提。研究表明,在结构、人员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管理可以提高50%的效益。

1.5 管理产生的效应是乘数的效应。医院科学管理要求医院管理者掌握现代科学管理手段。科学管理是管理知识、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有机统一。新世纪的医院管理者,必须具有政治、机遇、代价、风险及危机意识,把握领导方法的客观性、动态性和条件性,不断增强超前预见、洞察规律、把握局面的能力。现代医院战略管理的要求决定了医院管理人员是战略规划的设计师和战略执行者,为保证医院中、长期目标的有效实现,医院管理人员必须广泛收集组织相关信息,认真学习国家的政策法令,科学预测今后三五年以至更长时间内可能对医院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要对本行业高新技术动态了如指掌,能够回答相关领域的基本问题,并依据对问题的理解对各种可选择方向进行检验选定。面对这一瞬息万变、循环往复的能动过程,医院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而管理人员尤其是院长的短期”兼职”模式,容易导致在经营过程中追求短期效应,损耗本已不足的卫生资源,影响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2 影响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的几 因素

2.1 现行的医院管理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与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的客观要求存在一定的矛盾按照现行的管理模式,医院(主要是指城市大医院、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的行政、经济上的管理隶属于政府卫生主管部门领导,而医院领导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管理归属于组织部门,造成了管医院的不管干部、管干部的不管医院的局面。这种隶属关系上的条块分割,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产生了对管理干部的选才、用人的误区。常见的现象是惯用从专业技术岗位上挑选管理干部,追求”名人效应”,以学术成就代替管理才能。更有少数的领导片面认为:凡是在本专业有所建树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提升为管理干部,才能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忽视了由”硬专家”到”软专家”不熟悉、不适应的转变过程。

这样就造成了管理人员既抓行政管理,又钻研医学专业,顾此失彼;有的在专业技术上是很有造诣的人才,但往往不懂管理或不善于管理,如果人为地提到管理岗位,结果是管理工作没搞好,专业技术也得不到提高,不仅影响了医院的发展,而且也影响了医院重点专科的建设和技术的发展。这实质是人才使用上的浪费。当然这一任用方式与建立现代医院制度所要求的由市场决定经理人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矛盾。同时现行专职医院管理人员的出路也不畅,“能”的未必能上,“庸”的无处可去,保障制度也不健全,“退二线”的年龄不断提前,另有部分中层管理人员害怕“一朝天子一朝臣”,因而也造成了有业务技术的总想将来有退路,工作中主业副业一起抓。在职业化进程中对现存的非专业化、非正规培训的管理人员的安置也是较难解决的问题。

2.2 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体系的缺陷直接阻碍了医院管理职业化队伍专业地位的确立主要表现在国家没有设立医院管理职称系列,缺乏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薪酬制度不配套。医院有管理业务,但没有法定的管理职称系列以及相应。

如何考评管理人员

一、在考核 中,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量化;二就是质化。因为,绩效 考核不是什么工作都可以量化的,如果硬性量化,就会出现僵化。但是,不能量化的工作也要进行考核,然而,这种考核由于没有量化指标,只有方向性的目标,所以叫做质化考核,有人也叫职能考核、功能考核、效能考核、定性考核等等。考核的对象主要就是那些职能性的部门和人员,比如:办公室、人能力资源部等等。

二、考核与绩效管理还有区别。绩效管理指的是全面性的、全员性的、全过程的、全方位的管理,而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主要方面。绩效考核主要以kpi为主,主要以可量化的指标为主,这种单纯的考核并不全面,因此,还必须辅以一定的质化考核。

三、质化考核的主要内容是:

1、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的履行情况;

2、除完成指标任务以外的工作情况;

3、德、绩、勤、能的状况;

4、对上级指示和各项制度的.执行能力和执行力度的状况;

5、团队 合作 、协调配合、维护大局的情况;

6、接受管理和服务的部门的满意度等等。

三、质化的考核方法一般多以公开述职和民-主评议的方式进行。在述职中和评议中,也可以采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打分。

总之,对部门和人的考核,都必须量化和质化双管齐下,决不可以偏执某一方面。

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回答

1.按我们的理解,贵公司的员工考核办法是与绩效工资挂钩的,也就是说,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为绩效工资提供依据。如果是这样的话,一个核心主题是:行政管理人员与销售、生产等人员相比,其工作性质、产出特点、产出周期等均有很大差异,因而其绩效工资以及考核办法均需另类处理。

2.除主持全局工作的中高层领导外,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基本上属公司核心业务流程以外的辅助流程,其工作主要属支持、服务性质,其产出特点是:均匀性、稳定性、间接性。每月工作内容很类似,按基本的作业程序操作,工作成果难以量化,对公司贡献的影响很间接。

3.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有几点建议:

对小公司而言,业务是关键,业务人员是关键人才,如何考核与激励是公司的关键管理事宜。至于行政管理,大的方面需老板们亲力亲为;处理一般事务的行政管理人员,不是这个阶段的关键人才,公司不必投入太多的精力去“科学管理”;管理是花成本的。这是一个原则。

一般来说,行政管理人员工资中的固定部分比例应相对高一些,月度不做与绩效工资挂钩的正式考核,半年或一年做一次与奖金挂钩的考核。既然贵公司想做月考月挂钩,一定有自身的理由和目的。只要能有效服务于自身目的,考核形式、标准就不是主要问题了。比如:许继集团的考核目的是淘汰5%的落后者,因此最后的考核结果可以拉开比例至关重要。有的公司考核目的是明确责任,那么职位说明书最关键,对照说明书中的职责考核即可。

如果要每月量化考核行政管理人员,一定要小心跌入“量化陷阱”:大而全的量化、事后的量化、琐碎细节的量化。要有目标导向、成果导向与计划导向,要建立起员工行为与公司目标的正相关关系。例如:对人事负责人可以考核其“人才流失率”指标。同时,设计量化考核指标时,应注意以下原则:易理解;被考核者有相当的控制能力;考核内容的资料来源可信且获取成本低;考核内容可衡量、可实施。

对确实找不到直接量化指标的岗位或人员,可以选择以下方式:满意度调查、内部服务投诉次数、月度工作计划/任务考核等等。

如何培养基层管理人员

总之,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管理者,就要时刻清楚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仅只是代表着你个人的行为,而是代表着整个公司、整个企业的形象,只有当你把自身的管理潜能挖掘和发挥出来,才能为企业的发展真真正正地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一、转变工作作风,净化思想,增强执行力意识 

二、完善制度,建章立制,全面提高企业执行力建设 

三、加大科学执行力度,使执行能力在企业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 

总之,在提高企业执行力方面,以完善的执行力增强职工大局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努力超越自我,以理性务实的态度、力求完美的精神全力投入企业建设,这才是提高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管理人员如何自我介绍

本人性格稳重,工作踏实,自信,自律;开朗,乐于与人沟通,因此结交了许多的朋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熟练的沟通技巧。

能够接受各方面的意见,不怕失败,进行自我总结 和提高。

对仓库来料入仓,材料 在库管理,物料发放等整个流程都能很好控制,能熟练操作office,erp等办公软件(于2012年在上述公司荣获erp关键用户职称).于上述公司有过对erp操作员进行过多次erp操作培训,其培训内容是由本人个人制作。

仓库做账文员面试自我介绍2

性格活泼开朗,喜欢阅读书籍、听音乐、旅游、跳舞,易于身边的人相处。

做事细致严谨,诚实守信,保密意识强。

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有朝气,有能力完成任何工作。给我一次机会,我会用时间和汗水去证明。请领导 放心,我一定会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仓库管-理-员自我评价3

1、做事耐心细致,有条理。

2、 诚实负责为己任,吃苦耐劳是根本。

3、诚信,对于个人信息绝无半点虚言。

4、虽然工作经验不太丰富,但是有闯劲,有韧劲,有想法,责任心强。

本人对于工作能够细心有耐性,自学能力强,有责任心,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踏实肯干,积极上进。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虚心向他人学习,乐于助人,有较强的组织及领导策划的能力。

在四年的大学生活期间,不仅筑就了我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并且通过各项丰富的实践活动,提高了我的综合能力。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各项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及管理技能。

尤其是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有幸能够成为了房地产研究学会的宣传,这不仅使我绘画创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从中通过与房地产的专业人士的沟通交流,增强了自身的专业知识,并且还学会了领导组织一项活动的流程、方法等等。 “学而知不足”是我大学期间学习及工作的动力。在大学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我觉得光只是学习学校所安排的专业课程是十分的.不足够的,一项工作要做的好,除了要靠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之外,其一些课余知识的学习的帮助也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我自学了office、access、photoshop等电脑软件。除此之外,由于自己本身对日语有着浓厚的兴趣,因而以自学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一年的学习,我现在已经达到日语3-4级的水平,能够与日本人进行基本的交流。以后我还会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我,我觉得自己还是个蛮有毅力的人,相信以后我会变得更加出色。 在大学的第四年里,我通过的富力集团不同的楼盘进行全方面的物业助理实习后,使我对物业管理的工作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物业管理中不同岗位的只能分配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加深了自己在这行业的经验。

而且通过2个多月来的实习使自己的社会经验得到很大程度的丰富积累,物业管理这份工作主要都是通过与业主沟通来使其管理工作得到顺利进行,这对于以后从事其他行业也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一名物业管理专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我所拥有的是年轻和知识。年轻也许意味着欠缺经验,但是,你也可以想象它是一张白纸,你能够在上面画出你想要的图画,只要你能够给与机会,它必定能够成长为你所需要的人才!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目标。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