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全册教学设计(精选17篇)

时间:2023-12-02 11:34:18 作者:温柔雨

教学计划是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详细方案,它对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掌握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

小学五年级数学全册教学设计精选

1、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2、在游戏、试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3、结合学习内容,进行思想教育,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活动中发现、体验0、1、2、8、9、10和这6个和出现的可能性较小;3、4、5、6、7这5个和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理解可能性大小与实践发生不确定性的关系。

课件、色子、统计表、

一、课前活动。

课前观看百事可乐广告视频。

1、教练准备用什么决定哪个队先开球?

2、为什么用硬币开球?生答:用硬币比较公平(掷出硬币正反两面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3、除了硬币,还有什么公平的方法进行选择?(抛硬币、猜拳、掷色子)。

二、设置问题,猜想的开始。

让同学举手表示自己愿意参加哪个队,并询问原因。

3、现在让我们来实际做一做这个游戏,首先让两个同学上来示范一下。

(两人各掷3次,让学生大声报出点数和和哪队赢)老师随机往1号记录单演示涂格子。

4、同学们,我们掷了六次,能判断哪队赢的可能性大吗?为什么?

(试验次数少,有偶然性。)。

5、那么我们全班都来玩。课件出示活动要求及分工。四人轮流掷色子,每人掷5次,副组长负责报点数和,组长在1号记录单上记录。记完的同学把记录单贴到黑板上。

(1)操作实践,学生小组合作。

(2)汇报小组合作交流的结果,汇总全班统计结果到课件的柱形图中。

学生汇报结果,红队赢的次数多。

(3)观察柱形图你能发现什么?总体趋势是中间高两边低。

6、为了使我们的结论更有说服力,继续掷色子。请来我们的神奇小助手,计算机。你想掷多少次?根据学生回答操作课件。

三、发现问题,猜想的深入。

2、提示同学先思考,为什么掷出的点数和2和12最少。(因为2和12都只有一种情况才能掷出)。

3、那掷出其它数都有哪种情况呢?请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写一写?完成2号记录单,读一读温馨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理由。例如:算式、数字等等。列举点数和可能出现的情况。

提醒:点数和为6,不可能有7、8、9等数。

小组汇报展示。

四、解决问题,猜想的验证。

1、出示课件,请同学回答掷两个色子,一共可以出现多少种情况。(36种)其中,红队赢的情况有多少种(24种),蓝队赢的可能有多少种(12种)。

2、师: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红队赢的可能性大了吗?(红队赢的情况多,可能性大)。

五、一锤定音。

提问学生,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掷色子有偶然性)。

课件出示概率论是一门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学问,虽然在一次随机试验中某个事件的发生是带有偶然性的,但那些可在相同条件下大量重复的随机试验却往往呈现出明显的数量规律。

六、全课总结。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七、拓展延伸。

某商店举行一次抽奖活动。

游戏规则:两个骰子同时掷出,每掷一次五角钱。得到的数字的和如果是下列几种情况那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品。

1特等奖:奖品为漫画书一套,价值五十元。

2或12一等奖:奖品为一本笔记本,价值五元。

3或11二等奖:奖品为一支圆珠笔,价值一元。

4或10三等奖:奖品为一支铅笔,价值两角。

5或9鼓励奖:奖品为糖一颗,价值一角。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原理,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分数乘法,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法?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例题,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

学生列出算式3×=,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如何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3×==;学生2:3×====……)。

教师和学生总结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2页涂一涂,算一算,2个的和是多少?

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

做课本试一试1、2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1、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原理,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分数乘法,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法?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例题,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

学生列出算式3×15=,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如何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和学生总结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2页涂一涂,算一算,2个37的和是多少?

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

做课本试一试1、2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用整数乘以分子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让学生认识1平方千米,知道公顷和平方千米、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一)交流预习作业,揭示课题。

1、交流预习作业。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习另外一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二)目标驱动,分层探究。

1.欣赏图片,初步感受“平方千米”

2、探究1平方千米与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导学要点:。

猜一猜1平方千米和1公顷,哪个大?说说为什么?

指出: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那么1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围绕学习材料自学.

交流探究成果。

板书: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导学单:

(2)1平方千米=()平方米=()公顷。

小结:1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

3.完成书本p17练一练。

自由读书本例9中的资料,了解平方千米的运用。

补充:中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包括了领土、内海、领海等。我们的家乡海门的面积约有1002平方千米。

介绍足球场面积。

(三)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1.单位换算。

30平方千米=()公顷。

6000公顷=()平方千米。

5平方千米=()公顷。

=()平方米。

400公顷=()平方千米。

=()平方米。

2.完成练习三第14、15题。

3.完成练习三第16、17题。

4、优生完成思考题。

5、课堂小结。

分层进行练习,然后全班校对,汇报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试生共同查找原因、研究对策。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补充习题》。

2、每日一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一、谜语导入。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二、合作探究。

(一)整体观察。

1.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学生观察并提问:

你观察到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

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2.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走动,观察。汇报交流。

3.解释应用。

教师出示两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有虚线,另一个没有。

提问:谁能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样画?

学生解释说明。

(二)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出示例1)。

1.教师提问: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这个图形,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

学生离开座位自由观察。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

总结学生的发言: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三、拓展应用。

1.做教科书例2。

2.智力游戏: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

学生玩游戏,教师指导。

四、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2.从一个面看到物体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摆放方式。

3.知道从两个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以确定小立方体的个数范围。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科书27--29页例1.例2;完成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五的1、3、4题.

1.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操作,了解长、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知识,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了解长、正方体的关系。

2.在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观察、想象、操作形成对研究对象的真实体验,获得知识,激发兴趣。

3.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体会数学应用的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并能确定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模型,长方体、正方体纸盒。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

一、创设情景。

老师这儿有一张长方形纸,它是什么形状的?如果我把100张这样的白纸整齐的摞起来,那将会是什么形状呢?(板书:长方体)。

它是一个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长方体。(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一张纸变成一摞纸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从面到体的转变,并自然地导入课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最简分数的含义,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3.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4.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分数的含义,重点是建立单位“1”的概念。

2.以分数单位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

3.用分数表示同类两个数量的关系,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5.先特殊后一般,通过改写假分数,教学带分数。

6.优化小数与分数相互改写的教学。

7.理解分数的性质并进行通分和约分。

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例1和“练一练”,第58页练习八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表示出相应的分数,联系实际情境解释或说明分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分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的来源与形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单位“1”。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法、讲解分析法、练习法等。

教学用具: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在三年级,我们曾经分两次认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合作探索,理解意义。

1.教学例1。

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

请大家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

左起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

(2)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

(3)从这些例子看,怎样的数叫作分数?

拿12根小棒自已创造一个分数。

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如果老师要表示6根小棒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2.完成“练一练”

第1题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怎样用分数表示?请大家在书上填空。说说是怎样想的。

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第2题,观察直线上是把哪个部分看作“1”的?直线上表示是怎样想的?

引导:分数也可以在直线上表示。这里从0起到1是1个单位,同样地从1到2也是1个单位,这1个单位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就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让学生在()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这样填?

三、巧妙联系,深化理解。

1.做练习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三分之二,再说说是怎样涂的、怎样想的。

同样是三分之二,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

2.做练习第2、3、4题。

第2题先读出每个分数,再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第3题让学生填,交流时说说是怎样填的。

第4题在研究分数时,把哪个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数量就是单位“1”

四、全可总结,延伸拓展。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3、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内容,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

二、练习。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在小组里交流计算的方法。

2、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独统计图表,理解八五折和八折的意思,然后题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答案:1500×85%=1275元,1600×80%=1280元。

南极牌冰箱比较便宜。

3、第3题,先帮助学生理解提议,由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全班交流。

三、总结。

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包括所学知识和新的学习方法。

整理与复习。

分数乘法:意义计算方法。

分数除法:意义计算方法。

知识目标:。

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沟通分数乘除法间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

弄清分数乘除法间的区别和联系。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写有式题的小黑板。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包括意义、运算顺序。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

二、练习。

1、第4题,先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弄清题意,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环保知识。

2、第5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结果,并鼓励学生说出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证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3、第7题。本题是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的问题,如果学生用算术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也应给予肯定,但应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用算术法不做要求。

解:设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毫升。

―2/9=427。

7/9=427。

=549。

答: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549毫升。

96014.8=142.08(万平方千米)。

知识目标:进一步提高应用百分数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单位间的换算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写有式题的小黑板。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回顾所学的百分数知识,说处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

二、练习。

1、第9题。本题是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如果让学生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应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教师也应给予肯定,但不做基本要求。

答案:。

解:设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是x元。

80%x=2800。

x=2800÷80%。

x=3500。

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约是3500元。

2、第10题。教学时,先让学生理解题意,说说覆盖率是什么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同时,教师可让学生检阅有关绿化问题的资料,了解绿化的意义及作用。

答案:175÷960=18%。

3、第11题。主要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可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进行交流,注意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

答案:。

科技馆:30000×10%=3000(平方米)。

教学楼:30000×25%=7500(平方米)。

操场:30000×20%=6000(平方米)。

食堂:30000×2.5%=750(平方米)。

花坛:30000×0.03%=9(平方米)。

空地:30000-(30000+7500+6000+750+9)=12741(平方米)。

解:设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是x元。

80%x=2800。

x=2800÷80%。

x=3500。

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约是3500元。

知识目标:。

巩固和复习统计知识,沟通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弄清题目中的单位统一问题。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借助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写有式题的小黑板。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体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复习统计知识。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解。

二、练习。

1、第12题。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相关计量单位的换算。教学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回顾相关的知识,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要注意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第13题。本题主要考查有关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相关知识。教学时,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对于逆向思维的题目,教师要注意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同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3、第14题。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体积(容积)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1)升、(2)立方厘米、(3)毫米。

4、第15题。

第(1)题,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理解领奖台底部是不许要涂漆的。学生的思路可能有:可以先数出一共有15个面需要涂漆,再用15×50×50=37500(平方厘米);也可以先求四个正方体表面积之和,再减去不涂漆面的面积。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方法,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第(2)题,50×50×50×4=500000(立方厘米)。

5、第16题。引导学生理解不规则铁块的体积相当于底面积是48平方厘米、高是0.5厘米的长方体的体积,所以是48×0.5=24(立方厘米)。

6、第17题。此题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教师要利用此情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答案:(1)18×20×30×1.5=16200(立方厘米)。

=0.0162(立方米)。

=0.02(立方米)。

(2)0.02×40=0.8(立方米)。

(3)0.8×365=292(立方米)。

7、第18题。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的读图能力,从统计图中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

(2)根据题目的条件,学生可以求出彤彤家10月份每项开支花了多少钱。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提出问题,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8、第19题。根据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那个数即中位数,运用中位数表示这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的平均水平比较合适。

答案:1925万人。

复习。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1000)。

容积单位:(液体)升毫升(1000)。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原理,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分数乘法,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法?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例题,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

学生列出算式3×=,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如何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3×==;学生2:3×====……)。

教师和学生总结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2页涂一涂,算一算,2个的和是多少?

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

做课本试一试1、2题。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88—89页。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学生在三年级已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在本册的第四单元又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本课时的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是这两方面知识的发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则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二是针对组合图形的特点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索性。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组合图形的基本方法,并在交流、讨论中开阔思路,修正想法,从而更好地解决生活中有关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对于平面基本图形的感知和认识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掌握了一些计算图形面积和解决图形问题的方法。但本班学生分析思考能力较差,基础较薄弱,所以应进一步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加强团体合作精神,善于去交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1、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产生积极学习的兴趣。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动物,你们猜猜会是什么动物呢?课件出示由基本的平面图形组成的金鱼图形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是上好一节课良好的开端,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好数学的保证。)

2、美丽的金鱼是由哪几个基本的平面图形组成的?在学生回答的同时一并复习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五种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唤醒学生的旧知,为下面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作铺垫,也为确保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夯实基础)

生:(观察思考回答)这些图形都是由几个简单的基本平面图形拼出来的。 师:对,我们就把像这样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平面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叫做组合图形。(板书:组合图形)

(设计意图:“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作为小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主阵地,数学课堂应开启学生的发现之旅,让学生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同时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

2、寻找图形,再揭课题

师: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组合图形,你能从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找到组合图形?

师:真不错!同学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其实组合图形就在我们身边。

生:只要把组合图形中几个简单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加在一起就行了。

师:淘气家新买了住房,想把新房的客厅铺上地板,新房的客厅地板的面积有多大呢?同学们能帮他算算吗?(拿出老师发给同学们的客厅平面图)。

师:你能估一估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进行估算。汇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同时让学生理解这个图形不是简单图形,不能直接估计它的面积,让学生在估算的时候,潜移默化地运用添补和分割的转化思想,也为下一步计算组合图形面积做一个很好的铺垫)

4、独立探索,计算面积。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估算的理由,那你估算的数据接近真实的数据吗?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客厅平面图试着寻找出计算这个图形的方法。

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老师深入到小组当中去参与他们的活动,并给予适当的指导。(设计意图:直接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探索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

(2)全班共享,提炼方法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先来汇报你们的想法?

生:在图形里面画一条线,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分别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再算面积之和。

学生汇报,课件适时出示不同的计算方法,在探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给不同的计算方法命名。

小组内讨论并汇报。 师小结:

分割法:当我们用分割法时,分割的图形越简洁,其解题方法就越简单,要考虑到分割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有些图形分割后找不到相关的条件就不行了。用分割法计算时,要先算出各部分的面积,最后把它们加起来。(板书:分割法求和)

添补法:当我们添补上一块之后,能根据给定的条件求出添补之后图形的面积,那我们就可以尝试一下,否则这种方法就是行不通的。用添补法计算,记得把添上的这部分面积减去。(板书:添补法求差)

割补法:要求割下来的这部分能正好拼上。这种方法,既有分割,又有添补,(板书:割补法灵活计算)

3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回答,老师发现你们可以灵活的运用解题的方法真是太好了,那在本题当中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说说你的理由。

师小结:求一个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因为分割、添补的方法不同,计算步骤也不同,但最后的计算结果应该是相同的。虽然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我们还要根据所给的条件,灵活地选择合理、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板书:合理 、简便)

(设计意图:这里体现了多种学习方式并存,首先,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通过小组和全班交流,使学生学会了别人的方法;最后,从这些方法中,比较、反思、知道最简便的方法。使学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吸纳他人的意见,享受积极思考获得的快乐。引导学生交流,引起思维的碰撞,使他们体会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1、练一练1,书中第1题下面的图形可以分成哪些已学过的图形?

(作业设计意图:每一幅图都有多种分法,课堂上应避免学生分得过于复杂化,鼓励学生选择合理 、 简便的分法。)

2、练一练2,书中第2题,认真观察图,选择有用的数据,你想怎样计算?把你的方法在小组里交流。指名汇报。对于不同的算法,师生共同分析,提升比较简便的方法,加以指导。

(作业设计意图:这道题是对上一题的补充,拓展,同学们都能用分割法把这道解出来,但是用添补法到底能不能解决这道时,同学们就会发出疑问,可是当老师适当进行点拨之后,就会是另外一种情况,整体代法的介入不仅是对这道题的一个有效的补充,而且也为六年级求圆的面积埋下伏笔,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

3、练一练3,书中第3题,计算这张硬纸板还剩多大的面积?

(作业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层次的分割,使学生明白在组合图形的分割中,需要根据所给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分割,分割的图形越简洁,计算起来越简便。)

4、练一练4,书中第4题,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作业设计意图:习题由浅入深、形式多样、难易适度,把数学与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了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还通过上面的两道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思考,计算下面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多媒体出示。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引导学生说说学会了哪些?怎样学会的?还有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总结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一下回顾,让学生体会到独立思考和相互学习都很重要,做到在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方面都有所收获,有所提升。)

组合图形的面积

转化

分割法:求和

添补法:求差(特例除外) 割补法:灵活计算 合理 简便

(设计意图:本节课重点是掌握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设计这样的板书不仅可以直观地、简明扼要地展示本节课求面积的方法,便于学生理解、把握和选择,而且明显看出都是把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感受“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揭示了知识的内在规律及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在数学思想与方法上得到发展。)

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设计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可能性、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是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其目的是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列、行的规则。能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植树问题,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和体验“从简单的事例中发现规律,再应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解题策略和方法。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一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年级班共有学生10人,其中男生6人,女生4人。班中学生学风不够浓厚,部分同学学习自觉,态度端正,学生都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各方面表现较好。但也有部分学生上课不够认真专心,作业不及时,书写不端正,班中学困生还是较多,他们有的厌倦学习,畏惧困难;有的是学习方法不当;还有的是学习习惯差,积年累月,致使学习基础薄弱。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学习不够认真,粗心现象比较严重,从上学期期末测试情况看,平均分仅为60多分,及格5人,及格率为50%,优秀1人,优秀率仅为1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成绩普遍比较低,后进生所占比重较大,两极分化严重。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更加注意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方面有不同的收获,以期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学期我将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课堂教学措施:

(1)通过数学课内外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目的。

(2)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等全面探究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创造中学习。根据教学内容的增删、教学要求的升降要从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出发。

(3)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多创设学习情景,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和理解数学。

(5)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际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给学生们提供生活素材,创设大量观察、操作的机会。

(6)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很好地消化,课后通过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同时控制好课后的作业量。

2.备课措施:本学期五年级数学采取集体备课形式,为此我将。

(1)严格按学校的规定,认真钻研教材,尽心设计教学方案,力争高效率地完成备课任务。精心写好备课材料,尽力做到高质量地备课。

(2)备课探讨时,用心听,多提出修改意见,着重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不客气”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提倡教学相长,平时多开展个人间的合作研讨,交流教学经验,讨论教学问题,努力提高备课质量。

(4)提倡多阅读各类教育教学报刊资料,努力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高效率的教学设计,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备课。

3.考试措施:

(1)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特别是学生的自我感悟和自我完善。

(2)培养学生严格审题、仔细思考、认真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3)从学生答题中出现的有些错误,可以窥见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方式、思维能力确实存在差距,生与生之间在数学的理解能力、数学审题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所以今后要注重学生的整体推进和均衡发展。

(4)做好单元考试的评价工作,认真进行分析,尤其要与其他学校对比分析,找差距、找问题、以便及时补救、改进。

4.辅练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2)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3)做好学困生的补差转化工作,给学困生更多的关心与爱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作业适当降低要求,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4)及时与家长联系,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做好家校联系工作,以便家长协助教师做好孩子的薄弱知识点的辅导与补救工作。

三、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列、行的规则。能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5.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在学习了统计表和统计图这一单元后,让同学利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认识我们身边浪费水的现象,从而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2、通过动手操作和分析,认识水环境的污染,认识到节约用水要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养成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数学计算和分析,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提出有效的节水措施。

教学准备:

学具:计算器、三角板、铅笔;课前同学收集有关水资源知识;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全世界人民的目光都在关注着哪里?

(生齐答:伊拉克战争。)。

师:美、英等国为什么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要向伊拉克发动战争呢?

(生答:想占领伊拉克的石油。)。

师:关于战争,联合国的有关组织曾说了一段这样的话。

(多媒体播放声画)。

(生:美国人真可恶。

我们中国缺水吗?水不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吗,为何还要打仗呢?)。

二、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生分组讨论,师巡视观察)。

2、生分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最后引导得出:我们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深圳是一座缺水的城市,我们大家都要节约用水。

生1:不论他,一滴一滴地滴也滴不了多少。

生2:修好他,或换一个。

同学们,你同意哪一种说法呢?(少数同学同意第一个说的。)你们能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说服第一种说法的同学吗?先自由地讨论一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数学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通过动手操作与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生:钉子板、七巧板、剪刀、平行四边形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觉得我们的学校漂亮吗?今天陈老师带大家去参观一所漂亮的学校好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参观这所学校。

出示课件: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所学校,你能找到哪些图形朋友?

(根据学生的发言课件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图片。)。

生: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1:我发现了长方形的一组对边变倾斜了,它们的对边还是相等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2:我发现了平行四边形有两个钝角和两个锐角。

刚才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这些特点,但这是用眼睛看的,是不是准确呢?你们想通过做实验来验证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小组实验。

汇报:小组派代表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生1:我用笔把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画在纸上,再用它的另一条对边去比,发现了两条对边重合在一起,另外一组对边我也用相同的办法去做,我们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师:真聪明,真是一个好办法。

生2:我用剪刀把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剪一条细线下来,再用这条细线去和它的对边相比,发现这两条边重合在一起,我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师:另外一组对边也用相同的方法证明相等,是吗?(生:对)真棒,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3:我用尺子量,也发现了对边相等。

生4:我用剪刀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剪下来,变成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把两个三角形重合在一起,我发现了它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也相等。

生5:我用活动角先量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再去量另一个对角,发现它的对角相等。

生6:我用剪刀把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剪下来,把这个角和它的对角比,发现两个角重合在一起,另个一组对角也用相同的方法来做,我们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师:能想出这么棒的办法来,真不简单。

生7:我用铅笔把一个角画在纸上,再拿它的对角来比,它们也一样大。

师:这个办法真不错。(板书:对角相等)。

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边形。

三、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及其特性。

今天我们交上平行四边形这位朋友了,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平行四边形这位朋友?

生1:学校楼梯的扶手。

生2:我家的地砖是平行四边形的。

生3:我们画画时经常画平行四边形。

课件:老师也找了一些平行四边形,请看屏幕:(出现伸缩铁门)你发现了什么?

生:铁门能伸缩。

师:这个铁门为什么能伸缩?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汇报。请两个小朋友把你们拼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拿上来拉拉看。

生:三角形拉不动,平行四边形一拉就变形。

师:老师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再摆一根小棒,变成了什么?

生:变成了两个三角形。

师:你再拉拉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样平行四边形就拉不动了。

小结:三角形不易变形,比较稳定;平行四边形不稳定,容易变形。(板书:易变形)铁门能伸缩就是应用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

小结:平行四边形不稳定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还有广泛的应用,小朋友回去先去调查一下,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最开心的是什么?

生2:我和平行四边形交上朋友了,我很开心。

生3:我学会了用很多种方法证明平行四边形边和角的特点。

生4:在玩七巧板的游戏中,我们小组互相合作,拼了7个平行四边形,获得了第一名,我真高兴。

五年级数学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上与下、前与后它们具有相对性,并能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在学习活动中,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抽象出四个方位词,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把学生生活中的位置认识提升到数学化的认识,体会方位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空间观念。

目标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等空间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表述清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将学生的生活中位置经验转化为数学化位置的认识,能用四个方位词准确的表达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一)活动中初步感受上下。

1.学生按要求做:把数学书放在桌面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

2.说一说:桌面上有什么?数学书的上面有什么?铅笔盒的下面有什么?

(二)活动中初步感受前后。

学生举手发言:自己的前面有几名同学?后面有几名同学?

(三)揭示课题。今天学习上、下、前、后。

二、交流辨析,探究新知。

(一)引导观察,认识“上、下”。

1.课件出示主题图:江上大桥图。

2.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1)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

(4)怎样才能说清楚呢?

3.小结:有时我们需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这样别人才能听明白各种物品的位置。

(二)认识“前、后”。

1.课件出示动画:汽车图。

2.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1)你又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前、后”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车的位置吗?车头开向的方向就是“前”。

(3)大家一会儿说卡车在后面,一会儿又说卡车在前面,这又是怎么回事啊?

(4)怎样才能说清楚呢?

3.小结:在说明位置时,有时需要我们说清楚是谁和谁在进行比较。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一)进一步认识前后。

1.说一说。

请你用“上、下、前、后”说一说教室里的人或者物品的位置。说清在的上面,在的下面;在的前面;在的后面。

2.课件:练习三第1题。

(1)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2)讨论:小玉在小兵的前面还是后面呢?你是怎样想的?

(3)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把“面”对的方向叫做“前”,所以小玉的前面是小兵,小兵的前面是小玉。

(二)巩固练习:做一做。

(1)老师提要求,学生做一做。

(2)学生当小老师提要求,其他学生做一做。

四、灵活应用,拓展提升。

把附页中的.小兔子和小乌龟贴在图中,再看图讲故事。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活动一:去少年宫。

活动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师:暑假期间,淘气和笑笑去少年宫。淘气每隔2天去1次,笑笑每隔4天去1次。7月31日他们都去了少年宫。

让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8月份的月历,分别用不同的符号圈出淘气和笑笑去少年宫的日子。

学生反馈后,师板书:淘气去少年宫的日子:3,6,9,12……。

笑笑去少年宫的日子:5,10,15……。

师:看看这些数,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生可能会回答:淘气去少年宫的日子都是3的倍数,笑笑去少年宫的日子都是5的倍数。

师:淘气和笑笑同去少年宫的`日子是哪几天?15和30都是3和5的共同倍数,也就是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15,也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活动二:填一填。

活动目标: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并利用集合进一步加深对公倍数意义。

师: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找公倍数的办法。

出示集合圈:中间相交的部分填什么?50以内6和9的倍数分别有哪些?请大家在书上填一填。

师:50以内6和9的公倍数有多少?最小公倍数是多少?你还有其它找公倍数的办法吗?

独立思考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办法。

完成练一练第1题: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找的。

师:题目的要求是什么?你理解了吗?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练一练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练一练第3题:先完成前面几组,跟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介绍“你知道吗”中用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小知识。

这节课,学生借助“日期”这一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体会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思路。教材中“你知道吗?”介绍的短除法是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快速有效的办法,应加强指导算理,要求学生掌握。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设计系列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求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2.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3.使学生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提高学生求解验证的能力。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三步应用题。

教学难点形如:ax+bx=c的数量关系。

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检验能力。

教师活动过程学生活动过程备注。

1练习二十一t1。

学生回答。

2根据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

果园里的桃树和梨树一共有168棵。

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数多84棵。

桃树棵数是梨树的3倍。

学生回答数量关系式。

3你能选择其中两个条件,提出问题,编成一道应用题吗?试试看!

学生自主编题,口头说题。

4依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题目。

b.根据条件(1)、(3)编题: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例1)。

c.根据条件(2)、(3)编题: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树多84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想一想)。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尝试例1。

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集中反馈:生说师画图。

2.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介绍算术解法时,教师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学生介绍方程解法时,注重让学生说出怎样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小组讨论。

解这道题,你认为算术方法和列方程解哪一种比较容易找到解题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用方程解,设哪个数量为x比较合适?用什么数量关系式来列式呢?

4.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

这一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明确三点:1、一般设一倍数为x。2、把几倍数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3、通过列式计算,可以检验两个得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否符合已知条件。

5完成课本94页练一练。

指名板演,其余集体练习,评讲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检验?

本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五年级全册教案

1、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来求小数的近似数.

2、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来求小数的'近似数.

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来求小数的近似数.

一课时。

小黑板。

引入:

一、复习。

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3.724.185.256.03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1.4835.3478.7852.864。

7.6024.0035.8973.996。

做完第1、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出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自学提示:结合目标以及学过的小数乘法近似数知识,独立自学,掌握要点。

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

研学教学例6.

教师出示例6,要求根据书上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教师问:保留一位小数,应该等于多少?表示计算到“角”。

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合作讨论:

当堂作业:

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81÷732÷42246.4÷13。

书上的作业。

全课总结: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