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时计时法的教学设计(热门12篇)

时间:2023-12-04 08:11:11 作者:笔舞

教学计划可以提供给家长参考,增强家校互动,促进学生成长发展。以下是几份经典的教学计划案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灵感和借鉴。

24时计时法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认识24时记时法。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

2、组织交流有关的信息,提出问题:21:00是几时?

3、组织学生猜测。

4、说说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还见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

5、老师动手操作,理解1天内,钟表的时针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后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共有24小时。

6、老师介绍“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通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7、板书课题,了解一日24小时的由来。

二、学习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2、学生观察自己的钟面,讨论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3、老师拨时针,让学生说说这个时间怎样表示?(凌晨1时,中午十二时)。

6、练后想一想: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7、同桌互动,一个说一种表示方法,另一个同学回答另一种表示方法。

三、实践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p53页“做一做”:连一连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2、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打手势)。

(1)工人上午8:00上班,下午16:30下班。

(2)深夜12时就是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3、师出示一个钟面,指针指着一个数(8或10)想一想:现在钟面上所表示的是几时?”(可能早上8时,也可能晚上8时。)。

4、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三第1、2、3题。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2、师总结。

24时计时法案

教学。

目标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探索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的规律,能正确地进行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相互转换。

3、培养学生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

难点重点:了解和认识24时记时法,正确地把两种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进行互换。

难点:能正确地理解0时和24时。

课前。

准备前置性学习:

1、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走几圈?

2、一天有多少个小时?

3、钟面外圈的数表示什么?

4、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多媒体课件  实物钟。

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1、出示情境。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先听一段音乐(播放新闻联播开场曲)。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节目吗?你知道新闻联播是什么时候开始吗?

生:7点看!

师:什么时候的7点?说完整。

生:下午的7点。

师:还可怎么说?

生:晚上的7点。

师:新闻联播开始的时候天黑了,我们把它叫做晚上7:00。

老师把它写下来。

板书:晚上7:00。

师:老师在新闻联播刚开始的时候截取了一个画面,上面显示的时间是19:00。(出示画面)。

师:这19:00和大家说的晚上7:00一样吗?

师:19:00与晚上7:00指的都是一天中的同一时刻。晚上7:00就是19:00。

2、找生活中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

生自由说,教师出示生活使用24时计时法计时的情况。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3、揭示课题。

师:像19:00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我们称为24时计时法。(黑板上贴出2);像我们平时所说的晚上7:00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一般称为为普通计时法。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24时计时法”。( 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学生齐读。)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明确目标。

1、了解24时记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发现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之间的练习与区别,会进行两者之间的转换。

尝试探究小组合作探究:

5、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走几圈?

6、一天有多少个小时?

7、钟面外圈的数表示什么?

8、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现在组内讨论交流,后指定小组展示。

(一)认识24时记时法。

课件出示从0时到中午12时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及场景的变化。

生1:时针会继续往前走,走到1时。

生2:也可以说成是13时。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时针时如何走第二圈的?

重点提示学生思考钟面外圈的数表示什么,注意内外圈数字之间的关系。

点拨:在一天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记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记时法。

(二)明确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关系。

师:仔细观察钟面,钟面外圈的数表示什么?

(表示时针走第二圈的数;表示下午和晚上的时刻)。

师:它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内圈的数+12=外圈的数)。

师:它们为什么会相差12呢?

师:原来是这样!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头脑灵活反应快。

(三)、研究两种计时法的关系。

出示所有用两种计时法表示的时刻。

a、师:知道了这个关系,那我们来看看黑板上的两种计时法,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先仔细观察再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发现。

b、反馈: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1、普通计时法有时间词,24时计时法没有。)。

师:为什么普通计时法要有时间词,而24时计时法不需要?

小结:是啊,24时计时法是从0时到24时来表示时间的,每个数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普通计时法中的每个数在一天中都会出现两次,必须加上时间词进行区分。

(2、下午1时前:两种计时法的数一样;下午1时开始:普通计时法+12=24时计时法)。

交流点拨。

1、在一天里,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24时计时法转为普通计时法:从13时到24时,24时计时法-12=普通计时法。

练测反馈。

1、填空。

(1)一天有(  )小时,一天里,时针正好走(  )圈。

(2)新的一天是从深夜(  )时开始的,这个时刻也叫做。

(  )或(  )。

2、将普通记时法转化为24时记时法:

3时               9时             17时。

21时           24时              13时。

板书设计。

24时记时法。

晚上7时:19时。

小学阶段,有关时间的知识点、课时量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比重还是很小的,但时间知识的教学又是不可或缺的,对一个学生来说,时间观念的建立又是必不可少的。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从时间发展的历史来看,不管是间隔较小的时、分、秒,还是间隔较大的星期、月、年、世纪等时间单位,都是在“日”的基础上产生的。《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掌握了年、月、日和时、分、秒等时间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4时计时法”作为计时的方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出现在课程中还是第一次。24时计时法比较抽象,教材借助多种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原实验教材在钟面上标出内、外圈数呈现24时计时法,新的人教版教材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时间轴”,将一日经过的时间展开,在时间轴上,对比给出一日内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整点时间。将抽象的、不断流逝的时间与直观地数轴建立起联系,将“时”与数轴上的点建立联系。借助几何直观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24时计时法。

学情分析。

学习24时计时法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有关时、分、秒的知识。从生活经验来看,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比如:电视里的节目预告、乘车的时刻表、银行、商城、饭店的营业时间表等。但这些只是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

通过前测发现:大概有一半的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时间是有一点点了解的,比如给出一个银行的营业时间17:30,问这是什么时候,45%的学生能写出5:30,但能准确写出下午5:30的却只有10%,说明学生对两种计时法的特征还不清楚。大部分孩子都知道一天有24小时,但一半的孩子不知道一天指针要转2圈,只有30%的人知道一天的开始,时针是从0时开始的,也差不多有30%的孩子认为是从1时开始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能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2.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流程。

课前:

课件循环播放《我的一天》。

拍摄的是班级里的一个学生有代表性的几个时间点的照片。

设计意图: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最熟悉,对同学的生活更感兴趣,播放小朋友一天的生活,让学生对一天的时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情境引入:

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师出示肯德基店的图片,问:去过这个地方吗?

图片发自简书app。

门口写着24小时营业,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师出示一个钟面,问:钟面上只有12呀,为什么说一整天24小时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新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所研究的`数学知识跟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出示钟面,引出钟面上只有12,一天却有24小时,引发矛盾,激起兴趣。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本文调研的习题来自于真实生活,呈现形式生活化、情境化,且大信息量。面对这样的题,学生最大的障碍是无法把情境化的生活信息“数学化”,特别是试题以数量关系分散隐蔽的非连续性文本呈现时,学生更是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里着手。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如引导学生面对复杂情境且信息量大的素材时,可以“根据问题寻找信息”——也就是审题时打破阅读顺序,在初步了解信息的基础上,根据问题直接筛选所需条件。保留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理,同时排除无关信息干扰,指向明确地提取信息,提高审题效率。

如:根据第1小题中“张小华最迟在:()离开家前往车站”的问题,直接选取该列车在南京南“开车时间”、“中途需要时间”,排除掉其它无关信息。这样也就可以提高效率,避免失误的产生。

(一)探究一天的时间。

1、了解一天的开始。

你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吗?

预设:从1时开始转,从12时开始转。

师: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春晚倒计时的小视频。

师:新的一年,新的一天开始了。师手指钟面,新的一天是从晚上12时开始的,晚上12时也叫0时。

设计意图: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从绝大部分人都在睡梦中,毫无感知地度过的子夜时分开始的。所以调查中有很多孩子不知道也是情理之中的。播放学生非常熟悉的春晚倒计时视频,帮助学生理解0时的特殊性,深刻地体会一天是从0时开始的。

2、了解一天有24小时。

思考一会之后交流反馈。

师:谁来汇报一下。

请你一边转动钟面,一边回答问题。

师小结:

一天有24小时,时针刚好转2圈。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前面的铺垫,学生对24时已经有了一点感触,然后静静思考,看着钟面勾勒出24小时。

(二)认识两种计时法。

师:你能把一天24小时表示出来吗?第一圈(师指内圈),第二圈(师指外圈),先思考一下。

四人小组合作,请看要求:

(1)小组同学先交流想法。

(2)组内同学说,组长写。

(3)完成后,每个同学要说一说,我们组是怎样表示的?

最后,聚焦到两种计时法,比较这两种表示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预设:第一圈的数字相同、第二圈数字不同。

师把两个圈放在一起。

指出下午1时就是13时,下午2时就是14时,下午3时就是15时,

你有什么发现吗?(每次加12)为什么要加12?

(因为第一圈已经转到了12)。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在学生搞清楚了时针的转动规律后,能不能把一天的时间表示出来。在构建每一个知识点时都需要观察、实践与思考。当然,我们也不是一步到位就要求学生很准确地表示出24时,而是在学生的各种作品中逐步形成24时。

(三)沟通两种计时法。

接下去,我们静静地跟着课件一起来感受一下一天24小时。

当时针转到每一时刻的时候,想一想,这时,你在干什么?

师:现在是深夜12时,也就是0时,一天就从你的睡梦中开始了。

转到12时,一天结束了吗?

转到24时,到24时,一天结束了,

师:如果再往下转,(就是明天了)。

24时既是今天的结束也是明天的开始,所以24时也是0时。

借助时间轴,沟通两者的联系。

师:如果把一天的时间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来,可以怎么表示呢?

师课件演示。红色表示第一圈,紫色表示第二圈。

每一条线表示一个时刻,像这样用0到24来表示一天的时刻的计时法,叫24时计时法。

今天过了就是明天,24时就是晚上12时。

今天之前就是昨天,0时是昨天的24时,也可以说凌晨0时。

师:时间就是这样,滴答滴答,连续不断,永不停止地溜走了。

两种计时法的比较。

一天的时间,可以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也可以用普通计时法来表示。

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计时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借助时间轴,直观地呈现一日内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整点时刻,把抽象的、不断流逝的时间与直观的数轴建立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钟面内圈和外圈这两圈数的关系,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和对应思想。

(四)探究转化的方法。

研究两种计时法的转化方法。

正因为24时计时法的简洁、方便,所以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借助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境。

老师点24时计时法的时刻,请快速说出相应的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刻。

普通计时法如何转化成24时计时法?

生活应用,巩固新知。

本文调研的习题来自于真实生活,呈现形式生活化、情境化,且大信息量。面对这样的题,学生最大的障碍是无法把情境化的生活信息“数学化”,特别是试题以数量关系分散隐蔽的非连续性文本呈现时,学生更是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里着手。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如引导学生面对复杂情境且信息量大的素材时,可以“根据问题寻找信息”——也就是审题时打破阅读顺序,在初步了解信息的基础上,根据问题直接筛选所需条件。保留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理,同时排除无关信息干扰,指向明确地提取信息,提高审题效率。

如:根据第1小题中“张小华最迟在():()离开家前往车站”的问题,直接选取该列车在南京南“开车时间”、“中途需要时间”,排除掉其它无关信息。这样也就可以提高效率,避免失误的产生。

张阿姨从长沙回杭州,她下午几点前到火车站比较合适?

张阿姨晚上10:30下火车,想到附近的永和大王吃碗面,能吃到吗?

设计意图:教学素材如果来源于生活,会让学生有亲切感。我借张阿姨旅游回来乘火车、吃饭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既巩固了知识,又渗透了社会生活常识的教育。

全课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一节课过去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结束语: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悔恨。愿大家做一个勤勉的人,让自己越来越有智慧。

课外延伸: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点小知识。

1、你知道吗?计时法的演变。

2、留给大家一个思考题。

一天24小时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同一时刻世界各地的时间为什么不一样呢?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探索、认识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的某一时刻。

3.在探索、认识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4.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5.提高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理解24时计时法,学会正确运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明确两种计时法的异同,掌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换。

设计a。

主要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教师播放一段学生较熟悉的片头或片尾曲(如“大口马牙”),让学生猜一猜出自哪一套电视节目,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研究学习。

(一)出示某电视台节目单。

(二)学习小组研究学习。重点讨论以下题目:

2.我们能不能给两种不同的计时法取个名称?你怎么想?

3.这两种计时法有什么区别?

4.怎样把普通计时法(12时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

三、交流研究学习成果。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计时法的异同,切实掌握普通计时法(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相互转换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适量安排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相互转换的练习题。

五、强化0点。

(一)教师出示24:00。

提问:1.你们见到过这个时刻吗?它表示什么时候?

2.生活中你听说过0点这个时刻吗?说说你对它的认识。

(二)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在上面写上昨天、今天、明天。

引导讲解:如果用这条直线表示时间的话,昨天和今天有一个分界点,今天和明天也有一个分界点。今天的24点就是明天的0点,昨天的24点就是今天的0点。

提问:1.0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在什么位置?

2.0点是白天还是黑夜?

六、讨论小结。

怎样合理安排晚上的时间?

设计b。

主要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二、你听到什么。

播放广播报时音。同学们刚才听到播音员所说的“19点”、“19点30分”、“22点15分”等在钟面上能找到吗?播音员所说的也是一种计时法,现在我们来学习这种新的计时法。

三、学习新课。

(一)直观感受。

师:“一日”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几圈?一共是几小时?(给学生演示教具,引出24时计时法。)。

(二)引导学生讨论。

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怎样转化?0点和24点是不是同一时刻?

(三)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板书填表)。

四、实践应用。

出示一块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商店营业牌。

营业时间:上午9:00—下午6:00。

1.这个牌子上的时间是什么计时法?这家商店的营业时间是几小时?(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并板书。)。

2.这家商店想换一块用24时计时法表示营业时间的新牌子,谁来设计?(让学生写在准备好的纸牌上,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列式计算营业时间。

五、课堂练习。

适量安排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相互转换及求经过多少时间的练习题。

点评:同一课题、同一教学内容与同一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采取不同措施及方法进行教学,这种“一题多式”的教学尝试,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研究能力很有益处。本课教学设计正是“一题多式”的好例子,真可谓“殊途同归”!

我们先看设计的“引入”环节。两种设计都采用了联系儿童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切入。例如“设计a”利用儿童喜欢看电视的特点,通过看电视节目单发现节目单上出现的时间表示法过去并未见过,即使见过也不清楚是何意思,于是产生了这种计时法究竟有何特点、好处、用在什么地方等疑问,从而急于想探索。而“设计b”则是通过“接人”而无法确定是上午7时还是下午7时这一简单事实制造悬念:不加“上午”或“下午”又该如何表示呢?两种“引入”的设计,都让人感到自然贴切,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

设计的第二部分是教学的主体。作为主体,两个设计均注重了引导学生探究24时计时法的特征及与普通计时法的`相互转换关系,但具体操作却各有特点。“设计a”依据本课的教学重点给出题目,然后展开小组讨论,扣紧“24时计时法”及“转换方法”进行交流。交流的基础是学生思考的结果。突出“0”点,尤其是用直线说明昨天、今天和明天,把“时间的流淌”、“一去不返”等亘古至今不变的哲理直观地表示出来。“设计b”则是通过周而复始的时钟走动演示,揭示出一日有24时,进而讨论与“普通计时”的区别及其转换方法,并通过“列表”进行比较。两个设计都较生动地展示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体现了教师的角色转变方式。

另外,“设计a”在小结时提出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这一学生每天都面临的实际问题;而“设计b”则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商店的营业时间、设计商店的营业时间牌。虽然“结课”的要求各不相同,但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及新知学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6.4.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5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认识年月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4时计时法,并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刻,在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善于思考、发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熟悉场景,认识24时计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突破: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课堂的容量,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

钟面模型、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课件出示图片)。

2.话说一天猪八戒收到了一张请柬,打开一看,(课件演示)。

兹定于6月10日7时在瑶池举行蟠桃宴,请天篷大元帅届时光临!

王母娘娘。

3.原来是王母娘娘要请他赴宴。这下可把他乐坏了,第二天天还不亮,他就一个骨碌爬了起来,匆匆赶往瑶池去赴宴,可是他从早上一直等到晚上7时,瑶池的大门才姗姗打开。

4.这是怎么回事呢?

5.请柬上的时间该怎么修改呢?(课件演示:晚上7时)。

6.一天中原来有两个7时,那一天中还有两个几时呢?(学生回答)。

7.下面咱们把同学们说的这些时间按先后顺序排一排。首先要先弄清楚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谁知道?(学生回答)大家都见过这个场面吗?(课件出示春晚倒计时场面)这是年三十的晚上春晚倒计时的场面,当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时候,旧的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8.利用活动钟表熟悉普通计时法,丰富感知。(播放活动钟表课件)夜里的12时就是一天的开始,接下来就是凌晨1时,凌晨2时……。夜里12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设计说明: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钟表的初步认识,只会读钟表上的时刻,以及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生活经验比较匮乏,只会读表,对普通计时法、一天24小时等不太了解或一知半解,而这些又是学习24时计时法所必备的。所以在这节课一开始我先安排这样一个环节,唤起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引导探究、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感悟24时计时法。

1.老师把刚才的时刻都记录了下来,请看:(出示课件)。

凌晨1时。

下午1时。

凌晨2时。

下午2时。

凌晨3时。

下午3时。

凌晨4时。

下午4时。

早晨5时。

下午5时。

早晨6时。

下午6时。

早晨7时。

晚上7时。

上午8时。

晚上8时。

上午9时。

晚上9时。

上午10时。

晚上10时。

上午11时。

晚上11时。

中午12时。

晚上12时。

2.这种计时法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交流中,经常用到,我们就叫它普通计时法。普通计时法用1时到12时来表示时间,前面必须要加上凌晨、早晨、中午、下午、晚上等时间词,老师觉得用普通计时法来表示时间有点麻烦,并且前面如果掉了时间词的话,就会出错,就像刚才的请柬一样。那咱们能不能发明一种简明易记,又不易出错的计时法呢?咱们干脆不要前面的时间词了,夜里的12时,是一天的开始,我们就叫它0时,接下来就叫1时、…12时,那下午1时叫什么呢?对,接着12往下数,13、14……。24时。(课件演示)。

3.同学们真了不起,数学家们也是这样想的,用0-24时来表示一天的时间,这种计时法,就叫24时计时法。

下面咱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一天的时间,(出示课件)。

(通过活动钟表来感受一天的时间。)夜里12时,也就是24时计时法的0时,新的一天开始了,接下来是1时、2时………。12时。接着走第二圈,13时、14时……………。24时。一天结束了。下面我们再来一起感受一遍一天的时间,请同学们边看钟表边做动作来表示这时你在做什么。

5.想一想刚才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一共走了几圈?共多少小时?(板书)所以人们才发明了24时计时法。

6.那一天为什么有24小时呢?这是有科学道理的,请看:(出示课件:地球的自转)。

7.小组探究,解决问题。

(1)拨一拨:在钟面模型上从0时拨到24时,边拨边读出每个时刻。

(2)填一填:用24时计时法填写钟面外圈的时刻。

(3)议一议:钟面上外圈数字表示什么?外圈数字和对应的内圈数字有什么关系?(如:1时和13时,2时和14时……)。

8.学习了24时计时法,刚才的请柬就可以写成19时了。

你在哪儿见过这种计时法?

9.24时计时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这样的资料,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画面)。

(设计说明: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己来探究24时计时法这种计时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与智慧来感悟新知,自然生成。既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提升认识,总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化方法。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你喜欢哪一种呢?

那么二者之间的转化就非常重要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看课件自主总结方法。)。

小结:把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时针第一圈所走的时刻,也就是中午12时以前的时刻,直接把前面的时间词去掉就行了。第二圈所走的时刻,去掉时间词,再在时刻前面加12.

四、精心练习,巩固提高。

五、拓展延伸。

1.欣赏古代的计时法。(课件展示)。

2.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计时法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了,未来社会的计时法就靠你们去发明创造了,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才会有所作为。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发现它与普通计时法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运用这两种计时法表示时刻。

2、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在学习24时计时法以及简单经过时间的同时,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时间观念的建立。

(三)教学设计:

一、课前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想在咱们班做一个调查。你们在一天里是怎样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的?

生答(两人)(你的业余生活可真丰富、你真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二、探究新知。

1、引入课题(4分)。

师:老师这里有两张三(二)班同学的作息时间安排表,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样安排时间的。

表1和表2。

师:这些同学记录时间的方法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电子表上的时间、电视上的时间、商店门口的营业时间、火车票上的时间)。

师小节:其实,交通、广播、邮电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计,为了计算简便、不容易出错,都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这样的计时方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计时方法。(板书课题)。

师:观察课题,你们觉得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习哪些内容?

(提示:1、理解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2、能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3、知道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并学会进行两种计时方法的互换)。

师: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我们来看钟表(课件出示钟表)。

师:在时钟转动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喜欢过春节吗?(喜欢)春节是我们每个小朋友最喜爱的节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除夕夜晚新年的钟声在什么时间敲响?(夜间12点)。

师:边观察边思考,在一日也就是一天的时间里,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几圈?

师:零时过后是凌晨1时,凌晨2时,凌晨3时…,

师:(钟表停在早上6时)这是什么时间?同学们在干什么?

生:早上6时,我们已经早早地起床,为了新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做准备了。

师:(钟表停在中午12时)这是什么时间?同学们在干什么?

生:到了中午12时,该吃午饭了。

师:这时,时针从夜里12时走到中午12时,正好走了1圈,也就是12小时。

师:从中午12时接着走下去,是什么时间?

生:是下午1时。

师:如果用24时计时法接着12往下数,该是几时?

生:下午一时也就是13时。

师:我们一起接着往下数,好吗?

师:请同学们观察屏幕,夜里24时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

生:就是24时。

(2)是几小时?师:1日是多少小时?

生:1日是24小时。

板书:1日=24小时。

(3)想一想,第一圈是从哪一时刻开始,从哪一时刻结束,第二圈呢?

解决难点:

(1)难点1:24时计时法钟表内外圈的联系(4分)。

分组讨论:请同学们观察钟面,在24时计时法中,什么时候看钟面外圈的数?什么时候看钟面内圈的数?先独立思考,有困难的话,可以和小组同学商量商量。

教师引导:钟面外圈的数就是时针走第二圈时所对应的24时计时法的时刻,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相差都是12。

(2)难点2:把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4分)。

板书:

凌晨2时早上8:30上午9:25中午12时下午4:12晚上9时。

师:凌晨2时用24计时法表示是6时。

师:早上8:30用24时计时法该怎样表示?

师:与普通计时法相比,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有什么特点?自己想想,有困难可以和小组同学一起商量。

师小结:24时计时法中,时针走第一圈时,钟面上的时数与普通计时法相同;当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1时到晚上12时的时间时,要用原来的时数加上12,也就是时针走第二圈所指的时刻分别加上12。

(3)难点3:将24时计时法转换为普通计时法。

口答:(课件展现)。

1、4时8时15时19时23时。

课件出示答案。

凌晨4时早上8时下午3时晚上7时晚上11时。

2、同桌练习,1人用普通计时法表示时间,另1人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然后交换。

(4)质疑。

三、练习。

(1)出示电视节目表:

节目名称播出时间。

今日说法早上6时。

开心辞典22时30分。

大风车下午6时零9分。

24时计时法的教学设计

普通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在说法上虽然不同,但是归结起来就是同一个钟面的两种用法。无论哪一种用法,都离不开钟面上的那12个数字。一天24小时,时针要转两圈,普通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相比较,无非是重复读一次那12个数字,结果就出现了两个1时,两个2时,两个3时,……两个12时。也就是采用从1时到12时来计时,所以它也叫12计时法,而24时计时法,虽然用的也是钟面上的那12个数字,但和12时计时法的读时方法不同。也就是说钟面上的12个数字不重复读,从半夜的1时一直读到中午的12时后,下面的1时就直接读作13时,那么1时后面的2时就续读作14时……,读到半夜的12时时就读作24时,采用的是从0时到24时计时的。设计教案时,想当然地认为二十四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时刻伴随着我们,学生一定对此并不陌生,殊不知,学生生活中常接触到的是普通计时法,对二十四时计时法虽说有一些印象,但也比较模糊。因此教学过程中,由于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不够,没有找准教学的起点,偏离了教学的难点。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解决:

1、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读后电视节目预报表中,不要急于引导学生探索下一个内容,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的空间交流讨论,自己想,同桌说,小组问,全班评,一步一个脚印,使学生建立两种计时法的联系,强化24时计时法的表象。在了解24时计时法的基础上,通过读另一张电视节目预报表,再次用两种计时法交流讨论同一时刻,借助表盘,直观地区别两种计时法,明确同一个表盘,两种不同的计时方法这一根本不同,更为主要的让学生独立利用表盘,在小组间再次讨论交流两种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

2、捕捉“生活素材”、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增强教学实际,使学生在生活实例中理解。有些数学知识需要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在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本节课就需要这样的教学,有了前面理解的基础,通过书中或举例中的生活素材进行应用强化,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因为“实践过的者记忆最深的”。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课本上不会,说不清,可是到了生活中却能应用自如,这就是生活经验的作用,本课内容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把同一时刻放到生活实例中用“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联系和区别,学生易于比较,便于理解,是突破重难点的好方法。

文档为doc格式。

《24时计时法》的教学设计

2、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

2、组织交流有关的信息,提出问题:21:00是几时?

3、组织学生猜测。

4、说说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还见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

5、老师动手操作,理解1天内,钟表的时针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后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共有24小时。

6、老师介绍“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通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7、板书课题,了解一日24小时的由来。

2、学生观察自己的钟面,讨论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3、老师拨时针,让学生说说这个时间怎样表示?(凌晨1时,中午十二时)。

6、练后想一想: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7、同桌互动,一个说一种表示方法,另一个同学回答另一种表示方法。

1、学生独立完成p53页“做一做”:连一连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2、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打手势)。

(1)工人上午8:00上班,下午16:30下班。

(2)深夜12时就是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3、师出示一个钟面,指针指着一个数(8或10)想一想:现在钟面上所表示的是几时?”(可能早上8时,也可能晚上8时。)。

4、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三第1、2、3题。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2、师总结。

24计时法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电视节目预报,引入新课的学习,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24时记时法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地换算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与普通记时法表示时间。从而确定下面的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理解24时记时法,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明确两种记时法的异同。

3.经历观察、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有与伙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相互转换。

课前布置学生回去留意“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钟面教具。

一、创设生活情境初步感知:

1.录音机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揭示两种写法。

师:这是什么音乐?(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

生: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师:“新闻联播”是几时播出的?

生;7时,晚上7时,19时等。

师:(板书:晚上7:00)电视画面上显示的时刻是什么?

师:画面上有写着“晚上7:00”吗?

生:19:00。

师:(板书:19:00晚上7:00)。

2、揭示课题:

师:手指19:00,在电视上会看到这样的写法,指晚上7:00,在我们日常生活交流中会看到这样的写法,其实这是两种我们要用到的不一样的计时方法,板书:“计时法”。

3、初步尝试:(同桌说出电视节目预报表中对应的时刻)。

师:现在大家知道19:00是晚上7:00,那假如要是别的时刻你能知道吗?

师出示节目预报表,让学生同桌交流:它们分别是上午、下午、还是晚上的什么时候?(学生讨论后汇报师板书)。

08:30金色童年上午8:30。

09:00儿童英语上午9:00。

12:00新闻30分中午12:00。

14:00成长在线下午2:00。

18:00大风车晚上6:00。

22:00晚间新闻晚上10:00。

二、研究两种不同的记时法。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记时法,我建议这节课研究什么内容由同学来决定好吗?

师:你希望在这节课中学会什么呢?

生发言提出问题,然后老师整理成如下:

师:我们梳理一下,就是研究这些问题“名称、区别、用途、转化。”

三、解决问题。

(一)、解决问题一“名称”。(师:先来研究名称。)。

1、学生同桌讨论研究。

生:叫一种24时记时法,另一种叫12时记时法或普通记时法。

师:为什么不叫25时记时法?

生:因为一天就只有24小时。

师:边演示边讲解(书上52面的钟面)。

在一日(昼夜)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2、师板书:“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学生齐读。

(二)解决问题二“区别”。

1、师:这两种计时法有什么不一样呢?

请大家再次观察上面节目预报表,找出两种计时法的不同之处。

(普通计时法用0-12时来计时,而且要指明上午、下午、晚上;24时计时法不用加文字说明,只用数字0-24时表示)。

2、师:说实话这两种计时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小结得出:各有各的好处。

(三)解决问题三“用途”。

师:看来它们各有各的好处,那我们来聊一聊吧!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24时记时法?哪些地方用普通计时法呢?(生回答:略)。

师小结:手机、电子表、车站、机场、广播电视、邮局等很多工作单位,为了简明方便,不易出错用的是24时记时法。而12时记时法在人们口头交流的时候比较方便,我们要去看电影约好“晚上8时”而不会说是“20时”

(四)解决问题四“转化”。

(师引入过渡:既然人们习惯于用普通计时法,那24时计时法怎样才能很快看出是早上还是晚上7时,这个转化是很重要的,其实很多同学刚才已经说出了很多方法了,看黑板上的节目表。)。

师问:有几个变化?

(首先看有没有超过12,没超过12的,不要减,从13开始要减了)。

小结得出:把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如果时刻没超过12,就把前面的文字去掉就行了,如果超过了12,去掉文字再加12。相反,把24时计时法转化成普通计时法,没超过12的在前面加上上午,下午之类的文字就行,如果超过12时,只要减12,再在前面添加上午、下午之类的文字就行。

在黑板上板书,用剪头表示。

08:30上午8:30。

09:00上午9:00。

12:00+12中午12:00。

14:00下午2:00。

18:00—12晚上6:00。

22:00晚上10:00。

(补充介绍时间词:12:00是个特殊的时刻,12:00之前一般叫上午,12:00以后一般叫下午,18:00以后一般叫晚上.)。

四、实际应用(过渡:刚才我们说了那么多,现在来写一写)。

1、把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转化成24时计时法。(先独立完成,再抽一个小组开火车,要说出每题的计算过程,演示.再同桌检查.)。

上午7:00到校。

上午9:45课间休息。

上午11:10放学。

下午2:30上第4节课。

下午4:40放学。

2、节目预告——你能做一回播音员,给大家来一次节目预告吗?要求是用普通计时法来播。

(这里解决两个问题:一个引出00:00的两种写法,一个介绍6:00以前一般叫凌晨,06121824)。

06:00体育晨报。

08:30精彩一刻。

13:00体坛快讯。

19:30天下足球。

21:00体育世界。

00:00午夜体育报道。

3、强化0点。

(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

师:我在上面写上昨天、今天、明天。如果这条直线表示时间的话,昨天和今天有一个分界点,今天和明天也有一个分界点。所以这个0时它既可以表示“晚上12时”也可以表示“凌晨0时”。里的6时,一般称为“早晨”,介绍6:00以前一般叫凌晨,06121824,它们分别为“凌晨,上午,下午,晚上”。

4、师:说了那么多,我们一起来看,一昼夜钟面从0点到24点时针和分针的变化过程。随着钟面的`变化,边看边让学生读出每一个时刻,当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时,它还有一个名字?(中午12时),所以00:00一共有三个名字:凌晨0时,中午12时,深夜12时。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1、把普通计时法改写成“24时计时法”

上午8:00到校。

上午10:45大课间。

上午11:40午餐。

下午1:20上第五节课。

下午3:40整理放学。

2、我来当一回小小播音员:(用普通计时法来播)。

06:00体育晨报。

08:30精彩一刻。

13:00体坛快讯。

19:30天下足球。

21:00体育世界。

00:00午夜体育报道。

1、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在课开始时,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然后猜猜我喜欢的电视节目,然后抛出问题,问:新闻联播是什么时候开始播放的,有的说是晚上7时,有的说的19时,然后让学生讨论晚上7时和19时的关系,引出24时计时法。这样的引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调动了学生学习24时计时法的积极性。为学习接下去的内容打下了基础。在理解了24时记时法后,让学生找到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部门是用24记时法,学生通过回忆,寻找,交流了许多运用24记时法的地方,学生体验了24记时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2、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会学。

学生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但24时记时法对学生来讲还是比较抽象。本节课注重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与加强动手操作,变抽象为具体、枯燥为形象,学生在操作中较形象地了解了24时记时法的含义、和普通记时法的换算,一段时间的计算等。如在从0时开始拨钟,边拨钟,边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时间?(用普通记时法),到中午12时,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时钟已转了一圈,如果再往前走,还要走一圈才是完整的一天,也就是24时,而外圈的数(13-24)表示的是从下午1时到晚上的12时),通过这样的操作与观察,学生非常形象地体验了24时记时法的含义,自然而然发现内圈的数字与外圈的数字差12,并初步感知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的换算。有了这样的感性基础,学生自己探索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的换算就轻而易举了。在巩固阶段,学生动手拨时间,一个用普通记时法表示,另一个用24时记时法说,学生很喜欢,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第二课时里,学生通过拨钟,直观地认识了时刻与一段时间的区别,而且在学习了计算时间的方法。本节课的动手操作为学生的自主探究较好的平台。

24时计时法的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52页内容。

1、知识与能力。

在认识年月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4时计时法,并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刻,在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善于思考、发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熟悉场景,认识24时计时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突破: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课堂的容量,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

钟面模型、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课件出示图片)。

2、话说一天猪八戒收到了一张请柬,打开一看,(课件演示)兹定于6月10日7时在瑶池举行蟠桃宴,请天篷大元帅届时光临!

王母娘娘6月9日。

3、原来是王母娘娘要请他赴宴。这下可把他乐坏了,第二天天还不亮,他就一个骨碌爬了起来,匆匆赶往瑶池去赴宴,可是他从早上一直等到晚上7时,瑶池的大门才姗姗打开。

4、这是怎么回事呢?

5、请柬上的时间该怎么修改呢?(课件演示:晚上7时)。

6、一天中原来有两个7时,那一天中还有两个几时呢?(学生回答)。

7、下面咱们把同学们说的这些时间按先后顺序排一排。首先要先弄清楚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谁知道?(学生回答)。

大家都见过这个场面吗?(课件出示春晚倒计时场面)这是年三十的晚上春晚倒计时的场面,当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时候,旧的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8、利用活动钟表熟悉普通计时法,丰富感知。

(播放活动钟表课件)夜里的12时就是一天的开始,接下来就是。

凌晨1时,凌晨2时……。夜里12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设计说明: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钟表的初步认识,只会读钟表上的时刻,以及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生活经验比较匮乏,只会读表,对普通计时法、一天24小时等不太了解或一知半解,而这些又是学习24时计时法所必备的。所以在这节课一开始我先安排这样一个环节,唤起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引导探究、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感悟24时计时法。

1、老师把刚才的时刻都记录了下来,请看:(出示课件)。

2、这种计时法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交流中,经常用到,我们就叫它普通计时法。普通计时法用1时到12时来表示时间,前面必须要加上凌晨、早晨、中午、下午、晚上等时间词,老师觉得用普通计时法来表示时间有点麻烦,并且前面如果掉了时间词的话,就会出错,就像刚才的请柬一样。那咱们能不能发明一种简明易记,又不易出错的计时法呢?咱们干脆不要前面的时间词了,夜里的12时,是一天的开始,我们就叫它0时,接下来就叫1时、…12时,那下午1时叫什么呢?对,接着12往下数,13、14……。24时。(课件演示)。

3、同学们真了不起,数学家们也是这样想的,用0-24时来表示一天的时间,这种计时法,就叫24时计时法。

下面咱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一天的时间,(出示课件)(通过活动钟表来感受一天的时间。)夜里12时,也就是24时计时法的0时,新的一天开始了,接下来是1时、2时………。12时。接着走第二圈,13时、14时……………。24时。一天结束了。

下面我们再来一起感受一遍一天的时间,请同学们边看钟表边做动作来表示这时你在做什么。

5、想一想刚才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一共走了几圈?共多少小时?(板书)所以人们才发明了24时计时法。

6、那一天为什么有24小时呢?这是有科学道理的,请看:(出示课件:地球的自转)。

7、小组探究,解决问题。

(1)拨一拨:在钟面模型上从0时拨到24时,边拨边读出每个时刻。

(2)填一填:用24时计时法填写钟面外圈的时刻。

24时计时法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生活中的时间。

2、能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教学难点: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进行互换。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羊村要召开羊羊运动会,这一天,懒羊羊通知喜羊羊:“明天5时到羊村体育场参加跑步比赛。”第二天,喜羊羊天没亮就出发了,早上5时赶到体育场却发现一个小伙伴也没有,一直等到傍晚5时才开始比赛,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自由发表各自意见)。

师:原来,一天有2个5时,懒羊羊在通知的时候没有说明是早上的5时,懒羊羊在通知的时候没有说明是早上的5时,还是傍晚的5时,导致喜羊羊在早上5时就到了达了。生活中经常因为这样的描述出现错误,为了简易、不出错,广播、电视等部门都用24时计时法。

2、揭题: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下24时计时法的相关知识。

1、出示教材第51页例3的节目预告表。

提问:这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节目预告表,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怎么会有14:00呢?

引导学生明确:这里用的是24时计时法,14:00是下午2时。

2、课件演示钟表。

(2)课件演示(时间)。

结合演示,教师介绍:新的一天开始了,此时是几时?(夜里12时),月亮高高挂,我们正在睡觉,时间继续走,早上8时,我们在哪里?(学校)时间继续走,中午12时,我们回到家,在家里吃饭。到这时,时间已经悄悄走过了钟面的一圈,回到了12时,时间继续走,开始第二圈的旅程,到了晚上8时,我们要上床睡觉了。当时间走到晚上12时时,这一天就过去了,它又将开始新的一天。

提问:现在时针一共走了几圈?(结合彩条,让学生看清走了2个12,是2圈)一共走了多少个小时?(24小时)。

小结。

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针走一圈的时刻时,钟面上的时针指几就是几时,表示时针走第二圈的时刻时,钟面上时针所指的数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的时刻。

引导学生明确:

(1)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时,这个时刻从0时起过了几小时,就直接说几时;而普通计时法为了区别两个不同的时段,要在时间前面加上凌晨、早上、下午、晚上等词。

(2)中午12时之前表示的时刻相同,1时之后,表示的时刻相差12小时。

追问:16:00是下午几时?18:30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16:00是下午4时,18:30是下午6时30分。

1、说一说:羊村运动会上喜羊羊早到是谁的错?如果你是懒羊羊你会怎样通知喜羊羊?

让学生用两种计时法分别描述:明天下午5时或明天17时。

2、完成教材第52页“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钟面上的时间用24时计时法表示,各是几时?

让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指明汇报。

3、完成教材第52页“想想做做”第2题。

4、完成教材第52页“想想做做”第4题。

提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可能是上午,也可能是下午,可能是白天,也可能是晚上。

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24计时法教学设计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探索、认识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的某一时刻。

3.在探索、认识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4.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5.提高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理解24时计时法,学会正确运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明确两种计时法的异同,掌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换。

设计a。

教师播放一段学生较熟悉的片头或片尾曲(如“大口马牙”),让学生猜一猜出自哪一套电视节目,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出示某电视台节目单。

(二)学习小组研究学习。重点讨论以下题目:

2.我们能不能给两种不同的计时法取个名称?你怎么想?

3.这两种计时法有什么区别?

4.怎样把普通计时法(12时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计时法的异同,切实掌握普通计时法(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相互转换的方法。

适量安排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相互转换的练习题。

(一)教师出示24:00。

提问:1.你们见到过这个时刻吗?它表示什么时候?

2.生活中你听说过0点这个时刻吗?说说你对它的认识。

(二)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在上面写上昨天、今天、明天。

引导讲解:如果用这条直线表示时间的话,昨天和今天有一个分界点,今天和明天也有一个分界点。今天的24点就是明天的0点,昨天的24点就是今天的0点。

提问:1.0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在什么位置?

2.0点是白天还是黑夜?

怎样合理安排晚上的时间?

设计b。

播放广播报时音。同学们刚才听到播音员所说的“19点”、“19点30分”、“22点15分”等在钟面上能找到吗?播音员所说的也是一种计时法,现在我们来学习这种新的计时法。

(一)直观感受。

师:“一日”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几圈?一共是几小时?(给学生演示教具,引出24时计时法。)。

(二)引导学生讨论。

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不同?

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怎样转化?0点和24点是不是同一时刻?

(三)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板书填表)。

出示一块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商店营业牌。

营业时间:上午9:00—下午6:00。

1.这个牌子上的时间是什么计时法?这家商店的营业时间是几小时?(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并板书。)。

2.这家商店想换一块用24时计时法表示营业时间的新牌子,谁来设计?(让学生写在准备好的纸牌上,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列式计算营业时间。

适量安排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相互转换及求经过多少时间的练习题。

点评:同一课题、同一教学内容与同一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采取不同措施及方法进行教学,这种“一题多式”的教学尝试,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研究能力很有益处。本课教学设计正是“一题多式”的好例子,真可谓“殊途同归”!

我们先看设计的“引入”环节。两种设计都采用了联系儿童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切入。例如“设计a”利用儿童喜欢看电视的特点,通过看电视节目单发现节目单上出现的时间表示法过去并未见过,即使见过也不清楚是何意思,于是产生了这种计时法究竟有何特点、好处、用在什么地方等疑问,从而急于想探索。而“设计b”则是通过“接人”而无法确定是上午7时还是下午7时这一简单事实制造悬念:不加“上午”或“下午”又该如何表示呢?两种“引入”的`设计,都让人感到自然贴切,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

设计的第二部分是教学的主体。作为主体,两个设计均注重了引导学生探究24时计时法的特征及与普通计时法的相互转换关系,但具体操作却各有特点。“设计a”依据本课的教学重点给出题目,然后展开小组讨论,扣紧“24时计时法”及“转换方法”进行交流。交流的基础是学生思考的结果。突出“0”点,尤其是用直线说明昨天、今天和明天,把“时间的流淌”、“一去不返”等亘古至今不变的哲理直观地表示出来。“设计b”则是通过周而复始的时钟走动演示,揭示出一日有24时,进而讨论与“普通计时”的区别及其转换方法,并通过“列表”进行比较。两个设计都较生动地展示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体现了教师的角色转变方式。

另外,“设计a”在小结时提出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这一学生每天都面临的实际问题;而“设计b”则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商店的营业时间、设计商店的营业时间牌。虽然“结课”的要求各不相同,但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及新知学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