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小时计时法教案(热门15篇)

时间:2023-11-29 15:33:28 作者:琉璃

三年级教案是为了适应学生在这个阶段的认知和发展特点,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编排的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案编写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些经典的三年级教案中汲取灵感。

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引导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的应用;会有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计时卡片。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5分)。

1、康夫一家和小婧一家寒假到中国北京旅游。前一晚通了电话:康夫一家买了第二天8时的飞机票,约小婧一家在飞机场等。可是第二天一早小婧一家在机场等了很久康夫一家没到,你们猜猜是怎么回事?(康夫买的'是晚上8时的飞机票)。

2、一天中还有不同的8时吗?生活中怎么来区分两个不同8时而不造成误会呢?

3、我们平时用的12时计时法,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二、自主学习(10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52页。

2、组内交流:下午5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几时?

3、尝试训练:(教科书53页做一做)。

连一连:

晚上睡觉吃午饭放学啦。

15:3012:0021:00。

4、学生汇报。

5、教师强调总结:在一日(天)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6、学生自主学习教材53页例3。

7、小组交流:可以有几种计算方法?

8、学生汇报。

10、教师总结强调: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当然把问题里面的时间都换成24时表示法之后,还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比较简单。

三、自主练习(8分)。

1、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已经掌握24时计时法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进行自主练习。

普通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

7:00。

15:40。

夜间12时。

23:00。

下午2时10分。

8:20。

中午12时30分。

上午8时。

21:10。

上午11时35分。

15:00。

晚上10时。

四、当堂检测(13分)。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最好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完成好的同学还是有红旗奖励哦!

五、评价总结(4分)。

1、教师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自批,统计正确率;

2、小组汇报完成情况。

3、教师总结错题的类型,再次精讲。

4、学生谈收获和自我评价。

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案

1、通过观察钟面上时针的转动,使学生认识1日=24时,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某一时刻。

2、正确区分时间与时刻,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经历观察、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有与伙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认识1日里钟面上的时针走两圈,1日有24小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多媒体课件。

1、师:孩子们,咱们的家乡重庆可美啦,想看看吗?一起来瞧瞧。(课件出示重庆的标志性建筑及重庆百货的营业时间:9:00—21:30)。

2、谁来告诉大家重庆百货的营业时间?(出示:早上9:00—晚上9:30)。

这两种计时的方法都能表示出重庆百货的营业时间。(指早上9:00—晚上9:30)是我们平时习惯的说法,用了“早上、晚上”表示时间的词,这是普通计时法。

(指9:00—21:00)是用什么方法计时的?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计时方法?(请学生说说。)。

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为什么要采用24时计时法来计时呢?24时计时法又有什么优越性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和学习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利用钟面来认识24时计时法。

1、学生动手拨钟感受一日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2圈,一天是24小时。

(1)你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结束的?(引起一天的开始是1:00和夜里12:00两种答案的争论)。

(2)出示倒计时的场面:见过这个场面吗?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一起倒计时,当我们倒数到1的那一瞬间,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都指到了几?这个时刻意味着什么?(旧的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开始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4)咱们一起将时针、分针拨到0时,听清老师的要求,第一:请在钟面上拨出你一天的作息时间,并说说什么时候你在做什么;第二:请思考:时针在一天里走几圈,一天共多少小时?另外:拨钟时只拨时针,分针不动。(学生拨钟,师巡视)。

(5)一天里时针走了几圈?第一圈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第二圈呢?谁来拨给大家看看?请你拨给大家看看,说说哪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6)对,一天里时针走了两圈,一天共是多少小时?那你能在钟面上把24小时数出来吗?(请一生上来拨、数。)。

2、课件演示和老师讲解一日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2圈,一天是24小时。

(1)咱们也来数一数。(课件演示一日里时针走动的情况,同时师生共同数出一天有24小时。)。

(2)一天一共是24小时,我们把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板书: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3、研究两圈数的关系,得出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的方法。

(1)孩子们通过拨钟知道了一天里,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那仔细观察,外圈的数表示什么?它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先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交流交流。

(2)抽生汇报。(钟面外圈的数字表示中午12时到夜里的24时,是时针走第二圈时对应的时刻。问:第二圈的数具体表示什么?你能找一个数举例吗?(时针从0时起共走了几小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本第52、53页内容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能正确地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互换。

3、能计算经过的时间。

4、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24时计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的进行互换。

教学难点:

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教具:

多媒体、学具钟、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9时的钟面)。

师:这是几时?这个时刻老师可能在做什么?

生1:我猜老师可能在上课。

生2:我猜老师可能在批改作业。

……。

师:大家都猜得不错,那为什么有些小同学会猜得不一样呢?

生:有的说的是上午的9时,有的说的是晚上9时了!

师:一天中有几个9时?

怎样表示才能把两个9时分清楚,不造成误会呢?

教师板书:上午9时晚上9时。

师:为了把一天的时间记录得清楚明白,广播、电视、邮电、交通等部门采用了另外一种记录一天时间的方法,就是24时计时法。

师:看着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是24时计时法?

生2:24时计时法有什么用?

生3: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师: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1、体会一天有24小时。

师:一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学生各持己见)。

师:你们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吗?0点的钟声是什么时候敲响的?

师:对,晚上12时,既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从晚上12时到晚上12时是一天。

教师拨钟面演示,学生边观察边数:晚上12时……。

师:现在几时?

生:中午12时。

师:时针走了几圈?

12小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圈:晚上12时中午12时12小时。

接着演示板书:

第二圈:中午12时晚上12时。

师:一日有几个小时?

1日(天)=24小时。

师:一天有24小时,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就是24时计时法。

2、体会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师:24时计时法是怎样的记录一天的时间呢?

多媒体出示钟面:晚上12时记为0时……下午1时记为13时,……晚上12时记为24时。

3、小练(用小黑板出示):

把下面的时间进行分类。

(1)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

(2)比较两种记时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相同点:凌晨、上午、中午时数相同。

不同点:下午、晚上的时数不相同。

互换方法:下午、晚上的时数加12就是对应的24时计时法的时数。

24时的时数减12就是对应的普通计时法的时数。

4、应用。

(1)把下面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

凌晨3:40()中午12:00()。

下午1:00()晚上7:30()。

(2)把下面的时刻用普通计时法表示。

1:20()12:00()。

14:00()16:30()。

三、求经过时间。

出示例题:从上午8时到11时,经过了()小时(课多媒体演示)。

四、口答(多媒体演示)。

1、选择填空。

小赵去看一场电影,电影从15时放到( )。

(1)9时(2)17时。

(3)9小时(4)17小时。

2、从6时到12时经过()小时。

3、一个展览馆每天8:00开馆,17:00闭馆,每天开放()小时。

4、许老师今天上午7时进学校,到下午4时离校,许老师今天在学校多少时间?(课多媒体演示)(比较解法)。

五、聪明题。

2、爸爸21:00上夜班,工作8小时,第二天几时下班?

六、总结交流。

1、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你还有疑问吗?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 上午9时 晚上9时。

24时计时法:9时21时。

三年级数学教案

本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口算、笔算、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四个方面的内容。这四方面内容在安排上,以笔算教学为主线,把其他三方面内容的教学与笔算教学交融,力求形成比较优化的结构。

口算

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

笔算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商里有0的除法)。

估算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商是几百或几十多。

解答关于除法的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解答关于除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本单元的重点是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以“基本算法一特殊情况一实际应用”这条线索贯穿整个单元。

“基本算法”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一般步骤与方法,“特殊情况”是商里有0的除法,“实际应用”着重教学连除的实际问题。

2.口算教学安排在笔算教学的“两端”,即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在笔算的前面,口算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在笔算的后面。

这样安排有两个原因:首先是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的第一步,要把被除数百位上的数除以除数,这就是在计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所以,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是笔算的基础,应该先于笔算教学。其次是类似630;3、630;7这样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都是比较容易、比较特殊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学生在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的基础上学习这些口算很轻松,完全能够自己学会。所以,教材把口算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安排在笔算后面。

3.估算和笔算相伴相随、相辅相成。

全单元四道教学笔算的例题都以估计“开道”,即先估计再笔算,这是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一大亮点。估计在这里为笔算“导向”,为笔算化解难点;估计在这里能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第l页第二个例题教学986;2,引导学生先估计“9百多除以2得4百多”,笔算时学生就可能想到先算9个百除以2,并把“4”写在商的百位上。第6页第二个例题教学306;3,先估计“商比100大些”,笔算时就不会漏写商十位上的“0”。

在笔算教学后又安排估算。如先说说378;2、378;6等题的商各是几位数,再计算;先估计228;3、944;8等题的商是几百多还是几十多,再计算。这些估算都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笔算方法,提高试商能力。

4.边学习、边应用,重点解决连除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笔算后的“想想做做”里都安排了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到的计算及时应用,其中有些问题解法多样、思路开放,有些问题综合了空间、时间的内容,有些问题妥善处理余数。连除实际问题思考难度较大,解法较多,教材在第11、12页单独安排教学。

计算法则是计算的方法和规则。毫无疑问,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在除的步骤、顺序及商的书写位置等方面都是有规则的,计算法则是客观存在的。计算法则的教学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外部输入,像过去的教学那样,光通过几道例题把算理、算法、注意点讲得清清楚楚,把方法、格式示范得明明白白,然后归纳出若干条法则。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接受--记忆--模仿”。另一种是从内部生成,先让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解决一个新的计算问题,经历探索过程,体会方法与步骤。然后在回顾、交流等学习活动中自己总结算法,形成法则。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探索中体验--反思中提炼--迁移中应用”。前一种教学学生认识的法则是显性的、机械的,给学生的法则是束缚与负担,必须经过大量练习才能掌握。后一种教学学生认识的法则是隐性的、有活力的,给学生留出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空间,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也不要过量地模仿。

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三个问题。

1.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原有计算为基础构建新的计算法则。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只要解决先把被除数百位上的数除以除数这个问题,新旧知识就沟通了。第l页第二个例题986;2采取“先估计、后笔算”的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地先算9个百除以2,并把“4”写在商的百位上。

2.突破知识的发展点,完善计算法则。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等于或大于除数,另一种是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后一种情况学生以前从未注意过(二年级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都是两位数)。第3页例题312;4就是教学这种情况的计算。也采用“先估计、后笔算”的策略,让学生体会先把被除数前两位上的数除以除数是合理的。

3.在适宜的时候用有效的方法使计算法则逐步清晰。

教材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帮助他们自主探索;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及时整理知识,优化认知结构。第4页第3题设计了四组除法题,要求学生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同组的两道题被除数相同,为什么商的位数不同?通过分析原因,学生就把握了什么时候先除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什么时候要除‘被除数前两位上的数,这是计算法则中的重点之一。

所以说,法则仍然要教的,但不用以前的方法教学法则。新教材希望计算教学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教学,同时也要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把商里有0的除法安排在学生掌握基本计算之后教学,因为商0是除法中的特殊情况,是除法计算法则的补充。学生在初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法则的基础上,再来学习,就比较容易理解。

这部分内容分三段进行。

第一段先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第二段是竖式计算时应用“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个规律。

例题教学商的中间有0,“试一试”教学商的末尾是0。例题的教学分两步进行,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计算,可以估算、口算,也可以列竖式笔算,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商中间的0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如果漏了商中间的0,那么商就不是三位数,就不是比100大一些,就不是102。然后教学竖式的简便写法。“试一试”先让学生说商是几位数,也是防止漏了商末尾的0,体会商个位上写0是合理的、必要的。在这段内容的教学中还要注意两点:一是把竖式的简便写法建立在学生原有写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为什么可以简写;二是用好“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明白商中间、末尾有0并不是由于被除数的中间、末尾是0,而是除到某一位时是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如508;4的商里没有0,800;5的商里只有一个0。

第三段是当确定商的最高位后,如果某一位不够商l,也要商0。

仍然是例题讲商中间的0,“试一试”教学商末尾的0。例题432;4的教学线索与306;3相似,也是先估计、再笔算。不同之处是,当学生产生认知矛盾--十位上3除以4不够商l时,教材通过“辣椒”提出:“十位不够商l,就商0。”并出现了完整的竖式。教学时,还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继续除下去。

另外,教材还及时引导学生整合笔算知识,第13页第2题的三组笔算题分别安排了商末尾有0和商中间有0的比较,商末尾是0时没有余数和有余数的比较,除时商0的两种情况的比较。第15页第2题是更大范围的知识整合,同组的三道题虽然各有特点,但都要遵循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学生解答连除计算的实际问题往往有困难,因为问题的已知条件两两相互联系,这种联系既使解法多样,又干扰解题思路的组织。所以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进行教学。这种问题既可以用连除的方法解决,又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解决。经过一段练习后,又带出了另一类用连除方法解决的问题(如第12页第5~7题),这种问题在列式时,用哪一个数做第一个除数或做第二个除数都是可以的,但教学时必须使学生弄清每步的含义。

这段教材有三个特点:一是选择的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书架上放书、排队分组参观科技馆、按时服药、买乒乓球拍、写毛笔字......,都是学生熟悉的、能够接受、容易理解的。现实的素材能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助于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二是呈现形式以图文结合为主,逐渐向文字叙述过渡。图文结合寓信息于画面和对话中,有生活气息,能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文字叙述的实际问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提高思维活动的质量。三是教学方法以学生独立解题和相互交流解法为主,不是教师作系统分析和讲解。

教学连除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师的作用应着重体现在组织学生进入情境,从画面、对话中寻找数学信息,完整地理解题意,有序地整理条件和问题,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还体现在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解法,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回顾、反思,弄明白先算了什么,为什么先算,先算的这一步是怎样想到的。从而整理出解题思路,提升思维水平。教学例题时要鼓励学生的解法多样,但练习时不要求他们一题多解。

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案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探索、认识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的某一时刻。

3、在探索、认识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4、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5、提高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理解24时计时法,学会正确运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明确两种计时法的异同,掌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换。

设计a。

一、猜一猜。

教师播放一段学生较熟悉的片头或片尾曲(如“大口马牙”),让学生猜一猜出自哪一套电视节目,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研究学习。

(一)出示某电视台节目单。

(二)学习小组研究学习。重点讨论以下题目:

2、我们能不能给两种不同的计时法取个名称?你怎么想?

3、这两种计时法有什么区别?

4、怎样把普通计时法(12时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

三、交流研究学习成果。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计时法的异同,切实掌握普通计时法(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相互转换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适量安排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相互转换的练习题。

五、强化0点。

(一)教师出示24:00。

提问:1、你们见到过这个时刻吗?它表示什么时候?

2、生活中你听说过0点这个时刻吗?说说你对它的认识。

(二)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在上面写上昨天、今天、明天。

引导讲解:如果用这条直线表示时间的话,昨天和今天有一个分界点,今天和明天也有一个分界点。今天的24点就是明天的0点,昨天的24点就是今天的0点。

提问:1、0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在什么位置?

2、0点是白天还是黑夜?

六、讨论小结。

怎样合理安排晚上的时间?

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一》教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24时记时法。此前学生已经认识过钟面,会看钟面表示时间,另外24时记时法也是生活中常见、常用的记时方法。鉴于学生这样的学习基础。本课确立如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整个教学分、体验感悟、揭示本质、生活提升三个学习环节,体验感悟环节增强学生对一天24小时的理解,同时也为后继研究记时法服务;揭示本质环节主要研究两种记时法,发现两种记时法的特征和关系;生活提升环节进行实际应用,体会有限钟面表达无限时间的精妙,这样达成悟、思、练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结合具体环节谈谈我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

一、化静为动----激活已有认知。

学习24时记时法首先要对一天24小时有精确的理解。学生知道一天是24小时,但不知道为什么,地球与太阳转动的资料,让他们恍然大悟;,一天24小时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学生意见也不一致,春晚的倒计时场景倒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要表示一天的`时间,那得对一天是怎样过来的有充分的体验。因此有必要带着学生再次回顾一天的经过。,在设置中我特意安排画面可以随时点击暂停,学生回忆并表述此时他通常在干什么,,像这样一直播放到一天24小时结束。

如此,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化静为动的特点。弥补了静态回忆的弊端,激活并重建了学生已有认知。

二、引发碰撞----盘活教学内容。

时表示。以下午1时为例,这样学生能够很清楚地看出一天过去了12加1也就是13小时,表示成13时,强化了表象,加深了理解。另外要比较两种记时法的关系还要强化他们的对比,将两种记时法同时展示,引发认知的碰撞,继而深入讨论,寻找异同,揭示知识本质就水到渠成了。

这样借助多媒体直观形象的功能,摒弃了单纯文字交流的单薄,将教学内容盘活了。

三、立体呈现----用活所学知识。

数学学习应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同时还要高于生活,立体式展开。本课中帮助学生体会时间的流动以及用有限表达无限的数学思想是重要目标之一,可是时间的流动以及一天的有限和时间的无限,钟面的有限和表示时间的无限之间的关系,这些都需要学生去体会、想象。那么能不能将这些不可感知的东西转化成可感知的东西,帮助学生体会呢?我在课堂开始和课末各设置了一个前后呼应的环节,课始出示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河,同时引发学生思考我们身边也有一条看不见的流淌着的河流,是什么,时间。课末练习环节分别出示四个画面:朝阳初升,烈日当空,夕阳西下,繁星满天,学生寻找符合场景的时间卡片,交流。然后揭示我们每一天都经历着这样的轮回,时间就在这样的轮回中一直向前流淌。同时惊叹钟面设计成圆形,用有限表达无限的精妙的创造!

这样借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功能,为学生搭建了想象的平台。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又用活了知识,实现了提升。

以上是我的一点实践反思,如有不当,还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24时计时法(教材第82~83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会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生活能力。

3.在探索活动中,发展空间想象力,培养探索精神,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2.掌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互化方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师: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刘老师今天想考考大家的猜谜能力,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谜语。

生:钟表。

生1:上午9时,我在上课。

生2:晚上9时,我在睡觉。

师:原来一天中有两个9时,一个是上午9时,一个是晚上9时,(随机板书:上午9时晚上9时)像这样,在9时的前面加上上午或者晚上的词语,这种计时法叫做普通计时法。

师:谁能再举一个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刻。

生:凌晨3时早上6时中午12时下午4时晚上11时。

师:同学们对普通计时法已经掌握了。

【新课讲授】。

1.认识24时计时法。师:老师知道大家很喜欢看电视,中央台今天有哪些精彩的节目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中央台节目单。

师:观察这个节目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获取信息,发言。

师: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你们有问题要问吗?

生1:为什么这些时间的前面没有加“上午、下午、晚上”的词语?

生2:16时是几时?

生3:《美术星空》和《七巧板》间隔多长时间?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有价值,先猜想一下16:00是几时?(课件出示)。

生1:4时。

师:是4时吗?

生:下午4时。师追问:16:00为什么是下午4时?

生:时针第一圈走了12个小时,再走4小时就是16时。16时就是下午4时。

师:真聪明,不愧是我们班的小数学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计时法。(板书:24时计时法)。

2.感知24时计时法。

师:课件出示(晚上12时),这是几时?

生:晚上12时。

师:对,当我们沉睡在梦乡时,新的一天开始了。晚上12时它既是前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也可以说成是0时。(课件演示:0时)。

师:请把你钟面上的时刻调到0时,利用钟表学具,从0时开始,边拨边数,研究一下从0时往后是几时?然后把你的发现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咱们看哪个小组的研究最深入,发现最多!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师:每个小组的研究发现都非常了不起,现在我们来证实一下你们的想法。开始一天的旅程吧!(课件出示)。

师:可以跟着数。一天结束了吗?

生:没有。

师:从0时到12时,时针走了几圈?是几小时?

生:1圈,12小时。

师:时针继续转动,现在是几时?

生:13时。追问:为什么是13时?

生:时针已经走了12个小时,再加上1小时就是13时。

师:说得真好,掌声送给他。老师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像他一样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师:继续,现在是几时?

生:17时,我正在写作业。

师: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现在是几时?

生:24时。(0时)我们正在睡觉。

师:一天结束了吗?(结束了)。

师:从12时到24时,时针走了几圈?是几小时?

生:1圈,12小时。(课件出示:一天的时间。)。

师:小博士告诉大家,这种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师:根据刚才的研究探索,(课件出示:钟表)想一想,外圈数和内圈数有什么关系?

生1:内圈是时针走第1圈的时间。外圈是时针走第2圈的时间。

生2:外圈数比内圈数多12。

3.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换。

师:同学们已经会用24时计时法计时了,想不想做小主持人预报节目?正好我们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正在招聘小广播员,条件是要用24时计时法预报,你想试试吗?老师相信你能行!课件出示:红领巾广播站节目预报。学生自己练习播报。

师:谁第一个来应聘?(指名播报)生生互评、学生自评、根据学生表现师小结。

师: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普通计时法是怎样转化成24时计时法的?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如果是第一圈的时间,直接把前面的词语去掉。如果是第二圈的时间,把前面的词语去掉,还要在几时的基础上再加12。

师:24时计时法又是怎样转化成普通计时法的?

生:如果是第一圈的时间,直接加上前面的词语。如果是第二圈的时间,把前面的词语加上,还要用几时减掉12。

生:电话、万年历、手机、电视……。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那赶紧来挑战一下!

【课堂作业】。

教材第83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第1题。

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从凌晨0:00到中午12:00,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相同,中午12:00以后,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对应时刻相差12小时。

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计时方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运用得比较多的还是普通计时法。如何使学生接受24时计时法并学会用它来计时,是这节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本节课的教学,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教学。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课前猜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钟面,说说你可能在做什么事情?

通过对普通计时法的简单介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换做铺垫。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了中央台精彩的电视节目,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为24时计时法的学习做好铺垫。

2.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有趣的事物。因此,应紧密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选取生动有趣、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开展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在本课的教学中,以课本中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为教学资源,通过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钟面上的时刻,使学生经历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年级数学教案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与能力。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小黑板、幻灯。

同学们知道,在偏远山区有很多贫困的学生,今天咱们学校要搞一个活动,为他们献“爱心”。

2、试着列式解决。

3、估计商是多少,在小组内说一说估计的过程。

4、列竖式计算,引出被除数百位上的“5”比除数“6”小怎么办?

5、学生独立计算,在小组内交流计算过程。

6、全班交流,讲清算理。

7、进行验算。

1、试一试:

(1)如果把这些书送给4所希望小学,先估计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再算一算。

(2)王老师有100元,最多可以买几盒拼图,还剩多少元?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课后反思:

本节课要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与能力。

三年级数学教案

1.能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

2.会正确地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素养目标:培养学生数感。

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小数。

小数的含义。

一、情景导入。

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小数。

师:大家看这些图片中的数,你们认识它们吗?

生:认识,是小数。

师:关于小数,你知道哪些?

生:比整数多个小圆点。

师:像3.45,0.85,2.60,36.6这样的数字我们叫小数,(板书小数的概念)这中间的点就叫小数点,这个小数点是个小圆点,要写在前一个数字的.右下角。

师:你能从中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小数,说一说它表示多少吗?

生:0.85元表示八角五分。2.60元表示二元六角零分。

师:还能说说哪个?看来大家对表示价格的小数比较了解,那我们就从我们最熟悉的价格来认识小数吧!

二、探究新知。

(一)小数的读法。

师:这些是老师收集的物品价格信息,这些小数你会读吗?谁来试着读一读这些小数?

生:二点五十。

生:二点五零。

生:一点零五。

生:一点零五。

生:二十八点五零。

生:二十八点五十。

师: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数该如何读吗?

生总结:小数点左边部分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一样,小数点右边只要按照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读出每个数字就可以了。

师: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我们再来读读生活中其它的小数。

陆地上的动物是非洲象,它的高度可达8.5米,它的体重可达5.25吨。

的动物是长颈鹿,它的高度可达5.8米。

世界上的鸟是非洲鸵鸟,它的高度可达2.75米,一只鸵鸟蛋约重1.5千克。

的水母是北极霞水母,伞盖直径可达2.5米。

(二)初步认识小数。

(1)元进制。

师:看大屏幕,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生:把一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一角。

师:你能指出其中的0.1元吗?(学生上台指)。

就只有这一个能代表0.1元吗?(每个一角都能表示)。

0.1元用分数该如何表示?为什么呢?

把一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一角,用分数表示就是1/10元,用小数表示是0.1元。

师:0.2元如何表示呢?0.3元呢?0.4元呢……。

0.9元呢?谁来指一指?

把一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一角,其中九份用分数表示就是9/10元,用小数表示是0.9元。

师:那1.1元表示多少个一角呢?为什么?

生:11个,因为1.1元表示一元一角,就是11个一角。

师:1.2元呢?1.3元呢?

生:元。

师: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

生:表示角。

师:那你认为第二位应该表示什么?

生:表示几分。

(2)米进制。

师:不仅在表示价格时,我们常常用到小数;在测量长度时我们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一起来看看。

这是条1米长的线段,现在把它平均分成10份。

师:这一段用分数如何表示?用小数如何表示。

1分米是十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1米。

师:取其中的4份、5份、7份、9份呢?分别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又怎样表示?拿出草稿本,写一写。

师:用米作单位的小数,小数点左边的部分表示什么?

生:米。

师: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

生:表示分米。

师:那你认为第二位应该表示什么?

生:表示毫米。

师:那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小数与分数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十分之几就可以写成零点几。(在真分数的情况下)。

三、巩固提升。

(一)下面的小数一个零都不读的是()。

a.80.6。

b.2.60。

c.3.05。

(二)看图把黑色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

分数:()小数:()。

(三)只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

3分米=()米。

1米3分米=()米。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那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心中放一场电影,想想这节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小数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特别大,下课以后,请同学们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找找小数的影子。

三年级数学教案

1、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多媒体课件、小棋子若干、转盘、彩笔。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一定、不可能、可能”

(师出示两盒棋子,1号盒有6个蓝棋子,2号盒有1个蓝棋子,5个红棋子。)。

师: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蓝棋子?

生:1号盒一定能摸出蓝棋子。

师:哪个盒子不可能摸出红棋子?

生:1号盒不可能摸出红棋子。

师:哪个盒子可能摸出红棋子也可能摸出蓝棋子?

生:2号盒子可能摸出红棋子也可能摸出蓝棋子。

2、导入。

师:现在老师如果从2号盒内摸一个棋子,同学们猜一下会是什么颜色?(生大部分猜红棋子)。

师:为什么猜红棋子的多,猜蓝棋子的少呢?真是这样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可能性(二)(板书课题:可能性二)。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复习了旧知,而且还生成了新的数学问题,从而自然的过渡到新知的学习中来。)。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3。

(课件出示例3第一幅图)。

师:下面请各小组拿出已准备好的学具,让我们通过摸棋子游戏来验证同学们的猜测吧。(盒里装着5红1蓝6个棋子)。

(生跃跃欲试)。

1、小组合作验证猜测结果。

师:请同学们先认真看一下活动要求。

(1)出示活动要求:

a:组长分好工有摸棋子的,有记录的,组员按顺序轮流摸棋子。

b:每次摸棋子前先将棋子摇匀,摸棋子时不能偷看。

c: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好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d:在摸棋子的过程中想一想:你们组摸到棋子的情况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设计意图:将活动要求展示出来加以强调,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小组活动。

a:学生摸棋子并记录结果。(师巡视,随机指导)。

b:组内交流。

师:现在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组内交流,师巡视,随机参与讨论)。

(讨论中让学生明确:每次摸棋子的时候,每个棋子都有被摸出的可能;每次摸到棋子的颜色是不确定的,可能摸出红棋子也可能摸出蓝棋子。)。

(3)集体汇报交流。

a:小组汇报。

师:你愿意把你们组交流的情况展示给大家吗?(生:愿意)。

师:你是第一个上来的,真勇敢!

生1:我们摸到的棋子,有红色的也有蓝色的,因为盒内既有红棋子也有蓝棋子。

师:其他小组有补充吗?

生2:我发现我们组有时摸出红棋子有时摸出蓝棋子,但是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多,因为盒内的红棋子比蓝棋子多。

师:说得不错!谁还想说?

生3:我发现我们组摸出的棋子既有红色的也有蓝色的,红棋子多所以摸到红棋子的'机会大。

师:说得真不错!其他小组也是这种结果吗?(生:是)。

b: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师:通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思考)。

生1:虽然各小组摸到红棋子与白棋子的次数不一定相同,但都是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多,摸出蓝棋子的次数少。

师:说得好!

生2:每个小组都是摸出红棋子的次数比摸出蓝棋子的次数多,摸出蓝棋子的次数比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少。

师:说的很详细!还有要说的吗?

生3:各小组摸棋子的情况都说明,红棋子多所以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多。

师:嗯,简单明了。

生……。

师强调:同学们说的“摸出红棋子次数多摸出蓝棋子次数少”,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可能性大小”(板书:可能性大小)。

师小结:每一个棋子被摸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红棋子和蓝棋子的数量不一样,所以摸出红棋子的可能性与摸出蓝棋子的可能性大小就不一样。多次试验证明红棋子的数量多摸到红棋子的可能性大;相反,蓝棋子的数量少摸到蓝棋子的可能性就小。(随机板书)。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设计意图: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通过“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2、根据结论推测。

师:如果现在让你再摸一次,你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吗?

生:不一定。

师:下面请同学们实际摸摸看(生每人摸一次)。

(可能既有摸到红棋子的,也有摸到蓝棋子的)。

师:虽然我们知道了摸出红棋子的可能性大,但在单次试验中我们并不能确定会摸出红棋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摸一次,引起认知冲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体会概率虽然能帮我们了解不确定现象的规律,但并不能提供准确无误的结论。)。

3、应用。

师:下面看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了?

a:(课件出示p106做一做左题)。

师:你知道每种颜色占整个圆的几分之几吗?生答。

师:那么指针停在哪个区域的可能性大呢?生答。

b:独立解决右题,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既让学生明确数量多少与可能性大小的联系,也为以后学习可能性的精确值作铺垫。)。

(二)教学例4。

(课件出示例4插图)。

师:请同学们看例4,刚才我们解决了两种颜色的问题,现在是三种颜色的了,你敢挑战吗?(生:敢)。

师:很好!如果让你只摸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生交流)。

指名汇报:如果只摸一个棋子可能是红色的,可能是蓝色的,也可能是绿色的。

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材第30、31题实践活动“估一估”。

使学生初步学会在生活里进行估计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初步能力,以及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

树叶的图片(见课本),大一些的杯子和1千克水。

1、出示一摞本子:告诉学生,这么一摞本子有20本。

3、告诉学生:第2摞的本数是第1摞的2倍,你知道第2摞到底有几本吗?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估一估”。

2、估计书的本数。

(1)谈话:老师想请你们估计一下我校图书室的图书,你们有什么办法?

(2)小组讨论交流。

(3)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小结:可以先数出一排书的本数,再估计出一个书架上书的本数。再估出图书馆里的书的本数。

(4)学生分组到图书室进行估计。

(5)汇报估计情况。

3、出示树叶第一幅图。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估计图里大约有多少片树叶。

(1)学生组织讨论。

(2)交流:可以先数出一个框里的树叶数,再估计整幅图大约有多少片树叶。

(3)学生独立数数、估计。

4、出示树叶第二幅图。

(1)要估计这幅图里的树叶的片数,你准备怎么估计?

(2)小组讨论怎样来估计。

(3)学生估计树叶。

(4)交流估计的方法。

5、出示树叶的第三幅图。

让学生分组讨论可以怎样估计有多少片树叶。各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估计结果。然后全班汇报交流估计的结果和方法。

6、教学第3题。

(2)老师出示一桶水,请学生估计一下这一桶水大约有几千克?是怎样估计出来的?

按课本上内容依次组织小组讨论,学生汇报估计的问题、结果和方法。

1、估计一下,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名学生?

2、再语文书上任意找一页,估计一下这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2、你还能估计出其他一些物体的个数吗?

数学三年级教案

使学生结合实际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熟记1千米=1000米。

教学步骤。

教学前可利用课外活动、队活动等时间进行一些观察度量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知识。

a、参观车丫和码头,看看汽车、火车和轮船的航运里程票价表。

b、观察公路的里程碑,并从这块里程碑直到下块里和碑,实地观看100米------5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体会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

c、测量操场四周的长度(或跑道的长度),算一算要绕几圈(或直几个来回)才是1000米。这样使学生对“千米”的长短有初步的了解。

1、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口答:1米等于几分米,1分米等于几厘米,1厘米等于几毫米,1米等于几厘米。

3、填括号(说一说推理过程):

2米=()分米50分米=()米。

6厘米=()毫米30厘米=()分米。

7分米=()厘米80毫米=()厘米。

1、导入新课。

测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用什么单位合适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2、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千米”。

(1)知道了1米的长度,你能想象出1000米有多长吗?

(2)出示运动场遗产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通常是400米,跑2圈半大约是1000米。

(3)推出“千米”概念,揭示进率。

a、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

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一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1、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用单位。

教室长3(),小明身高130();高速公路长50();铅笔尖长4()。

2、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2厘米2分米2千米2米粉2毫米。

4、要求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做第71页“做一做”,中的两道实践题。

三年级数学教案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不同题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

多媒体课件教学。

1.口算练习(练习三第1题)。

6×7+4=2×8+6=7×9+5=。

5×5+3=3×9+7=8×6+4=。

1.练习三第2题。

43×8=7×44=39×5=75×6=。

3×284=9×263=6×724=355×8=。

学生分组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连续三次进位的题目,指名回答时要让学生说清楚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几,是如何得到的。

2.练习三第3题。

(1)出示题目中条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小云有5本相册,每本96张照片;小兰有4本相册,每本126张照片。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小云有多少张照片?

小兰有多少张照片?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练习三第4题。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5题。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5.对比练习(练习三第6题)。

13×3=2×14=24×2=。

16×3=4×14=24×3=。

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道题,说一说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发现的?再动手计算。

通过本节课学生,你获得哪些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年级数学教案

1、使学生进下巩固年、月、日的知识,并能灵活动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有序性。

3、培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制作年历的方法。

整本年历、单张年历、台历、书历各一份,硬卡纸,彩色笔。

一、学前准备。

1、调查。

(1)提问:你都见过什么样的年历?

(2)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年历:整本、单张、台历、书历。

(3)思考:这些年历都是怎样做的?

(4)投问:你们想自己做一个年历吗?

2、讨论:

制作一个年历,需要有哪些步骤?

(1)确定一个年历,需要有哪些步骤?

(2)一共12个月,每行4个月,排3行。

(3)可以把休息日、重要节日、纪念日用彩笔标出来。

二、制作年历。

1、分组合作。

2、老师进行指导。

三、展示与交流。

1、各组交流制作方法。

2、引导发现各组制作年历的优点。

四、运用。

想一想,制作后的年历还能做什么。

课后反思:

1、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学会交流。

在实践活动中除了让学生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学会合作与交流。在小组制作年历的活动中,教师注意对各个小组进行指导,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分工合作,如教材上展示的“谁设计花边”“谁写每一月份的日期”“谁标重要节”等。另外,在制作活动完成之后还进行了制作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在展示中,学生既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可以欣赏、借鉴别人的优点,培养了承认他人、向他人学习的意识。

2、注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了年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提问“你们的年历还能做什么”,引起学生的讨论与思考。

数学三年级教案

1、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2、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过程与方法

3、使学生会判断大、小月。

4、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各年份的年历卡。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1时=()分1分=()秒

1时=()秒240分=()时

1分25秒=()秒82分=()时()分

2、提问:

(1)时、分、秒都是什么单位?(时间单位)

(2)关于时间单位你还知道哪些?(年、月、日、季度、世纪等)

(3)那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想知道些什么?

3、导入新课

讲述: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就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就是一个月,同时,地球自己也在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年、月、日。

(1)出示材料。

提问:以前我们用钟、表来研究时、分、秒,那么年、月、日我们可以用什么来研究呢?(年历卡)

(2)观察手中的年历卡,看看这是哪一年的年历。

(3)分别找到10月1日,7月13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几。

提问:10月1日是什么节日?申奥成功是在哪一年呢?

(4)请同学们在年历卡上找出你所知道的纪念日,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等,看一看,分别是星期几。

(5)合作探究。

观察: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6)讨论交流。

(7)质疑:你们每人手中的年历卡上31天的月份是不是都是这几个月呢?(是)对!不管哪一年,31天的月份都是这几个月。

再看一看,是不是每年的4、6、9、11月的天数都是30天。(是)

(8)认识大月、小月。

讲述:通过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我们已经知道了不管哪一年,1、3、5、7、8、10、12这7个月都是31天,4、6、9、11这4个月都是30天,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天数都是31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大月,把每月的天数都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

年份不同了,哪个月的天数有变化呢?(2月)从这里可以看出,二月的天数比大月、小月的天数要少,所以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

三、巩固练习:

1、观察今年的年历。

(1)一、二、三月一共有()天。

(2)六一儿童节是星期()。

(3)四月份有()个星期零()天。

3、记住大月、小月。

(1)出示左拳图。

(2)讲清相应部位所表示的每个月的天数。

(3)根据图,全体一起记忆。

(4)指着自己左拳再次记忆。

(5)再介绍一首儿歌,加强记忆。

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四、布置作业:

练习册同内容习题

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学的灵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c、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