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实用14篇)

时间:2023-11-24 23:57:30 作者:ZS文王

通过编写一份计划书,我们可以更好地安排时间,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4月7日已出台

4月6日上午,2016年北京市“展望‘十三五'发展谱新篇”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第二场举行,为迎接7日正式发布的北京市中高考招生改革方案,市教委副主任李奕表示,随着改革方案的出台,以及育人理念的变化,会倒逼中小学校执行新课程方案。

据李奕介绍,按照新的考试评价方案,今后教育行政部门在评价一所学校时,将不再单纯地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而是要关注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学校管理是否给了孩子成长发展的空间,这其中不仅包括考试成绩,还包括学校对于肥胖率、近视率等身体健康指标的控制,及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等各方面的培养能力。

同时他表示,伴随着新中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以及育人理念的变化,会倒逼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执行新课程方案,而不仅仅是机械性地考虑长短课时等安排。

对此,他建议学校和教师要对一些具体的变化有清晰的认知,并依此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例如教学转型要关注课堂是否给学生以启发,是否有思维的延伸;教师转型则要关注教师对学生个性爱好的发现;学校转型则应关注学校对不同类型学生发展的促进程度。

据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北京市此次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思路,在于促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际获得感,以创新促绿色发展。其最终指向育人理念的重大转变。

李奕表示,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努力提高基础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使其贴近学生的消费习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努力改善基础教育供给结构,打破单一的课程、资源、考试评价供给结构,构建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新供给侧结构,由此实现从需求侧的拉动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的转变。

针对有老师提出未来将如何进行教学的问题,李奕表示,以往教学中追求得分高和追求考试好成绩的方式要发生改变,学校和老师可以创设更多可选择的空间。另外李奕也指出,今后教师设置习题时,要有至少30%的题目是原创,且增加可选择性和开放性答案,以增加教学资源的供给。

16省份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

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新高考改革的大幕。上海、浙江先行先试,探索出文理不分、一年多考、综合评价等新措施。今年第一季度,各地新高考改革方案密集出台,北京、广东、江苏、江西、山东、辽宁、河北、贵州、湖南、海南、广西、甘肃、宁夏、西藏陆续公布实施方案,加上之前的上海、浙江试点区,目前全国公布方案的省区市已达16个,其他省区市方案也将于年内公布。一系列方案的出台显示出“全面系统的招生考试改革”已初具雏形,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纵观各地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虽然在执行时间、具体选考科目上略有不同,但大致有以下几个趋势:

取消文理分科,由“3+x”变为“3+3”模式。以往的“3+x”中的“x”代表文综或理综,文科考生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理科考生考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文理分科模式下,往往培养出的只是“半个人”,学文的不懂理,学理的不知文。而新高考改革之后,在保持原来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不变的情况下,不分文理科,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中,自选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

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其中,统一高考向“全国一张卷”回归,20将有26省份使用统一命题试卷。此外,多地表示将给考生提供两次外语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种,通过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主要依据;而等级性考试则以等级呈现,其中3门将作为升学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主要针对“唯分数论”的做法,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状况、传统文化素养、创新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个人特长等。

录取批次合并。北京、辽宁、江西等地将取消本科第三批次,与本科第二批次合并录取;海南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并计划从20起仅设本科和专科两个录取批次。传统本科批次界限的打破,让高校站在统一平台上,有利于推动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发展,也有利于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而不仅仅是跟着学校的“档次”走。

意味着什么?增选择、减压力、提素质是目标。

不分文理科、不再一考定音、不唯分数是论……高考的新变化把决定未来方向的权利交还到了学生自己手中。

“喜欢生物,但是因为物理成绩不好,所以相比较之下,最终学了文科”“不知道想学什么,看金融火爆,所以就选了”……产生诸如此类的纠结、迷茫与抱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中和高等教育的连接点往往只通过分数,而学生和学校双方对彼此的爱好、特长都知之甚少。

“‘文理不分科’的自由组合模式让考生能‘考其所长’‘考其所好’。”北京工业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兰劲华说:“‘3+3’模式实际上就是引导高中学生在学习共同知识的基础上,有侧重地投入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学科特长,引导学生将学业兴趣与未来专业有机结合。这有助于改变当下考生在专业选择上的盲目性。”

除了打破文理科壁垒,今后的高中生还可以自主选择时段完成英语考试、选择哪些科目参加合格性考试以及哪些科目计入高考成绩。“一年多考、择优计分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集中应考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扭转以应试为主的传统思路,回归学习的本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蒋承说。

去年暑假,上海市同济二附中的部分高中生承担了普陀区长寿街道“一起‘暑’快乐”的`社区小朋友接待任务,他们策划节目、购买道具、布置场地,异常忙碌却又乐在其中。按照上海新高考政策,从2014年起,高中生需完成不少于90天的社会实践,作为综合素质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截至20底,上海256所高中全部在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注册,高二学生中已有91%参加了志愿服务。

“两依据、一参考”、推行综合素质评价,意味着分数不再是唯一标准。蒋承认为:“教育不能‘只见分不见人’,用一个‘总分’代替对学生方方面面的评价显然是不合理的。虽然综合素质评价目前仅作为招生参考,却向学校和社会传递素质教育的明确导向。”

难在哪?授课方式、评价标准、选择能力待提升。

方案的公布只是高考改革实践中的第一步。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政策在落地的过程中可能会有难度,还需要根据试点经验、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

“统考+选考”的“3+3”模式,给现有的高中教学模式带来了新挑战。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指出:“学业水平考试要‘选考’,学校就要提供‘选课’,不同课程的复杂的排列组合使得原本固定的教学班级无法维持,走班制将成为授课的基本形式。但学校无法预估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多,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少,这就需要更多的师资力量,承担教学任务,而这样的条件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是难以达到的。此外,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张自己的课表后,班主任就失去了意义,考勤机制和课堂管理将成为一大难题。”

新高考方案中,大部分省份提出使用“两依据、一参考”的评价机制,综合素质评价的建立固然有助于打破智育一枝独秀的局面,但在实际招录中却很难把握。做家务和去敬老院,公益活动和科学调查哪一个考核分数应该更高?这些都不具有可比性,尤其当学生很多的时候,考核就很可能流于形式甚至造假。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认为,要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可靠,一方面教师要负责审核把关,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管理平台,便于公示和监督。

除去制度本身存在的难点,在选择多了、范围大了的情况下,考生自己也会患上“选择困难症”。应试教育之下,追求高分是最终目标,有些学生甚至上了大学仍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应该怎样去学。而今后,当高中生面临选课、选考、选专业、选学校时,如何做好这些“选择题”,提前规划生涯教育,我们的学生、家长、学校都要不断适应。

8省份公布年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2021年春季高考包括高职院校依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招生录取(下称:依学考)、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招生(下称:3+证书)、高职院校自主招生、面向初中毕业生的中高职贯通五年一贯制和三二分段招生,共5种类型。依学考和3+证书招生考试按本方案执行,另外3种类型的招生考试工作另行通知。

(一)考试安排。

依学考考试安排按《关于做好2021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粤考院函〔2020〕131号)执行,依据该次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进行录取;3+证书考试安排按《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粤招办普〔2020〕43号)执行。

(二)录取工作。

春季高考实行院校专业组投档录取模式,除3+证书本科批次、西藏新疆班外,每个院校专业组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

1.招生批次及志愿设置。

(1)依学考不分批次,分普通类(不分物理、历史)、艺体类(分音乐类、美术类、舞蹈类、广播电视编导类、体育类5类,下同,艺体统考类别由招生院校划分不同的专业组进行区分)2个类别。普通类设2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艺体类设1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普通类与艺体类不得兼报,考生只能选择其中一类进行填报。

(2)3+证书分本科、专科(高职)两个批次。本科批次设1个院校专业组志愿,1个专业志愿,不设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专科(高职)批次按考生类型分中职生批次设35个院校专业组志愿;退役军人批次设1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西藏新疆班设1个院校专业志愿,1个专业志愿,不设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

2.计划编制。

院校按照院校专业组编制招生计划,招生计划须具体到各专业。一所院校可设置多个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包含若干个专业,但同一专业只能在一个专业组。其中,艺体类要按照音乐类、美术类、舞蹈类、广播电视编导类、体育类5个统考类别进行编组。

3.投档录取。

省招办根据生成的院校专业组数据,以院校专业组为投档单位,结合考生填报的院校专业组志愿和考生总分排位进行投档,由招生院校根据招生章程进行录取。若考生无法录取到所填报的专业,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只能调剂到该专业组内未完成计划的专业;不服从调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

4.投档排序及同分处理(不含3+证书本科批次)。

(1)根据考生春季高考成绩合成总分(含政策性加分)从高到低确定投档位序。总分(含政策性加分)相同时,比较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合计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高低,高者优先。

(2)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合计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仍相同时,按以下原则进行排列:

第1位序,比较语文加数学两门合计成绩高低,高者优先;。

第2位序,比较语文和数学两门中的单科较高成绩高低,高者优先;。

第3位序,比较英语成绩高低,高者优先;。

第4位序,依学考艺体类专业比较术科统考成绩高低,高者优先。

8省份公布年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高考综合改革工作,将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及时研究解决高考综合改革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风险防控和舆情应对,保障高考综合改革平稳顺利实施。要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高校的工作职责,建立工作台账,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各阶段工作按计划完成,确保改革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狠抓贯彻落实。

各地、各校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高考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条件保障,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大力完善高中办学条件,大力推进标准化考点建设,逐项落实考试报名、招生录取各环节工作,特别是要提高信息化水平,夯实改革技术支撑。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认真组织模拟演练,开展适应性测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工作流程,切实为高考综合改革平稳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三)加强宣传培训。

各地、各校要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提升政策公众知晓度,开展教育行政部门、考试招生机构、高校、高中学校、考生家长线上线下的宣传解读和培训,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特别是要优化服务水平,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考生志愿填报咨询指导,努力营造高考综合改革的良好氛围。

16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

高考,迎来一次大变革(教育眼)。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新高考改革的大幕。上海、浙江先行先试,探索出文理不分、一年多考、综合评价等新措施。今年第一季度,各地新高考改革方案密集出台,北京、广东、江苏、江西、山东、辽宁、河北、贵州、湖南、海南、广西、甘肃、宁夏、西藏陆续公布实施方案,加上之前的上海、浙江试点区,目前全国公布方案的省区市已达16个,其他省区市方案也将于年内公布。一系列方案的出台显示出“全面系统的招生考试改革”已初具雏形,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怎么改?取消分科、多元评价、合并录取成趋势。

纵观各地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虽然在执行时间、具体选考科目上略有不同,但大致有以下几个趋势:

取消文理分科,由“3+x”变为“3+3”模式。以往的“3+x”中的“x”代表文综或理综,文科考生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理科考生考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文理分科模式下,往往培养出的只是“半个人”,学文的不懂理,学理的不知文。而新高考改革之后,在保持原来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不变的情况下,不分文理科,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中,自选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

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其中,统一高考向“全国一张卷”回归,2016年将有26省份使用统一命题试卷。此外,多地表示将给考生提供两次外语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种,通过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主要依据;而等级性考试则以等级呈现,其中3门将作为升学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主要针对“唯分数论”的做法,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状况、传统文化素养、创新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个人特长等。

录取批次合并。北京、辽宁、江西等地将取消本科第三批次,与本科第二批次合并录取;海南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并计划从2020年起仅设本科和专科两个录取批次。传统本科批次界限的打破,让高校站在统一平台上,有利于推动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发展,也有利于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而不仅仅是跟着学校的“档次”走。

意味着什么?增选择、减压力、提素质是目标。

不分文理科、不再一考定音、不唯分数是论……高考的新变化把决定未来方向的权利交还到了学生自己手中。

“喜欢生物,但是因为物理成绩不好,所以相比较之下,最终学了文科”“不知道想学什么,看金融火爆,所以就选了”……产生诸如此类的纠结、迷茫与抱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中和高等教育的连接点往往只通过分数,而学生和学校双方对彼此的爱好、特长都知之甚少。

“‘文理不分科’的自由组合模式让考生能‘考其所长’‘考其所好’。”北京工业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兰劲华说:“‘3+3’模式实际上就是引导高中学生在学习共同知识的基础上,有侧重地投入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学科特长,引导学生将学业兴趣与未来专业有机结合。这有助于改变当下考生在专业选择上的盲目性。”

除了打破文理科壁垒,今后的高中生还可以自主选择时段完成英语考试、选择哪些科目参加合格性考试以及哪些科目计入高考成绩。“一年多考、择优计分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集中应考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扭转以应试为主的传统思路,回归学习的本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蒋承说。

去年暑假,上海市同济二附中的部分高中生承担了普陀区长寿街道“一起‘暑’快乐”的社区小朋友接待任务,他们策划节目、购买道具、布置场地,异常忙碌却又乐在其中。按照上海新高考政策,从2014年起,高中生需完成不少于90天的社会实践,作为综合素质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截至2015年底,上海256所高中全部在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注册,高二学生中已有91%参加了志愿服务。

“两依据、一参考”、推行综合素质评价,意味着分数不再是唯一标准。蒋承认为:“教育不能‘只见分不见人’,用一个‘总分’代替对学生方方面面的评价显然是不合理的。虽然综合素质评价目前仅作为招生参考,却向学校和社会传递素质教育的明确导向。”

难在哪?授课方式、评价标准、选择能力待提升。

方案的公布只是高考改革实践中的第一步。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政策在落地的过程中可能会有难度,还需要根据试点经验、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

“统考+选考”的“3+3”模式,给现有的高中教学模式带来了新挑战。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指出:“学业水平考试要‘选考’,学校就要提供‘选课’,不同课程的复杂的排列组合使得原本固定的教学班级无法维持,走班制将成为授课的基本形式。但学校无法预估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多,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少,这就需要更多的师资力量,承担教学任务,而这样的条件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是难以达到的。此外,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张自己的课表后,班主任就失去了意义,考勤机制和课堂管理将成为一大难题。”

新高考方案中,大部分省份提出使用“两依据、一参考”的评价机制,综合素质评价的建立固然有助于打破智育一枝独秀的局面,但在实际招录中却很难把握。做家务和去敬老院,公益活动和科学调查哪一个考核分数应该更高?这些都不具有可比性,尤其当学生很多的时候,考核就很可能流于形式甚至造假。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认为,要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可靠,一方面教师要负责审核把关,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管理平台,便于公示和监督。

除去制度本身存在的难点,在选择多了、范围大了的情况下,考生自己也会患上“选择困难症”。应试教育之下,追求高分是最终目标,有些学生甚至上了大学仍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应该怎样去学。而今后,当高中生面临选课、选考、选专业、选学校时,如何做好这些“选择题”,提前规划生涯教育,我们的学生、家长、学校都要不断适应。(记者丁雅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年广东高考改革方案将出台

高考改革,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目前正就读初中和小学的准高考生们。记者了解到,以往广东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文科考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考试;理科考生和体育类考生必须参加政治、历史、地理三科考试;而艺术类(音乐、美术)考生根据自己兼报的科目选择对应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

而根据教育部新出炉的《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今后考生们将不再分文理科,考生可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选3科计入高考成绩。

早在2009年起,广东已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并在2010年起实施“一年两考”。根据实施意见,这一考试时间和科目安排都将发生改变:学业水平考试原则上安排高一年级2个科目左右,高二年级6个科目左右,高三年级6个科目左右,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学期结束时,学校还需要保障学生参加同一科目两次考试以及更换已选考的科目。

变化2。

从分数评级变为人数占比评级。

此前广东的学业水平考试同样以等级呈现,但主要是以分数评定等级。新实施意见中,采用人数占比来评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原则上各省(区、市)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共25%。e等级为不合格,具体比例由各省(区、市)根据基本教学质量要求和命题情况等确定。

不过以往,广东高考将学业水平考试等级与高校报考范围挂钩。例如,文、理科考生参加普通高考时,学业水平考试的三门学科成绩均达到c级以上的,才能参加第一批本科院校录取;三门学科成绩中至少有两门达到c级、另一门达d级以上的才能参加第二批本科院校录取。

至于今后,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如何与高考报考挂钩,目前仍未出炉详细规定。

变化3。

综合素质评价学生自填记录并公示。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华南师范大学人才测评所所长张敏强认为,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录取的参考,其权重应该是比较小的。他表示,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比高考加分的作用好很多,因为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更能体现学生的全面水平。

暨南大学招生办主任黄跃雄同样认为,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录取的参考,引导学生除了注重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之外,还要走综合发展的道路,在社会服务、道德修养等方面成为一个健全发展的人。“原来高考划分了分数线,比如600分和601分,谁的素质高谁的素质低,很难说。但是引入综合素质评价,在基本的分数下,还有另外一个参照系,相当于是一个三维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加全面评价一个学生。”

不过,黄跃雄提醒学生:“虽然高考改革了,但不要被另一个指挥棒控制,有些学生为了高考,去作综合素质评价,没有必要。一种原生态的展示,这才是本质的东西。”

16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

高考,迎来一次大变革(教育眼)。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新高考改革的大幕。上海、浙江先行先试,探索出文理不分、一年多考、综合评价等新措施。今年第一季度,各地新高考改革方案密集出台,北京、广东、江苏、江西、山东、辽宁、河北、贵州、湖南、海南、广西、甘肃、宁夏、西藏陆续公布实施方案,加上之前的上海、浙江试点区,目前全国公布方案的省区市已达16个,其他省区市方案也将于年内公布。一系列方案的出台显示出“全面系统的招生考试改革”已初具雏形,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怎么改?取消分科、多元评价、合并录取成趋势。

纵观各地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虽然在执行时间、具体选考科目上略有不同,但大致有以下几个趋势:

取消文理分科,由“3+x”变为“3+3”模式。以往的“3+x”中的“x”代表文综或理综,文科考生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理科考生考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文理分科模式下,往往培养出的只是“半个人”,学文的不懂理,学理的不知文。而新高考改革之后,在保持原来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不变的情况下,不分文理科,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中,自选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

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其中,统一高考向“全国一张卷”回归,2016年将有26省份使用统一命题试卷。此外,多地表示将给考生提供两次外语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种,通过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主要依据;而等级性考试则以等级呈现,其中3门将作为升学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主要针对“唯分数论”的做法,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状况、传统文化素养、创新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个人特长等。

录取批次合并。北京、辽宁、江西等地将取消本科第三批次,与本科第二批次合并录取;海南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并计划从2020年起仅设本科和专科两个录取批次。传统本科批次界限的打破,让高校站在统一平台上,有利于推动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发展,也有利于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而不仅仅是跟着学校的“档次”走。

意味着什么?增选择、减压力、提素质是目标。

不分文理科、不再一考定音、不唯分数是论……高考的新变化把决定未来方向的权利交还到了学生自己手中。

“喜欢生物,但是因为物理成绩不好,所以相比较之下,最终学了文科”“不知道想学什么,看金融火爆,所以就选了”……产生诸如此类的纠结、迷茫与抱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中和高等教育的连接点往往只通过分数,而学生和学校双方对彼此的爱好、特长都知之甚少。

“‘文理不分科’的自由组合模式让考生能‘考其所长’‘考其所好’。”北京工业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兰劲华说:“‘3+3’模式实际上就是引导高中学生在学习共同知识的基础上,有侧重地投入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学科特长,引导学生将学业兴趣与未来专业有机结合。这有助于改变当下考生在专业选择上的盲目性。”

除了打破文理科壁垒,今后的高中生还可以自主选择时段完成英语考试、选择哪些科目参加合格性考试以及哪些科目计入高考成绩。“一年多考、择优计分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集中应考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扭转以应试为主的传统思路,回归学习的本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蒋承说。

去年暑假,上海市同济二附中的部分高中生承担了普陀区长寿街道“一起‘暑’快乐”的社区小朋友接待任务,他们策划节目、购买道具、布置场地,异常忙碌却又乐在其中。按照上海新高考政策,从2014年起,高中生需完成不少于90天的社会实践,作为综合素质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截至2015年底,上海256所高中全部在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注册,高二学生中已有91%参加了志愿服务。

“两依据、一参考”、推行综合素质评价,意味着分数不再是唯一标准。蒋承认为:“教育不能‘只见分不见人’,用一个‘总分’代替对学生方方面面的评价显然是不合理的。虽然综合素质评价目前仅作为招生参考,却向学校和社会传递素质教育的明确导向。”

难在哪?授课方式、评价标准、选择能力待提升。

方案的公布只是高考改革实践中的第一步。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政策在落地的过程中可能会有难度,还需要根据试点经验、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

“统考+选考”的“3+3”模式,给现有的高中教学模式带来了新挑战。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指出:“学业水平考试要‘选考’,学校就要提供‘选课’,不同课程的复杂的排列组合使得原本固定的教学班级无法维持,走班制将成为授课的基本形式。但学校无法预估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多,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少,这就需要更多的师资力量,承担教学任务,而这样的条件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是难以达到的。此外,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张自己的课表后,班主任就失去了意义,考勤机制和课堂管理将成为一大难题。”

新高考方案中,大部分省份提出使用“两依据、一参考”的评价机制,综合素质评价的建立固然有助于打破智育一枝独秀的局面,但在实际招录中却很难把握。做家务和去敬老院,公益活动和科学调查哪一个考核分数应该更高?这些都不具有可比性,尤其当学生很多的时候,考核就很可能流于形式甚至造假。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认为,要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可靠,一方面教师要负责审核把关,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管理平台,便于公示和监督。

除去制度本身存在的难点,在选择多了、范围大了的情况下,考生自己也会患上“选择困难症”。应试教育之下,追求高分是最终目标,有些学生甚至上了大学仍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应该怎样去学。而今后,当高中生面临选课、选考、选专业、选学校时,如何做好这些“选择题”,提前规划生涯教育,我们的学生、家长、学校都要不断适应。(记者丁雅诵)。

16省份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

新华网北京4月1日电(韩家慧刘雅睿)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关系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千万学子的前途命运。我国于2014年出台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考试科目设置,改革考生录取机制,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北京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将取消本科三批。

上海将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

广东:不设文理科一年一科多考。

江苏高考新方案实行“3+3”模式2021年高考开始实施。

江西:三本并入二本淡化公办民办。

浙江:不分文理满分750分。

山东:2020年只统考语数外。

辽宁高考一本不再分ab段。

河北:高考改革2018启动文理不分科英语可考两次。

贵州将取消普通高中文理分科高考外语一年两考。

湖南:将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不分文理科。

海南:2017年启动高考改革将不再分一本二本。

广西:2019年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不分文理外语考两次。

甘肃:高考改革启动2019年开始实施。

宁夏:2019年起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西藏:2021年起将不再分文理科。

3月25日,记者从区教育厅了解到,西藏自治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根据该《方案》,西藏将全面启动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2021年起,西藏高考将不再分文理科,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将成为参加“新”高考的第一批考生。

文档为doc格式。

高考改革进入倒计时

天津市日前公布了《天津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根据方案,从2017年高考开始,在现有英语听力两次考试的基础上,实行高考英语笔试两次考试,取笔试和听力各两次考试中较高的分数,计入高考总分;从2020年起,高校招生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

全方位关注“高校信息”

各省的高招改革进度虽然有些差别,但绝大多数省份的改革内容都和天津差不多。相信踏入改革轨道的高中新生及其家长,都会认真研读改革方案,都会特别关注“取消文理分科”、“自主选择等级性考试科目”及“英语考试有两次”等具体内容。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高招改革不仅是高考内容和方式的改革,也是高校招生方式的改革,仅仅关注高考科目是不够的。

笔者最近和一位成绩特别优秀的文科生交谈,她特别拥护“取消文理分科”和“自主选择等级性考试科目”,说这样就可以选择她擅长的地理、历史、思想政治,来报考她最喜欢的中国科技大学了。然而,这位文科生的思路显然是不正确的。

其实,各省市在出台“高招改革方案”的同时,各高校也在相应地出台新的招生细则,并将细则写进招生简章及时发布。这些细则当然包括各专业对等级性考试的科目选择和等级要求的规定。有些纯理工科或纯文科的大学,可能以学校的名义统一规定“等级性考试科目”。比如中国科技大学,作为一所纯粹理工科的名牌大学,肯定要在“物理、化学、生物”中规定出必考的等级性考试科目,甚至对“等级”也会提出要求。所以,以“地理、历史、思想政治”作为等级性考试科目的学生,是不可能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的。

从高一选择等级性考试科目。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多数院校(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因为文理专业兼有,只能分专业规定“科目”和“等级”。比如,北京大学的考古专业肯定要求考生必考“历史”;而电子类专业,肯定要求必考“物理”。也就是说,如果等级性考试没有选择“历史”,一般不可能被北大的考古专业录取;如果没有选“物理”,则不可能被电子类专业录取。

所以,对于那些一踏入高中,就想报考某名牌大学的优秀学生来说,一定要密切关注这所大学招生简章的变化,从而按照这所大学及专业的要求,以及自己的特长,正确选择等级性考试科目。

改革前是在高考后为了填报志愿而看高校的招生简章;改革后,则是在高一时,为了选择等级性考试科目,就要有针对性地浏览一些高校招生简章,从而大致圈定要报考什么样的大学及专业类型。比如,对化学感兴趣,可选择化学化工类专业的理工科高校。又比如,只要选考了“物理”,则一般工科类的专业都可以报考,至于具体能上哪所工科大学,仍是高考成绩说了算。

文档为doc格式。

高考改革进入倒计时

16岁的邱文苑是青岛十五中一名普通高一女生,成绩优异的她在青岛过得非常开心。但每当想起一年后不得不离开老师同学,她就感到有些失落。

“她老家在福建,父母在青岛工作很多年了,但因为没有青岛户口,只能回家高考。”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我市小学有7.9万外来务工子女就读,根据国家教育部即将出台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升学方案,这些外来娃有望在青岛参加高考。

市内一年涌入5000外来生。

去年7月,市内四区外来务工子女报名工作结束后,各区教体局统计,市内一年级共接收外来务工子女5000多人。其中,市南区1100人,市北区1000多人,李沧区1600人左右,约占新生比例的40%左右,再加上在四方区报名的外来务工子女,市内四区外来务工子女报名人数达到了5000人。记者从市教育局基教处了解到,20我市市内四区一年级入学新生招生计划数为1.5万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报名人数占到这一总数的三分之一。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不管今年入学的外来务工子女有多少,市内四区外来务工子女占当年入学新生总数20%至30%的比例是肯定的。

多数外来生需要回乡高考。

由于近年来涌入我市的.外来务工子女数量逐年激增,几乎所有学校都有数量不等的外地学生就读,只有极少数学生办了青岛户口。而根据我国现有高考政策,这些学生仍需回原籍参加高考。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市市区八所优质高中学校的借读外地学生总量每年都在增加,大批借读生中,不少人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十五中副校长孙晓东告诉记者,去年高考前,一名叫李俊的学生却突然急匆匆地办了转学手续。“他的户口在潍坊,按照政策规定,他必须要回原籍参加高考。”孙晓东说,李俊的父母一直在学校周边菜市场卖菜,懂事的李俊凭借自己的努力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担任班长、学生会副主席等职务。

上周,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透露,高考招生改革新方案将于年内出台,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升学方案也将于“十二五”期间出台。这意味着打工子弟将有望在就读地参加高考。教育部鼓励和支持各地抓紧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教育部也将会同有关部门、省市积极研究相关支持政策。“青岛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接收、让们享受‘市民待遇’等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省里一旦出台了这项政策,我们青岛肯定以最快的速度落实、制定实施细则。”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

高考改革进入倒计时

“工作会议主要确定了今年的工作重点,把《纲要》里面的一些内容细化了。”谈及日前举行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一位教育部相关人士表示。

据悉,在会上,上海、广东、陕西、辽宁、湖北、四川6省市教育厅局长介绍了本地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下文简称“规划纲要”)的情况,教育部负责人则明确了20教育改革的工作重点。

其中,包括学前教育、民办教育、职业教育等在内的7大分领域规划将在年内出台,而备受社会关注的高考改革也将“稳妥推进”。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会上明确表示:““落实”是年全国教育工作的关键词、核心词。”

分领域规划年内出台。

去年7月,有着“新教改”之称《规划纲要》予以公布,随即教育改革进入到推进落实阶段,425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从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层面并行推进。

“今年的重中之重,就是一些重大项目的实行。”有教育部相关人士表示。其中,学前教育是一个热点。

去年,国家出台了有着“国十条”之称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并专门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国学前教育电视电话会议。

根据教育部相关人士介绍,今年将“依照文件和会议的精神”,启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项目,加快中西部农村幼儿园建设。

而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滞后的问题,教育部在2011年也将采取一些举措来应对。

具体而言,包括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细化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指标;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包括继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启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坚持分类指导、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原则,进一步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重点推动大城市治理择校乱收费工作,研究制定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指导意见等。

“袁部长上任之后开的第一次会,就是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化的,他对这个问题十分关心,可以预计今年教育部将会推进这一问题的解决。”北师大教育学部的一位教授称。

“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是中国教育改革的牛鼻子,必须要抓住。”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师大学顾明远教授表示。

对于社会各方高度关注的`高考改革,在《规划纲要》中已经给出了基本的改革思路。

但因此事涉及到社会最敏感的神经,教育部在推进高考改革时,更为谨小慎微。在年度工作重点中,用了“稳妥推进”四字来表述。

具体而言,涉及到高考改革的举措主要包括: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行整体设计和评估论证,确保改革的科学性和公信力;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条件成熟的省市开展高职单独招生考试改革试点。其中尤为引发注意的是,教育部明确提出了要“迅速组织专门力量,年内完成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制定工作”。

对于高校招生层面的改革,近年来陆续已有不少国内高校进行了试点。尤其是在去年,29所国内顶尖高校形成了“华约”、“北约”、“卓越”三个高校自主招生联盟。

“有理由相信,去年29所学校的尝试,只是中国高校招生改革的一个序幕而已。”有熟悉中国教育改革的人士表示。

(

年上海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出台【】

明天,本市5.1万高考考生将奔赴全市20个考区、86个考点参加考试。副市长翁铁慧、市政府副秘书长宗明昨天赴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巡查考点准备工作。

今年上海市高考考点全部设置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中进行,标准化考场配备网上视频巡查系统、应急视频指挥系统、无线电作弊防控系统、考生身份验证系统、考务综合管理系统等五大系统。

五十四中学供有21个考场,将迎来512名考生参加考试。教学楼底楼大厅,四台身份证验证设备已经安装调试完毕,监考人员也已经配备手持式金属探测仪。校长卢久红介绍,考生达到后,将进行证件核对、身份证验证、进入教室后二次核对等人防、技防多次验证。监考教师出入考场,只能从教学楼东部楼道上下,所有过程都将全程录像监控。

全国24省份已出台户籍改革方案

对于户籍制度改革,民众最关心的是怎样圆“城市梦”。在落户条件方面,与国家版的意见相比,不少地区的方案降低了落户门槛,落户条件更为宽松。

按照国家版的户籍改革意见,要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相比之下,一些省份的“步子”更大。其中,贵州提出“全面放开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这意味着贵州的中等城市与小城市、建制镇的落户限制将同样全面放开;湖北提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压力小的大中城市,可以参照建制镇和小城市标准,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对于大城市的落户条件,国家版的户籍改革意见规定“对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不得超过5年”,而河南缩短为“不得超过2年”,安徽缩短到“不得超过3年”。

在特大城市落户方面,各地普遍提出了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河南提出“省会城市要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黑龙江提出哈尔滨要“积极建立和完善积分落户制度”;湖北提出科学控制武汉市人口规模,合理设置落户积分分值,建立积分落户制度。

在专家看来,现在北上广等特大城市无法再集聚和承载再多的人口,“城市病”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在放开中小城市落户限制的同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甘肃省出台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情,甘肃省政府日前印发《甘肃省深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一揽子改革具体措施:义务教育招生不能产生大班额;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招录取消体育艺术特长生加分项目;改革考试科目设置,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实施贫困及老区专项招生计划等。根据《方案》,2019年启动我省高考综合改革,2022年全面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基本建立符合教育规律、顺应时代要求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取消任何形式的小学入学测试,严禁采取或者变相采取考试、考核等形式选拔学生,严禁将各种竞赛成绩和各类考级证书作为义务教育入学的条件和编班的依据。义务教育招生不能产生大班额。

严格落实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规定,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完善接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就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完善中考体育、艺术、实验实践能力等测试办法。

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职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鼓励初中毕业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

全面推进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确保学业水平考试安全有序、成绩真实可信。同一科目安排一次考试,积极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其他后选科目的第二次考试机会。2019年出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完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包括学生思想品德、遵纪守法意识、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内容。

2019年出台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2019年6月底前,出台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专业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

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2019年6月底前提出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

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保留对长期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考生,报考省属院校理工、文史类专业,录取时文化课加10分;对农村户口独生子女户和二女结扎户考生,报考省属院校理工、文史类专业,录取时文化课加5分的地方性加分项目。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考生,采取专项计划、定向招生等政策予以照顾。

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统一安排在高考结束后进行。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本专科文理类各批次实施大平行志愿投档。

逐步扩大高职院校省内单独测试招生计划和专业,扩大“专升本”招生计划和专业。逐步完善,推动中职毕业生采取“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测试办法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试点工作。形成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高职“3+2”升本科、高等职业学院单独测试招生贯通培养格局。

增加高考招生在贫困地区的专项名额,扩大省属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实施高校农村单独招生专项计划、省内高职(专科)院校在贫困县单独测试招生和中职应届毕业生推荐直升招生计划。扩大省内高职院校在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规模。实施革命老区专项招生计划,逐步提高革命老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逐步增加民族地区考生进入高等院校的入学机会,凡我省实施的专项计划均惠及民族地区考生。对58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和17个插花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进入省内高职院校的学生免除学费和书本费。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