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汇总13篇)

时间:2023-12-03 23:34:08 作者:笔舞

计划书是一种对未来计划和安排进行详细描述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规划我们的行动。在下面的范文中,你能看到一些优秀的计划书的写作技巧和思路,希望能给你一些帮助。

广东省新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出台

经教育部审核备案,省政府今日印发了《广东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粤府〔2019〕42号,下称《改革方案》),标志着我省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正式启动。《改革方案》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21年高考按照新高考模式进行考试和招生录取。

据介绍,我省《改革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到2021年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初步构建起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高校考试招生管理体制机制;主要任务包括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健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改革普通本科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深化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等,着重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两种。合格性考试成绩一考两用,既作为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也作为春季高考招生的依据之一。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作为普通高校夏季高考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仅限当年我省夏季高考的考生参加,一年考1次,成绩当年有效。

二是大力推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个方面,普通高中学校要将经过一定程序认定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统一导入省的信息管理平台。招生高校要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及使用办法,提前公布。

三是将本科高校考试招生和专科高校考试招生适当分开,分夏季高考和春季高考两类。本科高校考试招生主要安排在夏季进行,考试科目按“3+1+2”模式设置,“3”为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中选择1门,“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中选择2门。高考总成绩750分,其中“3”和“1”直接采用卷面分,共550分;“2”实行等级赋分,各100分,起点赋分30分,划分为a、b、c、d、e5个等级。

对于选考科目,招生高校要分专业组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提出1门科目要求,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提出不超过2门科目要求。学生的选考科目须完全符合高校提出的选考科目要求才能报考,同时,其对应的合格性考试科目必须合格。招生高校按物理、历史分别编制招生计划、分开投档录取。省招生办按照“院校专业组”方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具体志愿填报方式和投档录取模式2021年上半年公布。

四是深入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主要安排在春季进行,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学校毕业生、初中毕业生三类不同的学生群体: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使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中职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实行“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将逐步建立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初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将逐步采用中考成绩和高职院校自主测试方式。

省教育厅同时公布了思想政治等4门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等级赋分方法。等级赋分方式是,将考生某选择性考试科目的卷面分转换为a、b、c、d、e5个等级,按一定比例转换为一分一档的等级分,起点分为30分,转换后考生在该科目中的成绩排序不变。

据了解,国家根据“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2014年上海、浙江作为第一批试点省市,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作为第二批试点省市分别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经批准,广东、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南、湖北、重庆等8省市作为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我省现行的高考方案在维护教育公平,选拔合格人才和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特别是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等问题,难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要,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势在必行。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高考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我省高考工作作出批示指示。分管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多次专门听取汇报,提出明确要求。省教育厅通过到省内外广泛开展调研,充分借鉴第一、二批试点省市高考综合改革成功经验,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与同期启动改革的其他7省市保持密切沟通。同时,通过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论证,发放1万多份问卷广泛调查,开展风险评估等,广泛听取了省直有关部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中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学生及家长代表、大学校长和招生办主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经过第三方风险评估,按程序分别报省重大民生领域改革专项小组、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省政府常务会、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由省人民政府报教育部备案同意,以省政府名义正式印发实施。

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4月7日已出台

4月6日上午,2016年北京市“展望‘十三五'发展谱新篇”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第二场举行,为迎接7日正式发布的北京市中高考招生改革方案,市教委副主任李奕表示,随着改革方案的出台,以及育人理念的变化,会倒逼中小学校执行新课程方案。

据李奕介绍,按照新的考试评价方案,今后教育行政部门在评价一所学校时,将不再单纯地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而是要关注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学校管理是否给了孩子成长发展的空间,这其中不仅包括考试成绩,还包括学校对于肥胖率、近视率等身体健康指标的控制,及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等各方面的培养能力。

同时他表示,伴随着新中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以及育人理念的变化,会倒逼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执行新课程方案,而不仅仅是机械性地考虑长短课时等安排。

对此,他建议学校和教师要对一些具体的变化有清晰的认知,并依此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例如教学转型要关注课堂是否给学生以启发,是否有思维的延伸;教师转型则要关注教师对学生个性爱好的发现;学校转型则应关注学校对不同类型学生发展的促进程度。

据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北京市此次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思路,在于促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际获得感,以创新促绿色发展。其最终指向育人理念的重大转变。

李奕表示,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努力提高基础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使其贴近学生的消费习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努力改善基础教育供给结构,打破单一的课程、资源、考试评价供给结构,构建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新供给侧结构,由此实现从需求侧的拉动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的转变。

针对有老师提出未来将如何进行教学的问题,李奕表示,以往教学中追求得分高和追求考试好成绩的方式要发生改变,学校和老师可以创设更多可选择的空间。另外李奕也指出,今后教师设置习题时,要有至少30%的题目是原创,且增加可选择性和开放性答案,以增加教学资源的供给。

8省份公布年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高考综合改革工作,将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及时研究解决高考综合改革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风险防控和舆情应对,保障高考综合改革平稳顺利实施。要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高校的工作职责,建立工作台账,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各阶段工作按计划完成,确保改革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狠抓贯彻落实。

各地、各校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高考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条件保障,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大力完善高中办学条件,大力推进标准化考点建设,逐项落实考试报名、招生录取各环节工作,特别是要提高信息化水平,夯实改革技术支撑。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认真组织模拟演练,开展适应性测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工作流程,切实为高考综合改革平稳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三)加强宣传培训。

各地、各校要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提升政策公众知晓度,开展教育行政部门、考试招生机构、高校、高中学校、考生家长线上线下的宣传解读和培训,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特别是要优化服务水平,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考生志愿填报咨询指导,努力营造高考综合改革的良好氛围。

16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

新华网北京4月1日电(韩家慧刘雅睿)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关系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千万学子的前途命运。我国于出台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考试科目设置,改革考生录取机制,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北京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将取消本科三批。

上海将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

广东:不设文理科一年一科多考。

江苏高考新方案实行“3+3”模式20高考开始实施。

江西:三本并入二本淡化公办民办。

浙江:不分文理满分750分。

山东:年只统考语数外。

辽宁高考一本不再分ab段。

贵州将取消普通高中文理分科高考外语一年两考。

海南:2017年启动高考改革将不再分一本二本。

广西: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不分文理外语考两次。

甘肃:高考改革启动20开始实施。

宁夏:年起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西藏:2021年起将不再分文理科。

3月25日,记者从区教育厅了解到,西藏自治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根据该《方案》,西藏将全面启动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2021年起,西藏高考将不再分文理科,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将成为参加“新”高考的第一批考生。

16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

高考,迎来一次大变革(教育眼)。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新高考改革的大幕。上海、浙江先行先试,探索出文理不分、一年多考、综合评价等新措施。今年第一季度,各地新高考改革方案密集出台,北京、广东、江苏、江西、山东、辽宁、河北、贵州、湖南、海南、广西、甘肃、宁夏、西藏陆续公布实施方案,加上之前的上海、浙江试点区,目前全国公布方案的省区市已达16个,其他省区市方案也将于年内公布。一系列方案的出台显示出“全面系统的招生考试改革”已初具雏形,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怎么改?取消分科、多元评价、合并录取成趋势。

纵观各地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虽然在执行时间、具体选考科目上略有不同,但大致有以下几个趋势:

取消文理分科,由“3+x”变为“3+3”模式。以往的“3+x”中的“x”代表文综或理综,文科考生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理科考生考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文理分科模式下,往往培养出的只是“半个人”,学文的不懂理,学理的不知文。而新高考改革之后,在保持原来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不变的情况下,不分文理科,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中,自选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

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其中,统一高考向“全国一张卷”回归,2016年将有26省份使用统一命题试卷。此外,多地表示将给考生提供两次外语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种,通过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主要依据;而等级性考试则以等级呈现,其中3门将作为升学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主要针对“唯分数论”的做法,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状况、传统文化素养、创新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个人特长等。

录取批次合并。北京、辽宁、江西等地将取消本科第三批次,与本科第二批次合并录取;海南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并计划从2020年起仅设本科和专科两个录取批次。传统本科批次界限的打破,让高校站在统一平台上,有利于推动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发展,也有利于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而不仅仅是跟着学校的“档次”走。

意味着什么?增选择、减压力、提素质是目标。

不分文理科、不再一考定音、不唯分数是论……高考的新变化把决定未来方向的权利交还到了学生自己手中。

“喜欢生物,但是因为物理成绩不好,所以相比较之下,最终学了文科”“不知道想学什么,看金融火爆,所以就选了”……产生诸如此类的纠结、迷茫与抱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中和高等教育的连接点往往只通过分数,而学生和学校双方对彼此的爱好、特长都知之甚少。

“‘文理不分科’的自由组合模式让考生能‘考其所长’‘考其所好’。”北京工业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兰劲华说:“‘3+3’模式实际上就是引导高中学生在学习共同知识的基础上,有侧重地投入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学科特长,引导学生将学业兴趣与未来专业有机结合。这有助于改变当下考生在专业选择上的盲目性。”

除了打破文理科壁垒,今后的高中生还可以自主选择时段完成英语考试、选择哪些科目参加合格性考试以及哪些科目计入高考成绩。“一年多考、择优计分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集中应考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扭转以应试为主的传统思路,回归学习的本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蒋承说。

去年暑假,上海市同济二附中的部分高中生承担了普陀区长寿街道“一起‘暑’快乐”的社区小朋友接待任务,他们策划节目、购买道具、布置场地,异常忙碌却又乐在其中。按照上海新高考政策,从2014年起,高中生需完成不少于90天的社会实践,作为综合素质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截至2015年底,上海256所高中全部在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注册,高二学生中已有91%参加了志愿服务。

“两依据、一参考”、推行综合素质评价,意味着分数不再是唯一标准。蒋承认为:“教育不能‘只见分不见人’,用一个‘总分’代替对学生方方面面的评价显然是不合理的。虽然综合素质评价目前仅作为招生参考,却向学校和社会传递素质教育的明确导向。”

难在哪?授课方式、评价标准、选择能力待提升。

方案的公布只是高考改革实践中的第一步。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政策在落地的过程中可能会有难度,还需要根据试点经验、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

“统考+选考”的“3+3”模式,给现有的高中教学模式带来了新挑战。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指出:“学业水平考试要‘选考’,学校就要提供‘选课’,不同课程的复杂的排列组合使得原本固定的教学班级无法维持,走班制将成为授课的基本形式。但学校无法预估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多,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少,这就需要更多的师资力量,承担教学任务,而这样的条件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是难以达到的。此外,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张自己的课表后,班主任就失去了意义,考勤机制和课堂管理将成为一大难题。”

新高考方案中,大部分省份提出使用“两依据、一参考”的评价机制,综合素质评价的建立固然有助于打破智育一枝独秀的局面,但在实际招录中却很难把握。做家务和去敬老院,公益活动和科学调查哪一个考核分数应该更高?这些都不具有可比性,尤其当学生很多的时候,考核就很可能流于形式甚至造假。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认为,要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可靠,一方面教师要负责审核把关,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管理平台,便于公示和监督。

除去制度本身存在的难点,在选择多了、范围大了的情况下,考生自己也会患上“选择困难症”。应试教育之下,追求高分是最终目标,有些学生甚至上了大学仍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应该怎样去学。而今后,当高中生面临选课、选考、选专业、选学校时,如何做好这些“选择题”,提前规划生涯教育,我们的学生、家长、学校都要不断适应。(记者丁雅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16省份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

高考,迎来一次大变革(教育眼)。

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新高考改革的大幕。上海、浙江先行先试,探索出文理不分、一年多考、综合评价等新措施。今年第一季度,各地新高考改革方案密集出台,北京、广东、江苏、江西、山东、辽宁、河北、贵州、湖南、海南、广西、甘肃、宁夏、西藏陆续公布实施方案,加上之前的上海、浙江试点区,目前全国公布方案的省区市已达16个,其他省区市方案也将于年内公布。一系列方案的出台显示出“全面系统的招生考试改革”已初具雏形,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纵观各地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虽然在执行时间、具体选考科目上略有不同,但大致有以下几个趋势:

取消文理分科,由“3+x”变为“3+3”模式。以往的“3+x”中的“x”代表文综或理综,文科考生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理科考生考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文理分科模式下,往往培养出的只是“半个人”,学文的不懂理,学理的不知文。而新高考改革之后,在保持原来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不变的情况下,不分文理科,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中,自选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

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其中,统一高考向“全国一张卷”回归,将有26省份使用统一命题试卷。此外,多地表示将给考生提供两次外语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种,通过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主要依据;而等级性考试则以等级呈现,其中3门将作为升学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主要针对“唯分数论”的做法,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状况、传统文化素养、创新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个人特长等。

录取批次合并。北京、辽宁、江西等地将取消本科第三批次,与本科第二批次合并录取;海南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并计划从起仅设本科和专科两个录取批次。传统本科批次界限的打破,让高校站在统一平台上,有利于推动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发展,也有利于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而不仅仅是跟着学校的“档次”走。

意味着什么?增选择、减压力、提素质是目标。

不分文理科、不再一考定音、不唯分数是论……高考的新变化把决定未来方向的权利交还到了学生自己手中。

“喜欢生物,但是因为物理成绩不好,所以相比较之下,最终学了文科”“不知道想学什么,看金融火爆,所以就选了”……产生诸如此类的纠结、迷茫与抱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中和高等教育的连接点往往只通过分数,而学生和学校双方对彼此的爱好、特长都知之甚少。

“‘文理不分科’的自由组合模式让考生能‘考其所长’‘考其所好’。”北京工业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兰劲华说:“‘3+3’模式实际上就是引导高中学生在学习共同知识的基础上,有侧重地投入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学科特长,引导学生将学业兴趣与未来专业有机结合。这有助于改变当下考生在专业选择上的盲目性。”

除了打破文理科壁垒,今后的高中生还可以自主选择时段完成英语考试、选择哪些科目参加合格性考试以及哪些科目计入高考成绩。“一年多考、择优计分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集中应考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扭转以应试为主的传统思路,回归学习的本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蒋承说。

去年暑假,上海市同济二附中的部分高中生承担了普陀区长寿街道“一起‘暑’快乐”的社区小朋友接待任务,他们策划节目、购买道具、布置场地,异常忙碌却又乐在其中。按照上海新高考政策,从20起,高中生需完成不少于90天的社会实践,作为综合素质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截至底,上海256所高中全部在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注册,高二学生中已有91%参加了志愿服务。

“两依据、一参考”、推行综合素质评价,意味着分数不再是唯一标准。蒋承认为:“教育不能‘只见分不见人’,用一个‘总分’代替对学生方方面面的评价显然是不合理的。虽然综合素质评价目前仅作为招生参考,却向学校和社会传递素质教育的明确导向。”

难在哪?授课方式、评价标准、选择能力待提升。

方案的公布只是高考改革实践中的第一步。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政策在落地的过程中可能会有难度,还需要根据试点经验、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

“统考+选考”的“3+3”模式,给现有的高中教学模式带来了新挑战。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指出:“学业水平考试要‘选考’,学校就要提供‘选课’,不同课程的复杂的排列组合使得原本固定的教学班级无法维持,走班制将成为授课的基本形式。但学校无法预估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多,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少,这就需要更多的师资力量,承担教学任务,而这样的条件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是难以达到的。此外,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张自己的课表后,班主任就失去了意义,考勤机制和课堂管理将成为一大难题。”

新高考方案中,大部分省份提出使用“两依据、一参考”的评价机制,综合素质评价的建立固然有助于打破智育一枝独秀的局面,但在实际招录中却很难把握。做家务和去敬老院,公益活动和科学调查哪一个考核分数应该更高?这些都不具有可比性,尤其当学生很多的时候,考核就很可能流于形式甚至造假。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认为,要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可靠,一方面教师要负责审核把关,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管理平台,便于公示和监督。

除去制度本身存在的难点,在选择多了、范围大了的情况下,考生自己也会患上“选择困难症”。应试教育之下,追求高分是最终目标,有些学生甚至上了大学仍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应该怎样去学。而今后,当高中生面临选课、选考、选专业、选学校时,如何做好这些“选择题”,提前规划生涯教育,我们的学生、家长、学校都要不断适应。(记者丁雅诵)。

年上海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出台【】

记者发现,高考改革带来的“红利”,向下辐射之路走得还很蹒跚。不少初中校长表示,希望随之而来的中考改革方向也能尽早明确,便于学校早做准备。也有初中老师坦言,在一些学校,不排除一些家长由于高考改革带来的课程和选择标准的不确定性,干脆提前为孩子规划起就读国际课程事宜。

世界外国语中学副校长陈勇认为,无论选择哪一种成才路径,前提不应是逃避另一种。应该看到,高考所引领的课程改革和国际课程之间,正在拥有越来越多的共通之处,越来越倾向于学科均衡,强调课程的高选择性,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陈勇认为,面对高选择性的课程体系,“学会选择”成为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他介绍,从几年前,学校陆续在艺术和第二外语的教学进行了课改。艺术课上,学校提供声乐、键盘音乐、民族音乐、戏剧、舞蹈五种课程,开学第一周请学生“预览”后进行选择;二外同样有德日法西四种语言,供学生自选。跟踪调查发现,经过了这样一个根据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的过程,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会更好。

全国24省份已出台户籍改革方案

对于户籍制度改革,民众最关心的是怎样圆“城市梦”。在落户条件方面,与国家版的意见相比,不少地区的方案降低了落户门槛,落户条件更为宽松。

按照国家版的户籍改革意见,要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相比之下,一些省份的“步子”更大。其中,贵州提出“全面放开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这意味着贵州的中等城市与小城市、建制镇的落户限制将同样全面放开;湖北提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压力小的大中城市,可以参照建制镇和小城市标准,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对于大城市的落户条件,国家版的户籍改革意见规定“对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不得超过5年”,而河南缩短为“不得超过2年”,安徽缩短到“不得超过3年”。

在特大城市落户方面,各地普遍提出了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河南提出“省会城市要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黑龙江提出哈尔滨要“积极建立和完善积分落户制度”;湖北提出科学控制武汉市人口规模,合理设置落户积分分值,建立积分落户制度。

在专家看来,现在北上广等特大城市无法再集聚和承载再多的人口,“城市病”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在放开中小城市落户限制的同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高考改革进入倒计时

天津市日前公布了《天津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根据方案,从2017年高考开始,在现有英语听力两次考试的基础上,实行高考英语笔试两次考试,取笔试和听力各两次考试中较高的分数,计入高考总分;从2020年起,高校招生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

全方位关注“高校信息”

各省的高招改革进度虽然有些差别,但绝大多数省份的改革内容都和天津差不多。相信踏入改革轨道的高中新生及其家长,都会认真研读改革方案,都会特别关注“取消文理分科”、“自主选择等级性考试科目”及“英语考试有两次”等具体内容。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高招改革不仅是高考内容和方式的改革,也是高校招生方式的改革,仅仅关注高考科目是不够的。

笔者最近和一位成绩特别优秀的文科生交谈,她特别拥护“取消文理分科”和“自主选择等级性考试科目”,说这样就可以选择她擅长的地理、历史、思想政治,来报考她最喜欢的中国科技大学了。然而,这位文科生的思路显然是不正确的。

其实,各省市在出台“高招改革方案”的同时,各高校也在相应地出台新的招生细则,并将细则写进招生简章及时发布。这些细则当然包括各专业对等级性考试的科目选择和等级要求的规定。有些纯理工科或纯文科的大学,可能以学校的名义统一规定“等级性考试科目”。比如中国科技大学,作为一所纯粹理工科的名牌大学,肯定要在“物理、化学、生物”中规定出必考的等级性考试科目,甚至对“等级”也会提出要求。所以,以“地理、历史、思想政治”作为等级性考试科目的学生,是不可能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的。

从高一选择等级性考试科目。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多数院校(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因为文理专业兼有,只能分专业规定“科目”和“等级”。比如,北京大学的考古专业肯定要求考生必考“历史”;而电子类专业,肯定要求必考“物理”。也就是说,如果等级性考试没有选择“历史”,一般不可能被北大的考古专业录取;如果没有选“物理”,则不可能被电子类专业录取。

所以,对于那些一踏入高中,就想报考某名牌大学的优秀学生来说,一定要密切关注这所大学招生简章的变化,从而按照这所大学及专业的要求,以及自己的特长,正确选择等级性考试科目。

改革前是在高考后为了填报志愿而看高校的招生简章;改革后,则是在高一时,为了选择等级性考试科目,就要有针对性地浏览一些高校招生简章,从而大致圈定要报考什么样的大学及专业类型。比如,对化学感兴趣,可选择化学化工类专业的理工科高校。又比如,只要选考了“物理”,则一般工科类的专业都可以报考,至于具体能上哪所工科大学,仍是高考成绩说了算。

文档为doc格式。

27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公布

各省录取方式在变化,与此同时,录取学生的参考因素也出现变化。上述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对此,有观点认为,改革后,学生在校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

根据河南省高考方案,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就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

河南提出,2016年河南省教育行政部门出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正式实施。

河南省将于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综合素质”将作为录取依据和参考。以河南为例,有专家指出,河南版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在评价内容上,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与教育部保持高度一致。但也有其特色,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增加了违规违纪和有无违法情况的评价内容,便于学校管理与记录。

不只河南,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

16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已公布

近年来,高考改革一直备受关注。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考试科目设置、考生录取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上海市、浙江省作为首批试点地区,分别出台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并从当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6个省份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除上海和浙江外,分别是北京、河北、江苏、江西、山东、广东、海南、甘肃、青海、广西、宁夏、湖南、贵州和西藏。其中,改革招生批次和科目设置为重点,文理不分科成趋势。

记者还了解到,其他省份大多将于近期或今年公布。天津市教委表示今年将出台方案;辽宁省教育厅厅长马辉也表示,方案将于今年适时发布。此外,据媒体报道,安徽省新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有望4月份正式公布。

根据《意见》要求,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记者梳理发现,各省改革启动时间并不相同,但基本集中在未来三年。

北京、海南、湖南、辽宁、吉林等省份将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江苏、内蒙古、安徽的高考综合改革时间定为从2018年高一新生开始执行。此外,部分省份定于2019年,目前多为西部省份。

今年3月,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介绍了北京高考改革的相关安排。线联平称,北京自2017年秋季起,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018年起,落实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推进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2020年起,调整统一高考科目。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表示,目前上海和浙江正处于试点时期,2017年开始整体实施。因此,虽然现在很多省份已经公布方案,但还要根据上海和浙江最终的试点经验情况,再开始施行。

王烽表示,目前根据教育部的总体要求和各省份方案,基本是2018年左右启动,2020年全面实施。因此虽然方案已经发布,但离全面实施还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是“窗口期”,还有准备和调整的时间,各省的方案可能还会根据实际经验情况、参照学习经验之后再进行微调。

释疑1。

高考改革进入倒计时

16岁的邱文苑是青岛十五中一名普通高一女生,成绩优异的她在青岛过得非常开心。但每当想起一年后不得不离开老师同学,她就感到有些失落。

“她老家在福建,父母在青岛工作很多年了,但因为没有青岛户口,只能回家高考。”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我市小学有7.9万外来务工子女就读,根据国家教育部即将出台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升学方案,这些外来娃有望在青岛参加高考。

市内一年涌入5000外来生。

去年7月,市内四区外来务工子女报名工作结束后,各区教体局统计,市内一年级共接收外来务工子女5000多人。其中,市南区1100人,市北区1000多人,李沧区1600人左右,约占新生比例的40%左右,再加上在四方区报名的外来务工子女,市内四区外来务工子女报名人数达到了5000人。记者从市教育局基教处了解到,20我市市内四区一年级入学新生招生计划数为1.5万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报名人数占到这一总数的三分之一。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不管今年入学的外来务工子女有多少,市内四区外来务工子女占当年入学新生总数20%至30%的比例是肯定的。

多数外来生需要回乡高考。

由于近年来涌入我市的.外来务工子女数量逐年激增,几乎所有学校都有数量不等的外地学生就读,只有极少数学生办了青岛户口。而根据我国现有高考政策,这些学生仍需回原籍参加高考。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市市区八所优质高中学校的借读外地学生总量每年都在增加,大批借读生中,不少人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十五中副校长孙晓东告诉记者,去年高考前,一名叫李俊的学生却突然急匆匆地办了转学手续。“他的户口在潍坊,按照政策规定,他必须要回原籍参加高考。”孙晓东说,李俊的父母一直在学校周边菜市场卖菜,懂事的李俊凭借自己的努力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担任班长、学生会副主席等职务。

上周,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透露,高考招生改革新方案将于年内出台,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升学方案也将于“十二五”期间出台。这意味着打工子弟将有望在就读地参加高考。教育部鼓励和支持各地抓紧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教育部也将会同有关部门、省市积极研究相关支持政策。“青岛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接收、让们享受‘市民待遇’等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省里一旦出台了这项政策,我们青岛肯定以最快的速度落实、制定实施细则。”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

年上海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出台【】

据《劳动报》报道,昨天,上海教育考试院在官网发布消息称,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时间确定。其中6月7日为语文和数学,6月8日下午外语,6月9日上下午均为外语听说测试。

市教育考试院表示,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统考科目时间安排的通知》(教学厅〔2017〕3号)的要求,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时间安排如下:6月7日(星期三)上午9:00-11:30为语文科目考试,下午15:00-17:00为数学考试;6月8日(星期四)下午15:00-17:00为外语考试;6月9日(星期五)8:00-11:40为外语听说测试,下午的`外语听说测试时间为13:00-16:40。

市教育考试院提醒各位考生,6月7日上午8:30考生入场,9:15禁止迟到考生入场,11:00后考生可提前交卷出场。6月7日下午14:30考生入场,15:15禁止迟到考生入场,16:30后考生可提前交卷出场。6月8日下午14:30考生入场,14:45禁止迟到考生入场,14:45开始分发答题纸,14:50开始试听,14:55开始分发试卷,15:00听力考试正式开始。16:30后考生可提前交卷出场。6月9日外语听说测试,考生需根据测试通知单上考试场次提前40分钟到考点报到,提前30分钟进入准备室。考试从考生进入准备室开始,如考生没有在规定的时间进入准备室,不能参加该场次考试,必须听从考试工作人员指令,参加其他场次的考试,不得随意离开考点。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