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优秀14篇)

时间:2023-11-12 13:36:10 作者:JQ文豪

报告范文是对某一特定主题的详细描述和分析,通过收集信息和数据来展现研究或者调查的结果。在阅读这些报告范文时,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条理和表达方式,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老工业区振兴的关键之年,更是为“十二五”规划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之年。为实现经济新起点和新跨越,全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一二三四五”的总体发展思路和要求,以工作项目为总抓手,紧抓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一季度全区经济进一步延续回升向好的势头,实现了良好的开局。

一、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预计情况。

(一)农业生产情况平稳,农村经济预期良好。

今年我区加大了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力度,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今年以来,我区气候、地墒条件良好,小麦生长总体向好,夏粮有望获得好收成。畜牧业生产略有增长,一季度,全区猪、羊、家禽存栏量分别为3.8万头、3万只、72.4万只。肉类产量3835吨,同比增长9.6%;禽蛋产量2643吨,同比增长9.7%;奶类产量974.4吨,同比增长8.8%。

(二)工业生产稳步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回升。

(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四)假日经济效应明显,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

(五)对外贸易恢复性增长,实现了开门红。

(六)财税状况有所好转,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七)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物价水平持续走高。

虽然全区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当前我区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一)工业企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

作为区经济支柱的工业,增长的基础仍然不稳,企业增效的形势仍较严峻,提升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的压力依然较重。

二是工业企业能源供应严重不足。我区的企业(陶瓷、耐火材料等)均以清洁燃料——天然气为主,但目前,企业普遍存在天然气供应压力不足的情况,达不到窑炉供热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也达不到要求,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此外,企业的生产经营还受到限电措施的'影响,电价的上涨使企业的用电成本增长了2.3%。

(二)对外贸易形势依然严峻。

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尚不明朗,外需市场总体仍较为低迷,我区外贸出口仍未摆脱下行局面。去年以来,全区外贸出口一直呈负增长,而且这种趋势年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变。西方国家经济是真正企稳复苏还是短暂回升,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危机对我国外贸的负面影响还在延续,随着竞争的加剧,与西方国家的贸易摩擦也日趋增加,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会受到一定影响。

(三)财政收支压力较大。

受部分重点企业税收下滑、结构性减税免费、新增税源相对较少等因素影响,财政增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同时,随着保增长、扩内需、重民生等政策的出台,刚性支出大幅增加,财力缺口进一步加大。

(四)城乡居民增收压力大。

金融危机使我区经济受到较大冲击,目前,全区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初期,在逐步恢复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城乡居民以及单位职工的收入缺少有力的增长因素,增收的压力依然很大。

(一)全力抓好项目建设,确保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二是做好项目的融资工作,深化银企合作,最大限度地增加信贷规模,放宽市场准入,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的投资积极性,保障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三是优化项目建设环境,积极落实土地、资金、能评、环评及基础配套,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二)实施工业调整提升工程,巩固工业生产回升基础。

三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和引导企业以多种形式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联合,建立技术联盟,联合攻关,人才共用,成果共享。深入实施技术标准和品牌化战略,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

(三)积极促进服务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以围绕我区文化特色产业为中心,以打造“鲁中休闲文化名城”为指导,大力调活发展服务业。培植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商贸物流企业、文化创意企业、信息咨询企业,抓好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

(四)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大力改善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促进居民就业。加强对困难群体特别是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建立和完善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长效工资增长机制,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年对于河化公司来说是充满商机、极具?战的一年。由于受国际磷铵价格和海运费上涨带动以及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预期磷铵市场将出现旺销势头;而原材料供应运输紧张、价格上涨和电力不足又严重制约企业生产。

如何?住机遇,把握商机,去年底鹿化公司对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状况进行了充分研究,提出以“管理重严、生产重稳、经营重效、挖潜重实、员工重责、发展重谋”作为****年度经营工作方针,制定了年度经营计划。经董事会批准,****年度的经营目标是生产磷铵2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13亿元,年度亏损额控制在8,500万元以内。

一季度在股东单位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公司董事会正确领导,经营班子积极组织实施,克服了原材料供应紧张及电力不足等困难,狠抓工艺、设备管理,做好平衡调度,想方设法解决原材料供应和电力不足等问题,使生产实现稳产高产。

同时抓住国际市场价格上涨机遇,加大产品出口力度,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收益。一季度共计生产磷铵64,197.55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0%;销售磷铵70,806.0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3,280.63万元,完成年度销售收入的32%;经营亏损957.32万元。与上年一季度相比,磷铵产量增长72%,销量增长43%;亏损额下降74.07%。一季度可说是产销两旺,产销率达110%,资金回笼率100%,实现开门红,为全面完成年度经营目标带来了良好开端。以下将有关情况分别分析汇报。

一、一季度经营状况。

(一)生产稳定、产量增加、消耗下降。

一季度强调生产重稳,进一步加强生产设备管理和工艺指标分析、控制,并针对上年四季度高负荷生产运行出现的一些列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解决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岗位培训和安全教育,强调员工重责,提高员工责任心,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使设备完好率、开车率、工艺指标合格率不断提高,各装置基本实现了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产量大幅上升,消耗明显下降。除氟化铝外,液氨、硫酸、磷酸、磷铵全部达产并超额完成产量计划。其中:

1、产量。

1、磷铵生产64,197.55吨,完成年计划的29.18%。磷铵开车率比上年同期提高60%,产量增加26,966.90吨,增长72%。

2、磷酸生产30,440.86吨,完成年计划的28.99%。磷酸开车率比上年同期提高27%,产量增加11,884.76吨,增长64%。矿耗(磷矿)由上年同期的4.3467吨降至3.9557吨,下降9%。

3、硫酸生产101,280.00吨,完成年计划的27.52%。硫酸开车率比上年同期提高4%,产量增加25,014.94吨,增长33%。

4、液氨生产14,417.59吨,完成年计划的26.21%。合成氨开车率比上年同期降低3%,产量增加5,447.79吨,增长61%。

5、氟化铝生产393.55吨,完成年计划的13.12%。氟化铝开车率比上年同期降低——%,产量增(减)——吨,增长(下降)——%。

产品产量对比表。

项目产品上年一季度实际本年度计划本年一季度与上年同比。

实际完成年计划%增减量(吨)增减%。

2、消耗。

1、合成氨煤耗由上年同期的1.5909吨降至1.4201吨,下降10.74%,;耗蒸气由上年的3.2023吨降至2.9814吨,下降6.7%;电耗由上年的1,975.09度降至1,737.66吨,下降12%。

2、硫酸电耗由上年的142.36度至131.38度,下降7.7%。

3、磷酸矿耗(磷矿)由上年同期的4.3467吨降至3.9557吨,下降9%,;酸耗(硫酸)由上年的2.9711吨降至2.6854吨,下降9.62%;电耗由上年的279.52度降至204.17度,下降27%。

4、磷铵氨耗由上年同期的0.2283吨降至0.2253吨,下降1.3%,;酸耗(磷酸)由上年的0.4908吨降至0.4721吨,下降3.81%;电耗由上年的41.4度降至30.63度,下降26%。

5、氟化铝——。

(二)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上涨。

一季度两煤两矿供应因铁路运输紧张,原材料采购价格上涨。其中。

(1)烟煤由上年同期240元/吨升至285元/吨,增加45元/吨,上涨19%;

(2)无烟煤由上年同期400元/吨升至480元/吨,增加80元/吨,上涨20%;

(3)硫铁矿由上年同期128元/吨升至160元/吨,增加32元/吨,上涨25%;

(4)磷矿由上年同期218元/吨升至235元/吨,增加17元/吨,上涨8%;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范文

 今年以来,全区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回升态势,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预计全区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6亿元(原口径),同比增长14.4%,完成市下任务26.6%。1—3月份,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3.82亿元,完成市下任务25.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09亿元,完成市下任务25.13%,一季度“开门红”的目标有望实现。

从主要经济指标看,1—2月份,投资、消费保持高位增长,工业生产增势强劲,出口形势回暖,1—2月份,工业生产、投资、消费、出口等主要指标增幅均高出去年同期水平(由于去年同期没有基数,财政没有进行比较)。但我们不能过分乐观,因为去年1—2月正是我区经济受危机影响较为严重的时候,所以各项指标都在低位运行,使得今年的各项指标同比增长较快。如果我们把今年1—2月的数据与未遭受危机影响的同期相比,就可发现,全区的高速增长仍没有回到的水平。从中也可以看出,预计全区一季度经济增长低于同期2.6个百分点。尤其今年是市直企业属地管理的第一年,基数增大,增速可能放缓。所以我们既看到全区经济稳步向好,但也不可过分乐观,今年的经济形势仍然复杂多变。

1、工业生产形势稳步向好,企业运行质态逐步提高,但个别重点企业运行下滑。1—2月份全区规模工业(包括市直工业)实现现价产值81.8亿元、销售收入7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7%、28.14%;实现利税6.5亿元、利润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77%、44.82%,企业运行质态稳步提高。由于市直企业属地管理,我区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行业分析,装备制造业和化工产业对全区工业经济贡献较大,分别约占到40%、25%,江苏罡阳股份、微特利电机、春兰集团、陵光石化同比分别增长76.32%、60.73%、65.04%、88.94%,重点骨干企业拉动明显。但以中盛光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运行不理想。由于受经济危机影响,欧洲光伏市场需求锐减,从目前企业订单情况看,预计到今年下半年需求才会逐步恢复。1—2月份,中盛光电产值、销售同比分别下降0.12%、21.56%。

2、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功能区集聚能力增强,房地产呈现价涨量跌态势。在经济回暖和假日经济刺激下,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预计一季度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4亿元,同比增长17%。中百一店、金鹰国际、文峰千家惠、会宾楼宾馆、苏宁电器、嘉銮国际大酒店等6家重点商贸企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利税总额5000万元,同比增长35%。1—2月份城北物流园区累计投入2.8亿元,招引6家物流企业入驻,祥和沥青、多式联运中心等项目建设顺利。预计一季度实现销售17亿元,物流营业收入6300万元,货物周转量6000万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5%、24%、46%。实施金鹰天地商业街、世纪新城、泰茂商业中心等城市商贸综合体项目的建设,横店影视城、动漫中心等投入运营,西坝口商圈功能进一步增强,预计一季度商圈实现销售总额10亿元,同比增长16%。大型一站式市场中嘉国际商贸城的投入营业,预计一季度,城东市场群实现市场成交额11亿元,同比增长15%。总体来看,服务业结构矛盾仍较突出,由于我区工业与服务业占比“翘翘板”的矛盾,服务业占比每年提升一个百分点压力较大,信息、中介、社区、文化、外包等技术含量高、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规模偏小,新型业态发育迟缓、发展缓慢。房地产业是全区服务业的重要部分。今年以来,从一些重点楼盘开盘情况看,销售价格突破8000元,但1—2月份全区商品房实现销售额9376万元,销售面积1。58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43%、68%。房地产业市场呈现价涨量跌,需要引起关注。

3、固定资产投资结构逐步优化,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但项目推进仍存在不平衡性。1—2月份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3%、47.4%。一是新开工项目明显增多。1—2月份实施项目46个,新开工项目15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3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个,而去年同期没有亿元新开工项目。二是工业投资增幅加快。1—2月份,完成工业投资2.6亿元,同比增长100.41%,江苏海恒建材机械生产线、金阳光电子材料建设、海阳化纤年产8000吨锦纶6工业长丝项目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实施加快,有效投入明显加大。三是服务业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今年,列入市区考核15个重点服务业项目。一季度累计完成投资4.6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量的25%,开工率达到60%。其中,投入6000万元的大型动漫体验中心已于近期投入试营业;祥和沥青、凯莱(国际)大酒店、世纪新城、华钜金海广场、多式联运中心等项目实施顺利。今年初,我区集中开工了18个重点项目,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但项目的进展存在不平衡性,部分重点项目推进速度不快,东方铁塔、鑫隆大厦等重大项目进展缓慢,部分企业、投资方还存在观望心理,投资后劲仍显不足。

4、外贸出口回暖增长,利用外资增幅较快,但招商难度进一步加大。1—2月份,实现进出口总值12888万美元,同比增长120.1%。其中,外贸出口额9562万美元,同比增长94.3%,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8.5%。实现实际利用外资额20**万美元,同比增长81.5%,东沪科技等结转的外资项目实施加快。但是我们要看到,一方面,我区今年外贸的快速增长是在去年同期大幅下降的基础上的;另一方面,虽然近期外贸形势转好,但外贸反弹的基础还不牢固。1—2月份没有新批外资项目,目前全区在手洽谈项目比较少,大部分项目还属于洽谈信息阶段,这将给下一阶段利用外资带来一定的压力。

综合分析今年以来全区经济运行情况,开局良好,发展势头总体好于去年。一方面,全球经济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并逐步反弹复苏,我国的国际发展环境将有所改善,这有利于20**年我区贸易出口的恢复;另一方面,得力于中央政府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的实施,国内经济呈现“一稳双升”(消费稳定增长、投资大幅回升、工业强劲反弹)的良好势头,由于信心已大部分恢复,政策稳定,20**年这一态势将会延续,将对我区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预计我区经济发展基本呈现平稳上行态势。做好下一阶段工作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进入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而我国也将在保持宏观调控政策连续性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这使我区经济发展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外部环境。二是物价上涨压力加大。2月份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2.3,食品类价格继续领涨,带动同比指数上涨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生活负担压力加大。通胀的预期加大,不排除国家进一步提高准备金率,给我区企业资金带来压力。三是企业用工矛盾开始显现。调研中发现,我区企业也出现一定程度的用工短缺问题,尤其是技工和熟练工人较为稀缺。从今年以来举办的一系列招聘会结果看,现场达成就业意向的,不足需求比例40%。招工困难的问题可能是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影响我区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想方设法化解矛盾,突破瓶颈,使经济能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

20**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三大工程”的决胜之年,更是“三年再造一个新海陵”的关键之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在继续抓好重点工作的同时,及时适应宏观形势变化,研究制订和落实有针对性的举措,确保上半年实现年度目标“双过半”,建议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以更细的工作落实市下考核目标。紧紧围绕今年市下考核指标,做好细化分解工作。特别对于今年新增的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建筑业工程结算收入、所属企业工程结算收入、工业投资等新增指标要摸清基数,做好日常统计工作。对于服务业占比、工业开票销售、实际利用外资等难点指标,加强动态监测,抓好序时进度,积极**难题,优化发展环境,鼓励增势强劲的企业有水快流,多做贡献。

2、以更快的速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抓紧制订完善重点项目考核奖励办法、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和产业导向目录,着力构建项目领导、项目开发、项目服务、项目管理和项目考核五大机制。对各类在建项目要加紧推进,督促检查,争取早日竣工;对已审批项目要抓紧落实,尽快开工建设;对已上报待批的项目,要加大衔接力度,争取尽快审批立项;对正在做前期工作的项目,要认真做好协调引导,完善相关手续,加快报批进度。重点抓好东方铁塔等重大项目的土地“点供”工作,进一步加大跑省进京力度,全力争取项目政策和资金。

3、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当前,发展不充分是我区最大的矛盾和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抓紧国内外后危机时代生产要素加速转移整合的机遇,围绕我区优势产业、集聚区建设,主攻世界500强和央企,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关联度紧、成熟度高和上下游项目,引进一批大项目、建成一批大企业、构建数条产业链。谋划安排世博会期间上海投资说明会,力争每个月都有重大项目签约、都有重大项目开工。

4、以更优的结构发展三次产业。坚定信心打好转变发展方式这场硬仗,在“转型”上下功夫、见成效,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调新”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机电等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狠抓结构调整,以有效投入和重大项目带动优势主导产业提档升级。积极鼓励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在掌握产品核心技术和自主开发能力上取得新突破。充分放大核心商贸圈、城北物流园、东部市场群的市场效应,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围绕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以配套服务制造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服务外包、旅游会展、中介咨询等产业,在发展现代业态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上取得新进展。突出抓好海陵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吉星农业示范园项目实施进度,实现两个园区联动发展、优势互补。

5、以更高的起点谋划全区“十二五”发展。深入分析国内外环境特别是经济运行情况,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区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围绕我区的优势产业,制订新能源、新电子、新材料、新装备等“四新”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和市区新一轮城市规划,对北部街区控制性详规、海陵工业园区规划、九龙台商工业园规划进行修编。加快海陵工业园济川-梅兰、春兰路商住区、京泰路街区、市场集聚区四大板块建设,打造省级生态型园区。完善九龙园区管理体制,加快“中盛光伏科技园”等特色园中园建设。充分研究宁启铁路复线改造、苏中机场建设契机,做好东大门和西大门规划建设。完成东部市场群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预留仓储、生产用地,争取纳入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着眼整个“十二五”发展全局,加大项目策划,进一步充实完善重点项目储备库,争取一批重大项目列入省、市“十二五”规划项目库。

6、以更强的举措打造发展环境。认真落实培大扶强各项措施,进一步修改完善《海陵区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继续举办一批银企合作洽谈会,多渠道筹措和协调项目建设资金。鼓励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上市等形式,扩大再生产能力。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搭建就业平台,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荒难题。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加快老东站街区、西大门、扬桥东北侧街区拆迁改造,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市功能,为全区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社会进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范文

20xx年,全区上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奋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延续稳定恢复态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同比均呈正增长,但多数指标在去年同期基数的影响下,增幅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20xx年,全区增加值可比增速逐季趋缓,根据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反馈,嘉定区实现增加值2705.6亿元,可比增长6.1%,比20xx年同期增长2.0%,两年平均增长1.0%。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91.5亿元,可比增长6.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10.6亿元,可比增长6.3%。三次产业结构0.1:58.8:41.1。

(一)工业生产增速回落,区属企业韧性较足。

20xx年,全区工业生产增速趋于放缓,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自7月起,累计增幅由两位数转为个位数,区属规模以上工业表现相对较好,产值累计增幅始终高于全口径规模以上工业。20xx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5454.3亿元,同比增长1.3%,比20xx年同期下降6.5%,两年平均下降3.3%。其中,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025.8亿元,同比增长9.5%,比20xx年同期增长5.3%,两年平均增长2.6%。12月份,全口径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90.8亿元,同比增长9.1%,环比增长7.1%;区属规模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24.8亿元,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13.8%。

从重点产业看,全区汽车产业实现工业产值3593.5亿元,同比下降2.8%,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5.9%,下拉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9个百分点。全区非汽车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860.8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4.1%,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2个百分点。

(二)消费市场稳中有缓,增长速度转为个位数。

20xx年,全区商品销售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步回落,从11月起,累计增幅均由两位数转为个位数。20xx年,全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7736.4亿元,同比增长8.1%,比20xx年同期增长0.8%,两年平均增长0.4%。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9.9亿元,同比增长6.4%,比20xx年同期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4.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544.2亿元,同比增长6.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5.6亿元,同比增长11.5%。12月份,全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684.5亿元,同比下降7.8%,环比下降11.0%;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5亿元,同比下降15.5%,环比下降28.8%。

从电子商务看,20xx年,全区实现限额以上电子商务销售额2976.0亿元,同比增长23.8%,比20xx年同期增长44.2%,两年平均增长20.1%;带动全区商品销售总额增长8.0个百分点。全区实现限额以上电子商务零售额1061.9亿元,同比增长7.2%,比20xx年同期增长21.0%,两年平均增长10.0%;带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7个百分点。

从综合商业看,20xx年,已开业经营的17个商业综合体和2条商业街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1.8亿元,同比增长59.5%,比20xx年同期增长56.2%,两年平均增长25.0%,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6%。

(三)服务业收入增幅缩小,银行存贷平稳增长。

1-11月,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始终保持两位数及以上增长。全区503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74.7亿元,同比增长32.2%(增幅较1-6月回落43.6个百分点),比20xx年同期增长44.1%,两年平均增长20.0%。分行业看,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10个行业门类中,除教育以外,其余营业收入均实现正增长。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86.5亿元,同比增长78.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355.7亿元,同比增长25.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35.8亿元,同比增长29.7%。

12月末,全区纳统的164个银行营业网点共拥有存款余额4040.1亿元,较年初增长10.7%,增速较去年同期减缓4.9个百分点。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971.5亿元,较年初增长9.4%;居民储蓄存款2068.7亿元,较年初增长12.0%。全区银行贷款余额1878.3亿元,较年初增长10.4%,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2.3个百分点。其中,单位贷款1067.7亿元,较年初增长7.8%;个人贷款810.6亿元,较年初增长14.2%。个人住房贷款作为个人贷款的主要组成部分,余额为571.4亿元,较年初增长10.8%。

(四)固定资产投资三升一降,期房销售保持热度。

20xx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势向好,自7月起,实现两位数累计增长。20xx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14.3亿元,同比增长18.1%,比20xx年同期增长39.7%,两年平均增长18.2%。其中,完成民间投资242.7亿元,同比增长29.7%。四大主要投资领域呈现“三升一降”态势:工业投资转降为升,完成投资额113.8亿元,同比增长1.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投资额284.1亿元,同比增长26.0%;社会事业投资完成投资额14.1亿元,同比增长33.3%;基础设施投资完成投资额19.4亿元,同比下降45.8%。

20xx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额情况良好。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4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5%,比20xx年同期下降21.1%,两年平均下降11.2%;其中,现房销售面积50.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3%,期房销售面积9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8%。全区实现商品房销售额486.0亿元,同比增长46.8%,比20xx年同期增长19.3%,两年平均增长9.2%;其中,现房销售额76.4亿元,同比下降35.0%,期房销售额409.6亿元,同比增长91.9%。

(一)新兴产业领航发展。

20xx年,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12.4亿元,可比增长10.3%,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0个百分点;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4.1%,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占比最高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工业产值348.3亿元,可比下降14.3%,其余领域均实现正增长。

全区“三个千亿级”产业总产出1678.7亿元,同比增长28.9%。其中,汽车新四化产出1251.4亿元,同比增长57.7%;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出384.0亿元,同比下降17.2%;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出164.4亿元,同比增长13.7%。

(二)在线新经济快速成长。

20xx年,全区“在线新经济”总产出3393.9亿元,同比增长23.5%。分行业来看,全区在线新经济以电子商务为主,20xx年实现电子商务总产出2976.0亿元,同比增长23.8%,占在线新经济总产出的87.7%;在线服务实现总产出183.6亿元,同比增长47.2%,占在线新经济总产出的5.4%;在线文娱实现总产出154.2亿元,同比下降5.8%,占在线新经济总产出的4.5%;工业互联网实现总产出80.1亿元,同比增长44.0%,占在线新经济总产出的2.4%。

(三)新能源汽车独树一帜。

新能源汽车在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加快发展步伐。20xx年,全区新能源汽车生产与销售始终保持两位数及以上增长。20xx年,全区新能源汽车实现产值239.8亿元,可比增长86.4%,增幅高于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76.1个百分点;占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18.3%,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7.3个百分点。全区新能源汽车实现销售额188.8亿元,同比增长78.8%,增幅高于全区商品销售总额70.7个百分点,占全区商品销售总额的2.4%。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范文

20**年,全区上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奋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延续稳定恢复态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同比均呈正增长,但多数指标在去年同期基数的影响下,增幅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20**年,全区增加值可比增速逐季趋缓,根据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反馈,嘉定区实现增加值2705.6亿元,可比增长6.1%,比20**年同期增长2.0%,两年平均增长1.0%。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91.5亿元,可比增长6.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10.6亿元,可比增长6.3%。三次产业结构0.1:58.8:41.1。

(一)工业生产增速回落,区属企业韧性较足。

20**年,全区工业生产增速趋于放缓,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自7月起,累计增幅由两位数转为个位数,区属规模以上工业表现相对较好,产值累计增幅始终高于全口径规模以上工业。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5454.3亿元,同比增长1.3%,比20**年同期下降6.5%,两年平均下降3.3%。其中,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025.8亿元,同比增长9.5%,比20**年同期增长5.3%,两年平均增长2.6%。12月份,全口径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90.8亿元,同比增长9.1%,环比增长7.1%;区属规模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24.8亿元,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13.8%。

从重点产业看,全区汽车产业实现工业产值3593.5亿元,同比下降2.8%,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5.9%,下拉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9个百分点。全区非汽车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860.8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4.1%,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2个百分点。

(二)消费市场稳中有缓,增长速度转为个位数。

20**年,全区商品销售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步回落,从11月起,累计增幅均由两位数转为个位数。20**年,全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7736.4亿元,同比增长8.1%,比20**年同期增长0.8%,两年平均增长0.4%。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9.9亿元,同比增长6.4%,比20**年同期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4.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544.2亿元,同比增长6.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5.6亿元,同比增长11.5%。12月份,全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684.5亿元,同比下降7.8%,环比下降11.0%;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5亿元,同比下降15.5%,环比下降28.8%。

从电子商务看,20**年,全区实现限额以上电子商务销售额2976.0亿元,同比增长23.8%,比20**年同期增长44.2%,两年平均增长20.1%;带动全区商品销售总额增长8.0个百分点。全区实现限额以上电子商务零售额1061.9亿元,同比增长7.2%,比20**年同期增长21.0%,两年平均增长10.0%;带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7个百分点。

从综合商业看,20**年,已开业经营的17个商业综合体和2条商业街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1.8亿元,同比增长59.5%,比20**年同期增长56.2%,两年平均增长25.0%,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6%。

(三)服务业收入增幅缩小,银行存贷平稳增长。

1-11月,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始终保持两位数及以上增长。全区503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74.7亿元,同比增长32.2%(增幅较1-6月回落43.6个百分点),比20**年同期增长44.1%,两年平均增长20.0%。分行业看,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10个行业门类中,除教育以外,其余营业收入均实现正增长。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86.5亿元,同比增长78.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355.7亿元,同比增长25.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35.8亿元,同比增长29.7%。

12月末,全区纳统的164个银行营业网点共拥有存款余额4040.1亿元,较年初增长10.7%,增速较去年同期减缓4.9个百分点。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971.5亿元,较年初增长9.4%;居民储蓄存款2068.7亿元,较年初增长12.0%。全区银行贷款余额1878.3亿元,较年初增长10.4%,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2.3个百分点。其中,单位贷款1067.7亿元,较年初增长7.8%;个人贷款810.6亿元,较年初增长14.2%。个人住房贷款作为个人贷款的主要组成部分,余额为571.4亿元,较年初增长10.8%。

(四)固定资产投资三升一降,期房销售保持热度。

20**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势向好,自7月起,实现两位数累计增长。20**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14.3亿元,同比增长18.1%,比20**年同期增长39.7%,两年平均增长18.2%。其中,完成民间投资242.7亿元,同比增长29.7%。四大主要投资领域呈现“三升一降”态势:工业投资转降为升,完成投资额113.8亿元,同比增长1.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投资额284.1亿元,同比增长26.0%;社会事业投资完成投资额14.1亿元,同比增长33.3%;基础设施投资完成投资额19.4亿元,同比下降45.8%。

20**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额情况良好。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4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5%,比20**年同期下降21.1%,两年平均下降11.2%;其中,现房销售面积50.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3%,期房销售面积9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8%。全区实现商品房销售额486.0亿元,同比增长46.8%,比20**年同期增长19.3%,两年平均增长9.2%;其中,现房销售额76.4亿元,同比下降35.0%,期房销售额409.6亿元,同比增长91.9%。

(一)新兴产业领航发展。

20**年,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12.4亿元,可比增长10.3%,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0个百分点;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4.1%,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占比最高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工业产值348.3亿元,可比下降14.3%,其余领域均实现正增长。

全区“三个千亿级”产业总产出1678.7亿元,同比增长28.9%。其中,汽车新四化产出1251.4亿元,同比增长57.7%;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出384.0亿元,同比下降17.2%;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出164.4亿元,同比增长13.7%。

(二)在线新经济快速成长。

20**年,全区“在线新经济”总产出3393.9亿元,同比增长23.5%。分行业来看,全区在线新经济以电子商务为主,20**年实现电子商务总产出2976.0亿元,同比增长23.8%,占在线新经济总产出的87.7%;在线服务实现总产出183.6亿元,同比增长47.2%,占在线新经济总产出的5.4%;在线文娱实现总产出154.2亿元,同比下降5.8%,占在线新经济总产出的4.5%;工业互联网实现总产出80.1亿元,同比增长44.0%,占在线新经济总产出的2.4%。

(三)新能源汽车独树一帜。

新能源汽车在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加快发展步伐。20**年,全区新能源汽车生产与销售始终保持两位数及以上增长。20**年,全区新能源汽车实现产值239.8亿元,可比增长86.4%,增幅高于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76.1个百分点;占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18.3%,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7.3个百分点。全区新能源汽车实现销售额188.8亿元,同比增长78.8%,增幅高于全区商品销售总额70.7个百分点,占全区商品销售总额的2.4%。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范文

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县人民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积极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下逆势上扬,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地区生产总值由一季度下降5.2%逐季回升至全年增长3.4%,高于全国(2.3%)、全省(2.3%)的增速,低于全市0.4个百分点。

根据清远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年阳山县生产总值124.77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42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17.11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58.24亿元,增长1.6%,三次产业结构为39.6:13.7:46.7。在各行业中,较快增长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同比分别增长48.1%、32.1%、15%、8.3%。

我县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系列行动,持续优化农业结构,农业生产总体呈稳中向好态势。20-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51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39.1亿元,同比增长6%;林业产值6.26亿元,同比增长12.8%;牧业产值31.5亿元,同比下降0.2%;渔业产值0.7亿元,同比增长2.5%;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0.95亿元,同比增长18.8%。

种植业发展成效显著,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一是粮食种植形势较好,大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米袋子”生产基地,早稻产量3.41万吨,同比增长10.9%,全年粮食产量达9.66万吨,同比增长4.9%;二是蔬菜、水果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分别实现产量65.41万吨、9.44万吨,分别增长6.8%、2.4%。

林业发展快速前行,优势充分显现。林木采伐进度快速推进,全年木材采运10.11万立方米,增长39.6%,林业产值达6.26亿元,同比增长12.8%。

20-年我县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4.76亿元,同比下降2.1%;增加值7.37亿元,同比增长9.2%。分行业看,采矿业完成增加值0.82亿元,同比增长103.5%;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76亿元,同比下降3.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2.79亿元,同比增长11.8%。

近年来,我县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大力发展全域绿色产业,形成了“四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二矿”(大理石、碳酸钙)的生态工业体系,绿色能源产业逐渐成为我县工业支柱产业。

在工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23.5%,增速位列全市各县(区)第一,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1%。

工业投资迅猛增长。全县完成工业投资增长78.6%。工业投资增长快速的主要原因是本年完成投资超亿的工业项目有3个,都是发电类项目,也为我县工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完成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5%,主要由广连高速项目支撑,占比75.9%。

建筑业发展形势喜人,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41亿元,同比增长32.1%。建筑业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新增了两家资质建筑业企业广东宏源建设工程公司和广东广阳建设工程公司,为我县建筑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县消费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度呈两位数下降,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降幅逐季收窄。全年实现销售总额41.98亿元,同比下降6.2%;实现零售总额31.39亿元,同比下降8.7%,与前三季度相比降幅分别收窄2.5、2.6个百分点。

疫情发生以来,县委、县政府及时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研究出台了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部分行业复工复产的支持力度,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逐渐向好。回暖较快的行业主要有汽车类企业和石油及制品类企业,降幅分别比前三季度收窄3.2和19.7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2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47亿元,下降7.1%,税收收入降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我县税源结构单一以及减税降费政策对税收收入的影响进一步放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12亿元,同比增长15.2%。

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4.02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20.58亿元,增长9.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8.76亿元,同比增长16.3%。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范文

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县人民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积极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下逆势上扬,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地区生产总值由一季度下降5.2%逐季回升至全年增长3.4%,高于全国(2.3%)、全省(2.3%)的增速,低于全市0.4个百分点。

根据清远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年阳山县生产总值124.77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42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17.11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58.24亿元,增长1.6%,三次产业结构为39.6:13.7:46.7。在各行业中,较快增长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同比分别增长48.1%、32.1%、15%、8.3%。

我县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系列行动,持续优化农业结构,农业生产总体呈稳中向好态势。20-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51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39.1亿元,同比增长6%;林业产值6.26亿元,同比增长12.8%;牧业产值31.5亿元,同比下降0.2%;渔业产值0.7亿元,同比增长2.5%;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0.95亿元,同比增长18.8%。

种植业发展成效显著,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一是粮食种植形势较好,大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米袋子”生产基地,早稻产量3.41万吨,同比增长10.9%,全年粮食产量达9.66万吨,同比增长4.9%;二是蔬菜、水果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分别实现产量65.41万吨、9.44万吨,分别增长6.8%、2.4%。

林业发展快速前行,优势充分显现。林木采伐进度快速推进,全年木材采运10.11万立方米,增长39.6%,林业产值达6.26亿元,同比增长12.8%。

20-年我县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4.76亿元,同比下降2.1%;增加值7.37亿元,同比增长9.2%。分行业看,采矿业完成增加值0.82亿元,同比增长103.5%;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76亿元,同比下降3.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2.79亿元,同比增长11.8%。

近年来,我县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大力发展全域绿色产业,形成了“四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二矿”(大理石、碳酸钙)的生态工业体系,绿色能源产业逐渐成为我县工业支柱产业。

在工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23.5%,增速位列全市各县(区)第一,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1%。

工业投资迅猛增长。全县完成工业投资增长78.6%。工业投资增长快速的主要原因是本年完成投资超亿的工业项目有3个,都是发电类项目,也为我县工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完成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5%,主要由广连高速项目支撑,占比75.9%。

建筑业发展形势喜人,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41亿元,同比增长32.1%。建筑业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新增了两家资质建筑业企业广东宏源建设工程公司和广东广阳建设工程公司,为我县建筑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县消费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度呈两位数下降,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降幅逐季收窄。全年实现销售总额41.98亿元,同比下降6.2%;实现零售总额31.39亿元,同比下降8.7%,与前三季度相比降幅分别收窄2.5、2.6个百分点。

疫情发生以来,县委、县政府及时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研究出台了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部分行业复工复产的支持力度,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逐渐向好。回暖较快的行业主要有汽车类企业和石油及制品类企业,降幅分别比前三季度收窄3.2和19.7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2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47亿元,下降7.1%,税收收入降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我县税源结构单一以及减税降费政策对税收收入的影响进一步放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12亿元,同比增长15.2%。

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4.02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20.58亿元,增长9.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8.76亿元,同比增长16.3%。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复工的措施很准。省委省政府及早作出“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的部署,随着各项扶持政策落实落细落地,复工复产复市达产加快推进,产能持续得到恢复。3月开始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回升,进入三、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1.0%和82.7%,经济运行已经基本恢复常态。

增长的态势很好。2020年,全省生产总值(gdp)为6.4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6%,经济运行呈逐季加速回升态势。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gdp)同比下降5.6%,上半年实现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5%,前三季度增长2.3%,全年增长3.6%,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好于预期,实现了二季红、半年正、三季进、全年赢的决定性胜利。

领跑的姿势很美。3.6%的经济增长率,高出全国1.3个百分点,领先优势比“十三五”前四年平均水平提高0.7个百分点。与沪苏皖鲁闽粤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比较,主要指标增速均处于前列。2020年,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投资、出口增速均居第三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仅次于江苏居第二位。

全面的均衡很靓。2020年,11市gdp均为正增长,实现“满堂红”,除舟山市因浙石化投产实现两位数增长外,其余10个市的增长率基本集中在3.3%到3.6%。10个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正增长,8个市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投资、外贸出口等指标11市均实现正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2以内,成为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发达省份。

工业生产支撑有力。202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对gdp增速回升贡献率达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715亿元,增长5.4%,增速比一季度-10.2%、上半年0.3%和前三季度3.0%明显回升,尤其是9月份以来4个月工业生产增长均超10%,是近10年同期增长最快的。

数字经济拉动有力。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0%,增速比gdp高9.4个百分点,占比为10.9%,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人工智能、高技术、装备、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节能环保等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6%、15.6%、10.8%、9.7%、10.2%和8.7%,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其中,高新技术、装备和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59.6%、44.2%和33.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02.4%、79.9%和57.7%,分别拉动增长5.5、4.3和3.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8%。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6.3%和22.7%,增速均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

农业生产保供有力。2020年预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7%,与常规年份增长率基本相同。粮食总产量606万吨,增长2.3%,其中,春粮增长17.2%。蔬菜播种面积增长2.0%。中药材、果用瓜、花卉苗木播种面积基本稳定。肉、禽蛋类供给有保障。水产品产量增长0.9%。

市场主体增长有活力。2020年,在册市场主体达803.2万个,企业282.0万家,分别比上年增长10.9%和11.2%,其中,民营企业260万家,增长11.6%,占企业总数的92.3%;在册个体工商户515.3万户,增长11.0%。2020年新设企业50.3万家,增长1.0%,其中,民营企业47.6万家,增长1.4%,占全部新设企业的94.8%;新设个体工商户117.9万户,增长26.1%。

工业销售内外需两旺。2020年,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1.8%,内销产值增长2.1%,出口交货值由降转升增长0.5%,增速分别比上半年回升7.4、6.8和10.7个百分点。33个出口行业大类中,19个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长,增长面为57.6%。产销率回复到历史较高水平。全年产销率为97.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投资稳步增长齐回升。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4%,增速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三季度回升10.6、1.6和1.1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6.7%和5.0%,拉动总投资增速1.3和3.9个百分点。项目投资增长4.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6.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3%,分别拉动总投资增速2.5、1.3和1.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交通投资分别增长7.4%、2.0%和6.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6.8%。

消费市场逐步恢复。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30亿元,已经恢复到上年的97.4%。限额以上单位18个商品大类中,粮油食品(9.2%)、饮料(8.1%)、日用品(4.8%)零售额保持平稳增长,体育娱乐用品(30.9%)、烟酒(15.5%)、化妆品(13.1%)和文化办公用品类(12.6%)零售额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逆势增长23.9%,上拉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速0.3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规模创新高。2020年,进出口、出口、进口额分别为33808亿元、25180亿元和8628亿元,比上年增长9.6%、9.1%和11.2%,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1.5、0.1和5.4个百分点。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占全国的10.5%、14.0%和6.1%,份额比上年提升0.7、0.6和0.7个百分点,创出新高。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分别位于全国第4、3、6位。

财政收入增速持续回升。2020年,财政总收入为12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7248亿元,增长2.8%。税收收入增长6.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6.4%,其中,增值税下降2.4%、企业所得税增长2.6%,个人所得税增长13.5%。非税收入下降14.2%。

企业利润加快好转。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55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二、三、四季度分别增长14.8%、34.2%和29.0%,恢复较快增长态势。

减税降负政策效应显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2.86元,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下降1.04、0.34和0.05元,比上年下降0.71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1%,比上年提升0.8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保持增长。2020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39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6%,收入水平居全国31个省(区、市)第3位,省(区)第1位。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699元,名义增长4.2%,实际增长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30元,名义增长6.9%,实际增长4.0%。

就业社保总体稳定。四季度,浙江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3%,比三季度降低0.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0~12月分别5.3%、5.2%和5.2%)约1个百分点。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1.8万人,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355万人,增长3.0%,参保率为98.4%。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2020年,浙石化项目单列扣除后,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比上年下降0.1%,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3%。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按个数计算),比上年上升3.3个百分点。11个设区市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3.3%,pm2.5平均浓度(25g/m3)比上年下降19.4%。

市场价格总体稳定。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3%,低于全国0.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3.1%,购进价格下降4.1%。

企业景气回升。企业景气调查显示,四季度,全省6万余家规模(限额)以上企业景气指数为127.4,比三季度回升0.9点;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8.6,回升0.8点,两大指数均运行于“较为景气”区间。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

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肯德基的夏日酷饮系列饮料有句广告语:第二杯半价。肯德基一杯爱尔兰雪顶咖啡买9块钱,但是第二杯的价格就是4块五。理解价格歧视概念的时候,我们必须抓住它的关键点dd产品必须是同一产品。产品不同,价格不同,则不属于价格歧视。同样的一杯爱尔兰雪顶咖啡,肯德基向消费者收取的价格是9块和4块5,这就是价格歧视。

二、厂商实行价格歧视的条件。

1.对市场拥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权力,可以控制商品价格。垄断力越强,对价格的控制力也就越强。也就是说厂商所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不容易被替代,一旦被替代,厂商也就失去了对价格的控制性。

2.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弹性。弹性越小的商品越能够实行价格歧视,因为弹性小的商品跟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不管厂商如何定价,我们都得买,就比如水。

3.限制消费者之间的套利行为。就是厂商可以成功的分离开市场,使那些以较低价买入的消费者不能再以更较高价卖给愿意支付高价的消费者。如果套利者存在的话,价格歧视策略就失效了。

三、价格歧视的形式。

1.一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也叫完全价格歧视。厂商就同一商品对不同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销售价格,就好像厂商提前知道每一个消费者对商品所能支付的最大货币量,并以消费者所能接受的最大预期决定商品价格,其价格恰好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价格,从而获得每个消费者的全部消费剩余,赚取最大的垄断利润。实行一级价格歧视要求比较苛刻,现实中完全价格歧视的例子很少,至多只有近似的情况。

2.二级价格歧视。

厂商根据消费者的不同消费量或“区段”索取不同价格。实行二级价格歧视厂商的利润会增加,消费者部分消费剩余被垄断厂商占有。现实生活中,二级价格歧视比较普遍,公共事业部门等一些容易度量和记录的消费行为的厂商普遍采用这种形式的价格歧视。比如,电力、水利公司根据消费者使用量实行的分段定价,电信公司根据消费者通话或上网时长实行的区别价格,快餐行业的套餐服务,商家的“买二送一”活动。

3.三级价格歧视。

厂商对同一商品,对不同的消费者或在不同的市场上,依据需求弹性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对需求弹性大的消费者或市场收取较低的价格,对需求弹性小的消费者或市场收取较高的价格。通过这种方法,厂商从需求弹性较小的'消费者或市场那里获取更多的消费剩余。三级价格歧视是最普遍的价格歧视形式。比如,同一商品网上价格要比实体店的价格要低,同一旅游产品黄金周价格比非黄金周的价格要高。

四、价格歧视的现实意义。

1.从厂商角度来说,达到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实行价格歧视的前提之一在于厂商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垄断性,因为产品很难被替代,所以,厂商如何定价自己说了算。而不同地区的生活水平或者是对产品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所以,厂商可以根据消费者特点区别定价。

2.从消费者角度来说,作为市场主体的消费者也是价格歧视的受益者。均衡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而在垄断市场上,价格是由少数的垄断厂商所决定的。消费者更多的是价格的接受者。就拿肯德基饮料来说,一杯饮料普遍的价格是九块钱,消费者也普遍接受这个价格。但是厂商为了薄利多销提高利润,转而实行第二杯半价的促销活动。消费者实际上是以更便宜的价格享受到了同质的产品。

3.从营销策略上讲,价格歧视也是一种良好的促销手段。之所以不同的商品实行不同价格是因为消费者群体不同。通过这种方式,厂商可以很好的对不同消费市场进行划分,从而针对不同的消费市场制动不同的消费策略。

4.从资源调配角度来说,价格歧视发挥了价格杠杆有效调节资源配置的功能。依据市场分割理论,优化配置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获取最佳效益。比如,对一些供求矛盾比较突出的基础资源,如天然气、水、电等,国家利用对这些资源供给的垄断地位,对资源的消费者区别对待,实行同物不同价,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分配。

总之,通过价格歧视,厂商获得了消费者的部分或全部消费剩余,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价格歧视作为具有一定市场力量竞争策略,可能损害同一商品厂商正常竞争,也可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损害,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竞争机制。

然而,我们不能对价格歧视唯恐避之不及,将其单纯理解为一种贬义的歧视性行为。价格歧视同时满足了更多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厂商追逐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在一定意义上做到双赢。价格歧视对于市场来说它是一种积极的措施,可以发挥其资源有效配置的作用,实现行业优良发展。当然,实施价格歧视,必须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正确进行,维护市场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上半年,按照集团公司部署和要求,在全国上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公司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全体员工目标同向、行动同步、措施同力,在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的基础上,实现了经营发展的平稳有序。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总投资额:上半年完成投资xx万元;

——总产值:上半年完成产值xx亿元;

——利润率:上半年完成利润总额xx亿元;

——安全情况: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疫情防控情况:管理施工人员x名已安全健康返岗,复工率100%,实现“零”感染。

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公司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集团党委及属地政府部门的部署,按照“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总体要求,把疫情防控作为最紧迫、最重要工作抓紧抓细抓实,坚决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并按照工厂复工“十个严格”要求做好复工复产,疫情总体管控到位,复工复产迅速推进,为实现全年工作任务目标拼出良好开局。

(一)科学防控,压实责任保落实,疫情防控有力有序。

1.抓组织领导,确保安排部署到位。

公司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公司支部书记挺在前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党员同志作先锋,负责具体推进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公司还先后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返岗复工前工作部署会、全面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工作会议,确保各项工作部署到位,有力保障物资采购、医疗消毒、监控督察等疫情防控工作有推进、有落实。

2.抓协调对接,确保物资保障到位。

坚持把物资保障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基础,畅通防疫物资采购渠道,千方百计做好物资保障。公司累计投入疫情防控各项经费x万余元,多渠道筹集口罩、消毒液、测温仪、喷雾器等防疫用品,并及时分配到各部门、各劳务队组。此外,公司加强与属地政府部门的沟通,仙女湖物流园管委会为公司装配式产业基地赠送了口罩、消毒液等物资。目前防疫用品基本可保障公司和基地项目人员的防控需求。

3.抓好宣传引导,确保防控意识到位。

坚持“以宣促防”,利用基地项目电视屏24小时不间断播放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知识,制作可移动防疫知识展板x块,制作大型喷绘宣传展板x板,张贴宣传海报x张,悬挂横幅x条,发布疫情防控知识短信x条,微信公众号发布疫情新闻信息x条。通过文件、通知、公告、宣传标语、展板、微信群等方式为员工提供实时有效的防护资讯,引导戴口罩、不握手、不聚集、不窜门,科学防疫、精准防疫,公司员工防范意识、大局意识不断提高,形成了众志成城,联防联控的良好防疫宣传氛围。

4.抓好源头管控,确保联防联控到位。

全面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网,严格按照复工复产“十严格”要求,编制复工疫情防控。

方案。

应急预案;本部实行错峰上班,基地项目实行全封闭管理,启用人脸识别系统,非本公司及项目人员严禁入内;在出入口处设置疫情防控检查点,专人负责出入人员检测扫码登记消毒;为全体员工统一配发防疫物资,做好人员轨迹检查健康日报填写;每天对办公住宿施工区域进行全面消毒。公司在严把疫情防控入口关过程关责任关上出严招,真管敢管严管,确保疫情防控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坚决堵住疫情输入输出。

5.抓好复工复产,确保劳务人员到位。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我们高度重视人员返岗,随时关注新余市疫情动态,主动对接xxx政府申请复工复产。在充分做好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准备的前提下,经xx政府帮助协调,3月1日,xx正式复工复产。正式复产后,面对用工困难问题,公司及时督促施工单位调整项目用工。

方案。

采取“点对点”运输方式直接将从xx运送电工、杂工等劳务人员x名到施工现场弥补当地部分工人因疫情无法及时返岗造成的影响。目前公司管理、施工劳务人员共x名人员全部健康返岗复工复工率x%。

(二)精准施策,围绕目标推落地,复工复产成效明显。

今年伊始,公司将2020年明确为“工作落地”年,各项工作坚持抓提前、争主动,先后召开年终总结会、高质量发展学习研讨会、工作务虚会,深入分析总结2019年工作,研究部署全年重点工作。疫情发生后,按照集团公司和各级政府的要求,公司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六个落地”(拿地建厂落地、扶持政策落地、装配式项目落地、商砼资质落地、申报省级装配式示范基地落地、延伸业开展有序落地)精准施策,加快推进复工复产。上半年,公司基地建设、项目承接、内控管理等各方面工作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成效明显。

1.树品牌工作有成效。获评xx市标准化示范工地;汇聚五家股东优势,省级示范基地通过省专家组评审;构建多家国企与政府新型合作模式,打造国企协同政府推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和典范。

2.基地建设工作有成效。装配式基地项目从去年x月x日基础施工到今年x月x日成功试产,仅用四个半月时间就实现了0到1的实质性突破,创造了xx市项目当年落地、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产的xx速度。同时,基地倒班楼、办公楼已完成设计工作,开工在即。

3.装配式政策推进有成效。xx市出台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细则,通过x条具体细则支持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并明确装配式建筑项目可按技术复杂项目采用邀请招标方式进行招标。

4.装配式项目承接工作有成效。xx市明确xx小区等4个棚改项目采用装配式建造技术进行建设,建筑面积50多万平方米。

5.经营资质办理推进有成效。xx市已批准pc工厂混凝土搅拌站办理预拌混凝土专业承包经营资质。

6.沟通管理机制建设有成效。领导班子精诚团结,按照规划先行、制度先行原则,制定《公司主要生产物料采购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21项,成立公司党支部,与各股东单位有事多沟通、遇事多沟通、做事多沟通。

7.远期规划建设工作有成效。充分调研新余市场,并结合各股东单位对xx公司定位,编制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公司今后发展指明方向。

(一)基地建设进度相对滞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进度滞后,原。

计划。

正式投产时间被迫延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经营工作的进度。

(二)前期发展仍需要大力扶持。装配式建筑行业属于重资产投资,前期资金投入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难度大,需要政府、集团及其他股东单位在项目承接、融资、延伸业开展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三)专业人员依然紧缺。xx是江西省一个新兴工业城市,人口偏少,人才难求,特别是缺乏熟悉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并在装配式建筑行业有工作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

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性的流行疾病,疫情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影响仍在延续,但国家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内在向上的发展势头不会改变。随着复工复产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运行正持续“好起来”;前期被延迟或抑制的消费加快释放,消费和消费社会生产力正持续“热起来”;疫情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了企业和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经济新动能转换正持续“快起来”;国际疫情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建筑施工生产企业化危为机,将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持续“强起来”。

今年是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公司“工作落地”推进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树立全面完成各项目标的信心,准确把握形势变化,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政治优势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抓基地建设,抓住机遇参与新余市棚户区、高铁新区等城市大变样的建设中,在跨区域政企合作新模式的带动下加快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推广运用,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定能够行稳致远。

下半年是疫情防控由内防扩散转为外防输入、精准复工转为全面复工的关键时期,公司将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聚焦重点工作和根本任务,在有效防范化解新的疫情风险基础上,加快复工复产节奏,全面提速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好全年既定目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慎终如始,抓紧抓细抓实疫情防控。

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严格执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防控策略,认真落实好“网格化”管控要求,强化报备、排查、管理等工作,认认真真、毫不松懈地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防止疫情传入和扩散,稳扎稳打、有力有序地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力以赴守护好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坚定信心,咬定全年目标不动摇。

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基础上切实抓好各项重点工作,坚定信心,全力以赴完成全年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虽然受疫情影响,但全年工作任务不减,要增强战略定力,继续咬定全年目标不动摇,坚决落实好集团公司复工复产有关规定,凝聚力量做好基地pc工厂竣工投产工作,多措并举抓好基地倒班楼、办公楼建设,加快商品混凝土资质申报,推进装配式项目承接任务的落地,积极协助集团兄弟单位参与“新宜吉”新区、棚户区改造、塔吊等项目投资建设,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三)科学决策,全面提高风险管控。

坚决执行“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制度,发挥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加强公司风险防控管理,全面提高对投资、融资、生产、经营等重大事项风险识别预防和管控能力,防范经营管理风险,提高决策水平,促进公司稳健经营。

(四)强基固本,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廉政。

上好的总体要求,加强入职培训、制度培训、素质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等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员工综合能力,提高公司战斗力。

(五)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坚持“。

三会一课。

”制度,抓好2020年度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加强对党章党规的学习教育,特别是要抓好《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工作条例(试行)》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引导党员干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夯实理论武装、锤炼党性,激发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干事创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查漏补缺,把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三化”建设列为今年党建工作“一号工程”,进一步推动党组织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工业总产值月份47.5亿元,同比增长1.3%;国内招商月份10.66亿元,同比增长126.6%;合同外资1178万美元,同比增长79.0%;外资实际到资-月份4893万美元,同比增长64.0%;财政总收入月份3.45亿元,同比增长29.7%,街级财政收入月份3743.81万元,同比增长30.4%。

(一)工业产值平稳增长。

(1)规上企业仍是我辖区工业发展的主动力。月,街道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5亿元,同比增长-1.3%;125家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46.0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96.8%,同比增长1.3%;35家去年产值上亿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38.8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81.8%,同比增长-0.96%;宝宸、世纪宝姿、际诺思等15家上亿企业同比实现增长。宏发电声、tdk、虹鹭、epcos等20家企业出现了负增长。月工业产值出现负增长主要是市场需求疲软、订单减少,招工难、用工难,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减薄,春节长假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中骏电气由于公司内部调整减产。

(2)产销率保持高位,出口增长较为缓慢。月,街道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7.71亿元,累计产销率100.37%,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14个百分点,产销率保持较高位;工业预计实现出口交货值24.0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33%。主要受欧债危机、美国经济复苏缓慢等外部环境影响,市场将需求下降,出口订单大幅减少,产品出口缓慢增长。

(二)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x月,街道实现国内招商10.66亿元人民币,合同利用外资1178万美元,实际到资4893万美元。月,街道招商呈报项目内外资共计58个,其中制造业17个,服务业41个。新注册项目18个,迁址项目13个,增资项目27个,累计注册资本17081万元。月国内招商引资内资项目中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含)企业分别是:新落户项目有门远达雷克萨斯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门億大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迁址项目有门添广工贸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300万元),省东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000万元)。街道上半年将全面跟踪源香冷储的招商引资工作,跟踪台湾音乐城堡项目落户工作,跟踪台湾观光美食等投资项目。

(三)财政收入增幅明显。

月街道实现财政总收入3.45亿元,同比增长29.73%,其中地税总收入9490万元,国税总收入25047万元,同比增长45%;实现街级财政收入3743.81万元,同比增长30.39%,其中地税总收入1839.41万元,同比增长11%,国税总收入1904.4万元,同比增长54%。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三大主体税种占总收入的81.8%,主体税种均有大幅增长,创税水平仍占主导地位。企业所得税创税11855万元,增长80.58%,增长幅度最大;营业税创税2520万元,同比增长24.24%,主要是销售不动产营业税增加,如保利地产“海上五月花”及招商地产“海德公园”累计增加287万元;增值税创税13892万元,同比增长18.72%。利郎、宝姿、住重重工三家企业仍是辖区收入的主要贡献者,宝姿企业从今年1月起进入24%的全税期,为此该公司的增值税、所得税均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宝宸企业所得税第一季度也有大幅增长。

(四)强化重点项目工程的征迁和建设跟踪力度。

街道按照“任务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责任考核化”的工作原则要求,辖区涉及征地、拆迁、固定投资建设任务分为工业区、文教区、新城区三个平台,各平台设组长、副组长、工作组信息员及项目联系人,并成立综合组、协调组、财务组和保障组等4个跟踪服务工作组。从街道各部门以及相关社区抽调精兵强将,专门负责征地拆迁安置的协调工作,同时将区里下派的5名干部充实到征地拆迁队伍中。将项目的目标、任务、时限、责任列表分解细化,具体领导、具体工作人员承担具体项目,明确由主官负总责,分管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拆迁工作小组长和社区书记、主任是本社区范围内征地拆迁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做到权责分明,真正形成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工作格局,全力保障征地拆迁工作快速推进。

(1)征地拆迁进度加快。今年以来,街道不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实施征迁工作一企一案,发挥村级组织服务作用,打好征迁工作“组合拳”等创新征迁工作思路,征地拆迁具体进度如下:

1、门市第三看守所扩建项目征地补偿协议已签,待送审,机砖厂拆迁已基本完成清点;

2、11420项目征地补偿主协议和地上附属物协议已签完,3月28日完成交地;

3、天马种猪场征地拆迁项目已签约155户,通过审核131户,房屋交付拆除62户,领安置房122户,已装修(含入住)110户。

4、武警水电第八支队征地拆迁项目3月5日完成交地,提前20天完成交地;

5、兑山祖厝后整村迁移项目剩余1户未签约外,其余已完成;

7(一期)建设项目,指挥部已全部完成协调工作,14家企业预计4月底提交拆除;

9、路a、b段建设用地和纵五路-滨海大道之横二路、路、路北段、纵四路等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用地:已完成签约2户,面积1120平方米,其余14户正在进行商谈;11、纵五路市政道路项目:剩余1户尚未签约,进入相关法律程序。

(2)重点项目涉及固定资产投资进度平稳有序。今年以来街道紧紧围绕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区政府下达我街道的民生工程战役、重点项目建设战役、城市建设战役等“五大战役”。20xx年区级下达我街道重点项目涉及固定资产投资任务40亿元,20xx年月累计完成投资5.9亿元,完成进度的14.75%。

(一)工业企业项目20xx年月累计完成投资7300万元,其中嘉康饲料厂房扩建项目完成投资340万元,完成率29.6%,设备安装及仓库结构施工中;虹鹭公司高性能粉末冶金厂房项目完成投资522万元,完成率29%;宝宸光学设备购置项目投资1140万元;中烟技术中心(一期)项目完成投资3950万元,完成率26%,科研用房(1#地块)以及专家楼(4#地块)工程施工顺利。

(二)服务业项目服务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0125万元,完成率121.53%。

1、物流服务业项目中,源香冷储物流有限公司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1499万元,完成率18.7%,今年计划冷储量6万吨冷库、储量2万吨干库约36万个冷库将投入使用,投产后年交易额将达45亿元。一地块1、4、7、8完成桩基础,其余进入室外工程施工;二地块进入室外工程施工,正在协调解决水源接口问题。

2、房地产服务业中海上五月花、海德公园、莲花尚院、古龙御景、泉水湾、水晶湖郡等项目,月累计完成投资28626万元,其中水晶湖郡项目今年完成投资12283万元,华侨大学部分及自营商品房部分进展顺利,二期近期开盘。;海上五月花项目今年完成投资6900万元,施工进展顺利,销售态势较好;海德公园项目完成投资3000万元,多层部分封顶,高层部分最高至7层;尚院销售情况较好,各幢主体全部封顶;丰融尚城完成投资633万元,主体封顶;古龙御景二期、泉水湾、祥和雅筑等项目进展顺利。

(三)社会事业项目社会事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160万元。其中华侨大学门校区(二期)项目完成投资1406万元,完成率23.5%,主要形象进度:

1、土木学科实验大楼完成5层钢筋绑扎,反力墙地下室底板已浇筑完成。

2、学生宿舍紫荆苑1#、2#楼:1#楼已完成地梁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

3、建筑学科实验大楼:已组织施工图技术交底会议,已进场搭建临时设施。

4、音乐舞蹈学院大楼:桩基施工招标已完成。消防设计报审中。

5、二期学生餐厅:规划许可证办理中,工程量预算清单及招标准备。

6、华文培训中心楼群:方案深化已报业主待定。

7、游泳馆及龙舟训练馆:施工图设计中因拆迁原因地勘报告无法提供,结构无法确定。

8、莲苑1#、2#楼:设计调整方案业主已基本确定。今年街道继续从人力、时间上加大华侨拆迁项目的拆迁力度;天马山殡仪馆项目完成投资634万元;中华墓园入园道路改建工程(磁窑路)完成投资160万元,完成路基土石方工程和部分路段路面水稳施工;武警水电八支队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项目完成投资2960万元,进展顺利。

三、20xx年街道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思路:

预计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6亿,同比增长15%;预计完成区政府下达的国内招商任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预计实现财政总收入15.4亿元,同比增长18%,街级财政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18%。

(一)进一步推动工业产业壮大升级。继续推动电子、钨钼、机械、服装“四大产业”集群发展,做大做强,壮大产业规模。依托原有产业资源,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项目、优势企业聚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并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关联度,构建以优势骨干企业为龙头的新产业集群。力促集顺半导体为主力的晶圆产业集群早日投产,力促粉末冶金制造有限公司早日投产,预计6月份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将带来年产值7亿元的增长点,积极整合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资源,扶持企业向研发工业转型,打造环保型研发总部基地,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提高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力度,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是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投入运营,加快北部新城区建设步伐,促使辖区21个主要服务业项目,总建筑面积197.09万平方米的商贸、物流及房产项目投入运营,力促源香冷储(该项目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预计9月开工,将引进300多家批零兼营物流商入驻)、旺墩冻品及建发仓储为龙头的配送企业全面投入营运,依托华大西商业街、喜盈门国际家居广场、新华都、人人乐、宝姿购物中心的运营,力促国贸商城城市综合体早日开工建设(预计今年9月可动工,项目总投资约为17亿元,其中商城总投资10亿元,商业住宅7亿元),力促辖区“招宝万郡”等13个房地产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249.19万平方米全面投入市场,门远达雷克萨斯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已入驻南辉艺品,促进雷克萨斯4s店9月开业。

二是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房地产业、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为主要新增税源。首先是全力跟踪商业街、湖郡、住宅院项目、海上花、公园、水湾、中央公园城、御景、国贸商城、祥和雅筑二期、三期、尚城等13个房产项目的进度跟踪工作,做好辖区综合配套设施的建设,不断提效提速、协调联动部门合力解决房地产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新问题,促进已统计辖区房地产商业配套面积20.30万平方米,超市配套面积6300平方米,促进辖区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升辖区房地产档次和品质,进一步推动全面辖区经济繁荣发展。其次是提高新能源、规模企业等新增项目的履约率。跟踪门西子原卉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新设立项目、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海西区域总部项目、门顶斌实业有限公司(中建集团地产)写字楼建成招商项目,省东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项目注册资本4000万元,已迁址入驻我辖区,该公司凤竹集团总部有望落户我辖区。

三是着手推进三个“旧厂改造”项目,首先是中铁创业园改造项目,目前该项目座落于同集路的北面,占地面积占地1.2万平方米,有两栋活动板房作实验室,可与东安小企业经济总部成片规划;其次是联合食品公司(占地面积1.2万多平方米,座落与孙坂路右侧)与摩特公司(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项目,可与国贸商城综合体连片开发;由利安茶业公司收购的泰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改造项目坐落于同集路南侧,与天马路交接(利安广场安置房北侧),该项目用地面积为6471.499平方米,长宽分别为133米和50米;企业申请该建设用地为小型经济总部用地,设计规划为酒店与写字楼用途。目前北部工业区工业项目已经形成规模且密集,辖区有各类工商业1500多家,但北部新城区星级酒店空白,加上集北新城区建设日趋完善,若该“三旧”项目方案改造成功后,将辐射“海上五月花”、“海德公园”及“利安广场安置房”等房地产项目约90万平方米居民的生活需要,加上“喜盈门家具广场”、“国际宝姿”项目已经落户集北新城区,将为之到来更大的商务支持。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随着现代经济的增长,各种行业层出不穷,简单来说能够概括为三个产业。现代社会上的第三产业已经越来越崭露头角,许多行业都离不服务,这个产业就是第三产业,也称为服务业。我们随便进一家商店,他们的服务真的是一流,比产品,比质量,更要比服务。小编收集了广州市第三产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广州市统计局初步核算并经广东省统计局核定,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8100.41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高于全国(6.9%)和全省(8.0%);比前三季度(8.3%)、上半年(8.1%)、一季度(7.5%)分别提高0.1个、0.3个和0.9个百分点,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其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28.09亿元、5786.21亿元和12086.11亿元,分别增长2.5%、6.8%和9.5%。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1.26:31.97:66.7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较上年同期(65.22%)提高1.5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到达70.6%,首度超过七成。

一、从三大供给看,农业、工业发展稳定,第三产业持续平稳较快增长。

农业生产持续平稳。20,广州市实现农业增加值246.89亿元,增长2.8%。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市级以上示范社124家和6家。圆满完成6个名镇和86条名村建立任务,第三批47条美丽乡村试点中的市财政出资项目全面完工。

工业生产稳中提质。广州市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设立工业发展资金支持机器换人等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和工业技术改造。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712.36亿元,同比增长6.4%,全年增速呈稳中有升态势。支柱产业带动发展,三大支柱产业总产值9119.25亿元,增长8.7%,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持续回暖,增长6.0%。汽车产、销分别增长12.0%、14.9%,分别高于全国汽车产、销增速8.7个和10.2个百分点;电子产品制造业持续较好增势,增速达20.6%。工业结构向高端化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持续高于整体工业的增速,发挥了主导作用。2015年,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8%和19.4%,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个和12.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11.7%,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国际交通枢纽功能增强。2015年,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5520.94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三位;货邮行吞吐量200.17万吨。广州港口货物吞吐量达5.2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759.00万标箱。旅客周转量、客运量、货物周转量、货运量分别同比增长9.0%、8.3%、4.2%和3.9%。网购火爆带动快递业务快速发展,快递业务收入占全市邮政业务收入达九成,全年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43.8%。全年城市接待过夜游客5657.95万人次,同比增长6.2%,旅游业总收入2872.18亿元,同比增长13.9%。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加大。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4.2%,居各行业之首。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规模扩大,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42843.67亿元和27296.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4%。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长23.6%,增势良好。金融新业态发展势头突显,新增持牌金融机构2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10家,设立和引进互联网金融企业200多家。

二、从三大需求看,投资较快增长,消费持续畅旺,对外贸易取得突破。

投资较快增长。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大项目建设和引进力度,着力扩大有效投资。2015年,广州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05.95亿元,同比增长10.6%。全市15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1209亿元。工业技改投资增势强劲,民间投资活跃,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较快。工业技改投资增速达51.7%,带动工业投资增速加快,全年工业投资754.78亿元,增长10.2%。民间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为2397.76亿元和2137.59亿元,分别增长35.8%和17.7%,增速分别高于全市投资25.2个和7.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工业三大支柱产业中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17.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3.1倍、19.9%、17.7%。

消费持续畅旺。广州市推进重点商圈升级改造,巩固提升批发市场、百货商场等传统业态,用心培育信息、文化、健康、旅游等消费新热点新业态,消费集聚潜力不断提高。201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32.96亿元,同比增长11.0%,增幅高于全国(10.7%)和全省(10.1%),其中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11.2%和9.8%。网购及与信息消费相关的商品快速增长,限额以上网上商店零售额增长62.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约2.8个百分点;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3.5%。

对外贸易取得突破。利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和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用心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保税物流等新业态,外贸实现创新发展。2015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8306.41亿元,增长3.5%,增幅高于全国(-7.0%)和全省(-3.9%);其中出口总值5034.67亿元,增长12.7%,增幅高于全国(-1.8%)和全省(0.8%);进口总值3271.74亿元,下降8.0%,降幅低于全国(-13.2%)和全省(-10.8%)。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口67.5亿元,增长3.7倍,位居全国试点城市第一。目前,广州跨境电商企业已达777家,其中电商企业630家、物流企业112家、支付企业35家;建成及在建11个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跨境电商园区。

三、从发展动力看,深化改革催生新动能,民营经济活力增强,创新驱动潜力提升。

深化改革催生新动能。深化改革、简政放权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一是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促进大众创业。新登记企业快速增加,2015年,广州市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增长14.9%,其中信息服务业新登记内资市场主体增长9%。二是小微企业释放大能量。减税降费政策发挥作用,给予实体经济更多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持续活跃。规模以上小微型企业工业总产值4429.84亿元,增长10.5%,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到达23.67%。三是自贸试验区政策显效。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挂牌运行,为金融、贸易等领域制度创新和开发开放带来新的机遇,政策效应初步释放,新增市场主体5790家,注册资本697.3亿元。

民营经济活力增强。2015年,民间投资增长35.8%,快于全社会投资25.2个百分点,比重到达44.4%,占比同比提高8.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总产值增长8.2%,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8个百分点,比重到达23.84%。

创新驱动潜力提升。实施财政投入和孵化器双倍增计划,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增强。2015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8.2%)快于工业平均水平(6.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45.0%)较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6个百分点,展示出高新技术产业强有力的带动作用。全市发明专利申请20087件,发明专利授权6626件,分别增长37.7%和44.4%。

四、从质量效益看: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服务业企业利润增长迅速,工业企业扭亏为盈。

财政收支增长较快。2015年,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49.09亿元,增长8.5%。其中税收收入1055.99亿元,增长6.0%。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6.1%、6.2%、7.7%和19.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28.15亿元,增长20.3%。

服务业企业利润增长迅速。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增长36.1%。其中商务服务业行业增长31.0%,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0.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利润扭亏为盈,以上三个行业合计实现营业利润占比超七成。

工业企业扭亏为盈、亏损面收窄。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56.34亿元,同比增长1.0%。企业亏损面为20.10%,比前三季度收窄2.85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超百亿。

消费价格持续平稳。2015年,广州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7%,为以来最低;其中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分别上涨0.5%和4.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和购进价格(ipi)分别下降3.2%和6.3%。

就业形势稳定。广州市实施促进就业措施,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7.47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04万人,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控制在3.5%的目标以内。

民生投入持续加大。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财政支出有力保障民生支出,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分别支出289.41亿元、203.43亿元和133.87亿元,分别增长26.4%、36.1%和15.1%,合计占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36.26%,较上年同期提高1.80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定增加。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2015年,广州城市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6735万元和1932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8%和9.4%,增速与gdp增长同步。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1—6月,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散去,我州宏观经济运行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各级财税部门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财政收入持续下降的势头逐步得到扭转,并于6月份恢复了增长,财政支出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财政预算执行正趋于正常。

全州财政总收入完成140764万元,完成年计划的46.2%,比上年同期增收1013万元,增长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0699万元,完成年计划的47.5%,比上年同期增收3447万元,增长4.5%。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48037万元,完成年计划的55.2%,比上年同期增支40265万元,增长19.4%。

全州上划中央两税完成34261万元,完成年计划的40%,比上年同期减收6074万元,下降15%。上划所得税完成25005万元,完成年计划的55.4%,比上年同期增收2841万元,增长13%。

二、财政预算执行中的主要情况和特点。

(一)财政收入持续下降的局面得到扭转,首次恢复到正增长。

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州实体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尤其是对房地产、矿冶等重点支柱行业的影响最为严重,宏观经济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财政收入持续走低,到1季度末收入降幅达到了创纪录的负增长22%。面对复杂多变的财政经济形势,州委、州政府高度关注,于4月中旬接连召开了1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和企业生产经营座谈会,深度分析了当经济形势、财政经济运行走向、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等,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增投资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极大的提升了全州上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并从政策上资金上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给予了及时有力的帮助和支持。各级党委政府更加关注财政运行,财税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组织收入,进入4月份后财政收入持续下滑的形势有所扭转,5月份保持了趋好的势头,累计降幅进一步收缩,比1季度末减少了17.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持续下滑的趋势已得到有效的扼制,在4月和5月有效工作的基础上,进入6月,各级财税部门,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采取了更加果断有力的措施,突出抓好收入的组织和入库工作,使本月入库数创历史新高,一举恢复到正增长,这一结果来之不易。从收入结构看,非税收入完成情况要明显好于税收收入,对扭转收入持续下滑局面恢复增长作用显著,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5385万元,完成年计划的42.6%,比上年同期下降1.5%,减收972万元;非税收入完成15314万元,完成年计划的93.4%,比上年同期增长40.6%,增收4419万元。从税种结构看,主体税种,特别是与市场和生产投资关联度大的税种减收较多,其中:营业税减收3236万元,增值税减收1961万元,资源税减收954万元。受国内房地产市场回暖迹象显现和州县党委政府采取的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各种政策措施的鼓舞,我州房屋交易量有所增长,带动了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和契税的快速增长,共计增收3579万元,增长58%。

(二)分级次分地区预算收入执行不平衡。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州各县的影响因产业布局和对市场依存度不同而程度深浅不一,矿冶、房地产等产业占经济比重大的县年受到的影响相应较大,而这些县在全州收入构成中所占的比重也大。全州有5个县和州本级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比上月增加了1个,比1季度末增加了3个,特别是收入大县县和砚山县的累计增幅分别为18.5%和11.8%,分别增收4794万元和899万元,对止住全州收入下滑势头恢复增长作用巨大,另外丘北县增长了23%、广南县增长了10.1%、西畴县增长了4.8%、州本级增长了7%,对帮助全州收入走出困境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3个县收入仍然比上年同期下降,但下降幅度都有了一定的减缓,其中麻栗坡县下降38.3%、马关县下降13%、富宁县下降0.3%。

(三)财政支出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但增幅呈下降趋势。

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确保增长的政策背景下,依靠省财政厅在资金调度上的大力支持,我州各级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及早明确和下达年度预算收支指标,加大资金的拨付力度,不断增强财政的保障能力,在确保工资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的基础上,突出支持扩大内需项目、抗灾救灾、涉农惠农、社会保障和。

扶贫。

等方面资金需求,财政支出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但受财力增量制约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低等原因的影响,财政支出呈现下滑趋势。1—6月全州一般预算支出共计完成248037万元,完成年初计划的55.2%,达到了序时平均进度的要求,增支4026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4%,增幅虽比上月多了2个百分点,但比1季度末少了4.8个百分点,上半年财政支出总体呈现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但增幅下降的趋势也很明显。从支出的经济分类看,财政统发工资支出109778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44.3%,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个百分点,这说明,保工资保运转仍然是我州财政支出的大头,但随着财政保障能力的不断增强,用于改善民生、推动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资金所占支出比重在不断上升,财政支出结构正不断得以改善,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增长29.9%、增支11637万元,主要是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扩面提标带动了这类支出的大幅度增长;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13.4%,增支13102万元,主要是各级政府在公共财政的理念下加大了对医疗保障的投入力度;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增长18.7%,增支1245万元,主要是各级政府为缓解企业困难,支持企业发展,加大了对企业的扶持和投入;粮油物资储备等管理事务增长148.2%、增支2422万元,这得益于中央拉动内需实行家电下乡的惠民政策。从分级次的情况看,受财力增量慢的制约,州级支出增长乏力,累计支出只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9%,而县级增幅为20.9%,有4个县的增幅超过全州平均水平,2个县增幅更是在25%以上。其中:收入大县县和砚山县支出形势明显好转,分别增长了28.4%和22.9%,共计增支14557万元,占全州一般预算增支额的36%;而相对较为贫困的丘北和广南两个县在上级转移支付补助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增势也较为强劲,分别增长了32.5%和22.2%,共计增支12896万元,占全州一般预算增支额的32%。

(一)金融危机的影响继续存在和显现。宏观经济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企业生产依然困难,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仍较落后,影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运行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工业经济还很脆弱,工业生产和销售还处于较低层次,规模小、效益差,部分工业发展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对财政收入的增长贡献有限,增收亮点不多,增长的潜力有限。

(二)财政收入增收的后劲不足,持续增长的难度大。我州财政收入增量的大头来源于营业税,而营业税增量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因此,保持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对财政收入稳定快速增长意义重大,财政收入增长有相当份额是靠投资派生的一次性收入,如果投资增长的持续性难予保证,不仅直接影响建安营业税的增加,而且影响重点项目和工程的建设,对将来我州经济发展财政增收造成困难。

扶贫。

开发、社会保障和医疗、国企改革、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等急需财政负担的支出项目还非常多,各方面对财政资金的需求旺盛,财政供需的矛盾十分突出。

尽管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继续存在和显现,财政经济运行中还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但在全国全省经济正趋好发展的大环境下,特别是有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预计下半我州经济将恢复正常增长,上级政府也将继续倾斜照顾和支持我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级党委、政府更加关注财政工作,财政部门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增强,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特别是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改革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小金库”清理检查“回头看”和财政资金管理安全检查等工作的开展,将更有利于加强增收节支工作,强化财政资金的安全和绩效管理,在上半年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各级财税部门的共同努力,预计可以完成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全年财政收支预算任务,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不少于170000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可超过448973万元(不含上级专款和不明确的转移性支付),力争突破48亿元。

(一)支持企业做强做大,努力培育县域经济,打牢财政基础。

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落实好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企业技术改造和节能降耗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扶持壮大三七、烟叶、辣椒、蔬菜等农副产品加工和流通龙头企业;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通过小城镇建设与县域经济的互动,提升县域经济的综合能力;三是在扎实做好、砚山两个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的基础上,以特色为依托,城镇化为载体,非公有制经济为重点,围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努力培育县域经济,为从根本上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打牢基础。

(二)强化征管,确保完成收入任务。

一方面是认真落实好西部大开发,非公经济发展、就业和再就业等税收优惠政策,着力创造和谐税收环境。同时,认真清理和规范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杜绝税收征管中随意减免现象,重点对社会福利企业等方面的税收减免进行清理和规范,完善税收征管措施,加大稽查力度,开展行业性专项检查,堵塞漏洞,应收尽收。另一方面是强化非税收入管理,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好政府的非税收入管理职能,贯彻落实好非税收入管理的有关政策和规定,确保非税收入按时足额入库。

(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构建公共财政。

一是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逐步减少直至退出财政对一般性竞争领域的投资,提高公共资源配置能力,确保政权运转和重大项目资金需要;二是财政支出重点向“三农”倾斜,认真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注重和解决民生问题,认真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解决广大群众关心的“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三是财政支出重点向教育、文化、就业和再就业等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四是严格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努力规范和完善津贴补贴制度,落实好国家津贴补贴政策,提高工资透明度。

(四)积极推进财政改革,加强和规范财政监督管理。

正确把握好国家实施的稳健财政政策,领会好其深刻内涵,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认真落实“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要求,严格执行《预算法》,强化预算约束,细化和硬化预算管理。继续推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二是理顺政府采购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职责和业务关系,建立操作规范,方便快捷,便于社会监督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三是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切实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四是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在巩固“乡财县管”改革的同时,全面落实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确保转移支付资金全部安排到农场,把改革的好处落实到农工身上;五是加快“金财工程”建设进度,集中力量加强财政系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的推广,力争今年网络全部联通到县。

(五)继续坚持勤俭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牢固树立“两个务必”,大力弘扬艰苦创业、勤俭办事的优良传统和用风,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浪费仍是财政部门一项长期和艰巨的工作,我们将力争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强化部门预算监管,硬化预算约束,健全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机制,杜绝截留、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的现象发生;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全面完成全州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摸清我州行政事业单位“家底”,盘活资产存量,整合财政资金,减少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研究国有资产有偿便用的管理办法,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

尽管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继续存在和显现,财政经济运行中还有各种困难和问题,但在全国全省经济正趋好发展的大环境下,特别是有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州财政局将积极组织收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应收尽收,同时,硬化预算的约束控制机制,加强资金的筹措和调度管理,加快预算执行的进度,强化对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的支持力度,确保我州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稳定健康发展,为全年收支预算的圆满完成而努力奋斗。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特别是6月份广西又遇到局部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等困难,全区上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五稳”,狠抓“41条”降成本政策措施落实,全力以赴做好稳增长的各项工作,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上半年,全区生产总值增长7.2%,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但工业增长仍有较多不确定因素,工业投资、民间投资持续低位增长,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指标保持增长。

上半年,广西生产总值7311.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2%,增速比全国高0.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国第21位、西部第9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69.92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3606.90亿元,增长7.6%,其中工业增加值3090.04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2934.82亿元,增长7.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2%、53.4%、42.4%,其中工业贡献率为44.8%。

(一)农业生产总体稳定。

上半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03.36亿元,同比增长3.3%,比一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增加值275.96亿元,增长6.1%;牧业304.26亿元,下降1.2%;林业67.46亿元,增长6.6%;渔业122.23亿元,增长4.0%。种植业、牧业增速分别比一季度提高0.9和1.8个百分点,林业增速回落3.8个百分点,渔业持平。

上半年,全区春播粮食面积1398.71千公顷,同比增长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蔬菜、水果生产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其中,蔬菜产量1377.86万吨,同比增长4.7%;初步统计,园林水果245.11万吨,增长9.7%;热带水果喜获丰收,产量123.32万吨,增长12.8%,其中香蕉增长7.5%、荔枝增长10.1%、芒果增长17.5%。畜牧业生产总体降幅收窄,其中活禽出栏3.86亿羽,增长2.5%,较一季度提高了0.5个百分点;生猪出栏1661.90万头,下降4.1%,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8个百分点;牛、羊出栏分别增长0.2%和0.5%,较一季度分别提高0.4和0.6个百分点;全区肉类总产量203.67万吨,下降1.5%,其中猪牛羊肉138.02万吨,下降3.3%,降幅收窄0.3个百分点。水产品产量149.76万吨,增长4.1%,其中海水产品79.87万吨,增长3.6%。

(二)工业生产稳中有升。

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排全国第13位,西部第6位。

超八成主要行业实现增长。全区40个大类工业行业中,有35个实现正增长,占行业面的87.5%,比1-5月提高5个百分点。17个行业增速高于全区,占行业面的42.5%。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19.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7.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3.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1.3%,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10.3%。

非公有工业贡献率上升。非公有工业增加值增长9.3%,高于全区1.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71.0%,比一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84.5%,比一季度提高2.3个百分点。

小微企业较快增长。上半年,小微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高于全区3.8个百分点,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7.7%。

企业利润平稳增长。1-5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371.40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8.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84.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1%,汽车制造业增长4.0%。亏损面有所收窄,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0.5%,同比收窄2.3个百分点。

产销持续向好,资金周转加快。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94.7%,比一季度提高3.2个百分点,比1-5月提高0.5个百分点。40个大类行业中有37个产销率超90%,占行业面的92.5%。上半年,全区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6.5%,比一季度提高5.4个百分点。1-5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6.8天,同比减少1.1天。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

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8351.89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比1-5月提高0.3个百分点,比全国高4.7个百分点,排全国第8位,西部第6位。

从产业看,第三产业投资增速明显快于二产。上半年,全区第一产业投资435.51亿元,同比增长14.7%;第二产业投资3358.85亿元,增长6.7%,其中工业投资3267.74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投资4557.54亿元,增长19.5%。

从主要投资领域看,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和企业技术改造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711.84亿元,同比增长22.3%,其中,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投资增长46.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5.6%,教育投资增长26.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8.3%。全区房地产投资941.68亿元,增长17.6%,增速比一季度提高3.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680.21亿元,增长16.0%。企业技术改造投资2721.46亿元,同比增长16.0%,比投资平均增速高2.3个百分点,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占投资比重为32.6%,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四)进出口降幅持续收窄。

上半年,全区进出口总值1381.6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4.0%,降幅比一季度收窄6.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81.59亿元,下降8.7%,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1.7个百分点。

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同比增长6.3%,比一季度回落6.9个百分点;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同比下降12.5%,降幅收窄15.7个百分点;一般贸易下降13.4%,降幅收窄4.4个百分点。

从贸易国别(地区)看,对东盟进出口同比下降3.2%,比一季度收窄9.1个百分点,其中对越南进出口增长0.3%,对柬埔寨进出口增长165.1%,对老挝进出口增长202.8%。

(五)交通运输增速有所回升,邮电业务高速发展。

在高铁和动车拉动下,全区交通运输增速有所回升。上半年,全区客货运输周转量同比增长4.7%,比1-5月提高0.8个百分点。铁路客运量同比增长21.3%,旅客周转量增长12.3%;公路货运量增长4.8%,货物周转量增长5.9%。

北部湾港吞吐量增速加快。上半年,广西北部湾港吞吐量同比增长3.3%,比1-5月提高1.3个百分点。

在飞速发展的4g网络及网购带动下,全区邮电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上半年,全区邮电业务总量同比增长51.7%,比上年同期提高28.5个百分点;其中邮政业务总量同比增长40.0%,同比提高14.8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598.3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487.01万平方米,增长19.9%,回落1.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829.97亿元,同比增长19.9%,其中住宅销售额737.72亿元,增长28.4%。

(七)民生指标平稳增长。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上半年,广西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涨幅与全国持平。其中,城市上涨2.4%,农村上涨2.4%。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呈“七涨一降”,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5.2%,医疗保健类上涨4.0%,衣着类上涨1.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0.8%,居住类上涨0.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0%。6月份,cpi同比上涨1.6%,环比下降0.2%。

消费品市场总体平稳。上半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2.81亿元,同比增长9.8%,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5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国第20位、西部第8位。

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5.52亿元,同比增长9.7%,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农村387.29亿元,增长10.7%,提高0.6个百分点。

分商品类别看,汽车类同比增长9.0%,比上年同期提高6.2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由上年同期下降5.3%转为增长2.1%;中西药品类增长17.6%,提高0.8个百分点;日用品类由上年同期下降1.7%转为10.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小幅回升并趋稳。201x年上半年以来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持续回升并趋稳,增速分别为9.0%、9.2%、10.0%、9.9%和9.8%。

201x年上半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2.81亿元,比同期1541.79亿元翻一番。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外出务工收入继续增加。上半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70元,同比名义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24元,同比名义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42元,同比名义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7%。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63,比上年同期缩小0.05。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7806元,同比名义增长8.2%。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923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39万人,下降4.1%。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3013元,同比增长5.5%。

失业率保持较低水平。上半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3.4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6.9%;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4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55.9%;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4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2.4%;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2.76万人次,完成全年目标的77.7%。城镇登记失业率2.95%,低于年度控制目标1.55个百分点,保持较低水平。

保障性安居工程进展顺利。截至6月25日,全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资138.64亿元,同比增长9.7%,占全年计划总投资242亿元的57.3%。新开工13.16万套,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9.9%;基本建成5.16万套,完成72.7%;新增分配入住3.98万套,完成52.6%。其中,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完成137.8%,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完成47.7%,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完成48.2%,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完成16.9%。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区财政收入1306.32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7.51亿元,增长8.5%,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546.98亿元,增长8.1%,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5.3%;非税收入290.52亿元,增长9.4%,同比提高7.6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49.90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民生支出总额1642.78亿元,增长13.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1%,比重较一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在民生支出中,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40.4%,住房保障支出增长34.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2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1.2%,教育支出增长8.3%。

金融运行保持平稳。6月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040.95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6.8个百分点;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9448.28亿元,增长12.5%,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6月末,全区新增本外币银行贷款1328.89亿元,同比多增110.42亿元。

工业品价格同比降幅收窄。上半年,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6%,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7个百分点;6月份同比下降2.6%,环比由上月的上涨0.4%转为下降0.4%。上半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0%,6月份同比下降2.9%,环比上涨0.3%。

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上半年,全区14个市中,有7个市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分别是防城港市增长10.1%,高于全区2.9个百分点;钦州市增长10.1%,高于全区2.9个百分点;百色市增长9.0%,高于全区1.8个百分点;玉林市增长8.2%,高于全区1.0个百分点;梧州市和北海市增长8.0%,高于全区0.8个百分点;贵港市增长7.6%,高于全区0.4个百分点。

从两区一带看,上半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gdp增长7.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西江经济带经济gdp增长7.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桂西资源富集区gdp增长7.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

三、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

(一)“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新进展。

去产能方面,钢铁行业作为去产能攻坚领域之一,上半年粗钢产量下降1.0%。去库存方面,工业企业和商品房库存出现积极变化。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货同比下降3.0%,产成品存货下降0.4%。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645.83万平方米,比3月末减少57.09万平方米。去杠杆方面,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2.76%,比上年同期下降0.17个百分点。

在降成本方面,企业主营业务成本涨幅回落,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6.0%,涨幅同比回落2.4个百分点。5月份开始,国家全面实行营改增,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税金将会下降40%左右。

补短板方面,薄弱领域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1.7%、18.3%和46.7%,快于全部投资增速8.0、4.6和33.0个百分点。

(二)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新增企业拉动力显现。

高技术产业加速增长。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分别比1-3月、1-4月和1-5月提高1.3、1.9和1.3个百分点。

新增企业拉动力显现。在各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活力得到有效激发,新增企业数量大幅增长。上半年,全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2家,拉动工业总产值增长4.2个百分点。

工业用电量降幅持续收窄。上半年,全区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2.2%,分别比1-2月、1-3月、1-4月和1-5月降幅收窄1.7、0.3、0.2和0.1个百分点。

(三)投资结构趋向优化。

一是服务业投资比重提高。上半年全区服务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54.6%,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二是高耗能行业投资比重下降。上半年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1.7%,低于全部投资增速12.0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2.3%,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三是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区高技术产业投资388.03亿元,同比增长20.2%,快于投资平均增速6.5个百分点。

四、当前需要关注的突出问题。

当前,广西经济运行基本面保持稳定,一些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但同时也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广西正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三去一降一补”和供给侧改革任务依然艰巨,经济运行筑底企稳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局部出现洪涝灾害,甘蔗种植面积持续下降。

6月份,受强降雨影响,广西局部地区发生洪涝灾害,截至6月30日,已有马山、藤县、柳江、柳城、鹿寨、融安等多县区出现灾情。仅24日的强降雨就造成柳州市5个县区24个乡镇192个村屯受灾。主要受灾作物是水稻、甘蔗、蔬菜、玉米、花生等;另有果园等经济园地受灾,全区种植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上半年,全区种植业增加值275.96亿元,同比增长6.1%,比上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

201x年全区甘蔗播种面积923.01千公顷,同比下降2.4%,为连续第三年下降。除崇左市和北、防、钦四市外,其余10个市的甘蔗播种面积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百色下降16.2%,来宾下降2.9%,两市种植面积的比重占全区20%。虽然201x-201x榨季糖料蔗收购价格有所提高(约450元/吨),但未能调动蔗农积极性,新一轮甘蔗种植面积仍呈下降的势头。

(二)工业增长仍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

尽管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一季度加快,但加速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新动力发展仍处于相对弱势。全区高技术产业增速和比重仍在低位徘徊,且出现减速和乏力的苗头。上半年,全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同比下降11.2个百分点,低于全区1.0个百分点;占全区比重为7.9%,分别比1-2月、1-3月和1-4月下降0.4、0.2和0.3个百分点。

旧动力仍处于主导地位。在全国“去产能、去库存”的大背景下,全区高耗能行业不降反增。上半年,全区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高于全区3.0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2.5个百分点,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贡献率达52.9%,依然处于工业发展的主导地位。

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及经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2.9%的规上工业企业认为二季度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的'原因是产品需求减少、订单不足。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相对突出,三个行业调查企业中认为所在行业本季度产能过剩情况处于非常严重和比较严重情况的比重分别为63.6%、52.9%和50.8%。

主要工业产品出厂价格走势仍然低迷。因全球经济持续处于疲软状态,主要工业产品出厂价格走势仍然低迷。上半年,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已连续53个月下降。6月底,成品糖5500元/吨和电解铝12620元/吨,仍处于较低价位,铁合金价格同比下降11.7%,电解金属锰下降8.3%,锡下降2.9%。

停产企业数量仍居高不下。在当前仍未明朗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生产意愿仍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上半年,全区规上工业停产工业企业达443家,仅比上年同期减少8家,停产企业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比重为8.2%。

工业用电量增速仍未转正。受企业生产意愿普遍不高、停产企业数量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全区工业用电量仍未实现正增长。上半年,全区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2.2%,已连续16个月呈下降态势。

各市工业发展差距悬殊。上半年,全区14个市中仅有防城港、钦州和贺州3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余11市均为个位数增长。其中增速最高的贺州市(13.6%)与最低的河池市(0.6%)相差13.0个百分点。

(三)投资增速回落,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增速持续走低。

-,广西投资保持20%以上的增速,201x年以来逐步放缓至20%以下,今年上半年全区投资增长13.7%,比上年同期回落4.8个百分点。

投资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

一是工业投资大幅回落。-201x年上半年,广西工业投资增速从35.9%的高位逐步回落到15.3%,今年以来回落至个位数增长。上半年,全区工业投资增长6.3%,低于去年同期7.4个百分点,低于一季度0.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5.4%,同比回落10.0个百分点。31个制造业大类行业中,有19个行业投资增速同比回落,回落幅度较大的行业有: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木材加工等。

二是民间投资持续低迷。2011-201x年上半年,广西民间投资增速从45.1%的高位回落到17.4%,今年3月份以来回落到个位数增长,上半年,全区民间投资增长7.4%,同比回落10.0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投资比重为62.7%,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

三是大项目支撑乏力。今年上半年,全区新开工项目平均投资规模为3814万元,同比下降5.3%。新开工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仅占2.3%。全区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877.38亿元,仅占全部投资的22.5%。

(四)服务业部分指标增速回落。

客运量增速持续回落。上半年,全区客运量同比下降0.2%,比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铁路客运量增速从上年同期的58.3%高位回落至21.3%,回落幅度达37.0个百分点;公路客运量下降4.0%,降幅同比扩大1.1个百分点;水路客运量下降3.3%,同比回落17.5个百分点。

内河港口吞吐量增速持续下跌。内河港口吞吐量同比增速由1-4月的4.7%、1-5月的3.7%跌至上半年的2.9%,增速持续回落。

五、几点建议。

当前广西经济下行的形势依然严峻,企稳回升趋势尚不明朗,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不容忽视,全区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五稳”和“41条”降成本政策措施,突出重点,定向发力,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一)围绕“三去一降一补”,推动供给侧改革。

要紧紧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工作,落实“41条”降成本政策措施,各级部门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税赋负担和行政事业性项目收费,切实降低企业人工成本和财务融资等经营性成本,降低物流成本。针对广西电价较高的情况,切实落实降低工商业销售电价,改进企业减产停产期间电费计算方式,继续实施丰枯水季节性电价,开展峰谷分时电价政策试点等措施,提高广西传统产业市场竞争力。

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推动供给侧改革,从提高广西产品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通过创新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矫正供需错位。

(二)优化工业发展环境,推动传统行业二次创业。

各级各部门切实做好服务工作,改善全区工业发展环境。相关管理部门和产业协会要充分发挥自身信息资源优势,为工业企业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市场购销、产品发展趋势等信息服务。积极探索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机制。发挥产业基金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培育新型产业。将更多扶持给予民营中小企业、新增企业和新兴产业。切实为企业降低用电、物流、融资和人工成本。更好地为企业松绑、解扣,激发企业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快高新技术及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要在继续抓好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工作的同时,加大力度促进高新技术及战略新兴产业的壮大,改善旧动力,扶植新动力。推动糖业、铝业的二次创业,实施“互联网+工业”行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的有机结合,推进全区工业转型升级稳步发展。加快补齐沿海基础设施短板,合理布局修造船业,助推“三大定位”目标实现。

(三)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是加大工业投资力度。要加大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围绕重点企业和产品,明确目标和路径,推动传统产业实施以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流程绿色化、制造智能化为主要方向的新一轮技术改造,提升现有工艺设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生产服务流程,实现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使其向精加工延伸、向中高端迈进,提高产业发展质量。二是突出抓好统筹推进重大项目。要加强项目的争取和立项,做好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的储备。对符合条件的投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避免重大项目的衔接出现断档。对已开工的重大项目,要早日完善统计入库材料,争取早日入库、入统,并大力推进工程施工进度,力争施工项目早日完工。三是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活力。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有关政策,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加强和改善政府管理服务,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加大对民间投资的金融支持,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为民间资本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激发民间投资潜力。

(四)促进外贸回稳向好,增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在上半年全区进出口降幅收窄的情况下,进一步抓好自治区促进外贸回稳向好33条措施的落地生效,力争进出口形势继续好转。一是推进边境小额贸易增长。加快对边境小额贸易支持政策的兑现,加大通关协调力度,稳定企业信心,调整扩大货源,优化商品结构。二是继续实施“加工贸易倍增计划”。紧紧抓住国家最近出台支持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政策机遇,立足实际,主动对接,邀请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企业投资落户广西。三是加快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组建广西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物流、通关、结汇、退税等一条龙的供应链服务,实现外贸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融合。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