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教案苏教版六年级教学案例范文(18篇)

时间:2023-11-23 09:05:25 作者:雁落霞 负荆请罪教案苏教版六年级教学案例范文(18篇)

六年级教案应该具备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等多种教学要素。下面这些范文包含了课前导入、知识讲解、练习巩固等环节,是一篇完整的六年级教案。

六年级《负荆请罪》教案模板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4、讨论: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们来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

6、知道分角色朗读。

三、作业。

将剧本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

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临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

二、精读剧本第一幕。

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

2、分组讨论。

4、指名说。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5、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6、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三、分角色朗读。

四、学生质疑。

五、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廉颇蔺相如。

对不住你过去的事别提了要是……。

宽恕我。

背荆条扔在一边避让。

跪下扶起。

(勇于改过)(顾全大局)。

为了赵国的利益。

六年级《负荆请罪》教案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三课时。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4、讨论: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们来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

6、知道分角色朗读。

将剧本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1、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

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临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

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

2、分组讨论。

4、指名说。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5、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6、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年级《负荆请罪》教案模板

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地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带引,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厚啊!”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好友。

与欢,为刎颈之交。

《负荆请罪》教案苏教版六年级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作业:抄写词语。

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象更新男女老少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各形各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3.对比写法。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春节各地的习俗。

2.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

-正月初-正月十五。

六年级《负荆请罪》教案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三课时。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负荆请罪》教案苏教版六年级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简单说歌曲内容。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

板书课题:1、我们爱你啊,中国。

3、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作上记号。

(3)、指名分节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小结: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文化灿烂。

民族伟大。

奋发开拓。

4、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学生读文,分小组讨论。

(2)交流。

第一段:写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诗。

第二段:以“我们爱你”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

第三段:总结全文。回顾过去,骄傲自豪;展望未来,奋发开拓。

5、朗读全诗,体味祖国的可爱。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2、思考:

(1)这一段是从什么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季节差)。

(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总领全诗,是全诗的主旋律)。

3、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1、我们爱你啊,中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哪些可爱的地方。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2节。

(1)朗读第2节。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

(3)默读体会,第2节表现了什么?(祖国山河的雄浑壮丽)。

(4)有感情朗读第2节。

(5)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哪些祖国的美丽风景。

(6)朗读、背诵。

(7)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联系背诵。

2、运用学法,自学3~6节。再交流讨论。

第3节:介绍祖国名产。理解:醇美光洁绚丽巧夺天工。

第4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简介: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理解“巍峨”。

第5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介绍战国编钟。

第6节: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举个例子说说这些精神。

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可爱。练习背诵。

4、学习第2~6节的写法。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七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3、有感情朗读,表现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四、朗读、背诵全诗。

1、学生采用各种方法练习背诵。

2、背诵比赛。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仿照第2至第6节写一到两节。

3、利用班会时间,把自己游览过的某个地方,知道的某个特产,古老的历史文物等,向同学们说说。

板书设计: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1、我们爱你啊,中国物产丰富。

文化灿烂。

民族伟大。

《负荆请罪》教案苏教版六年级教学案例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4、讨论: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们来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

6、知道分角色朗读。

三、作业。

将剧本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

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临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

二、精读剧本第一幕。

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

2、分组讨论。

3、指名说。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4、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5、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三、分角色朗读。

四、学生质疑。

五、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负荆请罪。

廉颇蔺相如。

对不住你过去的事别提了要是……。

宽恕我。

背荆条扔在一边避让。

跪下扶起。

(勇于改过)(顾全大局)。

为了赵国的利益。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分数的分类。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四)百分数。

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百分号是表示百分数的符号。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六年级语文《负荆请罪》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一、复习检查。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4、讨论: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们来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

6、知道分角色朗读。

三、作业。

将剧本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

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临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

二、精读剧本第一幕。

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

2、分组讨论。

4、指名说。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5、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6、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三、分角色朗读。

四、学生质疑。

五、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廉颇蔺相如。

对不住你过去的事别提了要是……。

宽恕我。

背荆条扔在一边避让。

跪下扶起。

(勇于改过)(顾全大局)。

为了赵国的利益。

小学六年级语文《负荆请罪》教案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由来。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通过对剧本台词的阅读品味,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题。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四、先学(比读书、比写字)。

学生展开充分自学,读、说、想,教师巡视。

五、后教(更正比说话)。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六、全课小结(比归纳)。

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了解。

七、当堂训练(比完成作业)。

(1)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

(2)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板书设计:

廉颇蔺相如。

对不住你避让要是……。

宽恕我过去的事别提了。

背荆条扔在一边。

跪下扶起。

(勇于改过)(顾全大局)。

为了赵国的利益。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一、激情导入.

1、学生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624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台湾,并且残酷地奴役着台湾人民(电视录像)。

3、看到这一幕幕情景,此时,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4、当时驻军厦门的郑成功和你们有着一样的感受,他是如何做的呢?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郑成功。

二、读书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1)选择你最感兴趣的画面读一读、划一划并且想一想,能读的也可以演一演。

(2)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自学交流;把你最感兴趣的画面向同组的同学介绍介绍;你可以用读书的方式也可以用表演的方式。

(3)课堂读议交流:现在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最感兴趣的画面?

a、当学生读到第3小节时:

a学生可能会先读、再讲。

b还有谁对这个画面感兴趣,感兴趣的一起站起来读一读,

c演一演,做一次自信的郑成功。

b、学生读到第4小节时:

a学生先读、再讲为什么感兴趣。

b再指名感兴趣的同学读。

c还有谁对这个画面感兴趣,感兴趣的一起站起来读一读。

c、学生读到第4小节时:

a指名读、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画面。

b再指名读、介绍,感兴趣的一起读。

d、当学生读到第5、6小节时:

a先介绍战斗的场面。

b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五节,再次感受战斗经过。(准备讲故事)。

c谁能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这个战斗画面。

d指名学生讲故事。

师述: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你们高兴吗?台湾人民更加高兴,大家一起感受台湾人民对收复台湾的高兴心情(听录音)。

e、当学生介绍到六到八小节时:

郑成功不仅收复台湾,而且(引读)……。

(以读促讲)。

2、哪个画面又使你感到最气愤呢?你也可用读书的方式向大家介绍。

a指名读、抓住重点词语讲。

b还有谁气愤,再指名读。

c气愤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

三、自主练习,课外扩展。

2、学生思考刚才学习、理解的画面。

3、你准备向大家用什么方式介绍你的拍摄过程。

5、你此时想对李登辉、陈水扁之分裂主义者说些什么呢?

6、假如时光会倒流,现在郑成功还活着,又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课堂小结。

1、希望同学长大以后努力学习,能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

2、描绘一个你在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战斗画面。

六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周长的概念和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自学自知圆周率,从而总结探究出求圆的周长的公式。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

1、出示以灯塔为中心的平面图。

(1)以灯塔为中心,灯塔的上、下、左、右分别表示什么方向?

相机指出:东——e西——w南——s北——n。

(2)在图上指出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的方向。

2、如果知道灯塔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是清凉岛,你能在图上表示出清凉岛的吗?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准确画出相关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一、练习复述课文。

1、根据段意,抓住重点词语,练习复述课文。

2、指名复述。

3、教师小结。

二、仿写。

1、课文第五自然段写得特别精彩,让我们一起看看,它哪儿写得好?

出示句子:

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团团围住敌舰,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了十几丈高的水注。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状,敌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总的来说,写战斗场面时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写好场面中的各个人物。写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

第二,既要勾画出场面的整体情况,又要着力描写其中一些最精彩的镜头,以突出场面的激烈。

第三,还要穿插描写战斗时所处的环境,以烘托出战斗的气氛。

4、选择一部电影或电视片,播放有战斗场面的片段。当堂把其中的一个战斗的场面描写下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大纲对本年级本学科的基本要求: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朗读方法,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2)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3)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搜集材料并养成习惯。

(4)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习惯,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

2.汉语拼音。

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继续练习钢笔字、毛笔字。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3)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4)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6.习作。

(1)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2)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对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简要分析:

1.关于阅读。

本册教材大体上按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应用文等组织单元,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

本册教材所编选的课文内容风富,体裁多样。既有反映历史人物的,又有颂扬现代英雄人物的;既有描写著名自然景观的,又有蕴含人生哲理的。

本册课文安排生字时继续采用了“识写分流”的办法。全册共安排生字222个,其中要求写得为165个,其余的57个生字只要求认识。

三、对本班学生学习情况的基本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1人。

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好、学习成绩稳定、优异的,还属女生居多。但男孩子相对而言,脑子比较灵活,接受知识、掌握知识比较迅速,课上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且质量较高。但也有个别男孩子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教育。

学习习惯很好,学习成绩稳定、优异的学生有:宁天畅、倪梦雪、陈雪、孙梦、高婷婷、徐俊锋、何明星、赵雅文、郭招娣等,共计10人。

学习习惯不错,但学习成绩不够稳定的学生有:李杨、李森、王诗睿、姜涛、王顶尚、王纯、王厚栋、姜衍坤、陈雪、阎雪等。共计10人。

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学习习惯不好,而且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有:肖芳芳、杨杨、孔芮、孟晓清、刘欣雨、张伟龙、袁苑、俞亚楠、朱桂君、王力群、汤宇等,共计11人。这些学生还有待于老师和家长的进一步加强管理。

四、改进教法提高质量的设想:

针对本班孩子的整体情况,特提出一些改进教法提高质量的设想:

1.要坚持不懈的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方面,我要认真抓好本册所安排的关于读书做笔记和不懂就问的习惯培养;另一方面,对本套教材以往所提的各项学习习惯也要常抓不懈,始终抓紧、抓实,务求达到预定的目标。

2.要坚定不移的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我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各种教辅手段促读”,指导学生原原本本地把书读好;注重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让他们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水平的目的。在平时,多开展读书、摘抄活动,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促进他们多读书,读好书。

3.要明确本册课本的编写意图,注重读写结合,循序渐进的进行作文教学。

苏教版六年级《安塞腰鼓》教学案例

《安塞腰鼓》一文通过对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描写,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现了陕北高原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

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教学分为两个板块:感知气势、品味语言。整个过程又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安塞腰鼓。

生:听说过。

师:谁来介绍。

生:是一种大型民族艺术。有两千年历史。

师:说的真好,谁来补充。

生:可以有千人参加,气势磅礴。

师:补充得恰到好处。

师:是大型的民族艺术。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陕北作家给大家带来的读。

师:大家看过安塞腰鼓吗?今天,让我们跟这画面体会安塞腰鼓的那股子劲。

(看画面,听课文)。

师:同学们,听完课文朗读,你们有什么感受,谁来说一说。

生:我感受到安塞腰鼓振奋人心。

师:好的,还有吗。

生:我感受到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不愧是陕西第一鼓。

师:磅礴的气势,说的好。

生:安塞腰鼓给人刚劲豪放的感觉。

师:用的好。

师:大家心中的感受各不相同,请带着你们这样的感受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生:(自由读)。

师:请看大屏幕,出现六个生词,自己读。

生:一起读。

生:认识。

师:请大家一起读,但读完你要告诉我从这些词中感受到什么。

生:齐读。

师:什么感觉。

生:非常激动。

师:说的好。

生:激昂。

师:你的脸都红了,看来十分激愤。

师:这些词都是用来描写什么的?

生:安塞腰鼓。

师:难怪作者在文中写道“好一个安塞腰鼓!”文中类似的写法还有吗?找到了吗?

生:十四小节。

师:有两个感叹号,只要读一句。

生:十一节。

师:好的。

生:文中的第八节。

师:还有吗。

生:第六小节,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师:让我们一起带着激昂的情感来读一读。

生:(激昂地读)。

师:这腰鼓究竟好在哪呢?

师:请大家自己读课文,找出这安塞腰鼓究竟好在哪里。

师:找好了吗?谁来说。

生:第七小节。

师:大声读出来。

生:读。

师:你读得非常好,你发现没有,在你读得这段有许多相对的词。

生:冰冷,燥热;恬静,飞溅;困倦,亢奋。

师:大家一起读。

师:谁能读好这一段。

生:(读)。

师:多有气势啊,我们一起来读。

师:你们的朗读让我想到,落日照大旗,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到了千军万马在奔腾。

师:安塞腰鼓还好在哪里?

生:文章第十五小节。

师:你读得很流畅,你的朗读还欠缺点什么。

生:气势。

师:气势和力量。

师:你愿意请你的同学和你一起来读吗?

生:

师:请两个同学和他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真有力量。

师:在这段文字里哪个词让你最能感受到力量?

生:叹为观止。

师:有力地读。

生:叹为观止。

师:一齐读。有力量,哪一个词感受到气势?

生:每一个。

师:为什么。

生:有四个每一个。

师:还有吗?

生:呼呼作响,

师:为什么?

生:因为舞姿只能看到,却发出了声音。

师:你们的读让我感到战栗。

师:知道什么是战栗吗?

生:沉浸在其中了。

师:是的,我们一起来读,体会战栗。

生:读。

师:多么有力的朗读阿!多么有力的安塞腰鼓啊。

师:接着说,安塞腰鼓还好在哪里。

生:第十小节。

师:读。

师:你读得非常好,大家看看这一节。

师:这鼓声不但回荡在牛皮面上,还回荡在哪?

生:回荡在人们的心中。

师:你们的心中有着鼓声吗?

生:有。

师:好的,一齐读!

师:这是隆隆的鼓声,这是隆隆的气势,好一个安塞腰鼓!

师:还有吗。

生:还有第十小节。

师:我们一起来读。

生:

生:

师:你们的读,读出了气势,读出了磅礴,大家还想看看安塞腰鼓吗?

生:想!

(看录像)。

师:好看吗?

生:好看!

师:安塞腰鼓好看,文中的描写也是精彩绝伦。你能仿照书上的写法也来赞美咱安塞腰鼓吗?开始,写在材料的空白处。

生:雷鸣一样是振奋的鼓声。

生:巨浪一样是疯狂的呐喊。

(。。。。。。)。

师:同学们,在文中这四句话反复出现,为什么反复地出现呢?

生:(思考)。

师:大声地读一读。

师:什么感觉?

生:感觉就是心潮澎湃。

师:请四位同学读。

师:真有力量,想读吗?分组读。

生:第一组读。

生:一二读一二三组读,全班读(气势渐强)。

师:让我们再一次发出感叹吧!

师:同学们,我们能看到这样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我们该感谢谁呢?

生:感谢黄土高原。

师:没有黄土高原就没有?

生:安塞腰鼓。

师:还要感谢谁?

生:北黄土高原养育的后生们。

师:没有他们,就没有?

生:安塞腰鼓。

师:下节课,我们一起再来认识苍凉辉煌的黄土高原,还有朴实可爱的后生们。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

1.知识技能:学生经历用切割拼合的方法推导出圆柱体积公式。

的过程,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运用圆柱体的体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学生经历并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起兴趣。

同学们,我们的图形世界十分丰富多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如何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呢?你觉得圆柱的体积和什么有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的体积)。

二.巧妙转化,探究新知。

1.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它们都是直柱体,我们回忆一下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体积统一公式“底面积×高”,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

2.出示圆柱体,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在学习圆面积计算时,我们是把圆转化成哪种图形来计算的?回忆一下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根据学生的叙述,教师课件演示。(演示课件:圆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圆面积公式的过程。)。

3.现在老师给这个圆柱体变个魔术,仔细观察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动画演示)。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同学们自己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1)圆柱体转化成什么立体图形?

(2)它是怎样转化成这个长方体的?

年六年级语文《负荆请罪》原文及教案

时间战国时代。

地点蔺相如的府邸。

人物蔺相如:赵国的上卿。

廉颇:赵国的大将军。

韩勃:蔺相如的门客。

第一幕。

[幕启。蔺相如正在聚精会神地读书,旁边站着的韩勃气呼呼的,好像受了许多委屈。]。

韩勃(气愤地)大人,别怪我多事,廉将军一再挡我们的道,太欺负人了,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蔺相如(笑笑)韩勃,干吗这么生气?

韩勃大人,您是赵国的上卿,职位比廉将军高,为什么那么怕他呢?

蔺相如(依然笑笑)我并不是怕他。

韩勃刚才在路上,大人不是有意避让廉将军的车子吗?要是我呀,才不让他呢!

蔺相如还是以和为贵嘛。

韩勃(不满地)我真不明白,大人您为什么变得这样怕事。想当年,秦王那么厉害,您毫不惧怕,针锋相对地跟他斗,唇枪舌剑,寸步不让,多解气!

蔺相如既然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

韩勃(不解地)那么大人为什么好几天不敢上朝?分明就是怕见到廉将军嘛!

韩勃(若有所悟地)唔,原来是这样!对,对,大人您做得对!

[幕落。

第二幕。

[幕启。几天以后。蔺相如在客厅踱步。一会儿,韩勃匆匆走上。

韩勃(紧张地)大人!大人!

蔺相如什么事?

韩勃廉将军来了!

蔺相如(奇怪地)什么,廉将军来找我?

韩勃廉将军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蔺相如快请廉将军进来!

韩勃是!

[韩勃下,一会儿工夫领廉颇上。

蔺相如(迎上去)廉将军!

[廉颇赶忙跪下来。

蔺相如(吃惊地)哎呀,廉将军,您这是——。

廉颇蔺大人,请您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

蔺相如(连忙取下荆条扔在一边,伸手去扶廉颇)廉将军,别这样,快请起,快请起。

廉颇(不肯起来)蔺大人,我实在对不住您。

蔺相如(双手扶起廉颇)请起来,廉将军,请起来吧。

廉颇蔺大人,请您宽恕我这个老迈昏庸的人吧!我常常在别人面前侮辱您。现在,我知道,那完全是我的过错。

蔺相如过去的事就别提了。

廉颇蔺大人,最初我还以为您怕我哩,后来经人提醒,才明白您这样做完全是为我们赵国着想。您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蔺相如哈哈哈,廉将军,您能明白我的心思,我实在太高兴了!韩勃,快叫人准备筵席,我要跟廉将军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韩勃应声下。蔺相如拿了一件衣服替廉颇披上,两人紧紧地拉着手,坐下来亲密地交谈着。

[幕落。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4、讨论: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们来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

6、知道分角色朗读。

三、作业。

将剧本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

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临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

二、精读剧本第一幕。

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

2、分组讨论。

4、指名说。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5、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6、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三、分角色朗读。

四、学生质疑。

五、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