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范文(12篇)

时间:2023-12-18 06:01:34 作者:XY字客

通过编写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可以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果。下面是一些成功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分享,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初二物理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

2.对进行公式变形。

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

 

1课时。

  投影仪、投影片。

密度知识的应用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

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中,经常要运用方法对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方法来解决问题必须要受到概念与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过程、意义,弄清各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一定不要把问题化,不能生搬硬套用规律,如,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意义的理解.

2.对进行公式变形。

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意义.

1课时。

投影仪、投影片。

1.根据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和.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

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

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的积极性.

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

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

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

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意义.

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

前几章我们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

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

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对比可解决的公式变形问题.

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

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

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

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

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

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

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

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

是球壳的体积.

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

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

已知:

求 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

解法一、密度比较法。

球为空心.

解法二、质量比较法。

铜球为空心.

解法三、体积比较法。

铜球是空心的.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空心部分体积等于球的体积减去壳的体积,是.

从前边的计算我们看到,这个铜球的密度是,它恰好和铁的密度相同.这里边告诉了我们两个问题.

二是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我们能说它是铝吗?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元素成分.

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

(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

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 由此得出.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

(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

(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

探究活动。

【课题】鉴别铅球。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的.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第五节《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1.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2.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具。

(三)教学过程。

一、由提问引入课题。

用前面学的密度知识,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密度表。

教师示范:待查物质“铝”的密度值,它的读法及物理意义.。

请两位学生用“千克/米3”为单位,分别查出铜和水的密度并读数和说明它的物理意义.。

再请两位学生用“克/厘米3”为单位,回答上述的提问.。

要求学生记住水的密度.。

(2)通过阅读密度表,了解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密度大小的规律.。

提问:比较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密度的大小,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8.。

提问:(1)这块碑心石的质量能称出来吗?(2)谁能想出求这块碑心石质量的方法?

由学生评议黑板上的解法是否对,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教师出示:1个铝制的机器零件.。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可用天平称出这个零件的质量;由密度表查。

出示:抄好例题的小黑板.〔例1〕某个钢制零件的质量为46.8克,它的体积有多大?

请2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

由学生评议黑板上的解法是否对,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出示:一卷铝电线,提问:不用尺,谁能算出这卷铝电线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到:称出铝电线的质量;从密度表查出铝的。

可以算出这卷铝电线的长度l.。

出示:运动会第一名的奖牌.。

提问:奖牌是用什么做的?是真金的吗?谁能找到鉴别的办法?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用天平称出奖牌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奖牌的。

制成的.。

(板书:3.鉴别物质)。

让学生看小黑板的例题2:“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请2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

由学生评议黑板上的解法是否正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5.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例题〕。

(1)全班读题,请一学生说出已知条件.。

(2)教师分析题意并板书解题过程.。

三、复习小结,巩固新课。

请3位学生上黑板分别完成课本节后练习1、2、3.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这三道题.。

四、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4、5、8.。

注:文中涉及课本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

密度知识的应用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 ,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 习惯,以美的作业 给人以享受.

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

第12页 。

第五节《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作者:南京六十七中学高康宁)。

(一)教学目的。

1.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2.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具。

(三)教学过程。

一、由提问引入课题。

用前面学的密度知识,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密度表。

教师示范:待查物质“铝”的密度值,它的读法及物理意义.。

请两位学生用“千克/米3”为单位,分别查出铜和水的密度并读数和说明它的物理意义.。

再请两位学生用“克/厘米3”为单位,回答上述的提问.。

要求学生记住水的密度.。

(2)通过阅读密度表,了解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密度大小的规律.。

提问:比较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密度的大小,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8.。

提问:(1)这块碑心石的质量能称出来吗?(2)谁能想出求这块碑心石质量的方法?

由学生评议黑板上的解法是否对,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教师出示:1个铝制的机器零件.。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可用天平称出这个零件的质量;由密度表查。

出示:抄好例题的小黑板.〔例1〕某个钢制零件的质量为46.8克,它的体积有多大?

请2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

由学生评议黑板上的解法是否对,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出示:一卷铝电线,提问:不用尺,谁能算出这卷铝电线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到:称出铝电线的质量m;从密度表查出铝的。

可以算出这卷铝电线的长度l.。

出示:运动会第一名的奖牌.。

提问:奖牌是用什么做的?是真金的吗?谁能找到鉴别的办法?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用天平称出奖牌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奖牌的。

制成的.。

(板书:3.鉴别物质)。

让学生看小黑板的例题2:“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请2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

由学生评议黑板上的解法是否正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5.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例题〕。

(1)全班读题,请一学生说出已知条件.。

(2)教师分析题意并板书解题过程.。

三、复习小结,巩固新课。

请3位学生上黑板分别完成课本节后练习1、2、3.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这三道题.。

四、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4、5、8.。

《密度知识的应用》物理教学教案

1.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2.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师分别出示:运动会奖牌及1卷铝电线.提问:

(1)怎样能知道这块“运动会的金牌”是不是纯金的?

(2)不用尺量,怎样知道这一大卷铝电线的长度?

用前面学的密度知识,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1.密度表。

教师示范:待查物质“铝”的密度值,它的读法及物理意义.。

再请两位学生用“克/厘米3”为单位,回答上述的提问.。

要求学生记住水的密度.。

(2)通过阅读密度表,了解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密度大小的规律.。

提问:比较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密度的大小,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2.利用密度知识求物体的质量。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8.。

提问:

(1)这块碑心石的质量能称出来吗?

(2)谁能想出求这块碑心石质量的方法?

由学生评议黑板上的解法是否对,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3.利用密度知识求体积。

教师出示:1个铝制的机器零件.。

提问:

(1)不用量筒或量杯能测出这个零件的体积吗?

(2)谁能想出求这个铝制零件体积的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可用天平称出这个零件的质量;由密度表查。

请2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

由学生评议黑板上的解法是否对,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出示:一卷铝电线,提问:不用尺,谁能算出这卷铝电线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到:称出铝电线的质量;从密度表查出铝的。

可以算出这卷铝电线的长度l.。

出示:运动会第一名的奖牌.。

提问:奖牌是用什么做的?是真金的吗?谁能找到鉴别的办法?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用天平称出奖牌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奖牌的。

制成的.。

(板书:3.鉴别物质)。

让学生看小黑板的例题2:“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请2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

由学生评议黑板上的解法是否正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5.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例题〕。

(1)全班读题,请一学生说出已知条件.。

(2)教师分析题意并板书解题过程.。

课本习题:4、5、8.。

注:文中涉及课本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2.通过复习,能够使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

(3)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

(4)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5)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

谈话引入:我们今天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一)教学例5(用比例解答下题)。

1.学生读题,独立解答.。

2.学生反馈:

3.分析:

(1)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

(2)12和要求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反馈.。

2.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

三、巩固反馈.。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八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知识综合应用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0页例5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假设法,使学生能掌握“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

2.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假设法,解决“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

教学难点:单位“1”的不断变化。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做好铺垫。

教师:最近我们一直在学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请同学们先来看看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一)只列式不计算:

1.180米增加20%是多少米?

(二)找出下列题目中表示单位“1”的量:

1.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数本数的37.5%;。

2.果园里苹果树的棵树比梨树多50%;。

3.冰箱售价1800元,十一商场搞活动,降了10%。

【设计意图】“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和“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这两类问题是解决“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的基础,明确找准单位“1”也是这节课的难点所在,所以设计了这两个部分的旧知复习,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作用。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一)阅读与理解。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5:

教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有哪些困惑?

问题2预设1:3月的价格都不知道,不能解决;。

预设2:5月和3月的价格不变,降了20%和涨了20%抵消了,价格应该是不变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阅读题目并独立思考问题,使所有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对于这个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问题和困惑。有些学生可能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有些学生会觉得价格是不变的,也有学生能看出其中的`端倪。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引领学生分析与解答问题,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分析与解答。

学生1:我想把3月的价格假设成100元,就能解决了。

学生2:我想把它假设为1000元。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

学生1:100×(1-20%)=100×0.8=80(元),

80×(1+20%)=80×1.2=96(元),

学生2:1000×(1-20%)=1000×0.8=800(元),

800×(1+20%)=800×1.2=960(元),

学生3:1×(1-20%)=1×0.8=0.8,

0.8×(1+20%)=0.8×1.2=0.96,

(1-0.96)÷1=0.04=4%。

学生汇报:我们组每个人假设3月的价格都不一样,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数据的假设,并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结果一致,促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这是为什么?在所有假设的数据中,“1”是最特别的,特别提出来分析,是让学生明白这里的“1”不只是单纯的1元,也可以代表“10元”“100元”等,这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

(三)回顾与反思。

教师:如果老师用更为一般的假设方法,把3月的价格假设为。

元,请你求一求结果,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结果还是4%,过程如下:

(元);。

(元);。

学生:虽然涨价和降价都是20%,但是它们的基础不一样,也就是单位“1”不一样,4月的价格是在3月的价格的基础上降价的,而5月的价格是在4月的价格(也就是3月的价格降了20%之后所得的价格)的基础上涨价的。

【设计意图】把3月的价格假设为,通过计算发现最后的结果和没有直接关系,使学生从数学本质上理解各种假设法的合理性以及内在一致性。对于一开始认为价格不变的学生,重点提出反思,找出问题的关键点,也就是连续变化的时候单位“1”发生了改变,让学生经历了猜测、假设、验证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灵活应用。

(一)基本练习。

1.一台笔记本先降价10%,再涨价10%,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

2.一台笔记本先涨价10%,再降价10%,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

你发现了什么?

(二)变式练习。

1.长方形的长增加25%,宽减少20%,面积变大还是变小了?

(三)提高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富有层次的练习设计,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对“求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方法的掌握,另一方面让学生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解决百分数的较为复杂的问题,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全课总结,加深认识。

(一)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二)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假设法解决有关百分数连续变化的问题,相对来说把单位“1”假设为“1”比较简单和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自主地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通过教师的归纳与提炼,让学生再一次巩固“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2.通过复习,能够使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

(3)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

(4)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5)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

谈话引入:我们今天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探讨新知.。

(一)教学例5(用比例解答下题)。

1.学生读题,独立解答.。

2.学生反馈:

3.分析:

(1)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

(2)12和要求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反馈.。

2.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

三、巩固反馈.。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的应用教案高中生物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新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必修三板块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着重讲述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类型和信息传递在生物之间的意义。这对于我们整体性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基础。是学生理解生态系统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生态系统相关的知识基础,对于信息的了解也从各个渠道有所涉猎。因此,在学习本节内容时,遇到的学习障碍也会相对较低。同时,学生对于丰富多彩的生物行为也比较感兴趣,这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来说是一个天然的优势。

三、学习目标的确立。

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例子。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说明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资料,利用已有信息传递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学会感受大自然的奥妙。

四、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五、教学思路。

本节课着重在于学生对于教材资料的分析了解,因此,准备学习资料供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体会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是十分有效的教学策略。

六、教学准备。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各种实例与资料。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详细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信息交流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这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等方式可以获取信息,也会通过文字,图片将信息传递出去。请大家举例一些常见的,除人类以外,其他动物的信息交流的方式。

学生活动:学生举例,蜜蜂的跳舞,孔雀的开屏,村庄里狗吠。

展示资料,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讨论。

教师活动:非常好。那么从大家的讨论中我们可以归纳一下,自然界中的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归纳为三种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我们再来看一组资料,判定属于什么种类的信息。

学生活动:判定资料中的信息种类。

教师活动:那么这些信息在生态系统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学生活动:不同信息所起的具体作用,一一进行描述。

学生活动:举例说明信息传递所起的作用。

教师活动:信息传递属于生态系统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那么能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在日常农业生产中有什么样的应用?(比如:养鸡过程中,若在鸡舍增加夜晚灯光照射有利于鸡提高产蛋量。这样做有什么科学道理?对于农业中常见害虫,你有什么防治方法?有没有对环境无害的防治方法呢?)。

展示相关的资料。

学生活动:讨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在日常生活及农业中的应用。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第十一册p5859,例2、例3,练习十三1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教材简析: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根据两个量的比推想出各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桌讨论,再回答。

(估计学生回答:1、平均分,就是男生12个,女生12个;2、这样不合理。3、应该按人数来分,男女生人数的比是30:18,化简后是5:3,按这个比例来分较合理。)。

师小结:这样24个实心球按5:3来分,男女生各能分到几个?你能解决这样问题吗?

二、主动探究,归纳方法:

老师把刚才的问题板书成应用题出示,并引导学生一起研究解决刚才的问题:

方法引导:同学们想出了很多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些方法都可以,具体解题时用什么方法,同学们可以灵活地选择。

小结:我们分东西,可以用平均分,也可以按一定的比例来分。像刚才一样,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出示课题: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初步运用。

师:这样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2)出出金点子:

学生先自己做,再交流。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并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

五、课堂练习:练习十三14。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