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大全(19篇)

时间:2023-12-15 08:10:30 作者:FS文字使者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需要综合考虑教师个人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结合学校和教育部门的要求和指导意见,确保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走进优秀教师班级,探寻他们成功的教学工作计划的秘密。

密度知识的应用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

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中,经常要运用方法对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方法来解决问题必须要受到概念与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过程、意义,弄清各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一定不要把问题化,不能生搬硬套用规律,如,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意义的理解.

2.对进行公式变形。

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意义.

1课时。

投影仪、投影片。

1.根据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和.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

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

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的积极性.

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

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

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

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意义.

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

前几章我们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

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

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对比可解决的公式变形问题.

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

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

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

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

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

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

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

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

是球壳的体积.

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

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

已知:

求 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

解法一、密度比较法。

球为空心.

解法二、质量比较法。

铜球为空心.

解法三、体积比较法。

铜球是空心的.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空心部分体积等于球的体积减去壳的体积,是.

从前边的计算我们看到,这个铜球的密度是,它恰好和铁的密度相同.这里边告诉了我们两个问题.

二是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我们能说它是铝吗?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元素成分.

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

(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

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 由此得出.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

(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

(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

探究活动。

【课题】鉴别铅球。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的.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初二物理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

 

第五节《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法建议。

第12页。

密度知识的应用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 ,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 习惯,以美的作业 给人以享受.

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

第12页 。

《密度知识的应用》物理教学教案

知识目标。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法建议。

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对进行公式变形。

1课时。

投影仪、投影片。

1.根据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和.。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

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

(一)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

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

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2.求质量。

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

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

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

3.求体积。

4.讲解例题。

例题:有一个体积是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

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

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

是球壳的体积.。

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

已知:

求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

解法一、密度比较法。

球为空心.。

解法二、质量比较法。

铜球为空心.。

解法三、体积比较法。

铜球是空心的.。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空心部分体积等于球的体积减去壳的体积,是.。

3.总结、扩展。

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

(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

(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

探究活动。

【课题】鉴别铅球。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参考方案】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的.。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初二物理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

(二).新课教学。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

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

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

2.求质量。

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

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

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对比可解决的公式变形问题.

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

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

3.求体积。

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

4.讲解例题。

例题:有一个体积是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

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

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

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

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

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

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是球壳的体积.

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

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

已知:

求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

解法一、密度比较法。

球为空心.

解法二、质量比较法。

铜球为空心.

解法三、体积比较法。

铜球是空心的.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空心部分体积等于球的体积减去壳的体积,是.

从前边的计算我们看到,这个铜球的密度是,它恰好和铁的密度相同.这里边告诉了我们两个问题.

二是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我们能说它是铝吗?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

3.总结、扩展。

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

(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

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由此得出.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

(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

(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

密度知识的应用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 ,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 习惯,以美的作业 给人以享受.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的应用教案高中生物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

3、收集基因工程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发展前景。

4、通过对书中插图、照片等的观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6、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体验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的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2)转基因生物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演示多媒体课件列举几种生物的不同性状,如下:(1)青霉菌能产生对人类有用的抗生素——青霉素。(2)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气。(3)人的胰岛素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浓度。

1、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看法。

(1)为什么能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嫁接”到另一种生物上?

(2)推测这种“嫁接”怎样才能实现?

(3)这种“嫁接”对品种的改良有什么意义?

【问1】杂交育种有哪些局限性?人类是否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直接定向改变生物。

“你的想法很好,可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实现你的设想呢?”

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工程的大致步骤和所需要的工具:剪刀、针线、运载体等。并用问题启发学生:“你能想像这种剪刀加浆糊式的’嫁接工作在分子水平的操作,其难度会有多大吗?”

2、下面以ecori为例,构建重组dna分子模型,体会基因的剪切、拼接、缝合的道理。

ecori是已发现的500多种限制性内切酶中的一种,它是一种从细菌中发现的能在特定位置上切割dna分子的酶。它的特殊性在于,它在dna分子内部“下剪刀”,专门识别dna分子中含有的“gaattc”这样的序列,一旦找到就从g和a之间剪断(参考教科书插图6-3)。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设计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

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

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

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

2、对进行公式变形。

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具学具。

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四、师生互动。

活动设计。

1、根据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和。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

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

(一)引入新课。

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

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

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

(二)。新课教学。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

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

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

2、求质量。

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

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对比可解决的公式变形问题。

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

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

3、求体积。

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

4、讲解例题。

例题:有一个体积是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

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

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

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

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

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

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

是球壳的体积。

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

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

3、总结、扩展。

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

(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

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由此得出。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

(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

(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

长正方体知识的应用教案设计参考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在这个案例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给学生充分观察和实际操作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产实践,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这是新大纲中所强调的。

教师遵循了新大纲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引入,为学生创设了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对知识的思考与实物模型的演示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

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和总结出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方法,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多种算法的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我们深刻体会到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包办代替,努力创设情景,提供空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充分经历-和感受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和计算方法,并且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建立了自信心,激发了求知欲,获得了成功得体验。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教案

可以分为公务类应用文和私务类应用文。

公务类应用文是指为处理国家和集体的事务而写作和使用的应用文,即通常所说的公文。

私务类应用文是指为处理个人的事务而写作和使用的应用文,即通常所说的个人日常应用文书。

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应用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应用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应用文。

(一)行政类应用文。

行政类应用文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和日常行政公文。

1.国家行政机关公文。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是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所规定的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十三类十三种公文。国家机关公文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企事业单位处理事务的文件,主要用来传达和贯彻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指导工作,提出要求,答复问题,通报情况,交流经验,传递信息。公文制作比较严格,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在写作和使用时,要根据国家最新的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区分每类公文文种的行文要求和使用范围,确定适用的文种形式,确保其使用效率。

2.日常行政机关公文。

日常行政机关公文是指上述国家法定的行政机关公文以外的一些事务文件。是指简报、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规章制度,介绍信、证明信等用来处理单位内部日常事务,与具体部门进行工作联系的应用文。它们的行文格式不像公文那样严格,制作也比较自由。日常事务公文不具有法定的权威,一般不单独行文,如有必要,需另行备文,按法定公文处理,否则只作为参考材料。有些日常事务公文还可在报刊上发表。

(二)专业工作应用文。

专业工作应用文是指在一定专业机关或专门的业务活动领域内,因特殊需要而专门形成和使用的应用文。由于分工不同,社会各行各业经管的事务有很大的差异。这样,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便逐渐形成了一些与其专业相适应的应用文,称为专业工作应用文。专业应用文除了要遵守应用文的一般规则外,还有很强的专业特点,外行人是不能写好的,如财经部门常用的预决算报告、审计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外贸函电、经济合同等;司法部门常用的起诉书、判决书、证词、辩护词、立案报告、破案报告;文教部门常用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教学管理条例;医务工作常用的病历、处方、护理日志、诊断证明书、死亡报告;外事工作常用的照会、声明、国书、意向书、备忘录、国际公约、联合公报等等。

在各类应用文中,专业工作应用文涉及的面最广,发展最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为适应工作需要随事立体的应用写作新形式,也将会不断增多。

(三)日常生活应用文。

日常生活应用文主要指个人用来处理日常生活事务和礼仪的应用文,如书信、电报、启事、请柬、讣告、日记、读书笔记。日常生活应用文与个人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活动关系密切,使用范围很广。日常生活应用文虽然也有一定的格式,但不十分严格,写作较灵活自由。

以上只是从大的方面来划分。如果进一步,还可根据行文方向、内容性质或其他管理文件的标准来划分。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的应用教案高中生物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

植物基因工程是指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人植物体细胞内进行天然繁殖,使重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们所需要的基因产物.通过一学期研究性学习的时间,结合我们所学习的知识及其对植物基因工程的'了解,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我们对植物基因工程的现状对其发展.

作者:焦太和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获垛初级中学刊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china年,卷(期):2009“”(26)分类号:q94关键词: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2.能够使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

(3)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

(4)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5)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

谈话引入:我们今天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一)教学例5(用比例解答下题)。

1.学生读题,独立解答.。

2.学生反馈:

3.分析:

(1)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

(2)12和要求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反馈.。

2.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

三、巩固反馈.。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八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知识综合应用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0页例5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假设法,使学生能掌握“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

2.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假设法,解决“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

教学难点:单位“1”的不断变化。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做好铺垫。

教师:最近我们一直在学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请同学们先来看看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一)只列式不计算:

1.180米增加20%是多少米?

(二)找出下列题目中表示单位“1”的量:

1.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数本数的37.5%;。

2.果园里苹果树的棵树比梨树多50%;。

3.冰箱售价1800元,十一商场搞活动,降了10%。

【设计意图】“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和“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这两类问题是解决“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的基础,明确找准单位“1”也是这节课的难点所在,所以设计了这两个部分的旧知复习,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作用。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一)阅读与理解。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5:

教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有哪些困惑?

问题2预设1:3月的价格都不知道,不能解决;。

预设2:5月和3月的价格不变,降了20%和涨了20%抵消了,价格应该是不变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阅读题目并独立思考问题,使所有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对于这个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问题和困惑。有些学生可能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有些学生会觉得价格是不变的,也有学生能看出其中的`端倪。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引领学生分析与解答问题,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分析与解答。

学生1:我想把3月的价格假设成100元,就能解决了。

学生2:我想把它假设为1000元。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

学生1:100×(1-20%)=100×0.8=80(元),

80×(1+20%)=80×1.2=96(元),

学生2:1000×(1-20%)=1000×0.8=800(元),

800×(1+20%)=800×1.2=960(元),

学生3:1×(1-20%)=1×0.8=0.8,

0.8×(1+20%)=0.8×1.2=0.96,

(1-0.96)÷1=0.04=4%。

学生汇报:我们组每个人假设3月的价格都不一样,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数据的假设,并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结果一致,促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这是为什么?在所有假设的数据中,“1”是最特别的,特别提出来分析,是让学生明白这里的“1”不只是单纯的1元,也可以代表“10元”“100元”等,这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

(三)回顾与反思。

教师:如果老师用更为一般的假设方法,把3月的价格假设为。

元,请你求一求结果,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结果还是4%,过程如下:

(元);。

(元);。

学生:虽然涨价和降价都是20%,但是它们的基础不一样,也就是单位“1”不一样,4月的价格是在3月的价格的基础上降价的,而5月的价格是在4月的价格(也就是3月的价格降了20%之后所得的价格)的基础上涨价的。

【设计意图】把3月的价格假设为,通过计算发现最后的结果和没有直接关系,使学生从数学本质上理解各种假设法的合理性以及内在一致性。对于一开始认为价格不变的学生,重点提出反思,找出问题的关键点,也就是连续变化的时候单位“1”发生了改变,让学生经历了猜测、假设、验证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灵活应用。

(一)基本练习。

1.一台笔记本先降价10%,再涨价10%,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

2.一台笔记本先涨价10%,再降价10%,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

你发现了什么?

(二)变式练习。

1.长方形的长增加25%,宽减少20%,面积变大还是变小了?

(三)提高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富有层次的练习设计,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对“求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方法的掌握,另一方面让学生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解决百分数的较为复杂的问题,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全课总结,加深认识。

(一)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二)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假设法解决有关百分数连续变化的问题,相对来说把单位“1”假设为“1”比较简单和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自主地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通过教师的归纳与提炼,让学生再一次巩固“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八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知识综合应用

本节课比较成功之处:

将数学内容“生活化”。“数学源自生活而应用于生活”本节课设计上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从引入、新课、巩固等环节的取材大都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例题从生活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探究,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又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研究解决生活的其它数学问题,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避免死记硬背,在学生明确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后,还鼓励他们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百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记忆类型和套用公式来解题,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理解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实用价值。

课后有很多遗憾,比如上课节奏把握不好,后面练习过紧,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理解新知识,学生的学习效率仍需要提高,练习题里没有时间让学生画线段帮助自己充分理解、巩固,学生的语言表达并不很准确等,缺乏评价性、激励性的语言。

用不同知识解应用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抓住解题关键进行熟练准确的判断,从而找准题中的等量关系。

通过与算术方法解答相比较,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能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师:谁能够说说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判断下题中各量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指导学习题例。

让学生独立解答例7。

在弄清题意后,把例5未完成的部分写完整然后比较这两种解答方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抓住商一定来建立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比例式解答的。

不同点:第一种解法是直接设所求问题为x。

第二种解法是间接设,即解出x后,还要用x减3才是所求问题。

师:除了这两种方法解答外,还能用其它方法吗?请用算术方法解答例7。

学习例6。

师:请同学们在教材上完成例6后,再用算术方法解答。说说用比例解例6的关键。

对比小结。

比较例5例6有什么不同?分别是根据什么关系来解答的?

(强调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关键是判断题中的数量成什么比例,再根据题中比例关系找准等量关系,把其中未知数量用x代替,列出方程解答)。

算术解法和比例解法的比较和联系。

观察算式(例5)。

练习巩固。

笔答题:教材117页1~3题。

全课总结(略)。

长正方体知识的应用教案设计参考

知识目标。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法建议。

--示例。

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

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对进行公式变形。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根据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

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新课教学。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的应用教案高中生物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新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必修三板块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着重讲述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类型和信息传递在生物之间的意义。这对于我们整体性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基础。是学生理解生态系统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生态系统相关的知识基础,对于信息的了解也从各个渠道有所涉猎。因此,在学习本节内容时,遇到的学习障碍也会相对较低。同时,学生对于丰富多彩的生物行为也比较感兴趣,这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来说是一个天然的优势。

三、学习目标的确立。

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例子。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说明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资料,利用已有信息传递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学会感受大自然的奥妙。

四、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五、教学思路。

本节课着重在于学生对于教材资料的分析了解,因此,准备学习资料供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体会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是十分有效的教学策略。

六、教学准备。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各种实例与资料。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详细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信息交流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这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等方式可以获取信息,也会通过文字,图片将信息传递出去。请大家举例一些常见的,除人类以外,其他动物的信息交流的方式。

学生活动:学生举例,蜜蜂的跳舞,孔雀的开屏,村庄里狗吠。

展示资料,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讨论。

教师活动:非常好。那么从大家的讨论中我们可以归纳一下,自然界中的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归纳为三种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我们再来看一组资料,判定属于什么种类的信息。

学生活动:判定资料中的信息种类。

教师活动:那么这些信息在生态系统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学生活动:不同信息所起的具体作用,一一进行描述。

学生活动:举例说明信息传递所起的作用。

教师活动:信息传递属于生态系统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那么能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在日常农业生产中有什么样的应用?(比如:养鸡过程中,若在鸡舍增加夜晚灯光照射有利于鸡提高产蛋量。这样做有什么科学道理?对于农业中常见害虫,你有什么防治方法?有没有对环境无害的防治方法呢?)。

展示相关的资料。

学生活动:讨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在日常生活及农业中的应用。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