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茶教学设计之四(通用15篇)

时间:2023-11-28 10:53:53 作者:纸韵

教学计划的制定应该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教学计划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等的一种计划,它可以帮助教师有目标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编写教学计划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教学计划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份较为完美的教学计划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范文,提供给大家参考,希望能给你的教学工作带来一些启发。

10《北京》教学设计之四

知识目标:

认读5个字;体会拟人句、比喻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力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灵泉”给“我们”的童年生活带来的乐趣。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泉水、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及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教学重点:

体会“灵泉”给“我们”的童年生活带来的乐趣,体会作者对泉水、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及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教学难点:

体会“灵泉”给“我们”的童年生活带来的乐趣,体会作者对泉水、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及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这是一眼怎样的泉水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课文。

二、新授。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画出读不准的字音。

集体订正字音:

苔藓浸出来干涸脚爪乳汁。

3.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1)(1——2):“我们”村后的密林中有一个小小的泉,叫“一碗水”,它总是只有一碗水。

(2)(3——8):“我们”上山砍柴或采蘑菇时,就到这里休息喝水;树林里的松鼠、山喜鹊、小鹿等各种动物,常到这里喝水聚会。

(3)(9):赞美“一碗水”是一眼灵泉。

4.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小组或全班解答。

默读思考交流:说说这小小的泉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乐趣?

自己默读思考。

小组内交流。

教师帮助梳理、归纳。

乐趣主要有:上山砍柴或采蘑菇时,到这里休息、喝泉水、吃晌饭,使我们在劳动之余享受生活的乐趣;可以看着可爱的小松鼠、山喜鹊、小鹿等动物喝水、嬉戏,泉水给我们提供了和小动物们近距离接触的快乐;激发了我们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探索的兴趣;使我们能够亲近大自然,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等。

5.选择印象深刻的段落,练习朗读,体会泉水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6.围绕课后第2题思考题讨论。

体会这些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1、2、4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分别把小松鼠、山喜鹊、鸟儿们当成人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使句子更形象、更生动、更有趣,表达出喜爱之情。第3句用了比喻的写法,把草比喻成闪着绿光的缎子,突出草地的平坦,突出了草长得好,颜色嫩绿。

板书设计:

孩子们在泉水旁吃晌饭、喝泉水。

灵泉。

乐趣。

小动物们到这里喝泉水、聚会。

10《北京》教学设计之四

认读5个字;体会拟人句、比喻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灵泉”给“我们”的童年生活带来的乐趣。

体会作者对泉水、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及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体会“灵泉”给“我们”的童年生活带来的乐趣,体会作者对泉水、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及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体会“灵泉”给“我们”的童年生活带来的乐趣,体会作者对泉水、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及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1课时。

一、引入新课。

这是一眼怎样的泉水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课文。

二、新授。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画出读不准的字音。

集体订正字音:

苔藓浸出来干涸脚爪乳汁。

3.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1)(1——2):“我们”村后的密林中有一个小小的泉,叫“一碗水”,它总是只有一碗水。

(2)(3——8):“我们”上山砍柴或采蘑菇时,就到这里休息喝水;树林里的松鼠、山喜鹊、小鹿等各种动物,常到这里喝水聚会。

(3)(9):赞美“一碗水”是一眼灵泉。

4.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小组或全班解答。

默读思考交流:说说这小小的泉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乐趣?

自己默读思考。

小组内交流。

教师帮助梳理、归纳。

乐趣主要有:上山砍柴或采蘑菇时,到这里休息、喝泉水、吃晌饭,使我们在劳动之余享受生活的乐趣;可以看着可爱的小松鼠、山喜鹊、小鹿等动物喝水、嬉戏,泉水给我们提供了和小动物们近距离接触的快乐;激发了我们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探索的兴趣;使我们能够亲近大自然,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等。

5.选择印象深刻的段落,练习朗读,体会泉水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6.围绕课后第2题思考题讨论。

体会这些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1、2、4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分别把小松鼠、山喜鹊、鸟儿们当成人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使句子更形象、更生动、更有趣,表达出喜爱之情。第3句用了比喻的写法,把草比喻成闪着绿光的缎子,突出草地的平坦,突出了草长得好,颜色嫩绿。

孩子们在泉水旁吃晌饭、喝泉水。

灵泉。

乐趣。

小动物们到这里喝泉水、聚会。

10《北京》教学设计之四

1、朗读课文。

2、知道北京的夜景很美,产生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感受北京的夜景很美,指导学生由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想去北京吗?好,老师也很想去,下面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乘坐飞机到北京去看一看。

同学们,飞机就要起飞了,你们都准备好了吗?好,起飞。(播放课件)蓝蓝的天空真美呀!飞呀,飞呀,天渐渐黑了,北京就要到了,飞机慢慢下降。同学们你们看,那是什么?(北京的夜景)。

师:同学们看得很仔细,说的也好,课文中描写的更好。你们想不想读一读?

(一)、朗读课文。

看一看北京的夜景什么样?注意把字音读准。

(二)、两个人互相读一下,比一比看谁读的好。(老师刚才听了一下,觉得大家读的都很好)。

(四)学习2、3自然段。

1、飞机越飞越低,我们看得越来越清楚。把2、3两个自然段小声地读一下,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它什么样?用笔画一画。然后小组交流。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谁来说说你首先看到了什么?

一条条高速公路,一盏盏路灯连在一起……。

一条条、一盏盏说明了什么?(高速公路和灯都很多)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

(2)那么多路灯什么样,像什么?(结合课件理解)。

北京的高速路是那么美呀!请你也美美的读一读。

看到这美丽的夜景,我真的抑制不住心中的惊喜,想大声的喊“看见了,看见了。”你会怎样?试这读一读。(语速可稍快,语调可稍高。)。

(3)高速公路两边的路灯这么美,想不想再读一下?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除了看到高速公路的景色很美,你还看到了什么?

那是一座座高耸的大厦,……(课件)你看见了吗?

看见了,看见了!指名读。

(2)你还看见了什么?一片片住宅下区,……(课件)。

要是今天晚上我们就住在大厦里、住在小区里,你们高兴吗?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

4、从你们的读中,我看到了美丽的夜景,也感受到了你高兴的心情,带着这分好心情,齐读2、3自然段。

5、你们读的太好了,我已陶醉在北京美丽的夜景中,此时此刻我有好多话想说,你们想说什么吗?自由发言。(板书:真美)齐读最后一段。

1、学习笔顺、笔画。

2、你怎样把这个字记住?说一说,记一记。

3、组词。

4、说说在写这个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5、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

1、写生字。

2、朗读课文。

高速公路。

19北京的夜景大厦真美。

住宅小区。

10《北京》教学设计之四

知识目标:灵活运用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体会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情感目标:边读边思考,能够提出不懂的问题感受中国娃的志气。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青少年在传统生活习俗和文化熏陶下形成的优秀品质。体会课文表达的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明祖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灵活运用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教学难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同学们你们一定喜欢听歌曲,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歌曲《中国娃》。听着强健有利的歌曲你一定很兴奋。为你是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着首歌词,相信学完之后你会有新的感受。

出示课题6中国娃。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它。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标出小节。师巡视。

2.指名4人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读的准吗?(纠正字音)。

3.师指导个别句子的停顿。

4.听老师读——自己再读读课文——个别读。

1.自学生字,了解音形义。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搀:不能读成参,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一清二白清清清白白做人也不搀假。

腐:读轻声。千层底儿读轻声。

(2)字形,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小组内先交流。

融:左下角里边不要多一个横。

踏:注意结构。

3.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然后再读字词,记忆字音、字形、词意。

4.指导书写,让学生写字头。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1.写生字各3个。

2.熟读课文。

教学目标:通过朗读、质疑、小组合作等形式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国青少年在传统生活习俗和文化熏陶下形成的优秀品质。体会课文表达的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明祖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青少年在传统生活习俗和文化熏陶下形成的优秀品质。体会课文表达的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明祖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会提问题,把体会说给别人听。

1.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祖籍槐树融化小葱拌豆腐。

踏踏实实字正腔圆。

1、读课文,看谁读的正确、流利、有一点语气。

2.同桌配合这读一读,看谁能当小老师帮别人纠正读音。

3.提出不懂的问题,容易的及时解决。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认为中国娃是怎样的人?画出有关的句子。

2.小组交流。把你找到的答案,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中国娃最爱喝的水。

最爱吃的菜清清白白做人不搀假。

最爱穿的鞋踏踏实实创天下。

最爱说的话说话算话。

最爱写的字堂堂正正做人。

最爱做的事永远爱中华。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不要要求过高,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教师要不断鼓励。

读句子,说说是什么意思,体会表达的感情。

(1)最爱河的水永远是黄河水。(爱黄河、爱祖国)。

(2)最爱写的字永远是先生教的方块字。(热爱民族文化、热爱祖国—)。

(3)最爱做的事是报答咱妈妈。(爱祖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4.中国娃是这样棒的人,你怎样读?学生体会读,个别读,齐读。

5.你们读的真吸引人,你还从课文得哪些地方看出中国娃有志气?

讨论,个别发言。

这么优美感人的语句,你们愿意把这首歌永远记在心中吗?试着背一背。

自由背——会背得一起背。

1.比一比,组词。

2.抄写句子,体会感情。

3.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

中国娃最爱喝的水。

最爱吃的菜清清白白做人不搀假。

最爱穿的鞋踏踏实实创天下。

最爱说的话说话算话。

最爱写的字堂堂正正做人。

最爱做的事永远爱中华。

本课是一首歌词,学生通过朗读,能了解其中的意思,能够通过朗读表达出中国娃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之四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会本课生字的基础上,能了解一定的解词方法,并通过品词析句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3、能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艰辛以及其顽强意志、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绍兴有个禹陵,还有禹庙,去过吗?是纪念谁的呢?

2、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他世代为后人所传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

3、齐读课题。

“治”是我们要学的生字,

拿出手来跟着老师一块写(注意:左边的三点水瘦一点,让出位置给右边的台,上面的私字头要宽宽的,像顶帽子盖住下面的扁口)。

(治是本课的生字,虽然笔画不多,但是在间架结构的认识上,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学生写字上的难点自然也就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重点。)。

4、大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怎么做的呢?我们就通过学习课文来解决它们。

(整体教学可以使繁文简教,在本课时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初步接触课文之始,便抛出两个主问题,使本课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

二、初读课文。

1、打开书,借助拼音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词儿连读)。

2、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生字都会读吗?

看着生字,心里默默地读读想想,不会的打开书再看一看。

3、滔滔淹没冲倒害得老百姓。

治理仔细地形挖通。

被制服感激伟大英雄。

(1)第一行,谁会读?

这里面还藏着两个多音字呢,谁找到了。

知道还可以怎么读吗?“倒”组个词?出示练习。

课文中怎么提到这两个词语的?(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冲倒了――)。

其实判断多音字读音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在句子中一读就明白了。

(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四步教学法:1、联系词语读准字音。2、提问学生其他读音并组词。3、找到课文句子明确读音。4、总结提炼归纳方法。教师仅仅简单的一句话:“多音字判断最好放在具体的句子中一读就明白了。”却蕴含着今后指导学生今后判断多音字的方法。)。

我们一块读读这行词。

(2)下一行不难读,谁来试试?

(3)最后一行,一起读读?

又出现了一个制,刚才是治水的治,现在是制服的制。有什么区别呢?

先看治,可以组什么词?读读!(治病、治家、治河、治国、治虫)。

发现了吗?治大多指的是―治理的意思,所以治水就是――(治理洪水)。

小结:其实有时组组词也是挺好的一个解词办法!

那制服呢,课文中说谁被制服了?(洪水)。

生活中还听过什么被制服吗?(老虎风沙坏人)。

(第一个“治”,我采用的是“扩词意会”法,即:给出学生一串相关的词语,让学生读读悟悟,进而自然体会这些“治”大多都是―治理的意思,也很快理解了治水就是治理洪水的意思。教师顺势点拨道:其实有时组组词也是一个解词的好方法。看似无意的一句话实际却传递着一种信息,相信学生今后在遇到此类词语的时候也一定能尝试着运用这样的扩词解词法。和“治”不同的“制”的教学,我则采用了“联系生活造句”法,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联系文本来理解,然后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听过“什么被什么制服吗”?一位学生马上联想到武松打虎的故事,说::武松把老虎制服了。接着又有孩子说道:坏蛋被警察制服了。还有的说:牧民制服了野马。这些生活中的经验巧妙地帮助孩子理解了“制服”的意思,同时“被字句”“把字句”“一般陈述句”等多种句式都在学生的发言中获得了体现,真是一词多得呀!相信学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后,这两个治(制)可能很难混淆了。)。

(4)齐读生词。

3、刚才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大家自己读读课文,能找到答案吗?

4、大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呢?谁找到了答案?(生读第一小节)。

三、学习第一小节。

1、可怕的洪水到底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呢?让我们一块看一看。(录像)。

2、回想刚才情景,猜想洪水中老百姓会怎样呢?

学生一: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

学生二: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大声地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

3、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都感受到洪水的凶猛、百姓的可怜,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呢?(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

(1)反复读读词语,都读懂吗?读懂哪个说哪个。

(滔滔就是很大的水)。

(无家可归就是没有家可以回。)。

(出示图片)你们看,洪水来了,老百姓的房子没了,农田没了,家里的一切都没了,只好四处流浪、无家可归,真是太可怜了!

(2)连起来读读,让我们感受到洪水下百姓苦难的生活。

4、拿起书,让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感受那滔滔的洪水和人们的苦难!

5、传说,当时人们为了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山洞里,像野兽一样的生活;为了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大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日子过的很是悲惨。

6、正因为如此,(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再读读,读出大禹治水的决心。

7、禹为什么要治洪水,现在明白了吗?

(对于“大禹为什么要治水?”这一问题,教师首先通过录像让学生产生视觉冲击,再联系生活想象洪水中百姓境况,在有了充分的直观感受后迅速回归文本展开教学。学生先通过浏览课文自然找到书中的答案(第一小节),自己再读文感悟,体会到“洪水的浩大和百姓的不幸”,又从“滔滔、淹没、冲倒”这些词语中具体去想象洪水的凶猛,从“无家可归”中去咀嚼百姓的苦不堪言,这样由文到段再到词句,教师始终放手引导学生自己一步步地读懂文章,最后我们从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孩子真的走近了百姓,走近了洪水,更读懂了文章。)。

8、说起容易做起难,大禹是怎么做的呢?这个问题谁找到了答案?在第几小节?

四、学习第二小节。

1、治洪水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大禹会怎么做的呢?

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

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谁来读读?禹是怎么治水的?画出表示大禹治水的动作的词语。

((察看、挖通、劈开……)。

(2)那么你能根据课文把下面的这组词连一连吗?

(察看―地形;挖通―大河;劈开―大山)。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禹是怎么治水的呢?

(4)大家知道禹的父亲鲧过去也一直在治水,他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呢?(用堵的方法治水)。

鲧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花了九年时间洪水没有治好。就这样禹接替了父亲的工作。

(在重点段的教学中我主要是弄懂文本内容,即:大禹治水的方法。具体的练习环节则由四步展开:1、圈画大禹治水的动词。2、通过动宾词组搭配练习理清治水的步骤。3、运用练习说话弄懂治水方法。4、资料对比禹父―鲧“堵”的方法,真切体会大禹的智慧。)。

(1)发现了吗?其实像千辛万苦这样带有数字的词句子中还有好几个,找到了吗?这些数字词都表示了什么呢?(都不是指实在的数字,而是指很多的意思。。)。

千辛万苦就是很多的(辛苦),千山万水就是很多座山很多条河。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

(4)吃尽了千辛万苦,治水中他们到底吃过哪些苦、遇到哪些困难呢?你们能想象得出来吗?(同座互相说说)。

(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炎热的夏天,又没有空调、又没有电扇,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补充故事:传说大禹和老百姓一起劳动,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由于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大禹的指甲被泡烂,双腿得了关节炎,常常酸痛不已。。

(5)指导朗读。

(6)同学们,大禹这一切都是为了谁呢?(老百姓)一块读读,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我们一块读读!

(7)读到这,你想对大禹说什么(为了百姓,宁愿自己……我真佩服你!)板书。

――一心为民,令人钦佩!

――不怕困难,勇敢无畏!

――聪明智慧,为民治水。

(8)拿起书,让我们跟随着大禹一同去感受治水的艰辛。

(本段教学的重点主要锁定为: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主要是抓住一连串的带有数字的词语。如:千辛万苦等,在此环节中的我的设计共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在读中去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带有数字的词语都非具体所指,而是表示很多的意思。2、通过语文角主动给出一串相关的数字词语,再次引导感受数字词语的妙用。3、让学生自己说出一些知道的数字词语,检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4、再次回归文本,透过“千辛万苦”“吃尽千辛万苦”等感悟治水艰辛。5、顺势展开想象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吃过哪些苦?孩子们出色的想象既充实了文本,更丰富了理解。我们高兴地发现,朗读中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情境,个个动情,人人投入,相信大禹那充满智慧、富含勇气的高大形象早已在孩子心中清晰起来。)。

四、写字练习。

1、指导写好“被”和“制”。

(1)被。

左边是我们新学的部首――衣字部,要区别示字部。

(2)制。

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左边的横画较多,要紧凑一些)。

(3)描红。

(在课堂的最后十分钟的生字写字教学中,教师重点教了两个字“被”和“制”,“被”字中涉及到本节课新学的一个偏旁“衣字旁”,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了讲解、书空、范写等都很得法,但是对于“制”教师也沿用了前一字的方法,平均用力。

回顾本案例的教学,应该讲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是有所遗憾的,因为教师忽略和淡化了教材资源(苏教版的语文教材在生字的笔顺自学上是有所显现),同时也没有充分发挥二年级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其实这里完全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打开课本,通过教材的笔顺图自学笔顺,然后在调动孩子写字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去独立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就是因为教师还不够放心、放手,还未能真正做到相信学生,这也成为我们今后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布置补充习题的作业。

聪明智慧。

勇敢无畏(不怕吃苦)。

文档为doc格式。

10《北京》教学设计之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会写“川流不息、灯光闪烁”等词,能选用好词说话。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北京夜晚的美,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有感情地读课文。

能积累运用词语。

1、板书北京,指名说说对于北京这个美丽的城市了解多少。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对于它,你了解得有多少?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北京的课文(补充板书“亮起来了”)。

3、指导读课题,把北京读亮起来。

夜晚的北京是很亮的,能把它读得更亮吗?(指名读—集体读)。

过渡出示:是啊!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北京就亮起来了。

1、学习第一段: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北京就亮起来了。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1)指名读句子,学习生字“幕、临”,(出示卡片)引导用办法记住它们。

看看这段话,请你来读。

细心的小朋友发现了,这段有两个生字宝宝,哪位勇敢的孩子来读一读。看这个“幕”,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临”呢?咱们给它找个朋友吧!把生字宝宝房回到词语再读读吧!(读卡片的词)。

请一位小朋友把整个句子读一读。

(2)作者写了哪些地方很亮?请小朋友们去自由读读课文,找一找,用圆圈圈出所写到的地方。

(3)指名反馈。

你来说一说,其他的小朋友对一对都找到了没有。

过渡:在这样的灯光世界里,我们处处能感受到亮,让我们随着亮光先到北京城的长安街走一走。

2、点击出示第二段,组织品读。

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

(1)自由读,组织把句子读通顺。(指名读—纠正—齐读)。

(2)读词语,教学生字,指导书写“辉煌”

这段话中也有很多的字宝宝藏在里面,谁来读一读。

(指名让学生把描红的词语读一读)。

看看“辉煌”,他们都是左右结构,写时是左窄右宽。(示范写)。

(3)过渡:课文告诉我们一天黑,北京就亮起来了,可是这整短话中却没有出现一个“亮”?那你们能感受到吗?从哪些词句能体会到?(师范读,指名用横线画画)。

(4)反馈交流。

组织个别学生找到的词语。

(点击鼠标)把学生说的词描红展现在屏幕上。

(看一看这些词语,都找出来了吗?没有的抓紧划上去。)。

这一段描写了三处地方的美景,请小朋友把词语放回去选自己最喜欢觉得最美的一个句子读读。(教师巡逻,了解学生的选择朗读情况,并进行学法指导)。

你认为哪个地方很美?请你读一读。(点击第一句)。

预设:第一句。

a华灯高照。

板书词语后引:你看到过华灯高照吗?你肯定看到过,想一想——再想一想,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点起了大红灯笼,喜欢吗?美吗?那你来读读这个词。

北京城的华灯高照就更美了?(点击图片)想说什么?奖给你读,全班读。

(出示句子)再自由读读句子。

我看你读特别投入,请你读(华灯高照读得多好了)。

b川流不息。

长安街上不仅灯多,汽车也多,到了晚上,各种各样的车来来往往(指句中的词引生读川流不息)两到三个读评价:这么多的车就像河里的水不停地向前流动)全班一起来读这个词.

长安街灯多、车多,交相辉映,他们闪动着,(点图片)就像银河从天而降。

点击(半图文),我们一起来读读长安街——。

(生:我看到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师:咱们中国的语言文字可真神奇呢!能让我们产生无限的睱想。

不信闭上眼再看看,睁开眼再读读,你一定会从这优美的词语中读出一幅幅更生动的画面,试试吧!

师:你头脑中有了什么样的画面?你是从哪个词读出来。

师评:真了不起,多会读书呀!

(点击出示整段)从词语和句子中我们感受到了北京城亮起来了。让我们用朗读来展现这美丽的景色。

这真是(点击句子)——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3、朗读3—5自然段。

(1)长安街的'景色让人陶醉,环行路、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的夜景也同样很迷人,让我们赶快去看看。请自由读一读课文的3—5自然段,选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把它读亮。

(2)小组间展示一下,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读,谁读得最好,最亮,指名反馈读(可小组推荐读,也可自告奋勇读)。

3、出示句子齐读,回归整体。

小结过渡:你们的朗读让我再一次感受到北京城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不夜城——北京(点击图片)。

4、朗读全文。

看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小朋友肯定有了更深的感受,让我们有感情地来朗读全文。(分组读:开头、结尾齐读,中间四段每组各读一段)。

华美的灯饰使北京亮起来了,好词佳句也使课文变亮了,让这些好词、佳句永远亮在你们心里吧!

组织动笔抄一抄幻灯片上的好词。

板书:北京亮起来了。

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四

1、熟悉安徒生的童话。

2、了解这篇童话的主要故事情节。

3、理解作品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

1、重点。

(1)熟悉安徒生的童话。

(2)了解主要故事情节。

2、难点。

理解作品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的生词注音。

丑陋(lou4)讪笑(shan4)嫉妒(jidu4)。

来势汹汹(xiong)沼泽(zh60)铰链(jiao3)。

进出(beng4)绅士(shen3)冰雹(bao2)。

飕飕(sou)。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生词。

(1)丑陋:(相貌或样子)难看。

(2)讪笑:讥笑。

(3)嫉妒:忌妒。

(4)来势汹汹: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盛大的样子(贬义)。

(5)沼泽: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带,是由于湖泊里面的物质长期沉积,湖水越来越浅,湖底长满苔藓、芦苇等植物而形成的。

3、阅读全文,思考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

1、作者作品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祖母曾行乞街头,父为鞋匠,母帮人洗衣。因父早逝,十三岁即出外谋生。当过商店学徒、剧院杂役。1827年开始文学创作,写有诗歌、戏剧、小说、游记等各类体裁作品,以童话创作成就最大。共一百六十余篇。《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等均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因有底层生活经历,作品多能站在劳苦人民的立场。暴露统治阶级的奢侈、残暴和愚蠢,描述劳动人民的贫困与智慧。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情节、深刻的内容、简洁而明快的艺术形式著称于世。

2、导语。

作者在丑小鸭这一形象中融入了深切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可以说是他本人生活经历的艺术写照。安徒生一生境遇坎坷。他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他最初想做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又想当一名歌剧演员,但都没能实现。他开始从事创作,但因出身贫贱而不断遭到别人的嘲笑排挤。但是他毫不气馁,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享有世界声誉的童话大师。正是由于这种深厚的生活体验,丑小鸭的形象才塑造得生动感人。这正应验了作者本人的话:“生活本身就是童话。”

三、正课。

1、质疑:丑小鸭遭到哪些歧视和打击?,

讨论并归纳:由于长得丑陋,在鸭群和鸡群中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大家都要赶走他,连自己的兄弟姊妹也不欢迎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也用脚踢他。他独自流浪到一块沼泽地,讨好那些野鸭们,但野鸭们也不喜欢他。他还差点被猎人打死。在黑夜里,他顶着狂风跑到一个家舍。但因为他不能生蛋,发不出喵喵的叫声和进不出火花,又被母鸡和雄猫赶走。后来,丑小鸭还受尽严冬的折磨,差点被冻死。

2、质疑: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

讨论并归纳: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始终不屈不挠,相信自己,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一切艰难困苦。他相信即使身处逆境,经过不懈追求。努力进取,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实现,幸福一定会来到身边。

3、质疑: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丑小鸭对美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

讨论并归纳:

(1)他在农家生活安定下来,但他渴望到水里去游泳,渴望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

(2)当他看到美丽的天鹅,从寒冷的地带飞向温暖的国度,丑小鸭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再也忘不了这些美丽的鸟儿,这些幸福的鸟儿。当他看不见他们的时候,感到非常空虚。

(3)春天来了,当他又看到三只美丽的白天鹅时,便不顾生死飞向他们。

正因为丑小鸭的对美的向往和不懈追求,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最终获得了幸福。

讨论并归纳:因为他向往美,追求美,但又感到自己丑陋,不能与美丽的白天鹅为伍而难过。

5、质疑:p31第一段。丑小鸭飞向这些美丽的天鹅,为什么要说“请你们弄死我吧!”

讨论并归纳:因为丑小鸭觉得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他们会把我弄死的,但他抱定了决心,拼得一死也要向往美,追求美。

讨论并归纳: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为着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金子总是要发光的”。

7、质疑:p31最后一段。当大家都赞美丑小鸭的美时,丑小鸭为什么感到难为情?

讨论并归纳: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卑微、无力和渺小,不习惯别人对他的赞美。

讨论并归纳:“一颗好的心”指善良的、谦虚的、美好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心。

9、质疑:丑小鸭形象对我们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启示?

讨论并归纳: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小结。

“丑小鸭”向往美,追求美,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实现了他所追求的理想。安徒生也是一样,他终于成了一个伟大的童话艺术家,创作出了那么多充满了爱和鼓舞人们向真、善、美追求的美丽的故事,给人们带来快乐、希望和幸福。在他年老的时候,他的故乡奥登塞市的居民赠他以“奥登塞市荣誉公民”的称号。在授予这个光荣称号的那天晚上,他们举行了火炬游行,庆祝他们饱经沧桑的儿子安徒生归来。面对着故乡的人们,安徒生这样描述他当时的感情:

“我觉得我自己很卑微、无力和渺小,我好像是站在我的上帝面前一样。我在思想、言语和行为各方面的.弱点,现在都在我面前展开。这一切都在我的灵魂里突出地直立着,好像这个纪念日就是我的审判日似的。当人们这样称赞和尊重我的时候,上帝一定会知道我是感到多么卑微。

胸怀大志,不懈追求,谦虚谨慎,正就是丑小鸭――安徒生的本色。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三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微微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的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的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它自己却削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文章开头说“一向讨厌母鸡”的原因是: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2、第2段中的“下毒手”指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

3、倒数第4段中的两个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解说b、表转折c、表递进d、表插说。

4、结尾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原因是__________。(不超过25字)。

5、请用一句话或两句话代替文中的“……”,使上下文自然衔接起来。(不超过30字)。

答:__________。

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1、(1)声音难听;(2)欺软怕硬,永远不反抗公鸡,却欺凌鸭子和母鸡;(3)炫耀成绩,骄傲自大。

2、狠狠的咬下一口,咬下一撮毛来。

3、d。

4、因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而伟大。

5、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文档为doc格式。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今天,余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礼物(出示苹果图,上面挂满了红通通的苹果),听,小苹果在说话呢,它在说什么呢?(教师走近苹果树),哦,它在说呀,这节课要请小朋友闯四关,谁在这四关里表现出色,谁就可以上台摘取一个苹果作为奖励,小朋友们有没有信心?(学生信心十足,跃跃欲试)。

1、听,小苹果又说话了:请小朋友作好准备,现在闯第一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字给大家提个醒。)。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后提醒生字的读音。(让表现最棒的小朋友上台摘取小苹果,师可趁机拿着小苹果在耳朵边听听,然后说:“我听见小苹果说你是个聪明、大胆的孩子”。)。

2、第一关已顺利闯过,现在小苹果要请小朋友闯第二关:争做识字小能手。

(1)小黑板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问:这些字,有谁老师还没教就认识?你是怎样认识的?(鼓励学生课后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啦梅用几成蛙。

为参加洞睡。

(2)出示音节,请学生分学习小组记忆生字。

(3)学生汇报: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识记字形,如“加一加、减一减、编儿歌、猜字谜”等,也可给生字找朋友,并说一句话。

(给表现最出色的小朋友奖励小苹果,以下各关相同。)。

3、现在请小朋友闯第三关:小小词语推荐台(就是请小朋友再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词语推荐给大家。)。

学生再读课文,推荐词语,江说说不什么要推荐它。

这一关要请小朋友向老师展示你们朗读课文的本领,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问:细心的小朋友在读课文时,谁发现这个奇怪的符号?它叫什么?谁认识?请认识的小朋友当小老师领着其他小朋友一起来认识它。(生齐读)。

感叹号和问号、句号一样,是标点符号中的一员,标志着一句话说完了,聪明的小朋友数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6句)。

认识到了感叹号,那么用上了感叹号的句子就叫感叹句,感叹句该怎么读?

指导读第一句,注意读出高兴的语气。

(2)这时,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这群小画家指的是谁呀?(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小画家们分别画了什么?课文是怎样连起来说的?

谁敢站起来读一读这句?

(指名上台贴画)。

小朋友能不能按自己贴的画说一句完整的话呢?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4)这些小画家画的画为什么不一样?(因为小动物们的爪(蹄)子的形状不同)。

小朋友平时是怎样画画的?(用铅笔、油画棒、颜料等)而这些小动物又是怎样画画的?(用爪子或蹄子)。

(师边读边做动作)读后请学生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5)请小朋友看插图,说说图上的雪景,小动物们画的画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师故意说)这么美的雪天,小动物们都来到雪地上画画,怎么没有看见青蛙出来呀?它到哪去了?(睡觉去了)。

那我们去把它叫醒吧,让它也出来玩玩?

(不行,青蛙怕冷,不能出来。)。

(6)介绍有关冬眠知识。青蛙是益虫,请小朋友们不要打扰它,让它美美地睡上一觉,等到睡醒后,它还会帮我们捉害虫的。

请小朋友说说,该怎样读这句?(小声地,别吵醒了青蛙,并要读出问话的语气)。

指名读,评议。

(7)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

看板书背诵。

课后请小朋友去了解一下还有哪些小动物和青蛙一样冬眠,下节课来交流。

12《古诗》教学设计之四方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

(二)学生学法。

借助词典及书上注释自读感悟。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疑点。

“应怜屐齿印苍苔”的含义及它与“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关系。

(四)解决办法。

1.多读品味。

2.发挥小组优势,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提供插图投影片,适当点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激趣导入,指导学生自学古诗,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提供媒体展示,随机评价,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课前预习,课堂自读感悟,讨论交流,朗读与背诵,为古诗配画。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古诗是同学爱读爱背的文学体裁。背诵理解古诗对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是最有效的做法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三位大诗人的作品。

板书:12古诗三首。

2.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学习第一首《游园不值》。

(二)自学、探究《游园不值》。

1.读通全诗。

2.自主探究诗句意思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自学收获。

1.指定一个小组的代表到台上来,给大家讲这首诗。(教师用电脑呈现写有这首诗的.字幕片,或直接用投影。)。

在学生讲的过程中,其他人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可以质疑;这名“小老师”如答不上来或答不对,可由其他学生代答,学生都不会可由老师点拨。

2.在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后,师生共同整理,梳理出通畅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l)关于题目。

游园不值:意思是游览花园,没能进去,因而没游成。不值:没有遇到。

(2)“应怜屐齿印苍苔”的含义及与下句的关系。

师引导:这句诗除了要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要想弄清含义还要调整词序,还要弄清各个部分的主语。

应:大概,表示推测。

怜:在诗中是爱惜的意思。

展齿:古时的木底鞋下的横梁。这里指鞋底。

苍苔:生长在地上的青苔。

“怜”什么?是屐齿还是苍苔?学生比较后,觉得“苍苔”柔弱纤细,应该“怜”苍苔。

是谁“怜苍苔”呢?当然是园子的主人。

这句怎样调整才通顺?“应怜苍苔屐齿印”。

通顺的意思是:大概是(花园的主人)太爱惜苍苔,(怕被我的)木鞋底踩坏。

第一句意思明确了,学生自然明白因为园子主人“怜苍苔”,所以才有“小扣柴扉久不开”,一因一果。

(3)关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的理解。

a.表面意思:园子里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经探出墙头来。(看图印证)。

b.这两句诗反映了春天朝气蓬勃、生动活泼,使人感到生命力的强大及不可阻挡。

(前两句感到扫兴、遗憾;后两句则有对蓬勃春意的赞美,心中充满惊喜、快慰。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春的赞颂,对旺盛生命力的赞颂。)。

(四)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游园不值》。

2.本节课学习目标:探究《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主探究。

1.读通全诗。

2.朗读、感悟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三)汇报自学收获。

1.指名到台上当小老师,指着字幕片上的诗句,逐词逐句讲解需要点拨的地方:

(1)题目。

“饮湖上初晴后雨”,词序调整“初晴后雨”应该是“雨后初晴”,“饮湖上”应为“湖上饮”,题目应调整为“雨后初晴湖上饮”,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景象)。

(2)西子,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叫西施。

(3)相宜:合适,适宜。

(4)前两句写的是实景,后两句则是作者大胆的想像,用西施之美来比喻西湖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爱之深。

(5)前两句中的词语之间对仗工整,如“水光”对“山色”,让学生找出其他相对应的词语,体会作者构思、用词之精妙,充分展示了晴天、雨天西湖迥然不同的风姿。

让学生看绘有插图的投影片(晴、雨两张)。

2.让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四)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1.听范读。

2.学生练习。

3.组内交流读。

4.班上展示。

(五)背诵这首诗。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前两首诗。

2.说说这两首诗中哪些句子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3.本节课任务: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自主探究。

1.读通诗句,诗准字音。

2.自读、感悟,读懂诗句,体会情感。

3.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学习收获。

1.请一名学生上台讲诗意,其他人随时质疑,“小老师”若解答不出,教师相机点拨。

学生的质疑处可能是:

(1)“净慈寺”与“西湖”有何联系?

题目中的“净慈寺”是一个佛寺,在杭洲西湖边上。

(2)“林子方”,是作者的朋友。

(3)题目意思是清早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看到的景色。)。

(4)“无穷”,在诗中指范围广,无边无际。“无穷碧”,指无边的绿伸向远方。

(5)“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特别可爱。

引导:同样是写西湖,这首诗与前一首有什么不同?

(前一首诗中作者用奇丽的想像把西湖拟人化了,表现了西湖之美;这一首诗作者集中描绘了湖面莲叶、荷花,红绿相映,荷日生辉,把西湖之美具体化了。)。

2.看图,(用投影)直观感受西湖六月的美。

(四)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五)总结、扩展。

1.指名朗读三首诗。

2.说说每首诗的各自特色和情感表达方面的相同之处。

3.谈谈自己的收获。

4.课下阅读相关内容的古诗并背诵一首。

(六)布置作业。

12《古诗》教学设计之四方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养成教育训练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的良好习惯。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生字卡片、插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锄禾》。

2.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解释“古诗”的意思。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

二、初读指导。

1.板书:锄禾,领读。解释字意。

2.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用小黑板揭示: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

(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指导看书上的图。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3.教师讲“当”、“正是”等字词意思。板书: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

4.讲解。

5.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3.用“辛苦”说、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悯农》。

2.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一、复习检查。

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

1.板书课题,领读。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

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收闲田农夫粟犹。

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教师介绍粟。

2.学生,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所以意思讲一讲。同桌试讲,共同纠正。

结合板书讲解:春一粒。

秋万颗饿死。

通过数字对比体会农民付出的心血、精力、劳动。想一想、说一说农民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读诗的后两句,学生质疑:为什么大丰收却没有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反而会饿死?这时教师讲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帮助孩子理解。从而让孩子产生对农民的同情,最后回归诗题。

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6.为什么丰收农民还要饿死呢?

4.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解释。

3.诗句中“一粒”的“粒”表示,“万颗”中的“万”表示()。

4.用自己的话讲《悯农》的诗意。

5.背诵《悯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复习检查。

1.朗读课文。

2.指名用自己的话讲《锄禾》、《悯农》的意思。

3.背诵〈锄禾〉、〈悯农〉。这两首诗。

4.再次朗读〈古诗两首〉,想: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二、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禾午粒辛苦农收闲夫。

2.这几个字里,你认为哪几个比较好写?说说你是怎么写好的。学生自学后逐字讲每个字写时的注意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补充和小结。

3.按笔顺描红。

三、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选择一首古诗,用自己的话把诗意写下来。

板书。

20古诗两首。

锄禾悯农。

日当午汗滴春一粒。

盘中餐辛苦秋万颗。

饿死。

《画》教学设计之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识记生字。

2、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好多事情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么坏。你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二、课前准备:识字卡片、苏珊的画。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有一个叫苏珊的小朋友也特别喜欢画画,看,他画的漂亮吗?(出示苏珊的画)说起这张画呀,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你们想知道这个故事吗?那咱们快读读课文吧。

从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遇到困难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解决。

2、小组长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小红花作为奖励。

3、谁愿意当“小老师”检查识字情况?(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互帮互学,解决困难,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理解课文。

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识字情况很好,你们能把课文也读这样好。

吗?选你最喜欢的一段读一读。

(生读课文)。

师:谁想到前面展示一下?大家来听,认真倾听别人读书是非常好的习惯。

(指名读书,相互评价,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文中情感,理解课文内容。)。

预想课堂情境:

生:老师,我喜欢读的是第四段,我要给大家读读。

生读完后,师:我要和你握握手,知道为什么吗?

生:我读的好。

师:知道好在哪儿吗?因为你读出了苏珊高兴的心情。

生:我想读第六段。

师:你认为自己读的怎么样?读出了怎样的感情?

生:我读出了苏珊得第一后的高兴心情。

师:如果也你们觉得他读的有感情就为他鼓鼓掌吧!

生:谢谢!

师:就因为你读的好,你才得到了这么热烈的掌声,老师真为你高兴。

生:我喜欢读第二段。

师:第二段还用高兴的语气读吗?

生:是伤心。

师:为什么伤心呢?

生:因为他把要画好的画弄脏了。

师:那你快读读吧。同学们觉得怎么样?

读后问:你们喜欢文中的爸爸吗?为什么?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他把坏事变成了好事”问,爸爸把什么坏事变成了好事?

师:还有哪段要用高兴的语气读?为什么?读一读。

师:我发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读课文读得用一个字说,那就是——。

生:棒!

师:好了,现在咱们就把对每一段的感受送到课文中读一遍,要读出自己的滋味。

小结:通过刚才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会认真倾听,在互评中提高自己。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使学生的见解得到充分发挥。

反复阅读讨论,真正理解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其中情感。

使学生养成遇事动脑的习惯,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指导“比、第”的笔顺。

3、小组讨论如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

4、在田字格中怎样占格才漂亮,小组交流后描红、写字。

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

《画》教学设计之四

3.提高学生的水墨表现能力和对水墨画的热爱。

二、重点、难点。

重点:对于水墨人物画特点的了解与表现方法的掌握;。

难点:学生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工具。

(教师)教学的课件,其他的人物画资料,教学演示的工具。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引言:中国画的类型常根据表现题材的不同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与人物画。人物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宋代的梁楷到现代的蒋兆和、周昌谷、刘国辉等都擅长画水墨人物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水墨人物画——出示课题《水墨人物画》。

2.引导分析,了解特点。

学生观察讨论,师生展开交流。

(2)教师出示一些其他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学生进一步欣赏,增加感受。

3.表现方法与步骤的研究。

交流观察与思考的结果,教师要充分地肯定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同时进行必要的引导与补充。

(2)教师现场示范基本的表现技法与步骤,如勾写造型、变化墨色、着色方法、背景处理等。

(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补充相关的问题:如“有其他更好的表现方法吗”、“画面中怎样安排人物形象才好看”等。

4.布置作业,鼓励创作。

欣赏一些学生的人物画作品,可以着重人物半身像的,引导学生有所借鉴。

要求学生根据一些人像的照片资料,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选择课本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进行临摹。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作品展示,评价分析。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水墨人像作品,介绍表现的人物,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与不足,总结表现的体会与经验。

7.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的工具,收集一些人物图片资料。

(教师)学生作业、教学课件、教学演示的工具与材料。

教学过程。

1.作品分析,总结经验。

出示若干上节课的学生作业,简要点评作品的优点,指出在这一节课中要注意的地方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2.提出要求,激发兴趣。

(1)教师明确本课学习的任务与要求:表现全身人像,构思与表现有主题的画面。

(2)激发学生的兴趣:出示几幅学生创作的主题性人物画与周昌谷的作品。

《两只小羔羊》,肯定这些作品主题表现的意义。

3.分析画面,研究作品的表现形式。

展开交流与总结:如主题要突出,要考虑主体,落款与背景的关系等。

4.指导构思,确定表现主题。

引导展开充分的交流,帮助学生选择与形成自己的表现主题与构思。

(2)交流与解决一些表现中学生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如“一些人物形象的水墨表现”、“一些背景资料的表现”等,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常见背景资料的水墨样本,供学生参考。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作品展示与评价。

可以创设一个有趣的展示与评价活动,如“作品拍卖”、“艺术鉴赏会”等,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交流感受:如“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谁的作品最有水墨的韵味”、“谁作品的中人物最有意思?具体说说”等。

进行学习主题小结:可以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学习的体会,或教师设计一些总结语作为学习的结束。

12《古诗》教学设计之四方案

第一课时。

1.学习本课5个生字。

2.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

赏析《游园不值》中“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写法,以小见大,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三首古诗。(读出诗的节奏,读准确)。

注意这些字的读音:屐齿扣潋滟亦抹。

3.简要交流三首古诗的作者资料。

(三)指导学习《游园不值》。

1.指名读课文。(读准、读熟)。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划出不理解的问题。

3.在小组里讨论,解决质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春天美好风光的赞美和喜爱)。

5.反复吟诵。(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背诵古诗。

提问:诗人向我们描述园子里的景象了吗?为什么?

让学生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体会着画龙点睛之笔,这比那一览无余、面面俱到描写春天景象,不知要高妙多少倍。因而能发挥读者的形象,使诗句委婉含蓄,耐人咀嚼。

6.开拓联想,激发创作。

我们已经充分感悟古诗所描述的意境的了,同学们愿意把它画下来吗?

学生绘画,自由创作。

(四)作业。

你还能背一背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吗?

附:板书。

《游园不值》。

屐齿扣潋滟亦抹。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

第二课时。

1.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比较《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同一景物的不同描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回忆学法。

谁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一首诗的?

小结板书:

1.结合注释自读自悟(什么景象?)。

2.质疑、讨论和交流。

3.反复吟诵,

4.看图想象,绘画创作。

(三)学习新课。

1.我们已有了学诗的'经验,下面请同学们自学后两首诗。

出示自学提示:

(1)同是描写夏天的景色,苏轼笔下的夏天和杨万里笔下的夏天一样吗?请你从内容和写法上比较着来阅读。(在诗中画批)。

(2)观察图画(或播放.课件)想一想诗人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

3.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先叙后议,写西湖晴雨天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先议后叙,写了满湖荷花荷叶;但都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4.朗读诗句,展开想象。(教师可播放.课件,学生吟诵)。

5.指名吟诵,背诵。

(四)激情创作。

请同学们任选一首你喜欢的描写夏天的诗,把诗中的景象画下来。

(五)作业。

1.默写三首古诗。

2.完成自己创作的画。

附: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苏轼)(杨万里)。

西湖晴雨天气满湖荷花荷叶。

学法:

自读自悟,质疑,讨论交流,

反复吟诵,想象,绘画创作。

12《古诗》教学设计之四方案

教材分析:

这三首古诗,分别写了春天和夏天的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游园不值是宋朝诗人叶绍翁的作品。写诗人去友人园中观赏春色,主人不在,但看见一枝红杏伸出墙来,想像满园春色感到快慰。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诗人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西湖的景色。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风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写了诗人可能与友人林子方夜宿净慈寺,于是再次放眼饱览西湖美景。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应怜、小扣、潋滟、空蒙、相宜、毕竟、映日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用自己的话表达。

二、能力训练点:

1、初步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2、指导学生想像诗中意境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休验诗意及古诗的节奏、韵律。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丰富学生情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

学习《游园不值》。

1、了解作者,让学生说。

(叶绍翁,南宋处州龙泉人,是位很有名的大诗人。有的。

资料说他流落江湖,浪迹荒村,无官无职,了解农村的生活,擅长写七言绝句。

2、学生自学古诗。

3、教师点拔:

a、弄清古今词意的不同。(让学生说,然后教师补充)。

游,游玩。不值,没有遇到。怜,爱惜。扉,柴门。应,大概。

b、调整词序。

应怜屐齿印苍苔调换为应怜苍苔屐齿印。

c、补充主语。

4、品读:

a、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b、想像意境,体验情感。

要点:一切美好向上的、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的。

c、有感情地朗读。

三、巩固练习。

这首诗先写做了什么?后写看见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总结学习《游园不值》的方法:

1、你是怎样学习古诗《游园不值》的?

2、学习方法:想像意境,体验情感;有语气地读,表达自己的情感;自我感悟、体验,同学间讨论交流。

3、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二首、第三首古诗。

二、点拔、提示参考。

1、介绍作者:

苏轼,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杨万里,南宋时期江西吉水人。

2、解释字词句。

饮,饮酒。潋滟,小波荡漾的.样子。空蒙,水气迷蒙。

欲,想要。

宜,好的。毕竟,到底。接天,一望无际。别样,特别。映日,在阳光的映照下。

3、品读。

a、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b、想像意境,体验情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抓住了西湖“水光”与“天色”在晴天和雨天时的不同景象进行了形象地描绘。读后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诱人的西湖美景。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此诗与众不同,上联抒情,下联写景。诗中描写的正是六月,正是莲藕花叶的极盛期。因此触目皆是荷叶,一碧万倾。

4、有感情地朗读。

三、总结:

这三首诗分别描写了季节的景物?表达的共同感情是什么?读要体现出什么感受?

四、巩固练习:

根据诗句画景物: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可出墙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画》教学设计之四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

课前准备:

1、一幅山水画挂图。

2、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3、六对反义词做成的头饰。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总54电4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二、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难点是了解诗意。

(一)、看图激趣。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幅画。(出示挂图)。

2、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3、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这幅画画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山、水、花、鸟)。

(二)、学习古诗。

1、谈话:古代有位诗人就以《画》为题,写了一首诗,而且这首诗把“山、水、花、鸟”四个字都用上了,大家想不想读一读?(出示整首诗)。

2、熟读诗句。

a、自由读,找出诗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b、出示生字卡片,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当小老师?

c、指名认读,同桌对读。

d、师范读古诗,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较长,做上记号。

e、学生自由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3、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a、小朋友在读这首诗时,有没有对诗句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和自己小组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为什么“近听水无声”?春天过去了,花为什么还在?……)。

b、小朋友的问题,我们看看黑板上的画就都能找到答案了。让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意。教师引读全诗。

c、请小朋友同桌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d、图和诗对照着读后,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4、创设情境,配上动作边表演边朗读。

a、小朋友,这么美的一幅画,这么好的一首诗,你们想不想表演给爸爸妈妈看?那我们一起来吧!

远远地看画中的山,配上“远看”的动作dd远看山有色;贴近画侧耳听dd近听水无声;想像春天过去了,夏天、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但这画中的花儿还是开着的dd春去花还在;到画前驱赶鸟儿dd人来鸟不惊。

b、小朋友自己找伙伴合作表演一下这首古诗吧!

c、课件把古诗的“山、水、花、鸟”四个字留下,其它隐去。小朋友,现在上面又出现了这四个字,谁能把没有了的字背回来呢?(可结合挂图来背)。

d、这首诗讲的就是这幅山小画,画美诗也美,让我们一起面对着这幅画再来背背吧!

6、布置课外实践。

回家找谜语,开展猜谜语活动。

五、作业布置:背诵古诗。

六、板书设计:山、水、花、鸟。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总55电48。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难点是了解诗意。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惊、无、近、来、还、人”。

2、指名背诵课文。

(二)、学习句中的几对反义词。

1、理解“远”和“近”。

b、用“远”和“近”口头造句。如:谁家离学校远,谁家离学校近?等。

2、告诉学生“远”和“近”的意思相反,叫反义词。诗中还有几组反义词,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3、把写有六对反义词的头饰分给学生戴上,做“找朋友”的游戏。

(三)、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做游戏的形式复习要认的生字。

记忆字形,小组讨论:你认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这些字该怎么记?

2、这节课我们来写“人、火、文、六”,你能写好这几个字吗?写好这几个字的关键在哪里?(重点练习“点”)。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作具体指导。

五、课外实践。

从自己认识的字中找一找反义词,看谁找得多,记得多。

六、作业布置:用“远”和“近”口头造句。

七、板书设计:人、火、文、六。

《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