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实用16篇)

时间:2023-12-01 21:53:50 作者:书香墨

编写教案可以体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掌握和教学策略的合理运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精选的二年级教案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书的世界》

3、同学们说的可真好!原来书中有那么多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知识,怪不得人们常说“书是知识的海洋,书里有精彩的世界。”(贴字)哪位小朋友愿意带着大家读一读这句话?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书的世界!(课件)。

(二)了解获得书的途径。

新世纪出版社。

1、今天,还有一件值得高兴的事,王老师邀请了两位十分可爱的小朋友和大家一起去逛逛图书一条街,想认识一下他们吗?好!他们来了(课件)让我们也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2、牛牛遇到困难了,让我们来帮助他,好吗?可是,这两个字我们平时也没见到过,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既然大家有这么多的好方法,赶快行动吧!谁有答案了?这个词连起来怎么读?(齐读,帖字)。

3、它是干什么的地方呢?工人叔叔很辛苦,把书进行排版,打印,最后才能印刷出一批又一批有趣的图书。看来大家平时都很注意积累知识,让我们继续前进吧!(课件)。

新华书店。

1、咦?这是怎么一回事?我国古代汉字书写起来非常烦琐,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简化,形成现在我们写的简体字。新华书店的简体字是这样的:(齐读,贴字)。

图书馆。

2、图书馆里什么样?让我们一起进去吧!(课件)这是哪?从阅览室中你可以看到什么?图书管理员把图书分成好多类来摆放,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哪些类?儿童文学类的书大多是写给孩子们看的,像一些童话故事等。你们希望这里面有哪些书?科幻故事是通过想象写的一些科学家幻想故事,比如发生在宇宙。太空中的一些神奇的事情。人物传记常常整本书都是写一个人的,或者写这个人一生当中都发生了哪些事情,或者写这个人为国家作出了哪些贡献。记得上学期我们开过一个《学赖宁》的班会,大家还记得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赖宁的故事》就属于人物传记类的书。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每一类中究竟会有哪些书呢?哪一组想知道儿童文学类的?--下面我们就来分组读一读每一类中书的名字。小组派代表读。

3、你们想不想亲自去看一看我们学校的藏书室每一类都有哪些书?让我们和图书管理员汪老师一起看看吧!

4、王老师看出来了,大家都非常喜欢读书。我们就来作个游戏,名字叫“猜猜看”。(进行游戏过程)。

5、阅读时要注意什么?

音像店。

1、(课件)学生质疑:音像店怎么也在图书一条街里?渗透非文本图书。

你看过或听过哪些非文本图书呢?

(三)办图书馆。

1、我们想要读书有这么多地方可以去,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在班级就可以读到好多书呢?

2、小组内展示书。

3、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图书?

4、请同学们拿起你喜欢的书,把书的名字大声的读给你的好朋友或周围的老师听一听!

5、请大家把书放到你们组的书架上面,空闲的时候大家可以读一读书中的故事。

6、总结放书方法。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好多有关书的知识,你们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下课的时候可以把你喜欢的书介绍给你的好朋友。我们看看牛牛想和大家说什么(课件)再见!

分物游戏

教学目标: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15个,2、会写字8个。

3、能有感情的分角色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自立的重要性,养成从小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动物中谁森林之王吗?它为什么能被封为森林之王呢?(板书课题:小狮子)。

2、初读课文,3、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的读读课文,2、画出不3、认识的字。

4、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学不5、认识的字。

6、学生汇报:通过自学,7、你认识了什么子?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认识的?

(指名认读--学生领读--齐读)。

9、生字游戏。

4、熟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认真听,3、并标4、明自然段。

5、小组比赛读课文,6、请学生当评委。

5、课堂评价。

1、两人一组拿生字卡片,相互测试。

2、练写田字格的生字。

第二课时。

1、复2、习。

1、听写生字。

2、认读词语: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

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

3、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思考: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狮子?说说你的理由。

3、四人一组交流交流。

4、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用以下词语来形容这只小狮子:懒惰、知错就改、勤奋、聪明、听话、自立、真正等)。

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拨:(主要是围绕“知错就改”和“真正”这一主题来展开学习)。

(1)小狮子刚开始有什么表现?他为什么不(2)练功?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理解“饭来张口”

(4)分角色读课文1--6自然段。

(5)后来,(6)小狮子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呢?

(7)女同(8)学读狮子妈妈说的话。

(9)联系课文理解:什么样的狮子才是真正的狮子?

4、课外延伸。

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真正的小学生应该是怎样的呢?

5、课堂评价。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看读得怎样?是否能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分物游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www.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难点: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

三、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小圆片小棒。

四、教学方法:

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导入语,创设故事情境。

待:有8个桃子、12条小鱼、18根骨头。可是你们瞧,小猪正皱着眉头,手抓头皮。咦,这是怎么回事?哦,原来小猪正在为该怎么分食物烦恼?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猪分食物吗?(能)。

2、揭示课题:分一分(板书:分一分)。

那么,我们一起帮助小猪来分一分食物吧!

(1)、指名说说,你觉得应该怎么分?

(生答:把桃分给小猴,鱼分给小猫们,骨头分给小狗们)。

二、实际操作,体会平均分。

1、小猪听取了同学们的建议,拿出8个桃子招待两只猴子,请你们帮他分一分。用8个小圆片代替桃子。(先自己分一分,再四人小组讨论分法并在全班汇报,看哪组的分法多)。

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能使两只猴子都满意?为什么?

生:每只猴子分4个。因为这样两只猴子分的同样多。

师:你说的真棒!(板书“同样多”)谁还想再说一说?

生:每只猴子分4个。因为这样两只猴子分的一样多。

师:说的对,(板书“一样多”),分得同样多或一样多都是一样的意思,这种分法在数学王国里有一个词语叫平均分。

谁来说说什么叫平均分?

生:每堆3个木块是平均分。

师:为什么?

2、现在,小猪手上有12条鱼,请你帮他分给4只小猫,要求每只小猫分到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到()条。

(同桌合作、全班反馈交流、在题卡上圈一圈)。

5、小狗在旁边等不急了,“汪汪汪汪”叫了起来,小猪该来给我分食物了。小猪急忙拿出18根骨头,请同学们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分到()根。(请同学们在书上圈一圈)。

(投影出示学生分得结果,集体交流评讲)新课标第一网。

三、结合生活,练一练。

1、12根筷子,可以分成()双。(师:一双筷子有几根?有两。

根就是一双,也就是说每2个圈一个圈)在书上圈一圈。

2、投影出示14支铅笔,2个文具盒,连一连平均每盒放几支?说说你是怎样连的?

3、实物出示20个圆圈,每5个圆圈拼成一个奥运会图标,可以拼几个?(有5个圆就可以拼成一个,那我们就要看什么?生:有几个5,也就是说每5个圈一个圈)。

16只蜜蜂在采蜜,飞走了一半,还剩()只。请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五、同学们表现真棒,老师奖励大家一个游戏,想玩吗?数学游戏--尝试平均分物体。

师:下面请12个同学站在中间,看谁平均分得快。

师:谁先来试一试,说一说?

生1:(上讲台分配人数)我把12个同学平均分成2组,一组男。

同学6人,一组女同学也是6人。

师:同学们,这种分法,你们同意吗?(掌声鼓励)。

生2:我把12个同学平均分成4个小组,每一组3个人。

生3:我把12个同学,平均分成3个组,每组4个同学,是学习上的合作小组。

生4:老师:我有不同的。我把12个同学,平均分成6个小组,每组2人,教室里2个同学坐在一起学习。

生5:我把12个同学平均分成12组,每组1个同学。

师:棒,棒,你们真棒!(竖起大拇指)同学们的想法太棒了,老师都没有想到这么多。这几位同学是学习上的小能手,奖给他们小星星奖章。

六、总结:

1、说说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师:你在生活中平均分过东西吗?你是怎么分的?说说看。

2、这节课中,你觉得自己表现最出色的是什么地方?

《丁厄针》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1、认一认。

勇敢特别害怕浑身没劲。

体温紧张护士又酸又痛。

2、考一考。

(1)这里有一棵大树。

(2)()大夫微笑着对丁丁说。

3、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丁丁为什么要打针?

1、亮闪闪()()()。

2、又酸又痛又()又()又()又()。

3、造句一边一边。

五、书写生字。

1、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书写位子。

2、重点指导。

六、作业。

写生字词。

分物游戏

分物游戏(修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把小数目的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画图或用语言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3、经过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能解决小数目的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经历把小数目的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教具:梨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我们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生日,今天是小猴淘淘的生日,他邀请了好朋友来和他一起过生日,看看都谁来了?(课件出示:2只猴子,3只小兔,3只小狗)淘淘还非常热情,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要分给大家。可是怎么分呢?下面我们一起帮助小猴分一分吧。(揭示课题:分物游戏)。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活动一:分桃子。

(1)师:4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可以有几种分法?(指名学生说)。

生1:每只猴子2个桃子。

生2:一只猴子1个桃子,一只猴子3个桃子。

课件出示两种分法:

a一只猴子3个,一只猴子1一个。

b每只猴子两个。

(2)讨论:引出“平均分”。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分法,有什么不一样?

指名学生说。

生:第二种分法公平,第一种分法不公平。

师:像这样每份一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课件出示:每份分得一样多,叫做平均分。)。

齐读。

(课件出示:把桃子平均分成(),每份()个。)。

师:根据刚才的分法,你可以把这句话填完整吗?

指名多个学生填,全班一起填。

3、活动二:分萝卜。

(1)师:淘淘希望能把12根胡萝卜公平的分给三只小兔子,分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指名学生说)。

生1:分的时候要公平。

生2:要平均分。

(2)学生自由用梨卡片代表萝卜分一分。(师巡视)。

(3)组织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怎么分的?几次分完的?结果是什么?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指名不同分法的学生回答)。

生甲::我是4个4个分的,一次分完,每只兔子4根萝卜。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甲:我想着三四十二,那3只兔子,每只兔子能分到4根萝卜。

师:你是用乘法来想的,真不错。你是怎么分的?

生乙:我是1根1根分的,分了四次,每只兔子分到4根萝卜。

师: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丙:……。

师:刚才三位同学分法都不一样,你觉得哪种分法更简便?

生:用乘法想着分,更快,更简便!

(4)师小结:是的,用乘法来想着分,更简便。刚才我们给小猴子分了桃子,给小兔子分了萝卜,虽然我们分的过程不同,但最后让他们都很满意,因为分完后它们都分的一样多,这种分法在数学中我们把它教学做--“平均分”.(板书副标题:“平均分”)。

师:那你能像桃子那样把这句话说完整吗?

课件出示:把()平均分成(),每份是()。

指名学生说。

3、活动三;分骨头。

(1)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都分到几根?

师:平均分给3只小狗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平均分。

(2)同桌合作分一分。(师巡视)。

(3)汇报:在幻灯机上摆一摆分的过程。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分法?(巡视时找好学生的分法)。

生1:1根1根分,分5次,每只小狗5根骨头。

生2:先2根2根分,再1根1根分,分4次,每只小狗分到5根骨头。

生3:……。

师:现在这句话该怎么说了?

课件出示:把()平均分成(),每份是()。

学生说。

4、活动四:用画图的方法记录分骨头的过程。

师:现在我想把同学们在黑板上摆的过程记录下来,怎么办?你看,老师要把这位同学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师板画学生分的记录。(用圆圈表示3只小狗,竖线表示骨头)。

师:你能看懂老师的这种记录方法吗?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三位同学的记录方法。

(1)出示三种记录方法,说一说它们是怎样分的。

指名学生说。

(2)第三幅图:课件出示静态图和动态图。

看懂用的是连线的方法,每次拿出三根来分,每只小狗分一根,正好五次分完,每只小狗分到五根骨头。

师:仔细观察这种分骨头的记录方法,他为什么要三根一圈呢?

生:……。

师:15根骨头可以分成5个3,每次拿出3根来分,每只小狗分1根,正好5次分完,每只小狗分到5根骨头。

(4)画一画自己的分法,说一说。

师:接下去请你在书上空白的地方画一画你刚才的分法。

生画分骨头记录,师巡视。

5、小结:刚才同学们帮助淘淘用平均分的方法给小动物们分了好吃的,虽然同学们分的次数有多有少,但最后小动物们对分的结果都很满意,因为分完后它们得到的食物的数量都怎么样?(学生回答“一样多”,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

的表象。)。

三、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

(1)判断是否平均分。(课件出示)。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说说刚才多次出现的那句话吗?

把()平均分成(),每份是()。

(2)插花。

每个花瓶插的花一样多,每瓶插()只花。

(3)分铅笔。

平均每个铅笔盒放()支铅笔。

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说一说:把()平均分成(),每份是()。

2、变式练习。

(1)出示两幅图并读题:

每层放的杯子一样多,每层放()个。

平均每人分到()个气球。

(2)独立思考并填空,然后选择其中的一道题把分的过程用画图的方法记录下来。

(3)全班交流分法,用“把()平均分成(),每份是()”说一说。

(4)小结:我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分了许多生活中的物品,在分的过程中,你分了几次才把物品分完,最后每一份分得的结果都同样多。

3、拓展练习。

出示一幅图,看图填空:

一共有()个橘子,平均分成()份,每份有()个。

(1)数一数有多少个橘子?你能把这些橘子平均分吗?先分一分,再完成填空。

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个。

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个。

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个。

平均分成9份,每份有()个。

(2)观察思考:观察大家分橘子的四种情况,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

四、课堂总结。

1、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虽然有的时候我们分了一次就分完了,有的时候分了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但是分到最后每一分都是一样多的,这就是平均分。

《书的世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2你们想知道精卫是怎样填海的吗?

3板书课题:精卫填海(读题,认读“精”“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鼓励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2听读。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听准字音,听清故事内容。

自主互动、认读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词。

你认识哪些词语,找出来读一读。(学生自读词语)。

谁喜欢当小老师带读,请你来教教大家吧!(学生当小老师带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读不认识的字,然后交流识字方法。

3生字全认识了吗?请小组长把生字卡片分给小组的同学,请你们来教教同学或考考别人。

4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比一比谁是班里的识字大王。

5组词游戏并选择词语说一句话。

多种形式,读通课文。

1师带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听读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并进行评议)。

3开火车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指名读。

开火车读。

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读一读,小组讨论:如何记住这九个字?

让学生当小老师说说记字的方法。

2师重点指导“与”、“仍”、“夜”的书写。

3观察其他几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与同桌交流。

4生练习书写生字。

感情朗读、感知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找出来再读一读。

2指名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课外延伸、拓展想象。

1学了这个神话故事,你将如何评价精卫呢?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2小结。

《丁厄针》

1认识“针、大”等10个生字,会写“夫、疼”等8个生字。(重点)。

2能用所学生字组词,还会写一句话。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学提示。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读课文思考问题:

丁丁为什么要去看大夫?

和大夫的对话中丁丁的心里怎么想?脸为何红?

护士怎样给丁丁打针的?

丁丁后来怕打针吗?

2同桌之间读课文回答上面的问题。

3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三交流汇报。

四自学生字。

5介绍偏旁病字框,再让学生说出有关的汉字。

五小结。

六作业布置。

[作业设计]。

1火眼金睛。

天()体()脸()。

夫()休()检()。

2我会组词。

针()()()。

脸()()()。

体()()()。

分物游戏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教学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会用“温和”说句子。

3.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教具准备:

cai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悬念激趣,导入新课。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猜“我”是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将你最感兴趣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3.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认读生字、新词。

三、学习全文。

1.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向别组同学提问。但是,你必须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这个问题的答案必须在书上。

2.学生自由读课文,准备问题。

3.小组交流问题。

4.学生一问一答,教师根据学生问题随机重点指导。

5.梳理全文,完善板书。

6.学到这里,你还想了解哪些课文里没有的有关水的知识呢?学生自由提问。

四、扩展练习。

课件出示三项作业,你想做哪一个就做哪一个。

1.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例子说说,再写下来。

2.收集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和带来灾害的资料。

3.说说人类想出了哪些办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板书设计:

19我是什么。

形态汽云雨雹子雪。

水状态静动。

性格温和暴躁。

分物游戏

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生活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意义、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重难点。

重点:把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

难点:体会乘法的意义。

准备情境图课时。

安排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告诉你一个秘密,今天是淘气9岁生日,咱们如何给淘气庆祝一下呢?我提个建议,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热闹一天好吗?好来,现在就去.(板书课题:儿童乐园)。

二、展开.。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儿童乐园》插图1.。

2、师:哇,这里热闹,小朋友们玩得真高兴.。

师:同学们自己观察画面,再看看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要求每组提出最感兴趣的问题.。

4、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板书:有多少人坐飞机?)。

(二)、合作探究,领会新知.。

师指名同学列式解决刚才的问题.。

生:2+2+2+2=8(人)。

师介绍如何列出乘法算式,读法与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师:下面由男同学提出问题,女同学来答.。

男生: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女生:4+4+4+4+4+4=24(人)或6×4=24(人)。

师:女生回答的非常棒,列了两种算式,那谁知道算式中“6”是从哪来的?

生:“6”表示有6个4相加.。

师:下边接着由女生提问题……,男生回答…….。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出示图片:《儿童乐园》插图2)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并派代表课堂交流.。

2.一共有多少个小矮人?学生看教材,独立完成.。

四、习题精选。

填一填.。

4.把下列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______×______。

1+1+1+1+1=______×______。

7+7+7=______×______。

8+8+8+8+8+8=______×______。

9+9=______×______。

5+5+5+5+5+5+5=______×______。

5.下图中一共有多少个雪人?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读一读.。

2×34×67×38×26×43×5。

4×47×12×93×61×85×7。

看图列算式.。

1.。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2.。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3.。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4.。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解决问题.。

2.有4个篮子,每个篮子里有4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板书设计。

有多少人坐小飞机?

2+2+2+2=8(人)2╳4=8(人)或4╳2=8(人)。

修改及补充内容。

《我们知道》教案

【目标预设】:。

知识与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情境中,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情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在具体活动中认识钟面。

【教学难点】: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钟面、挂图、电子表。

学生准备:钟面学具。

【教学方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出示挂图:

教师提示:中国人盼了多少年了,北京申奥终于成功了!让我们永远记住申奥成功的这个难忘的日子---(师指图上时间)。

2、教师出示钟面:拨出10时零8分。

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面上的时间。

(二)、探索新知。

a、观察钟面。

1、师举钟面:请拿出学具钟面,仔细看一看,钟面上都画有些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2、教师指名汇报:关于钟面,你知道些什么?

钟面上有3根针--时针、分针、秒针。

钟面上有12大格,60小格。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有序地进行板书:

b、拨一拨。

1、老师示范拨:让时针从1走到2,时针走1大格是几时?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2、老师再拨:让分针从12走1小格是几分?

分针走1小格是1分。

(让分针从12走到1),走1大格是几分?

分针走1大格是5分。

3、设疑:请自己拨一拨,当时针走1大格时,分针走了多远?

当时针走1大格时,分针走了一圈。

你能把拨的情况给大家看看吗?

4、引导讨论:(教师边拨弄,边提问)1圈有多少小格?

有12大格,60小格。

是多少分钟?

分针走1圈有60小格,就是60分钟,时针只走了1小时。

得出结论:1时=()分。

c、我拨人认。

1、教师在钟面上拨出不同的时间,让学生认读。

2、教师引导讨论:你是怎样认的?

先看时针,再看分针。

时针走到几就是几时。

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时分。

3、组织活动:同桌之间进行你拨我认,再交换。

5、我说你拨:师说一个时间(如9时),学生在学具上拨出来。

6、教师出示电子表,你知道电子表上是如何显示时间的吗?

(两点)前面的数表示几时,后面的数表示几分。

(三)、练习巩固。

1、组织学生观察85页第1题,说一说每副图的意思。

组织分组,读一读钟面上的时间,并说说这个时间图上小朋友在干什么?

再说一说:这个时间你在干什么?

渗透按时作息的教育。

2、引导学生看懂85页第2题,再让学生独立连线,再相互检查。

3、独立、快速完成65页第3题,集体评议。

4、游戏:我拨你读。

同桌,一个人拨时间,一个人读出来是多少。

(四)、拓展性学习。

把自己一天起床,吃早饭、上学、放学、睡觉……的时间说给小伙伴听听,并把它记下来,制成简单的日程表。给爸爸妈妈看,也可以帮爸爸妈妈设计一个简单的日程表。

(五)、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我们赢了--认识时间。

钟面上有3根针--时针、分针、秒针。

钟面上有12大格,60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分针走1大格是5分。

当时针走1大格时,分针走了一圈。

1时=()分。

不懂就问

把我的反思和交流的心得和大家交流交流。

课文学习没有一个好的顺序,不利于学生掌握好的学习习惯。

无声’的情况?”……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词语的意思,还知道了怎样运用。”这样处理很好。

再说。”……(具体可以看“春之声个人空间”)。

这就是情景教学吧,我要走的路还长着呢!

专心致志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认字17个。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孙、私”。

4、继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认字17个。

难点:1、引导学生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写字“孙、私”。

三、教学准备:

孙中山的资料、生字卡片、挂图。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故事,课文的题目是:“不懂就问”。

指名读课题(2人)。

全班一起读课题。

(二)初步学习课文。

1、谁预习这篇课文了?你是怎么预习的?(3人说)。

2、这篇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3、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主要板书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照例”是什么意思?

(2)孙中山是个名人吗?

(3)“先生”是谁?

(4)“戒尺”是什么?

(5)什么是“私塾”?

(6)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

(7)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

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争取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

4、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7个自然段)。

5、这个小故事说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的事,谁在课前查找资料了,能给大家讲一讲孙中山。

(学生自由介绍资料,以小组形式介绍、自己向全班介绍。)。

老师补充介绍资料。

附:资料。

孙中山生平简介。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1894年创立兴中会。19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孙中山图片。

在孙中山小的时候是没有学校的,想上学就要到私塾,私塾是那个时候由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没有教材,也没有学习的年限。那个时候称呼老师为“先生”。先生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得听老师的,学生不许多问。

6、了解了这些事情,同学们小组合作再来读一遍课文,看看是不是能读懂一些了。

小组合作读课文。

7、同学们课前提的问题小组一起讨论一下,争取在小组里解决。

各小组开始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解决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8、请同学们拿好书,认真读一遍课文。

(三)学生字。

1、大家课文学的真好,老师奖励同学们玩个小游戏:生字对对碰。要想做好这个游戏我们先来认认生字,这些生字,如果你认识就大声读出来。

2、请你一边摆生字卡片一边读。

3、下面我们开始做游戏吧!老师说字,学生找,老师说:“对对碰”,学生同桌对卡片。“诵”“思”(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这个字)“糊涂”“吓”(组词)“鸦雀无声”“拿”(说记字方法)。

4、一边读一边收生字卡片。

5、有几个字娃娃特别淘气,刚才跑出去玩,现在又回来了,谁愿意当小老师教一教大家。(“私、段、晃、既、养”)。

小组内商量怎样记字。全班交流。

(四)写字。

1、课文中有一些字是要求同学们会写的。老师一边摆生字卡片大家一边读。

2、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孙、私”这两个字。

让学生分析字的结构,怎样写好看。

认真观察田字格,每个字的部件应从哪起笔,到哪收笔。

3、练习写字。

4、反馈写的情况,再写一个。

5、小结。

学完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作业:1、朗读课文3遍,思考: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怎样做?

2、读认字表,组词。

3、写生字。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风》教学设计

这是一首清新,淡雅的小诗,描写的风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整天在山野间游戏,使得树叶颤动,林木点头,河水起波,诗歌想象力丰富,将孩子们经常看到的景物描写得如诗如画.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情境教学是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把从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入手创设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启动契机,从而带动语言的训练,促进智力的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因此,我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开始,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2,以读为主,重视读的实践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教学中,以形式多样的朗读,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再到有感情的朗读,背诵.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行为.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发现,鼓励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

4,扩展思维,激发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积极挖掘教材,因此我抓住教学重点,难点,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倡导把课堂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场所,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切身的体验来认识世界,感悟自然万物,力求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和教育教学的开放性原则。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努力尝试种种做法,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事可想,有空间可拓展,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情感受、动手制作、动口表达等综合语文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并感受到学习的无穷乐趣。

《风》以儿童的口吻描述大自然风的特征,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这是一首清新、优美的诗歌,描写的风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整天在山野间游戏,使得树叶颤动,河水起波纹,花儿点头,诗歌想象力丰富,将孩子们经常看到的景物描写得如诗如画。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教学中,我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开始,谜语激趣,导入新课。上课时,我先编了一个谜语给大家猜:禾苗见他弯腰,花儿见他点头,小树见他招手,云儿见他让路。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说出谜底。我趁机追问道:你见过风吗?在学生兴趣大增时,我介绍说,风是没有形也看不到的,我们有怎样知道风呢?随后,我一句导语:我们也来读读一首关于“风”的诗歌,看看诗人笔下的风又是怎样的。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学习中。

2、以读为主,重视读的实践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教学中,以形式多样的朗读,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再到有感情的朗读、背诵。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行为。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我设计了多处读文,初读时解决字词正音,语句读通,渗透识字方法;再读时正确、流利,标明小节序号,理清结构;听读时,学会边听边批注,找到描写风的语句;细读时,具体而深入,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想象诗句内容,从而内化理解。他们通过反复的吟诵、质疑及对关键字、词的琢磨中领悟诗的意境,感受到栩栩如生的“风”的形态,特别在一些重点词语颤动、点头、起波纹的理解上,为避免机械乏味的分析,变枯燥的讲解,我为学生营造积极主动思索、感悟的氛围,进行换词、表演读、想象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感悟诗歌的意境。当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后,我请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诗句,由于学生有了“自悟”的过程,学生对这首诗歌已有了较深的体会,大部分学生已能吟诵得琅琅上口、入情入境了,仿佛自己已置身于风中了。学生的语感进一步得到培养,语文素养也在读中进一步提高。

3、扩展思维,激发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积极挖掘教材,因此我抓住教学重点、难点,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在学完诗歌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进行拓展:写风,如果你喜欢写,就写出我藏在哪?画风,如果你喜欢画,就画出我藏在哪?颂风,如果你喜欢读,就读读有关风的文章。课堂完成了第一和第三项内容,同学们忙开了,编儿歌时兴趣盎然,当孩子们当他们的作品展示出来时,你不得不对他们的“成就”表示赞叹!学生说:“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风车转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和风车做游戏了。”“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小草弯腰的时候,我们知道风跑来玩耍了。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红旗飘扬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哪里了。”……由于紧密联系生活,学生的思路非常开阔,答案真是多姿多彩、令人赞叹。读小诗风时,更是兴趣高涨,入情入境。课后学生积极完成画风及搜集有关风的文章并在班内评比,学生们好认真,他们在学习课文中,观察,想象,搜集,积累等能力不断得到有效培养,真是一举多得呀!

诗歌,蕴含着很丰富的教学资源,诗歌的教学也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通过《风》这一课的教学和思考,我又有了不少收获。

专心致志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认字14个。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典、楼”。

4、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时运用字典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认字14个。

难点:1、引导学生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写字“典、楼”。

三、教学准备:

字典、生字卡片、挂图。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诗歌,题目是:“字典大楼”。

指名读课题(2人)。

全班一起读课题。

(二)初步学习诗歌。

1、谁预习这篇课文了?你是怎么预习的?(3人说)。

2、这篇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3、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4、同学们拿出字典来查一查“钠”“砝码”“拜访”,看看字典能不能帮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查字典。全班交流。

“钠”:金属元素,银白色,质软,容易氧化。

“砝码”:天平上作为重量标准的物体,通常是金属块。

“拜访”:敬辞,访问。

5、字典的用处真大,文中的小作者管它叫字典大楼,还说要经常去拜访专家。你有什么想法吗?就带着自己的感想认真读一遍课文吧!

6、全班分小节读。

(三)学生字。

1、同学们课文读的好,生字也一定认的不错,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如果你认识,轻轻地举起手,不读出声。

(检测学生认字情况,找出问题多的字全班一起学习。)。

全班认的好的字让学生组词或说一说记字的方法。

2、黑板上贴出学生有问题的字:“登、盐、添、瓦”。

下面小组一起商量这几个字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

(学生小组讨论,老师巡视)。

3、小组派代表讲字。

4、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好方法记字,真了不起,老师奖励大家做个找朋友的游戏。(用下面的字组成词)。

典、登、品、按、址、钠、盐、验、砝、码、急、血、添、瓦。

(四)写字。

1、出示生字表:“典、楼”

观察生字让学生分析字的结构,怎样写好看。

认真观察田字格,每个字的部件应从哪起笔,到哪收笔。

2、指导:‘典’字。说一说字的结构,应该怎样写?

学生写,反馈(说一说哪写的好,哪写的不好。)再写两个。

(五)小结并留作业。

作业:1、有语气地读课文。2、自己用生字卡片认生字并组词。3、写生字。

五、板书设计:略。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巩固识字14个。积累词语。

3、指导学生书写“教、科”等6个生字。

4、继续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写字6个。

难点:1、书写习惯的培养。

2、积累词语。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书、本。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字典大楼”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全班一起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

1、谁愿意读这篇课文?(请5个同学每人读一小节。)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的怎么样?一会儿来评一评。

2、读完之后评议。

先说一说谁读的好,什么地方读的好?再提出自己的意见。

3、小组内读书比赛。自选一个小节参赛。

小组比赛读课文。

4、全班一起读课文。

5、照样子说一说:

(认真)地背诵()地背诵()地背诵。

()地听()地说()地()。

(三)巩固生字、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字组词。

2、这节课要求同学们会写的生字有……,老师一边摆生字卡片大家一边读。

3、让学生分析字的结构,怎样写好看。

认真观察田字格,每个字的部件应从哪起笔,到哪收笔。

5、练习写字。

5、反馈写的情况,再写一个。

6、小结。

作业:1、朗读课文。

2、积累成语。

3、写生字。

初步认识角

教科书第77~78页例3、例4、课堂活动第3题及练习十五的第3~5题。

教学目标分析:

1.能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操作求出除法算式的商。

2.在分一分求商的操作活动中发展数感,培养直觉思维,体验猜测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理解平均分,除法意义基础上,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12根跳绳,15枝花,3个花瓶(可用杯子代替)。

学具: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主要活动内容调整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

二、自主探索。

三、巩固运用。

学生:平均分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1.教学例3。

学生:12÷3。

教师:猜一猜,可以分成几个小组?有的可能直觉地感到4个小组就可以了,有的可能把12和3结合起来思考,想几个3合起来是12。不管哪种思考均应给予肯定。

教师:你们猜得对不对呢?请用小棒分一分。把分的结果写在后边。

教师抽学生说算式的意义。12÷4,12÷6它们的商是多少呢?请你先猜一猜,再用小棒分一分。把分的结果写在等号后面。

教师:把这几个除法算式按除数的多少排一排,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不要求完整、规范。

2.教学例4。

(出示15枝花,3个花瓶)教师:为了布置教室,需要3瓶花,要把这些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猜一猜,每个花瓶里插几枝花?学生自由猜测。学生可能根据每瓶花大致的多少猜测每个花瓶里插几枝花,也可能把15和3结合起来,想3个几合起来是15。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学生用圆片代替花瓶,小棒代替花摆一摆,再写出除法算式的商。

3.验证结合。

15枝花和3个花瓶想“15÷3”表示什么意思,估计商是多少。再用小棒分一分进行验证。

练习:

(1)教科书第80页第3,4题,第81页第5题。

(2)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学生说出问题,其余同学用除法算式解决。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

专心致志

教材依据:

体验山寨的美丽与神奇,从而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设计思想:

入境,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感受山寨之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山寨”的朦胧和美丽。

2、学人4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练习自学形声字。

3、通过朗读、背诵,学习句式“分明(明明)是……,怎么……”。

4、借助课文的语句,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感受上山寨路上的景色,体验山寨的美丽与神奇。

教学准备:彩色笔、山寨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那里拜访一下吗?今天我们就一期走进美丽的山寨去看一看。(板书课题,随题识字:寨)。

2、观看山寨图片。

3、说说山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我们走进文中再次感受山寨之美吧。

体会山寨之美的独特性。】。

二、感知课文。

1、自由试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反馈:

集体正音开火车读、齐读。)。

句:多亏小狗几声汪汪,才把客人唤到门前。试着用多亏说句话。

词,单独学习不易记忆,宜在语句中学习。】。

2)指名读课文,正音纠错。

3)全班齐读全文。

三、理解并感悟课文,进一步体会山寨之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边读边思考,请找一找文中直接描写山寨的句子。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了解:课文题为何是“山寨”,写的却是去山寨路上的景象。】。

2、细读课文。

由读,指名读)。

忽隐忽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指名读第二段,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看起来山寨近在眼前,却一走就是半天,这与山路的什么特点有关?

为什么到了寨边,又一户人家都不见呢?

怎么读出上山人这有点失望和感到奇怪的语气?(自由读,小组赛读)。

点。】。

4)观看图片,体会“到处林遮树掩、青藤垂挂屋檐”的感觉。

(自由读,指名读)。

要鼓励学生反复朗读,边读边思考,自主提问】。

的?同桌合作,用铅笔试着画一画。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四、走了这么长时间大家一定很累了吧,想不想到山民家中去歇歇脚?

出示少数民族山寨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欣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农家院落及屋内的特点。

【设计意图:欣赏图片感受农家院落、屋内的特点,拓展学习空间,练习口语交际。】。

五、朗读全文,尝试背诵。

单元的学习之中。】。

六、拓展阅读与训练:

自读《盘山公路》畅谈学习体会,向别人介绍山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汇报方式,表现了对学生极大的信任。信任,就是最好的尊重。

二、注重词语积累。

用结合,达到学以致用。

绝非简单的字义理解所能比拟的,而这些形象的理解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感。如理解“林遮树掩”

根于让学生的心。

语乃至读好句子、篇章的重要方法,相信几经练习,学生的朗读能力势必会迅速提高。

三、注重培养能力。

但是意思到位:山路盘曲,时隐时现,“抖着蛇行,明火可见”。充分体现了对课文的理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