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案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模板18篇)

时间:2023-12-04 21:46:32 作者:笔尘

教学环境是指课堂中的各种条件和因素,包括物质环境、人际关系以及学习氛围等。这份教案还包括一些扩展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认识米认识线段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能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学习重难点: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会看整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

2、欣赏钟表:这么有节奏的声音小朋友一下子就听出来了,真聪明!生活有各种各样的钟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演示)。

3、你知道这些钟表有什么作用吗?对呀,钟表的作用可大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

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1)钟面上有12个数。

12个数字在钟面上是怎么排列的?怎么记住每个数字的位置?(钟面最上面是数字几?下面对着几?)。

(2)钟面上有12大格。

把数字12到1看作一大格,1到2也看作一大格,钟面共有几大格?生:12格(伸出小手数一数)12大格刚好围成了一圈。

(3)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

仔细观察,钟面上还有什么?(学具钟)。

你是怎么认出它们的?(板书:时针分针)。

谁来指指课件上的时针和分针?(为什么说它是时针?怎么知道它是分针?)。

对!我们把这根长又细的针叫做--分针,把这根短又粗的针叫做--时针。

3、小结: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组成了一个漂亮的钟面。钟面上的分针和时针还会运动呢,仔细看!(课件演示6时到7时)。

三、认识整时。

1、(课件7时)这是什么时刻?(生:7点)。

是的,7点数学上也叫做7时。(课件显示:7时)这个“时”就是时间的“时”。(教师板书:7时)。

2、你怎么知道是7时的?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谁能再说一说这是几时?你也想说吗?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全班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师:看来要想知道时间两根针都得看。

3、同时贴出8时、3时、6时:那这三个钟面的时间你还会认吗?你又是怎么看出来的?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小朋友说一说。

仔细观察这三个钟面,你发现了什么?(分针都指着12)。

4、引导:像这样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学生跟说:时针指着8就是8时。

时针指着3就是3时。

时针指着6就是6时。

想象一下:如果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5就是几时;指着3呢?

小结:也就是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整时。(板书:整时)生活中叫做整点。

5、书写整时。

(1)8时除了这样表示,还可以写成“8:00”,这是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叫电子表示法。

(2)问:你见过这种时间吗?在哪里见过?(欣赏生活中各种电子表示法)。

(3)你们能把上面的时刻改写成电子表的形式吗?(学生改写,教师巡视。)。

四、巩固练习。

1、认识“小明的一天”

小朋友已经会认识钟表了,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要和它们交朋友,作伙伴。瞧!这是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这也是我们书本85页的内容。打开书本!请小朋友帮他完成他的作息时间表。

生在书上写,师巡视指导2种写法.

指名反馈:7时起床;9时上课;10时课间休息.(大屏幕演示)12时吃午饭;6时看动画片;9时睡觉。

小结:6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12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重合,

同样是9时,为什么小明做的事情却不一样呢?(加两幅图同时出现)。

师:说得真棒,这就是说一天里有几个9时?时针在钟面上要走2圈,所以一天当中有2个9时,一个9时在上午,一个9时在晚上,表示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因此要准确地表达时刻,还得会用上午、中午、下午等这些时间词语。

这就是小明快乐的一天,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刻干什么吗?

问:他的一天安排得合理吗?对,我们应向小明学习,不睡懒觉,合理安排,珍惜时间,做个健康、聪明的好孩子。

2、拨钟游戏。

(1)师说分针时针的位置,生猜时间。

(2)师说时间,生拨钟面。举起来给老师看,比比谁拨的快又准。(请一名同学上台拨钟)。

(3)过1小时是几时,请你拨一拨。

(4)同桌互说互拨时间:同桌一起玩,一个说时间,另一个拨时间,请说的同学检查拨得对不对,再交换角色玩游戏。

3、选择题。

(1)这里有三个钟面,有些数字藏起来了,请选择几号钟是4时?你是怎么看的?

(2)看这个钟面上一个数也没有,你会认吗?

五、概括总结。

1、今天你学得快乐吗?

六、课外小知识。

课件:钟表的演变。

三个儿子

一、谈话导入新课。

你的妈妈爱你吗?你的妈妈都为你做过什么?

反思一下:作为妈妈的儿女,我们曾为妈妈做过什么?

今天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会让我们从中得到一点启示。

板书课题:23.三个儿子(齐读课题)。

(这一环节是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自由述说。由反思进入到课题的揭示,留给学生学文过程中读中感悟、思考的空间和机会)。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读边看插图,听完后说说你听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带着不明白的问题自读课文,课文下面加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

(以疑促思,以疑促读,可以有效的提高阅读效率。)。

说说认识了哪些生字朋友。(老师在黑板贴示生字卡片)。

既聪明又有力气嗓子拎着水桶晃荡沉甸甸。

(选择个别重点字进行指导)。

开火车认读生字词,巩固识字成果。

(生字的学习经历读准字音——分辨字形——巩固识记的认识过程,尽可能的建华、明了,最多的留给学生自主掌握的机会)。

再次大声,稍快速地读课文,表明自然段。(1—13段)。

三、深入学习,感悟内涵。

(边听边想边划是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学生听读后回答:1.课文中的人物——三个儿子、三个妈妈、一位老爷爷。(板书)。

2.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有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指导三个妈妈说话的不同语气的朗读,前两个妈妈的话显出自豪、得意,语速快、语调高,第三个妈妈的话显得平静,语调平稳。

(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体会课文内容)。

师生四人分角色朗读1—6段,读出不同的语气。

学生四人小组练习后展示成果。

指导朗读第13段老爷爷说的话,读好反问的语气,读出意味深长。

(采用跳跃式教学法,巧妙过渡到第13段,使学生产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的'愿望)。

借助课文9、10、11段帮助理解: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有优秀的品质、美好的心灵,懂得孝敬父母、关爱别人,这样的儿子才是好儿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

(利用教材的空白处,发挥学生的想象,从人物的行动推向人物的内心,从而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人物的品质特点,引领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再进行语言训练,讨论课文的中心问题,循序渐进,水到渠成,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又解决了课文地重点问题,一箭双雕)。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学生通读全文,从中得到属于自己的体会。

老师小结,点明课文内涵。

布置作业,延伸课文内容:其他两个妈妈听了老爷爷的话会怎么想?回去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明分段朗读课文。

回顾上节所学: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交流上节作业:其他两个妈妈听了老爷爷的话是怎么想的?

(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认读。

二、写字指导。

指导把字写正确,重点指导易错字:“荡”字是上下结构,“拎”“桶”“膊”字中的点不要漏写。

指导把字写美观,学生认真观察范字,老师范写指导,学生练写。

三、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文档为doc格式。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

学习者分析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并开始接触到了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画、测量、制作学具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生活中处处都滲透着数学知识。

2.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过程与方法。

1.本课从学生比较熟悉的钟面、剪刀、折扇等实物图形引入,通过观察,对角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2.整堂课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的学习活动串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

三、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角。

2.从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和正确的画角。

教学资源课件三角板制作活动角的材料圆形的纸。

教学活动1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位我们的老朋友,一起来看大屏幕,如果你认出了它们,就大声地喊出它们的名字好吗?(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其实在这些图形中还藏着我们的一位新朋友,它也是一种图形,它叫“角”,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

教学活动2。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善于观察,你就能发现更多数学知识。(多媒体演示:剪刀上的角、钟面上的角、红领巾上的角)。

3、画角: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并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之后要求学生画角,展览评议。

4、折角:用课前准备的圆形的纸折出角。之后,同桌互相指指哪是顶点,哪是边。最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5、想角:闭上眼睛再来想想角,角是怎样的?角的形状,动口说一说。之后,课件演示。

教学活动3三、拓展练习。

设计了一组闯关练习:

第一关:判断哪些图形是角,为什么?

第二关:用两张纸条和一个图钉做一个活动角。

讨论:1、活动角有什么特点?

2、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汇报得出: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角的两边张口越小,角越小。

课件出示结论。

第三关:比较下面两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拿他的小三角板和老师的大三角板比。

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活动4四、课堂小结。

我这里也有一个角在作自我介绍呢,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一首角的小诗)。

2、最后,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展示)这些都是人们发挥聪明才智建造出来的,在这些图片中,我们都可以发现角,这些优美的角,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愿我们大家也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说一说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但是,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学生倾听意识不够,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其他很多学生往往不认真听讲,沉浸在自己的活动当中,在学生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听取伙伴的发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课文中的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表达对雷锋叔叔的崇敬之情。并读出诗歌的节奏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收集雷锋的资料、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导入:

1、师出示雷锋照片及主席书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介绍雷锋事迹。

2、交流资料: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雷锋叔叔的故事?

3、师:那么同学们,你对雷锋叔叔有什么印象?指名讲。

4、今天这节课,咱们共同学习第6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师板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2、学习生字词。

出示:

路过这里泥泞脚窝年迈荆棘。

曾经花瓣晶莹四处寻觅需要。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3、出示单个生字。

师:老师把熟字去掉,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

4、用所认生字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5、认为给够把课文读流利的同学可以读给其他同学或老师听。指名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

师:请你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怎样用,比一比谁的记法最巧。

分组交流。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师范写,重点指导:

(1)出示迈、迷、迹:读读这些字,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异同?

a笔顺:先写走之内的部分,再写走之。

b走之的左下的撇捺交叉处要相连,不是交叉。

(2)出示雷、需:

a第一笔横要短;

b秃宝盖要宽,横钩不能写成横折钩;

c四点分布要均匀。

冒:上边曰要宽些,下边目要窄些。

4学生临摹。

5、全班展示,交流评价。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课文读三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们首先复习一下上节课所认识的几个生字。

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

2、师:请你们谈一谈通过昨天回家熟读课文,你对雷锋叔叔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指名讲。

二、读文悟情:

1、师:请同学们把你对雷锋叔叔的感情渗入到课文朗读中,用读体现出来。

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补充朗读。

2、师:请你快速在课文中找一找,雷锋叔叔到底在哪?

学生读书画句子。

3、师:同桌俩人合作用问答的方式来完成这道题的.回答吗?

学生分组讨论练习。

4、分组读,比一比哪一组问得好,哪一组答得好。

5、通过朗读和学习,你对雷锋叔叔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受?能通过读表达出来吗?

6、读读最后一节: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生:要点是雷锋叔叔在我们心了,处处都有活雷锋存在,奉献爱心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三、指导背诵。

1、观察诗歌规律,你发现了什么?

2、练习背诵:能够背诵的同学试着合上书背诵课文。

四、全文总结。

1、我们也去找一找身边的雷锋吧。说一说身边的好人好事。

2、想一想:你以后要怎么做?

3、由各小组发出倡议,写倡议书。例如:

倡议全校学生向雷锋叔叔学习,帮助有困难的人。

组织互助小组、帮助班级中有困难的同学和学校中有困难的同学。倡议父母一齐加入到学校的互助小组中,为了世界变得更美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布置作业:

1、调查一下在同学中以及你的亲戚中都有哪些像雷锋一样乐于助人的人。

2、背诵全文。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学习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学习过程:

一、导学。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2.张挂学习挂图。板书:观。讲解字形、字义。

3.解释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4.提出问题: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听我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或放录音。

1.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上面的两个问题。

2.要求学生听准生字的读音。

三、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2.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展交生字、词。

1.出示注音卡片:观沿答百别弄际抬信。

2.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用生字练习组词。

五、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生字。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井()观()沿()百()。

开()现()没()白()。

3).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我会填。

坐()观()()熟蒂()()有()短。

徒()无()()苗()长()长()短。

想一想组一组。

卜:补补丁()()。

力:()()()()。

又:()()()()。

羊:()()()()。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学习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学习过程:

一、导学。

1.张挂学习挂图,读题。

2.上一课,我们初步读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细读、理解。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对照挂图,让学生说明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板书:井沿。讲解生字。井沿: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沿,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青蛙向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从哪儿来呀?)。

(2)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3)“一百多里”在这里说明了什么?(一百多里是一段很长的路程,在这里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天很大)。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3.讲读第四、五自然段。

(1)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2)“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大话是指夸张的话)。

(4)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板书:无边无际。

(5)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用来形容什么?(无边无际没有边际的意思。在这里用来形容天非常大)。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注意“哪”的读音和语气(“哪”作语气词,读轻声,不读第三声)。

(7)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了?(为了天有多大的问题争论起来)。

4.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青蛙为什么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见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指导朗读“我不会弄错的。”(自信、肯定、自以为是的语气)。

(3)小鸟为什么笑了?(小鸟笑青蛙眼光太狭窄,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小片天,还自以为是,不承认自己的看法有错误)。

(4)小鸟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眼界就会变得开阔,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就不会再坚持自己原来的错误看法了)。

(5)指导朗读“你是弄错了。”(其中的“是”字,表示了肯定的、勿容置疑的语气)。

5.小结: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它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就是指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把天看得只有井口那么大。以后,人们就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目光狭小、见识短浅,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三、课堂练习。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填空:

青蛙坐在()看天,看到的天不过()那么大。小鸟站在()看天,看到的天()。

3.把课后的字写在田字格里。

认识米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角与直角。

1、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1)、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在教室里看到的角。

(2)、学生小组交流。

(3)、汇报发现的角。

2、直角。

(1)、在角当中有一种角叫直角,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

学生汇报并演示判断直角的方法。

(2)、角的各部分名称你还记得吗?

学生回忆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板书。

(3)、请你画一个角。

学生用三角板画直角。

(4)、出示第6题梯形图。

这个图中有几个角?其中有几个是直角?

你能在图里面画一条线段使这个图增加3个直角吗?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独立探究,在书上尝试画线段并上台演示自己的画法。

(5)、组织全班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中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

二、综合练习。

1、组织完成106页第7、8题。

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

2、小组合作完成第9题。

3、随堂练习。

四、课堂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69例3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镜面对称的性质。

教学准备:

有关镜面对称的主题图、镜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清澈的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天鹅那美丽的身影),创设情境。

2、揭示学习的内容。

这些现象你们见过吗?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和镜子有关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出示镜面对称的实例,调动学生的认知经验。创设优美的意境,营造和谐氛围。

二、小组合作,学习镜面对称。

1、组织游戏活动--照镜子。

1)、讲明游戏的要求:两个学生为一组,一人拿镜子,一人照镜子。照镜子的学生做两个动作(身体向前靠、身体向后移。)做完之后交换,并把自己看到的情形说一说。

学生听清要求后分组活动。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谁愿意把看到的情形说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汇报。

你们看到的情形与他们一样吗?

3)、小结。

镜子里的前后方向和实际的前后方向是一致的。

4)、组织学生第二次游戏。

要求:还是两个人一组,一人拿镜子,一人照镜子。照镜子的学生做两个动作(举起自己的左手与镜子里的你打个招呼;再举起你的右手给镜子里的你打个招呼。)做完之后交换,并把自己看到的情形说一说。

学生听清要求后分组活动。

5)、全班交流。(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

6)、小结。

2、看镜子写时间。

教师出示p71思考题第二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钟面上的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进行游戏,亲身经历探究的活动,有助于发现镜面对称的性质。通过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镜面对称特点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第一题。

2、拓展性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

教科书第69页及练习十五的第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学生体会自然的美与数学的美的结合,体验学习的快乐。

3通过活动、游戏和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4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可携带的大镜子一面,学生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写有反数字的卡片。

激活兴趣,切入课题。

教师:上节课我们在图形王国找到了许多美丽的对称图形,这节课继续认识对称,希望通过大家的认真观察,能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趣的对称现象,看看会有什么新收获,好,让我们和明明一起找一找吧!

提供素材,引导探究。

1。感知对称现象的特征。

q用课件出示图片1。

师: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仔细观察这里的景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这是美丽的水乡,可以看到清清的河水,水上架着一座桥,水中还有两只小船。

生:我啊,发现河上有座桥,水面上也有座这样的桥,而且是对称的。水面上的树和岸上的树一模一样,对称的,水面上这些景物都是岸上景物的倒影。

师:这个现象你见过吗?

生:见过,下过雨后,操场上有干净的积水,从旁边跑过我低头可以看到自己的倒影。

2.鼓励肯定,人人参与学习。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听听明明是怎么说的。

生:(劲头十足)愿意。

提出观察要求。

师:如果你发现了其中的对称现象,就轻轻的告诉同桌,并指给他看,好吗?

同桌合作学习。

q课件配音乐播放:桂林山水,雪山天池,镜子家居生活照片。

学生认真的观察,互相交流在景物照片中找到的对称现象。

3.汇报探究结果。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它们的两边是对称的,另一半都是在水面和镜子里看到的。

师:说得好,像这样,岸上的景物和水面上的倒影,镜子外和镜子中的景物一模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对称现象。

联系实际。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对称现象你还能找一找吗?

1生:电脑开机等待时,从显示屏上可以看到自己的模样。

2生:早起洗脸时,水面上看到自己的倒影。

3生:过走廊时,玻璃窗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像。

4生:太阳下,我和影子是这样的对称现象。

师质疑:谁来判断这是不是对称现象?

生:这不是对称现象,地面不像镜子,影子黑黑的,鼻子眼睛都看不到,和你不是一模一样的。

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用一用,动手做。

q课件显示:半只蝴蝶。

画外音:这是什么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它们恢复完整呢?

学生利用小镜子独立操作完成71页第4题,同座交流,汇报明确。

师:用照镜子的办法就解决了明明的问题,镜子里的世界可真奇妙呀。

照一照,再发现。

师:课前我们照镜子,做观察,下面把你的活动和发现和小组的同学说说吧。

课前活动。

自己设计一些活动,在家里照照镜子,和爸爸妈妈说一说,镜子里的你是怎样活动的。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抽出有特点的发言全班交流。

师:丽丽在照镜子时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什么问题?

生:咦,镜子里的我怎么是右手拿本左手拿笔?

学生各抒己见,讨论中明确面对面的左右对称关系。

师:哦,原来师这样,我们也来照一照,看看是不是这样。

学生拿物品照大镜子观察验证。加深感知镜对称的特点。

玩一玩,镜对称。

师:韵律操马上要比赛了,怎样才能让你做得更准确,漂亮?

学生提建议。方法一请领操员做示范,方法二照镜子练习。指名学生面对镜子和领操员做韵律操,其余小朋友边唱节奏边观察它们上下前后左右的对称关系。

师:通过这些照镜子的活动你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小结镜对称的特点明确:不仅一模一样。而且面对镜子做上下前后的动作一致,左右相反。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动脑筋发现了新知识,愿意用我们收获的知识做游戏吗?

宣布活动要求,同伴间互为镜子里外的人再做照镜子的游戏,从不同的角度体验镜对称。音乐活动。

【教学过程说明:活动再探究。我设计了两步:

1、课前活动和课堂实践相结合。由于学生有相关的生活经验,不必重复再现,小组交流可以检验和补充学生照镜子活动的观察结果。鼓励质疑问难,实践操作验证结论或解决问题,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想一想,多探究。

1、认真观察,独立完成71页第5题,汇报说明它的对称关系,判断结果。

2、每组四张写有反数字的卡片,同桌合作,进行看镜子写数字的游戏。在小组内交流结果。

小组内活动交流并小结。

小结。

师:时间过的可真快,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收获,分享知识,体验探究学习后的成功喜悦。

提出课后建议,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延伸。

师:留心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看一看,说一说,你还有什么发现和问题,把它们写在数学日记上,告诉大家。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收获】。

镜面对称实际上是一个物理现象,但是作为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内容出现,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抽象、空洞,最关键的是教学要求的把握。我为了能较好的直观教学,让学生能全面感知镜面对称的特点,设计了做韵律操的环节,效果很好,学生马上发现面对面时的对称关系,在玩中探究了新知。在学生联系实际找对称时,一个学生提出了影子问题,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我没有给予评价,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评价,在比较中,争论中,找到了不同。我心里真为他们感到高兴。通过这节课,我又一次体会到老师的信任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一、检查生字词。

1、读生字词。

乌鸦叼(要注意哪里)肉狐狸抬关馋(写时要注意什么)。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把上面的词语连起来说说。

(可以调换词语顺序说)。

二、提问题。

1、课文是围绕“骗”字写的,围绕“骗”字可以提什么问题?

2、结果乌鸦有没有上当?可以提什么问题?

三、学习课文。

1、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听课文录音。

2、狐狸为什么骗乌鸦的肉?

3、看图说说乌鸦的嘴馋。

4、课文中哪句话是写狐狸嘴馋的?

读课文中的.句子。(指名读,评价,齐读)。

5、这时候狐狸是怎样想的?

6、狐狸到底是想什么办法使乌鸦的嘴巴张开?自由读4—7自然段。

(1)狐狸说了几句话?指名读第一句话,评价。这句话读时特别要注意哪些词?再指名朗读。

(2)指名读第二句话,问:你特别要注意哪些词,为什么?

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读第三句话,同桌同学讨论读时应注意哪些词。指导朗读。

7、狐狸为什么要说三次话,看课文找答案。

(1)第一、二次狐狸有什么表现?

(2)第三次狐狸为什么张开嘴巴?

(3)师:狐狸说的话一次比一次……(好听),所以,我们读时也要一次比一次……(好听)。

(4)学生练读。

(5)指名读,分角色朗读。

8、课件演示肉从乌鸦嘴巴掉下来。

用“刚……就……”练习说话,并写下来。

四、想象说话。

1、乌鸦看着狐狸叼起肉,心里怎样,怎么想?

2、拼拼读读乌鸦留给我们的话。(课后练习)。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三课时(第69、7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镜像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

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

镜子、教科书第71页的开放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玩一玩镜子,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镜子,好吗?(每人一面小镜子)。

师: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书;我看到了黑板……。

师:这是怎么回事?

二、引导探索,体验镜像对称的特点。

1.出示教科书第6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这幅图画中,怎么会出现两栋房子、六只天鹅?怎么岸上有树,水底也有树?

(2)生:下面的房子、天鹅、树是水里的影子。

师:(放大房子图)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吗?它们的方向怎样?

生:样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师:其实这也是数学知识,是一种镜面对称。(出示课题)。

2.请学生用手中的镜子做游戏。

(1)发给学生只有半边图象的卡片,请他们想办法猜出另半边图象是什么?(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用镜子照;把卡片对折……。

(2)用镜子照自己的脸并做各种面部表情,同时观察镜子里的你面部表情的变化。

(3)出示教科书中第69页的小朋友照镜子图(例3)。

师: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镜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3.师说:“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照照镜子吧,好吗?”出示三面穿衣镜,请学生在镜子面前表演各种动作,同时请学生说出镜子里面的自己动作是怎样的。(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镜子里的我左手拿笔,右手拿本子,镜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笔。

我往左走,走镜子里的我往右走。

学生任意做动作……。

三、运用拓展。

1.判断。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教科书第71页第5题)。

2.找朋友。

3.思考题:第71页第1题、2题。

(1)看镜子写数。

(2)看镜子写时间。

四、小结评价。

师:看,照镜子、水面倒影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数学知识,你知道了吗?

找规律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联系实际感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规律。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涂一涂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涂一涂活动发现排列规律,能准确地进行猜测、推理出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磁珠若干,作业纸每人一张。

学具准备:彩色笔。

教法:情景教学法、讲解法、归纳法。

学法: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教学程序。

一、在生活中感知规律。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教室里来了很多客人,他们是县二小的老师。有客人来,我们应该怎样做呀?一是向客人问好,二是用掌声欢迎,今天的这个欢迎仪式由点特别,孩子们先看老师是怎么做的,然后你们再照着做两遍,好吗、师:从你们的掌声中,发现了什么?哇,你们真厉害,说得很棒!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好多像这样按照一定方式来排列的事物,我们把这种排列方式叫做规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出示课题:找规律)。

二、在探究中发现规律。

师:谁来说一说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生回答是儿童节)。

3.出示小花图红紫红紫红紫红紫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其他的小朋友?

三、在操作中创造规律。

1.猜一猜(课件出示:)师:同学们想不想利用刚才学的知识来做一个涂色比赛。让学生说一说。

3、涂一涂自己做一回小小设计师,按自己喜欢的规律涂色。师:不光图形有规律,生活中处处有规律。

四、在生活中欣赏规律。

联系生活实际找规律、欣赏规律带给我们的美。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周而复始有规律的现象,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日出日落…...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找规律,我们知道了不仅图形有规律,颜色有规律,声音也可以创造规律。希望同学们课下找一找你身边有规律的事物。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拿出狐狸和乌鸦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种动物什么样?它们的特点。

2、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板书课题:狐狸和乌鸦。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自学。

回忆学习的步骤:(用投影列出)。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鸦洞肉站流亲漂麻雀极。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肉:第五笔是“撇”

漂:熟字“飘”去掉风字旁,换上三点水,就是漂亮的漂。

流:左右结构,右边第四笔是点。

亲:上下结构,下面是一横加一个小字。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读词语,理解词语意思:(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用投影罗列出来)。

叼漂亮亲爱流口水不做声。

4、朗读。

(1)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学生进行朗读,全班评议。

(4)自己读课文,提出问题。

三、练习巩固。

1、看拼音填空。

2、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及()()。

()()。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朗读课文,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找规律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能找出图形的变化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培养初步观察、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3.通过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点:理解“规律”含义,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学习难点: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主题图、幻灯片、图片。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出示两幅水果图:一幅图是有规律排列的,另一幅图是杂乱无章放置,让学生说一说哪一幅图好记忆,并说明原因。

师总结归纳,肯定生有道理的解答。强调有规律摆放的图形便于记忆。有规律摆放的事物不仅便于记忆,还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生活中处处有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找规律”。(揭示主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例1——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观察情景主题图:

(1)情景主题图中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2)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揭示:图中的人和物都是按规律排列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小组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主题图中的各种规律。并理解“规律”。

请把你找到的小秘密悄悄告诉小组同学: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及方法。

学生展示:

图中彩旗的排列规律是:

图中彩花的排列规律是:()。

图中灯笼的排列规律是:()。

图中小朋友的排列规律是:()。

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用笔圈出彩旗、彩花、彩灯、小朋友重复的部分。教师用课件闪光灯一组一组圈出进行验证。

3、总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的。

像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这样,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叫做重复排列的规律。(板书:一组一组重复)。

4、教师强调:一组事物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至少2次或2次以上,才能称为有规律。

5、巩固练习:摆一摆:

(1)让学生自己摆出后面2个图形:__。

(2)指名回答摆了哪2个图形,为什么这样摆?

(3)同桌合作:你来摆,我来说规律。

【设计意图:即时练习,强化了学生对找规律知识的理解】。

三、数形结合、拓展认知规律(学习例2——简单数字的排列规律)。

(一)呈现例2的第(1)题,让学生先观察:

1.说一说:

(1)你发现了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你能圈出其中的一组吗?

(3)碗的排列规律与前面所学的规律有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颜色上没有变化,但数量上有变化。而且数量上的变化规律还可以用数字表示出来。

2.试一试:

(1)你能将碗的数量上的变化规律用数字表示出来吗?请学生说出相对应的碗的下面的数字。

(2)教师用课件闪光灯一闪一闪完整呈现例2的第(1)题:

3.议一议:碗的排列规律与数字的排列规律相同吗?

(1)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理解:数字表示的是相对应的那种图形的个数,所以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

(2)同时让学生感受:它们可以表示相同的规律,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

(二)、自主完成课本例2的第(2)题。

13131()—————————。

四、闯关游戏。

第一关:猜一猜下一个是谁?(课件对比出现)。

提问:几个为一组?

小结:有的两个一组,有的三个一组,还有多个一组的。有的颜色相同,但形状不同;有的形状相同,但颜色不同。

第二关:按自己喜欢的规律涂上颜色。(第85页做一做)。

第三关:火眼金睛(课件出示)。

小结:有的颜色不相同,形状也不同。

第四关:真假色——摆一摆(课件出示)。

如果继续摆下去,第5个是蓝色吗?

五、回归生活、寻找规律。

1、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2、欣赏有规律的图片。并配有押韵的语句。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不足之处?今后需要注意什么?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树立独立人格,充分舒展个性创造必要条件。本篇课文篇幅不长,内容生动,是一篇孩子易于接受也乐意阅读的童话故事,但其中包含了深刻的道理。我认为,读完课文孩子们悟出什么,明白什么,启发多少,甚至对故事角色有何种情感,都应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教师不应刻意追求教材书中的唯一标准答案。我想,尊重我们眼中每一个成长的生命,首先就要学会尊重一千个读者眼中的一千个哈姆雷特。

二、设计特色。

尊重学生个性,将教学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抒真情、悟实感的过程。

三、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揭题入文,整体感知。

多媒体课件演示一对邻居狐狸和乌鸦的动画,让学生根据已有认识或阅读课外书中所获信息,谈谈自己对狐狸和乌鸦的了解。然后通读全文,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狐狸和乌鸦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二再读课文,直奔重点。

1、狐狸对乌鸦一共说了几次话?在文中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下来。

2、讨论:狐狸为什么要说这些话?

三进入情景,自由感悟。

1、你可以找出哪些理由来说明并非出自真心实意而讲这些话的?除了课文第三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直接写到的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其他角度去说。如:从狐狸话的本身进行分析。教师演示课件,让学生看看麻雀的羽毛,听听乌鸦的叫声。进而体会狐狸一次比一次更讨好乌鸦,目的就是为了那片肉。用羽毛不美甚至可以称得上丑的.麻雀与其比美,来恭维乌鸦,更体现了狐狸的奸诈狡猾与虚伪。两者的性格特点也形成鲜明对比。

2、你能揣摩每次狐狸说话前后及乌鸦听话时它们各自不同的心理活动和神态吗?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景,通过自由感悟角色情来领会文章思想内容。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发言适时点拨、纠正、鼓励与小结。朗读训练随机进行,学生根据自己的领悟认为当时情景中角色会用什么样的语气与神态说,就怎么读。)。

四角色朗读,加深理解。

1、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分旁白、狐狸和乌鸦练习朗读课文。

2、合作伙伴再自由合并成几个活动小组,将文中的故事编一编、演一演。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

一.课前韵律:

1师说口令,生做动作。(学生面对面)。

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

(师可以把准备好的音乐播放出来。)。

2猴子捞月的故事:(课件展示)。

一群猴子在林子里玩耍,它们有的在树上蹦蹦跳跳,有的在地上打打闹闹,好不快活。它们中的一只小猴独自跑到林子旁边的一口井旁玩耍,它趴在井沿,往井里边一伸脖子,忽然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原来,小猴看到井里有个月亮。

一只大猴听到叫声,跑到井边朝井里一看,也吃了一惊,跟着大叫起来:“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去啦!”它们的叫声惊动了猴群,老猴带着一大群猴子都朝井边跑来。当它们看到井里的月亮时,都一起惊叫起来:“哎呀完了,哎呀完了!月亮真的掉到井里去了!”猴子们叽叽喳喳地叫着、闹着。最后,老猴说:“大家别嚷嚷了,我们快想办法把月亮捞起来吧!”众猴都义不容辞地响应老猴的建议,加入捞月的队伍中。

井旁边有一棵老槐树,老猴率先跳到树上,自己头朝下倒挂在树上,其他的猴子就依次一个一个你抱我的腿,我勾你的头,挂成一长条,头朝下一直深入井中。小猴子体轻,挂在最下边,它的手伸到井水中,都可以抓住月亮了。众猴想,这下我们总可以把月亮捞上来了。它们很是高兴。

小猴子将手伸到井水中,对着明晃晃的月亮一把抓起,可是除了抓住几滴水珠外,怎么也抓不到月亮。小猴这样不停地抓呀、捞呀,折腾了老半天,依然捞不着月亮。

为什么小猴捞不到月亮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进入这节课的第一个游戏。

二、创设情境,学习镜面对称:

1、照镜子:

老师摆出自己的大镜子,请同学上来做动作,照镜子。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镜中人的动作和镜子外面的人在做同一件事情。同时此时镜子是竖着放的,和后面的湖面对称有所不同)。

2、组织游戏活动――做“镜中人”。(体会左右相反)。

(1)、师讲明游戏的要求:请一位同学上讲台面向大家做出一个动作,保持不动,再请一位同学上台,面对他做出“镜中人”的动作。

(2)、同学们判断扮演“镜中人”的那位同学动作对吗?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谁愿意把看到的情形说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汇报。

(3)、让“镜中人”面向大家,现在你有什么发现?

(4)、组织学生第二次游戏。验证刚才的发现是否正确。

小结:镜子里的人和镜子外的人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显示练习题,师让学生选择)。

3、游戏:照镜子。

同桌互相交流。镜中的字变得不认识了,它左右颠倒了。

4、湖面对称。

(1)、我们知道“水平如镜”,这个词,当水面很平静时,它就像一个大镜子,将岸上的风景全部倒映在水中,现在老师就把这面大镜子放在地上当做湖面,请一个同学站到镜子旁边来,看看你在镜中里看到了什么?(头在下,脚在上)。

请欣赏一组图片(有湖面倒影的图片)。

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发现?(上下相反)。

(2)、把“白天”那两个字,在另一张纸上重新写一遍,再让它们照镜子,(这次要让镜中与纸垂直)。描出现在镜中的字,说说你的发现。

(3)和之前所描出的那张纸相比,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体会:“镜面对称”是左右相反,上下一致,“湖面对称”是左右一致,上下相反。

老师把课前写好的“白天”两个字的和两种影像对折。演示对折的方法将所描出的词和白天重合,感受“镜面对称”,就好像有一条竖着的对称轴,镜外物体和镜中的物体,左右相反,上下一致;“湖面对称”就像有一条横着的对称轴,物和像是上下相反,左右一致。

今天我们玩的“照镜子”游戏中,镜子外面和镜子里面的物体(或者人)是对称的,我们把它叫做“镜面对称”(板书“镜面对称”)。

三、想想课前猴子捞月亮的故事里面,为什么猴子捞不到月亮呢?

四、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第一题。

拓展性练习。

2.看镜子写时间。(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做)。

教师出示p71思考题第二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

钟面上的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

3、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收获?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

这是一节十分有趣的数学课,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美丽的山水图片和一面大镜子,这面大镜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都想在镜子面前摆造型,我适时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认识镜面对称现象。通过照镜子,还让学生知道照镜子时的左右位置发生对换。对于左右位置发生对换,大部分学生掌握的好,可还有一些学生,看镜子写数字、写汉字、写时间有难度,这三个趣味练习,是运用镜面对称原理让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给出镜子中的“数字”、“汉字”及“时间”要求写出真正的数字、汉字、时间。我发现学生的镜像能力比较欠缺,如果直接判断有困难,我还请学生用镜子照一照。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通过照镜子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镜面对称现象,感知出镜面两边的图形关系,并能用语言简单的描述镜面对称的特点,突出了孩子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行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再次深入感受镜面对称,我激发孩子课后自己在家照照镜子,自己设计一些有意思的活动,如看看镜子中的你是怎样刷牙的?怎样吃饭的?与家长一起看镜子写时间。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游戏和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能力点: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感受生活之美,学会欣赏对称的美。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正确判断镜子里的样子。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镜子、图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你哭她也哭,你笑他也笑,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

师:是的这是一面镜子,今天我们学习镜面对称。(板书:镜面对称)。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3的图片。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现象有什么特点。

2、学生在镜子前做各种动作,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镜面对称。

3、你能举出生活中哪儿还有这样的现象吗?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先想像一下,照镜子时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人会怎样运动,左右手拿不同的东西时,镜子里的人是怎样拿的,然后再用镜子验证一下。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照镜子是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2、出示半个蝴蝶、雪花、天坛,问:这些是什么?你通过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3、回家后看一看镜子里的你是怎样刷牙的,怎样吃饭的…?

4、开放题;小明在镜子里看到他去公园的时间是9时,你知道实际时间是几时吗?

找规律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第二册p88-p89例1~例3、“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画一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美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够学会找简单规律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相机,水彩笔。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