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职业素养论文(优质19篇)

时间:2023-12-05 12:02:43 作者:紫薇儿

通过阅读范文,可以了解到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使我们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摘要:随着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复兴运动的兴起,在西方教育界引发了多元文化教育思潮,并逐渐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体系当中,多元文化教育模式也成为我国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状况并不令人乐观,本文认为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十分必要,进而构建高职院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范式,以期为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在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观念落后,对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的重视力度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各高职院校应该正确认识培养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提高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从而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人文素养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的人文素养教育有利于丰富院校学生的文化底蕴,帮助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推进院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院校学生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可以塑造自身良好的文化气质,陶冶高尚的情操以及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1]。同时,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院校学生的行为素质。所以,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升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让院校学生在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人文理念和人文精神。高职院校的审美教育就是对院校学生进行艺术教育,通过对学生的艺术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进一步的对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内心情感进行教育。帮助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审美观念,使院校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去提升审美,融入审美,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院校学生还可以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学习表演、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加强院校学生们的交流互动,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以及在训练的过程中增加身体锻炼,使院校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升华。

(一)高职院校对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工作重视力度低下。

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对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工作重视力度低下,导致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在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方面存在失衡现象。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对学生专业技术方面的教育,忽视了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对院校学生发展的作用。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认为较高的就业率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只要着重培养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就行了,而思想上的东西看不见、抓不到,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不大,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二)应试教育模式限制了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的提升。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高职生活之前,所接受的教育模式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们为了考试而学习,对于人文素养和审美方面的知识学习效果有限,很难将所学到的人文知识转化成自身的文化素养。而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减弱了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方面的课程,导致院校学生在人文素养和审美方面的知识相对匮乏,缺乏对人文精神和审美观念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院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2]。

(一)提高高职院校对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工作的重视力度。

当前,高职院校想要提高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首先就是要提高高职院校领导对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工作的重视力度,更新院校领导的教学理念。只有高职院校领导的重视力度提高了,才会针对院校在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方面的工作提出相应的措施,开展各种活动来提高院校学生对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的认知。同时,高职院校要将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工作摆在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等重要位置,促进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和人文素质以及审美教育协调发展。

高职院校教师在提升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方面,起到一个带头引领的作用。老师的行为举止、性格修养等方面都对院校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高等院校在提升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提高院校老师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这样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将人文精神和审美艺术融入到专业知识中去,让院校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提升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

(三)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氛围。

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审美的校园氛围,对于培养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很重要[3]。首先,高职学校可以开设人文素养和审美方面的课程,例如,文学、史学、审美艺术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增加院校学生的知识面。其次,要做好班级环境和校园环境在人文和审美方面的建设,例如,在班级的墙上挂一些关于人文和审美的图画,在校园建立文化长廊和人文景点,粘贴宣传海报等等。最后,高职院校要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提升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让院校学生在参与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人文知识和审美艺术很好的转化成自身的文化底蕴,从而实现院校学生自身的个性化发展。这样不仅可以让院校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化气质、陶冶情操、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实现院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之,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职院校应该提高对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工作的重视,充分认识到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让院校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观念。同时,高职院校要为院校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审美艺术氛围,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院校学生可以更好的提升自身的文化气质、陶冶情操,从而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冷和平.高职医学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3]许韶平.高职院校审美教育探研[d].河北师范大学,2008.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二十世纪初叶,美国教育学家杜威首次提出了多元文化的观点,后经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多元文化思想以各种形态渗透到文化、哲学、音乐和教育等诸多领域,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即是这种融合过程的自然产物。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强调各种音乐形态之间彼此平等,认为各种文化的产生均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虽各有长处和短处但又分别拥有独特的存在价值,这就意味着在高职音乐教育中不但要重视民族音乐的弘扬,同时还应尊重和理解世界各国的音乐文化,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去开展音乐教学,以帮助学生树立平等的价值观,使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得以延续和传承。在我国的高职音乐教育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状况并不理想,主要问题在于音乐教师对多元文化理念的精髓缺乏全面的、准确的把握,因而无法在教学实践中熟练使用,因此应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理清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范式,使其在高职音乐教育中发挥更大的效用。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在强调本土音乐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借鉴并吸收世界各地优秀音乐元素的教育模式。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国策的不断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接触越来越多,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音乐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应重视多种文化因素之间的融合,特别是要了解其他地区和国家的音乐文化,拓宽教师和学生的音乐思维和音乐视野,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丰富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课程结构为“以文化为主旨”代之,从而促进高职音乐教育质量的提高。然而,当前高职音乐教师对多元文化的理解有失偏颇,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往往过于强调音乐歌唱技巧的重要性,而忽视了音乐文化的传授,甚至部分音乐教师将多元文化等同于多种类型的音乐,诚然这种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但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不可能将世界上所有的优秀音乐向学生传授,因此重点应落实在如何帮助学生树立多元化的音乐理念,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不同的音乐形式,从艺术美的角度去挖掘不同音乐所蕴藏的深层次内涵,以避免学生在初次接触异国音乐时由于内心深处的刻板印象而带来的不必要干扰,使他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因此,要求高职音乐教师需要具备开放的文化价值观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创造出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课堂教学情境,进而在适当的教育引导的基础上,融入并整合多元文化因素使高职音乐课堂充满人文情怀和精神内涵。总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开展需要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支撑才能顺利开展。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内在发展而非外在的进步,即应抛弃传统的过于注重学生音乐技能培养的“技术化”教学模式,而将学生的发展重点转移到如何提升音乐鉴赏能力方面,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作品即可以大体识别其所表达的内容和情绪。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达成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目标的关键所在,由于大部分高职音乐教师成长于西方式音乐教育体系中,对西方音乐有着先入为主的认识,而对我国民族音乐和其它地域的世界音乐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且由于较少触及或者根本没有接触过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对其内涵和作用无从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推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的阻碍因素,因而教师应主动成为拥有跨文化教育价值取向并具有文化敏感性的知识分子,进而完善自己从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知识结构。

(一)改变教学态度。高职音乐教师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上倾向于“欧洲中心论”者不为少数,这主要是因为他们长期以来所接触的音乐作品和音乐理论均是建立在西方音乐体系之上,按照西方的音乐史观来定位,则我国的单音音乐处于西方音乐发展的初级阶段,这种狭隘的音乐史观和音乐学习经历使得他们无法平等地看待民族音乐。且自二十世纪初以来,西方经典音乐的理论体系和阐述模式,被我国列为音乐教育的中心内容,并以此来“改造”我国的传统音乐,缺乏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现在反思实非明智之举,严重影响了我国的高职音乐教育质量。在推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改革中,学校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教师则担任落实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角色,培育学生辨识及适应多元社会的能力,是当今高职音乐教师的职责所在。音乐教师不可避免地对音乐有自己的个体偏好,要真正做到对各种音乐的平等对待的确不易,但在具体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在面对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时应努力克制自己的习惯性偏见行为,因为教师对不同音乐文化所秉持的态度,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效果。在世界上的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呈点状分布的音乐艺术,虽然分属于不同的“话语系统”,但这些由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高职音乐教师要以平等的眼光来看待这些艺术形式,这是对异族文化应有的态度,民族虚无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均不可取。音乐欣赏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来领悟音乐之美的通用方式,而音乐欣赏范围宽泛的教师大多具有音乐文化平等的观念,即使初始时对某些音乐不能接受甚至心存厌烦,但如果为了满足教学需要经常“迫使”自己去体验,可能就会逐步变得理解和欣赏,这种情感上的变化类似于“音乐上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无关风格亦无关历史,只是被那种真实而美好的存在所感染。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态度与他们一直秉承的音乐欣赏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音乐欣赏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欣赏作品数量的逐渐增多,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原先的固执态度,最终跨越自己所属的基本固定的文化范畴,进而提高自己的多元文化意识水平,引领学生聆听来自全世界的声音。

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三、改进数学教学模式。

四、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基本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善于营造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使数学教学过程充满着尊重、关爱、理解和激励,为职业素养的渗透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其次,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敬业、诚恳和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垂范引导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自我发展、自我提升,为学生提供榜样的力量。

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摘要:教书育人,职业素养至关重要。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教师的职业素养决定教育的质量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专业知识素养;文化素养;个人魅力;政治思想素养。

众所周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是社会发展的必需,而提高教师素养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关键。而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言行反映出教师的素养。而一名英语教师则更加深刻体会到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素养的重要性。

一、英语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素养。

1.基础素养一: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英语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的基础就是要有扎实的英语功底。要求英语教师有较强的听说读写的技能,能准确用英语与人进行交流,且具有语言交际的驾驭能力,同时语言要准确、流利、语音、语调规范标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也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所以学生学习的成败与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基本功。

2.基础素养二:广博的教育知识素养教师知识素养包括了教师的专业知识、科学知识、社会知识、管理知识等。丰富的教育知识素养,会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学的激情和动力。因此,作为教师就应当注意英语知识积累,就应当多读书、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只有具备了渊博的教育知识素养,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展英语教育教学活动。

3.基础素养三:多样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当前是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教会学生学会英语、教好英语、让学生学会使用英语是英语教学的核心。围绕着这个核心,英语老师要做到在教学中能区分不同的教学目的,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实行因材施教;能运用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更好地去教好学生;教师还要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基础素养四:应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论素养教育理论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学习教育理论,包括时事政治、教育文献,与时俱进;学习现代语言学理论,就会使教师对英语教学有更清醒的认识;掌握外语学习理论,学习外语教学法知识,结合我国国情,取长补短,形成综合各家教学法所长、有效指导自身的英语教学。通过学习,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教学就会坚定信心、大胆创新,也为教学科研提供了理论基础。英语教师要想成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具备这些教育理论。

二、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文化素养。

当前英语教师文化修养的最大误区就是把英语当作一门知识课来教,教学中不教或少教文化内容,把语言与文化人为地隔离开。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必须对所讲述的内容有透彻的了解,掌握其历史渊源和涉及范围。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平时多涉猎相关的专业书籍,并向其他学科的教师请教,达到自身文化水平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旁征博引,应付自如,有的放矢,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政治思想素养。

1.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教师是传递人类文明的使者,教师从事的职业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的能力,教师必须具备适应未来发展的素质和潜力。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格素质,教师只有爱岗、敬业,“甘为人梯”,蜡炬成灰泪始干,才能做好教育事业。

2.身正为范的师德师风。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牢记,以自己的言行作学生的表率和模范。教师有教师的'形象、风范、言行举止,应成为学生的楷模。课堂上不可没有目的地讲一些低俗的笑话或有意贬损他人、辱骂体罚学生等,这样不仅是老师自毁形象,还会给部分学生树立不良的榜样。心底无私天地宽,有修养的人不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也不会把自己的不满转嫁到他人或社会利益之上。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走好路,教好书。

四、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独特的个人魅力。

1.责任感是个人魅力的核心。

责任感是个人魅力的核心,一个没有责任感的英语老师是难以获得学生信赖和尊敬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历史使命,这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若要提升教师个人魅力,就应当先提升个人的教学热情、提升个人的使命感、提升个人的责任感。

2.亲和力是个人魅力的展现。

有句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拒人千里之外,何以教好书、育好人?亲和力来源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以及心灵上引起的共鸣。亲和力会帮助教师升华自己的教学效果。

3.幽默感是个人魅力的源泉。

诙谐的语言、举止可以感染学生,使课堂气氛活泼、热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诙谐和幽默也是一种智慧、一种魅力、一种奉献。对于教师,可以积累幽默感,也可以准备幽默,更应该培养自己的幽默感,以至信手拈来皆幽默的出神入化的境界。相信只要教师具备了这些基本的素养,用心教书,用情育人,教书育人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那种“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好老师的感觉就会应运而生。

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是当前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对于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提高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是今后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

1.教师提高思想认识,在创新教育中发扬爱岗敬业精神。

从高职院校的性质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在思想情感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认为自己比普通高校的学生水平低,常常带有一种自卑的心理倾向。因此,高职教师要想带领学生消除心理阴影,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必须要比普通高校的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拥有更多的爱心和奉献精神。除了要教给学生专业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高职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做到无私奉献、爱岗乐教,用自己高尚的人格修养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探究高职教育的规律,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改革目标,坚持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进行有效改革。逐步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学生在高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和水平。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做到每一次课堂都要有进步,每一次教学都要有提高,使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身心愉悦,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丰收。

2.教师以行动为导向,提升职业教育意识。

以行动为导向原则既可以运用在高职教学活动中,又可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意识。如果只靠宣传和学习来促进教师自主实践,效果并不会很理想,因此,学习管理部门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明确教学研究的课题,让高职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分析和思考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并不断反思当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反思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提升自身的素质。学校要引导教师用高职教育理论解决所研究的问题,进而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使教师在教学中从高职教育理论出发,把高职教育理论内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进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教师通过行动导向,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在螺旋式前进的过程中,高职教育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主动地用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课堂教学。

3.建立教师进企业锻炼制度,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高职院校不同于一般的普通高校,它以培养技术性人才为宗旨,尤其是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实践操作水平,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为此,建立教师进企业锻炼制度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新兴技术开始逐渐应用于各行各业中,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的时间越来越短,这就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职教师不仅要具备高深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操作中,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作为实践操作的先驱者,教师还要学会迅速掌握先进技术的本领,并将其渗透到高职教学中,转化为教育教学的能力。教师要想真正了解自己所教专业的状况和前景,必须亲自走进实践去锻炼,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的流程、工作与管理的动态以及行业发展的最新信息。从而积累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为教育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职教师走进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教师备课也是一种有效的补充。通过教师在企业中的实际锻炼,丰富和充实了高职教学中的实践课堂,使教师对企业的情况了解得更加深入,也使专业教学更具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尤其在高职教学中要摒弃那种认为只有课堂教学才是学习的错误认识,逐步转变重学历、轻技能的思想观念,让专业教师进企业锻炼成为高职教育中的常规工作,并逐步强化管理,将其落到实处,为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提供制度保障。总之,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摇篮,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对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培养新时期的专业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高职院校要把提升教师的职业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对待,努力为高校建立一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具备优良职业品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部分,必须具备高等教育的功能。当前高等教育的目标已经不仅仅是通过传授知识和技能教会学生“做事”,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内化教会学生“做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严重缺失,“人文素养缺乏症”越来越严重,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这种现状外化成为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学习生活、协作精神等几个方面的行为与和谐社会倡导的主流意识和大学精神存在严重偏离。思想道德方面,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意识淡薄,对党的认识不够,不能够积极踊跃地向党组织靠拢,理论水平较差,不能全面掌握党的基本知识,认为“两课”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兴趣;心理素质方面,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因为一点小事就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较脆弱,在判断是非上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容易轻信别人,思维比较单一,对自己认准的立场不管对错都坚定不移,容易被别人利用;学习生活方面,厌学情绪泛滥,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提不起兴趣,知识面窄,缺乏文化内涵的积淀,由于家庭的过分呵护,自我意识比较强,独立精神和自立能力都不强,外形放荡不羁,卫生习惯较差;[3]协作精神方面,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在集体工作中注重突出自己,较少考虑整体利益,甚至个人主义严重,在团队中的组织纪律性较差。

(一)扩招制度的实行带来了生源素质的下滑。

扩招制度的实行使大批边缘学生有了继续深造的'机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但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学生生源质量的下滑。本来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入学时文化课成绩就低于普通高校学生,扩招以后,由于录取分数线的一降再降,生源素质更是大大滑坡。

(二)高职艺术生的知识水平导致了人文知识的匮乏。

由于艺术类学生高考录取时更侧重专业分,文化分要求相对较低,这导致高职院校艺术生文化底蕴较为薄弱,除了少数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外,绝大多数学生之所以选择艺术类专业并不是基于自己的艺术特长、天赋或者爱好,主要是由于文化学科功底较差,到高二、高三时看到考普通类的高校希望不大,转而打擦边球,成为艺术类考生。这类学生文化知识薄弱,艺术方面的知识也是经过短期培训速成的,这样的知识结构决定了其人文知识的匮乏和人文素养的先天不足。

(三)艺术教育的理念遏制了人文教育的健康发展。

艺术教育的理念中有着很深的实用主义的烙印,专业性的技能可以养家糊口带来物质财富,被认为是有价值的,值得下功夫去钻研和探究,而艺术教育以外的人文学科如文学、史学、哲学、法学等就备受冷落,被视为毫无实用价值的学科。因此,艺术教育领域出现了“重专业、轻素养”的理念,学生也普遍认为专业知识扎实就是高素质的人才,忽视了个人修养、精神品格、价值追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规范和养成,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态,不注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艺术学生的特点影响了对艺术的领悟和表现艺术类学生普遍不关心政治,对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缺乏兴趣,理想信念模糊;自我意识强烈,不喜欢受纪律约束,在崇尚艺术自由的同时也崇尚自我的行为习惯,不在乎外界的目光,落拓不羁,自由散漫,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艺术类学生由于崇尚艺术,而内心普遍轻视文化课程,这又影响了学生对艺术的表现和领悟,导致他们的文化素养难以提高。

三、提升高职艺术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职业教育理念,理清学科性质。

就职业教育而言,教育理念要把强调专业教育转变为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重,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人文素养,让他们成为既掌握专业知识,又具备基本的文化素养,既有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又有理想、有追求,是热爱祖国、心系社会、有责任担当的人才。学校要多开设文学、史学、哲学、法学等提升人文素养的学科课程,通过传授学生人文知识,使其在认识自我、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得到提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得以锻炼,精神境界和智慧水平得以提升,人文素养得以全面提升。

(二)家庭教育不可或缺,教育从小抓起。

家庭的启蒙教育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家庭氛围及父母的言行举止、价值观念对孩子影响巨大。因此,要想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父母应加强自身素养的修炼,把自己培养成具有优良品格和高尚人格魅力的人,营造人文素养浓厚的家庭氛围;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树立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并重的观念,不要为了应试而忽略人文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同时,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要注重其行为养成,要有一定的规范约束学生的自我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氛围。

校园是一个浓缩的社会,校园文化呈现的是何种思想意识必然会引导学生形成与之相匹配的行为习惯、言行举止和思想意识。人文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开设一两门素质教育的课程就能显著提升的,人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感悟和启迪的过程,是一个经过长期氛围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营造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为高职艺术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发挥社会教育功能,重视舆论导向。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是一个大家庭、大学校,社会舆论对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电影、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传播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受众人群的行为。因此,要摒弃在大众传媒中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奢侈主义、拜金主义及违背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不文明的行为举止,应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的正能量,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构建和谐社会。

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1.1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高职院校教师的思想道德、敬业精神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但实际一些教师师德观念薄弱,爱岗敬业做不到位,治学态度不严谨;有些教师只教知识不育人,教学热情不高,对学生不负责任。教师应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关心爱护学生。

1.2教育教学能力不够过硬。

高职院校教师应具有很强的教学能力,能够很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有效进行教学组织,科学地对教学进行评价。但现实的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情况是:老教师教学经验足,但不会操作新设备;年轻教师对操作新设备容易上手,但没有教学经验。一些教师,对在学习或技能培训上有困难的学生没有耐心,不能够根据高职学生的心智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喜欢自己专业并乐意去学习。这些都是教学能力差的表现。

1.3实践操作能力薄弱。

高职院校教师主要由转岗而来的中职教师和新招聘的年轻教师两部分组成。以前的中职教育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不高,从中职教育转岗来的教师在实践操作上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要求。年轻的教师多数刚毕业,没有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这些人员都无法在实践教学中保证其质量,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容乐观。

2.1强化道德修养的学习,加强道德修养的考核。

重视培养教师的道德水平,通过学习先进,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以立榜样学先进形式提高教师个人职业道德水准;以点带面,营造人人争先锋的良好氛围。重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建设,促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量化评分,职业道德不合格的教师,年度不能参与任何优秀评选;执行职业道德水平和实施专业技术职称挂钩的评价,不符合性评估一票否决。以制度对老师提出要求,通过教育和管理手段规范职业行为,不断提高师德修养。

2.2多路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专业教师联系企业到企业定期调研,及时了解岗位需求新方向、各岗位新要求。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训计划、培训教材、教学考核内容与岗位操作紧密结合,教师有顶岗工作能力。高职院校采用“以老带新”形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老教师在教学设计、方法、组织、评定等给予青年教师指导。老教师要经常听年青教师的课,课后立即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纠正。成立专业教学团队,组织教师共同研究教材、设计教程。通过交流、头脑风暴、方案互议等手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建立优质教学资源信息数据库,达到资源共享,在共享资源的同时,教师相互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从而激发自己的课程开发潜能。

2.3学院支持、教师努力,共同打造超强的实践操作队伍。

高职院校要健全和完善培养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相关规章制度,鼓励和支持教师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高职院校要加大投入实践教学设施费用,不断地更新和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对于教师学习给予方便。高职院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项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通过组织举行校内比赛、参加行业比赛,以“赛”助进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要求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向一线师父请教学习,去了解生产设备,熟悉工艺流程、了解管理模式和了解行业发展的新动向,知道自己所教授专业目前所属阶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积累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水平。

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1.个人原因。

(1)教学经验较为薄弱,教学方法不对路。大多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上岗前没有接受过严格的教师专业教育,只是在上岗前通过短期的培训及考核,这种考核都不大正规,他们往往是还没完全吃透理论知识就匆忙地步入教师职业生涯,其个人素质、教学能力等都无法达到职业院校教学岗位的要求。另外,部分青年教师毕业于重点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借鉴当年大学老师的教学方法,但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文化素质较差,接受能力不强,无法适应青年教师这种较为深入的教学方法,自然无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在课堂上面对意外情况时,就会显得手无足措,更谈不上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久而久之,青年教师就会厌倦教学工作,产生消极思想,对教学工作失去信心,一部分的青年教师选择了另谋职业;(2)缺乏进取心,认为当上了老师就可高枕无忧。受到社会上就业难情况的影响,一大部分毕业生选择了较为安逸的教师职业,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在逐渐增加。但一大部分青年教师对教师这职业存在着一些偏见,认为选择这职业犹如捧上了“铁饭碗”,课堂上随便应付,课后就可放松休息,容易自我满足,缺乏进取心。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没有加强重视,缺乏一套完整的教学激励机制,青年教师在安逸的教学环境中缺乏奋发上进的精神。

2.学校原因。

(1)高职院校所具有的职业性特点给青年教师增加了压力。在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具有普通职业教育特点,也有高等教育特性,对青年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高职院校主要注重对社会经济建设人才的培养,所培养出的学生不但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也要有扎实的操作技能。因此,青年教师初来乍到,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难以适应;(2)高职院校生源素质较差,打击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我国一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学校转变而来的,办学时间不长,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所招的生源也都是分数较低的学生。到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在学校得过且过,缺少学习的.动力和信心,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面对懒散的学生,青年教师根本提不起教学积极性,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不良的影响。

3.社会因素。

虽然国家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但受到多方面不良因素影响,教师地位始终无法提高。在社会上公众舆论中,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比较看好普通高等院校,而对高职院校存在着偏见,导致高职院校在招生、资金或者审批各项设施等都较为困难。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在职称评审、岗位考核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压力,而且由于工作时间不长、职称和工资都较低,面对这些现实问题的影响,大大打击了他们教学并不断自我提高的积极性。

1.对自己重新定位,对教师职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青年教师要面对各种困难,让自己全身心适应并投入这项工作,首先,就要对自己重新定位,对教师这一职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师范院校要改变教育方式,加大教育力度,在青年教师尚未踏入职业生涯前,在师范院校学习时就让他们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避免他们在步入职场时不知所措;其次,高职院校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相关教育培训,青年教师从学生向教师角色转换时,会遇到许多的困难。高职院校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定合理的奖赏制度,对青年教师多鼓励、多支持,在教师面对困难时,要尽量帮助他们,让他们真正融入职业院校这个大家庭,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中树立自信心,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更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勇于探索,奋发向上,让理想的职业生涯得以实现。

2.有计划地制定目标,让院校和教师共同发展。

高职院校首先要树立远大的办学目标,带领广大青年教师共同努力,激发起他们的职业生涯动力,鼓励青年教师以院校大目标为方向,再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人发展目标,激励自己向着这目标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将自身发展目标和院校的总体目标互相结合,以共同谋求更大的发展。院校要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找到归属感,也让他们的职业价值得以体现。

3.根据青年教师自身特点,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书和制定目标相同,要立足于现实,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来完成。院校要从青年教师所学的专业、他们的性格、兴趣及职业目标出发,对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帮助青年教师制定一份和院校长期发展目标相符合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三.小结。

总而言之,让整个社会都共同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提高教师地位。尤其对于青年教师,要在多方面对他们进行鼓励和支持。从入职到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是高职教师重要的转折时期,院校要对这个时期的教师群体多给予关注,帮助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设计并有效管理,从各方面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让他们顺利步入职业生涯的成熟期并向良好方向发展。

作者:商卓单位:天津海运职业学院。

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由于音乐具有审美、前瞻、想象、创造等特质。所以,音乐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地总结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还要不断获取信息,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并且使自己的音乐教育观念不断更新。音乐教师要善于把音乐教育中积累的经验、遇到的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归纳,并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科研论文,能把教育界的最新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等。同时,音乐教师还要思想开放,视野开阔,及时掌握国际、国内音乐教育的最新理论和最新动向,吸收、消化、运用于音乐专业教育实践之中,并积极探索高职音乐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研究如何通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实现高职高专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的过程是以人塑造人的过程,是以优良的职业道德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的过程。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多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高职高专所培养的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如果只有专业技能即只是一个实用、适用的人才,而没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则会是一个不可用、不得用的人。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成长为怎样一个人,与学校的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更是思想的、人格的影响。音乐教师的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有其特殊性。音乐教师作为“美的使者”,不仅是音乐文化的传播者,而且是是非曲直、完美人格的塑造者。因此,音乐教师良好的思想素质是影响学生形成健康品格的重要因素。

(一)要具有爱心。

爱心是音乐教师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以爱心为基点去爱音乐教育事业。只有有爱才会全身心投入,只有全身心投入,才会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忘我的敬业奉献精神,只有敬业才能以对音乐的爱、对教育的爱,创造最佳的审美情境。要以爱心为基点去爱学生,只有爱了才能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也才能以教师之情动学生之情。还要以爱心为基点去热爱生活,只有爱了才能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享受美,对生活充满乐趣,对世界充满感情,对生活的美和生活的艺术有独到的见解和体验。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还未完全成熟,他们需要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也希望我们去分享他们的快乐与痛苦、幸福与忧愁,我们应真心去爱他们,把他们当成朋友和亲人,尊重他们、关心他们,只有这样才无愧于教师这份职业。

(二)要有耐心。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耐心,也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感倾向和情绪表达方式。教师以积极的、愉快的情感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情感体验,并且借助情绪极易去推动和提高学习效率。因而教师无论是在传授知识时,还是在解答疑问时,都要有耐心。

(三)要有信心。

教师如果对学生失去信心,教学质量无从谈起,教师的表扬与批评都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变化,表扬容易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而批评则会产生消极的情感。有些教师带有情感色彩的评价,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要能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用乐观精神和信心去鼓励学生。

(四)要有信念。

一名优秀教师必须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敢于和能够承担民族振兴的责任,从而使情感共鸣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使审美情感转化为道德情感,从而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总而言之,在高职音乐专业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举手、投足,都传递着情感的信息。教师一个亲切关怀的眼神、一曲激情昂扬的范唱、一段委婉深情的语言描述等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可以说教师的言行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能熄灭学生学习的火花,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不仅要精通业务、学识广博,而且要宽厚、仁慈,对学生要有耐心,能温和、亲切、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以共同学习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获得学生的友爱、理解和信任,共同体验音乐美的愉悦。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的心灵变得更加高尚、更加纯净,实现高职院校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作者:刘丽单位: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论文

高职学生是培养职业素养的对象,也是职业素养学习的主体。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不断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实践等形式来提升对职业素养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第一,在专业课的学习之外还应该加强自身人文素养的学习。高职学生在校期间不仅需要认真学习专业课程,还需不断学习与提升人文素养课程,积极学习思想政治、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首先思想政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择业观。其次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了解职业活动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其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只有树立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学生才能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和对职业进行合理的评估。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尽早明确职业目标,进而针对具体目标及早开始职业素养的养成。最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面对职业压力、职业倦怠等问题时可以进行自我调节,拥有积极向上的职业心理。第二,积极参与校园内的各种活动,通过实践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各种活动层出不穷,高职学生应主动参与到不同的校园活动中去。通过校园活动,学生可以接触了解各种素养知识,获得丰富的经验,逐渐形成自己对职业素养的理解。同时,高职学生要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利用企业顶岗实习基地、学生创业就业实训基地、教学成果转化基地、社会服务基地等多种形式来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高职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应充分发挥其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第一,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作用。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更应该要注重培养具有一线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种教育特点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必须要与企业文化相衔接,要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可以将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如在学生宿舍开展企业“6s”管理,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的行为准则和职业规范;邀请成功校友、聘请优秀企业家进入校园开展讲座,让学生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针对学生开展简历制作大赛、模拟面试、素质拓展训练等校园活动,在校园里营造企业文化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企业文化,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第二,高职院校老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评价学生的标准不能仅仅依靠专业技术考试,还要考察学生内在的职业素养。在日常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中,高职院校老师要注重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考察,要将职业素养作为学生评价的标准之一。高职院校老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还需要高职院校顶层设计的配合,在课程设置、课程考核及教师评价上注入学生职业素养的内容。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一定会得到重视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梦卿,杨秋月.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研究[j].职教论坛,(6).

[2]刘馨.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存在问题及培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9.

[3]蒋乃平.职业素养训练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

[4]黄榕.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6.

[5]郑永森.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状况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国40所职业院校教师、学生以及合作企业的调查[j].高教探索,(11).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论文

摘要:本文从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发展与创业素质培养的内涵和现状入手,提出加强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并针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特点,进行相关的要素分析,探讨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针对特定的职业岗位(群)而进行的,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化发展正是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实施人才培养活动,使学生在未来从事某项工作过程中,形成由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所构成的职业素质,并符合职业标准和规范,获得职业资格的过程,核心是职业素养的养成和强化。创业素质作为职业素质的重要方面,是学生职业化发展教育的关注重点。有效强化创业素质培养会提升学生职业化发展水平,学生的职业化发展程度和实效性可以在创业素质培养环节中得到体现,从而为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奠定基础。

2基于职业化发展要求的创业素质培养内涵与现状分析。

创业素质是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人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全面地、较稳固地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它既是人的'职业化素质中有待开发的创业基本素质潜能,又是已经内化形成的人的创业基本素质。创业素质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性素质;第二层次为发展性素质。基础性素质包括文化基础知识、认知策略、态度;发展性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创新精神。

创业素质培养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这一理念的提出,它倡导和注重实际创业能力,要求把创业素质培养提高到与职业性教育同等的地位。这一理念最先被美国所接受,设立了国家创业教学基金,广泛实施创业教育。欧美各国主要大学在创业素质的培养教育方面起步也较早,倡导创业管理教育。此后,这种趋势在亚洲各国得以传播,中国国内陆续出现了大规模的创业大赛,高校也陆续开设了创业相关课程。

高职院校虽然近年来正逐步引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创业实践环节,但是绝大多数高校对此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关注。即使将创业教育引入校园,也只停留在第二课堂活动层面,效果不明显,实施创业教育的广度、深度不够。就创业教育的重要方面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而言,尚未形成系统性体系。

3实施创业素质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关键。

(1)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经济的环境看,创业时代已经到来。新经济环境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广阔舞台。高等职业教育肩负“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之使命,引领大学生走向创业之路,是时代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2)创业教育走向高等学校,已成为国际化趋势。国家经济和文化的整体实力,要依靠成千上万的创业者来支撑。创业素质的培养要以人才培养的立意,去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这些创业者,不但能经营经济,也能经营文化、教育、科技,甚至用经营理念来理解政治、人生和国家。

(3)创业素质培养会增强学生职业化发展内驱力。创业素质能力作为大学生“第三本护照”,不仅要求学生的掌握一定创业知识和技能,并且要求加强创业素质培养及创业个性品质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因此,开展创业教育,培养良好的创业素质,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作为高职教育特定群体高职学生创业素质能力的培养,无论从时代发展看,还是从经济发展看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看,都是当前促进学生职业化发展必须研究的课题。

4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路径和要求。

尽管人们对于创业是否可以培养的问题已形成一致意见,但对创业应提供什么样的课程和培养方法问题尚存在分歧。早期创业素质培养内容是围绕创业、商业计划撰写,其理论依据是创业成功是人格特质的成功;构建新的创业素质培养体系应遵循学生职业化发展规律,以创业行动为导向,同时要求引入人格、技术或行业经验,建立创业领域特有的体系及创业素质培养模式或方法。

创业素质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可以说,创业素质培养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素质教育的过程,它包括创业思想的确立、创业氛围的形成、创业技能的培养和创业认证。按照基础性素质和发展性素质两个层面的分析,需要对高职院校学生特有群体的特征进行阐述,确立高职院校创业素质培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性特点。

高职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的要素可以描述为,培养学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创业精神及创业理想;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如独立性、敢为性、适应性、合作性、坚韧性、自律性等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业的社会交往能力、创业的财务管理能力、金融理财能力、资本运营实务操作能力及开拓创新能力。创业素质是基础性和先决性的因素,归纳创业素质的范围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创业动机、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创业知识等等。

创业素质的培养机制构建的理念可以从三方面理解其含义:一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自谋职业、创业致富的能力和本领;二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心理品质;三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开创的个性和社会变革的参与者。其目标是在于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

根据创业素质培养的基本概念和范畴、目标,按照理论整合的特定要求和结构法则组织起来,确立创业素质培养的目标体系、结构体系、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模型体系。一是创业基本素质框架,主要从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社会知识结构方面的构建;二是创业素质培养基本模型,主要从创业素质培养目标和内容、领域和范围、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展开;三是创业实践活动模型,注重创业实践活动的系统化、职业化和强化实践驱动性等方面;四是创业素质培养评价模型,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和实施评价的可操作性办法。

参考文献。

[2]李新仓,杨晓非.国外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8(9).

[3]赵志军.关于推进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06(4).

[4]涂娟娟.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8(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论文

高职学生虽与普通本科生虽同属于大学生,但由于历史、现实等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其在职业素养培育的认识上存在诸多差异。第一,认识与现实的差距,导致高职学生对职业素养的漠视。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不断加深,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用人单位唯学历是重的情况屡见不鲜。尽管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倡导人尽其才,但社会还是对高职学生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其各方面素质素养较差,很大程度上打击了高职学生的自尊心,使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自卑感。从高职学生自身来讲,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而选择高职院校就读,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在内外因的双重作用下,导致很大一部分高职学生对大学生活持消极态度,在校期间无所作为,没有目标,不能合理进行职业规划,对职业认识不清,极少关注职业素养的培养。第二,内容与形式的脱节,导致高职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轻视。职业素养包含的内容广泛,各个方面较少有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大多属于质性的评价范围,高职学生对于职业素养的认识与学习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主要穿插在专业课学习和一些讲座之中,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在学习形式比较单一的情形下,客观上会给学生传递职业素养不重要的讯息,导致学生对职业素养培养的轻视。

高职院校教育一直以来的目标都是培养掌握专门技能的技术人才,强调的是显性的职业素养,却忽视了隐性的职业素养。第一,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都注重学生专门技能的培养,认为学生掌握了一门技术学校教育就是成功的。学校鼓励学生通过各种考试,考取各种证书,以考试成绩和证书来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在此认识指引下,很多高职院校职业素养的培育是一个空白,基本没有开设专门的职业素养课程,在平时的各种教育活动中也不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第二,高职院校老师对职业素养教育的忽视。高职学校学生人数多,课程安排密集,课程进度时间紧张,老师们专业教学任务比较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基本上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学生职业素养。加上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评价形式单一,局限于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较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专业技能比较突出,职业素养薄弱。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期,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支撑。现代制造类企业对高级技工的需求不断增强,客观上传递的信息是只要有好技术就能找到好工作、拿到高工资。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上,企业存在一些错位现象。第一,企业过度追求利润,忽视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企业的本质是追求利润,在招聘人才的时候重点关注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认为只有要过硬的专业技能,就符合企业招聘要求。实践证明,缺乏职业素养的技能人才对企业的贡献是有限的。第二,企业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连续性上的缺位。企业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完全寄希望于高校,在学生实习之前,很少进高校宣讲企业文化与精神,也极少关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更勿谈参与到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去。企业在职业素养培养上的缺位,影响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论文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因为“工作踏实,技术过硬”倍受企业青睐,但也有反映有些毕业生在技能上并不差,但在职业素养上有欠缺,表现为工作现场管理意识差,不能严格遵守规则做事,责任心差,缺乏合作精神等问题。这是因为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注重知识技能掌握,忽视职业素养培养”,职业素养培养落实不够,基本成了一个空口号。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学生顺利就业和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基础,现在的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由原来的重高学历转变为学历、职业素养并重,甚至以素养能力为重。因此,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发,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把工作落到实处,培养行业职业发展所需要的通用技能和素养,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提高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

2在实训管理中推行6s管理,培养学生的员工感。

实训室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实训现场类似于企业员工的工作岗位。我们不妨引入优秀企业文化,把企业的管理方法引入实训教学中来,营造浓厚的职业教育环境氛围,实施情景仿真教学。尽管环境不起决定性作用,但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实训教学融教学要素、企业要素、职业要素于一体,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中,形成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能力。企业的管理方法有多种,但多是相通的。6s管理是现代企业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技术,它是通过规范化和流程化的运作模式,改变人的行为习惯和工作现场,提高员工的自我素质,从而有效地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内容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这种管理模式十分适合实训室的管理。学生在职业意识、职业能力方面,犹如刚步入小学的孩子,这给实训室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是一些上课班级和实训课程比较集中、所需器材药品较多的化学类实训室,如果没有一套有效的管理方法,很容易出现混乱状态。高职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桥梁,这一阶段,必须将职业素养这一软肋变得强大起来,在实训教学及管理中引入6s管理机制,可以实现高职教育与企业的深度交融,加快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

3在实训管理中推行6s管理实施要点。

实训室在6s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应把握6s管理精髓,做好宣传和师生的6s理论学习工作,制定出实训室6s管理细则,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下面,以笔者所管理的化学分析实训室的实施情况为例介绍。

3.1整理、整顿,塑造清爽规范的实训现场。

整理是将工作场所的任何物品区分为有必要和没有必要的,有必要的留下来,其他的都消除掉。实训现场只留下必须的、完好的器材设备,数量控制在满足实训需要的最低数量,其余分类进行妥善处理,该维修的进行维修,该废弃的废弃,彻底不用的移交后勤部门。整理之后即进入整顿阶段,就是把留下来的必要用的物品依规定位置摆放,并放置整齐加以标识。此阶段的关键是定置管理、标示明确。实训器材据使用频率决定其位置,每天使用的物品,放到显眼且容易取放的地方,使用不频繁的物品放在仪器橱内,个别实训项目用到的器材,可放到器材备用橱中,并进行标示,以便查找。例如常用烧杯、锥形瓶的配置,学生日常化学分析一般要求平行测定2次,故每台配2只烧杯2只锥形瓶,放置于台面下的仪器橱内,按需取用;吸量管移液管使用频率高,置于架上放在实验台固定位置上;所用试剂置于试剂架上,备用试剂瓶、抽滤器材等放置于备用橱内。所有物品,实训结束,恢复原位,这样,实训室才会秩序昂然,各班学生才能做到想要什么,即刻便能拿到,有效地消除寻找物品所用的时间。

3.2清扫、清洁,创造明朗清新的实训环境。

清扫是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清洁是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且制度化,经常保持环境处在美观的状态。6s要求实训现场责任到人。实训结束,物品器材归位,实验台清洁,人人有责,值日生负责检查和整体卫生清理。卫生、器材归位情况以大组进行考核,按5%计入实训成绩。各项值日任务落实到每位值日生,任务分为:器材归位情况检查;实验台清洁;天平室清理;扫地、拖地、倒垃圾;水池清理及关闭水电门窗等,排好值日表,并把值日完成情况纳入各班的实训考核。学院的志愿者每周对实训室一次例行大扫除,确保了实训室的干净清洁。

3.3形成素养,确保安全。

经过前面4s的不断加强,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持之以恒,形成素养。有了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严格按照规程操作,避免了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药品及加热、灼烧带来的危害,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杜绝安全事故,确保实训安全。

4实训室推行“6s”管理效果。

6s强调规范管理的常态化、标准化,推动6s活动,营造出一种“人人积极参与,事事符合规则”的良好氛围,从而带动整个实验室良好的整体氛围。第一,改善了实训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整理”,扩展了实训空间;通过“整顿”,物有定位,减少了实验过程中因寻找器材、试剂等浪费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清扫”,使我们无论何时走进实训室,都是干净整洁的,使人心情舒畅,脏、乱、差的实训环境再也不见了。第二,确保了实训室的安全化学类实训室与其他类型实验室相比具有实验药品毒性较大、玻璃仪器品种繁多、仪器设备多为易损品等特点,在实训过程中极易出现烫伤划伤、触电、爆炸、中毒等安全事故,管理中难度较大。在推行6s过程中,实训室宽敞明亮,通道畅通,没有随意摆放的物品,教学设备及基础设施的维护、保养良好,同时又增添了大量的安全装置和安全标识,有效地增强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措施,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为实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第三,学生职业素养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将6s管理观念、管理技术应用到学生的日常实训中,学生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迅速提高,精神面貌、学习效率、办事作风等有了明显的变化,团队意识增强,学会了按照规则做事,明白了工作中需要严谨、认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勤奋、节俭、务实、守纪的职业素养,我们的毕业生更受企业欢迎。

5结语。

6s管理是一种执行力的企业文化,强调纪律性,需要智慧和创意不断改进,6s管理中的许多事情都是容易做到的,但贵在每天坚持做,认真做,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需要实训教师们日常的监督和激励,久而久之才能养成习惯,形成素养。总之,高职院校应把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论文

摘要:本文从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发展与创业素质培养的内涵和现状入手,提出加强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并针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特点,进行相关的要素分析,探讨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针对特定的职业岗位(群)而进行的,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化发展正是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实施人才培养活动,使学生在未来从事某项工作过程中,形成由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所构成的职业素质,并符合职业标准和规范,获得职业资格的过程,核心是职业素养的养成和强化。创业素质作为职业素质的重要方面,是学生职业化发展教育的关注重点。有效强化创业素质培养会提升学生职业化发展水平,学生的职业化发展程度和实效性可以在创业素质培养环节中得到体现,从而为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奠定基础。

2基于职业化发展要求的创业素质培养内涵与现状分析。

创业素质是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人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全面地、较稳固地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它既是人的'职业化素质中有待开发的创业基本素质潜能,又是已经内化形成的人的创业基本素质。创业素质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性素质;第二层次为发展性素质。基础性素质包括文化基础知识、认知策略、态度;发展性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创新精神。

创业素质培养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这一理念的提出,它倡导和注重实际创业能力,要求把创业素质培养提高到与职业性教育同等的地位。这一理念最先被美国所接受,设立了国家创业教学基金,广泛实施创业教育。欧美各国主要大学在创业素质的培养教育方面起步也较早,倡导创业管理教育。此后,这种趋势在亚洲各国得以传播,中国国内陆续出现了大规模的创业大赛,高校也陆续开设了创业相关课程。

高职院校虽然近年来正逐步引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创业实践环节,但是绝大多数高校对此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关注。即使将创业教育引入校园,也只停留在第二课堂活动层面,效果不明显,实施创业教育的广度、深度不够。就创业教育的重要方面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而言,尚未形成系统性体系。

3实施创业素质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关键。

(1)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经济的环境看,创业时代已经到来。新经济环境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广阔舞台。高等职业教育肩负“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之使命,引领大学生走向创业之路,是时代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2)创业教育走向高等学校,已成为国际化趋势。国家经济和文化的整体实力,要依靠成千上万的创业者来支撑。创业素质的培养要以人才培养的立意,去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这些创业者,不但能经营经济,也能经营文化、教育、科技,甚至用经营理念来理解政治、人生和国家。

(3)创业素质培养会增强学生职业化发展内驱力。创业素质能力作为大学生“第三本护照”,不仅要求学生的掌握一定创业知识和技能,并且要求加强创业素质培养及创业个性品质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因此,开展创业教育,培养良好的创业素质,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作为高职教育特定群体高职学生创业素质能力的培养,无论从时代发展看,还是从经济发展看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看,都是当前促进学生职业化发展必须研究的课题。

4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路径和要求。

尽管人们对于创业是否可以培养的问题已形成一致意见,但对创业应提供什么样的课程和培养方法问题尚存在分歧。早期创业素质培养内容是围绕创业、商业计划撰写,其理论依据是创业成功是人格特质的成功;构建新的创业素质培养体系应遵循学生职业化发展规律,以创业行动为导向,同时要求引入人格、技术或行业经验,建立创业领域特有的体系及创业素质培养模式或方法。

创业素质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可以说,创业素质培养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素质教育的过程,它包括创业思想的确立、创业氛围的形成、创业技能的培养和创业认证。按照基础性素质和发展性素质两个层面的分析,需要对高职院校学生特有群体的特征进行阐述,确立高职院校创业素质培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性特点。

高职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的要素可以描述为,培养学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创业精神及创业理想;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如独立性、敢为性、适应性、合作性、坚韧性、自律性等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业的社会交往能力、创业的财务管理能力、金融理财能力、资本运营实务操作能力及开拓创新能力。创业素质是基础性和先决性的因素,归纳创业素质的范围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创业动机、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创业知识等等。

创业素质的培养机制构建的理念可以从三方面理解其含义:一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自谋职业、创业致富的能力和本领;二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心理品质;三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开创的个性和社会变革的参与者。其目标是在于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

根据创业素质培养的基本概念和范畴、目标,按照理论整合的特定要求和结构法则组织起来,确立创业素质培养的目标体系、结构体系、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模型体系。一是创业基本素质框架,主要从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社会知识结构方面的构建;二是创业素质培养基本模型,主要从创业素质培养目标和内容、领域和范围、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展开;三是创业实践活动模型,注重创业实践活动的系统化、职业化和强化实践驱动性等方面;四是创业素质培养评价模型,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和实施评价的可操作性办法。

参考文献。

[2]李新仓,杨晓非.国外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9).

[3]赵志军.关于推进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06(4).

[4]涂娟娟.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8(5).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语文教育言语性论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全息性原则、增体性与层次性结合原则、语言实践性原则,对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进行层层深入,层层落实,完成对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的建设。教师在进行语文教育言语性论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职业发展现状,对三项原则基础教学措施进行全面改革,确保我国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1)全息性原则及职业素养培养措施。

言语性论全息性原则主要指教师在进行高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各项职业信息进行的文学、语言、素质控制措施。该原则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听、说、读、写为基础,对学生基础职业交流技能进行训练,奠定学生基础职业素养;要求教师以学生的职业能力拓展为过程,由听读作为信息吸收方式、读写作为信息交流方式,实现对职业信息的综合应用和全面提升。

(2)整体性及层次性原则及培养措施。

整体性原则及层次性原则主要是在进行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措施等分层建设、分步落实,由各个层次串联成教育结构主体,实现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学要求。语言整体性教学是在各层语言教学中表现出的性质,是将若干行为语言的组合。语言层次性教学是在层次教学阶段表现出的性质,是各部分语言的突出特征。在高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高职学生三年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探究,依照语言、习惯、风俗、传动、自然环境等对社会内容进行分析。在该部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在第一层次中可以对语言积累进行重视,提高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认识及人际关系交往技术的应用,为学生的职业交流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第二层次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语言学作品写说进行提升,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交流表达效果,增强学生的文学素质及文学修养,为职业素养及气质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3)言语实践性原则及培养措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提高职业素养提升的关键。语言实践性原则要求学生将文化知识作为一种方式、途径,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提升,保证学生养成一种行为、习惯,从而自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实践的过程教师要对文学、教育、艺术、科学等各个方面领域进行充分拓展,将语文能力渗透到各项基础上,潜移默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在对言语实践性原则进行落实的过程中,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实践才能养成”因此,教师要对语言的实践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将语言实践与职业素养紧密结合在一起,确保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教师要首先对语感内容进行强化,对职业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文化功底进行提升,提高交流语言的合理性和舒适感。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单位企业对职员的职业素养要求逐渐上升。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途径,其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职状况。为此,我国加大了对高职教育中的语文教育,对言语论内容进行突出,从根本上提升了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质量。高职语文教育言语论通过对语言听说读写四方面内容进行提升,有效改善了学生的职业交流效果,降低了学生可能存在的职业交流障碍;通过对语言社会本质、社会现象、职业现象的深入分析,提高了学生对职业素养的意识;通过对言语综合能力的提升,对语文教学资源的应用,增强了言语解决职业问题的效果。言语论下的语文教学已经成为提升职业素养发展的新方向。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基本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善于营造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使数学教学过程充满着尊重、关爱、理解和激励,为职业素养的渗透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其次,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敬业、诚恳和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垂范引导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自我发展、自我提升,为学生提供榜样的力量。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论文

我国职业教育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有1.2万多所职业学校,年招生规模超过900万人,在校生超过2600万人。我国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底,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为1.65亿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为27.3%。新增高技能人才290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791万人。世界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已经启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与此同时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其中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素养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在招聘时不仅仅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因此,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成为了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1职业素养的内涵。

对于职业素养的概念界定,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界定,通过对文献分析,发现学界对职业素养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认为职业素养包含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一般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一种认为职业素养是一种综合素质。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呈现为从业者遵循职业内在要求,在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具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作风和行为习惯。还有一种认为职业素养分为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显性素养指的是一个人的知识与技能这些外在的素养,比如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行为等;隐性素养指的是一个人内在的潜在品质,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作风、职业意识等。通过以上概念分析,目前对于职业素养定义的研究较为全面,不管是从技术层面还是从意识层面,都有所涉及。根据麦克利兰的素质“冰山理论”,隐性职业素养是决定个体将来能否胜任职业工作的关键。在本文中,职业素养定义的侧重点在隐性素养上,包括职业道德、职业作风、职业意识、职业态度等。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论文

论文摘要:近几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相应的高职教育也得到飞速的发展,但同时也给高职生带来了很大就业压力。毕业生技能素质的高低直接反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社会生存能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分析目前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和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素质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说明培养高职生的技能素质的必要性,同时提出相应的有效对策,以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技能素质,提供高职院校的就业率,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的开发利用,运用新技术,产业结构不断的优化升级,带动了市场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低层次的人才结构已不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社会和企业需要数以千万计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然而,当前我国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有些高职院校要么是目标定位不准、管理体制落后,要么就是培养模式不合理,更有一些实训条件不完善、管理体制落后等。这些都影响人才培养。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越来越不适应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提高高职生技能素质是当务之急。高职院校要从自身做起,深化改革,转变观念,制定良策,为生产第一线培养职业能力强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

高职院校毕业生应具备的技能素质一种综合能力的反映,它涵盖的内容有很多,主要体现为专业性技能,方法性技能和社会性技能。

1.1核心技能:专业性技能专业性技能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认知能力)与技能,;前者包括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后者包括各专业和相应专业群的技术、工艺和运作技能。专业性技能是从业者的核心技能。

1.2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方法性技能它包括制定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以及理解新事物的思维方法等。在科学进步、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形势下,企业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必定要不断更新技术、更新设备,对就业者会提出更高的技能素质要求。因此,毕业生应具较强的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以求得职业能力的促进和迁移。方法技能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

1.3必备技能:社会性技能社会性技能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社会责任感以及群体合作的协调与仲裁,参与意识、自信心、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语言文字表达技能等。从业者既是自然人,同时也是社会人,在社会人际交往中、企业的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者等之间,需要进行思想交流、展示自我、组织协调等。因此,对于高职生来说,应培养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必要的外语阅读和表达能力,以及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社会性技能是从业者的必备技能。

培养高职院校毕业生技能素质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技能素质,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缓解人才市场需求矛盾,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2.1培养高职院校毕业生技能素质是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社会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追求人才的数量,而是更加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更多的企业需要的是既懂技术、懂生产、懂管理、又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部分高职生敬业精神差,吃苦耐劳精神不够,不愿意到生产第一线工作;眼高手低,频繁跳槽,就业错位率高;动手能力较差,技术不够精湛,知识匮乏等,远远不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2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各类高校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也不例外。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应把培养有相应专业、有一技之长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性人才,高技能专门人才最为培养目标,应该更多地把用人单位的需要、用人部门对学生的评价作为核心指标。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