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读书心得(专业18篇)

时间:2023-12-02 11:51:32 作者:薇儿

读书心得是对读书过程中的感悟和思考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的读书心得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灵感。读书心得是一个很好的写作练习方式,通过写读书心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并且提升自己的表达和思考能力。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些读书心得,分享彼此的感悟吧。

未来简史读书心得体会

《未来简史》中,雅克·阿塔利从已知的历史和科学角度出发,讲述了一段有关未来50年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他剖析了各国之间的关系将如何发展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口动荡、居民迁移、工作变迁、以崭新形态出现的市场、恐怖、暴力、气候变化以及宗教影响力的提高都将在其中发挥作用。

他揭示了巨大的技术进步将以何种方式颠覆我们的工作、休闲、教育、卫生、文化和政治制度。他认为,那些现今看来丑恶的品行或许会在将来某一天获得人们的认同。

作者在本书中没有直接回答,但在他之前另一本书《人类简史》中给出过观点:真正的快乐是“生命整体有意义、有价值”,就这么简单。正是意义,也就是我们头脑中虚构的现实,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这个话题其实贯穿了《未来简史》全书。从狩猎采集时代,到农业时代,再到现在的工业科技时代,意义的内容一直变化迭代,从各种宗教到人文主义,激励着人们不断改造世界。

但是到底需要多少东西才能达到幸福呢?怎么去定义生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呢?有的人说吃饱穿暖就是幸福,有的人说功成名就就是幸福,有的是说身体健康就是幸福,这么听起来,感觉幸福是个人体验而非社会进度,那为什么我们还要不断推进社会的发展呢?作者书中提到,“如果我们的祖先知道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工具,一定会以为我们的生活如在天堂般无忧无虑。但事实绝非如此。虽然人类取得了诸多成就,却一直有一种压力逼着我们继续生产、不断努力。”

这种压力,可以称之为“人类的贪婪与欲望”,其也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而增加的。我们从一开始的身体健康,到进一步的吃饱穿暖,再到进一步的功成名就,正是这些不断膨胀的欲望,让人类社会进步。

前文说道,作者在书中认为,那些现今看来丑恶的品行或许会在将来某一天获得人们的认同。个人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科技社会的发展下,人类的生活或者生存观念将会有极大的变化,这正说明了“存在即是合理”的说法,未来可以根据过去和现在进行猜测预判,但绝对不是定量,所以希望世上的人,安之若素即可。

未来简史读书心得体会

看完了《未来简史》,再一次被震撼到,倒不是因为描述的未来中人可能永生也可能灭亡,当然这的确也很震撼,不过算不上什么新见识。书中真正打动我的是贯穿于人类发展的一条暗线——人生的意义,虽然这个终极问题还是没有答案,也可能根本就没有答案,不过对这个问题的不断追问也造就了人类文明本身。

用书中阴阳的比喻——阳即力量(科学),阴即意义(价值),两者此消彼涨,过去几百年阳占尽了上风,“现代生活就是在一个没有意义的宇宙里不断追求更多的力量”,未来到底是阴阳失衡还是阴阳转换?马克斯预言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激化,反而提醒了资产阶级,缓和了矛盾,书中的预言也是按现在的形势推演,至于未来是否会因为预言而改变?我等鼠辈也只能拭目以待了。

人何时为人?我觉得不是直立行走,不是能够使用工具,不是有了情感,不是有了意识,而是从能够反思开始,从我们开始问那三个终极问题开始——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在此之前我们的意义是基因内置的——生存和繁衍。我们的行为和其他生物一样,源自一套根植在骨子里的“算法”,饿了就要吃,见到异性就要做,虽然这时也能产生社群,也有情感,也有惩恶扬善,但其实都是自然选择和博弈共同产生的”算法”。个体的意义就是尽可能提高自己的力量(体力,智力),此时可谓阳盛阴衰。

而当我们开始反思那三个终极问题,就必须要有答案,自然界厌恶真空,于是就有了宗教,宗教完美解决了所有终极问题,但是却限制了人类本能上对力量的追求,此时可谓阴盛阳衰。

自文艺复兴起,人文主义大行其道,其声称人的意义就存在于每个人本身,人生体验就是意义,努力去追求力量(科学)吧,“在生命最广泛的体验中,提炼出智慧”,此时再次回到阳盛阴衰,但是基因赋予的意义(生存、繁衍),宗教、文化赋予的意义仍然存在,与人文主义的意义相互冲突,也就难怪这么多人感到迷茫了。

许多人预言未来是人工智能的时代,但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对于“我要到哪里去”并没有新的答案,还是由人来赋予意义(价值),所以还只是人类力量的延续。也许未来人工智能开始反思这些终极问题时,人类才会真正被替代吧,到时到底是阳盛还是阴盛,还是毁于一旦就不得而知了。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此书在2017年一上市,我就买来读了。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承接了他的上一本著作《人类简史》的主题展开讨论。

如果说让逸爸用一句话概括《人类简史》的主题,应该是:人类,或者准确地说,我们智人只是人种的一种,没什么了不起。人类成为世界的“主宰”是因为我们有了三次革命: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且学会了用编造故事的方法将大规模的人凝聚起来,共同协作。

赫拉利认为智人没有什么了不起。未来也会保持“没什么了不起”的状态,所以智人千万不能得意忘形,得保持一种敬畏之心。对什么保持敬畏之心呢?答案是:要对数据主义保持敬畏之心,因为人类的自由意识不靠谱。

我尝试概述一下他的大致观点:

2.意义之网在农业时代后凸显,从各类神灵的崇拜,到世界三个宗教,再到法国启蒙运动后的人文主义(以人为本)。因此,人文主义同样是宗教。

3.人文主义中的三个分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进化人文主义,在20世纪经历80年的角斗后,自由主义完胜并主宰世界至今。

4.自由主义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一切要以聆听个体内心声音为主,即自我意识为上。然而,现代科学印证,自我意识或者说自由意志只是一种算法,并非人能控制,会被人工智能算法代替。从而,无法避免地进入数据主义至上的时代,数据主义成为新的宗教。

5.人类几千年来,克服了三大难题:饥饿、瘟疫和战争。然而,人类无法满足现实的本性,会推动我们继续向新的三大难题进行挑战,即永生、神人和持续幸福。我们在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不断的探索,寻求三大目标的突破口。

读书心得之《未来简史》之数据主义读后感

这是一本综合各学科的知识,同时又趣味盎然的作品,最重要的是本书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我的思考方式。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大数据这个词应该是耳熟能详了。在我读到本书的最后一章数据主义时对大数据有了全新的更加深刻的认识。

数据主义认为,宇宙由数据流组成,任何现象或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最能体现数据主义的是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学。大家都知道计算机是用来辅助人类处理各种数据的。

那生物和数据有什么联系呢?生病了去医院找医生是件很平常的事。在将来医生可能会被机器人所取代。因为医生在了解病人的状况后主要依据自己在医学院校所学的专业知识找到解决的方案。

但人总有出错的时候,可能是因为今天病人太多产生了疲劳或者是其它原因,误诊事件还是时有发生的。机器人便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此类事件发生的概率。

可能你会说医生也有独特的地方,比如说可以关心病人而不仅仅是治病。达尔文之后,生物学家开始提出解释,认为所谓感觉,也是通过进化千锤百炼的复杂算法,能够帮助动物做出正确的决定。

既然生物感觉也是算法,那么机器人也可能会拥有情感。

生命本身其实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到重大决定的抉择,都是人对各种数据处理的结果。

作者:南大人武学生汇宋亮。

《未来简史》读书心得体会

历史是在过往中发现今天,探索未来,而尤瓦尔·赫拉利先生在撰写《人类简史》之后,直接将视角转向了未来。未来之事仍未发生,事实上并无历史可言,作者也无意作一真正的预言,只是企图发现人类的真实本性,并以此探索人类未来将行的道路。

这本书直到第三部分才开始对未来的设想,而大量篇幅实际用于对人类历史上已发生过事件的分析,从而发现人类本质。要论人类是否存在本质,这真的是几千年来一直悬而未决的哲学问题。若说人类有本质,那人类的本质是什么呢?是灵魂?还是意识?作者对此均保持着怀疑的态度。

这样看来,尤瓦尔·赫拉利先生与其说是一位历史学家,倒不如说他是一位哲学家,因为他所思考的,正是人类历史上久久悬而未决的哲学问题。人的本质是什么?怎样算是“活着”?“活着”又究竟为了什么?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这个世界中,做着看上去理所应当地事情,但是这样的生活与其他动物究竟有着怎样的本质区别?或许,我们与其他动物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我们也并不存在什么本质,我们仍旧受生理本能的左右,而非理智的控制。在现代科学的发现中,我们甚至对自己的自由意志产生怀疑,或许连“自由意志”都是一个精心编织的谎言。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未来简史读书心得

未来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知道的事情,因为未来自然对现在,对过去,对自己的一生都有重大的价值,从此就有了许多预言者,去尽力地预言未来是怎么样的。最后,这些预言者到了现代就发展成一种史学流派,叫未来史学家。

首先就是由于这个作者立意新颖,立意新颖这个词啊,是每一个写文章的人一开始都会遇到了一个词,但是一般人能做到了是切入角度独特,但是作者做到的事脑洞清奇,这就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了,一个脑洞打开的人才能应对脑令人脑洞大开的未来,因为未来发展速度肯定比现在要快,所以,那时的场景是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正是有了这种凡是从别的角度去想,有这种精神,才能写出这类特别有先见性和新颖性的好文章,因为未来总体上是无法被预测的,而要从暗雾中找到一道光,这当然不是正面的发现就可以达成的,而是需要从一些侧面的角度来综合性的分析,有了这种分析之后,才能透过迷雾看到未来的实质。

第二,就是抓住了古今中外乃至宇宙变化不变的一些特点。我们现在说未来都是变化的。

现在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但是实际上纵观整个宇宙,其实还是有很多东西是不会变的,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些不变的关键点来写文章,而这些点相当于是看透未来的一只眼睛,因为这些东西可以预见的从过去现在到未来基本上没有太大改变的可能,这些原理就相当于一个公设一样支撑起了它结论,假如没有这类公设性的结论,那么这个文章就只能全是假想了,因为没有一个合适的根基,未来发生什么事就完全无法被预测,那么最后就相当于是一个人光靠想,想出一个未来图景其实没有一点用处。有了这些不变的东西之后,他才能写出来真正有根据科学性的文章,这就是为什么叫未来史学家不叫未来科幻作家的原因。

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善于采用各种新颖的写作手法,新颖的写作手法在我们平常人看来,用在一篇平常文章里面可能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效果,但是要面对未来这种难以琢磨的事情,多采用各种手法,才是让你领会未来是怎样一个图景的正道,就好像这本书里一个特别经典的比喻,或者说类比就是,到现在为止,因肥胖症而死的人已经比饿死的人还多,因恐怖组织而死的人已经比因战争而死的人多。这个类比一出,我们就更容易想象未来和现在会是一种怎样的图景,就更能看清未来世界是一种怎么样趋势。

今年单位组织的读书月活动,我选择了前段时间一直关注的一本书——《未来简史》。它是《人类简史》的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又一部力作。如果说《人类简史》是关于我们从哪里来,那么《未来简史》就是关于我们人类的未来命运。

该书主要讲述了未来的人类(书中称“智人”)将摆脱历史上一直困扰人类的三大问题:饥荒(和贫穷不是一回事)、瘟疫(是指大规模发生的让人束手无策的致命传染病)和战争(是指全球规模的),未来的人类分化会更加剧,绝大多数人会沦为“无用的人”和“没有自主的人”,只有少数精英会利用生物技术主动升级,进化成为掌控这个世界的“神人”,他们和我们的区别,相当于我们和猿人的区别。对于永生、幸福和成神的追求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旋律。现代社会制度立足的根本:自由和平等将会消亡(神人可以通过操控基因,改变你大脑里的化学物质分泌和电波信号从而操纵你的意识,让你无从反抗,也可以通过更换人体的全部配件,甚至将意识转移到机器上达到永生,从而打破“死亡”这一上帝留给人类最后的平等),万物互联网正在形成、而我们的一举一动甚至是每一个意识都是喂养这个庞大数据库的养分,一切生命和意识不过是算法而已。

对于未来,我们人类一直在不断的畅想,其实我们现在对于未知的未来的研究方式,仍然和写资治通鉴时的古人一样,历史怎样,我们觉得未来会怎样,也不知道这个规律是否仍然奏效。不过长期看,预测未来无论对错,其实对于未来没有大的影响。本质上我们对于未来无能为力,历史车轮谁也挡不住这话当然也适用于未来。

人类大船驶向未知大洋,我们是这船上一代代的水手,貌似遇到问题只能遇到再开始着手解决,很难发明一劳永逸的方法来面对未知。所以读这本有意思的书对工作生活没啥作用,属于懂得很多和生活彻底无关的道理,当然不能用它来指导生活。不过暂时的,把我们从个人的喜怒哀乐宠辱得失中抓出来歇歇,在内心中扮演一下人类导师角色,替整个人类操操心,给我们自己放松下。

读《未来简史》的第二部分有点迷糊,不知道重点在说什么。直到结尾点出人类凭借创造出基于想像的“互为主体的现实”统治世界,才有点摸着头脑了。

作者的这个观点在《人类简史》里就说到过,那时候说的是“人类凭借编故事的能力统治世界。”那样说的时候我好像一下就懂了。作者在第二部分用两章的文字解释了凭什么得出这个结论。

人类跟动物的关系变化,从狩猎采集时代的众生平等,到农耕时代人类为了自身利益豢养家畜。人创造了神和宗教来合理化人高级于动物这一原来并不存在的现实,并借助神与自然沟通,做交易。接着人类从农耕时代进入科技时代,人类可以凭借科技经济政治直接有效的解决原来需要神作为中介的各种自然问题。神也面临下岗危机。

神和宗教就是人类创造——或者也可以说是编造出来的互为主体的现实。大概这样的“事实”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群是很难理解很难接受的观念,所以作者要通过大量的数据,实验,传说,说明动物和人一样拥有情感,意识,甚至有部分的动物比人聪明,比人有更强大的力量。但7万年的演化结果是人类统治着所有动物,而不是人类被更聪明更强壮的动物统治。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只有人类懂得高效灵活的大规模合作,而这种合作正是基于想像的秩序,比如宗教,体制,法律,价值观,信用,货币等等等等。

所有的这些都只不过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互为主体的现实——只要大家都信,这些就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如果大家都不再相信。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子虚乌有。

尤瓦尔赫拉利所著《未来简史》观点新颖,内容丰富。拜读之后,有一种悲观的感觉。其实,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换一个角度看,人类前途未必如此。

首先,从人类发展史看,总体上是进步的。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危机四伏的生活,圈养牲畜种植庄稼,生活稳定;从农业社会到近现代工业社会,大多数农民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进厂打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大量从事机械劳动的产业工人走向灵活多样的服务业。

最能说明社会进步的是人类数量的增加和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人类在生物界的绝对控制权。

综上所述,我们要乐观看待未来社会的发展。

当然,在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人类还面临不同的困境。例如农业社会阶层分化的陷阱,工业社会资本对工人的剥削,未来世界发展中的各种风险等,但究其根源,并非是人类知识和现代科技的发展,而在于人类贪得无厌的欲望和生存竞争的生物本能。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当今世界,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迅速发展,让许多人目瞪口呆,让一部分人手足无措乃至抓狂。

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作为弱小的个体,生存其中必须趋利避害。我是属于edirw群体,即来自东方、受过教育、工业化、退休、妇女的群体(相对于weird即来自西方、受过教育、工业化、富裕、民主的群体),也要用乐观进取的态度来对待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要加强学习,吸收新事物;不随波逐流,量力而行,把有限的精力用到刀口上,充分享受现代科技给自己晚年生活带来的便利。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未来往何处去?不必深究。个人是渺小的,是由细胞演变发展的生命个体而已,快乐活在当下!

以前,一个本科生在学校学的东西可以在社会上用3年,研究生学的东西可以用5年,博士生可以用10年。可是,现在呢?不管你是什么生,只要你一毕业,你上学学的东西基本都过时了。

当然,在未来也会有很多新的职业诞生,比如虚拟世界的设计师。但是已经50岁高龄的我,能够转型成功吗?就算我真的转型成功了,根据社会进步的速度,很有可能,我10年之后又需要转型一次。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消息,说硅谷已经在探索使用人工智能写代码了。背后不禁一阵寒风,连程序猿哥哥都危险了。

面对一个如此"悲壮"的未来,赫拉利给了一条出路,也是唯一的出路: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只不过,许多人,甚至是大多数人,大概都做不到这一点。

新年上班的第一天,我有愿意做一个这样的人,一个终生的学习者。让我们一起践行吧!

你准备好了吗?

尤瓦尔赫拉利所著《未来简史》观点新颖,内容丰富。拜读之后,有一种悲观的感觉。其实,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换一个角度看,人类前途未必如此。

首先,从人类发展史看,总体上是进步的。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危机四伏的生活,圈养牲畜种植庄稼,生活稳定;从农业社会到近现代工业社会,大多数农民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进厂打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大量从事机械劳动的产业工人走向灵活多样的服务业。

其次,(按书中观点)从第三个千年来看,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从未来发展看,人类将面临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和化身为神等新议题,越来越多的工作将由机器代替,解放人类的体力和脑力。即便绝大多数人将沦为无用的阶级,也不愁吃穿,甚至可以成天沉湎于虚拟世界……这不是今天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最能说明社会进步的是人类数量的增加和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人类在生物界的绝对控制权。

综上所述,我们要乐观看待未来社会的发展。

当然,在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人类还面临不同的困境。例如农业社会阶层分化的陷阱,工业社会资本对工人的剥削,未来世界发展中的各种风险等,但究其根源,并非是人类知识和现代科技的发展,而在于人类贪得无厌的欲望和生存竞争的生物本能。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当今世界,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迅速发展,让许多人目瞪口呆,让一部分人手足无措乃至抓狂。

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作为弱小的个体,生存其中必须趋利避害。我是属于edirw群体,即来自东方、受过教育、工业化、退休、妇女的群体(相对于weird即来自西方、受过教育、工业化、富裕、民主的群体),也要用乐观进取的态度来对待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要加强学习,吸收新事物;不随波逐流,量力而行,把有限的精力用到刀口上,充分享受现代科技给自己晚年生活带来的便利。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未来往何处去?不必深究。个人是渺小的,是由细胞演变发展的生命个体而已,快乐活在当下!

《未来简史》中,雅克·阿塔利从已知的历史和科学角度出发,讲述了一段有关未来50年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他剖析了各国之间的关系将如何发展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口动荡、居民迁移、工作变迁、以崭新形态出现的市场、恐怖、暴力、气候变化以及宗教影响力的提高都将在其中发挥作用。

他揭示了巨大的技术进步将以何种方式颠覆我们的工作、休闲、教育、卫生、文化和政治制度。他认为,那些现今看来丑恶的品行或许会在将来某一天获得人们的认同。

作者在本书中没有直接回答,但在他之前另一本书《人类简史》中给出过观点:真正的快乐是“生命整体有意义、有价值”,就这么简单。正是意义,也就是我们头脑中虚构的现实,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这个话题其实贯穿了《未来简史》全书。从狩猎采集时代,到农业时代,再到现在的工业科技时代,意义的内容一直变化迭代,从各种宗教到人文主义,激励着人们不断改造世界。

但是到底需要多少东西才能达到幸福呢?怎么去定义生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呢?有的人说吃饱穿暖就是幸福,有的人说功成名就就是幸福,有的是说身体健康就是幸福,这么听起来,感觉幸福是个人体验而非社会进度,那为什么我们还要不断推进社会的发展呢?作者书中提到,“如果我们的祖先知道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工具,一定会以为我们的生活如在天堂般无忧无虑。但事实绝非如此。虽然人类取得了诸多成就,却一直有一种压力逼着我们继续生产、不断努力。”

这种压力,可以称之为“人类的贪婪与欲望”,其也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而增加的。我们从一开始的身体健康,到进一步的吃饱穿暖,再到进一步的功成名就,正是这些不断膨胀的欲望,让人类社会进步。

前文说道,作者在书中认为,那些现今看来丑恶的品行或许会在将来某一天获得人们的认同。个人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科技社会的发展下,人类的生活或者生存观念将会有极大的变化,这正说明了“存在即是合理”的说法,未来可以根据过去和现在进行猜测预判,但绝对不是定量,所以希望世上的人,安之若素即可。

看完《未来简史》归结于一句话:万物互联让人类的能力指数上升,人类放弃意义而追求力量,智人失去控制权,极少数人控制世界。放下书,世界还是世界,贸易摩擦,围追堵截,崛起增长与压制,民粹主义与开放合作,现在还是柴米油盐,未来还只是未来,甚至可能永不会成为现实,当前独善其身仍然可行,一切似乎没有变化。一千六百多年前,陶渊明就说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嗯,就这感觉,感觉都没变。

但有些想法在悄悄地变化:

1、认识到靠虚拟的愿景、文字和货币,人类开展了大规模的分工协作,从此一骑绝尘。大规模协作是人类力量提升的核心关键。

2、对自由人文主义,平等,自由,自由意志,独立意志,追随自己的内心,不那么确定,那么执着了。

3、对万物互联,个人隐私,数据自由,有了新的认识,或许,这是人类进行大规模协作,大幅度提升力量的必然趋势,势不可挡,顺者昌逆者亡。

4、意识到如果生命最终只是技术问题,会有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幸福圆满或许都需要重新定义。

然后想,今天的我和昨天有何不同?人和人的差异在哪里?

能力,见识和眼光(含境界和定位)。能力包括了决断力、执行力、理解力、与人连接力,意志力,当然也包括了语音能力,运动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总结能力,洞察能力,规划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眼光高低取决于见识,见识又取决于知识和能力。为什么会目光短浅,因为没有见识,为什么没有见识,很多知识不知道,知道了也没有能力抽丝剥茧,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啊。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人,而选择是基于已有知识、能力、见识和眼光的选择。

有些事我们知道自己知道,我们也知道自己有些事不知道,知道的东西多少,决定了人和人的不同。有些事我们不知道自己知道,但它总是通过直觉、感觉,隐隐地,经常性地影响我们的选择,而大部分的,是那些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部分,我们不知道,所以就会执,就会固执己见,就会画地为牢,就会刻舟求剑。你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部分,是他人知道自己知道的部分,这就是眼光、境界、定位的差异来源。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以为记。

《未来简史》读书心得体会

自由人文主义在人类取得现代性力量与丧失意义的契约中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但是一转眼,进化论却为“自由意志”的棺材钉上了最后一根钉子。虽然直到20世纪,人类大脑依然是全世界最精良的计算工具,但是仔细想想,大部分重大决策的背后其实是充斥着各种认知偏差的“拍脑袋”而已,然后交给叙事自我把一切都美化成“自由意志”。整个过程中真的有自由主义所推崇的那个不可分割的始终如一的真实的自我吗?这不过是个虚幻的想象。

曾经的救世主面临崩塌,但是人类终归还是不能脱离意义而存在。假设在未来我们都相信个人的重大决策权应该从自由意志转而交给算法更为靠谱,那么当“活出自我”的意义不复存在的时候,生命急需被赋予新的意义。

作者给出的一种可能性是数据主义。大部分人的幸福感归根结底还是源自于在世俗的价值观中获得成功。资本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世界里,人为了财富的增长和独特的体验而努力,那么在数据主义的世界里,人就应该以对系统信息的生产和流通做出的贡献来作为个人价值的衡量标准。只不过想要在当前的意识形态下去想象未来的价值观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管怎样,数据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这出好戏才刚刚上演。

本书从第三部分开始,越靠近结尾就越接近高潮。与人类简史一样,对于普通人来说最惬意的地方就是易读,因为观点+举例是赫拉利的标配。

简史三部曲的内容是赫拉利从一开始就规划好的,并非因为第一部的热销才有创作后两部的念头。因此从本书的末尾可以感受到他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完。继续期待今日简史!

未来简史读书心得

今天是新年上班第一天,本以为会在一片轻松和谐中度过,未来简史读后感。没有想到第一天上班就连开四个会,感觉昏天又暗地。今年的工作方向又要有大变化,又是从零开始的节奏。

这是我做互联网的第5个年头,我自己最大感觉就是变化。每一年都在变,每一年都是全新的一年。我们几乎没有任何老本可以吃,因为去年的经验在今年就完全失效,而且很多事情、项目已经被砍掉了。

虽然在体制内,我们的人员直接被砍掉的情况还没有发生,但是我总觉得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赫拉利在书中的一句话,我非常喜欢,分享给大家。

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我们拥有越多的数据,对历史了解越深入,历史的轨迹就改变得越快,我们的知识也过时得越快。

以前,一个本科生在学校学的东西可以在社会上用3年,研究生学的东西可以用5年,博士生可以用10年。可是,现在呢?不管你是什么生,只要你一毕业,你上学学的东西基本都过时了。

当然,在未来也会有很多新的职业诞生,比如虚拟世界的设计师。但是已经50岁高龄的我,能够转型成功吗?就算我真的转型成功了,根据社会进步的速度,很有可能,我10年之后又需要转型一次。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消息,说硅谷已经在探索使用人工智能写代码了。背后不禁一阵寒风,连程序猿哥哥都危险了。

面对一个如此"悲壮"的未来,赫拉利给了一条出路,也是唯一的出路: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只不过,许多人,甚至是大多数人,大概都做不到这一点。

新年上班的第一天,我有愿意做一个这样的人,一个终生的学习者。让我们一起践行吧!

你准备好了吗?

曾经,我觉得人类胜过机器的原因在于我们有自由意志,爱是机器永远无法拥有的,各类科幻文章、影视作品中也是这么演绎的。然而,科学家发现我们的各种思想的源泉只是各种激素刺激神经后的化学、物理反应,再汹涌的爱也不过是简单的激素爆发而已。目前已经有部分药物可以控制我们的情绪,未来或许你难过时向朋友哭诉,他只会递给你一颗让你开心的药丸。现在各路围棋大神纷纷倒在alphago脚下,人工智能在曾经人类的专属领域获得了胜利,而它甚至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戴上“专注头盔”,普通人就能成为神射手;谷歌通过分析邮件内容,比英国政府通过实体医院的数据更快分析出流感疫情的爆发;通过订制基因,你能得到高情商、高智商、高颜值的完美孩子…目前在多数专业领域,拥有人工智能的机器都超越了人类,靠着人工智能,人类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可因为人工智能有着种种优势,势必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无法继续从事现在的工作,届时失业的人将何去何从,我会不会也成为失业者中的一员,那时该怎么办?因为无解,我无比迷茫。

慌乱迷茫了两周后,我不断冥想,发现自己的疑虑和担心未必会实现,毕竟人类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无穷的,《攻壳机动队》就指引了一个未来人类的进化方向。手机已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外接器官,我们也能够接受金属义肢、心脏起搏器,为什么不能从内到外换个全新的、智能化的自己?但仅剩意识的草薙素子还是原来的草雉素子吗,毕竟未来可能连意识可能都能被控制啊。即使那还是自己,但那种人类应该不能算是智人了吧,或许该称为coordinator?又或许将来人类访问外星球开始发展外星科技,或者地球环境大改变人类开启魔法时代,不再研究人工智能,人类将科技树点歪了又该怎么办?或许我见不到新人类诞生的那一天,但不管怎样,未来即使出现新的人类,他们也是站在旧人类的肩膀上的。如果我成为新人类,一定会与旧人类和平共处的吧;即使旧人类像尼安德特人一样成为历史,我也是将来新人类考古的对象啊,作为新人类的祖先,我该给新人类留下什么样的遗产呢?原来那些科幻作者、动漫大师都是先知啊!

一下想通不免想过了头,脑洞开得大了些。想通后我不仅大喜,立即将这两周的思考成果打成文字,果然文章一气呵成,而打字的过程既解了我两周来的压抑,又使我因洞悉了人类未来的沾沾自喜——我现在也是先知级别的大咖了!然而第一个读者就皱着眉说:“你在二次元的世界呆了太久了,赶紧回到三次元世界来吧。”“听不懂,说人话。”“你读书读傻了,动漫又看得太多,赶紧好好工作,上班开小差当心被扣工资!”

未来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知道的事情,因为未来自然对现在,对过去,对自己的一生都有重大的价值,从此就有了许多预言者,去尽力地预言未来是怎么样的。最后,这些预言者到了现代就发展成一种史学流派,叫未来史学家。

来综合性的分析,有了这种分析之后,才能透过迷雾看到未来的实质。

第二,就是抓住了古今中外乃至宇宙变化不变的一些特点。我们现在说未来都是变化的。

现在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但是实际上纵观整个宇宙,其实还是有很多东西是不会变的,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些不变的.关键点来写文章,而这些点相当于是看透未来的一只眼睛,因为这些东西可以预见的从过去现在到未来基本上没有太大改变的可能,这些原理就相当于一个公设一样支撑起了它结论,假如没有这类公设性的结论,那么这个文章就只能全是假想了,因为没有一个合适的根基,未来发生什么事就完全无法被预测,那么最后就相当于是一个人光靠想,想出一个未来图景其实没有一点用处。有了这些不变的东西之后,他才能写出来真正有根据科学性的文章,这就是为什么叫未来史学家不叫未来科幻作家的原因。

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善于采用各种新颖的写作手法,新颖的写作手法在我们平常人看来,用在一篇平常文章里面可能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效果,但是要面对未来这种难以琢磨的事情,多采用各种手法,才是让你领会未来是怎样一个图景的正道,就好像这本书里一个特别经典的比喻,或者说类比就是,到现在为止,因肥胖症而死的人已经比饿死的人还多,因恐怖组织而死的人已经比因战争而死的人多。这个类比一出,我们就更容易想象未来和现在会是一种怎样的图景,就更能看清未来世界是一种怎么样趋势。

断断续续半个月,终于完成了这位犹太史学天才尤瓦尔赫拉利的惊世之作《未来简史》一本嫁接历史与未来的奇书!本书洋洋洒洒近400页,以人类告别贫穷疾病战争之后的未来时代为时间线,提出人类寻求幸福快乐永生与神性为目标的新议题;紧接着,为了诠释为何人类在21世纪会有这样的目标与议题,作者领着我们回头去重温智人进化的简史,通过与其他动物相比较,来揭示智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以及人文主义是如何成为这个世界的宗教,为何实现人文主义的梦想却可能导致人文主义的崩塌。

本书行文看似散乱,实则一条主线一以贯之,而这条主线即是智人追求幸福快乐永生神性成为神人的过程中,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放出了一个起初看似乖巧可人实在面目狰狞的数据魔鬼,这一魔鬼在不断吸收人类上传分享的数据资源之后,胃口大开,甚至具备了左右人类感知,意识的超能力。

到那时,绝大多数的智人非但没有成为神人,反而成了废人,无用之人,因为万物互联的结果就是人类只是庞大数据库里,依靠精密的算法被不断处理的一个及其微不足道的数据或者芯片,因为传统意义上的战争已经消亡,取而代之的将是普通人无法理解的数据战网络战,比如数万亿美元资产的瞬间抹去,骇客入侵能让整个城市所有公共设施的完全瘫痪…而曾经为战场输送大量普通炮灰的任务已经不复存在,曾经为普通人提供的医疗服务治病救人的医院以及医疗体系已演变成为只是通过生物技术为真正精英阶层提供长生不老成为神人的一种途径;而这些掌握超级算法,能驾驭庞大数据库和人工智能的神人才是真正有可能实现人文主义本初想要追求的三大理想:永生,快乐,神性!

在那样的世界里,备受推崇的自由主义精神将面临三个实际的威胁:第一,人类将完全不具备价值,第二,人类整体仍然有价值,但个人将不再具有权威,而由外部算法管理;第三,有些人仍然不可或缺,算法系统也难以理解,而且会形成一个极少数的特权精英阶层,由升级后的人类组成!

作者最后的落脚点或者说最终的结论,其实就是第11章的标题:信数据得永生!作者描述了一种新的主义,它将是那个未来的主宰,它既非倡导人即是神的人文主义,也非倡导人人皆可皆应享有精神肉体的自由的自由主义,数据主义将是未来的最终话语!数据主义认为,宇宙由数据流组成,任何现象和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并且大部分的科学机构都已经该信数据主义!未来的数据主义者笃信数据主义能让所有科学家讲一种共通的语言,在学术的鸿沟上搭起桥梁,并轻松让各种见解跨越不同学科!而基于这一观点,自由资本主义与国家控制共产主义苏联模式,根本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伦理教条或政治制度的竞争,而是不同数据处理系统之间的竞争,这也是各种经济体发展速度与规模千差万别的根本原因!

那我们这些无名的蚁族地位何在呢?其实我们并不是百无一用的,至少我们也是这个巨大系统中的一个微小芯片,我们至少通过我们的记录,上传,分享,喂养着这个数据猛兽,只是我们普通人明知我们在失去自由,失去隐私,却依然在乐此不疲,正如数据主义时代,新的座右铭(或墓志铭)是:“如果你体验到了什么,就记录下来。如果你记录下了什么,就上传。如果你上传了什么,就分享”。在你记录上传分享的瞬间,网络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某种你我都无法参透的算法将它变成某种立刻或者未来可用的数据资源,为某些特殊精英群体所拥有切可随意把玩!那这些算法都从何处而来呢?神秘无解,数据主义也认为人类的大脑无法理解新的终极算法。但目前的算法多为某个由强大经济支持作为后盾的巨大开发团队而写。但或许未来这个未知的时间,随着算法的逐渐发展,它会在最早的人类种子算法上自己快步前进,脱离人类进入人类未曾踏足之地也不可知!这大概就是万物互联,人工智能的终极算法吧!到时,数据主义将真正威胁人类,正如人类曾经对其他动物造成威胁一样,是否会走向如同其他业已灭绝的动物一样,亦不可知,因为无论过去未来亦或现在,人类也从来只会是皓皓宇宙数据流中的一片涟漪,如果宇宙运行也是算法的话!

然而,这一切均不可知,亦无定数,因为没有人真正知道2050年的就业市场,家庭或者生态将是怎样,或是由哪些宗教,经济制度主导世界。

最后的最后,作者把视野放大到整个生命,提出了三项息息相关的发展:

第一,科学正逐步聚合在一个无所不包的教条之中,也就是认为所有生物都是算法,而生命则是进行数据处理。第二,智能正与意识脱钩;第三,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可能很快就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同时,与这三项发展相关,作者提出了希望读者常挂于心的三个关键问题:

1、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2、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作为一本被给予厚望的具有颠覆读者思维的鸿篇巨著,尤瓦尔赫拉利确实没有让读者失望,他用天才般的奇丝幻想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看似遥远万里实则在加速发生的人工智能主导世界的数据时代,当读到未来多数人的生存将毫无意义,在数据时代苟且偷生,不免让人唏嘘不已!读完这本书,带给大多数人不是希望与乐观,而是急剧变化的时代带个我们的危机感,虽然在那个时代,人们数千年来想要的长生不老通过生物技术和算法的进步,可能不久就会成为现实;虽然人类终将不用辛劳工作,只需奴役机器便可衣食无忧!但那样的时代,人类存在的意义何在?我们一心向往的幸福快乐就一定会唾手可得,世界就真的变得和谐,天下大同吗?很难!

跳出幻想回到现实,或许当下人类面临的疾病,战争,饥荒,以及在不断扩大的不平等和千疮百孔的生态系统问题,会不会像历史上席卷欧洲夺去近两亿人的黑死病以及浩劫人类的天花病毒一样,被最终消灭,同样,也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未来的世界,依然不会那么美好!人性,是世间最难以把握的东西,财富地位生活水平知识的不平等只会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变得更加突出!因为人不断追求更好,不知足的欲望是这个社会向前的动力,也是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数据主义等加速推进的重要源泉!

著名的年轻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就如同21世纪的先知,他的三部简史著作描述了从人类诞生到智神出现,超过数个千年的宏大图景。与普通的历史作品不同,赫拉利的简史更像小说,一部一环扣一环扣人心弦的小说,他并不只是陈述历史事实,而是结合了广博的科学知识与自己的猜想,将人类演化,乃至未来发展的未知景象如同珠串一般粒粒穿起。很难想象如此系统严谨,在多个学科中行进自如地描述未知的作品,竟只出自一人之手,称赫拉利为先知并不为过。

《人类简史》讲述人类由一种普通的生物最后成为地球之主的故事,《今日简史》讲述人类即将面对的几项挑战,而《未来简史》则暗示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数个世纪之内,人类使用科技使自己的生存摆脱了瘟疫,饥荒,与战争的威胁,如何走向下一步,赫拉利给出了自己的猜想。

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已经指出生命就是许多体内的生化算法,只要人类得以控制其中的某些机制,就可以做到长生不老,或是让自己获得源源不断的快乐,最后利用科技使人类走向更加高级的生命形态,也就是赫拉利所说的“智神”。这些在科技上并没有这么容易,人类或许再需要数个千年才能达到,但在历史的方向上并不只是毫无根据的幻想。企业家将钱投入延长寿命的研究;中年乃至青年人花钱保养自己的身体免受时间的侵蚀;人类一直在与饥饿,瘟疫,战争的斗争其实也是为了延长自己的寿命,细观历史不难发现我们对长生的渴望。又或是实验小鼠为获得快感刺激,踩动踏板最后将自己饿死;全球毒品屡缉不止,成为可怕的非法势力;为使人类更方便社交,游戏,看视频,购物的公司引领了市场,被称为“爸爸”,可见人们对快乐的购买力之高。至于使用生物工程,半机械人工程,非有机生物工程,将人类的智力,体力提升一个档次,或是能够掌握万物,甚至更方便离开地球,则是牵动着科学家与小说家的心弦。

对于这些猜想,赫拉利表示,几千年来,科技,经济,社会和政治一直发生巨变,但是有一件事始终未变,那就是人类本身。我们并不知道眼前这些道路会把我们引向何方,也不知道我们像神一般的后代是什么样子,因为科技能改变人类的心灵和欲望,而我们以今天的心灵和欲望,无法理解其对未来的影响。即使如此,我们无法理解其中的相关细节,但仍然能够肯定历史的大方向。

生物是算法,在大数据时代,积累了数据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而这一切都将掌握在大数据巨头的手中,对此我深感,看似是巨头服务于我们,也许是我们成为巨头心甘情愿的奴隶。这一切在我们的身边初见端倪,数据巨头根据我们的喜好推送源源不断的信息,随之而来的是广告,也许我们有一天不知为何去买一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或是站在一个寸草不生的高原湖边,正是因为电商与旅行社付给了数据巨头广告费。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据将渗透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许到时候我们会习以为常,因为它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如果细细想来,确实令人毛骨悚然。

在结尾处我们的天才作家赫拉利写到,“那些永不知足的又不负责任的造物主们连他们究竟想要什么都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怕的吗。”虽然《未来简史》讲述未来,却无不显示着人类本性的贪婪与自私。未来已来,美好的未来需要全人类一同守护。

名著未来简史读书心得体会

这是一本谈未来的书,不只是去畅想未来,以未来的角度去看当下,人多事情有了更清醒的认知与解答。跳脱现在,回望更能全面地认识现在。不错,很喜欢的一本书。不过对于计算机取代人,替代人的观点,我对人类还是保佑信心。至于取代的那一部分,不过是上层的游戏,压低下层成本,以达到自己利益最大化。

1、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生命基于数据处理,但是是一类“有意义”的数据集合,而这个“意义”是人之不同于计算机的:解释这个世界的故事。

2、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何为“价值”,价值取向,计算机所要达到的目标,不过是人类的欲望作祟而给计算机的算法,让其满足人类的欲望的工具罢了。计算机满足了人类暂时的欲望,还会有这三个完结后新的值得思考担忧的事情发生。

了解基于已发生的基础上,对于新鲜未知,未曾体验,便不会有认知。

《未来简史》中,雅克·阿塔利从已知的历史和科学角度出发,讲述了一段有关未来50年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他剖析了各国之间的关系将如何发展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口动荡、居民迁移、工作变迁、以崭新形态出现的市场、恐怖、暴力、气候变化以及宗教影响力的提高都将在其中发挥作用。

他揭示了巨大的技术进步将以何种方式颠覆我们的工作、休闲、教育、卫生、文化和政治制度。他认为,那些现今看来丑恶的品行或许会在将来某一天获得人们的认同。

作者在本书中没有直接回答,但在他之前另一本书《人类简史》中给出过观点:真正的快乐是“生命整体有意义、有价值”,就这么简单。正是意义,也就是我们头脑中虚构的现实,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这个话题其实贯穿了《未来简史》全书。从狩猎采集时代,到农业时代,再到现在的工业科技时代,意义的内容一直变化迭代,从各种宗教到人文主义,激励着人们不断改造世界。

但是到底需要多少东西才能达到幸福呢?怎么去定义生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呢?有的人说吃饱穿暖就是幸福,有的人说功成名就就是幸福,有的是说身体健康就是幸福,这么听起来,感觉幸福是个人体验而非社会进度,那为什么我们还要不断推进社会的发展呢?作者书中提到,“如果我们的祖先知道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工具,一定会以为我们的生活如在天堂般无忧无虑。但事实绝非如此。虽然人类取得了诸多成就,却一直有一种压力逼着我们继续生产、不断努力。”

这种压力,可以称之为“人类的贪婪与欲望”,其也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而增加的。我们从一开始的身体健康,到进一步的吃饱穿暖,再到进一步的功成名就,正是这些不断膨胀的欲望,让人类社会进步。

前文说道,作者在书中认为,那些现今看来丑恶的品行或许会在将来某一天获得人们的认同。个人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科技社会的发展下,人类的生活或者生存观念将会有极大的变化,这正说明了“存在即是合理”的说法,未来可以根据过去和现在进行猜测预判,但绝对不是定量,所以希望世上的人,安之若素即可。

看完了《未来简史》,再一次被震撼到,倒不是因为描述的未来中人可能永生也可能灭亡,当然这的确也很震撼,不过算不上什么新见识。书中真正打动我的是贯穿于人类发展的一条暗线——人生的意义,虽然这个终极问题还是没有答案,也可能根本就没有答案,不过对这个问题的不断追问也造就了人类文明本身。

用书中阴阳的比喻——阳即力量(科学),阴即意义(价值),两者此消彼涨,过去几百年阳占尽了上风,“现代生活就是在一个没有意义的宇宙里不断追求更多的力量”,未来到底是阴阳失衡还是阴阳转换?马克斯预言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激化,反而提醒了资产阶级,缓和了矛盾,书中的预言也是按现在的形势推演,至于未来是否会因为预言而改变?我等鼠辈也只能拭目以待了。

人何时为人?我觉得不是直立行走,不是能够使用工具,不是有了情感,不是有了意识,而是从能够反思开始,从我们开始问那三个终极问题开始——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在此之前我们的意义是基因内置的——生存和繁衍。我们的行为和其他生物一样,源自一套根植在骨子里的“算法”,饿了就要吃,见到异性就要做,虽然这时也能产生社群,也有情感,也有惩恶扬善,但其实都是自然选择和博弈共同产生的”算法”。个体的意义就是尽可能提高自己的力量(体力,智力),此时可谓阳盛阴衰。

而当我们开始反思那三个终极问题,就必须要有答案,自然界厌恶真空,于是就有了宗教,宗教完美解决了所有终极问题,但是却限制了人类本能上对力量的追求,此时可谓阴盛阳衰。

自文艺复兴起,人文主义大行其道,其声称人的意义就存在于每个人本身,人生体验就是意义,努力去追求力量(科学)吧,“在生命最广泛的体验中,提炼出智慧”,此时再次回到阳盛阴衰,但是基因赋予的意义(生存、繁衍),宗教、文化赋予的意义仍然存在,与人文主义的意义相互冲突,也就难怪这么多人感到迷茫了。

许多人预言未来是人工智能的时代,但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对于“我要到哪里去”并没有新的答案,还是由人来赋予意义(价值),所以还只是人类力量的延续。也许未来人工智能开始反思这些终极问题时,人类才会真正被替代吧,到时到底是阳盛还是阴盛,还是毁于一旦就不得而知了。

尤瓦尔赫拉利所著《未来简史》观点新颖,内容丰富。拜读之后,有一种悲观的感觉。其实,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换一个角度看,人类前途未必如此。

首先,从人类发展史看,总体上是进步的。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危机四伏的生活,圈养牲畜种植庄稼,生活稳定;从农业社会到近现代工业社会,大多数农民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进厂打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大量从事机械劳动的产业工人走向灵活多样的服务业。

其次,(按书中观点)从第三个千年来看,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从未来发展看,人类将面临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和化身为神等新议题,越来越多的工作将由机器代替,解放人类的体力和脑力。即便绝大多数人将沦为无用的阶级,也不愁吃穿,甚至可以成天沉湎于虚拟世界……这不是今天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最能说明社会进步的是人类数量的增加和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人类在生物界的绝对控制权。

综上所述,我们要乐观看待未来社会的发展。

当然,在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人类还面临不同的困境。例如农业社会阶层分化的陷阱,工业社会资本对工人的剥削,未来世界发展中的各种风险等,但究其根源,并非是人类知识和现代科技的发展,而在于人类贪得无厌的欲望和生存竞争的生物本能。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当今世界,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迅速发展,让许多人目瞪口呆,让一部分人手足无措乃至抓狂。

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作为弱小的个体,生存其中必须趋利避害。我是属于edirw群体,即来自东方、受过教育、工业化、退休、妇女的群体(相对于weird即来自西方、受过教育、工业化、富裕、民主的群体),也要用乐观进取的态度来对待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要加强学习,吸收新事物;不随波逐流,量力而行,把有限的精力用到刀口上,充分享受现代科技给自己晚年生活带来的便利。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未来往何处去?不必深究。个人是渺小的,是由细胞演变发展的生命个体而已,快乐活在当下!

未来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知道的事情,因为未来自然对现在,对过去,对自己的一生都有重大的价值,从此就有了许多预言者,去尽力地预言未来是怎么样的。最后,这些预言者到了现代就发展成一种史学流派,叫未来史学家。

首先就是由于这个作者立意新颖,立意新颖这个词啊,是每一个写文章的人一开始都会遇到了一个词,但是一般人能做到了是切入角度独特,但是作者做到的事脑洞清奇,这就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了,一个脑洞打开的人才能应对脑令人脑洞大开的未来,因为未来发展速度肯定比现在要快,所以,那时的场景是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正是有了这种凡是从别的角度去想,有这种精神,才能写出这类特别有先见性和新颖性的好文章,因为未来总体上是无法被预测的,而要从暗雾中找到一道光,这当然不是正面的发现就可以达成的,而是需要从一些侧面的角度来综合性的分析,有了这种分析之后,才能透过迷雾看到未来的实质。

第二,就是抓住了古今中外乃至宇宙变化不变的一些特点。我们现在说未来都是变化的。

现在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但是实际上纵观整个宇宙,其实还是有很多东西是不会变的,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些不变的关键点来写文章,而这些点相当于是看透未来的一只眼睛,因为这些东西可以预见的从过去现在到未来基本上没有太大改变的可能,这些原理就相当于一个公设一样支撑起了它结论,假如没有这类公设性的结论,那么这个文章就只能全是假想了,因为没有一个合适的根基,未来发生什么事就完全无法被预测,那么最后就相当于是一个人光靠想,想出一个未来图景其实没有一点用处。有了这些不变的东西之后,他才能写出来真正有根据科学性的文章,这就是为什么叫未来史学家不叫未来科幻作家的原因。

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善于采用各种新颖的写作手法,新颖的写作手法在我们平常人看来,用在一篇平常文章里面可能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效果,但是要面对未来这种难以琢磨的事情,多采用各种手法,才是让你领会未来是怎样一个图景的正道,就好像这本书里一个特别经典的比喻,或者说类比就是,到现在为止,因肥胖症而死的人已经比饿死的人还多,因恐怖组织而死的人已经比因战争而死的人多。这个类比一出,我们就更容易想象未来和现在会是一种怎样的图景,就更能看清未来世界是一种怎么样趋势。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

最近一个多月读了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这本书,如醍醐灌顶般启人心智,因此记录下我的一些感想,与小伙伴们交流。

本书要解决什么问题?

探索科技发展所导致的人类社会的远期变迁。

研究这个问题的意义?

第一,探索未来有助于启迪当下。

第二,社会进步一向是有少数人引领推动的,你愿意做领导者,还是跟随者?

上一本书读完我写了长长的一篇整理及感悟,这次重在解析书的逻辑架构,我把书读成了一张图,这张图看似简单,却花了我不少时间,全书的主要思想都在这里了。不多说,上图:

最后再回顾几个重要问题:

生物真的只是算法?

首先要理解问题的真实含义:生物的运行可否描述成算法?不然生物是实体,算法是逻辑,没有可比性。

问题等价于:生物是拥有自由意志,还是始终受基因、环境压力等塑造的算法控制而产生行为。

心理学研究:人对自我的认知并不真切,而是一种叙事自我(通常只会用事件的高潮和最后的结果来编织故事),所谓的自由个人,也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没有正确的自我认知,又何来自由意志。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上这两项研究会进一步深化,结论会进一步加强。

所以生物大概率上只是一种算法,但是,我也没有说必然如此。未来的发展有无限可能性。

生命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这在目前的科技环境下,恐怕首先是一个信仰的问题。就像人文主义信仰个人体验,数据主义信仰信息自由。

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智能让世界运转更高效,而意识赋予生命以意义。至于哪一个更有价值,要看是对整个社会大系统而言,还是对生命个体而言。

我希望是这样的:高度智能的算法公平地为每一个有意识的人类智能体所用,人类个体变得前所未有的聪明和强大,而整个社会变得更加自由、平等、和谐。这也是自由主义的愿景。

书中描绘是这样的:未来人类将会失去在经济和军事上的用途,社会系统将主要由算法控制,并会剥夺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只有少数精英阶层在身体和认知能力上远超普通阶层,不但不受算法控制,甚至掌握了一定的算法控制权,并与算法一起统治世界。(这时自由主义崩溃,进化人文主义适用。)。

我个人觉得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必然有一天,人类会站到抉择的十字路口。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

“现代性”是一项交易,所有人出生那天就签了契约——放弃意义,获取力量。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携手并进,进一步推动了现代社会对力量的追求。现代性的理念基础是:经济增长不仅可能,而且绝对必要。如果解决问题,可能就需要更多;为了拥有更多,就要生产更多。

现代政治和经济笃信增长的必要性有三个原因。

首先,生产越多,消费就越多,越能提高生活水平,也越能享受所谓快乐的生活。

其次,只要人类持续繁衍壮大,仅仅为了维持现状,经济增长就已经很有必要了。

最后,即使人口停止增长,也要解决贫困人口的问题,经济也必须增长。

不论是宗教极端主义,第三世界的集权主义还是婚姻触礁,几乎任何公共或私人问题,都能用增长来解决。增长能解决一切。

资本主义所承诺的并不像其它宗教那种空中大饼,而是这个俗世上的奇迹,而且有时候还真能实现。资本主义深信“增长”这一最高价值,第一条训诫就是:投入利润,促进增长。

传统观念把世界看成一块大小固定的饼,隐藏的假设就是世界上只有两种资源:原材料和能源。但还有第三种资源:知识。原材料和能源取之有尽,越用越少;但知识越是不断增长,越用越多。而且,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还能带来更多原材料和能源。几千年来,我们之所以无法用科学来推动增长,是因为大家误以为各种宗教经典和古老传统里已经提供了世界上所有重要的知识。科学最大的发现正是让人类发现了自己的无知。人类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所知竟如此之少,就突然有了很好的理由要去追求新知,开启了用科学追求进步的道路。

人类发现自己陷入了双重竞赛。一方面,我们必须加快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步伐,另一方面,又必须在生态世界末日前悬崖勒马。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

关于宗教:

人类合作区别于蚂蚁、蜜蜂的本质是什么?作者认为是虚构现实。

什么是虚构现实?比如,我们的国家体系、宗教体系、道德体系等其实都是虚构的,是人类想象出来,流传出来,让大家遵守。

人类的现实连续现在大都是虚构现实组成的。

古时候人类相信上帝、佛祖;君主、道德等。

后来随着认知的进步,人类的宗教转移。相信自由民主、科技、金钱、经济发展等。

自由民主也是宗教,那么自由民主是什么?人类哪有自由民主?人类是由身体各种基因、激素控制的。

在《未来简史》最后猜测,人类在宇宙其实就是相当于计算机里的一个个数据,一个个细小的芯片。

关于幸福感和愉悦的认知:

幸福感和愉悦来自哪里?

作者认为来自人体的激素刺激和脑皮层电流的刺激。

比如性爱、吸毒等,都会通过激素产生一阵的快感,让人类着迷。

人类的幸福感和愉悦永远不会满足和短暂,比如升职加薪,快感通常只会持续一个小时,然后重新投入下一个目标的追寻。

作者认为,现代人的幸福感和远古山顶洞人的幸福感大致是相同的。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

近日,有关贺建奎团队基因编辑婴儿的事件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几乎所有人都在义无反顾地批评贺建奎,从各种各样的浅显的或者深刻的角度批评。但深受尤瓦尔·赫拉利影响的我,却生发了一种不是很主流的观点。也就让这件时事作为一个载体来表达我读《未来简史》的感想。

在这之前,我先声明我所讨论的是基因编辑技术的这门技术,而不是贺建奎其人其事。同样我也不是想讨论基因编辑的优缺点,而是在某种意义上论述其发展的必然性。

从那只下树的南方古猿一直到今日,人类从来就没有逃脱过自然选择的控制。这对于一个已经站在进化链的顶端的、将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控制欲极强的物种人类来说,这几乎是不可接受的。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饥荒、瘟疫和战争后(具体统计参考书中资料),现在更吸引人类追求的可能就是“神性”和“不死”了。吉尔伽美什计划(追求不死)早已启动,人们已经有了造物主的能力(控制基因从而拥有创造的力量),同时也没有人可以踩下基因编辑技术的刹车,它的发展是人类在进化中追求更强的力量的必经之路。

人文主义在黑暗的中世纪兴起,赋予了人以最高的价值,也是很久以来指导我们形成自适逻辑体系和方法论的最重要思想。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人文主义也必将受到不小的挑战。让我们先确定讨论前提:我们在讨论一个可行性的问题,而不是合理性的问题,也就是说假设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完全成熟。既然人文主义要我们追求幸福,那么如果有一天我身患疾病,只有基因编辑可以挽救我的生命,我是否使用这项技术来获取幸福呢?恐怕很少人能从心底说不吧。那么从极端的情况推广开来,如果基因编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我们获得一些使我们开心满意的特质,例如更美丽的外表、更强的反应能力或者更聪明的大脑,那么我是否应该像现在挑选衣服一样挑选那些给我带来快乐的特质?以一个人的身份去追求独特的属于我的价值体验和快乐不正是人文主义所推崇的嘛?如果继续推广,当有一天我的孩子利用技术就可以获得更强的社会生存能力,又会有多少人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选择尝试?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我知道上述观点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人类自然发展的神圣性。可我们人类之所以为人类本身,就不是因为我们有一个不朽的灵魂或者高尚的精神,而是因为我们的确在进化中具备了超越其他物种的能力,并因之演化出真正能够被称为“文明”的东西。这种优势,或者说能力,本身就是神圣的地方。我们总是号称我们有多复杂的情感与意志,并将其称为神圣,不过是想与曾经是现在也是的动物强行的划分界限罢了。

“历史的铁则就是:事后看来无可避免的事,在当时总是毫不显然。”就像网络上有推文提到的那样,351年前的那个“狂人”竟然萌生了给人输血的念头(虽然他的实验是输牛血),这让群众们恐惧,竟然联手毒死了病人。这一下使输血研究停滞了150年,这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多少有点不可思议。可这就是我们演进的方式。可能今日的我们有多确定基督教作为一个无名小教派从罗马帝国兴起是一种历史必然,未来的受益于基因编辑的人们就多相信这门技术的进步是众望所归。

我不是在预言,也不是宣称以上观点多么正确。实际上上述观点有很多我也并不是完全接受,更不要说按照其方法论和价值观来为人处世了。但在逻辑思考后,我们必须得承认基因编辑技术以及备受争论的许多其他技术,都不应该也不可能是随随便便用冠冕堂皇的道德理由就可以拒绝了的问题了。事实上,极有可能,它们才是历史的必然,而近日的事件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小小涟漪。

姑妄言之。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

断断续续读完《未来简史》,这本书是《人类简史》的续篇,书中的很多观点值得品味和思考。

书中开篇立足现状,对未来提出大胆预测。在过去几十年间,人类成功遏制了饥荒、瘟疫和战争三大难题,21世纪人类新议题将是追寻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化身为神。直至书的尾篇提出数据主义——所有生物都是算法,而生命则是进行数据处理。

很多人并不同意《未来简史》的观点,包括比尔盖茨,但这些人还是推荐了这本书。比尔盖茨在20××年夏季推荐书单的5本书中就有《未来简史》,而在20××年夏季推荐书单中就有《人类简史》。

其实这也正中作者的意图,作者在书的开头及末尾也强调,他做这项预测的重点并不是要提出预言,而是为了让我们讨论现有的选择。如果经过讨论,能选择其他道路,而让预测不能成真,那反而更好。如果做了预测,但什么都不能改变,那就没意义了。所以作者写这本书后,很多人能参与讨论思考,同时不完全认同作者的观点,甚至另辟蹊径,这才是作者想要的目的。

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一个“知识悖论”,很有意思,也帮我解答了一个小疑惑。上学的时候书上有教过,人类是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封建社会,也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转变。那为什么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同时存在,看起来也似乎将长期存在。作者写到,19世纪马克思提出了卓越的经济见解,并预言无产阶级将战胜资产阶级,取得最后的胜利。但马克思忘了资本家也会读书,随着社会主义苗头开始壮大,资本家也读《资本论》,也采用马克思的观点,例如资本家组建工会、改善工人待遇、让工人参与政治、拥有权力等,工人们就不再想着去推翻资本家了。这就是“知识悖论”,提出了预测,预测反而不会发生。

书中提到家畜,对此也有所感触。人类开始农耕畜牧后,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生命形式——家畜。家畜的命运特别悲惨,不在于它们死的方式,而是它们活的方式。毕竟野猪或野生动物也要面临狮子、寄生虫、天灾等死亡的威胁,乍看之下,家畜反而不要担心这些威胁。但就是因为活着,人类用各种方式给家畜带来无尽苦难,同时又能确保家畜永续生存繁衍。家畜仍然保留野生动物的种种生理、情感和社交需求,但农民往往忽视这些,只追求经济利益。动物被锁在狭小笼子里,角和尾巴被割去剪掉,母幼骨肉分离,甚至有选择地养出畸形。母猪往往是一生待在猪栏里,受孕,产下小猪,对小猪提前断奶,再次受孕,开启另一个循环,母猪经过5-10次这样的循环后,然后轮到自己送去屠宰。

现在有很多素食主义者,或者不吃某种动物的人,原因各异。如果有一天自己也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可能会是因为上面的原因。好几年前,看到网易丁磊说要养猪,如今也已成效,他的养猪方式或许值得借鉴。

书中提到20××年的盖洛普调查显示:只有15%美国人认为智人进化全靠自然选择,并无神的介入;32%认为,人类可能是经过几百万年进化的,但这一切正是上帝的精心安排;46%认为,正如《圣经》所言,人是由上帝在过去大约1万年间创造的。就算是大学毕业生,也有46%相信《圣经》中上帝创造万物的故事,只有14%认为人类进化没有神的监督。就算是硕士、博士生,也有25%的人相信《圣经》,只有29%相信人类单纯是经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成。看到这里,我想说:天啊!但这就是《圣经》、宗教、灵魂的观点的在美国的力量。我们惊叹美国人的同时,是否身在自己国家也有类似情况,例如对某些中医方法的认同进行调查,结果又会如何,外国人是如何看我们的,这就不得而知了。所以人还是要有大局观,开拓知识、视野和眼界还是很重要的,才不会被禁锢在某种思维局限了,成为井底之蛙。

书中提到,科学最大的发现正是让人类发现了自己的无知。几千年来,我们无法用科学推动增长,是因为人类误以为各种宗教经典和古老传统已经提供了世界上所有的知识,法老、巫师知晓一些,宗教书籍已记载一切,包括对各种现象的解释和未来的预言。人类就没有动力探索新知识了。传统观念把世界看成一块大小固定的饼,隐藏的假设就是资源只有两种:原材料和能源,只能越用越少。事实上资源有三种:原材料、能源和知识,而知识是不断增长的,越用越多。正是现代社会的科学革命打破了人类这种天真的观念,让人类去追求新知,从而开启了用科学推动进步的道路。

书中后半部分提到,人类真有“自由”意志吗,我们的选择真的都是自己“自由”选择的吗?其实是一系列大脑神经的生化反应去“选择”做某事,而我们只能“感觉”到要做某事,再据以行事,这里的“感觉”就是我们的“意识”。有点像《西部世界》里梅芙意识到自己是机器人,并策划逃跑,她以为是自己选择要逃跑的,其实是被植入了“逃跑”程序。科学家在实验中通过观察大脑神经反应,能够预测人的行动,甚至比受试者更早感觉到行动方向。在大鼠实验中,通过在大鼠脑中植入电极,可以控制大鼠左转、右转、爬梯、查探等行动。用于人类的“径颅直流电刺激器”头盔也在一些实验使用。

人类为何能主宰这个星球?传统观点认为是智力和制作工具,但作者认为,1万年前,人类就已经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也是工具制作的冠军,却仍是一种不重要的生物,对周围生态系统也没什么影响。2万年前的一般智人,智力和制作工具的能力可能要超过一般现代人,他们面临24小时生存的考验,需要更会制作工具、头脑更清晰、感觉更敏锐。那究竟是缺了什么关键因素?作者提出,是让很多人团结起来协作的能力。蚂蚁和蜜蜂也可以合作,但缺乏灵活性,经常一盘散沙;大象、黑猩猩可以合作,但是以彼此认识为基础的。只有智人能与无数陌生人个体进行非常灵活的合作。人类能够虚构想象,拥有“想象的共同体”,能够虚构想象出一个国家、一个公司、一部独立宣言、一个愿景等,这是虚构想象的力量。我想语言也是促使人类能够灵活合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智能时代的到来,过去半个世纪,计算机智能进展迅速,计算机意识仍在原地踏步。但“意识”真的有这么重要吗?或许非生物的计算机不需要通过意识,不必遵循人类进化这条窄路,而是走向另一条通往超级智能的捷径,同时计算机网络天生就具备协作的优势。就目前而言,例如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是重要的,意识是不需要的,它只要能安全把我们送到目的地即可。

当未来某个时候,超级智能网络主宰这个星球,甚至星球之外,人类没什么用处了,会是什么情景,这是之前从未发生过的。让我们尝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想像一下,智能网络就是现在的人类,人类就是现在的动物。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

首先,作者将人界定为智人、神人的概念。并且在书中附赠的思维导图中会标着“历史起源于人创造了神,历史终结于人成为神”,而这里所说的人就是指“智人”,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人?作者为什么将我们称为智人呢?这就是书本身引导我想要去看的一个方面。

当然,书中所提到的随着人类寿命的无限延长从而引起的各种社会变革,以及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人类的血缘情感将不再那么强烈,对于一个活了200岁的人来水,她很难对自己在100年前甚至更久的时间里曾经生育过的生命会有非常大的情感牵挂。

合上书本的时候,我最大的疑问就是,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

《未来简史》就像一张薄厚均匀的煎饼,除了一把味精,没有加上任何佐料,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整本书以大量组织有序的事实和材料,佐以模糊的观点,试图探索人的平常性,生物是一种算法,永生,科技使极少数人脱颖而出的问题。

以现在的视野来预测短暂未来难免出现偏差,因为你是按照当下的发展规律来做预测的,但这种规律非常短暂,而且保不准又飞出一个黑天鹅。即使是博古通今的人也根本无法完全预知短暂未来。之所以称之为短暂未来,是相对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马尔萨斯陷阱等可以印证长久未来的规律,这谁都会,因为人性不变,除非生物技术成熟到改变人性,但改变人性算不算人性的一部分呢?本书所做出的预测大量基于已经存在的研究,并非原创,如果有一到两点在不久的未来变成现实,他一定会以此自夸。这并没有什么稀奇,一方面这些观点本质上不是他的,他只是一个复述者;另一方面就像买彩票一样,你一万次没中奖不去说,单说中奖的一两次,以信息不对称来创造神话是无耻且愚蠢的。再者说,真正对短期未来的预测很大程度会与当下现实发生极大偏差,例如电影《大空头》里所讲述的,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谁都不信,而那几个相信的人被认为是傻子。能预见短期未来的人,如果他脑子没有坏掉,应该不会轻易地说出真相,因为这极其危险。以上是对这本书缺点的简单论述。

这本书之所以畅销,是因为作者太了解现代人了,他们空虚,肤浅,茫然,焦虑,但总要显得自信满满,高人一等,洞悉一切的样子,于是作者就顺水推舟,把许多前沿的实验和材料写出来,再加上一点与众不同的,稍稍超前的观点,便极大程度地满足了现代人的精神渴求。他们渴望精神但不肯花时间沉下心来研究,吃了一顿“精神快餐”就足够欺骗自己,愚弄他人了。这本既讲历史,也讲未来,可以说是一顿相当丰富的“快餐”了。一本能够很流畅地读完且不用怎么过脑子的书,如果说它是好书那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但这对现在的许多人并不构成问题,是不是好书不重要,甚至是不是满足书的定义也不重要。只要能够让人觉得自己读了书,还有不一样的观点,那就非常好了。阿城先生说过,文化不是用来装点自己的味精。但现实总是残酷的,现在所谓的文化,重要的不是你真的有文化,而是要让人觉得你真的有文化。

尤瓦尔以组合和复述的方式写了一本书,并以此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新神”,就这一点,这本书还是很成功的。人民总是需要崇拜,尤其是在一个信仰崩溃的时代。与其说他是一个历史学家,一个作家,还不如说他是一个以高姿态来迎合众人的聪明的waiter。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他的错不在于他收获的名利,而在于他作为一个精英知识分子,不仅没有静心思考精英的短视,而是不断地用愚弄民众,消解文化的方式获利。他能被视为精英的代表,如果不是民众做出了错误选择,就是精英存在着巨大的问题。这本书的真正意义首先在于它作为一面镜子,让我们区分出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坏书;其次它让我们看到了普通民众和精英都非常短视,缺乏创见。也许这张只有味精的煎饼能够短暂地勾起众人的食欲,但人们能够长久吃下去的还是家常便饭。(陈雨筱)。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

过去70年间,人类打破的不只是“丛林法则”,还有“契科夫法则”。契科夫有一句名言:在第一幕中出现的枪,在第三幕中必然会发射。

这种论断未免过于武断。现实不是戏剧,你不知道第一幕在哪里,也不知道哪一把才是在第一幕出现的枪。

在追求健康、快乐和力量的过程中,人类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的特制,于是特制一个又一个地改变,直到人类不再是人类。

作为范畴的人类必然是不断变化的,但必定是有某种本质的存在决定了人类的性质,对这个本质的认识决定了理论的分野。这个改变的推动力是否是对健康、快乐和力量的追求,这个需要更严谨的论证,而不是宗教式的启示。换一个角度,也可以同样说促使人类改变的推动力是欲望、懒惰和不断的索取,这样结论性的语句还可以列出一长串。

于是,马克思的预言未能实现。英美法等工业强国并未发生大规模共产主义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也未在这些国家登上历史舞台。

此书对“规律”的把握不足,作出结论过于武断,如认为推动未来经济的是永生的渴望,这种结论与预言何异。

那些希望改变世界的举动,常常发端于改写历史。

审视历史,是最好的摆脱思维定势的办法。

现实还有第三个层次:互为主体。

既非客观,又非主观,而是依赖于众人相信而存在之物。意义之网,驱动着作为群体的人类。

民主投票通常只适用于一群有共同关系的人,比如有共同的宗教信仰或民族神话。这些人早已有基本的共识,只是仍有某些异议尚待解决。

那么合理的运用民主投票而避免族群撕裂的方式是不是只对共同体的框架之内的问题进行投票,而对待框架之外的问题,则采取另外的决策方式。

希特勒向德国选民恳求信任时,只说得出一项对他有利的论点:他在战壕里学到的,是在任何大学、企业总部或政府部门永远学不到的东西。人们跟随他、投票支持他,是因为认同了他的想法,也认为这个世界是个丛林,杀不死我们的,只会让我们更强大。

进化人文主义、丛林法则、纳粹。

科技发展将使人类不再具备经济和军事上的用途:这一点虽然不会从哲学层面推翻自由主义,但在实际生活中,很难想象民主制度、自由市场和其他自由主义制度如何能承受这记重击。毕竟,自由主义之所以能成为意识形态的主流,并不只是因为它的哲学论证合理,更是因为它赋予每个人价值,这一点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大有好处。

赋予价值,便于驱使。不相信神话、不假设身份的个体,是很难被驱使的。

经典的危机是产能的过剩,当代的危机是金融的过剩,未来的危机是人的过剩。

等到谷歌、脸谱网和其他算法成为无所不知的先知之后,很有可能就会进一步演化成代理人,最后成为君主。

由人的工具变为人的支配者,这种事情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不止一次。而这一次,可能从更高的层次上,将作为个体的人变成某种联合体,从而导致个人主义的消亡。

有些人仍然会不可或缺,算法系统也难以了解,而且会形成一个人数极少的特权精英阶层,由升级后的人类组成。这些超人类将会拥有前所未有的能力及创造力,让他们能够做出许多世上最重要的决定。他们会为算法系统执行关键的服务,而算法系统既无法了解也无法管控这些人。然而,大多数人并不会升级,于是也就成了一种新的低等阶级,同时受到计算机算法和新兴的超人类的控制主导。

政治精英、科技精英和金融精英有福了。真正意义上的人间神。

在这里,各个高科技大师正在为我们酝酿全新的宗教,这些宗教信的不是神,而是科技。科技宗教同样提供过往宗教的一切旧奖励:快乐,和平,繁荣,甚至是永恒的生命,但方法却是在生前获得地球科技的协助,而不是死后接受天堂的帮助。

这些新的科技宗教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

民主和专制在本质上是两套关于收集和分析信息的对立机制。专制使用集中式处理,而民主则喜欢分散式处理。民主在过去几十年里占得上风,是因为在20世纪晚期的具体情境中,分散式处理的效果更佳。如果换一个情境(比如古罗马帝国时代),反而可能是集中式处理拥有优势,让罗马共和国衰落,权力从元老院和公民大会转移到专制皇帝的手中。

到了21世纪中期,政治已不再有宏伟愿景,政府就只剩下行政功能,维持着国家现状,却不再能够带领人民向前。

在现在这个混乱的世界,那些冷酷的亿万富翁和少数利益集团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并不是因为他们更能看清全貌,反而是因为他们的目标非常狭隘。在混乱的系统中,集中视野反而有其优势,而亿万富翁的权力大小又与目标大小息息相关。

要对数据主义提出批判,可能不仅是21世纪最大的科学挑战,更是最急迫的政治和经济议题。

科技人文主义着眼于拓展人类的视野,而数据主义则着眼于让互联互通的海量数据接管意义本身。人在其中的地位将逐渐变为一个普通的传感器。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

《未来简史》的作者是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由林俊宏翻译,中信出版社出版。本书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是科幻幻想型的书,但是读下来,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那就是这是一本在现有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的书。

在本人看来,在很大程度上,本书预测的未来可能真的是朝着作者预测的样子发展的,所以读起来,还是比较激动、兴奋和震撼的。

作者在一开始就抛给大家一个感兴趣的主题——人类的新议题,未来人类的追求目标将会是永保青春,长生不死。并且有科学,有根据的给出了许多数据,几个世纪之前,人们还在战争、疾病和瘟疫中挣扎,那时人的普遍寿命仅有40多岁,50岁,可是现今人们普遍能活动八十多岁,甚至一百多岁。

根据科学进步的速度,很可能在20xx年人类寿命可以延长到150岁。看到这里的时候,计算一下离20xx年还有32年,大部分的人还是可以活到那个时候的,所以自己可能也会沾沾科技的光,可以活动150岁,想想还是非常激动的。

甚至幻想一下,如果真的还可以活100多年,并且是身体康健的活着,可以干好多好多的事情了。可以去旅行,看遍祖国山川,实现旅行梦想。可以再次进入学校学习,说不定可以实现儿时的梦想,进入清华北大。可以去画画,可以去学习法语去美丽的巴黎来一场浪漫的邂逅。可以不再为生存而忙碌,可以为了生活而拼搏。总之,可以做的事情真的很多,生命不再有遗憾,有很多时间可以去完成,真好。

本来以为,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希望,然后会顺着这个希望继续幻想未来的样子,让我们在科技的未来里自由的畅游。本书的名字叫未来简史,这样想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是,作者偏不这样构思,来一个大转弯。

作者从几万年前的智人进化到当今的人类开始写起,用看待历史的眼光来追忆智人从石器时代进化到工业革命,从工业革命进化到当今的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时代。从社会人文主义、自由从文主义、进化人文主义各个方面来阐述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抽丝剥茧式的来到了数据主义时代。

书中使用了大量的数据,从各个方面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同时也让作为读书的我对作者的观点深信不疑。所以,作者最后预测到,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数据时代,是一个人工智能的时代,读来真的是热血彭拜。

特别是作者从现在的机器人,大数据预测的共享智能汽车。让我这个生活在拥挤的北京,必须摇号才能买车的,但是又迟迟摇不上号的人,真的是无限的向往,并且自己脑补了很多。

共享智能汽车,将是一个资源合理利用、减少交通拥堵的模式,就象现在的共享单车一样。不一样的是,共享智能汽车不需要你会开车,你只需要坐上去,告诉汽车你要去上班,要回家,要到哪里去,汽车自动把你送到你想去的地方。

可以想象一下,早上起来,拿起手机预约一个汽车,让它在小区停车场等你。你操作完后,汽车自己会开到停车场,当你走了停车场后,上车,告诉汽车你要去上班。汽车会根据路线找到一个合理的,距离短的,可以快速行进,不拥堵的路线送你上班,在路上,你可以干任何你想做的事情。看书,玩手机,工作,听歌,唱歌,不用想着前面是否有车,有障碍物,是否要撞车了,完全不需要担心安全的问题。到了公司门口,你只管下车,汽车自己会开走,自己停到一个停车位去。

想想,这是不是一个很美妙的事情。但是前提是,你需要告诉汽车你在哪,你是谁,你要到哪里去等你自己的个人信息,当这些信息存储的足够多时。人工智能会根据你的喜好,你的出行时间,周末活动规律。在适当的时间,汽车不需要你预约,会自动出现在你需要时间和地点,供你使用,为你提供便利。这些都是大数据给我们提供的方便,就像今天你去一个购物网站,它会自动显示你曾经看过的衣服,曾经买过这个衣服的其他人员喜欢的衣服、首饰等,供你选择。

看完未来简史,你会觉得活着真有劲,希望就在眼前,书中描述的未来,你都有可能会遇上,会过上美好的日子,会很激动。这种激动,不会象看《三体》那样的科幻小说,看的时候激情四射,看完之后,冷静下来,知道那只是幻想,不再心心念念。而未来简史不会,他是根据现有的科技进行的预测,是有事实作理论依据的。

未来简史,还是非常值得看的一本书,特别是在心情沮丧,对未来失望的时候来看,那就是打鸡血。但是建议看本书的人,先看看《人类简史》,因为本书里面许多描述的内容,如果没有看人类简史,读起来会有点吃力,看了人类简史,一下子就明白了,觉得顺理成章。

本书的翻译者林俊宏,翻译的很流畅,读起来不晦涩,很容易理解。本人看这本书,前后看了一星期,大约十七八个小时。看的时间不长,但也不短,很适合一周一本书的读者来读的。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