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作用大教案(热门16篇)

时间:2023-12-03 05:20:58 作者:雁落霞

教学工作计划包含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六: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设计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和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蒸腾作用教案

蒸腾是指植物体表(主要指叶子)的水分通过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空气中的过程。蒸腾与物理学上所说的蒸发有着一定的'差别,蒸腾作用不仅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还会受到植物的调节和控制,所以蒸腾作用要比蒸发作用复杂得多,蒸腾作用的发生与植物的大小无关,即使是幼苗依然能够进行蒸腾。

其次,水在从根部向叶片运输的过程中,把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养料也一并带到了植物全身;最后,蒸腾作用还能够帮助植物降温散热。植物像动物一样也怕烈日的烤晒,为了不至于被烤焦,植物就通过蒸发水分把热量从体内散发出去,以保持一定的恒温。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教案

设计思想:

1、设计主线。

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实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及时渗透科学史、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2、课时计划: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用三课时完成。以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第一课时:第一阶段,由教师提问或呈现植物感性运动、向性运动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讨论;练习,提出假说、设计实验求证假说;第二阶段,由教师介绍达尔文的实验以及达尔文根据实验观察提出的假说。

第二课时:第一阶段,由教师提供有关验证达尔文假说的实验素材,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素材,引导学生得出对达尔文假说的验证实验结果,并总结对激素进行研究的具体实验方法;第二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练习。

第三课时:提供素材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各种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懂得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如何应用有关生长素的知识。

3、重难点分析。

重点:

(1)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三个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观察(包括实验观察)、根据观察过程中所发现问题进行的分析、根据分析提出的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三个实验,完整地再现了一个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极好素材。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一素材,也可以使它成为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一个极好机会。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科学研究的成果只有通过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才能造福于人类。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研究要为社会生产服务,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

(3)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其他植物激素以及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这部分内容,也是在教学中应着重处理的一个重点。只有让学生对植物体内的其他激素有所了解,才能使学生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是由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

难点: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及其运用两重性分析问题。

“引起不同器官(茎尖、根尖)细胞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不同”。如果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这一特点,就会在运用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实际问题时出现混乱,因此此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设法突出地明确两点:第一:生长素对各种器官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第二:生长素对不同器官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不同。

4、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语言陈述、由课本的彩图呈现或由教师呈现事先准备好的植物的向性运动实验装置,首先应与绪论课的内容联系,明确所发生的现象是植物应激性的表现。提出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

主要教学过程:通过动画媒体介绍发现生长素的一系列实验,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训练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问题,提出假说、求证假说、得出结论的能力。

第一课时。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植物为什么会表现出向性运动呢?早在1880年达尔文就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过实验。”(可利用动画课件,分为两部分对达尔文实验的进行介绍,从而实现引导学生学会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根据实验的第一部分结果,你认为产生向光运动的部位在植物体的什么位置?”“――在胚芽鞘的尖端。”学生会很自然地得出这个结论。

“根据实验的第二部分结果,你是否能够知道胚芽鞘的尖端是受了环境中的什么因素的刺激才产生影响的?它的影响方向大概是朝向哪个方向?”“――胚芽鞘的尖端是受到单侧光的刺激才发生影响的。”但要得出“它的影响作用方向是从胚芽鞘的尖端朝向下方。”这个结论,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胚芽鞘尖端之所以产生向光运动是因为在胚芽尖端的下方发生了弯曲。至此,就可以介绍达尔文根据实验结果提出的假说――尖端产生了某种向下的影响。

科学方法训练:

要落实对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和训练,既要把对科学研究一般过程的介绍贯穿在生物学的知识教学过程之中,还要注意及时为学生总结前人进行工作的具体的实验(操作)方法。

“回顾生长素的发现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1880年到1934年的几十年时间里,有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在为揭开植物生命活动的奥秘进行了不懈地努力。我们还可以尝试着分析一下科学家们所使用的一些具体的实验方法。”“在达尔文实验的第一部分中,他对胚芽鞘进行了什么样的处理?”“――切除了一部分胚芽鞘的尖端。”“这就是达尔文使用的实验方法――切除的方法。”“在切除了这部分胚芽鞘尖端的同时,是否只观察被切除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呢?”“――是将切除了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和没有切除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对比观察。”“这就是开展实验必须设置的对比实验的方法。”

第二课时。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利用胚芽鞘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他在达尔文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的操作进行了技术上的改进。”(利用动画课件介绍温特的实验)“从温特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证实了达尔文关于植物向光性运动原因的假说――确实存在一种物质致使胚芽尖端产生了向光运动”。

“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能使植物产生向光性的物质,并确定它就是吲哚乙酸。”这就真正从化学物质的角度证实了达尔文的假设。

科学方法训练:

“温特的实验不仅证实了达尔文关于植物产生向光运动原因的假说――确实存在某种物质致使胚芽鞘的尖端弯向光源生长,而且在实验方法上又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在切除之后又设法把假设存在的物质添加回植物体,然后进行对比观察。这成为后来的植物学家对激素进行研究常用的‘切除-添加’的实验方法。”

第三课时。

科学方法训练:

学生了解了研究植物体激素的具体操作方法,才能展开思维的翅膀,使教师对学生进行拓展思维的训练成为可能。

(1)“根据温特的实验,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只能向下运输,而不能向上运输?”通过这样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

(2)“要想知道在植物体内,除了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之外,还有哪些部位的细胞能产生生长素?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细胞进行检测?”经此一问,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也可转入对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分布的教学活动。

(3)“在能够从植物体中分离提取出生长素之后,要想知道:‘除了能使植物产生向光运动之外,生长素对于植物的器官还有什么作用?’你可以采用哪种方法来进行试验?”通过这一提问,既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也可以顺利地转入关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教学活动。

对难点的: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陈述:当科学家们能够分离、提取生长素后,利用生长素做进一步的实验就成为可能。

引导分析:从对实验结果的描述中我们能发现什么?三种生长素难点变化曲线图。

师生讨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添加的生长素浓度加大,植物器官的生长速度并不总是随之加大。而是当浓度超过一定值以后,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加植物器官的生长速度反而呈下降趋势。这就使科学家们得出了这样一条结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进一步的分析:“那么,促进或抑制生长的生长素浓度是否对植物体的所有器官都是相同的呢?”从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根、芽、茎所需要的促进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各不相同,对它们起抑制作用的生长素浓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如:这个浓度值对根和芽都是起抑制生长作用的,而对茎来说则是起促进作用的。

进一步的讨论分析:茎的背地性是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了近地一侧细胞的生长。而根的向地性是较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近地一侧细胞的生长。根和茎在生长素的作用下都表现出了应激性的现象,但生长素对它们的作用机理并不相同。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不同。

总结提高:无论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还是其他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都存在着促进或抑制某种植物生命活动两个方面的过程。这两个相互矛盾的过程,共同调节着植物体的生命活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受精作用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举例说明受精作用的过程;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阐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和互换的重要意义;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

(1)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2)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

二学生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的概念和过程,对受精过程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对于受精卵中染色体的多样性组合理解起来困难比较大,结合高中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强,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课堂中设计了减数分裂的染色体变化模型建构,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将抽象复杂的染色体行为具体化,动态化,有助于学生自主推导和深入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的意义。

三课前准备。

卡纸、自制染色体、磁吸染色体、双面胶。

四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播放《受精过程》视频回顾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强调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提问: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请从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寻找原因。

观看视频阅读课本27页完成概念检测题,强化概念。

1通过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

2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培养自学能力。

3及时检测,正确理解概念。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模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3总结:减数分裂产生多种配子的原因。

遗传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学生思考并形成书面语言思考并回答。

进行思维训练,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科素养。

拓展应用。

拓展1。

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有一种叫“13三体综合征”的遗传病,患者头小,患先天性心脏病,智力远低于常人,兑换这进行染色体检查,发现患者的13号染色体不是正常的一对,而是3条,请尝试使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从精子或卵细胞形成的角度分析这种病产生的原因。

拓展2。

拓展3。

自行阅读: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思考并完成课后拓展题。

1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建模法解决实际问题拓展视野,了解生物技术相关的应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教案

观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说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能力方面。

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思想教育。

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重点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难点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

关键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

教法演示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教具玻璃瓶,种子等。

教学过程师生。

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组织教学。

课前综艺:1、萌发种子呼吸时吸收?

2、种子萌发时释放?

3、种子萌发时释放?

引入新课:科学研究证明,不仅萌发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干种子也能进行微弱的呼吸,凡是具有生活力和种子时刻都进行着呼吸作用。实际上,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在细胞中进行的。

活动: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

提示:1、萌发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种子则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请同学们在这个事实的启发下,对总题作出合理的假设。

2、制定检验假设的实验计划时,要先确定实验材料。

3、设计实验方案时,可参照萌发种子。

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教师引课。

教师介绍活动的原理。

提出设问。

学生思考。

教师对活动进行提示。

学生制定实验计划。

设计实验方。

在进行“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的实验前。

先提出“是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的质疑性问题,引起学生争论和激发探究兴趣后,再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4、实施你组制定的实验计划,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线粒体。

概念:绿色植物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意义:植物的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了动力。

小结:

思考与练习:p86案。

学生实施自己制定的实验计划,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水+能量。

师生共同归纳出呼吸。

作用的原理。

并总结出呼吸的概念。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

意义。

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

课的内容。

本节课知识的应用。

要注意实验对照的控制。

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认识呼吸作用的原理,理解呼吸作用概念和意义。

在此基础上,再联系生活或生产中遇到的具体的生理现象,如堆放的萌发种子会发热,鲜果长途运输要冷藏等。通过这些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提高与发展教学反思。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教案

在近几年的高考及其他考试的试题中,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生成物量的计算题频频出现。这类试题涉及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大生理过程,同时还与化学知识相结合,是综合性较强的热点试题。但学生在解答此类试题时常常感到困难,甚至不知如何分析。现以典型题目为例,分析以下此类试题的解题思路,供大家参考。

1例题。

将某一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不给光照,co2的含量每小时增加8mg;如给予充足的光照后,容器内co2的含量每小时减少36mg。据实验测定上述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每小时能产生葡萄糖30mg。请回答:

(1)上述条件下,比较光照时呼吸作用的强度与黑暗时呼吸作用的强度是_______的。

(2)在光照时植物每小时葡萄糖的净生产量是_________mg。

(3)若一昼夜中先光照4h,接着放置在黑暗的条件下20h,该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

2分析。

光合作用强度大小的指标一般用光合速率表示。光合速率通常以每小时每平方分米叶面积吸收二氧化碳的毫克数表示。由于绿色植物每时每刻(不管有无光照)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只在有光条件下才能进行。也就是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还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而呼吸作用释放的部分或全部二氧化碳未出植物体又被光合作用利用,所以人们把在光照下测定的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只是光合作用从外界吸收的量,没有把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计算在内)称为表观光合速率或净光合速率。如果我们在测光合作用速率时,同时测其呼吸速率,把它加到表观光合速率上去,则得到真正光合速率。即:

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具体可表达为:

如果将上述公式推广到氧气和葡萄糖,则得到下列公式:

真正光合作用葡萄糖合成量=表观光合作用葡萄糖合成量+呼吸作用葡萄糖分解量。

3求解。

根据上面的分析和题意可知,光照时葡萄糖净(表观)生产量是光合作用每小时产生的真正的(总的)葡萄糖量减去呼吸作用每小时消耗的葡萄糖量。而葡萄糖量与co2量求解有直接关系,可通过co2量的变化推测有机物(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1)先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每小时真正产生30mg葡萄糖需要消耗的co2量。

从上面计算结果可知,植物真正产生30mg的葡萄糖,需要44mg的co2,而实际上容器内co2的含量每小时只减少36mg,还有8(44-36)mg的co2来自光照条件下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与题目交待的不给光照时(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相等。所以在该条件下,光照时呼吸作用的强度与黑暗时呼吸作用的强度是相等的。

(2)由呼吸作用每小时产生的co2的量是8mg,计算出消耗的有机物葡萄糖量。

题目交待光照时,植物每小时真正(总的)能产生葡萄糖30mg,呼吸作用消耗5.5mg,则净生产量为24.5(30-5.5)mg。

此问题,还可以根据co2的实际减少量来计算,题目交待在光照条件下容器内的co2的含量每小时减少36mg,这是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无关的,减少的co2已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合成了葡萄糖,也就是净产生的葡萄糖,具体计算如(1)。

(3)根据上述(1)(2)的计算结果,可知一昼夜(24h)中,4h制造的葡萄糖总量为4×30=120mg,消耗总量为24×5.5=132mg,两数说明该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减少。或者先计算4h产生的葡萄糖量为4×24.5=98mg,再计算20h黑暗(只有呼吸作用)消耗的葡萄糖量为20×5.5=110mg,然后再比较这两个数据,可得出同样结论。

4与图表的结合。

(广东省。

[1][2]。

光合作用教案

知识性目标:

1、举例说出二氧化碳能够使农作物增产。(重点)。

2、举例说出温度和氧气影响农作手生物和果蔬保鲜。(重点)。

3、举例说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技能性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

1、说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温度、氧化和植物器官含水量影响呼吸作用的原理。

1、flash:温室中的二氧化碳调控。

2、新鲜水果、麦粒、蔬菜的实物。

导入新课[出示]:三个名词——反季节蔬菜,气肥法,塑料大棚栽培。

[提问]:你听说过这些名词吗?对这些农业生产上的术语你了解多少?

[讲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重要的生命活动,在农业生产中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使农作物获得丰收。

[提出问题]:在严冬季。

积极举手回答,对反季节蔬菜和塑料大棚栽培略知一二。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播放flash]:温室中二氧化碳的调控。

[讲述]:这种给农作物使用二氧化碳的方法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又被称为“室中肥料”。

[提问]:你知道给农作物施加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哪些吗?

[概括]:

1.增施有机肥料,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

2.直接施放贮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

3.点煤球炉,让煤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归纳]:充分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和水的需求,满足农作用的光合作用对光的需求,达到增产的目的。

同座们两位同学相互讨论,全班交流。

通过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二氧化碳自动调控系统可以监测到温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并通过施放钢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使温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在0.5-0.6%。

思考并阅读课本寻找答案。

在书上勾划。

根据光合作用的公式,发现给予充足的水分,延长光照时间也可以增强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教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机物及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变化过程,掌握两者的联系。

2.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形成学生部分和整体统一的观点,养成温故而知新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重难点:

难点:在夏季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变化曲线图的基础上,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有机物、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变化关系。

三、教学方法:

(1)通过竞猜游戏导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使所有学生积极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2)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直观教学。

四、教学准备:

课件、试题卡片、绘制有夏季一昼夜co2吸收变化曲线图的白纸板等。

五、教学过程:

[游戏引入]通过竞赛测试游戏,让学生回忆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础知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以学生的学习小组(6组)为单位参加竞赛游戏,竞赛游戏分为两轮,第一轮为必答题,每一小组选一名代表回答问题,答对加1分,答错不扣分。第二轮为抢答题,答对加1分,答错不扣分。

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氧气,合成有机物,;呼吸作用吸收o2,产生co2,分解有机物。可见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联系最主要体现在有机物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变化上,下面我们从有机物和氧气、二氧化碳两个角度去分析这两者的之间的关系。夏季一昼夜中co2的吸收和释放变化曲线最能体现两者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分析一下这条曲线形成过程。[教师讲解分析]夏季一昼夜中co2的吸收和释放变化曲线图形成过程。

f----g.太阳落山,停止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以上是夏季一昼夜中co2的吸收和释放的变化曲线图,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有关它的有机物情况,在24小时中消耗有机物、制造有机物和积累有机物的时间段应该是那段,在24小时中植物体内有机物最少、有机物最多和制造有机物最快的时间点应该为何点?在一昼夜中有机物的积累量如果用co2曲线围成的面积来表示的话,应该如何表示?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在纸板上表示出来。

[学生分组讨论1]变化曲线图中有关有机物的问题:

(1)植物消耗有机物、制造有机物和积累有机物的时间段?(2)植物体内有机物最少、有机物最多和制造有机物最快的时间点?(3)在一昼夜中有机物的积累量如何用co2曲线围成的面积表示?[成果展示]学生展示他们讨论的结果分析并解释原因。[师生归纳]师生共同归纳变化曲线图中有关有机物的相关问题。

d.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

参考答案:d。

如果在相对密封的环境下,在一昼夜的24小时中,o2和co2含量的变化如果用曲线图的形式表示,曲线图应该怎么绘制,并讨论终点在不同位置的情况下,有机物变化情况(增多、减少或不变)。

[学生分组讨论2]曲线图中有关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变化的问题:

(1)在相对密封的环境下,在一昼夜中o2含量和co2含量变化的曲线图。(2)分析o2含量和co2含量的最高点和最低点。

(3)讨论终点在不同位置的情况下有机物变化情况。[成果展示]学生展示他们讨论的结果分析并解释原因。

[师生归纳]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变化情况,绘制曲线图,并分析n点在不同位置时,有机物变化情况。

[实战演练2]。

例题: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之间的体现也非常典型。下面我们以叶绿体和线粒体之间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供应情况分析如下: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但图中的6个箭头不可能同时存在,植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存在箭头可能不同,下面以夏季一昼夜为例,分组讨论分析在不同时间存在的箭头情况。[学生分组讨论3]分析图中各个区间o—b、b—c、c—e、e—f、f--g及c、e点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情况,以及6个箭头存在情况。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他们讨论的结果分析并解释原因。

[师生归纳]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学生讨论结果总结在不同时间段,分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吸收情况,分析6个箭头的存在情况。

[实战演练3]玉米是我省主要的农作物,常用作农业科研的重要材料。图一表示玉米细胞的某一生理状态,图二表示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请据图回答:

(1)图一所示生理状态在图二曲线中对应段,若玉米长期处于图一所示生理状态则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

(2)见上图[布置作业]下图中的甲、乙两图为一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co2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甲图是在春季的某一晴天,乙图是在盛夏的某一晴天,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曲线中c点和e点(外界环境中co2浓度变化为零)处,植株处于何种生理活动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甲图推测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最高的是________点,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________点。

(3)乙图中fg段co2吸收量逐渐减少是因为________,以致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和________逐渐减少,从而影响了暗反应强度。

附:【板书】。

4.呼吸作用中产生atp的阶段是。

o2产生阶段在。

6.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那么呼吸作用的o2消耗阶段在。

co2产生阶段在。

抢答题卡片1:1.1mol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释放总能量为。

———,转移到atp中———,形成———个atp。

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反应式为———。

3.酒精检测的原理为———。

抢答题卡片2:1.如果突然停止光照,细胞内的c。

3、c5以及atp的含量变化情况为———。

2.如果突然停止二氧化碳供应,细胞内的c。

3、c5以及atp的含量变化情况为———。

3.如果天气由晴转多云,细胞内的c。

3、c5以及atp的含量变化情况为———。

抢答题卡片3:1.色素提取时加入无水乙醇、二氧化硅、碳酸钙的目的———。2.色素分离时滤纸条插入时不要被层析液没及原因是———。3.色素分离后滤纸条上从上到下四条色素带的名称和颜色分别是———。

水的作用教案

在整个过程中,我巧妙的结合运用了用藕做成的各种家乡特产,设计了游戏活动。让幼儿做到了静结合,能专注的进行整个活动。同时我也带了很多特产的实物,让幼儿亲自品尝,吃了之后,幼儿能够将自己真实的感受体验告诉我。因此这整堂课的效果不错。

生物蒸腾作用教案

教学目的知识方面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思想教育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重点植物的呼吸现象;。

难点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关键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教法演示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教具玻璃瓶,种子等。

教学过程师生。

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组织教学。

课前综艺。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教师设问。

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现象。

学生进行观察。

本节课的导入以植物的吐水、伤流等水分散失的生理现象为切入点,进而导入植物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主题。

在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时,向学生质疑:为什么两个装置中发生的实验现象不同?罩在带叶枝条上的塑料袋中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叶子能够散失水分。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后,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

讨论:

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

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

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4.试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蒸腾作用:演示实验表明:在温暖、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这种生理过程叫蒸腾作用。

部位:叶片的气孔。

叶柄和嫩茎。

小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教师加以纠正。

师生共同小结。

种生理现象使他们认识:植物体内水分能够以水蒸气形式散失;温度和阳光照射是影响蒸腾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气孔是植物蒸腾的主要结构基础;植物主要以气孔蒸腾散失水分。所以,教学中呈示“植物的蒸腾失水”演示装置后,引导学生分析蒸腾现象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从认识现象到剖析外因和内因,再到找出蒸腾作用主要形式,最后总结蒸腾作用的概念。

水的作用教案

1、以中午吃的藕粥引导幼儿认识藕,出示藕的食物。

寻问幼儿:"有没有吃过?味道怎么样?你们爱不爱吃?(幼儿回答)。

2、告诉幼儿藕有些作用(吃鲜藕能清热解烦,解渴止呕;如将鲜藕压榨取汁,其功效更甚,煮熟的藕性味甘温,有消食、止渴、生肌的功效)。

3、让幼儿观看图片有关于藕做成的特产,如:藕粉、藕汁、藕圆等。(让幼儿对这些特产引起兴趣)。

询问幼儿你们有没有吃过这些特产?还有没有见过其他藕做成的东西?你们想不想亲自尝一尝?(幼儿回答)。

5、教师出示莲藕汁与莲藕汤,(生藕与煮熟的藕、藕粉与藕粉圆)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吃完了告诉老师它们是什么味道?在我们的家乡有那么多好吃的特产,你有什么感受,能不能告诉我们(幼儿自由讨论)。

6、最后小结:藕的作用这么大,你们回去也跟爸爸妈妈说一说,让他们也知道藕原来可以有这么大的作用。

《水的作用大》教案

在现代的步伐中,我们有太多太多的女性朋友们向往青春永驻。因此,身边很多女性朋友们会直接采取医疗美容的这类方法。有时候通过药物的作用,手术的作用或许会得到暂时的美丽。但是,时间久了,不自然的自然会显露出来。今天,我就来跟大家介绍一下水果的抗衰老作用。

香蕉:过度用脑导致人体内维生素、矿物质及热量缺乏,除了大脑疲惫,还常常感到情绪低落。此时补充香蕉可提供所需营养物质并缓解消极情绪。由于过度用脑消耗多种维生素,因此营养师建议同时补充善存等多维生素片。

木瓜: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或电视屏幕,过度用眼,则视网膜感光所依靠的关键物质维生素a大量消耗,眼睛感到干燥、疼痛、怕光,甚至视力下降。此时就需要食用可提供大量维生素a的番木瓜。

猕猴桃:牙龈健康与维生素c息息相关。缺乏维生素c的人牙龈变得脆弱,常常出血、肿胀,甚至引起牙齿松动。猕猴桃的维生素c含量是水果中最丰富的,因此是最有益于牙龈健康的水果。

葡萄:长期吸烟的肺部积聚大量毒素,功能受损。葡萄中所含有效成分能提高细胞新陈代谢率,帮助肺部细胞排毒。另外,葡萄还具有祛痰作用,并能缓解因吸烟引起的呼吸道发炎、痒痛等不适症状。

菠萝:肌肉拉伤后,组织发炎、血液循环不畅,受伤部位红肿热痛。菠萝所含的菠萝蛋白酶成分具有消炎作用,可促进组织修复,还能加快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快速消肿,是此时身体最需要的水果。

不知道大家通过上面的了解之后,对于生活中食用适量的水果来抗衰来感觉怎么样。我相信,只要是明智的女性朋友,绝对不可以贪图一时的美丽,而损害自己的健康。水果能帮助我们的不仅仅是抗衰老,还有补充维生素,永远焕发光彩。

生物蒸腾作用教案

1、生物学科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学生对本学科有一定的兴趣。本节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若预习不到位,会给授课带来困难。比如“证明叶的蒸腾作用”实验,要求学生在上课前2小时进行“证明叶的蒸腾作用”实验,并放置在阳光下照射,现象才明显。授课效果就好。这也要求教师对学生课前进行“证明叶的蒸腾作用”实验进行指导,但在指导时应鼓励学生创新,设计不同于课本中的实验设计,即使是错误的实验设计,教师不急着去更正,待带到课堂上再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分析判断能力。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深刻,教学效果更好。教师在课堂教学加设了气孔的有关实验,既有利于化解难点,教师还以身作则,体现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创新。

2、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式教学,以小组形式展开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知识的建构过程,在活动的参与中贯穿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取得了比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精彩的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这节课情感教育成分较多,特别是体现在学生辩论植树造林意义活动中,以及学生代表在配以轻音乐和绿化背景下朗诵植树造林倡议书——心之希冀作为结束语,把本节课推向高潮,在浓浓环保氛围中确立“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的观念,达到极好的情感教育目的。

生物蒸腾作用教案

其次,水在从根部向叶片运输的过程中,把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养料也一并带到了植物全身;最后,蒸腾作用还能够帮助植物降温散热。植物像动物一样也怕烈日的烤晒,为了不至于被烤焦,植物就通过蒸发水分把热量从体内散发出去,以保持一定的恒温。

《树的作用》大班教案

1、通过讨论,使幼儿知道树木的多种用途。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树对人,对环境的主要作用。

3、激发幼儿爱护树木的感情。

ppt(图片)、木制实物。

1、提问幼儿知道每年的3月份有一个关于树的节日吗?(3月12日植树节)为什么要种树呢?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树的作用》。

2.教师请幼儿自由讲述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树的用途的一些知识。

3.组织幼儿观看搜集到的一些图片ppt,引导幼儿讨论树的作用。

(2)美化环境:树木可以把环境打扮得很漂亮。

(3)减少噪音:树木可以让噪音减少。

(4)挡风固土:树木可以为我们遮挡风雨,树的根可以稳住泥土松弛。

4.认识常见的木制品。

教师出示木制品实物(图片)提问:你认识这些物品吗?

它们叫什么名字?

它们是用什么制作的?

5.了解保护树木的方法(幼儿互相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给树浇水、给树施肥、给树修剪枝丫、给树防蛀防冻等等……)。

观察周边的环境,与同伴、爸妈、老师分享你的感受。

《意识的作用》教案

3、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难点:意识能动地改造世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有一个梦想”

讲授新课:

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分析一战前德国收购婆罗门石油的案例,让学生自主分析,得出结论: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并进行详细些的解释。

教师总结:目的、计划、主动、创造、自觉选择,这些活动都只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人头脑中的活动,因此,这些都体现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这个世界。或者说人的意识能够反映这个世界。

多媒体展示抗震救灾的案例,做个过渡。说明人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还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首先将整个世界划分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1、具体指出,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再用人与自然的关系案例证明上述结论。

2、具体指出,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主观世界)。

指明不同的意识会产生不同的作用,高昂的意志和萎靡的意志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在此贯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应保持高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乐观的思想。

在此针对有些典型错误进行分析:见课件。并以此过渡到第三个大问题。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结合教材40页材料,分析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学生阅读教材后,找到三个方面,教师进行概括、总结。

多媒体展示材料,根据上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练习;之后教师进行总结、解题指导。

本课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两个问题。(如果有时间可以整合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时间不足的话在下节课将题前总结也来得及)。

《水的作用大》教案

1、水是所有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中水占体重的70%;水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

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生产上,需要很多的水进行灌溉。

4、工业生产离不开水。如原料用水、产品处理用水、锅炉用水、洗涤用水、冷却用水等等。

5、水上人类的日常生活必备的物质。如炊事、洗涤、沐浴、清洁等。

1.水对我们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人的生命一刻也离不开水,水是人生命需要最主要的物质.

而对人体而言的生理功能是多方面,而体内发生的一切化学反应都是在介质水中进行,没有水,养料不能被吸收;氧气不能运到所需部位;养料和激素也不能到达它的作用部位;废物不能排除,新陈代谢将停止,人将死亡.所以,水对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物质.

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的.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65%.其中,脑髓含水75%,血液含水83%,肌肉含水76%,连坚硬的骨胳里也含水22%哩!没有水,食物中的养料不能被吸收,废物不能排出体外,药物不能到达起作用的部位.人体一旦缺水,后果是很严重的.缺水1%-2%,感到渴;缺水5%,口干舌燥,皮肤起皱,意识不清,甚至幻视;缺水15%,往往甚于饥饿.没有食物,人能够活较长时间(有人估计为两个月),如果连水也没有,顶多能活一周左右.

2.在现代工业中,没有一个工业部门是不用水的.也没有一项工业不和水直接或间接发生关系.更多的工业是利用水来冷却设备或产品,例如钢铁厂等.水还常常用来作为洗涤剂,如漂洗原料或产品,清洗设备或地面,每个工厂都要利用水的各种作用来维护正常生产,几乎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水的参与.

所以,水作为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早就被人们关注.可是人们经常使用“水资源”一词,却是近一二十年的事.关于水资源的定义,有几十种之多,较普遍的说法是指“能够供人们经常取用、逐年能够恢复的水量”.也就是通常所指的淡水资源.这样,苦咸的的海水就不算在内,连千年难化的冰川、不易取用的一部分地下水也排除在外了.水落石出资源是人类调查了解得最清楚的资源,决不会像煤、铁、石油等资源那样有新的大发现而改变数量结构和分布.水资源的价值在于,水资源地球生命的需求、为人类服务包括水所具有的发电、航运、养殖、环境等方面的本事.

我们都明白,水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都是极为重要而活跃的因素.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人类追求向往的美境,也是人类劳动创造和精心爱护的硕果.水在不停地运动,在人体里,在农田,在工厂,使世界充满生机和活力,污物被水流带走,稀释了,化解了,又被大自然净化了.当我们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的时候,其实我们所应对的全部是水给我们的力量.我们那山木禾水的生活,水给了我们很大的比例.

地球有“水球”之称.“三山七水一分田”,这句俗语,比较形象地概括了地球表面的情景.据权威人士估计,地球上的储水量达3.85亿立方千米,如果把这些水平铺在地球的表面,那么地球就会变成一颗平均水深达2700多米的“水球”.

水的各种不一样的理化性质,使其承担着多种关键的机体功能,水维系生命的作用,其中包括:

帮忙消化:我们吃进嘴里的食物,经牙齿咀嚼和唾液的湿润后,进行从食道到肠胃,完全消化并被吸收的过程,而这些环节都需要水的参与。我们需要的营养成分仅有充分的溶解于水中,才能被吸收。

1.运输营养:水将充分溶解的营养素运至细胞,水还转运折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如:激素、酶、血小板、血细胞等。水使细胞的代谢过程后化学功能顺利进行。

2.排泄废物:水是十分好的溶剂和悬浮介质,许多物质溶解和悬浮在水中,并能够经过各种反应构成新的物质。水的这种性质能够使体内的代谢过程产生的废物和毒素,经过各种方式排出体外,而这些排泄方式都需要水的参与才能实现。

3.润滑关节:水是人体关节润滑液的主要来源。水作为溶剂与各种粘性分之一齐构成润滑关节的润滑液,并构成润滑消化道和泌尿系统的粘性液体,润滑内脏的浆液以及构成在食物经过消化时起润滑作用的唾液和其他消化道分泌液。

4.平衡体温:水在吸收热量后,自身温度变化相对较小,由于这种溶热本事,水经过吸收热量,产生和蒸发汗液释放热量以帮忙机体调节体温,坚持体温正常。5.维护细胞:水是人体结构的重要成分。它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参与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完整细胞膜的组成。它还经过其缓冲作用坚持整个脏器。机体结构的维持也需要它的帮忙,坚持皮肤的润滑和弹性,细胞的水合状态和机体的调节对于维护细胞正常功能具有关键作用。

另外水对人类也有坏处的。俗话说水火无情,水要发作起来,危害也是相当强大的。

1、各种气象灾害。

(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

(2)雨涝:内涝、渍水;

(3)霜害;

(4)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

(5)雪害:暴风雪、积雪;

(6)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

(7)连阴雨(淫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

(8)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

(9)酸雨:作物等受害。

2、海洋灾害。

(1)风暴潮:包括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

(2)海啸:分遥海啸与本地海啸2种;

(3)海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种,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风浪、气旋浪;

(4)海水;

(5)赤潮;

(6)海岸带灾害:如海岸侵蚀、滑坡、土地盐碱化、海水污染等;

(7)厄尔尼诺的危害。

3、洪水灾害。

(1)暴雨灾害;

(2)山洪;

(3)融雪洪水;

(4)冰凌洪水;

(5)溃坝洪水;

(6)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

地下取水。

寻找地下水源的首选之地就是地表早已干枯的溪流与河流的河床地区。虽然这些地方的地表早已无水,可是在它们的地表下往往能找到丰富的地下水。

日光蒸馏水。

日光蒸馏取水法异常适用于沙漠地区,在地面挖一个长宽约90厘米、深45厘米的坑,坑底部中央放一水壶,在坑上放一块塑料薄膜,用石头或沙土将薄膜的四周固定在坑沿,然后在塑料膜的日光蒸馏法中央部分吊一石块确保塑料膜呈弧形,以便水滴能顺利滑至中央底部并落入收集器中。太阳的照射使坑内潮湿土壤和空气的温度升高,蒸发产生水汽。水汽逐渐饱和,与塑料膜接触遇冷凝结成水珠,下滑至水壶中,这种方法在一天之内能收集大约半升水。

植物中取水。

经过凝结植物的水汽来收集水分。在一段健壮枝叶浓密的树木嫩枝上套一个塑料袋,放袋子的时候要注意使袋口朝上,袋的一角向下,这样便于接收叶面蒸腾作用产生的凝结水。因为蒸腾作用产生的水汽上升与薄膜接触时遇冷后就会凝结成水滴。应让凝结的水珠沿着薄膜内壁流入底部收集器中。

中老年人最容易发生体内慢性缺水。这是因为人过中年后肾上腺素水平呈进行性下降、心钠素分泌增加,从而导致体内的钠离子不断丢失,使人体对失水的口渴反应减弱,平时饮水不足,而导致慢性脱水。长期慢性脱水可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甚至直接威胁生命。

人们在正常情景下一天排出的水分量约为2.5公升,所以有必要经过饮食补充相当的水分,让支气管在抗病毒前线发挥最大的本事。

人过中年应异常注意补充水分。无论春夏秋冬,应坚持体内有足够的水分。水的摄入既要适量,更要适时,一般来讲,少量多次饮水比较好。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