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课文蓝树叶的教学设计大全(16篇)

时间:2023-12-24 22:27:37 作者:笔砚

教学计划的制定还需要注重评估和反思,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策略。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教学计划范文,或许能够给您带来一些灵感。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1、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字。

把课文读流利,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多媒体课件字卡。

一、引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美丽的树叶。(黄色)的银杏叶,(绿色)的梧桐叶,(红色)的枫叶,(蓝色)的叶子,你们见过蓝色的树叶吗?今天,我们学习19课,(板题,学生举手一起写)蓝色的树叶。

(设计意图:以生动的图画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认读。

3、去拼音读(同桌互读)。

(设计意图:互相促进,提高学习效果。)。

4、读生字。(学习两个多音字)。

(设计意图1:学生先读词语后读单个的生字,体现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因为学生在词语中认字容易些,把生字拎出来认反而难一点。)。

(设计意图2:虽然这两个多音字不是本课需要重点掌握的,但要让学生知道这两个字的其他读音,在生活中遇到也能正确地发音。)。

5、游戏:找朋友。

(设计意图:针对低年段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识字,也利于学生保持专注。)。

三、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1、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要求正确朗读。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

2、同桌合作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互相纠正,便于读正确。)。

3、小组比赛读课文。(老师要适时鼓励)。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提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师根据生所说的进行板书及小结)。

(设计意图:体现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说不完整也不紧要,因为学生才处于二年级上学期,说到主要人物也行。)。

四、指导写字(由、术、注、吐、课、铅)。

1、认读生字。

(设计意图:再一次巩固,重复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利于加深印象。)。

2、观察生字结构。

3、重点指导:铅。

4、师强调写字习惯后,生写字,师巡视指点。

(设计意图:这个步骤跟我们的课题研究有关。)。

5.评价。

(设计意图:多让学生评价,引导学生学会欣赏。)。

五、布置作业:

读课文,思考:林园园看到李丽画了蓝色的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蓝树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2、诗歌语言与艺术手法的赏析。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2、诗歌的语言魅力。

难点:

诗歌的朗诵与欣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堂教学分三部分进行,以课文的朗读为线索进行组织串联。

第一部分:导入课文,激发情感,简介作者与背景。(5—6分钟)。

第二部分: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诗歌的语言、情感,了解诗歌在结构上的特点。(约25—30分钟)。

第三部分:拓展欣赏有关“乡愁”方面的资料。(5分钟)。

第四部分:情感渗透与作业巩固。(5分钟)。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人新课。

同学们,当你离家三五天,或十天半个月的时候,你们会想家吗?

用谈话的方式切入课题,激发情感,拉尽师生距离。

二、整体感知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两遍,读准字音和停顿。

2、请一个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问题1、同学们,你能告诉大家读完这首诗后你的第一感觉——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或在头脑中出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问题2、你的依据是什么?

3、出示课件,简介作者与背景。

三、品味诗歌情感。

1、学生齐读。

老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听录音朗读,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

2、播放朗读录音。

3、简析诗歌,体会诗歌情感。

师:从朗读录音来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啊?

明确:深情舒缓,略带着一点感伤。

师:诗歌是通过一个什么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明确:一片槐树叶。

师:那这是怎么样一片槐树叶啊?作者是诗歌中是如何描述的?

明确:全世界最珍奇、最宝贵、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忘了是从哪里检来的、夹在古老的诗集里、沾着些故国的泥土。

师;读到这些描述,你想到了些什么?

要求学生讨论后回答。

明确:诗人复杂的心情、树叶背后的故事、叶片承载着对故国的深情。

师:那么,作者又是怎样通过一片槐树叶表达自己情感的呢?

要求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可适当启发提示并明确(看到什么,然后想到什么):他是因睹物而产生联想,从而借物抒情。

师:全诗当中,比较之下,你认为哪一句最表达作者的感情?

你最喜欢、最欣赏哪一节或哪一句?

师:为什么?

师:你能带着自己的体会为我们朗读吗?(朗读之后适当的让学生点评、再读。)。

以上环节让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对课文每一节的理解。教师适时引导。

然后教师通过讲解自己最欣赏的地方加以补充,如:结尾的省略号。(也让学生自己来为老师解答)。

注意应该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中的疑点:如,诗人强调的是故国而不是故乡,表达的是故国之思;古老的诗集的象征意义。

教师小结,轮流对照朗读,教师下堂巡视。

最后个别学生朗读、全班齐读。

四、品味诗歌结构。

通过朗读,领悟感情,我们己经感受到诗人独具的艺术匠心。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在结构上的特点。

师:首先从时间上看,作者是按照一个什么序来讲这片槐树叶的故事的?

明确:现在、过去、将来。

师小结:这首诗歌中不仅贯穿着一条诗人的感情线索,还有一条时间线索,可谓是双线并举。这是诗歌的第一个特点。

其次,从诗歌开头和结尾来看,作者又是以什么开头,又以什么来结尾的呢?

学生回答后明确:以槐树叶开头,以槐树花香结尾,首尾呼应,余音袅袅。

最后,从表现手法上看,全诗借槐树叶来抒发诗人的故国之思,这种手法叫什么?

明确:借物抒情或托物抒怀。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出示ppt板书。

教师总结:从同学们的总结来看,本诗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寄托了诗人思念故国,盼望祖国归的情感,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和上一篇诗歌一样,都使用了咏物抒怀的艺术手法。

从刚才大家的对诗歌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欣赏一首诗,首先要联系作者,结合背景,也就是要学会“读人”。然后,要揣摩、品味语言,即咬文嚼字(词语、句式、修辞),并且加以联想想象,从而体味情感,也就是“读情”。其实“诗”就是“人”在特定“情”的境况中,从“心”里流淌出来的精华。(板书)让我们一起再来体味诗人纪弦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精华,齐读《一片槐树叶》。(生齐读)。

五、拓展移情。

1、仿照《一片槐树叶》也来学着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话。先选好一个意象,然后加以描绘渲染,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学生写,教师巡视)。

学生读、老师评点。

2、教师总结。

3、联系《乡愁》。

4、出示ppt(中国古诗中的名句、现代诗歌的名句、海外华人归国的图片等等)。

六、结束全文,布置作业。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这种骨肉同胞分离的痛苦,“怎生一个愁字了得这里”,在这里,让我们一起祈祷祖国统一,天下所有人团圆健康、幸福美满。最后让我们在课文的朗读中结束新课的教学,并完成课后作业。

(播放朗读录音,调高背景音乐)(出示视频)。

谢谢大家!下课。

板书设计:

现在过去将来思念故乡。

一片槐树叶。

伤感回忆企盼盼望统??

(睹物)(思情)(寄情)。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1.学习生字新词。

2. 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同学们看过的树叶一般是什么颜色的?(绿色、黄色、红色)怎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1. 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 教师范读,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3. 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1. 看实物识字:铅笔笔盒课桌美术课本

2. 读句子识字

(1)她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准备上美术课。(铅、削、盒、术用红色区别)

(2)她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皱、吐、注用红色区别)

3. 分辨翘舌音:术、惹、桌、注、皱。

4. 分辨多音字:吐吞吞吐吐呕吐削铅笔剥削

5. 比较形近字:术、木吐、土注、住盒、和削、消由、甲

6. 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美术课绿铅笔惹人爱吞吞吐吐桌子盒子注意皱眉头风景

1. 分析字的结构特点

2. 描红

3. 说说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 指导(1)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2)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3)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5. 学生练习写字,写后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

填上合适的词

一()铅笔一()树叶一()同学

一()椅子一()刺猬一()板凳

1. 认读生字、词(课件出示)

2. “捡绿树叶”游戏。每片绿树叶后藏着若干个生字,全部认对了这片绿树叶就送给她。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

(2)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讲讲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 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他们说了些什么。

(2)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3)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

(4)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

指导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语气。

(5)读第三次对话

a.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b.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c.示范读。林园园的话分别读出不放心,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李丽的话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6)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

3. 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

(2)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

(3)读第五自然段

(4)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5)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见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小结: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啊!

1.读句子,读出疑问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吗”

2.说一个问句,用上“吗”

3.读句子三,读出请求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吧”

4.说一句“请求”的话,用上“吧”

19 蓝色的树叶

李丽 林园园

小声借 吞吞吐吐

等借 怕 不要 不要 不要

只画 皱着眉头 还要

用心画 看(脸红了)

(应该相互帮助)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1、巩固9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

一、复习回顾:

1、读词语,指名读,开火车,齐读。

2、回顾课文。上节课上,我们知道了李丽他们班正在上美术课,让我们再回到那一节美术课上去吧,一齐来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

1、引:李丽没有了绿铅笔,于是向林园园借,但是林园园舍不得借。今天我们来读读想想,到底哪些地方看出园园舍不得借。先请大家读一读第二小节,想一想,你是从哪里看出她舍不得借笔。

2、学生读。

3、交流:

(1)吞吞吐吐。不肯借,答应不下来。读一读。

你有过说话吞吞吞吐吐的时候吗?当我们感到很为难的时候,我们说话就会吞吞吐吐。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读这句。

仿写词语。

**再读读林园园的话,你还从哪里知道他舍不得借。

(2)我还没画完呢。是不肯借,在找借口。

把她的不愿意借的语气读出来,读一读。

(3)读第二小节,从哪里能看出她是在找借口。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读。

如果你是李丽,看了林园园的树叶,你会怎么想。

你又会怎么说呢?

(4)是啊,李丽也这么说,读一读李丽的话,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小声、借、行吗?看出李丽有礼貌,在与林园园商量。

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个句子。

出示句式,你能不能学着李丽的样子来说一句话呢?学生仿说。

4、齐读第二节。

引:李丽看到园园的画很美,就很有礼貌地向园园借笔,可是园园以没画完为理由舍不得借出铅笔。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第二小节,回味一下他们说的话。

三、学习第三小节。

1、第一次没借成,李丽没有办法,只好趴在桌子上等园园都画完,那么园园这次又是怎么来说舍不得的呢?请大家读一读第三小节,想一想。

2、学生读。

3、交流:

林园园说的话。

(1)怕、弄断。说明林园园不乐意借铅笔,担心、小气,这是她内心真实的想法。

(2)有感情地读一读。

读一读李丽的话,想一想,从李丽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李丽的话:

(1)现在、可以。李丽在向林园园请求、商量借笔的事。

(2)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个句子。

(3)出示句式,大家读得真不错,那你能不能看着句式自己来说一句呢?学生仿说。

李丽的话:

(1)小心一点儿。看出李丽很诚恳,她会很小心。

(2)有感情地读一读。

4、读一读第三小节。

引:当李丽再次着急而又诚恳地向园园借笔时,园园又以要弄断为名,不舍得借笔。现在同桌的二个同学一个当李丽,一个当林园园分角色来读一读第三小节。其它的部分可以一起读。

(1)同桌练读。

(2)指名学生读。

四、学习第四小节。

2、学生读。

3、交流。

林园园的话。

(2)有感情地读一读。

林园园的话。

(1)皱着眉头,还要画小草?他的意思是,画得太多了。园园没想到李丽还要画小草,觉得画得太多了,心里很不满意。

(2)有感情地读一读。

读读这一小节,你还知道了什么?

李丽的话。

(1)连忙、只。说明林园园只要把笔借给李丽,李丽都会答应下来的。

(2)有感情地读一读。

4、分角色男女生来读一读第四小节。

引:李丽和园园,一个是那么的诚恳,一个是那么的不放心,不乐意。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第四小节,把他们各自己的特点读出来。

5、说说心里话。

(1)引:听了园园的话,李丽没有说话,也没有接园园的铅笔,她在想些什么呢?园园方面(小气,他舍不得,怕我用多了,不肯把铅笔借给我),自己方面(还是拿蓝的画一画算了)。

(2)学生说。

五、学习第五小节。

引:李丽终于明白了园园舍不得把笔借给自己,所以她——(出示第五小节)。

1、请大家读一读第五小节,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学。

3、交流:

(1)用心画。可能是因为生了林园园的气了。

(2)不由得、脸红了。说明园园从心底里认识到自己错了,她会学着改正错误的。

4、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小节。

5、对小伙伴说。

六、小结课文。

原来蓝色的树叶在向我们讲述着这样的一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的一个道理呢。看着蓝树叶,让我们想到了他对我们说的,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啊。

七、写字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认读4个生字,并口头组词。

2、仔细观察田字格,觉得哪个字较难写。

3、老师范写二个字,学生跟写。

4、说说另二个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5、展示台展评。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本课包括一篇课文,9个会认的字,10个会写的字,两道课后题。本课使我们懂得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

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斗争。斗争的结果,要么是自私,要么是无私。经过不断的自我修养,人应该逐步达到无我的境界。雷锋心中装着他人,唯独没有自己,成为世人效仿的典范。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

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会用“吗、吧”造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3.继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正确、端正、整洁的书写生字。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用“吗、吧”语气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责任感。

2.细心体会“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的意思。

1.挂图

2.学生朗读课文,准备画笔。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学习课文,朗读感悟体会互相帮助的可贵。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责任感。

2.细心体会“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

1.课前板书:19 蓝色的树叶

2.设悬念:读了课题,你有问题吗?(树叶怎么会有蓝色的呢?)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学生自学:

1.以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2.成果汇报:

(1)生字

(2)接读课文

3.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

1.老师(出示插图1)讲述故事起因:(第一自然段)

2.师: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把树画好了。小朋友看,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指导看图)

3.(出示第二自然段句子)“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你一定会读了!指导朗读。

4.出示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李丽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她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李: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可结合课后“读一读、说说”进行扩展练习)

林:我还没画完呢。(读出吞吞吐吐的样子,声音较低缓)

李: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读出请求、商量的语气)

林: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李:我小心一点。(读出诚恳、小心谨慎的态度)

林: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读出不放心的语气)

李:我只画树叶和小草。(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林:还要画小草?(读出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

5.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插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她们可能在想什么。

6.出示课文最后一段:你读懂了什么?指导朗读。

7.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注意结合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要想到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林园园会用行动改正错误的。)

四、实践活动:

1.让我们和林园园一起画一张有绿绿叶子的图画送给李丽好吗?

2.作品展示会。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生字,词语,会写10个生字,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读字组词(同位配合完成)

2.有感情地读文。

二、指导书写

1.请同学们看字帖,观察每个字在字帖中的位置,想想写时应注意什么。

2.教师出示生字帖(投影仪)

请同学上台与台下同学交流体会。

3.重点指导:

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前三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四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可以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4.同学自己看字帖写字,师巡视指导。

三、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吗?

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吧。

(1)指名读

(2)你能用“吗”、“吧”也说一句话吗?

(3)把这句话写在书上。

(4)指名读读。

2.把两个造句写在作业本上。

四、抄写生字词。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10个生字。

2、领悟同学之间应该互助互爱。

过程与方法。

观察字形结构,然后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了课文中的道理,怎样运用到实际行动当中。

教学重点:

1、教写10个生字。

2、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明白了课文中的道理,怎样运用到实际行动当中。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运用:

讲授法朗读法示范书写。

学法指导: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生字认读: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3.同桌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领悟同学之间应该互助互爱)开火车认读。

二、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欣赏。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是一个人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

三、读说练习。

1.读一读,体会商量的语气。

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2.同桌互读互听,练习读这两句话。

同桌之间互读互听,练习语句对重点语句进行朗读、赏析。

四、拓展学习(深入探究)。

识字、写字。

1.出示“由术吐注课铅笔桌景拿”请学生读一读。

2.小组为单位观察字形的特点,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形。

3.你能写好什么字,告诉大家你写时会注意什么?

4.学生练写容易的。“由术吐注课桌景”

写美观。四个左右结构的字中(吐、注、课、铅)要写得左窄右宽。

5.有哪个字要老师书写的?(铅笔拿)。

“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

“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

“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

“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6.学生练写。(注意书写姿势。)观察字形。

自由发言说说写字时应注意什么教写“我会写”的生字。

五、课堂小结(梳理归纳)。

六、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由术吐注课。

铅笔桌景拿。

《一片树叶》教学设计

1、会认9个生字,写好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

2、了解“叹息、发愁、出神、罢了”等词语的意思。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阅读自然常识类文章的兴趣。

5、续编故事,发展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谈话导入。

秋风紧了,树枝上只剩下最后一片树叶,一只小鸟飞过来,吱吱喳喳和它说起了悄悄话,你想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吗?赶紧打开书,去看一看吧!

教师用语言创设一种情境,吸引学生迅速进入到课文之中,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学生兴味盎然的读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同学们试着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它。

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边读边识字,教师关注识字较差的学生。

2、小组内检查生字,谁认对了,就奖励他“识字星”。

3、检查读文情况,互相评议。

用自己的方法识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意识,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识字习惯。

利用评价机制,是学习变成乐事。

三、读中感悟,理解课文。

1、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可以体问题。

(不快乐——快乐)。

树叶开始为何不快乐?后来为什么快乐起来了?你从哪看出来的?

2、引导学生在小组里读文交流,再仔细读读,你读懂了什么?

a:理解开始是为什么不快乐?

b:体会小鸟说的话,明白为什么树叶有快乐起来了。

3、根据学生理解的情况,师生解疑。

4、教师指导有感情朗读。

叹息发愁——怀疑,听的出神——快乐的跳舞。

抓住情感的变化,读出相应的语气.

相信学生能学会,通过小组交流解疑后,教师在相应的引导学生理解疑难,抓住重点难点引导。

读中感悟情感的变化,让学生从整体把握全文。

四、续编故事。

1、树叶宝宝藏在树妈妈的怀抱,终于躲过了寒冷的冬天,第二年春天,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发挥你的想象,编一编,讲给你的同学听听,注意语句要通顺。(课后写在小本本上。)。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评价。

3、在“续编故事小展台”,展示自己的故事,师生共同评议。

同学们编的故事真有意思,老师也想起了两句话,想送给大家作为奖励,“树高千尺,叶落归根。倦鸟知返,游子思亲。”

通过续编故事,让学生的思维在理解了和文之后,得以进一步延伸,在续编的过程中锻炼的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同时,也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

增大学生与课文相关信息的摄入量,丰富学生的知识库。

五、拓展延伸。

小鸟帮助最后一片树也找到了快乐,你在什么地方找到过快乐?说一说,和大家一起分享吧!课文与学生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在学生心中建立起大语文关,让他们觉得学习语文,与自己的生活是很贴近的。

六、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再认生字,复习巩固。

2、新语境中再认生字。(例略)。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依据学生记忆特点,在新的语境中强化对生字的记忆。

《一片树叶》教学设计

1、会认9个生字,写好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

2、了解“叹息、发愁、出神、罢了”等词语的.意思。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阅读自然常识类文章的兴趣。

5、续编故事,发展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秋风紧了,树枝上只剩下最后一片树叶,一只小鸟飞过来,吱吱喳喳和它说起了悄悄话,你想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吗?赶紧打开书,去看一看吧!

教师用语言创设一种情境,吸引学生迅速进入到课文之中,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学生兴味盎然的读文。

1、同学们试着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它。

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边读边识字,教师关注识字较差的学生。

2、小组内检查生字,谁认对了,就奖励他“识字星”。

3、检查读文情况,互相评议。

用自己的方法识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意识,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识字习惯。

利用评价机制,是学习变成乐事。

1、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可以体问题。

(不快乐——快乐)。

树叶开始为何不快乐?后来为什么快乐起来了?你从哪看出来的?

2、引导学生在小组里读文交流,再仔细读读,你读懂了什么?

a:理解开始是为什么不快乐?

b:体会小鸟说的话,明白为什么树叶有快乐起来了。

3、根据学生理解的情况,师生解疑。

4、教师指导有感情朗读。

叹息发愁——怀疑,听的出神——快乐的跳舞。

抓住情感的变化,读出相应的语气.

相信学生能学会,通过小组交流解疑后,教师在相应的引导学生理解疑难,抓住重点难点引导。

读中感悟情感的变化,让学生从整体把握全文。

1、树叶宝宝藏在树妈妈的怀抱,终于躲过了寒冷的冬天,第二年春天,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发挥你的想象,编一编,讲给你的同学听听,注意语句要通顺。(课后写在小本本上。)。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评价。

3、在“续编故事小展台”,展示自己的故事,师生共同评议。

同学们编的故事真有意思,老师也想起了两句话,想送给大家作为奖励,“树高千尺,叶落归根。倦鸟知返,游子思亲。”

通过续编故事,让学生的思维在理解了和文之后,得以进一步延伸,在续编的过程中锻炼的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同时,也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

增大学生与课文相关信息的摄入量,丰富学生的知识库。

小鸟帮助最后一片树也找到了快乐,你在什么地方找到过快乐?说一说,和大家一起分享吧!课文与学生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在学生心中建立起大语文关,让他们觉得学习语文,与自己的生活是很贴近的。

1、再认生字,复习巩固。

2、新语境中再认生字。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依据学生记忆特点,在新的语境中强化对生字的记忆。

《树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的树叶一般是什么颜色的?(绿色、黄色、红色)。

怎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教师范读,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3.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看实物识字:铅笔笔盒课桌美术课本。

2.读句子识字。

(1)她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准备上美术课。

(2)她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

3.分辨翘舌音:术、惹、桌、注、皱。

4.分辨多音字:吞吞吐吐呕吐削铅笔剥削。

5.比较形近字:术、木吐、土注、住盒、和削、消由、甲。

6.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四、指导写字。

1.分析字的结构特点。

2.描红。

3.说说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指导(1)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2)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3)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5.学生练习写字,写后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课件出示)。

2.“捡绿树叶”游戏。每片绿树叶后藏着若干个生字,全部认对了这片绿树叶就送给她。

二、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

(2)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讲讲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他们说了些什么。

(2)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3)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

(4)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

(5)读第三次对话。

a.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b.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c.示范读。林园园的话分别读出不放心,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李丽的话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6)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

(2)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

(3)读第五自然段。

(4)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4.小结: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啊!

三、指导完成“读读说说”中的练习。

1.读句子,读出疑问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吗”。

2.说一个问句,用上“吗”。

3.读句子三,读出请求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吧”。

4.说一句“请求”的话,用上“吧”。

四、作业布置:1、家庭听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19.蓝色的树叶。

吞吞吐吐、不要、不要——小气、自私。

教学后记: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是大人的掌上明珠,什么事都是大人迁就小孩,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唯我独尊的观念,要帮助别人的想法离他们似乎有些遥远。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当我遇上困难没人来帮助我的时候,我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他人有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是多少的重要,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这篇课文很容易上成一堂思品课,要充分利用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我想对林园园说……”进行说话训练。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但必须注意,不要让这次说话训练成为对林园园的批判会。林园园的言行明显不对,但生活中这样的事很多。可引导同学们和林园园”对话”,加深对此问题的体会。

《一片树叶》教学设计

1、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2、诗歌语言与艺术手法的赏析。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重点:

1、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2、诗歌的语言魅力。

诗歌的朗诵与欣赏。

课堂教学分三部分进行,以课文的朗读为线索进行组织串联。

第一部分:导入课文,激发情感,简介作者与背景。(5—6分钟)。

第二部分: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诗歌的语言、情感,了解诗歌在结构上的特点。(约25—30分钟)。

第三部分:拓展欣赏有关“乡愁”方面的资料。(5分钟)。

第四部分:情感渗透与作业巩固。(5分钟)。

同学们,当你离家三五天,或十天半个月的时候,你们会想家吗?

用谈话的方式切入课题,激发情感,拉尽师生距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两遍,读准字音和停顿。

2、请一个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问题1、同学们,你能告诉大家读完这首诗后你的第一感觉——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或在头脑中出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问题2、你的依据是什么?

3、出示课件,简介作者与背景。

1、学生齐读。

老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听录音朗读,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

2、播放朗读录音。

3、简析诗歌,体会诗歌情感。

师:从朗读录音来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啊?

明确:深情舒缓,略带着一点感伤。

师:诗歌是通过一个什么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师:那这是怎么样一片槐树叶啊?作者是诗歌中是如何描述的?

明确:全世界最珍奇、最宝贵、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忘了是从哪里检来的、夹在古老的诗集里、沾着些故国的泥土。

师;读到这些描述,你想到了些什么?

要求学生讨论后回答。

明确:诗人复杂的心情、树叶背后的故事、叶片承载着对故国的深情。

师:那么,作者又是怎样通过一片槐树叶表达自己情感的呢?

要求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可适当启发提示并明确(看到什么,然后想到什么):他是因睹物而产生联想,从而借物抒情。

师:全诗当中,比较之下,你认为哪一句最表达作者的感情?

你最喜欢、最欣赏哪一节或哪一句?

师:为什么?

师:你能带着自己的`体会为我们朗读吗?(朗读之后适当的让学生点评、再读。)。

以上环节让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对课文每一节的理解。教师适时引导。

然后教师通过讲解自己最欣赏的地方加以补充,如:结尾的省略号。(也让学生自己来为老师解答)。

注意应该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中的疑点:如,诗人强调的是故国而不是故乡,表达的是故国之思;古老的诗集的象征意义。

教师小结,轮流对照朗读,教师下堂巡视。

最后个别学生朗读、全班齐读。

通过朗读,领悟感情,我们己经感受到诗人独具的艺术匠心。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在结构上的特点。

师:首先从时间上看,作者是按照一个什么序来讲这片槐树叶的故事的?

明确:现在、过去、将来。

师小结:这首诗歌中不仅贯穿着一条诗人的感情线索,还有一条时间线索,可谓是双线并举。这是诗歌的第一个特点。

其次,从诗歌开头和结尾来看,作者又是以什么开头,又以什么来结尾的呢?

学生回答后明确:以槐树叶开头,以槐树花香结尾,首尾呼应,余音袅袅。

最后,从表现手法上看,全诗借槐树叶来抒发诗人的故国之思,这种手法叫什么?

明确:借物抒情或托物抒怀。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出示ppt板书。

教师总结:从同学们的总结来看,本诗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寄托了诗人思念故国,盼望祖国归的情感,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和上一篇诗歌一样,都使用了咏物抒怀的艺术手法。

从刚才大家的对诗歌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欣赏一首诗,首先要联系作者,结合背景,也就是要学会“读人”。然后,要揣摩、品味语言,即咬文嚼字(词语、句式、修辞),并且加以联想想象,从而体味情感,也就是“读情”。其实“诗”就是“人”在特定“情”的境况中,从“心”里流淌出来的精华。(板书)让我们一起再来体味诗人纪弦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精华,齐读《一片槐树叶》。(生齐读)。

1、仿照《一片槐树叶》也来学着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话。先选好一个意象,然后加以描绘渲染,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学生写,教师巡视)。

学生读、老师评点。

2、教师总结。

3、联系《乡愁》。

4、出示ppt(中国古诗中的名句、现代诗歌的名句、海外华人归国的图片等等)。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这种骨肉同胞分离的痛苦,“怎生一个愁字了得这里”,在这里,让我们一起祈祷祖国统一,天下所有人团圆健康、幸福美满。最后让我们在课文的朗读中结束新课的教学,并完成课后作业。

(播放朗读录音,调高背景音乐)(出示视频)。

谢谢大家!下课。

板书设计:

现在过去将来思念故乡。

伤感回忆企盼盼望统一。

(睹物)(思情)(寄情)。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4、了解按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难点:初感知课文按发展顺序叙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教具准备:图片,实物、生字卡片。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出10个字,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教具准备。

生字 片、图片。

(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树叶一都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见过蓝色的树叶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班19课。(板书课题)。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结合生活实际,读句子识字。

(1)小明削好铅笔,放进铅笔盒,准备上美术课。

(2)他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我的笔弄坏了。

2、重点指导:“术、惹、桌、注、皱”的读音。

(吐:tu  削:多音字,在本课读xiao)。

(四)利用加偏旁或换偏旁,记忆下列汉字。

木—术土—吐  住—注  沿—铅。

(五)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左右结构“吐、注、课、铅”:左窄右宽。

老师范写:上下结构的“笔”字。

(三)自由读课文。说说:蓝色树叶是怎么回事?

三、板书设计。

术 铅 惹  吐  桌 盒  注  削  皱。

第二课 时。

教学目标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具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说一说:林园园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读读有关的语句,并说一说理由。(树叶那么绿,真惹人喜爱。)。

自由认读。

二、观察第一幅图,想象一下他们说了些什么。

1、读一读课文中的对话:从对话中体会说了什么?

2、角色读对话:读出语气。

三、观察第二幅图。

1、自由读课文:课文哪部分写的是图的内容?

2、李丽和林园园他们分别在做什么?

3、他们可能在想些什么?(学生讨论后发言)。

4、分角色读第三、四自然段:读出语气。

四、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些什么?(结合课文内容,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六、板书设计。

绿树叶——惹人喜爱。

互相帮助。

《秋天的树叶》教学设计

1.尝试拓印树叶画,体验拓印绘画的乐趣。

2.能围绕话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前师幼一起收集各种树叶,并进行整理和清洁。

课件准备:“树叶”组图;“手工成品图”图片。

材料准备:收集好的树叶;颜料、画笔、调色盘、画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组图“树叶”,引出活动主题。

――你认真观察过树叶吗?每片树叶的样子一样吗?

――树叶都有什么形状?像什么?

二:出示手工成品图,发放材料,幼儿自由创作。

1.出示手工成品图,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示范树叶拓印画的步骤。

3.幼儿自主选择树叶和颜料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品展示,引导幼儿围绕作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你画的是什么?

――画上用了哪几种颜色?

《树叶画》教学设计

1、知道一些常见树叶的名称,以及他们的颜色和形状。

2、仿照图形或发挥想象,把树叶拼成一幅画;感受树叶画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

3、能把自己制作的树叶画用一段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大家。

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辨认常见的'树叶、按规定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2、模仿(构思)制作树叶画。

教学过程:

1、谈话结题:

2、辨认树叶、进行说话训练。

出示:银杏叶、枫树叶、甘薯叶、柳树叶、梧桐树叶,让学生辨认。

(1)用”这是一片()叶子”说说这些各是什么树叶。

指名说,开小火车说。

(2)出示枫树和梧桐树叶,比较他们的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

(3)这些树叶的形状像什么?

例:银杏树的叶子黄黄的,形状扁扁平平,像把小扇子。

枫树的叶子火红色,有五个角,像五角星。

柳树的叶子黄绿色,细细长长,像眉毛一样。

让学生自由练说,开小火车说。

(4)看书上的树叶练说。

(5)介绍自己收集的树叶,提问句式“我收集的这片树叶是()的叶子,她的颜色是(),形状()。”

(1)出示树上的树叶画,说说这些树叶拼制的是什么?是用什么树叶拼成的?

(2)观察老师制作树叶画。

(3)说说老师制作的过程。

板书制作方法。

5、小结。

《一片树叶》教学设计

本文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第四册第三单元“植树”中的一篇主体课文,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它告诉学生们应注意怎样爱护树木,不能因为“爱”而伤害了树木。本文以童话的形式说理,语言生动活泼,用词准确,对小动物的描写非常传神,尤其是小动物的心理描写非常生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小动物的言行中体会它们对小椿树的喜爱,从行为中体会小动物不会爱,认识到不仅要爱,更要护的道理。鉴于此,可采用表演的形式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惟妙惟肖的表演会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用肢体语言对课文内容进行感悟、体验、诠释、认知。这样课文就成了剧本,课堂就成了舞台。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童话剧吗?想自己演童话剧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演一部童话剧。

(板书:内容――一片树叶,导演――方老师,演员――全班同学)。

师:面对这么多演员,我选谁呢?这可把我这个导演难倒了。这样吧,我们来个闯关比赛,谁在闯关过程中表现最出色,谁就当主演吧!

(出示――第一关,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解剧本。第二关,有感情地朗读台词,理解剧本。第三关,背诵台词,表演剧本。)。

【评析】课一开始教师就用亲切而简单的导语,把学生引到一个“有声有色”的舞台中学习,又设计出最受学生欢迎的闯关教学形式,使他们不仅能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起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阅读―感受―学习―体验。

(一)第一关: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解剧本。

1.师:这个剧本,你们愿意先自己读,还是听老师读?

(说明:如果学生选择自己读,就选用教学方式a;如学生选择听老师读,就选用教学方式b)。

方式a――。

(1)自己读。如果你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学生回答)那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剧本吧!

(2)学生自由读书。

(3)剧本读完了,哪位勇敢的同学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师:你读剧本时,希望同学们怎么做?请你给在座的同学提个小建议吧!

(4)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相机出示生字,进行生字教学)。

(5)小结:刚才你们都展示了自己的读书水平,不但声音洪亮,而且读得非常正确、流利。祝贺你们闯过第一关,大家继续努力,勇闯第二关。

方式b――。

(1)听老师读。那好,请你们坐好,认真地听老师读。你愿意老师怎样读?(学生回答:大声、流利)老师会尽量地按你们说的去做。你们给老师提了希望,那你们能不能给在座的同学一个小建议呢?(老师读,你们怎么做)(学生回答)。

(3)学生读后,问: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你可以夸夸他,也可以向他提个小建议。(学生评价)。

(4)推荐学生读书。(相机进行生字教学)。

(5)小结:听了小朋友的夸奖和建议,我很高兴,也觉得你们真了不起,读书就是要这样,既要大声朗读,又要正确流利。祝贺你们闯过第一关,大家继续努力,勇闯第二关。

【评析】在勇闯第一关的教学中,无论学生选择哪一种教学形式,其要求都是让学生初读课文,对剧本(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在感知的过程中学习生字。

(二)第二关:有感情地朗读台词,理解剧本。

1.同学们在剧本中找一找、画一画,剧本中有几种小动物。

(教师依照小动物出场顺序相机板书:小黄牛,小兔子,小猴子,小熊)。

2.小黄牛台词教学。

3.小兔子台词教学。

方法:(1)出示描写小兔子的段落。(2)学生读出小兔子说的'话,教师指导朗读。(3)学生上台演一演小兔子。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几个关键词。

小结:这是一只活泼可爱、做事认真的小兔子,他摘了一片树叶走了。

4.小猴子、小熊台词的教学方法同上。(略)。

5.第二天,爱护树木的小黄牛浇水来了,他看见了什么?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生回答)。

小结:小朋友,你们刚才读得真好,把小动物们的可爱、细心以及对树木的爱心都读出来了,非常有感情,表演也很出色,老师祝贺你们闯过第二关。不过,要是我们能把台词背诵下来,加上一些自己的语言,再配上动作,表演会更成功。现在我们来闯第三关。

【评析】二年级学生处在阅读起始阶段,所以这一环节,借助表演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他们在特定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主动参与,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迅速地理解了课文意思。

(三)第三关:背诵台词,表演剧本。

1.学生自愿选择角色,背诵台词。

2.小组表演(彩排一次)。

3.小组汇报。

4.从小组中选出优秀演员,正式演出。

小结:同学们,从你们刚才出色的表演中,老师知道你们已理解了剧本内容,明白了道理,你们真了不起。祝贺你们顺利闯关。

【评析】起初的表演是对文章词句的品味、理解。通过学生的评价,再表演的过程是学生情感的一次升华。背诵、复述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本课设计不提背诵两字,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背诵,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三、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1.师:现在你想对小动物说句什么话?你又想对小朋友说句什么话呢?

(生自由说,师小结)。

2.省略。

《树叶儿飘飘》教学设计

2、动:歌表演打击乐伴奏。

3、听:《哪里有秋天》。

1、学唱《树叶儿飘飘》这首歌,能用优美动听的歌声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让学生初步掌握和认识全音符。

3、通过“视、听、说、唱、想、动“等综合音乐活动,感受秋天的美好、美丽。

4、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在活动中表现,在创造中发展。

这首歌曲调优美,具有描绘性,拟人化的歌词充满童趣。前四节写景,描述树叶飘飘的情景。歌词用拟人化手法寄情于燕子、蚂蚁和小鱼。曲调以切分节奏描绘“飘飘”动态。用模进表现荡高后飘落,然后节奏均匀地盘旋运动,归于主音。插入的“噢!噢”在高音区的属音上,孩子聪明的领悟引出因好奇产生的潜在疑问的回答。后五小节的旋律是从前面四小节变化出来的,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树叶有情。开始两小节的变化是前紧缩后放宽,后几节摘取前面的片段材料123561,又添上一个532增加起伏,将两小节扩展为三小节,一唱三叹地表现树爷爷奉献于人类的深情与温暖。歌里不但听不到悲秋的老调与伤感,而且洋溢着人与自然的友情与关怀,感人至深。

引导学生用抒情美好的声音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切分音、全音符以及长音等节奏的正确掌握。

多媒体课件、自制打击乐器沙球、树叶、电子琴、纱巾等。

一、谈话激发学生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来做个填字游戏吧,请看大屏幕。(大屏幕:一叶知秋秋色宜人秋高气爽)。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本节的教学创设良好的开端。]。

师:你们知道这几个成语都是描写什么季节的吗?(秋天)。对,都是描写秋天的。你是怎样感觉秋天的来临的?(学生观看秋天的景色)。

师:秋天到来时,它会告诉那些细心的小朋友:用你的眼睛,会看到(湛蓝的天空);用你的鼻子,会闻到(飘香的桂花和满园的果香);用你的耳朵,能听见(秋虫的鸣叫)。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的共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律动:

[过渡语]:你听,那随风飞舞的树叶在和我们说悄悄话呢?

1、思考:小树叶它是怎样说话的呢?谁来学学?

2、声响模仿:听听,小树叶是怎样对老师说的呢?(看课件树叶飘落的画面)。

学生模仿小树叶飘落的声音:沙沙沙沙0。

4、律动:随着音乐来表现风中的小树叶。(动画:飘落的小树叶)。

画外音乐:秋天来临了,小树叶变黄了,起风了小树叶开始飘落了,风大了,小树叶在空中随风飘舞,风小了,小树叶随风飘落到地面。(背景音乐:《树叶儿飘飘》)。

三、创设情境、情感铺垫。

师:树叶儿飘飘,飘到了天空,你们猜猜,谁看见了呢?(燕子)。

请一位学生来模仿燕子飞翔的动作。

2、朗诵并律动表现。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树叶儿飘飘,荡到天空。(学生接口朗诵:燕子看见了,衔在嘴中)。

3、以次类推,分别观看蚂蚁、小鱼的动画画面,请学生模仿动物的动作,师生采用接口朗诵的形式熟悉歌词。

四、参与学习,寓教于乐。

[过渡语]:同学们,飘落地树叶给燕子、蚂蚁、小鱼们带去了什么呢?我们听听歌曲就知道了。

1、听录音范唱(课件动画),学生并听音乐并随着晃动身体。

2、学生听后各抒己件,熟悉歌词。

3、揭题。

师:树爷爷可真是个无私奉献的老爷爷啊,给小动物带来了多大的快乐啊!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树叶儿飘飘》。(大屏幕出示课题,歌词)。

4、教师范唱。

学生边听边看大屏幕边模仿三种小动物的动作。

思考:你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这首歌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5、学唱歌谱。

(1)、采用听唱、跟唱等不同方法学唱歌谱,唱准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切分音“53”、“32”、以及歌曲中跳进“35”、“15”、“25”、“55”,唱足、唱满附点二分音符的三拍。

(2)、结合歌曲结束句认识全音符。

要求:声音平稳、统一换气,唱足四拍的时值。

(3)、完整的随音乐伴奏用轻声哼唱歌谱。(及时纠正学生唱得不好的地方)。

6、学唱歌词。

(1)、师:你觉得歌曲中哪句旋律最好听?

(2)、(学生随机学唱乐句)。

(3)、师:你觉得哪句旋律最难唱呢?

(4)、用模唱、接唱等方法练习。

(5)、完整的唱歌词。

(6)、纠正学生唱得不好的地方。

7、歌曲处理并表演。

学生讨论后回答:(声音轻柔、自然、连贯而优美的)。

(2)、师:请你想象自己就是一片小树叶,用优美轻柔的声音跟着音乐再来演唱歌曲。请同学们把事先准备的小树叶也挥动起来吧。

学生随音乐伴奏边唱歌曲边进行即兴表演。

五、拓展延伸,活动表现。

[过渡语]:秋天是美丽的,有关秋天的歌曲也有很多。《树叶儿飘飘》描写的秋天是宁静、柔美的。老师今天带来了另外一首童声合唱歌曲,请你们听听,歌里描写的秋天是怎样的呢?(出示多媒体视频录像)。

1、欣赏童声合唱——《哪里有秋天》。

学生聆听歌曲后,对比两首歌曲,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演唱形式、情绪等)。

(1)、打击乐伴奏。

师:可以用什么方式使这首秋天的歌曲更加好听呢?拿出自制的沙球,想请你们按照规定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师指导学生按节奏谱练习并演奏,大屏幕出示节奏谱)。

(2)、伴唱,学生模仿树叶飘落地声音。

(3)歌表演。

a、学生边唱边用动作表演第一段歌词。

b、打击乐伴奏第二段。

c、第三段歌词学生分组朗诵、打击乐伴奏、伴唱。

d、老师扮演秋姑娘,在前奏和间奏处表演。

秋天是个美丽丰收的季节,它清新、可爱、成熟、热烈,它是一首诗、一幅画、一支歌,永远说不完也唱不完,秋天不仅来到了小朋友的身边,更走进了小朋友的心里。愿同学们像秋天一样美丽,像秋天一样可爱,更能收获一份秋天般的成功与喜悦!

《树叶儿飘飘》是一首曲调优美、歌词拟人化,充满童趣的抒情歌曲。歌词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燕子、蚂蚁、小鱼,在秋天树叶飘落时,各自不同的表现,体现了树爷爷奉献于人类的深情,歌曲里洋溢着人与自然的友情与温暖。

这节课,本人就是以“情”为切入点,即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教学内容也是在师生的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中完成。

一、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课的开始,我以学生喜爱的填字游戏为导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如:描写秋天的成语、怎样感受秋天的来临等等,从而顺利的引伸到歌曲的教学。当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提高了,一节课的良好开端也随之形成。新课标指出:我们的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导入部分我结合画面与声音,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以“情”、“境”交融为手段,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来唤起学生的音乐注意,激发学习热情。这首歌曲有三段歌词,为了让学生能很快的记住歌词,我就以树叶飘落的动画加模仿伴唱的形式,配以有感情的师生朗诵,来引导学生熟悉歌曲内容。在这个地方,我是以设置悬念的方式,律动表演、朗诵等多种形式通过学生观看树叶飘落的画面、聆听抒情优美的音乐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因为小学阶段的儿童是具有好奇心的,它能够使学生把认识活动集中到自己感到新奇的事物上来。所以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来以疑引奇,以奇促思,使学生在奇中入境,境中感美。

二、巧设问题,解决重难点。

通过听范唱,找出“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你觉得哪一句最难唱?”这一教学环节,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找出了歌曲的重难点,并通过听唱、模唱、接唱等方法的练习,使学生在兴趣中掌握了歌曲的重难点,这个办法我觉得非常好,既可以让学生关注歌曲本身,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又可以切实的从学生学歌的角度出发,很好的解决了重难点。并在教唱的过程中我也加强对学生声音的训练,为进一步学好歌曲打下了基础。

三、在教学中重视体验——参与——实践。

通过模仿树叶飘落的声音、打击乐伴奏、歌表演,这些教学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用律动与歌声;打击乐与歌声;学生与老师的形式,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并通过这几项音乐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但在这一环节中,做的不是很好,学生并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歌唱得声音太弱象蚊子叫,舞跳得也不够大胆,反而关注到我“秋姑娘”的舞蹈多了一些。那么如何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贯彻老师的意图,引导学生完整的表现歌曲内容,从而创设整节课的高潮这则是我要密切关注的,今后也是要进一步提高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音乐为教学主线,加强学生的律动表现部分,让学生的动中学,动中感受秋天的美丽与可爱,感受秋天的温暖,而通过欣赏另外一首童声合唱歌曲《哪里有秋天》现场表演录像的方式,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延伸了本课的音乐教学,同时也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当然,还有一些预期的目标完成的不好:学生还没有真正的用优美的声音来表现歌曲,还可以请一些学生单独的表现等等,同时还要考虑到一节课内容的广度与深度,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思考和改进的。

《蓝树叶》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初步理解新词在本课中的意思,能认读“惹、皱、脸”三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词语卡片。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绿色、红色、黄色、棕色)。

2、那么,谁见过蓝色的树叶呢?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课,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教师板书课题:《蓝树叶》。

二、进入新课: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借、吞、吐、趴、等、盒、削、眉、由。

在读生字的过程当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2)看投影,读词语:

皱眉、借铅笔、趴在、削铅笔、不由得、吞吞吐吐、盒子、惹人喜爱、脸红。

3)自己练习读。

4)指名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

5)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

吞:上下结构的字,上边是一个“天”字,第一笔容易写成撇,教学时应注意提醒学生。

盒:这是一个形声字,上声下形,上边的“合”与“盒”字同音,下边是一个皿字底。

削:这是一个形声字,左声右形,右边是个立刀旁,用刀子削。

眉:学生容易将“目”写成“日”,可引导学生想一想,“眉”的下边为什么是“目”。

4、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打手势告诉老师。

2)指名分段读,听一听谁读的正确、流利,进行评价。

3)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同学,李丽要画绿树叶找不到绿色彩笔,向旁边的林园园同学借。可是林园园却舍不得把心爱的笔借给她,找各种借口,最后李丽只好画了一片蓝树叶,林园园看到后,感到很难为情,不由得脸红了。)。

三、练习巩固:

1、小组为单位共同练习:

1)请你们小组共同复习本课生字新词,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小组之间互相出题目考查,合作学习小组长留下进行监控。

例如:

看拼音写词语;

听写词语;

组词;

读句子;

读课文;

……。

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展示学习成果。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让学生打开语文书看课后的第二题,观察每个生字的占格情况。

2)让学生说说眉、借、由的占格情况。

3)在书中练习描写。

4)进行展示,进行表扬,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抄写难字、提出问题。

1、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中林园园认识到自己没有帮助同学而感到羞愧这件事,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助人为乐,互相帮助。

2、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了解人物的特点。

3、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1、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并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并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片。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如果给你一片树叶,请你为它涂上颜色,你会涂什么颜色,为什么?

(绿色、红色、黄色……根据树叶在不同时间的颜色不同而定。)。

2、今天,我们课文中的主人公李丽画了一片蓝树叶这是为什么呢。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找不到绿色彩笔,向旁边的林园园同学借。可是林园园却舍不得把心爱的笔借给她,找各种借口,最后李丽只好画了一片蓝树叶,林园园看到后,感到很难为情,不由得脸红了。)。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李丽是怎样向林圆圆借绿铅笔的?

2、指名说一说:

(第一次李丽小声问林圆圆可不可以借绿铅笔用一下,林圆圆说自己还没有画完;第二次李丽等她画完向她借,她担心李丽把她的笔尖弄断;第三次林圆圆再三嘱咐李丽要注意这注意那,李丽一再表示会小心,只画树叶和小草;第四次林圆圆皱着眉嫌李丽画得太多,这一次,李丽没有再接林圆圆的铅笔。)。

3、整个借笔过程,课文是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来写具体的。自由读,找出描写人物的语言和神态的语句,并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体会体会。

4、根据所画内容,练习有语气的朗读:

1)自由读。

2)指名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李丽的话应读的比较温和,是耐下心来尽可能按照林圆圆的意思办,尽量不给林圆圆添太多麻烦,她一心想画一片漂亮的绿树叶,所以在林圆圆显示出不愿借的情况下,李丽尽量迁就、忍耐;林圆圆不愿帮助别人,当李丽向她借时,她是吞吞吐吐,想办法拖时间或找别的借口,面对同学,她不好意思不借,但心里又舍不得,于是小气的她就嘱咐这嘱咐那。读她的话,应读出那种不情愿、小气、挑剔的语气。)。

3)小组练习分角色有语气、有表情的朗读。

4)全班范围内有语气朗读。

5)评一评谁的语气好,为什么?

5、当林圆圆看到李丽本上的蓝树叶时,不由得脸红了。此时她会怎样想?

后悔自己的小气。

从来都没见过蓝树叶,李丽把树叶画成蓝色,也是迫不得已。这都是自己造成的。

如果因为树叶是蓝色的影响李丽的成绩,那自己真是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

李丽是我的同桌,现在同桌有困难,我却推三阻四,真是不应该。

如果哪天我忘带彩笔,李丽也这样对待我,我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呢?

……。

(三)、联系实际,说说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会怎样做?

1、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

2、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结合日常生活的所作所为。

教师小结: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类似的事,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只有这样,才不会有蓝树叶的遗憾。

三、有语气的朗读全文:

1、自由读。

2、以小组为单位练习。

3、进行全班展示:分角色朗读,最后评价。

四、作业:

1、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句。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