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刺猬河生态治理的论文(精选17篇)

时间:2023-11-28 12:10:05 作者:HT书生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领域的写作规范和风格特点,提升我们的综合素养。范文五:关于读书的范文,让我们明白读书对我们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谈生态环境治理的进步与发展论文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一个矿区的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包括了一系列的工程措施,从前期的规划到后期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构成一整套矿区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治理的工程技术。实践证明矿区生态环境系统的清洁生产技术、矿井水处理、尾矿利用、大气污染防治、土地复垦、生态重建等综合治理工作,既可以消除污染、美化环境,又可以得到相当程度的经济效益,将废弃物资源化与矿区生态恢复整治结合起来是适合解决我国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根据矿区环境问题涉及矿物开采、加工、储运及使用的全过程这一特点,矿区的生态环境系统保护、综合治理不仅仅是一种事后措施,而且更主要的是一种超前预防措施。矿山开采工艺分为露天开采和井工开采,由于开采方式的不同,土地破坏形式、生态恢复方式、综合治理方法亦有所不同。矿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综合治理根据矿区生态破坏方式,可将其分为露天矿生态环境保护、采矿沉陷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尾矿的综合利用。

(一)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途径。

1、露天矿破坏土地工程复垦途径。

根据露天矿山生产工艺特点,露天矿山的土地复垦、生态重建可分为事前措施和事后措施,事前措施主要包括合理规划矿区规模,优化开采工艺,以预防为主,尽量减少矿区土地生态破坏,同时为破坏的土地复垦创造有利条件。

(1)合理规划矿区,保障资源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首先将土地复垦、生态重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矿区开发规划之中,制定明确的土地复垦、生态重建法规、条例,并严格执行。同时,应将土地复垦费用纳入矿山成本核算,明确土地复垦资金渠道,实行“谁复垦,谁受益”的政策。其次,加强矿山设计与安全管理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矿石采出率,缩小矿山地面境界,减少矿山对土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2)露天矿生产过程中的优化控制与土地复垦。

按矿山层赋存条件、地形条件、岩土特性,以及剥离废弃物排弃方式不同,露天矿土地复垦可分为外排土方式的复垦和内排土方式的复垦。采用外排土方式的采空区可以用地下开采排出的矸石、电厂粉煤灰或其它固体废弃物复垦,也可将外排土场的岩土重新运回采空区。为保证岩土的剥离、回填与采矿工程之间互不干扰,应合理布置回填区和剥离区之间的工艺顺序,并保证表土层仍排放在地表。

2、井工开采沉陷地工程复垦措施。

(1)农业复垦。

整渠道平整土地:在沉陷区均匀沉降的地段,土地的平整度变化不大,可以修复原来的渠道,土地平整后即可恢复到土地原有的生产水平。

挖沟抬田:在塌陷洼地的边缘不太深的区域,分段开挖深沟,将取出的土就近摊平,抬高地面造成台田。此法挖沟与造田相结合,成本较低,土地的复垦率较高。沟深、宽与沟间距应按塌陷深度和排水条件具体设计。

挖塘抬田:塌陷较深的或排水条件较差,深沟取土尚不能满足造田之需,可挖塘(扩塘)取土造田。此法土地复垦率虽较低,但开发利用了塘面,如发展养鱼塘,或发展珍贵水产养殖,其经济效益更高。挖塘造田的土地复垦率一般在50%左右,与挖塘取土的深度成正比,与造田填土的厚度成反比。造田时需注意将肥沃的表土放在表层。挖塘方法分为机械开挖和水力开挖,机械开挖就是先将水塘水抽出到机械可工作的位置,利用机械设备把土倒出复田。水力挖塘机组的挖塘造田的功效较高成本较低,在我国的南方的一些矿区采用的较多。

填土造田:填土造田就是利用露天矿的剥离土(第四系表土)或煤矸石来填平沉陷地,把沉陷地填成一片平地,填土造田的土地复垦率较高,复垦土地后甚至超过土地的原有生产能力,其缺点是土地恢复成本较高。

(2)园林复垦。

园林复垦是城市沉陷区的复垦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园林复垦就是根据沉陷的现状和预测进行园林规划,再根据园林规划将沉陷区复垦成适合园林用地要求的土地。沉陷区适宜园林的地块一般都与城区相连,园林复垦一般是根据沉陷区的地势造园,沉陷区水域一般都规划成人工湖,开挖湖区的废土堆砌成假山等,园林复垦的费用较低,但在复垦之前要先作好园林规划设计,这样可以节省大量工程费用。

(3)建筑复垦。

沉陷区在城市中或在城市的郊区,在地质条件适合的区域应优先考虑建筑复垦,这样的土地的利用价值也非常高。根据我国几个城市的采煤沉陷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恢复成城市建设用地能使土地的利用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从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上看,恢复成建设用地,土地能够获得10倍或几十倍的升值,在经济上是最合算的一种土地复垦方式。作为建设用地的同时也控制了城市向周边农村扩展,也节省了大量的农田占用。但是建筑复垦对复垦区的地质条件要求非常严格,在作建筑用地的`同时一定对其地质情况做出适宜性评价,以及相关的建筑基础处理,盲目地进行建筑复垦会发生新的地质灾害。

(4)林业用地复垦。

在沉陷区不适合前3项复垦条件的区域都可以进行林业复垦,林业复垦的用地要求条件不高,绝大部分地块只要简单平整即可满足林业用地的要求。

(二)矿区生物复垦技术途径。

1、生物复垦技术措施。

(1)绿肥法。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在复垦区种植多年生或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这些植物的绿色部分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除释放大量养分外,还可以转化成腐殖质;其根系腐烂后也有胶结和团聚作用,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2)施肥法。本方法以施用大量有机肥料来提高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改良土壤结构,消除过粘、过砂土壤的不良理化特性。

(3)化学法。该方法主要用于酸碱性土壤改良。中和酸性土层一般用石灰作掺合剂,变碱性为中性常用石膏、氯化钙、硫酸等作调节剂。

2、生态农业复垦技术。

生态农业复垦技术是指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复垦工程技术和生态工程技术,通过合理配置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进行立体种植、养殖和加工等体系。生态农业复垦技术有多种类型,最典型的是塌陷区水陆交换互补的物质循环类型。它充分利用塌陷区形成积水的特点,根据鱼类等各种水生生物的生活规律、食性以及在水中所处的生态位置,按照生态学食物链原理进行合理组合,实现农―渔―禽―畜综合经营的生态农业类型。

3、植被重建工程技术。

植被重建工程就是在建好的土地生境上按社会需求,建立人工植被,形成人工植被群落,在一段时间后获得一定的效益。它涉及到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造林学、牧草学和农作物栽培学等理论,它是在生态学理论指导下,将各学科的理论、技术协同起来,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调节控制,统筹安排。其主要包括植物的筛选与引种,植物的栽培与管理两部分内容。目前我国矿区植被重建多采用草、灌、乔合理配置的模式。

谈生态环境治理的进步与发展论文

由于高速经济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保护和治理,地区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各种自然灾害频发。

摘要:文章通过对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研究,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提出了国家相关部门充分整合资源,减少重复治理和投资,加大处罚破坏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等对策建议。

由于高速经济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保护和治理,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急速恶化。

国家已经意识到了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针对出现的问题,林业、水利、土地、发改等部门均加大了投资,提高了治理程度。

但由于多方治理,乱象丛生,资金无序重复利用,加之开发建设项目的过度索取和破坏,致使生态环境治理出现了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

本文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一方面充分整合相关部门和资金,另一方面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的处罚力度,从根本上改善和治理生态环境。

1治理现状。

辽西北地区处于辽宁西北部,气候干旱少雨,河道干枯,地下水位下降,扬沙不断,生态环境处于逐渐恶化中,虽然国家加大了对辽西北地区的生态建设支持力度,但是由于基础相对薄弱,开发建设项目众多,破坏面积逐年增加,绿地面积也在逐年减少。

日前国家已加快体制改革,力求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

1.1林业部门以植被覆盖度为主的生态治理情况。

林业部门治理荒山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有很多相似的水土保持工程,如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沿海防护林等国家级生态建设工程和千万亩经济林、青山工程、全省大规模造林绿化、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等省级生态建设工程[1],通过治理,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沙化程度继续减轻,沙区植被状况进一步好转,植物种类明显增加,植被群落稳定性增强,防沙治沙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

1.2水利部门以水土保持治理为主的生态建设。

水利部门治理荒山主要以水土保持部门为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主要治理荒山、荒坡、荒沟,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平槽、竹节壕、谷坊、梯田),造林栽树等治理形式。

国家项目形式主要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补助地方水土保持项目。

通过多年治理效果明显,局部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观[3]。

1.3土地部门以土地资源整合为重点的治理现状。

生态环境破坏以矿山开发破坏最为明显,大面积的矿业开发,对地表植被直接造成破坏,本来就贫瘠的荒山植被消失,尾矿随处堆放,废水、废气、废渣任意排放,掠夺性开采导致土地出现大面积沙化、塌陷、地下水污染和下降等现象,近几年山区崩塌、滑坡、泥石流、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现象不断出现[4]。

针对此现象国家土地部门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都是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重新修复和治理。

但是已有矿山开发建设项目太多,因资金有限,只能有针对性的进行修复和治理,要想对所有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任重而道远[5-6]。

1.4发改委部门以改善基础条件为主导的治理建设。

国家发改委为了加大农村脱贫致富的步伐,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小流域治理等项目,通过以工代振的方式,带动贫困人口通过参与工程建设实现增收脱贫。

1.5财政部门以综合农业开发项目为重点的项目建设。

财政部下属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同样有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项目,项目主要目标是通过治理水土流失,增加林草植被和防治土地荒漠化,复垦工矿废弃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7]。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人为过度开发建设,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阳光、水、土壤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地提高,其中主要的水和土壤却不断地流失,岩石在水力、风力的作用下,发生理化性,形成疏松的风化岩,经过堆积,便形成了残积母质,在气候和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上千年的时间,才逐渐转变成可生长植物的土壤。

然而今天的人类却认为土壤遍地都是,毫不吝惜地开挖破坏,任其流失。

生态环境的恶化,多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生产、生活、建设项目无序、过度开发以索取自然资源造成的。

矿山开采、风电项目、道路修筑、垦荒等项目重开发轻治理,造成山体支离破碎,植被损坏,土地沙化、河道枯竭、沙尘暴、泥石流等恶性自然现象逐步扩大。

无视法律规定“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开发原则,资源开发利用后缺乏管理及修复,对自然破坏严重,导致大面积水土流失。

2.2水土保持综合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督执法机制有待加强。

水土保持政府目标责任制等尚未有效建立,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等制度有待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尚不健全,信息化水平急需提高,监管能力亟待增强。

管护机制不完善,治理成果保存率有待提高。

目前,全省尚未完全形成系统的保护治理成果的相关机制,单纯的依靠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无法有效的维护治理成果,巩固及保护治理成果的难度将会更大。

2.3政出多门,重复立项,资金投入分散。

生态环境恶化是大事,当前生态环境的治理已刻不容缓,是关系到人类发展的大事。

目前,国家对生态环境恶化已经认识上到了一定高度,设立很多部门治理生态环境,开展综合治理项目,但是治理效果仍然不尽人意,仍然存在着重复立项、重复治理的问题。

2.4统筹服务发展理念不突出,社会公众水土保持意识尚需提高。

在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受传统经营思维和理念影响,重建设而轻管护;相关水利工程建设人员技术水平低,缺少专业技能培训。

因此,服务意识不强以及缺乏专业的实践过程进行锻炼。

尽管个别地区采用农民自行管理的方式,对水土保持工程进行管护。

但是,受传统小农思维、思想制约,多数农民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容易忽略长远发展利益。

相关管理与运行和维护制度不能严格执行,从而引发“农民管不了”以及“国家管不到”和“集体管不好”等突出的社会管理问题[8]。

在水土保持宣教和科普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生产、建设过程中急功近利、破坏生态的情况仍有发生,社会公众水土保持意识尚需提高。

3治理对策。

3.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制定科学治理目标。

面对辽西北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现象,我们应该尽快加强领导重视力度,提高思想意识,针对辽西北生态环境状况,做出有针对性的保护及治理工作,同时要做出有特点的规划体系,制定出符合辽西北生态环境治理的科学治理目标。

3.2协调统一,整体规划,全面治理。

要从国家层面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实行多部门分工协作。

要从多部门组成一个权威机构,统一治理水土流失。

加大行业之间的监管,各种项目的实施均要实行公开透明式的管理模式,加大群众的监督,早日把生态环境治理好。

3.3部门合作,整合资金,加快治理。

面临着重复立项、重复治理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从源头抓起,不能政出多门,重新整合相关职能部门,整合国家资金,避免重复投资,把国家资金用到实处,加大资金监管;同时层层落实责任,把工程建设落到实处,治理一处是一处,使工程真正发挥效益,还人类一个碧水蓝天。

同时要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各种破坏水土流失的行为[8]。

3.4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因地制宜做好生态治理工作。

我国正处于一个兼顾环境而发展的时代,国家已经把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放在首要位置。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治理辽西北环境生态问题,相关部门要借助较为完善的科学技术手段,针对当地立地条件,做出有针对性的保护及治理工作。

4结论。

综上所述,自然生态环境是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不仅与人民生活、生产实践息息相关,更与地区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存在密切的关联性。

谈生态环境治理的进步与发展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企业经济业务在逐渐增多,而且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在逐渐增强,这也导致了企业财务会计存在有造假,舞弊的现象出现,这些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会导致会计信息的披露没有任何效用,不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任何的有利因素,会计信息失真轻则会影响相关投资者的利益,重则会影响国家的整体利益。所以,本文就针对会引起会计失真的原因做出相应分析,表明除了在利益驱动或会计准则落后的情况下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分析还有哪些方面会引起会计失真的现象,并针对这些会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信息失真;治理对策。

在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当今社会,信息披露成为了事物变化最新,最客观的表达方式。而其中的会计信息就是会计人员通过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等信息形成财务报告和附注,并通过报告和附注给投资者或其他相关利益人展示该公司近段时间内的财务和经营状况。然而,会计信息失真就会让这种相关利益人了解公司的财务的方式失去原有的价值,会计信息失真包括有意失真和无意失真两种,其中后者是指在财务会计人员提供的审计资料出现错误或审计人员的自身素养不足导致的报告及附注信息的错误,无意失真总体来说是人员的素养不足导致的会计信息错误,所以无意失真又被称之为会计信息错误,而前者是指财务会计人员通过一定时间谋划,进行有针对性的,有一定目的的行为,该行为又被称之为会计信息舞弊。所以会计信息舞弊比会计信息错误的严重性要高得多,所以作为高素质会计人员,一定要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找到会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从源头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抑制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持续发生。

一、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较差。

在新时代社会形势下,最不缺的就是人,然而最为缺乏的是人才,人才对于每一个公司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若一个公司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就会使得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不足,企业没有发展动力,整个企业环境就如同死水一般。尤其是财务部门的人员若缺乏相应的财务管理相关的专业财会素质,不知道什么是会计电算化,不了解会计人员应遵守什么样的法律法规,业务能力差等轻则会严重影响会计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严重就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出现。尤其是在我国现如今的财会人员的就业标准极其低下的条件下,在我国,不管是否有以前的工作经验或是否学习过相关的财务内容,只要能够考过会计初级职称考试,就能够去企业财务部门进行应聘,这样的现象就会导致企业财务人员大都是一些只大概了解过什么是会计,什么是会计信息披露,而不知道如何进行会计信息披露,如何给企业的相关利益人提供确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二)企业内外部监管不够严格。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随之可以看到,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规则的制定速度相对落后,不能够建立起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完善的会计准则和会计规则是导致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经济在前方不断发展,而相关的制度和会计准则却在后面拖后腿,这样的现象就会使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依旧按照原来的工作方法来进行账务处理,尤其是在有的新准则建立以后会使整个会计部门陷入一种执行标准不同或出现执行时间不同的现象。所以企业会计监督部门也就没法对会计人员所做的账务处理进行相应的监督,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会出现潜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其次就是有关企业内部的监管力度极其不足,设立的内部控制部门和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会计人员对经济业务的批准和会计财务报告的报出没有任何的阻拦和审核,这也就严重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出现。最后就是社会会计信息监管主体—会计师事务所的责任,我国现在许多会计师事务所都没有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还有些事务所受到利益驱使,没有拿出相应的业务水准,在审计过程中只注重到人情,而不以自身的职业道德作为指引,最终就会导致审计不严格,没有做到起码的审计流程,甚至做了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事,出具了假的审计报告和附注,这样的现象必然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三)对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惩罚不严格。

我国会计制度的法制建设不够完善,没有健全的法律就使人们在出现会计信息失真后受不到应有的惩罚,这是会计信息失真不断的重要原因,我国会计准则的落后性导致了会计人员在处理交易事项时存在着较高的弹性,使审计员在进行审计时有“人情报告及附注”出现,其最主要原因就是会计法制的不健全,对造假的处罚力度太轻,使会计人员无法在心理形成依法办事的观念,造成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另外,我国目前的许多部门也不将会计规定放在心上,使整个社会法制方面都处于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状态,最终结果也是放纵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发生,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而且普遍发生。

(四)利益驱使下的会计信息失真。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利益的驱使,在现如今的社会,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也表明了在利益面前有许多人都无法保持自己的本心,做出违反法制的现象。而企业这么做的原因就是想要企业的账面看起来比较好,能够拉来投资,或者是让财务会计人员做虚假账目,这也就从企业财务层面开始就有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例如,经济业务虚报,乱挤乱列成本费用等,其次就是有的企业会提供真实的账目供审计部门进行审核,但是他们审核的过程中受到了企业的恩惠,要求美化企业账目报告,就会出现所谓的“人情报告及附注”,这就是从审计层面出现会计信息失真。例如美化报告账目,隐藏企业需披露的项目等。当然,不管是从财务部门开始还是从审计部门开始出现会计信息失真都会影响最后的财务报告,无法让投资者看到企业真正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从而影响投资者做出合理的投资选择。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一)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我国会计人员所面临的问题也会逐渐增多,如何在这个变化迅速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去,就需要我们会计人员有极高的综合素质能力,在新形势下也能够有新的综合素质,在企业实现自身价值。所以在新经济环境下,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企业本身的`会计人员素养,增强他们的专业胜任能力,让他们能够学习更加先进,更加系统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会计专业法律知识,要求他们能够熟练的应用计算机程序,学会使用会计电算化。用电脑记账法代替以前的手工记账法。这就要求企业提供专门的培训课程,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更新他们的会计知识,提高他们的会计专业能力,使之能够有能力继续胜任会计人员这个岗位。其次要招聘一些有专业素质的会计人才,让这些新鲜血液来带动原本的会计人员,提高他们的活力,有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并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更新他们所了解的知识,再然后就是要不断的开展一些会计知识竞赛,并准备一定的奖励,给那些知识能力强的会计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从客观因素方面提高他们获取知识的欲望。

(二)完善内外部监控机制。

若要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仅靠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是不够全面的,还要构建起健全的内外部监督机制。若要建立起健全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首先,依据相关国家规定,建立切实可行的内部监控制度和内部控制规定,然后建立专门的监控部门,让内部控制真正落到企业实处,而不是形同虚设一般,没法起到任何用处,假若真的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要对错误的会计处理人员进行恰到好处的处罚,不宜过重,也不易太轻,过重会给会计账务处理人员过大的压力,反而适得其反,如若太轻就无法起到处罚的效果。其次,就是要从国家企业大头开始抓起,增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保证上市公司能够有真实的会计信息披露,保证他们对外提供的会计资料都是全面的,对那些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企业处以严重处罚,包括经济处罚或退市处罚等一系列措施,严格控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没有任何美化账目,弄虚作假的信息。再次,就是要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方式进行严格控制,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养,在审计师进行企业审计时,要实时监控审计进度,看有没有出现人情审计情况。并对审计人员的审计结果进行实时公布,尽快将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及附注公布给企业相关利益者和其他想要了解该企业经营状况的人员,这样的监控机制能够合理有效的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出现,并能及时发现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对相关的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处以相应的处罚,强化事务所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监控作用。最后,要强化社会大众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披露有关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如,当有关的企业利益人发现企业提供的会计报告及附注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时,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让有关部门对该公司的账目进行再次审核,如若发现有真实的信息披露不真实的现象就对企业处以相应的惩罚,并对发现信息错误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就有利于企业更加注意对会计信息的披露。

(三)建立更适度的奖惩制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从全国各地出现,这就给审计部门提供了新的挑战,并随着资本发展,有许多公司为了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就会通过美化账目,弄虚作假的方式提高企业的利润,让企业的发展看起来是平稳发展的,通常的做法都是:虚高企业利润;高估企业资本;调低企业负债等,这些方式都会使会计信息失真。所以要预防这样的事情出现,就要加强对相关造假企业及人员的惩罚力度,对蓄意造假的企业负责人和参与造假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处以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严格监控蓄意造假事项,虽然企业都要追求利益最大化,但是要真实的利益成果才能反映企业经营状况,而弄虚作假只能安慰企业自身,就会损人而不利己。之所以他们会想到弄虚作假,进行会计造假,最根本原因就是由于惩罚力度不够大,没有触及他们能够接受的最低限度,所以加大惩罚力度,使企业不敢出现任何会计造假现象是我国法律建设的一个难关。所以要不断地改进我国的法制建设,建立起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制制度。

(四)强化人员法制意识。

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强化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让遵纪守法,公平公正,真实有效等切实的落实到每个人员的行为中,在面临诱惑时,不做违背本心的事情,保证自己做的账目,提供的会计资料都是真实的,保证审核资料和出具的审计报告及附注都是根据真实的账目来的,没有任何的美化和弄虚作假。从根本上杜绝会计和审计人员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保证企业能够在真实的账目下进行公司经营,而不是每天绞尽脑汁地想要美化账目。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市场的迅速扩大,会计信息的披露工作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越来越重要,但是投资者若要看到真实的会计报告及附注就要保证会计人员及审计人员没有任何违法事情,处理的账务及审计手段都是正常的,所以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会计部门及审计部门的监控,建立健全法制是为投资者提供真实信息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冯柔倩,方真.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究[j].经营与管理,(10).

[2]于影.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j].商业经济,(10).

作者:胡秀清单位:山西省公路局吕梁分局。

对刺猬河生态治理的论文

摘要:水这个字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更何况他还是我们人类生存条件必不可少的。然而,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生活生产的不良行为,以及河流的整治等等情况,都违背了自然的规律,不断地造成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的逐渐退化,因此,针对我国中小河流的现状,本文主要提出了中小河流的治理原则,及治理技术的探讨,并同时探讨如何修复中小河流的水生态,促进水生态的不断循环。

关键词:河流治理;基本原则;修复任务;技术;重要性。

0..引言。

由于我国的中小型河流非常的多,而人类活动的延伸使得我国中小河流存在着退化的现象,以及山洪灾害的日益加剧。而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城市河流,河流就作为其重要的资源和环境的载体,而河流生态的退化,让我国对河流的治理及其生态系统功能的完善化就显得格外的重视了。水生态系统是一个依赖水生存的多样群体,对维持全球物质循环和水分循环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用水量的持续增加,以及人们对水生态系统日益严重的干扰,中国水生态系统受损严重。水生态系统修复即指通过一系列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减缓水生态系统的退化,将已经退化的水生态系统恢复或修复到可以接受的、能长期自我维持的、稳定的状态水平。

(1)遵循自然原则。根据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合理利用,适当的进行人为改造,保证河流系统自然、健康发展,构建河流与人类的和谐关系。(2)功能协调原则。在河流的不同时期和不同河段有着不同的功能需求,因此主要功能要优先考虑,各项功能相互协调。(3)生态循环与平衡原则。生物多样性是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平衡和健康的.基础,增加河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使河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处于良性循环。(4)景观美化原则。经过河流生态修复后,可以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增加景观异质性,保留原河道的自然属性,运用植物以及其他自然材料塑造亲水的河流景观,突显城市地方特色与文化。

3.河流水系生态修复的任务。

河流水系生态修复的任务:(1)改善水质、水文条件。包括水力学条件、水量等方面的改善,合理配置水资源,维持最小生态需水量。控制污染源头,提倡清洁排放改善水质。(2)改善河流地貌特征。恢复河流的横向连通性和纵向连续性,扩大滩地,防止河床材料硬质化。(3)稀有、濒危物种的恢复。恢复水陆交错带植被,注重河流生物栖息地的建设。

4.河流生态修复技术。

(1)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拆除阻水结构,将人造化的矩形、梯形断面修整为自然形态,根据河流生态学理念,宜宽则宽、需弯则弯,保持河道的自然平面形态的同时,满足河道的排涝泄洪以及抗旱引水需求,处理好生态保护及土地规划利用两者之间的关系。

(2)河流护岸的生态修复可采用石块、木材、植物或者其他的透水性材料代替硬质材料对河岸进行加固处理,保证河床的稳定同时防止河道的淤积,不阻碍河流中的物质与岸边物质能量交换,改善地下水补给与地表水质量,生态护岸为植物提供了生长的良好条件,能成为动植物的栖息地。

(3)除恢复生物栖息地以外,还需培育物种,来达到物种多样性的目的。人工和生物调节相互结合,在防止外来物种对本地物种造成侵害的前提下,通过选育、培养、引种以及种群动态调控等生物技术,再加以保护,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中小河流承载着调节局部气候、淡水供给、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的作用,沿岸有活跃的物质、养分和能量流动。自然状态下的中小河流堤岸往往物种丰富,生产力高。因此,生态河流研究的空间尺度应该是对河道具有直接影响的空间,主要包括河槽、河堤、河堤背水坡及其护堤地5~10m(没有堤防的河道为河口两侧外20~50m)的范围。天然河道系统内的水量、水质和生物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河道生态系统。自然河道堤岸是生物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其间植物、微生物的存在为河道生物及水质自然净化带来了活力。然而,不合理的河道治理工程势必引起生物生境的破坏,长河道边坡是由多种异质性很强的生态因子描述的生境,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流域生境多样化条件,这种条件对于生物群落的性质、优势种和群落密度以及微生物的作用都产生重大影响。

下面根据流域水循环过程与天然生态系统、河湖生态系统、地下水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环境建设用水的关系,本文提出了区域生态环境用水体系及分类,为生态环境用水保障提供统一的技术平台。见图。

生态环境用水体系及其分类图。

6.结束语。

河流的存在与它的生态条件优劣,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是紧密相连的,在城市防洪泄洪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但人类城市化建设对河流的改造,使河岸硬质化,水质及景观遭到破坏,河流生态功能退化,河流的生态修复能够,提高河流自净能力,改善水环境,因此河流的生态修复是十分有必要的。河流生态修复,应从实际功能需求出发,在修复河道的过程中不断实践、积累经验,实现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因此,对中小河流治理的研究既要包括水利要素,也要涵盖生态要素。中小河流治理后,要考虑能否对其植物种群群落多样化带来实惠,能否增加异质性强的生态因子,能否有利于水质改善以及水环境优化,能否增加水景观及水文化内涵等等现代水利要素,以便进一步加强中小河流治理水平,促进人水和谐。

对刺猬河生态治理的论文

摘要:建设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胜利石油管理局仙河社区以其绿化优美而闻名于油田内外,但是随着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居民不断增强的环保需求,建设生态仙河的需要日趋紧迫,仙河社区通过分析建设生态仙河面临的问题和不足,通过抓重点项目、强化落实等多种举措,创建一个天蓝水清、鸟语花香的生态仙河。

关键词:建设;生态仙河;现状;举措。

建设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经历了漫长痛苦的探索,付出了沉重代价之后而开拓的新的生命之路。胜利石油管理局仙河社区处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占地面积525万平方米,是油田驻仙河各单位的办公、科研、文化、生活基地。仙河社区四面环水,槐林环抱,环境优美,曾以绿化优美闻名油田内外,但随着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居民不断增强的环保需求,建设生态仙河的需要日趋紧迫。仙河社区立足把仙河建设成黄河三角洲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积极推进生态仙河建设。

1、生态仙河现状分析。

1.1土壤条件逐步恶化。

仙河社区位于黄河入海口以北新淤地区,属于海洋性暖温带季风气候,春季风大且干旱少雨,年降水量547。3mm,年蒸发量为2122.2mm,蒸降比为3。9,土壤类型单一,主要质地为沙壤或轻壤土,土壤含盐量高,平均为0。4%以上,最高为1.5%左右。近几年,随着气候条件的不断恶化,原土绿化区域和客土绿化区域返盐增速,造成部分区域树势减弱。镇区周边的防护林近几年进入退化期,森林资源减少,生态功能降低。

1.2绿化存在不足。

主次干道绿化没有特色,没有创新,缺乏生机与活力,分车带绿篱过高,显得道路拥挤,影响市容,道路绿地率偏低,且缺少路侧绿化带。绿化的用地规划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有的同一条路上有好几种种植方式,且缺株现象严重,景观比较凌乱,有的小区只种植几种绿化植物,树种单一,缺乏物种多样化,不能形成错落有序的景观(如振兴二小区)。绿化病虫害此伏彼起,一些危害性大的病虫害(如:天牛类、木蠹蛾类、白蛾、刺蛾、袋蛾等)发生严重,加之防治不及时,不到位造成危害严重。养护管理不到位,正常的养护步骤逐渐简化或省略,重修剪、祛除、清理,而轻浇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专业人员缺乏,绿化管理技术含量低。

1.3水系条件环境不容乐观。

近年来,随着仙河镇区居住面积的不断扩大和老区的持续改造,硬质化地块面积不断增加,由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也随之增加,汇水率加快,对管道排水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排涝河道多经多年淤积,河床抬高,河道治理不及时,造成水域面积减少,水系萎缩,行洪不畅,严重削弱了河网调蓄功能,加上大量的污水和固体垃圾涌入河道,造成水系环境状况严重恶化,给居民的生活带来极为不利影响。

1.4污水处理条件能力不足。

目前,仙河镇有孤东、桩西、海洋采油厂社区管理中心及供水供电通讯等单位的办公场所和住宅户数12258套,居民4万多人,日均排放生活污水接近10000m3,有近6000m3的生活污水直接外排入河,长期以来,不达标的污水直接排入同济河,严重地破坏了水系的生态环境,影响了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1.5基础建设投入不足。

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完善。随着仙河城建设的发展,人口增多,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城市基础设施的不配套,不完善带来的环境问题日显突出,随着私家车的不断增加,停车场、停车位严重不足。

2.1突出抓好建设重点项目。加强建设和改造公共绿地。针对仙河镇区公共绿地特点,按照“镇外多建绿,镇内多造景”的原则,在完善提高的基础上,加快公园绿化、防护林、植物园、沿河景观带,生态小区改造、重要节点的.绿化。

2.1.1加强生态植物园的建设。自底开始,组织开展了以仙河东区600亩植物园改造为主的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对植物园内的栽植树木进行了系统规划,、两年共栽植各类树木50余个品种18万余株,树木成活率99%以上,使镇区树木总数达到了27万余株,极大地改善了仙河生态环境。

2.1.2实施景观改造。同济河“红飘带”景观改造工程位于同济河中华段东岸,地处仙河镇的中心地带,该工程为仙河居民提供一个集观赏、健身、休闲于一体,具有鲜明主题特色的游园绿地,该景观改造工程引进包括银杏、白玉兰、栾树、樱花、海棠、青桐、木瓜、红叶石楠、红枫与青枫等绿化树木38种,搭配各类草本花卉150余种,达到四季常绿、三季花开的绿化效果。逐步实施西海公园、蓬莱公园改造,小区广场的美化以及小区停车位的改造,提升了环境品位。

2.1.3增加治污投入力度。

协调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积极筹建污水处理厂,积极进行前期论证、可研报告、土地申请等工作,此项目已获中石化批准,近期将动工建设,建成后,日处理能力20万方,处理后的水质可达到绿化、景观用水标准,将大大改善仙河水系环境。

定期对同济河河道清理。同济河一条贯穿仙河的人工河流,但由于排水不畅及污水流入,河水污染严重,淤积沉淀严重,职工群众对同济河的改造愿望迫切,逐步实施同济河道清理改造,进行彻底清淤。

实施项目改造,强化污水治理。投资135万元,对滨海医院医疗污水治理改造,避免了医疗污水的污染。分步实施对堵塞严重、排污能力差的污水管网改造,保障生活污水的顺利排放。组织干部职工对镇区的污排系统进行彻底的清理,保证畅通。加强排污设备设施的管理,定期对排污泵房和排涝泵站进行改造,积极争取了神仙沟北排涝站的管理权,并协调资金进行改造。

2.2.1强化规划,注重落实。

水系改造规划。十年规划中,充分重视水体、驳岸的造景,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效果,发挥好水对于调节气温改善环境的作用。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油田的支持,实施神仙沟、红旗沟、卫东河改造工程,加大黄河水的引入量,避免污染水体直排,进行水系开发,综合开发休闲旅游项目,建设滨河景观线。

干道绿化规划。因干道体现一个城市的品位和环境的窗口,在主干路改造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强化绿化规划,打破以往树种单一的做法,做到一街一景,一路一树,注重植物的多样性,制定主干路绿化十年规划,并注重规划的落实,保障规划的实施。

绿化队伍规划,强化绿化管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绿化养护管理队伍,加强绿化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绿化技术人员专业知识,明确绿化管理标准,提高绿化管理的水平,实现绿化管理由粗放向精细的转变。

2.2.2强化管理,提高质量。

在规划设计、工程施工、选种育苗、栽培管护等方面加强科学研究,充分利用仙河现有的地形、地貌、植被、土壤、气候及水源等自然因素,引进先进经验,确定方案,提高园林绿化管理的科技含量。同时严格规章制度,加大管理力度。严格执行《城市绿化条例》、《仙河社区绿化管理办法》;严把绿化工程建设施工资质审核关、验收关,确保项目建设工程质量,严肃查处各类违法侵占绿地、破坏绿化的行为,切实保护好绿化成果。

谈生态环境治理的进步与发展论文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污染物及城乡生活污水逐年增加,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使用量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田水土流失严重,农用水体与土壤污染加剧,野生动植物资源减少,农作物病虫草害严重,农产品中有害物质超标成为普遍[1]。

我国人多地少,近年来由于资源开发利用不科学,导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56万km2,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7%,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km2。黑龙江省水资源匮乏,每年干旱面积达106.67万hm2。同时,因不合理不科学用水,农业用水浪费严重。

我国有533.33万hm2农田遭受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农村环境污染呈蔓延趋势,废污水随意排放,秸秆焚烧,人畜粪便进入河道,水体污染严重。

农业生产每年带来的环境污染也十分惊人。我国化肥年使用量达4124万t,平均用量在400kg/hm2以上,鹤岗市郊区年化肥用量达到9256t,平均化肥用量高达450kg/hm2。农民几乎不施用有机肥,连续多年使用化肥,化肥应用指标已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污染而设置的225kg/hm2的安全上限,化肥平均利用率仅为40%左右。化肥的大量使用,使氮素浪费严重,加剧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农业污染加剧。

农药污染也十分严重,全国遭受不同程度农药污染的农田面积超过933.33万hm2。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农药品种十分混乱,随意添加组合的现象十分严重。据调查,鹤岗市郊区每年使用农药达到12t,除30%~40%左右被作物吸收外,大部分进入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耕地及农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

农业生产中由于投入品的不合理应用,形成农业面源污染,又称农业非点源污染。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重金属以及其他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质、土壤颗粒等沉积物,从非特定的地点,以不同的形式对大气、土壤和水体等环境造成污染,尤其是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造成水域环境污染。农业生产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而农业面源污染涉及范围广、随机性大、隐蔽性强,因此不易监测,难以量化,控制难度大。

资源与环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黑龙江省是东北地区水稻优势产业带的主要区域,水稻种植面积233.33万hm2,约占东北水稻面积的60%左右,比北方14省市水稻面积的2/5还多,位居全国第九,总产量为1650万t,商品率高达952万t/a。鹤岗市下辖2县1区,区域内耕地面积47.2万hm2(包括绥滨县、萝北县及宝泉岭管局)。水稻种植面积15.67万hm2,其中宝泉岭管局11.67万hm2,县区4.00万hm2。水稻平均产量为7.0~7.5t/hm2,稻谷产量115万t,其中县区27.5万t。

从生态环境上看,黑龙江省发展绿色优质水稻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由于开发晚、人口密度小、工业化程度低和森林覆盖率高等原因,该地区空气清洁,自然环境优越,稻田灌溉用水质量优良。全年冬季严寒漫长,夏季作物生育期短,病虫害种类少,发生程度较轻,本田使用化学农药数量也少,尤其是对生产绿色稻米影响很大的生育后期农药使用量远远低于南方省市。

黑龙江省生产的粳稻深受国内外销费者的欢迎,发展生态农业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由于长期掠夺式经营,农药、化肥超量使用,农田有机肥施用少,耕地质量下降十分严重。土壤有机质从5%下降到2%。同时,一家一户小规模种植方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农业生产尤其是水稻生产出现品质下降而出现卖难的现象。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与建设,促进耕地养护,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鹤岗市水稻生产已发展成为区域内的优势产业,生产面积逐年扩大。但是,由于水田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沟渠不畅,农药化肥的盲目大量使用,农业新技术应用面积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农业面源污染加剧[3-4]。因此,通过加强水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水稻生产条件,运用优质、高产品种,推广高产栽培新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提高农民种稻水平,科学合理使用化肥与农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对于发展该区域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

3参考文献。

[3]陈凤华.浅山退耕区生态型治理模式技术探讨[j].内蒙古林业,(1):20.

[4]姚天征.虎岭小天地——记小流域治理给自然生态带来的变化[j].河南农业科学,1983(9):38.

对刺猬河生态治理的论文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安全生态保护技术的改进。在河道治理方面,传统的治理方式易造成环境的破坏,不利于河道的持续发展。通过对生态护坡技术的内容进行阐述,深入分析目前我国河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生态护坡应用到河道治理过程中,减少在河道治理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更好地促进河道的长效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护坡;河道治理;应用分析。

1生态护坡相关概述。

传统的护坡是一种为了保障河道边坡及周围环境的安全,对河道边坡采取一定的支挡、加固和防护的措施。在传统护坡中,常用到重力式、扶壁式、悬臂式、格构式以及排桩式等多种支护结构型式。传统的护坡型式更多的是强调其强度功效,但忽视了对于环境的生态破坏。随着近年来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以及矿山开采,造成大量无法恢复植被的岩土边坡。传统的护坡在环境治理过程中,更多起到的是保护水土流失的作用。此外,传统的河道护坡工程大多采用抛石、浆砌块石、现浇混凝土护坡、干砌块石、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坡、绳索铰链混凝土块护坡等形式,以上这些形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河道自身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现在的生态护坡是兼顾防护与环境保护两个方面的功效,是目前河道治理中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生态护坡是指综合运用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植物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对斜坡、边坡进行支护,兴城有植物、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生态护坡包含两个要素:一是要满足河道防洪抗冲的要求,构建透水、透气、植物生长的生态防护平台;二是要满足河道生态平衡的需求,建立良性的河坡生态环境系统。其主要秉持水力稳定原则、生态原则。水力稳定原则需要在治理过程中对影响河岸稳定的水力参数、土木工技术参数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实现对护坡的水力稳定设计。生态原则则包涵三个方面:当地原则、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源原则、回归自然原则,其更多的是强调在生态护坡的过程中,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充分保护当地的生态多样性。生态护坡不仅能够起到基础的护坡作用,而且能够有效防止工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能够有效改善植被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化的河道发展。

2目前我国河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传统的护坡,特别是边坡工程加固措施,大多采用的是砌石挡墙、喷混凝土等护坡结构,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保护水土流失的作用,但不可避免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传统的护坡会对河道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在传统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大多采用水泥、石料进行修葺,易将河岸的表面封闭起来,隔绝土壤与水分之间的相互交换,使原来生长在岸坡上的生物不能生存,同时也使具有净水功能的生物生长困难,从而降低河水的自我净化能力。传统的护坡会造成河水因阳光的影响带来的水温变化过大,使传染病菌滋生。此外,伴随水流流速的增快,一些水生物被水流冲走,从而造成河道生物多样性减少。由于传统护坡材料的'缺陷,易造成河道水质的恶化与污染。传统的河道护坡大多会使用到早强剂、膨胀剂、抗冻剂等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在不同程度上会在水中发生反应,进而对河道中的水质、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由于岸坡缺乏植物的屏障保护,容易使岸边的垃圾进入河道,对河道的水质造成污染。以上这些虽然不是造成河道恶化德主要原因,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对河道水质恶化起到了促进作用。传统护坡模式在河道治理过程中的应用,易造成视觉疲劳、社会资源的浪费。传统的河道护坡模式虽然能够保持岸坡的稳定性,减少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防洪排涝等,但其工程造价成本相对较高,水下施工的难度大,并且需要专业的人员定期对其进行维护、修复。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河道断面大多整齐划一,缺乏创造性及人们追求的回归自然的需要。此外,一旦其遭到破坏,则会变得破乱不堪,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

谈生态环境治理的进步与发展论文

长期以来,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强导致农业科技成果率的转化较低,在新的社会注意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现存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经不能更好的适应计划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接收程度较低,给农业技术推广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加之农村地区地理位置的关系,信息落后,消息闭塞,也给农业技术的推广造成局限性。随着农村外出务工的人群较多,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弱妇幼,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差,农技人员下乡组织培训班都存在一定难度,这就导致农业技术的推广面临极多的阻力。在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缺乏财政的支撑,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不完善,财政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不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待遇较低,工作条件较差,由于高学历的人员大多不愿意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一方面使得农技推广人员缺乏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农业技术推广上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专业素质和能力都较低,造成了推广的制约。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得不到实际的成效。

二、农业技术推广改革的对策措施。

1。创新推广理念,开拓农业技术推广新思路。

我国在建设社会注意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上,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应从单纯的“以技术为本”到“以人为本”的`推广理念转变,实行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依托农产品为农业技术推广支撑,提供优质农资、综合信息、生产技术等为一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2。创新推广体制,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

以现阶段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为主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基础,应建设一个以农业技术推广为主,农村合作经济为辅,农业科技、涉农企业、教育单位广泛参与的改革创新,新型农业技术体系。同时,在财政上保证县乡的农业推广队伍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3。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提高科技转化成果率。

在当前农业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成果低下的状况下,应积极探索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和农技人员绩效考核制度,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突出绩效奖励,充分调动农技人员积极性,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将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技术推广纳入考核范围。通过推行人员定编、定岗和聘用制度,以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形式吸纳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农技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切实的将农业技术推广开,提高农业技术的成果转化率。

4。创新推广方法,让农业技术广泛深入户。

要切实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方法,根据自然条件和工作实际,积极探索符合本地需求的建设模式,确保基层农业科技和人才资源发挥最大效能,从而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速度,确保农业产值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技术发展,积极创新培育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利用现代手段开展推广服务,满足农民需要,让农业技术推广真正深入农户。一直以来,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收效并不大,因此,党和政府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从而更好的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农民带来实在收益,更好的促进农业生产化和现代化发展。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论文

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产和生活物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及时对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对保障生产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最受关注的是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条件的基础和前提是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农业的转变、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缺乏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导致农业生态环境的许多问题,如土壤侵蚀、流失、农业面源污染等,对农业生产的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对我国经济发展非常不利。

我国地理分布上山地丘陵多、耕地少的情况形成了农业生态环境复杂,易受自然灾害。,农业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将是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另外在平原地区,气候变化、干旱、洪涝灾害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业生态环境普遍,各种地质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人为因素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过度追求利益,超量使用化肥、农药,大量砍伐树木会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使得减少耕地和生态环境恶化,开采矿产资源将导致地表塌陷和大气污染。社会原因主要体现在社会意识和国家法律。法律没对农业生态环境做到周密保护。此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不重视,片面强调效益已成为政府的追求,忽视了农业环境保护和管理。

农业生态环境破坏,减少农业对自然灾害的防御。农业灌溉用水不达标,酸雨造成的空气污染对产品产量和质量都造成影响,退化植被和土壤侵蚀,不仅导致减少产量,而且还使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资源大大减少,使农业发展速度减慢。农业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一旦被破坏,就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酸雨污染对土壤、树木和植物腐蚀,并且影响区域生物多样性平衡,造成了环境的恶性循环,环境自我调节能力下降,生态环境恢复时间更长,甚至出现了沙漠化。上述都是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农业的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有关,影响农业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着到破坏,减少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发展减慢,农业生产不能满足国民生产和生活,在一定程度产生了农业经济危机,也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灌溉使用污水,过量使用肥料和农药,导致土壤污染。此外,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土壤中有机物,酸,碱和无机盐等重金属超标,直接影响人民的健康。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论文

根据目前我国的秸秆综合利用程度来看,想要提高秸秆的利用率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相关部门提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加对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提高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力度,加快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与生态化发展进程。另外,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在秸秆的综合利用过程中,涉及到许多费用,比如机械化设备的使用,秸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经费等,政府需要增加财政投入,有效的减轻农民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承担的经济压力,这样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真正的让农民做到不愿意将秸秆焚烧。

2.2发展和利用秸秆+青贮饲料-粪-沼-渣生态模式。

发展和利用秸秆+青贮饲料-粪-沼-渣生态模式,这就是循环经济,使秸秆的综合利用与其他的产业活动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生态的完整小循环,这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秸秆的利用率,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进而获得经济效益,这是真正的变废为宝、废物再利用。比如山东阳信超前牧业就在这样的生态模式的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们将秸秆作为养殖牛的饲料,再将养殖粪便用来产生沼气1。沼气用于发电,沼渣沼液生产绿色有机肥或养殖食用菌,这一举措将整个链条的资源都充分的调动了起来,在当地带动了周围一千多户农民走上了新的发家致富的道路。

2.3发展秸秆食用菌产业。

秸秆看似是没有用的废物,但其实秸秆中含有大量的碳、氢、矿物质和激素,这些都是非常适合食用菌生长的营养元素,而且秸秆的获得相对容易,又没有什么成本,如果发展食用菌产业就可以为农民创收做出一些贡献。目前我国已经有一些地区实现了秸秆食用菌产业的有效发展,而且已经能够生产出像平菇、木耳、香菇、金针菇等十多种常见的食用菌。而且生产鲜菇之后留下的蘑菇糠也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饲料,能够再次作为有机肥使用到土地当中。很显然,发展秸秆食用菌产业能够将秸秆的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增加了秸秆的利用率,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收入,既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又促进了秸秆的综合利用。

2.4秸秆发电。

秸秆发电很显然就是将秸秆充分燃烧进而产生电能,目前我国的以生物燃料燃烧进行发电的企业中不仅仅是燃烧秸秆,还有很多都是可以作为其燃料的,比如林业中的废弃物、刀客、玉米芯废弃菌袋锯末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好人燃料,发展这项产业能够将这些废弃物充分利用起来,减少了废弃物对环境的消极作用。但是在发展秸秆发电产业的同时需要注意的,这些废弃物的收集与存放问题。

3结语。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能够实现秸秆的利用,但是利用效果却有很大差别,因此做好秸秆的综合利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仍然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相关的部门还需要加大监督力度,做好政策扶持工作,加强宣传,另外就是要想保证以上措施的实现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解决秸秆的收集、储存和运输问题,这样的全面进行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秸秆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门国保.浅谈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j].农民致富之友,,(6):230.

如何治理河流及其水生态修复论文

1.1建造人工湿地系统。

人工湿地系统是人工将土壤、砂、石、煤渣等基质按一定比例铺垫,植人特定的水生植被,并将底部完全封闭的可处理废水的生态系统。

它可以形成一个非常好的人工半封闭生态系统,促成良性内部循环的构成。

另外,这种人工湿地系统还能处理很多种工、农业废水,并且效果显著。

这种方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例如深圳的石岩河人工湿地系统。

1.2河堤生态系统建设。

河堤的作用非常大,首先它具有一定的缓冲功能,其次它也是人们的娱乐地点和城市风景线。

河堤的建设需要考虑的不仅是美观、实用,更重要的是它的安全性和对河道的保护性。

而所谓河堤生态系统就是将河堤建造成一个利于生物生长的,与自然相辅相成的河堤系统。

它不仅改善了水体的生态环境,也增加了河道的自净能力。

1.3生态护坡工程。

生态护坡是一种既能实现河道的护坡,又能促进河道生态平衡的工程技术。

它分为植物工程复合护坡和植物护坡两种。

植物工程复合护坡技术有多种形式,例如土木材料固土种植基、铁丝网与碎石复合种植基、水泥生态种植基、三维植被网等。

上海崇明岛瀛东村河道工程中就使用了这种生态护坡技术。

从效果上来看,河道坡岸的稳定性得到有效加强,河道的水质也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还促进了生物的多样性发展,使河道的生态系统变得更加稳定。

植物护坡则相对来说简单一些,它主要是利用河岸植被的根系来进行固土,防止河岸水土的流失。

这种方法既能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还有美化环境和景观制造的作用。

2从内源污染出发。

2.1提高水体溶氧度。

在城市河道整治工程中,可以向水体中充入大量的空气或氧气,以提高水体的溶氧度,进而修复河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加快河道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速度,改善水质后,进一步修复水生态系统。

2.2利用底泥生态疏浚技术减少内源污染负荷。

所谓生态疏浚,就是清除河道底部大量沉积物表层的氮、磷、有机质等富集层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水底污染物对上覆水体的污染率,阻止内源释放而引发的河道水质二次污染。

我国太湖的五里湖就利用了这一技术,使其底泥中磷的含量大幅下降,进而为水生态修复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2.3构建水生植物群落。

可以根据河道的水体特征,制造最合适的水生植物群落,来吸收河道中的n、p等营养物质,然后再将植物带离河道,从而将河道中多余的营养物质带走。

这种方法易于实行和维持。

另外,合适的水生植物的根系还可以为水中的微生物提供适合生存的环境,改善河道水生态系统。

在我国有2/3的城市面临着缺水问题,大部分城市河道都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

所以,解决河道污染,塑造一个良好的水生态系统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

而人工治理污染不仅需要消耗大量资金,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所以,修复河道水生态系统,增强河道自身净化能力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自古人类就喜欢临水而栖,水文化更是体现了人和水之间的微妙关系。

在城市河道整治的工程中,要根据当地原有的人文历史资源,将水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倡导人们保护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从某种方面来讲,城市河道对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有着不小的作用。

注重保护城市河道的水生态系统,将生物学原理充分的应用到城市河道规划建设中,既满足了河道的功能和景观的要求,又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有效的提高了人们生存环境的质量。

三、结语。

城市河道整治工程中的水生态修复需要充分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使已遭到城市废水污染的河道生态系统从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城市河道不仅是城市的一道风景,更影响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如何治理河流及其水生态修复论文

水土保持是一门涉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高度综合性学科,与水文学、植物学、地质学、土壤学、气象学、环境学、农学、林学、信息学、社会学等各种专业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水土保持是生态建设的主体,由于社会环境对水保工作要求的严肃性、复杂性、紧迫性,传统的水保治理摸式正受到冲击,新时期水保工作的重点逐步转移到以人工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相结合的现代水土保持模式上来。水土保持生态自我修复,其根本目的是要达到人与自能和诣共处,实现传统水土保持向现代水土保持观念的转变。生态修复作为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其内容十分广泛,有许多关于生态修复方面的新名词、术语、观念、思想、理论正在生态建设领域得到普及和应用,使生态建设科学体系日趋完善,了解一些生态修复方面的名词、术语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意义重大。

1生态修复、生态恢复、生态重建。

生态修复是根据人与自然以及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辩证关系的原理,采用人工治理与大自然自我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对生态环境进行改造,恢复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态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的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生态修复涉及内容广泛,它需要生态水文学、植物地理学、资源生态学、森林园艺学、地质学、环保学、材料工程学、生物遗传学等相关学科共同参与、相互渗透。生态修复不仅是水土流失地区的重点工程,也是广大城市、农村河流、沙漠、森林、矿山、海洋等区域开展生态治理的重点,由于人们居住环境的空间性,其外延已扩展到对空气大气层污染的修复[1]。

生态恢复是指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和植物群落演替规律,以及生物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对某一生态区域采取简单的封禁措施,让该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的进程,一般仅指恢复其天然植被和自然生态,其外延较小[2]。因此,应将生态修复与生态恢复区别开。

生态重建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指对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破坏的地区进行修复治理,使其恢复原貌和改善生态的生态活动。如对因战争、地震、洪涝、台风、滑坡、泥石流、海啸等天灾人祸而造成破坏的地区进行建设治理、环境改造和生态恢复。从某种程度而言,对一个地区进行生态移民和文化遗址的修复,也属于生态重建的范畴。

2生态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指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统一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组成,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才能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生活环境指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体,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物质环境构成。生态环境按是否经过人工改造来划分,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生态修复必须做到保护自然环境,创建良好的人工环境,又不能以损坏原有生态为代价[3]。

自然环境是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由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所组成。自然环境并不等同于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非生物因素构成的整体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不能叫做生态环境。因此,生态环境反是自然环境的一种,二者具有包含关系。

3生态移民、生存移民。

生态移民是从保护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出发,既考虑移民能脱贫奔小康,又考虑保护迁入地近期和中长期生态环境,同时还要保护迁入地原居民利益不受损害,属多目标移民。生存移民则着考虑增加移民经济收入、解决温饱,不太关注对迁入地生态环境短期和长期的损害,属于单目标移民。生存移民迁入地多居于未开垦的处女地或荒漠地区。

从改善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来看,应实行生态移民。对于环境恶劣、人烟稀少的地区,可以根据需要实行单一的生存移民,以开辟新的“生态家园”。无论何种移民方式,都应保护好当地动、植物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4生物入侵、植物侵蚀。

生物入侵指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引进外来生物品种和生物品种自然入类,对新生态系统物种及人在健康上带来威胁的生物侵害行为。它危胁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引起物种的消失和灭绝,破坏生态系统功能,造成生物污染,能压制和排挤本地种群,导致生物多样性消失。生物入侵已成为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必须严加预防和控制。

植物侵蚀指引种不良植物和品种或不良物种自然传播,而造成某一地区土壤结构层次和肥力受到破坏,植被受到影响,生态环境受到侵害的过程。相对于生物入侵,它的影响较小,但也不能忽视。

我国有1/2以上的外来入侵有害物种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要防治生物入侵,必须加强执法监督,认真贯彻实施《植物检疫法》和《植物检疫条例》,做到防治结合,利用自然界植物“相生相克”的原理,充分利用生物修复技术制止生物入侵,如充分种植皇竹草就能大大减轻紫茎泽兰的入侵。

5生物圈、生物多样性、生态多样性。

生物圈指地球上所有生命与其生存环境的整体,地球表面上到平流层、下到数十千米的地壳,形成一个有生物存在的包容层。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整体性,即任何一个地方的生命体都不是孤立的,都与自然界的其他部分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生物圈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即一个区域内生命形态的丰富程度,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3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生命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跟多种环境因素相作用的结果,是生态系统进化的体现,同时意味着生物种群在个体数量上的均衡分布。生态修复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增加生态多样性以达到生物多样性。

6水华、赤潮、富营养化。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是水域荒漠化的体现。携带营养物质的泥沙进入水域或有机物附着在泥土中吸入水中,是形成赤潮的原因之一。赤潮是水域富营养化的特征之一。

富营养化是指由于大量含氮、磷生物营养物质的污水不断排入湖泊、河道、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水体中藻类及浮游生物和绿色植物迅速繁殖,使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减少,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现象时,随着藻类及浮游生物数量的不同,水体出现不同种类的颜色,如红色、蓝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富营养化现象发生在江河湖泊叫做“水华”,发生在海洋则叫“赤潮”。

7绿色住区、绿色生态建筑。

绿色住区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多样化建筑结合体,是一个被赋予可持续发展设计思想和充满想念空间的生态概念,它是按照住宅周围的自然、人文环境,综合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现代科技手段,合理安排,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与系统内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绿色住区不是单纯的“住宅小区+周边绿化”模式,关键是住区内综合素质的提高。

绿色生态建筑也称可持续性建筑,是根据人与自然和谐的原理,在合理布局、科学论证、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在某一区域开发、建设的具有生态示范园区保护特生的生态范围或设施。生态建筑讲求材料的严格筛选、资源的精确配置和环境的合理布局。并不是一切新疑的、天然的和绿色的建筑就是生态建筑,苏州园林式的建筑,可以称得上典型的生态建筑。

8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利用。

循环经济是一个从德国引进的新的生态文化概念,是指由“资源—产品—废物”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特征的新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它包含了人类发展观念的变革。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内地各省市身体力行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新发展观念的载体。利用循环经济理念,可以进行生态工程示范区试点,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利用循环经济模式,可以治理水域的荒漠化问题,改善和利用水体富营养化状况,有效降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成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资源再生利用的各地“种植—养殖—沼气—种植”等工程及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等,即是循环经济模式的应用。

9生物堤、城市森林、水下森林。

按照生态修复的原则,在河岸营造乔灌木混交林带,形成生物堤坝。生物堤可以约束河道摆动,缓洪落淤,避免洪水冲淘,省工效宏。对于新型河道两岸的混凝土堤坝,可以按照“技术本土化”的要求,建造“绿化混凝土”即多孔混凝土,使树木通过这些孔隙进入土壤层,达到枝繁叶茂、连成一片,形成特殊的混凝土生物堤。

城市森林是一个由美国、加拿大生态学家提出的新的生态术语,它不同于山区、高海拔区域的天然林、原始林,是直接服务于城市、服务于人群,具有生命力的城市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的建设理念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产物。城市森林建成后,可以维持大气圈的碳氧平衡,缓解城市尤其是象南京、武汉、重庆这类“火炉”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森林与郊区森林结合可形成完整的生态体系。

“水下森林”是一种新的生态修复手段,即在水面以下种树,以解决河道里黑臭问题。在水面下种植菹草等沉水植物能将河水变清50cm,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除了沉水植物外,也可以栽培一些浮游植物和挺水植物,适当放养一些鱼、蚌、螺蛳类水生动物,达到动植物和谐共生、净化水质,从根本上消除黑臭的目的。

10效益监测、预防监督。

生态修复效益监测是全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4]。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试点区,通过科学监测,以“3s”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了解和掌握生态自我修复的规律和效果,为建立生态自我修复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奠定基础。

在开展水土保持开发建设项目监督执法的同时,各部门在机构、管理制度等方面,必须把生态修复纳入水保监督执法的日常工作,要有专门队伍和人员负责生态修复区的监督管护工作,充分发挥乡村管护人员的作用,加强对试点工程区的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在生态修复过程中,效益监测和预防监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1结语。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新兴学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飞跃发展,增强了人类知识更新、改造自然的能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也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随着生态修复工作在各地的迅速开展,将会有更多更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观念在实践中涌现。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学会掌握和接受更丰富、更实用的新名词、术语,以指导生态修复领域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12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论文

人们可以长久的生存下来,依靠的就是农业。只有农业能够得到好的发展,国家才能保证更加稳定的粮食储备。另外,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情况需要农业的发展程度来进行衡量的。想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无法不对农业生态保护进行关注,我们需要合理的保护生态环境,对我国的农业生态结构进行科学的调节,实现农业可持续进步。因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最关键的问题,所以,只有对农业生态环境不断的改善,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的目标。

1.1农业生产结构不科学。

农产品种类非常单一。农业区域的重点目标就是保证全国所有地区所需要的农作物的使用用度,当中还要包含喂养牲畜禽类等的粮食用量;而且我国还有很大面积不合理开发使用的山地以及草原。高速发展的农业范围以及农业机械水平的快速发展,就直接给地下水开采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目前,用水量已经超过了标准量,最终造成土地表面出现沙化情况,将盐碱地面积增长了。尤其是还在城市旁边建立大规模的养殖基地,只会直接增加用水量,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更大的负担。

1.2农业自然灾害增多,危害增大。

人们过度的对森林滥砍滥伐、荒地开垦,直接造成了地表植被严重受到损害的情形,扩大了出现自然灾害的几率。极有可能出现水土流失灾害,土壤当中微量元素的大量流失,让土壤养分流失,大地变得更加无养分。还可能出现土地沙漠化,让耕地开始被吞没,可耕种土地面积逐渐减少。还会出现全球变暖情况,直接造成旱灾或者洪水泛滥情况。一旦不关心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变,农业受灾范围就会逐渐增大。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论文

农业生态环境破坏有很多因素,应从多个角度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和管理,以保证农业环境的稳定和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快立法工作,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快执法建设。完善农业环境保护体系和法律,加强法制建设,普及法制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农业生态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罚和整改。此外,各级政府要充分考虑农业生态环境的产业发展,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并严格执行有关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提高农民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认识,加强教育。政府对农业生态环境要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积极拓展环境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生态农业,宣传和加强农民环保意识。现在人们对农产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到重视,而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滞后于发展,各级政府长期规划中都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并都提出具体措施和目标,正在逐步完成农业生态环境的恢复与管理。并惩治各种农业污染,尤其是对农业面源污染和重金属污染。防止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机制,进行监测和风险分析,定期对污染区或土壤监测,一旦发生环境污染或生态恶化,立即停止污染行为并马上处理,以防止二次污染和破坏。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要实现生态农业的和谐发展,实现农业生产零污染,就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工业及服务业发展要扎起农业可承受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优势互补,以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市场的。

5结语。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农业,农业是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来源。农业生态环境的发展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对促进国家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口陶黎新.从农业生态环境演变看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口.甘肃农业.,52(05):6一66.

[2]口柯华,柯元.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口.党政干部论坛.,45(01):32一33.

[3]口淤嘉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口.云南环境科学.2012,32(03):45一46.

河道治理中生态水利的应用剖析论文

在现阶段针对河道进行治理的时候,为了保证最终的治理效果,需要与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这样才能够提高河道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针对河道工程进行治理时,一般比较常见的方式包括构建水生植被、水生动物等,这些方式在应用时,要需要与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够将这些方式的作用发挥到实处。

2.1自然化河流建设。

在针对河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的时候,要提前对河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这样才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并且对各个环节的问题起到良好的控制性作用。在这一基础上,需要结合实际,选择合理的治理方案,保证最终河道治理的质量和水平达到标准要求。在针对自然河流进行建设的时候,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人为建设出一种具有自然特点的河流,同时需要一些地域居民对其进行长期有效的呵护,促使其形成资源丰富的河流。在针对自然河流进行建设的时候,要保证将自然风情尽可能的发挥出来,让人们能够从中领略到自然的魅力[2]。自然化的河流建设并不是单纯的自然环境保护,而是在保证能够实现防洪防涝的'基础上,从根本上促使人类对河流环境的破坏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河流的整体利用率,而且还能够实现人类与自然相互之间的和谐共存。在针对自然化河流进行建设时,为了促使水环境内涵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延伸和发展,需要与周边环境进行结合,促使其能够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水边环境。

2.2生态河堤建设。

生态河堤主要是指在恢复之后的自然河岸或者是一些具有自然河岸特征的人工护岸。生态河堤在建设过程中,其具有非常强渗透性的自然河床,同时还具有河岸基底,这样能够在实践中促使河岸与河流水体相互之间的水分交换具有实时性作用,同时还具有调节功能。与此同时,在这一基础上,生态河堤的建设质量能够直接对抗洪能力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在针对生态河堤进行建设的时候,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其不同类型进行选择,其中包括自然型护岸、自然原型护岸以及人工自然型护岸这三种类型。生态河堤除了具有一些基本的抗洪能力之外,还可以为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发生提供基本保障,促使水体自净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结语。

在针对河道进行生态化治理的时候,由于其具有一定复杂性特征,所以需要长期坚持,这样有利于对水资源的质量提供有效保证。与此同时,在实践中要促使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得到有效提升,这样不仅能够针对河道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而且还能够促使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2]易定永.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09):168.

如何治理河流及其水生态修复论文

3.1.1河流生态景观与城市景观协调的原则城市的总体规划发展中,为了保证城市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设计时通常会考虑到城市河流生态景观的设计,当然,在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中,在尊重河流自然规律的同时,还要充分拓展城市河流景观的各种生态功能,注重与城市景观的协调性,使城市河流景观设计在城市整体规划中发挥出重要作用,更好的提高城市的服务质量。

3.1.2河流景观与生态的同步原则城市的发展中对于城市河流的景观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城市人民回归自然的需求,因此在河流生态景观的设计上应该充分表现出其开放性、美观性以及舒适性的原则,结合河流生自然态系统,在保障自然为主的前提下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需求,实现河流景观与生态同步的设计原则。在设计的同时,还要保护河流物种的多样性,实现生态河流的课持续发展性。

3.2.1河道的景观设计方法城市的河道一般处于城市人民居住的社区、商业以及文化娱乐等特俗地段的位置,这些地方建筑物集中,交通也比较密集,因此在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上不能过于的蜿蜒,不过在解除河道瓶颈的基础上能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还能一定程度上恢复好原来废弃的河道[3]。为了满足河道泄洪的需求,对于复杂的河道进行景观设计时应该保持河流的通畅,也可适当的放弃河流的休息空间来加宽河道的宽度。在河道的底部和两边要尽量的避免硬质水泥的铺设,让其保留原有的土质能有利于河内生物的生存,还能让河流的自然渗透的水资源,弥补城市地下供水不足的情况。

3.2.2河岸的景观设计方法对于河岸的景观设计,应该尊重河岸水的自然属性情况。河岸上的自然空间是河流与河滩衔接的地方,也是河流生态景观的主要地点。现代城市中关于河岸的设计多半都是使用的混凝土设计的直岸,周围的植被非常简单,这样的设计并不能达到河岸生态景观稳定且持续发展的目的。在河岸的景观设计上,应该使用的是软式的河岸而不是用钢筋混凝的硬式河岸,这样既可以防止河水对河岸的破坏,还有利于周围生物的生长,河岸应仿造自然的河岸,边坡进行放缓,而不是做成垂直式的河岸,这样能有效增加河岸的生机。对于河岸周边的绿化,可以优先采用藤蔓式的植物,并且根据不同水位在河岸周围配备不同季节的植物,为河流的水生物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存条件。

3.2.3河滩的景观设计方法河滩为人们提供了娱乐的空间,它是河道的边缘,也是城市在建设时的重要地方,为方面人们的游玩,一般会在在河滩上设计一些平台等,方便人们在河滩游玩时更接近河水。对于河滩的景观设计应该以开阔的草坪为主,并在周围的设计上布置一切相应的树群,让人们在即使身处城市中心也能体会大自然的魅力。河滩的周围的绿化建设,不仅能建设优美的绿化环境,夏天的时候能通风庇荫,冬天还能防风。当然,在河滩的设计上还要保证河流内生物的稳定生存,以及物种之间的各种生态间的关系特征,并能与自然的河流形成生态系统的网络化,这种设计既能满足河岸景观设计的优美性,还能维护河流中物种的多样性。

4结束语。

河流是大自然的产物,在对于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进行设计时,首先应该是以工程技术为依靠,表现出河流的景观艺术,技术和艺术的相互结合创造了独特的城市河流景观设计,而城市河流生态景观的设计为城市创造出了优美绿化的社会环境,并且维持了河流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加快了我国对于城市河流的研究,很大程度上积极推动了我国城市河流生态景观的规划工作,为身处城市中心的人民营造了一个更健康绿化的河流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贾宏.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方法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8).

[2]汪娟.浅析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32).

[3]田飞.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方法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9).

[4]苏娜;张德顺;韩永军;;城市受损水体的生态修复及其对水景观营造的启示[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5.

[5]孙鹏,王志芳;遵从自然过程的城市河流和滨水区景观设计[j];城市规划;,09.

谈生态环境治理的进步与发展论文

水体污染的主要问题包括赤潮、水华等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重金属沉积问题以及有机物污染问题。赤潮、水华等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主要与藻类、浮游生物及微生物的大量增殖有关,究其根本则是由于水中有机物或氮、磷、钾等的浓度过高而导致。这与化肥的施用和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的排放有着很大的关系。这类问题的危害主要是由于浮游生物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致使水中的生物缺氧死亡,生物死亡后进行厌氧分解,致使水体恶臭,水质下降。目前,其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打捞、化学药物除藻、絮凝除藻和生物控藻等。化学药物除藻主要依靠重金属盐;絮凝除藻主要依靠粘土矿物,粘土资源丰富且对环境没有较大影响;生物控藻主要依靠培养微生物寄生于浮游生物,从而起到抑制其生长的作用。重金属沉积问题主要与工业排放有关,其处理的棘手性在于重金属易富集、难降解、难以被环境自净。物理处理方法依靠于吸附法和萃取分离法,吸附法如活性炭等;生物方法可以通过培养可降解重金属的细菌进行处理;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沉淀法和氧化还原法,沉淀法即将水中重金属离子转化为不溶或难溶的化合物,氧化还原法可用硫酸亚铁将高价金属离子还原成低价进而通过沉淀法除去。

2.2大气污染治理。

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因包括工业废气的排放,能源燃烧的污染,汽车尾气的排放以及农业生产活动的污染。钢铁冶炼过程中氰化物、芳香烃类、酚类、硫氧化物等的生成;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硫化氢等的生成;火力发电过程中能源的燃烧带来的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以及汽车的普及带来的铅、烃类、一氧化碳、固体悬浮微粒等污染都对大气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对于大气污染的治理,从源头上包括改善燃煤、燃油技术,使用清洁能源,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节约能源等;从治理措施上包括使用石灰、氨水等碱性物质吸收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用活性炭吸附污染物等。

2.3土壤污染治理。

土壤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在工业上,工厂废弃物的排放导致土壤中石油烃、重金属离子等的富集;在农业上,引用污水灌溉会导致污染物进入土壤,施肥不当也会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中的正常微生物;从生物层面来说,携带有致病菌的生物遗骸,生活垃圾等也会造成土壤污染。目前治理土壤污染主要包括以下方式方法:对于石油烃类污染物,可以采取高温热解的方法;对于挥发性污染物,可以采取真空或蒸汽抽提法;而微生物修复法可以作为一个普适性的方法来进行土壤结构的恢复。关于对生态环境的治理,主要依赖于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相辅相成。关于治理的发展,也逐渐由物理、化学方法转变为微生物降解的生物方法;逐渐由分离后再做处理转变为原位修复;逐渐由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转变为处理后影响较小。

3结束语。

生态环境的治理与环境科学的发展相辅相成,在治理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立足于绿色发展,减少污染源的产生,从根本上预防,也要增强处理措施的技术性。随着环境科学技术方面的不断进步发展,治理环境污染逐渐由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转变为微生物降解的生物方法;逐渐由分离后再做处理转变为原位修复;逐渐由传统的经济导向发展模式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忠祥.国内外水污染治理典型案例分析研究[j].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朱莹.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3]顾远红.土壤污染治理方法[j].河南省南阳市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

作者:赵雨萌单位:石家庄市第二中学。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