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教育发展论文(案例15篇)

时间:2023-11-09 13:24:15 作者:GZ才子 最热教育发展论文(案例15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使我们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范文,供大家阅读和借鉴。

中外教育发展论文范文

1.美国的交互一自省型教育实习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各州全部取消了师范院校的独立设置,未来教师由各大学师范学院或师资培训机构培养。到60年代末,人们发现,美国这一“开放式”的教师培养模式并没能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培养出高质量的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美国有关教育学、心理学专家们对如何培训高质量教师进行了深入研究。一些教育专家将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引入教师培训之中。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任何领域的专家知识都可以分解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回答世界“是什么”问题的知识,被称为陈述性知识。第二类为回答“怎么办”问题的知识,被称为程序性知识。后者又分为两个亚类,第一类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熟练的技能,被用于经常出现的情况;第二类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所提出来的“认知策略”,被用于新颖的,需要创造性的情境。第一大类知识可以通过看书或教师的传授获得;第二类知识因涉及“怎么办”的个人经验,必须通过实践和个人体验才能获得[lj。研究者按认知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专家和新手对比的方法,分析专家教师和新教师之间的差异,发现专家教师和新教师陈述性知识不仅内容有差异,其组织也有明显的区别,这就导致二者的教学能力有显著的差异。师资培训正是为了缩小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的差异,对新教师进行“量体裁衣”式的训练。这种训练模式应用于教育实习,形成了交互一自省型教育实习模式。由于教学能力的形成是由受训者所具有的两类知识决定的,为了丰富学生的陈述性知识,美国教师教育机构采用增设教育理论课程的方法,使这部分内容占教师职前培训内容的25%。同时,为丰富程序性知识,将教育实习时间加长,占职前培养内容的12%。具体操作是:将整个教育实习分成三种类型:模拟实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模拟实习:基本上在教育学院内或实验室内进行。采取微格教学的方法,利用声、像手段对师范生应掌握的各种教学方法、技巧进行选择性模拟,对学生的讲授录像后由指导教师做出客观的评价与分析,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自我图式,并最终熟练掌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各种技能。教育见习: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小学教学实际,协助中小学教学工作,并承担一定的工作量。在某些学院,这项活动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并贯穿于二、三学年。教育实习:在一名校方指派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实习生到校方认可的一所公立中小学开展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出每月和长远的教学计划,一开展教学和评定中小学生等,并从中验证和再现己得出的结论,进而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大学则派视导人员进行不少于6次定期视察,评估教学进展情况。教育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四学年,时间长短各州不等,一般都规定了最低下限,有的州总教育实践时间为1年。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实习的内容被进一步拓展,表现在实习时间的进一步延长,强调在实践基础上提高师范生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等方面。

2.英国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育实习模式随着英国人口的显著下降,学生人数逐渐减少,教师人数相对过剩,教师质量问题渐渐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英国政府在1983年向众议院提出“提高教师质量”的白皮书,对新教师的培养采取的措施是:提高对师资培养的要求,严格选拔学生,明确课程标准,重视实践经验[2j。经过不断的实践研究,人们发现师资培训的关键在于加强师范生教育胜任能力,突出中小学在培训中的作用。早在1982年,霍依勒就指出:中小学教师具备的知识和实际运用知识的方式与师范生在高等学校发展起来的一些知识和运用方式有所不同。两类知识属于不同类型,都是师范生应掌握的。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否己具备参与培训师范生的资格,而是如何合理地综合两类知识,并以最有效的方式培训师范生。在1992年到1994年,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制定有关教师的培训条例,明确提出教育胜任能力应包括:组织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计划能力,课堂教学和管理能力,会使用教学策略,具有教学评估能力:指出教育胜任能力是衡量培训效果的“核心标准”;中小学方面要在教师教育胜任能力的培养上负“首要”责任。这一条例的实施,逐渐形成了英国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育实习模式。英国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育实习模式适用于不同的培养对象,其一是大学的教育学院培养本科学历的新教师:其二是一种研究生学历教育,学生完成培训后可获得教育硕士学位。第一种类似于我国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在实习方式上,大学与中小学校在双方互惠基础上建立一种伙伴关系,成立由实习学校、地方教育局及大学教育学院组成的“伙伴关系指导小组”。实习生指导教师有两类四种:一类来自实习学校。其中一种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学科指导教师,负责实习生的教学实习,并同大学的指导教师合作指导实习生:另外一种是专业指导教师,主要职责是协调各学科指导教师的工作,对实习学校工作的总体进行布置。另一类来自大学的教育学院,其中一种负责联络:另一种为教学指导教师,负责对实习生所授学科的评价和指导。在实习时间和要求上,由于实习的要求明确具体,实习过程中突出“重负荷教学训练”的特点,实习生需承担教师工作量的1/3,约每周10节课。实习时间相对较长,一般不少于20周的教育见习和实习。第二类培训模式是针对第一种教育实习时间相对较短,实习生无法透彻地领悟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本质特点和规律,不能完全掌握教师职业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和教育教学方法,而提出的教师培训模式。如莱斯大学的师资培训计划[3j,它通过对本科生经过一年教育专业的培训,使其获得硕士学位。

3.德国两段式教育实习模式德国历来重视师资培训,每次重大教育改革都把教师培养的改革作为重要课题。教育实习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阶段,在德国自从建立师范教育以来就很重视教育实习工作。1696年,弗兰克创设了教师研习班,选择优秀的学生施以5年的课程,其中包括见习、试教及每周定期的教学问题讨论。1826年普鲁士皇家“通谕”首次在法令上诏告设立实习教师见习研习班,并正式确立取得教师资格须经过两次考试,在两次考试中须经3年的实习。1970年以后,西德各邦均实施实习教师体制及第二次国家考试立法。规定任教者必须通过修业和见习两个阶段。修业阶段是学完规定的课程,包含作为“学校实践教育实习3次共12周”,要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后再进入见习阶段,见习包括教学见习和教育实习,时间在1年以上。实习期间每周上12课时及制定教学计划,学习教授法等。实习合格者才有资格参加国家第二次考试,考试合格后可获得教师资格。

4.我国的理论一应用型教育实习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师范教育起步较晚,第一所专门培养师资的学校—南洋公学师院建于1879年。由国家正式办理师范教育,则从根据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开办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开始,随之产生了近代师范教育实习。1916年颁布的《修正师范学校规程》规定,要增加教育实习时间,“教育实习,除各科教授外,凡关于管理等事项规章应随时指导”。匡这种理论一应用型教育实习模式到80年代仍在使用。其教育实习目的在于巩固师范生的专业思想,检验所学专业知识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熟悉和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及管理情况,以尽快实现由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育实习的时间专科4周,本科为6至8周。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高师教育实习的理论及实践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在理论研究方面,近些年来一些研究者将认知心理学成果引入教师培训,对教师行为及课堂监控能力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具体成效。[5:[63在实践方面,教育实习的改革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对未来教师的素质有了新要求,使教育实习时间有所增加,师专实习时间由4周增加至6周,本科院校实习时间一般为8至10周,并明确规定了新教师试用期为1年。实习方式多样化,有校内的模拟实习及到中学教学见习、教育实习:实习地点由集中到分散,从单纯由高校带队教师指导实习到委托地方教育局及实习中学指导实习。实习内容更加丰富,除了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见习、实习外,还增加了课外活动指导,参与中小学教学实验、社会实践、教育调查等内容,以培养师范生的综合素质[7:。

二、几种教育实习模式的比较。

教育实习模式主要用教育实习的目的要求、教育实习形式、教育实习的方式、教育实习的时间来表征。在教育实习的形式上几种模式没有多大差异,但在实际运作中,教育实习所经历的时间,实习的方式及达到的目的大不相同。在教育实习目的要求上,美国、英国的两种模式对学生的各项技能要求比较具体,便于教师的指导和评价。德国则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考试,通过部级的考试方能任教[8j。我国教育实习的目的要求则过于笼统,不利于对实习生的评价。另外,美国、英国、德国的教育实习都强调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并开始实施通过1年或1年以上的教育实践,培养教育硕士的计划,这说明其师资培养逐渐向“研究型”方向转变,使职前培养与在职进修界线日益模糊,体现出终身教育的思想。而我国尽管教育实习形式、方式趋于多样化,但仍处在理论一应用层次,且在较短的教育实习期间不可能培养学生的教学研究能力。在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上,美国、英国、德国的师范生教育实践的绝对时间长,对教育见习都有明确的任务,并给予充分的时间。而我国教育实习时间相对较短,特别是教育见习时间仅仅为几课时,是结合教育学及学科教学论等课程的学习所开展的活动,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学生无法真正了解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校的教学实际。从教育实习的方式上看,美国、英国、德国的教育实习基地较稳定,且师范生所选择的实习学校往往是毕业后就业的场所,因此中小学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较高。而我国的师范院校虽然也建设了一些实习基地,但对众多实习生来说,稳定的实习基地相对太少,且中小学由于受到升学压力,担心教育实习影响其教学质量,对教育实习并不热心。因此每年教育实习时,高校组织者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联系实习学校,常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出现实习难的问题。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尽管近年来我国部分师范院校对教育实习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重视模拟实习,延长实习时间,建设稳固的实习基地等,但总体上讲我国的教育实习与美国等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是我国的教育实习理论研究滞后,目前仍处在理论一简单应用层次,实际上理论与实践呈分离状态,从而教育实习影瞥改革不教育实习的质量。因此,笔者认为,仅仅是实习方式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在对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对实践的不断分析总结基础上,从课程设t、实习目的要求等各方面进行总体改革,从而形成新的教育实习模式。

三、改革我国教育实习模式的建议。

结合我国的实际,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我国可采取两段式螺旋上升的教育实习模式。即:将理论一单应用的模式按学生的认识顺序扩展为感性经验一理性认识一实践应用一理论提高的模式,将教育实习分成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两部分。具体操作是:在第六学期结束时,布置教育见习的任务,让学生明确目的要求。在第七学期开始就进行为期3周的分散式教育见习。这种见习主要参照英、美的见习方式,制定详细的见习计划及任务表,并延长见习时间,使实习生有章可循,可避免我国的盲目走过场的见习方式。让实习生了解中学教学过程,观摩专家教师的教学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3一4课时的实际教学。见习结束后学生回校学习学科教学论,实现由感性经验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同时学习美国的模拟实习,采取微格教学的方式分别对学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至第七学期结束时每位学生都必须参加教学技能考核,考核合格者才有资格参加第八学期的教育实习。至于考核的内容、范围及标准则主要利用我国有关教学技能训练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借鉴德国部级考试的有关标准来制定,使之适应我国师范生的现有水平。教育实习排在第八学期开始,为期8一10周,吸取英国的教育胜任能力内核制定较详细的实习目标,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这样可避免我国实习目标模糊,不利于考核和评价的缺点。在实习同时实习生必须进行教学论文的设计。要求学生采用调查法、问卷法、谈话法等各种方式收集相关信息。教育实习结束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使每位学生完成教学论文,并开展教学论文的评选活动,使学生的认识实现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再一次飞跃。有条件的学校,在此基础上还可挑选一批师范生经过进一步的教育理论学习及实践的锻炼攻读教育硕士学位。

美术教育发展论文

[3]骈岑。3~6岁儿童绘画表现能力发展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4]林颖。中国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画教育的若干问题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12。

[5]黄菁。民间美术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与拓展[d]。福建师范大学2012。

[6]王雅欣。探寻学龄前校外儿童水粉画教学的新思路[d]。福建师范大学2014。

[7]王艳梅。清代杨柳青人物题材吉祥画的艺术特色[d]。福建师范大学2012。

[8]王盼美惠。5-6岁幼儿绘画表征特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9]陈艺红。男权世界中的女性世界[d]。福建师范大学2010。

[10]刘德宾。中国画与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探微[d]。福建师范大学2005。

美术教育发展论文

[4]柳健。以幼儿认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色彩启蒙教育研究[d]。聊城大学2014。

[6]王蓉蓉。三大学术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8。

[8]倪婷婷。德化现代陶瓷艺术性弱化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9]张永海。画中的人生与如画的人生[d]。福建师范大学2008。

[10]洪文峰。花枝春满天心月圆[d]。福建师范大学2010。

美术教育发展论文

三、浅谈自然色彩写生。

四、浅谈中国古代人物画——敦煌壁画“飞天”

五、水墨画的美学特色。

六、中国水墨画的现状与出路。

七、浅谈中国人物画。

八、浅谈对山水画的认识。

九、浅谈中国画“线”的艺术。

十、面对未来的中国水墨画。

十一、浅谈色彩写生。

十二、中西绘画色彩比较。

十三、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

十四、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观念。

十五、浅淡“书画同源”

十六、浅谈中国画的空白。

十七、头像素描学习的要求是什么。

十八、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十九、浅谈文人画对中国画之影响。

二十、中国画贵在创作。

二十一、谈徐渭的杂花图卷。

二十二、如何对待西方现代派美术。

二十三、线描艺术的魅力。

二十四、传统水墨与都市水墨。

二十五、浅论山水画写石方法。

二十六、论"线"在素描绘画中的作用。

二十七、浅谈中国画空间的创新。

二十八、论白描仕女画。

二十九、谈中国画的现状和出路。

三十、浅谈国画百年之变迁。

三十一、浅谈色彩与人的心理。

三十二、论白描。

三十三、笔精墨妙与意趣心契。

三十四、浅谈基督教对米勒的影响。

三十五、古代书法论所涉“道”“理”“法”三者关系。

三十六、论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三十七、“线条、色彩、构图”——绘画美的本质。

三十八、散谈中国画的特点----作为阅读符号的中国画。

三十九、线——造型艺术的独特语言。

四十、谈临摹。

四十一、对中国水墨画传统技法的几点认识。

四十二、油画之我见。

四十三、浅谈美术的功利价值早于审美价值。

四十四、浅谈中国山水画。

四十五、浅谈中国画的”形“与”神”

四十六、浅谈素描创新——造型、审美、感知能力。

四十七、略论中国画的构图。

四十八、浅谈写意花鸟的赋彩。

四十九、如何看待“笔墨等于零”

工商管理教育发展走向论文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全球最受瞩目的经济学大型奖项,因此,直至今日,诺贝尔奖可以说仍然是众多经济学家们终生不断奋斗的最大动力和目标。第1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授予了“计量经济学的奠基人”---弗里希,还有荷兰“计量经济模式的建造者”---丁伯根。多年来,很多计量经济学家也都不断获得具有最高荣誉称号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在近几年,诺贝尔奖又开始趋向于授予计量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有成就的学者,鼓励其对横截面数据方法的杰出贡献。这些接连不断的奖励,说明计量经济学越来越受宠诺贝尔奖,该奖项也正在不断注重经济技术方向的应用以及向现代化不断创新,该经济学科的发展情况越来越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认可[3].

2.2该学科更多的应用在全球各国的金融领域。

目前,很多计量经济学的模型和方法已经被应用与世界各大国中央银行以及金融市场方面的基础学科内容,尤其是在一些金融比较发达国家的评估投资组合中,在金融系统风险这个方向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和实际意义。许多计量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都逐渐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模型来诠释很多金融市场活动规律。在金融市场上,经济变量具有一定的变动性,这些变量会随着时间而发生一定的波动,随机出现一些经济学实际意义。最常见的将其应用在全球的股票市场中来诠释很多方法、规律。例如,假设人们对股价的评估是比较理性的,则可以得出一个企业股票的价格应该等于其在未来某时间的预期股息的现值。再比如,恩格尔发明的计量经济学arch模型,这个模型能够非常有效地对金融经济数据在不同时期时间的金融规律变化比较精确的估算出来。这个模型可以对金融投资等收益的风险和价格,通过不确定性的度量,采用一定经济学模型以及经济数据来阐述,并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剖析。这些都说明,计量经济学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各国金融领域。

2.3现代计量经济学趋向于把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结合得更紧密。

近年来,由于计量经济学中的面板数据(paneldata)等研究越来越丰富,经济学者逐渐利用数学等计数方法将经济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变为一定的方程和系统来更形象的表现,最后通过数学等统计方法来估算。这样的方法结合和流程转变,也更加促进我国计算gdp,以及各个行业的基准价格、利率、股票价格等很多经济数据的规律和变化。所以,新发展的趋势是经常采取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的结合,使得现代计量经济学趋向于把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结合得更紧密。

参考文献。

[1]苗丽娜。关于《计量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考[j].陇东学院学报,(4)。

[2]戴丽娜。关于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3]刘芳,桂林。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探讨[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

中外教育发展论文范文

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实施科学管理的前提和保证。我国教育的历史悠久,建国以来,特别是1978年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其教育理念和管理体制与外国相比有诸多需改进之处,我们需要学习和分析他国教育理念,以便促进我国教育理念的发展与改革,使其适应新的形势,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

通过对于一系列中外教育现象以及教育体制的学习探讨,不难发现中外教育的一项重大差别:我们以课本为世界,而人家是以世界为课本。学生教育亟需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课堂教学应加强“课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从课本中解放出来,以便使学生的视野能从狭小的“课本世界”扩展至广阔的“生活世界”。

一、个性化与社会化。

有一项关于“中美学生道德认识比较”的调查,内含若干涉及道德认知的问题,当我们对中美两国学生的不同答案进行比较之后,会更清楚地看到不同文化环境、不同教育背景下的学生社会化之差异。从中美学生对调查问卷中问题的回答可发现两个基本现象:

(一)美国学生对同一问题总是有多种不同的回答,其回答的角度也不尽相同。而中国学生对同一问题的回答往往是相同的或者相类似,这表明美国人在学生的道德教育方面没作统一要求,即没有向学生灌输统一的道德价值标准。

(二)从美国学生的回答中,不难发现他们的道德认识里含有较强的“自我中心”倾向,他们的性格成分中含有较强的攻击性。从中国学生的回答中,不难发现他们的道德认识里含有一定的“体谅他人”的倾向,性格成分中含有较强的忍让性。

这项调查显示出,中国学生的社会化程度比美国学生高,而美国学生的个性化程度比中国学生高。

总之,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效益的社会化必然不是一律化,社会化的目的绝不是把所有个体都训练成一个模式。社会化也绝不是个体对社会的消极适应,单纯的消极适应只能保证社会的简单延续,而不能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真正意义的社会化应当包括个体对社会的积极适应与创造。在强调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西方人比较重视自我意识的个性发展,多鼓励学生自由且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中国人则比较强调自我意识的社会性发展,多引导学生逐渐学会在某些场合掩饰和控制自己的真实情感或真实想法。

学校的学习内容是与社会相连的,了解社会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

在法国,除了日常的各种社会活动之外,一般从小学三年级起学校就组织学生每年到外地去,离开家长的照顾讨一段集体生活。

学生都要按照教师的要求,自己准备行装。时间为2—3周,或去乡村、山区,或去海边,而许多地方都有政府开设的类似夏令营的基地,长期供学生们使用。

也学些文化,但更多的是参与爬山、骑马、游泳、采集标本、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等活动,充分接触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学校之外的广阔世界。这类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见识,而且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发达国家的学校教育使学生意识到,学校里所学的内容是与自己周围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并使学生主动而且全面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是向“广”的方向发展,教师总是设法引导学生把眼光役向课本之外的知识海洋,并力图使学生们能够保持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注重鼓励和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中国的教育是向“深”的方向发展,学校教师总忘不了提醒学生要“吃”透课本内容,学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教科书上,学校生活则与社会生活完全隔离。

二、关于考试外国压力也很重不仅考还要公开排名。

杨福家教授谈中外教育差别在哪里,提到第一个差别是:同学进学校的门是不一样的,这个关是不一样的。

中国总的来讲,从古代开始到现在都非常重视考试。现在一谈到应试教育这么几个字,就有种贬义,实际上认为不然。考试要不要?要!考试本身其实并不坏,但有一点我们要检讨的,就是中国学生现在很多的教育是一卷定终身。

在复旦大学工作的时候,有一次一位同事来见杨福家教授,他当时心情非常不好,说他的女儿考了99分。杨福家教授不认为99和100有什么差别,误差百分之一是国际水平嘛。但同事的回答让他无话可说,他说,差一分能进你们复旦大学吗?教育电视台每年暑假就要公布今年最低录取分数多少,而且教委宣布,所有进大学的人,都在这个录取分数线以上,没有一个人开后门的。这个分数实在太重要了,差一分也不行。

而在美国要进好的大学,一般要有五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有个sat考试,一年考7次,随便你什么时候考,满分1600分,进哈佛大概要1400分。但是没关系,负担不是太重,高一你就去考吧,你高兴什么时候去考就什么时候去考。

第二,高中四年要学220个学分,至于你三年学完也可以五年学完也可以,220个学分,每一门课5个学分,属于学分制。

第三,他考试的平均成绩要比,什么叫比,不是一张考卷是全部的分数,一张考卷给你的大概最多一半,你考卷全部对了,给你50分,平时如果你做一个航天的模型,玩一个能够遥控的风筝,都可以拿25分、30分。另外平时还有其他作业,甚至于对同学的帮助都算分,这样子综合起来看你是a还是b。

第四,考大学要有推荐信,推荐信不好随便写,要有个性的推荐信。中国很多学生总是要出国了,就找一些名人写推荐信,甚至于把草稿已经写好,我感到都是废话。杨福家教授介绍一个同学到了斯坦福,老师一看就行,为什么?这里面写了一句话,杨教授说,这个同学从小修电视机,什么坏的电视机到他手里都能修。斯坦福一看这里有他的个性,能修电视机的人他做实验恐怕不会太差,要他。所以有个性的推荐信非常重要。

第五,个别来谈,很多同学老师找你一谈就很清楚了。

中外教育发展论文范文

摘要:通过对中外教育的比较,从课堂纪律,课堂教学形式,考试制度,教师角色定位四个方面分析,阐述中外教育的差异。

关键词:中外教育;教育差异。

一个中国学生说:“集会场合就应该遵守集会的纪律,这是我们从小就培养的习惯。”一名来自新西兰的学生说:“青年科学节本来就是一次交流的活动,不能不让人说话,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感受。既然演讲很长,就应该给我们坐的地方。在我们国家,很少有这么长的演讲,除非是专题讲座。”

还有一个故事说得也很透彻:某学校出了这样一道题:下午两点到三点之间,时针与分针在哪一刻交会?在场的中国孩子马上拿笔列式计算,同班的美国孩子却轻松地拨动自己的手表,很快得出结论,这说明,中国孩子在动手能力方面与国外孩子存在相当差距。到底是什么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xxx宁教授曾说过:“主要是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出了问题。”

这两则事例都反映了观念和思维的碰撞,反映了中国教育和国外教育不同。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述:

一、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是课堂上必须遵守的规则,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的确,进行课堂教学没有一定的纪律是不行的。试想,如果在课堂上谁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岂不乱了方寸。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怎样看待课堂纪律?什么样的课堂纪律是好的,什么样的是不好的。有一位教师曾经形象地比喻某班级课堂纪律好:“我上课时,掉一根针都能听见”。此言虽然有些夸张,却足以证明其课堂上相当安静,如果教师不讲课,就没有别的声音了。对比中国与美国、日本的教育,中国教育重视共性而忽视个性的培养。在中国,课堂纪律井然有序,保持安静。上课坐要身直、双手要平放在课桌上,两眼要盯着老师,规规矩矩,学生的行为受到严格的控制,学生的任务是听和记。中国的教师认为这是良好的课堂纪律。在教学中整齐划一的现象比比皆是,如回答问题要异口同声,答案要标准,有的教师还要求学生在考试前应考作文,以达到思路统一。即使学生偶有独特的见解,教师往往以教材作为评判标准,循循善诱,于是学生只能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确,这种令人沉闷僵化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丧失了自由表现的机会,抑制了学生进行创造的内在动机。

相对中国而言,美国、日本的学生有着宽松的课堂纪律,充裕的课余时间。美国的课堂纪律甚至可以用“乱七八糟”来形容。他们的中小学生课余时间大部分是在一种比较宽松的、自由选择的娱乐活动中度过的,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教育氛围中,学生敢想、敢说、敢干,个性得到自由发展,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展示,创造力得到培养。日本近年来将教育的发展方向定为:让孩子拥有“生存能力”和“轻松宽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日本的学校注重在轻松宽裕的教育环境下,开展轻松宽裕的教育活动,同时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中国的中小学生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是在老师、家长的无限关怀而设计的种种作业中度过的,正是这种关爱,使孩子失去了个性、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空间,阻隔了孩子的自由梦想,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

二、课堂教学形式。

中国的课堂以班级为一个集体,以组为一个单元,固定不变。并且集中、统一授课,时间限定,整个形式过于单调、沉闷,对于中学或许可以,但对于小学就不大合适。孩子们天真烂漫、活泼好动、个性四射的特点,多少会被这冷冰冰的课堂组织形式所压抑,在课堂上,课堂纪律井然有序,安静得如同公堂,上课坐要身直、手平放,两眼直视,学生言行受到严格控制。一位美国教师曾评价中国幼儿园:“过分严密的管理,使得东方幼儿园看起来更像一座军营……如此过分地强调纪律秩序和行为规范,以致不惜以摧毁孩子们的创造性为代价。”国外的课堂以班为集体,但每个组都不是固定的,可以随着授课内容的不同而经常改变,并且不一定是集中统一授课,而是有序地轮流完成课堂任务。这种授课形式活泼有趣,趣味性、艺术性强,形式多样,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不仅如此,国外课堂的实践课程也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譬如上厨艺课,课堂就设在厨房中;汽车修理课就在汽车旁进行,鲜有先讲书本理论而不实践的课程。这与国内的课堂组织刚好相反,先在课堂上理论课,而鲜有实践课。国外课堂教育组织形式灵活、新颖,注重个性与人格培养,善于将课堂教育与实际创造相结合,挖掘孩子们的创造力,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三、考试制度。

我国是世界考试的故乡,也是考试制度的发祥地。在古代中国,以科举制为代表的考试制度在选贤用能、兴教育才等方面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自明清以来,我国的考试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度逐步僵化,成为禁锢教育、束缚人才的枷锁。考试的评价标准其实是由教育观决定的。即要强调哪些教学内容和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决定了我们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在国外,考试只是一个学习效果的检验工具。然而在中国,考试主要是作为筛选工具,分数不上录取线,就意味着被现行教育体制所淘汰。中外学生都需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但方法却不一样。国外的学校考试多采用等级制,而中国学校的考试则习惯于用百分制,认为百分制的区分度高,一分之差也能看得一清二楚,学生考试的主要目的就是升学就业。而在国外,考试的意图是鼓励创新思维,除数学外是不会有什么标准答案的,只要你给出合理的解释,取得某个答案的合理理由,即便答案不正确或不完善,一样可以拿高分,考核学生的能力素质和创新水平是外国教育的唯一目的。例如,国外的作文考题一般不定有关自己生活的题目,因为小孩子的阅历本来就简单,写这种文章只会让学生“捏造事实”。题目一般都是有知识性的,而且能激起学生对这方面学问的兴趣,这些题目把作文的知识性、趣味性全部体现出来,还能激起孩子们的求知欲。而国内老师布置的作文题是有关自己生活的题目,还要训练学生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学生一写作文就觉得愁眉苦脸,毫无兴趣。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我国的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它重视的是应付考试,是以考试得分为手段,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上大学为唯一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的教育。而国外的教育重视的则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以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主,重视的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今后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中。由于这种差别,使得各自培养教育出来的学生在能力上大不相同:国外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远强于中国同龄学生,中国学生的考试分数和记忆能力远远高于外国学生。

四、教师的“角色定位”

中国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贯扮演“严师”形象,“教不严,师之惰”,老师越严厉,越能管住学生,才有威望,才能使学生服从自己的命令,顺利完成教学内容,甚至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看到老师跟老鼠看到猫,能躲多远就多远,这难道不是老师的悲哀吗?在学生看来,教师是绝对权威,极少有商量的余地,听话才是好学生的标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被无情抹杀。我们国家一般采用授受式教育,基本上是以书本知识为内容,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师活动为中心,通过教师讲,学生听,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家庭,这种传统的授受式教育确实培养了孩子听话的习惯,在继承优良传统、掌握知识、规范行为等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国外教师在课堂上扮演三种角色。一是“引导者”,教师很少照本宣科传授知识,而是向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主要资料,让学生自行完成。二是“指导者”,对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随时进行点拨、提醒、指正,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至于偏离既定学习目标和任务,也能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德、智、体、动手操作能力进行协调发展;三是“朋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地位始终平等,师生可以互相探讨问题或争执,保留自己的观点,教师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很少出现体罚学生、斥骂学生的现象。国外师生极为融洽,甚至有点自由、散漫,对学生限制很少,相比之下,中国师生的关系显得较为呆板、生硬、紧张。”

纵观中外教育的种种差异,我们应该对中国的教育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确实存在着诸多不如意的地方。“如何把中外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更能适应当今世界的发展需要的教育制度、教育形式”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知识经济依靠的是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如何点燃隐藏在青年人头脑中的智慧火种,让它燎原中华大地,出现一批又一批富有“梦想、创造性思维、发明”能力的年轻人,如何结合实际创新我国的教育,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

工商管理教育发展走向论文

计量经济学既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是一种学派,也同时是现代很多学科的基础工具。无论是在经济领域、管理领域还是国际化金融领域,都逐渐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应用作用,同时,计量经济学家也非常受各方面专家的尊敬。因此,对计量经济学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与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本论就以此为初衷,对计量经济学学科理论与实践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几点思考,对其未来发展趋势有一定的把握,旨在对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1].

1计量经济学学科内涵以及发展历史。

1.1计量经济学的学科内涵。

计量经济学的学科内涵是一门专业研究经济相关领域的经济学特征、经济数量模型和经济关系变动的经济学科,具有很重要的经济内涵和现实意义。计量经济学学科可以说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也是一种学派,也同时是很多其他各类学科的基础工具和分支内容。它能够通过将经济理论数量具体化等方式,通过经济数学模型和方法的不断钻研,更深刻地把握现代经济和客观规律,更好地根据规律来研究很多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为社会宏观、微观经济问题都可以提供经济方面的智力支持。

1.2计量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历史。

相较于国际上的大国,计量经济学在我国的开发与应用比较晚。近30年我国才比较广泛应用计量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制度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过渡的阶段。我国的统计制度也在这段时间经历了从物质平衡表体系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过渡转变。在20世界90年代初期,恩格尔的arch模型作为“现代经济学前沿”被推广到我国,结合我国对经济的重视,对我国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和未来趋势走向有很大的影响,也对其学科的不断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最近几年来,计量经济学在我国逐渐普及以及被重视,关于其的应用以及学科研究文献已经比较广泛和常见。例如,经济时间序列、波普理论、var模型、cc模型、lse模型等计量经济学模型也成为了我国经济研究领域最为广泛的计量经济学建模方法。同时,也有学者开始使用国际先进的dsge模型,并在我国很多应用研究领域广泛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

艺术教育发展现状论文

在讨论、认识何谓脚踏实地、人性化的艺术教育的时分,笔者以为有几个关键点需求厘清,如什么是艺术?艺术的特性是什么、艺术的实质是什么?认识艺术的办法与认识数学的办法能否一样?假如对这些中心问题没有一个分明的认识,盘绕艺术树立起来的教学就会犯“闭门造车”等客观主义错误。客观主义会贻误学生、贻误学校,以至是贻误国度,由于学生是国度将来的主人,他们能否成为可用之才,取决于他们如今所遭到的教育。

什么是艺术?关于这个问题,英国当代著名艺术史学家、美学家贡布里奇在他的艺术史专著《艺术开展史》的导论局部讲的第一句话就是:“在理想中基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要艺术家而已。”这句话是想提示人们一个明显存在的事实:艺术是一个远为复杂的东西,自始至终都充溢了不肯定性。当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议论一个叫“艺术”的东西的时分,这个称号背后所包含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艺术的这一特性反过来也证明了,关于艺术是不存在肯定而严厉的定义的。否则,艺术的形态一定是被锁定而成为固化了的状态。如此一来便不存在艺术的开展,同时也更不存在艺术的历史。

尊重艺术的这种不肯定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客观事实才是树立科学认知的前提,也才是树立教与学的前提。

目前,在艺术教学与艺术教学的管理方面存在的较大问题是:把艺术同等于科学,固然没有在言语上、在文件上明说,但实践上却是经过学院对艺术教学的管理办法,以及对艺术教学环节的评判办法等,以为艺术的学习和创作也应该像科学研讨那样,能够以所谓科学的名义,经过对资料的占有、剖析、归结,以及在逻辑推理的根底上得到艺术的表现方式,同时也得到对艺术表现的实质的认识。既然艺术与科学类似,当然艺术教学与艺术理论也应该能够像数学学习和研讨那样确立规范和逻辑程序。事实果真如此?答案能否定的。几千年的艺术历史和近200年来的美学研讨通知我们――从没有哪一件艺术作品是在逻辑推理的根底上(比方,像数学命题的演绎推理那样)自动生成和呈现,也从没有哪一位观赏者的审美快感是以逻辑推理为先决条件的。艺术是直觉表现,就是情感表现,而直觉与情感如今不会、未来也不会由计算和推理得来。由于,它们都是生命不可分割的组成局部,而生命更不是剖析和推理的结果。

固然艺术充溢了不肯定性,无从定义,但并不标明无法认识它。巨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依据本身的创作理论活动总结:“唤起本人曾经体验过的情感,然后经过运动、线条、颜色、声音或言语方式的表达,来唤起他人的情感。如此,传达情感给别人,而其别人也可能会体验到相同的情感――这就是艺术活动。”法国巨大的雕塑家罗丹说:“假如没有体积、比例、颜色的学问,没有灵活的手,最激烈的感情也是瘫痪的。”罗丹的这句话能够视为是托尔斯泰关于艺术的了解的一个补充。由此,我们能够大致肯定艺术的中心元素是什么,辅助元素又是什么?这就是艺术的中心元素与首要目的――表达情感。至于运动、线条、比例、体积、颜色、声音、言语等辅助元素以及统合它们的方式(即辅助元素之间的组合方式)则都是为表达情感效劳的。情感首先是与感受力和直觉有关,而不是与思想和逻辑有关。关于艺术的这些特性,英国著名诗人和美学家赫伯特里德以为,艺术的魅力并非诉诸认识知觉,而是诉诸直觉领悟。一件艺术品并非寄寓于思想,而是发端于感受。它是谬误的意味,而不是谬误的直述。

“仅靠解释或界定的办法,也就是说,仅靠对艺术作品进行有目的的剖析,是不可能从作品中取得快感享用的。这种快感是在同整个艺术作品的直接交流中产生的。一件艺术品常常令人诧异不已,当人们尚未认识到其存在时,它早已开端发作功效了。”赫伯特里德既道出了艺术的奥妙、艺术观赏的奥妙,同时也道出了艺术学习的奥妙,即接触、感受和领悟,这种学习办法远比解释、剖析重要得多。如此,并不是说艺术的学习能够不需求解释和剖析,而是要有主次和先后。正确的办法应该是尊重艺术的特性,同时也尊重观赏者和创作者的个性,由于艺术的观赏和创作永远是在艺术品与个体之间树立的,只要两方面有机分离,先接触、感受,后解释、剖析,以接触、感受为主,解释、剖析为辅,只要这样,关于艺术的学习和控制才干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艺术不是科学,也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物品。对艺术的学习、控制以及对艺术教学的管理采取所谓科学的、物理学式的条块化管理,其正面功效是值得疑心的,由于艺术所面临的中心问题,如情感与表现、美与丑、真与善、旋律与构造等问题,永远都处于非肯定的状态,没有固定的形式,没有固定的形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并非单靠科学办法介入所能处理。真正的艺术教育只能是在尊重艺术本身规律的根底上,分离学生的特性做启示式的引导。在艺术教学环节中,要允许有相当的弹性,而不是肯定性,由于艺术本身就充溢了不肯定性,同时,学生的学习才能也因人而异。形成这种情况的缘由有很多,比方,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心情、身体、心理、性格等方面都会起作用。所以不能强求划一划一,而是要尊重这种差异,并视这种差异为个性培育和个性构成的根据和根底。假如要谈科学的艺术教育办法,后一种办法才是。没有脚踏实地的态度、没有对事物自身的尊重,谈不上科学,更谈不上科学的肉体。在艺术教育环节当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特性和需求树立教学办法,还是以教学管理为本,以教师和教科书为中心树立教学形式?是培育学生的学问,还是培育学生的才能?反映了两种价值观,也反映了两种教育观。假如把学校比作工厂,学生就是工厂里的产品,产品的价值如何?并非全由工厂决议,而是由社会决议。

农村幼儿教育发展论文

整合性是上海二期课堂改革的核心。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儿童的能力是多元的,这是幼儿发展的智能基础。笔者看来:整合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内容、环境、材料以及方法、方式等要素的作用,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服务;二是通过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地把幼儿各种智能整合到活动过程中,促进幼儿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这里把前者叫做“活动整合”,后者叫做“整合发展”。“活动整合”要以“整合发展”为中心开展音乐活动教学。

二、为何在音乐活动中“整合发展”?

音乐学科虽是个独立学科,但是其富含的教育价值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从广度来看,音乐既是一项技能,也是交流的工具、审美的平台、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游戏,对于幼儿的思维、能力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等皆有积极作用。从深度来讲,音乐蕴藏着深刻的思想与情感内涵,对音乐的发掘与个性化诠释,体现一个人的心理倾向与成长背景。例如:。

音乐活动也是一种游戏。游戏是学前期幼儿天然的朋友,音乐活动天生的游戏性与综合性,非常符合幼儿的兴趣取向。游戏包含着极其丰富的能力要素,是幼儿教育的宝箱,在音乐活动中整合幼儿发展是非常可行的。理解了这一点,就理解了幼儿音乐活动蕴藏的教育价值,发掘这些价值,对于促进幼儿整合发展具有积极价值。

三、在音乐活动中如何“整合发展”?

1、幼儿各种音乐技能的“整合发展”

幼儿音乐技能包括很多方面的能力,如歌唱、乐器演奏、欣赏、韵律活动。各部分内容有听、唱、动、奏等不同活动和特点。所以,幼儿音乐活动的组织也应该注重综合性、整体性,把音乐教育的各要素进行多样化、多层次整合。

2、音乐活动中“非音乐能力”的“整合发展”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音乐课程,应拓宽音乐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所以,在音乐活动中对幼儿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语言能力、审美能力、交往能力等“非音乐能力”要进行整合训练,促进幼儿发展。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确立好活动的多元化目标,发掘活动中各种教育资源,并围绕目标进行整合。其次要采取多元化的手段,对音乐活动进行创新性的设计,发掘活动资源中的教育要素,选择性地进行各种能力的训练。例如(加例子):在音乐活动中训练语言能力;再如:在音乐活动中训练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在音乐活动中训练探究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等等。

二期课改特别强调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发现,通过让幼儿去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合作讨论、表演展示等。探索发现式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幼儿思维、实践、表达能力以及交往等各种能力的发展。甚至可以通过与文学作品、体育技能、自然科学等进行结合,让音乐活动成为教育的百科全书。当然,整合性的音乐活动不是一个松散的拼凑,而是一个有轻有重、有取有舍,纵横联系、上下通透的结构优化的活动。

3、音乐活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发展”

音乐与情感价值观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音乐的审美价值与思想道德发展密不可分。音乐活动要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受到音乐的感染,为音乐感动,与音乐共鸣,在音乐的熏陶中获得情感的升华、理性的回归,促进处于萌芽时期的幼儿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发展。

所以,在音乐的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幼儿从理解音乐的美、理解音乐的内在语言,拓展到理解生活中的美,学会欣赏世界、欣赏他人、关爱生命。让幼儿稚嫩的心灵在音乐的柔美中获得最为幸福的成长环境与最为丰富的精神营养。在活动中我们要创造出与活动主题吻合的意境、氛围,帮助幼儿理解、体验、把握与欣赏音乐,将感受、体验和创造几个层次的活动整合起来。例如:节奏是构成听觉艺术的重要元素.它既能表现文学作品情绪的起伏.又能引起欣赏者的情绪变化,它们和故事中的形象、情节、节奏等美的规律具有相通性.可以根据二者共同点加以整合,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等。

四、“整合发展”的前提与要求。

要让主体在活动中积极探索。让幼儿去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合作讨论等,激发学习兴趣与思维,整合幼儿发展。曹冰洁老师提出“持续性共享思维”,就是在合作学习中大家共同进步,在幼儿个体的充分发展基础上,通过集体教学与合作探究,让幼儿在合作讨论、互相学习、互相示范中成长发展。

整合性的音乐活动还需要多元化评价。评价不仅要检查幼儿技能学习的效果,更要关注幼儿学习过程、方法,重视对幼儿情感、意志、态度、思维等的评价;不仅要让评价成为诊断的工具,更要让评价成为激励幼儿发展的动力,评价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区别优劣,而是激励成长,教育评价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发展。

全方位的整合更能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音乐是其中的一个载体。经过整合,使得音乐活动更能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认知、能力等各方面发展,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论文

近年来各地区学前教育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弥补历史欠账,着眼发展需求,打造更加优质高效的学前教育成为了时代所需。各地区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抓好一批优质的示范园建设,不折不扣贯彻新课程理念,强化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共同着力推动学前教育发展走出困境,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地基层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许多地区对学前教育投入不足,甚至采取改制等方式一卖了之,影响了基层学前教育的速度和质量,与广大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迫切要求、与社会发展形势对学前教育的任务格格不入。近年来学前教育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发展也迈入了快车道,如何又好又快的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更好地实现发展瓶颈的有效突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弥补学前教育历史欠账。

近二十年对农村基层学前教育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发展的艰难时期,学前教育并没有像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一样得到大力的财政支持,相反却靠着社会力量多元化投入艰难前行。各地虽然也办出了一些好的优质幼儿园,但是整个面上是不均衡的,整体发展水平是偏下的。在这一过程中,各级财政投入的短板是导致学期教育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在当前各阶段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下,地方政府应当不断加大财政投入,通过有所倾向、有所加快来弥补学期教育过去的历史欠账。县一级政府应当承担起学期教育投入的主要义务,并积极向省市财政争取资金扶持,将各地公办幼儿园建设以及整个学前教育投入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纳入十三五总体规划,纳入教育中长期目标,并且要求乡镇一级配套土地、水电、交通等,所需投入也安排相应的财政投入,共同促进学前教育向前发展,以财政的大投入实现教育的大提速。

二、抓好重点园的建设,发挥整体示范带动效应。

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必须要率先打造一批硬件设施好、软件齐备、师资队伍建设较强、办园质量较好的重点幼儿园,以这些重点幼儿园为示范,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的幼儿园,实现区域范围内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在这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抓好县级层面重点幼儿园的建设,以这些幼儿园为龙头分别辐射不同的区域,形成龙头化集团办学的格局,以一拖几的方式带动镇区幼儿园的发展。同时,要在镇区幼儿园中选树一批区域重点园,带动更多的一般幼儿园的发展。建设重点幼儿园除了加大政策和资金倾斜力度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制度建设,将这些重点园的优势、办学经验特长与其他幼儿园联系起来,要通过以奖代补、捆绑考核等形式,激发这些重点园的积极性,使其在整个面上学前教育的发展中更好的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促进一般幼儿园的齐头并进发展。

三、深入贯彻课改理念,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幼儿园的经营者、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都要始终将课改理念作为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总方向和总纲领。平时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改的文件精神,把握其精髓,联系自身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课改在学前教育阶段的贯彻落实力度。各幼儿园应当将课改理念贯穿于整个办园工作始终,首先要着眼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既要让他们学到一些知识,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能力,更要重视情感与思想教育,让孩子们知识面开阔、动手能力增强,而且受到良好的思想启蒙教育,懂得尊敬长辈、热爱祖国、与人友好相处等等,这些方面是学前教育阶段促进幼儿素质化发展的重要特征。各级幼儿园要将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作为重要的目标追求,同时在学前教育工作中,各地要将教学手段的提升作为重要抓手,大力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更好的展示教学信息,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让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学前教育还应当在拓展教学空间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幼儿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感悟美丽的田园风光,参观了解感悟生活等等,这些方面都是贯彻落实课改理念,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抓手。各层各级幼儿园都要重视将课改理念的贯彻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结合起来,综合着力为广大幼儿营造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强化教师队伍培养,锻造一支优质学前师资。

教育工作关键在于人的因素,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的质量。当前正值学前教育恢复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一大批有知识、能力强、懂业务、肯奉献的幼儿教师,从地方政府到教育主管部门再到幼儿园自身,要共同着力培养优质师资队伍。首先,地方教育部门要制定中长期规划,加大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力度。可以采取联合培养、定向培养等方式,与大专以上层次师范院校建立合作办学关系,加大招生培养力度,分年度有序的补充到基层学前教育行列。其次,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幼儿办学机构强化在职师资的培训,通过严格把关职业门槛、强化履职能力测试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在职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既要求他们知识面丰富,而且琴棋书画等技能精通,还要具有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能够熟练的与孩子与家长与社会沟通等等,通过这样的途径提高现有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另外,还要在区域范围内建立能进能出的优胜劣汰机制,以师资队伍的流动激发活力、提升素质。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从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到学前教育单位自身,都要积极思考探索,充分聚合资源走出一条更加科学的发展之路。

艺术教育发展现状论文

在社会对艺术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的大背景之下,国家相关部门已出台政策加大了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比重,艺术课的开课率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低于80%,高中阶段的艺术课也要本着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原则开足开满。不断深化艺术教育课改、完善艺术教育手段、提高艺教水平,建设艺术教育高水平教师队伍已成为当前迫切的需求。同时,让全体学生能够经常性地参加内容丰富的课外艺术活动、全面接受艺术教育也成为一项必须规模化、制度化、常态化的任务。但实际中与以上原则相悖的现象是:迫于现行的应试教育和升学率的需要,一些学校的艺术教育成了“空头支票”,出现了标有“足量”艺术课的课程表在实际中演变成“二次课程表”,也就是艺术课经常会被其他“主课”所替代的“潜规则”现象。长期的应试教育任务使得大多数学校艺术教育的硬件不足:师资缺少、设备匮乏;课程考核力度不够、教师积极性较低。这种对上级要求疲于应付、对艺术教育严重轻视的局面令人担忧。面对这样的形势,艺术教育必须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要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社会的教育需求,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做出思考。在深刻理解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对艺术教育的整体机制进行全方位的理论探讨。艺术教育机构在明确办学基础与办学条件差异的前提下,制定不同的培养任务、定位不同的办学层次,对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基于以上的探索和实践,民办艺术教育便应运而生。

作为艺术教育事业中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民办艺术教育已成为当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艺术教育需求的一种重要途径,是社会进一步增加艺术教育投入,扩大艺术教育规模的有效方式。目前各级各类艺术教育机构正在兴起,创办民办艺术教育机构成为热潮。这项事业的兴起在整体上增加了艺术教育培养的力量,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由此我们也看到了民办艺术教育的优势:首先是在办学基础要素方面。由于民办教育机构具有财产所有和管理自主权,因此办学的生产资料不必依附于政府,它们在教育政策法规范围内享有较大的资源自我支配权。民办艺术教育的主体可以在办学的基础建设上,自行构筑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适应时代特征的发展规划,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配置师资、校舍、教学仪器,规划校园环境等。这些自主权能为保证办学质量提供必要条件。人事管理方面,民办机构大多实行聘任制,招聘范围不必受地域限制;聘用制度灵活,可以按需选聘人才而不存在强行配置。人才管理上可以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人才流动,自行协调、合理安置。这样的管理制度有助于选拔精通管理和实际教学各有所长的人才,并在人才的年龄和性别方面构造互补效应,有助于构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这就为艺术教育办学的制度构成、学科建设等方面创造了优势。财力方面,融资自由、用资自主的特点使民办机构能保障教育所需的各项开支,无需担忧因资金限制而造成的发展滞后情况。物质资源上,民办机构可以按照自己的发展计划和需求进行合理配置,避免了公办教育机构因行政干预而造成的拖沓、低效配置局面。办学基础要素上的综合优势为民办艺术教学机构彰显其现代理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民办教育具备自我激励的发展动因。民办艺术教育机构较之公办机构有着独特的自我激励机制。面对与较为强势的公立机构的竞争,民办机构要承担较多的社会风险和压力。比如办学行为要接受政府政策法规的规范,要达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估要求;由于教育资源直接取之于社会,民办机构必须履行其对被培训对象的承诺,接受来自社会的舆论认定和行为监督。也就是说,直接服务于市场的处境使它们必须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质量至上这个办学理念就成了民办机构不必言说的必然宗旨。在这样强烈的竞争意识的驱动下,创业者们思维上的开拓性和实践中的开创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民办教育体制下的从业者时常具有较强的进取心,较之公办教育机构的人员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探讨和改进教学方法,采纳先进的教学手段成为他们的首要任务。除此之外,他们还会积极拓展信息渠道,重视来自被教育对象的信息反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逐渐走出一条自我完善、逐步提升办学层次的道路。民办艺术教育机构在办学思路上的特色意识较强。因为能够充分意识到特色、创新是艺术教育的发展之本,是衡量一个有机体是否具备生命力的标志,因此在实践中创业者们能够将特色理念不断融合在每个教育环节中。从管理者到一线教师都力争将彰显个性、增强活力的思想贯穿在艺术教育的实际行动上。当然,民办教育机构的这些特色发展优势,除了来源于创业者办学思路上的理性认识,还得益于他们区别于同类公办机构的优势条件。比如经营的自主权使他们在政策法规的允许范围内不必接受过多的行政限制,办学风格上有相对较为广阔的发挥空间。物质财力上的自由度也为特色教育的硬件设施提供了可靠保证。雄厚的人力资源也为特色教育在课堂中的实现提供了充分的可能。以上优势促使民办艺术教育机构能充分彰显其特色优势,改变了过去艺术教育千校一面的平庸状况,向社会展示了民办艺术教育学校有特色、办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生动局面。

第一,生源上的劣势问题。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愿意接受民办教育机构培训的学生,有很大部分来自艺术高考的淘汰者,这是在民办艺术教育机构还未在学历、学位方面完全取得全民认可的情况下,部分艺术高考落榜生做出的“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这就造成了民办机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局面。面对这样的挑战,民办艺术教育机构不得不在师资和管理上加大投入:更加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更加注意因材施教,更加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民办艺术教育机构要正确处理好公益性和自身效益的关系。教育事业本身具有公益性,从事民办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选择了社会公益事业,这就要求民办艺术教育机构从业者要担当相应的社会责任,而不能片面地只考虑自身经济效益。民办艺术教学机构的投资者要将追求经济效益的目标与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可有所偏颇,否则由此带来的利益膨胀思想必然会导致艺术教育市场的混乱、民办教育体制的瓦解,那么民办教育机构最终也会因缺乏有力的社会支撑而导致丧失后续发展动力。

第三,艺术的特殊性决定了人们很难对艺术教育的结果和成效给予准确的测定,人们难以制定出一套整齐划一的标准来对民办艺术教育的成果加以评定,因此对民办艺术教育结果的评判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我们从全民兴办艺术教育的热潮中冷静下来做更加深入的思考,找到加强对民办艺术教育机构合理监管、科学评定的方法,以促进民办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第四,要正确处理好扩大办学规模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一些正在发展中的各民办艺术教育机构在初具成效的基础上考虑扩大办学规模,这也是适应艺术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不容忽略的是,合理地扩大规模并不能以牺牲办学质量作为代价。在将质量意识放在首位的前提下,民办机构可以自行加大未来发展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办学设施、优化办学条件。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要更加注意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创新培养模式,使自身的内在实力与外在的形象相辅相成。

第五,协调好民办教育事业中投资者与具体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我国现阶段民办教育的投资者与经营者大都并非为同一个体,因此民办教育投资者要与经营者在办学目标和办学宗旨上有高度的一致性。投资者要善于选拔懂业务、善管理的专业人才作为具体办学机构的经营管理者,并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支持。比如应当赋予经营者与之地位相适应的行政权力和管理权限,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大胆探索艺术教育的理念、大胆实践以专业知识为导向的管理措施。经营者也应该及时在办学思路和经营思想上与投资者加强沟通,接受投资者的管理与监督。我们相信,民办艺术教育会在今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走上正轨,在自我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日渐成熟,为我国的艺术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论文

[摘要]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首次提出了“家庭农潮这一概念,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鼓励农业经营体系和经营主体创新,其中再次提到了“家庭农潮,受到了社会各方面极大的关注,激发了全国农村发展家庭农场的热情。然而,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家庭农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培育和发展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但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条件限制,亟需在如何认清条件、克服困难、顺势而积极有为等方面作深入研究,以便科学指导与实现。本课题以我县为例,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县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提炼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中的影响因子,借鉴国内外家庭农场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我省家庭农场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社区治理制度设计政策建设。

一、研究背景与国际国内经验借鉴。

家庭农场是源于欧美的舶来名词,在我国它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全省社会各界投资农业的热情在不断增长,但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劳动力、技术、资金等制约,有的新办农业企业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还出现了个别农业企业“跑路”现象。自2006年起,宁波、嘉兴等地先后进行了家庭农场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不少可借鉴的经验,有的还成为了全国示范点,实践已证明了家庭农场的坚持和完善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同时具有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所没有的长处,它适应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需要,发展家庭农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县先行探索的家庭农场还存在理念、要素。技术、素质等方面的不足,尚不足以成为推而广之的先进样板,急需在理论与实践上再深入研究和探索。

(二)横向比较。

综合多重考虑,在国内,课题组选择上海松江区、浙江宁波市和安徽郎溪县家庭农场发展这三大“范本”作进一步剖析;在国际,课题组选择有代表性的荷兰和日本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进行介绍。从国内外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一是家庭农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适度规模经营。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让土地活起来,使农地相对集中,适度扩大经营规模,并赋予家庭农场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物权;二是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荷兰、日本以及国内三地的家庭农场发展的共同点便是都有较好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家庭农场主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使得家庭农场适应市场经济,满足市场千差万别的需要,有效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三是政府需要加强对家庭农场的管理和扶持。如强化政府和资金扶持,建立家庭农场的准入和考核淘汰机制,注重发现和扶持培育典型,提供教育培训机会,提高农场主素质等。

二、**县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县的家庭农场已在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业、畜牧和水产养殖业、种养结合业以及休闲观光农业等产业出现多年。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县就有了家庭农场的雏形,出现了一批适度规模经营的种粮大户。90年代后期,随着效益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又出现了一批从事蔬菜、瓜果、畜禽养殖等等的多种经营的规模大户。同时,大户们的市场意识、经营意识不断增强,一些大户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自发的或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将自己的经营行为进行工商注册登记,形成现代农场的先行版。1998年,平湖市广陈镇第一农牧场经工商注册登记成立,成为最早具有家庭农场性质的农业经营主体之一。2009年,我们嘉兴首个家庭农唱―海盐宏亮农场经工商登记注册成立。紧接着,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也制定了相关政策予以鼓励和支持,我市相继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的指导意见》、《嘉兴市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考评办法》,嘉兴市家庭农场的培育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家庭农场425家,总面积7.11万亩,平均经营面积167亩左右,产品涵盖粮油战略产业及水产、水果、蔬菜、畜牧、食用菌、花卉苗木、蚕桑等七大主导产业。从我们**县的家庭农场的发展总体情况来看的话,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示范带动、标杆引领,产业全面、规模适度,效益突出,注重品牌。

三、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子。

我们**县家庭农场发展成效初显,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了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较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的收益,同时也为循环农业及农业科技研发推广提供了载体。然而,由于家庭农场发展尚处于基层自发探索和实践阶段,从政府宏观角度研究分析,存在鼓励支持发展的政策性缺陷;从农场微观角度分析,则又有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诸多瓶颈。而且,通过对**县家庭农场的深入调查研究,我们还发现,当前不同产业的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子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大方面:思想认识不足,主体身份不明;生产要素制约与农业科技装备滞后并存;政策扶持薄弱,抗风险能力弱;社会服务水平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这些问题,都是对可持续发展有影响的因子。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是探索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农业现代话的重要途径。然而,家庭农场的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必须兼顾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现有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与配备社会服务体系下一个家庭所能顾及的范围,否则如果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超过自身经营能力,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都可能下降。因此,要通过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土地、劳动力、资本、管理四大要素的优化配置,以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进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推进。

四、加快家庭农场发展的路径与政策建议。

家庭经营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以效率和公平为原则,以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为目标,坚持方向性和渐进性相统一,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加强示范引导、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服务管理,是家庭农场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一)准确理解家庭农场的含义,明确不同类型家庭农场认定标准。

探讨了家庭农场的内涵;进一步明确了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在培育现代家庭农场的过程中,坚持发展、规范、提高并举;同时,应当促进家庭农场经营结构的多样化。

(二)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为培育发展现代家庭农场创造必要条件。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提高家庭农场生产力水平。

设立财政专项发展资金,用于家庭农场提高生产力建设;优化金融服务,为家庭农场提供资金支持;拓展农业保险服务,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加大农产品销售环节扶持,确保农民获得更大收益。

(四)促进合作与联合,支持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动发展。

鼓励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继续鼓励合作社走向联合;充分发挥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

(五)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突出服务机制创新。

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着力推进合作型服务;提升发展市场型服务。

(六)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层次,增强科技对家庭农场发展现代农业的贡献率。

增强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运用;全面提升农业装备的层次,着力提高家庭农场的水利化、装备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

(七)提升现代农场主的素质,培育职业农民。

逐步建立农场主职业化制度;研究农业职业的变化,增强对现代农场主培训的针对性;鼓励大学生从事农业,提升经营者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农村幼儿教育发展论文

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助,我们先后于1993年6月、8月及11月,采用问卷、谈话、测查、参观、访问等方法,分别对安徽省绩溪县、祁门县乡镇幼儿教育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八十年代以来,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昔日贫穷山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幼儿教育已逐步得到了重视,并且有了很大的发展,幼儿入园(班)率逐年提高。如绩溪县北村乡幼儿入班率1990年是20%,1991年为23.8%,1992年上升到27.9%。但是,发展中的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着诸多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寻求这些弊端的矫正对策,尽快地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不仅是实现中国政府对《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承诺的需要,也是提高二十一世纪我国农村人口素质的迫切需求。

农村幼儿教育在步履维难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陷入了许多并非完全因客观条件而形成的困境之中,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园(班)条件简陋。

农村幼儿园(班)由于缺乏资金、领导不够重视和管理不善等原因,使办园(班)的物质基础条件十分简陋。幼儿班的室内高度一般不足3米,人均占地面积不到1.2平方米,缺乏良好的通风条件和幼儿活动必要的空间;受传统农居窗户狭小的影响,室内采光面积普遍小于地面的1/5,远远低于幼儿活动室规定的采光标准;大多数幼儿园(班)的桌椅、板凳由农户家庭筹借,高低长短不一,极不适应幼儿形成正确坐姿的需要;还有的班级缺少最起码的卫生盥洗设施,没有幼儿厕所、饮水桶、洗手水龙头,茶杯与手巾混用现象十分普遍;更有一些班级的房舍、门窗陈旧破败,严重危及幼儿及教师的人身安全;室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场地狭窄,人均占地面积不足3平方米,教具、玩具和大型户外游戏器械及幼儿读物奇缺,各种游戏活动难以进行。

由此可见,农村现有幼儿园(班)还未能为幼儿创设必要的生活、学习和娱乐备件,这既对幼儿身心的发展、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形成严重的障碍,也阻碍了幼儿基本动作的训练、智力的开发和品行的.塑造。

(二)“小学化”现象严重。

农村幼儿班基本上都附设在小学里,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制于小学,“小学化”现象十分突出,几乎所有的幼儿班没有分设教养员、保育员,而是参照小学的做法,配备一名教师,幼儿教育的保育功能被严重弱化;幼儿的一日活动与小学生如出一辙,到校后坐在教室里上自习,和小学生一起做早操,按照小学的铃声上下课,教学内容方面,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注重读、写、算的学习,教学方法上,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念、幼儿读,教师做、幼儿看的“注入式”或死记硬背的方式统治着课堂,教学时数上,每周上课节数多在18节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4节,每节课长达45分钟,幼儿户外活动时间被大量挤占,每天尚不足1小时,给幼儿布置课外作业,进行期中测验、期末考试。

实践证明,这种把幼儿班当成是小学预备班来施教的错误做法,使幼儿未能得到符合其身心特点的适当的教育,天真活泼的稚气、竞争向上的意识和求知的愿望逐渐熄灭,阻碍了幼儿未来的发展。

[1][2][3][4][5]。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论文

摘要:从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以来,农村学前教育虽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和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其底子薄、范围广、数量大、欠账多,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短板”。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拓宽资金来源,加大投入,改善办园条件;加强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教学体系;改变家长陈旧教育观念,加大力度推进家园合作等。

1.1经费投入有限,办园条件差。

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学前教育的发展对经济支持的需求就更大,再加上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和筹资渠道的不畅通,导致一些地方农村教育经费来源先天不足。当前,虽然我国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有所加大,并有意识地向农村地区倾斜,但真正用于农村学前教育的经费却是杯水车薪。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导致了一些农村地区幼儿园办园条件差。一些农村幼儿园选址不合理,幼儿活动空间狭小,班额远远大于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并且对于整个园所缺乏合理的规划。在设施设备上,一些农村幼儿园没有足够数量的可供幼儿操作的玩教具,大型的活动器械除了滑滑梯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了。最值得关注的是幼儿园在安全、保洁、消毒设施方面的欠缺。

1.2师资力量匮乏,教师队伍流动性强。

教师质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质量。一些地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不足折射出农村教师队伍的参差不齐。在一些地方农村,由于工作环境艰苦、工资待遇低、缺少专业发展机会等原因,鲜有具有幼儿教师资历的合格教师选择去农村工作,即使去了一些人也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换取工作经验的“跳板”。这种现状一方面致使农村幼儿教师师资力量陷入极度匮乏的状态,另一方面,造成了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流动性强,虽然有优质教师存在,但教育质量却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1.3“小学化”倾向严重。

幼儿教育“小学化”不仅是对幼儿现阶段的身心发展,还是对将来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都起着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然而,一些农村地区幼儿园教育始终存在于小学的影子里,无论是在教育内容、教育管理还是教育评价上都成为小学的预备班。在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当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回顾我国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可以发现其中普遍重视“读、写、算”的教育,而轻视对幼儿的保育工作。

1.4家庭与幼儿园教育脱节。

在一些农村地区,绝大多数孩子都属于留守儿童,这部分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孩子的教养大多是由祖父母承担,在祖父母辈的人眼里,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万事大吉,他们不会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来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而孩子的父母也因为不在孩子身边,再加上工作繁忙,与老师很少有充分的沟通,甚至有部分父母觉得幼儿园没什么好沟通的,等孩子上了小学再于老师沟通也来得及。这种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脱节,使得幼儿园教育往往事倍功半,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2.1拓宽资金来源,加大投入,改善办园条件。

当前,制约农村学前教育的关键是教育经费不足。现阶段,政府作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经济支持者,在今后政府工作中要提高对这方面政策倾斜力度同时坚定不移的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经济支持。巨大的资金缺口仅仅通过政府的投入来填补很明显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拓宽资金来源,通过社会募捐、慈善捐助、企业对口援助等社会力量来筹集资金。我们要利用已有的经济支持,合理规划园所,维护、增添设施设备,不断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

2.2加强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尽快解决长期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教师编制、待遇等问题,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适当增加农村幼儿教师编制,以减轻她们的工作负担,并将她们纳入社会保障的范畴。其次,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和园长的培训,可以通过与城镇优秀幼儿园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在不断的交流研讨中改进观念,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园长的管理能力等。再次,可以通过城乡幼儿教师的双向流动来促进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成长。

2.3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教学体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活的乡村教育就要用活环境,不用死书本。首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农村孩子的特点,注意动静结合、室内户外相结合、小组个别相结合等。其次,在五大领域方面,要充分利用农村天然的环境,选取幼儿感兴趣的自然事物或生活事件,教师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给幼儿自由的环境,积极的引导幼儿去探索、观察、记录,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要更关注农村幼儿艺术领域和语言领域的发展。最后,要因地制宜,利用现有的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重视民间传统游戏的的价值。

2.4更新家长教育观念,推进家园合作。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伙伴,幼儿的教育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完成。我们必须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孩子幼儿阶段的教育,这里的教育指的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不只是智育。幼儿园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家园合作,针对农村地区大多由祖父母辈的家长教养孩子的特点选取合适的家园合作形式。同时,要加强与孩子父母的沟通,将幼儿的成长现状,遇到的问题反馈给父母,并向父母传递科学的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2]严仲连,何静.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现状与执行策略[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3]杨莉君,曹莉.中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6).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