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论文(优秀16篇)

时间:2023-11-28 16:05:57 作者:文轩

思想是人类灵魂的镜子,它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观。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思想表达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借鉴。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生活化理念的融入论文

摘要: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正是知、情、意、行同时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知是道德认识。认识是否正确,关系极为重大。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建设和谐中国、和谐社会的今天,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我,看到了教育工作新要求,即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而最重要的手段是从中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抓起。

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只有我们的少年从小就具备小公民意识,具有良好的道德人格,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强大,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

教育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思想德育教育是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根据这一时期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我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加以正确引导,则能促进中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品德。为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坐起:

现在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在一些青少年学生中是非颠倒:如视挥霍为慷慨,视节约为吝啬,视暴躁为直率,视友谊为“哥们义气”,视尊敬教师为“拍马”,视反映情况为“出卖朋友”,视庇护错误为“忠诚”表现,视破坏公物为“英雄行为”等等。因此,掌握科学知识,增强判断能力,提高道德认识,乃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前提条件。情是道德情感,即对某种道德义务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它是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具有极大的感染力量。在青少年学生中,有的认识较高,但对真伪与美丑,缺乏爱憎的情感;有的情感丰富,但自控能力差,极易冲动,损害言行。实践表明:情感与理智结合,就能自我控制,产生正确行动;情感与冲动联系,必将主观武断,生惹是非。意即道德意志。它是在履行道德义务时自觉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是人们能否达到一定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有了道德意志,就能不畏险阻,勇往直前,克服困难,实现目的。反之,必将遇难而退,半途而废,甚至屈服强暴,变节弃义,行即道德行为。它是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集中表现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对人类社会一切基本准则的遵守与实践。在我国现实社会中,衡量一个人的思想觉悟,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看其行为是否高尚,并对人民有益。实践表明,道德认识是产生道德情感的前提条件,道德情感又影响着道德认识的一定倾向,道德行为习惯是以认识与情感为指导并在反复练习中逐渐形成的,而道德行为习惯又作用于认识与情感的巩固与发展。这就是说,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作出恰当的判断,产生爱憎的情感,树立明确的信念,激发坚强的意志,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优良的行为习惯,又有助于认识的端正,情感的增强,信念的加深,意志的坚定。学生的身心条件各有差异,品德水平不尽相同,面对差异,贵在因人而教。只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有的放矢。我们必须寓情于理,寓意于行,情理交融,意行结合,促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效率。

二、重视各种有形教育,组织高质量的交往活动。

在实际工作中,一切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交往,就能使学生追求理想,自强不息,蓬勃向上,勇攀高峰,健康成长。反之,那些无益的活动交往,必然导致学生思想空虚,贪图享受,缺乏理想,鼠目寸光,甚至误入歧途,后果难以设想。因此,要十分重视活动交往内容的选择,做好引导工作,依靠学生集体的力量,达到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交往中获取知识,转化思想,经受教育,提高觉悟的目的。一切交往活动的成功组织,并使之充分发挥有益的'示范教育作用,是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分不开的。正如加里宁所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第177页),可见教师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以及感人的表率作用,永远是组织好交往活动,做好思想工作,提高教育效率的可靠保证。

三、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确保德育工作的最佳效果。

德育须把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离开了教育的影响和作用,自我教育就难以健康发展;忽视了自我教育的特殊地位和功能,德育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个体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是学生自身思想品德塑造的最高形式。自我教育与教育相对应,自我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成效,是教育的一种折射和延续。它具有不同于教育的特性,其地位和作用是教育所不能取代的。首先,自我教育就其形式而言具有个体性,总是与个体的观念体系及心理活动密不可分的。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把社会性的教育要求转化为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在自我教育活动中,个体一分为二。主体自我作用于客体的自我,主客体统一于自我的矛盾发展中。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使处于客体地位的受教育者逐渐成长为教育者所期望的主体。第三,自我教育是内部的思想转化活动。无论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还是升华原有的积极因素,都表现为自动性,是内在的辩证否定。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教育活动才能与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相适应。

四、德育的根本目的不是束缚精神,而是解放精神。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学德育工作者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择其乐于接受,勤于实践的道德理念而授之导之,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从根本上讲,德育实践更重于德育教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正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并努力使中学德育工作形成“说起都知道,行动更重要,检查看实效。”的良好局面。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剖析,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既不能估计过高,也不能贬低自己,过高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过低会丧失信心,通过正确估价自己,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生本理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论文

当前我国非常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且在教学中进行了实施。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将生本理念植入到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关于生本理念。

生本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将学生作为整个教育的核心,尊重和依靠学生。它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到“生本教育”的转变,也就是将教师的以教为主,变为学生的以学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其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在讲授以“爱国”为主题的课程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先告诉学生什么是爱国,爱国有哪些具体表现等。但是,将生本理念植入后,在教学中教师会先让学生表达什么是爱国,爱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等,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

(1)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如何应用是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也是教育领域的一大难题。实施新课改后,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应用的方法和理念有了较大进步,但是课堂教学效率仍然低下。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不高,只是应付老师和考试。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初中思想品德课始终采取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留给学生的学习时间太少,其余时间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课上缺乏学习兴趣,这样的课堂效率太低。

(2)教师的素质问题。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来讲,其内容既包括思想道德教育又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所以较为枯燥,如果教师没有很强的教学能力,并且不注意教学方法的话,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单纯为了考试而学习,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教学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教师如果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就能充分调动课堂氛围,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建立学生讨论小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小组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方法。课堂小组学习如果组织不好,就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实际的效果。在小组教学的过程中,应将每个学生的具体分工明确好,分配好学生进行记录或是汇报等。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应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进行组织小组学习上,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便于对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进行培养,又将师生间的交流缺陷进行了弥补,使得很多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得到解决。比如对《挫折》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了解挫折是什么,面对挫折的'情绪和反应是怎样的,学生应该学会怎样面对挫折等。然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最后由小组中的汇报人员进行相关内容的汇报,汇报要求清晰有条理。这样,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在小组学习中得到合作和探究意识的增强。

(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较多,有时候一节课要涉及很多的知识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理念,给学生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在课前预习中寻找本课的知识点,并找到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在课上的小组讨论中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模式将学生放到了课堂的主体地位上,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提前预习的过程中,整理好了相关的问题和习题,分组讨论时能做到互相补充、互相质疑,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

(3)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的是单向的知识传授,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任何发言权,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师生双方在课堂学习中要相互沟通、交流、补充和启发,实现彼此体验和情感的交流,从而将教学内容进行丰富,探求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要积极转变师生关系,将新型的师生关系确立好,使自己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导师。初中思想品德课很重要,它对学生的人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将生本理念植入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能够真心地喜欢这门课程,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教师也不是单纯地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教学,而是能够充分发挥出其教育职能,充分将学生的学习潜力发掘出来。将生本理念植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优势,为国家培养更加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2]朱祖伟.政治课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之我见[j].职业教育研究,,(9).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摘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学校的教育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是很大的,特别是思想品德课程对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的作用,能帮助和启发学生逐步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教师首先得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多变有效的。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学方法的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和加强都离不开老师。本文结合实践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任务比较重要的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二是提高学生的品行和对社会的认识,提高他们适应当前社会的能力,提高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任务可见思想品德课程对初中生的重要性。但长期的教学实践也发现,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最显然的一点就是教学效果的好坏并不是教师直接讲授就能达到的,而是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己去的体验、思考、感受才能有所收获的。

因此,相对来说要比教授其他课程要下更大的功夫。但察看当下思政品德课程教学现状,许多学生更喜欢语文、数学等其他课程,对思想品德课程并不太感兴趣,因此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就成为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除了让学生认识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外,最重要的还是通过教师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同时也是教师的责任。首先教师得有激情,一个没激情的教师是无法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的。其次教师要多下功夫,多思考课堂设计,尤其是导入环节和互动环节,并多联系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作为理论实例讲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并逐渐对其产生兴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因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特点,仅靠教师讲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使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并与同学互动交流的良好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并非一日形成,需要教师引导。教师在平时就要根据课本教学内容或就当前正在发生的一些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时,留给学生恰当的思考时间,并给每个学生留下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

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勇于发表看法,回答的好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回答得不太好时,也要给予恰当的鼓励,这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学生表现怎么样,教师都要给予恰当的反馈,使学生对自己的当前状况有所认识。有时,对于一些有争议的社会问题及现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但最关键的一点是独立思考能力,因为独立思考使学生产生自己的见解,而自己独立的见解最容易产生与别人沟通的欲望,通过与别人的沟通则最容易产生新的思考及新的观点。总之独立思考的威力是巨大的,它能使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在脑海中产生化学反应,使学生真正地学到东西。

搞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方法还是抓好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黄金时间是根本。中学德育大纲中也规定,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要想搞好基础理论教学,就要大胆创新,改进教学方法,做好课堂设计,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课堂上的的主体作用,并坚持以教育为主体,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搞好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课堂节奏,笔者实践过程中一般通过分为几个步骤来大致控制课堂节奏,简单说来就是速读、小议、选讲、练习四个部分。第一步速读是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要求学生较快地把所讲内容读一下。

因为一节课的开始,学习们精心比较集中,可要求学生在适当的时间压力下把内容快速过一遍,了解其中的基础内容并找出重难点和不懂的内容。第二步是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讨论一下自己对所阅读内容的理解,教师可适当把握下主题,适时引导点拨,并充分保证学生们发表自己观点的自由,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们的思维。第三步选讲是教师根据在课堂前两步学生们的表现中发现的问题和关键知识点的点拨,因此,要精讲,展开讲,及时解除学生们的疑问和理解错误的地方。第四步练习。教师要多设计一些能较好体现学生们对课堂内容掌握程度的练习题给他们练习,以巩固知识,发现忽略的问题,形成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掌握学生们的学习状况。

4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素质。一是业务方面的素质。专业知识要扎实,并经常进行学习更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二是教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及修养。

(1)坚持学习,提高专业方面的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学校的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多,政治理论本身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要想搞好教学,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当下不断发展的形势的需要。

(3)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相对于传授知识,教师更重要的作用是育人。因此,教师要自己高尚的道德去影响学生,无论是在言论上还是举手投足之间都要时刻做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去带动学生,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参考文献。

[1]张四纾浅析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3(04)。

[2]胡学俊.浅谈对新课标下思想品德教学的三点尝试[j].成功(教育).2010(10)。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生活化理念的融入论文

思想品德课本中编排了不少与学生生活中所见所闻相关联的内容,其内容贴近实际,是帮助学生深化吸收课本知识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联系教学实际,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年龄特点,按照课本上提供的内容和活动形式,适当安排学生开展一些社会活动,例如拜访革命先烈纪念馆、组织街头社会调查、开展学习道德模范的主题班会等等。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零距离接触了社会上的各色人物,了解了社会各界的真实状况,明白了学习思想品德要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在认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和水平。例如:在教学“法律保护我成长”时,除了要把相关的法律知识完全介绍给学生之外,还可以联系一些社会上危害青少年人身安全的案例,要求学生结合在课堂上学习的法律知识,开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实践活动。根据教师的相关安排和要求,学生们有的上网查阅相关案件的资料和图片,有的在学校图书馆里寻找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学生在受到社会上不法分子的侵害时,学校所应采取怎样的救助措施,家长应当如何保护自己的孩子,学生自己应该作出什么样的反应。这样的实践活动无疑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活动中自主体验。

在活动开展起来之后,教师除了要确保活动的广泛性之外,更应该让学生保持专注度,深入参与到活动中去,确保取得高质量的活动效果。新编思想品德课本中对于学生参与活动后是否有所收获,作了重点强调。参与、探索、思考是开展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在活动过程中自主体验道德的冲击。在安排活动内容和步骤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以及当今的社会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良好品德的养成就在于自己每天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培养。例如:为了增进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增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开展名为“我爱我家”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对父母敞开心扉,把自己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写成信,装在信封里,由教师郑重地教给家长,告诉家长这是自己孩子内心的呼声,从而让家长重视学生的内心感受,开展亲子交流,与自己的孩子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与对话。另外,针对那些与父母交流太少,平时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更要重视他们和父母的交流工作,让学生自己体验到活动的意义。

三、开展事例评析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思品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可以理解为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社会问题的能力,从身边的各项小事中感悟出道理。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发掘,引导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中万千百态,在每节课抽出一定的时间,选几个学生来回忆自己在生活中印象深刻、值得思考的现象,说出自己的看法,内容要真实客观,时间不宜太短也不宜太长,一两分钟就足够,最好让全班学生轮流发表,尽量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发言的'机会,然后再让全体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再发表自己的想法,点评发言学生的发言内容,教师再加以引导,最后达到共识。例如,有一位学生评析了小区里一些妇女在公园的人工湖里洗衣服的现象,他从保护环境和节约用水的角度去评析,教师就可以提醒学生结合《环境保护法》的相关法律法规,按照法律上的规定,去分析哪些现象和行为是遵循了保护环境的原则的,哪些是违反了相关规定,是要被取缔的。假使学生觉得生活中的事情太过琐碎,难以提取为案例拿来评析,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去阅读报纸,多看新闻,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去评判是非对错。事例评析活动,是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感悟生活中做人的道理。

四、促使学生道德践行,初步感悟人生价值。

实践活动要能够让学生树立起服务社会的意识,并能够落实到行动中去。服务社会的形式有很多种,有社区公益、关爱孤老、普法宣传、环保活动、协管交通,还有各种志愿者活动等多项内容。公益活动的目的是在社会上发扬奉献精神,提倡关爱互助的良好风气,使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组织初中生参加这样的活动,看起来似乎很难有充裕的时间,其实完全可以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的,例如可以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参加街头环保宣传,组织一日爱心捐助等。此外,思想品德的课程内容也可以与之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后,不妨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去探望城里的敬老院,让学生当一次关爱老人的志愿者,陪老人在阳光下聊聊天、说说话,替老人梳头捶背,帮老人的屋子打扫干净,在这样的志愿者活动中,让学生明白每一位老人都是值得去尊敬和关爱的,让他们在关爱老人的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流逝,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体会人生的真谛,懂得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回报社会的道理。服务社会是思品教育核心内容的体现,让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

五、总结。

总之,思想品德教育要紧密结合实践活动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社会是一个大课堂,能够让学生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特别是做人的道理和人生的意义。思想品德教育是要培养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积极向上的好学生,这样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要结合实践活动做好思想品德教学工作。

作者:石可伟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海中学。

生本理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论文

在当今时代里,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只有以科学的方法开发人力资源,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够充分挖掘人的潜力,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员工个人的发展,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以来,企业也紧跟中央指导精神,把该理念运用到管理工作中来,通过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引导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创新,使得管理工作朝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以人为本就是将人的管理放到突出位置,尊重人、关心人,让人的发展促进企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上对人才的竞争力度逐渐加大,人力资源的管理在企业中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很多企业也认识到的人才管理的重要性,成立了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人员的规范化管理,也开始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实现目标过程中的作用。在现代管理学中,要想实现一个企业的持续、平稳、高效发展至少需要经济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的融合,这四大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是其它各个资源的基础。因此,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里中要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实现管理的开放性、自由性,实现员工及其企业的全面发展。

二、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缺乏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一个企业领导者的观念意识决定着企业的管理方式,如果企业领导者没有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就不会带领企业发展前进。我国改革开放时间较短,但是经济发展十分迅猛,人才需求显著增加,人力资源管理却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是没有得到广泛执行,这就使得人力资源的开发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长此以往,企业就会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企业发展。

2.缺乏高素质员工。

企业管理水平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有很大的关系,我国企业更加注重短期效益,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没有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管理机制,员工得不到有效的培训,很多培训都是应付上级检查,这就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差强人意。此外,员工整体素质偏低还导致了员工队伍结构的不整齐,出现了从事简单劳动的人员大量剩余,不能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在高端人才方面,企业缺乏相应制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很难留住人才,这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3.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

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但是,我国企业却缺乏规范的绩效标准体系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很多企业在设计绩效指标的时候只是照搬照抄,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这就造成了执行上的偏差,设计参数与实际参数无法对应,最终沦为一纸空谈。

三、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策略。

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企业管理者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来。以人为本,就是充分考虑人的本身属性,尊重人、发展人、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在管理工作中,以人为主体,通过不断思考、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更强的潜能,将企业发展成为自由、民主、和谐的管理环境,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更大进步。在企业中员工为主体是人本管理的最高理念,人本管理要以激励为核心,通过高效创新的途径,去满足人性的需求。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质就是充分促进员工的自由,使其全面发展,从而满足企业健康的发展。

2.加强人本管理在人才培养中的运用。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是电影里的一句台词,也正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真实写照,企业无论何时都应该将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放到首位。对个人来说,加强人本管理可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进步,实现自我的完善和发展。对企业来说,加强人本管理可以实现企业管理高效化,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就是运用柔性的方式去管理人力资源,控制并不是仅仅依靠制度和纪律,而是依靠人的内心心理和行为规律,对管理对象实施软控制,使他们内心顺畅的同时激发其内心潜力和创造精神。完善人才的选拔标准,在招聘时客观有效的对员工进行考核,加强考核的层次性,如笔试、面试、无小组讨论等,依靠成绩来进行人才的选拔,而不是第一印象。在企业员工培训中要加强三个方面的培养,第一,观念的培养。企业管理层要接受新观念的培养,使战略决策更加符合时代特征;第二,加强中层员工的培训。中层员工是企业战略的执行管理者,他们的团结可以使企业更加具有凝聚力,满足企业的持续发展需求;第三,普通员工的培训。时代快速发展,员工需要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跟得上技术的进步,因此,加强普通员工培训有利于企业的战略的具体落实,引导企业在竞争大潮中稳步前进。

3.加强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

完善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情绪,激发员工的热情,使得企业内部团结一致,更好的创新发展。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是对员工工作业绩、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的肯定。企业只有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才能够激励员工的成长进步,才能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对于员工不同的学历、生活背景以及个性差异,要设计不同层次的激励方案以满足不同层次员工的需求。管理工作人员要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展开考核,对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人员进行奖励,考核成绩作为评级、升职的上升方式之一,使得员工在工作中人人勇于争先,敢于创新。具体来讲,首先,完善福利、津贴、奖金制度,通过提升奖金额度、扩大奖金发放种类等措施的实施,来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其次,创新奖金发放形式,改变传统企业以现金为实现方式的奖金发放形式,可以在企业内倡导“你消费、我报销”,根据企业的能力给予员工不同的消费类型,如每周“请”员工喝一杯咖啡、看一场电影、打一次车、吃一次午餐等。从而起到缓解员工工作压力,提升员工对企业热爱程度的作用;最后,拓宽员工考核、录用机制。给予每一位员工晋升的机会,提升员工对企业的事业感。如,每年定期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业务能力考评,结合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对员工进行综合评分,以确定晋升岗位人员。屏蔽掉原有的员工逐层进阶的形式,为普通员工提供与现任管理者同样的竞争机会。

四、结语。

总之,人本理念作为当今社会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既符合当今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又是企业管理未来的一种大势所趋。企业管理者只有在重视本企业人力资源人本建设的基础上,才能够促进企业未来的良好发展,为企业发展顺应社会大环境的变革提供充足、高质量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建荣.浅谈企业“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03).

[2]康彬,朱海涛.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人力资源管理,(12).

[3]郭昕e.基于就业稳定性视角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15).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体现新课改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在中小学课堂上被广泛采用。初中思想政治课如何实施合作学习?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谈一点浅显的看法。

一、做好合作学习的准备工作。

教师必须在实施合作学习前做好认真的准备工作,否则,就会使合作流于形式。整个课堂貌似热闹,实则杂闹无序,导致效率低下,这与合作学习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合作学习的准备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分组。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个性特点、生活环境、兴趣愿望和能力特点等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在学习中有特定的优势和不足。所以,实施合作学习,分组恰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在教学中,要按照合作学习倡导和强调的“异质”分组原则,根据事先对学生情况(学习成绩、组织能力、性别、能力等)的摸底,把全班同学每4~8人分成一组,坐在前后两排座位上。这样就使每一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而且是互补的,便于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而且保证了每小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以体现合作学习的异质分组,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要求。

2、分工协作,明确责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优秀学生“一言堂”、成绩差的学生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或是各自为政的局面,没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为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在每次合作学习之前,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每组学生明确责任,承担各自不同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协作,并常常有意识地让性格内向、成绩较差的学生承担适合自己的任务。这样,既使每位同学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实现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合作,培养了他们的相互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选择好合作学习的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是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于是学生便开始合作学习,这种做法是与合作学习的要求相背离的。教师必须为合作学习选准、选精学习内容,以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上,究竟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合作学习?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初中思想政治课非常适宜开展合作学习,因为其中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很多。如:“你有过挫折的经历吗?”、“举一个你身边违法犯罪的实例。”、“你觉得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和“你怎样看待中学生上网?”等问题。显然,这些问题是极具交流价值的,合作学习的效果远好于让学生单独回答。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看到,一些性格内向、平时不愿回答问题和差生都在积极的发言,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和“独舞”的舞台,而是学生们思维碰撞、交流和展现自我的场所。其次,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很多涉及到较多价值判断和选择、有多种决策途径可供选择或权衡利弊得失的内容,这些内容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如“判断一种行为是不是正当防卫,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哪些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为什么说我国还没实现全面小康?”等问题。当前,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增加了许多探究与实践内容,并要求学生在调查实践的基础上撰写小论文,而且考试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具灵活和开放性。受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限制,单个的学生个体是无法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这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三、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起主导作用。

1、教师要注意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要担负起更大的管理责任。自主不等于自流。在教学中,每次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学习小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对活动开展顺利的小组,及时予以表扬;对角色分工不清,讨论混乱无序的小组,帮助学生明确角色,使他们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对讨论偏离主题的小组,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将他们引回到学习任务中来;对讨论时出现本节课要求深入理解的问题,拿出来供全班同学思考、讨论,引导各小组关注该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找到规律,解决问题。

2、教师应该适当鼓励学生,增强其信心。合作学习的终极目的不是简单地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学生的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民主平等意识、交往能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让更多的.小组及其成员展示其成果,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及时地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他们的发言,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认可,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四、需要注意的误区。

1、教师需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淡化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以一个积极主动的团队合作者、学生的合作伙伴和学习合作者的角色,构建“学习共同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2、合作学习的概念和观点需要把握准确。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学习方法,有其自身的基本理念,如“异质分组”、“角色分配”和“学习目的”等,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和把握的。但合作学习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如“异质分组”几人合适,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合作学习的内容决定,不能一味地照搬死套。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生活化理念的融入论文

摘要:传统思品课堂中教师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新课改要求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主体性和生长性。作者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模式,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故事教学法,具体从初中思品故事教学法的背景、内涵和形式三方面入手。

传统思品课中教师只单纯地灌输说教,重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机械掌握,学生被当做是承载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认知轻情感;同时,这种教学过程还把教书与育人相分离,教师只以教书为己任,只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为教学目标,轻视学生道德和人格的培养,重教书轻育人。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厌烦,进而削弱思品学科独特的德育优势。

初中生的思维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形象思维,他们对现象的思辨和分析能力不足;他们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需要教师运用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方法。

新课改突出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主体性和生长性,培养“全面发展的”、“完整的”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探究更易被学生接受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据此,笔者积极探索将认知和情感活动相结合,益于建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升华情感、内化道德,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实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故事教学法。

二、初探,故事教学法的内涵。

故事教学法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个体差异、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将丰富的故事材料整合为适合学生的教育资源,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学生个体差异等因素呈现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加强师生互动合作,实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热情,使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发展科学性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故事教学法以学科知识为依托,并非全故事和低水平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故事的应用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编排和设计融于学科单元中。故事情境的创设旨在将学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实践呈现到教学中,而课堂中巧设有效问题能激发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够指导学生生活,注重学生实践性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学实效性。

三、整合,故事教学法的形式。

结合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法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故事列举法。

“故事列举法主要指教师通过讲述故事的方法以说明某个学生难于理解的理论知识或重难点问题,旨在通过深入浅出地揭示问题实质,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作为举例的故事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以是依据教学内容而创作的故事,故事在此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为说明问题,因而不必过于繁琐,只要能点明问题即可”[1]。

如沪教版六年级思品第七课第三框《磨砺意志做自己的主人》,为达到“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的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及乐于助人的精神,自觉从小事、从今天做起,今日事今日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选取了陈蕃和薛勤“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即东汉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脏乱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提问学生得出的启示。

2.故事讲评法。

该法侧重于评价故事,但这之后更要深入揭示隐藏故事背后的意义。可见重点是教师如何以故事为支撑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只是讲故事。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评价问题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给予有效指导。

3.故事讨论法。

该法的`运用通常是在教师讲述完某个问题后,为进一步让学生加深记忆,加强理解,巩固学习效果而组织讨论的、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故事教学法。

如沪教版六年级思品第二课第一框《个人成长离不开集体》,为实现“集体的成就来自每个成员的努力”的知识目标,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确立集体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六(2)班班集体的热爱之情,争取在运动会中取得好成绩,培养学生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笔者请三个学生表演自己创编的小品故事《运动会前》,即:

生1:要参加。平时跑步是挺快,但不能小看对手。要利用课余时间找体育老师帮忙多训练,争取为班级得奖。

生2:是老师和体育委员的事,我没有体育特长,与我无关。好多人都没参加,我也不参加。

生3:上次参加了,跑得很辛苦也没得奖,参加了也不会得奖,这次就不参加了。

为引导学生归纳“集体的荣誉来自集体中每个成员的努力,要多为班集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笔者设置了小组讨论:就小品中某位同学的表现发表看法,并由小组代表发言。

由于课堂需要讨论,为防讨论时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因此,这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所选择的故事要有一定难度。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可以自由讨论,也可以分组讨论,最后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相应评价。

4.故事实践法。

故事实践法是指在讲述完故事后,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以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从理论联系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

而依据故事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又可以分为将教师的教学活动划分为:

把故事当做工具的教学活动。在这里,故事教学法只是辅助其他教学方法的工具性存在。

把故事当做教学内容的探究合作的教学活动。这里的故事被当做是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素材。在活动中,将故事和教学目标相结合,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拓展活动。

把教学过程故事化的教学活动。这里是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故事,学生在体验相关活动后,转换生活角色,进行思考。这是一种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从上述概念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故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轻松体验生活,提升素质,特别适合以直观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的低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卞金祥.用特色吸引学生―名师最受欢迎的特色教学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生活化理念的融入论文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是初中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的渠道。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根据不同的学生和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的思想品德教学目标也随个体的差异而变化。要让思想品德发挥其作用,就要把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广泛的从生活实践中搜集教学资料,不拘泥于课本知识,使思想品德课生动而富有生命力,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和发展,过有意义的生活,我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当做到以人为本。

关键词:思想品德;以人为本;发展。

知识经济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纵观国内外形势,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教育改革的关键就是教育观念的改革。思想品德属于基础学科,我们如何树立全新的思想品德教育观?理智思考,面向未来,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新课改的要求,亦是思想品德教育发展的必然。

(一)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社会的迅速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是个人的价值观和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帮助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传统教学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具有强制性、说教式、封闭性的特点,无法在真正的意义上帮助学生,激发学生内在道德学习动力和兴趣,顺应社会和学生的发展,更新教育观念,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所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除此之外,《思想品德》课程所具有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都要求我们要革新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养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交流达成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思想品德课程作为实现德育目标的中介和载体,肩负着培养人的德性的重要使命。只有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思想品德才能焕发其生机和活力。

(三)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标的课程理念认为: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构建的基础;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人的公民、国际及健康的'生活时本课程的追求;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守的基本原则。因此,我们的教学要符合人的认知发展规律、人的价值规律;其理论灵魂就是“以人为本”,就是以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终极目的。因此,把握了“以人为本”,就是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

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现途径。

(一)加强学校管理。

首先一个优雅健康的环境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道德习惯的形成等等。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对优秀文化耳濡目染,学生在自己生存的环境里,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观念,并转化为行动。其次要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要从人的发展的高度去看待自己的工作,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育的实践中体会以学生为主体的意义。加强交流,相互借鉴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最后,小班化教学更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个性,小班化教学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发挥学生的潜力等,教师可以在一节课内照顾到每个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学资源,增加学生受教育的机会,提高学生受教育的质量,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好的实施。

(二)提高教师的素质。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要具备以下素质:广博的知识。思想品德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通晓各个学科的知识,只有知识广博的教师,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知识整合的能力。思想品德教师要把教材中不同内容的知识整合起来,特别在应用型知识内容中,教师应该运用跨学科知识,为综合性学习提供充分的知识背景,提供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教学手段也不断地更新,多媒体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有充足的计算机知识,提供学生更宽阔的学习渠道,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修订课程教材。

目前,我国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的教学内容改变以往教材的枯燥,设计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补充了实践活动内容。此外,新教材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贴近生活、与现实生活接轨,可读性强,能够帮助学生在今后走向社会提供丰富充足的知识和技能。

(一)师生关系上要变支配控制为平等合作。

传统教学中,以教学为中心,教学就是由教师简单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单项活动。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离开教师的教就无法进行,教师角色是课堂上的“主演”,学生没有发言权。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建立真诚互信的师生关系,在交流、合作、启发的过程中,互助提高。教师转换自己的角色,不再是教学中的权威,而是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把教师的身份由“教书匠”提升到学生终生发展的“奠基者”的历史高度。

(二)教学方式上要变师教生学的被动接受为交往互动中主动探究。

“以人为本”强调了在师生双方的交往、互动中进行创造的学习。教师应该与学生真诚的沟通,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选取学生身边的例子作为教学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大胆质疑,在师生智慧的碰撞中学习并掌握知识。

(三)课程评价要变重结果轻过程为不偏废结果而更重过程。

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评价机制,过分强调评价的总结定功能和选拔功能,以考试成绩作为检验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指标,作为决定学生奖惩的基本依据。以知识为本的旧课程,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终极目标,只注重结果不重视过程的考试评价,的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牺牲了学生持续发展的潜力。“以人为本”理念的终极目标是自我价值的充分实现。它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只是一个静态死板的学习结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通过考试和测验两种主要的手段,辅以建立成长档案等评价形式,从多方面、多角度的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在评价过程当中,让学生参与进来,将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提高评价的全面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活动化考评,通过布置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以致用,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全面具体。

(四)课堂教学要变重知识传授为更重情感交流的情感教学。

传统教学中教学偏重知识的传授,认知的发展,忽视师生之间感情的培养,个人的全面发展。在课堂中,教师除了要想学生传授知识内容,还要与学生进行充分额情感沟通,打破教师的绝对权威,消除学生被动的依赖,致力于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心理氛围。教师要以情感影响为主要手段,提高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潜能和价值。教师要平等的看待每个学生,视学生为独特价值的实体,尊重学生,肯定学生之间的差异,通过互动和沟通,实现相互承认和接受,从而形成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营造以学生为本、和谐民主的良好课堂气氛,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才能逐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3]曾欣然.德行培育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4]肖传楚.以学生发展为本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政治课教学,,(12).

[5]王国平.人本主义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

[6]付泽林.评析“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3.

[7]王晓惠.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j].武宣教育,,(4).

[8]孙卓人.以人为本的教学体验与实践[j].中国素质教育,2004,(04).

[9]莫振慧.以人为本,教育先行―――浅谈课程改革下的几点体会[j].西宁教研,2003,(5).

[10]朱祖伟.政治课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之我见[j].教师论坛,2003,(9).

[11]刘孟海.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j].政治课教学,,(z1).

[12]朱祖伟“.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之我见[j].中国培训,2003,(08).

[13]李莉,杨金平“.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05).

[14]张俊珍.谈教学评价存在的若干总问题[j].山西教育,2003,(23).

[15]车龙清.以人为本创设情境实现课堂教学互动[j].山西教育,2003,(7).

[16]郝增.使评价活动化、生活化促进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03).

[17]陈姝娟.人本主义学习观与当代教育观之比较研究[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生活化理念的融入论文

长期经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加之起步发展较晚,我国初中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事业仍留存着些许阻力。首要问题即是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不够,在教学中没有真正掌握思想品德课教育的目标与内涵,教师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导致思想品德成为空谈。现实中仍有部分教师认为思想品德课就是给学生讲讲做人的道理,对学生实际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并没有什么大的帮助。殊不知,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化作用是足以影响学生终身的,对学生今后工作责任感、专业素质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等的影响重大,是支撑其为奋斗的强大源动力。其次,初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身独立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进步空间很大,再加上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所以道德意识和思维模式都相对单纯,很容易受到外来不良因素的影响。再有,思想品德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单一,要么是沿用着传统粉笔、讲台、黑板三件套的教学模式,要么是不同老师各显神通,学生不得不去适应各类不同的教学方法,学习主动性难见踪影,师生间乏于交流,课堂知识单一传授,完全忽略学生个体差异性,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1.践行新课改理念,革新教育理念,定位教师导向职能。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必须尊重每一学生个体差异性,将学生放在平等的台阶上实现真诚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还要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有序开展,走出以往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沉闷枯燥的思想品德教育注入一丝活力,将教师由知识传播者转换为学习引导与组织者,将学生由被动接收者引导成为主动学习者。此外,还可以利用多样式教学,对话式教学、小组辩论赛、生活化教学等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思想品德课程的单调,为课程注入情感因素,让学生关心社会,注重生活中体会到的每一感受。

2.认真研读新课标,准确把握教学主旨,科学使用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思想品德理论的教授要有针对性,要紧跟时事,从学生生活中关注的热点入手,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行感悟与思考,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间隙,实现教学的高效性。新课标提倡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宗旨应投放在学生的发展需求基础上,将教材中传授的理论知识与观点寓于现实生活环境之中,让这一学科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更为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彰显出新课改以生为本的主导思想。例如学习某一理论性较强的章节时,可在学生通读教材后模拟课程内容,将抽象的哲学理论生动化,再配以辅助引导,将理论融入实践,促成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1.更新思想品德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素质。俗语云:“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教师若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必先正己化人,凡事以德为先,用自身的修养和德行影响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品德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重任。强化教师自身师德修为,是在学生中树立良好道德榜样的基础。因此,教师自身更应强化专业学习,更新思想品德理念,提高师德师范,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学生求知,用最新的政治思想武装头脑,端正政治方向和立场,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才能更好地为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而服务,为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

2.改进思想品德教育方法———提高德育质量。学生的道德行为更多地是表现在课外的,因此,教师应转换角色让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从实际生活中为学生指正道德问题,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深化道德认识,加强对道德行为的实践,摒弃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采用灵活多变教学法来实施思想品德讲学。比如,可以将思想品德教育由课内带到课外,通过情境教学、活动体验等活动的开展来带动学生亲身参与德育实践,就此指出为人言行和道德素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此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给予道德认识有所偏差的学生更多关怀,通过谈心、疏导、暗示、角色互换等方法纠正其错误认知,促进其个体健康发展。

3.打造良好校园文化风气———深化德育程度。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是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可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适时的、灵活的穿插各种方法,举办各类学术讲座、主题班会、文艺活动、先进人物表彰会、职场情景模拟等活动,藉此宣讲道德知识,树立道德典型,深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鼓励学生相互学习,提高道德修养。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多维度的道德评价,组织学生实施自评和互评,促其自我反省,培养自觉性。

4.调整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提升德育接受度。即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能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思想品德实质涵义。比如,可根据班级班风的特点有侧重地调整教学内容,针对班风沉闷的班级开展有关于“人生理想”、“竞争意识”等方面的教育;而对于班风活跃的则可开展合作“互助合作”、“创业理想”等思想品德知识教育;又或是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学生个性特点、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适当增加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现实社会的日新月异是书本教材难以同步跟进的,所以教学就需要依靠教师将理论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所喜爱、关注的事件加以联系,让知识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一方面能够摆脱思想品德课的说教形象和相对滞后性,一方面也能带动学生关注身边大小事务,使之开拓视域之余也锻炼了思考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摘要:思想品德课开设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促使初中生明白坚强的意志、高尚情操、优良性格、自尊自信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引导初中生更加重视意志品质的培养,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初中阶段是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期,是培养学生具备优良意志品质的关键阶段。

关键词:初中思品课;意志品质;培养策略。

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有目的地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去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在遇到困难时,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上的困难,教师细心指导,分析遇到挫折的前因后果,开导学生的心态。首先培养其坦然的态度面对挫折,然后培养其能够快速地分析困境,正确地做出判断,使学生意志品质的果断性得以培养。在小学生刚升入初中的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良好意志品质的关键阶段。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有这个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可举行参观校园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学校和教师概况,可以很快地与新同学接触,认识新同学,去融入集体,热爱教师,关心同学。果断地处理新事物。现在的教育制度,使社会和家庭过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迫使教师也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旧观念。而且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也需不断地学习,教师间进行交流学习,进而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教师要有尽职尽责的心理,热爱教育事业,真心的关爱学生。教师在教学中检查判断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水平,根据这些基础条件,尽最大努力地照顾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做到坚持不懈的学习。这个过程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坚持性得到培养。教师应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在这种教学观念下,学生才能主动学习,积极探索问题。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人积极向上,积极向善。在整个观念改变的过程中使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得以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着主体的作用,在课堂中过于专断,学生不能真实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学生在课堂中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完全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少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不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需要迫切地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调动课堂学习气氛,尽最大努力使学生参与课堂,如多提问题,多鼓励学生发言等。教学过程中全面科学地分析判断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发现学生学习的不良习惯和错误的学习方法,改掉学生学习中不良的习惯。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问题,制定长期的计划,督促学生执行并且及时地反馈和检查。进而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习的技巧和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例如,在教学坚持不懈这部分知识时,从我们日常生活小事入手,开展交流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自由发言,相互鼓励,分析学生意志品质存在的薄弱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的办法。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使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意志品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达到指导学生实践的目的。

模仿意识是青少年身心发展阶段表现出的重要特征,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培养意志品质。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讲述先进人物在面對困难中表现出来勇于面对挫折的精神。进而对学生进行教育,充分发挥榜样人物在意志品质方面的重要价值来鼓舞学生,并且学习他们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可以勇敢对抗挫折。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榜样人物鲜活的`形象为教学素材。利用这些榜样人物的感人事迹和面对挫折表现出的百折不挠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榜样人物的事迹是鲜活的,这样的学习比学习教科书中的刻板知识要有趣很多。而且榜样人物的实际是在生活中常见的,是直观具体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之情。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而且可以促使他们懂得困难、挫折并不可怕,只要你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就可以击败困难。可以开展主题讨论活动,让每个学生演讲自己所崇拜的伟人,同学之间交流互动。通过榜样人物事迹进行宣传和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教育。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下,充分学习榜样人物的优良品质,提高自己面对困难问题时的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科学文化知识,也丰富了课外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意志品质的提高。将枯燥的课堂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在学习榜样人物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改变错误的挫折观,积极学习勇于面对挫折的意志品质,不断促进学生全面意志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身心发展都不相同,因此遇到的意志品质问题具有差别性。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教师可以根据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对于不同年级、不同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等的差异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对于男生,科学地培养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开展有趣味性的学习活动,培养学习的兴趣。对于独生子女,教师首先针对性地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然后,培养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对于意志品质弱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在面对挫折时要有勇气,这样才能最终战胜挫折;对于那些容易受外界干扰的、从众的人,要促使他们锻炼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调查结果中现实的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要学会自我监控、管理;对于怯场、不自信的学生,要适时地进行鼓励教育,提高学生的信心从而果断地解决问题。只有区别对待了每一个学生,就会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以促进学生的全体和个体都得到良好发展,从而取得初中生思想品德课良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的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的教与学依附于学生积极有效的课堂参与,离开了学生积极有效的课堂参与,活动课程便名存实亡.针对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参与品质提出若干做法,开展探讨,力求通过提升课堂参与品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作者:饶小峰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樵北中学刊名:江西教育英文刊名:jiangxi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课堂参与品质更新观念收集信息能力课堂调控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政治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高中政治教学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它培养学生了解和研究政治知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家乃至解读世界的乐趣,它对学生以后的探究学习、日常生活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不可忽略的,它可以使学生遇事严谨考虑,办事理性科学,养成有条不紊的风格。时事政治的应用成为目前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重点,同样也是高正政治教学过程里不能缺少的一项内容,并成为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表现之一。下面,本人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并结合相关的案例进行探讨分析关于提高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方法策略。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推进,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政治教学有了新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突出了育人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要与社会接轨,实事求是,进行科学教育,提高高中生的政治文化素养,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整体质量。高中政治教学离不开时事政治热点的运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事政治是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热点,政治教学与时事政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政治教师要十分重视关于时事政治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努力提高自身的洞察和解析时事政治的能力和素养,为高中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地运用时事政治热点会使得政治教学课堂丰富而有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乐趣,提高学生灵活掌握时事政治以及政治课程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地观察社会洞察社会事件的综合素质,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进而有助于促进和生成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在整个高中教学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政治教师不再担任主角的角色,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主体,政治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向学生看齐,教师是学生的配合者和引导者,是照亮学生学习生涯之路的灯塔,指引着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发展。教师必须做到与时共进,多关注和了解国家社会乃至国际的时事政治热点,努力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及教师职业的综合能力。高中政治老师必须要端正态度,明确目标,调理好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建立正确和谐的师生关系,制定好课堂学习计划,在课堂上要加强与学生们的沟通和交流,进行兴趣教学,配合和引导学生学习,引导、鼓励学生学习和探索政治,将时事政治的运用生动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领学生主动地发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魅力。高中政治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不断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素质,时事政治和政治课程有效地联系。例如,有关于我国的主权问题事件———“鲷鱼都事件”,政治教师在和学生解析完事件的整个过程后,老师应该配合引导同学们思索关于如何处理“日本的鲷鱼都国有化”的问题。“鲷鱼都事件”这一时事热点话题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活跃了整个政治课堂教学氛围,并且在同学们处理这一国家时事热点问题的过程中,激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了学生们保护国家领土主权的意识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意愿。这样,学生们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使得他们更恰当的掌握政治课程,进而促进了高效政治课堂教学的生成。

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体现了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素质教育的提倡下,教学多媒体步入我国高中教学课堂,一改以往纸质教学的`方式,引起了学生们的高度注意和重视,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提供了方便,使得学生在高科技的辅助下完成政治课堂教学。此外,政治教师还要把握恰当的时机,合理分配政治课堂的45分钟,在上课之前的5至10分钟以及即将下课前的5分钟的时间段,安排时事热点,其目的就是使时事政治与政治课程紧密结合,使得整个政治课题丰富而又有意思。这样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为下堂课程做了准备。例如,在学习高中政治教材中“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之后,政治老师可以通过课堂结束前十几分钟和学生讲述海外对我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的崇拜学习以及孔子相关学校快速发展的情况,对时事政治热点来一个大概的概括总结和拓展。于是,政治教学课堂气氛变得活跃非常,同学们也都喜欢这个课堂,喜欢学习政治课程。由上可见,时事政治的应用关系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教师应加强对时事政治的重视,激发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兴趣,并结合科学技术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提高时事政治在这种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而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xx年2期.

[2]唐金潮.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历史、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xx年.

[3]应国良,袁维新.对话教学: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范式[j].,20xx年18期.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论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英吉沙县第三中学)。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一门课程,就必须对该课程保持激情和兴趣。着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师而言,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被自己的课程所吸引。要推动思想品德课的顺利开展,就要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最关键的就是第一堂课的感受,学生往往对第一堂课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假若教师能精心设计导言课,让学生感受到趣味和乐趣,那么就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主动投身到课堂学习中。同时,在课程教学实践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做与课程相关的事情,增加课堂趣味。

二、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普及和推广,笔者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探索了新的教学方式和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显着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增强了教学的实践性,坚持学以致用,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和现实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和魅力。同时,要将群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既要重视整体成绩的提升,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以及生活经历等各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升班级整体素质。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升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普及和推广,初中政治教师也要切实转变思路,积极应对新的教学要求。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开拓思维,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思路。例如,要重视情境创设,充分发挥情景教学的重要作用。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开拓学生的思维和眼界,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显着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与此同时,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新教材,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推动情境教学的有序开展。而要实现情境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的情感和心理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堂实践中来,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其认识水平和觉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和进步。

参考文献:

周天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0.

编辑杨兆东。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思想品德与恰当的导入是分不开的。如果有一个巧妙的导入,一上课就能抓住学生的心,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引导进入我们的教学中,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会收到事半公倍的效果。但一堂课怎样开头,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由于教育对象不同,内容不同,开头也不会相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就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热点时政导入。

热点时政导入新课法,就是把教学内容相关的理论与当前爱关注程度较高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大胆而巧妙地引入课堂,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对热点问题的引入和讨论,教师要做到导之有意、导之有法、导之有度;既放得开,又收得回,待到讨论遇到困难,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就及时导入新课,从而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例如在讲《让民族精神之树长青》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四川抗震救灾的视频和对抗震救灾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评论文章,然后提问:1、在抗震救灾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精神?2、在新的时代,你认为应该如何弘扬民族精神?热点问题一提出,即引起学生的浓厚的兴趣,并展开热烈讨论,在学生争论不休时,老师适时点拨并引入新课,同时指导学生学习教材,在学习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二、歌曲、小品导入。

音乐歌曲运用到教学中能创造出一种欢乐的`气氛,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因音乐而飞扬,为后面的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我们以采用一些比较独特的导入方法。例如演唱歌曲,让学生自导自演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品等。这种方法新疑活泼,容易使学生产生共呜,引起学生的思考,活跃气氛,积极主动学习。

如:我在讲讲七年级《我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可采用课本中“我的日记”材料,由学生自己表演。虽然这个材料是书中有的,但如果单纯由学生自己阅读的话,很大部分学生可能是“看过就算”,并不会引起共呜,也不会在脑海中留下印象。

但如果由学生自己来表演的话,由于形式新颖,会吸引同学们的普遍兴趣与注意力,从而在脑海中留下深刻记忆,而在看完表演后,进而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多媒体视频导入。

视频具有形象性,生动、直观、真实,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特点,所以采用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连的录像资料导入新课,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直观,易于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视频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优势,创设集视听一体直观,逼真情景导入新课。如在讲七年级《美德之花》一课的教学中,从网上下载一些春节习俗(春节联欢会、团圆、拜年)的文字,图画,歌曲等,把这些情景展示给学生,由于利用多媒体创设的这些情境图文并茂,直观生动,贴近现实生活,学生的兴趣明显被调动起来了,注意力集中了,很快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四、寓言故事导入。

也是根据课程需要,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成语寓言等方面的素材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容易给学生以启迪,同时又能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的作用,从而使教师讲课更生动、形象;学生学习更轻松有趣,易于接受与记忆。

如讲七年级《别迷失自我》这一课,让学生根据教材漫画和文字资料讲述或教师讲述一个“大傻差”的故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故事讲完后,提问:“大傻差”是不是很可笑?为什么?这则故事反映了“大傻差”的什么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别迷失自我。

五、漫画导入。

漫画具有诙谐、幽默、生动、形象的特点。巧妙的利用漫画,可以使抽象变具象,枯燥变有趣,深奥变浅显,便于学生的理解,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漫画来导入新课,例如讲《明辨是非,弃恶扬善》这一课时我用漫画《广告》来导入,让学生在欣赏漫画开心的同时明白: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要明辩是非,做正直的人,从而导入新课。用漫画导入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所谓导之有法,导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再好的导入方法,如果反复使用,不但起不到启法思维,激发兴趣的作用,反而使学生感到厌烦。我们还可以温故而知心,用前面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引用名人名言,格语导入新课;情景再现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妙的导入犹如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要想使学生上好思想品德课,就必须搞好课堂导入设计,但是一节课的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实际的不同而灵活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要注意因材施教,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论文

马洛斯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1)生理需求;(2)安全需求;(3)社交需求;(4)尊重需求;(5)自我需求。五个层次是相互关联的,并且是呈阶梯形式存在的。在生活实践中,只有首先满足了生理需求――即温饱问题,才能追求环境安全,保障自己的生存,以此类推。而应用到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自信即是推动学生不断由基本需求向着最高需求成长的动力源泉。当学生掌握到了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或初步认知了一件事物,教师需及时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信,让学生满怀自信去进一步探索。而当他们的探索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会发现原本所掌握的学习方法或所认知的事物还有更高深的内涵,由此,即说明学生已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需求层次上,以此类推。当前,马洛斯的需求层次理论还没能应用到我国的教育中来,因此,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进一步开发这一理论的更多元素,并进一步开发对学生的自信引导,使其成为推动学生成长的动力源泉。

基础教育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重点学科,在当代的中国,政治教育甚至比其他“主科”更为重要。因为,学不好知识至多做一名最底层的社会劳动者,而缺乏道德品质则可能会危害社会安全。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下功夫,加强政治教学效用,配合其他学科,为我国培养才德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而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孙红妹。关于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小议[j]。神州,(17):136.

[2]刘军。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值得思考的问题[j]。新课程:教师,(2):138.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第四中学)。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逐渐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学生的个人思想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政治课程的开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正确引导初中生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努力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本文首先介绍了情感教育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有效的方法。教师在课前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确保每一节政治课都是情景意相交融,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趣味性。

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有一些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政治课不感兴趣,其主要原因是课堂教学脱离学生实际,缺乏情感因素。研究表明,轻松愉悦的情感能够调节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充满自信地看待各种困惑和挫折。在新的政治课教学过程,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该努力调节学生的情感,进而将情感转换为行动。因此,政治教师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通过情感的流露促使学生深化知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情感的体验,实现政治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初中的政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必修课程。初中生通过政治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常识,了解有关社会科学常识。缺乏“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情感教育在初中的政治课程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政治与其他课程相比更应该运用情感教育,否则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升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课程改革的开展与实施大环境下,初中的政治课程作为一门道德素质培养的基本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情感来打动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缩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从内心接受政治这一学科,并喜欢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利用情感教育,注重初中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与改善,促进初中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方法。

1.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情感教育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运用的基础是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情”为先导,通过和谐的情感沟通来实现教育目的。教师在教学中以快乐、亲切、积极为主导情绪,才能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说教”的模式,并没有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遇到问题没有机会提问,严重影响了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初中的政治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生构建友谊,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面带微笑,用饱含激情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因此,教师不仅要注意讲课的教育性、逻辑性,还要重视讲课时的语言、语调、动作等。

2.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初中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应用于教学领域,教学效果显著。初中的政治学科教学内容比较多、信息量大,而教材上的知识比较深奥,情感教育运用起来比较困难。如果将多媒体应用在政治教学中,集图像、声、色于一体,有利于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得更加形象化,将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在课前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视频资料,在课上结合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身临其境,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感染之中,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优化。

3.创新教学理念,促进理论联系实际。

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将道德素养纳入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中,不能仅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情感教学也需要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真正发挥知识的实践作用。教师不仅要帮助初中生构建政治知识体系,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结合实际,结合国内外形势及热门话题,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做时事述评,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去关心祖国、爱祖国。综上所述,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教师应该善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体验,在政治学习中满怀激情。政治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的改善,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在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增强政治思想认识觉悟,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帮助初中生构建文化知识体系,达到情感与学习的共鸣,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文哲,赵慧艳,金明月.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科技视界,20xx(7).

[2]李小飞.新课改条件下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xx.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