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论文(优秀20篇)

时间:2023-11-30 13:56:14 作者:雁落霞

范文范本包含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作文,如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写作要求。在下面的范文范本中,你可以找到一些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范文,以供参考和学习。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教学改革论文

结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有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的改革建议:。

3.1课程体系模块化。

模块教学是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较好地克服了传统教学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产生的弊端。很多专业有多年模块教学的试点,这种新模式的教学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果。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引进者以教学模式,在运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模块的划分、模块教学评估量化细分、教师教学与学生互动。

课程设置要注重以就业为导向,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课程教学相互融合,注重突出实践课程的'比例。理论教学要精练,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划分为市场营销模块、口才。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教学改革论文

旅游管理专业自创办以来就以其与工作岗位相结合著称,各个院校都在实践环节上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工作,但是因为各个学校师资条件的不同,实践环节也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师资雄厚的学校有自己的实训基地,创建了自己的旅行社和酒店,为学生实践建立了完整的实践体系,为旅游管理实践做出了很多尝试。但是大多数院校都存在实训基地不完善,实训环节不完整的问题。

实践教学在现代高职教学实施中,具有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是通过实验、实习、专业实践等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应用知识、掌握技能、熟悉未来职业及获得新知识等教育目标的教学形式,也是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旅游专业教学一般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其中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包括:课程见习、阶段岗位实习、旅游旺季实训、毕业实习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在教学中只有环环相扣、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模式,以达到高职旅游专业教育的目标。高职教育应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主线,构建适合高职发展规律和旅游业自身特点的“能力本位”教学体系。各个学校根据实践的要求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改革方案,但是实际操作中方案与实际执行错位,实践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理论课程与实训环节脱节现象严重:大部分院校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理论教学是理论教学,实践统一被安排在最后的毕业实习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感觉在学校学习的内容空洞与实际工作联系少而缺乏学习积极性,出现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课上心不在焉的状况。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因为没有系统的锻炼而不能就任其任职的岗位,需要单位重新培训的现状。

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尽管有高学历,但缺乏与学生就业岗位相关的工作经验。很多院校不注意对教师的培训,教师在讲课的过程无法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只能将空洞的理论,教学缺乏吸引力和实际作用。现在很多学校注意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就是着力与解决现有的问题。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注意不能陷入证书的迷障,而不注重考查教师真正的实操能力。

评估方式比较单一:学校对学生进行评估往往是通过理论考试进行评分,这样的评估方式单一,也扼杀了学生的动手积极性,只能把学生培养成死读课本的书呆子。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估单靠考试是无法判断的。

就业方向不明确:有一部分学校没有专业方向,以为宽就业口径会帮助学生在找工作的时间多一些选择。很多学生盲目选择专业,对于未来从业方向不确定,在进行一段时间学习后发现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也是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教学改革论文

本文主要探讨在旅游管理专业课堂上如何营造愉快教学氛围,通过实践,微笑课堂、兴趣课堂、现代化教学手段、即兴表演和提升自身素质几个方面能实现旅游管理专业愉快的课堂气氛。

旅游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很多学生认为理论课堂实在多余,因此旷课现象比较严重,即便是坐在教室里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学生这种对理论教学消极的态度制造了一种紧张、压抑、被动的课堂气氛,严重影响了课堂效果。

倘若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体验愉悦,以缓解难堪的课堂氛围,才能提升教学效果。

一、微笑课堂营造和谐氛围。

美国密西根大学心理教授詹姆士对微笑的注释:“面带微笑的人,通常对处理事务,教导学生或销售行为,都显得更有效率,也更能培育快乐的孩子。笑容比皱眉头所传达的讯息要多得多。”生活尚且如此,教学更应注重微笑的魅力。

微笑教育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境和良好的心境,面带微笑的老师容易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从而形成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微笑是最好的名片,课堂设问鼓励的微笑能激发更多的学生畅所欲言;答对问题肯定的微笑使学生更加积极和自信;答错问题宽容的微笑能消除学生紧张、胆怯的状态。

把微笑带进课堂,是营造轻松、和谐课堂氛围的利剑。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时事热点导入新课。

学生对时事热点总是比较感兴趣,倘若结合热点时事导入新课,能引起学生的无限期待和强烈的学习欲望。

如讲旅游环境承载力这一章,枯燥的理论和繁琐的公式寡然无味,我联系今年黄金周九寨沟游客滞留事件,引导学生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分组讨论该如何解决,学生畅所欲言等待我揭晓最优方案,于是很自然的进入今天的新课:旅游容量调控手段。

(二)案例教学成就生动课堂。

所谓案例教学即是通过模拟或重现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将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导游职业规范》涉及的条条框框很多,基本都是靠记忆,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如讲到旅馆的权利与义务分别有很多条,容易记忆模糊,其中旅馆有要求客人赔偿饭店损失的权利,可以引入有些旅客拒绝赔偿损失的一些案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竞赛激励激发高昂情绪。

学生一般都有好胜心、爱表现自己的特点。

根据这一特点,在导游词讲解中,教师可有意引进竞争意识,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竞赛讲解,并由教师组织学生评议,按评议结果给予平时成绩。

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们情绪高昂,学得生动,记得牢固。

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声、光、形结合起来,生动、形象、鲜明、感染力强,通过结合形象的画面讲解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如在讲解三峡大坝时,单纯的语言、文字和图片难以让学生对世界第一大水电工程留下深刻的印象,可结合投影幻灯片或导游模拟软件让学生能直观看到三峡大坝的庞大规模和宏伟气势。

通过实践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使抽象、枯燥的景点讲解形象化、生动化。

四、即兴表演以“动”促学。

旅游管理的知识体系包罗万象,如导游人员的才艺展示对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师在授课可有意培养学生的艺术天分。

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动”点,鼓励学生参与表演,使学生在“动”中学,激发学生愉快的求知欲望。

如在讲到湖北的曲艺文化,可让学生示范黄梅戏、花鼓戏等地方剧种,通过学生亲身参与,不仅较易区别不同的曲艺文化,而且使课堂气氛既轻松又活泼。

五、提升自身素质,实现愉悦引导。

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最好的引领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着学生。

既然社会赋予了教师神圣的讲台,教师就应对学生实现成功引导,这就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有效引导以制造愉悦的课堂气氛。

(一)塑造“双素质型”教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极强,无论课堂上理论多么娴熟,唯实践才能检验课堂理论,因此教师首先得具备理论加实践双重技能方可引导学生学习。

如导游业务课程教师要掌握带团的程序及技巧,前厅客房课程教师要熟知前厅客房的整个运作流程。

教师只有将实践技能贯穿于理论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才能给学生制造轻松的教学氛围。

旅游管理专业的操作技能和管理理念更新日新月异,教师要紧跟时代和行业发展,及时更新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把自己打造成时代和行业前端的“双素质型”教师,实现愉悦引导。

(二)注重个人修养。

课堂如同磁场,要实现愉快教学,教师就必须成为磁场中的磁石紧紧吸引住学生,其中个人修养占重要分量。

教师要从理论、知识、艺术、礼仪、思想等方面展现自身人格魅力。

如在讲到导游人员礼仪时,座、行、走姿都应遵行“横平竖直”的原则,倘若教师在讲台上很随意,弯腰、胳膊拐在讲台上,学生会认为教师本人都不注重仪表,所讲导游人员礼仪更是没有说服力。

因此教师应从各方面提升自己,加强个人修养,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轻松、愉快地学习。

(三)讲究课堂艺术。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决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讲究课堂艺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健全心智,陶冶情操,吸收科学养分。

通过实践,幽默语言的运用是提升课堂艺术的有效途径。

据调查,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具有幽默感的,有幽默感的老师往往能将课堂效果推向高潮。

如讲到导游人员与游客交谈的最佳距离以1.3m为宜时,若展示一张两人交谈距离小于1.3m的图片,此时可说他们的交谈距离显得有些“亲密”,学生立即开怀大笑,这里的“亲密”即是一种幽默语言。

愉快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方式,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以武汉民政职业学院为例,在分析导游专业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导游专业当前主要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训师资不足、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实践教学缺乏考核等问题,提出要从改革与创新旅游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实施校企合作办学等方面入手,加强导游专业实践教学。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这就奠定了实践教学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笔者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和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工作的实际,以武汉民政职业学院为例对导游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提出改进对策,以供其他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借鉴。

一、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导游专业现状。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的前身为湖北省民政学校、武汉涉外旅游学校,自改为武汉涉外旅游学校后,开始开办旅游专业,旅游专业一度成为学校的核心专业,在校旅游专业学生最多达多人,先后培养旅游专业中专毕业生达6000人,升为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旅游专业作为该校传统优势专业继续得到发展,旅游专业一度成为该院在校人数最多的专业。其中导游专业从开始招生,每年约150人左右,目前在校学生约200人。近几年来,虽然对导游的课程结构进行了一些调整,导游专业课程结构仍存在一些不足,课程设置仍然过于“大学化”,而不够“企业化”,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而非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肃然起敬有余而积极参与不足,由于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技能训练和现场操作,使得学生的导游服务能力和导游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不强。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是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校内实训安排在第二或第三学期,拿出其中一周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实训。校外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推荐学生去专业领域内的相关企业,从事一线工作。学生的实习去向主要是面向酒店业、导游服务业及旅游风景名胜管理区等三方向。除此以外,再没有其他的实践教学安排。在教学实训条件方面,学校重视不够,实训室的建设资金不足、配备相当简陋。由于导游讲解所需要的实训仪器、设备、器材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只好照本宣科,学生只好囫囵吞枣。省去实训环节,虽然从总量上看,第三学年均为校外实习时间,但实际上由于第一、第二学年实训环节薄弱,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缺乏,由第一、第二学年的理论学习突然转向第三学年的校外实习,学生无论从知识的储备、习惯养成、思想准备方面均显不足。

3.实训师资不足。实践教学要求专业教师不但要具有广博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须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众多高校的导游专业属于新建学科,部分教师是从其他学科转行而来,理论准备不足,在实践上又缺乏磨练机会,在教学时往往不能将知识讲透。虽然也有一些教师是导游专业毕业,可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虽然较扎实,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却相对较弱。即使到企业挂职,往往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督而多数流于形式,“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实践教学的重要瓶颈。

4.实训基地建设滞后。目前导游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有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两类。校内实训室主要指模拟导游实验室、形体训练室等。由于资金、场地限制,建设高标准实训场所和添购设备基本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张永远的蓝图。校外实训基地则仅有黄鹤楼公园,不仅数量极少,而且样本单一,既不能在容纳量上满足导游专业学生实训需求,又不能为实践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样本案例。由于尚未建立起长期的、相对固定的互惠互利关系,校企合作也仅限于表面的浅层次的基础之上,且可控性不强,校企合作关系非常脆弱。

5.实践教学缺乏考核。现行教学管理制度中,对理论教学有一套较严格的规范的考核制度,但对于实践教学,却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学生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就行了,特别是作为实践教学重要检验之一的毕业论文考评制度形同虚设,论文抄袭现象严重,教师对于学生的实践成绩往往仍然采用理论教学的考核模式,简单地给个成绩,至于学生通过实践环节到底取得哪些成绩,有哪些进步,达到哪种层次根本不清楚,这就导致学生不重视实践课。

1.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导游专业实践教学教育模式应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改革创新之路。

(1)改进课程设置。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导游专业目前的课程安排由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和选修课四部分构成。对于旅游职业教育来说,应以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和专业选修课为主,将认知训练与实际操作训练串联起来,在课堂教学时,探索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加强专业技能、开阔专业视野、提高专业修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将实用性贯穿到理论教学的全过程,既改变了枯燥理论教学传统模式,又增强了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2)强化实习实训。导游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不应局限在校内或者本地的旅游企业。学院应安排一定时间段的综合实践,将学生推荐到较高端的旅游企业和旅游业发达的地区进行见习锻炼,学习和亲身感受先进的旅游服务流程、了解高水平旅游企业的经营特色和管理理念。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旅游系近两年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旅游业发达的地区开发了实习点十余家,并积极向国外拓展,为旅游职业教育走向专业化、国际化做出了一定的探索。

(3)创新教学方式。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需要在一定阶段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而指导下一步教学。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应在传统的书面考试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探索。多进行实际技能测试,通过对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的改变,反过来引导教学方式的创新,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实际参与,不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借鉴体育项目中“以赛代练”的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比赛,如模拟导游讲解大赛、普通话演讲大赛、导游基础知识比赛。既可以个人,也可以团队的形式开展,使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展示自我,锻炼提高。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旅游职业教育的师资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提高专任教师业务水平,改善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高职院校要鼓励教师进行专业深造,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教师到实习企业参与业内服务和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积极创造条件聘请旅游企业的专家到学校与教师进行专业研讨、开展专题讲座和承担某些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由于在校教师大多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实践操作经验肯定不如长期从事实践工作的'专门人士,所以应创造条件,让教师定期到旅游行业中挂职锻炼,将最新的行业动态传递给学生。学校还应聘请知名高校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教授做兼职教授,定期对教师开设讲座,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积极从行业中聘请实践能力强的专家与在校教师共同担任学生实践指导教师,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通过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是要在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对其个体性特征进行认真分析,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要从事的旅游服务工作所做出的方向性的规划和方案,它包括学生对择业的偏好、意向、期望等。现代导游既是一种服务,又是一门专业和艺术。一名合格的导游服务人员首先应该具有服务的意识、服务的技能,同时也应具有导演的水平和演员的本领。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礼貌礼仪、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知识面都应有较高的素质。正因为旅游行业是服务性的行业,服务质量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而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就必须多样并举,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应将针对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生涯设计贯穿到教学和日常管理当中。开设以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指导为主题的讲座和课程,运用座谈、演讲、话剧、辩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以及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同时,与旅游部门合作,在学校设置国家导游员资格证书考点,每年在校内与旅游局合作共同举办两次导游资格考试及考前培训,鼓励导游专业学生早拿证、多拿证,早上岗、早就业,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演讲比赛、模特大赛、导游员大赛、歌舞比赛等,促进个性特长充分发展,提高职业能力。

4.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实施校企合作办学。充分利用校内旅游导游实训室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和实训基地,是培养应用性导游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导游专业人才除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应用能力,特别是导游讲解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和旅游企业软件使用能力。实训室可以为这些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提供空间和条件,也只有经过实验室的初步培训,学生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具体岗位。导游专业应充分挖掘资源,创造条件,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性人才的培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主要途径有:在现有导游实验室基础上,执行行业标准完善设施设备;将实验室的功能趋向多样化,以满足未来多种实习的需要,使学生在同一场地进行多种导游技能培训。校企合作,可以说是世界各国职业院校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成功经验,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目标。对学校来说,通过校企合作,制定了既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又满足社会、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通过合作教育,学生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对行业和社会进行零距离接触,专业意识不断增强,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也得到加强,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教学成本。对企业而言,无须付出前期培训费用,即可获得高质量、高素质的一线人员,提高了企业声誉;降低了用人风险和人工费用,提高了竞争能力和企业效益,缓解了旅游旺季员工紧缺的压力。

导游专业应坚持以服务行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地方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与旅游企业紧密联系,实行校企合作办学,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机制。为此,学校一方面选派学生和教师到旅游企业参加工作实习,了解企业运行动态,更新师生的知识,提高师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从社会广泛邀请相关专业的教师到学院任教,包括邀请旅游界的专家、企业家到学院举办学术讲座。实训基地对导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锻炼学习场所,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就业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学校与合作教育企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

3.彭斐章主编.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教学改革论文

为满足不断发展的旅游业需求,使教学内容能符合我国旅游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为此要求任课教师要密切关注旅游业发展态势,通过各种媒介获得最前沿的大量的相关专业信息,及时更新知识,将有效的和有用的知识信息不断得贯穿于教学当中,不断革新教学内容,让学生对自己专业和学科的最新的发展动态有一个及时的了解,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通过使用各种学习工具来获得相关的专业信息。对于反映新时代、新特点、新观念、新方法的内容,要及时补充、更新。例如,目前湖北省“十二五”规划对于湖北旅游业的展望以及目前湖北省的五a级旅游区有哪几个等等。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教学改革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和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建议涵盖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各个方面,对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我国的旅游产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至今一直呈稳步上升的态势。但与旅游产业飞速发展不相匹配的一个客观事实是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匮乏,旅游企业一线基层管理人才出现断层。为此,高职院校的旅游教育与研究也在谋求长足发展,以便为旅游业各部门输送大量专业人才,各个高职院校都为此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成绩。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特点是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培养既具有一定的旅游管理理论基础,又能熟练掌握现代旅游行业的服务与管理技能,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具备良好旅游职业道德修养、较强的服务意识和综合职业能力,能适应旅游企业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总体而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有以下几个特点:。

1.1专业实践性强。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就业方向:旅行社、酒店、景区、旅游管理部门及其它。专业本身实践性强,它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操经验和很强的服务意识。

1.2专业理论体系较完整。

旅游管理专业因为建立时间较早,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体系的建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完整的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内容,另一方面给实操性强的旅游管理专业带来了一定的瓶颈,很多院校局限于理论体系中而忽略了实操教学或者是偏向于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1.3专业要求学生全方位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服务行业,不管是酒店管理还是旅行社经营都需要有很广泛的知识面,本专业要求学生全方位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自创办以来就以其与工作岗位相结合著称,各个院校都在实践环节上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工作,但是因为各个学校师资条件的不同,实践环节也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师资雄厚的学校有自己的实训基地,创建了自己的旅行社和酒店,为学生实践建立了完整的实践体系,为旅游管理实践做出了很多尝试。但是大多数院校都存在实训基地不完善,实训环节不完整的问题。

实践教学在现代高职教学实施中,具有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是通过实验、实习、专业实践等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应用知识、掌握技能、熟悉未来职业及获得新知识等教育目标的教学形式,也是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旅游专业教学一般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其中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包括:课程见习、阶段岗位实习、旅游旺季实训、毕业实习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在教学中只有环环相扣、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模式,以达到高职旅游专业教育的目标。高职教育应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主线,构建适合高职发展规律和旅游业自身特点的“能力本位”教学体系。各个学校根据实践的要求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改革方案,但是实际操作中方案与实际执行错位,实践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理论课程与实训环节脱节现象严重:大部分院校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理论教学是理论教学,实践统一被安排在最后的毕业实习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感觉在学校学习的内容空洞与实际工作联系少而缺乏学习积极性,出现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课上心不在焉的状况。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因为没有系统的锻炼而不能就任其任职的岗位,需要单位重新培训的现状。

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尽管有高学历,但缺乏与学生就业岗位相关的工作经验。很多院校不注意对教师的培训,教师在讲课的过程无法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只能将空洞的理论,教学缺乏吸引力和实际作用。现在很多学校注意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就是着力与解决现有的问题。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注意不能陷入证书的迷障,而不注重考查教师真正的实操能力。

评估方式比较单一:学校对学生进行评估往往是通过理论考试进行评分,这样的评估方式单一,也扼杀了学生的动手积极性,只能把学生培养成死读课本的书呆子。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估单靠考试是无法判断的。

就业方向不明确:有一部分学校没有专业方向,以为宽就业口径会帮助学生在找工作的时间多一些选择。很多学生盲目选择专业,对于未来从业方向不确定,在进行一段时间学习后发现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也是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特征以及培养目标内在要求实践教学应是其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然而通过对我国部分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调查和走访发现,虽然其在旅游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普遍存在诸多限制因素,因此加快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步伐就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问题;措施;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实践环节建设滞后。

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制约了对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专业方向课与综合素质课等。

传统的学科体系存在着理论性知识偏多、实践性知识偏少;基础性知识偏多,应用性知识偏少的问题,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实践环节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转化为综合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不但能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感性认识,还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定缺乏科学的认识,能力培养单一化。

旅游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包括社会活动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三个层面,需要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不同内容的实践课程与之相适应,进而形成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在层次上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其二是理论知识的运用、心智技能的形成及实践经验的积累。

在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课程体系方面,忽视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具体表现在:能力培养表层化,偏重于第一层次实践;实践教学类型单一,覆盖面窄。

所开设的实训课程主要集中在公共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如礼仪实训、客房服务实训、餐饮服务实训、导游讲解等方面。

但是其他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实践教学设置空白,关系到学生各层次和各方向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大多未能体现。

3.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不足,以满足综合实践能力训练的要求。

目前常见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校内实验室与校企联合办学两种,也具有实际意义。

但是,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平台普遍存在着建设不力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经费投入和设计的原因,校内实验室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相关实验室建设不能落实到位。

高等旅游院校的实验室普遍设置少,只能为个别实训课程提供有限的实训;旅游管理教学甚至完全缺乏校内实践场所,或者根本不进行实践训练。

二是设施设备简单、落后、缺乏环境氛围。

只能进行简单的基本操作训练,难以进行综合性的情景训练;只能进行基本的服务技能训练,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管理能力训练。

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流于表面,难以建立紧密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合作关系。

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

在客观上,由于企业缺乏参与培养的责任感,企业经营运作管理工作繁重复杂,导致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在主观上,学校对实践教学的关注、投入不足。

这两方面因素制约了校企深层合作育人的有效开展。

目前,旅游高校的校外实习,只停留在基层服务层面,管理层面的实习难以落实,影响到旅游管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4.实践环节实施缺乏保障条件,实践教学环节制度化管理欠缺。

实践教学的管理相比于理论教学而言,需要协调校内外多层关系,其管理难度更大。

目前,实践教学在教学要求、考核制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等方面还很不完善。

例如,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教学实施细则、实训教学管理条例等教学文件不够齐备,或者内容缺乏科学性,导致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项目确定、学时分配和技能掌握程度等方面缺乏标准,随意性大,缺乏控制。

另外,部分指导教师由于缺乏行业工作经历或业务背景,难以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往往缺乏对学生的合理引导,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改革措施与对策。

(1)实践教学计划改革应进一步加强旅游管理是一项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的、特色性强的专业。

其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充分考虑到其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

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而且在上课时间、地点、方式、考核等方面都要考虑到旅游行业的实际,提高资金和时间的使用效率。

(2)积极调整实践教学内容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市场、社会、学校。

要尽可能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兼顾一定的前瞻性;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也使得我们应以旅游实践为依据,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其适应性。

(3)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形式要多种多样,具体体现为旅游教学实验、课程设计、旅游服务与管理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

旅游管理从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预测、交际、表达等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和渊博的知识,因此学校在旅游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训练。

(4)实践教学需要多方面的支持。

首先,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

实践教学需要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实践教师包括旅游实习指导教师、旅游实验室工作人员、旅游课程实践教师等。

一方面通过系统培训提高旅游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以承担一定的实践任务;另一方面,聘任旅游企业骨干人士担任实践教师。

(5)改革旅游实践课的考核制度。

可采用自我考评、企业考评、教师考评、实习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以学生旅游实践表现为依据来确定其实践课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课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论。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必须采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方式,特别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践教学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既是旅游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旅游管理专业本身特色所在。

参考文献: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教学改革论文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特点是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培养既具有一定的旅游管理理论基础,又能熟练掌握现代旅游行业的服务与管理技能,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具备良好旅游职业道德修养、较强的服务意识和综合职业能力,能适应旅游企业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总体而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有以下几个特点:。

1.1专业实践性强。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就业方向:旅行社、酒店、景区、旅游管理部门及其它。专业本身实践性强,它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操经验和很强的服务意识。

1.2专业理论体系较完整。

旅游管理专业因为建立时间较早,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体系的建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完整的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内容,另一方面给实操性强的旅游管理专业带来了一定的瓶颈,很多院校局限于理论体系中而忽略了实操教学或者是偏向于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1.3专业要求学生全方位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服务行业,不管是酒店管理还是旅行社经营都需要有很广泛的知识面,本专业要求学生全方位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论文

随着国内旅游业近些年的迅速发展,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和高校自身综合性的发展需要,一些旅游欠发达地区的高校逐步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然而,受早期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影响,几乎全国一盘棋式的以培养能够适应高星级酒店就业的人才为目标,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都是按照星级酒店的需求开展。结果,受到地方经济发展因素及学生自身素质的限制,使旅游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外流,或者使学生在就业职场竞争中占据劣势。如何通过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的改进实现服务于地方的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对本地城市酒店对人才的需求与当前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对如何通过改进教学模式以满足地方酒店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针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践做以下探索。

一、课程设计突出经济型酒店服务的特点。

针对经济型酒店以客房为主要产品的特点,加大对客房管理的教学课程。需要将通常的《客房服务理》课程细化、专业化,分解为《客房设计与布置》《客房保养与维护》《客房用品洗涤与保养》等相关课程,以此来全面了解和掌握客房服务知识。经济型酒店提供有限服务,并不过多追求服务方面的精细化,更加关注的是财务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营销管理等整体的管理系统,因此,课程设计要以管理为主,服务为辅。在经济型酒店中对服务能力的要求不像星级酒店那样追求专业化,重要的是掌握服务流程各服务环节要求、服务标准等内容。目前,经济型酒店扩张非常快,如何筹备和管理新店是经济型酒店的职业经理人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之一,因此,高校必须把新店的筹建以及资本运营纳入经济型酒店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中来。

二、专业基础知识、技能的多维度展开。

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于从业人员在未来转向管理层或者行业内其余经营体的时候有着稳定作用。专业基础技能是旅游管理专业所必需掌握的技能,它是一个动态系统,对于每位学生所学习到的内容和对内容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每位学生根据自身职业规划和就业发展方向和个人偏好、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基础技能,并有的放矢的对核心知识、技能进行深化培养。

三、通过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加强学生对酒店管理的认知。

目前,各大高校很少选择经济型酒店做为教学实践基地,所以,从实习到就业学生几乎都选择了高星级酒店。而在经济型酒店的进行调研、实践活动,会增强学生对经济型酒店的理解,形成其经营管理能力,奠定日后发展基础。美国的经济型酒店发展得比较成熟,诸多著名国际酒店集团的经济型品牌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通过这些典型安全的研究与分析,可以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的状态下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经济型酒店中具体问题的能力。另外还需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的教育,使学生更注重文化性和民俗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结合本地的酒店经营特点,实例讲解,注重知识体系的更新。

四、建立战略视野的校企合作,加强教学的前沿性。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只有了解社会的需要,市场的需求才能把握时代的脉博。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建设需要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也是学校教育战略发展的需要,企业拥有的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资源、市场资源都能帮助学校专业建设实现发展目标,因此,学校与企业之间是战略合作伙伴。可以聘请本地酒店经营管理者参加学校的专业指导,结合本地酒店工作实际和未来行业发展就院校的专业建设参与者讨论,提出建议和意见,指导学校教学改革,帮助院校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使其更具有针对性,更具有前沿性;邀请酒店管理的资深人士做学校的兼职导师,他们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有着丰富的人生体验,他们的经历往往对学生形成职业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学院可以安排他们定期与师生交流以,开设专业讲座,指导教师改进教学,启发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信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优秀的职业精神,同时传授行业信息,传播先进理念和管理方式;老师可以利用校企合作方式进入经济型酒店管理集团了解经营管理情况,同时也邀请经济型酒店集团搞管理的人员加入到教师培训中,将成熟的经济型酒店的培训成果引入教师培训体系中。教师可以结合经济型酒店的实际工作,进行自我研究性学习,比如撰写文章,承担课题,合作完成企业研究项目等等;定期参加经济型酒店的学术研讨活动,了解经济型酒店的研究热点,教师参与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可以帮助教师拓宽视野,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五、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随着加快做大做强本地特色经济区的方针政策指导,本地正在实现富民强市,一些新的招商项目正在引进,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酒店业的繁荣,本地酒店业的发展空间很大,特别是对于商务性连锁酒店发展迅速。教师应该转变培养酒店从业人员的理念,而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抓住地區经济发展的契机,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地方经济要支持高校建设,高校教育也应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需要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办学环节上更应该考虑地方酒店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针对地方酒店业的需求培养要才,满足地方酒店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对人才的需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教学改革论文

1、职业能力的概念。

职业能力是个人从事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本领,它是进行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态度、技能的整合。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学校承担的是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工作。它对学生个人未来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

2、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职业能力分析。

旅游管理本科职业能力包括四个层次的能力:一是行业基本素质,如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文化素养、礼仪修养、服务意识等。二是岗位服务技能,如导游技能、计调技能、酒店服务技能等。三是综合能力,如信息的获取能力、竞争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四是创新发展能力,如学习能力、公关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二、职业能力提升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1、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性要求。

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相比一个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有时甚至实践重于理论,最需要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应用型人才。旅游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都必须熟悉基层业务,或者从基层做起,这就决定了学校不可能直接向行业输送高级管理人才,而应该是输送具有较强职业适应性,业务熟练兼具基本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达到此培养目标离不开实践教学。目前我国涉旅院校实践教学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四个方向。三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操作性的、分析性的和研究性的;四个方向分别是旅行社、酒店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景区管理、旅游行业宏观管理。操作层面,学生应掌握各项基本操作技能,提升动手能力;分析层面,学生应掌握发现问题并进行初步归纳总结,提出粗略应对措施的思维技巧,提升的是动脑能力;研究层面,学生应掌握应对比较宏观、复杂局面和难题的思维方式,培养和提升决策能力。它们需要学校提供不同的实践岗位和环境。

2、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提升职业能力。

学术界对于国外成功的旅游教学模式如瑞士洛桑模式、美国康奈尔模式等研究较为深入,这些成功案例无一例外地重视实践教学,各院校均有600-1300学时不等的实践要求。如康奈尔酒店管理学院对本科生要求有800学时的实习。英国的旅游教育尤其重视实践,设置参观课和“职业实习年”,不仅使学生加强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还促进学生对将来从事工作的了解,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适应能力增强,业务熟练,成为各旅游企业争抢的专业人才。这些案例均证明实践教学对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知识不等同于能力,只有经过实践,知识才能转化为能力。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专业知识的巩固,更有助于职业能力的形成和正确职业态度的建立。将学习过程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在市场调查、顶岗实习中需要实事求是、勤奋坚毅、诚实守信、开拓创新、团队协作的职业态度,而这种态度也有助于职业能力的提升。

1、学校“重理论,轻实践”,学生“重管理,轻技能”

许多学校的培养目标都定位为“能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和教学内容也都倾向于管理知识和管理理论的学习,而对实践教学的管理较为松懈,给予实践教学的经费很少,甚至没有此项经费计划,实践指导教师的待遇远低于理论授课教师,这些情况都在传递一种错误信息“课堂学习比实践重要”,更强化了学生给自己的定位“旅游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实际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培养,不仅需要学习相关的管理理论,而且需要在实践中培养事故、问题、纠纷的处理能力以及产品开发、节事策划的创新能力。

2、教师实践能力差。

旅游管理毕业生不符合行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标准,说明教育出了问题,尤其是教育者出了问题。当前从事旅游专业本科教学的教师或者是由相关学科转向而来,或者是研究生一毕业即从事教学工作,相当多的专业教师既无实践经验,也缺乏与旅游界的实质联系,根本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面对科研考评种种压力,教师难有充裕的精力去进行实践能力提升,加之学校没有配套政策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教师参与专业实践的积极性,致使教师长时间与行业脱节,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只能照本宣科,根本无法为学生做出正确的演示和指导。

3、实践条件差。

校内实验室主要是为了训练职业岗位技能技术,开展专业课实验教学和技能考核,一般有模拟导游实训室、酒店服务实训室等。它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经费限制等方面问题,有的学校没有校内实训室,或者实训条件简陋,设施陈旧,配套设施不齐全,或与真实的工作场景相差较大,学生只能进行极为简单的技术训练,很多综合训练都无法操作,教学计划落实不到位,实践教学效果无法保证。校外实习基地包括酒店、旅行社、景区等,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实际工作,以“准员工”的身份进行顶岗实习,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院校与旅游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合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企业只考虑自己的当前需要,不给学生提供轮岗机会,打击了学生进入行业的积极性。再如企业接收实习学生的能力有限,多家实习单位实习条件不一致,实习内容不统一也造成学生能力培养不同步。

4、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第一,缺乏连贯性。国内涉旅本科院校大一时只开设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几乎不开设实践课。集中实践多安排在大三或大四以顶岗实习的形式进行,由于前期专业实践指导不够,学生踏上实习岗位短时间难以适应,造成较大心理压力,没等毕业就想转行。第二,内容缺乏综合性,培养目标不明确。有些院校实践环节的设置过于操作性,如仿照高职院校多开设茶艺实训、客房服务实训、餐饮服务实训等单科实训,却少有综合性实践课程,不利于本科学生形成全面、系统的职业能力,学生真正接触实际工作时仍不知从何下手。

四、以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1、转变思想,加强职业教育。

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培养的是面向服务一线从事管理和直接运作的人才,与理论研究型本科有明显区别。根据这个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课程体系,根据行业实际情况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应该从制度上和机制上鼓励老师从事实践教学,开展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教师对学生应加强职业意识教育,有了职业意识学生才会有进入旅游业的动力。教师应该在学生刚接触专业后就不断进行职业分析,使学生明白旅游行业是服务人的行业,任何的管理岗位都应该有基层服务的`能力。有了正确的引导,学生才会有职业认同。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师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有一支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至关重要。在很多国家,想从事旅游高等教育必须具有多年行业背景,这一要求对于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目前阶段还无法实现,但学校可以从人事制度改革入手,鼓励现有老师走出课堂,到企业挂职锻炼、参观考察、系统培训,取得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也可以请行业专家进入课堂开展讲座、培训,使实践教学的内容更接近行业实际。或者学生进入企业,校企合作开发“嵌入式”课程,由行业专家亲自带学生实训、实习,实现职业能力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

3、加大经费投入,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

校内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在仿真的训练环境中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熟悉未来的职业岗位,以便日后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因此学校应加大投入,并邀请旅游企业参与设计和建设高标准的中餐厅、西餐厅、客房、导游及旅行社信息管理实验室以及基础职业素质训练需要的礼仪训练室等。学校实训场所多为操作性岗位训练,较高层次的实践需和旅游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实践场地。如前所述,分析性实践教学对应的岗位主要包括各类旅游企业的基层管理部门,如酒店客房部、宴会部、办公室,旅行社的计调、外联、市场策划等,景区的规划部、项目部等。本科教育应面向此层次寻找符合条件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可以仿效国外高校成立旅游实习指导中心,专门负责专业实习和就业。经费投入要重视,这样既可以赢得合作方的信任与好感,也可以逐步获得实习基地建设的主动权和控制权。

4、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国内外已有许多旅游教学的成功案例,吸收这些学校的经验,确保实践教学的地位,保证充足的学时学分,实践体系层次分明,课程设置连贯。课程体系建设时应在学时学分上突出实践教学的分量,本科各类实践环节总学时数应不低于30%,见习、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力求层次设置分明,均衡地分布四年的学习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实践的项目和内容应请旅游企业的专业人员参与开发和设计,以求最接近行业要求和岗位要求。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教学改革论文

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我国的旅游产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至今一直呈稳步上升的态势。

但与旅游产业飞速发展不相匹配的一个客观事实是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匮乏,旅游企业一线基层管理人才出现断层。

为此,高职院校的旅游教育与研究也在谋求长足发展,以便为旅游业各部门输送大量专业人才,各个高职院校都为此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成绩。

(1)专业实践性强。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就业方向:旅行社、酒店、景区、旅游管理部门及其它。

专业本身实践性强,它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操经验和很强的服务意识。

(2)专业理论体系较完整。

旅游管理专业因为建立时间较早,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体系的建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完整的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内容,另一方面给实操性强的旅游管理专业带来了一定的瓶颈,很多院校局限于理论体系中而忽略了实操教学或者是偏向于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3)专业要求学生全方位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服务行业,不管是酒店管理还是旅行社经营都需要有很广泛的知识面,本专业要求学生全方位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自创办以来就以其与工作岗位相结合著称,各个院校都在实践环节上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工作,但是因为各个学校师资条件的不同,实践环节也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

师资雄厚的学校有自己的实训基地,创建了自己的旅行社和酒店,为学生实践建立了完整的实践体系,为旅游管理实践做出了很多尝试。

但是大多数院校都存在实训基地不完善,实训环节不完整的问题。

理论课程与实训环节脱节现象严重:大部分院校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理论教学是理论教学,实践统一被安排在最后的毕业实习中。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感觉在学校学习的内容空洞与实际工作联系少而缺乏学习积极性,出现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课上心不在焉的状况。

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因为没有系统的锻炼而不能就任其任职的岗位,需要单位重新培训的现状。

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尽管有高学历,但缺乏与学生就业岗位相关的工作经验。

很多院校不注意对教师的培训,教师在讲课的过程无法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只能将空洞的理论,教学缺乏吸引力和实际作用。

现在很多学校注意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就是着力与解决现有的问题。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注意不能陷入证书的迷障,而不注重考查教师真正的实操能力。

评估方式比较单一:学校对学生进行评估往往是通过理论考试进行评分,这样的评估方式单一,也扼杀了学生的动手积极性,只能把学生培养成死读课本的书呆子。

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估单靠考试是无法判断的。

就业方向不明确:有一部分学校没有专业方向,以为宽就业口径会帮助学生在找工作的时间多一些选择。

很多学生盲目选择专业,对于未来从业方向不确定,在进行一段时间学习后发现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也是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结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有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的改革建议:

(1)课程体系模块化。

模块教学是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较好地克服了传统教学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产生的弊端。

很多专业有多年模块教学的试点,这种新模式的教学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引进者以教学模式,在运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模块的划分、模块教学评估量化细分、教师教学与学生互动。

课程设置要注重以就业为导向,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课程教学相互融合,注重突出实践课程的比例。

理论教学要精练,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划分为市场营销模块、口才。

(2)实训教育体系化。

许多院校在实训这一环节上一直采用固定的“在校学习两年,出去实习一年”的机械做法,的确是减少了许多麻烦,但也使得许多学生完全的丢弃了前两年所学的理论知识。

应该打破这一局限,让实训环节灵活化、实用化,将实训分为课程见习、阶段岗位实习、旅游旺季实训、毕业顶岗综合实习。

根据不同课程和进度需要,分阶段逐一消化整合。

课程见习:根据教学课程进行相应见习实训,包括基本服务技能,基本操作示范,企业运营,工作制度和相关的工作纪律,以完成上述单个课题为目的的实操练习或观摩环节。

阶段岗位实习:各学期机动安排,由企业提供若干工作岗位,实训人员直接上岗操作和服务。

旅游旺季实训:当旅游旺季来临,合作企业将优先聘请能够熟练操作业务的学生或老师。

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五-六学期,就本专业知识综合实操运用。

实训教育体系化的实现取决与实训基地的建设程度,学校在没有经济实力建设实训基地的情况下可以实行校企合作,从而能够真正的完成实训教育的体系化。

(3)学生评估多样化。

评估的多样化要求课程设置合理,评估包括对学生理论课程、实践能力、思想品德等多方面的评估,评估应该采取考试、考察、平时成绩评定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全面的考查学生的能力。

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理论课程考试与课程实践评估成绩相结合,实践课程评估采取实践操作与工作态度评定相结合等方式。

(4)教师培训岗位化。

安排相应对口方向教师或带队老师在实训基地挂职,参与企业工作,承担企业相应课题研究,并负责实训学生的管理监督和实训成绩的鉴定。

对于教师的培训应该有计划的进行,投入时间、金钱花大力气去做,只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优秀的高职毕业生。

(5)学生就业订单化。

首先,学校设置专业的时间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学生只要明确方向,就能更好的在学习中去汲取应该掌握的知识;其次,学校如果可以以实训基地为依托,实现订单化培养就真正解决了学生就业的问题。

学生全部订单化比较困难,可以实现每年几人的输送就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为了培养出适销对路的旅游管理类人才,必须将教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以切实提高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以能力为导向,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深化校企合作,提供社会实践环境;创办产业实体,共建实习就业基地。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1我国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

1.1立足学历本位化,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摘要:文章对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本文重点阐述了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的特点,提出了通过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育人环境,提高教学服务水平,达到校企合作和谐共赢的观点。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改革环节和谐发展。

高等教育中大学的理念则是为国家培养人才,面向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高等教育已经由过去的精英教育逐步转化成为大众型的广泛教育。

在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背景之下,继承和发扬传统办学优势,积极探索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着力培育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建设,革新现有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服务等方面的弊端。

1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育在教育观念上一直只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教学理念上固执地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学生在学习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掌握所授课程上的基本理论及内容。

(2)在客观上教育管理部门对高等教育的教学评估、专业教学考评内容,评估标准及方式方法上大多只注重学生应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程度,初步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

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适应实际工作能力、是否适应社会需求等方面缺乏或者没有具体的标准、考评细则、实质性的评估操作方法。

(3)在主观上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程度不够、理解不深刻。

部分学生没有体会到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锻炼自己工程实践能力的良好机会。

一部分学生虽然认识到了,但是到了工地,现场工作条件的艰苦性令其望而却步,只是走走过场,没有勇气继续坚持下去。

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坚持了下来,但看到工程实践中的一些表面浮躁现象及不正之风,在心里和思想上产生了疑问、疑惑、甚至动摇。

(4)国家在校企合作机制上的支持力度和保障政策不够也不完善。

一方面企业以市场经济为载体,企业经济效益为主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其正常的生产活动和生产秩序;另一方面,建设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一票否决也决定了接受单位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都不愿意或者拒绝接受学生的参观、实习。

第三方面,指导老师在思想方面也有较大的顾虑。

学生在建筑工地和现场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出了安全问题或者事故,相关教师也要承担教学事故、教学差错等方面的责任,甚至会影响到今后的工资、职称、晋级等等。

(5)实践教学环节的经费落实不到位,财务管理不方便报账、支付和使用。

由于高校教育管理部门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工作,实习经费的划拨恪守几年一贯制定式,造成实践教学环节费用与实际市场涨价因素差距愈大,有时只能象征性地给予实习单位或建筑企业很低的或者没有管理服务费用,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校合作的热情和层次。

在经济上缺乏合作双赢的基础,校方指导老师被迫缩短实践教学时间,教学目的和要求及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2探索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目标的新思路。

(1)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重视实践教学活动的氛围,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实践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摒弃个别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活动不属于独立的专业课,学与不学都不重要的错误想法。

(2)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理念。

指导教师通过辅导和讲座等形式,把培养目标与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康生活,学会创业、创新”。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措施向学生传授中华美德,扩展知识及视野,学会为人处事,塑造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3)建立校企共赢的合作机制,共同建设实践教学活动基地。

根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方共赢的原则,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合作方式,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形成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4)利用现有的教学平台,开展相关技能竞赛活动。

2010年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主办力学竞赛,2011年由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与学院教务处联合主办湖南省第一届浩宇杯力学竞赛,参赛学生达200多名。

通过我院成功举办的二次专业技能大赛,在学生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经过这些有益的实践教学活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校外调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综合能力。

(5)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加强专业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

注重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鼓励专职教师到企业兼职,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教学管理部门根据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对教学内容、实践与实习环节等方面的落实情况、实训效果、科研论文的质量和数量进行量化考核与评价。

(6)在经费投入、资金管理方面加大实质性倾斜与扶持力度。

为了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在经济方面予以一定的扶持和投入。

高等院校应秉着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立足培养,着眼长远,让利于企业的宗旨;让企业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和利益。

达到双方相互投资、风险共同承担,资源与利益共享的和谐双赢局面。

3结语。

高等教育中大学的任务为国家培养人才,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动手能力。

为国家提高和培养创新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赋予高等院校教师的历史使命。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谢建军.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创新能力人才[j].科技信息,2006(6):120.

[4]谢建军.浅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12(7):209.

职高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2】。

可显著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论文

借鉴开设旅游管理专业院校在实践教学这块的成功经验,结合课程设计与专业教学的需要,本专业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实践教学。

一是顶岗实习,这类实践方式大多安排在暑期或大四上学期,由学校牵头,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安排学生进入实习单位顶岗实习,实行双导师制管理,学校和实习单位各派一名老师进行跟踪管理。二是见习,即结合课程需要,利用课程时间,前往旅游企业参观学习,一般安排2~4课时,让学生利用课本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例如,本专业的《导游学》在实践环节设计上,会由老师带队带领学生前往武汉市著名景点进行现场的模拟导游讲解实训,通过现场实训,既让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同时宽松的教学环境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显著。三是机动实习,鼓励学生走出去,利用课余时间,前往旅游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实习企业大都由学生自主联系,老师会适时提供一些实习信息和帮助。四是课堂模拟实训,即紧紧结合课堂环节,展开课堂模拟实训,让学生第一时间将所学理论指导实践。

(1)课堂实训环节与实践有所脱节。由于实训环节的设计由在职老师来完成,而专职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可能长时间与实践环节脱节,导致设计的实训环节与真正的实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通过课堂实训环节很难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

(2)顶岗实习大多根据企业需要设置岗位,并未能按照学校设定的专业技能目标去实践。一般来说,顶岗实习的时间较长,以酒店为例,最少是三至四个月,有的酒店则要求最少6个月,而这个时间段,对于专业教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大多数学校也只能做到针对一个年级的学生展开一次这种类型的实训,而酒店根据自身情况考虑,给学生们设定的顶岗职位往往是从一开始确定,整个实习期都不会改变,虽然这是基于酒店自身质量管理的需要,但从学校角度来说,此种实习离我们预设的通过实习实现学生各项技能的目标相差甚远。而通过本专业近几年的顶岗实习的管理过程来看,学生由于无法实现自己对实习的预期,在实习过程中中途放弃,抱怨连天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给学校的实习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

(3)无论采取何种实践方式,学生都只是被动接受,导致学生对职业认知的缺失。以笔者所在专业为例,无论是通过课堂还是课外实现实践教学,学生在一开始时,都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是在实践环节展开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职业认知的缺位,导致他们自身对实践环节的预期与真正接受到的实践实训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大多数学生会转入迷茫状态,而一些过于坚持自己的内心的同学,则采取消极反抗的方式,消极对待实践环节,使得实践环节成为专业教学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4)实践教学缺乏技术支撑,这里的技术支撑既包括软件支撑—人力技术支撑,也包括硬件支撑—物质条件的支撑。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场所一般由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两个板块构成,目前校外实习基地,由于企业属性的不同,校外实习基地以酒店居多,导致培养学生技能较为单一。而校内实训室的建立,大多要滞后于实际情境,加之缺乏与时俱进的专业指导,导致实训室在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1)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场所上来看,应不断更新和丰富实践教学的场地。旅游管理专业涉及到行游住食购娱等各个行业,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学校教学实践场所大多都是模拟实践场景,但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现形式大于内容,除此之外,由于受制于学院经费的调度,一个教学实训室使用年限至少1年以上,而旅游行业的变化是瞬息万变的,实训室的硬件更新远远跟不上行业的变化。因此实践教学场地的更新和丰富显得尤为重要。

(2)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来看,应秉承与时俱进的原则,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内容体现时代性的特点。

首先,从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材上看,一方面,由于编书的作者的实践和企业经验有限,因此教材对专业教学的指导意义有限;另一方面,教材从编写到出版有一个时间差,这就必然导致教材内容与实际环境的脱节,因此教材对学生的借鉴意义也很局限。

其次,从参与实践课程的学生反映来看,实践的内容仍然围绕行业的基本技能的习得而展开,而这些内容本身相对简单,学生认为通过实习短短一周基本能掌握,因此对学习的内容提不起兴趣,这也是造成实践课程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再次,从教导的主体——实践课教师这个角度来看,实践课教师大多并未从事专业实践,至少是近期与行业接触并未十分紧密,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上,不能体现行业最新动态,这样就造成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与社会需要不能与时俱进。

因此,为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应在实践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结合学生特点与行业变化,设计出既能体现行业变化,又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

(3)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人力支持上来看,应丰富教学团队,除了鼓励自己的老师,利用一切机会走出去,与实践接轨之外,也可引进相关旅游企业的在职工作人员作为外聘老师,为实践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双师型人才,这是近几年经常听到的字眼,由此可见教育部对应用型专业教师队伍的要求,但是,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在岗的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都是理论型的,而有实践技能的人才,由于学历的受限,并不能进入高校教师这个队伍,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一方面,我们鼓励教师走出去,到企业挂职锻炼,为课堂教学内容更新与增色,另一方面,我们也愿意引进旅游企业的在职工作人员作为我们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与我们的专业教师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获得一线在职工作人员的指导,我们的教师也可旁听学习,可谓一举两得,以期打破目前实践教学中的尴尬局面。

(4)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物质支撑上来看,实训室设备需定期更新,这个就需要学校实训室管理制度的支持,另在实训室内部管理制度上面,為了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际技能的操作,可采取全开放的实训室使用制度,学生在课余可利用实训室的设施设备,使实训室设施设备利用价值最大化。

从目前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来看,实训室的建设状况因各个学院的财力与重视程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态势,但是无论是何种情况,都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实训室只在上课的时候开放,其他时间是关闭的,这也许是出于学院方便管理的需要,但是根据资产折旧的'理论,这样一种方式,一方面,会让我们的资产发生无价值的折旧,另一方面,也让在课堂上没掌握的学生没有机会在课外进行练习,实训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实训室管理上,可由学生组织负责管理,这样,一方面,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另一方面,通过全天对内开发的管理方式,让我们的学生能在课堂之余也能进入实训室练习,增强其学习的自信,提升其对专业的认同感。

(5)开设第二课堂,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的同时,打破课堂呆板的教学限制,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提高,利用可利用的一切机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

第二课堂的出现,一方面,能打破学生对课堂的刻板印象,让学生能轻松的融入;另一方面,在内容设计上,可以以学校文化,学生生活为内容来展开,如在春秋之际,为在校学生提供春秋游线路的设计,并提供向导服务;在新生入学之际,带新生玩转校园;组织丰富多彩的中国旅游日特色活动,打造校园特色的旅游文化节;承揽学校内部的小型会议的组织活动等等。这些内容都是围绕在学生生活的校园以及班级生活中,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将学生从教学的对象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学习的效率会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基于国家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因此,为能培养出知行合一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在实践教学中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一是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应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强化教师队伍,打造高素质的教学团队;二是作为实践教学的主战场,应不拘于形式和管理方式,大胆创新,校内,校外共同升级,不断丰富与完善实践教学场所;三是在教学内容上,应关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将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利补充,共同提升学生的实践素养。

参考文献。

[1]曾国军.重点大学如何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j].旅游学刊,(02).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论文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旅游产业随之迅猛发展,面对旅游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这样在教育规划中就新增一门新的学科——旅游管理。

作为一所职业高中,为了更好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旅游人才,完全有必要认真分析一下这门学科的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旅游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随之而来,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

由此在我们职业高中的教学计划里,也就新增添了一门新兴的学科——旅游管理专业。

现在的旅游不同于以往传统式的旅游,传统式的旅游是满足于吃饭、住宿、游玩。

而新兴的旅游产业重在游客的心情质量上,让游客时时刻刻能觉得是一种放松、愉悦的心情来回归大自然,融入大自然,是一种精神式的生活体验。

为了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旅游形势发展的需求,作为职业高中,在人才培养上,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本着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更好的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来定位培养目标。

1、课程体系设置有待完善,重理论轻实践。

本身在我国把旅游纳入教学产业中来就起步晚,相对国外来说,发展较缓慢。

再加上在职业高中里,课程体系一般都要求重视理论知识,忽略了这一产业对实践能力的需求。

单单的重视理论,课本上的知识掌握的相当熟练,可是一用到实践中来,好多学生就无从下手了,或者是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一点小的状况就不知所措了,做不到学以致用。

所以不能单单重视理论教学,实践也应同样重视起来。

另外,对基础知识重视不够。

本来基础知识是一切专业课的基础,但是在有些职业高中里,课程设置却把大量的时间安排在了专业课的上,这样以来,基础课的学习时间就大量缩水。

盖大楼时,地基都没打好,何来建高楼大厦呢?所以,基础课更加的重要。

2、教师人才引进时效性太差。

由于我国旅游产来起步较晚,所以在各个规模的院校里尤其是职业高中里面,旅游专业的教师的需求是一个问题。

没有现成的专业教师,好多教师都是在这门新型的专业开设后直接由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的,这样在基本素质和行业技能方面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

没有旅游方面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没有经过旅游方面专业的系统的学习,实践不能与理论统一起来,这样,在人才培养方面就显的力不从心。

另外,引进的专业教师学历低,实践能力不强,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更不会带领学生们灵活运用了,这样就又形成了一种弊端。

3、教学大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局限性。

上面给大家提到过,新兴的旅游产业不同于传统的旅游产业,它重在培养游客放松、愉悦的心情。

在职业高中的课程设置中,只是开设了基础课、选修课、专业课这几种类别的学科,没有能突出贡献创新,社会发展需要开设一系列新型的学科,在礼仪方面,与人融洽相处方面,以及在处理突发状况方面等,应该往这几个方面扩展一下,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涵养的能更加适应现代旅游发展需要的高端旅游专业人才。

4、学生适应实习期太过缓慢,效果不佳。

不单在职业高中里,在任何一个学生阶段,实习期对于学生来说就是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在去企业实习的过程中,一般都会被安排从基础岗位做起,大多学生吃不了苦,受不了累,认为在基础岗位上很枯燥,学不到什么东西,不是太感兴趣,大量的时间流逝了,而学生却觉得度日如年,不能安心实习,这样的实习收效甚微。

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在实习时,选择实习单位时定不下心,先在一个地方干,安排一个基础岗位,干了几天没兴趣,就再换一个单位,然后厌倦了再换,这样心一直定不下来,适应不了所待的环境,所以也就达不到实习所要求的功效。

二、签于以上种种情况,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分析,在职业高中里面,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1、合理的设置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增多实践课的学习时间,在时间安排方面,可以与理论课穿插进行,这样就能更好的把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

在课程安排方面,可以以基础课为基本,专业课为目标,社会需求方面的课程为导向为创新点,这样就能形成一套实用性、综合性、创新性都很强的课程体系。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针对职业高中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般玩性十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或者是向往的景点为代表来举例子,这样能充分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使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实践能力。

对于职业高中的旅游专业来说,引进一批优秀的教师也是相当关键的。

因为职业高中的旅游专业不仅要求教师理论知识过硬,还得有相当熟练的实践能力,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所以,要想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必须得有一批高学历高能力高素质的教师作前提。

在引进教师方面,可以从相关产业中选择一批经验丰富的优秀员工扩充为教师队伍。

同时也可以鼓励在校专职教师去相关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实践能力。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校企合作。

在职业高中里面,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在旅游专业方面。

因为实践对旅游专业是至关重要的,要想实践能力培养好,必须得有相关的实验实训基地设施。

可以在校园内建设模拟场地、导游、接待、宾馆、旅行社等等。

让学生们多进行一些模拟练习,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一下那种氛围。

实现校企合作,把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定期安排相关专业的学生或教师到相关企业里锻炼实习,让他们真真切切的融入到各个环境中去,可以发现自己在实践方面的不足,并及时改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总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促进中国的旅游产业更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广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蒋玉华.《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

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我国的旅游产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至今一直呈稳步上升的态势。

但与旅游产业飞速发展不相匹配的'一个客观事实是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匮乏,旅游企业一线基层管理人才出现断层。

为此,职业高中学校的旅游教育与研究也在谋求长足发展,以便为旅游业各部门输送大量专业人才,各个职业高中学校都为此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成绩。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教学改革论文

近年来,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一直面临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在理论上这些院校要保证该专业学生理论学习的学时和效果,因而对实践环节的教学还是流于形式,效果不佳,虽然近几年很多院校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并大量购置相关的设备组建实验室和实训室,但效果还是不理想;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也一直面临眼高手低的问题,虽然在理论上强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但实践动手能力却远低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因此,面对这样两难的境地,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早已成为行业关心的热点问题。因此,本文希望通过挖掘该问题的实质性,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目前,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环节包括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一些课程的实践部分(如导游实务、餐饮管理等),甚至还包括军训、创业活动以及纳入教学计划的社会调查、科技制作、学科竞赛活动等[1]。这些环节贯穿了整个四年大学学习和教学中。其实,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绝对不是本科旅游管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我们需要培养的是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强的行业领头人和高层管理人员,因为这些人才是我们目前行业最缺乏的,而这些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培养都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据了解,目前湖南省的部分本科院校(如湖南城市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认识实习、旅游资源市场调查、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设计、客房模拟实训、餐厅模拟实训、导游模拟实训、客房软件实训、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以及其他课程设计及实践内容等。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实习和实训的时间大约20周左右。但学生普遍对实践环节态度散漫,甚至还有诸多意见,效果一直都不能令人满意。

二、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具体问题。

(一)实践环节教学被动,学生缺乏积极性。目前,一些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于实践环节都是处于“应付”的心态。由于一些实践环节的教学形式比较自由,如专业认识实习、旅游市场调查等环节,都是让学生自己选择单位去实践,很多学生仅仅做了一篇所谓的实践报告交差,内容和形式都缺乏深度,学生对实践的重要性缺乏基本的认知。

(二)实践环节教学目标缺乏,考核流于形式。目前,很多高校对学生的实习没有要求达到具体的效果,一般只要求学生有实习的“经历”如毕业实习,很多学生进入旅游企业实习以后,企业并未对该实习生的实习做出规划,很多甚至没有安排学生轮岗,而仅仅把他们安排在人手最缺乏的岗位,如餐厅、客房等,使得学生在实习过程当中由于非常劳累,实习内容枯燥单一,不仅没有学到真正的技术,反而加深了他们对本专业工作的反感,对于未来的就业起到了反向的引导作用。实习结束以后,有些学校虽然有对学生进行实习答辩,但还是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仅仅通过答辩看不出实习的真正效果。而其他实践环节由于时间紧张或迁就学生毕业等原因,考核也都比较简单,使学生对实践环节认识出现了偏差,不愿意认真投入。

(三)校内实践环节形式单一,缺乏实践学习氛围。目前随着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很多高校也纷纷建立了各个实习基地和实训室。校内实践主要就是集中在实训室和实验室。虽然,学生通过实训,也可以了解各个环节的实操程序,但毕竟不是真正的对客服务,因而实训环节往往比较枯燥,学生兴趣不高。再加上高校教师一直以来重学术研宄,而缺少实践锻炼,因为在教学过程中也感到十分吃力,达不到理想的实训效果,校园内部缺少一种实践学习的氛围。

(一)加强引导,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在学生入学教育时,我们就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如对实习、实践环节中表现优秀者进行奖励和宣传,将大学四年期间实习的安排和要求做成小册子分发给学生,同时还可以将学校的实习基地、历年的实习成果等在小册子上做一些宣传;其次,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实践、实习的过程要加强跟踪调查,对学生实习成果的验收要提高要求,如评选优秀实习、实践成果等,对于不合格的实习报告、实习日志应该要求学生重做甚至直接重修,以此来强化学生对实践环节重要性的认知;最后,业内很多专家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辅导应该在大一入校时就开始,并贯穿于大学四年中,我们可以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或已毕业的校友前来做一些就业以及实践方面的讲座,如礼仪讲座、行业动态讲座等,还可以多开展一些如导游综合能力大赛、酒店客房服务大赛、餐饮摆台、折花比赛等学生实践能力大赛,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提升学生对实践环节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规范实践环节考核,建立具体实践目标。实践环节目标具体化是指每一个实践环节都要求学生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尤其是毕业实习和专业实习,在学生进入旅游企业之前就应该对他们的实习进行规划,并实施培和训轮岗,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基本熟悉企业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最后学校_可以和企业一起对实习的学生进行实习考核、打分,没有达到标准成绩的可以取消实习成绩并要求其重新实习。另外,对于社会调查、课程设计、实训等实践环节,考查也要提升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对于报告不符合要求或态度不认真的学生,应该给予实质性的'惩罚。

(三)丰富校内实践形式,塑造良好的实践学习氛围。校内实践形式除了课堂以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特色的方式,如由学校出面建立旅行社或实习餐厅等,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就设有旅行社,该旅行社可以吸纳该校一部分毕业生实习和就业,平时也可以安排学生带团、实践等。南开大学在很早以前就有自己的实习餐厅,餐厅的管理和经营都交由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和研宄生,而所有权和经营权归学校,在此餐厅实习学生可以获得工资、福利等待遇。我们的学校都可以设法为学生实习和工作提供这样的平台,让他们在大学四年时间里能够循序渐进地完成各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是通过课堂抽象地理解和体会,同时也能塑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实践学习的氛围,提升了实践环节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总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地过程,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地引导和系统的规划。我们只有通过积极的手段提高学生对实践能力的认知和兴趣,使校内实践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塑造良好的校内实践氛围,充分发挥实践环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真正培养出旅游行业的领军人才。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论文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变化,中国经济也在迅速发展,因为我国有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古迹,这就促进了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在旅游教育上,国家对旅游管理专业加大力度,重视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培养优秀的旅游专业人才。我国从事旅游业的工作者,他们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旅游观念,文化知识水平并不高,工作技能较差。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必须加大旅游教育事业的进程。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国家重视旅游教育工作,制定相应的方针,以迎合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竞争是残酷的,只有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在这个行业真正地站稳脚跟,为国家的旅游事业做出贡献。

(一)人员培训目标定位不明确。

旅游管理教学是培养高级管理人才,以及现代化管理能力和培养科研能力理论研究较强的高级人才。然而,在旅游管理教学中,每个人在设计培训目标时,常常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制定目标。目标是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但目前存在人员培训目标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其次,由于缺乏对旅游、训练目标和市场需求的理解,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往往缺乏对学科的了解。由于教师设计的教学课程不合理,教学计划没有针对性,枯燥乏味的课程导致学生态度不积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以满足国家对旅游人才的要求。

(二)课上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的素质,国家在旅游教学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在课上,学习经济学、管理学,培养专业的技能,实现人才管理目标。一是加强专业的基础理论学习,从最基础的做起,为培养专业精神打下基础,并用更多的课堂时间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二是重视实践,要实践与学习相结合,切勿忽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本素养,这样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不利于事业的开展,在工作中脱颖而出。

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行业的基本素质和行业基本技能的培养。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多数的学校建立实验室,重新修葺实验室,使实验更具专业化,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也有一些学校没有建立规范的实验室,许多实验课程只是处于参观看一看为止,没有实验机会,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四)教师技能水平相对较差。

在高校旅游专业的部分教师中,其既没有参加过旅游专业的学习,也没有经过训练,单单只是理论水平较高是不行的,如果教师水平不高,就无法培育出高水平的学生。因此,学校应该重视教师的专业程度,在闲暇时间,学校多安排教师进行学习,加强培训,提高专业度。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开展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基础上,课上要进行提问式教学,这有助于学生记住知识点和凝聚注意力,或者是在课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相互学习和协作,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应多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采用讨论式教学,给予学生时间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观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使他们开动大脑,认真思考;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总结经验,开发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利用现代化和信息化进行教学。

旅游管理需要文字与图片相结合,要生动和有看点,吸引大众的眼球,这样才能称之为优秀的作品。因此,在课堂教学时应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进行教学,把风景旅游区、名胜古迹用图片展示出来,再把一些优秀的案例查出来供大家学习,合理运用网上的一些资源,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多组织教学研讨会,听一听学生的想法、意见和建议。采纳学生建议,带同学参加一些讲座、进行旅游市场调研,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另外,教师还可多观察国家旅游业发展前景和动向,告诉学生行业的最新动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也要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学习。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导航标。为了实现高水平的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高文化的师资力量。学校可以让教师出去培训与学习,增强自身的技能,增加实践经验。同时,旅游专业教师要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让企业优秀的旅游人才进行讲座,补充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的方向。教师也可以去企业学习实践,将自己的所学传授给学生,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同时,带给学生的是教学的专业水平更高,得到他们的尊重,让学生知道站在讲台上的教师不只会谈论一些大道理,他们是有实力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那就是进行实践。综合了解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在教学计划中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时间,多实习一段时间,自身的技能水平就会多提高一点,这就是她们最宝贵的财富,可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处于领先位置。

三、结语。

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只有不断地更新学习方式,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才不会被淘汰。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当代旅游业教学进行实时调整和改革,才能真正为我国旅游事业培育出大量的优秀人才。

作者:刘玉凤单位:驻马店技师学院。

高职药学专业教学改革探讨的论文

摘要:本文阐述了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教学的现状,从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评价模式改革、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和双师团队建设六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关键词:机械化施工;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1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

“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课程设置依据是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对职业能力和知识的要求,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专业的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需要围绕工程机械设备展开。通过与企业专家交流研究,召集课程教学团队校内外成员分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现有教学的软硬件条件,对比现有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为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提供依据。经过优化的工程机械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注重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机械化施工技术、机械化施工组织、机械化施工管理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主要施工设备的作业方法、施工工艺、施工机械选择及机械化施工方案的确定,具有对机械化施工设备及施工机群合理配置和运用的基本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教学文本资料(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单元设计、课程配套练习指导书)、电子课件、单元自我检测题库、试题库、素材资源库(音视频资料、动画库等)。建设有“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网络课程,连续3年在教学过程中投入使用,课程教学所需要的课程标准、课程电子课件、课程单元设计、课程实验指导书、试题库、素材资源库等已实现网上资源共享。课程教学团队成员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了解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解决方法,在长期教学中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且编写了配套校本练习,师生评价良好。

3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针对专业培养要求,从培养工程机械的施工作业、维修与维护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分析了该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并结合社会和工程企业的需求,开设“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技术”课程,扩展学生专业视野、增强了专业适应能力。经过该课程建设和反复研讨,在课程教学中由知识结构确定出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将知识点总结为若干个知识单元,知识单元决定教学课程体系。这样既减少了课程间的内容重复,又做好了课程之间的衔接、深入与扩展,实现了课程的最优配置。在教学中,不断精炼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环节,提升教学理念;构建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学体系。其主要表现为:第一,将理论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改革相结合,建立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专业教学体系。既保证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加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就业和适应新环境提供坚实基础。第二,突出素质和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通过参加全国、全省性的科技竞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也使学生有了将实际问题与课堂学习的知识相结合的`机会,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完善课程的考核方法,改变原来单纯的试卷考试方法,实行考试成绩、平时作业、实验成绩、实训成绩以及科技活动、研究论文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体现考核内容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四,进行网络课程建设,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核心,积极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教师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探索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理论紧密联系实践的思路,尽可能多举一些公路机械化施工工程实例,使得同学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式”双向交流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和录像,增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量;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适当补充课程前沿知识;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科研素质和能力的训练等。这对促进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的全面提升,成效显著。

4课程评价模式改革。

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实现考、教分开。实行统一考试大纲、统一命题。经过多年积累,编制了《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试题库,随机抽题组卷,实现了教考分离。流水作业、统一评卷保证了考试考核的客观公正。改革考试内容,改变过去“期末考卷定成绩”的单一方式,由期末理论考试(70%)、平时实践、作业、平时出勤和测验(30%)二部分按不同权重计入,作为本课程的总成绩。这样不但考查学生对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而且考查分析与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使考试真正能够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

5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拥有良好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近年通过不断努力建设,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在利用、改造及新建实践教学场地及更新、充实实践教学设备上取得了巨大成效。课程依托工程机械实验室、模拟驾驶操作实验室、机电工程实验室等,不断拓宽视野,完善课程实践教学。实验室现有推土机、挖掘机、压路机、装载机等工程机械10余辆,总价值600多万元,有力地保障了课程实验和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工程机械实践操作技能水平。为了在课程教学中引人入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课程采取了学前认知实践与学习,分别与南京利星行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南京三一重工有限公司、柳工集团南京分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协作,让学生在课程教学之前深入企业认知学习,初步了解工程机械设备的特点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同时邀请企业技术核心来校开展讲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双师团队建设。

课程教学团队成员需不断加强对学校和企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密切与企业的联系,有效组织课程教学团队开展课程标准的制订和课程资源建设工作,使教学为生产服务。开展企业调研活动,校企双方参与本门课程的建设,共同开展课程标准的制定和优化;课程教学团队成员通过各项培训学习,大力提高“双师”素质,积极参加下企业顶岗锻炼,丰富企业工作经历,提高实践能力。通过与企业专家交流分析及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提高教师实践技能,建立一支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朝气蓬勃和锐意改革的“双师型”课程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潘涛.“工程机械”课程教学的改革方向[j].中国校外教育,(33):85.

[4]谢俊清.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分析[j].同行,2015,9(下),2015:1.

[5]王军,张建超,王海花,张银彩.《工程机械构造》课程的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2):165.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教学改革论文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尤其是作为绿色产业的旅游业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努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做到简单培训即可上岗。

因此本文探讨在实践教学中对旅游专业学生英语听说方面侧重的重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国际旅游业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亚太地区跃居世界第二,欧洲、亚太地区和美洲三足鼎立的局势真正确立。

更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旅游发展的亮点在东方,而中国是东亚旅游的领军者。

因此,中国旅游的发展举世瞩目,“中国现象”成为近两年来的重要话题,中国旅游业也将面临着重大变革,出入境旅游业务大幅增加,对旅游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攀升,使我国的旅游业尤其是入境旅游市场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国内旅游业以其独特的行业优势得到快速发展。

但是,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匮乏,尤其是既掌握了较高的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旅游英语人才可谓“凤毛麟角”,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在世界旅游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所以,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旅游文化综合素质及时发现旅游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十分迫切。

用人单位不约而同地提出: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是关键,不少学生虽能提供英语的等级证书,但实际工作中遇到外宾就听不懂、说不出,有的甚至躲避客人;也有因为对不同国家地区的宗教文化、风俗民情知之甚少而出现一些误解的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来涉外酒店住宿的客人不再像前几年都是商务人士,更多的普通民众来到中国旅游,他们有各自特殊的需求。

在涉外酒店,员工的外语实际应用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该员工是否具有培养潜质的重要依据之一。

学校应该结合英语教学,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各国的文化差异,扩大知识面,开扩视野,以适应酒店开放性、国际化的需求。

1.教学方法一成不变。

长期以来,教学依然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发挥出来,更谈不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绝大多数英语课以教师为中心,他们不厌其烦地讲词汇、搭配、句型及各种语法知识。

英语教学本应以技能训练为主,可是在应试的导向下变为趣味索然的纯知识传授,其中还包括许多脱离语言实际或实际应用价值很小的钻牛角尖式的难句、怪句分析。

这种教学模式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效率低下,事倍功半。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外语应当做一门技能来学习,而不只是当作知识来学,学外语要的是熟练,是脱口而出,道理讲得再多,不熟还是没用。

大部分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师在教授专业英语时仅仅侧重词汇方向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

即:词汇、阅读、写作三部曲。

导致旅游英语与大学英语相差无几。

既达不到开设专业英语的目的也无法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

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本科院校旅游英语教材,内容偏难,侧重知识传授,倡导教师中心,即重在教师有东西可教,而不是重在如何让学生参与。

这些教材往往很少体现交际性原则,加上听、说教材与阅读分立,缺乏联系,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

高职旅游英语教材应当强调实用性、趣味性,始终把听、说领先放在第一位,把学习语言当作技能训练,而不是知识传授的过程。

因此,旅游英语专业,应选择以导游英语,餐厅英语、客房英语为主导,集听、说、读、写,并注重实际应用的教材。

3.师资力量薄弱。

相当一部分教授旅游英语的教师仅仅是从英语专业转过来或是旅游管理方向毕业。

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旅游英语的知识渴望,常见的`情况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讨教学方法以此来实现共同成长。

作为英语课程的授课教师,其自身的英语水平可能非常高,但对旅游专业知识却一知半解。

所以授课重点放在了语法、单词等内容上,不能使学生通过英语专业课学习到旅游专业知识。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旅游专业的教师身上。

一些教师由于自身英语水平所限,无法将旅游专业方面的一些重要词汇及国际旅游市场的最新动态传授给学生,教学内容体现不出本学科的时代性和全球化特点。

而且,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一些教师只是一味地指责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殊不知这很可能就是因为教师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所造成的。

如果教师平时没有注意分析学生的厌学情绪的原因,不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和研究,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无法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奇心,而且一如既往的使用同一种教学手段,语言贫乏,语调平平,极易导致学生的兴趣丧失。

4.学生英语基础较差。

实际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报考旅游管理专业时“数学成绩差、英语成绩不理想”占到相当比例。

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走向工作岗位面临的瓶颈。

缺乏高端专业旅游人才这一现象仍然很难缓解。

1.专业英语与大学英语应分工明确。

专业英语应该与大学英语有明显分工,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专业英语应该更加注重听力和口语的训练。

传统的语法等问题留给大学英语,重点对学生的听说进行实训。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外语应当做一门技能来学习,而不只是当作知识来学,学外语要的是熟练,是脱口而出,道理讲得再多,不熟还是没用。

通过三年的实践教学发现,把原本用在读写方面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听和说方面,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年来本校旅游专业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基本可以实现同外宾简单交流对话。

撇弃传统注重词汇、语法的专业英语教材,积极参与编写适合不同水平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教材,使专业英语教师在挑选教材时可以有的放矢。

编写的新教材应扭转现有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材内容,应当有更多有关情景对话、案例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倡导通过辅助性教学,教材中应当增加情景模拟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同时编写一部分有关实用方面的操作指导方面的教材。

已经出现部分旅游英语教材是按照人类学习语言的习惯“听-说-读-写”顺序来编写的,实践性很强,比较适合旅游专业的学生使用。

3.旅游英语师资力量应加强。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英语教师队伍,是确保旅游英语在进行教学改革方面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要想开展好实践性教学就需要拥有一支业务水平高、人员稳定的教师队伍。

实践训练的老师应当是有关专业课程或者各自领域内的科研工作者,并且具备很强的实践水平的专业老师。

例如导游专业的英语老师应当是在导游工作岗位上有实践经验的,同时又具备过硬的英语水平。

这样的话,有利于精简高效,也能够符合办学中有关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

摘要: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旅游人才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高校应从完善教学计划、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实践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着手,构建适合旅游行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旅游业是我国的“朝阳产业”,特别是近年来,以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国内旅游业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时期。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旅游专业人才的强力支撑。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教学改革论文

结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有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的改革建议:。

3.1课程体系模块化。

模块教学是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较好地克服了传统教学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产生的弊端。很多专业有多年模块教学的试点,这种新模式的教学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果。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引进者以教学模式,在运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模块的划分、模块教学评估量化细分、教师教学与学生互动。

课程设置要注重以就业为导向,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课程教学相互融合,注重突出实践课程的比例。理论教学要精练,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划分为市场营销模块、口才。

3.2实训教育体系化。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