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专业13篇)

时间:2023-12-04 22:04:04 作者:曼珠

读后感是对读完一本书或者文章后的心情和感受进行总结和表达的一种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书中的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典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我平时书看的不多,阅读十分浅薄。今年干训部推荐给校级领导的必读书目有一本是窦桂梅的《回到教育原点》。一日,打开书,一看便不能放下。这本书让我们分享了窦桂梅老师精彩的教育人生,领略了她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永不停步地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

窦桂梅老师从吉林省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走出来,1982年15岁的她走进吉林师范学校,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留校做文书工作,同学们都很羡慕她,可她认为既然学了4年的师范,就该当一名好老师。几经周折,终于来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由于分配晚了,她被分到教务处做辅助工作,这一干就是5年。先后教过语文、数学、音乐、美术、自然、思想品德等几门课程。这5年使她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经验,各方面的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开课的历练让她快速成长。1995年至她先后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小学生语文教学大赛,并获得一等奖,从此以后她成了中国小学界的一位名师。现任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博士。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特聘专家、专题课程主持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小学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小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提名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被评为“建国六十年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专家”之一。

窦桂梅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教育需要我们经常学习,不断实践。学习是会得到实实在在收益的,“学习让我们走向生命的高贵”。

窦桂梅在《回到教育原点》一书中多次提到阅读与反思,我的读书意识还很淡薄,读书还没有成为我的生命需求。要想体会到教育的幸福,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生活质量必须多读书,我告诉自己,从今天开始不要再给自己拒绝阅读找任何理由和借口,阅读从今天做起。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一日,无意中打开,一看便不能放下,不为别的,只为她写的字字句句真正切中了我的内心。面对知识的更新,信息的爆炸,我有着她所说的迷茫与无助!她所说的每一个关键词,正是我所想了解的,比如:阅读、上网、基础、态度、共同体等等。虽然,窦桂梅所说的侧重点相对于语文学科多一些,但是,我觉得对于我来说,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关于阅读。当互联网还没有像今天这么铺天盖地的时候,我总是习惯于阅读,经常利用闲暇的时间,看看教育杂志,不独是美术,语文的、音乐的都看看。我觉得可以看看其他学科的研究方向、教育动态,也会对我在美术上有所启示的。不仅用眼睛,有时还进行摘抄好词好句,甚至是好的标题。而后在写论文的时候,这些就有了用武之地。然而,现在,当网上的信息快捷、大量地向我们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只用眼睛去一目十行地看了,可是还是看不够啊,太多了。然而,这样的结果却是能记得的很少。所以,我更推崇看文本的东西,这样可以不拘时间,不拘地点的随时来看,可以反复读,来回品。需要时,再来查阅相关的段落、内容,很便捷。我想,我们所缺少的就是这样的阅读,这样的积累。

关于上网。面对网上各种新鲜的事物,我们渐渐地迷失在里面,我也经过一个:玩游戏、偷菜、聊天、淘宝的过程,然后,一样一样的戒。我对自己说:要能控制自我。现在,我已经能控制上网了,上网看看作品,了解教育信息,和熟人联络事情,做到只做有用的事,坚决不浪费时间。然而,看到许多朋友还迷恋在网购,迷恋在看韩剧,迷恋在炒股中。心里觉得不是滋味。教育者要能自我控制。特别是上网这样的事,最能检验你的意志力。让网络成为教师成长的推动力,而不是助力。关键就在你的控制能力如何。

关于共同体。共同体也就是集体、团队。时下,个人意识远远超越了团队意识。正是这样,很多事,很多活动出来,大家第一时间想的不是怎样把它做好,而是,这件事中,我有什么好处。然后,推脱、拖拉,工作不仅不出效果,能不能完成,还是个问题。而那个组织开展的就不要提有多难了。有些事真的深有体会。团队意识的缺失在我们的工作中很常见。结果,常常是做事的被议论得到了某种好处,获得了什么利益。而这种不公平的议论会导致恶性循环,做事的怕做事,谁也不做事。所以团队意识的培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大家如果不能心望一处想,劲望一处使。那么,教育只是一种职业,而不是我们终身在做的事业。正如窦桂梅所说的“教师们会各干自己的事,或把工作当作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这样,教师的幸福感自然无法找到,更谈不上彼此分享。找不到职业的成就感,也就谈不上事业的幸福感。这样,我们将在”自以为是、各自为政“或”得过且过“中,丧失自己的”命业“。”

关于态度。时下,教师队伍中年轻人很多,这很好,教育就是需要不断有人来充实我们的队伍,为我们补充新鲜血液。热而,教育需要我们经常学习,需要不断实践。虽然你是本科毕业,或者研究生毕业,但是,这些绝不是你骄傲的资本,作为教育者,要常怀谦虚学习之心。我们要对教育常怀敬畏之心,对生活常怀感恩之心。

只字片言,难以描述我的感想。教育需要的是时时的反省,需要的是不断的改变自己的行为。我们需要多看看窦桂梅这样的好文章,她给我们很多的启示与思考。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今天有幸聆听了窦桂梅老师的讲座《回到教育的原点》,让我的心感受到从没有过的痛快淋漓,感受到上课原来可以有如此美妙的享受。一个教师原来可以如此传神的传道,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浅薄。

在报告中,窦老师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分析了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的办法。窦老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和利用平平常常的小事作为教育的契机,并且寻找和回归教育的真谛。在语文教学中,窦老师坚持的理念是:我是教母语的,我是教人学母语的.,我是用母语教人的。在课程设置中,窦老师注重儿童习惯的养成,提出了“三个一”的质量目标,即: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窦校长现场朗读诗时,轻柔的声音深深吸引了全场老师,富有磁力的声音让我置身其中,其中的一首经她一朗诵,我眼睛湿润了。大家都凝神静听,听着如此美妙的朗诵真是享受!为我们有如此优秀的母语教师鼓掌。她的创新精神也让我佩服不已,三个超越让我记忆犹新,“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真是希望母语教师及家长都能现场感受感受窦老师的风采,并从这样一位敬业且时刻为学生终生着想的教育者身上悟出一些东西来。

让孩子从小爱上书籍,我一直也是这样的观点,但通过窦校长的这堂讲座后,使我对让孩子读精典的范围扩展了,精典并不局限于名著,也要让孩子读一些同时代的精典,真是受益非浅。

反思自己不禁让我觉得很惭愧。虽然平时的工作态度非常端正,但是自己的业务能力还要不断地提高。因为我们自己本身的阅读量不多,有时总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了。要想让学生增加课外阅读的积累,我们做教师的必须身体力行,做好表率,才能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回到原点读后感

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幸拜读了吴春波先生的专著《回到原点》,该书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为出发点,研究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是本书贯穿始终的主线。本书把对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思考,聚焦于一些原命题,即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和基本的实践问题,力求对这些问题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所提升,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思考与探索提供牵引和启发。

在知识经济中,我国企业从理念上开始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但能够真正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的不多见。在我国企业中,虽然人力资源部门的组织框架已经搭起,但实际上还在进行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有人认为:在我国企业中只有人事管理,而没有人力资源管理。此言虽有偏激,但也不无道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这就是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理解存在着问题,没有系统地把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质,因而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对人力资源管理定位不准确,加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业素养的缺乏,使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落后局面。

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构成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体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应该围绕着这三方面构成的“价值链”来构建。也就是说,全力创造价值,科学评价价值,合理分配价值及其三者的闭合循环,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与重点。

建立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的价值链,并使之形成良性循环,是指导企业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理念和可操作的思路。

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取得长期稳定的效益,企业管理的目的在于持续不断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经营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高效率实现高效益,这是任何企业的共性。

那么企业该如何产生高效率呢?高效率来自于组织的简约,流程的畅通,工艺的改进,工作的熟练,员工的职业化,而这些都归结为企业的内部管理。一个低效率的企业无法在市场上长期立足,除非它是垄断企业;否则,没有高效和有效管理的企业就不可能拥有高效率。

这些都是企业最为本源和原始的问题,而许多企业恰恰正是在这些问题上迷失了方向,忽视或忘记了这些基本的常识,犯了许多常识性错误。一旦企业忘乎所以地以为自己可以主宰或超越基本的原命题,一旦不按规则出牌成为企业推崇的商业模式,企业也只能在其原点徘徊。

企业的发展要走出原点,要达到幸福的彼岸,其理念、思考与思路必须回到原点。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初入江湖。他只是一个菜鸟,无任何装备,行走在大街小巷,一个个匆匆忙忙的过客在眼前闪过,四处暗藏危机,不予理会,走走停停,漫无目的,熟悉线路,建立人脉关系,为的是计划未来。

牛刀小试。熟悉了套路,增长了阅历,开始在江湖上闯荡――与人挑战,收集装备,潜心修炼,提升武功。能力如园中春草,不见其长,日有所长,他也在一次次磨练中成长。

崭露头角。一次次的失败过后,又有了一次次的成功,九九八十一天后,他在江湖中已小有名气,终于站稳了脚跟。

名声大振。一切来得太突然,一切来得并不突然,多少次的拼杀,多少次的付出,成就了一代武王――无人能敌,盖世无双。胜利时时充盈了脑袋。

n年以后……。

误入歧途。功成名就之后,他成天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江湖中的地位已然摇摇欲坠,他慢慢老了,堕落了,力不从心了。

回到原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得到这本书是在一次偶然的听课过程中。听完她的课也让我情不自禁地翻开这本书进行潜心阅读。名师的风采总是那么得吸引人!文中那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分析了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转眼,从走上教师的岗位已有5年。在这五年中经过许许多多的四十分钟课堂,课到底该如何上这个问题从开始到现在一直从未停止问过自己?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其实我们需要在课堂四十分钟上见功夫,需要贯通教材,充分理解教材,需要课前认真周密的备课、揣摩学生和学科的特点,需要掌握丰富渊博的专业知识,需要关心周围的生活等等。上好一节课有时候真的是一种艺术品的展示,可以有美妙的享受,有深远的影响。

从这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她爱阅读,正如她所说“有阅读,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才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只要遇到书,我就情不自禁地翻阅,喜欢的便爱不释手,有的甚至堵上好几遍。”她读儿童经典,她读文学社科经典读,读经典教育书籍。在这本书籍中,她单单举例的经典教育书籍就有18本,原来她就是这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远眺。

自从踏上教育工作岗位开始,阅读却越来越远离我,究竟是为什么?没看这本书以前我堂而皇之地用没有时间安慰自己。可在《回到教育的原点》这本书里,我却看到了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披衣裹被,捧书卷、闻墨香的窦桂梅老师的样子。我想自己必须做个深深的检讨。因为我的读书意识还很淡薄,读书还没有成为我的生命需求。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好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爱读书的教师;一所好学校应该是书香满园的地方。我告诉自己从今天开始不要再给自己拒绝阅读找任何理由和借口,拯救教师的阅读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做起!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

窦老师已经年近半百,但从她的衣着打扮和外貌来看,却显得很年轻。我觉得这与她坚持读书有很大的关系。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读书是最高级的精神美容。

窦老师的一句名言:“工资再低也要读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可见,窦老师将书看得多重。在《回到教育原点》这本书中,她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呼吁当下的教师、孩子,要在阅读中经营生活,与书成为朋友。

在读书这一点上,我应该好好反思自己才行。曾几何时,听过这个培训,那个培训后,真知道自己该坚持读书,可没坚持几天,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借口,让自己的读书行动虎头蛇尾了。现在想想,实在不应该。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终生读书人。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都不读书,怎么能培养终生读书的学生呢。读书是每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必需的生命方式。从这样的意义和高度上讲,作为教师,尤其是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就必须读书。读书不仅是最高级的精神美容,读书也是最长远的备课、最好的教学准备。

为此,从现在开始,我要赶快加入到读书这一行列中,从阅读窦老师写的各种书以及窦老师推荐的一些书开始,读经典教育书籍,例如:《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怎样和学生说话》等,这样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远眺,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读文学社科经典,例如:《简•爱》、《复活》等,去接受文学经典的熏陶,社科经典的洗礼,从而拥有自我的价值判断与自我升的能力,更好地享受生活;读儿童经典,例如:《父与子》、《夏洛的网》等,慢慢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与孩子们建立起师生共通的话语体系,从而更好地引领孩子成长。

“没有阅读过名著的心灵是粗糙的,没有被感动过的情怀是枯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名著洗礼过的人,也就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阅读史成就了他的生命发展史。”让我们行动起来,以书为友,学会在阅读中经营生活,迟一天,多一天平庸的困扰;早一天,就多添一份人生的精彩。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

她认为:好老师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

在她看来,要以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龋窦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启蒙时的“小人书”叩开了她阅读之窗,读书看报的习惯培养了她的心性,只要遇到好书总会情不自禁的翻阅,有的甚至读上好几遍。

她博览群书,儿童经典令她和学生建立起了共同的话语体系,也帮助孩子学习到了童话人物的人格特质和道德勇气,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文学社科经典令她无形中拥有价值判断能力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对生命的质感和情调拥有触摸和创造的能力;经典教育理论书籍用理论去指导,并用想象去填补,用实践去充实。这样的阅读是真实的,也是实用的,更是快乐的。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

《回到教育的原点》一文谈到,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读了这些文字,我也开动了脑筋,认识到不仅要学会反思教学内容,教学行为,还要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以书会友,学会在阅读中经营生活,迟一天,多一天平庸的困扰;早一天,就多添一份人生的精彩。

读了这本书后,我会更多地在反思中阅读,在阅读中反思,提高自己的素养,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教育者。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

自从有了孩子,每天晚上睡觉前的读书时间就被无情地挤占了。

窦桂梅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成了我这一年来唯一一本精神食粮,精神饥渴程度可见一斑。因此,放下书本,其中精彩的语句却久久舍不得放下。

例如:

1、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

2、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3、当我们踏着白纸黑字的阶梯,把教的、读的、感悟到的记下来时,我们就发现,读人家书的结果,就是那些方块字达成了我们专业素养的提升,化成了教学的结晶和印记。

书中一个个关键词,比如读书、实践、反思、积累、共同体……每一个都给我枯竭的思想以洗礼,给我敲响警钟,为我指引方向。

印象最深的就是窦桂梅老师“读书一生”的阅读态度。她认为:好老师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

在她看来,要以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

窦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启蒙时的“小人书”叩开了她阅读之窗,读书看报的习惯培养了她的心性,只要遇到好书总会情不自禁的翻阅,有的甚至读上好几遍。

她博览群书,儿童经典令她和学生建立起了共同的话语体系,也帮助孩子学习到了童话人物的人格特质和道德勇气,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文学社科经典令她无形中拥有价值判断能力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对生命的质感和情调拥有触摸和创造的能力;经典教育理论书籍用理论去指导,并用想象去填补,用实践去充实。

这样的阅读是真实的,也是实用的,更是快乐的。而反思一下自己,除了学校规定的必读书目和自己闲暇时随手翻阅的小说、杂志,向窦桂梅老师这样“有目的”“有计划”的读书少之又少,这就难免会造成语文课上的评价语言缺乏语文味,文本的挖掘浅尝辄止,难以深入,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和引领难以全面到位。

窦桂梅建议青年教师要写教学日志,叶澜老师也说,一个老师上十年课不一定能成熟起来,但写一年的教学日志却肯定能成长起来。

写日志的过程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的过程,是教师用来记录和澄清自己思路的方法,也是洞察和澄清实践意义的方式。教学日志有利于分析、认识、改变和超越自我,是一种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成为教学实践智慧的源泉。

回想一下过去在七小,学校要求每两周写一篇教育随笔,当时很多人怨声载道,自己也有时因为工作忙而把它当成一项负担,但是两年下来,班级管理的经验、公开课前的打磨、教学过程中的精彩和遗憾,能记住的微乎其微,而几十篇、几万字的教学反思,无疑成为了最最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共同体是让你“既没有自己,又提升自己”,这一概念对我来说非常新鲜。一直以来,集体备课常常成为为应付检查而临时编造的材料。读了窦桂梅老师的文章,才意识到做“一支铅笔”的重要性。

在任何团队,我们都要做这样的铅笔。只有被一只大手握住,你才能书写生命的记忆。没有环境也就没有磁场,学习的笔就会散漫无边,你会一事无成。

因此,我们必须融入学科组或学校的“场”,去感受它的强大力量。我们的学习需要严肃的约定,绝对不能“怎么都行”。融入共同体的学习,就是摆脱“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的局限。

教师如果没有融入一个共同体的热情或经历,而只是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套中人”,他就不可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不可能为学生的发展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

教师们会各干自己的事,或把工作当做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这样,教师的幸福感自然无法找到,更谈不上彼此分享。找不到职业的成就感,也就谈不上事业的幸福感。这样,我们将在“自以为是、各自为政”或“得过且过”中,丧失自己的“命业”。

正如书的封底上摘录的那样,“阅读、反思、合作都是一种习惯,一种卓尔不群的好习惯。既是习惯,便可养成;既是好习惯,便当坚持。”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

《回到教育的原点》是著名教育专家,书中全面的阐述了作者窦桂梅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很多都让我受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提出的阅读和反思的重要性。

“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作者在文中认为“读书一生”是老师的阅读态度。读书是教师的本分,也是教师保持智慧鲜活、散发人文气质的唯一途径。好老师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仅要在日复一日的课堂行走中,有意识的自我修炼、积累经验,更要注意提升文学素养,为自己的`专业发展积淀来自根部的力量。我认为,教师以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就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海绵里的水一样不断吸收和容纳。

文中的《铅笔的故事》最能使我产生共鸣。

铅笔即将被装箱运走,制造者很不放心,把它带到一旁跟它说:“在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我有句话要告诉你,如果你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第一,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第二,你可能经常会感受到刀削的痛苦,但这些疼痛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更好的铅笔;第三,不要过于执着,要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它;第四,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你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里面;第五,在你走过的任何地方,都必须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不管是什么状态,你必须写下去。要记住,生活永远不会毫无意义。”

这个故事的寓意深刻,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在任何团队,我们都要做这样的铅笔。只有被一只大手握住,你才能书写生命的意义。没有环境就没有磁场,学习的笔就会散漫无边,你会一事无成。在学校里也是这样,我们必须要融入学科组或学校的场,去感受它的强大力量。教师如果没有融入一个共同体的热情或经历,而只是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套中人”,他就不可能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也不可能为学生的发展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

在学校,如果每一个人都像铅笔一样,融入学科组这样的“共同体”之中,就是让我们“既没有自己,也提升自己”,身处其中,摆脱“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的局限,更多的处理好个人与团队的关系,更好的学习提升自己。进一步构成这样的一个结果:一群人向着共同的事业目标,不断学习、进取,形成一种合力,进而引导着一个学校的成功。

书中作者还有一些精彩语句,对我启发也很大。“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教师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作为教学的重点,就要从备好课做起。备课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从一无所知,到知之甚少,到恍然大悟,到铭记于心,再到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和思考,我们的生命就多了一份重量。我们的视线也就会由线到面,由窄变宽,从而被牵引到更深更广的空间,对于我们自身而言又何尝不是破茧成蝶的幸福呢!与此同时,对学生也是一种负责与尽职,只有备好课才是讲好课的第一步,才能深入思考,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学情,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过程。没有人天生就喜欢学习,正像没有人天生就喜欢教书一样。学习,既然是一种付出,也就意味着艰苦,并不存在着绝对意义上的快乐学习,往往是学习的最终结果让我们体验到快乐。

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关心和爱护,把教课作为自己的崇高职业,在工作中做到以下:听课,听得出门道;评课,评得出名堂;写课,写得出水平;定位、到位,不越位;听从、跟从,不盲从;建功、立功,不居功。只有这样做了,方能找到职业的成就感,从而找到自己事业的幸福感。

回到原点读后感

季节总是有规律地四季轮回。秋去冬来,是终点,亦是起点。就如时钟的滴答,一圈下来总是要回到原点,继续前行。这也是时针的独特魅力。生活何尝不是如此。

生命总是要在不断经受磨难和挫折后变得坚毅成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从古至今,已然成为不变的真理。

齐白石的画曾于1922年在日本一举成名,但他也是经历了“生涯落寞,画事艰难”的磨砺后才渐渐成熟起来的。他在艺术画坛上的功名真的不是一二天时刻就能够成就的。往往是从起点出发,经历一段时刻又回到原点,继续践行。

人是有着七情六欲的怪物。这之间情处处在起着微妙的作用。遭遇一段感情,初衷总是完美单纯的,可事态总会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以致于到头来自己都摸不着方向。其实有些事情是被自己迷惑了。就像纪伯伦说的“我们走得太远了,已经忘记我们为何出发”的哲理。知道了这个弱点,理智的人就开始沉思,放下还是延续?矛盾也相继产生。

“正因爱你,因此放下你。”这句矛盾的话曾骗了多少善良的人们!其实放下,也算是回到原点,只是它带来的后果是残忍的。不单单是放下一个人、一件事,还还放下了在这段情中全部的经历过程。过程总是完美的,完美的东西为何不好好珍惜呢!于是聪明的人有了自己的答案。

“回到原点,重新启航!”听起来是一句很平常的话,可当你真正悟透了这句话的意境,会发现话中所蕴含的禅意。能说出“回到原点”并践行的人,是快乐的智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回到原点做教育心得体会

在我做教育工作的这些年里,我深感教育就是人民幸福的事业。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每天都在为学生的未来默默奉献着,而我们应该如何能够做好我们这份工作,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呢?回到原点,做好教育心得体会,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

回到原点,做好教育,我们首先应该要做到的就是教育的情感化。所谓情感化,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体会,从而能够更好地去理解知识。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经常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去思考,让他们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培养他们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莫大的乐趣和满足感。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理解思考过程,并随时与他们沟通交流,让他们在交流中不断地学习思考。

回到原点,做好教育,我们还应该注重学习能力的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一环。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我采用了拓展性教学法,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首先,我会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拓展,继续深入探究。其次,我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让他们不断拓展学习领域。再次,我会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回到原点,做好教育,我们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我注重让学生学会感恩。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一种感恩的态度,对生活有更深刻的体会。在学校中,我会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感恩的力量,比如送温暖、关爱老人等活动,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理解感恩的重要性,并形成一种深深的感恩之情。

回到原点,做好教育,我们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素养教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不仅不能遵守公共道德,还缺乏一定的社会公德。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素养。在教学中,我会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协商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我还会通过讲述优秀人物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成功人士的经验,让他们在成长中受到启迪、引导和鼓舞。

回到原点,做好教育,我们需要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更好地去帮助学生成长。未来,我们还需要更多地去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让教育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成长奉献更多的力量。

读《回到教育原点》有感

暑假我细细阅读了由窦桂梅校长著的《回到教育原点》,收获真的很大,觉得读一遍不够,想买下这本书,把它收藏起来,以备今后反复品读。

这本书的内容很广,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有关于老师读书的,有关于课堂教学的,有关于教学反思的,有关于听课评课的,还有关于学校领导管理的,太多了!看了以后感悟很多,我深刻认识到自己有太多的东西要学习,有太多方面要提高,现在我就关于读书和课堂教学两方面来具体谈谈心得体会。

一、关于老师读书。

看了窦桂梅校长的书,我更加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在书中她提到:“读书是教师的本分,也是教师保持智慧鲜活,散发人文气质的唯一途径。”她还说:“阅读,要回到经典。没有阅读过名著的心灵是粗糙的,没有被感动过的情怀是枯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名著洗礼过的人,也就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阅读史成就了他的生命发展史。”她建议我们看各种类型的书,还给推荐了一些书,如:《红楼梦》、《约翰﹒克利斯朵夫》、《哈姆雷特》等文学类的,《童年的秘密》、《给教师的建议》、《教育漫谈》、《教育人类学》等教育类的,还有小说:《呐喊》、《红字》、《复活》、《平凡的世界》、《红与黑》、《简﹒爱》等等。对于经典,要反复地读,来回地品。

纷繁复杂的世界,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思维方式的转型,人际关系的刷新,碰得我们晕头转向。要学习的太多了!拒绝学习没有理由。身为教师,总要把“教书育人”放在心坎。我们的责任重大,特别是语文老师,是语文的化身,不能只停留在教材、教参的一亩三分地上,要通过广泛的文学、历史、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丰富阅读,在打开自己阅读视野的同时,也打开学生的言语智慧的视野。

回想以前的日子,天天从早忙到晚,特别是既做班主任又做语文老师的我,有时忙得连作业都没有时间改,更不用说抽时间看书了。没有时间看书呀!!说实在话,这些年看的书太少了,教学能力没有多大长进,专业素养也没有明显的提升。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有时觉得心虚。

没有时间看书?看了窦校长的书,我觉得这是自己不热爱看书的借口。如果你热爱看书了,一定会想方设法挤时间看书的,越看会越有味。不是真正爱看书的人,一有时间肯定会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来放松自己。窦校长说:“读书相当于精神美容。”我是一位女老师,要美容,这个没有任何化学成分的美容,我一定要参与进来。在暑假里,除了看这本《回到教育原点》,我还看了《班主任能力修炼》、《清欢玄想》和一些杂志,有的书看起来有些痛苦,但必须要看了;有的书让我心灵平静,明白人生哲理,真是精神美容师!我已下定决心,不管再忙都要“美容”——看书!看经典的书,读儿童经典,读文学社科经典,读经典教育书,这些书会像巨人的肩膀,为我提供登高望远的平台,让阅读成为我的一个习惯吧!

二、关于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一直有许多的困惑。一个专家说东,一个专家说西,弄得我不知如何是好!平时的课堂还好,自己和学生可以比较投入,上得实在,效果较好。一轮到上公开课,我就没有什么底气了。上完课后,很多老师都对我的课说三道四、品头论足。我自己也觉得公开课上得不够好,不够有深度。

这次看了窦校长这本《回到教育原点》,里面有很多关于课堂教学的内容,我特别关注。怎样的课才是好课呢?简单地说,就是上课前,与上课之后,学生是不是有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也就是衡量你的`课是否称得上“好课”的重要尺度。在课上要在经意和不经意之间,全在润物无声的教学环节中,学生获得了知识的累积,能力的提高,思维的敏捷,获得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

“好课”上学生和老师都很轻松。“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前老师的准备不轻松。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到医院看病,医生让吃什么药,打什么针,我们就乖乖地听从?为什么有些学生和家长对老师没有达到对医生那样的信任程度?原因就是我们自己的专业水准没有让人家觉得放心满意。所以老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跟医生的专业发展一样,一个医生只学别人的,自己从来不在诊室里摸爬滚打,最后要想成为名医,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多实践,多总结,让自己的课堂轻松起来。

“好课”是圆满的,教师心态平和、教风平实。没有花圈秀腿,无须标新立异;不刻意求新,不一味求活,而是求真、求实上见功夫。“好课”同时也是不圆满的。一堂课留有些许“遗憾”,几多“瑕疵”,不是上课老师追求的结果,却是事物的必然。课堂教学也和其他事物一样,不可能十全十美,留有遗憾的课才是真实的课,有遗憾是真实性的重要指标,而唯有真实的课才配得上真正的“好课”。所以自己课后没有多大必要为自己的一点点失误而耿耿如怀。

回到教育的原点,回到阅读,阅读是根,没有根,何来枝繁叶茂?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