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语法教学的论文(模板16篇)

时间:2023-11-11 15:22:57 作者:HT书生 优秀语法教学的论文(模板16篇)

范文范本不仅是我们学习的工具,也是我们写作的启示和指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范文范本,供大家学习和借鉴,欢迎大家一起来欣赏。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实践与认识论文

如今这个时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主要是由科技和人才来推动的,而且由于英语在国际范围内使用的广泛性,在中学教育当中加强英语的学习也更加重要了。英语主要是作为一种沟通和交流的工具来进行使用的,所以对于它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能够听懂明白的阶段上。我们都明白掌握一种语言就相当于多了一分工作优先的权力,而在如今的中学教育当中许多教师只注重学生英语知识的积累,却不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而要想真正掌握英语,它的语法则是必学也是必通的,毕竟所有的英语句段都有着一定的语法逻辑结构。但在如今初中英语语法的教学当中却不能够真正达到这个目标,教师们仅仅停留在语法规则的讲解却不引导学生多练的阶段上。在本文当中我将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阐述。

1.1学生学习动机不强。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许多学生并非对英语不感兴趣,他们只是不知道该怎样解决语法问题。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动机是停留在考试考高分上好学校的目标上的,有的他们并不能够真正明白学习英语是为了实际当中的交流和应用。我们也可以看到有的学生书面英语分数很好,但是当你要求他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所说的话时则会漏洞百出,这主要是学生平时缺乏练习的结果。而且许多人仅仅是为了考试而被强逼着去学习语法,加上教师对于语法的讲解停留在规则的记忆上,这也给学生留下来语法等于枯燥无味的印象,这样学生就更加不可能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了。况且在许多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只是一步步跟着教师的要求死记硬背,并不能够自己找出其中的逻辑方法,在大量背诵却无明显效果的情况之下也就导致了学生学习当中的困难,同时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英语的学习是需要日积月累的,要想短期内就完全掌握英语语法是根本不可能的。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首先是记忆大量的单词,在达到一定效果后教师会继续教授语法,但在语法学习的过程当中出现了教师教的时候都可以听懂,但自己在实际使用的过程当中则会漏洞百出。当学生使用出现错误时,教师会责怪学生对于语法规则记忆不深刻,但实际并非如此,有的学生之所以还会讲求一定的语法规则恰恰说明了他确实人真学习了语法。出现错误则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突破了这一点学生便可以将英语语法融会贯通。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学生,而是应该耐心地帮助学生区分不同语法的特点和规则,从而使他们能够有效掌握语法的使用。

2.1采用多种方式教授语法。

对于处于好动年纪的初中生来说,语法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来丰富语法的学习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而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播放简单语法的变化,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如今有许多的学生热衷于外国影片的欣赏,因而教师可以截取简单对话的英语视频来具体分析其中的语法规则,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讲解是能够增强学习的效果的。此外由于在中学的英语课本当中许多的.单元都是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同时也是以对话的形式进行的,因而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选择话题进行编写,在初步的排练之后在班级内进行对话演示。通过多种动画、视频以及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语法的讲解和纠错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印象,同时也是能够达到语法的有效教学。

在英语的学习当中,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都需要学习大段大段的英语文章,在一篇篇的文章轰炸之后,学生只是了解了更多的英语单词和常识,但是对于语法还是摸不着头脑。因而在英语的学习当中为了达到有效教学,教师应该在分析语篇的过程当中就指出其中所存在的语法结构,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了解到学习语法的重要性同时也才能够增加学生对于语法的眼熟度。况且语篇本身所蕴含的语法知识已经超出了单纯的语法结构,它是结合了具体的语境、语义的,是多种英语知识的综合体,可以说如果能够较好地掌握语篇那么学生的语法学习也就简单多了。

3.小结。

本文是基于我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展开的,分别从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和教师对学生的语法错误缺乏科学的认识这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今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而后又从采用多种方式教授语法和将语法教学与阅读相结合两个方面阐明了改善语法学习的对策。然而宥于个人知识水平的限制,并未能对相关知识进行全面详尽的论述,仅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借鉴的作用。

英语语法教学的趣味性论文

〔论文摘要〕英语语法的掌握是英语能力的基本功,而目前中国学生的英语语法的学习效果并不令人乐观。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文化对比,注重正负迁移的影响,是改善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教育界关于英语语法的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一直莫衷一是。有些人认为,语法知识是不能通过表述的规则传授的,而是在接触目的语中潜意识地习得的。只要平时多做模仿练习,多听英语磁带,多和善英语之士交谈便可以自然地掌握相关语法。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往往只注意书本上现有知识的传播,包括词汇的背诵、对话和课文的讲解,而常常一带而过或忽略课本内缺乏的有关句法结构的系统讲解。对学生真正怎么“学”,“学”多少,“学会”多少却关注较少。即使有的教师会在上课时讲解语法,但大多采用的是那种就事论事的阻断式、割裂式的讲解和翻译模式,往往给学生造成一种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无序”或“雾里看花”的感觉。由于对英语语法重要性的忽略或语法讲解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不当,许多学生到了大学之后其语法知识薄弱、句法概念不清、语言运用能力差等缺陷便暴露无遗。他们所写、所译的东西错漏百出,让人觉得啼笑皆非。同样,在阅读理解中遇到长句、难句时,他们也不能正确地剖析句型结构,只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甚至是主次颠倒或完全错误。据不完全统计:大约80%的大学生坦言其英语考试成绩不理想,主要是由于句法结构的概念模糊再加上词汇量少,到考试时一遇到阅读、词汇、语法、翻译或写作时就会方寸大乱。在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强调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便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还语法教学本来面目”、“让语法教学重返课堂”的呼声在英语教学上越来越强烈。

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而言,他们毕竟没有使用目的语的环境,那么他们就很难及时、准确地辨别和判断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义特征和差异。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对语法的学习便显得尤为重要。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说过:“一个学习语言的人应该有识别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则的能力和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章振邦、张月祥等人也认为语法是语言的结构形式和组织规律,是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据以组词成句,使语言具有明确的意义并能为对方所理解的一套规则,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培养语言技能的重要环节。因此就中国学生而言,希望不学语法便能牢固地掌握英语,提高其英语运用能力是不切实际的。换言之,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法教学,改善语法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必不可少的。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意识到了缺乏语法知识对其英语提高的限制,便想方设法改善其对语法的认识与掌握。很多学生买来语法书,夜以继日地研读,结果发现越来越糊涂,始终未能理出其清晰的头绪来。要想在短时间让学生加深对语法现象的了解,使学生对语法的认识豁然开朗,大学英语教师可借助于以下一些方法:。

首先,为了让学生能完整地了解语法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设法将语法内容进行适当的有机整合,在原理相通的情况下,删除一些过于琐碎的部分,采用联系、归纳、演绎、图示和对比等多种方法。例如:将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及表语从句联系起来讲解;将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一同加以讲解及区别;将动名词和现在分词进行比较;将过去分词与现在分词进行比较等。这样使学生融会贯通,让他们真正懂得语法知识的横向联系和它们之间的差异,使他们有意义地接受学习,使有潜在意义的语法知识在内化过程中被理解和吸收。这种将类属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交互使用的方法(ausube,l1988)十分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联系,加强学生有意识记忆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言简意赅,很受学生欢迎。

其次,由于中英文的语法结构在某些地方的相似和不同之处比较多,教师应时常对中英文的表达进行对比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汉语中经常出现主语不明和谓语是非动词词性(而非英语中主谓的省略)的情况时,就容易造成误解和语态辩识的难度。如碰到“公园里又建了一个游乐场”这一句子时,学生很容易把作状语的“公园”误作为主语,只要经过分析,学生便能明白这实际上是属于主动形式、被动意义的结构,动作的执行都并没有出现,用英语表达时应采用被动语态。再如当碰到“这个女孩非常可爱”这一句子时,学生很容易将其翻译成一个缺乏谓语的表达,这时教师须向学生强调此类句式必须加上系动词作谓语方能成立。

另外,语法在语言学习中既体现为语法知识条文的掌握,也体现为语言活动中语法结构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能否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以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是检验语法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换言之,语法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法的能力。而应用技能的掌握是靠大量的操练和运用而获得的。在语法练习中,教师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改错、英汉互译、应用性的写作等,而且采用的句子应多以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工作为主,与时代、潮流紧密相关,这不仅会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和参与率,还能培养他们注重结构的辨识与运用,在应用中掌握规律的能力,并且这样的练习会让学生觉得很有意义和愿意为之。

三、加强文化对比,注重正负迁移的影响。

语言学家lado认为,语言学习者容易将母语的特征转移或迁移到第二语言中来,当两种语言的结构相似时,就会产生“正迁移”,促进外语学习;当语言结构不同时,就会产生“负迁移”,影响外语学习。因此翻译教学首先应给学生进行文化引导,先采用对比法加深对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的了解,再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自觉的转变意识,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翻译。

(一)通过英汉词汇、句法结构和修辞的对比,加强对语言差异的了解。

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leonardbloomfield明确说:“外语中任何一个词或一个句子的意思总是有别于本族语中一个近似的、相对应的词或句子。”不同的民族,往往因其思维习惯的不同,而对同一客观事实有着不同的语言传达顺序。以英汉两种为例,它们各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词汇、句法结构和修辞方面差别都很大。汉语属分析型为主的语言,主要特征之一是语序固定,而英语则是分析、综合参半,以综合型为主的语言,因此语序既有固定的一面,又有灵活的一面。英汉两种语言在基本语序上是有同有异的。“同”的是主语、谓语和宾语的位置,“异”在状语和定语的位置。在句法结构上英语注重形合、汉语则注重意合。在翻译中将形和意结合起来,将固定和灵活的方式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达到效果。

(二)了解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加强文化差异的了解。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互相依存。语言不但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又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和一种文化成果。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也存在着共性,这是因为各个民族生活在同一物质世界中,有着相同的经历和体验,因此在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审美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这种文化的相似必然反映到语言中。对比英汉两种语言,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有许多极为相似的或相同的表达。在这种情况下,语言的正迁移作用就能发挥出来,在翻译中就能找到对应的表达。当然,语言并不等于文化的`全部。但任何一种文化都需要语言的传承,体现着不同的社会现实,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一种文化环境赋予语言独特的表达。不同的民族由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而对事物和经历有不同的理解,在文化传统、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上都有不同。因此在语言符号系统的音义关系及结构特点上有很大区别。文化的差异容易造成的“词汇空缺”就是典型的例子。比如在汉语中颜色的表达方式很多,而在英语中除了通常的颜色表达外找不到完全一致的表达。以“青”色为例,“青山绿水”,“青衣棉袍”,“踏青”等,“青”可为蓝色,黑色,绿色,如果对译者对汉语中的“青”不了解,那翻译就无从下手了。即使是相同的词和事物,不同的文化模式赋予它的文化的色彩也不一样。在对词汇的理解上,外延和内涵意义就至关重要。但是有双重意义的词语很多,他们往往构成翻译的主要障碍,因为他们常常兼指多意,甚至以内涵意义为主。这样的词语,虽然能在英语中找到概念相同的词语,却可能出现文化含义的不对应或假对应。如这几个词语在文化内涵上就有差异。红(喜庆)―――red(暴力);蓝(蓝色)―――blue(清高,忧郁,淫秽);黄(王权,淫秽)―――yellow(怯懦);乌鸦(黑)―――raven(凶兆);猫头鹰(凶兆)―――owl(聪明)。如果单单将单词对号入座是达不到翻译的目的的。以英语中的mushroom为例,它有生命力旺盛,生长速度快的意思,可以用汉语的“雨后春笋”来对应,但它同样有表生命短暂的意味。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就会造成误解。

(三)在清晰认识文化差异的前提下提高对语篇的理解。

通过上下文,掌握隐含意义。原文的意义不一定通过具体的词汇表达,有可能体现在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或全句的语气上。这时,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这种弥漫在全文中的意义,并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红楼梦》)显然,这里的“脱了衣裳”指脱下外套,礼服之类,不能照字面译成“takeoffone’sclothes”,所以译文是withasmileatpao-yu,theladydowagerscolded:“fancychangingyourclothesbeforegreetingourvisitor・hurryupnowandpayyourrespectstoyoucousin・”(tr・yangxianyi&glaysyang)。

(四)加强培养学生文学功底,把握修辞特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修辞特点,因此理解时要留意原文的感情色彩、形象色彩及语体色彩。这些联想意义多用来达到某种修辞目的。只有透彻理解了原文的这些语言色彩,才能在表达时通过恰当的选词或结构将原文色彩意义传达出来。例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国民》(李大钊)―――na-tionalcrisisv・s・heroicnation(张培基译)。该题目的用词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精神的赞美之情,译文通过“heroic”一词巧妙地体现了原文的感情色彩,相比之下,thebadluckofchinaandthepwillofthechinese这种译文的感情色彩与原文相差深远。

学习语法不是目的,但它却是在没有外语使用环境下掌握外语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大关。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必须重视对语法的学习与讲解,并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事半功倍的讲授方法,这样方能改善学生的语法知识。有了较好的语法知识之后,学生方能全面提高其英语能力,促成其英语水平质的飞跃,在英语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较好的语法知识与丰富的词汇这些语言基本功之后,他们方能从容、轻松地应付任何一种英语能力的考试。

参考文献:。

[1]陈林华,袁霁・外语教学与学习中的文化问题[j]・外语界,1991,(2)・。

[2]戚雨林・语言对比和文化对比[j]・外国语,1992,(5)・。

[4]晨梅梅・探索与变革:转型期的英语教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章振邦,张月祥・新编英语语法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英语语法教学的趣味性论文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积极开展实验教学,这样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趣味性。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都受到了传统枯燥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对于口述的教学形式完全失去了兴趣,对于物理实验教学仍存在着很多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开展物理实验教学,这样才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趣味性。例如,在课堂教学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进行一个物理小实验,这样利用实验的吸引力来增加学生的关注度,然后教师再增加课堂知识的引入,通过这样的课堂知识导入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还会使学生对物理充满兴趣,让学生对物理充满好奇,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偶尔进行物理实验,但是这些实验都是进行验证形式的实验,教师应该将实验变成探索性的教学,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更加有吸引力,还能够体现实验的不确定性,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和探索,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有利于学生探究性的培养。同时,教师还应该给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和空间。在传统的实验过程中都是教师进行操作,学生在旁边观看。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能够让学生自己体会实验的真实性,让学生更加了解物理的实验实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个性化。

二、充分发掘教材的趣味性,提高物理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

1.利用物理历史趣闻,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发掘教材,教师可以在教材中增加故事的因素,这样能够让学生对于教材更加具有兴趣和依赖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对于一些比较情节化的内容都比较有吸引力,将其与教材结合不仅能够迎合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提高对教材的关注度。教师利用物理历史趣闻进行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植入一些名人趣事或者是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物理故事,通过故事的导入引出教学内容,提高兴趣,还可以教育学生向那些著名的物理学家学习,渗透敢于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从而增加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决心,认真对待物理的`学习。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口述教学,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课,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缺少互动,教学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在面对这样的物理课堂时不仅难以产生兴趣,还会使学生对于物理课程的学习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出现抵触学习的心理。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引入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将物理知识以趣味性的图片、文字或者是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迸发出来,还会给教师的教学减轻压力。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叛逆心理特别强,如果教师的讲课方式枯燥无味,缺少创新,学生就会对这样的教学课堂产生反感的情绪。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物理兴趣的培养,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培养新一代的高质量人才。

如何在语境中提高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数学课程标准》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指路灯,教师备课首先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单元章节的教学要求,学习目标,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结构联系,充分认识知识之间的阶段性连续性。为自己的教学活动找到可靠依据,从而对教材作出细致的分析,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处理。

人教版数学实验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单调,可能不适应本学校的实际情况,需要教师根据本年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作更新处理,选择适合当地实际和具体形势具有时代特点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和内容。教学内容的优化处理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7页千米的认识,教材例3中的情景图公路指示牌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对山东日照的学生就不熟悉,就需要进行优化处理,重新设计选择当地学生熟悉的地点路标,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充分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学生学习数学新知识之前,教师要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习哪些地方可能会出现障碍,学生的思维水平,是否达到了适当水平。例如新教材三年级上册学习图形的周长时,教师发现有部分学生感到困难,原因是有的儿童对“封闭图形”“一周”这些儿词语不理解。大脑中没有感性认识,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应帮助他们先把这两个词语的意义弄懂,再去讲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在学习中教师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个别学生出现用长方形的长乘以宽或者两个长加上一个宽的错误,究其原因就是周长概念不理解,还有部分学生对二年级学习的乘法意义回生,忘记相同加数和的运算可以变成乘法的知识。进而不理解长方形的周长=2×长+2×宽和长方形的周长=2(长+宽)这两个计算方法,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虽然能记住公式但不会应用。所有这些教师教学之前都要充分了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否则教学很难突破难点和重点,教学效果就不理想。

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有持久的注意力意志力,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自然而然的学生就能热爱这门学科,并在学习数学解决问题中体会到内心的快乐和幸福。数学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数学的抽象性和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小制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数学本身的一些对称、旋转、变换、数字规律、数学谜语和著名数学家的故事等等数学本身美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注重教师的外表形象和内在素质的提高。

笔者曾在一次家访中和一位家长交流,家长告诉老师说:“小时候我之所以数学没有学好,就因为我不喜欢我的小学数学老师,因为我清楚的记得老师几乎每天穿的衣服脏兮兮的,衬衣的领口灰巴巴的,看了让人恶心,再加上老师上课抽烟随地吐痰,共令人生厌。”听了这个家长的谈话深深的触动了我,教师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外表形象和内在素质不容忽视。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我们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呢?这件事令我深刻反思,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人民教师,不注重外表形象和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势必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只有注重良好的外部形象才能接近学生,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教师本身要不断的读书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具有广博的知识,写一首漂亮的粉笔字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和学生交流中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这样在数学教学中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做法有很多,笔者结合自己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上几点做法以和同仁们商榷。

日照市经济开发区桂林路小学徐延贵。

英语语法教学的趣味性论文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课堂教学如果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那教学的目的就基本达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则是这关键环节中很重要的一环。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在课堂教学应用的不断深入,其强大的呈现方式、灵活的互动功能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作用也渐渐彰显出来,精彩演绎了动静结合、妙趣横生的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1]。本文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特点,在重点分析如何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强大的呈现方式创设课堂场景,利用白板写字、绘画等灵活的互动功能增加课堂教学互动效果,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目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策略。

教学场景是教学活动的平台和基础,教学活动通常是在特定的教学场景模式下进行的。教学场景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师能否将教学内容完全教授给学生,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关系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学场景的创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搭建师生教学交流的共同认知平台。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先进的教学工具,融合了“声”、“影”、“图”、“文”等信息技术,在有效搭建师生教学交流的共同认识平台、创设教学场景方面起作着积极的作用。可以通过影像或图片展现教学内容描绘的场景中“形”的环境,也利用声音模拟教学内容描述的场景中“声”环境,还可利用文字进行必要的说明。在进行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雪了》的课堂教学时,岭南的学生也许从未见过下雪,因此对下雪的情景缺乏感性认识,如何能模拟一个逼真的教学场景,勾起学生的求知欲,则成了备课环节的一个重头戏。教师可借助电子白板,先以“图片”或“影像”将雪花飘落的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再以“声音”模拟呼啸的北风,创设了逼真的下雪场景,同时配合一定的“文字”说明:下雪了,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学生就会置身于预设的下雪场景里,对下雪的场景有了较直观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勾起了学生探知后面教学内容的兴趣,期盼着看到雪地里的小画家们究竟都有哪些。这样,就创设了一个逼真、形象的教学场景,搭建了教学活动所需的共同认知平台,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同时在满足学生对教学场景的视觉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听觉的需求,能有效勾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好奇,对相关知识的渴望。

(二)巧妙应用“拖拉”、“透镜”,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锁住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关注。

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是相辅相存,缺一不可的;“教”是“学”的必要条件,“学”是“教”的最终目标;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占有同样重要的作用。要达成课堂教学目标,除了教师的教授之外,也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利用交互白板可以巧妙地构思课堂,灵活地创新课堂教学,解决了以往教学课件中难以实现的交互问题,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自由、生动的课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充分调动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仍以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雪了》的课堂教学为例,在创设了逼真的教学场景之后,已经勾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这时,教师可指导学生一起运用电子白板“拖拉”或“隐藏”等功能把“小画家们”请到雪地上,构建出生机盎然的雪地。此外,还可请学生用“”在雪地里找出在洞穴中冬眠的青蛙……这样,课堂教学变得同游戏活动一样有趣,在满足一年级学生好玩的天性的同时完成了教学互动,课堂教学就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实现趣味性和知识性完美融合,促使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

(三)有效运用“书写”、“批注”,激发参与感,调动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程度与课堂的趣味性及课堂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许多特殊功能使得教学互动变得简便而有效,也使课堂教学变成一项有趣的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在新课程教学课堂开放的今天,即使有强大的演示功能ppt,也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课堂需求,因为采用ppt教学,教师通常成了课堂上的放映员和讲解员,交互性不足。而交互式电子白板是集传统黑板教学和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于一身的新型教学辅助工具,既能展现静态教学的魅力,又能演绎动态交互课堂的精彩;既能即时书写文字、手绘图形,也能根据讲述需求自由板书,使用注解、批注等功能[2]。教师可以便捷地实现对媒体的控制,摆脱了媒体的牵制。交互电子白板提供方便的书写和绘画功能,运用于语文学科,可以实现学生“边思考-边想象-边批画”的学习方式,呈现学生阅读、思考的过程以及最终的思维成果,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评价。如在讲授《两只小狮子》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勤狮子刻苦练习“滚、扑、撕、咬”的本领,教师可以请学生在白板上划出自己认为能体现出勤狮子刻苦练习的词语,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时利用电子白板的屏幕批注功能,在学生的答案中做上批注(加下划线、着重号、画圈等),让学生通过“整天”这一词语感受到勤狮子非常刻苦。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独立批注和互动讨论中也提高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深刻性。而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学生难于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学效果。

(一)教学效果调查。

为使调查结果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本次调查分别选择高、中、低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放调查问题200份,其中高年级组占35%,中年级组占35%,低年级组占30%;共收回调查问卷2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90%。本次调查选择课堂氛围、教学场景预设、教学互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及课堂教学感受(学习兴趣)等10个因素,作为课堂效果的衡量指标(如上表)。

(二)教学效果调查统计分析。

在对回收的调查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在使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授课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备课情况、课堂表现、课堂氛围等10方面的平均满意率达99.11%,平均优秀率达85.79%。教学场景预设、课堂教学感受(学习兴趣)、对教师的总体评价等多项衡量指标满意率达100%,各项教学效果衡量指标优秀率均达80%以上。根据统计分析结果,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课堂教学能够较好地通过预设课堂教学场景,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实现教学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帮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交互式电子白板利用其强大的呈现方式,创设逼真的教学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勾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助于学习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交互式电子白板灵活的互动功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有趣味性,有效促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开启了多元化的互动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增强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潘霞.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边际效益的探讨[j].教育信息技术,,(5).

[2]朱宁贤.从黑板的演变看交互式课堂教学呈现方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6).

英语语法教学的趣味性论文

职业中学的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文化课基础较差,对语文课的学习没有兴趣。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就是来学技术的,根本没必要学语文。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教师教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因此,培养职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成为语文教学的首要问题。

一、明确语文学习的现实意义,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指出:“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因此,让学生明白语文课学习对他们以后工作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才有可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一新生的第一节语文课上,首先让学生讨论“职中为什么开设语文课”,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畅所欲言。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我们会发现,不论是服装专业,幼师专业,还是营销专业,动漫专业,计算机专业等,职中的大部分专业课与语文课的联系都非常紧密。语文听、说、读、写这些基本能力对其专业课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以网络营销专业为例,以后工作中无论是店铺推广还是营销客服都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学生讨论的结果加上教师鲜活的案例,学生很容易明确语文学习和他们所要从事的职业是息息相关的。另外,从人的终生发展考虑,语文学习是一种终生学习,现实生活中时时处处都离不开语言文字,无论是从诗意的精神层面,还是从现实层面,语文学习都是不可或缺的。当学生明确了语文学习的现实意义以后,语文学习的兴趣会得到普遍提升。

二、尝试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增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

中职生普遍在学习上缺乏耐性,对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产生长久的兴趣。单纯的讲授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是小组合作、项目教学用得多了他们也会觉得厌烦,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将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整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常有新鲜感,这样才能使他们保持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卖白菜》一课时,采用实物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视觉,触觉这些直观的感受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讲授《再塑生命的人》时采用亲身体验法,让学生分别扮演海伦·凯勒和沙莉文老师,亲身体验沙莉文老师在教海伦·凯勒的过程中那份爱心、耐心和智慧;在讲授《迢迢牵牛星》时,对“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一主旨句的理解,可以结合《魂断蓝桥》和电视剧《潜伏》中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加以体会,因为是经典影片和热播电视剧,学生非常感兴趣,也深刻地理解了这两句诗中所传递的情感;在讲授戏剧单元时,让学生剧情再现,充分体验剧中人物的典型性格和激烈的戏剧冲突;学习诗歌单元,对于需要背诵的篇目,先在各小组内部进行pk,选出胜者参加班里的pk.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有很大的提高。诗歌单元结束后,搞一个全班的诗歌朗诵会,做到全员参与,很多职中生以前很少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这样的锻炼机会使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提升自己的自我价值,尤其是担任主持的同学,收获会更大。

三、课外作业的多样化,用有趣的形式巩固课上所学内容。

形式各样、内容新颖的作业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喜欢新鲜事物但惰性较强的职中生更是如此。因此,在布置课外作业时既要结合课文内容,又要尽可能符合专业特点,还要做到生动有趣。例如,在讲授《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或者《北京的胡同》时,带领学生去自己所在城市的老胡同进行采访,让动漫专业和网络专业学习摄影的学生拍摄照片,一部分学生进行文字加工,制做成ppt在班内展示交流。这个作业学生做起来非常投入,制作的幻灯片也很精美,学生也充分体会到语文课和自己所学的专业的紧密联系。在讲授古诗词单元时,让服装专业的学生根据诗词的意境设计一款具有中国古诗词元素的服装,不少学生画出的服装款式图将古典和时尚元素完美得结合在一起,受到了服装专业教师的好评。经验证明,只要教师布置的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是很乐意去做的。同时还把语文课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充分体现了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的大语文观,让学生体会到了语文的实用性——学好语文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诗意。

四、改变传统评价,让评价方式活起来。

随着教学方法的改变,评价方式也应该随之调整。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既发挥团队的力量,也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同时还要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新颖有趣的评价方式。比如:对于小组评价,可以定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不同的等级,根据各小组的活动积分确定等级,小组之间的竞争就很激烈。也可以用学生常玩的游戏中的级别来确定等级,学生会更有兴趣。对于个人评价,可以用“金币”来代替分数,虽然只是名称的改变,对学生的意义就大不一样了。从评价内容上来说,要将平时作业、课堂参与情况、竞赛参与情况等纳入评价系统,并和学生一起制定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由于学生亲身的参与,这一评价标准的约束性和认可性会更强。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如果想摆脱被动的地位,还需要长期的实践和创新。如何把有用的东西,用有趣的方式包裹起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是职业学校语文老师要不断探索的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学生从语文教学中获益,从而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灵活地加以运用,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一课程的价值。

教学法在汉语语法教学中的性论文

范畴语法通过确立句子中词语对应的范畴及应用一定的`演算规则可以判定一定语言中句子的”合法性“.它在对句子的生成的解释上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在计算机语言处理上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纯形式语法,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在汉语中,范畴语法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何促进形式跟语义的结合,应该是其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孙红举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刊名:现代语文(语言研究)英文刊名:modernchinese年,卷(期):”“(6)分类号:h1关键词:范畴语法语法范畴计算语言学形式语义

作文教学的论文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

(1)只定范围不命题。

(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

(3)不限篇幅和篇数。

(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教学法在汉语语法教学中的性论文

反思性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这种方法的应用对于改善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有重要作用。现阶段,诸如孔子学院等汉语国际教育机构,已经开始进行反思性教学法在教学工作的应用探索,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在汉语言国际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反思性教学法的涵义与作用。

(一)反思性教学法的涵义。

反思性教学方法,是利用实际的研究与探讨,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及教学工具的使用进行实际探索的一种方法。反思性教学法是将教学方式研究及学习方式研究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教育方式,实现“教”与“学”的融合与联结。反思性教学法涵盖了思想认知及研究探索两大方面,包含了“思维”及“实践”两大体系,通过先进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践反哺教学理念,思维与实践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

反思性教学法的应用是基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探索。教师在应用反思性教学法时,需要将教学理论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对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进行不断地追寻与探索。反思性教学法对于教学活动的要求,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也并不单纯要求学生提高其学习效果,而是主动进行教学活动中的反思,思考是否能够通过更加先进、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来实现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二)反思性教学法的作用。

反思性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会使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与探索中,摸索出更加高效、更加先进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教师提升其教学质量与水平,弥补其在过往教学实践中的不足与疏漏。

反思性教学法要求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反思,持续地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需要听取学生的反馈,从而判断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有效。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教学方法是将教师与学生放到同样的层级,是教学平等的体现。教师在运用反思性教学法的过程中,就能够实现与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一)反思性教学法的教学方法。

反思性教学法的教学方法主要包含以下环节。

1.细心观察,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反思性教学法要求教师细心观察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反应,观察学生在学习中是否积极主动,并对教学内容充分地理解。通过观察,教師能够寻找到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这是接下来沟通、反思与调整改善的前提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反思性教学法需要教师时刻保持清醒的认知,了解教学目标,理解教学内容,要有清晰的思路来分析教学方式的'优势与缺陷,积极构思教学计划,制订教学方法与策略,全方位、全角度地考量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之后有可能产生的教学效果及不足之处,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式。

2.交流沟通,尝试弥补不足。

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教师应当积极同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鼓励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了解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评价,明确产生这种评价的原因,从而在充分了解问题的基础上尝试弥补不足之处。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可以是课堂上的提问与观察,也可以是课后的询问与交谈,可以通过语言交流,也可以利用文字沟通,学生的反馈渠道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感受,才能在现实的基础上灵活调整教学方式与教学节奏,更好地明确教学问题,并加以改正。同时,这种交流与沟通方式还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营造更加良好的教学氛围,实现教育的平等性。

3.积极探索,改善现有教学方式。

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尝试”,教师需要不断升级优化自身的教学理念,从而体现教学方式的先进性。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对是否已经改正了原有问题进行反思与判断。若问题已经解决,则教师可以进行新的教学方式的升级与探索;若尚未解决原有问题,则应该进行不断尝试,对有效的改正措施加以巩固,以防止问题反复出现。

例如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孔子学院在汉语国际教育机构中进行汉语教学工作时,就在汉语语法的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普遍难以理解汉语的语法结构,将汉语语法同英语语法混淆起来,无法理解“了、过、着”这些词语的具体应用方式,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进展得并不顺利。因此,应用反思性教学法的教师在实际授课中,会仔细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主动与学生沟通,尝试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并积极探索更加适宜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这些词语的使用语境,并安排学生用这些词语进行造句、协作与情景演练,在丰富教学模式的同时,将教学活动顺利地进行下去。

世界各地都有开设的孔子学院,对于反思性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反响来调整教学活性,灵活转换教学方式,并督促学生养成写汉语日志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也会通过facebook等网络信息平台来记录其日常教学活动及教学心得,记录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与体会,寻找自身教学问题,进而对问题的解决方式进行积极的尝试与探索。

如上文所述,在课后,教师会同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与交流,听取学生的感想,进而积极调整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多多采用鼓励学习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孔子学院同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共同主办的“汉语桥”中文大赛,就延选学习水平较高及口语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参加其各自国家的预赛,并邀请其中的优胜者来华参赛,对于优胜者进行物质奖励。通过这样的方法,就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汉语言学习能力。

三、结语。

反思性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实践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但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感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自发地、主动地观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发现问题并及时弥补,并在课后与学生积极沟通,调整教学方式。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教育机构应当加强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与责任教育,明确教学目标,并提出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周明真.反思性教学法在当代教学中的重要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2).

作文教学的论文

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城市里的孩子,每天二点一线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很少有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很少有来自生活的新鲜的体验, 如果老师每次作文都是老一套,出题 , 审题 ,指导写作,对于孩子来说,等于是闭门造车。孩子往往无话可说的根源就在这里。要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利用有限的课堂空间,创设作文的情景,给学生提供感性的写作素材,这样学生才会有话可说,写起作文来才能有真情实感。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有很多含蓄隽永的课文,里面值得挖掘的东西很多,这给学生提供了很多练笔写作的机会。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相机让学生进行小练笔,在学习课文所创造的情景中,学生乐意写,笔头也来得快。

如在学习《穷人》这一课,我引导学生学习了鲁迅先生救助面包车夫后,当学生读到:“ 饱经风霜的脸——-”时,我饱含深情地说:“鲁迅先生看着这张饱经风霜的脸,他的神情变得忧伤,他对生活在下层的平民充满了同情,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鲁迅先生的眼中,被玻璃扎破脚的面包车夫,有着一张怎样的饱经风霜的脸?”学生联系上下文,发挥自己的想象,纷纷举手发言,当机我让他们动笔将车夫的面部表情写下来。这实则是一次外貌的描写,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分析理解,因此写起来有话可说,毫不费力。

再如学习游园不值这一课时,在孩子们入情入景的朗读的基础上,我让他们根据这首诗的情景来写一个故事。在穷人这一课,当孩子们对桑那领养了邻居的孩子后,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展开讨论时,有的说他们生活变好了,有的说他们生活得更为悲惨。在一阵激烈的争论中,孩子们为桑那他们的生活而担忧,为穷人善良的心地而感动,乘热打铁,我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写写他们一家人第二天的情景。孩子们兴趣很大,写起来大有一吐为快之感。

二 。

课堂上或校园里,经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这就要求老师做一个有心人,时刻留意这些突发事件,变不利为有利,捕捉作文素材,给学生创设作文情景。

例如在冬天下雪时,我利用课间时间带领学生看雪,玩雪,回教室后我马上引导学生进行有关雪的讨论,并以雪的联想为题写片断。一次上课,教室里飞进一只马蜂,因为这只外来入侵者,安静的课堂一下子变得闹腾起来,我放下课本,索性让学生观察这只马蜂,并让学生现场作文,要求加上他们的想象。冬天里,食堂停水,学生没有按时吃到早餐,饿着肚子上课,一直到第二节课时,早餐才送来,在学生争先恐后的拿包子吃时,有一个学生叫到:“给老师留一个!”这颇有戏剧性的一幕,让我既感动又兴奋,哈哈,又是一次绝好的练笔机会,学生们将这次事情称为“包子事件”,因为是亲身经历,又是现场所得,写起来是信手拈来,不费吹灰之力。至今还记得学生写到:“包子诚可贵,腹内更煎熬,若为师生故,二者皆可抛。”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积极而有个性的作文,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教”出来的,写作行为的.完成,更多是的依靠学生的知识迁移情绪体验的结果。

在活动中,学生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受是独特的,体验是深刻的,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创设作文情景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朗诵比赛,辩论赛,进行活动场景的描写的拔河比赛,接力赛,内容丰富的班会队会,带学生参观校园建设,参观植物园等等。

如春天来了,我从学校的植物园抱来一盆盛开的鲜花放置讲台上,让学生观察,然后口头描述,有的学生这样写到:“真美!看啊,那较大的叶子多象一片荷叶,颜色是那么的富有生机,在那芳香的泥土旁,不知是谁伸出一颗可爱的小脑袋,毛茸茸的,他好奇的打量着整个世界。——-”有的写到:“又是一眨眼的功夫,那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又变成了一个万花女王,她轻轻地伸展着柔软的双臂,而那些含苞欲放的花蕾一定是万花女王的孩子,它们众星捧月般的围绕在女王的周围。”有的写到:“这朵花叫什么名字呢?是它让我知道春天的来临,那我就叫它春天的邮递员吧。”

仅仅是一盆小小的花,孩子们观察的仔细, 丰富的想象, 细腻的描述令我为之感叹。

这样在以老师为指导的作文训练中,老师不需要用口头讲授作文的方法来指导写作,而是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心领神会地快乐作文。

语法教学的心得体会

语法是语言的基础和骨架,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掌握语法规则是学习语言的重要一环。作为一名语法教学者,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在多年的授课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首先,语法教学需要融入到实际语境中。传统的语法教学往往只注重规则的讲解和练习,忽视了语法与实际应用的联系。然而,语法规则只是一种工具,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规则进行有效的交流。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语境来学习语法,比如通过阅读、听力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和应用语法规则。

其次,语法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语法教学往往被认为是乏味的,让学生望而却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我注重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方法,比如游戏、小组讨论等,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交流和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法规则,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再次,语法教学需要有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和方法。语法知识是层层递进的,难度逐渐加深。对于学习者来说,一下子面对大量、复杂的语法规则往往会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教授语法知识。我会提前进行预习,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然后制定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逐个击破难点,掌握语法知识。

另外,语法教学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都不同,教学方法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一些善于个别思考和总结的学生,我会采用讲解和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对于一些喜欢合作学习和互动讨论的学生,我会采用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教学。此外,还可以融入多媒体教学工具,比如使用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法规则。

最后,语法教学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语法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语法教学是一项重要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通过融入实际语境、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有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和方法、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工具以及不断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们能够提高语法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法知识。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英语语法的掌握是英语能力的基本功,而目前中国学生的英语语法的学习效果并不令人乐观。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文化对比,注重正负迁移的影响,是改善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语法教学现状及语法学习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教育界关于英语语法的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一直莫衷一是。有些人认为,语法知识是不能通过表述的规则传授的,而是在接触目的语中潜意识地习得的。只要平时多做模仿练习,多听英语磁带,多和善英语之士交谈便可以自然地掌握相关语法。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往往只注意书本上现有知识的传播,包括词汇的背诵、对话和课文的讲解,而常常一带而过或忽略课本内缺乏的有关句法结构的系统讲解。对学生真正怎么“学”,“学”多少,“学会”多少却关注较少。即使有的教师会在上课时讲解语法,但大多采用的是那种就事论事的阻断式、割裂式的讲解和翻译模式,往往给学生造成一种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无序”或“雾里看花”的感觉。由于对英语语法重要性的忽略或语法讲解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不当,许多学生到了大学之后其语法知识薄弱、句法概念不清、语言运用能力差等缺陷便暴露无遗。他们所写、所译的东西错漏百出,让人觉得啼笑皆非。同样,在阅读理解中遇到长句、难句时,他们也不能正确地剖析句型结构,只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甚至是主次颠倒或完全错误。据不完全统计:大约80%的大学生坦言其英语考试成绩不理想,主要是由于句法结构的概念模糊再加上词汇量少,到考试时一遇到阅读、词汇、语法、翻译或写作时就会方寸大乱。在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强调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便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还语法教学本来面目”、“让语法教学重返课堂”的呼声在英语教学上越来越强烈。

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而言,他们毕竟没有使用目的语的环境,那么他们就很难及时、准确地辨别和判断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义特征和差异。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对语法的学习便显得尤为重要。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说过:“一个学习语言的人应该有识别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则的能力和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章振邦、张月祥等人也认为语法是语言的结构形式和组织规律,是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据以组词成句,使语言具有明确的意义并能为对方所理解的一套规则,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培养语言技能的重要环节。因此就中国学生而言,希望不学语法便能牢固地掌握英语,提高其英语运用能力是不切实际的。换言之,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法教学,改善语法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必不可少的。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意识到了缺乏语法知识对其英语提高的限制,便想方设法改善其对语法的认识与掌握。很多学生买来语法书,夜以继日地研读,结果发现越来越糊涂,始终未能理出其清晰的头绪来。要想在短时间让学生加深对语法现象的了解,使学生对语法的认识豁然开朗,大学英语教师可借助于以下一些方法:。

首先,为了让学生能完整地了解语法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设法将语法内容进行适当的有机整合,在原理相通的情况下,删除一些过于琐碎的部分,采用联系、归纳、演绎、图示和对比等多种方法。例如:将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及表语从句联系起来讲解;将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一同加以讲解及区别;将动名词和现在分词进行比较;将过去分词与现在分词进行比较等。这样使学生融会贯通,让他们真正懂得语法知识的横向联系和它们之间的差异,使他们有意义地接受学习,使有潜在意义的语法知识在内化过程中被理解和吸收。这种将类属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交互使用的方法(ausube,l1988)十分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联系,加强学生有意识记忆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言简意赅,很受学生欢迎。

其次,由于中英文的语法结构在某些地方的相似和不同之处比较多,教师应时常对中英文的表达进行对比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汉语中经常出现主语不明和谓语是非动词词性(而非英语中主谓的省略)的情况时,就容易造成误解和语态辩识的难度。如碰到“公园里又建了一个游乐场”这一句子时,学生很容易把作状语的“公园”误作为主语,只要经过分析,学生便能明白这实际上是属于主动形式、被动意义的结构,动作的执行都并没有出现,用英语表达时应采用被动语态。再如当碰到“这个女孩非常可爱”这一句子时,学生很容易将其翻译成一个缺乏谓语的表达,这时教师须向学生强调此类句式必须加上系动词作谓语方能成立。

另外,语法在语言学习中既体现为语法知识条文的掌握,也体现为语言活动中语法结构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能否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以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是检验语法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换言之,语法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法的能力。而应用技能的掌握是靠大量的操练和运用而获得的。在语法练习中,教师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改错、英汉互译、应用性的写作等,而且采用的句子应多以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工作为主,与时代、潮流紧密相关,这不仅会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和参与率,还能培养他们注重结构的辨识与运用,在应用中掌握规律的能力,并且这样的练习会让学生觉得很有意义和愿意为之。

三、加强文化对比,注重正负迁移的影响。

语言学家lado认为,语言学习者容易将母语的特征转移或迁移到第二语言中来,当两种语言的结构相似时,就会产生“正迁移”,促进外语学习;当语言结构不同时,就会产生“负迁移”,影响外语学习。因此翻译教学首先应给学生进行文化引导,先采用对比法加深对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的了解,再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自觉的转变意识,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翻译。

(一)通过英汉词汇、句法结构和修辞的对比,加强对语言差异的了解。

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leonardbloomfield明确说:“外语中任何一个词或一个句子的意思总是有别于本族语中一个近似的、相对应的词或句子。”不同的民族,往往因其思维习惯的不同,而对同一客观事实有着不同的语言传达顺序。以英汉两种为例,它们各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词汇、句法结构和修辞方面差别都很大。汉语属分析型为主的语言,主要特征之一是语序固定,而英语则是分析、综合参半,以综合型为主的语言,因此语序既有固定的一面,又有灵活的一面。英汉两种语言在基本语序上是有同有异的。“同”的是主语、谓语和宾语的位置,“异”在状语和定语的位置。在句法结构上英语注重形合、汉语则注重意合。在翻译中将形和意结合起来,将固定和灵活的方式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达到效果。

(二)了解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加强文化差异的了解。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互相依存。语言不但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又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和一种文化成果。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也存在着共性,这是因为各个民族生活在同一物质世界中,有着相同的经历和体验,因此在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审美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这种文化的相似必然反映到语言中。对比英汉两种语言,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有许多极为相似的或相同的表达。在这种情况下,语言的正迁移作用就能发挥出来,在翻译中就能找到对应的表达。当然,语言并不等于文化的`全部。但任何一种文化都需要语言的传承,体现着不同的社会现实,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一种文化环境赋予语言独特的表达。不同的民族由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而对事物和经历有不同的理解,在文化传统、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上都有不同。因此在语言符号系统的音义关系及结构特点上有很大区别。文化的差异容易造成的“词汇空缺”就是典型的例子。比如在汉语中颜色的表达方式很多,而在英语中除了通常的颜色表达外找不到完全一致的表达。以“青”色为例,“青山绿水”,“青衣棉袍”,“踏青”等,“青”可为蓝色,黑色,绿色,如果对译者对汉语中的“青”不了解,那翻译就无从下手了。即使是相同的词和事物,不同的文化模式赋予它的文化的色彩也不一样。在对词汇的理解上,外延和内涵意义就至关重要。但是有双重意义的词语很多,他们往往构成翻译的主要障碍,因为他们常常兼指多意,甚至以内涵意义为主。这样的词语,虽然能在英语中找到概念相同的词语,却可能出现文化含义的不对应或假对应。如这几个词语在文化内涵上就有差异。红(喜庆)―――red(暴力);蓝(蓝色)―――blue(清高,忧郁,淫秽);黄(王权,淫秽)―――yellow(怯懦);乌鸦(黑)―――raven(凶兆);猫头鹰(凶兆)―――owl(聪明)。如果单单将单词对号入座是达不到翻译的目的的。以英语中的mushroom为例,它有生命力旺盛,生长速度快的意思,可以用汉语的“雨后春笋”来对应,但它同样有表生命短暂的意味。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就会造成误解。

(三)在清晰认识文化差异的前提下提高对语篇的理解。

通过上下文,掌握隐含意义。原文的意义不一定通过具体的词汇表达,有可能体现在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或全句的语气上。这时,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这种弥漫在全文中的意义,并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红楼梦》)显然,这里的“脱了衣裳”指脱下外套,礼服之类,不能照字面译成“takeoffone’sclothes”,所以译文是withasmileatpao-yu,theladydowagerscolded:“fancychangingyourclothesbeforegreetingourvisitor・hurryupnowandpayyourrespectstoyoucousin・”(tr・yangxianyi&glaysyang)。

(四)加强培养学生文学功底,把握修辞特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修辞特点,因此理解时要留意原文的感情色彩、形象色彩及语体色彩。这些联想意义多用来达到某种修辞目的。只有透彻理解了原文的这些语言色彩,才能在表达时通过恰当的选词或结构将原文色彩意义传达出来。例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国民》(李大钊)―――na-tionalcrisisv・s・heroicnation(张培基译)。该题目的用词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精神的赞美之情,译文通过“heroic”一词巧妙地体现了原文的感情色彩,相比之下,thebadluckofchinaandthepwillofthechinese这种译文的感情色彩与原文相差深远。

学习语法不是目的,但它却是在没有外语使用环境下掌握外语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大关。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必须重视对语法的学习与讲解,并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事半功倍的讲授方法,这样方能改善学生的语法知识。有了较好的语法知识之后,学生方能全面提高其英语能力,促成其英语水平质的飞跃,在英语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较好的语法知识与丰富的词汇这些语言基本功之后,他们方能从容、轻松地应付任何一种英语能力的考试。

参考文献:。

[2]戚雨林・语言对比和文化对比[j]・外国语,1992,(5)・。

[4]晨梅梅・探索与变革:转型期的英语教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5]章振邦,张月祥・新编英语语法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四步法论文

语法教学方式随着外语教学的发展也经历几次变革,从听说教学法的句型操练到交际教学模式到现在的任务教学模式,不仅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也丰富了许多。我在教学中采用四步教学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此做简单的介绍。

一、展示。

语法知识的展示和语法规则的展示其实是教学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语法的展示必须明确两点,第一是展示的内容,即要展示哪些东西;第二是展示的方式。语法展示首先展示的语法结构,案例中的老师通过学生if+subject+haddone的方式展示了虚拟语气的结构。语法展示的第二的内容是功能或者语用功能、语用意义。案例中教师也展示了虚拟语气的功能,如suggestion等。其实在展示过程中,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平时容易忽略的,那就是策略知识。虽然案例中老师能够提示学生语法学习的策略,但是展示的方式仍旧需要注意。

首先给学生例句,让学生讨论,讨论例句中的名词性从句属于什么从句。不管是展示名词性从句,还是展示定语从句或者虚拟语气,学生了解基本结构、意义和功能即可,没有必要用太专业化的表达方式,甚至定语从句和虚拟语气都没有必要用英语表达。不管是什么展示,展示必须清楚、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讨论,老师不要做独生子女的保姆。既然是归纳,就让学生去归纳,学生充分的讨论。目前的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说得太多的现象,总自己在讲。我们一定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特别是不要替学生说话,不要剥夺学生参与的机会和可能。

二、训练。

语法训练是语法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有助于学生掌握语法的结构和意义。案例展示的是定语从句的训练,教师能够通过实物、图片构建语境,制造运用定语从句的需求。新《课标》倡导任务型教学,强调语法的应用性,这就要求语法学习阶段要突出真实性和任务性。

第一,目的要真实,如果我们要学生介绍某些物品,首先我们要问为什么要介绍。如对桷的介绍,对林黛玉的介绍等等。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没有真实的目的,则很难保证活动的真实性。

第二,语言使用要真实。所谓语言使用要真实指,活动必须使用定语从句,如果没有使用定语从句的必要,那么要求学生用定语从句介绍就失去了语言使用的真实性。当对方只是问,whoishe?我们回答hewasqinshihuang。也就足够了,当对方问whatisthis?我也可以只回答itisajue。如果对方不接着问whoisqinshihuang?whatisajue?那么,我们是没有必要用定语从句的。

第三,人物角色要真实。以定语从句为例,如果是对不了解林黛玉的老外介绍,那么人物角色是真实,如果只是让学生在同学之间介绍,就失去了角色的真实性。

第四,活动形式要真实,活动采用口头表达的形式,还是采用笔头表达的形式,必须符合实际交际的需求。

三、应用。

语法的应用是语法教学的关键,缺乏应用环节学生将难以展我语法。但是,案例中设计得定语从句的应用活动总是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要求学生根据图片编写成语故事是没问题得,但是成语故事、寓言故事能用到几个that,who,when,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小组集体编写,采用接龙的方式讲故事本身就违背了讲故事的基本要求,还让我们的学生在听的时候数讲故事的同学在故事中用到了几个定语从句。很难想象有谁在听故事时会数对方用了几个定语从句,而我们也发现学生基本生没有用到定语从句。这说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不能作为定语从句的应用活动。在设计活动时,第一要考虑语言的结构和情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不是活动中必须使用所训练的语法项目,是否能够用到要应用的语法项目;第二个要考虑到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哪些是要达到知识的目标,哪些理解即可。只需理解的项目在运用环节没有必要涉及,而要求应用的项目在应用环节必须能够用到。案例中的故事也许可以用到who,但是却无法使用when,where。这显然是不符合教学设计要求的,除非这堂课的.应用目标只有who。但是,如果是这样在应用环节就应该明确应用的项目。

四、评价。

1、评价的标准。

评价必须要有一个评价的标准。评价标准包括,一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就包括,哪一些是需要理解的,哪一些是需要应用的。目标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理解和应用存在着本质得差别。让学生看懂包含定语从句的句子和我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定语从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所以第一,要确立学习目标,然后再看目标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课堂上的评价标准必须是建立在需求分析之上,一般情况下评价标准要表现出差异性。也就是说,不同的学生所要求达到的目标应该是有差别的,我们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评价所有的同学。

2、评价的方式。

评价方式的选择要适应评价的目的和标准。评价的如果是理解能力,就要选择是听力理解还是阅读理解,如果是阅读理解,我让学生读一段包含定语从句的句子;既然是理解题,就没有必要回答问题,可以采用选择的方式。如果是表达能力,就要让学生用英语表达,比如回答问题。

3、评价的真实性。

评价活动一定要具有真实性,让学生看到语法学习是有意义的,语法不是不要为语法而语法。

4、评价的组织形式。

评价同样要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是个体活动、同伴活动还是小组活动。以讲故事为例。讲故事应该是个体行为,平时讲故事需要六个人在一起讲吗?当然作为一个训练,可以用连锁故事(chainstory)是可以的。如果评价的是每个同学都应该达到的目标,那么评价就应该采用个体活动。虽然《课标》提倡同伴活动和小组活动,课堂结束时的语法评价不一定要采用同伴或小组活动。

自评和互评是评价中常采用的方式。在课堂评价中教师要制造机会,让学生自我评价或互相评价,而不是一味地教师评价。

初中教学的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在不断提高,教师对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朗读对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本文从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希望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

初中语文;朗读能力;有效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可以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朗读的方法有许多种,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朗读方法。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教学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这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还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

1、朗读时间不足。

现在初中教学中一部分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技能不够,导致教学过程中存在只讲不读的现象。语文教师常常存在不给学生留下充足时间朗读和体会课文的问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讲,讲的学生完全没有兴致,课堂气氛沉闷[1]。一节课45分钟,要么根本不朗读,要么朗读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朗读的时间大多被讲析、问答占用。笔者听课时曾遇到这样的情况:开始上课后,教师要求学生朗读一遍课文,3分钟后,不管学生是否已读完,就武断地喊停,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课后笔者问他为何不让学生读完,他回答:“怕朗读占用的时间长了,课讲不完。”

2、朗读形式不当。

初中语文教师中有一些了解朗读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处,但是没有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也没有吸收正确的朗读方式教会学生阅读。前人创造了许多的朗读方式,教师没有有效学习,更谈不到教会学生学习这些有效的朗读方式了。在教学中尽管教师在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但是忽视了自身在课堂上的指导地位,导致整堂课学生都在按照自己不正确的朗读方式朗读,教师没有起到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此外教师通常都不会选择利用一些背景音乐为学生朗读课文营造气氛,激发学生朗读时的感情。

3、朗读指导不佳。

一般课堂上学生朗读时的方式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散读,第二种是互读,第三种是在全班朗读。前两种朗读方式,基本上需要班级内的每一学生参与,后一种方式则是一些教师眼中的优秀学生朗读。这前两种朗读方式始终会出现一些不热爱朗读的学生开小差,在其他人朗读的过程中无法集中注意力的现象,影响了朗读的效果。后一种则是会影响到学困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成绩的均衡提高,会导致学困生等学生渐渐放弃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

1、教师要培养学生朗读的技巧。

学生朗读时表现出的专业性和特色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培养方可达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朗读之前首先要教会学生一些朗读时的技巧。第一,教会学生朗读时停顿。在朗读中停顿又分为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心理停顿。学生因为刚刚开始深入了解语文这一门学科以及朗读的技巧。教师指导的重要性就需要在这时体现。

1)语法停顿主要是指在朗读时需要根据段落以及标点符号的分布情况分别作出长度不等的停顿。比如用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范仲淹《岳阳楼记》举例,这篇文章一共分为了五个段落,段落之间的情感以及内容都转换的特别大,因此段落之间的停顿时间需要长一些。而根据每一段的内部之间的标点符号以及内容的情况,选择不同长度的停顿时间,比如在这篇课文的第三段:若夫霪雨霏霏……虎啸猿啼。登斯楼也……感极而悲者矣。两个用句号隔开的句子中间停顿的时间需要略长一些,小分句之间的停顿略短些。

2)朗读时逻辑停顿是由逻辑思维决定的。需要学生领会了句子或者文章的目的之后才可以准确选择停顿点。比如这样一句话:高血脂是人类的隐形杀手。这一个句子的主谓宾结构非常那个明显,强调的是高血脂,朗读时需要在高血脂后面停顿一下,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3)心理停顿是由朗读者的心理以及文章饱含的情绪决定的。当朗读者朗读到一篇文章的高潮之处的时候,或者朗读到情感最为丰富和复杂的地方的时候,适当选择停顿,可以使听众感染文章中的那种情绪。比如初中语文课本中非常经典的课文《最后一课》中的一句话:韩麦尔先生站起来了,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一句话学生在朗读时完全可以感受到作者当时的那种心情,会不由自主地在“站起来了”,“我觉得”,“这么”这三个地方作出短暂的停顿,目的是渲染情绪。第二,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握好朗读的速度。朗读时的速度决定了朗读的质量,不应该随着朗读者的心情而随意变换,而是应该按照朗读的文章的特点,进行速度的把握。总体来看需要注意到朗读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的性情、描写的环境等等。比如在初中教材中收录的安徒生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其中一个非常经典的描写是针对皇帝在初次看到新装时的心理活动。由于是心理活动,学生在朗读时需要放低声音并且放慢速度进行朗读,才可以将皇帝那种对自己的怀疑还有疑惑完全表现出来。

2、发现朗读的文章的特点。

学生在朗读一篇文章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明白作者在讲什么,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在朗读古诗词的时候,一定要在了解诗词的具体内容之后进行朗读,才可以保证朗读时的感情以及语速等达到最佳状态。比如当阅读在读到某一段内容时,段落中作者采用了许多饱含感情色彩的词语,在朗读时要将重音放在这些词语上面。比如《白杨礼赞》这篇课文中有一段内容是这样的: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不可或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其中“赞美”,“北方的农民”,“我们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都需要朗读者重读,目的是表现文章标题所写“礼赞”两个字,这就充分把握住了文章的特色。

朗读有利于大脑,因为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己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还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大声读他人作品是学习的过程,大声读自己的作品实质是修改完善的过程。初中语文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

[1]吴敏.朗读在散文教学中的作用[j].苏州教育学院报,2015(3)。

教学的起点论文

摘要:“低起点多层次”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是根据新课程提出的个性化教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的有差异的教学,力争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生吃得饱”。

关键词:分层要求;分层渐进;分层实施。

一、教学目标分层要求。

1.显形与隐性目标相结合。教学目标不是教师随心所欲的编造,不是教学上装点门面的摆设,也不是课堂教学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一切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得以形成的最高基准点。是全部教学设计的依据,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其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对于教学目标这个问题,国内外都有大量的研究,如布卢姆、加涅等的研究都是非常著名的。他们提出了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类。

2.短期与长期的目标相结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目标应是短期与长期目标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既要让学生学好最有价值的数学(基础性、发展性、现实性的知识),又要重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短期目标是指本课和本单元的知识、技能的要求,这种知识性目标也是数学教学的最低目标;长期目标是指过程与方法,是指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热爱科学、勤苦于思考,善于探索,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应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二、教学内容分层渐进。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层次性,由浅入深、分层渐进,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起点,采取因人而异的措施。起点较低的同学教学指导要有所倾斜,设计问题采取“小步子、慢速度”的教育原则;对优生设计的教学问题要灵活一些,而且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更要有一定的梯度,由基本题到变式题再到发展题,还要设计一些机动题,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来取舍。

1.分层提问。首先设计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如果问题过难,“学困生”的思维就跟不上,甚至会茫然不知所措;如果问题过易,优生会觉得没有兴趣,造成注意力分散。设计问题的原则是确保各类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回答的机会。

2.分层练习。练习是形成和巩固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努力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本活动形式。设计有针对性的适合课堂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的练习,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1)同一练习,分层要求。把统一层次的课堂练习变为多层要求的训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自己的训练目标,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的潜能,以期达到“你到达目的地,我也到达目的地”,促使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机会,都有成功的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2)不同学生,不同的练习。由于教学目标的多层次,在设计练习上也应该是多层次的,这是课堂教学分层的延续,也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实行“自由选择”,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首先,应把练习设计成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一类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题,及难度稍大的课本和配套《作业本》的习题进行分解或给予具体提示的习题,让学困生经过努力,尽力完成,让他们在练习中逐步达到学习目标。一类是根据教学内容中等要求设计的,面向大多数学生设计的练习,供中等生练习,让他们在练习中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再一类是根据优等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内容设计的.要求教育,难度稍大的习题,让他们在探索中发展提高。

三、教学形式分层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组织形式上要改变传统的固定方式,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临时进行分层组织:

1.按能力隐性分层。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大多“学困生”是暂时性的,特别是刚进学校的低年级同学,他们当中有的是缺乏家庭辅导,有的是前期开发不够。如果多给他们机会,多关爱、多鼓励,他们也会变成优生,所以我采取的都是隐性分组教学,通常采用的是分类自学、分类质疑、分类指导、分类练习。把这类环节自然地融入正常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活动之中,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培优辅差。

2.按兴趣显性分层。按兴趣分层很容易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支持,更有益于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特长与亮点而增长成功的信心。在教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统计》一课就采用了按兴趣分层的方法来进行。要让刚上小学的一年级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在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上表示数据及提出问题进行分析确有一定的难度。但画画是小朋友都喜欢的,所以可以让喜欢画画的同学引领大家学好这一课。课前对全班喜欢画画的同学进行了鼓励,从象形统计图入手激发他们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让全班同学都在对小动物、图形、学习用具等摆摆、数数、剪剪、贴贴、画画中完成学习任务。

体操教学的论文

1.1对体操课程内容的选择的研究。

不论是体操教学还是其他的运动项目的教学设计,都必须要回归到我们的学校体育教育,那么就有这样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即,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坚守与选择。在不断强调体育课重要性的同时,却很难看到课程本身的价值,就比如一台旧机器,总是不断的强调加润滑油和换零件,却不评价机器本身的时代价值,这就是我们坚守的问题。学生进入社会后,确实需要良好的身体和有规律的锻炼,但这些,不一定都是学生在课堂锻炼的,从另一方面讲,就是学生的终身体育的观念。体育教师不管有怎样的教学设计,一定要培养出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那样当学生步入社会,有规律的锻炼才体现出了学校体育教育的价值,这就是我们选择的问题。把体操教学内容设计成体操是学生必不可少的部分的程度,这就是文献研究的意义所在。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