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条例学习心得(汇总22篇)

时间:2023-11-30 12:24:04 作者:HT书生 信访条例学习心得(汇总22篇)

学习心得是对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回顾和归纳的一种重要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学习心得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信访工作条例学习心得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资料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透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一样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构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这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构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的每一份付出都将为社会增添一份和谐,我们的每一滴汗水都将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如果在维护民族团结的伟大事业中,做不了大海的滚滚波涛,那就做一股山间的潺潺溪流吧;如果做不了峰顶的参天大树,那做一棵河边的青青小草吧。让我们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保卫来之不易的改革开放成果和稳定的政治局面,一齐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乘着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的浪潮,并肩携手、同心同德,共同担负起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神圣使命,弘扬民族团结精神,爱我中华,共创祖国辉煌的明天。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列》),贯彻了党章的要求,对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作出全面规范,是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基本遵循,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提高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质量。就需要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机关党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来抓,推动机关党的建设始终走在前,作表率。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尺”,党的十九大鲜明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一刻不停歇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党的政治建是党的根本建设,《条例》中第六章专门制定了“党的政治建设”,要加强国有企业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政治建设国有企业党组织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委(党组)要担负起党的政治建设,提高政治建设,强化政治引领,增强政治能力,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企业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二是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职工,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抓好形势政策教育。三是坚持以社会主义价值观引领企业文化,发挥带头模范作用。四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五是坚持党建带群建,多为职工群众办好事、解难事,维护和发展职工群众利益。

党员是党的基层组织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党员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关系到我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发展。《条列》中第五章党员队伍建设中指出,国有企业要坚持教育管理,发挥监督职责,发展党员等一系列任务。党组(党委)要坚持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强化政治理论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党章党规教育,组织引导党员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永恒课题。认真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提高“三会一课”质量。强化对党员的管理,要注重人才的培养,我党也需要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灌注新鲜血液。

“预筑室者,先治其基。”,国有企业党组织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把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采取有力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统一战线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先后召开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出台《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极大激励了党外群体。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关于统战工作的定位在升级,新形势下对于参政党的要求和作用发挥也在升级,民主党派应尽快顺应统一战线的新常态要求,主动调整思路抓好自身建设,不断提升能力水平,在履职中积极作为。

一是要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与党派活动紧密结合,以纪念党派成立、党派换届等重大活动为契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增强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坚定性和政治自觉性,不断巩固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二是要深刻把握中共中央关于统战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主动顺应新常态,拧紧思想总开关,通过集中学习、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将学习、宣传、贯彻活动推向深入,进一步夯实凝聚共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条列》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应当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加强自身建设”。作为中国政党制度框架内的结构主体——民主党派作用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国政党制度优越性能量的发挥和释放;而参政党地位的优劣,又很大程度取决于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水平的高低。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内容包括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形象建设和能力建设。一是在统战部的支持下,通过构建有效的学习、培训常态化机制,进一步解决党派成员特别是党派班子成员的思想建设问题。二是通过建立健全各项机制,进一步完善党派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要从文化和机制着手,建立以统战部牵头的参政党协调制度,定期就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机关建设、基层组织等自身建设问题进行沟通、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以促进各民主党派凸显特色,共同发展。三是突出党派基层组织的管理,以组织向心力和凝聚力为纽带,真正把那些思想政治强、行业代表性强、参政议政能力强、社会信誉好的会员推荐进领导班子,以带动党派特别是基层组织履职能力的提高。

《条例》对党外代表人士在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社会关系、反映社情民意、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寄予厚望。在新常态下,民主党派应突出党派自身特色,针对党委、政府关心的重大问题,深入调研,充分论证,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的建议,做到帮忙不添乱,切实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中真正发挥作用。

各民主党派虽专业人才较多,但仍存在单兵作战、缺乏调研、与政府部门沟通不足、掌握信息不对称、建议缺乏实际操作性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起民主党派与党委、政府间的有效长效联系机制,采取多种形式,拓宽民主党派知情明政、参政议政渠道,最大程度地调动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中能够紧密结合政府关心的问题,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调研,并组织有专业背景、有实际经验、又熟悉政策的人才共同完成研究报告、建议及提案,确保建议的前瞻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观念逐渐扎根千家万户。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选拔工作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日益壮大,结构不断改善,素质不断提高,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被选拔进县级以上各级领导班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几方面的含义: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特殊性、国际性和重要性。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民族问题处理不好,将打乱国家的经济、政治秩序,造成国家动荡不安;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在矛盾、冲突、动荡和不安中进步;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福与祸,民族问题处理得好,民族团结和睦,就会天下大定、国家大治、社会快速进步,人民安局乐业。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把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列为我国五大关系之一。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国家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修订完善。通过认真学习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我具体体会如下:

一、加强党组建设,需真正的落实“两个维护”。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以实现。党组是经上级部门批准而设立党组在党的组织体系中地位特殊、位置重要。加强党组建设,必须严格要求落实党章,切实加强党组织体系建设,积极发挥党组领导的作用,全面落实党的集体领导制度,深入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组建设,必须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指导精神,认真履行新时代赋予党组的重要职责,努力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加强党组建设,必须严格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的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切实做到“两个维护”。

二、加强党组建设,需深入从严治党。这次《条例》修订,根据党章有关规定,紧紧围绕党组工作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进一步压实了党组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责任。党员领导干部是从严治党的关键所在,党组处于“关键位置”,党组建设的有力与否,直接关系着本单位党的路线方针执行情况,直接关系着本单位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情况。党组是一个单位的领导班子、领导集体,党组的建设情况取决于每一名党组成员,更取决于党组书记,只有加强党组建设,才能有利于从严治党深入推进。

三、加强党组建设,需落实民主集中制。《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对党组工作原则作出相关规定,坚持党的领导,保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党组的活力和党的团结统一;坚持党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与本单位领导班子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责相统一,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民主的程序转化为本单位领导班子的决定。落实好民主集中制,才能杜绝工作中出现“拍脑袋决策、一言堂”等情况,有效推进党组决策的透明化,公正性。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通知指出,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党的章程也明确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社会和战斗力的基础。”此次《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的印发,是我党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通过明确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条例,让广大基层党支部工作更加规范化、合理化,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完成党的伟大事业。

深刻认识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从我们党的发展历史来看,党中央历来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正是由于充分发挥了党的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我们党才获得了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力量源泉,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党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系列讲话精神指引下,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启了新局面,取得了辉煌成就。纵观党的成长和发展史,加强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非常凸显。

深刻认识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必要性。基层党支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人民群众认识了解党的窗口,是感受社情民意的前端触角,是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完成各项任务的保证。只有每个基层党组织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我们党才会有力量,我们国家才会很有力量,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如磐石。因此,把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是各级党组织面临的重要任务。

深刻认识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紧迫性。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我们的党员理想信念就会模糊,价值观就会扭曲,就会成为自由、散漫的个体,基层党组织就会容易迷失方向,就会软弱涣散,甚至丧失先进性和战斗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没有较强的执行能力,不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就无处落地生根,党和国家的各项任务就不能顺利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就难以实现。因此,适应世情、国情、党情变化对我们党提出的新要求,契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这就迫切需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之更好地承担起新时代的伟大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的印发正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只有认真学习好《条例》,广大基层党员在基层党务工作中时刻按照《条例》规范自己的行为,基层党支部在《条例》的规范下系统的运作,才能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让党务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对机关和企业基层党组织工作作出全面规范,特别是把党的政治建设、党员的政治标准和政治责任放在首位来抓。这既是新时代党务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也是对当前“少数党员干部不愿意从事党务工作”现象发出的明确信号,那就是对于为我们基层党务工作开山辟路的“樵夫”,应如何为其保驾护航,指明了方向。简单来讲,可以用新时代的“九字三训”给出新解。

“高筑墙”,科学配备基层党务干部。加强党支部建设,必须坚持定岗、定责的原则,设置办事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要按照支部人员的多少按比例配置党务干部,明确安排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党支部工作。对于党建任务较重、工作力量不足的单位,应当适当增加人员,可通过聘请专业党务干部解决配备问题,也可通过上级党组织指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方式加强支部工作。同时,应确保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列入机关行政编制,真真正正的使基层党务工作者站上应有的历史舞台。

“广积粮”,强化基层党务干部能力素养。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成效。必须要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建立总体培训规划,通过基础培训和分类分段培训、岗前岗中培训,提高基层党务干部队伍的思想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采取工作对口、按需选择和自主定向结对帮带的方式,建立党务干部之间结对帮扶机制,实现手把手“传帮带”;通过打造不同领域党组织的规范化标准化党支部的典型单位,建立基层党务干部教育培训实践基地;积极精选订购业务学习书籍供基层党务干部使用,激发广大基层党务干部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基层党务干部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

“缓称王”,正向激励基层党务干部。坚持把党务工作岗位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注重选拔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干部专兼职从事党务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机关党务工作人员队伍。通过对党务干部的定岗定责,对所有的基层党务工作实行量化、细化的目标管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日常考核,对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中“年龄偏大、能力较弱、难以胜任”的干部做出适当的组织调整;注重改善基层党务干部的办公条件,确保基层党建办公经费落实;并突出对基层党务干部的政治激励,对表现优秀的基层党务干部,既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更要及时给予重用,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20年x月xx日,按照上级的统一要求,在东安区检察院的组织下,参加了高检院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专题辅导报告电视电话会议的学习,通过学习在思想上收获良多,现就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首先,政法工作条例对于检察工作意义重大。通过本次辅导学习,了解到《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对党领导政法工作做出了规定,是党的一项基本法规,条例的颁发是推进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重要举措,是不断提升政法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只有把条例的贯彻、落到到检察工作每个环节,各项工作才能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其次,必须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是检察工作之魂,也是检察工作最本质的特征、最大的优势和最根本的保证。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时期,检察机关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抓好学习教育成果转化,自觉在上坚决维护核心、看齐追随,在思想上强化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在行动上狠抓落实、推动检察工作发展,确保检察工作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唯一正确的政治方向。

通过本次学习,从中能感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的责任感和严谨态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在本职工作岗位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出自己的贡献。

增加了“团结、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等实践创新成果,为加强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党和国家各级机关地位重要,肩负的责任重大,机关党的建设具有特殊重要性,对其他领域党建起着表率和风向标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机关党的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机关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当前,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进行自我革命,必须从党和国家机关严起、从机关党的建设抓起,全面提高机关党的建设质量,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作表率,在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作表率,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作表率,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

《条例》着眼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突出党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要求,对加强机关党的政治建设作出明确规定。各级机关基层党组织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长效机制,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带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政治标准、政治要求贯彻到机关工作全过程和事业发展各方面,自觉当好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

肃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昨天下午在兰州举行2020年第九次专题学习会。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重要论述,系统学习《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为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维护全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推动全省政法工作迈上新台阶提供有力思想和制度保障。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省政协主席欧阳坚,省委副书记孙伟,省领导李荣灿、宋亮、李元平、石谋军、蒲永能,省军区司令员王文清出席会议。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胡焯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封丽霞应邀就《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作专题辅导报告。封丽霞围绕《条例》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从《条例》的制定背景与意义、如何理解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落实《条例》的若干重大问题等三个方面作了深入解读。

会议强调,全省各级各有关单位要把学习贯彻《条例》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把牢政治定位,坚持和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政法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强化使命担当,全面落实地方党委、党委政法委、政法单位党组(党委)三个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平安甘肃、法治甘肃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兰党员副省级领导干部;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秘书长,省委、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委各部门、省级国家机关及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主要负责同志;省委政法委、省高级人民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国家安全厅、省司法厅、省法学会、甘肃政法大学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学习会。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际,党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当其时。制定颁布《条例》,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标志着宣传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宣传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加强党的思想政治领导、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的重要方式。制定颁布《条例》,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标志着宣传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在党的宣传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新形势下的宣传工作,迫切需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工作形成的宝贵经验和有效做法,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为宣传工作提供基本遵循。

按照《条例》要求,抓好《条例》的贯彻落实,一是加强学习宣传。组织开展学习培训和宣传阐释,让党员干部准确把握《条例》精神和主要内容。二是完善配套制度。加强统筹谋划,推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宣传领域法规制度,把《条例》各项规定落细落小、落到实处。三是做好督促落实。适时开展专题调研,深入了解《条例》贯彻落实情况,推动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问题。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该条例不但为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的依据,有效地防止形式主义,而且也为基层减去了不必要的负担。

会议上指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因此要在提高质量上下真功,增强针对性以及有效性,切实防止形式主义。

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作和长期任务,也是我们党统一思想意志、加强队伍建设的优良传统,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传承红色基因、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对党员教育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呆板枯燥的灌输性教育、简单粗暴的行政式管理已然不能满足当前党员需求。党员教育意义重大,绝不能生搬硬套文件要求从“形式”上敷衍了事,而要在实际成效上动脑筋花心思,比如落实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中,既要注重仪式感,更要灵活形式、丰富内容,既要积极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又要密切联系实际,让学习生动有趣,让活动更丰富多样,让党内教育更接地气有生气,不断激发党员干部主体作用,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形成互动互助的良性机制。

一是突出政治建设,严守党员教育管理标准。党员姓“党”,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讲政治、有信念”是共产党员党性的核心要素,也是作为合格党员的首要标准和硬性要求。各级党组织要牢记“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政治可靠、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的要求。

二是创新内容载体,搞活党员教育管理形式。党员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千篇一律的学习形式,例如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等;我们要紧紧围绕新形势的要求,采取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方式,发挥好远程教育平台、党建网站、党建微信平台等新媒体的作用,不断推动和引导党员实现经常性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三是严肃政治生活,突出党员教育管理力度。要加强党员教育,首先要加强党员的政治教育,引导其树立坚定的信念,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重温党章和入党誓词,坚守规矩,筑牢立身之本。

党员教育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和长期战略任务,直接影响着党员队伍的战斗力,事关党的生死存亡、民族振兴、国家繁荣和社会稳定大局。

党员干部学习《信访工作条例》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信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共分六章五十条,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成果,为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条例》明确了信访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从信访工作体制、信访事项的提出和受理、信访事项的办理、监督和追责等方面作出了明文规定,提出了工作要求。我们信访干部要把学习贯彻《条例》作为当前重要的任务,在学习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在落实中牢记职责使命,主动担当作为,在新征程的赶考之路上,做一名新时代合格的信访干部。

一要恪守忠诚之心,把牢政治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信访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确保正确政治方向。”这是《条例》第五条规定的首条信访工作原则。我们信访工作者要始终保持对党忠诚的一颗红心,锻造坚强党性,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提升政治文化素质和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做到政治方向明确,政治立场坚定,切实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切实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二要恪守为民之心,坚守人民情怀。《条例》第五条规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信访工作是最直接、最现实的群众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根本原则。作为一名合格的信访干部,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人民情怀为榜样,增强群众观念,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去倾听、思考。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待上访群众,用真心理顺群众的心气,化解他们的怨气。把“我为群众办实事”真正落实到信访工作中,摒弃官僚主义,杜绝推诿扯皮,真心实意、想方设法,把为群众排忧解难作为自己份内的事。只有真正做到把群众来访当家访、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的事当家事、把接待群众当家业,才能更全面地了解民情、民意,才能更正确地解决问题,才能更稳妥地处理矛盾。

三要恪守担当之心,务实干事作为。《条例》第四章对信访事项的办理提出了“十一条”明确要求,是我们信访干部应当遵循的工作准则。第二十八条强调,“各级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办理信访事项,应当恪尽职守、秉公办事,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加强教育疏导,及时妥善处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作为一名信访干部,要增强责任心,敢于担当,抱着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对转办交办的信访事项,跟踪抓好落实。首先,要坚持领导接待日制度。按照办信“三到位”,即领导批示到位、承办人到位、与信访人见面到位的要求,认真对待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和举报,及时处理人民群众的来信和来访。其次,要开展“下乡信访”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畅通信访渠道,就地化解信访矛盾。规定干部下访次数,下访期间必须为群众解决1-2件他们最为关心和迫切的实际问题或困难。通过制度的约束,从而增强干部的群众观念,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进而更进一步激发为老百姓办实事的热情。再次,要启动问责程序。对处理的信访事项进行跟踪催办、督办,直至问题得到解决。对那些办事拖拉、工作不到位,甚至是无动于衷,拖着不办、顶着不办的,要通报批评,追究相关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的责任,增大信访件调处的透明度,警示教育干部职工。

四要恪守奉献之心,坚持勤政廉政。《条例》第五章规定了“监督和追责”的事项,给我们信访干部套上了履职的“紧箍咒”,让我们明白肩负的使命的重要性,真正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条例》第四十六条对违规违纪违法的七种情形进行了明确,其中第二条是“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吃拿卡要、谋取私利”,这一条是廉政“红线”,也是我们信访干部不能触碰的“底线”。信访工作上连着党和政府,下牵着广大人民群众,信访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所以,信访干部一方面要牢固树立奉献观,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名誉、地位和权力,做到心不动于利欲之诱。要经常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信访群众着想,多为百姓排忧解难,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另一方面,要以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为抓手,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工作信念融入信访工作、做群众工作当中,营造“群众唯上”的服务意境,提高服务水准,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总之,我们信访干部要廉字守心,树正气。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树立公道正派的形象,在信访岗位上,遵纪守法,不以权谋私,讲纪律,讲规矩,讲政策,讲党性,以奉献的品格、清廉的形象,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党员干部学习《信访工作条例》心得体会

《信访工作条例》是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的基本遵循,作为一名住建行业信访干部,学好用好《信访工作条例》既是职责所在,更是发展所需,定当先学一步、深学一层,视岗位为战位,视责任为使命,做好信访这个“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组成部分的制度自信;进一步站稳人民立场,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进一步树牢底线思维、法治思维、辩证思维,引导群众依规维权,维护信访秩序,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住建力量。

二是立足本职创新貌。住建系统点多面广,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住建行业信访部门是单位对外展示的“窗口”,信访干部是党和政府的一面“旗帜”,应以百姓心为心,热情周到接待来访群众、规范高效办理信访事项,让群众在一个个信访件办理中,感受到服务的温度、推进的力度和解决的速度,以崭新风貌不断擦亮住建系统对外窗口形象。

三是用心用情立新功。始终牢记为民解难、为党分忧政治责任,探索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将法、情、理有机结合,融协调调度、约谈督办、联动惩戒于一体,压实各方主体责任,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不回避、不畏难,聚焦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突出问题“百日攻坚”,打赢风险楼盘化解攻坚战,推动住建行业高质量发展,以自身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满意指数,以新的业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教师学习信访工作条例心得

3月xx日,我有幸参加了城区教育管理中心组织的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这一活动。目的地是在宁波市江东区中心幼儿园,内容有观摩园区特色环境、《指南》背景下语言教学活动观摩。虽然是短短一天的学习,但我感触颇深,给了我不小的触动和深深的理论引领,真是受益匪浅。看的越多,接触新鲜的事物越多,越发觉得需要学习的东西就越多,现就学习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参观特色环境——享受充满艺术气息的儿童乐园。

早上8点半,我们便到达了学习基地——江东中心幼儿园。一下车,爬山虎式的幼儿园印入我的眼帘,好生态呀。随着该园的领队老师,我们走入大厅,先参观该园的大环境。另我惊叹的是看似并不大的幼儿园,里面却另有一番景象。“环境会说话”,真的验证了这句话,整个环境呈现出艺术的气息,充分展示了她们的特色——美术特色。下面我们来看一组照片(观看照片)大厅环境的创设————三室三坊专用活动室的创设——班级环境的创设——楼道、转角等。每一处空间都被充分利用起来了,让幼儿有足够的空间活动与作品的被展示,挂着孩子亲手弄的吊饰、以及墙壁周围粘贴了老师用心布置的角角落落,特别漂亮与温馨,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儿童乐园!

二、教学活动观摩——享受一场教学的盛宴。

我们观摩了两个语言教学活动,中班散文诗《树真好》和大班绘本《小象消防员》。这两个教学活动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如整个课堂给我感觉亲切、自然、轻松,充分体现了教师较高的综合素质,处处渗透着教师的教育机智。再如课堂教学很活跃、幼儿积极的举手发言、教师的上课方式独特、语调语气达到了与幼儿深入教学的目的、教师的肢体语言配合的很到位等等。

(视频观摩两个教学活动)。

第一堂课:散文诗《树真好》目标是:

3、初步了解树的作用,产生爱护树木的美好情感。

第二堂课:大班绘本《小象消防员》目标是:

1、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能够较清楚地讲述小象寻找工作的经历;

2、了解社会中的多种职业,尝试根据动物特点找工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节优质课经过反思、实践、再反思的实践过程形成的,渗透着这两位老师的辛勤汗水。通过这次外出学习,我开阔了视野,同时对照自己的教学活动,找出了工作中的不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成功的经验,我们应该善于汲取和发扬,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这就是我此行的最大收获!

信访工作条例与网络安全法学习心得

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信访工作条例》全文公布,条例共6章50条,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9000多字的条例详尽规定了信访工作的各环节事项,一些重点信息值得关注。条例明确,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各级机关、单位及其领导干部、工作人员接受群众监督、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途径。通读学习,受益良多,现浅谈几点体会:

一、畅通信访渠道,倾听民众心声。

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信访部门作为党和政府的“耳朵”,倾听群众心声,决不能闭眼塞聪。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信访接待时间和地点、查询信访事项处理进展及结果的方式等相关事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在其信访接待场所或者网站公布于信访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事项的处理程序,以及其他为信访人提供便利的相关事项。信访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畅通信访渠道,既方便了人民群众,也加强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二、善用工作方法,发挥主观能动性。

做好信访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条例明确信访办理流程,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经调查核实,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处理,并书面答复信访人:

(一)请求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予以支持;

(二)请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据的,应当对信访人做好解释工作;

(三)请求缺乏事实根据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不予支持。

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作出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应当督促有关机关或者单位执行。办理时限,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工作中,没有良好的工作方法,必将举步维艰,只有科学健全的工作制度,才能形成整体联动,有效运转,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维护好一方的和谐稳定。

三、压实信访责任,增强工作使命感。

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强调信访问题以事发地处理为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办理;明确因违法行政行为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导致信访事项发生的责任人的责任,以督促有关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积极履行职责,从源头上减少此类信访事项的发生,保障信访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明确政府信访工作机构直接转送、督办信访事项的责任,重点突出督查、督办等职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信访工作机构的作用;强化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的责任,以提高信访事项的处理效率,强化源头管控责任,加大领导包案力度,限期化解稳控。基层不稳,地动山摇,作为基层信访工作人员,切实做好信访工作使命必达,每每看到信访人来反映的问题被妥善解决,心中总是满满的成就感,信访人心暖了,我们也就暖心了。

四、自觉维护信访秩序,推动解决到位。

条例充分体现了“既要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又要建立良好信访秩序、确保社会稳定”基本要求,对诉求合理的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从我做起,走街串巷向群众广泛宣传,在信访过程中,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明确告知权利和法律责任,引导群众合法、理性、逐级上访。对待来访群众做到热情接待,善待上访群众,自觉维护信访秩序。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棘手的信访事项,一时得不到解决,信访户变成了老访户,容易造成不良影响,我们不仅要规范办理流程,更要注重时效,在办理的过程中,及时跟踪进度,反馈结果,努力做到让群众满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多学、多做、多思,在实际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梦的实现,献出一份满意答卷。

 

 

学习《信访工作条例》心得体会

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信访工作条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是新时代信访制度改革的标志性成果,为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基本遵循。贯彻落实好《条例》,要在系统学习、广泛宣传的基础上聚焦“五个坚持”,不断推动新时代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确保信访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条例》开篇就信访工作的地位作用、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进行了深刻阐述,目的就是确保信访工作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因此,必须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不断提升信访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制度化水平。巴林右旗委常委会坚持定期研究信访工作,分析信访工作形势、解决重大问题、部署重点任务,有效统筹各方资源和力量化解信访矛盾。《条例》颁布后,旗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贯彻落实《条例》的10项措施,进一步明确职责、完善机制,确保《条例》落实到位。

坚持人民至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条例》通篇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践行这一要求过程中,巴林右旗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强从源头上预防矛盾隐患,多措并举化解了一批困扰群众多年的信访问题。坚持处级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每个工作日确保有1名处级领导到指定接待场所接待来访群众,倾听群众诉求,现场解决问题,为民排忧解难。

坚持落实责任,切实形成各方负责齐抓共管的合力。《条例》明确,信访工作要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同时就信访工作的体制机制、职责任务、处理程序、监督体系等进行了系统安排,明确了各环节责任主体。为确保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巴林右旗不断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充实人员队伍,确保事事有人抓、环环有人管。同时,聚焦干部作风问题,围绕“慵、懒、散、推、拖、浮、乱”7个方面常态化开展干部作风集中整治,有效推动“事要解决”。

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确保信访工作始终在法治化的轨道上运行。《条例》坚持法治思维,对各机关、单位处理信访事项作出全面规范,既明确了统一要求,又针对不同机关、单位性质作出了差异化安排。同时,区分不同类型信访事项,分别明确了受理办理程序,保证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近年来,巴林右旗按照“三到位一处理”的要求,依法依规处理各类信访问题,一批涉法涉诉问题通过法律途径得到解决。同时,结合实际创新“莫日格德”警务工作模式,打造“法治乌兰牧骑”和“法韵德音好来宝”普法品牌,积极引导信访群众学法用法、懂法守法。

坚持源头治理,切实把矛盾隐患化解在基层。聚焦“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目标要求,巴林右旗着力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一方面深入推进基层阵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党群服务中心、三级标准化综治中心全部实体化运行,176个嘎查村(社区)全部实现网格化管理,配备网格员2844名;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融合党建”,引导更多资源下基层,实现基层治理“有人、有地、有物”。另一方面,把法治、德治和自治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嘎查村内部“三级包联”、村规民约、“村民积分榜”等符合实际的治理方式,从源头上把工作做实做细,把可能出现矛盾纠纷的环节提前预置,推动形成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学习信访工作条例心得体会

通知指出,《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党章为根本依据,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作出全面规范,是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的基本遵循。《条例》的修订和实施,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高校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健全高校党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高校党的建设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推动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高质量发展。要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条例》,使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师生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入领会《条例》精神,全面掌握《条例》内容,严格遵守和执行《条例》规定。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党组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督促指导,确保《条例》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在执行《条例》中的重要情况和建议,要及时报告党中央。

中组部研究室(政策法规局)副主任赵安华应邀作专题辅导报告。赵安华全面介绍了制定《条例》的背景意义和主要原则,系统解读了《条例》的基本框架、重点内容,深刻阐释了贯彻落实中需要把握的重大问题等。

辅导报告后,播放了严肃换届纪律教育警示片。

会议强调,《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是对我们党百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组织工作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是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要求的具体化。各级各部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学习贯彻《条例》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牢牢把握《条例》明确的方向性原则性要求,自觉把《条例》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修订的一系列组织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贯通起来,统筹推进、一体落实,形成制度合力,切实把《条例》精神落实到甘肃省组织工作方方面面。

会议以视频形式开到县一级。在兰副省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秘书长,省委、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委各部门、省级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各人民团体、省属高等院校、国有企业、中央在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学习会。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和改善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2018年2月,《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第二个五年规划(2018-2022年)》将制定《条例》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和改善党对政法机关领导的重要举措,要求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不动摇,加强党中央对政法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阐明党领导政法工作方针政策,规范党领导政法工作体制机制、主要内容、方式方法,明确党委政法委职能定位,支持和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条例》以党内基本法规的形式,对党领导新时代政法工作进行全面制度擘画,为党领导政法工作提供基本遵循,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出台《条例》是提高党领导政法工作法治化、制度化水平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第二,出台《条例》是推进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政法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和法治性在更高水平上深度融合。第三,政法工作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条例》的出台和实施有利于从制度上保障政法工作始终坚持正确前进方向,更好发挥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作用。

《条例》共九章、三十九条,明确了党领导政法工作系列重大问题,主要包括一是明确了制定《条例》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做好新时代党的政法工作,依据是党章、宪法和有关法律,阐明了政法工作的性质、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原则等重大问题。二是明确了政法工作的领导主体及职责,规定了党中央对政法工作实施绝对领导等重大职权,以及地方党委、党委政法委员会、政法单位党组(党委)的主体责任等。三是明确了党领导政法工作的运行机制,规定了政法工作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决策和执行、监督和责任等制度。

加强监督有利于规范执法司法活动,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条例》第八章规定了监督和责任,明确了各级党委应当将领导和组织开展政法工作情况纳入党内监督体系,实行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增强监督合力;党委政法委员会应当指导、推动政法单位建立健全与执法司法权运行机制相适应的监督制约体系,构建权责清晰的执法司法责任体系,完善程序化、平台化、公开化管理监督方式;政法单位党组(党委)应当依法依规将政法工作情况纳入党务政务公开,依法有序推进审判执行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司法行政公开、狱(所)务公开,完善政法单位之间监督制约机制,确保政法工作在依法有效监督和约束环境下推进。此外,《条例》还对政法工作的督促检查、考评考核、督促整改、责任追究等作了具体规定。

训;采取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战线党员干部全面准确掌握《条例》基本精神、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二要加强组织实施。我们要切实履行《条例》规定的职责任务,推动新时代政法工作迈上新台阶。

2019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作为一名政法战线的干部,本人原原本本对《条例》进行了学习,下面结合实际,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要领会《条例》,做不忘初心的政法人。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政法工作的政治保障和使命初心。《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指出: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最根本的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正确。我们的使命,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党的根本宗旨的要求,又彰显政法工作的价值取向。作为政法战线的一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保障人民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要忠诚担当,做维护政治安全的卫士。国家政治安全,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我们的职责任务,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其中,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作为政法战线的一员,必须贯彻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决捍卫以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坚决捍卫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三要坚持创新,推动建设过硬政法队伍。作为政法战线的一员,积极推动政法工作和建设过硬政法队伍,既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又要创新社会治理。要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的社会治理模式,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社会治理局面,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要旗帜鲜明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加快推进政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忠诚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锐意改革创新,努力打造一支党中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政法队伍,矢志不渝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为“五个资兴”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近日,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提高了政法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也对基层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所有乡镇工作人员都应该认真领会条例精神,并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作为乡镇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要大力加强宗旨教育,确保全体机关干部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好的履职尽职尽责、服务群众;要大力提升素质能力,坚持把要求和标准贯彻到干部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加强干部业务素质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干部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确保服务于人民;要大力加强正风肃纪,始终把作风整顿作为基层干部的一项长期任务,切实做到正风肃纪不停步、反腐惩恶不手软,以“零容忍”的态度,促进干部清正、队伍清廉,确保纪律严明。

《条例》以党内基本法规的形式,要精心学习,武装头脑,把党领导政法工作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是实现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重要举措。突出学习重点,集中精力、原汁原味、全面系统地学习条例,确保学深学透、入脑入心。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要参加集中学习,要及时自主学习,要做好学习笔记,写好学习心得。真正搞清楚、弄明白《条例》的实质、核心要义,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十九大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看齐,自觉用《条例》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积极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学以致用,指导实践。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把《条例》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努力全面开展政法工作中,不尚空谈,真抓实干,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满意。

出台《条例》是提高党领导政法工作法治化、制度化水平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推进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政法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和法治性在更高水平上深度融合;政法工作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条例》的出台和实施有利于从制度上保障政法工作始终坚持正确前进方向,更好发挥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在政法工作中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近年来人民群众对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和期待,特别是群众维权意识的提高,易发生新的信访诉求。我们必须结合工作职能,主动适应形势新变化,增强工作前瞻性,既要抓信访事项解决,又要抓源头预防。要提升理念、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加大科技投入,最重要是要创新群众工作的思路方法,提高解决群众诉求的艺术和方法。只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政法工作,切实做到在法治的轨道上、法律的框架内行驶职权、化解矛盾,才能提高政法工作法治化水平。要坚持依法律政策解决政法问题,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要建立健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机制,让遇事找法、办事循法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今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这是我们党建党以来关于政法工作的第一部党内法规,也是政法战线第一部党内法规。《条例》以党内基本法规的形式,把党长期以来领导政法工作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对党领导新时代政法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制度安排,既为党领导政法工作立规矩、定方圆,又为党领导政法工作谋长远、固根本,在政法事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开创性的里程碑意义。《条例》的出台是提高党领导政法工作法治化、制度化水平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实现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重大举措;是确保政法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制度保障。

一、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法战线要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政法姓党是政法机关永远不变的根和魂。《条例》凸显了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做到“两个维护”这一鲜明的政治主题:一是要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关键是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二是政法机关要厘清政治与法治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集中体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是高度一致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三是坚持党的领导与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是党的明确主张,各级党委政法委指导、支持、监督政法单位在宪法法律规定的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二、打造能力素质过硬的政法工作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政法工作的开展指明了道路、定下了规矩框框,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忠诚可靠的政法干部队伍是实现党的政法事业发展目标的关键。首先是重视政法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关键。注重政法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优化班子成员结构,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打造好领头雁、排头兵;其次是重视队伍建设。新时代,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五过硬”的要求,加快推进政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勇于担当作为,忠诚履职尽责,锐意改革进取,努力锻造一支忠诚可靠、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政法铁军。矢志不渝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为法治中国、平安中国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再次是加强作风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新时代,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树牢“四个意识”、强化“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宪法法律至上,永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不断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基础。

三、强化在“法治”建设中推进《条例》贯彻执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条例》的颁布提高了政法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也对政法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有的政法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开展工作的能力有待提高,主要是在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不同程度存在本领不足现象。所以,依法依规履职尽责,首先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并在工作中不断强化,形成自觉,要带头守法、模范守法,严守文明公正执法,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做人民真正的“父母官”,保障人民行使监督的权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筑建公平堡垒。

新时代,政法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考验、新挑战,作为基层政法工作者,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将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作为抓手,把条例精神吃透摸准、学懂弄清;我们要将《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全面贯彻落实到政法工作具体实践中,开创新时代政法工作新局面,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交出完美“答卷”。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我认为做好新时代政法工作,关键在于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锻造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铁军。

政治过硬立旗帜。政法队伍是捍卫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政权、捍卫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使命。政法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这一性质决定了政法队伍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确保政治上绝对忠诚可靠。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要抓好科学理论武装,认真学习党史国史,学习革命先辈和先进典型,多吸“理念之氧”,常补“精神之钙”,教育引导广大政法干警学思践悟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矢志不渝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业务过硬树标杆。业务过硬是政法队伍的安身立命之本,政法干警应带头树立业务标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法系统要把专业化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导向,全面提升政法干警业务水平。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政法干警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护法,养成依法履职、依规办事的习惯。善于做群众工作,注重发挥调解作用,将群众诉求和各类矛盾纠纷的解决引导到法治轨道上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和矛盾纠纷调处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加强互联网、金融、知识产权等新领域新知识的学习,强化对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应用的意识和能力的培训,推动科技兴警、科技强警,提高防控风险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

责任过硬保民生。政法机关承担着大量公共服务职能,政法机关工作到不到位,直接反映在每名政法干警的身上。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培养“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忠诚履职、不辱使命,把群众事当自己事,多动嘴、勤跑腿,让群众开心至、满意归。要强化使命担当,扛起责任大旗,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面对重大政治考验,必须挺身而出,绝不袖手旁观;面对不良社会风气,必须坚决斗争,绝不听之任之;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必须豁出来、顶上去,绝不畏缩不前。要敢于到斗争冲突最前沿、维护稳定第一线去迎接挑战,到条件最艰苦、情况最复杂、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去破解难题,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纪律过硬铸底线。要坚持从严治警不动摇,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以强大的纪律约束力保证政法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坚持“严”字把关,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真正把规矩挺在前面,让“六大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执纪执法贯通、有效衔接司法,严厉打击司法腐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警务公开、检务公开、审判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让政法工作在阳光下运行,让“人情案、金钱案、关系案”无处遁形,让司法腐败无处藏身。

作风过硬暖民心。作风建设直接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少数政法干警的一些不正之风和“微腐败”,看似“小毛病”,实则“大危害”,影响的是社会整体对政法队伍甚至党和政府的评价。一次不文明的执法,一场不公正的审判甚至一件不规范的着装,都有可能伤害民心,导致巨大损失,因此作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要持之以恒与“四风”作斗争,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心系群众反对官僚主义,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勤俭节约反对奢靡之风。广大政法干警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善于倾听群众心声,打好作风建设仗,练好为民服务功,雷厉风行、真抓实干,以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为切入点,做群众的贴心人和勤务员。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的每一份付出都将为社会增添一份和谐,我们的每一滴汗水都将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如果在维护民族团结的伟大事业中,做不了大海的滚滚波涛,那就做一股山间的潺潺溪流吧;如果做不了峰顶的参天大树,那做一棵河边的青青小草吧。让我们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保卫来之不易的改革开放成果和稳定的政治局面,一起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乘着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的浪潮,并肩携手、同心同德,共同担负起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神圣使命,弘扬民族团结精神,爱我中华,共创祖国辉煌的明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于2009年12月29日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是全国首部关于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地方性法规。它的颁布,标志着自治区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依法管理迈出了重要步伐。《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是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积极主动地履行地方立法职权,为新疆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取得的一项可喜成果。这部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全疆各族人民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教育,更好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维护自治区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推动形成全党从严实抓党员教育管理的良好态势。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没有因为党组织的信任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反而以更加高标准、严要求的规范来约束自己。这次积极学习该条例,也使我对党、对自己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深知自己肩负重担的同时,也鞭策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对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代表对党员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加入党组织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我们从老一辈共产党人的手中接过血红的赤旗,为的就是要让她继续飘扬下去,继续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开展后续的工作。

就我们学生党员而言,学习仍然是加强思想修养和完善个人能力的最基本方式,想要做好学生党员,首先要先做好学生,积极学习科学知识以及党的相关条例,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党员应当是他人思想和行动上的领头羊和先锋队,我们要在党章和新的条例的约束下就谨言慎行,关键时候要站出来挑起大梁,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落实到工作和生活之中,用党员的思想武装头脑,带领班级走向先进和辉煌。

前路漫漫,我们在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党员的路上不能停留、不能松懈;党旗飘飘,灯塔在前,又何惧迷失方向。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条例为基层党组织做好选举工作提供了借鉴和遵循,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和国家长治久安。各基层党组织要从严从实从细抓好选举工作,真正选出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党代表和“当家人”。

强化组织领导,严格组织实施。级党委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以上率下、做好表率,使“一把手”真正把责任担起来,真正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要将《条例》的贯彻实施作为当前一段时间的一项中心任务,切实做到级级有责任、层层主动抓落实,确保《条例》各项规定按要求落到实处,切实推动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

突出选优配强,抓好“选人用人”。“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只有选人用人导向明确,才能利用换届选举选优配强班子,让奋勇当先的干部“推的出”,让德才兼备的干部“选的上”,让低调实干的干部“不吃亏”。要握紧选人“标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理念,坚持把政治觉悟高,服务意识强、综合素质优的人选出来,把对党不忠、言行不一、能力不足的人予以否认。

坚持纪律护航,加强监督落实。要强化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政治担当,要会同纪检机关,结合巡视巡察,采取有效方式,对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进行督导检查,严格对照工作程序,严格遵守纪律要求,定期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特别是对换届选举工作,要开展现场督促指导,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严肃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换届纪律,对贯彻执行不力的单位、干部要严肃追责,严肃处理,确保选举风清气正。

各位领导:

x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施政理念,紧紧围绕公用事业的中心工作,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以构建富裕、和谐、幸福xx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树形象,切实履行了党委书记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实现了整体工作上水平,重点工作有突破,推动公用事业在又好又快发展道路上大跨步迈上了新台阶。下面,我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履行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有关情况:

作为公用事业局的党委书记,我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工作。一年来,我坚持带头学习,注重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特别是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对基层党建工作深入思考,在创新党建工作思路、丰富党建工作措施、抓好监督落实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在班子成员内充分讨论后达成了开展党建工作的新共识。并建立了党委成员联系点制度,确定各自党建工作联系点,具体指导各党支部开展工作,有力推动了党建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我作为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工作观念上始终把握着“三个首要”观点:一是把党建工作置于首要位置。我深知党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核心,是全部战斗力的基础。所以,在工作中我始终把抓基层党建作为牵动全局的首要任务,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摆上重要日程,实行月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基层党建工作暴露出的问题和矛盾,及时分析解决,牢牢抓住不放。二是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首要责任。基层党建工作,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不称职。一直以来,自己始终牢记“职务即是责任”,切实强化履行好岗位职责的政治责任感和自觉性,站位全局,牵头抓总,全面部署,特别是对于重要工作,坚持亲自深入基层调研,亲自谋划思路定措施,亲自督导检查抓落实,努力把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履行好,把党委的主角作用发挥好。三是把提升党建工作能力作为首要素质。现在形势的变化日新月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为了适应这种形势的变化,一方面,我不断加强自身思想和理论学习,用党的基本理论和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坚定正确的理性信念和政治方向,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注重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培训和考核,引导他们结合实际找差距,理思路、定措施,切实把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以工作成果检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为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年初结合公用事业发展形势和中心工作,制定了党建工作计划,对全年党建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通过加强组织建设、人才建设和开展主题鲜明的党建活动,真正实现了“提高党员素质、强化基础组织、服务群众、促进工作”的目标要求。

一是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首先抓好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要求领导班子做到集体讨论,民主决策,不搞“一言堂”,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坚持分工协作,做到了分工有序、合作协调,在沟通中谋取共识,在理解中增进团结。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成员之间充分交换意见,沟通思想,真正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工作局面。坚持调查研究,班子成员经常下基层开展调研活动,为局党委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其次创新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方式,在各党支部开展了争创“五好党支部”和“五好共产党员”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各党支部在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上有了明显改善。并对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典型,在全局掀起了学先进、比先进、超先进的工作热潮。

二是不断加强人才建设。发展靠人才,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制定了内容涉及各行业、各工种的职工培训方案。各单位也结合各自实际,采取集中授课、短期培训、个人自学等方式,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并及时进行跟踪检查和考核督导,确保了学习效果。同时,我们把职工教育同党员教育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政治教育和党性修养,不断深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认识,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按照党员权利义务,自觉置身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之中,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三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今年,我们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我局党建工作的重要主题实践活动来抓,有力推动了公用事业的科学发展。在活动中,我们注重做到了“四个坚持”:坚持正确方向,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局党委成立了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形成了以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分工协作、层层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精心编制了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计划安排表,确保了活动规范有序推进。坚持学深学透,把加强理论学习贯穿活动的各个环节。采取集中学、自己学、调研学,以及专家辅导、解放思想讨论等多种形式,提高广大党员对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认识。领导带头自学,每位党员干部都认真做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通过组织反复讨论修改整改落实方案,使党员干部立足岗位、着眼实际有针对性地学习,进一步找准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做好本职工作的结合点。坚持实践特色,牢牢把握活动主题。结合工作实际,我局将“实现公用事业科学发展,促进富裕、和谐、幸福xx”确定为学习实践活动主题,找准了推进公用事业发展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展现了我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调动了大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坚持群众路线,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利用简报、报纸、宣传栏等载体,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坚持“开门”搞活动,充分发扬民主,查找问题听取群众意见,分析检查组织群众评议,解决问题汲取群众智慧,整改落实接受群众监督,活动成效交给群众评判,使学习实践活动真正体现民意、集中民智,成为向群众学习、让群众满意的过程。

四是毫不放松地抓好廉政建设,保证不出问题。廉而不勤要误事,勤而不廉要出事,不廉不勤更坏事。所以,在工作中,要求大家必须时刻警醒,慎独、慎初、慎微。一定要算好政治账、经济账、法纪账、感情账,过好金钱关、权力关、社交关、亲情关、生活作风关,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能越雷池半步。

通过抓好党建工作,实现了我局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到底,有力推动了公用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截止目前,我市城区建成水厂5处,供水主管网280余公里,供水能力达到25万吨/日;供热站总数达到49处,供热主管网190余公里,供热能力达到1110万平方米;建成5处大型液化气灌装站,液化气年供应能力近万吨;天然气主管网200余公里,用户总数达2万余户;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5万吨/日,全部实现达标排放,中水回用设施于8月份投入运行,日均供应中水6000吨。

一是建立领导责任制。把党建工作列入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与业务工作通盘考虑,统一部署。强化领导,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各支部书记具体抓,一级抓一级,一层抓一层,齐抓共管的领导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好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党建工作的内容和标准要求、奖惩措施,进一步细化分解,按照职责分工,逐级分担落实责任,建立定性分析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考核体系,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把考核情况与部门奖励、干部使用和评优奖惩直接挂钩。

二是完善考核监督。为确保党建工作扎实开展,我定期到各党支部进行检查考核,并及时开展“回头看”,总结经验,部署工作,保证把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来,解决它,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我作为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党员干部的标准相比,与组织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推动公用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以实际行动为构建富裕xx、和谐xx、幸福xx做出更多的贡献!

《条例》提出了“一个高举”“两个巩固”“三个建设”的宣传工作根本任务,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

我们党从弱小到强大,从九死一生到蓬勃兴旺,从只有50多位党员到拥有8900多万党员、450多万个基层组织,成为世界最大执政党。之所以能如此,根本在于我们党能“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要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97年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工作,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工作形成的宝贵经验和有效做法以党内法规的形式作为宣传工作。

宣传工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担当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各级党委各党组要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不仅要加强党的理论知识和党的纪律制度的学习,还要结合实际贯彻落实《条例》各项内容,履行《条例》规定的主要职责,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加强党支部工作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适时开展专题调研,深入了解《条例》贯彻落实情况,推动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问题,真正将党支部建设成为发挥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引领的坚强组织。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以党内基本法规的形式,把党长期以来领导政法工作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是实现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党对各级领导干部做好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实现形式。通过认真学习,对政法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主要有以下体会:

一、强化政治意识,以身作则树榜样。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不断强化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政治意识,严格“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抓好学习教育成果转化,在思想上强化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在行动上狠抓落实、推动政法工作有效发展。对照党章和《条例》“找偏差,喊看齐”,事事想在前,时时刻刻严要求,立好标杆,树好榜样,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做到思想不含糊、立场不动摇,以实际行动将基层政法工作做细、做实。

二、提高法治思维,严格依法办事。严格按照《条例》要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思考问题、推动工作,增强工作前瞻性、主动性。通过学法、守法、用法、护法,养成依法履职、依规办事的习惯。做群众工作,注重发挥调解作用,将群众诉求和各类矛盾纠纷的解决引导到法治轨道上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矛盾纠纷调处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树立责任意识,真抓实干有作为。严格按照《条例》要求,培养“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忠诚履职、不辱使命。时刻让自己身上的担子重一些,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的压力轻一些。严格要求自己,在政法工作中保持纯洁性和战斗力,面对不良社会风气,社会黑恶势力,必须坚决斗争,严厉打击,绝不听之任之;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必须豁出来、顶上去,绝不畏缩不前。

通过学习,自己进一步武装了头脑,更新了观念,振奋了精神。下一步,我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将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要求落到实处,严格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消除社会隐患,为基层政法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日,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提高了政法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也对基层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所有乡镇工作人员都应该认真领会条例精神,并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作为乡镇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要大力加强宗旨教育,确保全体机关干部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好的履职尽职尽责、服务群众;要大力提升素质能力,坚持把要求和标准贯彻到干部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加强干部业务素质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干部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确保服务于人民;要大力加强正风肃纪,始终把作风整顿作为基层干部的一项长期任务,切实做到正风肃纪不停步、反腐惩恶不手软,以“零容忍”的态度,促进干部清正、队伍清廉,确保纪律严明。

《条例》以党内基本法规的形式,要精心学习,武装头脑,把党领导政法工作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是实现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重要举措。突出学习重点,集中精力、原汁原味、全面系统地学习条例,确保学深学透、入脑入心。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要参加集中学习,要及时自主学习,要做好学习笔记,写好学习心得。真正搞清楚、弄明白《条例》的实质、核心要义,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十九大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看齐,自觉用《条例》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积极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学以致用,指导实践。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把《条例》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努力全面开展政法工作中,不尚空谈,真抓实干,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满意。

出台《条例》是提高党领导政法工作法治化、制度化水平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推进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政法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和法治性在更高水平上深度融合;政法工作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条例》的出台和实施有利于从制度上保障政法工作始终坚持正确前进方向,更好发挥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在政法工作中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近年来人民群众对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和期待,特别是群众维权意识的提高,易发生新的信访诉求。我们必须结合工作职能,主动适应形势新变化,增强工作前瞻性,既要抓信访事项解决,又要抓源头预防。要提升理念、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加大科技投入,最重要是要创新群众工作的思路方法,提高解决群众诉求的艺术和方法。只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政法工作,切实做到在法治的轨道上、法律的框架内行驶职权、化解矛盾,才能提高政法工作法治化水平。要坚持依法律政策解决政法问题,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要建立健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机制,让遇事找法、办事循法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以党内基本法规的形式,对党领导政法工作作出规定,把党长期以来领导政法工作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重要举措。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最关键的是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听从党中央指挥,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确保政法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就是规矩,是用来规范我们行为的规则、条文,它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各项事业成功的保障。该《条例》的规定,是把党长期以来领导政法工作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重要举措。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指出: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最根本的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正确。新时代政法工作的使命,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党的根本宗旨的要求,又彰显政法工作的价值取向。新时代政法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保障人民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不仅要积极学习宣传《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最关键的是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听从党中央指挥,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确保政法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我们作为基层工作者,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以党内基本法规的形式,把党长期以来领导政法工作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是实现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党对各级领导干部做好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实现形式。通过认真学习,对政法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主要有以下体会:

通过学习,自己进一步武装了头脑,更新了观念,振奋了精神。下一步,我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将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要求落到实处,严格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消除社会隐患,为基层政法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政法工作关乎着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对党领导政法工作做出了规定,是党的一项基本法规,条例的颁发是推进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重要举措。人民法院作为政法机关开展执法办案的过程,既可以说是政治性要求很高的业务工作,也可以说是业务性要求很精的政治工作。在贯彻落实《政法工作条例》中,法院干警要始终坚持党对审判工作的绝对领导,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让办理的每个案件都达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的统一,绝对服从和服务于全区中心工作大局。通过多天的学习,我对政法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要学深悟透新思想,牢牢把握政法工作的正确方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的法家经典,多次深刻分析法治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奉法强国之路,更好发挥法治对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国泰民安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对于人民法院而言,在审判执行工作中,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树立为人民执法、为人民办案理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刻领会贯彻落实《条例》精神,在宪法、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行使职责,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确保自身的各项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要强化政治担当,努力在服务中心大局上展现新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政法工作的基本职责。当前,各级法院都在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加强涉及审判信息化和多元解纷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为一名法院干警我们要认真履职,主动跟进,不好高骛远、不急功近利,遇事不推诿,负责有担当,把工作做好、做细、做实。在工作思路、工作理念、工作措施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的需求,持续推进司法改革各项任务的落实,为绥棱的社会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三要坚持把捍卫公平正义作为生命线,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照《条例》具体工作要求,要把促进公平正义作为法院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需要与当事人接触的法院人,工作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带着矛盾来到法院,希望带走属于自己的利益。身处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法官稍有不慎,就会被推进腐败的“泥潭”。因此,面对利益和诱惑,法院干警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养成良好的职业品德,筑牢防腐的围栏堤坝。同时,要加强法院廉政建设,深入开展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确保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条例》是共产党人的智慧结晶,它既是共产党人的指路灯,又是全国人民的定心石。通过学习让我更加确信坚定的政治信念、高超的业务水平、优良的司法作风是每一名政法干警必备的职业素养。作为一名年轻的法院干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要时刻谨记为人民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时刻提醒自己要树立公正、廉洁意识,认真领悟《条例》精神,并将其全面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实践中,努力开创新时代政法工作新局面。

党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已正式颁布实施。《条例》以党内基本法规的形式,对党领导政法工作作出了详细规定,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政法工作的一次全面谋划,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政法工作指明了准确的前进方向,具有非常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检察院开展执法办案的过程,既可以说是政治性要求很高的业务工作,也可以说是业务性要求很精的政治工作。在贯彻落实《条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让办理的每个案件都达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的统一,绝对服从和服务于全区中心工作大局。我的几点学习体会如下:

一、必须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牢牢把握检察机关的政治属性,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要进一步突出政治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毫不动摇地坚持政治建检方针,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灵魂,确保检察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一方面,对党忠诚,是检察队伍的政治灵魂和价值底色,是对检察机关和广大干警第一位的政治要求。检察机关要始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动摇,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凝聚检心,用核心价值观激励斗志,凝聚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加大“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着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和感召力。另一方面,只有进一步突出政治建设,永葆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本色,检察队伍才会倍增强大内生动力,新时代检察工作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要强化“四个意识”,始终把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紧要的政治、最根本的要求来抓,不断强化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切实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根基。

二、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正如张军检察长在多次讲话中强调的,检察机关是政治性极强的业务机关,是业务极强的政治机关。检察机关旗帜鲜明的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政权机关第一位的要求,也是检察工作最本质的特征、最大的优势和最根本的保证。在新时期开展检察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必须将“讲政治”这一硬性要求切实落实到具体检察工作中,落实到日常办案工作中,落实到接待群众来访中。只有注重持续的学习,才能“补足精神之钙,强壮力量之肌”,才能保证检察队伍不断提升政治站位,增强政治定力,保持忠实可靠,确保检察工作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当前,就是要围绕《条例》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专门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适应动态化、信息化的新时期社会特点,切实做到听民声、知民意、护民安。以办案护航发展,以服务助推发展,担当保障服务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先锋队、排头兵,通过办理好每一起案件,不断增强司法公信力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与满意度。

学习信访条例心得体会范文

《信访条例》已经20xx年1月5日国务院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xx年5月1日起施行,是为了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制定本条例,共计七章五十一条。下文小编收集了关于学习信访条例的。

范文三篇,欢迎阅读!

一个良好的信访秩序,不仅是确保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维护信访人自身权益的需要。这次《信访条例》的修订,充分体现了“既要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又要建立良好信访秩序、确保社会稳定”的基本要求。要有效的维护上访群众的合法权益,就必须同时建立良好的信访秩序,实现“维护权益”与“维护秩序”的统一。首先对上访群众开展《信访条例》的宣传和法制教育。向信访群众广泛宣传信访过程中的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等六种禁止性行为,明确告知扰乱信访秩序的法律责任。教育和引导上访群众做到文明、理性的上访。其次要建立健全重大信访事项的紧急报告制度。对可能或已经对某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一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各地、各部门的信访工作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详细制订重大、紧急信访事项报告制度。第三要由公安、信访部门共同研究建立处置无理上访行为协调联动机制,依法追究违法信访人员的责任。要进一步完善各类《处置预案》,及时处置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聚集滋事、滞留,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等非正常上访行为。真正做到“有理上访热情接待,无理上访及时劝解,违法上访依法处置”,敞开大门,善待信访群众,维护秩序,共建和谐社会。

总之,新《信访条例》的基调凸显了“规范”,我们的日常工作上也不例外,科学、民主决策,依法履行职责,就可以避免就信访抓信访,从而从源头上预防导致信访事项的矛盾和纠纷。

修订的《信访条例》,是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信访工作的重要举措。修订后的《信访条例》贯彻了党的xx大、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彰显了权利、责任、法治、秩序的理念。与旧条例相比,它增加了畅通信访渠道、创新信访工作机制,以及强化信访工作责任的内容,并完善了维护信访秩序的内容。其中,信访绩效纳入公务员考核体系、过激信访构成犯罪,将追究刑事责任等内容成为新条例的亮点。

可以说,新条例的颁布实施,使信访工作在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体现了信访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今年1月10日国务院颁布的《信访条例》按照既要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又要建立良好信访秩序,确保社会稳定的基本要求,对原《条例》进行较大修改、充实和完善。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民主与法制的精神,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如何构建“社会和谐”的运行机制,是当前党执政兴国所必须认真解决的社会课题。新修订的《信访条例》通过回答“如何畅通信访渠道、如何创新工作机制、如何强化工作责任、如何维护信访秩序”等四个方面问题,形成了一套有序而比较完善的信访机制,并且成为建立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运行机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信访条例》体现了“透明、人本、服务、高效、问责、合作”等一系列新理念和创新精神。主要有以下六方面:一是允许疑难信访事项举行听证;二是建立信访问责制度;三是细化信访便民原则,有利于提升信访的效率,减轻信访人的经济成本与负担;四是明确依法保护信访人;五是首倡信访绩效纳入公务员考核体系;六是明确过激信访构成犯罪将追究刑事责任,这与刑法等法律作了衔接,在维护信访秩序上有新的突破。

今天上午,我县组织300多名干部进行了《信访工作条例》的培训学习,深刻感受到了依法治国的贯彻落实。当前,群众的上访问题比较多,比较难以解决,困扰着许多部门,影响着各级干部的许多精力。我们说,群众上访没有什么可怕的:有道理的解决,没道理的解释,无理取闹的、违法的处理。信访工作走上法治化轨道,增强各级干部的法制意识,就是武装各级干部,用法制管理社会、管理人民群众。法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管理人民,另一方面管理干部。信访工作走上法治化轨道,就是消除群众“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混乱状态。从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秉公办事中,使群众的上访、闹访等事件逐步减少,则我们的社会就进入正常的法制轨道啦!

群众上访,说明我们管理、治理社会的工作有问题,是正常的;他们上访,就是要把我们没有处理好的问题纠正过来,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因此,我们切不能因为那个地方发生了上访上访的事件,而不是根据上访的内容去处理基础的干部。过去,许多基层干部害怕发生上访事件,一方面派人在北京截访,另一方面雇人看守老上访户,结果形成很坏的影响,造成基层“乱捂盖”上访群众,一到关键时期,就派人跟踪,乱花了许多钱,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和精力,把正常的群众上访演绎到了其他方面去了,而且“惯坏”了上访群众,这不是应该的。

群众来上访,我们接访,就要向群众说清楚:这个问题应当不应当解决,应当怎样解决,把有关的内容向群众交待清楚,决不能使群众因为一个问题而形成多次上访,还要给群众拿上字据。而那些不能、不应当解决的,或者应当走法律程序的,应当向群众解释清楚。而那些闹访的,要坚决处理,决不能给“留下”可乘之机;我们不把握原则,不进行必要的斗争,谁“耍赖”就可以得到不应有的好处,那怕是一点儿也不行,为了大家的利益不能开坏的口子。

我们的政策内、外都有人,大部分人得到利益,一部分人没有利益,那么政策就要研究好得到的人如何补偿没有利益的人;补偿合理,则政策正确,反之则错误。过去的“三拍”干部,觉得自己很有才能似得:没有公开招标的工程,开发商的利益“太”丰厚了,都无法与施工方签订。

合同。

了,结果闹出上访事件的;人口密集,设计的道路不能容纳的;水、电、路;通讯、医疗、教育的;当前、今后和将来的,都要科学、合理的,绝对不能“三拍”的。如果今后继续因为“三拍”而引发了群众上访,则《信访条例》规定了问责机制,所以我们的干部把握好自己的原则和职责。双向。

责任书。

具有沉甸甸的分量的。

想腐不能腐,不作为、渎职也不行,人民的公仆只有为人民服务啦!

学习信访工作条例心得体会范文汇编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接受监督、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信访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就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新修订的《信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标志着信访工作进一步迈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新台阶。

1.新条例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信访工作的重要制度。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信访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信访总量持续上升;二是信访反映问题出现反复性、组织化、专业化等新特点,跨地区、跨部门串联问题较为突出;三是信访方式多样化,且表达方式有时比较激烈。因此,新条例是适应形势变化和任务需要,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信访工作的重要制度。

2.新条例也是与时俱进做实做细信访工作的重要抓手。相较于旧条例,新条例不仅印发规格进一步提高、工作原则进一步明确,统筹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同时对基层的实践指导意义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如:新条例提出了“乡镇党委和政府、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以及村(社区)‘两委’应当全面发挥职能作用”,把信访工作触角延伸到了最基层,是原条例所没有的;另外新条例进一步丰富了信息网络等信访事项新的提出方式;同时对信访处理机关作了进一步明确,可以较好地解决推诿、扯皮等问题。

3.新条例更是坚持人民至上、保持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举措。新条例构建了群众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通道,对于推动信访工作及时反映群众呼声、化解矛盾,发挥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作用,当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具有重要意义。从新条例的立法本意和立法理念来看,还强调信访矛盾要从源头治理,在基层处理好“小事”,在基层化解好矛盾,让群众没有信访的意愿,没有信访的内容,没有信访的必要,才能真正减少信访,促进社会稳定。

今年是大事要事集中的一年,“护航xx大”、“喜迎亚运会”信访保障任务很重,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叠加疫情负面冲击都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和新的信访问题,区委提出创建全省信访工作现代化示范区目标。作为一名人大工作者、一名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要认真学习新条例,并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1.加强学习宣传。进一步加强对新条例的学习,特别是要深刻领会《条例》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要义,准确把握新时代信访工作的原则和要求,切实扛起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同时督促相关部门加强法制宣传,特别是新条例的宣传,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2.强化工作监督。新《条例》诉访分离制度明确严格实行诉讼与信访分离,把涉诉涉法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这就必须保证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在司法程序和时限内得到公平公正解决。作为人大工作者要从执法和司法两个角度加强法律实施的监督。在执法层面,要将每年听取和审议法治政府及部门主要负责人履职报告、常态化执法检查有机结合,构建“专项+日常”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推动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质量;在司法层面,要加强与法检两院的协调沟通,以每年的监督议题和法官、检察官工作评议为抓手,推动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助力健全科学合理、监督有力、规范有序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同时深化执法司法公开制度,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执法司法新机制,让群众看得到,监督得了,提高群众对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处理的认可度。

3.积极履职建言。认真履行人大代表和x会员职责,深入基层,倾听民声,反映民意。针对一些共性的政策和法律问题开展调研、论证并提出议案建议,推动相关法律的修订、完善和更好实施;针对关乎民生、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热点焦点问题积极通过建议、意见和社情民意信息进行反映,从而推进问题从根源上得以解决;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当前政策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日常联系中要向群众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做好群众思想释疑工作,力争把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基层。

党员干部学习《信访工作条例》心得体会

和开展信访经验和工作制度。

改革。

成果,具有高度的政治性、深厚的人民性、鲜明的时代性,为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作为一名信访部门负责人,我将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团结带领信访干部,认真学习《信访工作条例》,积极统筹谋划,以实干实绩实效奋力开创新时代信访工作新局面。

一是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持党对信访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新时代信访工作,把党中央关于信访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进一步推动基层党委信访工作的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抓好《信访工作条例》的贯彻执行,确保信访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推动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的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二是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为民解难,不断提升信访工作质效。始终把做好信访工作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以群众满意作为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用力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创新群众工作思路方法,努力把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层,法理情并用推动“事心双解”,全力做好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工作。

三是要把握时代要求,展示新形象,努力建设高素质信访干部队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守底线思维、法治思维、创新思维,推进矛盾源头化解,加强初信初访办理。依法按政策全力开展信访积案攻坚,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切实担当起省委所在地的政治责任。

学习贯彻《信访条例》汇报

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规范信访行为和信访工作,保持国家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促进国家机关的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务院《信访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话、电子邮件和走访等形式,向国家机关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依法应当由有关国家机关处理的活动。

本条例所称信访人,是指采用书信、电话、电子邮件和走访等形式,向国家机关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三条信访是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机关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和要求,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重要渠道。

第四条信访人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信访活动以及本市各级国家机关处理信访事项,适用本条例。

第五条各级国家机关应当重视信访工作,认真处理来信、来电、电子邮件和接待来访,公开信访工作制度,保障信访工作依法有序地进行。

各级国家机关应当鼓励和支持信访人对本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信访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改进国家机关工作以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有显著作用的,有关国家机关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条处理信访事项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尊重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国家机关工作;。

(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对信访反映的问题,力求解决在当地和基层;。

(三)实事求是,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及时处理;。

(四)处理实际问题与思想疏导、法制宣传相结合。

第七条信访人依法信访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对信访人进行压制和打击报复。

第二章信访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八条信访人有权提出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二)检举、揭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

(三)对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申诉、控告;。

(四)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问题、提出要求;。

信访人在信访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了解信访工作制度及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

(二)要求信访工作人员提供与其提出的信访事项有关的咨询;。

(三)对与信访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信访工作人员提出回避申请;。

(四)向办理机关查询与其有关的信访事项的办理结果并要求答复。

第九条信访人在信访活动中,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三)遵守信访秩序。

第十条依法可以通过诉讼、行政复议、仲裁解决的信访事项,信访人应当依法向司法机关、行政复议机关或者仲裁机构提出。

多人共同反映相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提倡采用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提出;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数不得超过五人。

第十一条通过书信、电话、电子邮件提出信访事项的,提倡使用真实姓名、告知联系方式。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的,应当提供基本事实和信访要求。

第十二条通过走访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在公布的接待时间内到国家机关设立或者公布的接待场所反映。

第三章信访工作机构和信访工作人员。

第十三条各级国家机关的信访工作机构是代表本机关受理信访的工作部门。

市和区、县国家机关应当设立信访工作机构。市和区、县行政机关的所属部门应当设立信访工作机构或者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信访工作人员;乡镇、街道办事处应当设立信访接待室,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信访工作人员。

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布其信访工作机构的地址、邮政编码、电子信箱、信访接待的地点和时间、值班电话。

第十四条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建立、健全信访工作制度,包括信访工作责任制度,信访事项受理和办理制度,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

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在其接待场所公布与信访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工作规范及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

第十五条各级国家机关应当选派责任心强,了解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有群众工作经验的人员从事信访工作。

第十六条信访工作人员在信访工作中有提出建议、作必要的调查和应急处置等权利。

信访工作人员的人身自由和安全受法律保护。信访工作人员的人身自由和安全受到侵害时,当地公安部门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第十七条信访工作人员在信访工作中,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文明接待,尊重信访人的人格,不得刁难和歧视信访人;。

(六)妥善保管信访材料,不得丢失、隐匿或者擅自销毁。

第十八条信访工作人员与信访人或者信访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提出回避。

信访工作人员的回避,由信访工作机构负责人决定;信访工作机构负责人的回避,由所在国家机关负责人决定。

第四章受理和办理。

第十九条各级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受理信访人提出的属于本条例第八条第一款所列的信访事项。

第二十条各级国家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通过信访工作经常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依法处理重要的信访事项,检查、指导信访工作,及时研究反映比较集中的信访事项。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通过参与国家权力机关的信访工作,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履行代表义务。

第二十一条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在工作时间受理来信、来电、电子邮件,并在公布的时间接待来访。

信访工作人员接听来电和接待来访时应当告知信访人其工号或者姓名。

信访工作机构可以邀请有关专业工作者参与信访工作,为信访人和信访工作机构提供法律和其他专业知识的咨询服务。

第二十二条信访工作机构对可以通过诉讼、行政复议、仲裁解决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向司法机关、行政复议机关、仲裁机构提出;对已经进入诉讼、行政复议、仲裁程序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继续依照诉讼、行政复议、仲裁的程序进行;对已经生效的判决和裁定、行政复议决定、仲裁裁决提出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通过法律规定的途径解决。

第二十三条信访事项的办理按照下列规定进行:

(四)应当对信访事项做出处理的国家机关合并、撤销的,由继续行使其职权的国家机关办理。

第二十四条各级国家机关承办信访事项,应当自接受之日起三十日内办理完毕;情况比较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九十日,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办理结果应当答复信访人。

第二十五条对上级机关交办的信访事项,下级机关应当在收到之日起九十日内办理完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办理结果应当答复信访人,并报告交办机关。交办机关对下级机关办理信访事项的报告,认为处理恰当的,应当予以办结;认为处理不当的,可以退回重新办理,重新办理不得超过三十日,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六条信访人要求书面答复信访办理结果的,办理机关应当书面答复信访人。书面答复的内容应当包括对信访事项的事实认定情况,处理意见及相应的依据。

第二十七条上级国家机关应当对下级国家机关的信访工作情况和转办、交办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可以阅卷审查,听取汇报或者直接调查。下级国家机关应当主动接受上级国家机关的督促检查。

第二十八条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不满意,可以向原办理机关或者其上一级主管机关提出复查要求。有关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信访复查要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复查意见。经复查,认定信访事项处理正确的,应当向信访人作出说明,不再处理;认定信访事项处理不当的,应当重新处理。

信访人对其他国家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不满意,可以向原办理机关或者其上一级主管机关提出复查要求。受理复查的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办理。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按照前款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对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就近向有关国家机关报告。

有关国家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在职权范围内依法及时处理;认为属于其他有关机关职责范围的,应当立即转交责任归属机关及时处理。

第五章信访秩序。

第三十条信访工作机构、信访工作人员与信访人应当共同维护信访秩序。必要时,公安部门应当依法协助维护信访秩序。

第三十一条信访人不得有下列妨碍信访秩序和影响他人信访权利的行为:

(三)威胁、诽谤、辱骂、殴打信访工作人员;故意损坏接待场所的公共设施、公共财物;。

(五)其他妨碍信访秩序和影响他人信访权利的行为。

禁止以信访为名,从事下列妨碍工作秩序、社会秩序的活动:

(一)向境内外媒体或者各类组织发布有关信访事项的虚假信息;。

(二)拦截公务用车;堵塞交通,妨碍交通管理秩序;。

(三)以进入住宅或者其他方式干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正常生活;。

(四)封堵、冲击国家机关或者重要会场,干扰工作秩序;。

(五)其他妨碍工作秩序、社会秩序的活动。

第三十二条精神病患者的信访事项,由其监护人代为反映。

信访工作机构对来访的不能控制自己行为、妨碍信访秩序的精神病患者,应当通知其监护人或者所在地区负责将其带回。

第三十三条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需要信访的,可以委托他人代为反映。

信访工作机构对来访的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通知市和区、县卫生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四条信访工作人员在接待场所受到信访人殴打、伤害的,可以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并要求公安部门依法予以处理。

信访工作人员对信访人在接待场所自杀、自残的,应当及时制止,并通知公安部门或者卫生部门、医疗机构采取紧急措施。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各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信访人携带危险品、爆炸品和管制器械进入接待场所的,由公安部门或者信访工作机构依法予以收缴。

信访人违反本条例规定,不听从信访工作人员的劝阻、解释,妨碍信访秩序或者工作秩序、社会秩序的,信访工作机构可以通知公安部门到场维持秩序;必要时,公安部门可以依法将其带离。

第三十七条信访人的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等法律、法规的,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本市各人民团体和承担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企事业组织的信访工作,参照本条例执行。

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组织的信访活动及信访事项的处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九条本条例自10月1日起施行。

《信访条例》

《信访条例》是我国重要的行政法规,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通过阅读并研究这部法规,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其中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条例内容。

《信访条例》明确了信访的定义、目的和性质,规定了公民信访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信访的组织机构和统一管理制度。在实践中,我了解到该条例还设立了信访工作责任制和奖惩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对信访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第三段: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对于信访工作来说,基层组织的作用不可忽视。通过学习《信访条例》,我深刻认识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只有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体系,并制定明确的责任分工,才能更好地履行信访相关职责,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此外,加强基层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信访意识,也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四段:强化信访工作监督与管理。

《信访条例》为信访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和责任,但仅仅依靠条例本身是远远不够的。我深感信访工作中监督与管理的重要性,只有严格按照条例要求,加强对各级信访机构的监督和评估,才能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对违反条例的行为要严肃追责,加大信访工作的法治化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第五段:积极推动法治化进程。

《信访条例》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性,是推动法治化进程的重要一步。只有依靠法治,才能有效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我们应当积极宣传和贯彻《信访条例》的内容,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培养信访工作专业人才,为我国法制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结论:

通过学习和研究《信访条例》,我深刻体会到它对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我将积极宣传条例内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动信访工作的法治化进程,为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信访条例》

近年来,信访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加强信访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信访条例》。这一部法规对于解决信访问题、确保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我有幸参与了《信访条例》的学习和宣传工作,通过深入研究,我对于这部法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第二段:条例的重要性和意义。

《信访条例》对信访工作的开展、管理和处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它明确了信访机制,界定了信访部门的职责和权力,规定了信访群众的权利和义务,为解决信访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它还加强了对信访举报的保护,明确了对恶意信访行为的处罚,从源头上遏制了滥用信访权益的行为。这些规定和措施,为解决信访问题提供了法治基础,有力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三段:条例实施的困难和挑战。

尽管《信访条例》的出台为解决信访问题奠定了基础,但条例的实施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首先,信访工作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决定了它的困难性。尤其是在涉及到政府部门和官员的问题上,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和调查力度,很难做出公正的处理。其次,信访工作涉及到许多不同部门的协作,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和信息共享。然而,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信息闭塞,导致信访问题的处理进展缓慢。最后,部分地方对于信访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应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影响了信访工作的效果和质量。这些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加强信访工作的机制建设和队伍建设,提高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段:个人体会和建议。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在接触信访工作的过程中有了一些个人的体会和建议。首先,信访工作应该注重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而不是仅仅依赖处置和解决。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管理体系,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在乡村振兴和城市治理中加强矛盾预防和化解工作,是根本之道。其次,信访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把人民群众作为信访工作的主体和对象,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最后,信访工作要加强对信访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他们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第五段:总结。

《信访条例》的制定和实施是我国信访工作法治化的重要里程碑。它为解决信访问题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保障和操作指南,为社会稳定和民生保障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基础。然而,实际的工作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和改进。作为公民,我们要提高法治观念,主动参与到信访工作中来;作为信访机关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提升信访工作的水平和效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发挥《信访条例》的作用,推动信访工作不断进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学习信访条例

2022年5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信访工作条例》正式施行,为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急难愁盼”的焦点所在。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政治机关,必须从政治高度把握信访工作的重要性,主动融入“大信访”格局,不断提升信访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制度化水平,确保信访工作方向正确。

申诉复查工作是案件审理室处理信访举报类案件的重要一环。如何依纪依法、积极稳妥地处理好申诉复查案件,有效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保障党员和公职人员的合法权利,是我们一直以来且行且探索的重要课题。通过学习《信访工作条例》,给我们妥善处理申诉案件以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落实部署。从政治高度把握申诉复查工作,把申诉复查业务放在纪检监察工作大局中谋划部署、推进落实,切实保障党员和公职人员合法权利。

二是坚持实事求是,规范案件办理。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依纪依法办理申诉案件,及时处置申诉信访,加强释纪释法和思想教育。

三是坚持以评促进,做实以评促改。围绕申诉案件办理程序、原案处置和办理效果等进行评查审核,实事求是指出申诉案件办理中存在的瑕疵问题。

四是加强部门联动,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强化申诉复查和信访、审理的部门联动,坚持解决实际问题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注重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信访条例

信访条例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法规之一,旨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在我国,信访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参与信访工作让我深刻认识到信访条例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让我深刻领悟到信访工作的复杂性和责任感。

第二段:了解信访条例的重要性。

信访条例是属于公共法律范畴,具有很强的法律约束力,有利于形成科学有效的治理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通过深入学习和贯彻信访条例,我们能够了解维权诉求背后的真相,有效解决矛盾纠纷,同时也能提高政府机关对信访工作的执法水平和公正公平的处理能力。

第三段:信访工作的特殊性。

信访工作是一项非常特殊的工作,涉及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往往又是由社会重要事件引起的。在信访工作中,我们必须客观看待问题,听取居民的诉求,并根据法律法规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置,解决实际问题,避免负面效应。此外,信访整个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和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需要耐心细致地跟进和处理,以达到最终的良好结果。

在我的信访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比如说需要很高的处理难度和耐心细致的工作精神,同时我也需要经常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协调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总的来说,信访工作虽然充满了挑战性,但是也很有收获,让我成长壮大,更加适应了这个社会的规律和节奏。

第五段:结论。

信访是一项必要的工作,也是衡量当地政治是否稳定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信访问题的日益复杂,我们必须深入学习信访条例,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做出优秀的工作成绩,同时也让社会变得更加公正、平等、和谐,实现共赢,共同努力,共同发展。

党员干部学习《信访工作条例》心得体会

收获。

一要学习好。条例要用好,先学是前提。要通读学。要从条例的学习总体上作出安排,以章节为单元,指定专人,拿出专门时间,一字一句地进行领学。要学完一节弄懂一节,学完一章搞清一章,切实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不跳过任何一个重点、次重点或者是非重点。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不通篇阅读不罢休;要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在保证相应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条例的质效。要对比学。要充分运用比较的法则加强对条例的学习,找出其中的变化,带着这个变化多问一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变?”进而更加加深对条例的学习认同。要把变化的部分作为重点突出出来,深究其出处,追根溯源地进行追踪,联系原文加深思考,增进释字或词达意的深刻认同,让其留痕更深,把握更准。要悟透学。经常性的学习研究反复告诉我们:理解得愈深,掌握得必定要透,使用得必定要活,效果必定要好。相反,如果是一知半解,蜻蜓点水,浮于表面,那不仅会学不好,并且用起来也会非常费时费事费劲,甚至于误人误时误事。要结合条例修改的背景、现实的意义和产生的影响,以及需要把握的分寸、细节等方面,用好心思、带着情怀、下足功夫,开动脑筋地深钻细研地抓好学习,有时还要提倡都要有那么一种“挖地三尺”的钻劲和毅力,切实把条例的精髓要义、本质核心的东西记清记牢,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思想认识,成为如何开展本系统本单位本岗位信访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工作手册。二要运用好。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要有指导的及时性。5月1日正式启动了新的信访工作条例,那么,可以这样讲,从5月1日起,是旧的条例的终止点,同时,又是新条例的起始点。从这一天起,就要毫不犹豫地废止旧的,启动新的,这是对每一名信访工作者共同的要求,并且这个要求是非常严厉严格的,决不可放松要求闹笑话、误大事,切实要通过信访战线的每名同志一起共同努力,来维护好学条例用条例的这份尊严,让准确无误的,及时有效的工作,张开双臂迎接条例的新风新气象,用力推开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条例新局面。要有指导的全面性。我们既不讲条例是万能的,但是遇到相应的工作,没有条例的指导是万万不能的。大家知道信访工作总是会伴随着工作而生,简言之,凡事有工作的地方,就必定有信访工作。可见,信访工作的是如此的广泛。当然,我们在如何抓好信访工作这个问题上,就一定要注意全方位全覆盖,无死角无肓区,这也是对一名信访工作者应尽的职责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把应该扛起的担子扛起来,应该履行的职责履行到位,切实把工作的办法想到穷尽,把需要抓实的信访工作做到极致。要有指导的精准性。现代的战场讲究的是精确打击,做好新时代的信访工作又何尝不倡导精准精确。要想工作做得准,就得平时工作实、工作细,就得掌握和占有海量的信息。信访工作攻坚战、全面战,要想打得赢、打胜仗,务必号召群众,充分调动和发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把每一个感知信息的感应器安置到每一个神经末梢末端,在对信息的有效筛选、科学甄别的基础上,花最少的精力为“老百姓”解决最多最大最实的信访问题。

生动诠释和最精彩的一堂课。信访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不仅要用心而且要用好用到心把冰冷的事情做得有温度温暖。要用自己的心去温暖群众的心用一人之心温暖万人之心切实注意和注重温暖的传递让爱洒满信访工作的各个角落。要换位思考。做好信访工作就是要做好群众工作。群众千人信访干部一人。怎么做如何做?为此我们不妨多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角度想一想。想一想他们此时此刻、那时那刻的心情想一想他们会有哪些情绪波动想一想信访条例都是如何说的想一想哪些符合要求、哪些又违背了原则等等都要想想清楚弄弄明白做到预有方案预有准备解决起来合情合理合条例要求。要精细到位。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事情哪有什么小事件件都是大事。为此事前的一线调查要精细到位事中的充分论证要精细到位事后的付诸实施要精细到位切实让其前后首尾相顾、无缝衔接形成闭环确保每一件信访工作处理起来都有理有据有力有效。

四要改进好。信访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翻箱倒柜查。要坚持问题导向,始终秉持发现问题是本职,指出问题是能力,解决问题是政绩的思想观念,始终坚持全面查、查全面,反复查、查反复,经常查、查经常,一定要把所有的信访问题都查找出来,所有诱发相应问题的原因都查找出来,所有牵连这些问题的症结都查找出来,翻箱见底,刨根问底,决不放过和遗漏与之相关的每一个或每一种情况与问题。要持续追击改。一鼓作气,方能取得胜利。在劲头上要一如既往地保持,当取得阶段性成绩时,不是松劲,而是拧紧发条往前赶;在精神上要锲而不舍地持续,一棒接着一棒敲,一槁接着一槁撑,直到取得全胜;在施力上要驰而不息地坚持,不平均施力,而是科学用力,绵绵用力,从不间断,从不停歇,该下猛药的就使猛药,该用重拳时就打重拳,连环腿、组合拳,努力攻克信访工作中的项项难关、个个险阻。要细化固化抓。总结件件信访工作的处置过程,固然会存在差异性个性化的东西,但绝大多数都会有其相同性共性化的内容。不妨通过细心琢磨,苦心淬炼,用心归纳,形成带条款性规范性的制度规范,用时拿来参考,既方便易行,又高效快捷,何乐而不为。应该说善于总结固化是干好一切工作的有效办法,干好信访工作如此,做好其他工作使然。一句话,重复的工作可以出现,但一旦出现了,就一定要会用好固化了的实践成果去解决,并争取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做好信访工作需要坚守原则、用心温暖、换位思考、精细到位、改进好、细化固化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信访工作不烦人、烦人的是信访问题不解决”的目标,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心,让社会稳定有序,让共建共享共赢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学习贯彻《信访条例》汇报

第一条为了维护信访秩序,保持国家机关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国家机关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国家机关处理的活动。

本条例所称信访人,是指采用前款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本条例所称国家机关,是指本行政区域内的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

第三条信访人依法提出信访事项的行为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信访人。

第四条国家机关应当加强信访工作,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应当畅通信访渠道,为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提供便利条件。

国家机关应当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对信访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国家机关负责人应当阅批重要来信、接待重要来访,检查指导信访工作,研究解决信访问题。

第五条信访工作应当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信访工作机构。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有利工作、方便信访人的原则,确定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信访工作机构)或者人员,具体负责信访工作。

人民政府应当保障信访工作的必要经费。国家机关应当为信访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提供必备的工作场所和其他工作条件。

第七条信访人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经研究论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或者对改进国家机关工作以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有益的,有关国家机关应当积极采纳。

国家机关应当将信访工作绩效纳入单位考评和公务员考核体系,对在信访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信访人和信访事项的提出。

第八条信访人对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信访事项:

(一)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三)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四)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国家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

(五)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

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第九条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了解信访工作制度及信访事项处理程序;。

(二)查询本人提出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并要求答复;。

(三)要求信访工作人员提供与其信访事项有关的法律政策咨询服务;。

(四)要求与信访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工作人员回避;。

(五)依法提出复查、复核的申请;。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条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二)遵守信访秩序,按照国务院信访条例和本条例规定的方式和程序进行信访活动;。

(三)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不得盗用他人名义信访;(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一条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形式;信访人提出投诉请求的,还应当载明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和请求、事实、理由等。

第十二条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持本人身份证明到依法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信访接待场所提出。

多人提出共同信访事项,确需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五人。

第十三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由其监护人代其提出信访事项。

因身体残疾不便于信访的,可以委托他人代理提出信访事项。

需要采取应急预防措施或者强制隔离措施的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应当采用电话或者书面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确需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委托他人代理提出信访事项。

第三章信访工作机构、人员和工作机制。

第十四条国家机关的信访工作机构负责处理本机关的信访事项,主要职责是:

(三)向本级、下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部门或者其信访工作机构交办、转送信访事项;。

(四)指导、督促、检查信访工作,协调处理和督查、督办重要信访事项;。

(七)其他依法应当履行的职责。

第十五条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向社会公布其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信访接待的时间和地点、查询信访事项进展及结果的方式等相关事项;在接待场所或者网站公布与信访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

第十六条国家机关应当选派坚持原则、公正廉洁、责任心强,具有相应的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群众工作经验的人员从事信访工作。

国家机关应当定期对信访工作人员进行法律、政策、业务等相关知识培训。

第十七条信访工作人员在信访工作中,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文明接待,尊重信访人的合法权利,不得刁难和歧视信访人;。

(二)按照信访工作的处理程序,依法及时地处理信访事项,不得置之不理、推诿拖延;。

(三)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得利用职务之便徇私舞弊,不得接受信访人请客送礼;。

(六)依法保管信访材料,不得丢失、隐匿或者擅自销毁。

第十八条信访工作人员与信访事项或者信访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信访工作人员的回避,由信访工作机构负责人决定;信访工作机构负责人的回避,由其所属国家机关负责人决定。

第十九条国家机关应当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或者确定本行政区域、本系统的信访信息系统,并与上、下级国家机关的信访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为信访人在当地提出信访事项、查询信访事项办理情况提供便利。

第二十条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信访接待日制度,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协调处理信访事项。

国家机关负责人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由本人或者其指定的工作人员采取定期接待、预约信访人、到信访人居住地面谈等便民方式,协调处理信访事项。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信访问题排查调处机制,对排查出的可能引发信访事项或者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应当依法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信访工作联席会议通报和了解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研究处理对策,督促检查处理情况。必要时,进行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组织协调。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建立有利于迅速解决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

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应当组织相关社会团体、法律援助机构、专业人员、社会志愿者等共同参与,运用咨询、教育、协商、调解、听证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处理信访人的投诉请求。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国家机关信访工作机构和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应当针对信访人在一定时期内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对涉及法规、规章、决议、决定等规范性文件的有关问题,应当及时向有关国家机关报告,并提出完善政策、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四章信访事项的受理。

第二十五条国家机关信访工作机构负责受理属于本国家机关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

对不属于本国家机关职责范围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向有权受理的国家机关及其信访工作机构提出。

对依法应当通过或者已经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依法向司法机关、仲裁机构或者行政复议机关提出。

第二十六条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受理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意见;。

(二)对本级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决议、决定的建议和意见;。

(三)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建议和意见;。

(六)其他依法应当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受理的信访事项。

第二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受理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本级和下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工作提出的建议、意见;。

(四)其他依法应当由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受理的信访事项。

第二十八条各级人民法院受理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本级和下一级人民法院工作的建议、意见;。

(二)对本级和下一级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三)对本级和下一级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不服的申诉;。

(四)其他依法应当由人民法院受理的信访事项。

第二十九条各级人民检察院受理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本级和下一级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建议、意见;。

(二)对本级和下一级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三)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行为的控告或者检举;。

(四)对属于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职权范围内的事项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五)其他依法应当由人民检察院受理的信访事项。

第三十条跨地区、跨部门的信访事项,由发生信访事项的地区、部门与有关地区、部门的信访机构协商受理;协商不成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级主管机关决定受理机关。

应当对信访事项作出处理的国家机关分立、合并、撤销的,由继续行使其职权的国家机关受理;职责不清的,由决定其分立、合并、撤销的国家机关受理或者指定受理。

第三十一条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信访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受理、办理机关的上级国家机关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该上级机关不予受理。

第三十二条国家机关收到信访事项后,应当予以登记、审查,及时将信访人的投诉请求输入信访信息系统。

有关国家机关收到信访事项后,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当场书面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但是,信访人的姓名(名称)或者住址不清的除外。

第三十三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现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时,可以就近向有关国家机关报告。有关国家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或者通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主管部门。

国家机关对于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不良影响的产生、扩大。

国家机关对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不得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

第五章信访事项的办理和督办。

第三十四条国家机关对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应当按照下列方式处理:

(一)对本国家机关有权作出处理决定的信访事项,应当直接办理;。

(五)对转送、交办不当的信访事项,接受机关应当自收到该转送信访事项之日起五日内附上书面意见,退回转送机关。

第三十五条国家机关办理信访事项,应当听取信访人陈述事实和理由;必要时可以要求信访人、有关组织和人员说明情况;需要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的,可以向其他组织和人员调查。

第三十六条国家机关办理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办理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并应当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七条国家机关交办、转送信访事项,应当履行书面手续。对交办的信访事项,承办机关应当在指定办理期限内报告办理结果,不能按期报告办理结果的,应当向交办机关说明理由,申请延期;对转送的信访事项中有重要情况需要反馈办理结果的,承办机关应当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办结报告。

交办机关对承办机关办理信访事项的报告,认为事实不清或者处理不当的,应当退回承办机关重新办理,重新办理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第三十八条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经调查核实,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处理,并书面答复信访人:

(一)请求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予以支持;。

(二)请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据的,应当做出解释;。

(三)请求缺乏事实根据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不予支持。

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作出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应当督促有关机关或者单位执行。

第三十九条国家机关对具有下列特殊情形之一的,按以下方式作出答复:

(二)对多人采用走访形式共同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应当对代表人作出答复;。

(三)对于咨询和批评、建议类信访事项,可以口头或者书面答复。

第四十条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三十日内,请求原办理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收到复查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予以书面答复。

第四十一条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核。收到复核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复核意见。

第四十二条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或者复查、复核机关或以就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举行听证。

信访听证会应当公开举行,通过质询、辩论、评议、合议等方式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听证会举办机关应当根据听证意见形成听证报告,作为处理信访事项的参考。听证范围、主持人、参加人、程序等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四十三条信访人在法定期限内未提出复查、复核请求的,该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即为终结。

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不能提出新的证据,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信访事项的,负责复查、复核的行政机关不再受理,并予以说明。

信访事项办理终结的机关应当将处理情况抄送同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

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国家机关或者其信访工作机构发现有关国家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职责及时督办:

(一)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的办理期限办结信访事项的;。

(二)未按规定反馈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

(三)未按规定程序办理信访事项的;。

(四)办理信访事项推诿、敷衍、拖延的;。

(五)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的;。

(六)其他需要督办的情形。

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国家机关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就以下事项向本级有关国家机关定期提交信访情况分析报告:

(一)受理信访事项的数据统计、信访事项涉及领域以及被投诉较多的机关;。

(三)信访人对国家机关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及被采纳的情况;。

(四)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国家机关的信访工作机构之间应当相互通报信访情况。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工作部门应当定期向同级人民政府的信访工作机构报送信访情况分析报告。

第六章信访秩序。

第四十六条信访工作机构、信访工作人员与信访人应当共同维护信访秩序。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依法维护信访场所、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及其周围的治安秩序。

第四十七条信访人在信访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五)煽动、串联、唆使、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非法代理他人信访;。

(六)以信访为由组织、策划非法集会、游行、示威;。

(七)其他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行为。

第四十八条信访过程中发生扰乱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的情况时,国家机关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及时与信访人所在地人民政府和与信访事项有关的部门联系,有关负责人应当及时赶到事发现场,共同做好疏导说服工作。必要时,国家机关信访工作机构可以通知公安机关到场,依法采取疏导措施或者相应的强制措施。

第四十九条信访工作机构对来访时不能控制自己行为、妨碍信访秩序的精神病患者,应当通知其所在地人民政府、所在单位或者监护人,将其接回。对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行为的精神病患者,应当通知接访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将其带离接待场所,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对信访人中有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报告接访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处理。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国家机关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机关根据情节责令改正,予以教育、批评、通报或者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因工作过错导致重大信访事项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对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投诉请求未予支持的;。

(四)拒不执行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作出的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

(七)对信访人打击、报复的;。

(八)其他违法行为。

第五十一条信访人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十二条、第四十七条规定的,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对信访人进行劝阻、批评或者教育,也可以建议其所在单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违反集会游行示威、治安管理处罚等法律、法规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五十二条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团体、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的信访工作参照本条例执行。

对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信访事项的处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五十三条本条例自10月1日起施行。8月4日湖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湖南省信访条例》同时废止。

学习贯彻《信访条例》汇报

第一条为了保持国家机关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构建和谐社会,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国家机关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国家机关处理的活动。

本条例所称信访人,是指采用前款规定的形式,向国家机关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本条例所称国家机关,是指本省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第三条信访工作应当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机关应当依法做好下列信访工作:

(一)畅通信访渠道,倾听群众的建议、意见和要求,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从源头上预防导致信访事项发生的矛盾和纠纷。

(二)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接待来访。国家机关负责人应当阅批重要来信、接待重要来访、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信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三)建立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

(四)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接访制度、信访工作首问负责制、信访工作督查督办制度、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信访人。

第五条建立信访工作人员培训和激励机制,建立和实施科学的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第二章信访人的权利与义务。

第六条信访人在信访活动中,享有以下权利:

(一)了解信访工作制度及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

(二)向办理机关查询其信访事项的办理进展及结果并要求答复;。

(三)要求信访工作人员提供与信访事项有关的咨询服务;。

(四)对与信访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信访工作人员提出回避请求;。

(五)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点向有关机关负责人当面反映信访事项;。

(六)申请复查、复核;。

(七)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可以依法申请听证;。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七条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等书面形式;信访人提出投诉请求的,还应当载明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联系方式和请求事项、事实、理由。

信访人采用口头形式提出投诉请求的,接受投诉请求的机关应当做好记录。

第八条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向依法有权处理信访事项的本级或者上一级国家机关提出;。

(二)到国家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

(三)履行有关登记手续;。

(四)多人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第九条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客观真实,对其所提供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第十条信访人在信访活动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得有下列行为:

(二)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的;。

(三)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四)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的;。

(五)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

(六)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

第十一条信访人未按本条例第八条第一项规定走访的,接访国家机关应当告知其有权受理该信访事项的国家机关,并劝其返回;不听劝告的,其住所地的人民政府或者单位应当及时劝其返回。

信访事项依法经复核机关复核终结后,信访人不接受复核意见并到国家机关办公场所或者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由信访工作机构所在地公安机关对其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

第十二条在隔离治疗期间的传染病人需要走访的,应当委托其亲属或者他人代为反映。

第三章信访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信访工作机构。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有利于工作、方便信访人的原则,确定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或者人员。

第十四条信访工作机构的职责是:

(一)处理来信,接待来访,按职责权限办理信访事项;。

(二)承办上级机关转送、交办的信访事项;。

(三)向有关机关转送、交办信访事项,并负责督促、检查;。

(四)协调处理重要信访事项;。

(五)督促、检查、指导信访工作;。

(六)研究、分析信访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提出完善政策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七)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五条国家机关应当选派坚持原则、公正廉洁、责任心强,有相应的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群众工作经验的人员从事信访工作。

第十六条信访工作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表明身份,热情耐心接待来访群众,不得刁难和歧视信访人;。

(五)妥善保管信访材料,不得丢弃、隐匿、毁损或者篡改。

第十七条信访工作人员与信访人和信访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信访工作人员的回避,由信访工作机构负责人决定;信访工作机构负责人的回避,由其所属国家机关负责人决定。

第四章信访渠道。

第十八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扰和阻挠信访人依法向国家机关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

第十九条国家机关对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应当保证有人接收、接听、记录、登记、呈报。

第二十条国家机关应当建立来访接待制度,设立或者指定适合工作需要的来访接待场所。

国家机关应当建立负责人信访接待日的制度。国家机关负责人应当在规定的接待日到接待场所接待信访人,协调处理信访事项。

第二十一条国家机关负责人或者其指定的工作人员,应当经常到基层了解民情,倾听民声,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并就信访工作中反映突出的问题,到信访人居住地直接听取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二条省级国家机关的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全省信访信息系统,为信访人在当地提出信访事项、查询信访事项办理情况提供便利。

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应当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或者确定本行政区域的信访信息系统,并与有关国家机关的信访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第二十三条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信访接待的时间和地点、查询信访事项的方式等相关信息资料,应当向社会公布。

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与信访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其他为信访人提供便利的相关信息和业务,应当在信访接待场所或者网站公布。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信访工作咨询制度,聘请相关专业人员就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进行评议、论证,提出处理信访事项的建议。

信访工作机构应当组织相关社会团体、法律援助机构等,运用教育、协商、调解、听证等方法,依法、合理、及时处理信访人的投诉请求。

第五章信访事项的受理。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受理下列信访事项:

(四)对本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生效的判决、裁定、决定不服的申诉;。

(五)依法应当受理的其他信访事项。

第二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受理信访人对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或者不服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检举、控告或者提出投诉、求助请求的信访事项:

(一)本级和下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三)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四)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

(五)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

第二十七条各级人民法院受理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本级和下级人民法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三)告诉、申诉案件的信访。

第二十八条各级人民检察院受理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本级和下级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三)对本级和下级人民检察院处理决定不服的申诉;。

(四)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服的申诉;。

(五)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贪污、贿赂等犯罪行为,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利用职权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等行为的检举或者控告。

第二十九条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信访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受理、办理机关的上级机关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该上级机关不予受理。

第三十条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第三十一条国家机关收到信访事项,应当予以登记。有权处理信访事项的国家机关收到属于本机关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应当受理。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当场书面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不清的除外。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收到信访事项,应当予以登记,并在15日内分别按下列方式处理:

(一)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信访工作机构对依照法定职责属于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处理的信访事项,应当转送同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信访事项涉及下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人员的,可以转送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涉及乡镇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可以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信访工作机构转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对依照法定职责属于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工作部门处理的信访事项,应当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情况重大、紧急的,应当及时提出建议,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决定;信访事项涉及下级行政机关或者其工作人员的,直接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并抄送下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

(三)信访人直接向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以外的行政机关提出的信访事项,有关行政机关对属于本机关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应当受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对不属于本机关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向有权处理的机关提出或者将信访材料转送本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有关行政机关应当及时相互通报信访事项的受理情况。

第三十三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收到涉及诉讼案件的信访事项,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三十四条对转送的信访事项需要反馈办理结果的,信访工作机构可以要求被转送机关在指定的办理期限内反馈结果,提交办结报告。

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国家机关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定期向下一级国家机关信访工作机构通报信访事项转送情况,下级国家机关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定期向上一级国家机关信访工作机构报告转送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

第三十六条有关国家机关应当在收到转送、交办的信访事项1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书面告知信访人,并按要求通报转送、交办的信访工作机构。

收到转送、交办信访事项的国家机关认为该信访事项不属于其受理范围的,应当报告转送、交办的信访工作机构,不得自行转送、交办。

第六章信访事项的办理和督办。

第三十七条处理信访事项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处理恰当、手续完备。

第三十八条国家机关对所受理的信访事项,应当按以下方式办理:

(三)信访人因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提出求助请求的,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提供帮助。

第三十九条行政机关处理信访事项,依照国务院《信访条例》实行办理、复查、复核三级审查终结制度。

信访事项的办理或者复查机关应当在上级行政机关受理信访人复查或者复核请求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复查或者复核机关提交作出办理或者复查意见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行政机关不再受理。

第四十条有权处理信访事项的国家机关办理信访事项,应当听取信访人陈述事实和理由,了解信访事项的基本事实;必要时可以要求信访人、有关组织和人员说明情况,或者向其他组织和人员调查、核实有关情况,有关组织和人员应当配合。

第四十一条国家机关负责承办信访事项的机构、人员应当对信访事项进行审查,提出意见,经本机关负责人同意或者集体讨论通过后,作出信访处理意见。

第四十二条有权处理信访事项的国家机关应当向信访人送达盖有本机关印章或者信访专用章的信访处理意见。

信访处理意见应当包括信访人的基本情况,信访人反映的主要问题及其请求,办理机关查证认定的事实、依据和办理结论等内容。

第四十三条有权处理信访事项的国家机关,对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信访事项,作出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有关机关或者单位应当执行。对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的信访处理意见,信访人应当接受。

第四十四条信访事项办理过程中,信访人申请撤回提出的信访事项,经说明理由,可以撤回;撤回后,处理终止。

第四十五条有权处理信访事项的国家机关应当自受理信访事项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应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六条县级以上国家机关的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加强信访事项的督办工作,确定负责督办的人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指派信访专员了解信访法规、信访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听取信访人的建议、意见和要求,检查、指导信访工作,协调和督办重点、疑难信访案件。

第四十七条县级以上国家机关的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对转送、交办信访事项的处理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督促检查可以采取阅卷审查、听取汇报、回访信访人等方法。

第四十八条县级以上国家机关的信访工作机构发现有关国家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督办,或者提出改进建议:

(一)信访事项的处理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者政策规定的;。

(三)不执行支持信访请求的处理意见的;。

(四)办理信访事项推诿、敷衍、拖延或者弄虚作假的;。

(五)其他需要督办的情形。

收到改进建议的国家机关应当在30日内书面反馈采纳的情况;未采纳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四十九条县级以上国家机关的信访工作机构对于信访人反映的有关政策性问题,应当向本级机关报告,重大、紧急信息应当及时报告,并提出制定、修改、废止政策或者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五十条县级以上国家机关的信访工作机构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给予行政处分的建议:

(一)办理信访事项推诿、敷衍、拖延、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在处理信访工作过程中渎职、失职,处置不当的;。

(三)其他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情形。

收到行政处分建议的国家机关应当在30日内书面反馈采纳的情况;未采纳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五十一条县级以上国家机关的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就下列事项向本级国家机关定期提交信访情况分析报告:

(一)接收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及接待来访等情况;。

(二)受理信访事项的数据统计和信访事项涉及领域以及被投诉较多的机关;。

(三)承办和协调有关信访事项的情况;。

(四)交办、转送、督办情况以及各部门采纳改进建议的情况;。

(五)提出的政策性建议及其被采纳的情况;。

(六)提出的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的建议及其被采纳的情况。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信访事项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国家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决策失误,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

(二)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

(三)应当作为而不作为,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

(四)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

(五)拒不执行有权处理信访事项的国家机关作出的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

第五十三条县级以上国家机关的信访工作机构对收到的信访事项未按规定登记、转送、交办,或者应当履行督办职责而未履行的,由有关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四条负有受理信访事项职责的国家机关在受理信访事项过程中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收到的信访事项不按规定登记的;。

(二)对属于其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的;。

(三)未在规定期限内书面告知信访人是否受理信访事项的。

第五十五条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在办理信访事项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推诿、敷衍、拖延信访事项办理或者未在法定期限内办结信访事项的;。

(二)对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应当予以支持的投诉请求而未予支持的。

第五十六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丢弃、隐匿、毁损、篡改信访材料,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作风粗暴,激化矛盾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打击报复信访人的。

第五十八条信访人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二项、第四项、第十条规定的,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对其进行劝阻、批评或者教育。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由当地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违反集会游行示威的法律、法规,或者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当地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九条信访人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八章附则。

第六十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人民团体、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信访工作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六十一条对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信访事项的处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六十二条本条例自5月1日起施行。

年学习《信访工作条例》心得体会简洁

新出台的《信访工作条例》总结党长期以来领导和开展信访工作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成果,进一步加强了党对信访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对于上诉信访的信心,是做好新时代人民信访工作的根本遵循。

海西州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并将其作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实。当前,在海西坚决贯彻对青海工作重大要求,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四地”建设,深入实施“一优两高”,积极投身“五个示范省”建设,深度践行“四州战略”的关键时期。做好《条例》宣传贯彻落实必须坚持以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目标,充分认识“信访工作是践行党的宗旨、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吸纳民意合理决策、正确施策的重要途径,是保障人民民主权利、接受群众监督的有效方式”的重要意义。按照“规范、法治、有序、务实、高效”的信访秩序目标,畅通信访渠道、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责任、维护信访秩序,在及时发现、有效化解、就地解决上下功夫,在防止和减少信访问题上求主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倾力办好民生实事,切实把信访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信访稳定根基夯实在基层,打造更高水平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海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

《信访条例》心得体会

《信访条例》是我国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法律文件。通过学习和了解《信访条例》,我深刻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是促进国家和人民持续发展的基石。《信访条例》的出台和实施,有效地规范了信访行为,保障了公民权益,提高了政府治理效能,为社会稳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信访制度的完善。

《信访条例》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信访制度,为社会民众有序表达诉求和维护权益提供了坚实保障。依法受理、依法作出答复、依法解决纠纷,这是《信访条例》倡导的信访原则。这一原则的确立,从根本上回应了广大社会民众的合理期待,使信访工作具有依法规范、有章可循的特点。信访制度的完善,进一步减少了社会矛盾和纠纷的上升空间,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谐。

三、政府职能的转变。

《信访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也深刻影响了政府的职能转变。政府在信访工作中,不再是单纯的“接待者”,更加注重在全过程中的综合治理能力。政府要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加强法治意识,把信访纳入法律框架,以法治的方式进行管理和处理,推动信访工作向法治化方向发展。同时,政府要注重加强对下级政府信访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形成更为科学、有效的信访工作机制。

四、公民参与的积极性。

《信访条例》的颁布和实施,进一步激发了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信访在我国的历史上一直是一种重要的民众诉求表达方式。《信访条例》的出台,使公民在维权过程中有了更为明确的法律支持和底气。公民对法律的学习和了解不断加深,更加有利于推动社会公正与法治环境的建设。同时,在信访处理中,公民也要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正确维护合法权益,避免过度依赖信访渠道。

五、信访工作的挑战与前景。

《信访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信访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然而,信访工作依然面临一些挑战。一是信访案件数量庞大,工作压力巨大。二是信访诉求多样化,维权难度进一步加大。三是信访部门的效能需要进一步提高,问题线索的及时处理有待改进。但是,随着《信访条例》的完善和实施,这些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未来,信访工作将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体制和能力现代化,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促进国家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综上所述,《信访条例》的实施对于我国维护社会和谐、促进民众维权具有重要意义。法律的重要性、信访制度的完善、政府职能的转变、公民参与的积极性以及信访工作的挑战与前景,这些方面的理解与思考为我更好地了解信访条例的实质和意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希望我国的信访工作能够在推进社会和谐进步的同时持续改进和完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法治环境。

学习贯彻《信访条例》汇报

根据揭市信发[]5号文精神,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根据调研内容,并结合本局工作实际,积极开展《信访条例》学习贯彻情况自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组织学习,充分认识《信访条例》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政信访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修订的《信访条例》的颁布实施,我局把学习贯彻好《信访条例》作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加强宣传,集中学习,着力提高各级民政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处理信访问题的工作水平。一是认真做好准备工作。今年4月底,召开专门会议组织局机关工作人员集中学习新《信访条例》,并开展专题讨论,共有50人次参加学习、讨论。使广大民政干部提高了对做好新形势下民政信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方法、程序,增强了依法处理信访问题的工作意识:

一是信访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具有积极的意义。民政信访工作作为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一种有效反馈机制,开展及时就可以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把问题消除在萌芽,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怎样对待人民群众,这是衡量党员先进性的一块试金石。民政作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重要渠道,信访工作搞得好坏与否,直接牵涉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好信访工作是党员先进性的一个具体体现,这就要求在信访实际工作中,立足本职岗位,牢固树立群众意识,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难,努力践行“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用实际行动去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是信访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体现了党和政府努力建立信访新秩序的决心,显示了党和政府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依法治国的信心,表明了新一届政府建设法治、责任、透明的行政体系的目标。广大干部深切感受到民政工作者的责任之重大,为此务必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民政信访工作在法制化的轨道上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三是新《信访条例》对民政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新《信访条例》增加了畅通信访渠道、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强化信访工作责任等方面的内容,完善了维护信访秩序的规定,突出了信访问责制度、疑难信访事项可举行听证、信访便民原则的细化、依法保护信访人、信访工作绩效纳入公务员考核体系,这有助于完善公务员队伍的考核机制,避免行政机关因越权或滥用职权而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有助于提升信访的时效性,确保信访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

(二)全面把握《信访条例》的精神内涵,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民政信访工作。

新《信访条例》实施后,各级民政部门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落实“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民政工作宗旨,采取积极措施认真贯彻落实,确保抓出成效。一方面是落实工作责任制。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负责做好分管范围内信访工作的机制。另一方面是突出“五个重点”,注重实效。我局把信访工作当作促进民政事业发展、维护大局稳定的大事来抓,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抓好重复上访、集中上访、越级上访问题。严格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由局办公室分别按来访性质、目的交有关单位(科室)办理,明确办理时间、任务,层层落实,把问题解决在本单位。二是抓好群众初访问题的解决。把来信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全部在电脑上逐一登记造册,做到内容详实、责任明确、件件有回音。三是抓好重点科室的信访工作。把群众上访量较大和反映强烈的人和事,如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期间村民上访等,纳入重点监控范围,扎扎实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四是解决民政对象的.“热点”问题,如困难群众救助等,在政策范围内限期解决,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五是抓好群众集体和群众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如复退军人上访问题,我们把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研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化解矛盾纠纷做到“早、广、准、细、实、深”确保社会稳定。努力实现了“四无”即:民政对象无越级上访、无上访老户、无久拖积压案、无违反政策原则的事件发生。

二、主要成效。

(一)宗旨意识得到强化。随着《信访条例》的颁布实施,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职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民政工作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热情接访、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已成为我局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二)信访工作进一步规范。通过学习贯彻《信访条例》,广大干部职工依法行政的意识明显增强,普遍做到“三看”:即一看符不符合《信访条例》规定,二看符不符合操作程序规定,三看符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办事程序和操作规程得到进一步规范。

(三)群体性上访事件减少。如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期间,未出现大兵团、群体性到省、市上访的现象,上访者都由3―5人为代表上访,不会在社会上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四)到省、市上访的宗数减少。根据接访记录,今年到省、市上访的次数比以往都明显减少,这说明各级总体工作是好的,能及时、妥善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五)带偏激情绪的现象少。从我局接访的情况看,上访者大多是法律观念比较强,上访反映问题时虽然有个别存在不满情绪,但通过讲明法律法规、解释有关问题后,都能接受,及时返回。

三、存在问题。

上访人员不按《信访条例》要求上访,表现在:越级上访、在规定时间内重复上访、同一问题多部门同时信访等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

学习贯彻《信访条例》汇报

国务院颁布实施新《信访条例》后,xx地委、行署十分重视,积极开展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在遵循新条例确立的“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和规范“两个行为”的要求下,针对信访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积极探索做好信访工作的新路子、新途径、新方法,不断采取新举措,信访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

第一。创新观念。通过学习全区各级党政领导进一步提高了认识,进一步充分认识到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性,牢固确立“抓信访,就是抓稳定”的理念,树立信访工作无小事的观念,切实履行职责,依法做好信访工作。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区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这样的情况给当前经济社会生活和思想领域带来了新情况并引发大量深层次矛盾,在经济快速发展中掩盖着不平衡状态,同时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事件,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突出矛盾。在信访工作中我区坚持在改革发展中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坚持在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础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在调处人民内部矛盾中坚持政治文明的价值取向原则、在调处人民内部矛盾中坚持依法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对引发矛盾和不作为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原则。据此思想,地委、行署以铜党发[]13号文件出台了《中共xx地委xx地区行署关于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的意见》文件对加强和改进xx地区信访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工作的意见。

第二,创新制度。依据《信访条例》的规定,在建立健全来信处理制度,促进来信反映问题的解决方面。我区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信访事项登记制度,信访事项告知制度和不予受理告知制度、来信重要信息综合分析和报告制度、来信反映问题交办制度、信访事项转送制度和转送情况通报报告制度、信访事项不再受理和不再受理的信访事项通报制度、群众来信回复制度、揭发控告来信办理制度、省长信箱处理回复制度、专员信箱处理回复制度。尤其是在强化信息反映工作,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方面。我区建立健全了重要来信报告制度,信访情况分析报告制度,以及完善政策建议制度使信访工作强化了措施,加大了力度,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1,在畅通信访渠道,密切联系群众,建立和完善民意表达机制方面。我区建立健全了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切实做好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尤其是地委、行署领导率先垂范,将原先每月接访两次改为每月三次,并在各种新闻媒体对社会公布信访接待日期和具体接待日的领导姓名、职务,并坚持首问责任制。同时对上访群众坚持“以人为本,畅通信访渠道,保护上访者利益”的原则,切实解决了“拦截式”“打压式”“无畏式”等不负责任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出现,从而避免进一步激化矛盾,加剧信访冲突,最终导致问题层层上推,纠纷日益复杂,解决信访问题成本逐步提高的问题。

督办督查方式。

3,在建立矛盾和超前联动排查调处机制方面。人民内部矛盾必须通过超前排查并化解在萌芽状态,处理的行政成本才低,同时也不损伤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否则小事可能拖成大事,甚至拖成群体性事件。在实际工作中我区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起人民内部矛盾的超前联动排查调处机制。着重抓好以下两点工作:一是主动出击,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准确排查。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交心谈心,对可能影响本地区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要及早发现,及早掌握。做到滚动排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死面。二是认真抓好信访、公安、检察、法院“四长”下基层开门大接访活动。力求将各种矛盾隐患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中。三是及时做好基层调处工作。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要针对不同的特点,认真研究解决的途径和办法,妥善加以解决。

等在矛盾调处中的作用。社会力量参与调处人民内部矛盾,就是要制定和落实有工会、妇联、共青团、综合治理机关、律师事务所、矛盾调解管辖机关、有关专业技术部门参与的,既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又符合法律规范要求的矛盾调处机制。

5,在建立预防和处置矛盾的利益协调机制方面。预防矛盾的利益协调机制,要抓好信访工作的源头。就是要求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特别在出台政策方面,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要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与此同时,还要坚决克服政出多门、朝令夕改的现象。在各种工程项目的实施中充分考虑涉及群体的利益,在项目的建设与实施中充分考虑涉及群众发展经济的配套项目,加强涉及群众的就业和后期扶持;对项目涉及的无生产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弱势个体,要积极探索进入社会保障体系。总的原则是在发展中调整利益分配关系,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

第三,创新方法。

一是修改信访工作流程,促进信访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提高信访工作质量和效率。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受理、办理程序。明确了信访工作机构和能部门的职责,信访工作机构受理信访事项后,负责登记、转送、交办、督办;职能部门受理信访事项后,负责登记、办理和答复。

二是规范工作程序,积极协调配合其他相关部门对“五大群体”、“八大信访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取得一定成绩。重点健全和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快速处置机制、信访督查专员制、乡镇(街道)矛盾调处中心机制、联合接访机制、依法引导机制以及信访老户听证制等七项工作机制。对于一些群众合情合理的要求,热情及时妥善地给予解决,而对一些无理纠缠的现象,一定要敢抓敢管、敢于面对,敢于用法律的手段来处置。

三是积极加大对群体性上访问题的妥善处理,针对群体性上访比重大、增幅猛,发生频率高、规模大,情绪激动,处理难度大,极易突变的特点,落实好‘四个抓’即:抓领导,层层落实责任;抓防预,建立预警机制;抓稳控,防止矛盾转化和突变;抓处置,依法、理性、得当。

四是严格责任追究,把信访工作纳入公务员考核体系,对信访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严格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信访条例》的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同时对信访工作进行考核。对于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年年进行表扬和奖励:对于成绩平淡甚至下降的单位和个人,则在一定范围内给予通报批评,切实做到奖惩分明。进一步落实了信访责任制,完善信访工作考核办法。

做好社会和谐稳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新的《信访条例》颁布已是破冰之举,给新时期的信访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我们将根据新形势的发展及时找出适合形式的新思路,改进信访工作机制,积累新经验。但信访工作要取得进一步的成效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和调整,尚需多方探讨和努力。

xx地区信访局。

二九月二十三日。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