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用工的报告(通用17篇)

时间:2023-12-03 10:18:41 作者:飞雪

用工关系到企业的组织结构、员工的岗位分配以及薪酬福利等方面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功用工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劳务用工工作报告范文

2015年,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劳动关系股紧紧围绕局制定的工作目标任务,以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为主线,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双方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劳动关系,全面推进劳动关系工作。现将2015年劳动关系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推行劳动用工备案工作。

三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及时对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整改对在推广过程中发现好的工作方法及时记录,少走弯路,提高工作进度。使业务水平和经办能力进一步提高,为今后深入推进备案工作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我股通过建立劳动关系qq群指导企业备案,减轻了企业工作人员在软件操作中的困扰,受到了广大企业劳资人员的好评。今年全县新增用工备案企业95户,实现了对用工单位110__份劳动合同签订、履行、解除等情况的动态监管。

(二)劳动用工备案年度审核工作。

按照《__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劳动用工备案手册〉年度审核工作的通知》(沧人社字【2015】70号)文件规定,结合我县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实际情况,5月份我股完成了全县250家已办理劳动用工初次备案的企业的《劳动用工备案手册》年度审核工作。年审工作是用工备案中的重要环节,能够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三)开展企业薪酬调查。

6月份我股按照市局的要求对我县两家企业进行了薪酬调查。调查的时期指标为__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数据,我股采用的抽样调查的办法,对同岗位职工人数不足50人的全部调查,同岗位职工人数50人以上250人以下的调查50人。

(一)创新制度建设,劳动合同管理日趋完善。

我股全力构建劳动合同制度信息化、制度化、长效化管理模式。通过大力推行劳动用工备案软件的使用,使我县规模企业劳动合同的订立、续订、变更、解除、终止达到了全方位的动态监控。在软件推行过程中我们多次深入企业进行业务指导,受到企业的好评。

(二)主动靠前服务,政策法律法规及时传达。

坚持“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延伸服务”原则,面向企业,主动服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提高用人单位及劳动者规范用工和依法维权意识,“零距离”服务企业。一是建立“劳动用工备案”服务群,随时解决企业在用工备案和法规运用方面的问题。二是深入企业,发放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材料,引导劳动者通过合法途径维权,营造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三)加强业务学习。

为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用工状况,我们经办人员只能“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断学习,通过业务经办总结经验,提高业务水平,为今后深入推进备案工作打下了基础。

劳务调研报告

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劳务经济产业发展,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深入奎香、柳溪等乡镇、村组及农户,广泛开展随机调研,深入基层一线听取群众意见。现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征求到的群众意见,就全县劳务经济产业发展作些粗浅的探索与思考。

近年来,特别是本届县人民政府积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始终坚持用抓工业发展的理念谋划劳务经济发展,按照“发展完善中介结构,加强培训和信息服务,有效转移劳动力,培育壮大劳务经济产业”的战略发展新思路,举全县之力打造发展劳务经济产业。目前,全县劳务经济稳步发展,已经成为全县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之一。

劳务转移输出本身所具有的投入低、见效快、效益好的特点。虽然劳务输出收入对当地税收没有直接影响,但大部分劳务收入返还家乡,缩小了贫困面,相应地也减少了地方政府投入的扶贫资金,同时拉动了当地农村消费。劳务转移输出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富民政策”,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深层次的影响。全县各级各部门应该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转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制定吸引外出劳务人员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实行产业、行业导向,规范和帮助返乡创业人员创办经济实体,特别是鼓励返乡人员投资合理利用当地优势、发展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

我县农村劳务输出长期以苦力型劳务为主,这些年虽然技术性、智力型劳务输出有所增加,但是以“苦力”型为主的基本格局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农村劳动力缺乏有效的就业培训,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首先,要积极开展引导性培训,加大资金投入,对一些特别贫困的农民,从培训经费上给予扶持或补贴。其次,要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统筹规划、协调运作的培训机制,把农村劳动力开发和劳务输出结合起来,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最后,要面向农民,开设各种培训期短、实用性强、收费低廉的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民工夜校等,培养一批高层次的技术人才,提高劳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劳动力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劳务输出的总体经济效益。

对返乡创业人员带回的资金投入的项目,给予从外引进资金的同样优惠待遇,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为返乡人员创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帮助他们返乡创业,为发展家乡的经济贡献力量。重点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打工潮”走向“创业潮”,实现“输出人员,引回人才,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的“双赢”目标,助推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

劳务调研报告

劳务开发是丘陵欠发达地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xx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劳务开发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引擎,探索出“提高素质—对外输出—回引创业—就近转移”的劳务开发之路,为促进全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就业观念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劳务经济呈稳定、有序发展态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过一步强化劳务经济工作,助推新农村建设,我们就全乡的劳务开发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劳务开发现状。xx乡地处蓬溪县东南部,幅员面积28。1平方公里,位于涪江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属于蓬溪的旱片死角,现有3159户,11311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0942人。乡村劳动力总数为8562人,其中劳动年龄内的人数为6661人,乡村从业人员7116人,年内农村劳动力转移4188人,劳动力转移总收入2584万元。20xx年10月底,全乡外出务工人员4100余人,通过汇兑和带回资金近20xx万元,占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8%,极大地改善了全乡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回乡创业6人,以发展特色养殖业为主,年户平增收达2万元以上。

(二)人员构成及分布。截止今年10月底,全乡外出务工人员总数为4100人,其中:男性2645人,占64。5%,女性1455人,占35。5%。主要务工地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沿海发达地区和京津唐经济圈,分布在本省和其它省区仅占25%左右。

从行业分布看,建筑装修行业占38%,进企业务工占32%,商业贸易、餐饮服务及其它行业分别各占10%。其中,在民营、私企的占75%,外资企业的占20%,在国有、集体企业或出国务工者总数占5%。职业主要以简单和重复劳动为主,大部分是从事一线的普通工和辅助工。

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的占79。09%,36岁—45岁的占19。73%,46岁以上的占1。18%。从文化层次上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11。25%,初中占52。6%,高中(含中专)占25。4%,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0。75%。

(三)外出的组织形式。从全乡情况看,外出的组织形式正在从无序到有序、从自发外出逐步发展到有组织、有计划的输出。据统计,县、乡、村有组织的输出人员占外出人员的37。4%;由“领军人物”带出的占29。1%;由亲友介绍,以亲情为联系,互相结伴外出的占17%;通过务工地劳务市场介绍的占6。5%;自由谋职的占10%。

(四)外出务工收入。全乡外出务工人员由于受文化层次、年龄结构、工种熟练程度、地区差异等因素限制,其收入差距较大,年收入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其中:年收入在6000元以下的占11。05%;年收入在6000元至1万元的占63。95%;在1万元以上的占23。02%;年收入在10万以上或仅只能保住来往车旅费的占1。98%。

(五)农民外出务工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据农经年报统计,20xx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为5421万元,外出务工人员寄带回家收入为1768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3。3%。全乡3000余农户中,有1万多户翻建新房,其中盖楼房的达6000余户。

(六)回引创业情况。xx乡于20xx年正式启动“人才回引工程”,先后有夏光能、梁勇、李玉全、陈强等共计6人回乡创业,从事的行业有pic生猪养殖、泥鳅养殖、雾都山鸡养殖、建筑开发等。从年龄结构上看,均在45岁以下;从文化程度上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均有,从年人均收入来看,每户均达1万元以上。

(一)政府牵线搭桥,农民工重捧“饭碗”。

一是乡党委、政府成立了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组织维护全乡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工作。二是建立乡、村两级维权网络,为农民务工提供服务组织保障。目前,全乡65个行政村都成立有“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领导小组”。三是在县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下,成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站),做到了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便捷的服务。帮扶农民工就业,首先要了解返乡农民工的数量、就业意愿等基本情况,建立起农民工回流监测制度,进行动态监控。我乡分别在外出务工较多的xx村、瓦窑沟村、杨柳沟村、新宇村设立了农民工返乡监测点,同时要求各村每周上报一次本地农民工返乡情况。

20xx年3月,32岁的乃堂坝村3社村民禹华友,在与xx南大食品有限公司签订的用工合同上按下了红手印,开始在这家公司务工。曾绵延曾在深圳一家家具厂打工。20xx年11月,他所在的公司因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度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无奈之下,他不得不提前返乡。

曾绵延说:“真没想到,在沿海失了业,在家乡竟找到了新‘饭碗’。”截止目前,xx已有200多名像曾绵延这样的返乡农民工,在乡政府为返乡农民工编织的就业保障网的帮助下,度过“就业寒冬”。

(二)培训充电,帮农民工捧更好的“饭碗”。

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作为劳务开发工作的重点来抓好抓实。为了实现劳务输出向技能型、智力型转变,确保农民务工人员出得去、稳得住、能拿钱、形象好,在组织劳务输出的过程中,充分协调县级各职能部门,在我乡开展劳务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务工人员技能水平和自身素质。20xx年与县就业局联合开设了就业技能培训班,参训人员免交学杂费,首批参学人员达150余人,现已毕业就业。

事实上,在一些传统劳务输出地,近期以来已经出现“用工荒”。我乡着力加大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力度,使他们掌握更多、更好的劳动技能,不仅增加了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机会,而且储备了人力资源,为经济发展增添了后劲。

新宇村村民梁慧颖,便是通过再就业培训重新上岗的返乡农民工。她曾在广东一家电子厂打工,20xx年10月,电子厂裁员,只好提前返乡。刚返乡,新宇村农民工返乡监测点就对她进行了个人情况登记,通知她参加了县在我乡组织的再就业培训,帮助她在xx一家公司很快实现了再就业。梁慧颖说:“回家乡工作的环境不错,工资收入也较高,一个月能赚到1600多块钱。”

(三)政府帮扶创业,创造更多的“饭碗”。

乡党委、政府制订优惠政策,动员和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家乡经济发展。田竹垭村6社村民夏光能在当地是家喻户晓的返乡青年创业户。前几年,他在广东等地打工。20xx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动员下,他回乡创业,投入资金20万元,建成年出栏生猪500头的养殖场。20xx年,乡党委、政府主动帮他跟县畜牧局协调,争取到“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扶持资金25万元,扩大养殖规模,建成年出栏生猪1000头的养殖场,实现产值60多万元。夏光能说:“常年在外打工也不是个办法,家乡是我们农民工创业的广阔天地。”在他的带动下,我乡杨柳沟村1社的返乡青年杜刚强立志创业,投资25万元建成了年出栏500余头的生猪养殖场,明年就能见效益。

乃堂坝村1社村民梁勇,20xx年春节回家探亲,乡党委、政府主动与他洽谈,从青年创业优势、养殖前景、市场走向等方面充分举证,动员他投资到由大学生村官创办的丰谊公司,从事泥鳅、雾都山鸡养殖。最后梁勇以20万元现金入股丰谊公司,成为我乡青年创业团中的一员。20xx年,乡党委、政府又与团县委协调,帮他们获得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10万元(属财政贴息项目)。5月,该公司共投入60余万元,高密度养殖泥鳅15亩,1。2万斤。20xx年7月17日,因特大洪水袭击,他们的养殖基地损失惨重,乡党委、政府从紧张的工作经费中挤出了1万元帮他们度过难关。如今,他们的泥鳅长势喜人,预计12月底前打捞上市,经初步估算(除去损失部分),可实现总产值81。6万元。该公司从成立至今,已解决了我乡3名外出务工人员的工作,基地建设时所请的临时工另计。他们已成功带动新宇村4社大学毕业生陈伟回乡创业,养殖雾都山鸡1500只,实现利润近1万元,另有周边县市有志青年近百人前来参观,询问泥鳅养殖技术,洽谈依靠公司的技术发展泥鳅养殖事宜。

为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xx从金融、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截至20xx年10月底,全乡累计协调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40多万元,直接扶持自主创业农民工累计由20xx年的3人上升至6人,带动就业人数累计由20xx年的2人上升至21人。

(一)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被侵害时有发生。主要是: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没有交纳医疗、工伤、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险;劳动安全措施不健全;工资不能及时、足额兑现;任意延长劳动时间(有些是采取计件工资制,工人被迫“主动”增加劳动时间);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权利未能完全落实等等。

(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没跟上,一部分务工人员法律意识、政策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

(三)地方保护性歧视仍然存在。输入地的户籍管理仍然是“关卡”,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尚未得到真正解决,外地儿童入学交高费现象严重。

(四)返乡创业人员应对突发事件及承担风险的能力不足。由于他们的资金来源单一,创业初期几乎将全部积蓄都投入了进去,如遇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往往容易一蹶不振。

(一)构建依法维护农民进城务工权益保护的法律平台。建议在《宪法》指导下,制定《农民进城务工合法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劳务输出与输入地对进城务工农民权益保护的权利与责任等。

(二)进一步理顺有组织劳动力转移渠道。加强与东南沿海劳务中介组织的联系,有计划的选择一批务工基地,以劳务基地的进一步拓展,保证劳务输转的持续发展。

(三)树立品牌意识,抓好特色培训工作。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转移的原则,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培训网络和阵地作用,提高务工人员素质,以需定培,让更多的人学到一技之长。

(四)加大对农村青年创业人员的政策性扶持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公共服务机制,使他们在资金、技术等创业的关键性问题方面有地方可询问,有政策可依靠。

劳务用工工作报告范文

为依法保护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维护其合法权益,,根据xx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统一安排,从7月20日到8月20日,xx市人事劳动局组织精干队伍,对全市各类用人单位,重点是服装、制鞋、矿山、耐材、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砖瓦窑厂、餐饮、造纸等行业组织进行一次有针对性地集中检查,参加检查人员237人,出动车辆86台,共检查用人单位1448家,涉及劳动者人数21586人,查出问题176条,下达整改指令93份,为农民工追回工资万元,追缴社会保险金万元,补签劳动合同2016份,清退童工4人,下达处罚听证告知文书31份,对一家多次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砖厂建议市政府责成有关部门予以了取缔。通过检查进一步理顺了我市劳动用工关系,强化了劳动用工管理制度,严厉打击和遏止了个别用人单位漠视法律法规、为富不仁、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为xx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贡献。检查活动业已结束,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组织。

7月18日,一接到xx市专项检查文件,xxx大队长立即向xxx局长进行了汇报。x局长高度重视,立即主持召开局长办公会研究部署这项工作,会议结合xx市实际,决定把xxxx行业也纳入本次检查范围,并决定成立xx市贯彻实施《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情况专项检查领导小组,由xxx局长任组长,于7月19日上午9点在局二楼会议室召开由各劳保所长参加的工作动员会。

7月19日上午9点,在xx市人事劳动局二楼会议室召开了全市贯彻实施《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情况专项检查工作会议,会议由副局长xxx主持,x局长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印发了《xx市人事劳动局关于开展贯彻实施〈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情况专项检查活动的通知》。会议决定实行局领导分包劳保所责任制,对这次检查工作要切实督办到位。x局长在讲话中指出,要通过这次检查彻底建立起劳动用工尤其是查处用人单位非法使用童工的长效机制,对那些只顾自己发财不顾农民工生死的企业不但要重罚,同时要在电视电台上曝光,情节严重的坚决提请市政府予以取缔,人事劳动局有信心、有能力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还广大劳动者一个良好的务工环境。

二、周密部署、精心安排。

这次检查采取企业自查,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组织检查,市人事劳动局到企业实地抽查、召开企业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等形式。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在这次检查活动中,都能够按照xx市通知精神及xx市具体要求,采取得力措施,狠抓贯彻落实。一是引导用人单位积极进行自查自纠。大部分用人单位都予以重视,事实求是,认真开展自我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xx镇要求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认真自查,写出自查报告,并填报表格;xx乡从规范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入手实行一村一档、一企一档,督促企业积极进行整改,并专门召开了服装行业专项检查工作会议;二是认真组织检查。各乡镇、各街道办事处都组织了相关人员,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检查。为确保检查质量,大部分乡镇直接从劳动保障、公安、工商、监察、建设、国土资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会、卫生等部门中抽调人员,对本辖区内企业用工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过的企业,认真填写检查表格,由企业加盖公章,乡镇、街道办事处签署意见后加盖公章,要通过检查,澄清本辖区内劳动用工底子,建立起各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管理档案。xxx办事处加强对砖厂的管理力度,专门召开了辖区内砖厂负责人会议,转发了文件,实行办事处领导包村、村干部包厂的责任制度,在未通过验收之前,所有砖厂均予以停电,不得生产。

三、强化宣传,广造声势。

这次专项检查工作开始后,xx市各有关单位组织人员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悬挂张贴口号、印发宣传品、组织宣传车、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咨询服务等形式,广造声势、大力宣传这次活动的意义,共印发各种宣传资料7100份,开展咨询16次,出动宣传车80台次,发表通讯报道17篇,电视新闻2次,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同时促使广大农民工进一步树立知法、懂法和依法维权意识。xx镇组织宣传车3台次,张贴标语110幅,悬挂横幅5幅,发放宣传单1500份,接待咨询人数600人;xx乡组织宣传车6台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份,并派专人直接深入企业进行专题宣传;xxx办事处要求每村张贴20条宣传标语,在新建房屋上写上固定宣传标语,并组织印发了外来人员就业培训读本。各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搞好宣传,为此次活动有质有量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四、加强抽查,突出整改。

在整个检查活动中,xx市人事劳动局各位领导不辞辛苦,不怕天气炎热,每天都要到自己分包的劳保所检查、指导、督促工作。8月15日以后,x局长亲自安排,抽调了34名同志赴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进行实地抽查验收。抽查主要采取“一听二看三座谈”的方式,一听:听取企业法定代表人汇报。二看:看企业证照办理情况,看劳动管理规章制度、劳动合同签订样本和鉴证手续、职工花名册、领薪花名册等材料。“三座谈”:与企业法定代表人座谈了解企业的运营、用工管理情况,与劳资人员座谈了解劳动保护、职工福利、合同签订鉴证等情况,与农民工座谈了解他们的日工作时间、是否拖欠工资、是否存在殴打、体罚等行为以及单位有无非法使用童工等情况。针对抽查中出现的问题,由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直接进行处理。

五、严格程序、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人事劳动局在组织进行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专项检查的同时,加大对劳动保障违法案件的处理,对在检查中发现用人单位存在非法使用童工、不与农民工订立劳动合同行为、不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行为等劳动保障违法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整个专项检查活动期间,劳动保障监察举报中心共接待劳动保障各类举报投诉11起,审查立案9起,查处9起,涉及职工107人,追回职工工资万元,补签劳动合同89份,清退童工4人。7月23日,我们在接到xx频道记者关于某办事处一砖厂使用童工案后,监察队员神速出击,赶到现场,严格按照“四查”方案执行,查用人单位的用工情况,查明其与童工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查拖欠工资的具体数额,向童工本人了解具体务工情况,查童工及其监护人的户籍证明,确认了非法使用童工的事实成立。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采取三项措施,一是童工由企业主亲自送回家;二是将追回所欠童工的工资,由监察员通过邮局汇到其居住地;三是对该砖厂提请市政府责成有关部门予以了取缔。通过这些措施,严厉打击了非法使用童工的行为,保护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到记者和当地群众的好评。

六、抓住机会,建立完善查处非法使用童工长效机制,

1、完善建立了劳动用工备案制度。为了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管理行为,防止和杜绝非法使用童工现象的存在,根据xx市人民政府令第xxx号《xx市劳动用工规定》的要求,自7月1日起,xx市就开始探索建立了劳动用工备案制度,要求用人单位在招用职工时应做好法人证书或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用人单位招用职工备案登记表、用人单位招用职工花名册、用人单位招用职工变更情况登记表等表格的填写和上报,重点强调以上三种表格内职工的身份证号码必须填写并附贴上职工本人的身份证复印件。这项制度的实施,从源头上杜绝了用人单位非法使用童工的可能性。xx市人事劳动局在这次检查中,把用人单位是否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也一并作为检查的内容,凡发现没有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责令其限期建立。通过这次检查,在更大范围上推广了劳动用工备案制度,为规范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管理行为,防止和杜绝非法使用童工现象的存在提供了长期保障。

2、实行目标管理,建立了三级责任制。一是实行了市四大班子领导分包乡(镇、办事处)责任制;二是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与所辖村分别签订了劳动用工目标管理责任书;三是各村干部与本村企业也分别签订了责任书。

七、存在的问题。

根据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上报的情况以及督查组了解掌握的情况看,我市劳动用工管理工作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个别用人单位法律意识淡薄,还有非法使用童工的现象存在。

2、劳动合同签订鉴证还存在死角,有些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没有经过鉴证,内容不规范,个别还存在违法条款,为发生劳动争议埋下了隐患。

3、部分砖厂没有营业执照,在劳动用工方面管理不规范,易发生劳动保障违法案件。

八、整改计划。

1、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守法经营意识。

2、落实三级责任制,加强日常监管。一是乡镇包村领导、包厂村干部要加大对企业劳动用工的日常监管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3、加大劳动用工管理备案制度,强化企业的责任意识,提高其依法用工的自觉性,对在非法使用童工方面严重违法的企业,将予以严肃处理。

劳务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劳动力跨国流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我省出国劳务的公民越来越多,不仅促进了省域经济发展,扩大了对外信息交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省的就业压力,提高了劳务输出人员家庭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由于劳务中介具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一些非法中介机构也应运而生,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借机采取各种非法手段实施诈骗活动,谋取暴利,侵犯劳务人员合法权益,引发了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严重扰乱了我省的社会经济秩序。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省出国劳务工作基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对外劳务合作管理体制和外派劳务援助机制,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外派劳务人员的维权力度,但全省劳务输出市场仍然鱼龙混杂,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一些合法外派劳务公司违规经营,有的合法中介机构超范围招劳务人员,导致一些出国劳务人员根本哪家中介是合法的;有的合法劳务中介公司不按合同规定与劳务人员签订合同,保证金收取不规范,有的甚至挪作它用;有的合法劳务中介公司为无经营权的劳务中介公司和个人出据虚假外派劳务项目说明,骗取证照。近年来,我省出现多起劳务诈骗案件,使我省出国劳务人员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精神损失。xx年至今年,吉林中建工程公司派往罗马尼亚劳务人员被骗,致使我省百余人多次到我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上访。此事件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及时派出专案组进行处理,为我省赴罗马尼亚劳务人员挽回了部分经济损失。今年以来我省先后出现,罗马尼亚、俄罗斯、乌克兰、立陶宛、多巴哥、蒙古国、新加坡等劳务人员被骗案件。xx年吉林中建工程公司以商务签证将我省境内的劳务人员骗到阿联酋,此次事件已经引起我国驻阿联酋大使馆的高度重视,将此事件通报到外交部及相关管理部门,及时的为出国劳务人员挽回了经济损失。xx年延吉市就发生多起非法中介公司办理出入境中介活动,有的被非法劳务中介公司派往出国后因劳资问题引发纠纷,甚至因无工可作被遣返回国,有的在被非法劳务公司收取费用后长期出不了国,也不被退还收取的中介费,成为引发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二)非法劳务中介活动严重,有的甚至以出国劳务中介为名诈骗钱财。目前,不少劳务中介公司和个人利用人们急于外出赚钱心理和法律意识不强、对出国劳务知识不了解的弱点,非法从事出国劳务中介活动,有的收取大量保证金后长期找不到出国劳务项目,有的以旅游等名义将劳务人员送出国后劳务人员却无劳可务,有的甚至以办理出国劳务中介诈骗钱财。xx年长春市人姜南以吉林省外事服务中心国际部为名到我省的舒兰、梅河口、四平等地以办理赴韩国、日本劳务为名骗取金额达余万元人民币。此人现已归案,但大量资金被其挥霍,给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精神损失。xx年,吉林中建工程公司从全省各地招收赴韩国建筑研修生,并收取劳务人员1万至7万不等的抵押金,共计收取抵押金达1000多万元,至今没有派出一人,使劳务人员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精神损失,涉嫌非法融资,该公司的招聘范围涉及到11个市县区,涉案主办人已被公安机关立案调查。xx年---xx年长春市人肖雨欣以长春市宇光境外就业服务有限公司,大量招赴加拿大劳务人员,并收取保证金每人5万---9万不等,至今没有派出一人,并拒不归还劳务人员所交保证金,导致劳务人员到处上访,使劳务人员蒙受巨大的经济、精神损失。此人现已被长春市公安局立案调查,此次事件涉案金额约620万。

(三)为达到出国目的,少数劳务人员采用冒名顶替、假结婚等手段骗取护照。由于一些国家(地区)对某些劳务项目有民族、年龄、身份等限制,一心想出国打工的劳务人员便采用冒用他人户口薄、身份证,在社会上办理假的文凭、假邀请书等形式试图骗取护照蒙混出境。更有甚者还以假结婚的方式达到出国的目的,大多为我方女子通过中介人找到某国男子,若女方能通过婚嫁的方式达到出国的目的,就付给该国男子一定的酬金,可以说,为达到出国的目的,不择手段。

(四)境外不法分子非法从事中介活动骗取钱财。在盲目的出国热潮中,境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我省少数群众急于出国的心理,大肆进行诈骗活动。这些境外不法分子到中国以办理劳务输出、私人探亲手续为名,骗取中国公民的钱财后迅速潜逃回国,不仅给我省群众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给公安机关侦察破案带来很大难度。xx年韩国人朴某到我省蛟河市,与蛟河市统战部合作招聘赴韩劳务人员,并大量收取出国保证金,收取保证金后,携款潜逃回韩国,杳无音讯。蛟河市委、市政府本着为百姓负责的态度,从市财政拿出1千多万元人民币,赔偿给了老百姓。

(五)对越来越多的非法出国劳务中介活动查处打击不力,目前,国家明确规定商务部对经批准的合法劳务公司进行管理,而没有明确非法出国劳务活动的主管部门,更没有管理依据和手段,导致查处打击不力,致使从事非法出国劳务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严重,公安机关在受理、立案侦办此类案件时难度也非常大。此类犯罪往往是纠纷和犯罪纠缠在一起,欺诈行为和经济纠纷交织在一起,立案标准难以把握,受理案件初期对罪与非罪很难做出准确判断,抓人难、取证难、追赃难,而且此类案件发案滞后,隐案、积案较多。特别是非法途径办理劳务输出的,当事人往往在发现上当受骗、追尝未果的情况下才报案,由于时间跨度大,后果已经产生,损失已无法挽回。

做好出国劳务管理工作对实现我省经济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近年来我省劳务输出工作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但我们认为这是发展劳务输出这一新兴产业的必然。有关部门只有规定劳务输出的办理程序,保证我省出国劳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积极拓宽合法劳务输出渠道。在政府直接指导下,有关部门应广开境外就业市场,开辟正常的境外就业渠道,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境外就业需求,鼓励更多的群众走出国门,同时,出国劳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也可以有效地遏制非法出国劳务中介活动,净化出国劳务中介市场。

(二)多策并举,大力整顿规范出国劳务市场,结合国家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清理整顿外派劳务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的通知》,严格整顿合法资质公司的违法行为,打击非法中介的非法活动,净化出国劳务市场。

(三)成立出国劳务基地交流协会,在我省成立一个出国劳务基地交流协会,通过出国劳务基地交流协会,加强出国劳务中介的监督,出国劳务基地交流协会应承担以下职能;一是信息职能,包括政府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信息和出国劳务中介机构信息的传播;二是宣传职能,主要是向社会宣传哪些中介机构是合法的,哪些是不合法的,这实际上也是保护合法中介机构的利益,维护正常的中介秩序;三是监督职能,出国劳务基地交流协会,自身对非法出国劳务中介活动的反应比政府一些部门敏感,可以及时向政府主管部门举报并协助查处非法中介活动;四是服务职能,出国劳务基地交流协会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为广大出国劳务、自费留学、经商人员提供有偿服务和各类咨询服务,使出国人员不仅明白如何到合法中介机构办理各种手续,而且能及时了解相关的劳务输出信息,最终更有效地保护出国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可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或民间自发组织成立出国基地交流协会,协助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全省出国劳务中介活动的监督和管理,维护我省正常的出国劳务管理秩序。同时,出国劳务基地交流协会成立后,政府应加强监管工作,确定由政府主管,并制定相应的制约机制。对办理劳务输出业务的公司向劳务人员收取的抵押金(保证金)和手续费,实行资金托管制度,设立专门的资金账户,委托银行或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控制此项资金的使用,掌握资金的流向。一旦发生劳资的纠纷,可以使用此笔款项作为赔偿或其它必需的支出使用,防止劳务中介公司在其中设黑帐、假帐,维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的减少他们的损失。

(四)加大对出国劳务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商务、外事、工商、公安等部门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出国劳务政策、法律法规宣传,使广大群众了解出国劳务政策,增强法律意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要宣传介绍国外劳务市场情况,引导劳务人员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出国劳务项目,避免盲目出国或上当受骗;同时要督促外派劳务公司重视对劳务人员的选派和培训,避免出国后引发劳务纠纷。

以上是我在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也是对我省境外就业中介、出国劳务中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仅供参考,如有不周之处请谅解。

劳务调研报告

4月,我们组成调研组,开展“建立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长效机制,发展建筑劳务分包企业”课题调研工作,对天津市、青岛市、大连市等地区实施建筑劳务分包制度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汇报,查看了有关的地方法规及文件资料,实地考察了劳务交易场所和施工现场,召开了施工总承包企业、劳务分包企业参加的三个专题座谈会,40多家企业参加了讨论。

山东省既是劳务输出的大省,也是劳务输入的集中地。截至底,山东省劳务分包制度的大框架已初步建立,已成立1169家劳务分包企业,吸纳农民工14.1万人,占建筑劳务人员总量的5.8%;在青岛市,已经建立劳务分包交易市场,劳务分包企业379家,有90%的农民工已经被企业吸纳。

大连市属于劳务输入地区。全市有28万外来的农民工,大多数农民工被总包企业直接雇用或通过“包工头”雇用;现有200家劳务分包企业。

调研地区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建筑市场的规范管理,高度重视发展劳务分包企业、建立规范劳务交易场所的工作,建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坚持从基层抓起,从源头抓起,突出重点,措施得力,效果显著。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构。

天津市在“建设工程交易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设立了“分包交易中心”。其主要职责:监督管理工程分包行为,对外地进津企业进行严格的备案管理,规范劳务市场用工行为,查处无资质队伍私招乱雇和违法承揽工程行为等。同时,筹备成立“建筑企业劳务派遣中心”,并要求各省驻津建管处也建立建筑企业农民工派遣中心,和区县劳务派遣中心,将全市建筑业使用的零散农民工进行集中管理,为其监督办理劳动合同和工伤保险。现阶段天津市已成立百家“派遣中心”,拟6月低正式运营。

青岛市有专门的建筑市场和建筑队伍监管机构——建管局。在建管局成立了“规范建筑劳务分包和劳动用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政策措施和工作计划,并进行贯彻落实,同时负责该项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各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企业第一责任人,各项目部项目经理为施工现场第一责任人,并安排专人负责检查、监督各项规定、制度的落实。

大连市建委年内计划建立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个综合管理、服务机构,由就业服务中心、技能培训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等三大部门组成,具体负责对用人单位和中介机构提供信息服务、职业介绍、进行职业培训、政策咨询、受理劳务企业申办资质并进行初审,对劳务队伍进行日常管理。通过劳动力市场对全市28万名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结束建筑业的非法“包工头”行为和务工人员随意无序的流动局面。

(二)出台政策措施,扶持企业发展。

简化劳务分包资质申办程序。青岛市把申办劳务分包资质向本市和外来建筑业企业及人员完全敞开,在办理过程中,尽可能的将有关手续进行简化合并,提高工作效率。现阶段,本市注册劳务分包企业已有379家,有90%的农民工被劳务企业吸纳。

强化劳动用工合同管理,狠抓合同签订率。青岛市要求各施工企业必须和每一位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进行全市规范用工行为大检查,狠抓落实,现阶段全市建筑业农民工合同签订率已达90%。

严格规范劳务分包市场,禁止无资质“包工头”承揽工程。青岛市规定凡在青注册和施工的企业,必须用有资质的专业分包企业和劳务分包队伍,严厉打击“包工头”承揽工程,有力的杜绝了“包工头”非法承揽工程和“挂靠”现象。

制定劳务人工费指导价,定期公布,指导市场。青岛市积极维护劳务企业和人员的合法权益,定期制定并公布了劳务分包企业人工费指导价,作为劳务分包企业与总承包企业签订劳务分包合同的重要参考,受到劳务企业的广泛欢迎。

主动向社会推荐劳务企业,帮助劳务企业创建品牌。青岛市,积极培育骨干劳务分包企业,带动其他企业发展壮大,筛选部分用工规范、管理到位、质量安全好、专业特色较强的劳务企业,通过宣传册等形式向全行业、全社会推介。创立“农民工夜校”,定期邀请行业主管部门、协会、教师对农民工进行普法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提高了农民工自身素质和维权意识。

天津市实行联动措施,规范劳务市场。强制实行农民工工资卡制度,每月支付不低于53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每季度结算并全额支付剩余报酬;制定建筑业农民工专用《劳动合同书示范文本》,保证农民工劳动报酬和工伤保险的合法权益;外地进津建筑业企业进行年度备案和项目备案,初次进津的建筑业企业必须由法定代表人及指定的在津负责人按项目备案。年度考核合格的进津企业可办理年度备案。

下发劳务资质审批权,推进建立劳务基地。大连市将劳务分包企业资质的审批权限下发到各区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充分调动区、县工作的积极性,鼓励根据本地实际发展劳务企业。从下半年发文至今,已建立劳务企业200多家。计划在新增100家,再通过5年的发展,至达到1000家,使大连建筑业从整体上达到结构和谐;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将建筑业农民工培训纳入工作日程,政府专项拨款万元,对本地区8万农民工实行免费培训;计划建立金州区、庄河市、瓦房店等劳务基地村镇,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对农民进行培训,形成一批模板作业村、抹灰作业镇、砌筑专业乡等。

(三)规范市场监管,狠抓劳务备案。

天津市实行了分包合同备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备案公证制度。通过强化合同管理、与地税局联合代征代缴税金和开具税务专用发票等手段,使进津劳务企业合同备案的行为得到全面监控,更有效的遏制了在劳务分包工程中的阴阳合同、小合同大工程、名为分包实为转包等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开展专项治理,对使用未备案和无资质劳务分包队伍的行为,转包、违法分包和借照挂靠的行为,不签订劳务合同、阴阳合同和不按期结算的行为进行专项治理,规范劳务分包市场经济秩序,有效控制了“包工头”非法承包工程行为。

青岛市建立劳务作业网上监管系统。7月起,青岛市所有在建工程,建立了闵路电视监控系统,企业、政府主管部门不到现场,就可以及时监督现场发生的问题,及时了解劳务分包队伍的有关情况。

(四)广泛宣传教育,加强执法检查。

发放宣传材料。青岛市印制了20万套《致广大来青务工朋友的一封信》、《建筑工人手册》,春节后在外来农民工集中的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发放,3月份开始在已开工的施工现场发放,基本做到每位农民工人手一册。并要求所有施工现场设置《建筑工人维权须知》告知牌,公布维权公开电话和有资质建筑劳务企业名单。来青岛的外来农民工,根据《手册》可及时,合法就业。

天津和大连市也充分利用传媒途径,对来本地工作的农民工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农民工的自我维权意识。

加大检查、处罚力度,定期执法大检查。为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近几年,青岛市每年组织1—2次“两个规范”大检查,主要针对劳务分包资质管理情况、现场工人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及工人工资发放情况、现场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现场“两个规范”档案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规定的企业和责任人除按有关规定进行严厉处罚、全市通报批评外,还做到“四个结合”:与市场信用考评结合、与资质管理相结合、与招标投标相结合、与各项先进评选相结合。

(一)实施分包合同备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备案公证制度。年初,天津实行了分包合同备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备案公证制度,通过强化合同管理、代征代缴税金和开具专用发票手段使进津企业合同备案的行为得到有效监控,更有效的遏制了在劳务分包工程中存在的阴阳合同、小合同大工程、名为分包实为转包等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二)实行外地进津企业年度备案和项目备案制度。天津实行外地进津建筑业企业进行年度备案和项目备案制度,初次进津的建筑业企业必须由法定代表人及指定的在津负责人按项目备案,办理进津备案手续。年度考核合格的进津建筑业企业可申请年度备案,凭《外地进津建筑业企业备案通知书》全年承揽本市工程和签订合同,对人员全部实行身份管理,进津务工人员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工资卡。

(三)简化劳务企业申办资质程序,下放审批权限。青岛市把申办劳务分包资质向本市和外来建筑业企业及人员完全敞开,随来随办,在办理过程中,尽可能的将有关手续进行简化合并,提高工作效率。

大连市将劳务分包企业资质的审批权限下发到各区市县建筑业行政主管部门,鼓励各区市县结合本地区实际,大力发展劳务分包企业。

(四)探索创建建筑劳务市场。天津、大连市探索创办建筑劳务市场,进行行业管理和就业培训服务,对本地区零散用工及劳务企业进行有序管理。

(五)、严格规范劳务分包招投标工作,禁止无资质的“包工头”承揽分包业务。青岛市明确规定:凡10层(含)以上高层住宅或工程造价在1000万元以上的大型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公共建筑的劳务分包,实行进场招标,选择有相应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承担施工任务。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的施工总承包企业承接国有投资或国有控股投资的工程,劳务分包必须实行公开招标。

(一)应采取多种措施在政策上培育和扶植劳务企业的发展,如通过清欠农民工工资、发布劳动指导价、禁止“包工头”承揽工程、简化资质审批程序等手段和形式,创造有利于劳务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执法检查,对于不使用有资质的劳务企业进行劳务作业的施工总承包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督促其规范劳务用工行为,鼓励包工头建立有资质的劳务企业进行工程施工。

(三)加强对劳务分包企业交易行为的监督制度。可通过劳务合同备案制、公开招标等多种方式进行监督。

(四)切实加强农民工劳动技能教育培训力度,降低培训、发证等费用,给予专项培训资金的支持。

劳务调研报告

根据上级开展“探索劳务输出地区与输入地区对接机制”的通知要求,xx市就业办拿出专门人员,认真进行了专题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据调查,xx市现有人口8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5.9万人,是全省名副其实的农业县级大市之一。其中,农村劳动力39.8万,占全市农村人口的59.5%。城镇劳动力9.8万人,占城区人口的47%。我市城乡劳动力需要就业或转移就业的存量4.4万人,这4.4万人当中大部分是农村劳动力,35岁以下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35岁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一部分靠进城当季节性临时工,一部分在家务农,真正可利用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少。据初步调查,全市劳动力供给总量达5800多人,其中,新长劳动力4200多人,城镇20xx多人(含大、中专1000人,职校、高、初中1000人),农村20xx多人,复转军人200多人,有就业愿望的城镇其他人员1600多人。据统计每年企业用工将在15000人以上。从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情况看,近年来为保障用工单位招聘和求职者充分就业,市劳动就业办公室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期,开办多种形式的劳动力市场洽谈会,除中心市场常年开办外,每年春节后还组织外来劳动力专项洽谈会4-6次,开办企业用工大型洽谈会、失业职工再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农村劳动力专项劳务市场等劳动力市场90多次,市场成交近6000人。

从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情况看,“有岗无人,有人无岗”结构性失业问题较为突出。企业用工仍缺口较大,每年约1万人左右。目前,劳动力短缺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部分企业表现在设备闲置,大宗订单不敢接,给我市的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劳动力短缺主要集中在服装加工、水产加工、塑料加工、建筑业、机械制造的铸造工等行业。缺口较大的企业有晟鼎服饰、绮丽制衣、永丰塑料、鸿源台钳、汤姆水产、北海食品、东天革皮革等企业,用工缺口大约6000多人。

截止到8月底,有外来人员2.4万人,其中属于劳动保障部门管理范围的有1.96万人,主要集中服装及工艺品加工3185人、建筑装饰2692人、商品零售批发业20xx人、水产加工23500人、机械制造业2615人、石材加工1768人,其他行业6990人。

对外来务工人员管理,规定,凡是外来务工人员到市打工,必须持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登记证》和其他有效证件,到我市劳动力市场办理求职登记,劳动力市场为其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发放《外来务工人员就业证》,监督用工单位和外来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对符合规定、手续齐全的外来务工人员发放《外来务工人员就业证》,放率达到100%,签订《劳动合同》率96.8%以上。同时,充分发挥镇街、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作用,搞好外来务工人员的调查摸底,加强动态管理,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跟踪服务。

同时,相关部门协同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服务。有关部门出台了xx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工作规则和部门职责分工》、《xx市农民工工作要点》、《关于开展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筹备召开部门联席会议,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定期研究农民工工作,以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服务。

20xx年,为响应省委省政府“西输东接”工程号召,援助省西部地区就业,满足市部分企业用工需求,市劳动就业办公室组织部分企业,在定陶和单县举办企业用工招聘会,全市8家企业参加招聘会,主要招聘机械制造、缝纫、水产养殖加工、服务员、建筑工人等,提供招聘岗位1500多个。两地共招聘工人554人。此次“西输东接”招聘工作,不论是参加企业、招聘岗位和人数,还是招聘成交人数,都较好地完成了省委、省政府和烟台市下达的任务,招聘后组织运输人数列烟台市各县市区第一位。

20xx年以来,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为做好嘉祥县的对口援助工作,劳动保障部门制定了劳动力输入方案。我局主要负责人在市五大班子领导带领下,赴嘉祥县进行了帮扶对接,劳动保障部门组织我市绮丽制衣公司、晟鼎服饰公司、东天革制品有限公司、忠耀机械公司、鸿源台钳公司、开发建设总公司等6家企业,提供用工岗位1380个,与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达成了用工协议,并在嘉祥县设立了工作站。先后从嘉祥县收进农民工100多人。

一是劳动者择业观念陈旧,有岗不上的“结构性”就业难问题依然存在。20xx年以来,在西部地区举办企业用工专项招聘洽谈会,将用工岗位直接送到西部地区农民家门口。招聘岗位3000多个,但招聘会市场成交率不高,最低只有几个人。成交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不愿离土离家的传统思想,不愿外出创业。

二是岗位适应性差。大多数企业反映农村年轻劳动力、职校毕业生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精神差。有尽管学历较高,但动手能力较差、体质差,不能胜任机械、服装行业由于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的工作。

三是企业用工不规范。企业不按照《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签定劳动合同,为职工缴纳各种保险,改善工作环境,减少随意拖欠职工工资、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动强度现象。

一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在促进东西就业交流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网络建设,通过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实现了与周边地区的网络互连、信息共享,拓宽了市企业和劳动力的用工、就业区域,促进了劳动力资源充分就业。另一方面,要做好市场就业服务工作。劳动力市场要充分发挥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劳动合同签证等窗口的服务作用,积极为用工单位和求职者提供就业服务。搞好信息搜集发布和就业组织指导,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期,开办多种形式的劳动力市场洽谈会,除中心市场常年开办外,每年春节后还要组织外来劳动力专项洽谈会、企业用工大型洽谈会、农村劳动力专项劳务市场等劳动力市场,使劳动力市场呈现出“有场有市,供求两旺”的大好局面。

二是要建立引进外地劳动力,弥补企业用工缺口。要搞好与西部地区劳动保障部门对接,加强联系,设立劳务输入工作站,分期分批组织企业到外地招工,以缓解企业用工紧张的局面。

三是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力度,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要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监控机制。建立起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管理机制,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等综合手段,督促企业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企业用工特别是使用外来务工人员,依法签定劳动合同,约定工资发放数量和发放形式。要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以劳动合同管理、工资发放等为重点,加强劳动用工年检和日常巡查工作,形成强有力的劳动保障监管机制,及时预防和处理违法行为。

四是加强培训,在西部地区建立培训基地。东部企业要利用西部地区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以及社会培训力量,开展“定单式”、“定向式”和“储备式”培训,把劳动力输入培训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劳务调研报告

20__年7月16日,由龙潭街道办事处、龙潭街道鹤林等20余个社区共同发起成立的成都图强劳务有限公司,是成华区龙潭街道在推进“三个集中”过程中,按照“围绕规划抓项目,围绕项目抓就业,围绕就业抓培训”的就业工作思路,引入市场机制组建起来的非盈利性劳务服务组织(企业法人)。公司集培训、就业、维权为一体,以“为企业提供高素质员工,为员工提供规范化岗位,为政府破解再就业难题,为社会提供人性化服务”为工作宗旨。到目前为止,共成功开发就业岗位4000多个,委托培训单位培训员工3000余人,解决了2200多名失地农民、260余名城镇失业人员就业,真正成为失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就业之家,受到广大老百姓的普遍欢迎。

随着龙潭地区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辖区失地农民越来越多,这些素质不高,技能欠缺的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摆在龙潭街道面前的一道难题。龙潭街道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由于劳动力供求双方、现行就业机制等多种原因,造成失地农民就业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这种严峻形势下,迫使龙潭街道创新就业服务组织,探索一条更有效地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的新路子。

1、劳动力由于整体素质不高,迫切需要一个值得信赖的劳动就业服务组织。

龙潭街道幅员面积37.61平方公里,总人口53264人,农村居民44203人,农村劳动力27014人,其中2万人已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尚有0.7万人未实现转移就业。2.7万劳动力中,80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40岁以下劳动力占65,41岁—60岁劳动力占35。辖区农村居民小农意识强,生活和工作半径小,思想观念落后,法制观念淡薄;加之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差,造成就业路子狭窄,就业不稳定,迫使需要引导与帮助。

同时,随着土地的失去,社区居委会对农村居民的影响力、号召力趋小,广大失地农民迫切需要一个有归属感、具有法人地位和一定经济承担能力的劳务服务组织,有组织、系统地为其提供培训、就业、劳动维权等服务。

2、原有就业体制,迫切需要进行组织创新。

在原来体制模式下,政府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促进就业、劳动用工管理、劳动监察、社保管理、培训成果买单等职责,专业培训机构负责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社会职介机构负责职业推介,企业负责用人。这种模式对政府、培训机构、中介机构、用人单位的职责分工太细,割裂了几者之间的有机联系,造成各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追求自身利益,也增加了运作成本,造成资源浪费,就业效果不佳。

作为市场主体的职业培训机构和社会职介机构,都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职业培训机构只负责实施人力资源培训,而不管学员结业后是否能够就业,培训合格以后就伸手向政府要培训费。社会职介机构在培训学员和用工企业之间充当媒介作用,为了赚取利润,会尽力把所有的劳动力都推荐给企业,而不管这种就业是否是稳定,是否匹配,只要推荐上班,就可以收职介费和领职介补贴。这种情况下,劳动者、职业培训机构、社会职介机构、企业就各打各的算盘,没有形成内在的有机联系,最终吃亏的还是劳动者。

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负责监管企业的劳动用工关系;另一方面为促进就业要求企业多提供就业岗位,就出现规范用工和增加就业两难的现象。同时,政府劳动保障部门是培训成果和职介成果的买单人,对培训和职介成绩的好坏缺乏监督力度,而专业培训机构和社会职介机构的服务意识和质量并不是政府想像的那么好,那么到位,造成政府管理服务缺位情况。

3、劳动力供求双方的各自顾虑,迫切需要一个双方沟通的平台。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不愿意聘请个体农民工,因为个体农民工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如果出了问题(如损坏了物品,不辞而别等),企业很难追究其责任。特别是生产旺季,有人突然请假或辞职,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人员进行及时补充,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同时,农民以个人身份去找工作本身就处于弱势地位。因为用工企业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总是想方设法降低生产成本,包括用工成本,如不给个体农民工签合同、买社保,甚至随意将其除名,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个体农民工由于技能欠缺、没有形成团队力量、维权困难等原因,普遍存在“今天上岗、明天下岗”的情况,这样就存在上班有工资,下岗后工资和福利就一断百断,什么都没有,对农民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很不利。

(一)公司业务范围。

公司以岗位开发和提供合格的劳动力为基础,进行劳动政策咨询、会员制劳动服务、劳务派遣、后勤管理服务等。

1、组织委托培训。根据员工求职意愿,组织并委托培训机构对其进行引导性培训和技能性培训,提供合格的劳动力产品。

2、岗位开发及职介服务。公司与用人单位衔接,开发就业岗位,然后根据岗位要求向用人单位推荐相应的合格劳动力。

3、劳动政策咨询。公司有一批与各地劳动部门有密切合作关系、常年从事劳动服务的专家,精通劳动政策法规,熟悉劳动就业工作程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劳动政策咨询服务。

4、会员制劳动服务。公司实行会员制劳动服务,公司会员按享受权利分为金卡会员、银卡会员和普通会员三种。会员制劳动服务为企业提供免费代理劳动就业事务、劳动就业政策咨询等9项服务,目的是“为企业选才,助人人就业”,对企业的承诺是“你负责用工,剩下的事情我帮你做。”

5、劳动派遣。公司与一批职业技校、郊县劳动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人力资源储备丰富,拥有一批职业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固定员工,专业涉及电器、建筑、电焊、服务员、缝纫、绿化保洁、物业管理等,长期向用人单位派遣各类劳务人员。

6、为企业提供后勤管理服务。公司拥有自己的专业保安、保洁、绿化、物管、家政维修、后勤管理服务队伍,可以为用人单位提供各类后勤管理服务。

(二)公司内部组织结构。

公司设立市场开发部、就业指导部和业务部三个主要部门和“劳务工会”,同时设置了绿化、保安、保洁、餐饮、库管、包装、工艺装饰、来料加工、流动服务、劳动力临时租赁(类似“钟点工”)等多个“班组”。

市场开发部主要职责是岗位开发,其业务员遍布龙潭辖区各社区,辐射城市部分劳动密集型用工单位,通过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及时收集、了解用工单位用工需求,整理发布空岗、增岗信息,协调企业和用工单位优先录用当地劳动力。

就业指导部主要职责是指导求职人员正确就业,其操作流程是:按照项目和市场用工要求,将具有就业条件的农村居民编制成档案,并根据其培训就业愿望分进不同的“班组”进行培训;接收培训合格的学员和人员求职登记,并根据其专业和用工单位需求推荐指导学员面试上岗;负责对已培训员工的派遣、对外输出和“在线”追踪服务。

业务部主要职责是为企业劳动事务代理,负责联系劳动社保监察等部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负责公司培训业务,制定培训工作规划,协调培训单位,组织培训学员,协助办理有关职业技能资格证。学员培训考试合格后,及时移交就业指导部,由就业指导部管理并推荐工作。

“劳务工会”其宗旨是通过人性化服务,为员工分忧解难,依法开展劳务维权行动,公司员工是否按劳取酬,是否享受了应享受的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都将得到保障。

(三)公司的生存基础。

图强劳务公司是完全按照市场机制组建起来的非盈利性劳务服务组织,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开展业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公司定位为综合性、非盈利性,综合性是指公司要全面发展;非盈利性并非不盈利,只是不盈劳动者的利,而要盈市场的利,对企业也只是微利。

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1、会员制服务会费。公司与入会企业签订入会协议,为企业提供11项服务,每个入会企业每年向公司缴纳600-20__元不等的会费。公司有200余家潜在会员,预计会费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

2、政府劳动就业方面的政策性补贴。主要包括以下几项:职介补贴、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作为一家综合性劳务服务的图强公司,政府的政策性补贴随业绩的发展而增加。

3、为政府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劳务收益。如政府买单的清扫保洁、河道保洁、环境卫生、消杀、“彩霞助老”服务等,其中也有一些管理收益,年收益达10万元以上。

4、公司自己经营的后勤管理服务。如家政服务、保洁服务、物业管理服务等,年收益达10万元以上。

(一)公司的四大机制创新。

1、创新运作机制,搭建和谐稳定的就业平台。

失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通过自愿申请并参加培训,成为公司的“员工”,公司根据“员工”的意愿将员工派遣或推荐到企业上班,见习期满合格后与图强公司或用工企业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并办理社保,同时对员工在外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待遇等情况进行综合监管,公司实质上成为失地农民的劳务代理人,这样就解决了用人单位不愿意聘请个体农民工、不签合同买社保,甚至随意将其除名、个体农民找工作难、保障难的问题。与此同时,公司还督促用人单位按劳动法办事,使农民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从而实现和谐稳定就业。

2、创新管理模式,扮演企业的“管家婆”。

实行会员制劳动服务后,图强公司为用人单位代理劳动事务,企业不用跑劳动社保部门办手续,为企业大大节约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随时用人提供保证。例如某公司需要20名保洁人员、10名保安,如果企业自己去招聘保洁人员,则需要设置一个部门来进行管理,另外如果这些招聘人员中有人突然请假或辞职,企业很难及时补充到位。会员制劳动服务下,企业不需要自己去管理这些不稳定的人员,即使出现岗位空缺,图强公司也能在半天内让新员工上岗,保证企业正常经营不受影响。图强公司“员工”由企业和图强公司双重管理,即前者管业务,后者管人事,员工即使出了问题,企业可以直接与图强公司交涉,保证了企业利益。这样一来,图强公司演变成了用人单位的后勤服务部门,保证了企业正常经营不受影响,同时为企业节约了用工成本。

3、创新保障机制,当好失地农民就业的“保险公司”

农民员工普遍存在“今天上岗、明天下岗”的情况,这样就存在上岗时有工资收入、一旦下岗后工资和福利就断了的局面,对农民正常生活和保持社会稳定很不利。在新的机制下,只要不是好吃懒做、恶意逃工,图强公司都为农民员工办理社会保险,员工上班领工资,失业领社保和生活补助。失业后公司还派专人来督办再上岗,从而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大大缩短再就业的时间。

4、创新就业理念,营造和谐就业的良好氛围。

教育,对员工工作业绩、表现和思想状况进行及时跟踪,有效解决了许多政府和企业不能或不好解决的问题。如及时解除员工“受了委屈就不干了”的心理障碍,以及“干什么,怎么干,为谁干”等困惑;对企业则帮助树立“员工是企业的摇钱树”,“好员工就是好财富”,“没有用不好的员工,只有不会用的老板”,“善待员工就是善待企业”的观念,互相沟通,营造和谐就业的良好氛围,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二)公司目前实际运作效果。

1、“三位一体”服务,失地农民更加信赖。图强公司由街道、社区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是农民自己的劳务服务公司,集培训、就业、维权服务于一体,克服了培训机构、职介机构、企业各自为阵的不足,将职业教育、订单培训、转岗培训、观念培训等培训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花小钱办实事,使培训针对性更强。对农民来讲,参加自己的公司培训,有很强的归属感,加上能够长期稳定就业,并有效解决培训、就业、维权中存在的困难,深受农民欢迎。

2、集团运作,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图强公司是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且能够独立承担经营风险的非盈利性有限责任公司,采取集体团队的形式有效地将零散的失地农民组织起来,打破村社行政界限,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和要求来促进劳动就业,市场化经营,成批量转移就业,提供劳动保障所等政府部门不能提供的劳动就业服务,提高了抗风险(公司经营风险、劳动者就业风险)能力。

3、减少中间环节,用工、就业更加高效。图强公司利用培训就业和会员制服务两种手段,借助辖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和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整合劳动力资源和辖区企业岗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无缝对接,做到找工作和招工人同步进行,同时完成,既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企业节约了招工成本,为员工节省了职介费,受到劳资双方普遍欢迎。

图强公司实施组织创新、三位一体促进城乡就业市场化之路,不仅解决了企业招工难,失地农民就业难,就业农民维权难的现实问题,也实现了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农民集中居住、产业发展布局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为政府分忧、为企业解愁、为农民服务、自身得发展”的“四赢”格局。

劳务用工合同

用人单位:(简称甲方)

职工姓名:(简称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合同法》和乡镇企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订立合同,共同遵守。

一、合同期限:合同期限既从20xx年月日起至单项工程完工之日止。

二、工作内容:乙方同意按甲方生产工作需要,在工作。因生产经营变化和工作需要,甲方可以调整乙方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乙方认为不适应甲方的工作可以申请另行调整或提出解除合同。

三、甲方为乙方提供生产,工作条件:

1、甲方负责对乙方进行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务技术、安全生产及各种规章制度的教育和培训。

2、甲方根据本企业规定发给乙方劳动保护用品已在劳动报酬总额内。

四、劳动报酬及福利:

1、甲方按其乙方工作内容每月计发计件工资。

2、基本养老保险金,甲方按乙方每月工资总合计计算,已含在工资总额内。由于乙方属于短期临时用工,乙方强烈要求基本养老保险金随同工资发放本人,由乙方自己到社保局交纳,所以合同期满,公司不在承担此费用。

五、劳动纪律:在合同期间乙方由甲方负责管理,乙方必须遵守国家政策法规,遵守甲方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服从甲方的管理和教育,如乙方不遵纪守法,甲方有权根据企业规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和规定进行处理。

六、福利待遇:

1、乙方在甲方工作期间患病医疗费用,由乙方自行承担所有费用。

2、乙方因工受伤,必须在甲方指定医院就医,医药费和住院费由甲方负担。乙方住院期间每天工伤津贴按10元计算。护理费用每天按5元计算,护理人员由家属自行解决,住院期间生活补贴每天按5元计算。出院休假(凭医院休假证明)期间由甲方每月按300元发工伤津贴。乙方因工伤致残或死亡,其待遇按劳部发[1996]266号《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处理。

七、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

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如遇新的情况发生或出现,经双方协商同意,可以变更合同内容,并到劳动合同签证单位办理变更手续。合同期内,双方不得无故解除合同。若因特殊原因需要解除合同,必须提前2天通知对方,经同意后方可以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合同期满既终止执行,如因生产工作需要经双方同意,可续订合同。

八、甲乙双方履行本合同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解决不成可在自解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万盛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九、本合同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执一分,经双方签字生效。

甲方:

乙方:

____年____月____日

用工劳务合同

以下简称甲方)聘用(以下简称乙方)身份证号:,甲方分配乙方从事工作,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订立本协议。

一、协议期限:

本协议有效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其中试用期为个月。

二、用工约定:

2、劳务用工协议期满,如甲方继续留用乙方,可续签协议。甲方不再留用,劳务用工协议即时终止;劳务用工合同范文节选!

3、劳务协议期内乙方要求辞职,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

三、工作职责:

4、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外界泄露甲方的信息、资料等,乙方在聘用期间不得损害甲方利益,出于个人行为而给甲方带来经济损失的,乙方必须承担全部责任。

四、工作时间:

1、乙方在甲方工作期间,执行每周40小时工作制。需加班的,甲方将按《劳动法》的规定予以支付相应报酬。

2、乙方必须规定的劳动日数出满勤,缺勤者必须提前一天以书面的形式向甲方业务(工作)主管请假,否则按旷工处理,主管应在请假单上签字,并做好保存,以便月底报考勤计工资时备查。

3、凡缺勤者均扣发当日工资,但缺勤休假不得超过天/月,凡超过者,按不胜任岗位工作予以解除劳务协议。

甲方根据工作需要,向乙方提供必要的劳动工具和劳保用品,乙方调出时需将劳动工具归还甲方。

六、劳动报酬:

1、甲方的工资分配应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

2、执行定时工作制的乙方为甲方工作,甲方每月日以货币的形式支付乙方工资,工资不得低于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试用期工资元。

七、保险福利:

甲方按照国家和劳动部门有关规定为乙方缴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和工伤保险。

八、有下列情形之一,甲方可解除本协议:

1、乙方违反甲方劳动纪律、规章制度的;。

2、因乙方失职,给甲方利造成损失的;。

3、不服从分配,有违法、违纪行为者;。

5、隐瞒身体健康情况并影响工作者;。

6、乙方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劳动教养的;。

7、甲方宣告解散的。

九、其它:

2、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

3、本协议未尽事宜,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后,进行修订和补充;。

4、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乙方:

代表:

年月日年月日。

劳务调研报告

摘要:,地处陇中腹地,人口总量为xx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4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达9万人,属人力资源大,地处陇中腹地,人口总量为xx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4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达9万人,属人力资源大县。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兴农强工”战略,积极开发人力资源,着力培育各类技能人才,大抓劳务输出,走出了一条“输出,致富,创业”的良性循环路子,劳务输出成为农民眼里的“铁秆庄稼”,劳务产业成为农户增收的“摇钱树”,劳务经济成为富民强县的“聚宝盆”,劳务输出为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盘点劳务输出成果,xx年有这么几组数据:全县培训农村劳动力2.51万人,其中技能培训1.4万人、品牌项目培训300人;登记回乡创业人员1450名;输转各类务工人员10.16万人,其中输送拾花工1.8万人;年创劳务收入12亿元。劳务输出为地方发展注入了活力,盘活了全县经济,特别是在集聚了人才、增加了收入方面贡献突出,锤炼了“三类人才”,即:致富能人、企业高管、企业家,务工多年的人员大多是当地或本村的致富能人,从打工中走向企业高层次管理人员的枚不胜举,经劳务拼搏成为企业家的佼佼者甚多,“输出一人,带动百人,创收千万”的劳务输出理念深入人心,劳务输出成果辉煌。同时,劳务输出是扶贫开发的主渠道,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贫困户依靠劳务增收高、脱贫快,整村扶贫推进依靠劳务反弹小、见效快,“增收抓劳务”已形成共识。

盘算通渭劳务发展历程,可谓艰苦爬坡,蜕变成型。最初劳务输出者,源于耕地少、饥荒频发之因,迫于口粮不足、添饱肚皮之窘,被动地输出搞副业,这种现象尤为在南部乡镇突出。经多年发展变化,全县劳务输出实现了量变和质变,输出人数逐年增多,输出主因已从“食”转变到“创”,务工人员不再为“吃饱渴足”奔波,而为“创业兴体”奋斗,创办经济实体的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由被动输出走向主动输出,形成“十万劳务大军”闯天下的壮观情景。潜析通渭劳务发展进程,可概括为“三个拓展”:输出领域由矿山采挖、建筑打杂拓展到电子制造、综合服务等行业,覆盖全国各行各业;输出地域由本省务工拓展到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及一线城市,遍布全国各地;输出人员由身无一技的苦力型务工拓展到身怀多技的技能型务工,务工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盘查劳务输出中的存在的不足,梳理制约和阻碍劳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概括为“三低一弱”:一是劳务培训率较低,受培训资金不足、培训设施缺乏等因素的影响,输出人员中受技能培训的比例低,务工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上岗技能缺乏,大规模向发达城市输出有难度;二是就业稳定率较低,由于专业技术缺乏,导致部分务工人员在技能含量低的'企业间来回寻岗位,月头找工作,季末愁工作,存在“有活就干,无活就窜”的现象,外出就业不稳定;三是劳务收入比较低,因输出人员中普工所占比例大,在本岗位中拿着最低档的劳动报酬,劳务总收入增幅小,劳务收入增长比与劳务人数增长比不同步,与兄弟县区相比人均劳务收入较低;四是维权保障能力弱,受文化程度、劳动保障政策知晓、务工环境等因素影响,未签劳动合同、未参加社会保险、拖欠工资、超时加班等侵犯务工人员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个人利益受到损害时不知何处维权申诉,个别务工人员采取忍让、等待、求情、诉苦的办法化解,自身维权能力较弱。

劳务输出发展至今,成绩斐然,问题犹存。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关乎到群众的冷暖安危、安居乐业;扩大劳务经济效益,关系到全县的繁荣稳定、持续发展。如何将劳务输出这项“大就业”转化为“收入大”,实现倍增效应,成为支柱产业,是人社部门思考的又一新课题。作为长期从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主要负责人,我认为在新时期做好劳务工作,应做到“四突破一放大”:

第一,利用电子网络媒介,在信息宣传上求突破。人力资源与劳务信息供需不对称,致使部分务工人员不能够及时掌握用工信息,不能根据自身特长找工作,影响务工收入。在劳务信息宣传媒介上,要转变传统方式,积极借助政府、部门网站,顺应手机、电脑的普及和上岗功能,及时发布和更新劳务用工信息,让远在千里的务工人员通过上网浏览能够第一时间获取相关劳务用工信息,开展应聘对接,实现充分就业。

第二,顺应人才市场需求,在劳务培训上求突破。为使务工人员“输得出、有岗位,稳就业、有保障”,着力抓好技能、普法、维权等环节的培训,努力提高务工人员适应岗位要求的综合能力。培训过程中,注重“三个层面”的培训:一是劳动技能知识,结合当地劳务品牌开展技能培训,结合市场需求开展技能培训;二是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侧重于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或终止及《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条文;三是个人维权常识,主要是预防侵权、侵权后的维权,让务工人员能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不受到侵害,能够体面务工,体面获取工资等福利报酬。

第三,搭建劳务输转平台,在劳务基地上求突破。根据劳务用工市场需求,按照“北上南下,东进西入,遍及全国”的工作思路,主动洽谈对接,创建适合本县务工人员就业的劳务基地。在常年性输出上,重点打造“三大区域”劳务基地,即:京津地区以保安、家政、餐饮服务为主的劳务基地,东南沿海地区以电子、服装、食品加工制造为主的劳务基地,西北地区以建筑、采矿、运输为主的劳务基地;在季节性输出上,主要以赴疆拾花和就地就近务工为主,让务工人员农忙在家干活、农闲在外务工,做到农业生产与务工挣钱两不误、两结合。

第四,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在劳务收入上求突破。发展劳务经济要树立“大市场,多输出,高收入”的意识,既要拓宽县内劳务市场,又要发展县外劳务市场,关键点放在务工人员的收入上,确保输出人数与劳务收入同步上升。在输出方式上,着力畅通输出渠道,采取“多轮驱动”:政府推动,能人带动,品牌促动,亲友发动,劳务中介机构拉动,使劳务输出进一步形成规范化、规模化、组织化。在增加劳务收入上,引导务工人员转变“单干”的思想,发扬团队精神,向“合包”方向发展,通过小股人员的承包揽活,提高务工人员的劳务收入。

第五,鼓励引导返乡创业,放大劳务输出效益。坚持“输出人员,引回人才;输送人才,引回老板”的工作理念,做好“输出”与“回引”两篇文章,积极引导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办实体,大力发展劳务“回归经济”。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引导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意见》,协调落实回乡创业者在资金、用工、场地、服务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让更多的积累资金、掌握技术、懂得管理、善于经营的农民工回乡创业。要改善行政管理体制,清除农民工创业的各种制度障碍,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严禁乱收费、乱摊派等影响、干扰创业的行为,优化创业环境,努力使农民工创业者的人数有较大增加。在实施农民工创业工程过程中,抓好“四项环节”(改善创业环境、加强创业服务、构建创业平台、实行优惠政策),解决“五大难题”(信息、技术、资金、场地、人才等难题),广泛调动农民创业及各方支持创业的积极性,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促发展,以创业促和谐。

劳务调研报告

我于20xx年1月至2月期间在xxx人力资源派遣服务中心办公室文员岗位实习。

xxx人力资源派遣服务中心主要是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由派遣劳工向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给付劳务,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之间。

劳务派遣也有叫做人事外包或者人才租赁等,是近年我国人才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而引进开发的新的人才服务项目,是一种新的用人方式,可跨地区、跨行业进行,一方面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本行业的特点或自身工作和发展的需要,通过具有劳务派遣资质的劳动服务公司,派遣所需要的各类人员,劳务派遣服务机构则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招聘员工,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并将员工派遣到用人单位工作,同时对员工提供人事行政、劳资福利、后勤保障等综合配套服务。实行劳务派遣后,实际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组织签定《劳务派遣合同》,劳务派遣组织与劳务人员签定《劳动合同》,实际用人单位与劳务人员签定《劳务协议》,用人单位与劳动人员之间只有使用关系,没有聘用合同关系。

劳务派遣的具体形式有完全派遣、转移派遣、减员派遣、试用派遣、短期派遣、项目派遣、晚间派遣、钟点派遣、双休日派遣、集体派遣等。

劳务派遣的从业人员以城市外来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企业下岗分流人员以及专门人才为主。

劳务派遣对促进派遣员工就业、提高派遣员工的职业技能和执业能力、保障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解决派遣员工的后顾之忧等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在昌劳万事人力资源派遣中心实习的这一个月中,我主要负责的文员工作内容是秘书职业道德修养与形象礼仪;接听、转接电话,记录信息,扫描、复印、传真;文书的写作、处理、整理、归档,档案的管理;会前筹备,会中组织与服务,会后落实;办公环境的维护和管理,办公室日常事务管理,办公用品与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接待与沟通工作,信息管理等。

在这一过程中,我认真的观察和认真的学习,初步了解了公司文员工作中的具体业务知识,拓展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了解了很多关于劳务派遣的相关知识。为以后正常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个人发展方面说,对我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工作作风以及在工作过程中专业知识对工作的重要作用,因为这些都是我在校学习中不曾接触过的方面,所以我将在报告中首先讲述我在实习期间积累的这方面的认识和经验。

毕业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天当我走进办公室时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当时还没到上班时间,可已经“一片混乱”了,所以可想而知,我还在想见了领导应该说什么的时候,就已经被带入了工作的角色,由于我仅是一个实习生,主要负责接待客户,整理文件,接听电话,复印传真文件等,所以刚开始工作并不是很忙。可是,因为刚步入工作岗位,接触文员工作方面比较少,很多方面比较欠缺。才发现自己有很多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并且工作经验少,对人说话、态度及处事都有欠缺,让我有一种挫折感。但只是第一天就如此,那么以后还有1个月难道也要这样过来。所以很快的调整了心态,在工作中学会看、问、学的方法。观察周围同事如何工作,积极请教同事问题,联络之间感情,并主动完成力所能及的琐事。这让我在以后能够和同事相处很好,没有隔阂,并且能够相互谅解。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在文员这个职位上,技术性的劳动并不多,大多是些琐碎重复的工作,所以文员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主要发生在:

1与上司沟通不好;

2对繁琐重复的工作感到厌倦;

3遇到难缠客户,与客户发生争执;

4对沉重工作压力,产生负面心态等。

遇到这些问题时,解决办法有:

1主动去找领导沟通,积极让领导指派任务,了解领导主要思想,力求达到领导要求。

2以踏实的工作态度,适应办公室工作特点,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文员主要工作在于文书方面,要严谨认真,保证质量性。勤于动笔,增强文字功底和思维能力。积极参与讨论,虽然工作经验少,但说不定有新颖的想法提议。做到文件保密性。

3要有良好的心态。能够在受挫或心情低落的时候及时调整心态。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要认识到正是挫折和教训才使我们变得聪明和成熟,正是失败本身才最终造就了成功。学会自我宽慰,能容忍挫折,情绪乐观,发奋图强。善于化压力为动力,改变内心的压抑状态,积极向上。在实习中,遇到过各种问题,在同事的帮助与互相理解下都能做到完美解决。

就在这为期4周的实习过程中,我做了一个实习自我肯定与否定。为以后正式工作打基础。自认为是一个比较有耐心的人,而且平时学习和工作时就很在乎细节,总是希望把每件事情做到最好,条理性也还不错,这些对我的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并且心态比较积极,能够很快转化心情,调整心态。但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不少的失误和不足之处,比如做事情不够主动,特别是前面一段时间表现很明显,总是要等别人告诉我该做什么了才行动,这说明自己对工作不够熟悉,很被动。再如有时候还是会忘记一些事情,这样就可能导致时间的延误,这说明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有待加强。我会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更加努力,取长补短,需心求教。相信自己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表现更加出色!不管是在什么地方任职,都会努力学习,做一个对自己负责任,对工作负责的人。

虽然这次实习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我确实从一个学生开始慢慢的转变,思想上也是。非常感谢老板和一起工作的同事们,他们给我留下都是友好和真诚的回忆。我们在老师那里或书本上看到过很多精彩的管理知识,似乎很容易,又觉得很难,总不喜欢钻研进去。也许亲临其境或亲自上阵才能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实习的这段时间我学会了很多,实习时间是结束了,可是我获得的知识还没有终止,今后我会更加积极努力地面对生活。其实,目标就在不远方,唾手可得。如同阳光总在风雨后般,经历磨练后,最终总会折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劳务调研报告

《公司关于劳务派遣用工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适用于公司关于劳务派遣用工情况的调研报告,三友公司以诚信、专业、精细化的服务,赢得了这些企业的好评,其业务越做越大。在工作中未遇到大额返费,不合理收费问题。同时,现在的劳动力市场变化很快,没有人能垄断劳动力资源。

三友劳务派遣有限公司是20xx年成立的专业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公司同仁齐心协力,努力拼博,使公司走上了快速稳步发展的道路。到今年11月底,公司业务涵盖劳务派遣、岗位外包、社保代理、寒暑假学生实习、安置等多种形式,公司与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工商局、南阳日报、河南工院、市儿童福利院、南阳电大等40余家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了常年合作关系;与中光学集团、荣阳实业、淅川减振器、西峡龙成集团、南阳铁路工务段等60余家各类企业签订了劳务派遣(劳务外包)合同;每年派遣招募员工和为企业输送员工8600多人,缴纳社保1420余万元,保障了一些企业的急需用工,部分缓解了就业难,同时为国家纳税50多万元。

三友公司的业务以劳务派遣和岗位(劳务)外包为主,两项业务占到全部业务的7成以上。目前总的趋势是劳务派遣业务越来越趋于规范,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保缴费率都在90%以上,少数暂时不规范主要是刚入职人员处于不稳定状态。许多用人单位在用人之始,就考虑为招聘人员缴纳社保,如市公安局委托我公司代招管的辅警,一切都依法进行,一旦确定聘用,就在工资和社保上趋向正规,除合同规定的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基本工资外,还有各项补贴,在支付工资时,社保费一同支付。

三友主要为本地企业服务,为企业解除人力资源不足之忧。具体说就是为企业招工、补充企业员工紧缺之需。招聘的主要渠道是利用三友公司强大的招聘网络,主要包括公司求职网网上招聘、代理人招聘、业务员微信群招聘、广告宣传招聘等。三友的服务在本地主要是为中光学集团下属企业,如利达光电、镀邦光电,南方智能、荣阳实业、金冠电气、以及其他企业,县市区有邓州、淅川、西峡、镇平、内乡等地的龙头企业。三友公司以诚信、专业、精细化的服务,赢得了这些企业的好评,其业务越做越大。在工作中未遇到大额返费,不合理收费问题。同时,现在的劳动力市场变化很快,没有人能垄断劳动力资源。

1、因市场经济变化快,企业订单变化也快。有时订单到手,急着赶活,招工难就成为企业扩大生产瓶颈。如镀邦光电、南方智能目前正是缺人之际,一个月需要几百人而实际供给只能达到需求的60%左右。

2、外包企业社保参保率偏低。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效益不好,不参保可以勉强生存,一参保就会马上跨掉。对这些企业怎么办成为难题。不服务市场有需求,服务又承担很大风险。

1、加强对劳务派遣企业的管理,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倡导企业自率,培养一批诚信、规范、服务质量好的企业,引领市场秩序持续向好。

用工劳务合同

用人单位:(简称甲方)。

职工姓名:(简称乙方)。

三、甲方为乙方提供生产,工作条件:。

2、甲方根据本企业规定发给乙方劳动保护用品已在劳动报酬总额内.

四、劳动报酬及福利:。

1、甲方按其乙方工作内容每月计发计件工资.

六、福利待遇:。

1、乙方在甲方工作期间患病医疗费用,由乙方自行承担所有费用.

七、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

九、本合同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执一分,经双方签字生效.

甲方:乙方:。

劳务调研报告

按照工作安排,近期,我们利用一月时间,深入原安、灵芝、城川、雷大、治平和贾河6乡18村,采取走访农户、座谈交流、听取乡村汇报及核算对比等点面结合、归纳梳理的方式,对xx年以来农村劳务输转情况进行了调查。为确保调研结果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分别选择县域内位于北、中、南不同区域的好、中、差村进行了调查,共走访农户414户,填写调研资料432份。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所调查的6乡18村共有109个村民小组,4106户1.9万人,现有劳动力8270人,耕地6.1万亩,人均3.2亩,现有果园1.7万亩,饲养大家畜3930头。调查显示,20xx年,18村共输出劳动力20xx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24.5%,户均输出0.5人,实现劳务纯收入1442万元,农民人均增收757元,占当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6.4%。

(一)劳务输转规模。调查村xx—20xx年三年来输出劳动力分别为2264人、2147人和20xx人,整体上人数呈现小幅下降趋势,年均递减3.6%,输出人员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和中南部山区贫困村。但灵芝乡苗堡、原安乡乔岔、水股、雷大安乐、曹河等果品产业发展滞后的部分山区村劳务输转人数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劳务仍然是实现其增加收入的主导产业,占其家庭收入的70%以上。

(二)劳务输转人员构成和输入区域。外出务工人员中,男性占81.3%,女性占18.7%;年龄构成上,18—35岁占52.6%,35—45岁占38.5%,45岁以上占6.1%,18岁以下占2.8%,整体上中青年男性劳力是劳务输出的主流,但45岁以上务工人员主要来源于山区贫困村;从文化程度上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6.5%,高中(含中专)及以上占13.5%;从就业地点看,主要分布在省外宁夏、新疆、内蒙、北京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及省内兰州、静宁等地。

(三)劳务输转方式和从事的行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劳务输转从自发无序的流动,逐步开始向有组织、上规模、有序化、市场化的输转方式转变。有组织输出和县内“北劳南移”的劳务输转人员比例开始增长。据调查,20xx年,有组织输出占输出人数的5.2%,较xx年的3.1%提高了2个百分点。但自发性输出和亲朋介绍输出仍是我县目前劳务输转的主要方式,分别占输出人数的61.2%和33.6%。在务工行业种类上,输出人员主要从事建筑、工业、加工、餐饮、家政、汽车驾驶、社会服务等行业为主,以泥瓦工、技术工、缝纫工、服务员、保安、保姆、司机等职业为主。调查数据显示,建筑行业占73%,工厂技工和服务行业占14.7%,其它行业占12.3%。

(四)劳务输转人员培训、就业时间和维权情况。在就业时间上,20xx年,在外就业6—12个月的占输出总数的57.7%,务工兼务农,就业时间在6个月以下的占27.2%,一年以上的占15.1%(含整户外出打工者)。其中,源自中南部乡镇的务工人员就业时间普遍在6—12个月内。在就业培训方面,培训后输出的不到输出总数的2%,主要以职教中心等机构培训的初高中毕业生为主。在权益维护方面,劳务人员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约有90%的务工人员就业时仅签订了口头合同,书面合同签订者仅10%左右,在劳动保障上始终处于被动的劣势地位,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调查中出现的5位工伤人员中,用工方仅为他们开销了医院费用,补全了工伤期间工资,对于后期治疗和劳动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

近年来,农村劳务输转工作对城乡经济发展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就我县西北部、中南部山区两大贫困片带的劳务输转工作而言,在干部群众的重视下,一年一度颇具规模的劳务输转队伍,正在拓宽农村生产力发展领域,成为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调查显示,劳务输转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劳务收入明显增加。近年来,劳务输转已成为农民增收的“短平快”项目,是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的一条捷径,劳务收入已是农业和农村收入的半壁江山。被调查的18村,xx—20xx年三年分别实现劳务纯收入1164万元、1258万元和1442万元,务工人员人均劳务纯收入分别为5141元、5859元、7103元,无论总收入还是人均收入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当然,务工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用工单位普遍提高工资待遇有关,据统计,近三年农民工工价依次为30—50元/天、40—60元/天、40—80元/天。所调查的灵芝、原安、雷大3乡9村20xx年劳务输出1264人,实现劳务纯收入829.4万元,农民人均劳务纯收入1095元,接近所在乡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收入水平看,基于外出就业时间长短,中南部较西北部务工人员人均劳务纯收入高出1000元左右。

(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改善。近年来,许多农民靠劳务收入修建了新房、购置了家电家具和生产工具,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劳务收入弥补了农业投入的不足,大部分农户实现了劳务脱贫,推动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城川乡陈马村20xx年劳务输出260人,劳务收入200多万元,63%的农户依托劳务收入修了新房或对旧房进行了改造,拥有手机200多部、安装固定电话78部,有摩托车、三轮车、旋耕机等140多辆(台),通过劳务脱贫50多户、232人。该村五社李世军一家8口人,2人长期在外打工,近年来年均劳务收入3万元左右,近年翻修房屋10间,购置摩托车1辆、手机2部,家电一应俱全,引进基础母牛3头,新发展果园4亩,依托劳务收入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夯实了发展载体。

(三)群众观念和素质得到转变和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家乡进入城镇务工,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进而则增强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法制意识和劳动技能,最终将改变过去“死守一业、死守一家、死守一方”的传统观念。在此过程中,通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和现代文明的熏陶,他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都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并逐步成长为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新一代劳动者,其结果自然是减轻土地生态负荷,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调查统计,64%的家庭自觉履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措施,如早婚、早育、超生现象明显减少;劳务人员法制意识明显增强,自觉遵纪守法,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主动求助有关机构进行维护,尽量减少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适应能力明显提高,调查村约有186户整户外出就业家庭,勤学苦干,掌握一定技能后,在外站稳了脚,带着家属、亲戚、朋友务工创业,过上了殷实的异地生活。

(四)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工的再次创业。一是促进了果、畜、薯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据统计,随着全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调查村有71%的务工家庭新发展了果园和洋芋产业,43%的家庭加大了养殖规模,依托劳务收入,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培育了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同时,调查村186户整户外出务工后,腾出耕地2100多亩,通过反租倒包、协商代耕等方式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30%的栽植了果园,60%的发展了洋芋等产业,使农业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为土地流转、实施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创造了条件。二是促进了再次创业,加快了劳务人员的资本积累和资金运转。据统计,近年来,调查村约有69名务工人员实现了再次创业,在县城及所在乡镇创办了建筑工队、商品销售、饭店、运输等个人企业和经营实体,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了一条“劳务输出—返乡创业—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奔小康步伐”的良性循环的路子。尹岔一社村民张爱学,外出打工20多年,利用劳务收入,在县城开办商品批发和品牌鞋业专卖店已有6年时间,从曾经的农民工发展成如今的小老板,年收入8万元以上。

(五)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极大作用。劳务输转通过解决大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消除了不安定因素,维护了社会稳定。据统计,18村农村富余劳动力达2113人,通过劳务输转使大多数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谋生岗位,喝酒、打牌、滋事的人明显减少。同时,部分务工创业人员多年来在捐资助学、济困救穷、扶助弱疾、修桥铺路及城建环保等事业中慷慨解囊,造福于民,通过捐献资金给当地公益事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贫困地区公益事业的发展,如段党斌等。实践证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转就业,对创建平安乡村,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北劳南移”县内输转创建了就地输转的新模式。针对我县北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南部果园劳动力缺口较大的情况,在县乡各级组织的协调指引下,围绕果园施肥、疏花蔬果、果实套袋、采摘、销售及相关产业链发展的机遇,采取了“北劳南移”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新模式,取得了劳务就地转移的初步成效。据调查,雷沟村xx年输入的短期劳力400人左右,主要来自通渭县及县内甘沟、红寺、四河、新店、雷大、古城、威戎等周边乡镇,做工1万多个,用工支出达40万元,户均支出1060元,劳务人员人均收入1100元左右,其中男工约30元/工时(一天),女工25元/工时。按照乡政府的统计,治平乡全年输入短期劳力达4800人(次)以上,其中与古城等乡镇联系协商实施有组织输入300人(次)。全乡用工支出300万元,常津公司等气调库用工支出150万元,农户支出150万元。通过“北劳南移”工程实施,积极、科学地引导县内西北部富余劳动力向县中南部果品大乡转移,实现离土不离乡,做到了长期输转与季节性输转相结合,县外输转与县内输转相结合,闯出了在县内就地输转的新路子。

1、富余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主要表现为:文化程度低,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6.5%;专业技能水平低,73%以上的务工人员从事的工种仅局限于各种粗重的体力劳动和机械性劳动,与当前劳动力市场由体力型向专业型、技能型转变的要求很不适应;部分富余劳动力安于现状,宁可在家闲散受穷也不外出务工,既影响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也制约了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2、劳动力市场和管理机制不健全。劳动力市场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县、乡(镇)劳务机构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管理体制,工作机制未完全理顺,劳务信息的搜集、整理、发布覆盖面窄,时效性差,工作效率低。专业中介组织稀少,为农民外出务工服务的中介服务、信息反馈和跟踪管理工作微弱。劳务市场和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当前劳务工作需求极不对应。

3、农民工合法权益难以有效维护。农民工维权方面的体制和政策还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劳动力转移的自发行为较多,缺乏跟踪管理。农民工法制意识比较淡薄,用工单位没有认真执行劳动合同法,不签订正式的用工合同,拖欠克扣农民工资、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劳动强度的现象仍然存在,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工伤和职业病得不到有效防治,劳动纠纷时有发生。

4、劳动力培训和组织输转不到位。劳动、农业、教育等部门没有形成有效的资源整合,农民工培训资源管理比较分散,投入少,规模小,与农民工培训的需求相差悬殊。有组织输出规模小,组织输转工作不到位,致使务工保障和跟踪服务等一系列工作无法到位。

5、劳务输出致使潜在矛盾出现。劳务输出产生“空巢家庭”,孩子监护教育出现空档,爷爷奶奶隔代教育,溺爱多于管教,“留守儿童”的管理教养存在很大风险,不利于农村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并且老人抚养不能到位,耕地出现不同程度的荒芜,新农村建设主体力量也显得不足。

四、对策及建议。

(二)积极拓展劳务输转空间,围绕产业开发,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一要在巩固现有劳务基地的基础上,瞄准沿海发达地区和周边劳动力需求量大的省区,积极开拓新的劳务基地,加大有组织输出规模,鼓励“技能型”、“智能型”、“专业型”劳务人才大规模输出,切实提高输出质量,增加劳务产业效益。二要充分结合我县实际,围绕产业开发,积极开展“北劳南移”工程,扩大县内输转规模。要促进“北劳南移”规模,必须加大果品标准化生产规模,拓展延伸果品专业村、专业乡和专业经济带区域,大规模引导农户进行果品标准化生产,提升果品质量,标准化生产规模加大的同时劳动需求量相应增加,县内劳动力输转就业空间增大,无疑会带动周边乡镇富余劳动力的就近转移,有利于果品和劳务两大产业的共同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潜在问题的有效解决。同时,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种养业基地建设规模,拉长产业链条,增加就业机会,为农民争取更大的就业空间和利润空间,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经济组织,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强化职能,提高效益,加快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建设。一要加强各级劳务机构建设,强化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益,搭建信息平台,尽快形成县、乡、村三级上下联通、覆盖面广的劳务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把各种劳务信息传输到基层和农户,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开展劳务输出和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形成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劳务输出工作网络。二要扶持建立和完善劳务协会等中介组织。鼓励和支持涉农部门、经济实体和社区积极兴办各类中介机构,鼓励创业人员、农村能人、劳务经纪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创办集信息收集、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和有序输出为一体的农村劳务输出组织,健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中介机构和民间组织积极参与的劳务输转体系。通过政府的主导和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快建立和形成劳务组织化输出格局,提高劳务效益。

(四)积极维护农民工权益,不断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宣传和贯彻《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为切入点,加强对县内劳动用工单位的监察执法力度,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认真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加大对农民工工资的清欠力度,为全县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督促用工单位依法将务工人员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并积极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同时,政府主导,中介组织、民间组织及群众积极参与,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权益维护和保障力度。

(五)发挥劳务机构的主动性,进一步抓好返乡创业工程。加强与外出务工人员特别是成功人士的衔接沟通,大力宣传静宁优惠政策,利用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他们获取资金后回乡“落地生根”,创办、经办企业和经济实体,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使返乡创业在劳务输转工作中有新的突破。

总之,劳务输转工作量大面宽,各级组织和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劳务输转对农村经济工作产生的深远意义,要看到劳务输转有利于解决本地经济发展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困难,应把此项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战略任务,常抓不懈,切实抓出成效,为构建小康静宁、和谐静宁、活力静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

用工劳务合同

甲方:乙方:身份证号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劳动政策法规,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本劳动合同。

一、合同期限。

第一条合同期限20年3月1日至201年3月1日为乙方在甲方的劳动合同期限,同时也是甲方对乙方实行的用工合同期限。

第二条合同生效日期201年3月1日。

二、工作任务。

第三条乙方同意根据甲方工作需要调配工种,主要工作为。

第四条根据甲方业务拓展等需要,经双方协商同意,甲方可随时调换乙方的工种和岗位和薪资。

三、劳动纪律。

第五条甲方应根据《劳动法》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公司各项具体规章制度。

第六条乙方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甲方依法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劳动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和工作规范;爱护甲方财产,遵守职业道德;服从甲方的管理和教育。

第七条乙方违反劳动纪律,甲方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公司相关规章制度,给予纪律处分、经济处分,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四、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第八条甲方应根据国家的有关生产安全、劳动保护、卫生保健等规定为乙方提供必要的生产、工作条件和劳动保护措施等。具体内容如下:

(一)提供必要的劳动场所和设备。

(二)发放规定的劳动保护用品。

(三)对女职工和特殊职工按规定实行特殊劳动保护。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九条根据行业特点,由甲乙双方协商具体的工作日和休息日。在国家法定节日(五一、国庆、元旦、春节)期间,甲方应按规定安排乙方休假或调休。

六、劳动报酬。

第十条乙方应认真学习业务知识,积极工作,努力完成甲方分配的工作任务。第十一条甲方支付乙方劳动报酬包括下列内容:

(一)基本工资1500.00元/月。

(二)全勤奖80元/月。

(三)社保180元/月。

第十二条甲方不得无故克扣、拖欠乙方工资,否则甲方除支付乙方应得的工资外,并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10%的经济补偿金。

八、处罚与奖励。

第十三条乙方在劳动工作过程中,提出对甲方发展有利的合理化建议,甲方可视情给予乙方口头表扬或经济奖励。

第十四条乙方若在工作中一贯表现积极、屡创佳绩,甲方应给予乙方一定奖励。

第十五条甲方可以随时口头或书面提出对乙方工作失误的处罚决定。

第十六条乙方在工作中若出现严重违反甲方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泄露公司信息机密和技术机密资料给甲方造成了利益损害,甲方有权对乙方进行罚款或解除合同的各种处罚,并由乙方承担对甲方利益造成的全部损失。

九、社会保险和福利。

第十七条甲、乙方协商社保由员工自己办理,甲方每月将社保金直接发放给乙方;。

第十八条甲方应当创造条件,改善集体福利,提高乙方的福利待遇。

十、合同的终止和解除。

第十九条双方订立的劳动用工合同期限届满,本合同将自动解除、终止。第二十条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解除本合同:

(一)严重违反了劳动纪律或者甲方规章制度。

(二)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甲方利益造成了重大损害。

(三)泄露甲方信息机密和技术机密资料,造成了甲方重大损失。

(四)因自身原因被劳动教育以及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

(六)患病或因非工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甲方另行安排的工作。

第二十一条甲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乙方可以解除本合同:

(一)甲方不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的。

(二)从事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工作。

(三)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或劳动届满,或依法终止时,本合同可以解除。第二十二条乙方未经甲方同意,单方解除合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其它相关的损失,由乙方全部承担。

第二十三条甲方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或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甲方应提前三十日通知乙方后,方可解除本合同。

十一、违约责任及赔偿。

第二十四条甲乙任何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均须承担劳动合同终止的过错责任。

第二十五条乙方如违反国家法律规定或甲方规章制度,甲方有权辞退或开除乙方,甲方不承担任何补偿。乙方因上列行为给甲方或他人造成损害的,乙方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二条: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劳务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区劳务经济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相当规模,为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牧民收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劳务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区劳务经济的进一步壮大,需要强化组织、引导、培育工作。这也是地委、行署统筹我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部署。

根据政协xx区工委的安排,提案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区劳务经济发展的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组织召开了有地区劳动保障局,农业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劳务经济发展研讨座谈会,分赴毕节、大方、黔西、织金、纳雍召xx县(市)政府、政协及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劳务经济发展的情况介绍,深入到九个乡镇、十五个行政村、九所中学召开乡镇和村干部及中学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十余次,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家属和务工返乡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七次,发放劳务经济发展情况村级问卷调查表二十份,在校初、高中学生问卷调查表六百余份。经过一个多月的实地调研后,提案法制委员会组织相关委员认真分析情况,讨论对存在问题的对策,提出了促进劳务经济发展的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劳务经济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近年来,我区劳务输出人数每年以10万人的速度增长,至20xx年底,全区外出务工人员总数达到130万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北京、福建及贵州省的周边省份。劳务输出的行业也已由过去单一体力型,开始向体力智力复合型方向转变,劳务人员大多从事建筑力工、装卸力工等体力劳动和简单手工操作工种的情况有所改变。特别是20xx年开展了对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采矿工、保安员、保健按摩师、钢筋工、砌筑工、沼气生产工、电工、服务员、服装剪裁缝纫工、管工等工种的较大规模培训以来,一定程度提高了外出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稳定率。劳务输出规模的扩大,就业能力的提高,给我区农村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劳务经济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据20xx年的统计,我区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创收约80亿元,农民人均劳务经济收入1165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458元的47%。

(二)劳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劳务经济的发展不断将农业劳动力吸纳到非农就业岗位,不断降低农业就业的比重,大量的农民从农业生产中剥离出来,推动了土地的流转和集中经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同时,许多外出务工人员还通过在发达地区务工,受到了熏陶,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技术,积累了经验和资金,增强了创业发展的能力,这些变化,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条件。如xx县永新乡农民皮永义先后在四川、广东等地的一些大型果园打工学艺,掌握了经果林栽培和管理技术后,返乡创办了绿丰兴科示范园,种植经果林200余亩,年收入10万元以上,在他的倡议下成立了永新乡果树协会,带动本乡发展经果林20xx余亩;黔西城关镇凤凰村曾祥龙带回先进的养蛋鸡技术返乡创业,现资产达到了30多万元,并带动了全村80%的农户饲养蛋鸡;xx县竹园乡农民李伦在山东济南天顺牧场务工多年,学会科学养牛和饲料配方等技术,返乡创办了养牛场,年收入5万余元。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一些农村协作经济组织也应运而生,如xx县永新乡没有外出的富余劳动力自发组织了50多个农活承包队,长期在本县内承包农活,农忙季节从业人员达1000余人,人均年收入可达1万余元。

(三)劳务经济的发展,更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外出务工农民受到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熏陶,不仅启迪了心智,学到了技能,增强了市场经济意识、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综合素质也得到了相应提高,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我区农村带来了许多现代文明的信息。一些外出务工人员体会到没有文化的苦处后,特别注重对子女教育。如xx市小坝乡彭学富在外务工十余年,由于没有技术,收入仅能保证基本生活。彭学富深感知识、技能、信息是外出务工中创造业绩的关键,20xx年贷款筹资1万多元送子女到新东方技校学习烹饪技术,现在,其子在深圳开餐馆每天毛收入近5千元,今年上半年,彭学富在家乡修建了一栋价值10多万元的二层楼住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后转变了生育观念,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对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对劳务经济发展的认识有待提高。一些基层干部还没有完全把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到促进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有的甚至认为劳务经济虽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对地方财政贡献不大,因此,对发展劳务经济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只是满足于一般性号召和年初分指标、年终统计上报。劳务经济的发展总的来看,仍然停留在群众自发外出找活干的初始阶段,一些职能部门,还没有真正将发展劳务经济当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来对待,引导发展劳务经济的措施不得力,工作落实得不好。

(二)外出务工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一是文化程度低。以经济、文化相对较发达的xx市小坝镇小坝村为例,外出务工的542人中,小学文化程度194人,初中文化程度308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40人,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高达92.6%;二是职业技能水平低,就业竞争力不强,劳务输转面不广泛。xx县竹园乡显母村是我区劳务输出比较典型行政村,90%以上的农户都有外出务工人员,合家外出的农户100余户,而外出务工人员几乎是从事又脏又累工资又低的建筑辅助工(泥水工);三是自我维权意识淡薄,上当受骗、干活讨不回工资、超时加班加点以及工伤、职业病得不到合理赔偿和有效防治等现象屡见不鲜。据xx市千溪乡吉国祥介绍,在他务工的浙江绍兴“曙光印染厂”这样较大型的企业,工人的健康也得不到保障,由于污染较大,一些工人染上了肺上的毛病,身体不适就自愿离开了工厂,从未有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离厂时体检,进行维权,吉学祥本人也是这样离厂返乡的。而对于企业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这一《劳动法》规定的基本社会保障义务,企业也不履行,广大外出务工人员也根本不知道是自己的权利(我们所到的乡镇政府也几乎不了解外出务工人员缴纳养老保险的情况,甚至不了解养老保险政策)。千溪乡500左右名在浙江浪沙袜业集团务工的人员,有的已在该企业工作多年,没有一个缴纳了养老保险。外出务工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日益成为我区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瓶颈”。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低素质劳动力就业空间不断收缩,劳务输出工作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效果不理想。目前国家投入的农村劳动转移培训经费分属劳动保障部门、农业部门、扶贫工作部门管理使用,培训工作各自为政。全区由上述三个部门认定的农村劳动转移培训机构有50户,但各部门的认定要求和标准都不相同,各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和办学条件参差不齐。而且为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培训多以举办短训班为主,效果不理想,培训专业与市场需求实际脱节,培训后就业率极低。同时,由于培训质量监管工作不力,一些培训机构存在随意压缩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现象。

(四)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建设滞后。县、乡、村三级劳务网络对所辖区内劳动力资源的储备底数不清,相关部门以及培训机构在用工信息方面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造成工作量大、效率低,无法为外出务工人员和用工单位提供较全面的信息咨询等服务。

(五)劳务经济中介服务组织发育缓慢,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无序、盲目的情况。目前全区250个乡仅有18个乡镇设有劳动保障事务所,大部分乡镇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劳务经济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地县设立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业务范围重叠,服务资源不能有效整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全区现有民办职业中介机构12个,但规模较小,服务能力有限,业务范围也大多只限于本地城镇。农村劳动力转移难以形成有组织、大规模的有序转移格局。

(六)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环境差。有的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缺乏对返乡创业人员有效的引导、服务和政策支持。目前,返乡创业人员占外出务工人员的比例不到8%,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一些地方,返乡办企业,手续复杂,更没有扶持和激励机制。少数地方还有严重的吃、拿、卡、要现象。千溪乡张某某两年前返乡创办了一个水果糖厂,工厂管理和市场销售情况良好,但至今仍未办到合法的建厂手续。想扩大企业,又因制约因素多而只好作罢,今年放弃办厂,又外出务工去了。

(七)返乡潮对劳务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今年下半年,由于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回贵州,我区作为本省的劳务输出大区,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将给农业人口就业、社会稳定等工作带来压力。

(一)深化对我区劳务经济发展重要意见的认识,切实加强工作领导。作为一个总人口730万,农业人口649万的人口大区,劳务经济不仅仅只是农户家庭收入的一个有益补充,而更重要的,它是推动我区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充分认识发展劳务经济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对于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于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有着极其深远意义。劳务经济是促进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城市社会转型的杠杆。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精心安排,认真组织,把发展劳务经济和管理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管理,大力提高对外出务工人员培训的水平。一是整合培训经费。由行署组织地区劳动保障部门、农业部门、扶贫工作部门认真研究方法,明确主管单位统筹来自几个渠道的培训经费,合理安排使用;二是整合培训资源,鼓励和引导各培训机构在师资、信息等方面的协作与交流,并加强监管,规范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坚决杜绝不具备资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培训活动;三是探索新的职业教育渠道。目前,许多乡镇中学初中升高中的比例仅40%左右,有60%左右的初中毕业生都是外出务工。因此,可以考虑,调整乡镇中学部分初中班级为职业教育班级,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在普通初中班级或职业初中班级就读;四是加强培训工作的计划性,在继续抓好初级短训的同时,重点抓好高中级培训和中长期培训,提升办学层次,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当前,各级有关部门还要及时了解今年因经济危机失业返乡人员的信息情况,并及时组织这批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这样做,不仅为他们再就业积蓄力量,对维护社会稳定也有积极的意义;五是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坚持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紧密结合,引导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制定培训专业和培训内容,积极推行“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学校垫资培训”、“跟踪企业培训”、“校企结合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实行包学技能、包就业、包维权服务等“一条龙”服务的新模式,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努力搭建为劳务经济发展服务的平台。劳动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乡镇劳务保障事务所,完善服务功能;要引导和大力支持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和就业信息网络,掌握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分布与就业状况;要整合各主管部门以及培训机构,劳务中介组织的信息资源,拓展信息渠道,实现信息共享,为农村劳动力和用工单位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指导、职业中介、跟踪管理等各类服务。

(四)有力推进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一是整合地县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分别设立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二是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和扶持发展职业中介、劳务派遣、农村劳务经济协会、农村劳务经济人等中介组织,形成政府搭台、市场运作、覆盖城乡、运转规范、服务到位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五)切实加大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工作力度。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及时查处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案件。行署驻外办事处的工作职能中增加收集用工信息,为农民工提供维权咨询服务等内容。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要认真设置有关劳动法律法规的内容,增强广大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采取措施,大力扶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一是在行署驻外办事处设立劳务联络处,切实加强与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系沟通,了解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意愿;二是认真研究制定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三是把返乡创业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发挥返乡创业者的优势,积极培育一些“公司+协会+农户”模式的企业,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四是抓住我区当前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的机遇,采取有力措施,组织返乡人员参与到各项建设中去;五是充分发挥地县市劳务经济发展促进会作用,助推返乡创业。xx县“劳促会”成立了一个会长与创业业主的联系会,帮助创业者协调解决创业中的问题和困难,我们认为这是一条可借鉴的经验;五是加强舆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业、扶助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