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乡教学设计(优秀15篇)

时间:2023-12-14 22:51:08 作者:影墨

教学计划对于教师而言是指导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参考以下教学计划,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学设计的要点和流程。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及反思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10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高山流水》乐曲。

学生:搜集有关钟子期、俞伯牙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直接导入。

1.课前大家预习了《高山流水》这一课,会认课文里的词语吗?一起读读吧!

晋国奉命抒情坟墓友谊。

心急如焚如泣如诉风平浪静。

气势磅礴烟波浩渺催人泪下。

一见如故高山流水。

2.师:高山流水,是一个成语,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板书)。

二、题目设疑,初读课文。

(一)想象画面,导入课文。

1.看到题目(课件),你会想到什么样的画面。

2.其实呀,高山流水也是一曲古筝曲,这段音乐中还隐藏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那就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去了解本课的重要内容。默读课文,开始吧。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俞伯牙通过一曲《高山流水》遇到了知音钟子期。)。

2.师:课文的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板书)。

3.谁知道“知音”本来的意思是什么(懂音乐的人、好朋友)。那课文里的意思是什么,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我们运用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一)学习巧遇知音部分。

俞伯牙是怎样一个人,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第1段)。抽生读。课文里还有一个词语也告诉了我们他在音乐上成绩卓著,找找。(琴艺高超)。

1.作为音乐家要找到懂自己音乐的人,容易吗?(为什么这样说)。

2.课文什么地方写俞伯牙知音难寻。(第2段)。

3.抽生读。

4.读后有什么样的感受。(一直都没找到知音)。

5.在第2段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音乐家知音难寻。(琴艺高超,始终)。

6.从“琴艺高超”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始终”你有什么体会。

7.是呀,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伯牙虽“琴艺高超”,但“始终”没有遇到能听懂他音乐的人,能用你们的朗读传达伯牙这种“知音难求”的心境吗?齐读。

(二)知音难寻,乐曲无人赏识,作为一位音乐家来说是多大的憾事,就像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伯牙在做官出使的途中,只能面江对月,借曲抒情,弹奏起自己最喜欢的一曲《高山流水》。

1.课文3、4段中哪些句子描绘了伯牙弹奏曲子时的景象,请用笔勾画。

2.让我们一起走进有美景和琴声相伴的那个傍晚,可以闭上眼想象当时的画面。

3.抽生答仿佛看到了什么。

(三)正在伯牙抚琴而奏时,子期来到伯牙的身边,他听到《高山流水》又会看到些什么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学习5~7段。

1.自读5~7段,勾画出写听了乐曲后钟子期的神态和语言的句子。

2.交流,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梳理。

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子期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

3.从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你是从哪些重点词语体会到的。(啧啧赞叹,意味深长,真妙)。

对,一个“妙”字就道出了子期听懂了伯牙的音乐。那意味深长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意味深长地说?从这个词语你体会到什么?他又是意味深长地说了些什么?子期又一次称赞伯牙的琴声,可以说伯牙弹得妙,子期赞得也妙。

6.抽生读。(谁来道出子期那发自内心的赞叹)。

评价,从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我们感受到了子期在肯定伯牙的琴声,谁再来再试试。

7.齐读。

8.听了子期的赞赏,伯牙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先是看一眼,只觉惊讶,后来再也……)。

9.我们能感受到这时的伯牙心情非常激动,哪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他此时激动不已的心情。(再也按捺不住,猛地站起来)这些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为什么会激动?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呀!伯牙和子期就这样成为知音。此时也许伯牙还会激动万分地说:“你真是我的知音啊。”

10.是啊,伯牙苦于无法找到知音,却偶然遇到一个能听懂自己音乐的人--钟子期,子期这样的赞赏怎不让他激动。

11.教师引读,把三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通过朗读去体会伯牙激动不已的心情。

(四)学习凭吊知音部分。

正因为这样,两人才会“一见如故”,有了来年的约定。第二年伯牙如期来到江边,盼望着子期的到来,而等来的是子期的死讯。

1.自读课文8~12段,说一说让你最感动的地方。

2.生汇报。

3.为什么让你感动。

4.哪些词语、句子让你受到感动,从“噙着泪水”你想到了什么,从“摔得粉碎”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唯一的知音”让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5.大家在读的时候就要通过这些词语把伯牙此时悲痛伤心的心情表达出来。

师:谁来读。

师:我们听出来了,子期也许是短暂地离开,不是永别,谁再来读。

师:说说哪些地方读得好。

生:强调了……。

师:为什么要强调。

师:是呀,通过伯牙的神态语言动作,表现出他此时的痛苦,咱们再读一读。

四、创设情景,强化感悟。

1.自读理解。

这样的偶遇让人激动,这样的离别更让人心碎不已,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流传至今,碎琴山、古琴台也因此得名,成了他们友谊的见证。

自读13、14段。

2.回顾总结。

3.拓展延伸。

是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知音是多么的可遇不可求。俞伯牙和钟子期以一曲《高山流水》结为知己的动人传说,在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故事中,让我们品味到了友谊的真正含义。孩子们,珍惜你的朋友,珍惜你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吧!

教学设计音乐

教学目标:通过表演唱《甜甜的秘密》,聆听《飞来的花瓣》,表现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培养学生与他人之间的交流能力。

教材分析:

歌曲《甜甜的秘密》。

这是一首曲调轻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借物抒情,通过饶有趣味的活动,揭示了学生的心理,唱出了对老师的热爱之情。歌曲为4/4拍、大调式,由二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较多地运用了八分休止符,把学生一连串“悄悄”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第二乐段以较自由的节奏展开,乐句从弱拍起,曲调的跳进形成高低起伏与孩子的亲切语气非常贴切,表达了学生盼望老师发现“秘密”的急切心情。

歌曲《飞来的花瓣》。

有如老师打开了信封,信中叙述的热烈的思念、优异的成就如春风扑面而来,老师的感情升腾,幸福的暖流在心中涌动。接着旋律回落,渐趋平静,传达了学生们温馨、美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唱出神秘、急切的感受,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旋律中的大跳音程要唱准。

课前准备:桔子1个、箱子、歌单。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组织一次特别行动,愿意参加的同学请举手。我有一个请求:我来当这次行动的总指挥可以吗?好,既然这样,一切行动可要听指挥哦!

说到这里,同学们肯定特想知道,这会是一次什么行动呢?嘘,这是秘密,而且这个秘密呀,味道有点甜!

二、初听:

听音乐(出示歌词),谁来说一说,这是个什么样的秘密?

(师拿出一个桔子),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桔子,让我们一起来赋予它神奇吧。请大家闭上眼睛,把你的秘密悄悄地装进桔子里。现在我感到手里桔子沉甸甸地,因为它装了那么多同学的小秘密,我要把它放好。

三、熟悉歌词:

1)在行动开始之前呢,我们要先来熟悉一下这次的任务。请你们按歌词的内容有感情地念一遍。(自己念————指名————齐念)。

你觉得他们在行动的时候是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神秘急切地。

2)配乐朗诵。

四、学唱歌词:

1)再听音乐,假如你是一位小导演,让你为这首歌配上画面,你会选用怎样的画面?

2)一边想象,一边随着琴声用“lu”哼唱。

3)轻轻地跟唱歌词。

4)齐唱。

5)处理:为了把这首歌唱好,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提醒别的`同学在哪些地方应该注意一下?(教师点拨:这首歌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体现哪两个词?哪一部分应该唱出“悄悄”,哪一部分唱出“甜甜”?)。

为什么这个秘密是甜甜的?仅仅是桔子的味道吗?(生讨论:这不仅仅是一个甜甜的桔子,更是同学们一份甜甜的心意。)所以,今天我们要完成的也是一次甜甜的、爱的行动。

6)以“领+齐”的形式演唱歌曲。

五、学唱歌谱:一起把歌谱连起来唱一遍。

六、表现:

2)展示。将好的作品和想法予以展示。(投进箱子)。

3)歌表演。

分小组合作排练。

4)汇报。

一齐朗诵+表演唱。

七、聆听《飞来的花瓣》(机动安排)。

1、有许多的学生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长大成人,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为祖国的建设发挥着他们的聪明才智。那他们是怎样表达对老师的热爱之情的呢?(放《飞来的花瓣》)。

2、师:是呀,不只在校生爱老师,已经毕业的甚至全社会的人们都尊敬老师。现在,你想对尊敬的老师说句什么呢?(背景音乐《飞来的花瓣》)。

先想一想,每人说一句话。

八、课外延伸:采访你最尊敬的老师。

1、我相信每位同学心中都有自己最尊敬的老师,请你在课外找到他进行采访,向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相互沟通。

2、结合采访的内容和所学的歌曲,排一个歌颂老师的小节目。下节课进行交流。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掺和”的意思。

3、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1、收集一些著名音乐家的生平。

2、收集一些维也纳的一些图片资料。

3、一些文字投影。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掺和”的意思。

3、文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4、学习课文的一、二小节。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出示有关维也纳的图片,师作简单介绍。

板书9音乐之都维也纳。

二: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4、交流。

(1)字词。

(2)读书情况。

(3)质疑解疑。

5、默读课文,给课文分分段,并交流。

三:学习第一、二小节。

1、抽读第一小节,说说告诉我们什么。理解“摇篮”一词。

2、学习第二小节,可补充音乐家的有关资料。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

二:学习课文重点段。

1、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然后利用合作的形式学习。

2、交流。

(1)维也纳是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学生说说相机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指导朗读。

(2)分三个层次说:一是这儿到处是音乐大师们的雕像;二是这里的许多建筑都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三是就连王宫花园草坪上的鲜花图案,是用鲜花组成的巨大的音乐符号。

(3)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从四个方面说:一是人们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优美的华尔兹舞曲;二是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三是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室内演奏的传统;四是在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是,会前,会后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

(4)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有名。学生边读书,边说,师边出示图片,边指导朗读。

3、指导背诵其中的一段。

三:总结。

同学们,维也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此时,你想说什么?

四:作业。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述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2、迁移练习。

照样子,写句子: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少年宫是()的摇篮。

()是()的摇篮。

()是()。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仿照第三段,按作者所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描写方法,抓住显著特点多学校的教学大楼进行焦距体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

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师相机指导朗读。

二:迁移练习。

1、读第三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维也纳歌剧院的。

(1)介绍了维也纳歌剧院的设施、规模以及在全世界的影响。

(2)从哪可看出歌剧院的规模宏大?

(3)介绍了歌剧院的哪些设施?

(4)按什么顺序来写歌剧院的?

2、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教学大楼。

(1)外观的形状。

(2)规模,设施。

(3)按一定顺序描写。

3、学生写一写。

4、习作欣赏。

三:作业。

1、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这一组词语描写自己看到的景观。

2、开展“维也纳--音乐之都”专题研究,引导学生组成小组,自行选题。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如课题。

1、齐读生字卡片上的生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

(一)、了解俞伯牙。

2、读第二段,体会俞伯牙遗憾的感情。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1、虽然他是个音乐家,但是找个了解他音乐的人却很难,就在这时,伯牙出使途中,来到汉阳江口,他只能对江弹奏,这时伯牙弹的是《高山流水》。

2、自渎3、4段,想一想哪些地方描写伯牙在弹奏《高山流水》时的情景,抽生回答。

3、让我们一起走进有美景,有琴声的傍晚。播放《高山流水》,生感受,师读课文。

5、正当伯牙弹起这段音乐的时候,钟子期听到这段音乐,自渎5-7段,勾出描写钟子期神态和语言的句子。抽生回答。

6、出示钟子期的句子:

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a、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b、从哪些词说明子期夸的妙,读出气势磅礴的语气。

c、抽生读,齐读。

d、理解“啧啧赞叹”。(不停的赞叹)。

e、赞的是什么?(伯牙的音乐美妙),怎么赞的?再读。

7、再来看看子期的第二句赞叹。

子期又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

a、读一读。

b、伯牙弹奏的是什么?子期赞的是什么?

8、区别体会两句的感情不同,自己体会对比读一读。

9、听了子期的赞叹,伯牙的内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当伯牙弹“志在高山”时,伯牙是什么表情?(惊讶,只是看了一眼子期)。是什么原因?

当第二次赞叹是,伯牙是什么表情?

齐读伯牙的语言:

这时,伯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猛地站了起来,拉这子期的手说:“高山流水,知音难遇。想不到在这里能遇上您这样以为真正了解我的人啊!”

从这句话体会伯牙什么样的心情?

齐读,读出伯牙此时激动不已的心情。(抽生读)。

10、回顾过渡。

子期第一次赞叹,伯牙弹的是“志在高山”,第二次赞叹,伯牙弹的是“志在流水”,对比读一读子期的赞叹和伯牙的话。

(二)《高山流水》悼知音。

1、子期和伯牙一见如故,于是有了来年的约定,当伯牙如期来到汉阳江口,他等来的却是子期病逝的消息。自渎8-12段,说一说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2、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

4、用读体会伯牙的痛苦、伤心。

a、抽生读。

b、抽生评。

c、齐读。

(三)小结。

1、钟子期和俞伯牙的相遇,让伯牙激动万分,而这一次的离别,又让伯牙心碎不已,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才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碎琴山,古琴台也因此而得名,高山流水、知音也有了新的含义。

2、默读课文13、14段,想一想读后的收获,在生活中,你有自己的知音吗?

3、再读课题。

学了这课,你对高山流水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学了这课你该怎么对待自己的朋友?

音乐教学设计

1、能学会《我的家乡日喀则》的二部合唱,体验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并积极参加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2、能积极参与学跳藏族踢踏舞的活动,并能随着歌曲的节奏舞蹈。

3、能初步感受藏族歌舞的风格特点,了解相关文化,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学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二声部合唱的学习,弦子、踢踏舞步。

ppt课件、藏族服饰、电子琴、教学光盘。

一、走进西藏,了解藏族文化。

1、播放歌曲《青藏高原》,教师表演舞蹈。让学生欣赏、感受。

生:............

3、走进西藏。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藏族吗?(播放ppt)藏族的人们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这里有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蓝蓝的天空下辽阔的大草原,有成群的羚羊和牦牛。

二、学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1、听赏歌曲。

2、介绍“日喀则”

师:日喀则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藏语意思是“土质最好的庄园”。

3、读歌词。

师:请大家轻声的读一读歌词,看看有什么疑问。

(指名)。

总结:去掉衬词啊,就不活泼了,很平淡。所以衬词虽然与歌曲没有多大的关联,但是它可以更好的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藏族民歌的特点之一就是大量的使用衬词。

4、复听歌曲。

师:我们一起听一听,再体会一下。听的时候,王老师想考考大家,看谁能听出它的基本节奏。

5、节奏练习。

师:谁听出它的基本节奏了?

(指名)。

师:你拍的真准,王老师这里有一个双响筒,你能不能用它来敲出这个节奏,试一试。

师:还有谁愿意试试(指名)。

师:真棒,你们带着大家拍一拍,其他同学边读边拍手。

6、唱谱。

(1)分别练习高、低声部。

师:大家的节奏感都非常好,下面请随着老师的琴声一起唱一唱歌谱。

第一遍:随琴在心里唱。(慢速)。

第二遍:随琴轻声唱。(慢速)。

第三遍:随琴放声唱。(原速)。

(2)练习。

13—2|1———||。

65—6|3———||。

a、分别练习高低声部。

b、教师唱高声部,学生唱低声部。

c、学生唱高声部,教师唱低声部。

d、女生高声部,男生低声部。

二部合唱:

a、听第一遍:要求听两个声部的整体效果。

师:唱的真棒,仔细听老师的伴奏,我把两个声部合起来了。b、听第二遍:要求听自己的声部,并在心里跟唱。

c、轻声唱各自声部。

(3)练习。

33216165|353211‖。

11216165|321611‖。

师:大家的音准真好,敢跟我接唱吗?就是我唱一句,你接下一句。比如…。

分别练习高低声部。

二部合唱:

a、听第一遍:要求听两个声部的整体效果。

师:唱的真棒,仔细听老师的伴奏,我把两个声部合起来了。b、听第二遍:要求听自己的声部,并在心里跟唱。

c、轻声唱各自声部。

(4)完整唱谱。

7、听音乐装歌词。

师:轻声的跟着老师的琴声把歌词唱出来。

8、歌曲处理。

生:……。

师:让我们用最快乐的心情,最美的歌声一起为日美丽的日喀则歌唱吧!

完整原速唱。

师:你们学的真快,有的同学不仅唱的好,表情也很生动,真是在尽情的歌唱。

三、歌舞结合。

1、学习舞蹈动作。

师:有谁会跳藏族舞吗?上台来跳一跳。我们一起学学好吗?

(1)弦子。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讲解动作要领:膝盖屈伸,身体起伏,手脚同向。

(2)踢踏。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2、歌舞结合。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现在我们随着音乐自己来编一段舞蹈好吗?

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展示。

四、拓展。

1、欣赏〈家乡〉。

师:今天大家的表现棒极了,接下来我们休息一下,欣赏一首歌曲,边听边思考:它与我们今天学习的歌曲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2、讨论交流。

3、总结。

师:同样是歌唱日喀则的歌曲,同样使用了大量的衬词,却因为不同的旋律,不同的速度,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让我们在歌声中一起告别西藏,这节课就上到这儿,谢谢大家!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简洁地复述文章内容。

2.感受娃丽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做一个有优良品质的小公民。

3.仔细朗读课文,理清思路,培养自己读与复述的能力。

4.掌握新生字的音、形,最后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娃丽有责任心、能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6课《信箱》,看看这个信箱又引出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2.板书:16.信箱。

二.通读全文,概括大意。

1.出示问题:问读课文,然后说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字或句子,先作记号,然后小组讨论,说出结果。

3.检查阅读结果(回答得好的及时给予表扬)。

三.再仔细朗读,解决问题。

1.朗读阅读提示,之后解决提示中的三个问题:

a.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

b.娃丽为什么拿到了和哥哥一模一样的钥匙?

c.你想对哥什提亚说些什么?

2.请同学一一回答,找出相关段落,分角色朗读(师做适合的指导朗读)。

从中分析并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想品格。

四.总结全文,谈感受。

1.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2.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感受?

3.结合实际:假如是你遇到了类似的事,你会怎么做?

五.课后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爷爷、奶奶听。

音乐之乡西师版四年级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以杭州湾钱塘江大潮为主题的课文,文章层次分明,其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描述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读来使人身临其境,深受震撼。真是一篇学生喜欢的佳作美文。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真读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点,从而认识到钱塘江大潮是汹涌澎湃的天下奇观。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潮汐”的成因及相关知识。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比热爱。

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能深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小节。学着按时间写作的办法仿写片段《雷雨》。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理解并主动积累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言,并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

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仿写一个片段《雷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爱旅游吗?哪些地方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大家能用平时积累的语句来描绘这些令自己难忘的景象,真不错,老师也积累了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师深情背诵课文3、4。

3、出示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悟:

1、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诵读,对钱塘江大潮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请同学们也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划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读读,推荐给同桌。

3、师按学生回答归纳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4、交流学生喜欢的语句,及时纠正读音。并让学生说喜欢的理由。

三、精读课文:

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被称为“天下奇观”。(并板书)我们一起去看看。

2、指名读课文第2节,你读懂了些什么?师归纳板书:江面平静,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3、“望”字在课文里除了看,还有一层意思--等着、盼着。该怎样读读人们的这种心情?出示图片“江面平静”,配上音乐,学生自己读读。

4、交流读,引导学生抓住“横卧、笼罩、屹立”等词把当时的气氛读出来,注意及时请学生评价朗读的情况。

5、师生对读,请学生体会朗读成功的原因,总结学法。

理解重点词句。

读出人们的心情。

选折合适的音乐。

6、自由读读3、4小节,在学习小组中按学习方法自学课文。

7、交流理解的词语,并读读该句句子。

8、师归纳板书:闷雷滚动,出现一条白线,人声鼎沸、沸腾。

10、体会人们的心情。板书。配乐诵读,学生自由选折音乐,组成小组读读。

11、集体学习课文最后一节师生对读。

四、拓展、探究。

1、关于钱塘江大潮,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引导学生网上学习。并试着向外国游客介绍一下“你眼中的钱塘江大潮。”并把自己的观点介绍具体。

说话练习:“钱塘江有着的大潮。()。

2、仿写《雷雨》。

出示媒体“雷电交加”的景象。

出示要求:运用恰当的语句写出雷雨的气势。

五、回家作业:

1、想象雷雨前、雷雨后的景象,把短文写完整。

2、收集世界奇特景观的资料、图片。

附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

江面平静出现白线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余波西去、恢复平静。

(看)浩浩荡荡。

(听)山崩地裂。

音乐教学设计

1、以明亮、圆润而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表现歌曲活泼、热情、生机勃勃的情绪。

2、初步感受二声部,并唱一唱。

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初步感受二声部。

1、以轻柔、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唱准波音、下滑音,把握休止符时值。

课件、电子琴、梦想卡。

一、导入。

师:彩虹,人人都见过。谁来说说彩虹?它有什么特点?

生自由说。(像桥,有七种颜色……)。

师:听了你们有声有色的描述,我仿佛在自己的眼前又看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是的,雨后的七色彩虹,是那样的美丽、生动,令人赞叹,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七色光之歌》。

(板书:七色光之歌)。

二、学习歌曲《七色光之歌》。

1、初听歌曲。

师:说说这首歌的情绪。

生:欢快、活泼。

2、学习第一声部旋律。

(1)师范唱,生轻声跟唱。

(2)观看视频,学唱歌曲第一声部。

师:找出难唱的地方、特殊符号、解决的办法。(波音、下滑音等)。

(3)全体同学完整演唱第一声部旋律。

3、学习第二声部旋律。

(1)师范唱第二声部旋律。

(2)师教唱第二声部,生仔细学唱。

(3)完整演唱第二声部旋律。

4、演唱全曲。

(1)播放歌曲,请学生完整听一遍。

(2)师用电子琴,教唱歌曲。

(3)解决难点。

(4)齐唱。

师:多美的七色光,多美的七彩世界,那我们就一起带着快乐,带着希望完整的.演唱这首歌曲吧!

(5)老师唱领唱,学生唱其他部分,师生合作。

三、课堂拓展。

(1)师:唱得真好!在这么美丽的七色光的照耀下,我相信你们的七彩梦会更美,孩子们,拿出课前准备的梦想卡,在梦想卡上写出你们的七彩梦想吧!

生写。

(2)师:虽然不知道你们的七彩梦是什么?但是我相信你们的七彩梦一定会很美。让七彩桥带着我们的七彩梦走向未来吧!

(3)师生共舞。

师:我一起唱起来,舞起来吧!(播放音乐《七色光之歌》)。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仿佛看到了多年后的你们,正用你们的勤劳和智慧编制七彩的世界,我相信你们编制的世界一定会像七色光一样美丽!

音乐教学设计

1、了解、接受多元音乐文化,开阔学生视野。

2、通过中外爵士乐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体验爵士乐音乐的风格特征。

3、激发学生练习爵士乐的兴趣,为进一步欣赏和表演爵士乐打下基础。

爵士乐的风格特征。

爵士乐节奏练习。

一、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二、导入——对比欣赏歌曲《茉莉花》——引出“爵士乐”。

三、新课:

1、请大家谈谈对“爵士乐”的印象。

2、教师简介爵士乐的起源,解释“布鲁斯”和“拉格泰姆。”

3、常见爵士乐器的简介。

4、欣赏《南部之子》。

注意:

a乐器演奏部分以什么乐器为主奏?(引出迪克西兰爵士乐)。

b伴奏部分强弱有什么规律(打破传统强弱规律)。

5、欣赏《不知为何》,注意乐曲是否容易唱?(引出连续切分)。

6、爵士乐的风格特征归纳。

7、学生用电子琴弹奏音乐片段,体会爵士乐风格。

8、学生分声部练习与多声部练习节奏。

9、爵士乐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

10、学生即兴表演舞蹈或律动。

四、爵士乐的价值及影响。

五、小结、下课。

资料:《南部之子》是一首由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演奏并演唱的爵士音乐。乐曲速度稍快,表达演奏者愉悦的心情。乐曲开始的前半部分和结尾部分是以小号为主的爵士乐队演奏,当中穿插一段演唱。歌词:在南部有位青年人,英俊潇洒,平时穿着打扮犹如国王一般,是当地女性崇拜的偶像。青年人热爱音乐,把音乐视为生命。人们都把他称为“南部之子”。

《不知为何》是一收由诺拉·琼斯演唱的爵士音乐。在以钢琴和大提琴为主的爵士乐队伴奏下,歌声徐缓、缠绵,曲调松弛、怡然、略带忧伤。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民谣的清新韵律。诺拉·琼斯的演唱音色优美、清新亮丽。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1901-1971)著名的美国黑人爵士音乐家,被称为“爵士乐之父”。表演热情洋溢、诙谐机智。

诺拉·琼斯(1979――)具有“爵士公主”之称,她的演唱融合了爵士音乐、乡村音乐、流行音乐等多种音乐风格。演唱专集《不知何故》曾在2003年第45届格莱美大奖上获8项提名,并获年度唱片、年度最佳单曲、年度最佳新人、最佳流行女歌手、最佳流行乐演唱专集、最佳非古典录音工程专集、年度古典制作人8项大奖。她史无前列地夺得了格莱美所有的四项最重要的奖项。

爵士乐(jazz)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的黑人音乐,后来传入城市风靡美国,并成为世界性的流行音乐。爵士乐是美国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音乐。独特的音乐语言、极具个性的灵活的音乐演奏,时而低沉忧伤,如泣如诉;时而强劲高亢,激动奔放,给人深刻的精神体验和心灵的喜悦。

爵士音乐来源于布鲁斯。布鲁斯是17――18世纪,黑奴怀念故乡和亲人,常常唱一种哀歌表达他们痛苦的心声,由于蓝色在美国被看作是忧郁的色彩,这种悲哀的歌曲,统称布鲁斯。

拉格泰姆钢琴音乐是爵士乐的另一个起源。它从非洲民间音乐发展而成。音乐带有幽默、欢乐、活泼的情趣。乔普林被人们誉为“拉格泰姆之王”。

迪克西兰爵士乐始于20世纪初,它吸收了“布鲁斯”音乐和“拉格泰姆”音乐的成分,形成一种由小号领奏的小乐队即兴演奏特色。最著名的代表就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自由爵士乐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不同于以往爵士乐,在和声、旋律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可以自由、大胆、随心所欲地发挥。它强调音乐本身的强度与张力,加入大量的不协和音,把非洲、印度、日本及阿拉伯等不同音乐融合到一起,采用印度的西塔尔琴、塔部拉双鼓、扩音“拇指钢琴”,以及大量的电子音响设备和打击乐器。它一出现,就受到广大爵士音乐家和爵士迷的喜爱。自由爵士乐队20世纪爵士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爵士乐在我国的历史。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就曾出现过相当规模的爵士乐演出和一些颇具水准的爵士乐音乐家。那时主要是为舞厅伴舞。80年代末以来,爵士乐在中国复兴,并赢得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

音乐教学设计

2、能够通过聆听不同表现形式的摇篮曲,悟出摇篮曲这种体裁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共性,受到美的熏陶。

3、能够从体验摇篮曲情感的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爱伟大与无私,并懂得用实际行动去珍惜。

感受音乐的情感,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尤其是八度大跳的部分。

一、导入。

1、展示一组宝宝熟睡的图片,背景音乐为勃拉姆斯《摇篮曲》,创设优美的意境。

2、学生谈听后感受。

二、主题呈现。

1、显示标题“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2、作者背景介绍。

(1)学生介绍勃拉姆斯生平;。

(2)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三、走进音乐。

2、教唱。

(1)感受三拍子的强弱;。

(2)教唱谱(讲解弱起、休止、装饰音);。

(3)带着情感,用“u”模唱旋律;。

(4)填歌词;。

(5)处理情感;。

(6)集体完整的演唱。

四、聆听与感受不同表演形式的摇篮曲。

五、感悟。

2、陈述这张图片背后的.真实故事。

这是发生在汶川大地震中的真实故事,灾难来临的那一刻,母亲双膝跪地,身体匍匐着,她用瘦弱的背脊挡住了轰然塌下的房屋,为孩子撑起一片生的天地。孩子被救出来的时候,毫发未伤,甜甜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在场所有人感到温暖。在包裹他的被子里,我们发现了一部手机,屏幕上有一条未发出去的信息: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得,我爱你!

音乐教学设计

大班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经常有意无意的用肢体语言自我感知节奏。基于孩子们这个特点,围绕大班建构式主题《开心一刻》,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我选择了这段轻快的音乐,节奏比较明显,并且有变化,在孩子乐于感知的基础上提炼节奏型,促使孩子的无序学习向有序学习发展。此外,这次音乐活动,为贴近孩子生活,巧妙引用当今热门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羊宝宝的形象贯穿始终,使孩子们兴趣盎然。

1、指导幼儿通过儿歌、肢体语言、图谱探知与表现节奏型。

2、在乐器演奏中,幼儿学习看指挥进行节奏练习。

3、乐于参加节奏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打击乐的乐趣。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重点目标:指导幼儿通过儿歌、肢体语言、图谱探知与表现节奏型。

难点目标:在乐器演奏中,幼儿学习看指挥进行节奏练习。

一、导入营趣。

二、学习节奏型。

(一)游戏儿歌激趣,渗透节奏。

师幼进行《捉迷藏》游戏,师有节奏的呼喊:羊宝宝,羊宝宝,你在哪?幼有节奏的回应:咩~咩~,我在这。通过简单儿歌初步感受节奏。

(二)、感受音乐,初步探知节奏。

幼儿听音乐,师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尝试拍打节奏。

师:我们来听一段音乐,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拍出音乐的节奏。

幼儿探知后,师提炼成节奏图谱。

(三)音乐小路增趣,体验节奏。

全体幼儿走音乐小路,体验节奏,进一步探知。

(四)直观图谱学习,掌握节奏。

1、学习图谱。

2、请幼儿用身体动作拍打出节奏。

三、选择乐器,演奏节奏。

1、教师介绍乐器,巧用“约定”组织教学。

2、幼儿选择乐器根据图谱自由敲打,老师分组指导。

3、用手中的乐器集体打节奏。

4、幼儿用图标选择相应的小节,分组合奏。

5、开音乐会,跟着音乐,看着指挥齐奏。

四、小结。

30分钟的音乐活动,多少能带给羊宝宝一些快乐,5分钟的反思,一定能促进我更快的提高。非常感谢省教研室组织这次活动,让我有锻炼的机会,也感谢各位评委、老师和同仁,你们辛苦了!

我的选材是大班上学期《开心一刻》主题中的一个分支。从刚才的活动效果来看,亮点部分想用三个字来概括:“趣、探、活”。

1:活动环节趣味横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次活动分三步走,达到了诱发幼儿兴趣,激发求知欲的效果。

第一步:导入营趣。

《喜羊羊和灰太狼》,是当今最热门的动画片。活动一开始,老师提问:你们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动画片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幼儿你一言我一语,说:“我喜欢喜羊羊,因为它很喜气;我喜欢美羊羊,因为它很漂亮。……”,拉近了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同时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气氛。

第二步:游戏结合儿歌增趣。

捉迷藏的游戏中,老师念富有节奏感的儿歌:羊宝宝,羊宝宝你在哪?在活动现场,看见有的孩子有节奏地回答:咩咩咩,我在这。有的幼儿附和着儿歌拍着手,兴趣盎然!

第三步:音乐小路激趣。

我们设计了一条音乐小路,引导孩子们在上面欢快地跳,巧妙地让孩子们初步感知了节奏的快慢。

“营趣、增趣、激趣”三部曲,步步趣味横生,层层巧妙推进,既实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为后面学习节奏型做了坚实的铺垫,同时,也遵循了幼儿由易道到难,由潜入深的认知规律。

《纲要》强调,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凡是幼儿自己能探索获得的决不替代,凡是幼儿能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所以,下面就来说说第二个亮点“探”

我们一起来回顾几个场景:

场景1:音乐出现时,我放手让孩子们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尝试探究节奏,尽量给他们探知的时间,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有几个孩子探究的节奏被老师提炼出来后,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其他的孩子的探知欲望。

场景2:音乐小路出现后,老师没有先示范跳,而是放手让幼儿尝试跳;。

场景3:幼儿自主选择乐器后,老师没有急着讲授,而是放手让他们自己探究打击节奏。

3:灵活教快活学。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如果教师教法灵活,幼儿自然学得快活。

当幼儿跳完音乐小路后,引发了认知冲突,现场生成了疑问:“谁跳得好呢?”,我注意把握住了教的时机,适时的把幼儿拉回到图谱,使幼儿在渴望的心理状态下,明晰事理,以达到教与学的高效。

另外,运用“约定”巧妙组织教学,使孩子动静有序,松弛有度。

二:不足部分。

1、让孩子“探”的时候,老师放手不彻底。

比如欣赏音乐探知节奏的时候,因为毕竟是比赛,希望能在短时间展现出好的活动效果,所以我总是有意无意的用肢体语言在影响着他们。

2、在“收”的把握上,没法照顾到个体差异。

敢于放手,确实能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有句话说得好:没有聚集的发散是没有作用的。我们可以看到,每个环节尽管我努力的先放后收,但是收的时候,还是没照顾到个体差异,因此在现场能看到有幼儿在用乐器演奏的时候,还有些薄弱。

音乐教学设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教师必须从幼儿的经验出发,在音乐教学之前认真考虑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使新知识落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并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紧密结合。

本次活动教育价值旨在:幼儿听觉信息与故事情节的相结合进行韵律活动;激发幼儿音乐联想;音乐审美体验;创造能力规则意思训练。

1.初步熟悉音乐结构,初步能有规律的做拍手、长鼻子、驴耳朵等动作。

2.借助舞蹈动作、图片等的提示,感知a段动作的顺序及重复、学习运用规律掌握动作。

3.感受音乐律动活动带来的乐趣。

重点:幼儿初步熟悉音乐结构,能有规律的听音乐做动作。难点:感知a段动作的顺序及重复/学习运用规律掌握动作。

1.《木偶奇遇记》已知故事经验。

2.音乐《t'espascappinocchio》选段。

一、热身活动,音乐律动。

二、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听过木偶奇遇的的故事吗?里面的小木偶因为说谎结果怎么样了?

幼儿:小木偶人说谎长出了长鼻子。

2.教师:谁来用动作做一做长鼻子的动作?驴耳朵可以怎样做?幼儿动作示范。

(评析:幼儿对语言活动《木偶奇遇记》很感兴趣,导入环节采用了故事回忆导入,幼儿自主回忆内容,回忆对故事情节,对于木偶说谎变长鼻子驴耳朵记忆较深刻并用动作表现的形式,让幼儿的思维更具体形象性,巩固认知,也激发幼儿的兴趣,为下个环节做好了良好的铺垫。)。

三、教师表演,幼儿观察教师的动作,初步感知歌曲旋律及节奏。

1.教师:刚才音乐里面小木偶做了那些动作?这些动作代表发生了什么?幼儿:“做了长鼻子,驴耳朵,砍木头的动作。”

2.教师:小朋友们说到了...动作(教师出示图片)。

3.教师:我们再来听一听看一看到底怎样的,先做了什么动作在做了什么?幼儿:“变出了长鼻子,驴耳朵然后去砍木头休息,变成了真的小男孩。”

(难点:引导幼儿重点感知动作模型abab模式)。

4.教师完整表演,幼儿动作模仿带领幼儿理清动作顺序,出示正确图谱。

5.师生小结动作顺序。

(评析:整首音乐情节型旋律分明,幼儿在听的过程中大多数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音乐分别代入故事的情节当中,根据音乐或教师提示,并作出相应的动作,表现音乐内容。重点在于幼儿能够将故事与音乐相结合并能感知音乐abab的重复结构,在此过程中教师语言提示幼儿故事内容与音乐融为一体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并在重复的音乐与动作表演中引导幼儿发现故事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以及重复的规律。)。

四、通过动作,图谱,感知音乐动作的顺序及重复,尝试创新动作。

1.教师:这一次我们一起看着图来跟着音乐试一试来玩一玩小木偶变真孩子的游戏吧。

3.教师:小朋友们都特别厉害,基本都会了,那现在要考考你们了,除了刚才学会的长鼻子驴耳朵的动作还有不一样的吗?(请幼儿上前动作创新示范,并请其余幼儿模仿)。

幼儿:兔子耳朵大象鼻子小狗耳朵猪鼻子.....4.教师:现在用你自己喜欢的动作来玩一次吧。

(评析:这个环节是对本班幼儿将听觉信息与故事情节内容相结合以及听力分辨并作出相应动作模仿的一个检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够根据以上环节得到的已有经验,进行模仿表演。教师根据幼儿已知顺序,用语言提示或图谱等方法加以巩固幼儿对于音乐固定模式的理解记忆。并启发幼儿自由发挥创编动作。)。

五、教师引导幼儿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1.教师规则讲述:现在请一个旁边的小朋友面对面,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当ye的时候石头剪刀布,输了的当小天使帮助赢了的小木偶变成真孩子怎么帮助轻轻的摸摸赢了的小木偶的脑袋。一样的小朋友就握握手。(教师示范)。

2.幼儿游戏2—3次。

(评析:幼儿加入游戏环节后,幼儿的角色代入感增强,对于音乐韵律游戏充满了喜爱。在情节音乐背景下,游戏中加入了规则,幼儿不仅在音乐韵律活动中得感知音乐大胆表现,还在音乐游戏潜移默化遵守游戏规则,这种方式的游戏能到达很好的视、听、动统合训练效果)。

六、放松。

1.今天我们有的小朋友当了小天使帮助了小木偶变成了真的小朋友,乐于助人,还有的小朋友虽然当得小木偶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天使的帮助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每一个小朋友都很棒哦,现在我们听音乐轻轻地休息休息吧。

对于4岁左右的幼儿来说,参与音乐活动,兴趣是首要的,因为这是促进其发展的基本前提。本次活动情景导入方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加入并持续参与活动。在此次活动的开展中,我运用了以下策略帮助幼儿掌握活动内容:

1.活动采用的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在活动中幼儿听得专注、动得投入,气氛愉快。通过对音乐的认真倾听,从而运用语言及身体的动作去表现音乐,近而培养幼儿音乐段落的分辨能力以及对于音乐的模式理解能力。要使幼儿对律动活动感兴趣,就应让幼儿动起来,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同时对于音乐听觉以及对音乐的联想表达得到了提高。

2.音乐趣味性强,环节循序渐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玩游戏可以说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也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实践表明: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游戏连续玩上若干遍,仍然兴趣盎然。它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好动、好玩,爱模仿、思维具体形象,符合音乐的感知规律,因此将音乐和故事情节融为一体是可行的教学手段。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让幼儿自己表达想法,不要拘束幼儿的想象空间,动静结合。

音乐教学设计

3、聆听歌曲:教师范唱或播放范唱,让学生熟悉旋律。

4、学唱歌曲曲谱:用la或a或u跟琴哼唱曲谱,跟琴学唱曲谱,难点解决。

5、学唱歌词:朗读歌词,体会歌词的意境、跟琴唱歌词。

6、歌曲情感处理:善于用歌词和情境陶冶法启发学生。

7、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

音乐教学设计

1、在音乐活动中,能对大自然产生浓厚兴趣,感受自然与生活的美好。

2、在演唱歌曲《郊游》、《云》、《旅行之歌》时能较准确地表现出二四拍、三四拍、四四拍等节拍的特点。能背唱歌曲《云》,能较流利地用唱名分句模唱该曲的歌谱。

一、组织教学。

二、师生问好。

三、导入新课:讲一讲《樱桃小丸子》中郊游的故事。

四、新授歌曲。

1、听录音范唱,跟节奏饶教室一圈。

2、听录音范唱,启发学生讲述外出旅游、踏青的见闻。

3、听录音范唱,倾听歌曲中那些部分是相同的,并用彩色笔标出来。

4、轻声哼唱歌曲。

5、听老师唱,体会歌曲中不同段落的情绪(第一、三段用非连音唱法,绘景的第二段则用连音唱法)。

6、分组表演唱。

7、用打击乐器伴奏。

五、欣赏歌曲《秋虫音乐会》。

1、整体欣赏,讲讲音乐会中都有哪些昆虫参加。

2、跟音乐动一动。

六、我的创造:秋虫音乐会。

2、想象自己是个“小小指挥家”,边听音乐边做指挥动作(在音乐的力度、速度发生变化时,指挥动作也要做相应改变)。

3、说一说夏末初秋能听到哪些昆虫的叫声,并模仿。

七、小结。

音乐教学设计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利用百度搜索唐代诗人王维及《送元二使安西》。

(2)利用百度搜索古代乐器图片:编钟古琴古筝埙等。

《阳关三叠》。

教室前方投影背景幻灯。

这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写的琴歌,编入教材第三单元―悠远古风。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后又被谱为古曲,以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这首歌抒发了诗人送友人塞外服役时的离愁别绪,长久被人们传唱。原曲是无声调式,每段后半部分出现了商、羽调式交替。八度跳音程,切分节奏的使用表现了激昂难平的情绪。古朴深沉,略带伤感的旋律,将友人离别时难舍难分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演唱本曲时应注意速度、对符点音符、八大跳音程、节奏切分等处以及十六分音符时值的掌握注意引导提示,这对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十分重要。

(一)、知识与技能。

1、感受、体验《阳关三叠》的音乐情绪。

2、熟练掌握《阳关三叠》的主题旋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赏,引导学生分析歌曲背景,了解“三叠”的含义。

2、以实践、创编等活动形式表现音乐,自己创设情景剧,展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

感受音乐形象,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1、思考、分析《阳关三叠》中特定人物形象,体会作品中特定情绪。

2“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和附点节奏的准确。

:借助百度收索引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听、看、品、赏、唱,全面理解这首歌,乃至有感情地演唱。

1、多媒体网络电脑室。

2、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系统。

1、导入:

播放视频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段,以《滚滚长江东逝水》的片头曲引入本课。

教师在学生看完视频后可以提问学生,所看内容反映我国什么时代的人物,比组织讨论三国演义里的主要人物。

(1)你知道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主要人物?你最喜欢谁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完毕教师引入下一问题。

(2)你知道这首歌是谁写的词,谁谱的曲?

教师简介词作者杨慎,曲作者谷建芬。

听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提示学生思考问题。

(1)感受歌曲音乐情绪,分析音乐形象。

(2)联系歌曲和电视剧,谈谈这首歌对电视剧主体表现有何作用?

(3)你能说出《三国演义》中哪些片段或故事。

学生:空城计七擒孟获三英战吕布群英会赤壁之战望梅止渴桃园三结义等等。

教师由《空城计》中诸葛亮抚琴片段引出对我国古代乐器―古琴的介绍和《梅花三弄》的欣赏。

播放视频京剧《空城计》,提示学生注意诸葛亮所弹奏的琴有什么特点,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古琴。

听一遍古琴曲《高山流水》。

2、教唱《阳关三叠》。

(1)听赏歌曲。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如下:

这是一首描写古人送别朋友到边外服兵役分别时场景的歌曲。歌曲的情绪:深沉、惆怅、忧郁。

引导学生看已经搜索的《阳关三叠》。

师:启发学生,《阳关三叠》的歌词用了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描写了王维送好朋友元二到安西服兵役的情景。目前我们所见的是一首琴歌,琴歌是随古琴边弹奏边吟唱的歌曲。哪位同学了解古琴或见过古琴?(引导学生看课件)古琴:请看古琴,它是一种七弦琴在中国已经流行了三千多年,从古到今,独一无二,常流行于文人雅士之中。除了古琴大家还知道古时候那些乐器?(再看课件展示)编钟、埙等。现在我们一起欣赏一段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感受古琴的音色。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古琴特色:高雅、含蓄、悠远、情意绵绵。

教师小结后换入下一环节,今天我们的人无不仅仅是听、看、赏我们还要学唱这首歌曲。

(2)老师范唱《阳关三叠》。

(3)教唱《阳关三叠》主旋律。

师:这首歌曲有个特点,请大家看旋律,发现什么了吗?(生答)对,不唱的旋律部分加了括号,这叫间奏。间奏是歌曲不可缺少的部分。

注重附点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注意解决难点“遄行、遄行”的八度大跳和切分音节奏。

(3)学生齐唱《阳关三叠》,注意乐句的呼吸和速度。

教师在纠正学生演唱的问题后,进一步提出要求:

a.唱准附点音符、八大跳音程、切分节奏以及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b.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

学生再唱,可以变换形式让学生演唱,比如,分组、独唱等等。

4、听赏合唱曲《阳关三叠》。

3、拓展与延伸:

这首歌唱的友情,要求学生用情景剧、送别诗词收集以及集体在黑板上作画的形式表现歌曲。分组完成,第一组准备情景剧:一人扮演诗人,一人扮演友人、一人扮演吹箫者,一人扮演抚琴者,一人扮演店小二,一人扮演城门监守,几个人扮演吃酒人。第二组集体合作在黑板上作画画面应弄清季节,杨柳依依、春分和煦等。第三组收集送别的诗句,并推举代表准备配乐朗诵。

四、评价与总结。

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呢?你觉得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怎么样呢?(生自评、互评)。

下面让我们在古琴曲《阳关三叠》的音乐声中,感受着古人的送别之情,结束我们这节课的学习。

播放《阳关三叠》音乐。

请学生代表用自己的语言,根据本课所学,结合自己的表现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及感受。

优点,我觉得是在有限的45分钟里,让学生体验到了音乐带来的心灵震撼,走进古曲《阳关三叠》的魅力,体验情感之旅,很好的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互动演绎也很到位,由布置下去查资料,到课堂上的反馈整合,资源共享,学生们做的都很好,很积极。

不足的地方,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情感没能得到恰当表达,感受不到歌唱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