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教学设计(模板21篇)

时间:2023-11-29 18:21:56 作者:碧墨

教学计划是教师为了达到教育目的和教育要求,经过分析研究,制定出来的一种详细安排和预定。教学计划的范文还可以激发我们对教学设计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二年级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感知什么是分类,通过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能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还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能主动把学到的分类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

过程与方法:在看一看、分一分、说一说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体验分类给生活带来的方便。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贴在黑板的各种形状的图形。铅笔。学具准备:

信封装的图片。铅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揭示,像这样,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师:你觉得分类有什么好处吗?(方便我们数数,看起来要好看点)。

师:同学们,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前几天小猴搬新家了,你们想看一看吗?

师:好!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师:同学们看了觉得怎么样,(真乱)的确有点乱,你们能帮助小猴整理一下吗?

师:好,我们现在来帮他整理一下他的房间,哪么怎么整理呢?谁来说说?

师:把书包放在哪里?书又该怎么放呢?(边问边操作)。

师:同学们现在看,小猴的房间通过大家的努力变得漂亮整齐多了!

三、实践操作,教学新课。

1、教学例1,分铅笔。

师:同学们这么能干,老师还请大家帮一个忙。

师:老师这儿有好多的铅笔呢。你们能把他们分一分吗?能!

师:记住老师的要求了吗?其他同学坐好,组长把铅笔拿出来,开始!

师巡视,xx组已经分好了,坐好了,真乖!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们那组分的结果拿上来大家看!(指名上讲台上分,并说明理由。对说得有理的同学奖励一支铅笔。)。

2、教学法例子2先出示例子2图,刚才我们已经会按颜色对铅笔进行分类,现在大家看看你能不能把这些物品分一分,等到生分了之后,问问还有没有分法,你觉得还有什么分法。

四、实际操作、巩固分类。

1、师:同学们真能干,喜羊羊看到同学们的表现,都来表扬我们一年级一班的同学了,他说我们班的同学不但爱动脑筋,还爱帮助人呢,现在老师这儿就有好多的图形,有大的,小的……可是被老师不小心弄乱了,你们愿不愿意帮老师整理一下,把这些图形分一分吗?(能!)。

自己这一组分成4个人一小组,也就是说4个人一起把1个信封里的图形分一分,分好了就摆在桌子上面坐好!注意:一点,4个人一起分的时候要小声的说话,不然被别的组听见了,会照着你们的样子分哟!二点,老师说“开始”大家才能动手分一分。3、记住老师的话了吗?现在其们同学坐好了,组长把信封拿出来,把图形倒出来。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巡视并表扬分好的小组,xx组已经分好了,坐好了,真乖!师:xx组,xx组、xx组你们派两个同学上来分好的图形贴在黑板上让大家看一看。

师:大声的告诉大家你们这组是按什么分的?和他们这组分的一样的把手举起来。你们同意他们的分法吗?(板书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按大小分)。

师:同学们真能干,帮老师把这些图形用这么多种方法把他们分出来了。可见,同一类事物有很多种不同的分法,标准不同,分法就不一样。现在各组组长把图片装在信封里放在这儿。

五、实际应用。

同学们,我们班上有那么多同学,你能给全班的同学分分类吗?

说说你的分类标准.六、课外作业——整理书包。

七、小结并拓展。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知道1时=60分。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3.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动手拨钟的过程中,发现钟表的运作规则,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5.培养时间观念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1时=60分,认读钟面上的几时几分。教学难点:掌握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大钟表学具钟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大钟面,你在钟面上看到什么?并完成:钟面上有个大格,个小格。

(2)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几时多。例如,9时多快到10时的这类题目。并完成:时针走1大格是时。

(3)认识钟面上的几分。并完成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课件演示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从12走到2是几分,从而让学生得出数分钟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4)知道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圈,通过课件的多次演示,体会1时=60分的道理。

(5)认识钟面上的几时几分。例如,3时15分、4时20分、6时35分、9时45分、10时55分、11时58分。

小结:先看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再看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

三、巩固应用。

(1)读一读,写一写,课件出示小明一天作息时间的画面,让学生分别回答,并教会学生用两种方法记时刻。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的教育。

(2)拨一拨,把你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时刻在钟面上拨出来,同桌互动。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1)学会了看钟面,知道1时=60分。(2)学会了看钟面上的几时几分。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一年级初步认识整时、半时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的重点是认读几时几分,难点是掌握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钟表,还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是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的情景来贯穿的,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的教育。

2、注重体验,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1)在教学1时=60分的关系时,我应用多媒体课件多次演示,引导学生看时针和分针的运行情况,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去思考1时=60分的关系,从而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内存联系,理解1时=60分的道理,这样学生自己探索学会了知识,既记忆深刻,又扎实。(2)认读几时几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认识时、分的时候,就注意到要为认读几时几分做辅垫,在认识时,专项训练9时多快到10时的这类题目。认识分的时候,先认5的倍数的分钟,再认不是5的倍数的分钟。有了前面的铺垫,就减缓了教学几时几分的难度。

3、注重操作,巩固新知。在游戏中让学生动手拔学具钟,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助。在怡悦中掌握了读写几时几分。

本节课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出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整节课充满了欢乐,在游戏中结束,学生知识的掌握也很牢固。同时,本节课的教学并不是很完美,教师讲解太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以后教学中,尽量多给学生留一些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动手动脑,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年级一教学设计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钟、零”等8个字,会正确书写“欠、元”等8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读、议、演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在读中体悟到时间的重要,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要做遵守纪律的孩子。

教学准备:

闹钟一只(教师自备)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揭示课题。

1、师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闹钟显示朗诵时间为1分钟。)。

2、这首诗好听吗?有谁知道,老师用了多长时间朗诵完这首小诗?

板书课题:一分钟。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将生字词多读几遍。

2、指名读生字词-开火车读(结合书33页,“找找说说”来认记生字)。

3、再自由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将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

4、指名分段读-评议-齐读。

三、

读第一自然段,指导书写“元、哈、欠、迟”等4个生字。

1、课件出示这一段内容,指名读。

2、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些什么?

板书:闹钟响-元元打哈欠-再睡一分钟-不会迟到。

3、我的发现,在这一段中,有哪些字是我们这课要书写的生字。

4、元元又睡了,让我们把这其中的4个生字各写一写吧!

指导书写4个生字、重点指导“欠”、的写法。

过渡:事情真的正如元元所想的那样吗?他有没有迟到呢?

四、自学课文2~3自然段。

1、自由读:教师个别指导。

2、汇报:自己读后知道些什么?

板书:迟到20分钟。

3、观察书上32页的图,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说一说元元此时的心清。

4、投影显示句子:“元元非常后悔。”

(1)理解“后悔”的意思。

(2)元元因为什么而后悔。

(3)元元是不是迟到了以后进教室才后悔的?找出能表现元元后悔的句子,读一读。

(4)朗读下面三句话,读出相应的语气:

a:元元打了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b:他叹了口气,说:“我要是早一分钟就就好了。”

c: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五、拓展课文,实践体悟(完成目标4)。

1、你们有没有和元元类似的经历?

(也许也是起床耽误了一分钟,还可能是什么情况耽误了?)。

2、你想对元元说些什么呢?

3、大家愿意演一演编故事吗?题目“第二天的元元”。

故事发生时间段为:闹钟响了……到学校上课。

学生自由编、演。

4、汇报演出(在演中议一议)。

六、

总结。

课文,布置作业。

1、齐读课文。

2、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课外调查: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提示:思维要发散一些,不要仅限于同学,还可以是其他职业的人,甚至可以是动物,交通工具……)。

(3)通过调查这些数据你认为自己有哪些收获?有什么建议?

二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10课《变废为宝》。

教学目标:

1、树立初步的生态意识,知道垃圾危害人们的生活与健康,知道减少垃圾就是保护环境。

2、了解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3、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垃圾的危害,学会正确巧妙地处理垃圾。

教学方法:

调查法、讲解法、图示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调查、幻灯片。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前课知识,引出课题。

出示课题,解题。

二、生活垃圾有多少。

1.检查学生调查完成情况。

2.课堂交流调查内容,通过计算知道自己所住楼宇一个单元、一栋楼就会有很多垃圾,那么一个小区、一个城市每天会产生垃圾的数量是巨大的。

3.拓展:了解美国以及中国人均每年扔垃圾的巨大数量。

三、大量垃圾危害大。

1.学生讨论:大量的垃圾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哪些危害。

课堂发言,明确:传染疾病、污染环境,所以不能乱扔垃圾。

2.拓展。

大量的垃圾被垃圾车收走了,它们最后去了哪里?

明确:即使填埋或焚烧,也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3、问题:究竟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呢?

出示儿歌,读一读。

四、这样处理垃圾好。

1.学生自学45页内容。

课堂发言,知道废物巧处理的办法就是分类投放分类处理。

模拟垃圾分类,让学生知道垃圾如何分类。

2.自学46页内容,让学生了解可回收垃圾可以重新制造出新的产品,把废物变成宝贝。

3.了解一些废物循环利用的巧办法。(以废塑料瓶、废纸为例)。

4.通过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废物分类处理可以把需要焚烧和填埋的垃圾量减少到最小。

五、智慧生活垃圾少。

通过幻灯片教给学生一些改变购物习惯、生活方式以减少垃圾形成的办法。

六、课堂总结。

再次出示儿歌,总结全课。

【附】。

垃圾分类知识。

一、可回收垃圾。

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盒等等。

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等。

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

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牙膏皮等。

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

二、餐余垃圾。

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

这些废弃物经过堆肥处理,可生产有机肥料。餐余垃圾的集中处理减少了和其他垃圾混杂之后形成的蚊虫、苍蝇的滋生。

三、有害垃圾。

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四、其他垃圾。

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通常根据垃圾特性采取焚烧或者填埋的方式处理。

二年级教学设计

1。认读生字12个,会写8个。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考虑、多问几个为什么。

教材分析。

本课课文的故事很古老,但很符合现代教育观念,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是从生活中最细小的地方开始的。

学校与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对大科学家的故事都很感兴趣,教学中可以利用并继续培养这种兴趣,鼓励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

公开课教案。

(一)交流资料,谈话导入。

1、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你了解的科学家有哪些?能说一说它们的主要事迹吗?

生1:我通过看书,知道了张衡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发明了能预测地震的“地动仪”,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生2:我在爸爸的协助下上网查询了爱迪生的有关资料。爱迪生是著名的发明家,他一生共有1000多项发明,我们熟悉的电灯、电影都是他发明的。

2、激情揭题。

师:(出示牛顿在苹果树下深思的幻灯片)发挥你的想象,你认为牛顿在树下想什么?

生1:我认为,牛顿是在想怎样把树上够不着的苹果全都摘下来。

生2:我认为,牛顿是在想苹果摘下来以后,怎么运回家?

生3:牛顿在想苹果熟了为什么往地下掉,而不向天上飞?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牛顿,一起学习《苹果落地》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自主识字。

1、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师:请同学们自身试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干把课文读通顺?

生1: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认字表、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问老师。

生2:还可以看上下文猜一猜。

生3:读课文时,要看准了再读,不能随便添字,漏字,读不好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后,开始讨论汇报:自身读明白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地球有吸引力是他最早知道的。

生2:牛顿遇到好奇的问题善于观察和考虑,我以后要向牛顿学习。

2、自主识字,合作交流。

(1)现在,老师已经给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了一套生字卡片。请你们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干使小组中的每一个同学都能把这些生字读准。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巡回,了解各小组活动的情况。

(3)检查生字:老师可指名读生字卡片,也可检查学习小组认读生字的整体情况,教师和时评价。

(4)做游戏巩固生字。

具体操作:黑板上画有一棵苹果树,树上贴着许多苹果,苹果的反面藏着生字,学生抢着读生字并组词。

(在识字过程中,“左”和“右”两个字个别学生区别不开。“秘”和“密”在口头组词时有难度,教师应适当点拨,拓宽学生思路,除“秘密”外,“秘”还可以组“秘书”、“秘方”、“秘诀“等。“密”可以组“密码”、“密切”、“严密”等。)。

(三)读好课文,深化感悟。

1、认识了生字,我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请自由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生1:苹果幼稚后落到地上,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牛顿为什么感到奇怪?

生2:在牛顿以前,为什么没有人研究苹果落地的原因?

生3:老师,我不明白“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生4:“抛开”这个词的意思我不明白。

3、学生自由选择自身感兴趣的问题,小组讨论,集中大家的智慧想方法解决。

4、汇报交流。

生1:苹果落地,在我们看来是很正常的现象。牛顿小时候善于观察和考虑,当他看到苹果落地时,脑子里发生了疑问。因为能够发现问题,牛顿经过观察和研究,才发现了地球有吸引力。

生2:通过看书我还知道,英国科学家瓦特小时候,发现水开以后,壶盖不停的上下跳动,他对这一问题发生了疑问,长大以后经过研究和试验,终于发明了蒸汽机。

生3:在牛顿以前,当然也有苹果落地的现象,只不过人们把它当成正常的现象,没有从中发现问题,更谈不上研究了。

生4:通过讨论,我们认为“自言自语”是指牛顿跟自身说话。

5、看了牛顿的表示,对你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对好奇的问题或现象,多观察,多考虑,多问几个为什么)。

(四)引导质疑,拓展延伸。

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

生1:地球有吸引力,是不是地球内部有一块巨大的磁铁?

生2:假如地球没有吸引力,我们会飞走吗?

生3:地球有吸引力,为什么不会把太阳、月亮和星星吸过来?

2、学生能回答的,让学生回答,不能回答的,让他们选择自身喜欢的问题走出课堂,想方法查阅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

教学反思。

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2、表演歌曲《其多列》。

1、通过《其多列》的演唱的、感受哈尼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哈尼族儿童的生活情趣。

2、通过组织学生学习歌曲,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

3、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练习随歌声和乐曲进行节拍,初步做到均匀、正确。

1、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哈尼族儿童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认识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正确打出歌曲的节奏。

3、为歌曲创编舞蹈和歌词。

课件、电子琴。

1、创设情境师以提问的形式开始本节课。

2、通过短片让学生认识一下各个民族。

3、请同学们认真记各民族名称,让同学们比一比谁是我们今天的记忆之王。

1、师出示哈尼族乐器并向同学作介绍。

3、生用自己语言来描述歌曲内容。

4、师再次放音乐并带领学生随音乐做律动。

5、节奏创编练习:师板书两个八分音符和一个四分音符,作讲解后,让学生用跑来代替八分音符用走来代替四分音符,然后根据老师给出的节奏进行儿歌节奏创编。接着将《其多列》的歌词按节奏读出来。

6、师播放儿歌《其多列》生小声跟唱。

7、随老师的范唱学习二、三段词,如学生记不下词,可用动作辅助(老师可教几个动作,也可让学生即兴创作)。

8、学生随音乐完整、整齐的演唱歌曲。(老师随时纠正学生在演唱中出现中出现的不同——尤其是姿势及演唱方法)。

9、熟练的唱下之后,可进行小组及个人的表演,鼓励学生不仅可以与大家一起整齐的歌唱,还能勇敢自信地进行独唱。

10、舞蹈创作表演,让学生自己根据儿歌进行编舞并上台表演,师评选出舞蹈小明星。

小结教学内容与学习情况。

二年级一教学设计

1.复习旧知。

师生对口令,复习2、3、4、5、6的乘法口诀。

2.情境导入。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说一说,填一填。

师:同学们算的真快,到底有多少天呢?为了方便,我们用表格把数据记录下来。这个表格你能看懂吗?第一行表示什么?第二行表示什么?一个星期有7天,2个星期有14天,后面的会填吗?请大家打开数学书80页,把这个表格补充完整,看谁填的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

2---一样不一样。

生自查。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请大家读一读口诀。

(3)理解意义。

生交流。

(4)找关系。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口诀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1个7)不相邻的口诀它们的积相差几?(不相邻的口诀前面的数相差几,积就相差几个7。)。

举例说明。

4.找方法,记口诀。

(1)记口诀。

师:请大家利用口诀之间的这些关系来背诵口诀,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4---示?第二个箭头从42指到56,有几个7?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6个7和2个7合起来是不是8个7?下面这个空你会填吗?试一试。

交流汇报。

师:想一想,还有其它的填法吗?

生交流。

三、应用口诀,巩固新知。

1.把口诀补充完整。(出示)。

2.课本81页的第1题。

3.课本81页的第2题。

4.课本81页的第5题。

7×7在这幅图中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刚才的把8个7拆分成两部分相加的形式吗?请完成81页的第5题。

先画一画,再填一填。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都有哪些收获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

6----。

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和学生自学。全册共22课,活动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单一到综合、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教材编排方式较一年级教材有所改变,所以教学的设计也要有所变化:

1、更加重视学生活动的设计。

2、加强了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综合。

3、各学习领域没有十分明确的划分,它们总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综合。

三、教学目标:

11、激发学生爱美、寻美、创美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的情感。

2、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各种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3、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尝试使用多种媒材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并能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造型活动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4、鼓励学生观察生活、欣赏美,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5、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综合、探索体验活动,发展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四、教学措施:

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发展创新思维和能力。要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创新的欲望。

3、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美术学习不单是一种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要在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

4、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凭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要尊敬和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创造成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尊重。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性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了解各学科的共通之处和相异之处,理解美术对生活的独特贡献,使他们真正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6、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传统美术课程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甄别,现代课程评价应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突出评价的过程和个性差异性,建立发展评价体系。

7、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影像、范画、参观、访问等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努力开发当地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9、设置各种奖励措施。除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之外,奖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设置各种奖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

五、教学进度:

二年级《假如》教学设计

本课属于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每一个孩子都爱幻想,不受时空约束地自由遐想,可以说,幻想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孩子们是在童话故事和动画的陪伴下长大的,在不断的梦想中长大的。一段新奇有趣的动画片,可以让学生神之以往;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更可以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假如我是巨人》这一课,就是让学生大胆自由、敢于打破常规地把想象的故事表现出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己编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他们乐意想象自己就是某一个童话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相关的联想。

1、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重点: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

难点: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1、学生用具:学生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

2、教师用具:课件、范画等。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情导入。

1、师:听说咱班同学特别爱猜谜语,那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出个谜语好吗?

请听题!站立好像一铁塔,坐下犹如一小山。两脚就像电线杆,力大无穷把山搬。

师:你们猜猜是什么?——巨人。

【设计意图:导入部分以谜语引入,使学生初步感知巨人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二)比较大小。

师:比一比它们两个谁大谁小啊?生:狮子大,老鼠小。这是真实生活中的大与小。

老师今天要帮帮小老鼠,给他施些魔法,注意看。(出示课件)问:谁变大了?谁变小了?

3.小老鼠多神气呀!当然这是我们想象出来的,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板书:假如我是——)。

(二)展开想象中的巨人。

1、比较想象中的巨人。

师:假如你是巨人,你会不会比谜语中所说的巨人还要大呢?——那你有多大?

生交流。(如:我有太阳那么大;我比宇宙还大;我的眼睛就有皮球那么大)。

师:原来咱们班有这么多大巨人啊!

2、影片欣赏——乐于助人的巨人。

师:想不想见见小人国的大巨人?

课件出示大巨人——他的名字叫做格列佛,是经典名著《格列佛游记》中的主人公。

猜一猜格列佛会有多大?会有多高?(教师出示图片)。

生:比楼房还高。

师:格列佛像一个巨人。

师:请仔细观察这幅图,再想象一下,在小人国里大巨人遇到哪些事情呢?

生交流。

师评价:你们的想象力真独特,我很喜欢。

陈述:一天,格列佛乘的船在海上遇到了大风浪,格列佛和船员纷纷跳海。当格列佛。

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身上被绳索绑着,身边还站着一些小矮人,他们有的还往格列佛的身上射箭呢!但是格列佛宽厚的原谅了他们。渐渐地,格列佛和小矮人成了好朋友。看,小矮人还在格列佛的头发里玩捉迷藏呢!不久,小人国遭到了邻国的攻击。格列佛制止了战争并劝说国王不要攻打别的国家。后来,他们都过着幸福的生活。

现在你认格列佛是一个怎样的巨人呢?

生:他是个勇敢的人;他是个乐于助人的人。3、创设情境展开联想。

师:你们想成为他这样的巨人吗?

师:假如你是巨人,你也来到了一个小人国,你会有哪些奇遇呢?

人,任意驰骋其丰富的想象。】4、学生作品欣赏。

师:1、要不我们来看看其他巨人是怎么做的?

2、请仔细观察巨人在做些什么?他们的姿势又是怎样的?

师:现在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也想成为巨人,他是谁呢?就是这位多多小朋友!只要我们一起喊出这道口令(古里古里,多多变!)他的愿望马上就实现,不过我们要思考,接下来多多和他周围会有什么变化呢?大家准备好了吗?魔法口令是——古里古里,多多变!变!

师:对!多多变大了,旁边的明明变小了,这样我们的多多就成了巨人。

(三)学生作画、师指导。

师:在绘画前谁来提醒同学们应该注意什么?主要人物大些画……。

对,现在看老师是怎样画的呢?(教师示范)回顾一下刚才老师绘画的步骤。

好了同学们快拿出你手中的笔开始吧!

(四)作品展示、讲评。

先画好的可以贴到黑板上。

1、生评: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他画了自己变成巨人后在干什么?是哪位同学画的?请他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2、自评:还有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要想把某一样物体表现的更大,除了把它本身画大还可以把周围物体缩小的对比方法来表现。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画画时,能灵活运用对比画法,画好每一张画。

今天我们学习了假如我是巨人,同学们的作品都非常出色,特别有趣,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巨人”,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播放课件)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也做一个精神上的“巨人”,勇敢、善良、乐于助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联系生活中“巨人”,从而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渗透。】。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并很好地为生活服务。

教、学具准备:课本第31页中例4所需要的商品。

学习过程:

一、用谈话的方式引课。

问小朋友们喜欢逛商店吗?他们喜欢,再让他们猜猜练习本、文具盒、球、球拍等的价钱。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儿童商店,展示各种商品和单价。

2、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开始购物。

(1)先说说你有多少钱,准备买什么?在组里谈谈自己的购物打算。

(2)小组分工合作,有的扮演营业员,有的扮演顾客。

(3)学生开始购物。

3、在全班交流你们购物的过程。以表演的形式展示。

例: a、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

b、我想买5辆小汽车。

c、应付多少钱?

d、应付20元。

4、请表演的d同学说说他们是怎样算出来的。

12÷3=4(元)            4×5=20(元)。

5、再请一小组上黑板前展示他们的购物过程。

6、小组相互交流。

7、师生小结。

三、学生独立完成第31页的“做一做”。然后根据“做一做”的图提出能用乘除两步运算的问题并相互解答。

四、全课总结。

二年级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 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加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3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造“回收废电池”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先让学生估算出得数的范围,再自主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在交流时,可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使学生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因此,在进行竖式运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才能相加。此外,教师克结合这一素材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交流的意识,逐步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

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学校及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节学习前已经学习了百以内的加法,基本掌握了加法的计算法则,这就为学习万以内的加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不同的是过去两位数加法只限于100以内,只存在一次进位的情况,本节主要学习的是三位加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的运算方法,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法的难点。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数加法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新课标教材在编排加法这一内容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改变了过去单纯出计算题教学的形式,而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具体情境引出计算问题,使学生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设计

一,谈话,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1出示电池,谈话:同学们认识它吗?它有什么作用吗?

2提问:废电池对大自然有什么污染?把你收集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3提示课题:为了减少大自然的污染,所以我们要回收废电池。

二,探究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1出示二年级回收废电池的情况统计表。

2提出要求:根据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加法问题?能列出算式吗?

3听汇报,板书问题。

4提出要求:先估算一班和二班一共大约回收了多少节?

5指出:200是估算的结果,究竟是多少还要通过计算。怎样列竖式计算呢?小组讨论。

6听汇报,点拨。

7提问:进行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年级教学设计

10、学生实践创作。

(3)我们还需要一个演唱团。选两个组分角色来演唱。

好,下面请各组的同学在组长的指挥下,开始训练。

第一遍音乐请伴奏的同学表演,第二遍音乐分角色演唱,第三遍全班合作。(请同学们把道具放在桌子上)。

11、总结。

师:同学们表演得真好,就好象是开了一场小小的音乐会,真是团结起来力量大!今天我们学习了《大鹿》这首歌曲,小兔遇到困难时,在大鹿的帮助下,脱离了危险,同学们也要象他们一样,要团结友爱,乐于助人,我们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12、随《大鹿》的音乐出教室。。

最后让我们一起在《大鹿》这首音乐中,边唱边跳,愉快地结束这节课吧!师:小朋友们,再见!

第一课问声好。

教学目标:

一、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二、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三、主动评价自身和他人的歌唱与扮演的优、缺点。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听录音范唱《早上好》,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同学拍手、踏脚(三拍子8小节;二拍子8小节。)。

2、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同学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同学自身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同学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曲熟悉后,可将同学分成两组形成小圆圈,按课本右下角“走”的方式,边走边唱。

6、分组编创《上学路上》,边唱边扮演。假如自身感到满意,就在自身的课本上画上一朵大红花。

第二课时。

一、聆听《森林水车》。

2、教师可结合图片向同学简介欧洲古老的水车,让同学有直观的感受。

3、复听音乐,用彩色笔涂颜色或画线条表示自身听到的水车声、流水声、鸟叫声、太阳升起的感觉。让同学自由想象,用自身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二、扮演《小麻雀》。

1、听歌曲录音拍节拍,感受歌曲。

2、第二次听录音边拍节拍,用轻声哼唱。

3、听教师范唱,小声跟着唱歌词。

4、听教师弹琴,边唱边看图、做动作,用动作协助记忆。

5、听录音,分小组编创歌词和动作。

6、将四组同学编的歌词和动作综合成四段,分段扮演。

第二课时间的歌。

目的要求:

一、通过听《在钟表店里》、《调皮的小闹钟》,长《时间像小马车》、《这是什么》,感受音乐所描绘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珍贵,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在钟表店里》。

1、初听音乐,同学根据音乐展开联想。

2、复听音乐,听到相同的音乐举手表示。

你感到音乐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聆听《调皮的小闹钟》。

2、听音乐,同学可随着课本上的图谱用手指指点。

3、发现小闹钟有什么特点?复听时每次都用手点出来,表示时间到了。

4、再次复听时,把小闹钟走动的声音画在课本上,看看谁画的次数准确。

第二课时。

一、扮演《时间像马车》。

1、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同学听录音跟唱歌曲,边唱边用手按课本上的示意线做旋律的走向动作,感受音的高低。

2、这首歌速度比较快,演唱时尤其要注意节拍重音,字头要清楚,唱“哒哒”时应舌尖动作,使吐字清晰,唱时省力。

3、初步学会歌曲便可以将同学分成小组听录音,编创歌曲动作,选择打击乐器。

选择哪几件打击乐器伴奏这首歌曲比较理想?

哪件乐器像马铃声?哪一件乐器像马蹄声?

小马车奔跑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声音伴奏?

怎样变换力度敲击更加合适?

4、分组汇报,一组同学扮演,一组同学唱歌,一组同学打击乐伴奏,一起合作完成歌曲的表示。

二、扮演《这是什么》。

1、静静地听歌曲录音。

2、听教师范唱,素者教师的歌声轻轻拍手、拍腿。

3、小声跟着老师的琴声有感情地读歌词。

4、跟着琴声填唱歌词。教师注意指导同学用轻松而有弹性的声音清楚地咬字唱歌。

5、分小组扮演歌曲。

6、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怎样敲最合适?听一听是否与同学的歌声融洽在一起很好听。

第三课童话故事。

目的要求:

一、通过听《糖果仙人舞曲》、《小天鹅舞曲》,唱《小红帽》、《有一个人在林中》童话色彩的音乐和歌曲,感受体验乐曲轻松活泼的饿情绪。

二、结合口风琴键盘认识d、r、m,能按正确的姿势、按字母谱准确吹奏口风琴。

三、主动参与编创动作表示歌曲,填唱名,选择打击乐等音乐时间活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2、复听时,让同学扮演小天鹅即兴舞蹈。

3、引导同学选择一两件打击乐器合着音乐敲击。

4、在适当时机简单介绍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

二、聆听《糖果仙人舞曲》。

1、初听音乐,教师可不将剧情,让同学静静地感受音乐的梦幻色彩。

2、复听音乐前,教师可讲述《胡桃夹子》的小故事,引起同学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扮演《小红帽》。

1、用听唱法学唱歌曲。从感受入手,多听录音或范唱。

2、在同学跟唱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和时纠正。

3、可指导同学看课本上的图做动作。还可以启发同学编创与课本不相同的动作扮演,培养同学的求异思维。

4、还可以启发同学根据童话故事《小红帽》改编歌词,加入情节扮演,可制作刀道具配合扮演。

二、扮演《有一个人在林中》。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

2、反复范唱两次,让同学找出相同的旋律,唱一唱。

3、跟着老师有感情的读歌词,填唱歌词。

4、学会歌曲后,分角色扮演歌曲。

5、还可以分组吹奏,每人只吹奏一组,接着吹奏下去,形成连奏(慢一点吹奏,)中间不要空拍,假如谁没有接上,就请他为同学们唱支歌。

6、选出优胜组为大家扮演。

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提要】该篇《岭南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画家眼中的儿童》由应届毕业生小编特别为需要儿童教案的朋友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内容如下:

【教学目标】初步感知中国画和油画不同画家眼中的儿童工具材料、技法所产生的不同艺术风格;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内容、造型要素等的感受。画家眼中的儿童感知中国画的“文房四宝”和油画的“油彩和画布”,在比较中体会作者对平凡美与生活美的发现与创作情感;体会画家对生活美的感受与表现生活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形与色”的感受和童年“美与趣”的回忆。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画“线造型”与油画“块面组合”的艺术形式。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内容】画家眼中的儿童。

【教学过程】。

一.体验活动:创设岭南版美术教案画家眼中的儿童尝试“文房四宝”和“油彩画布”的情景。

摸一摸:让学生在触摸中尝试文房四宝和油彩画布,初步感知两种不同材料、工具的特点。

画一画:用毛笔和油画笔画“点”和“线”,观察两者有什么不同。

找一找:你认为教材中哪些作品选用了“文房四宝”,哪些选用了“油彩。

画布”?你是从哪里观察出来的?

二.体验活动:比较工笔画与意笔画的不同。

想一想:比较《小庭婴戏图》、《牧牛》、《蒲公英》三张作品,作者哪些地。

方用了流畅细腻的线条,哪些地方用了粗犷的线条表现?

说一说:流畅细腻的线条给你什么感觉?粗犷的点、线给你什么感觉?

三.探究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张画进行欣赏与评述。

选一选: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它给你什么感受?(提供选择词语:欢乐、

吉祥、热闹、乡土气息、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可爱、大自然气息、有趣、

文静、调皮、生动、亲情等)。

说一说:作品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引导观察作品的形与色,

体会不同画种、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及生活情趣。)。

四.评述活动:评一评我喜欢的好作品。

描述:作品中描绘了什么?给你什么感受?(提供一些美术语言,让学生选择。)。

分析:以个人或小组合作,在作品中找出使你产生这种感觉的地方。(引导欣赏作品的造型与色彩)。

解释:教师提供作品的背景资料,或补充解说。

评价:说说自己对作品的感想或提出改进意见。

五.评述活动:感受自己的生活照片,美在哪里?

找一找: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张生活照片岭南版美术教案画家眼中的儿童(。

提供相关词语让学生选择,如快乐、亲情、有趣、可爱等)。

说一说:描述一下照片上的情景(引导细致的观察),自己在干什么?

画一画:我的童年。

评一评:我的作品美在哪里?同学作品美在哪里?(与同学作品比较一下)。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长度单位已有初步的认识,并且学会了测量,但少数学生对单位之间的换算还不够熟练,有待进一步的巩固与熟练。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会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一、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二、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三、估计与测量。

(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设计意图]: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进行估计与测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两次估计并测量黑板的长度,强化对米的长度表象。

四、课堂小结。

略。

二年级教学设计

新教材主要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尤其要求学生将知识与社会相联系,因为新教材增添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科学、技术、社会,目的就是要学生动手动脑学物理,理解物理并应用物理。而新教材不设习题,也说明了新教材对培养学生的新的要求。学生只需理解了所学的物理知识,然后与身边的现象相联系,学会理解和分析身边一些常见的现象。教学过程中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1页三、班级情况分析。

初二(2)班的学生上课纪律良好,但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活跃,回答问题不够积极。

初二(1)班的学生上课纪律好,且学生比较活跃,对新教材比较能适应,但也欠缺学习的主动性。总的来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主动性都有待加强,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

四、具体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认真备课,上好第一堂课,认真批改作业,鼓励学生提问,耐心给学生讲解。认真做好备课、上课、课后总结的工作。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物理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多向他们提出问题,尝试找到更好更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

3、加强阅读,多些了解新闻、新科技,在教学过程当中与学生分享,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积极开展物理实验,也多些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令学生勇于讨论,多思考,多观察,多动手。

第2页中。

2、将各知识点归纳、总结和分析,每讲完一章书都进行测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的内容。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课前将实验的要求同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并顺利地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思考、和观察等能力。实验后检查学生的实验册,看学生实验的结果,从中发现问题,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的方法和理解所学知识。

(四)、情感教育。

第3页要针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等薄弱环节巧下工夫;第三、辅助后进生加强知识的巩固。

第4页。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8页《对称》。

依据从具体到抽像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实物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学会画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画面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什么是对称。

多媒体,图片、剪刀、彩色纸。

一、看一看,情境引入。

1、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特地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大自然里的童话故事,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故事内容:在播放录像的过程中我边解说: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蝴蝶和蜻蜓发生了争执,都认为自己最漂亮,一朵小花给它们出主意:让它们一人分一半,组成的图形也许就是最漂亮的。

2、我让学生观察组合成的图形,发现和原来相比,并不漂亮。

3、师:像蝴蝶、蜻蜓那样,两边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就是对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对称。(板书课题:对称)。

4、举例。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有的是大自然中的对称对象,有的是人们受到这些对称现象的启发设计出的`许多具有对称美的东西。谁愿意来说一说?(红领巾、衣服、裤子、人……)。

二、分一分,自主探索。

1、过渡: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又是怎样对称的?我们又怎样来证明它们是不是对称图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为了研究这些问题,老师特地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平面图形,你们瞧!

(出示:蝴蝶、杯子、青蛙、蜻蜓、钥匙、枫叶、菠萝、桃子图片)。

2、师:这些图形都是对称图形吗?你们想不想来分一分哪些是对称的?哪些不是对称的?

3、学生动手分,教师巡视。

4、师:你们怎么知道这些图形是对称图形,有什么办法来证明?(对折)刚才,你们通过折一折,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与同学说一说。

5、学生讨论发现,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三、找一找,提高认识。

1、师:现在,我们把折过的对称图形打开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有折痕)。

2、教师演示,对折一只蝴蝶图形。

3、师:对称的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

4、师:同学们,这些图形,通过对折,发现它们能完全重合,我们就把它叫做“轴对称图形”。

四、辨一辨,深化认识。

1、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几位老朋友,它们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一会儿,它们出来的时候,如果你们认识它,就大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

2、师(慢慢地贴上正方形、长方形、一般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图形)。

3、师:在这么多老朋友里,有没有我们今天认识的轴对称图形呢?老师也你们准备了这些图形,请大家找一找里面的轴对称图形,折一折它们各自的对称轴,说一说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4、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5、学生汇报结果。

五、剪一剪,实践体验。

1、师:刚才有同学问老师,桌子上的彩色纸和剪刀,有什么用呀?现在,我就告诉大家,老师要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2、师巡视,指导学生把作品贴在黑板上。

六、说一说,拓展延伸。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对称。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这些对称的图形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美)。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结合新课标的精神,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的较为突出:

1.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

生活中有许多的物体(包括建筑物)是对称的,这样就很容易找到学生学习这个知识的生长点。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无论是从导入到探索新知,还是欣赏操作活动,我都注重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实践活动,营造出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教学以播放录像激趣导入,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对蜻蜓等对称图形很熟悉,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探究“对称”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进行剪纸、折纸,人人经历剪的过程,发现了只有对折后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而折纸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对称轴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极限思想。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3.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去经历、去体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

在探究“对称”的知识过程中,先让学生试着剪一剪,然后比较、演示,揭示“对称”的秘密,然后又通过画一画、猜一猜、折一折、举例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去体验、去感悟“两边大小一样”。

巩固应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再创造,学生举例说出了很多身边对称的物体,并指出了它们的对称轴,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还给了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发展需求,较好地体现了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

二年级《假如》教学设计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假如》板书课题。

2、假如老师给你四组词语,你能带着你的理解读读他们吗?(课件)

马良 寻食 哭泣 操场

缩着身子 轻轻叹息 苦苦等待

寒冷的北风 遥远的地方 不幸的朋友

红红的太阳 好吃的谷粒 健康的身体

3、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看了《神笔马良》的故事,知道善良的马良有一枝神笔,(板书:马良的神笔)马良用神笔画什么就有什么。

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最想画什么?

4、过渡:哇,一个假如引来同学们这么多暇想和希望啊!

5、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是到处都很美好,还有许多不幸(不如意)需要我们去关心,需要我们去帮助。请看(课件)作者从身边观察到的不如意(板书:观察?眼睛)

图1:一棵光秃秃的小树在寒风中独立。(树上不能有树叶)

图2:树枝上鸟窝中的两只小鸟神情悲伤,滴着眼泪。

图3:一个孩子坐在轮椅上,透过窗户望外面的世界。

6、静静地看,你想说什么?(可以选择说其中的一幅。)

第一个假如

1、放大图1

2、静静地看,你想说些什么?(提示:这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出示:寒冷的北风)

3、提示:在寒冷的冬天,小树怎么啦?(出示: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4、你能演一演在寒冷的北风里站立的小树吗?

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

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

5、师:呼呼呼,北风猛烈地吹着。 出示:生接读:“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阳光、温暖、帮助、关心……)

6、说一说,画一画。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帮小树画什么?

句式:我要给_________________画________________。

7、请生板画太阳。(红红的`太阳)问小树:你看到这个太阳,你感觉怎样?(好舒服,真温暖啊!)是啊,这个太阳红红的,真舒服啊!这个词语写得真好,太阳的前面加上红红的一词,这太阳就显得特别温暖了。课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词语,一会儿看谁的眼睛最亮,一眼就能认出来。

8、在红红的太阳照耀下,你们快看,小树在快活地成长。请你们也来帮帮小树让它长得茂盛些吧。

师添画:树干、树叶。

(板书)(课件: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

9、瞧,小树快活地成长着,多高兴啊!让我们把这段优美的小诗读一读,记下来吧。

第二个假如

1、作者的牵挂可不是只有小树哦,她还惦记着谁?(课件出示图)

2、看图说话。小鸟怎么了?(出示:苦苦等待饿得哭泣)你有过苦苦等待的经历吗?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齐读。

3、是啊,等待的过程是最揪心难捱的了,此时,你若是小鸟们会怎么哭喊?(妈 妈,快回来吧!)请2生扮演小鸟。请1生当作者在旁看着。

4、面对全班:现在,你们是鸟妈 妈。鸟妈 妈,你们听到宝贝的哭喊了吗?那你们为什么要离开?(哦,原来你们“课件出示:鸟妈 妈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遥远的地方可能在哪里?(课件:森林)站起来找吃的。这里没有,这里也没有。

5、原来鸟妈 妈也很不容易啊!“鸟妈 妈和小鸟”合作读。“鸟妈 妈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让小鸟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6、就是在这样的情况,有一天,小鸟的哭喊声被一个刚好路过的调皮捣蛋的孩子听到了,他趁机抓了一只小鸟回去玩耍。他妈 妈知道了就把小鸟塞在了一位刚放学的小女孩手中。小鸟最后怎么样了?是啊,一个小小的生命要想健康成长是多么地不容易啊。再读。

句式:我要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好吃的谷粒

8、还可以画什么?现在小鸟的心情又是怎么样,想说点什么呢?

9、快乐齐读第二段。

第三个假如

1、看见小鸟又快活了,我们的心里也跟着美滋滋的。

2、可是,最让作者心疼的是他的好朋友西西。(板书:西西)知道为什么吗?(西西的双脚不能走路……)

引读:是的,他只能(课件出示“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3、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为西西画什么?

句式:我要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示: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板书:一双好腿。

4、教师板画(双腿)要画一双好腿、健康的腿,可不容易啊。画不好了,这腿就不能——(走路),不能——(奔跑),不能——。

假如我就是西西,我又能重新拥有一双健全的双腿,你最想带我去哪里玩呢?玩什么呢?

5、西西有了一双健康的双腿,又能自由地奔跑了。

多开心啊!

课件出示句子:他再也不会只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而是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读。

6、现在,西西我还需要一个大大的操场,来试试我的好腿。你们愿意帮我吗?二小的操场可不行。给你们一点参考,要这样的。(出示操场图)

(出示生字)操场两个字,是我们这课最难写的生字了,请拿出手来跟着老师写。让我们拿起神笔再为西西写出一个漂亮、平坦的操场来。

写字:

“操”这个字是这课最难写的生字。关键是要把右边写好,而写好右边的关键是把上面品字写好,写品时,三个口要小而扁,要给下面的木字留出位置。

“场”字的书写,关键是把右边的横折折折钩写好,我们上星期写过的“扬”字里面就有这一画。

西西能像你们一样,在操场上自由地奔跑,多令人激动啊,请你读一读这节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吧(出示第三段)

7、一幅副多么幸福的画面,让我们美美地回味一下吧。(拿起书本(绘本),分组读)

第四组看大屏幕: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第四个假如

2、读读说说画画: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我要画让不会 。

教师表述备用,学生表述。

3、一个人的心里,当有了美好的愿望与美好的祝福,就会变成最幸福、最快乐的人。板画爱心。

我——小青藤出版社的主编对小朋友们今天的表现非常满意,所以打算邀请你们为《假如》这首诗配画,续写,做成绘本。

学生做绘本。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1.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学会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并根据数据回答问题。

2.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3.知道四季的划分,以及自己的生日在哪一季节。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对统计活动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所以,本课侧重于学生对过程的评价与体验,并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表格的过程,在发展统计观念的同时,提高比较、分析、推理、交流的能力。本课设计重在让学生体验,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听一听,说一说,分一分”,寓学于玩。本课的特色在于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生活,学会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在实践性的活动中应用知识。

本校是广东省珠海市市一级小学,电教等教学设备较齐全,学生大部分都为本市生源,也有小部分外地来的插班生,学生的生活条件较好。

(一)情境引入。

师:老师今天带来一张生日贺卡,大家猜猜是送给谁的?

(二)玩中学。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自己生日是几月几日吗?知道它在什么季节吗?

(启发学生回忆当时是穿什么衣服,景色如何?来说明自己的生日是什么季节。)。

2.(放一段乐曲,大家听一听)你觉得这段乐曲描绘的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4.如果要用四种不同的颜色分别表示一年四季,你会怎么选择?为什么?

5.(用绿、红、黄、白四种颜色分别象征春、夏、秋、冬四季)每个学生向小组长要一张有色的卡片,表示自己生日的季节。

6.要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说说你想怎样调查?(小组先商量出一个好办法,向全班汇报、交流。)。

7.让大家都把象征自己生日季节的卡片分别贴在黑板上春、夏、秋、冬四个字的周围,一起数一数。(老师逐一把得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

8.根据统计表,请学生在格子里涂色(课本第90页),独立完成统计图。

9.小组讨论,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共有几名?

(3)如果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10.针对(3)(4)两个问题,进行全班讨论、交流。

(三)做中学。

游戏:勤劳的小蜜蜂。

师:假如你们是勤劳的小蜜蜂,盒子里面有黄花、蓝花和红花各一朵。

1.每次摸出一朵花,在下表记录结果后,把花放回盒子。

2.整理上表的数据,涂色,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黄色蓝色红色。

次数123456789101112颜色。

3.说一说。

(1)___拿出的次数最多。

(2)黄花和白花一共摸出来了_________次。

(3)如果再摸一次,你猜它会是_________花。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全过程。)。

(四)课后小调查。

调查你们学习小组同学的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劳动)多长时间。

工作时间不到6时6至8时超过8时爸爸人数妈妈人数。

〖案例点评〗。

1.本课创设“生日”“勤劳的小蜜蜂”等富有童趣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较高。

2.本课侧重于学生对过程的评价与体验,并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为主,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听一听,说一说,分一分”寓学于玩。

3.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生活,学会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在实践性的活动中应用知识。

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泥、纸盒等材料设计、制作电话机或手机,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通过欣赏相关资料启发学生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制作与众不同的电话机。

教学重、难点:

1、设计方法。

2、拓展思维。

教具学具:垫板、尺子、铅笔、剪刀、牙签、橡皮泥、纸盒、彩纸等。相关欣赏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课题。

实验游戏:取自然课的纸口杯与线制成的电话,请俩生表演打电话。

揭示课题:奇妙的电话机。

二、讲授新课。

1、设计原则。

通过图片资料简介电话的有关知识;欣赏一些电话机的设计,“这些电话机给你的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设计要新颖独特。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己设计电话机。”

2、师示范设计一款喇叭花电话机,生纠正,引导生认识到设计原则:造型新颖的同时要满足听、说、拨号的基本功能。

欣赏达利作品《虾形电话》、《唇形沙发》等,“是否符合新与用的设计原则。”

3、设计方法。

分析作品:唇形沙发、彩色热水瓶、一个超现实的房间。

问题:“它是一个沙发,它象什么?”(嘴唇)“人的嘴唇是这么大吗?”“它是运用了什么方法设计成沙发的。”(夸张)。

“这一组彩色热水瓶圆圆的瓶盖、扁扁的瓶嘴、胖胖的瓶身,象什么?”(企鹅)它是运用什么方法设计的。(变形)。

“它是怎么设计成一个房间的?”“想想设计师是怎样设计的。”(把人的脸通过夸张、重组的方法设计成一个特别的房间。)。

“设计师从哪里寻找设计资料的?他们运用了哪些方法?”

讨论:“我们还可以把哪些东西变成我们的设计资料?我们还有其它方法吗?”引导学生认识到把生活中常见的人物、五官、字母、建筑及各种自然物,通过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设计电话机。

4、设计材料。

问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表现。”指生答。

5、讨论交流。

“我想设计什么样的电话机,它有什么特点。”

三、学生创作。

四、展示作品:以打电话的游戏方式介绍自己的设计,交流电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五、收拾整理:提醒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材料,保持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六、课后拓展:收集有关电话机的资料。运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新颖的电话机。

七、板书设计。

奇妙的电话机。

八、教学反思:通过图片资料简介电话的有关知识;欣赏一些电话机的设计,“这些电话机给你的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设计要新颖独特。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己设计电话机。”

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理清文章的思路。

2.理解善良的作用与内涵,做一个善良的人。

3.理解对比论证的作用。教学过程【预习】。

1.阅读课文。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阅读时,要想一想作者的话对不对,有没有道理。做批注。

2.朗读课文。

一、理清文章思路。

(一)方法:先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或概括每段的内容),然后划分段落,写大意。

第1段:第一句。

第2段:“善良即愚蠢”

第3段:“以对付毒蛇和恶狼的法则为自己的圭臬”是错误的。

第4段:“面对并非毒蛇或恶狼的人却坚决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之”也是错误的。

第5段:第一句。

第6段:第一句。

第7段:第一句。第8段:凶恶与善良的对比。

第9段:善良的内涵。

第10段:第一句。

第11段:凶恶与善良的对比。

第12段:第一句。

第一部分(1-4):驳斥人们对有关善良的错误看法:“善良早就过时了”;“善良即愚蠢”。(针对社会生活中善良似乎过时、善良被看作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

第二部分(5-11):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强调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第三部分(12):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二)本文论证的特色:有破有立,破立结合二、理解善良的内涵。

1.作者在文章第二部分阐述了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你最认同的是哪一句(或哪一段)?说说你的理解和体会。

2.作者认为善良有哪些作用?你认为善良还有哪些作用?

“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玩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第6段:善良对于幸福和平、天下太平的重要性。)。

“善良的力量就在于她是人的。她属于人,她属于历史属于文明属于理性属于科学。她属于更文明更高尚更发展得良好的人。她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第7段:善良对于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

3.第6、7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排比。议论文中运用排比来说理,列举事例,能够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4.作者认为善良有哪些内涵?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善良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乐观。”(第9段)。

三、理解对比论证的写法。

文章将“善良”与“凶恶”进行了对比。找出文中运用对比论证的段落,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对比的,有什么表达效果。

第5段,从力量的角度对善良和凶恶进行了对比。

第8段,从结果的角度对善良和凶恶进行了对比。

第11段,从心态的角度对善良和凶恶进行了对比。

对比论证的方法:使“善良”与“凶恶”的对立统一关系更集中、更鲜明,论证更深刻、更有说服力。

二年级数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完成简单的数独游戏,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来进行推理。

2.经历数独游戏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完成填数游戏。教学难点:

找到关键格。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那今天这节课易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玩填数游戏。

二、理解规则,寓教于乐。

师:先来看看游戏规则。(投影出示游戏规则),谁来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解释一下规则?

生1: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能出现一次。在2分钟之内确定b是几。师:如果这一行已经出现了2,同一行能不能继续填2?(不能),这一列有3这个数,同一列能不能再填3?(不行。)都明白游戏规则了吗?(明白了。)。

师:你能不能在3分钟之内确定b是几呢?先请大家先试一试吧。计时开始。师:时间到。得出结论了吗?b是几?生2:b是2。师:你是怎么想的?生3:凭感觉猜的。

师:噢,原来你是采用了推理假设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那你得出b是几了吗?

生:还没有,时间不够。

师:有没有更快更简单的方法呢?

师: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投影出示a点),仔细观察,a所在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吗?

生一时看不出来。

师:大家仔细看一看,a有没有可能是3?

生1:不可能,因为a所在的列已经出现了3,游戏规则里有“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能出现一次”这一条,所以a不可能是3。

生4:因为我们在表格里只能填1-4这四个数,4、3、2都被排除了,所以a只能是1。

生5:a是4,那么b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4、2、3,所以b只能是1。师:其他同学也这么认为吗?生:没错!

师:那填数游戏的诀窍是什么?

生6:找到关键的格子。只要这个格子所在行和列里有了其他几个数,就能确定这个格子是几。

师:大家都听明白了吗?生:明白了。

师:你真是太棒了,表达得真清楚,我们一起表扬他。

师:同学们真棒!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方法,完成了填数游戏。其实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它就已经在美国的一本杂志上刊登过,到1984年4月,日本一家游戏杂志提出“独立的数字”概念,意思是“这个数字只能出现一次”,并将这个游戏命名为“数独”。(板书课题:数独)。

四、巩固练习。

师:刚刚大家玩得开心吗?想不想继续玩?(想)那就请你打开书110页,完成下面的做一做。

集体校正答案。

师:先填哪一格?a。再确定b,五、课堂总结。

师:在今天的数独游戏中,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