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精神决胜脱贫攻坚心得(实用19篇)

时间:2023-12-03 17:32:56 作者:GZ才子

写学习心得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审视,找到问题所在并进行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心得范文,希望对大家学习有所启发。

学习强国精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1月7日,河北省张家口市纪委通报5起扶贫领域典型案件,4名村党支部书记和1名村党支部委员因骗取套取财政扶贫资金、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好处费、享受国家扶贫补贴、虚报扶贫项目套取补贴资金等问题,被处以开除党籍或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脱贫攻坚是关涉人民幸福、国家发展的大事,这项工作容不得半点瑕疵,各级领导干部是这项工作的牵头者、领路人,因此也就要求领导干部严守纪律、实事求是,切实把扶贫工作做细做实。对违纪的领导干部严肃处理,是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负责,也是向各级领导干部敲响警钟。

脱贫攻坚任务繁重,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扛起重担,狠抓实抓,一步一个脚印,苦干实干,而不是终日寻思投机取巧、抄近路。干部带头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让贫困户住上安居房,才能解决无住房保障贫困户的心头大事;干部带头做好扶贫产业,帮助贫困户增产增收,才能从根本上让贫困户脱贫致富。

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是党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关系老百姓实实在在利益的大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敷衍。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切实把扶贫政策落实到位,带领贫困群众迈向小康。

 

学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习近平同志近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党组)一定要履职尽责、不辱使命。为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夺取全面胜利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脱贫攻坚走到现在,剩下的将是“难中之难、困中之困、坚中之坚”。各级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决战必胜的信心,走稳走实脱贫的坚定步伐,确保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脱贫的强大动力;着眼长远,全面统筹各方面的关系,注重在构建扶贫的体系化、长效化上着力,标本兼治地解决贫困问题;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不断强化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让基层党组织释放出决战脱贫的“硬核”力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注入强劲动力。

主动加压,强化脱贫“动力源”。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动力源”“主心骨”。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主动把脱贫压力全面延伸到末端,强化脱贫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牵引拉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和外在活力,逐步缩小相对贫困差距、解决绝对贫困难题;深化党的扶贫政策贯彻落实,推动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向贫困地区倾斜,形成脱贫的集聚效应,让贫困群众人人享受党的政策红利和扶贫成果,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综合施策,打好脱贫“组合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党组织要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既要确保扶贫资源和力量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坚决啃下脱贫“硬骨头”,也要兼顾带动一般贫困地区如期脱贫,一体联动推动脱贫攻坚落细落实;要从就业扶贫、社保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构建脱贫长效机制,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激发贫困地区的发展潜能,全方位打好脱贫攻坚主动仗,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跟踪问效,拧紧脱贫“责任弦”。最后的贫困堡垒,绝非轻轻松松就能攻克的。各级党组织要突出效果导向,坚持一线督战,把脱贫主责层层压实到前沿阵地,对于履职尽责不力、工作作风不实、玩忽职守的党员干部,要从严追责问责;要聚焦脱贫攻坚中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反查自身存在的症结和工作短板,做到对照问题找差距、对症施策抓提升,坚持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推动责任在一线落实、难题在一线解决,让脱贫责任严起来、实起来,提振脱贫攻坚精气神。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让党建势能充分释放出来,才能够激发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学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

党员干部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路上的“领头雁”,既要有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的坚定决心,也要有在这场攻坚战中看得更远的意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3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前路纵有万般险破开荆棘迎朝阳】。

3月30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出具体安排。当前脱贫攻坚任务已到最为关键时刻,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中最重要的举措。纵使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有很多艰难险阻,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将始终冲锋在前,不以个人利益权衡利弊得失或顾念安逸享乐而选择规避逃避。

强化“清零”意识,确保全部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此次异乎寻常的新冠疫情突如其来,这场艰苦卓绝的疫情防控既是一场大战,又是一次大考,也是一堂大课。疫情一线是课堂,疫情变化是教材,而所有那些与病毒“魔鬼”英勇抗争的人们则是一个个教员。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境外疫情扩散蔓延新形势下,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要准确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强化“全面清零”的意识,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强化“巩固”意识,全面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和平年代的脱贫攻坚任务如同一场战争,是我们与贫穷的战争。每一项脱贫政策的落实和巩固意味着责任与担当。2020年,是我们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的决胜之年,我们在追求胜利的果实的同时还要继续“巩固”,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扎实做好扶贫政策落实后的巩固,通过不同渠道持续扩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让更多的贫困人口能够依靠自身的双手以及智慧创造稳定的经济增收,保障已脱贫的贫困人口不出现返贫、不出现新贫等现象,不断提升脱贫攻坚任务中来之不易的成果。

强化“均衡”意识,全面提升软实力水平。在脱贫攻坚工作收官之年突发的疫情使我们更充分认识到脱贫工作任务不仅仅追求经济上的增长,还需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均衡经济与基础设置、医疗、文化等软实力的投入力度。通过采取不同方式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普及公共卫生知识,改善贫困地区公共卫生条件。使贫困人口在脱贫的同时能够享受到与经济水平相匹配的软实力,更好地确保脱贫群众不因疫返贫、不因病返贫。

通往决胜的路纵然万般险阻,即使遭遇不可预知困难,但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全社会参与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努力下,我们将持续向贫困宣战,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脱贫攻坚“志”在必得】。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会上,总书记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肯定了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指明了下步继续攻坚克难的方向和招法,坚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打赢脱贫攻坚战,“志”在必得。

脱贫攻坚需有“志”,目标明,坚定笃行。“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就要求我们全党上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打赢脱贫攻坚战。另一方面要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的发展热情。目前,脱贫攻坚在政策上有保障、在资金上有支持、在工作上有招法、在人员上有经验,所以只要各级政府继续绷紧弦、咬紧牙、加把劲,坚定不移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好,把各项政策实施好,把各地优势发挥好,就一定能够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脱贫攻坚需有“智”,假于物,借力而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们国家的精准扶贫,贵在精准二字,做到一户一策,准确到位,而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地区产业化同质严重,和“一发了之”“一股了之”“一分了之”的一刀切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坚决杜绝。脱贫的标准是一样的,但达到标准的路径各不相同。贫困地区借鉴先进经验无可厚非,但坚决不能照搬照抄,一套了之,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接力而行,充分发挥好本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实现脱贫目标,达到发展目的。对于确实不适宜人类居住和发展的地区,我们还可以采取易地扶贫搬迁的方式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难题。

脱贫攻坚需有“制”,政策稳,持续施行。“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脱贫攻坚取得了丰富硕果,很多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按照现行标准实现了摘帽,但是他们的基础还不牢靠、根基尚不稳定,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就很容易返贫,这就需要我们保持政策的稳定,落实党中央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做到主要政策措施不急刹车,驻村工作队不撤离。同时,要下大力气,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不断加大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和异地搬迁扶贫力度,做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脱贫攻坚需有“质”,高标准,严格执行。“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脱贫攻坚到了攻坚克难的最后阶段,又遇到了疫情影响,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但我们完成脱贫攻坚的时限不会改、目标不会变、标准不会降。一是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通过开展督查巡查、督促指导、成效考核,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真实,经得起检验。二是克服疫情影响,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疫情严重的地区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没有疫情或疫情较轻的地区,要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三是改进干部队伍作风,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减轻基层负担,做好后勤保障,让基层扶贫干部全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面临最终大考,不折不扣是一场硬仗。当前,正值疫情攻坚期,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这是脱贫攻坚的“擂鼓”发令,更是收官之年的冲锋“集结号”。

坚定必胜信心,激起“决战决胜”之势。越是“兵临城下”,越要坚定信心向前走。当前,疫情向好态势不断拓展,复工复产热火朝天,这些都为脱贫攻坚迎来了有利时机。关键时期,信心堪比“黄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经过长时期的奋斗,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这是我们信心的来源,更是催人奋进的无穷动力。收官之年,只要我们以必胜信心激起“决战决胜”之势,全面脱贫奔小康的宏伟目标就会取得最终胜利。

统筹战“疫”战贫,切实做到“两不误”。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还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既要战“疫”又要战贫,且两战都必须打赢,这就需要进一步顶住压力、咬牙闯关、精准施策、强力推进。一方面,各地各部门要继续落实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动态摸排、防护筛查、分类指导还要做实做细,尽最大努力让疫情不影响脱贫攻坚进度;另一方面,要针对疫情创新扶贫举措。譬如,对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群体要及时给予临时性兜底安置;对积压的农产品,要大力帮助市场对接,实现优供给、畅渠道。只要统筹兼顾,一体推进,确保大“疫”继续向好,确保贫困群众有就业、有发展、稳得住、能致富,那么我们就能战“疫”战贫,两战皆赢。

拿出“绣花功夫”,啃下脱贫“硬骨头”。全面脱贫是一场硬仗,接下来既要攻克深度贫困的“堡垒”,又要巩固脱贫成果,还要解决部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困难,收官之年遇到的都是“硬任务”。对此,要在非常时期,拿出“绣花功夫”的非常举措才能取得非常之效。距离全面完成既定目标还有10个月不到的时间,各地各部门务必要践行号令、“硬核”出招,既要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保持好现有的帮扶政策,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又要继续重点做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扶志扶智等环节,不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同时,还要严把退出关,既不能拔高标准、也不能降低标准,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经得住历史检验。

以“决战决胜”之势打赢战“贫”硬仗,冲锋号已经吹响,时不我待,唯有“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只要我们坚定自信、保持定力,把庄严承诺化作笃定之行,我们就必将攻克“贫困的最后堡垒”,以接续战贫之力积全面小康千秋之功!

学习强国精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今日人民网发布了一篇《打通的是路,贴近的是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文章,文章提到四川省小金县沃日镇村民以藏式节日盛装,并用当地代代传承的“说唱嘛啦调”,道出乡亲们的感谢。铺下的四通八达的路,使散居在高山的他们聚拢,他们并以此形式来庆祝并感谢党,感谢政策。(人民网2月8日)。

如今,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正在大力进行中,在这样的环境下建设农村路便是一个重要环节。路是通往外界的大门,是经济的纽带,是联系基层群众,落实惠民政策的关键。然而在当下农村道路建设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基层干部对抓公路建设质量意识的薄弱;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多,需求资金数量大,紧靠国家补助资金来推动农村公路建设,效果是有限的;施工单位设备不齐全,设施技术不过关;同时大部分农村公路施工没有实行监理制,工程施工质量监督不力;重建轻管问题同样突出,村级道路责任不明确,管护体制不健全。

如何改善有以下建议:增强各级干部对道路建设的思想认识和质量意识;多方筹资解决资金不足,采用多渠道、多形式的方式,调动各方积极性;上级主管部门要请资质的专家及技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对施工队伍的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从根本上解决施工队伍技术力量薄弱;加强施工单位的选定和管理,并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标形式确定施工单位;最后加强道路的养护管理。

农村道路建设的成功,使惠民政策真正走进人民家门,公共服务体系才能真正完善。建设的是脚下的路,连接的却是人民的心。落实农村道路的建设,使政府与人民的心紧紧相连。

学习强国精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因地制宜,引导鼓励群众发展茶叶、山茶油、桑蚕等,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种桑养蚕成为脱贫致富产业,富民成效明显,凌云县走好了“丝绸之路”。

日照桑间雨浇园,叶肥蚕壮吐丝团。不怕辛苦不怕累,更盼小康把梦圆。”凌云县下甲镇平怀村连片的桑林郁郁葱葱,不时传来阵阵歌声,张桂林是一位勤劳的蚕农,她以歌赞颂生活,2020年打算每批喂养3.5张蚕:“前几天剥了第一批蚕茧,虽然价格不是很理想,但产量高,卖了7000多元。”

处在河池和百色边界上的凌云县加尤镇磨贤村房前屋后满是桑树,这个村绝大部分属山地,以前群众靠外出务工、种植玉米、养猪、喂鸡等传统种养来维持生活。

“从广东打工回来后,2006年我种下了30多亩桑树,当年就收到好效益。”磨贤村桑蚕大户刘正和尝到甜头后,他不断扩大规模,目前全身心发展桑蚕,年纯收入近20万元。

“种桑养蚕投资少,风险低,只要心细、不怕累,收入来得快,小康生活有奔头。”这是凌云县许多蚕农养蚕致富经验。近年来,凌云县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巧用“东桑西移”政策,引导群众种桑养蚕。2003年,磨贤村、平怀村等村作为试点村开始尝试发展桑蚕产业,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发展,目前桑蚕成为磨贤村、平怀村、加西村等村的主导产业,成为全县脱贫产业。

为了让桑蚕富农,助力脱贫攻坚战,凌云县加大扶持力度,在苗木购买、蚕房建设、蚕沙池建设和技术上给予支持,服务建设好辖区内蚕茧收购企业,让蚕农增收和企业效益实现“双赢”。同时,凌云县注重树典型抓示范,打造凌云县桑蚕产业核心示范区,以“专业合作社+基地+科技+贫困户”等方式让群众抱团发展,降低风险,提高蚕农积极性。

“受疫情影响,我们一方面鼓励群众发展桑蚕产业,另一方面主动对接市场,确保蚕茧价格稳定,让群众的收入得到保障,巩固脱贫成果。”凌云县桑蚕产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桑园总面积达8.1万亩,2019年蚕茧产值达2亿元,全县养蚕农户5981户,户均收入3.41万元,有效助力全县脱贫攻坚。

学习强国精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进入4月份,每天进账3000多元,这两天又收到了5万多元的大棚租赁费。”这个春天,山东青岛平度市明村镇巡栈村村民崔明海很是“充实”。崔明海的生财之道全靠占地12亩的5个樱桃西红柿大棚,3个自种,2个租赁,一年收入100多万元。

在青岛平度市明村镇,类似崔明海这样的樱桃西红柿大棚还有1600多个,占地面积1.2万亩,年产值10亿元以上。明村镇115个村庄,一半以上以此为主导产业,同时还辐射带动了周边乡镇,樱桃西红柿在明村镇成为新晋“首富”。

高“身价”的背后,是明村镇樱桃西红柿产业20年“育”一果的坚持。从党员带头试种到合作社串起产销链条走向全国,从庄户地摸索到太空育种,从无名之辈到获原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以及4a绿色食品等“国字号”品牌认证,以大黄埠村、巡栈村为中心的两大樱桃西红柿主产区在曾经“欠收成”的盐碱地上种出了致富“红串串”。

“明村镇樱桃西红柿产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三个阶段。”明村镇党委书记说,1998年,樱桃西红柿在明村镇部分村庄试种,迈出了第一步。20多年来,明村镇樱桃西红柿不仅经过多轮品种改良,还搭乘“神舟七号”开展太空育种,引领着平度樱桃西红柿种植潮流。

品质“立”得住的同时,如何让产业走向更大市场,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明村镇在经营和组织模式上不断探索新的路径。

2017年,在明村镇首届樱桃西红柿采摘节中,樱桃西红柿以绝佳的口感和相对成熟的种植基础,赢得了北京农夫天下商贸有限公司等农产品研发、销售企业的关注。本着“产业提质扩面,农民企业双赢”原则,当年10月份,该公司在巡栈村成立青岛巡栈农夫天下粮果蔬专业合作社。从合作社成立至今,巡栈村党支部牵头支持56户农户、300多亩樱桃西红柿大棚加入合作社,并先后协助流转400亩土地,建设公司示范种植引领的智慧农业园。

“生产过程中采用二维码追溯体系和合格证制度,成熟后按批次进行农产品质量检测。”青岛巡栈农夫天下粮果蔬专业合作社品控负责人郑维营说,合作社内所有樱桃西红柿从种到收实行公司化管理。

“优良的品质嫁接营销链条,不仅让合作社社员收入增加近50%,更对明村镇樱桃西红柿产业从种植到管理、销售全链条走向规模化、现代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明村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说。

目前明村镇布局包括青岛巡栈农夫天下粮果蔬专业合作社在内的4个专业化合作社,营销路径除原有批量配货外,还衍生出线上铺货、礼盒订单、直播带货、采摘体验等方式,在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同时,丰富了樱桃西红柿的生产经营场景。

变的不只是产业链条,更有产业链上的农民。4大专业合作社带动起上百个农民经纪人,让更多本地农民成为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此外,樱桃西红柿相关产业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不少村庄剩余劳动力、贫困人口靠这一项产业年均增收1万多元。

“政府搭台、支部牵线、龙头合作社引领,明村镇形成了集生产、包装、销售于一体的樱桃西红柿全产业链专业化营销模式和‘公司+合作社+园区+农户’利益共同体。”明村镇镇长介绍。

2020年,明村镇还将以青岛巡栈农夫天下粮果蔬专业合作社智慧农业园建设为试点,引入智能机器人采摘、大数据种植管理,建设新品种研发基地和果酱果汁加工生产线,逐步带动全镇农业产业向高科技、智能化、全产业链时代迈进。

大学生学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精神心得体会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历经数年努力,迎来脱贫攻坚决战之年。然而在冲锋号吹响之际遭遇新冠疫情,怎样兑现承诺,打赢打好这场硬仗,各界期待从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找寻答案。

“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关键的倒计时,如何应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和疫情防控带来的“加试题”,不仅需要必胜勇气和果敢决心,更需要群策群力的“两会智慧”,打好“加减乘除”组合拳,驾驭“战贫+战疫”的复杂局面,书写好“时代答卷”。

做好“加法”,全面精准施政。越是关键时刻,越要精准发力。对深度贫困地区,瞄准突出问题,精准施政施策,倒排工期,挂排作战。同时,分区分级精准落实防控政策,对疫情严重的地区,严把“防控关”。对于疫情较轻的地区,集中精力推进脱贫攻坚,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开展好结对帮扶、消除贫困系列行动,不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确保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取得“双胜利”。

做好“减法”,推动基层减负。脱贫攻坚事关民生福祉,需要全力以赴,需要实打实的硬举措,就必须严防“数字脱贫”“虚假脱贫”“报表扶贫”等形式主义,减少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的督查检查,减轻微信群、工作群、政务app过多过频带来的“指尖上的负担”,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上多管齐下,防止用形式主义的做法来解决形式主义问题,让基层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抓工作落实上来,让基层干部挤出时间、腾出双手,干实事、做好事,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实惠。

做好“乘法”,创新寻求出路。面对疫情防控的“加试题”,创新突破是唯一的出路。从官员为滞销的农产品直播带货,开启消费扶贫新模式,到产业扶贫,增加贫困群众的就业率,开启扶贫的快车道,都不失为助力脱贫攻坚的好举措。然而,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更需要转变思维模式,盘活土地资源,让资金入股保分工,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务工得报酬,经营分红得实惠,免费培训得技术,带动种植得收益,保障就业得工资,只有稳定的收入,称心的就业,才能真正让群众看到希望、增强力量。

做好“除法”,缩小城乡差距。坚持城乡并重,软硬并重。加大贫困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缩小城乡差距,稳定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加大政策帮扶的力度,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让美丽乡村成为最靓丽的风景,为脱贫攻坚凝聚起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决胜脱贫攻坚工作观后感学习心得

3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研究部署进一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审议《关于20__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等情况的汇报》和《关于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情况的综合报告》会议指出,从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专项巡视“回头看”情况看,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复杂,剩下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巩固脱贫成果的任务非常繁重,局部地方、有的方面还有薄弱环节和工作不足,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倒计时,就目前基层扶贫工作情况来看,依然不同层次地存在着:产业项目的资金支持和项目协调不全面,贫困户产业链条不长、质量效益不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打开思想症结,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县乡两级是扶贫工作的重心,要继续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就必须打好政策集合、项目集中、资金集聚、措施集成的“组合拳”。

1、加大产业项目扶持。以乡镇为主体运作好产业扶贫项目,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突出优势特色产业,全面增强“造血”功能,集中打造效益联结机制。合理划分村与户效益,既让村集体经济有“钱袋子”,又让村民致富奔小康有“好路子”。对无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要通过签订项目帮扶协议,实现收益分红,增加收入。对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要将产业、就业培训、技术指导精准实施到位,对有种植、养殖、加工需求的建档立卡户,进行技术指导,采取“农业企业+农户”、“农业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农户”、“致富能手+农户”等模式,提供多样增收途径。

2、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加大专业技术培训力度,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素质技能,拓宽就业创业渠道,促进转移就业,确保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一户一业”,增加其工资性收入。依托美丽村庄建设、村级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开发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岗位,额外增加贫困家庭收入。用活用好小额扶贫信贷政策,对符合贴息扶持政策创业人员,提供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支持就业创业。

3、利用好结对帮扶。发挥党员干部帮扶责任人作用,保证结对帮扶脱贫户全覆盖,并长期保持不变。帮扶人要按照“因户施策、政策到户、分类指导”等原则,制定帮扶计划,转思想、送技术、帮资金,努力在帮扶实效上下功夫,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4、引导宣传社会力量。利用好社会扶贫网、爱心超市等方式和途径,加大传播公益慈善理念,引导社会各界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引导群团组织、志愿者、成功人士、优秀企业家,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到帮扶提升巩固工作中来。5、落实扶贫政策保障。针对扶贫重点监测户、生活困难户,研究提高救助标准、简化审批程序,确保救助高效及时。因户制宜地了解贫困群众当前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全力落实教育、医疗、民政等扶贫政策,做到各项扶贫政策应享尽享。

20__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一线扶贫干部要切实发挥自身的先进作用,立足实际、创新举措,我们定可以为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决胜脱贫攻坚工作观后感学习心得

党的_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目标分为中长期,中期目标是20_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_年翻一番,长期目标就是2050年前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是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内在要求。五位一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新提法大大丰富了原有的现代化理论体系,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权益。五位一体的每“一位”都与扶贫开发紧密相联。

一是从经济建设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本身是经济建设的范畴且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大力缓解贫困问题。

二是从政治建设来看,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政治建设的根本。扶贫开发的主体是贫困居民,只有认真贯彻落实党在现阶段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确保扶贫开发的正确方向,充分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并发挥其主体作用,推进扶贫开发事业的向前发展。

三是从文化建设来看,扶贫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既是物质扶贫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扶贫对象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随着扶贫开发的不断深入,扶贫对象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他们的精神生活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要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一并抓,相互促进。

四是从社会建设来看,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两个重点之一,扶贫开发又是最大的民生。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五是从生态文明建设来看,一般来说,扶贫开发地区都处于深山区、高原区,许多地方属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也因此扶贫开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更处于重要地位,意义更为重大。贫困地区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在实现当代人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是总目标的必然需要。“两个翻番”预示着未来国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改善百姓生活。特别是将人均收入翻一番指标写入党代会报告,分量比前一个翻番更重,把个人利益和国家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彰显出今后要更加注重百姓生活幸福度。据有关专家测算,“两个翻番”,对于gdp来说是较为低调的,20_年我国gdp增长为9.20%,20_年预期为7.80%,那么从20_年至20_年的8年中,gdp目标年增速大约为6.90%(实际gdp,复利增长),果真如此将彻底告别“保八”时代,调结构将进入动真格时代。对于人均收入来说,也据有关专家测算8年年增长7.20%即可,显得更低调,但具体情况还要看未来人口增长情况,并取决于20_年人口总量。20_年到20_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80倍;gdp从10.24万亿元到47.16万亿元,增长4.61倍;财政收入从1.89万亿元到10.37万亿元,增长4.49倍。也就是说,过去20_年,在经济高增长的背景下,居民收入增幅不到gdp和财政收入增幅的一半。而18大提出的目标是居民收入增幅需要和gdp增幅同步。这个指标虽然不是很高,但却是一个非得要一系列改革配套才能完成的极其艰巨的任务。

同时,对贫困地区、贫困居民来说,今后8年不仅是个“倍增翻番”的问题,而且更有一个“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的问题;一方面“缩小”是贫困居民的福音,另方面“缩小”比之前的“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对扶贫开发提出的要求更高、任务更重。20_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66元,同口径国家扶贫重点县1305元,占全国的55.12%;20_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同口径国家扶贫重点县为3985元,占全国的57.12%,20_年间重点县与全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占比从55.12%上升到57.12%,仅缩小2个百分点。因此,缩小差距的难度不言而喻。

如果联系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长期目标来看,扶贫开发的任务更为艰巨、繁重。“现代化国家”的定义是动态的,比如20_年的现代化国家与1960年不可同日而语,2050年也将不同于20_年。20_年高收入国家的人均gdp是美国的82%,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美国的80%左右就可以认为进入当年的现代化国家行列。1990—20_年,美国人均gdp从2.37万美元增至4.73万美元,翻了一番,年均约增长3.50%。按此增长率计算,20_—2050年美国的人均gdp将可能会翻两番,到2050年达到20万美元。那么,中国就应当达到16万美元的人均收入水平。因此,有关专家分析指出,未来合适的经济增长率应区分为两个时期,即20_—2030年应当保持10%左右,而不是7%以下的“悲观”估计;2030—2050年应保持7%左右。如果这样,贫困地区、贫困居民就不仅有个“倍增”与“缩差”的问题,而且还有一个追赶与跨越的问题,可见,扶贫开发的任务就更重。

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学习心得

贫困地区一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以党中央提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思想和政策体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自上而下的重点工作,党的十九大审时度势,更是表明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正因如此,才要更加小心,莫让“扶贫”误入“精神贫困”的歧途。

“溺爱”促成的是他们的恃宠而骄。部分地区的贫困户中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等靠要”思想,不配合脱贫甚至抗拒脱贫的现象难以根除。“精神贫困”正成为脱贫攻坚路上难过的坎、难爬的坡。

“等着政府送小康”的现象屡见不鲜,“我是穷人我怕谁”的扬言更是让扶贫工作难以推进,有劳动能力的人也在坐等扶持,符合脱贫条件的拒绝脱贫,这无疑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路上最难啃的骨头。人们相互比穷,相互撕咬,扶贫工作举步维艰,到底该如何扶贫,究竟该如何脱贫。

“精神贫困”是最突出的根源。面对当前的困境,最应该做的就是从思想根源上斩断“穷根”,不仅要为贫困群众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更要厚植贫困地区精神文化沃土,精准对接贫困群众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在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的双重结合下才能彻底打赢这场攻坚战。当然基层干部转变思想,躬下身子“真扶贫”是改变贫困群众思想的第一步。让人民群众相信我们的干部,当然必须秉承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让百姓无可攀比,让他们意识到“幸福是靠奋斗得来的”的真谛。通过产业扶贫手段激发内生动力,是告别贫困的根本性措施。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对接“真需求”,以扶贫“参与感”带动脱贫“获得感”,才能避免贫困群众等待观望。

挥霍”别人的权利,彼此尊重、奋斗才能拥有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利器,切莫让“扶贫”陷入“精神贫困”的境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国扶贫已经进入需要“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还有7000多万人口需要脱贫,这意味着每年要减贫1000多万人。他们所处的多是底子薄弱、条件恶劣的集中连片贫困区,在“减贫效应”递减态势下,如期完成脱贫任务仍是严峻的历史考题。

目标任务明确之后,执行力就是根本。要积极把任务分解落实到行动上,变成推动发展的务实举措,不断给广大贫困群众带来福祉。

扶贫执行力的最好体现和最终检验,就是要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见到扶贫实效。层层落实好各级部门的领导责任,完善精准到村、到户的对口工作机制,针对各地不同的致贫原因摸清家底,坚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以严格的考核督查问责保证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也是执行力的内在要求。要加强执行检查,决不允许打折扣、掺水分,防止扶贫对象认定造假。要通过有效的监督检查,防止扶贫款项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送给贫困群众。

打赢脱贫攻坚战,既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又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要紧紧依靠广大群众,积极发扬公仆本色,狠干苦干,推动贫困地区取得实实在在的发展成绩,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奔向全面小康的美好明天。

学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年,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承诺,必须如期实现。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因此任务更加紧凑和艰巨。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投入到这场脱贫攻坚战中的工作人员都默默地在心理给自己下了军令状,但是重压之下产生的除了动力和冲劲之外,还有焦虑和急躁。这种情绪的衍生品对打赢这场战斗是极其不利的。

在脱贫攻坚政策落实的过程中,一旦产生焦虑和急躁,一味地求快求结果,站在施政者的而非受惠者的角度去看事情想问题,容易忽略贫困群众的真实需求,政策落不到群众的实处;也容易出现基础保障工程方面的以次充好,既浪费国家资源,也惠及不到群众;更容易出现一些干部为求巩固脱贫成果,而选择忽视贫困边缘户的需求,有违习总书记“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的讲话精神。

习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脱贫攻坚领域取得的前所未有的成就是广大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干出来的。论决心,从党中央制定脱贫任务和目标的那一刻起,我们始终坚定;论信心,我们已经战胜了新冠肺炎与人类的生死之“疫”,脱贫攻坚又有何惧?因此,我认为,正因为是在决战决胜的关键之年、收官之年,广大干部群众更要比往年稳得住,确保每一项措施、每一个步骤的实施都要比往年更加精准和扎实。

学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学习原文后有几点心得如何贯彻讲话精神,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时刻绷紧脱贫攻坚这根弦,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抓好扶贫工作。二要发挥优势凝聚合力。充分调动各单位优势作用,结合各自特点,汇聚各方资源力量。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有效应对疫情影响等服务脱贫攻坚的品牌活动,引导更多统一战线成员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三要聚焦重点抓好落实。坚持尽锐出战,层层压实责任,强化扶贫纪律,紧密结合包联村、社区的实际,深入分析村情户情,聚焦短板弱项,细化帮扶措施,坚决攻克堡垒。

党委党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学习心得

这不仅要求确保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更要坚持长远、久久为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小康路上,不能有一个掉队者。摘穷帽、拔穷根、断穷源,这既是民生夙愿,也是群众祈盼,只有让群众腰包鼓起来,日子才能红火起来,百姓掌上也才能响起来。

各级干部要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坚定信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来;要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增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全力抓好各项扶贫工作落实,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

一要完善方案措施,统筹协调推进。认真学习、准确把握上级政策和要求,熟练掌握并用好用活帮扶政策,真正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二要强化精准帮扶,做到四个精准。要强化精准理念,把精准扶贫的理念贯穿到扶贫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强化精准发力。深入分析研究贫困对象的现实状况、致贫原因、脱贫出路,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行攻坚突破;要强化精准施策,坚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根据资源禀赋、发展条件、致贫原因等差异,对不同地区实施不同的帮扶策略,对不同贫困户实施不同的帮扶措施;要强化精准管理。

四要讲究方式方法,力争事半功倍。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扩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覆盖,着力选准配强村级班子,下功夫选拔一批有文化、能力强,视野比较开阔,有带领群众致富觉悟和信心的年轻人充实村级班子;要把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定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群众多沟通、多商量,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尊重群众意愿;注重发挥当地干部群众的主体作用,不断提升贫困村、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要注重示范引领,培养典型、推广典型,特别在产业扶贫中要善于总结经验。

五要尽快形成“五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把上级的扶贫政策宣传好,充分调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业扶贫要以市场为导向,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精准帮扶。

学习决胜脱贫攻坚个人心得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

聚焦重点工作,推动全面监督到位。针对形势任务变化,日常监督还不够精准,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及时调整监督策略,聚焦最难啃的“硬骨头”开展监督,紧盯“四个不摘”精准发力,不断提高监督全覆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县摘帽后,也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纪检监察机关要落实落细监督责任,确保监督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才能对症下药,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监督全覆盖质量。要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项目现场等一线,对脱贫工作绩效、脱贫政策连续性稳定性、脱贫摘帽后“四个不摘”落实情况等开展嵌入式监督,督促基层党组织把扶贫政策落到实处,做到帮忙不添乱、支持不违规、示范不特殊。

强化监督基本职责,严格执纪精准问责。做深做实监督职责。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始终,综合运用个别谈话、参加民主(组织)生活会、提出纪检监察建议等形式,近距离常态化开展相关工作监督。强化信访监督,推进检举举报平台建设,畅通信访渠道。精准有力追责问责。认真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对“四个意识”不强、“两个维护”不坚决、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不落实、履行监督职责不力的,坚决追究责任。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建立健全精准问责相关制度,及时纠正执纪问责简单化、片面化等偏差,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提高问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精准化水平,增强问责的严肃性和公信力。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及时予以容错纠错,激发干部的使命感责任感,充分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严管厚爱。

健全长效机制,推进监督具体化常态化。针对一些地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一查了之”现象,深入开展以案促改,不断健全问题线索处置机制、日常监督常态化机制,持续推进标本兼治。必须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履行政治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政治意识淡化、党的领导弱化、党建工作虚化、责任落实软化等突出问题,监督全党做到“两个维护”。既要注重问题线索清零,又要注重健全处置机制。如果贫困县都摘帽了、贫困村都退出了,但是问题线索还没有办结,势必影响脱贫质量,因此必须划定时限限时办结,同时还要注重建立处置机制,确保新的线索来了以后能够及时有效处置。与此同时,还要抓干部作风整改,盯紧关键人,特别是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探索行之有效的量化评价指标,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基层减负有关工作要求,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强化精准问责,对受到诬告陷害或者错告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加强对受处理的党员干部回访教育,不断推进巡视巡察、国家监察两个“打通最后一公里”专项工作,推动纪检监察监督和巡视巡察监督向基层延伸,以具体化常态化监督推动群众脱贫致富和干部作风整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决战决胜、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因此,要聚焦重点工作,推动全面监督到位,强化监督基本职责,严格执纪精准问责,健全长效机制,推进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加强监督执纪问责,为全面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文档为doc格式。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学习心得

接受采访的扶贫干部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心带领好贫困户克服疫情带来的暂时影响,全力以赴做好剩余的脱贫工作,咬定脱贫目标任务不放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确实加大,但攻坚莫畏难,只要肯登攀。打好攻坚战,最重要的是有勇气面对、有决心担当、有信心战胜。重大风险复杂且难以预料,贫困问题更是坚中之坚,需要我们克服畏难情绪,勇于把职责扛着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黄少兵告诉记者,他对今年决胜脱贫攻坚战充满信心。

市市场监管局的扶贫干部苏国荣表示,扶贫干部的身后有各级党组织作坚强后盾,还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有百倍的信心打赢脱贫攻坚战。

“得知我负责的村子有一家贫困户养殖的杏花鸡滞销,局里的干部职工自发开展消费扶贫,仅在3月6日当天就购买了80多只,一下子解决了这名贫困户的困难。”苏国荣告诉记者,他已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传达给贫困户,增强他们对我们党帮扶决心和力度的信心,让他们甩开膀子加油干,早日脱贫奔小康。

贫困户陈况新表示,虽然疫情对脱贫工作造成一定影响,但扶贫干部已经和他进行了充分的协商和沟通,通过其他的措施减少和弥补损失。待疫情结束后,他一方面到村里的合作社打散工增加收入,一方面搞好自家的特色种植养殖产业。陈况新表示,有充足的信心在年底前实现脱贫。

学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因地制宜,引导鼓励群众发展茶叶、山茶油、桑蚕等,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种桑养蚕成为脱贫致富产业,富民成效明显,凌云县走好了“丝绸之路”。

日照桑间雨浇园,叶肥蚕壮吐丝团。不怕辛苦不怕累,更盼小康把梦圆。”凌云县下甲镇平怀村连片的桑林郁郁葱葱,不时传来阵阵歌声,张桂林是一位勤劳的蚕农,她以歌赞颂生活,打算每批喂养3.5张蚕:“前几天剥了第一批蚕茧,虽然价格不是很理想,但产量高,卖了7000多元。”

处在河池和百色边界上的凌云县加尤镇磨贤村房前屋后满是桑树,这个村绝大部分属山地,以前群众靠外出务工、种植玉米、养猪、喂鸡等传统种养来维持生活。

“从广东打工回来后,我种下了30多亩桑树,当年就收到好效益。”磨贤村桑蚕大户刘正和尝到甜头后,他不断扩大规模,目前全身心发展桑蚕,年纯收入近20万元。

“种桑养蚕投资少,风险低,只要心细、不怕累,收入来得快,小康生活有奔头。”这是凌云县许多蚕农养蚕致富经验。近年来,凌云县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巧用“东桑西移”政策,引导群众种桑养蚕。,磨贤村、平怀村等村作为试点村开始尝试发展桑蚕产业,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发展,目前桑蚕成为磨贤村、平怀村、加西村等村的主导产业,成为全县脱贫产业。

为了让桑蚕富农,助力脱贫攻坚战,凌云县加大扶持力度,在苗木购买、蚕房建设、蚕沙池建设和技术上给予支持,服务建设好辖区内蚕茧收购企业,让蚕农增收和企业效益实现“双赢”。同时,凌云县注重树典型抓示范,打造凌云县桑蚕产业核心示范区,以“专业合作社+基地+科技+贫困户”等方式让群众抱团发展,降低风险,提高蚕农积极性。

“受疫情影响,我们一方面鼓励群众发展桑蚕产业,另一方面主动对接市场,确保蚕茧价格稳定,让群众的收入得到保障,巩固脱贫成果。”凌云县桑蚕产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桑园总面积达8.1万亩,蚕茧产值达2亿元,全县养蚕农户5981户,户均收入3.41万元,有效助力全县脱贫攻坚。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学习心得体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他强调,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既有经验,也有教训。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法律,治国之重器。良法,善治之前提。法律制度是治理的开端,打赢战“疫”,更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现治理结构的合理化、治理方式的科学化、治理过程的民主化,就要在“深水区”的“全周期”攻坚瞄准基层“中心点”、理顺监督“防护线”、筑牢执行“责任网”,确保“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

瞄准基层“中心点”,党建引领打赢“双战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重点、难点在基层,汇聚成磅礴“战时”力量的也在基层。战“疫”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战“贫”“收官”在即,围绕基层这个“中心点”,党建引领保稳定、促发展,是践行“党是领导一切的”显著优势得来的。一方面,防控中“拉网式”摸排和“网格化”管理需要统一指挥、统一调度,这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动员令发挥组织优势,在交通管制、人员管控快速凝聚合力,上下同频共振。另一方面,伴随着复工复产、春耕备耕,为有效降低因“疫”致贫返贫现象发生,联防联控机制发挥分区分级、精准施策强大推动力,“点对点、人对人”包车专列“护航”,“送岗到手”就业清单保障,“健康码”技术赋能、归口有序,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优势衔接到“双战役”的方方面面,“关口”前移卓有成效,带贫能力明显提升,不断深化巩固统领地位。

理顺监督“防护线”,“长短”结合、“标本”兼治。不论是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还是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这条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防护线”,“防”的是病毒蔓延、重大风险,“护”的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较真碰硬“督”,凝心聚力“战”,啃下最后的硬骨头。为保障疫情防控治理效能,不留“死角”“断层”,要巩固扩大当前成果,救治、临床、科研经验运用到更广受众、领域中去。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是在应急处理、高精尖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短板,要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弱项,发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显著优势。与此同时,要增强“防护线”的韧劲,以“制”去“治”,自觉接受各种监督,锻造善于斗争、敢于斗争的本领和精神,争做“五官”端正的“火线”尖兵。

筑牢执行“责任网”,转化效能“到位、到边、到人、到底”。任何制度的执行都是“一蒿松劲退千寻”,要保持高压态势,在这次大战大考中认真总结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取得的经验,落实落细“制度在于执行”的治理效能转化。要保证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防控制度体系“到位”,必须合法合理可行,随着各省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等级逐层降低,分区分级执行必须精准,杜绝“一拦了之”“一关了之”等“一刀切”执行。筑牢责任体系的“四梁八柱”是确保执行“到边”的根本要求,要明确划分责任主体,抓牢关键少数和执法执纪人员,严肃问责不履职尽责、不担当作为、当“看客”“逃兵”的干部,落实执行法治化规范化,程序公开透明,发布及时有效。另外,织细织密“责任网”,绝不能有麻痹大意、松劲懈怠“极端”状态,要严厉打击制假售假、造谣传谣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安定有序,保证这张“网”既能滤清杂质,又能弘扬清正。

党委党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学习心得

同志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日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这为脱贫攻坚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好驻村工作队,配合村两委落实帮扶措施和帮扶职责,保证贫困户有人帮、有人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职责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四是建设社会扶贫对接平台,以社会扶贫网为载体,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帮扶需求和社会扶贫资源有效对接。

万村行动,营造社会参与扶贫氛围,帮忙贫困村贫困户增强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各地要因地制宜实施精准扶贫工程,把专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实施整村推进工程,改变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发展致富产业;实施职业教育培训工程,对参加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转移就业成效;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工程,帮忙贫困家庭发展生产;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帮忙贫困地区打开产品销路;实施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龙头企业带动等工程。

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脱贫攻坚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要层层落实职责。坚持党的领导,五级书记一齐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贫困县主体职责,促使其把主要精力用在扶贫开发上。落实相关部门的行业扶贫职责,把扶贫任务优先纳入行业规划并认真实施。落实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帮扶职责,不脱贫不脱钩。夯实精准扶贫基础,建立分类施策政策体系,确保扶贫资金和政策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进取性,提高其参与度、获得感,激励其自力更生,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活力。实施更广泛的社会动员:提高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凝聚扶贫攻坚强大合力。加强扶贫机构队伍本事建设,提部攻坚克难本事和水平。大力加强宣传:宣传同志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凝心聚力;宣传扶贫成就,坚定全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宣传脱贫致富典型,坚定贫困群众改变命运的决心;宣传社会各界对贫困人口的关心,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优良传统;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促进政策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学习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日在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深刻分析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形势,对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出明确要求,为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镇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习总书记明确要求:“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党组)一定要履职尽责、不辱使命。我们学习习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就是要始终坚持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内在动力,帮助贫困群众靠自己双手改变命运、实现人生出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