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建立分论点教案(通用20篇)

时间:2023-12-13 09:26:49 作者:笔舞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方针。接下来,小编将分享一些关于教学工作计划的实用经验和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拟写分论点》教案

议论文的标题相比记叙文的标题来说更显重要。议论文标题应有的作用包括:或是揭示中心论题或论点,或是别出新意,吸引读者。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议论文如何拟写提纲。

考场作文标题要有现实感、要有新意,拟题方式有直接点题法、概念并列法、引用化用法、形象修辞法、诗情画意法、设置悬念法、巧用算式符号法、中外结合法、怪异另类法等。(另设专题详解)。

中心论点明确是议论文提纲写作的第一要着。

中心论点不能是否定句,应当是表陈述或判断的肯定句。

若要围绕中心论点设置若干个分论点,可以是不同角度的并列式,可以是不同层面的正反对比式,也可以是从低到高、由浅入深、从个体到群体、从现象到本质的层进式。

分论点的概念之间应当是或并列关系、或正反关系、或递进关系,绝不能是交叉甚至重合关系。分论点的句式结构可以是一致的,即排比的形式(适用于并列式、对比式),也可以是灵活多样的(适合于层进式)。

历史《美国的建立》说课教案

=1gb2⑴了解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殖民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情况,知道在列克星敦打响了独立战争打响了独立战争第一枪。

=2gb2⑵了解《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知道7月4日是美国的独立日。

=3gb2⑶知道华盛顿领导大陆军应用奋战,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4gb2⑷了解1787年宪法的基本内容,知道美国组成联邦政府,华盛顿当选为首任总统。

2.能力目标。

=1gb2⑴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课外收集华盛顿的主要业绩,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gb2⑵通过学习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探讨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作用,逐步学习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作用。

=3gb2⑶通过对1787年宪法与《权利法案》的比较,培养分析比较的能力。

=4gb2⑷通过网络查找与本课相关问题并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材内容本课讲述了美国独立战争前的起因以及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大陆会议、《独立宣言》的发表及意义、以及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和历史意义。美国为加强中央权利,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通过1787年宪法并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2.教材重点独立战争的起因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其次,认识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是本课的又一重点,这一重点可以通过网络下载资料,组织学生交流看法,共享成果。

3.教材难点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视频资源呈现过程,让学生形成表象,引起思辨。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从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理性认识。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特点教授本节课所面对的对象是初三学生。经过两年的初中历史学习,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并且对历史事件的理性思维认识逐渐形成。同时,由于已经学习了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学生已经对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况且他们对现在美国的情况认知比较多,对200多年前美国的历史更是充满好奇。

2.相应对策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200多年前的历史真相,让学生形成一个由表象到理性的认知过程,本人对cctv热播的《大国崛起》进行了合理的剪辑并恰当的运用,并且借用网络上的有效资源制成课件,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学法探究指导学生通过主题探究和小组合作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中处于引导作用,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对学习主题进行自我探究,学会合作学习,分享合作成果。

2.教法设计利用现代多媒体的优势,通过视频资源、图片展示、flash播放、自主网络搜索等现代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五、教学媒体设计。

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功能,利用视频资源、图片展示、flash播放、自主网络搜索功能,达到“创设情境,引发动机,自主探究”的目的。在新课导入、独立战争过程、乔治·华盛顿、1787年宪法等教学环节使用多媒体。每个环节设置主题,引导学生质疑——探究——释疑。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美国由来]。

提问:同学们,当今世界综合国力最强的是哪个国家?(美国)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美国国旗是什么样呢?(星条旗)那么232年前的美国国旗是否和今天相同?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美国国旗的演变。

设计思路:

学生对美国的科技产品、体育明星等了解甚多,也熟悉美国现在的国旗,但并不了解美国国旗的演变过程。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对此问题的兴趣。而让学生直观的观看美国国旗的演变,激发他们的置疑“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时美国国旗怎么那么像今天英国的米字旗?”

提问:很多同学看到,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时美国国旗很像今天英国的米字旗,那么美国和英国有着什么渊源?让我们了解美国的由来。

设计思路:

学生在充满疑惑的时候,给学生自主观看,自主探究的时间,达到自主释疑。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认识到美国是由18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的13块殖民地演变而来,英国当时是他们的宗主国。

在线网络视频:《大国崛起》片段。

在英国统治下的北美13块殖民地发展如何?人民生活状况如何?让我们穿梭历史时空,进入232年前美国的独立战争时期。

二、[独立战争]。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段影视资料。

1.历史背景。

在线网络视频:《大国崛起》片段。

主要讲述了英国对北美13块殖民地的压迫。

设计思路:

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因此应运用网络资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扩大了信息量,并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归纳。

问题探究1:结合课本,利用网络资料,说一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设计思路:

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功能,对美国独立战争前的原因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引导过渡)。

在殖民政策的压迫下,1775年列克星敦的一声枪响,打响了北美13殖民地8年争取独立战争的第一枪。

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引发动机,为接下的问题探究做好铺垫。阅读教材,小组合作讨论,自主探索北美人民的独立战争过程。教师播放多媒体。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验当时北美人民争取独立的艰难和坚定的信念。在本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战争爆发的标志、大陆军组建等战争的重点。

图片展示《独立宣言》及其当时签名名单的图片。

设计思路:

激发学生探究其出台过程以及当时产生的意义和影响。教师应进行具体的讲解、分析和归纳总结。展示事例,开阔学生视野,加深了印象。

问题探究2:美国为何能够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设计思路:

对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进行分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探究,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历史意义。

重点讲述美国独立战争性质的双重性。

综合分析美国独立战争性质的双重性和产生的影响。

(教师引导过渡)。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诞生了一位伟大的统帅,他就是后来被尊称为“美国国父”的乔治·华盛顿。下面我们一起进入专题“乔治·华盛顿”,了解伟人功绩。

三、[乔治·华盛顿]。

=1gb3①伟人印象(展示华盛顿照片)。

=2gb3②伟人故事(自主交流,小组合作)。

=3gb3③伟人品质。

问题探究3:乔治·华盛顿为什么被称为“美国国父”?

(自主交流,小组合作)。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搜索、讨论华盛顿的事迹,进行情感教育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引导过渡)。

独立后的美国是否一帆风顺,还存在哪些隐患?让我们一起观看一段影视资料。

四、[1787年宪法]。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教案

1、知道农民进城打工这一潮流,能列举出农民进城后所从事的劳动。

2、能够说出农民进城打工为城市和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3、对农民进城打工这件事形成积极的态度。

教学准备。

请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进城打工的农民的信息,观察自己生活的社区里是否就有这样的人,了解他们所从事的劳动,以备课上讨论。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农村和城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学习的好伙伴虎子,特别想告诉我们发生在他们农村的新变化。虎子和他的同学商量来商量去,要向我们介绍农民进城打工这件事,为此他们还采访了村长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整理的'采访内容吧!”

2、阅读交流。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科书第62~63页上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农民进城打工给虎子他们村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2)村里人是如何看待这些变化的?

(3)村里的外出打工者是如何看待进城打工这件事的?

3、探究活动。

(1)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在改革开放以后会有那么多农民到城里打工呢?”

(2)学生汇报,教师把学生提到的原因概要地板书。

(3)提问:“有那么多的农民进城打工,他们给城市带来了哪些变化呢?他们的劳动与你的生活有怎样的联系?”“如果城市没有了他们会变成怎么样?”

4、明确:农村人和城市人是平等的。

5、教师总结。概括本课题重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搜集我国国产汽车品牌,并调查清楚它们的产地。

分论点的拟定教案

作文本来就贵在独立思考,要求有个人的真知灼见,有个人的真情实感。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扎扎实实地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洞察能力、分析能力等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其思维水平。

当然,笔者长期在教学一线,深知中学生写作能力有限;也知道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绝非易事。尽管如此,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笔者还是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其中,最有效的是从抓最基本的分析思维训练入手——训练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学会列出分论点的能力。

对任何一个事物(话题)多角度地分析下去,都有可能发现蕴涵在其中的丰富事理。角度越多,发掘的道理就越多。将这些道理分层列出来并加以阐述,它们就成了作文的分论点。这样的作文就不会是只有一个干巴巴的总论点和几个事例的简单构架,而是有了基本的分析框架,并有了进一步深入发掘的脉络。

那么,如何多角度地分析事物话题,进而列出分论点呢?

一、具体联想,事中抽理。

具体做法是:

2.事例分析。我们对事例进行分析,可以分析其原因、本质、价值等等。如从关于“宽容”的一些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宽容是一种博大(蔺相如有博大的胸怀);宽容是一种高远的境界(蔺相如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宽容了廉颇,境界非凡)。我们还可以从“祁黄羊举贤不避仇”的事例中发现,祁黄羊之所以宽容自己的仇人并向国君举荐他,是因为祁黄羊本人有正直的人品,由此就可从中得出一个道理:宽容是一种正直。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外国名人故事中悟出道理,如林肯认为消灭敌人的最好办法就是将他变为朋友,由此可以看出:宽容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化敌为友的智慧。

经过对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关于宽容的四个本质特点。作为备用的分论点,这就已经比较丰富了,每一点阐述开来,都可以写出一大段文字。而假如我们一开始就对“宽容”进行抽象的思考,那就会费力得多,也难有这么多独到的发现。

3.同类归纳。上面讲的是就一个个的事例进行的分析,其实,我们还可以将同一类事例进行合并,分析其共同点。如在上述三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宽容”的共同价值:有利于自己;有利于国家;带来和谐;培养美德……这些也是不错的分论点。

4.差异比较。我们还可以将有差异的相关事例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一些道理。例如,将廉颇与蔺相如比较,我们就可以看出“不能宽容”的一些原因:狭隘;自我中心、个人至上;境界低下;不能站在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待事物……当然,我们也可以联想反面的事情,如有些“宽容”会带来“农夫与蛇”的后果,进而比较得出:宽容也是有原则的。

然后,再将这些独到的发现当作作文的分论点,就每一点展开阐述,进行二次分析,讲道理,举事例。这样,作文中不仅有了独到的分析,还有可能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平时要广泛阅读,要有意识地扩大见识,储备素材。掌握的事例越多,就越能自如地运用“事中抽理”的方法;否则,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二、发散思维,多向列举。

对事物(话题)进行多角度分析,我们常常需要利用发散思维的方法,思维发散得越开,分论点就越多,可供选择的余地也就越大。运用发散思维,多向列出观点的方法可分为如下几种:

1.猜测各种可能性。对事物各种可能性的猜测就是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方式之一。透彻分析事理,尤其是对原因、方法的分析,都离不开对可能性的全面分析与列举。例如,写关于“谦虚”的作文,如果要对谦虚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就应该全面推测——人之所以能谦虚,是因为:受教育影响;受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个人的修养;个人见识、经历、教训;认识到谦虚的好处;胸怀远大志向……有了这么多见解,写作时就可以根据不同的侧重点来取舍或安排文章内容的详略了。

2.细分各种要素。例如,谈“成功”的品质,可以分析决定成功的各种要素:志向;自信;坚韧;勤奋;智慧;决断能力;情商……这样详尽的分析,可以带来独到的见解。比如和:现代社会,对人的判断力和决断能力要求很高,比尔·盖茨当机立断创立微软公司就是明证;社会学家的研究证明: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由此可引出健全人格对实现成功的重要性。很显然,选择写这两方面内容的作文更具时代性,更精辟,作文也更容易出众。

3.循序发散思考。在多角度分析问题时,如能确定一个发散顺序,将有利于思维顺利展开。如可以将“宽容”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依次展开分析,如此一来角度自然就丰富了。

4.多种关系的辩证分析。分析出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也是多角度思维的方法之一。例如,分析“位置与价值”,可先从两者统一的角度分析:良好的位置有利于发挥好个人的价值,从而启发人们“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要人尽其才”等。再从两者矛盾的一面看:位置不等于价值,引申出“平凡的岗位也能实现自我价值”等。还可以分析将“位置”转化成“价值”的关键条件有哪些。总之,“统一、矛盾、条件”是进行多种关系分析的三个基本层面。

三、追根溯源,层层剥笋。

1.由表象到本质。深入分析,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对于话题“认识自己的特长”,可以这样开始分析:能正确认识自己特长的根源是什么?是对“寸有所长”的自信;产生自信的根源又是什么?是积极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评价的来源是什么?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通过这样由表及里的分析,我们可以一线串珠地分析出许多“认识自己的特长”的本质观点:自信;积极的自我评价;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这些都是不错的分论点。

2.由此及彼。对事物话题进行由此及彼的分析,可以使作文避免肤浅,从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比如话题“每一朵花都可以盛开”,对这种比喻型的话题,如果不能由此及彼进行人生、社会等方面的联想分析,作文就不会有什么较有价值的立意。我们不妨由花及人进行分析:花可盛开,那么,人人都有健康成长的权利,人人都应得到尊重;花盛开要有一定的条件,那么,社会就要为人发挥才干创造公平合理的条件或环境;花盛开需要自身吸收水分和阳光,那么,人的成长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这样由此及彼的分析,使得立意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启迪性,很容易写出见解独特、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当然,还有“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等层层分析的方法,都一样可以帮助我们展开深入思考的翅膀。

四、多向比较,求同推异。

1.同类比较。将相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可以综合归纳出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

2.相似比较。对大体相似又略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可以使我们看事物更深入、更细致。比如,同样面对“挫折”:勾践的态度是忍辱负重;林肯频遭挫折,却愈挫愈勇;爱迪生面对实验室被焚毁,却是淡定、乐观。这样一比较,我们至少可以分析出对待挫折的三种方式,即三个分论点。

3.正反比较。将正面和反面的事物进行对比,可以使认识更深刻。有一篇满分作文《情与理》将范仲淹坚守理智“先天下之忧而忧”与唐玄宗放纵感情导致“安史之乱”进行对比,总结出以理驭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是很成功的范例。

五、确立顺序,循序分析。

有了一定的顺序,思维便可以按一定顺序展开,分析的角度也就丰富了起来。满分作文《天地之秤——诚》中,重点写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其思路就是依“自己—他人—社会”的顺序来展开分析的。

总之,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进而学会列出见解独到的分论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基本功。有了这样的基本功,就有了进行深入阐述的良好基础。这样,写出的作文才有可能是内容充实、分析透彻,且层次分明的好作文。

建立地球档案教学教案设计

5.1将有保存价值的材料应做到及时归档,不可随意乱丢乱放,找不到时方知其重要性。

5.2对家庭档案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特别是经济类和对家庭非常重要的档案,要放入保险柜(箱)内,确保其安全性,避免档案遗失被盗。

5.3对字迹模糊、容易褪色的家庭档案应予另外选择耐久性的纸张誊清附后,也可采用溶液喷涂法、加膜法、丝网加固法对字迹纸张等进行加固处理;对残破档案要进行修裱;必要时还可对家庭档案进行复制,复制手段包括静电复印技术、缩微摄影技术和超缩微复制技术。

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使珍贵原件得到更好的保护,同时避免和减少原件在利用时可能遭受到的损坏,从而延长了家庭档案的使用寿命。

5.4家庭档案装盒后,可放入架、柜或其它家具中。

照片类装入相册。

音像类装入专用的盒子(防磁)。

同时,要注意防水、防火、防尘、防霉、防虫、防晒,妥善保管。

其余类别的档案应集中摆放,每次利用后的档案要及时归位,并做好防火、防光、防潮、防高温、防虫、防灰尘等日常保管工作。

5.5每个家庭如能设置档案保管专用柜、架或箱是比较理想的,如条件不允许,放在抽屉或其它家具里也是可以的。

一般家庭档案可以放于档案盒、档案袋等装具中;感光材料的照片档案装入相册簿,数码照片档案可在计算机里或刻成光盘保存,同时注明照片的出处。

声像档案应装入防磁的非铁盒内,并远离磁场。

磁带盒上用纸条注明时间、内容,便于查找。

5.6定期对家庭档案的柜、架和家庭档案进行清理保洁。

档案柜、架的摆放密度要合理,位置要适当,不要影响通风。

对没有保存价值、时效性已过的家庭档案进行审查鉴定,该销毁的要及时销毁,以便合理利用空间。

5.7有条件的家庭还可选用家庭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将案卷目录输入到计算机里,更加方便查找和管理。

建立家庭档案其实是件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在闲暇时就能做到的事情。

只要用心,就可以记录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把家里管理的井井有条,给你的家庭增添无穷的生活乐趣,大家不妨试一试。

历史《美国的建立》说课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理解《独立宣言》的意义,1787宪法制定的原因,基本内容个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正确评价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即使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教学重难点:

重点:独立战争爆发根本原因;《独立宣言》、1787宪法内容,作用。

难点:美国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的国旗,你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吗?你知道这个国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吗?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时国旗1776年正式独立时国旗1787国旗现在的国旗。

l红色象征勇气,白色象征自由,蓝色则象征忠诚和正义。

50个星代表现在美国的50个州。

13条代表美国独立前的13个殖民地。

(二)讲授新课。

一独立战争的序幕。

1、背景:

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了13个殖民地。殖民地上的移民逐渐形成美利坚民族,通用语言为英语。

北美十三个殖民地。

1773年,英国政府授权东印度公司垄断北美的茶叶贸易,引发了新的抗税浪潮。

2、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3、过程:

独立战争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

二、华盛顿与独立战争。

1775年5月,北美13个殖民地的代表在费城召开了大陆会议。会议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委任华盛顿为总司令。

三、《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

1、《独立宣言》的发表: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独立宣言》以一个国家的名义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纲领性文件,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托马斯·杰斐逊修改过的《独立宣言》草稿《独立宣言》的发表。

托马斯·杰斐逊(英语:thomasjefferson,1743年4月13日-1826年7月4日),美利坚合众国第三任总统(18─18),同时也是《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与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并称为美利坚开国三杰。

2、转折点:转折——1777年,在萨拉托大捷。

法国公开承认美国,公开参战,欧洲国家组成“武装中立同盟”,英国在国际上限于孤立。

3、胜利:1781年,约克镇之战(康华利率部下投降)。

美、法军队在约克镇战役中痛击英军。

4、结束——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的独立战争即使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1783年的巴黎条约,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5、1787年美国宪法。

(1)、制定的原因:

美国建立后,各州都有自己的州宪法,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全国政府软弱无力。

(2)、实行三权分立:总统——行政权国会——立法权最高法院——司法权。

(3)、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共和国,明确联邦权力高于各州的权力,总统和议员均由选举产生。

(三)本课小结:美国的独立战争即使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说他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美利坚民族反抗英国的殖民压迫;使美利坚民族获得独立,产阶级革命:说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是美国打碎英国的殖民枷锁,为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

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使行政、立法、司法权力西湖独立、相互制约,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历史《美国的建立》说课教案

姓名:刘金霞。

职称:中一。

教龄:16。

年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木兰高级中学的历史教师―刘金霞,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美国的建立》选自人教板高中选修课本《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二章第六节。

说课的内容分三部分。设计思想:

本届高二学生,仍是3+x文理综合,目前文综合教学面临着一些矛盾,如:高考较高要求与学生较底水平;高考命题的动态发展与教材的静态局限;综合考试与分科教学等。为此高二历史教学中,不仅要依纲据本,还要活化教材。一要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二要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三要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四要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力争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塑造人格的高度融会和统一。实现高考与教学的契合互动,应应素质教学的要求。

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与处理。

―、教材地位、

作用。

2、是以民族解放战争的形式进行的一次资产阶级革,

3、具有双重性。从民族解放运动的角度看,

4、美国是美州第一个进行民族解放运动的国家,

5、为学习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打下基础。从资产阶级革命的角度看,

6、它属于早期大革命时代,

7、把它放到当时的国际环境的大背景中去考察,

8、可以加深学生理解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旧秩序的冲击。

世界历史是由国别史构成的,美国的国别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考和会考的重要知识点。所以本课的学习,是学习美国国别史及学好世界史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素质教育要求和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思维特点而确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掌握波士顿倾茶事件、独立战争的进程、美国1787年宪法和联邦政府的建立;综合分析独立战争的背景、意义。

2、德育目标。

a:通过对北美独立战争背景,意义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英国殖民统治违背了北美人民追求民族独立的愿望;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独立后的北美人民创造了一个新的,民族国家,体现着时代的进步。

b::通过学习北美独立战争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地区,民族的人民,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不懈,就能最终战胜敌人,赢得民族和国家的新生。

c:,通过对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该宪法在当时的进步意义,但是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3、能力目标。

a: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北美独立战争的背景、意义,提高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b:通过分析比较《独立宣言》和美国1787年宪法,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及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二}、重点:本节的核心内容是在英属殖民地诞生了一个新的国家―美国。所以这个国家建立的背景即北美独立战争的原因应该是重点。

{三}、难点:依据中学生认知规律将难点确立在《独立宣言》与1787年宪法的矛盾之处。

三、教材的处理。

1、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我校是县级重点高中,学生知识素质较低,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针对这种情况,课堂上教者以饱满的情绪营造愉悦的、民主的氛围,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a:依据教学结构整体性原则和教学内容及学生思维特点,将本节教学内容知识结化―背景,过程,结果,培养学生形成历史的思维能力。

b:关于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注意引导学生将民族形成概念的四要素理论知识与教材叙述的史实相结合,做到论从史出,观点和材料相统一,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的感知力、记忆力、思维想象力都接近成人水平,所以我本着学生是认知活动主体的思想,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及目前文综合考试的要求、和本课的重点、难点,我采用了问题探究法、讨论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创新等思维,使学生的智能和认识水平都得到发展。

二、教学手段选择及依据。

第三部分:教学程序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播放美国国旗,请学生回答:

a:十三道宽条,50个五角星含义分别是什么?

在实物的刺激下,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进入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方法。

2,出示目标探究题:

a:结合史实分析英属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的概况?

b:史论结合谈一谈美利坚民族是怎让形成的?

c: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经济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什么?导致什么结局?看书讨论。

通过这三个探究题使学生全面分析独立战争爆发的背景。

[出示插图:《英国移民初到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位置图》、富兰克林、杰弗逊两人的画像、《波士顿倾茶事件》]识图、描述增强学生的直观感觉,加深学生对背景的理解。

4:出示“三权相互制衡示意图”导出第三个问题的学习―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观看。

加深学生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理解。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6、启发学生从性质、国内意义、国际影响等方面归纳北美独立战争的意义。讨论。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结。

1、出示:“戎装的华盛顿“图片,

2、让学生谈一谈华盛顿在美国建国时期的地位。

3、教师小结:有人说,美国是一个空中形成的国家,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历史辩证法告诉我们:从来没有天生的大国、强国。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是北美殖民地人民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斗争、百折不挠的结果。所以说今天中华民族的腾飞,要靠华夏儿女的共同努力!

畅谈领悟。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将感性的知识内化为理性的认识,实现历史的教育功能。

下节过度。

独立战争没有解决南部黑人奴隶制的问题,成为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隐患,最终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

听讲。

为学习美国以后的历史做铺垫。

巩固练习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评价华盛顿。

1、环节二:新课学习。

2、让学生通读教材,

4、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方法。

5、出示目标。

6、探究问题,

7、引发思维。

环节一:新课导入。

1、播放美国国旗,

2、请学生观看后回答问题:

启发学生想象、讨论,设计的意图是,在实物的刺激下,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进入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学习。

1、学生通读教材,

3、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方法。

1、出示目标。

2、探究问题,

3、引发思维。

4、结合史实分析英属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的概况?

5、史论结合谈一谈6、

历史《美国的建立》说课教案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知道列克星顿枪声揭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了解大陆军和《独立宣言》的内容;概述独立战争的过程;理解独立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认识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

归纳华盛顿的主要革命活动,评价华盛顿,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感受华盛顿为美国独立和国家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认识到他是美国当之无愧的“国父”,是世界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教学重点:《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对华盛顿的评价。

教学难点: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对华盛顿的评价。

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图示法问答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教学课件图片展示视频资料展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一段关于自由女神像的视频资料,提问学生为什么说自由女神像紧紧地抓住了美国人民的心,及自由女神像的来历,由学生回答。老师导入美国的发展神话进入这节课程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战争的起因。

1,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提问14——15世纪被称为是人类历史上地理大发现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疯狂的殖民掠夺,16英国殖民船五月花号登上北美大陆开始对北美的殖民掠夺,并展示五月花号的图片,英国经过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在阿巴拉契压山脉以东建立了狭长的殖民地(并展示地图),殖民地生产发展,经济水平超过宗主国英国,美利坚民族形成。

提问学生美利坚民族是谁的后代?列举?

2,英国的殖民统治。

面对殖民地经济的发展,英国想尽办法压榨,限制,并利用一切航海条例向殖民地乱收苛捐杂税,禁止殖民地与宗主国之外的国家直接贸易。向学生展示三幅反映殖民地遭受宗主国压榨,乱收苛捐杂税的漫画,形象的说明了殖民地的现状,美国是英国养的一只下蛋的鸡。

提问:英国为什么要极力压制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由同学回答(北美殖民地是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二)战争的过程。

1,爆发——来克星顿的枪声1775。

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经济的限制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反抗。1773年,东印度公司把过期的茶叶销往波士顿,这一事件引发了波士顿人的愤怒,他们化装上船将茶叶倒入大海。向学生展示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图片。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用ppt展示美国独立战争的地图,请同学来看图描述战争是怎样爆发的和经过。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打破了殖民地与宗主国的最后一点温情。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向同学展示美国莱克星顿广场纪念这次战斗的北美民兵塑像。

2,建军——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任总司令。1776。

战争爆发了,各殖民地的代表第二次聚集在费城,商量对策,这就是第二届大陆会议的召开。向学生图片展示第二届大陆会议部分代表和华盛顿的图片。第二届大陆会议的主要任务:一是,组建军队(提问同学通过阅读课文回答美国的正规军是如何组建的,以及华盛顿其人),大陆会议组建了第一支正规军队——大陆军;二是,宣布建国。

3,建国——《独立宣言》发表1776。

建立地球档案教学教案设计

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守信意识变得尤为重要.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则是有效途径之一,它对于学生自身发展、对于学校工作以及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言都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关莹苏新宇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学院,吉林,长春,130032刊名:华章英文刊名:huazhang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645关键词:大学生诚信个人

建立地球档案教学教案设计

2.了解有关地球过去与现在的知识。

3.培养学生的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4.学会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小组制作一份“地球档案”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组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

教师准备:准备有关地球的影像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2.学生交流有关地球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研究地球的构造。

(1)提问:关于地球的构造,你们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出示地球构造示意图,教师讲述:地球的构造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了解地球的过去与现在。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3)播放影像资料,讲述:同学们你们收集的资料很丰富,我们用更直观的方法来了解一些地球过去的事情。

(5)学生交流讨论。

(6)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

(2)谈话:可以小组同学商量讨论一下,谈谈自己的想法,怎样制作“地球档案”呢?

(3)学生讨论,小组整理制作“地球档案”。

三、拓展延伸。

举办“地球档案”展览。评一评,哪些小组制作的最有创意。

建立地球档案教学教案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多,耕地面积的减少,农村劳动力富余,加之城市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灵活,就业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许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寻找新的就业机会,这就形成了城市建设中一个新的.从业群体--城市农民工.关于农民工的概念,专家作了如下表述:农民工,简称民工,是指户籍在农村而到城市做工的一类人群,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从专家对农民工概念的表述可以看出,农民工在城市建设中功不可没,理应受到与其他城市建设者一样的尊重,享受同等的待遇.

作者:谢小红作者单位: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刊名:档案时空pku英文刊名:archivesspace年,卷(期):“”(10)分类号:g27关键词:

历史《美国的建立》说课教案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

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曹操、诸葛亮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官渡、赤壁之战相关多媒体、三国鼎立图。

[授课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三国鼎立,就是那像一个圆鼎的三条腿分。

立似的分布在中国大地上的三国。今天我们共同讨论这课的内容。

3、讲述新课:

三国鼎立是哪三国?同学们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请翻翻。

课本找到关于三国建立的那一段,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讲。

2曹丕建魏,都:洛阳;2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

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

之间或得或失,这个道理突出的表现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中。

这两大战役都有曹操这个主角,大概同学们对曹操也很有兴趣,先从课文中找出这两个战役的年代。(官渡之战在2,赤壁之战在2)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呢?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评论,我们先说说官渡之战。

(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准备,后由学生发言,讲述故事。)。

208年,孙刘联军在长江边的赤壁与曹操对垒。请大家先谈一下在这一。

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弱点在哪里?赤壁之战经过、结果又如何?

(先观看多媒体诗词大江东去……,后由学生发言)。

接下来我们一块了解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4、小结。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

5、课堂讨论:戏曲中的曹操与历史中的曹操区别。播放多媒体资料,戏曲资料并展开讨论。

最后由教师小结,指出如何评价曹操。

(对于曹操的一生的评价是一个1000多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曹操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他爱惜人才,他从下层选拔,从敌方争取;他还重视文化,他本身也是一位大诗人,他统一北方,功劳是不可低估的。有人把他说成乱臣贼子,是不对的,谁有本事谁就应当称帝,罗贯中以汉朝为正统,在《三国演义》影响下,曹操就成了舞台上的白脸奸臣,这是不公平的。)。

6、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一、官渡之战200年袁绍与曹操。

二、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

三、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

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

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

初中历史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总汇

1.知识: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掌握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掌握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行省制度的建立;掌握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2.能力: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行省制度。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文中的“一代天骄”是指谁?他有什么贡献?让我们进入第12课的学习。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说在社区的文化生活。

2、让学生体会到社区的进步与发展使许多人劳动努力的结果。

教学准备:

1、搜集反映自己生活的社区或学校所在社区的照片或图片,教师也需要做同样的搜集工作。

2、让学生选取自己所在社区生活的某个方面进行调查。

教学过程:

1、导入。阅读书14~17页,教师说明:书中展示的使30年前的社区,还展示了现在的'社区。其实,同学们自己所生活社区的过去和现在也发生着变化。社区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需要我们不断地区认识它。这节课的主题是认识变化中的社区。

2、交流活动。“课前,我请同学们搜集反映自己生活的社区或学校所在社区的照片或图片,现在就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搜集的照片或图片,它表现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请几位学生进行介绍和说明后,其他同学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做补充,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照片或图片。

3、同位彼此欣赏自己搜集到的标语和照片。

4、小组交流,“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选取自己所在社区生活的某个方面进行调查,下面请同学们讲自己地调查结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进行寻思,并注意加以引导。

5、全班交流。

6、布置作业:周末,请父母带自己到附近的自由市场或其他公共场所看一看,并流行观察人们的举止言谈。

历史教案-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我说课的题目是《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本课位于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主题下。在第十三课中我们已经了解了秦朝的相关历史。本课则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军事四个方面阐释秦始皇建立和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以及这一制度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所以在中国古代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学情分析。

1、通过对秦帝国兴亡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秦朝相关的历史。在此基础上,引导其进一步了解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助于全面客观的评价历史。

2、七年级的学生认知以感性认识为主。对图片、影音资料等形象化的内容,兴趣大,接受快。但逻辑思维尚处于上升阶段,对历史现象及原因的分析、归纳、联系的能力较弱。

三、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基础知识:中央集权制的确立、郡县制、皇帝、三公、交通的畅达、文字的.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小篆和隶书、圆形方孔钱、万里长城、焚书坑儒。

通过对秦始皇其人和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的了解,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思考“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什么影响”,懂得综合分析问题,知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在大连出土的古代钱币。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述“习。出示“秦朝行政系统的简表”,学生贴贴看,有助于学生对重点概念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和第十三课的学习,学生能懂得,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并对以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周游列国的尴尬事”设疑质疑,促进学生有目的的自主学习。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废分封,立郡县”讲述了秦始皇确立的“中央集权制”,这一制度对后世历代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车同轨,书同文”、“焚书坑儒”都是为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和巩固服务的,因而确立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1、由于七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低,对一些历史概念理解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如何理解中央集权制的概念就成为本课的难点之一。

2、“车同轨,书同文”与建立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关系,属于教材的隐形知识,初一学生一般不易看出并理解,所以这两方面内容均需要教师进行阐述,定为本课的难点问题。

五、教法与学法。

1、模拟历史情境、探究式教学,我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秦皇的四个烦恼”,创设特殊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学,体验历史、感悟历史。

2、运用合作、探究、比较归纳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自主体验,合作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自学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周游列国尴尬事”,运用故事导新课。

在导课环节中我创设了一个这样的历史情境。(放幻灯片)战国末年有些“驴友”喜欢四处旅游。在旅途中遇到了诸如:车不能行、钱不能花、字不能识、尺度不一等尴尬事引来了秦皇的无尽烦恼。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贴合初一学生的感性认知特点,此环节创设目的是设置悬念,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二)古今史料展新授,师生互动出谋略。

初中七年级《

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内在的因果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研读与本课相关的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他们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史家所称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休养生息政策。

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王珪的《咏汉高祖》中的诗句: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楚汉之争,楚汉之争的结果是怎样的?(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建立了汉朝。然而由于多年战乱的影响,社会面临诸多的困难。对此,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学习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内容探究】。

一、西汉的建立。

生:(1)境况:残破荒凉,经济萧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

(2)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师:由于秦朝的暴政以及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的破坏,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那时牲畜奇缺,甚至连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有的将相只能乘牛车。

生: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师过渡: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休养生息政策到底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又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继续往下学习。

二、休养生息政策。

学生讨论后回答:

(1)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有: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将奴婢释放为平民;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2)作用: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使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多媒体课件展示汉代耧车(模型)]。

师:这是当时的先进农具,使用这种播种农具,省工省力,播速提高,行距统一,便于锄草、收割。耧车是汉代农业恢复和进步的有力证明。

师过渡:前面我们提到汉高祖之后,他的继任者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那么汉高祖时期的休养生息政策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是如何得到延续和发展的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部分“文景之治”。

师:阅读课本第55页,归纳“文景之治”的措施。

生:文帝和景帝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师: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树立榜样。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文帝在位20多年,宫室、园林没有什么增加。他修建自己的陵墓,要求从简,不许用金银等装饰,只能用陶瓦。

展示材料:

材料:文、景之际,建元之始,民朴而归来,吏廉而自重,殷殷屯屯,人衍而家福。

——《盐铁论》。

生:有。具体表现在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

师: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展示材料:

材料: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学生讨论后回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前后执行了六七十年,不仅巩固了西汉统治,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为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

所有的政策的实施,离不开良好的经济基础,正是有了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使汉朝的经济得到充分的发展,才有了后来汉武帝大一统的实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板书设计】。

一.西汉的建立。

1.西汉的建立。

2.汉初社会状况。

二.休养生息政策。

1.内容。

2.作用。

1.措施。

2.表现。

【同步训练】。

教学至此,请使用学案同步训练部分。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教案

新课程标准已经将模型提升为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高考考试大纲也将建立模型的方法列入能力考核的目标与要求。模型教学可使研究对象直观化、简约化。在新课程改革中模型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探索科学现象的乐趣中发现科学规律,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在领略科学知识的真谛时,更深入地掌握探究生物学知识所必需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高中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建立你的自信心

【活动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赞美在人际交往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2.使学生掌握赞美他人的技巧。3.使学生懂得只有坦诚地接受赞美,才会坦诚地给予赞美,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接受别人的赞美。【活动准备】1.进行关于赞美的调查,并统计结果。2.制作多媒体课件。【活动方式】小品表演、小组讨论【适应年级】小学中高年级【活动过程】一、导入在很多影视片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人们在交往中通过赞美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习惯别人的赞美并大胆地去赞美别人呢?为此,我们做了一个调查。在把这份调查结果公布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回答以下4个问题:1.你是否愿意经常赞美别人?为什么?2.你是否习惯别人对你的赞美?3.听到别人对你的赞美后心情怎么样?4.听到别人赞美后你会作何反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公布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的对象是一至三年级的115名同学,其中能主动赞美他人的占47.1%,52.4%同学习惯别人的赞美。尽管还有52.1%的同学不会主动赞美他人,47.6%的同学不习惯别人对自己的赞美,但是有87.2%的同学在被赞美后都是很高兴的。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被人认可、赏识。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天性的至深本质是渴求为人所重视。”所以生活需要赞美。有人可能要提出这样的疑问:既然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那么为什么12.8%的同学听到别人赞美后反而不高兴呢?(提出问题但不立即解答,将这个问题留到“赞美的原则”部分进行讨论)二、生活需要赞美1.需要层次理论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就很好地说明了人的这种内心需要。他认为人类有五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四种需要都得到满足的人称为基本满足的人,只有基本满足的人才会产生人生的最高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创造的需要、实现自我理想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分析,对他们而言,尊重的需要已成为占优势的需要,而赞美正可以使对方觉得被尊重、被认可,满足了他内心的需要。2.赞美的力量赞美除了可以满足对方的内心需要以外,还有很多好处,例如可以使对方更有自信。请同学说说赞美还有哪些好处?教师总结:看来赞美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是我们随时随地能献给别人的一件最好的.礼物,它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是情感沟通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我们都应该大胆地去赞美别人。三、赞美的原则前面我们留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本次调查中有12.8%的同学听到别人赞美后反而不高兴了呢?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看一个小品。小张:哎,亮亮,你脚上的这双鞋是新买的吧,真酷!亮亮:昨天才买的。小张:在哪儿买的?亮亮:就在购物中心。小张:你这身打扮很适合你的气质。亮亮:听你这么一说,我走路都要神气几分!引导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赞美的原则。2.赞美应遵循的原则真诚:态度自如,即不要脸上挂着‘馅媚的笑”,也不能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架势。真实:所赞美的一定要是他人身上真正有的品德或特质,不虚伪,不夸张。四、表达赞美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对别人的哪些方面加以赞美呢?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讨论结果后教师总结。1.借助语言表达赞美・装扮・精神状态・所取得的成就・回忆事过境迁的感觉・真诚地请他人帮你一个忙・转述别人的想法・有经验・有学识・可爱……2.通过非言语的方式表达赞美关注的眼神、欣赏的笑脸、认可的点头都能够传递赞美的信息。所以赞美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一个姿势、一种态度。五、接受赞美对“听到别人对你的赞美后你有何反应?”的回答:(显示调查结果如表)少拍马屁了25.7%不不,哪里哪里21.4%真的吗,我怎么不知道2l.4%谢谢15.7%那还用说,我是最棒的ll.4%其他:一笑了之;还行;不作任何反应……4.4%教师总结:大家说得很有道理,我们既要真诚地赞美别人,也要坦诚地接受别人的赞美。在别人赞美你时,请不要拒绝赞美,请不要觉得难堪或不自在,请不要一笑了之,也请不要心存怀疑。请把别人的赞美当作一份很美妙的礼物接受下来,并表达出自己的快乐和感激,请你相信自己的确配得上这样的赞美。只有坦诚地接受别人的赞美,才会坦诚地给予别人赞美。六、结束语最后,我送给大家一首诗。让我们一起伴着音乐,带着感情来朗读,体会赞美对我们生活的意义。配乐诗朗诵赞美/是照在人们心上的一束灿烂的阳光/她带给你情感上的温馨/她带给你生活的自信/在生活的缤纷中/朋友/请坦诚地接受/请坦诚地给予/由衷地赞美吧!【活动总结】本课以赞美为话题,组织学生对调查当中反映的一些现象进行课堂讨论,并采用即兴小品表演的形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本课的两部分主要内容(赞美的原则和表达赞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总结提升,不仅引导学生掌握赞美的技巧,而且把“每个人都有美的地方,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这一思想巧妙地融人其中。

历史教案-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1.要求学生掌握: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案;善后大借款;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二十一条”;五九国耻;中华革命党;护国运动和洪宪帝制的破产。

2.通过学习袁世凯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强大和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封反帝的革命任务;通过学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使学生认识到:民主共和以深入人心。

3.(1)通过对袁世凯对内专制、独裁、复辟、践踏民主共和、镇压民主革命的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袁世凯倒行逆施的反动性。(2)通过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等革命派反对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坚持民主主义的立场是进步、正义的,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可歌可泣。

教学建议。

教学地位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府之后,又进一步走向专制、独裁,再进而复辟帝制,结果走上灭亡之路。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及中国社会进步力量在逐渐认清袁世凯本质后,展开了一系列斗争,先后发起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虽然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形式上恢复了民国,但政权仍掌握在封建军阀手中,中国革命的道路仍漫长而又艰难。

重点分析。

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运动是重点。袁世凯在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打着民主共和的招牌,对内实行专制独裁,对外则卖国、投靠帝国主义,一步步地实现了帝制复辟。

护国运动是一场旨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它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形成了全国性的斗争高潮,基本上实现了倒袁的预期目标。这说明民主共和观念确已深入人心,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难点分析。

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是本课难点。在学习辛亥革命时,学生知道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因而在学习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时,学生会对前面学过的知识产生疑惑,既然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为何还会出现复辟帝制现象?复辟帝制正反应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也就是说中国的资产阶级思想革命不彻底。而复辟帝制的迅速垮台恰恰说明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讲清这一问题,在学习后面的张勋复辟时,学生就较容易理解了。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通过学生对袁世凯由独裁到复辟帝制的史实的掌握,提供学生分析、认识史实的依据。

2.列出资产阶级革命派反袁斗争和护国运动兴起纪事年表。

3.启示学生思考、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采取了哪些手段?其中北洋军起了什么作用,启发学生认识袁世凯这样做的主观原因。

(2)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实现帝制?启发学生认识中国社会现状的客观原因。

(3)袁世凯复辟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从史实中理解“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懂得民心不可违,感受历史发展潮流的伟大力量。

教学设计方案。

部编版年级历史《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我国历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和经济史内容。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是本课的重点。其中“行省制度”又是本课的难点。另外,本课内容繁多,讲述时如何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是个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腾格尔的《蒙古人》。

由学生介绍蒙古族的情况:生活在蒙古高原,从事游牧,住在蒙古包里,吃羊肉、喝奶茶。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马背上的民族——蒙古。

出示公元12世纪中国各政权形势图。

当时在中国有哪些政权:金、南宋、辽、西夏、吐蕃。

当时蒙古分为许多部落,各部落互相征伐。在《蒙古秘史》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成吉思汗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动乱岁月。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看录像《成吉思汗》。

思考:铁木真面对逆境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被尊为成吉思汗?

铁木真童年时,父亲被杀,部族背弃了他,他自己也被仇敌追杀。面对这样的逆境,铁木真是怎样做的。

铁木真说过:“拼杀冲锋的时候,要像雄鹰一样;高兴的时候,要像三岁牛犊一般欢快;在明亮的白昼,要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有坚强的忍耐力。”重重的磨难没有把他,反而磨练了他的意志。经过多年的征战,铁木真打败了周围的各部落,统一了蒙古草原。1206年,铁木真被推选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

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又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

出示《蒙古帝国形势图》。蒙古帝国形势图,讲解成吉思汗的扩张战争。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

时间:1271年。

都城:大都。

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

2、元朝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

这是文天祥的诗。意思是,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三、元朝的政治与经济。

1、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元世祖。

从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世祖的经济政策与蒙古初入黄河流域时有何不同?

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元世祖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北方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联系前面学习的“江南经济的发展”,这时,元朝的经济重心在哪个地方?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国家主要的粮食供应来自南方,要运到北方,有哪些途径?

2、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

(1)漕运。

对比隋大运河与元朝的运河,有什么不同?

元世祖开凿了两段新运河——会通河、通惠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

(2)海运。

海运比漕运有哪些好处?

载重量大,费用便宜,所以粮食运输逐渐变成以海运为主。

3、繁华的大都。

当时元朝的首都大都成为繁荣的大都市,以大都为中心,元朝的对外往来十分频繁。

4、频繁的中外往来。

元朝时对外往来的一个使者就是马可波罗。(出示马可波罗旅行路线图)。

5、行省制度的建立。

蒙古帝国空前辽阔,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

学生根据《元朝的疆域图》,注意以下地区:

中央:中书省、宣政院。

地方:行中书省。

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

澎湖巡检司,管辖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地区。

广州处于江西行省的管辖之下。

四、民族融合的发展。

引导学生简要回忆汉以来,特别是三国以来我国民族融合的史实,以突出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和加强。关于民族融合的情况,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找出其四种表现。

1、汉族外迁边疆。

2、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

3、契丹、女真同汉族融合。

2、回族的形成。

通过图片了解回族生活习俗(强调其是由多个民族融合而成,信仰伊斯兰教)。

五、小结(略)。

六、作业:课后作业。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