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创造一间幸福的教室读后感(通用5篇)

时间:2023-10-07 10:21:30 作者:FS文字使者 最新创造一间幸福的教室读后感(通用5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创造一间幸福的教室读后感篇一

“老师根本不教我”,这就话是真本书的一个小标题,看完后很受触动!

讲的是作者李虹霞老师被调到技校后,孩子们出于喜欢她,在送给她生日贺卡时出现了错别字,当李老师问这个孩子:怎么上的小学,连祝福的“祝”字都写错时,孩子的答案。反思自己从教这么多年了,送走的学生不计其数,是不是那些差生也会雷同呢?我想一定有。因为有的家长缺少和学校沟通,和老师联系,只相信孩子们的一面之词,他们考分少了,说老师没讲;出现错误了,说老师没强调过;不写作业了,说老师没留,总之,他们会把一切责任都推到老师身上,老师也将一辈子背上骂名―不称职。

造成这样的结果,在谁呢?从孩子的角度,他们只是寻找一个借口罢了,以此掩饰自己的不足。从家长的角度,应该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查找孩子不足之处,不能孩子一上学,就把孩子的一切教育全都推给老师,老师也不是万能的,只有家校互通才能教育出色的孩子。当然老师也有责任,我们的教育是为了一切孩子,一个都不能丢下,可现实也目睹过许多因为某种原因孩子不能上课现象,那些老师一味的完成上级的指标,只顾及前面优秀的学生,对那些中差生,置之不理,违纪了就得走出教室,有的调皮的孩子周周不得上一节课,何谈提高成绩?其实那些走向技校的、职中的孩子,都是智商低?非也。如果老师们那些差一些的孩子多一份关爱,他们中的人才也不缺乏!

孩子的`一句话,在警醒我们,要把爱送到每一位孩子心中,让他们都在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唐山教育局刘洪兴处长说的好,“爱那些看起来并不可爱的孩子,那才是我们教师的职业修养所在”。愿我们大家都做一位有爱心的、受人尊敬的好老师!

创造一间幸福的教室读后感篇二

有幸于12月10日参加“于永正名师团队”课堂教学艺术观摩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和他的弟子戴建荣、李虹霞老师上示范课、做专题讲座。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潍坊的李虹霞老师的专题报告:《创造幸福教室》。

在报告厅外看到李虹霞老师的照片,心里就在想:这名女子看起来真是亲切温和、淡雅端庄,就如同一朵幽香四溢的茉莉。进了报告厅看到真人更是眼前一亮。未听报告已经对她肃然起敬。从报告中我得知,李虹霞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学语文老师,在担任小学语文老师的过程中,她和学生一起创建了“幸福教室”。她一个人带着三年级和一年级的两个班,每周满满24课时,可是你从她身上感觉不到疲累、牢骚和埋怨。看着一幅幅她和孩子生活学习的幻灯片,听着孩子们那发自肺腑的感激之词,我知道了李老师是一个创造幸福、感受幸福的人。是啊,做她的学生真幸福!能有这样一间幸福教室,能在幸福教室里学习、成长真幸福。

李虹霞老师的“统合”语文教学法让幸福教室里的孩子受益匪浅。李老师不辞辛劳,每天除了为孩子们、为幸福教室劳心劳力,每晚还要接着挑灯夜战。她重组课本、整合知识,正是她的努力和执着成就了她的“统合”语文教学法。李老师打破常规,统合教材,给孩子们准备了一顿顿营养丰盛的“语文大餐”。她为了让孩子们与语文一见钟情,精心准备第一次语文课;她带着孩子们走进有趣美丽的语文世界,让孩子们明白语文源自生活,让孩子们自己探寻语文,体会语文的美丽;她重视培养孩子的美读能力,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孩子们的朗读能力每天都在进步,听她们班孩子们朗读,你会不由沉浸其中,惊叹不已;同样,李老师在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上也是一绝,孩子们个个都像个小书法家,那些娟秀工整的字体真是让身为老师的我自叹不如。

回想自己,我也和李老师有着同样地初衷:想让孩子们爱上语文,爱上学习,希望自己可以带给孩子们幸福。可是,我在教学中渐渐迷失了自己,为了成绩而过于注重教学,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甚至逼迫着孩子学习,这多么不应该啊!为了抓成绩,我还忽视了孩子们的书写,回想班里的孩子写出的那些龙飞凤舞的字,虽然我总是苦口婆心地要求孩子们好好写字,但却没有付出更多的努力、用好方法方式,以致孩子的书写收效甚微,我深深觉得愧对学生和家长。虽然我一直很注重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但由于自身水平能力不高,孩子们的朗读也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李老师的报告正是给我的当头棒喝,我明白了,很多事情之所以办不好,不是能力不足,而是你没有足够的激情,不肯付出更多的心血。所以,不要抱怨孩子们学习不好、书写不好、朗读不好、习惯不好,孩子们的种种不足也许是你的不用心而一手酿成的。

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以李虹霞老师为榜样,为了孩子们的幸福而不懈努力。我想,不久的将来,我和我的孩子们也会有属于我们的幸福教室!

创造一间幸福的教室读后感篇三

本学期,学校组织所有老师学习《创造一间幸福教室》。刚拿到这本的时候,我有些不以为意的感觉,觉得要创造一间幸福的教室谈何容易,现实的课堂让我们憧憬这种幸福课堂,但是现实又让我们望而却步,觉得那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所以我刚开始只是随便翻一翻这本书,但是看看看着,我真的被李虹霞老师深深地折服。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一间普通的教室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有什么魔力让孩子们流连忘返?被称作是”中国的第56号教室“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课堂,怀着对这些问题的好奇,我认真地看完了这本书,真的获得了很多的体会。

李虹霞,是山东潍坊北海双语学校的一位语文老师,在中专从教了十多年,因为学生对学习的厌倦而感到教育的无奈,毅然决定到小学去。她,进行语文的跨年级教学。她和学生一起为创建”幸福教室“而努力,她一个人带着四年级和二年级的两个班,但是你在她身上从来没有感到疲劳,听不到牢骚和埋怨。看着她和孩子生活学习的图片和文字,你能感受到李老师是一个创造幸福、感受幸福的人;做她的学生真幸福;有这样一间幸福教室,真幸福。但我知道,这幸福背后的艰辛,需要坚韧和坚持才能走到今天。

李虹霞老师的这间普通教室,突破了目前中国传统教室的局限,让一群孩子幸福地生活其间,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把家长”召唤“进教室,师生和家长共同演绎了一段充实、浪漫而不乏艰辛的教育生活。第一封家长信,她与家长讨论一年级上学期不参加统一考试,署名为”希望培养孩子远行能力的语文老师;第二封家长信,她为家长会后家长没及时表扬孩子而一时无语,“爱您的孩子也被您的孩子爱的语文老师”;第三封家长信,她为家长没有关注孩子在假期的作业完成而“呐喊”,署名为“无奈却不让步的李老师”。

老师的步步较真,家长的节节感动,被“召唤”进教室的家长形成了不可估量的教育同盟。家长开始改变了,同盟的力量就壮大了。读着,不禁被她的坚韧所感染,我想,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掩卷深思,课堂中的我幸福吗?我的学生在课堂幸福吗?我们所追求的幸福又是什么呢?学习,不只是今天的事,不只是小学的事。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学习兴趣是前行的左腿,学习力是前行的右腿,缺失其一,行进为艰。

刚刚踏上讲台的我,也和李老师有着同样地初衷:想让孩子们爱上学习,希望自己可以带给孩子们幸福。在没有读到这本书之前,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老师,但也是用心地对待学生。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我汗颜呀!我明白了,很多事情之所以没达到理想,不是能力不足,而是你没有足够的激情,不肯付出更多的心血。“孩子是脚,教育方法是鞋,教育者是造鞋人。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脚的大小、形状,脚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够制造出合脚的鞋子;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了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设计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还给孩子本应有的幸福,呵护与珍爱幸福童年,我也知道是教育的根本职责。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分数成绩,而忽视孩子们的心灵成长。片面的应试教育,使我们不愿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要深知,孩子就是在错误中成长啊!我们却总是在斥责声中磨尽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以李虹霞老师为榜样,为了孩子们的幸福而不懈努力。我想,不久的将来,我和我的孩子们也会有属于我们的幸福教室!

创造一间幸福的教室读后感篇四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是苏瑞霞推荐给我的,两三天就迫不及待地读完了,适合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读,于是假期里又读了一遍,开学把这本书推荐给了班主任。

书的作者李虹霞毕业后分配到一所中专学校当老师,后来又到了技校。她听到学生在老师背后吹口哨,发出尖叫声,孩子们说脏话、打架,唯独学习什么也不会。她想天真烂漫的孩子为什么会成为这个样子,很让人痛心,根源在小学,于是她就到了小学,教一年级,一连教了三个一年级。更让人称奇的是,她跨年级带语文课,同时教一年级语文和四年级语文。语文老师都知道这个工作量有多大,带单班语文是正常的工作量,双班语文就超负荷运转了,然而李老师说她收获了双倍的幸福。

她教拼音用两个星期,因为她自己讲音乐与儿歌结合起来开发了”拼音律动“课程,孩子们在音乐中,在自己喜欢的儿歌中就学会了拼音。她的学生一年级识字量就达到20xx 个,孩子们一年级就开始读《希利尔讲世界史》《史记故事》《春秋故事》,正常一年级的识字量是940 个。她一个学期带领孩子们学10 本教材,这可是五年的语文课,她在二年级上学期就可以将整个小学语文课都上完,因为她开发了”统合课程“。于永正老师赞扬她把”老师“几乎做到了极致。

她如饥似渴地学习,三番五次地拜于永正老师为师,最终如愿以偿。应了那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她就是自己的勤奋钻研加上名师指路,所以走上了发展的高速路。

她带领家长开通博客,农村妇女在她的带领下用两三天的时间发博文,她带领家长做亲子共读,家长和孩子们在学校一起表演。班里的一个孩子因为父亲在杭州工作,转学到了杭州,但是因为孩子想念班级,想念老师,最后又转回到了李老师的班。她不放弃一个孩子,不放弃一个家长,不遗余力、千方百计让每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不打击任何一个孩子,她把这些孩子都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她是用心、用爱、用情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中。因此,收获了累累果实。

读她的文字朴实而真诚,能感觉到她那善于思考的心。一个名师的成长离不开阅读与思考,不间断地学习,向书本学,向同行学,向学生学,向网络学……人生处处皆学问,还要不间断地思考,学来的东西需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检验,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完善,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期间,如果有一位高人(名师)指点,成长的路会更快。

爱的力量无往而不胜,一个满心装着学生的老师必然创造奇迹,一个如此坚持的老师必然创造奇迹。

创造一间幸福的教室读后感篇五

最忌那我阅读了《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对我的成长和人生起到了指导意义,特向大家推荐!翻开这本书,不由发自内心地被吸引,看着这间教室里的故事,我被他们的幸福所感动着。

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老师,那就是幸福!孩子走进学校读书,看上去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但这背后却包含着大量焦虑的心态甚至是恐惧的心情。对孩子来说,学校是一个陌生的地方,不仅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是陌生的,相处的人群也是陌生的。对家长来说,从孩子准备要入学或者升学的时候起,那份担心、期盼、紧张就开始显现出来了。一个人生活在缺乏安全感的环境和氛围里,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会畏手畏脚,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不利的。而缺乏安全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缺乏关爱,没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充分展现出来了对学生那份浓浓的爱,孩子和家长就能敏锐地感受到,他们的担忧就会减少很多。反过来,教师爱的付出,会让家长更加乐意配合教师的工作,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实现家校共育的目标。李虹霞老师对此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并以幸福教室建设为主线,做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

让孩子走近来的第一时间就喜欢上教室,是李虹霞老师每接一个新生班级,都特别注重的一项工作。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孩子和家长对教室留下的非常美好的第一印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他们的脑海里萦绕,温暖心田,缓释紧张和焦虑。在教室的讲台上,悬挂着几十个五彩缤纷的气球,每一个气球上写着一个学生或者老师的名字;开学前提前收集的`孩子们的照片也被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还有我们一起建新家的系列活动,等等。当孩子们怀着紧张的心情走进来的时候,一下子发现教室里到处都有自己的信息和元素在其中,那是多么的意外和惊喜,孩子立刻喜欢上这里了。

什么样的教室是幸福教室?这要听孩子的意见。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李虹霞老师开始带领大家谈论幸福教室的模样,很多同学用文字或者图画描绘出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教室。

李虹霞老师不仅注重物质形态的幸福教室的建设,更加注重精神形态的以及网络形态的幸福教室的建设。孩子们的学校生活是否充满乐趣,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大方自信等,都是幸福教室建设的过程中最为关注的话题。同时,李老师还建立了幸福教室的博客,将班级生活的趣闻轶事、学生才艺的惊鸿一瞥、班级制度的规范执行、家长关心的若干问题等,通过网络和学生、和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让幸福通过网络进行汇聚和放大。因为李老师的引领,很多学生家长也创建了博客,将自身家庭教育和李老师的学校教育进行了有效的对接。

从某种程度上看,教师的工作与父母教孩子学走路是很相似的。在学科教学开始的阶段,一定要慢之又慢,以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对学科的情趣为目的,手把手地进行教学,夯实孩子的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然后,教师就要学会逐步放手,凡是孩子们能够完成的事情,让孩子们自己去完成,绝不越俎代庖。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