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计划一年级(汇总12篇)

时间:2023-11-10 20:17:02 作者:翰墨

教学计划还可以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提高教学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这是一份教学计划评价标准,供大家在编制教学计划时参考。

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物理现象的研究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本册教材包括四个单元: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地球的运动。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物理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各方面得到发展。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兴趣。

5、通过各单元的学习,掌握各单元的知识。

6、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探究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

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

针对该科和本年级的特点,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为主,使学生养成探究习惯,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3)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4)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6)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7)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

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周次内容。

1——————5周沉和浮。

6——————10周热。

11—————12周复习、期中考试。

13—————16周时间的测量。

17—————19周地球的运动。

20周总复习、期末考试。

科学七年级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的教材在《科学入门》之后就安排了三章教学内容。它们分别是“观察生物”、“人类的家园---地球”、“物质与特性”几个内容,由这三个部分组成了由“宏观”到“微观”的不同层次的物质系统。

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

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自然知识的能力。

2、加强实验教学。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3、积极开展科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科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科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科学知识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4、注重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7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在科学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事实证据和科学结论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学习建立科学模型,由此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

5、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

长,其知识和技能可以互补,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

采取多层次教学、因材施教,运用奖励机制,要求学生做到:课堂内专心听教学讲,不做小动作,积极开动脑筋,并大胆举手发言,发言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回答问题完整、不含糊、不罗嗦,并能对其他同学的回答作评价。

教育学生认真思维,不懂发问,鼓励学生认真自学,培养能力。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从正面引导为主,树立榜样、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竞争性,采取同桌竞争的方法。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发挥工具书的作用。预习要同桌检查,教师经常抽查。

7、课前钻研教材,上好每一节课。

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五、后20%学生帮扶措施。

1、成立兴趣小组,定期开展学习培训,学习内容以七年级的教材为主,重点要增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培养兴趣为主导,尊重个性:保护兴趣爱好,发展个人特长。

2、创造宽松的环境,给学生充分自主权,给学生自由的选择空间,由他们自主选择喜爱的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培养学生为自主学习的能力。

3、突出实践,注重技能培训,强调动手能力。

4、在知识结构上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注重知识的交叉融合,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5、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师也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面,不但要掌握中学数学的全部内容,而且要在这个基础上拓宽有关知识内容,以便及时、准确、适量地传授给后进生,并尽可能地以熟练深厚的功底去影响他们。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册由常见的工具、人工和自然、秋和冬、磁铁四个单元的内容组成,本册内容主要围绕“性质和变化”,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切入点,统征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单元与客体的设计。

二年级教材整体上从上册的第一单元“常见的工具”开始,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剪刀和螺丝,并引导学生会正确的使用生活中的工具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从第二单元开始逐渐带领同学们走进具体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包括常见的动植物、山川、物体、科技产品。第三单元则引导学生认识秋和冬两个季节的自然现象,第四单元则详细介绍了“磁铁”这种取自自然界的特殊人工产品。结尾处“科学擂台-磁铁玩具”引导学生综合上册学习的工具、磁铁等知识进行形式活泼、多样的动手实践,每个单元的内容编排基本上是按照先概括后举例的顺序,或者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现象引入学习,希望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这部分教学的特点,达成教材设计所追求的目标。

1 / 5

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等)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第一单元常见的工具: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学会使用常见工具和简单的仪器,进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需要徐泽合适的工具,并体会各种仪器的不同。

科学态度:对常见的工具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认识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工具,工具是人类的好帮手,并会使用工具维修物品和改善生活。

第二单元人工和自然

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自然问题和人工制造的物体,能说出早知的制作过程,能举例说出废旧物品再利用的例子。

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和寻找生活的自然物体和人工世界的物体,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然物体和人工制造的物体。

2 / 5

科学态度:了解人类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得到不断的改善,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同时知道产生的废物可以再回收利用,激发科学的学习兴趣。

第三单元秋和冬

知识目标:能说出秋和冬的显著特征,对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影响,能知道地球上的动植物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的各种资源。

过程方法:通过探究秋冬的变化提出感兴趣的话题,多感官感受秋冬的特点,能用合适的语言简单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和同学进行交流秋冬的特点。

科学态度:能对秋冬季节中的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状况表现出探究兴趣,增强珍惜动植物资源的喜事,促进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

第四单元磁铁

知识目标: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磁铁,知道磁铁隔着一段距离能吸引铁等材料,知道磁铁存在着两极,可以用来指示南北。了解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过程方法: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利用多感官观察物体的特征及现象,对磁铁进行试验,并与同学进行反思和评价。

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是同学们对磁铁吸引物体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了解人类和生产对磁铁的利用。

第五单元磁铁玩具

知识目标:能了解磁铁玩具利用了磁铁的什么性质,能见到描述制作磁铁玩具的方法。

3 / 5

过程方法:通过自己设计磁铁玩具的方案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通过合作,取长补短,改进自己的玩具。

科学态度:了解生活中很多玩具的设计都应用了科学技术,体会科学技术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4 / 5

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第一单元3课时第二单元3课时第三单元3课时第四单元5课时第五单元3课时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将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5 / 5

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习检测约20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52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本册教学目标:新课标第一网。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三、主要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第二单元“光”:

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风景照片、中国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

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六、教学进度:周内。

1始业教育。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机动。

22种子发芽实验(二)。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35食物链和食物网。

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48维护生态平衡。

机动5国庆节假期。

6机动。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73光是怎样传播的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8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机动9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机动。

10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14土壤中有什么。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12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机动13机动。

141我们的小缆车。

2用橡皮筋作动力。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154测量力的大小。

5运动与摩擦力。

6滑动与滚动167运动与设计。

8设计制作小赛车。

机动17机动18复习19复习20复习。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解读。

本单元的7课课题分别是:《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极》,《4.磁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1-2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3-6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7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

本单元的学习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两极的特性”,这两条学习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1)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2)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铁实验中的各种现象;(3)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

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习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习进阶”思想。

2.“我们自己”单元。

本单元的6课课题分别是:《1.观察我们的身体》,《2.通过感官来发现》,《3.观察与比较》,《4.测试反应快慢》,《5.发现生长》,《6.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5-6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

本单元从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引入,设计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以此促进他们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为他们在小学中、高学段学习人体系统打下基础。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有机会观察讨论人体的基本结构,将眼、耳、鼻、舌和皮肤作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来认识,尝试回顾自己的生长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

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已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二是要发展自己的健康意识,通过回顾之前的生长变化,学生将对自己身体健康生长的意识与对未来几年身体生长变化的期盼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

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磁铁”单元的学习学生是有良好的学习基础的。因为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许多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这就成为教学的起点。

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磁铁可以隔着一段距离、一些物体对铁-类的物体产生吸引作用。

磁铁不同部分的磁力强弱不同,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铁有两个磁极。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

能用简单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能通过移动小车感受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能用语言、示意图初步描述观察到的磁铁实验现象,并由此开展基于证据的、初步的科学论证活动。

能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倾听、评价对磁铁性质的想法。

能仿制一个水浮式指南针,并就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磁铁及磁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采用合适的方式如实地记录和表达有关磁铁的信息。

能围绕磁铁的相关研究故出自己的猜测,并尝试用多种实验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常见的利用磁铁及其性质的产品,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体会我国古代在指南针的研究与应用上所做的贡献,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实施过程。

2.“我们自己”单元(1)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的身体是由共同的外部结构和许多内部结构构成的,这些可以被观察和描述。

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具有学习的功能。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在不断生长。(2)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从外部观察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的身体的基本结构。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已身体内部的情况。

能够认识到感觉器官能让我们观察到具体的事物,以此区分事实与想象。

能够认识到通过感觉器官能获取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特征,用比较的方法识别不同事物。能够知道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做出反应。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知道身体在生长变化。

能够关注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3)科学态度目标。

能够如实讲述观察到的事实。

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观察认识事物。

能够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科学研究的兴趣。

力: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力:向前推动物体的力。拉力:拉动物体的力。

身体:人或动物各生理组织构成的整体。

感觉器官:人体能够接收外界信息的器官,一般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

感觉:人对某一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的反应,如眼睛看到颜色是视觉,耳朵听到声音是听觉等。感知:人通过一个或多个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后做出的分析,如一块白色的石头摸着又硬又凉。比较:对比几种事物的相同和不同。反应:人体接收信息后引起的活动。生长:人体的体重、身高等方面的增加。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五、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周次起止日期教学内容备注1、2.20-2.23始业教育课

2、2.24-3.21-1.磁铁能吸引什么。

3、3.3-3.91-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4、3.10-3.161-3.磁铁的两极。

5、3.17-3.231-4.磁极与方向。

6、3.24-3.301-5.做一个指南针。

9、4.14-4.201-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

10、4.21-4.27第一单元学习梳理。

13、5.12-5.182-3.观察与比较。

14、5.19-5.252-4.测试反应快慢。

15、5.26-6.12-5.发现生长。

16、6.2-6.8机动端午节6月7日-9日17、6.9-6.152-6.身体的“时间胶囊”

18、6.16-6.22第二单元学习梳理。

19、6.23-6.29学期总结评价。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1、认真学习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新教材,既有科学课程改革理念性、学术性思考;又有科学主题教育形态性研究。

2、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

3、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

4、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做中学”教学案例专著。

(二)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1、改革传统教研方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研究与辐射作用,提高教研质量。

2、以各种形式,灵活、有效、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引导功能。

(三)重视教育科研,深化课题研究。

探索小学科学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应以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具体问题为着眼点:强调结果价值与过程价值并重,提倡“过程即成长”的行动理念。

(四)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调研、专项协作等多元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根据市、县教研室有关规定,有关学科组织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学科评优活动;。

4、根据市教研室有关文件精神,组织好全国、省、市有关学科竞赛。

1、以科学教师为主体,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加大对青年科学教师培养力度。

2、有目的地开展“传”“帮”“带”和交流活动,促进教师健康成长。

(六),提高研究能力带动学校科学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

1、加强科学教师自身的理论学习,确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专题,提高专业研究水平。

2、科学教师苦练内功,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

3、注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教学的内涵。

4、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四年级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培养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5、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好实验仪器的保管使用及实验登记工作。

6、继续做好小小气象台的指导工作。

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第一:六年级六个班的学生通过三年半接触科学课的时间,对科学学科有较高的兴趣,有一定量的科学知识,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初步地自主探究的能力;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

第三: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还是比较薄弱。进一步深入研究学习的意识不强,学习只追求课本基本内容的掌握。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我们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和“拓展与应用”六个单元组成。

三、

科学探究:

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知道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应该允许别人的质疑,结论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3、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4、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科学知识:

1、了解人的生命周期,儿童身体发育的特点,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等等。

2、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遗传的,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与其父代及同代之间有许多不同。

3、理解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要的条件,知道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4、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知道一些动物保护自己的特殊本领,理解食物链的含义。

5、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6、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解释未学过的一些科学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2、愿意合作与交流,喜欢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3、敢于大胆想象,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4、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关注一些和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

5、想知道,爱提问。

6、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7、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8、知道学习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解释更多生活现象。

9、知道运用科学原理可以设计制作许多物品来提高效率。

四、分单元教学进度及具体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包括《我在成长》、《悄悄发生的变化》、《人生之旅》和《踏上健康之路》四部分内容,需要5-6课时。

本单元具体教学要求为:指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人体一生的变化,学习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并针对小学六年级正面临的青春期发育,给予针对性指导。其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而又顺利地渡过青春发育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着重介绍青春期特点和青春期卫生,指导学生健康生活、关爱老人,从生理与心理两方面指导学生逐渐成为社会需要的健康人。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包括《生物的遗传现象》、《生物的变异现象》和《寻找遗传与变异秘密》三部分内容,需要4-5课时。

本单元具体教学要求为:引导学生通过寻找自己与父母的相似特征,从而了解遗传现象,进而发现动植物也有遗传现象,生物办普遍存在着遗传现象。通过观察孪生姐妹与其父母照片,了解人的个体间存在着外形特征上的差异,由此发现动植物都有差异,变异现象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从而了解人类对遗传、变异现象的探索过程。

第三单元《进化》包括《消失了的恐龙》、《化石告诉我们什么》和《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三部分内容,需要5-6课时。

本单元具体教学要求为:了解恐龙知识,通过举办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消失了的恐龙是怎样复制出来的”这一问题,并通过对恐龙化石发现史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化石为我们全面认识恐龙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化石的作用及由化石引发的一些问题与困惑,让学生制作印迹化石模型。了解达尔文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经典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并能运用他的观点解答一些问题。

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包括《寻找生物的家园》、《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有趣的食物链》和《生态平衡》四部分内容,需要7-8课时。

本单元具体教学要求为:引导学生认识每一种生物和它的栖息地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同一栖息地上共同生活的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法,以具体的动物和植物为素材,研究生物和行为对环境的适应性。指导学生寻找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建立食物链的概念,了解食物链上的生物包括自己制造食物的生产者、以其他生物为食的消费者等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了解人类活动会通过食物链而影响生态系统,从而认识到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从小树立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圈的环保意识。

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包括《各种各样的能量》、《能量的转换》、《能源》和《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四部分内容,需要7-8课时。

本单元具体教学要求为:介绍能量,引导学生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说明能量可以转换,指导学生认识能量可以转换是能量的一个重要特点,引导学生识别、分析、描述、体会能量的转换。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不可再生能源面临匮乏的严峻形势,倡导利用可再生能源。教育学生节约能源,引导学生重视利用自然能源,介绍一些新能源的特点及其利用方法。

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包括《拓展》和《应用》两部分内容,需要5-6课时。

本单元具体教学要求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释现象,拓展所学,启发学生对似曾相似的实验现象进行解释,通过拓展实践将知识和过程技能的探究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身边的材料实现自己的探究梦想,通过制作车或船,获得成功运用科学原理的体现和快乐。

五、教学措施。

2、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严格按“学程导航”范式认真备课与上课,积极构建活力课堂。

3、加强自身素养、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5、潜心解读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心理;

7、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学生自主性探究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全册内容情况:

新编《科学》五年级是在四年级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作为上一线索的延续,本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生物与环境”、“在阳光下”、“材料”、“健康生活”等单元。

(二)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1、生物与环境单元: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2、在阳光下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了解关于太阳的知识;能以自己的方式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同学分享;能根据自己搜集的关于太阳的资料,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能与同学愉快合作开展“讲太阳的故事”的主题活动,通过讲“关于太阳的故事”,意识到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研究关于太阳的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知道许许多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都与太阳有关系;了解一些初步的关于太阳的基本知识。

3、材料单元: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常见材料的显著特征;能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开展研究活动;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通过对材料特征的研究,意识到周围的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通过小组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对研究材料特征的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知道周围的材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知道周围的物品是由材料构成的,能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三)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难点:

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以探究活动为学习的核心,让学生通过参与“提出问题、猜想假想、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过程,获取科学知识,增长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发展创新思维。

1、能从“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样”“会怎样”提出问题。

2、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比较和评价。能根据观察的现象进行猜想,知道猜想可能出错,需要证实。

3、能用“如果......那么”对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设。

4、能运用多种感官直接观察常见的动植物、土壤、水、空气、材料、岩石的形态特征。

5、能按要求的顺序观察(观察对象的前后变化。如观察水的形状、溶解等)。能在教师引导下借用工具间接的观察物体。

6、能运用对比观察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知道对被观察对象进行简单处理后,有时可以提高观察效果。

7、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简单的控制变量实验。能在教材引导和教师的帮助下制定简单调查计划、实验或观察计划。

8、会使用刻度尺、量筒进行定量测量。

9、根据教材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或他人帮助下进行简单制作。

10、能从周围对象中取得观察数据,能用图或简单文字记录数据。

11、能根据对象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12、通过询问、采访周围人(教师、同学、家长等)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13、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14、能用口头语言、图画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描述事物的外部特征的研究的过程。

15、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他人的结果和猜想进行比较。

16、尊重证据。

17、知道借助工具观察比感官更有效。

18、能将自己的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得出结论。

19、能判断他人的不同观点和评议的对错、好坏。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40多个观察和探究活动,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以认识生命体的外部特征和周围常见物体的性质与功能为线索,学习一些基本的观察、比较、分类的方法,渗透敢于质疑、重证据、珍爱生命、关心环境等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培养,为全套教材的学习打好基础。

本册探究技能的训练重点是:观察、比较、分类、提出问题。本册教材的内容注意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中选取,共包括7个主题单元:从“走进科学”——让我们从校园开始,针对校园中的生命体、非生命体的外部特征展开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观察、研究“身边常见动植物”,认识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水”、“空气”、“本地的土壤”以及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材料”的性质与功能,形成了一个符合认知规律和学生思维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生活的有机整体。

每个单元由若干个课题组成,各课题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基本思路为: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展开活动,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与技能,最后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包括社会、环境)相联系并加以运用,再结合本单元的知识技能,在活动中让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提升,落实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理念。

将科技史作为儿童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用达尔文、李时珍、蔡伦等著名的科学家作为观察、制作活动中的串场角色,充分发挥科技史教育在培养儿童科学知识、科学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使命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操。

教材分析:本册共分为六个单元,共22课。第一单元巧妙的用力: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组织学生探究简单机械的作用及简单的原理。学生在研究简单机械中观察两种力相互作用的过程,感受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现象,并认识到当两种作用力相等时,物体间将达到平衡状态即可。

第二单元生命的延续:本单元将在学生已有认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各类相关资料,观察、比较并描述相关的现象等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来进一步感悟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培养对生命的珍爱,学习植物和动物不同的生殖方式,了解生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与生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

第三单元生物的进化本单元继续引领学生带着许许多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通过查阅、分析和整理资料、讨论、撰写科学短文、模型制作等不同方式的探究活动,讨论生物的起源和进化问题,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

第四单元地表缓慢变化本单元将引领学生尝试提出有根据的假设,通过相应的模拟实验,逐步使学生感悟到各种自然力量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地表变化是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意识到保护地表的重要性,适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世界,欣赏自然美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第五单元矿产资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岩石、矿石制成的生活日用品等入手,懂得地球母亲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这些矿产资源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因此保护矿产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第六单元工具与技术本单元以工具和技术为主题,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整合起来。激发学生对机器人开发研制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设计自己的机器人。

湘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是整套科学教材的起始册,三年级一期的学生初涉科学课程,所以将教学定位在扶和引。

三年级小学生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只有便于体验和理解的内容在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才有意义,因此科学课堂主要将以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进行探究活动。

三年级学生擅长于用感官观察、识别物体的基本特征。根据物体的相同和不同点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符合这阶段学生的认识特点,因此,教学中将注重发展学生此项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其他技能。

学情分析:

1、可喜之处:通过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设、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处: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略)。

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进人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1.整体概述。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每个教学单元都有7个课题,这7个课题即是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一般来说,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需10课时左右,而本学期上课时间为18周,共计36课时,教学时间十分紧张。

2.单元简析。

第一单元“电”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第三单元“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3.主要材料清单。

(1)“电”单元。

静电实验:气球、线绳,塑料梳子、碎纸屑。

电路实验: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导线,回形针,小开关,红灯、绿灯、黄灯,具有4个和6个接线头的盒子。

(2)“新的生命”单元。

观察器材:放大镜,镊子,烧杯。

观察材料:油菜花,棉签,油菜果夹和种子,南瓜的雌花和雄花,黄豆、吞豆的种子,各种动物的卵(如青虹、蟾蛛、鱼、鸡蛋、鸟等)。

课件或挂图:植物传粉、受精,鸡蛋孵化过程,胎生动物的繁殖。

(3)“食物”单元。

实验材料:棉签、食用油、肥肉、花生,淀粉糊、碘酒,生、熟马铃薯,小鱼干、面条,塑料袋、面包或馒头,各种包装袋(盒)。

实验器材: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镊子。

(4)“岩石和矿物”单元。

观察材料:各种岩石标本,稀盐酸,金属、玻璃、蜡烛、丝绸、泥土,不透明纸、半透明纸、透明纸。

观察器材:放大镜,镊子,小刀,铜钥匙,手电筒。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2

2.17-2.23。

一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2点亮小灯泡。

3

2.24-3.2。

一3简单电路;一4电路出故障了。

4

3.3-3.9。

一5导体与绝缘体;一6做个小开关。

5

3.10-3.16。

一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第一单元复习和测验。

6

3.17-3.23。

二1油菜花开了;二2各种各样的花;

7

3.24-3.30。

二3花、果实和种子;二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8

3.31-4.6。

二5种子的萌发;二6动物的卵。

9

4.7-4.13。

二7动物的繁殖活动;第二单元复习和测验。

10。

4.14-4.20。

三1一天的食物;三2食物中的营养。

11。

4.21-4.27。

五一小长假;机动。

12。

4.28-5.4。

三3营养要均衡;三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3。

5.5-5.11。

三5面包发霉了;三6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14。

5.12-5.18。

三7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第三单元复习和测验。

15。

5.19-5.25。

四1各种各样的岩石;四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16。

5.26-6.1。

四3岩石的组成;四4观察、描述矿物(一)。

17。

6.2-6.8。

四5观察、描述矿物(二);四6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18。

6.9-6.15。

四7岩石、矿物和我们;第四单元复习和测验。

19。

6.16-6.22。

总复习;期末考试。

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学生动手能力比较极强,这非常有利于科学课的教学,因为科学注重实验,要的就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再加上动脑能力,经历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经过三年的努力,再加上领导的大力支持,我校的硬件建设越来越完备,但是仍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

1、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四年级学生探究的事物或现象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由三种类型的五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本册教材共八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我们的考察计划共两课1、考察前,我们要……2、考察计划展示会;第二单元吃的好吗共四课1、我们吃什么2、食物中的营养3、一次奇妙的旅行4、祝你胃口好;第三单元探访鱼儿共四课1、鱼儿的家2、鱼儿生活的好吗3、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4、鱼儿的秘密;第四单元小小赛车会共三课1、玩具汽车大比拼2、动力从哪来3、无处不在的运动;第五单元动物家族共三课1、动物大转盘2、与小白兔交朋友3、我们的动物朋友;第六单元饮料瓶能告诉我们什么共三课1、饮料的知识2、饮料瓶的材料3、饮料瓶的环境;第七单元招聘月球开发部长1、揭开神秘的面纱2、多样的面孔3、招聘部长;第八单元走向两极共两课1、挺进南极点2、跟随爷爷到北极。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有些同学的科学知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不强,很多学生没有多少机会接触大自然,可是学生自身的特点,使得学生更加愿意接触科学,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科学是小学阶段科学的最后一册,包括了五个单元,共23课,从人的发展,地球,宇宙等方面探讨科学的奥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从不同的科学角度出发,重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学习,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依靠自己的能力进行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作出解释。

四、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教材,认真备课,结合新课标要求,将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的特点,用一种探究和轻松的氛围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3、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分组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自己得出结论并找出实验结果,增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实验现象或结果得出结论,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走进科学、运用科学,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找到科学的方法,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

3、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了解自然,了解科学,将课本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提高对科学和环境的认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