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汇总12篇)

时间:2023-12-01 15:10:08 作者:JQ文豪

教学计划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先设计和组织的有力工具。下面是一些优秀教师分享的教学计划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1、使学生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认识整时。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整时。

主题图、大钟面、小钟面。

1、谈话引入。

2、指导看图。

师:小红起床了,妈妈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她,表扬她是一个早睡早起的好孩子。我们也要像小红那样,听到闹钟响了,马上起床,不睡懒觉,养成好习惯。

3、揭题。

师:闹钟可以叫我们起床,那你还知道钟表有哪些作用呢?

师:钟表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它的本领可大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师: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1、认识钟面。

(1)看一看,比一比。

a、观察钟面。

师:引导学生拿出学具钟面,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

b、比一比。

生汇报(都有两根针和1~12这些数字)。

c、认识时针和分针。

师:这两根针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仔细观察。

师小结:对,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一根更长更细的叫分针,另一根更短更胖的叫时针。(结合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板书特征:时针短、胖;分针长、细)。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认识分针时针。(演示并讲解)。

d、指一指,认一认。

师指给学生认时针和分针。

同桌互相指认。

e、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钟面,生仔细观察(时针分针在走)师问:你发现了什么?

钟面上的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生思考)。

师:(小结)像这样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结合钟面讲解)。

生跟着比划,了解顺时针方向。

师小结:分针和时针总是朝着顺时针方向不停地转动。

2、认识整时。

a、认识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7时)。

这是小红早上起床的时刻,你知道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问:这个钟面上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是几时?

生汇报:分针指着数字12,时针指着数字7。

师小结: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b、认识书上第91页主题图下面的三个钟面。

师指着第一个8时的钟面,问:你能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汇报观察认时间的结果。(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我知道是8时)。

师:分针指着12时,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生齐读)。

按上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先认,师再结合学生的汇报小结认整时的方法。

师小结:我们把刚才我们认的这四个时刻都叫做整时。(板书:整时)。

c、拨钟(认整时)。

师拨钟生认。同桌互拨互认。师说时间生拨钟。

3、学习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

师:刚才我们认出了钟面上的时刻,那你能把这些时刻记录下来吗?

a、介绍用汉字“时”的表示方法。

几时只要在几的后面加写“时”字就可以。(板书:8时)。

b、介绍数字表示方法。

学生回答后,师简要小结:用数字表示整时时,冒号右边是2个“0”,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c、学生接着用两种表示方法把后面两个钟面上的时间表示出来,指导学生完成,并针对问题及时讲评。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92页的内容。

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要合理利用时间,安排好一天的学习、生活。这是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出示课件)。

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师讲评,生订正。

2、说说自己一天的安排。

教育每个学生都要遵守纪律并爱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3、练习十六第三题:让学生试一试。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板书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2、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做时间的主人。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一年级的学生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需要合作怕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其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减法、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2课时。

教学内容课时。

一、减法8课时。

二、认识图形3课时。

三、认数10课时。

我们认识的数1课时。

四、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2课时。

小小商店1课时。

六、加法和减法(二)8课时。

假日小队1课时。

七、统计2课时。

八、期末复习4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还处于启蒙阶段,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学生在幼儿园还未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对学校的常规管理还不适应。从学前班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还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教学内容

本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习。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各节中教学内容的编排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中,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手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以具体事物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方法内化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单元课时安排: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4、整理和复习2课时

no:1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5657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13t)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场景切换,配上明快的背景音乐:春天在哪里)

1、师:春天到了,你发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识春天的什么花?

(课件切换到夷陵广场或书上的主题图)

大概有多少黄花?多少红花?

3、课件从左慢慢移入一个花农骑车进入。

师: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吗?你怎么知道的?

他要去干什么呢?咱们都是少先队员要学着助人为乐,今天我们就去帮助他摆花盆吧!

1、初步认识,出示例1图

师:看这里的鲜花可真漂亮,它们各有几种颜色?有多少盆?你是怎样最快的数出来的?

你能自己看着这些花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学生分组互相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2、信息反馈,交流整理。

师选择的板书算式。10+20你是怎么算的呢?这道题哪个组的算法最多?用你自己最想用的方法在组里说一说计算方法。

师:今后在计算时可以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

(课件里花农伯伯说:小朋友们快来帮我摆花盆吧。我要搬走10盆花,)

3、巩固练习,

p57面的做一做,用小棒摆一摆,算出结果。

4、观察整理,总结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的算式,你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什么数?(他们都是整十数,)

师:在计算时要怎么办?(整十整十的相加减)

1、练习十的1t

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t:独立计算,并仔细观察。

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在计算时要注意,记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整十的要和整十的相加减,几个一要和几个一相加减。)

3、课堂作业

p58面的3t

看懂图意,独立列式

你知道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吗?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怎么加减。

no2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练习课(p5847t)

教学目的:

1、通过生活情景教学感受社会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培养学生数感,并提高学生的心酸能力,

3、通过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逆向思维。

教学重点: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1

20+6080+1020+50

2、连加连减口算

3+2+41+3+47+2+10

10-5-26-2-315-5-2

指明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今天我们就来试着解答这样的题目。

二、自主探索

1、课件出示第五题,小猴分花生图

要求:(1)看图说出图意,要求还剩多少个花生怎么计算?

(2)列出算式并独立解答

(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2、基础练习。出示第四题基础练习

要求:(1)独立计算,全班订正

(2)比较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讨论,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怎么计算?

(4)师总结算法: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一样,只是要加在在十位上。

3、情景模拟,出示第6题

师模仿售货员一个学生上来模仿买东西的人,先示范给其他学生看,后要求学生分组模拟。

要求:(1)说清楚自己要买的东西,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根据自己的要求买东西并算出要用去多少钱,付出钱后还要找回多少?

(3)口头列式,并回答。

(4)全班反馈,说一说,你想怎么买,是怎么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第7题,

要求:独立解答。

三、回家帮妈妈算酸她今天买菜用了多少钱,并说出一些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比一比谁是细心的孩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生活中的数、 观察与测量、100以内的加与减和有趣的图形。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所教年级基本情况,本年级共有学生58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较扎实,对学习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兴趣较大。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仍有畏难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的是保持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我班有学生53名。一年级学生由于进校时间短,且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我将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一)教学重点:

1、 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二) 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1、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重视培养习惯。好的习惯使学生学习数学事半功倍。在平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认真思考等良好习惯,形成自觉行为。

3、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九、统计(3课时)

十、总复习(5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包括以下内容:

海底世界——数数;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实践活动;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我换牙了——统计;雪山乐园——总复习等内容。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或=的含义,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5)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6)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8)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9)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2、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

(2)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

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现平均每班有85左右学生,在大班额条件下,学生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原因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习惯。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的分析: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7%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12%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5题10%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6题。

(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7、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激趣、激情的情景,让学生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习中去。

9、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审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本学期以县教育局和学校教学计划为遵旨、领会其精髓,贯彻其精神,爱岗敬业,扎扎实实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认真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班共有民族学生44人,实行双语教学。经过上一学期的学习,通过平时和期终的检测,大部分学生的都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计算能力,口算能力较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与此同时我发现一部分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特别是口算能力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培优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的或数字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难点:1、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2、会进行人民币之间简单的换算。

12、25—3、11、学生报到。

2、课堂常规教育。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需要合作怕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其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减法、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2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

一、减法 8课时

二、认识图形 3课时

三、认数 10课时

我们认识的数 1课时

四、加法和减法(一) 12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 2课时

小小商店 1课时

六、加法和减法(二) 8课时

假日小队 1课时

七、统计 2课时

八、期末复习 4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1、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教育。

2、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以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通过时间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数教室里的实物。

比多少,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1、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

2、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

比长短,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好习惯。

教师提供物品、选取身边的题材让学生操作、比较。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以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创设游戏情境,以小组为单位学习5的组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5以内的减法结合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

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掌握计算方法。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3、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直观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4、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1、录像:商场外景镜头,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在实践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

1、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强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2、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爱美、爱家乡的感情。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流的能力。

4、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

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掌握计算方法。

1、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创设游戏活动:送信游戏、起立游戏、投掷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通过动手操作感知数位。

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想象能力和判断能力。

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掌握计算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2、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情境、引入问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2、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3、组织数学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5、4、3、2加几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1、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觉性。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资料: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资料:准备课,位置,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

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明白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明白加法。

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明白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资料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

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资料,

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务必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资料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此刻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资料。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先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状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先第二单元“比一比”的资料,而原先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先“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先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此刻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先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

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

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

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

广。就应思考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资料,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忙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

七、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教学资料课时。

1.数一数(1课时)。

2.比一比(2课时)。

3.位置(2课时)。

4.1――5的认识(3课时)。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5.认识图形(1课时)。

6.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整理复习(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7.数11――20各数,读数、写数(2课时)。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8.认识钟表(1课时)。

9.认识钟表(1课时)。

10.9加几(3课时)。

8、7、6加几(4课时)。

5、4、3、2、加几(3课时)。

11.总复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