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现状调查报告范文(15篇)

时间:2023-11-03 07:33:56 作者:念青松

综上所述,撰写一份精确、全面且具有说服力的调查报告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的任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本文通过文献法和问卷法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和政策,调查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发现当前大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需求十分迫切,但是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始较晚,提供的服务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发布的信息不够齐全,指导的手段也较为单一。因此急需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度、知名度以及从业人员的素质,切实发挥就业指导的作用,促进学生就业。

我国高校从1999年起开始的扩招,如今已达十年之久。虽然到了20xx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大幅超过当年预计的占适龄青年15%的目标,但是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却给每年的就业形势带来严峻的挑战。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是115万,到了20xx年6月这个数据已经超过630万。然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并没有随之一路上升,尤其是20xx年甚至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就业率从20xx年的77%下降到20xx年的70%。再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xx年7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涨幅并不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就业指导的工作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学校就业指导的发展中经历了安置就业的择业指导和生涯辅导两个阶段。1908年创建波士顿地方职业指导局之前,英美的少数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已开始尝试就业指导。20世纪20年代波士顿地方职业指导局并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开始了专业化的师资培养,推进了学校的就业指导运动。20世纪50年代之后,受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影响,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开始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学校的就业指导开始了专业化、规范化和课程化的发展。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20xx年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教学[20xx]18号),要求高校建立并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机构。根据教育部要求,20xx年起我国所有普通高校必须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从大学新生入学开始就接受就业指导教育,规划职业生涯。

可见,就业指导工作在不同国家和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就业指导的对象、性质和所指的含义略有不同。本研究定义的就业指导工作指的是目前中国普通高等院校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从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择业到规划学生发展的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相关的理论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例如美国波士顿大学弗兰克帕森斯(frankparsons)教授的特质-因素匹配理论,该理论在我国应用最多,又称人-职匹配理论,他指出选择职业是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特质)与职业对人的要求(因素)相互匹配的结果。另外还有霍兰德的职业个性理论、美国职业指导专家伊莱?金斯伯格(eliginzberg)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美国埃德加h.施恩教授提出的职业锚等。其中在我国应用最多的是帕森斯的特质-因素匹配理论,。

1.调查地点的选择。本研究是在y大学(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一所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

2.调查样本的结构。根据研究的目的,考虑到实际调查的可行性,作者将研究对象界定为在校内的学生,毕业班外出实习和找工作的学生暂时没有涉及到。

3.调查对象的'抽取。从各院系随机抽取了五个本科班,两个研究生班,并由这几个班级的班干部随机抽取本班在校同学作为调查对象,由于选取调查对象时所依据的标准只有在校内这一项,如果忽略极端偏差情况的发生,可认为本方式接近于随机抽样。

4.问卷的编写。本调查研究所用问卷采用的是自填问卷,根据前期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参考,一共设置了28个问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搜集被测者的基本情况,还包括被测者的性格特点、自我认知状况等。第二部分主要是关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涉及到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始的时间、指导的内容、工作人员服务情况、产生的效果等方面。提问方式主要是不定项选择题,被测者只需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勾选答案,若有补充则在空白处填写。

5.发放问卷。调查问卷不记名,由被测者带回填写,写完后回收。调查时间是20xx年6月下旬,实际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90份,其中580份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7%。

6.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详见表1。

1.对就业指导的需求。

如表2所示,目前大学生有超过百分九十的比例是需要专业就业指导服务的,并且有绝大部分学生(超过90%)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清晰,有少数学生甚至没有规划。因此在高校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或部门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学生们希望能够尽早开始接受就业的指导,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学生期望从大学一入学甚至高中起就开始接受指导。看来,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不仅很强烈而且很迫切。

2.对于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仅有6.9%的同学认为及时和10.3%的同学认为齐全;对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专业素养的评价中大部分同学态度中立,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们平时接触这些工作人员的机会很少,也没有渠道知道工作人的资质如何,因此很难做出过多的判断。

另外,在接受过就业指导的学生中,仅有3.4%的学生认为得到的帮助很大,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只得到了有限的帮助。没有接受过具体的就业指导的学生比例也是不容忽视的。

3.大学生择业的现状。这部分的内容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为多选题,因此只统计得票数,并将各个选项依据得票有多到少进行降序排列,得出表3。

根据表3可以得出,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信息的来源和就业技能、观念、知识的来源大都首选书刊、网络等大众媒体,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获取信息这个渠道却被排在了后面。

学生在求职中遇到的困难,排名靠前的几项都是可以通过专业的就业指导来改善的,也正是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做到的重要工作内容。

4.对就业指导内容与方式的期望。这部分的内容在调查问卷中也设计成多选题,因此只统计得票数,并将各个选项依据得票有多到少进行降序排列。

大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期望还是很大的,其中最大的希望还是提供就业信息,其次是应聘技巧。而且大学生对提供就业实践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也是十分强烈的。

关于指导方式,大学生对目前普遍开展的专题讲座的形式并不十分感兴趣,大家对方式的选择还是十分丰富的,可见,就业指导工作的展开还需要更加灵活、生动和切实有效的方法和形式。

另外,问卷中还设计了开放式的问题,让被测者畅所欲言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被测者提出的看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学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需求和社会需求把握不准确,没有起到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认为学校对这项工作的宣传也不到位,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够。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有着十分迫切的需要,大学生对这项工作的期望也是较高的。高校如果能够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切实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还可以有效缓解政府和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当然,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针对前文叙述的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仅供参考。

1.就业指导工作应尽早地展开。建议从新生入学开始就着手开始基础的就业辅导,至少让同学们了解本专业就业的主要去向,介绍一些就业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提早做好准备。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就业指导队伍。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大都只停留在提供就业信息,介绍应聘技巧等表面的工作上,没有专业的高素质工作人员为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或者对就业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若能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系统开展这项工作,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提高就业指导的有效性。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光靠几个部门工作人员来展开,也不能停留在单一乏味的方式和手段上,可以借鉴前文提到的实战演练、互动沟通、经验分享、案例分析等学生感兴趣方法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达到的效果。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信息透明度。虽然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在切实地展开自己的工作,但是由于宣传的不到位,造成许多低年级的同学并不了解这项工作,也不了解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可以将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印成小手册,通过班委、或者以宿舍为单位,主动向大学生传播这类信息。

最后,由于本次调查的时间有限,样本只选取了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样本的代表性;调查问卷只是一个学期的数据;数据分析的手段也有限,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研究的结论。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

[5]梁业胜,黄翠瑶:《国外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其发展趋势》,载《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年第4期。

[6]覃干超:《高师院校职业指导模式》,载《高教论坛》,20xx年4月。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 僧多粥少 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 漂浮 于社会。广东省副省长宋海指出,当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xx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7万人,比xx年增加6万人,增幅达28%,加上外省院校来粤就业的毕业生,以及前两年未落实就业岗位的省内外高校毕业生,预计xx年在我省求职择业的毕业生可能超过40万人。根据人事部进行的有关统计,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根据教育部的数据,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却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当前大学毕业生 就业难 已是不争的事实。一般说来,大学生 就业难、易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满意度的高低。

为x世纪中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 。n年寒窗下来,才发现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国家栋梁,而是连参与建设的机会都几乎没有了。曾经的天之骄子,你被谁抛弃。大学生已被用人单位抛弃!用人单位困惑:大学生在写楼干事不如中专生,在工厂干事不如技术工人。他们能干什么?大学生也困惑:居然被招过来搞跑腿打杂,收入也压得低低的(尤其应届生)。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首先是由于近年来的大学生扩招,使得市场上的大学生就业供过于求,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也就日益严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考证存在盲目性:2、先就业后择业渐流行:3、对企业不够了解:4、对薪酬的期望更加现实:5、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强:6、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1、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1)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2)正确对待挫折

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1、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

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水平虽然会不平衡,冷热不均,但是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量会有所变动。如果能够放低期望值,愿意到西部、到基层去工作,应该说无论是热门专业的学生,还是冷门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2、招聘单位将更加理性化

大部分用人单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学历毕业生不用的状况,现在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3、民营企业将成为就业机会的最大提供者

一些名企仍将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相当数量的工作岗位。

4、就业空间将就一步扩大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可能。

5、人才市场趋向在转变

据调查显示,人才市场未来长期的趋向是,有新知识,高技能的良好品质的人才有机会,而非大学生身份,这就要求我们大学毕业生,必须在毕业后,继续学习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如前所述,我们学院毕业生近三年的就业率虽高,但仍面临着 就业难 问题。要有效解决此一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端正就业意愿和提高供求匹配的效率。

1、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构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可分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其要素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心理素质、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其中,知识结构是基础。只有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求职者才会显得 有内涵 。而心理素质是否过硬,已越来越成为 双向选择 成与败的关键。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则是能否持续工作和取得工作成功的关键。

2、进一步端正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意愿。

这些事例和数进一步向我们说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当前年轻人的求职意愿明显偏离社会用人需求。这也可以说是当前大学生 就业难 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育青年大学生树立职业平等观、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已成为当前高校就业工作的迫切需要。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本文通过文献法和问卷法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和政策,调查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发现当前大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需求十分迫切,但是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始较晚,提供的服务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发布的信息不够齐全,指导的手段也较为单一。因此急需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度、知名度以及从业人员的素质,切实发挥就业指导的作用,促进学生就业。

我国高校从1999年起开始的扩招,如今已达十年之久。虽然到了20xx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大幅超过当年预计的占适龄青年15%的目标,但是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却给每年的就业形势带来严峻的挑战。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是115万,到了20xx年6月这个数据已经超过630万。然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并没有随之一路上升,尤其是20xx年甚至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就业率从20xx年的77%下降到20xx年的70%。再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xx年7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涨幅并不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就业指导的工作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学校就业指导的发展中经历了安置就业的择业指导和生涯辅导两个阶段。1908年创建波士顿地方职业指导局之前,英美的少数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已开始尝试就业指导。20世纪20年代波士顿地方职业指导局并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开始了专业化的师资培养,推进了学校的就业指导运动。20世纪50年代之后,受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影响,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开始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学校的就业指导开始了专业化、规范化和课程化的发展。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20xx年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教学[20xx]18号),要求高校建立并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机构。根据教育部要求,20xx年起我国所有普通高校必须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从大学新生入学开始就接受就业指导教育,规划职业生涯。

可见,就业指导工作在不同国家和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就业指导的对象、性质和所指的含义略有不同。本研究定义的就业指导工作指的是目前中国普通高等院校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从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择业到规划学生发展的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相关的理论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例如美国波士顿大学弗兰克帕森斯(frankparsons)教授的特质-因素匹配理论,该理论在我国应用最多,又称人-职匹配理论,他指出选择职业是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特质)与职业对人的要求(因素)相互匹配的结果。另外还有霍兰德的职业个性理论、美国职业指导专家伊莱?金斯伯格(eliginzberg)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美国埃德加h.施恩教授提出的职业锚等。其中在我国应用最多的是帕森斯的特质-因素匹配理论,。

1.调查地点的选择。本研究是在y大学(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一所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

2.调查样本的结构。根据研究的目的,考虑到实际调查的可行性,作者将研究对象界定为在校内的学生,毕业班外出实习和找工作的学生暂时没有涉及到。

3.调查对象的抽取。从各院系随机抽取了五个本科班,两个研究生班,并由这几个班级的班干部随机抽取本班在校同学作为调查对象,由于选取调查对象时所依据的标准只有在校内这一项,如果忽略极端偏差情况的发生,可认为本方式接近于随机抽样。

4.问卷的编写。本调查研究所用问卷采用的是自填问卷,根据前期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参考,一共设置了28个问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搜集被测者的基本情况,还包括被测者的性格特点、自我认知状况等。第二部分主要是关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涉及到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始的时间、指导的内容、工作人员服务情况、产生的效果等方面。提问方式主要是不定项选择题,被测者只需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勾选答案,若有补充则在空白处填写。

5.发放问卷。调查问卷不记名,由被测者带回填写,写完后回收。调查时间是20xx年6月下旬,实际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90份,其中580份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7%。

6.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详见表1。

1.对就业指导的需求。

如表2所示,目前大学生有超过百分九十的比例是需要专业就业指导服务的,并且有绝大部分学生(超过90%)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清晰,有少数学生甚至没有规划。因此在高校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或部门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学生们希望能够尽早开始接受就业的指导,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学生期望从大学一入学甚至高中起就开始接受指导。看来,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不仅很强烈而且很迫切。

2.对于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仅有6.9%的同学认为及时和10.3%的同学认为齐全;对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专业素养的评价中大部分同学态度中立,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们平时接触这些工作人员的机会很少,也没有渠道知道工作人的资质如何,因此很难做出过多的判断。

另外,在接受过就业指导的学生中,仅有3.4%的学生认为得到的帮助很大,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只得到了有限的帮助。没有接受过具体的就业指导的学生比例也是不容忽视的。

3.大学生择业的现状。这部分的内容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为多选题,因此只统计得票数,并将各个选项依据得票有多到少进行降序排列,得出表3。

根据表3可以得出,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信息的来源和就业技能、观念、知识的来源大都首选书刊、网络等大众媒体,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获取信息这个渠道却被排在了后面。

学生在求职中遇到的困难,排名靠前的几项都是可以通过专业的就业指导来改善的,也正是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做到的重要工作内容。

4.对就业指导内容与方式的期望。这部分的内容在调查问卷中也设计成多选题,因此只统计得票数,并将各个选项依据得票有多到少进行降序排列。

大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期望还是很大的,其中最大的希望还是提供就业信息,其次是应聘技巧。而且大学生对提供就业实践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也是十分强烈的。

关于指导方式,大学生对目前普遍开展的专题讲座的形式并不十分感兴趣,大家对方式的选择还是十分丰富的,可见,就业指导工作的展开还需要更加灵活、生动和切实有效的方法和形式。

另外,问卷中还设计了开放式的问题,让被测者畅所欲言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被测者提出的看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学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需求和社会需求把握不准确,没有起到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认为学校对这项工作的宣传也不到位,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够。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有着十分迫切的需要,大学生对这项工作的期望也是较高的。高校如果能够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切实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还可以有效缓解政府和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当然,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针对前文叙述的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仅供参考。

1.就业指导工作应尽早地展开。建议从新生入学开始就着手开始基础的就业辅导,至少让同学们了解本专业就业的主要去向,介绍一些就业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提早做好准备。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就业指导队伍。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大都只停留在提供就业信息,介绍应聘技巧等表面的工作上,没有专业的高素质工作人员为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或者对就业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若能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系统开展这项工作,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提高就业指导的有效性。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光靠几个部门工作人员来展开,也不能停留在单一乏味的方式和手段上,可以借鉴前文提到的实战演练、互动沟通、经验分享、案例分析等学生感兴趣方法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达到的效果。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信息透明度。虽然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在切实地展开自己的工作,但是由于宣传的不到位,造成许多低年级的同学并不了解这项工作,也不了解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可以将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印成小手册,通过班委、或者以宿舍为单位,主动向大学生传播这类信息。

最后,由于本次调查的时间有限,样本只选取了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样本的代表性;调查问卷只是一个学期的数据;数据分析的手段也有限,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研究的结论。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

[5]梁业胜,黄翠瑶:《国外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其发展趋势》,载《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年第4期。

[6]覃干超:《高师院校职业指导模式》,载《高教论坛》,20xx年4月。

医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就业已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大学生就业难以成为共识。随着1999年以来的高校持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据权威网站统计(结合卫生部最新数据),2009年医学类毕业生(中专以上至研究生)大约108万人,比起两年前有所提高。荟萃多家调查研究报告,当前医学毕业生就业总体状况如下:

1.就业人数上升,医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密集期,就业率日趋下降。据了解,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量继续上升,已达到630万人,其中医学毕业生有119万,是继2009年后第二个超百万毕业生的年头,个层次医学毕业生也由供不应求变为“研究生供不应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过于求”,而重点院校比普通院校就业率高;同一所学校内各专业就业率也有差异,预防、影像学、麻醉学和检验需求旺盛但毕业生少,临床等专业毕业生多但需求不旺,前者就业率略高于后者。

2.新增岗位不足,且层次逐渐提高,数量趋于饱和。有关资料分析,自2004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情况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呈上升趋势,本科生基本持平但略有下降,专科生则下降明显,只有麻醉、影像、检验等医技方面可以接受本科学历。此外,大多数医疗单位在招聘时,都希望招到有执业医师资格,有工作经验的人才。这给医学类应届毕业生就业又增加了难度。

3.逃避就业现实,转而走考研之路。由于医疗单位招聘的要求越来越高,近两年毕业意向的选择上,突出的一个特点是考研人数大幅度上升,考研热已成为社会的普通现象。许多大学生期望通过考研提高身价,同时也避过就业高峰。

即便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但据麦可思研究发现:求职开始时间越早就业率就越高。

对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报告

随着近年各大高校扩招,全国总体就业压力严峻,毕业生就业压力前所未有,暑期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

一是对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二是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三是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

于20xx年3月至4月,随机抽取广州地区14所大学(包括本科学校和专科学校四个年级)的705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占46.8%,女生占53.2%。调查问卷回收率100%,有效问卷668张,有效率94.8%。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图表用excel来绘制。

调查内容:广州市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对自我的认识程度、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职业期望状况四个方面。调查结果如下:

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择己所爱,该专业能否在将来帮助自己找到好的又喜欢的工作。调查发现(如下图),有21.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较满意,有66.6%的大学生不清楚,有10.0%的大学生比较不满意,有2.4%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非常不满意,各专业的满意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对专业不满意的直接表现是对本专业的学习动力不足或毕业后不愿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行业。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的了解与自身了解的缺乏,可能是导致只有21.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持满意态度的原因之一。因为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对五花八门的专业的不了解,抱有神秘感,从而选了一个自己以后不喜欢的专业。另外,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比如,某个同学对考古学很有兴趣,但社会需求相对比较少,此时可能会产生心理冲突,也许选了一个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但赚钱的专业,梦想与现实出现落差,从而对所学专业不满意。而专业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职业取向,如果对本专业不满意或态度模糊,势必会影响自身潜能的开发,以及今后的择业。

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个人的生理情况等七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调查中发现(如下图),只有6.7%的被调查者对自己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52.3%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各面能力,兴趣等持含糊态度,41.0%的被调查者完全不了解自己;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自我认识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较多的大学生未能很好地关注自身特点,发现自身问题,促进自身发展。那么,这里便牵涉到了大学生就业生涯目标的问题。

职业生涯目标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目标。而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自己有所了解。通过个人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来开发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对职业生涯目标是模糊的。

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在调查中发现,只有14.5%的被调查者对当前的就业状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没显著性差异,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就有显著性差异,冷门专业的学生比热门专业的学生更加关注就业前景。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校园里,舒适、闲逸的生活和父母的绝对经济支持,使很多大学生忘却或暂时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很少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有些学生的确是每天都只是读书,缺乏对就业的准确和认识。另一方面,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够。调查中,发现有73.5%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够,需要更详细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城市位置与社会地位),内在价值因素(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外在价值因素(薪水高低)。在调查中,被调查者将薪水高低、发展空间、城市位置、兴趣爱好、社会地位按自身在选择工作时所起作用从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见下图),发展空间、兴趣爱好成了大多数被调查者的首选,接下来依次才是薪水高低、城市位置、社会地位,男女生没有显著的差异。在调查中还发现被调查者中有83.3%的被试认为“前途”比“钱途”更为重要,60.3%的被试愿意充当“鸡头”也不愿意当“凤尾”。以上结果表明,多数大学生更注重工作的内在价值。

从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表明广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呈现一下特点:

(四)广州市大学生的职业期望更注重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因此,我们认为,根据上述特点,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大学生应该及早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电气行业人才就业现状分析。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学生恋爱观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3.调查时间为20xx年**月。

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话题。“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人们对爱情的期待与憧憬;“两情若是久长时,有岂在朝朝暮暮”是人们对爱情的一种态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人们对爱情的承诺。而如今在学的校园中,爱情的种子也正在萌芽。都说恋爱是当今学生的一堂必修课,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不同的人由于性格的不同以及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恋爱观,从而导致他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处理恋爱关系的方法也各不相同。积极健康的恋爱观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业与生活有促进的作用,消极错误的恋爱观而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巨的消极影响。每一段恋情都应该是纯洁的,自由的,是不能用物质去衡量的。每一段恋情都代表着一种尊重,一份责任,是需要用真心与真情去维系的。而这种理想的恋爱观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出现,甚至一些学生出现了错误消极的恋爱观,如过分地看重对方的物质基础、恋爱至上甚至失去理智、对待爱情的态度不认真等等。这种恋爱关系容易导致双方恋爱关系的破裂,也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会酿成悲剧。出于这一现状,我们对佛学生的恋爱观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本校学生的恋爱观特点,分析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阵对问卷分析的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恋爱观,有助于他们正圈理恋爱与学业、恋爱与事业、恋爱与生活的关系。学生恋爱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关注并正确引导学生恋爱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学生在刚刚踏入学校园,对未来有许多美好的憧憬,对爱情同时也是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在学生中进行恋爱观调查能够为学生的感情生活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也能为恋爱观教育的一系列其它活动提供一份客观可靠的数据。

1.对于一学生来说,已经渐渐适应和习惯了学的授课方式,并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和人生目标。但是对于老师来说,还要继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同学们的接受需求。同时,还要适时加强对学生们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制定的正确引导。

2.目前一学生中还存在着人际交往上的困难,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处理好关系,应该增强自我的吸引力,赢得家的肯定,同时,还要多多参加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胆识,拓展自己的能力。

3.学校也要在硬件和软件上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饮食上,学校要特别注重各民族的饮食习惯,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这样学生们才会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去。

4.为建设和谐校园,学校应该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学生多多提供一些投递意见和建议的专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映学生的心声,相信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佛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2人,男生20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一学生表示支持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对,对于恋爱动机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纳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一学生在学习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多数人表示学习更重要,可见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2人,男生16人,女生各16人,以下是几个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方。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2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近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近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平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四学生共有32人参加填表,男生16人,女生16人。四的学生在问卷调查表中表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1.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理想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4人表示恋爱重要。

5.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对态度。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部分的人不相信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会网恋。对于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学生看来,学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也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也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对于恋爱的花费,也许aa制是最好的消费方式,毕竟部分学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只是一个人来承担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好的选择。

1.在我们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1/5,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方。

7,在问及您认为恋爱和学业之间有何关系这个问题时有51.7%选择b爱情是一种动力,可以促进学习,男女朋友之间可以相互监督,促进学习,而只有2.4%的选择a学习与恋爱二者不可兼得,谈恋爱肯定要影响学习,从这个答案中可以看出我们班还是比较支持恋爱的。

在学里,适当的爱情还是需要的,但我们不要过度的沉溺在爱情中,不要在热恋中迷失自己的方向,毕竟学生活是我们学习和适应社会的关键时期,不能为了一时的快乐而把一生的幸福都抛弃了。对于爱情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平稳心,正孺对爱情.

我们现在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针对这些问题总结几点建议:

建议一:学校可对在校学生进行恋爱心理的健康教育。

某种程度上讲,恋爱观是人生观的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只有加强教育和管理,才能助学生正确看待爱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并引导他们正圈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将来成为建设伟事业的接班人。

建议三:摆正爱情的位置。

首先,我们学生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但爱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为爱情而活着是苍白的。人生的主宰应当是事业,只有伟的事业对人生才具有决定意义。流传至今的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正说明了这一点。

以上都是我根据统计出来的调查结果写出的报告,相信我们只要把握好恋爱的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我们的幸福才会开花结果。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就业本身就是我们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最后成功是正常的;在就业中遇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酷猫写作为大家整理了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阅读!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见图2):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调查结果见图3)。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4、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见图5)。

(2)学生“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详见图6)。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详见图7)。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摘要本文论述的是大学生的失业问题,通过分析失业的情况和原因,得出相应的对策以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种趋势的结论。

关键词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供求矛盾、市场缺陷。

首先大学生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结构性失业。由于学习期间社会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区域分布等不适合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毕业时不能适应就业市场需要而造成的不能顺利就业。

二是摩擦性失业。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发展空间、工资待遇、地理位置、工作环境等等有自己的期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习成绩、专业技能、个人素质等也有一定要求,由于双方要求不一致导致毕业生没有用人单位接收的情况。

三是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原意是指由于经济衰退、总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业。我国目前经济持续增长,并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但是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社会对毕业生需求量增长速度滞后于毕业生人数增长,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那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呢?原因有三:首先,“供求矛盾”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15万人,大约有35万毕业生就业时未找到工作;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45万人,未就业毕业生人数超过50万人;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212万人,预计毕业时未就业人数将超过70万人1。未来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和毕业时未就业的毕业生数还将急剧增长。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增加,促使毕业生就业市场发生了新变化,毕业生就业逐渐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使广大毕业生面临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下,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提供方通过就业市场择业,用人单位作为需求方在就业市场中选拔毕业生。只有供求相一致,才能实现均衡,否则则会失衡,导致“就业难”。“供求矛盾”的表现主要有:毕业生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学历层次,甚至就读院校等等不适应市场需求;毕业生的择业倾向与技能等不适应市场需要;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要求不一致等等,这些矛盾的存在,导致了非自愿的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

此外,就业难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人事户籍制度改革的滞后,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充分流动。虽然这种现象随着人事代理等中介服务措施的出现得到了一定缓解,但是距离由毕业生就业障碍转变为就业动力还有不小差距。

那要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第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毕业生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阵地,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应该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导向。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不断革新教学形式和内容,才能使高等学校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

无视社会需要,盲目培养,就会导致高校毕业生不适应用人单位需要,在就业市场上缺乏需求,形成结构性失业。高等学校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培养服务社会各级各类需要的多种人才。在培养中应充分重视市场需求,建立科学的评价、分析和预测体系,把握社会实时经济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按照社会发展方向设置专业,有效地消除结构性失业。这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思路。

第二:高校教学改革中应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市场需求是多样化的,不同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就不一样。如果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千##第律,或是心理素质差,或是动手能力差,或是社会适应能力差,其结果必然就是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素质教育强调个人素质的发挥,因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可以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克服摩擦性失业。

第三:着力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增强毕业生的择业技能。

在就业市场上,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择业技能差是导致摩擦性失业的重要原因。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当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科学地分析市场、客观地认识自己,有效地消除“供需矛盾”。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善于利用市场信息,善于在就业市场中“推销自己”,通过市场落实就业单位。

第四:加快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要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就业市场的信息化。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可以降低市场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节省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标。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信息不充分是影响用人单位选材和毕业生就业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国家、地方和高等学校要围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立体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促进就业市场中的充分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还要制订相关规定,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有效的调控和管理是市场发挥优势的重要保证。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还存在着一些秩序混乱、缺乏监督的情况,不利于就业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控和管理力度,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为毕业生就业市场提供统一规范,保证市场秩序。

第五: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处在新世纪战略机遇期的大学毕业生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都会发现,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积极引导毕业生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的束缚,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自觉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观念,主动到基层就业。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积极创业。

大学是我们许梦和圆梦的地方,我们来的时候踌躇满志,我们走的时候也绝对不要留下任何遗憾。虽然大学生难就业已成为一种趋势,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绝不要就这样失去了信心。或许我们以后找不到称心的工作,但是我们也还是要有我们来时的那颗火热的心,把我们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不要管以后会怎么样,只要我们在这四年内无愧于心,这样就够了,如果我们太注重结果的话我们有可能欣赏不到沿途的美丽的风景,毕竟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够想通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不会失去信心了,所以我们要把握好现在,把什么就业烦恼都抛到一边,认真学习,我想这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现状调查报告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低碳生活是当今的热门词汇,普及推广低碳生活刻不容缓。从月日至月日,“环保节能我药先行”医科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进行了为期6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在这次实践中,队员们走近社会、了解社会、深入基层、服务人民,从而拓展了视野,同时也懂得学习知识的重要,增强了学习的动力。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生活早已成为历史,正当青春年少的我们理应趁青春年少走进社会,在社会历练身心,绽放奇葩。很感谢学校提供这样好的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大学生良好风貌的机会,让我们自己去接触社会,提高自身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更好结合,锻炼自己,检验自己,为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了坚实的铺垫。

年的月日至日连续三天队员们分别走访了市岗店办事处、远离了战火纷飞的时空,远离了灾难伤害的年代,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是幸福的一代人,可是在幸福的--------时代我们却不应该遗忘过去的痛苦,淡漠悲伤的回忆。

年月日,队员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了烈士陵园,来看望那些战死沙场,用鲜血捍卫祖国尊严的英雄们。这里埋葬的许多都是无名烈士,是抗美援朝时牺牲的烈士。牺牲的先烈们为了我们美好的今天,为了让所有的中国人都有一个遮风避雨温暖的家,永远地躺在地下,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我想,站在这里的任何人,心都不会平静。默哀三分钟,为了这让人敬仰的先烈,为了我们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辉煌烈士尽功臣,不灭光辉不朽身。鸭绿江南花胜锦,北陵园畔草成茵。英雄气魄垂千古,国际精神召万民。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

挥汗如雨的七月,我们把医科大学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精神带进社区;激情澎湃的七月,把医科大学学子的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在社会。通过这次实践,我们不仅了解到市民对环保节能的真实看法,也学习到许多领导的先进思想,更感受到了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们内心意识的提高。实践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环保节能路却还没有走完。队员们纷纷表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会继续环保节能的宣传,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将环保节能进行到底!

--------。

在此次暑期之行中,无论是在街头巷尾向大家陈说着环保节能,还是身着白衣体味悬壶济世的医者之心,抑或是穿越过历史的烟云、回望战争岁月峥嵘时代,一幅幅画面如五彩缤纷的颜料一般在每位队员心中调制成一种别样的感观,不同的表现却是相同的实质,每个人都在为他所信仰的付出汗水、青春、甚至是生命,当万众的信仰集合,就形成了社会。正如雷锋所说: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颗螺丝钉。社会需要每个人的尽职尽责,不论我们做的是环保节能还是治病救人,恐怕最终还是会殊途而同归,这就是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的社会,这也是为何环保节能,我“药”却要先行的实质所在,奉献社会不论形式,只有努力付出才是终极道理。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现状调查报告

农民工是有农村户口,有承包土地,但离开户籍所在地,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员,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工是城市面积的拓展者和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同时,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产物,是与农民工现象相伴生并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面临一些基本社会问题。

工仍以初高中文化程度为主、职业技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相对传统农民工,他们的文化和职业教育水平已有较大提高。

进城农民工的年龄从20岁到60岁不等,40岁以上的占55%,20—40岁者占到了45%。进城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以高中和初中为主体占95%。婚姻状况已结婚的占调查比例的75%。关于外出就业的目的,选择“出来挣钱”的,占80%,选择“刚毕业,出来锻炼自己”的人占15%。

以下是我在工地上打工时拍的一组照片:

工人们吃饭的地方简陋:

工人们吃的是典型的大锅饭,十几号工人凑在一起吃饭,每天每顿都是两菜一汤,而且菜的样式也是非常单一的,几乎每天都一样。工人席地而卧:。

午休的时间只有一个多小时,对于劳累了一早上的工人们来说,根本不够休息,于是他们吃完饭后直接在工地上小憩一会儿。建筑工人连夜赶班的情景:。

工地上临时加班,已经很晚了,开着灯,工人们要时不时得注意安全,虽然劳累了一整天,晚上还加班,但是,每小时五十元的加班费,还是值得他们高兴的。烈日下汗流浃背的工人:。

不管天气多么的炎热,他们为了生计,不得不持续的干着。工人仍旧在忙着施工,他们的脸被晒成了黑红黑红的颜色。工人们娱乐项目单一:

农民工平时的娱乐休闲方式主要集中在打牌或打麻将、凑在一起聊天的占总比例的30%,而女性农民工作则以逛街和读书看报、看电视为主,这些说明农民工作在娱乐休闲这一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且农民工在情感方面很缺乏。工人们的居住条件差:

民工的居住条件比较艰苦,租房、住在集体宿舍、工作地点或临时搭建的工棚,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

4、解决方法。

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关于农民工工资拖欠、农民工工伤赔偿、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等负面报道,所以,要改变农民工的生存环境,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公平对待农民工。把长期在城市就业、生活和居住的农民工及其家庭对住房、教育、医疗、安全、娱乐等的需求,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建设统筹考虑,保证他们享受流入地的基本公共服务。让农民工与城市人享受一样的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待遇。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多提供及时、准确的务工信息,多提供务工岗位,减少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盲目性,使他们外出时较容易地找到活干,并开办一些技能辅导班,让农民工接受培训,拓宽其就业门路。

在农民工的精神生活方面,可以尝试性的在工地上、民工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图书馆;可以举办一些与农民工相关的活动;也可以举办一些心理健康的讲座,切实关心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给予农民工更多的人文关怀。

农民工是一个群体,加强对农民工的管理固然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加强正确舆论导向,营造全社会都关爱农民工(外来劳动者)的良好的社会氛围。要通过媒体,经常性地正面报道农民工为城市、为社会、为我国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引导社会对农民工的正确认识。

三、总结。

四、感言。

女性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发生的最大变化之一,是女性大规模登上职业舞台。今天,在大多数国家,女性的就业率在40%我国更高达73%,女性已成为影响经济的重要力量。然而底,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一份令人沮丧的报告,报告称全球女性薪资落后男性,全球男女薪资差异有望在1内消失。在我国,虽然职场女性已经成为各个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和男性相比,女性白领在职场经常需要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家庭压力。此外,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很多女性白领似乎又陷入了要事业还是要家庭的两难境地。

为了更好的了解女性白领的发展现状和职场需求,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智联招聘发起了20女性职场现状调研,从职场潜力、福利待遇、人际关系、职业规划、女性领导力特质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5876份。

调研结果如下:

(一)情感丰富的女领导更受白领青睐善用女性特质是成功关键。

(二)成功女性的标准:嫁个好老公已经out独立阳光是重要标杆。

(三)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仅有16%的白领所在公司提供女性职工福利。

一、女性职场现状:女性胜任高管成为共识,但女性晋升困难度并未获得男性理解。

(一)谁说女子不如男,女白领照样做高管。

本次活动首先对女性在职场的现状设置了7个问题进行调查,其中5分表示“非常同意”,1分表示“非常不同意”。从汇总结果来看,“女性可以胜任高管”以4.48分位列第1,这表明女性白领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大多数白领的一致认可,“求职中遇到过性别歧视”指数为3.05分,反映出现在求职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相对较少,但依然存在。位列第2的是有必要设立专门针对女性的福利,而对公司目前设立的女性福利,白领们的认同度最低,说明目前公司在女性福利方面存在不足。此外,白领们赞同女性在职场面临更严峻的天花板现象,也认同男性在职场上更容易升职。

(三)男人们知道女白领不容易,但不知道到底有多难。

男女白领对于女性职场现状的认知存在着明显差异。对“女性可以胜任高管”、“职场天花板现象在女性群体中更为严峻”、“男性在职场上更容易升职”等现象,女性白领的认同指数明显高于男性,这表明女性白领在职场中需要付出的努力远超男性的想象。而对于“求职中遇到性别歧视”的现象,女性白领也有较高的认同度,这说明在求职过程中依旧有一部分女性遭遇过性别歧视,而男性并不清楚女白领们在职场中遭遇了多大的困境。

(四)骨感的现实:仅有16%的白领所在公司提供女性职工福利。

总体来看,仅有16%的白领表示公司有专门针对女性员工设置福利,65.6%的白领表示公司并没有特别针对女性职工的.福利,另外18.4%的白领表示不清楚公司是否有相关的福利。

从不同性别来看,女性白领中有66.7%认为公司没有专门针对女性员工设置的福利,而男性白领的这一比例不足一半,另外,女性白领中仅有15.7%认为公司专门设置了针对女性员工的福利。由此可见,男性和女性白领在针对女性员工的福利设置认知上存在较大差异,大多数女性员工认为自己并没有享受到相关的福利,而男性员工认为女性已经享受的比例和不清楚的比例都较高。

二、女性职业规划:工作狂的时代已经过去,好玩多金是当下女性追求的理想职业。

(一)最优先的职业理想,是好玩和有钱。

对于自己的职业理想,现代职业女性更希望能享受工作带给自己的乐趣和成就感。“能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快乐工作,享受工作”是女性白领们选择最多的职业理想,位列第二的是“获取收入,提升生活品质”。“施展个人能力,体现个人价值”虽然是女性白领选择排名第三的职业理想,但选择的比例明显低于排名前两位的职业理想。

(二)女白领不想当工作狂,要事业也要生活。

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目标,“获取生活与工作的平衡”成为女性选择最主要的职业规划目标,其次是“获取安全感和稳定感“,排名第三的职业规划目标是“获得独立自主的工作”。这说明对现代的职场女性来说,在考虑职业生涯的同时,还需要兼顾家庭与生活。

(三)更多女性对潜规则sayno男员工们看的很开。

职场潜规则是指职场“成文法”背后隐藏着的各种隐形规则,如招聘中的性别歧视、晋升时的裙带关系、以及责任推诿、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等不良现象。总体来看,56.7%的白领表示完全无法容忍职场潜规则,并坚决抵制,25.5%的白领表示可以容忍潜规则的存在,认为有职场的地方就有潜规则,另外17.8%的白领表示无所谓。

不同性别的白领对职场潜规则表示出了不同的态度。女性白领中对潜规则完全无法容忍的比例为58.1%,大大高于男性。而男性对于职场潜规则表示无所谓的比例为30.2%,超过女性白领。

三、女性领导力:情感丰富的女性领导更受白领青睐,善用女性特质是成功关键。

(一)不要“女汉子”情感丰富的女领导才是白领真爱。

总体来看,白领们认为大多数领导气质在男性和女性领导者身上并没有差异,仅有个别气质特征表现出了明显的性别差异。75.2%的白领认为女性领导者更符合“情感丰富”的特征;而分别有62.6%和67.4%的白领认为“果断刚毅”和“富有冒险精神”的气质特征更符合男性领导者。

(二)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女领导才是好领导。

总体来看,男性白领和女性白领对于女性领导者的领导能力有着十分相近的观点。近四成的受访者认为感召力是女性领导者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其次是影响力,有四分之一的白领认为影响力是女性领导者最重要的能力。相对来说,白领们并不认为决断力、控制力和前瞻力女性领导者非常重要。

四、成功女性的标准:嫁个好老公已经out独立阳光是成功女性标准。

在女性白领看来,成为成功女性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呢?从女性受访者对各个要素的重要性打分可以看出,“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不随波逐流”成为女性白领心目中重要性最高的要素,重要性指数高达4.53。排名第二的是“传播正向价值观”,“关爱自己,且能够关爱身边的人”以及“拥有受人尊敬的人格魅力”并列第三。“嫁给一位优秀的伴侣”以3.69的指数排名倒数第一,重要性远远低于其他方面。此外,“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和“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社会地位”的重要性指数也偏低。这说明在女性受访者看来,成功女性的评价标准更为多元化,较之成功男性要多金、有社会地位的普世标准,女性最重要的是拥有独立完整的人格,不随波逐流。至于美满的家庭和优秀的伴侣,这对女性白领来说已不算成功的决定因素。

职业女性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承担了重要的社会责任。但是,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差异决定了他们的心理特征和社会角色的不同,从而进一步表现为职场性格的差异。这些差异是不可回避的存在,也不应该脱离这些差异去讨论职场女性的状况。虽然女性在职场面临的状况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从我们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女性在职场上享受相应的福利、女性的职业规划、女性领导力等各方面都还存在不尽人意的方面。

从宏观环境的角度来说,目前的社会环境对职场女性的要求比较高,她们既需要在职场中表现出色,努力完成工作,也需要承担家务,生育以及照顾孩子。从职场女性自身来说,努力关注自己的职场表现,尽量少从性别的角度衡量自己的职业发展,另外,整体的社会环境也需要为职场女性创造一个更平等的职场环境。

很多女性领导者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会成为一个领导者,而是在职场奋斗的过程中,因为自己表现除了出色的技能、坚定的意志、一定的影响力,获得了上层领导的认可,从而被任命为团队或公司的领导者。女性特有的同理心优势,让她们更能够换位思考,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团队中的其他人,使得团队目标一致,从而带领团队实现目标,完成工作。所以职场女性需要善用自身的特质,去努力修炼领导者的各项要素,为自己将来的职场成就打好基础。

不管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专业职场上,女性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职场女性创造更好的职场环境,需要社会、企业,男性和女性共同的努力。期待本次智联招聘的调研能够给职场女性、雇主和社会以更多的启示,在改善职场女性的工作环境方面有更多的积极行动。

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书面问卷为载体,将问卷发放到宿舍,以入舍调查为主,街头随机调查为辅。其中,进入宿舍42户,随机调查18份,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60份,回收问卷52份,其中有效问卷45份,回收率87%,问卷容量为60。

调查中显示,认为你现在在就业中遇到的困难,有74.7%的同学认为“目前没有工作经验”是最大的障碍,有45.2%的同学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不好影响择业,30.5%的同学认为学校的档次影响了未来就业,32.6%的同学认为成绩水平和未来就业有关,还有21.2%的同学认为靠关系才能找到好工作。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认为和未来就业有关的因素分析。

实践活动的参与非常踊跃,并热情参加校内外的各种社会工作、勤工俭学、打工兼职等,其实也是为了更好的应对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工作经验”。所有这些目的都是为了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旨在更好的应对当前就业市场的挑战。

2、大学生的职业选择目标方面。

3、大学生的就业信息获取和就业途径。

在调查中,有56.7%的学生认为“亲自到用人单位应聘”是就业最有效的途径,有46.8%的学生主要是“通过人才市场中介或者学校网站”,这说明大学生正习惯于通过市场双向选择而求得职位。另外有相当比例的学生首选“依靠父母、亲戚关系”获得就业,占25.3%。有些硕士和博士生选择由“学校推荐”,有12.7%的大学生选择通过“网络”,(不同于校园中介网,而是社会上的中介网,有风险性)。总之,概括目前大学生就业的方式主要靠市场和父母的关系。从目前就业途径的选择看,网上择业所占比例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作为一种就业的有效途径,正越来越被大学生青睐。在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方面,网络中介成为了一种潮流。网上求职可以极大地缩短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在沟通中的时间差。由此可见,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职业信息资料库,通过网络途径实现就业,是大学生乐意接受的一种方式。可以发现,在求职渠道上,社会招聘会、学校招聘会所占比例分别为31.7%和36.7%,表明招聘会作为求职主要形式之一,在现在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

4、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由以上调查发现,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着误区。

首先,大学生就业中存在急躁的心理,即所谓的“一步到位”,就是要一次性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岗位,怕麻烦,一有困难就怨天尤人;另外,不少人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不少本科生希望到工资很高的公司就业,或者担当公司的要职等,这些想法都不切实际。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轨,就业也势必由精英就业向大众就业转轨。从大城市逐渐走向地方城镇乃至广大农村,从大企业走向中小企业是当今大学生就业的客观趋势。其实大学生应该改变就业观念,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想法,注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能力。当前人才市场竞争激烈,比较诱人的职位又有限定,但是毕业生却大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为数不多的大城市,广大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则少有人问津,部门方面毕业生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外资企业、政府机关等,对广大的基层单位不愿理睬。这充分反映当前大学生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最终导致已经毕业,但是还没找到就业单位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个人的自我设计过于理想化而与社会需求不对称。

(二)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存在着缺陷。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用人单位也都把有相关实际工作经验作为招聘的必要条件。但是对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多数大学生都缺乏实际意义上的实践经验,成为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通过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了解,发现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综合素质应该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讲诚信、善于协调、容易与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目前的大学毕业生较多的只注重书面知识,兴趣范围也有限,这使得他们在竞争职位是难以胜出,所以大学生只有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努力拓展自身素质、提高综合能力,才能更加容易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三)学校在制定大学生教育发展规划,办学思路时关于市场就业情况的意识不强。

一方面,科教兴国和知识经济社会迫切需要适用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却出现困难。许多学校热衷于升格改名,办学模式贪大求全,学术上急功近利,高等教育趋同性愈来愈强,竞争区间愈来愈窄。与此同时,高校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却未能怀有同样的热情去思考去应对,高校自身办学特色是什么却思考不够深入。很多高校决策不作市场和社会调查,陷入闭门造车、一厢情愿的境地,全然不顾市场需求的变化。

女性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nasdaq:jobs)日前发布《2016应届毕业生求职到位率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报告》说,2016年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并未受到经济放缓的影响,尽管目前工作签约率不高,但大多数2016年毕业生不缺少就业机会,对职业机会的选择和对进入职场时间的考虑成为很多毕业生目前的聚焦。

调查显示,毕业后明确将继续求学(26.0%)、当公务员(3.0%)和创业(1.3%)的学生占到三成,另七成的毕业生中43.3%已经得到工作,有四分之一的毕业生已收到雇主录用的意向,但是学生还在犹豫是否接受,而17.9%的学生不找工作,苦于没有工作机会的仅占6.7%。

本次调查对象被限定在2016年毕业的本科毕业生和硕博士毕业生。为保证调查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调查在高校学生的寝室进行,覆盖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227所高校,其中81所是国家列出的“211工程”和“985工程学校”。2580名毕业生参加了本次调查,来自211和985的毕业生达到60.1%。受访的男性与女性各占一半,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分别为88.4%和11.6%。本科毕业生中女性受访者略占多数,为52.3%,男性硕士毕业生则占68.7%。

由于大学毕业后的去向有多种选择,而不同选择对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影响并未显现出明显的差异,毕业生们对“毕业后是否马上就业”产生了选择困难。调查发现,即使有约30%的'毕业生确定在国内或者国外继续求学,他(她)们中仍有不少人会去申请工作机会或者实习机会,希望即使不会马上工作也能有段工作经历,对职场有所体验。同样,已经获得offer的毕业生中也有一定比例的人,对于自己是否就此有个“好”的职业开端并不肯定,所以延迟签约或者签约后毁约的现象日益频繁。

名校学子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多数名校生并不急于定下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数据显示,约有三分之一211、985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求学进修,而打算毕业后就工作的名校生中的多数人仍处在对就业机会的选择和比较中。

一线城市成为多数大学生工作和读研的首选地区。由于一线城市拥有较为成熟、丰富的服务产业和众多的知名企业,可以提供更多适合大学生学识、眼界和施展才华的工作机会。

多数毕业生期望年薪4.5~10万元,并表示多数雇主可以满足毕业生的收入要求,但是毕业生对雇主的要求不仅限于收入,也并未计划在一家企业里长期服务,毕业生对雇主提供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期望较高。

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说,大学生能对自己前途的多重思考是一个趋好的现象,数据上看,读研、创业、做公务员和求职就业的比例分布也较为合理,但是毕业生对前途的考虑和对职业机会的选择比较功利。虽然毕业生们并不打算在一家企业长期服务,但是对第一份工作又寄予过高的期望。调查发现,毕业生们都希望从第一份工作获得专业技能、经验和人脉,不少人对于自己两三年后达到的职场地位有明确的目标,甚至已经设计好工作几年后跳槽或再去学校进修的路径,但是很少提及对雇主的贡献和回报,更几乎无人提及对“社会现状的改变”。另有12%的毕业生表示“不想再求学”。

尽管中国经济处在下滑周期,但是大学生对工作的热情和投入不高,延迟就业和对雇主的挑选将更为严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女性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你已结婚,什么时候准备要孩子?”“三年内有没有生小孩的计划?”……目前,就业市场已进入“金三银四”的招聘旺季,而在这场求职跳槽的大潮中,一遍遍回答面试官的上述问题,成为了不少已婚女性的“必备功课”。她们之中,因为已有生育计划而在求职路上频遭“碰壁”的,不在少数。

不止在求职端。如今,对于不少女性而言,各自职场中的“婚育墙”也赫然摆在了面前。因为生育失去晋升机会、因为工作推延生育计划的例子并不难寻。而在“二孩”时代到来的背景下,许多女性也陷入了工作与家庭间的取舍抉择。

记者了解到,因为女性婚育问题和用人单位带有传统偏见的“招工思维”碰撞产生的就业性别歧视,在各地已存在许久也具有一定普遍性。发布的《2016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有38%的女性受访者表示在求职或职场中遭遇过性别歧视。

在专家看来,要消除女性职业生涯的这一“拦路虎”,在推广普及新雇主经济主义的同时,也需要求职者、政府、社会联手为女性“正名”。

已婚已育求职家家公司问“孩子”

27岁的孙妍(化名)去年12月步入了婚姻殿堂。年后,她辞去了在重庆的策划执行工作,来到丈夫的工作地杭州开始了新的生活。在传媒行业摸爬滚打三四年的孙妍十分相信,拥有较好经验基础的她可以在这座城市找到适合的岗位。

制作简历、通过各种招聘平台应聘、每天多个面试电话……起初的一切如孙妍料想般顺利,然而近七八家公司面试下来,她发现婚后的自己并没有那么“吃香”。

孙妍说,每次面试她自认为都表现尚可,交流也比较愉快,甚至有的公司在薪金上都与其达成了初步一致。然而最后她只得到了两家公司的邀请。她坦言,相比能力和经验,似乎生育问题才是一些公司所在意的。

“几乎每家公司都会问到‘打算什么时候生小孩’,有的是面试一开始就问,有的最后问,还有一家互联网企业的人事主管直接问‘三年内有无生育计划’。”孙妍说,她在一家教育公司面试时认识了一位大学毕业生,后来得知这位面试时表现并不出彩的“职场小白”,在当轮“pk”中击败了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在“二孩”政策放开的背景下,不少已育妈妈们也如孙妍一样重新感受到了求职压力。

山东姑娘金钰(化名)原本在一家新材料企业上班,因为工作劳累又无双休,需要照顾两岁孩子的她接受家人建议决定另寻工作。

“因为简历里面标着已婚,所以面试官都会问到小孩问题,而且问的很详细。我的确打算一两年后要‘二胎’,也没有隐瞒。虽然自己符合岗位要求,但可能因为这个引起了用人单位顾虑,现在也一直没有收到入职通知。”

针对婚后女性求职者频频被问及婚育的问题,记者也对一些企业进行了调查采访。有负责人坦言,公司或多或少会考虑到婚育因素,进而影响求职者录用。

杭州一家新能源科技公司的招聘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招聘中,“并不会太在意女求职者的婚育问题,还是以能否胜任岗位、能否全心投入工作为主要依据。”

深圳某儿童教育公司合伙人则介绍:“我们在招聘中还是最看重求职者的经验能力是否符合对应的预期要求,只有在同一岗位,竞聘者其他条件都相当的情况下,其是否处于育龄阶段才会成为考虑因素。”

她解释:“我们的'hr管理是相对扁平式的,无论是中高层还是执行层,每个岗位都有非常具体的工作任务及目标,各个版块之间相互联动。对于初创企业而言,时间效率是异常宝贵的,如果员工正处于怀孕、生产或孕后哺乳阶段,多多少少都会减少工作时间、效率,可能会对整个项目产生很大影响。”

类似上述考虑员工“性价比”的思想在许多私营企业中并不少见。在杭州一家水景工程公司2016招聘启事上记者看到,在其招聘的“行政前台”岗位任职要求中明确写出了“未婚或已孕”的字样。

一位企业老板直言,企业也要生存,必然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员工。女性员工除了休产假完全不在岗,怀孕期间和孩子较小时,前后算起来得有至少两年的时间,加上二孩就要四年。

对于许多女性在求职中频频被问婚育的问题,上海唐毅律师事务所主任唐毅向记者表示:“《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而企业无权了解与劳动合同无关的信息,特别是劳动者的隐私。”

“企业在招聘时无权询问面试者是否生育或二孩的问题,也没必要了解这类信息。如果企业询问此类问题,我们有理由怀疑企业将会以此类信息左右是否录用劳动者。这就涉嫌就业性别歧视。”唐毅说。

职场人的“二孩”:不敢生、排队生。

不仅一些已婚已育求职者因为“婚育墙”而“起跑”受阻,不少在职场中“撑起半边天”的女性们也同样面临着生育、二孩的困扰。

已经生育一胎的深圳市民徐媛(化名)告诉记者,如今她正准备二孩,但对于自己的工作却有着强烈担心。

“主要考虑是精力和工作强度的分配。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而且孩子越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就越大,站在家庭的角度我希望给孩子更多高质量的陪伴,所以如果工作强度大了便会产生冲突,反过来也担心因为二孩影响到工作。”

相比于徐媛已有“二孩”计划,因为生育期多与晋升期重合,“想生不敢生”则是许多育龄女性心中的真切感受。

在内蒙古电力系统工作的李乔(化名),近日更新了她的微博。“以前不理解女人为何会在职场受挫,现在生完孩子快结束哺乳期的我彻底地懂了,何止受挫!”

李乔说,自己从10月起休了半年产假,因此错过了不少活动、培训,和她同一批的不少员工在20底便获得了提拔机会,而自己只能在家里看孩子。而去年底,一起入职的同事已有人成为副局长、副处长,而李乔却只能在入职时的职位上原地踏步。

“我内心受到了一万点伤害,因为生孩子好多机会都错过了。原本我是有二胎计划的,但是这两年经历让我怕了。单位对中层干部年龄要求越来越年轻化,要二胎的话估计自己岁数就超了,所以还是搁置了二胎计划。”她说。

此外在各地,因为女性工作遇上生育,也碰撞出不少“奇葩事”。

日前,河南省商丘市某学校女教师在微博上晒出“奇葩”劳动合同引发热议。校方对育龄女教师列出“霸王条款”,称若因上学期怀孕导致下学期不能工作或中途辞职者,需为其他代课老师的代课费和招聘费“埋单”。

而在今年某省两会期间,一位医院院长在谈到员工生育、二孩等问题时就表达了她的无奈。她指出,本身医院年轻女性较多,现在开始出现扎堆生育的现象。对于这个棘手问题,她笑言只能用抓阄的方式决定先后顺序,以保证不影响工作运转。

对于女性在职场上遇到的上述问题,杭州分公司总经理安杰分析:“首先不可否认女性确实会因为生理原因以及‘三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在职场的投入,而二胎又将带来双倍的三期成本,作为企业需要考量培育用人各项指标的成本,这也是影响双方利益的关键。”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马良认为,企业有用工自由,但目前国内女性用工的歧视还是比较明显的。因为性别问题,延伸出的生育、休假等,组成了社会性歧视。而二胎对于加剧社会性歧视也有明显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此前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女性就业面临的障碍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社会问题。受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很多企业在当下的环境里,做到完全没有性别歧视很困难,且“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观念也一直在影响着女性的就业。

就业“打虎”需四方联手。

面对“婚育”歧视这一长期存在于女性职场的“拦路虎”,如何有效“打虎”也成为社会焦点问题之一。

在专家看来,企业需要用长远眼光衡量女性工作优势,普及以雇员为核心的新雇主经济主义。而女性就业者、政府及社会也需在保障平等就业方面联手努力。

安杰指出:“女性在职场中拥有独特的优势,如亲和力、情感丰富、就业观点坚定、性格坚毅等,通过我们与很多企业雇主的交流发现,女性领导者在企业中拥有更强的忠诚度,在工作岗位上有更大的稳定性,这种坚定性能够把自己和企业带向更高的高度。企业的用工成本是可以预期的,并且不能只停留在表象上看,应将眼光放长远。”

“调查显示,目前雇佣关系正在往以雇员为核心的新雇主经济转变,而‘尊重’成为员工最核心的诉求。”安杰说,从企业发展出发,企业需要转变旧思维,多维度考量,注重企业雇主品牌。具体要给予女性更多的职场福利、足够的职场尊重,提供平等宽松的发展空间,此外还要从细节上帮助女性解决现实问题,比如设置母婴哺乳室等。

对于女性就业者,安杰表示,其在发挥好自身特质基础上,要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培训,提升工作技能,从事可替代性较弱的工作。同时要争取家庭的支持,这对女性度过回归职场的适应期尤其重要。他同时认为政府与社会需要为女性职场发展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二孩政策为例,包括劳动法、劳工用工制度等在内的配套政策法规,都要尽快调整完善。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建议,女性生育成本应由个人、单位与政府共担。他认为,很多国家都有丰厚的生育补贴,鼓励妇女生育。中国也应该向这些地方看齐,逐步推进建立相应的生育补偿基金或者福利政策。

马良认为,在解决女性就业歧视的问题上,政府应该发挥主导性作用。“政府有很多手段,如立法、出台社会政策等,这两方面国家也在做。而政府现在还需要做的是加大司法力度,提高企业违法成本,这是现在比较缺乏的。”

在社会层面,马良表示:“企业不仅是经济主体,更是社会主体,应当承担社会再生产中的社会责任,这需要全社会营造起一种文化。此外,我们还要提高女性争取权益的组织化程度,发育真正的社会组织服务权益受损的女性,对企业施加社会性压力,现在这种声音还太微弱。”

他最后指出,最关键的还是女性就业者的权益保护意识问题。“现在大家慢慢认为这种歧视很正常,把它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形成观念,如果真的遇到还应向媒体、社会及政府反馈。”

女性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国拥有高学历的女性比例不断提高。这是否会给她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优越感?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学历在大专及以上的女性,找工作的难易程度与高学历男性相差无几;在工作稳定性上,高学历女性评价甚高,表示“满意”与“比较满意”的比例合计达55%。虽然在薪酬待遇、职场升迁方面,高学历女性“意难平”,但在工作生活总体评价上均不输男性。

过半受访者认为找工易。

学历高的女性多感好找工作。民调显示,学历在大专及以上的女性,认为在本地找工作“容易”与“比较容易”的比例合计为53%,较认为“难”与“比较难”的'36%明显要多,与同是高学历的男性评价比较接近。

另外,较多高学历女性认为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与读大学有关,对于“不读大学也能找好工作”的观点,该群体中近半数人持不同意表态,比例为49%。

进入职场打拼的高学历女性,其工作感受如何?在工作稳定度上,高学历女性评价甚高,表示“满意”与“比较满意”的比例合计达55%,与高学历男性的56%相差无几。分析发现,高学历女性在工作上多受雇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或集体企业。

对薪酬不满对收入满意。

个人收入包括工作薪酬及额外收入等多方面。数据显示,高学历女性对与工作成效相关的薪酬水平评价以“一般”居多,比例达49%,满意度仅为20%,不满意度达30%;相比之下,高学历男性的薪酬满意度达35%。

对于个人收入水平,高学历女性的满意度为40%,男女差异不明显。在个人收入上,大多数高学历女性自我认为处于中等以上水平,认为是高收入的有31%。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高学历女性在收入预期上没有往年那么好。在,预期个人收入水平上升的高学历女性有36%,较的45%减少了近10%。

对加薪升职评价低于男性。

与薪酬评价类似,高学历女性在职场升迁、工作压力程度方面也不那么如意。高学历女性对加薪与升职机会的满意度为25%,低于高学历男性2个百分点;不满意度则为28%,高于高学历男性6个百分点。在工作压力程度指标上,高学历女性的满意度为24%,低于男性8个百分点。

尽管对升职、加薪不满,但高学历女性对于个人价值的实现多感满意,满意度达到44%,与高学历男性不分上下。在个人价值实现、个人诉求表达机会、公共事务参与机会3个指标中,高学历女性的满意度分别为44%、39%及33%,总体与男性基本持平,在“个人诉求表达机会”的满意度上甚至高出男性5个百分点。

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后发现,高学历女性对于工作、生活的评价不输男性。在个人工作方面,高学历女性满意度为53%,相当于两人中就有一人,与高学历男性的52%不相上下。

而对目前个人生活质量,高学历女性的满意度达64%,甚至比高学历男性的60%还要高些。

更多。

女性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你们好,大学是一个充满了梦想的地方,你们的梦想将在这里插上翅膀翱翔天空。21世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人才是最重要的,而社会对大学生人才的要求也在日趋变化。随着中国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大学生的就业也出现了新的趋势。在这里,为了更好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看法,我们特别组织了这次问卷调查,以遍为广大学生求职时候提供更好的参考。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支持和合作,本问卷不对外公开,请谨慎填写。

l请你填好自己的学院、专业和年级。

学院:专业:年级:

1·你认为现在就业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就业难b.形势正常c.形势较好,就业容易d.不了解。

75%17%0%7%。

2·你认为在就业时,什么最重要?()。

a.专业b.学校c.个人能力d.其它_________。

11%5%91%4%(实践经验)。

3·你会通过以下哪种方式找工作?()。

a.凭自己的实力b.靠父母及亲朋好友的关系c.其他。

81%15%11%。

4·就你的了解,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初期月薪是多少?()。

8%45%46%9%。

5·如果专业不对口,你会选择跳槽吗?()。

a.会b.不会c.不知道。

48%27%23%。

6·你有选择第二专业吗,或则准备选?你认为重要吗?()。

a.有,非常重要b.有,但不怎么重要c.没有,重要d.没有,不重要。

35%18%26%22%。

7·你希望在那里就业?()。

a.家乡b。外地。

59%18%。

8·你更愿意进入下列哪个单位工作?()。

a.国企b.国家政府机关c.事业单位。

17%54%28%。

9·你想过自主创业吗?()。

a.是b.否。

59%40%。

10·谈谈你对就业的看法?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