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热门15篇)

时间:2023-12-06 06:58:50 作者:灵魂曲

单位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活动的基本场所。在下面是一些单位常见总结范文,希望对你的总结写作有所帮助。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世界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加入wto后中国企业界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现代经营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成熟企业管理的标志,也是中国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向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产物,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保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对内控认识不足,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理论缺乏认识,甚至对内部控制还存在误解,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还不十分清楚,没有建立起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工作透明度不高,一人办事,一人了结的情况相当普遍,使许多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或形同虚设。

(二)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和连贯性,难以发挥应有的功效。

我国有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仍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如一些企业受利益驱动,重经营,轻管理,自我防范、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内部控制的组织网络不健全,控制制度的健全让位于业务发展,以至于既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失控。还有些企业对外部环境和经济业务等变化缺乏预见性,导致其管理滞后,没有能够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处理程序和制度。

(三)人员素质不高。

当前我国会计工作中信息失真问题较为严重。有的没有严格的复核审批制度;有的单位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不符;有的单位现金管理不符合规定,坐支现象普遍,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有的单位负责人擅自对外投资,导致投资盲目性。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企业监督意识不强,使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监督机制不全。

目前有很多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部审计部门来实现,而有些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或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另外,在内审的职能上,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职能的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一部分企业虽设立了审计部门,但由于体制不顺,使企业经营活动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监督执行不力,权利缺乏制衡和监督,决策者只有权利而没有明确的责任。

(一)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

企业的控制环境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要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首先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加快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内部控制能否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内在需求,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这就是产权制度。只有加快产权制度的改革,真正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清楚、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从产权制度上保证内部控制建设制度化。一要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突出董事会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核心作用;二要实行独立董事制度,引入外部独立董事,以期对内部人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力;三要明确董事会的内部分工,设立专门委员会,对企业一系列重要的经营活动发挥内部控制的监控作用。

2.大力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

必须大力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经理人市场一方面会使这些高级职业人才之间展开竞争,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借助市场机制,对公司高级职业人才进行约束,一旦他们因欺诈、舞弊等行为而被公司解雇,他们将很难重返市场,企业可以在经营者的竞争中择优选取企业家。

3.要有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

管理控制方法作为管理当局对其他人的授权使用情况直接控制和监督整个公司活动的一种方法,包括制定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编制各项计划、业绩与计划考评、调查与纠正偏离期望值的差异等。再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还需辅以积极的人事政策,才能引进一批具有高素质、掌握先进管理方法的人才队伍,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方式和风格。

(二)执行严格的控制活动。

涉及的控制对象包括人、财、物、产、供、销等各个方面。

1.明确工作流程。

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自动地相互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的工作,从而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企业为每个部门、每一个岗位设计工作流程图,明确规定每个部门、每个人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何时做以及正确进行工作的结果等。工作流程图将管理的过程进行了标准化。

2.加强凭证与记录控制。

实行凭证保管、收款与会计记录人员的岗位分离,对所有凭证(包括发票、支票、收据、工时记录等)进行预先连续编号。编妥的凭证应及早送交会计部门,保证全部收入、结算款项等及时准确入账。

3.控制资产保护与记录。

重要的措施是采用实物防护措施,比如将存货存入仓库以防偷盗、对货币、有价证券等资产的安全存放、对凭证和记录进行实物安全保护等,能够有效降低由于凭证和记录的丢失而重新建立所需支付的成本。

4.进行有效的绩效考评。

定期举行绩效考评。绩效考评作为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事后控制,不仅可以总结一定时期的工作成果,同时也是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过程。通过绩效考评,配合一些必要的奖惩措施,将整个工作目标与个人工作业绩考评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完善公司的内部相关规章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涵盖公司全部的重要活动,应健全如下规章制度。

1.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

企业内部主要不相容职务有:授权批准、业务经办、财产保管、会计记录和审核监督。这五种职务之间应实行如下分离:(1)授权批准职务与业务经办职务相分离。(2)业务经办与审核监督职务分离。(3)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分离。(4)财务保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5)业务经办与财产保管相分离。

2.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制度。

企业高层人员交叉任职的直接后果是企业董事会与经营班子之间权责不清,制衡力度不足。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资金调拨、资产处置,对外投资等方面缺乏应有的监控与制衡作用。

3.加强授权审批控制。

授权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应明确一般授权与特殊授权的界限与责任,避免责任不清,一旦出现问题又难咎其责的情况发生;要明确各类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避免越级审批、违规审批情况发生;要建立检查制度,以保证授权所处理的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

4.引进全面预算管理。

一切经济活动都围绕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开展,全面预算靠的是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着眼于企业目标、落实业务活动的价值控制。

(四)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

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可以是持续性的或分别单独的。在监督评审活动和缺陷的纠正方面应当加强的主要工作有:

1.企业应当建立有效和全面的内部审计机构。

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应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并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以及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

2.在内部控制的监督上,要克服重程序轻监督的倾向。

要加强对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内部控制监督,还要加强对企业部门管理和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的控制监督,以健全内部控制。

3.抓好内部控制评审。

开展内部控制的评审,应从检查内部控制制度入手,督促其按章办事。随着企业内部结构、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企业应不断确立新的控制点,废除、修订旧的规章制度,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方能满足实现内部控制的需要。

4.强化对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考核。

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什么问题,可能产生什么后果。对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

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科学先进的管理规范和管理体系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经营管理体制中。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提升管理效率,有效保证企业经营效益和财务资料的可靠性,企业必须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制约和自我调节,规避企业经营风险,形成一整套内部控制体系。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是企业内部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治理机制问题,更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赖以生存的必备要求。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本文通过对环境监测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和成因分析,提出了加强内部控制的重点环节和采取的相关措施,使环境监测事业更好地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和当前环保事业的发展.

作者:柳耘作者单位:宜昌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湖北宜昌,443000刊名:现代商业英文刊名:modernbusiness年,卷(期):“”(4)分类号:f2关键词:环境监测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改进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的内部控制作为管理活动中的一种自我调整和制约的手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高效实施,不仅可以保证企业组织机构和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对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的保持有重要作用,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确保企业各项制度条例计划得到贯彻执行,通过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的评价,不断提高企业经营和管理水平。我国的现状是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理论相对滞后,如何在中小企业实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成为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内部控制观念落后。

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意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者大多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够,同时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的管理理念能够帮助管理者打破固有管理模式,拓展思维,指导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中其他要素的基础,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对内部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够,中小企业中往往各个部门分工不够明确,部门职能没有体现出来,作用也就微乎其微,这是由于中小企业的管理层构成所决定的,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民营,对企业经营管理意识不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能深入有效的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没有能够贯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企业中如果缺少先进的管理理念,势必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也很难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拥有竞争力。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企业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利益群体,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能够使各种利益群体的权利得到相互制衡,使企业内部各种利益群体的行为符合企业整体的发展要求,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减少由于利益不均所导致的企业整体利益受损的局面的发生,更有效地控制成本,优化配置各种资源。

(二)风险评估意识不强。

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和发展的作用不同于以往的管理者的经济决策,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不会在短期内得到体现,它往往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却被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管理者忽略了。他们认为所谓的内部控制无非就是制定规章制度罢了,没有必要对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投入过多的资源,这种错误的观念直接导致企业不具备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在企业经营遇到问题时,措手不及,早早的以失败收场。内部控制制度的确立,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资源的整合,将企业的管理职能下放到各个部门中,形成完整的内部管理体系,使企业有能力在风险来临之前,对风险作出及时有效的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的理论依据,规避风险。

(三)组织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内部分工明确,职能清晰,而我国中小企业因规模,资源等问题,导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职能没有做到有效下放,还是掌握在企业的管理者手里,企业内部部门和岗位设置缺乏合理性,部门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平台,企业信息传达不够及时,信息反馈更是无从谈起。这些都是我国中小企业在组织结构中面临的问题。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导致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少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形同虚设,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四)信息化水平低。

随着信息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中,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强化企业的内控制度。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企业在正常的运营和管理中,要面对大量的信息,包括企业内部的大量财物信息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信息。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资金有限,也就忽视了信息化对于管理的重要性。在实际运营中,大多采用传统的人工采集,整理信息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也不利于企业信息的沟通和共享,造成企业部门之间信息闭塞。对市场了解缺乏时效性,不具备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经营管理策略的能力,管理者对于企业的整体情况也缺乏必要的了解。

(一)优化内部环境,强化管理意识。

企业管理者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企业中个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实现相互制衡,利益均摊,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还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对控制制度进行修改,从而保证制度的合理性和时效性。企业管理者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管理意识,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有关企业管理的业务知识,因为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意识是优化企业内部环境的重要前提。企业的管理者的自身素质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效果,与企业管理者的控制意识和发展措施有着紧密的联系,管理者只有提升自身的管理意识,完善自身的自我控制能力,加强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管理,才能够从根本上将企业的内部控制顺利实施,进而完成企业的发展。

(二)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中小企业要想实现长期发展,就必须强化企业内部的风险意识,自上而下,明确风险评估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同时分配风险管理责任,设置专门的风险评估部门,对风险作出及时有效的分析,抓住风险能够带给企业的有利之处,规避风险对企业的不利影响,并制定出应急方案,风险评估报告要及时上报,以便管理者能够对企业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做出正确的经营策略。另外,企业还要组织风险评估部门,开展有关企业发展风险规避方面的专业知识,强化企业整体的风险评估意识,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小,各种资源有限,往往承担不起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风险,所以加强学习是企业成功规避风险和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的重要途径。

(三)完善组织结构。

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管理职能进行下放,这也是企业管理职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前提,企业管理职能要根据不同的部门进行系统的`划分,并且要将职能和责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各部门领带在掌握一定管理职能的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责任,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问题的负责人,提高办事效率。同时还要设置专业的管理和监督部门,科学地分配人力资源,划分管理层级,使各部门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将企业看做是利益均沾的整体,另外,还要建立良好的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使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能够充分实现。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将大大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发挥。

(四)加强信息交流,强化内部监督。

中小企业要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投入,强化企业管理,将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引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当中,建立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使企业管理者能够随时掌握企业的动态。专业的审计和监督部门要通过信息平台对企业各部门的日常工作情况和企业整体的绩效情况进行实时的监管,对企业中出现的问题,要随时反映给企业的管理者,是企业管理者能够随时掌握企业内部的动态信息,对企业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及时的处理意见,确保企业能够有序稳定的发展。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将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和监督。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规避企业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强化组织管理意识,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加强内控控制制度的实施和监督工作,与此同时,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风险的认识,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结合,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策略,加强部门协作,体现以人为本,才能形成企业独有的文化,并不断发展、壮大,从而推动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报业集团重组中整体资源的合理分配运用增强了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抗风险能力。在分析报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的改革发展措施,提升集团的资金和其他资源的利用率,提升集团的经济效益长效发展。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与意义。

内部会计控制主要目的保障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质量,保障其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能正确执行而制定具有控制职能的会计办法。内部会计的控制有两个角度的理解:一是在保障工作质量的基础上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二是通过会计信息评估企业的内部风险,并且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确保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实现;三是,执行正确的政策和法规,工作上做到“有法可依”,工作中有效的处理一些碍于情面不能或者不好处理的事情,提升财务工作的公正性。企业会计工作最重要的步骤是控制和监督。内部会计控制的实行和管理,是大型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也是企业财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全国的各个报社和媒体企业实行重组、重组成集团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也变得日益重要。加强报业集团的内部会计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保护单位的财产安全、确保账目信息完整,工作中避免舞弊的情况发生,并且在内部检查的过程中能及时的发现无意过失。因此给高层的决策者提供了真实、可效率的财务数据,推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协调、有序进行;同时防范金融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降低成本的过程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员工也能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推动增收节支、完善集团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

(一)内部控制意识不强。报业集团在转型前是政府的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其相关的财务费用都由国家财政进行统一调度,转型后变成自负盈亏的企业,对经济效益的关注度也比以往加大很多,所以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都要适应企业管理模式。

(二)内部控制活动不当。因为事业单位转型中遗留的部分管理制度,报业集团的内部控制制度大部分沿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模式没有和报业集团的转型一起转型,但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企业化报业集团。

(三)内部控制制度刚性要求不能发挥。报业集团内部控制高效实行的基础是要完善和执行相关的控制制度,报业集团所有工作开展的前提是高效的'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很多报业集团内部控制政策制定的很完善,但只是停留在书面上,没有真正的落实到实处,所有制度的制定也变得流于形式,也成为应付行政和审计部门的审查。

(一)观念转变中重视内部管控意识。现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等新媒体对传统的报业产生一定的冲击,报社集团的经营业务也不能仅限于报纸发行这一方面,这时就要求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都发生转变,集团内部可以实行参股和控股的管理模式,各子报、子公司也自主经营、采用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加大报业集团管理的灵活性,并且能够调动各个子公司的经营积极性;各个分公司在把握市场情况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经营管理政策,适应市场竞争的发展需求,和各类性质的媒体进行统一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让自己迅速的蜕变。新型的经营管理模式要集团内部的员工和管理者都要转变内控管理理念,重视内部控制的对集团发展的作用,不要把内部控制看成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要把内部控制看成是集团内部的共同事务,了解内部控制对集团整体运营的重要。第一,集团内部完善内部机构设置,责任权限做到明确细化;第二,有效加强人才部门的人才建设,对于新引进的人才注重其专业素养,培养老员工的业务能力,以适应新的管理模式;第三,关键性岗位实行委派制、轮岗制,防止一人专权的情况发生;第四,下属子公司自报业务活动放权,各个职能部门做到相互间的牵制以及合作。

(二)内部管控体系的严密建设。报业集团开展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和前提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制度有了明文规定,平时的业务活动开展才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具体而言,针对集团投资,或者对外的内部重大资金调用事项,要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的逐层报告以及审批制度,推行审批以及联答制度。各个层级都要参与,不要只是部分人和几个部门参与,所做出的重大决定要保障其全面性和客观性,可以在集团内部设立预算委员会,对集团内部的各个经营和管理部门实行战略目标部署,并且编制预算统计,分析预算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算数字,这样能够上下一致的协调内部预算和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另外,内部审计要对预算的执行开展监督,查明预算没有完成部门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关的整改措施。

(三)以人为本的集团文化倡导。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具体操作是加强内部控制重要性的对内宣传,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度,奠定内部控制施行的理论基础。其次,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个人素质,集团定期的开展培训和讲座,即有业务方面的讲座也要加入一些座谈类谈话讲座,提升内部人员的思想格局化意识,并且让其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变化,培养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不断有着合规的工作习惯更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的执行集团内部的制度。最后,弘扬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在物质和精神上嘉奖集团内部的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组织和个人,对于无视集团内部的规则制度的人要严惩,在赏罚分明的情况下推行制度的实行,在全集团范围内营造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的良好氛围,切实有效的推进报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

四、结束语。

高度的内控制度对报业集团的长效发展意义重大,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内部会计控制能够有效的节约成本资金,用于高投资项目中。但目前内控管理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报业集团的发展中日趋完善的管理要求内控更加规范和合理、让其内部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为报业集团的稳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扎实推行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防范集团内部的风险控制,让集团内部的公司利益得到增值,提升集团发展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其目的是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性、资产的安全性以及财务信息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而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较低,企业财务信息与财务报告的失真程度较高,违规现象层出不穷,本文意在对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参考联通公司的成功经验指出相关的完善措施。

1、对内部控制的模糊认识与疏于执行。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内部控制企业可以实现经营活动效率的提高,会计信息更加趋于真实,是保证生产经营更好发展的重要措施。但当前相当一部分企业的领导并未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一条条罗列起来的文件和制度,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大多残缺不全,即便制定了制度也是重于形式,疏于执行,以为将制度制定出来内部宣传即可了,不过问内部控制执行的情况,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中遇到问题时不按照内部控制的规定处理,以灵活性为由牺牲掉内部控制制度的严格性,由于对内部控制的不重视和对制定的不严格执行导致经营管理不善,企业资产流失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更加严重。

2、内部控制制度设置不科学。

尽管我国很多企业根据相关文件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但从总体上来看,企业的内部控制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内部控制的本身质量不高,缺乏科学合理性,表现在:首先是内部控制组织不健全,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制定制度让大家遵守,控制制度的完成就代表内部控制工作的结束,一些内部控制工作需要的执行单位、约束机制、反馈机制等都没有建立或者不健全,这样只能是把内部控制作为摆设;二是内部控制失衡,较多的企业内部控制重视事后控制,都是等问题出现了再找补救的方案然后制定控制制度,这种事后弥补的方式显然是有失科学性,企业也应同样关注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及时将问题解决,避免造成更大损失;三是关注实物资产的控制,如资金、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而忽略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财务信息等无形资产的控制。

3、内部控制制度的后续工作不完善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内控责任的划分、内控结果的量化与考核等方面有有待于进一步的明确。由于责任的不明晰,导致企业员工贯彻内部控制制度的积极性不高,相关责任人的检查与监督也流于形式,对内部控制问题的判断往往以偏概全、缺乏全面和完整性。内控执行的结果如果没有一个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来督促的话,内部控制的执行将丧失掉其活力,内控责任人将失去积极参与的动力,各个部门与部门之间也将因为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而出现不相协调的一面。

4、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及时的更新完善企业处于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随时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而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功效可能会因此而消弱,因此内部控制制度一般是针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而制定设计的,对突发事件可能失去控制力。企业在时刻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应及时的调整经营策略,保持生产和竞争能力。

1、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的主要因素包括: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组织结构设置等各个方面,任何企业都存在于一定的内部控制环境当中,它不仅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还决定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自觉性。以联通公司为例,联通公司将公司各项业务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研究,制定了《中国联通内控制度规范》,这一制度使企业员工充分了解和掌握了内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情况,同时也促进各级员工树立内部控制意识,增强内控的自觉性。

2、完善组织结构控制。

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企业在确定组织结构时应遵循不相容职位相分离的原则。组织结构的规划控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不相容职位的分离,一般情况下某项经济活动的每一步骤由不同的人执行就可以实现内部控制的效果,如执行经济活动的要与审核经济活动的岗位要分离、保管财产的职位要与记录的职位相分离。以中国联通为例,中国联通在确定职责分工过程中,参照财政部颁发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制定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暂行规定》,对不相容的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做出具体规定,对关键岗位采用强制轮休或定期轮换等。二是建立健全有效的会计控制系统,会计内部控制是内控制度的核心部分,企业应按照适应性原则和合法性原则完善自身的内部会计控制。联通公司制定了《中国联通财务与信息披露关键控制》,对会计事项的处理、风险的控制与披露做了详细规定,以防范与控制财务报告风险。

3、加强监督与评审控制。

监督与评审控制指的是企业高级管理部门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实施状况进行的再监督与评审。目的在于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的有效实施,而实行的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能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或设计上的漏洞并做出适当调整,能对实施内部控制的相关责任人的完成情况做出公平的评估,并给予合理的奖惩以保持其工作的积极性。联通公司的内控评审工作较为出色,分别从公司层面控制、信息系统控制、业务流程控制三个方面展开内控评审,改进了内控的薄弱环节。

4、注重对人的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好坏,内控制度能不能起作用归根到底是取决于人,即执行者的素质,包括各级负责人和企业员工。再好再完善的内控制度,也可能会因为某个执行人员的业务素质不达标、判断失误、意志不坚定而失去其应有的效用,因此要想达到既定的内控目标就必须加强对人的控制,要加强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的培养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增强其自我约束能力,尤其是对业务水平较低的人员应注重其业务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减少人为的技术失误和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付林.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xx.5.

[2]刘军.控制环境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j].机械管理开发,20xx.12.

[3]张俊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构造及其分层设计[j].会计研究,20xx.5.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飞速发展,小型企业数量与日俱增,小型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随之增加,在市场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小型企业人力、物力、财力不足等原因,导致小型企业在内部会计控制上出现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的探讨,旨在为小型企业发展献计献策。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小型企业的发展速度及对国民经济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但是鉴于小型企业自身缺陷,导致小型企业在内部控制上出现一系列问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搭建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现以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为视角,对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做出论述。

(1)内部会计控制的发展。谈及内部会计控制的发展,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封建社会时期,封建统治者为防止掌管财政大权的官吏中饱私囊,已经开始实行一系列系统的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方法,以达到统治者控制财政部门的目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在探索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新方法,并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对内部会计控制做出了概念性的具体描述。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机关等社会组织为保证财务质量,做出的一系列控制性措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企业管理提出的要求。

(2)内部会计控制的功能。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与创新,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变得更加复杂,作为“企业心脏部门”的财务部门的工作对企业的发展起更加现实的作用,而内部会计控制作为财务部门自我约束的机制,对于财务部门的复杂工作甚至企业经营的全过程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1]。

第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组织能够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大政方针从事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对企业进行的各项经营活动的有效性、合法性进行监控,能够最大化保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大政方针在经济领域的贯彻和执行。第二,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能够为企业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反映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情况。第三,内部会计控制能够确保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从而都能够达到规避企业经营活动风险的效果。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核心环节之一,对企业起到风险控制的作用,因此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是企业构建完善的风控体系的有效途径[2]。第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能够有效的对企业固定资产信息进行评估上报,能够对企业采购、验收等重要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能够达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效果,符合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对企业管理机制提出的要求。

纵观我国小型企业管理方式,不难发现大部分采取中心管理者直接领导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管理方式。企业管理权力高度集中在企业所有者身上,即企业的所有者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呈现在市场活动中,即管理学中所谓的垂直管理模式,其对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和企业执行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对科学企业管理模式的构建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正是基于这一管理体制的原因在小型企业中出现诸多问题。

第一,由于我国小型企业规模不足,一般小型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机构设置上存在缺陷性。从根源上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重视度不够,从而阻碍了内部会计控制对企业发展作用的发挥。所以,小型企业在进行组织架构设置上,必须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理论基础,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构进行权责明确的设立,并在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强化其功能,确保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搭建与完善。

第二,受小型企业发展历史的影响,一般小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不够充分,从而导致内部会计控制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不达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功能的发挥,导致小型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不够全面,不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正规、正确的财务信息,企业经营活动对风险的分析不足,严重阻碍了小型企业发展的步伐。

第三,由于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构建不够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人员职业素养不高诸多原因导致内部会计控制为企业提供的财务资料缺乏详实性,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缺乏详尽真实的依靠材料,致使部分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力降低。因此,小型企业在进行管理体制创建过程中必须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发展过程中重视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培训活动,使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构在其位谋其职,为小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详实可靠的会计数据、会计资料,使小型企业能够在风险控制中有据可依,在激烈的竞争大潮中利于做出的经营上的决议决策科学、可靠,在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第四,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是企业管理行之有效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小型企业自身的缺陷性,目前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大量虚假信息,从而导致内部会计控制没有形成良好的工作流程,直接导致小型企业固定资产核对不够严格,不法商业活动大量存在的事实。究其根源,主要是小型企业缺乏严格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3]。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内部会计控制不仅是一种管理理念,更是一种控制体系,随着当前现代组织建设不断成熟,任何组织都需要将内部会计控制这一价值理念与管理思路融入到整个事业单位的控制过程中。但是,想要从根本上发挥内部会计控制的价值作用,就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经营管理,无疑是整个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融入应用的核心突破点。

在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过程中,其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状况直接关系到其经营过程的科学化与精细化,随着当前事业单位经营体系不断完善,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不仅能够提升事业单位经营效率,同时更能有效把控事业单位经营发展过程中潜在的具体风险。

内部会计控制指的是经济单位或者相关组织在参与经济活动过程中,所构建的一种互相制约、相互监督的组织形式,及权责分工机制,通过对单位内部经营状况采取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规划等一系列控制机制和举措,从而确保其经济性和效益性,以及完整性。开展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价值在于确保整个组织能够安全、可靠运行,特别是随着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成熟,如今整个内部会计控制已经成熟发展为一种系统和机制。用好内部会计控制机制,既是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要求,更是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和关键。

在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开展过程中,其整体形势并不乐观,多数事业单位由于自身经营业务的市场化程度不够,加上其行政色彩过于浓厚,从而限制了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理念的正常应用与具体经营发展。结合内部会计控制的五项要素,我们可以看到控制环境、风险的具体评估过程以及具体的控制活动,和对整个控制监督活动的实施等等,是从整个控制活动的流程角度出发,所具体实施的控制机制。而在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单位认知到控制环境和控制活动的开展,但是未能对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给予具体评估以及对整个风险控制监督过程有效实施,从而限制了事业单位经营发展的具体要求。

2、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开展的具体要求。

内部会计控制思路构建,不能盲目设置,而应该从实际应用视角出发,其一要注重将单位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需要融入其中,同时也要充分注重将事业单位经营过程中的业务理念融入其中,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出发,其能够制定满足单位经营管理的最佳政策,从而助推事业单位经营发展。当前事业单位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优化管理理念,完善经营元素,丰富管理内容,将为事业单位自身经营提供重要帮助。

在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充分注重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和价值理念,同时也要注重完善和优化控制机制,进一步明确控制目标,通过优化和改善控制理念及控制技术,从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大大提升和改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开展的理想效果。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其需要结合自身组织性质和基本情况,制定完善、科学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才能满足事业单位经营发展的具体要求。事实上,在事业单位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理念中,其并非一切事物及管理工作体系,都预先实施有条文、有约束的控制机制,而指的是在事业单位在各个管理过程中,都需要将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中的原则、技术以及具体方法和既定政策理念融入其中,从而确保整个内部会计控制过程及体系应用顺利实施,使其能够满足事业单位经营发展的客观需要。

对于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开展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控制效果,要注重从单位视角和业务层面两个角度来具体切入,通过优化事业单位控制理念,并且将相关经营业务相结合,进而确保事业单位内部经营管理高效、精细化开展,当然结合具体经营业务,才能确保制定和实施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更具有全面性和实用性。

在事业单位经营过程中,其涉及元素是全面、多元的,同时也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在开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时,必须尽可能全面认知事业单位经营发展的全面要求,尤其是要从动态视角认知组织发展,特别是在市场化发展日益成熟的`今天,事业单位运行的环境进一步复杂,无论是经营的难度,还是其不可控性都大大增加,尤其是经营风险的出现及不可控性,需要我们理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优化内部会计控制流程,通过完善构建内部会计控制机制,从而满足事业单位经营发展的具体要求。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所谓内部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它反映了董事会、总经理阶层、业主和其他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因素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哲学与经营风格、组织结构、董事会、经营者素质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权责分配体系和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环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引擎,也是其他一切要素的核心,决定了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作用的基础。

1.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因素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管理层愿不愿意建立适当的控制,能不能遵守已建的控制,对控制制度执行效果所持的态度和处理行为。如管理者对这些都持积极的态度,该企业内部控制肯定是较完善的。反之,不是没有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2.企业文化因素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如果企业有一种适用于本企业实际情况、健康向上尤其是重视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能够借助价值观念等软环境使自己的员工得到自律和他律,从而矫正其价值和目标,规范其行为,解决员工个体的价值、目标、行为与组织的价值、目标之间的矛盾,并使它们相一致;能够借助尊重人,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工作氛围来激励员工,使其产生心甘情愿地为本企业献身的内在动力。这样做不仅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制订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还可以弥补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始终处于有效状态。

3.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因素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如果企业有高素质的执行者(包括高层管理人员在内的全体员工),就能够塑造好内部控制的其他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并在实践中产生良好的控制效果。况且内部控制制度因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不可能过于详细,有了高素质的执行者就可以弥补控制制度的粗略,使暂时不健全、不合理的控制制度仍然能产生良好的控制效果。

反之,如果执行者及相关人员不能很好地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运行情况,不清楚自己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以及其他方面的关系,内部控制制度即使制订得再科学、再完善,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由此可见,控制环境构成一个组织的氛围,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其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实施的效果。

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一般来说,公司治理是指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形成的权责分配、激励与约束、权利制衡关系。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环境的最高层次,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将为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反之,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否规范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尽如人意,公司章程大多照抄《公司法》,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指导意义。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三套班子一套人马”,责、权、利的划分形同虚设。另外,在现有公司中,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方针是由总经理拟订,董事会只负责审批,与国外公司的做法恰好相反。由此可见,公司董事会权利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公司的现有运行机制,决定内部控制制度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2.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经营者素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绝对重要作用,素质不同,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完全不同。在许多西方国家,由于市场经济比较完善,基本上已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而在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还未形成一个约束、监督与激励经理人员的外部机制。

从公司内部看,经营者享有的权利大于承担的责任,激励机制欠缺,管理者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比较小,造成了管理层整体素质偏低的现象。再者,企业员工素质低下。在知识经济时代,单一的知识已经不能胜任关键岗位的工作了。比如,财会部门是内部控制的中心,财会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这就要求财会人员既要有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懂企业的经营管理,还要通晓一般的生产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实施。但从我国现状来看,财会人员的素质存在明显的缺陷,这也是内部控制制度失效的原因之一。

3.缺乏健康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企业组织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征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生产方式、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往往是现存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它具有一种很强的凝聚力。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柄双刃剑,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阻止企业的衰败,同时也可能将企业推入困境。

例如,1997年初,郑州亚细亚集团新任董事长对集团进行调查时,发现郑亚集团机构根本无人主持运作,长期没人召集会议,自上而下的管理者对集团的性质、状况、资产分布情况一问三不知。管理者忙于私事;有的甚至利用职务之便,把家属送出国,随时做好离开的准备。这样逐渐地形成了一种消极的企业文化,那些只沾点郑亚小光的人不以贪图小利为耻也就见怪不怪了。这种不健康的风气阻碍着企业的发展,阻碍着企业内部控制发挥作用。这虽是一个特殊案例,但这种现象在我国还颇具普遍性。

1.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发挥其固有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功能,因此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监督体系,一是要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职责范围。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组成。其中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是公司的决策机构;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是公司的经营机构;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这样就根据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原则,形成一个权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适合于公司发展要求的内部治理结构。二是要实行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内部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经理层的经营绩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同时还要通过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及经理人员市场,建立起相配套的经理约束机制。只有建立起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经理人员既享有充分的经营管理权,又能使其尽职尽责地履行对委托人的义务,才能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三是要严格制订考核和实行奖惩制度。对于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较好的,应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甚至造成重大损失的应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迁挂钩,以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目的是让员工在精通业务的同时,形成一个以自我控制为主、自检自律为主要手段的内部控制制约机制。

3.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企业的内部控制,但企业文化作为“亚文化”的范畴,作为内部控制环境之一的企业文化建设,应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状况,不可千篇一律。

根据目前实际,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重视道德规范建设。当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目标明确、思想积极向上时,内部控制会更有效。在我国法制还不很健全的环境下,强调自身的修养,重视道德规范的建设,可以成为企业文化的起点。二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内部控制中强调沟通与交流,可以减少各控制主体与受控制对象之间的摩擦,并能更有力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三是力争达到“无为而治”。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强调每一个成员都进行自我控制和实行自我管理,自发地按照规范和目标行事。当每一个成员的行为都守规,每一个成员都达到分目标时,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目标就自然达到了。

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

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最新修订发布的《内部审计准则》同日实施,标志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内部控制审计对行政事业单位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规避单位公共道德风险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资金大多为纳税人的收入,作为广大社会公众资金使用的受托者,一旦缺乏控制,履行受托责任的自觉性就会失去约束,进而产生腐败。随着公民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纳税人对财政预算披露程度和内容的要求愈发严格,如何规避和控制这些风险,最重要的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进行审计。

2.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保证。内部控制是动态的、持续的,也是不平衡的,受时间、地点、政策、具体执行人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仅靠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自主执行是不够的,常常会因为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串通作弊或不作为而失效,因此还需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运行质量不断进行评估,即对内部控制设计、运行及修整活动进行评价。这就要求不断改善内部控制活动,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通过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相关部门和人员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监督其充分、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3.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资金的安全运行,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保障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加强内部控制可以确保单位各项活动有章可循,提高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是提升单位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1、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

一方面,内部控制减少了审计成本,提高了审计质量,并为测试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审计又对内部控制起到再控制的作用,有利于内部控制执行与运行的有效性,并合理保证内部控制不断趋于完善。

内部控制是为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控制措施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既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层面,又涉及业务和事项环节,也涉及下属部门或分支机构层面,覆盖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内部控制建设不是单纯的制度设计,而是要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非常健全,但在实际执行中却流于形式、事故频发。而内部控制审计更强调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2、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1)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由于内部控制是为了推进经济实体的有效运营,而内部审计则在于协助管理层调查、评估内部控制制度,适时提供改进建议,以求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持续实施。在通常情况下,内部控制系统由经济实体经营管理部门指定并在实施执行中评价和改进,通过内部审计部门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系统,又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中如何正确认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的审计任务制定灵活适用的审计方案,以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审计工作的实效就显得尤为重要。

(2)内部审计的角色由监督者逐步转变为控制者。

将内部审计作为一个控制系统而不仅是一个检查系统。内部审计师的主要作用是“确认和建议”,而不再是以往的“监督和复核”。他们通过咨询活动,为管理当局提供专业服务,为风险管理出谋划策,降低风险,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有关数据和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从而在实质上促进财务报告内容的确定性和质量的提高。

(3)风险意识的提高、风险管理的加强推动内部审计的发展。

风险是单位目标无法实现的可能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在一定的经费保障下履行国家赋予的公共管理职能。这个目标既强调了全面履行好公共管理职能,又确定了有限的行政经费保障,要履行好职能就必须用好经费,用好了经费也就保证了职能的落实。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识别影响单位目标实现的各类风险因素,评估风险进而管理风险。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的评估。对单位经济运行和财务运作中潜在风险预警预报,提出控制措施,将可能萌发的风险化解。通过内部控制审计,持续监督和定期评估单位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及时识别和认定内部控制风险,从而进行持续改进和完善,促进单位内部控制水平不断提高。

(4)内部审计作为监督要素中的最高层次,在内控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整个内控体系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经济业务发生部门严格按照内部设计的程序、相互牵制的制度开展业务活动,建立起第一道监控防线。有关人员在处理业务时,必须明确业务处理的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严格按照控制步骤流程办理。第二个层次,经济业务最终的流向都是反映到财务报表中去,因此财务部门就要在事后建立起第二道监控防线。要对原始的数据、凭证、票据进行日常性、规范化的检查稽核,要及时把监督的过程和信息反馈给财务负责人。第三个层次,内部审计部门要建立起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通过内部控制测试来发现管理流程中的不足和风险,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内控体系建设趋于完善。内部审计作为监督要素中的最高层次,在内控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内部控制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率。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不可否认的是,内部控制审计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很少有行政事业单位结合自身业务特点设计一套系统、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致使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失去了根本性指导。部分单位虽然能够制定一些内部控制制度,但内控制度涉及的范围缺乏全面性,未能包含所有人员和业务环节,更多的是仅局限于财务管理制定、会计核算管理制定、以及资金管理制度等,对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和监督等问题缺乏全面性和深层次的思考,内控发挥不出应有效果。笔者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时发现有的单位甚至设置违规的内控制度,对单位的有的业务事项实行内部科室或个人承包制,对承包事项的财务缺乏监管,致使承包事项的财务没有真实和完整地反映,其分配的不公引起单位干部职工的不满。

(二)缺乏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内审机构的设置不合理,大多属财务部门内设,没有独立性,也就无法进行正常的内部控制管理。有些单位虽然具备内部审计机构或指定专门的审计人员,但不能对内部会计管理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及履行有效性做出客观公平的评价。

(三)内部控制审计方法落后。

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机构仍采取事后审计,工作方法单一且落后。这样没有对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监审。不进行事前和事中控制,就不会及时发现单位业务发生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从而无法把行政风险降到最低。而且随着行政单位对计算机信息化等高科技的引入,管理方法的创新,审计内容也相应扩展,工作内容大幅增加,因此,如果审计手段仍停留在原始阶段,依靠业务素质不完善的内审人员手工操作,那么内审工作的科学性及权威性便很难得到切实保障。

(四)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结构单一导致审计局限性。

为了更好地服务和规范单位的经济行为,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必然参与到单位的各类经济行为中。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的知识多元化,不仅要懂得财务和审计知识,而且还要精通各项相关业务。内控审计人员的素质成为开展高层次审计监督的关键所在。由于我国一直存在着一种“审计即是审账”的思想,大多数的内控审计人员都是财务出身,知识面比较单一,缺乏经营、管理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在审计内容方面,一般内部审计人员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检查财务数据是否合理合法上,认为这就是内控审计,他们的审计对象主要集中在账证、账表、账账是否相符,忽略了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的控制,片面理解了内控制度审计的内涵,使得内控审计仅从凭证和账面找问题,难以从实际工作的深层次上发现问题。

四、内部控制审计手段与方法的探索与改进措施。

(一)建立健全独立的内审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搞好系统内部审计的基本保证。在对行政事业单位机构实施改革的时候,我们不能强行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都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各行业的行政事业主管部门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如果行业主管部门都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势必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应强调与其它职能部门相对独立,特别要求的是与财务、纪检、监察部门分设,不能有行政隶属关系,内部审计机构要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定期对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曝光;二是加强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合作,形成有力的监督合力,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的权威性的监督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评价,以杜绝单位负责人滥用职权所造成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现象发生;三是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外部监督者,应进一步硬化预算约束,加强财政监督,强化绩效理念,规范收入分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全面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提高单位的依法理财积极性,以及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自觉性。

(三)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审计标准化管理。

一是在审计目标上,坚持查找内部控制缺陷和优化内部控制相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审查评价既要揭示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缺陷和漏洞,更要持续不懈地促进内部控制的优化,为行政事业单位科学履职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在审计方式上,实现事后审计与事前事中审计结合,审计重心前移,实施全过程跟踪、“同步”控制和突出“环节”控制,不但关注控制过程,还重点控制结果,达到降低风险成本,突出增值目标;三是在审计形式上,坚持整合审计和单一审计相结合.既可以采取全面内部控制或专项内部控制审计的形式,也可根据“整合审计”理念,将内部控制审计与和业务审计、信息技术审计、财务审计有机整合起来;四是在审计内容上,坚持全面内部控制审计与专项内部控制审计相结合。一方面,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地审查评价;另一方面,还可以对政策贯彻落实、业务管理、财务收支、信息安全等内部控制进行专项审计。

(四)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提高审计人员的判断能力。

一是加强对内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通过举办审计项目现场观摩会、评比会等形式,使内审人员掌握更多的业务知识和政策法规,鼓励内审人员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和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二是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证以客观、公正态度参与审计项目检查,敢于坚持原则,善于协调好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赢得被审计对象的信任和尊重;三是完善内审人员业绩考评办法,要充分引入人才竞争激励机制,实行奖罚并重,择优上岗,把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取得的绩效与个人利益直接挂钩,创造平等竞争机会,激发内审人员积极性,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有机统一。同时对审计监督应作为而不作为、作为不到位、作为效率低下,应追究相关内审人员责任,有效地保证内审工作质量。

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尽管近几年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钢结构施工企业取得了较为良好的发展,但是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有很多企业的运营资金处于一种负值状态,究其原因主要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效率较差,最终导致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管控制度与考核机制的缺陷。

管控制度不够健全、考核机制不够严格、针对性不是很强,即使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却未将其真正的实践。同时所制定规章制度不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照搬,未深入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造成其达到的效果低下。

(二)内控环境和内控意识的缺陷。

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缺乏一个有效环境来支撑,内控的环境相对较差。同时在控制过程中,跟不上建筑市场发展的脚步,对于一些新产生的事项缺乏相配套的政策与制度,没有结合管理体制发生的变化对企业财务内控制度进行相应的修订。

(三)企业管理跨度增加造成控制难度大。

随着企业管理跨度的增加,其控制难度也相应地加大,在资源的共享上还相对较差,缺乏一个有效的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在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人作为实施该项活动的一个主体,其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内控质量,但是就目前钢结构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培训与教育上,过于形式化,其培训的成效较差,此外,企业文化的构建力度与影响力度较低,缺乏属于企业自身独有的文化。

二、钢结构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相关措施。

(一)建立并完善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营造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

1.健全企业内部机构,构建一种多级控制体系,基于三级组织管理这一模式,构建并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合理进行财务控制权的配置以及行使,加强各级责权利的监督与评价,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并对财务内部控制流程进行细分以及固化。

2.明确其控制目标、控制范围以及内容等,对于职务不相容的可采取分离控制。因钢结构施工企业易发生突发事件,具有施工多变与不均匀性等特征,因此为了防止出现越权现象,在该控制体系中还应构建相应的授权批准机制,采取分级管理,进行层层控制,对正常经济行为予以授权。

3.财务风险与施工项目控制。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中,施工企业避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风险,由于财务风险自身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控制中,应该树立一种正确的防风险意识,根据财务风险具体的控制点,构建相应的风险管控系统。而在施工项目这一方面内容的控制上,则应该采取全方位且全过程的管控,构建并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施工项目成本、进度、安全以及质量的控制,通过合理且科学的控制方式,提高其控制成效。

4.实物资产与内部审计上的控制。为了确保企业各项财产的完整以及安全,避免出现各种舞弊行为,必须要加强企业中实物的保管,定期进行实物资产的盘点,并构建相应资产档案,及时且全面地记录实物资产所发生的变化。在财务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为外部审计的一个补充内容,即对各种控制系统以及经济活动所开展的独立性评价,其主要的任务就是明确既定程序、政策的落实情况、财务控制目标落实情况等。

(二)施工企业财务内部关键环节的控制。

1.货币资金。在控制过程中,可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做好资金风险的防范工作,提升资金使用率,对资金进行实时监控。

2.成本费用。在该环节中,可采取责任成本管理机制来实施控制,并做好事前预测工作、事中控制工作以及事后分析工作,同时还要控制好材料成本,尤其是各种钢材,制定相应的进料、提料、购料、以及领料计划,避免材料的浪费。

3.采取全面预算管控,健全钢结构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的内容以及体系,明确其预算管控的框架体系,接着基于施工企业所实施的管理组织来对预算管控内容进行细分,并确定预算管控责任的主体,增强企业员工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与财务管控队伍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基于这点内容,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中,应该对信息化系统的网络安全、日常操作、文件的保管和存储、数据输入和输出等进行有效地控制。除此之外,还应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企业财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进一步推动钢结构施工企业的发展,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重要性

1.认识上不充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归根结底是对“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业务行为的控制与规范,经办人员对规章制度的理解程度决定着各项业务规章的落实和执行程度。但当前,不少员工对会计内控制度的具体内容仍知之甚少,以为内部控制就是整章建制,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忽视了内控是一种业务运行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对风险的认识和防范仅停留在“账平表对”、“账证、账账相符”等制度的层面,在日常工作中依然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的现象,有的人甚至认为内控监督是内审部门的事,因而不是主动开展内控监督,而是等内审部门查出了问题后再去改正、完善。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缺乏整体性和合理性,控制资源利用率低。长期以来,央行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会计业务发展的需要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办法,但现行规章制度和办法的建设忽视了内控制度的整体性,会计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被分解到诸如会计、支付结算、货币发行等多个法规、制度、办法之中,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央行金融业务的不断扩充和创新,人民银行会计核算模式和管理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会计新业务、新系统迅速被推广应用,与之相适应的操作规程普遍滞后于业务发展,必然会导致不规范的业务操作,使新的业务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3.内部风险评估缺乏科学方法,防范风险手段落后。总行出台的《内部控制指引》,虽然从分支机构基本相关风险的类型、风险评估框架的建立、风险的识别、分析和应对等方面对内部风险评估进行了阐述,将风险评估提到了议事日程,但由于管理体系、技术条件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央行特别是各基层人民银行目前还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对具体的风险级别、风险类别没有进行明确划分,没有形成明确的、可操作的标准,也没有建立完整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不利于对各项业务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将风险降至可接收程度或水平。

4.内控机制运行的监督弱化,缺乏评价指标。一是侧重于事后监督,事前与事中的风险防范不够。二是由于事后监督工作的非现场性,监督人员只能按照打印出的凭证、账簿等资料对会计核算监督,对业务监督的时效性不强,存在滞后性。三是监督手段相对落后,检查手段主要还停留在手工操作层面上,检查内容仅局限于各类登记簿,未设置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无法实现对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全面风险控制,监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5.内部控制的信息资源沟通不畅。一是对信息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形成信息沟通的常规机制。二是对央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每一类风险发生情况缺少系统、连续的记载,对系统维护情况、系统异常情况的分析处理方法等没有逐步积累。三是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和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内控主管部门内控检查结果的意见反馈有滞后性,对会计营业部门上报的内控检查报告不能及时作出评价,容易造成检查流于形式,整改不及时,影响监控效果。

6.未建立会计内控绩效考评体系,内控效果不易确定。当前,各级人民银行虽然在会计内控方面制定了相关的.各项制度、办法和操作规程,但是,由于基层央行会计内控涉及到的部门多,业务多样,特别随着新业务的不断出现,现有的制度、办法等难以涵盖全部会计事项,导致基层人民银行在对会计内控进行监督检查时,过多侧重于业务处理、资金流动的过程和结果,而对各项会计内控制度是否有效,在何种范围内有效的绩效评价却是空白,很少制定出对会计内控有效性的相关指标评价体系,制约着人民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1.提高认识,加强培训和教育,营造良好会计内控环境。首先,各级行领导要重视内控建设,坚持以业务为中心,以内控为保证,始终坚持“内控优先”的理念,在广大会计员工中树立会计内控意识,培养职业道德意识,使会计控制环境意识深入人心。其次,要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员工知法、懂法、用法水平。运用激励与约束原则,在人员配置上,一方面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积极性,另一方面合理分工、相互牵制,强化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操作的过程控制,实行恰当的职责分离制度,要从防范会计风险的角度出发,设计科学的岗位责任制,贯彻制约、不交叉的作业原则。再次,要理顺关系,明确职责,进一步明确会计主管部门、营业部门和辖内各网点之间的业务处理关系,定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把加强内控制度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实。

2.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会计内控机制,强化会计管理。首先,建议由总行牵头组织对在用的所有会计方面文件进行权威性认定,并进一步整章建制.逐步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以利于各行实际操作。其次,要狠抓制度落实。要抓好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学习培训,加强检查落实,使相关会计人员不但熟练掌握,而且能在实际工作中自如运用,并自觉落实到位。再次,要建立控制机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内部管理制度。要充分调动处于风险防范一线的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在制定内控制度的同时,建立内部激励机制,实行绩效考评,确保各项内控制度不仅具有约束性、强制性、处罚性,同时要具有激励性,只有这样,内控机制才会有活力。

3.将制度制定与风险管理紧密结合,加强风险评估。为了更好的发挥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建议可以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也可采用松散型的专家委员会形式,由专家来准确识别、分类风险,针对每一风险环节、风险点,明确其内控要点,如操作要点、管理要点、检查监督要点等,认真排查系统运行中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根据系统运行中各类风险的特征确立监测指标,制定统一规范的内控评价量化指标和评价标准,按照资金损失可能性大小、可能损失的金额以及风险影响的涉及面分配风险权数,风险越大,权数越大,根据风险值做作出风险等级综合判断,以此确定各部门各项具体风险的防范措施,使风险防范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4.开发内控信息技术,打造内控监督信息共享平台。一是可以在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大额支付系统、货币发行管理等各子系统的业务系统中,增设同步监督路径,实现内控监督的“第一时间”风险监测与防范。二是可以建立内控监督信息网络平台。将内审、纪检监察、事后监督等所形成的结论性内容通过网络档案的形式整合到信息库,便于内部监督部门间信息沟通与共享,防止监督信息重复和遗漏,使之更具有权威性、科学性、独立性。三是要建立内控监督联席会议长效制度。定期召开职能部门监督工作分析报告会,通报监督工作中发现的各部门在履职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交流监督工作情况,听取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督促落实整改意见,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综合归纳,对特殊问题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信息,提升成果价值转化效果。

5.强化监控,加强考评,重塑资金安全保障体系。一是进一步明确会计风险的监督保障系统应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三个部分,部门涉及会计、事后监督、内审纪检监察和前台业务部门。二是强化事后监督部门功能,积极探讨事后监督工作方式,事后监督部门负责建立认定、计量、监督并控制风险的程序和措施,负责对各业务部门内控的统一管理,确保整体的内部控制战略和政策得以实施,将事后监督职能作用实现由核算型“复核”向风险型监控的转变。三是充分发挥内审相对独立的审计功能。切实加强内审部门在会计内控环节中的制约职能,加大对会计业务的监督检查力度,建议内审部门可按月或按季对下一级会计部门的业务进行审核监督。四是在内控检查上层层落实会计风险控制责任制。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限期整改,对严重问题要依据相关法纪严肃处理。四是要建立以制度健全评价、制度保障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指标评价体系,针对每次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查找会计内控建设与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对现行会计内控制度建设作出科学合理的效益评价,并提出切实改进措施,不断提高会计内控建设水平。

论外贸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经济交流的愈加频繁,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同时也使我国企业在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中面临更大的挑战。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中国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要想崛起并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正视自身的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并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加以完善。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

(1)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和对象: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容包括控制的主体是企业内部会计监管机构和会计人员,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容包括控制则是在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业务过程中进行的,其对象则涵盖了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

(2)内部牵制——不相容职务之间的分离是内部会计控制最基本的原则。内部牵制的工作基点就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都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要求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来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以便使各项业务能完整正确地经过规定的处理程序。不相容职务之间的分离是建立和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原则,也是内部会计控制的核心要素。其实质是根据不相容职务设置的要求,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使其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相互交叉、制约。进而在各自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借以防止和发现经济业务与会计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和舞弊行为。

(3)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包含的具体业务:内部组织机构的控制制度、实物控制、对其他重大财务事项的内部控制、财务信息控制制度、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采购与付款的控制、成本费用控制。

外贸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易产生经营层面的“内部人控制”。一方面表现为销售人员内部控制,如中间渠道的控制、佣金控制等易发生销售人员道德风险;在管理方面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差异,管理力度较国内其他部门弱而有空可钻。二是易产生库存管理混乱。直接原因是很多外贸企业的定期盘点不能落实到位,盘点差异中在途量大,逐笔核实很容易因为疏忽或有难度而流于形式。三是易发生金融风险。外贸企业对外汇市场波动比较敏感,更愿意借助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规避。但由于金融衍生工具品种繁多,一些企业在没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或在金融形势发生逆转时,错误利用了金融衍生工具,会给企业带来风险损失。四是易发生违规风险。外贸企业几乎所有的经营环节都涉及到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问题。市场行情瞬息万变,外贸企业为追赶市场,在操作中容易发生违规,为企业带来风险。

外贸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进行外贸业务、管理财务环节等各主要控制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在企业运行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多数外贸企业由于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内部管理不够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些操作是依据以往的经验,甚至是直接借用其他企业的经验,在内部控制制度运行中经常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没有一套真正符合本企业实际业务经营的控制流程和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外贸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3)企业缺乏风险控制。

外贸企业身处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除了一般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外,还面临国际商务欺诈、出口收汇和国际贸易壁垒等主要风险。出口收汇风险是我国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过程中面临的最普遍的一种风险。据统计,近几年国际贸易壁垒的80%来源于贸易技术壁垒,我国有60%的出口企业都曾不同程度地遭受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损失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5%。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贸易摩擦与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日益突出。其原因除恶性竞争外,主要是因为外贸企业的风险管理较弱和内部管理控制机制不健全。

(4)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绩效考核。

外贸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活动中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没有一套有效、健全的考核奖惩机制。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绩效考核、检查不够认真,甚至只是搞形式、走过场,执行效果往往不理想,在没有有效控制和考核的情况下,再完善、健全的制度也很难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

新形式下,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是顺应现代管理发展的需要,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部署、新要求、扎紧制度笼子的需要,但是笔者在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本文试通过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提出加强健全内控防范机制的建议,为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1.保障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资金多为财政拨款,如何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减少或防止个人贪污、非法侵占国有资产,必须建立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按照制度有章可循,规范各类收支行为,确保收入及时入账,未设账外账,合理支出。避免财务工作的随意性,造成国有资产不正当流失,从源头上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

2.合理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是反映一个单位在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同时也是国家制订各种财政政策的依据。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规范单位的工作流程,不相容岗位分离,相互牵制,杜绝单位内部人员做假账、弄虚作假,串通舞弊,进而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3.有效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在经济发展中,行政事业单位是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社会事务的监管者,能否有效地履行职责,关键在于是否具备较高的内部管理水平。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是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同时,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降低经营活动风险,有效防范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从而提升公共服务的效能。

1.对内控制度缺乏正确的认识。

较好的内控环境是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一些单位认为已经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财政部门逐年推行一系列的财务制度改革,每年编制部门预算,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根本不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还有一些单位认为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跟自己工作没有任何关系,对于建立内部控制意愿不强,认为这样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2.缺乏系统的内控制度体系。

很少有行政事业单位结合自身业务特点设计一套系统、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致使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失去了根本性指导。一些单位虽然能够制定一些内部控制制度,但内控制度涉及的范围缺乏全面性,未能包含所有人员和业务环节,仅局限于财务管理制定、会计核算管理制定,对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和监督等问题缺乏全面性和深层次的思考,内控发挥不出应有效果;有的单位甚至没有统一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认为已设置的机构职能和岗位职责,便视为内控制度;有的单位将其他部门的内控制度照搬到本单位,存在与实际工作性质、职能职责不相符;有的单位内部监管机构未设置或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其实效,设立的规章制度只为应付相关部门检查。

3.缺乏必要的内外监督机制。

内外监督机制是内部控制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到是否能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内外监督机制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工作任务重、事务繁杂,人员少,往往一人兼任多个岗位,财务人员更少,出纳会计双肩挑,没有独立的财务机构,财务机构挂靠在办公室,更谈不上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另外,内部审计仅限于对财务控制的监督,缺乏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分析,以及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而主管部门、财政、审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作为第三方外部监督机构,其监督机制不完善,只是对一般经济事项进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控制建设的健全和完善。

1.增强内控意识,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

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在内部控制体系中起主导作用。因此,作为财政资金的管理部门应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强调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且明确单位主要领导是建立内部控制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也要把建立内部控制的理念传达到每位员工,调动大家积极性,使其了解内部控制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内部控制是每位员工都需参与的事情,逐渐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

2.健全完善内控制度。

单位应根据《会计法》、《内部控制规范》及相关部门对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的要求,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建立合适的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组织系统内的单位进行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针对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交流经验,并且定期检查各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情况,从而推动各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开展。

3.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发挥外部监督机制。

内外监督是《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要素之一,也是内部控制得以贯彻执行的保障机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财政、审计、主管部门等外部监督机构应与内部审计机构相互结合,采取专项监督的形式,至少每年开展一次内部控制的专项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并督促单位进行整改。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外聘会计师事务所对单位的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论外贸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

引言。

科技的进步,促进医院各种医疗器械产品的先进性水平的提高。但是,从医院的发展以及经营现状上看,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仍然存在着一定问题。内部会计控制建设意识相对比较薄弱以及控制制度不够完善,这都将对医院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采取何种措施,才能全面提高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建设质量水平。是目前我们国家各大医院面临的主要问题。

内部会计控制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提高会计管理质量、实现医院各项经营目标、促进相关的规章制度能够有效的贯彻与落实以及确保国家物资财产的完整性以及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从医院内部会计的组成形式上,其主要包括多个方面内容,有预算控制与管理、收入与支出费用控制与管理、成本费用控制与管理、药品物资库存控制、药品以及相关医疗器械产品采购以及付款控制、医院建设工程项目控制、财务信息应用控制、固定资产控制、对外投资控制以及债权债务控制等等。合理的进行内部会计控制是医院开展各种经营活动的主要基础,同时也是促进医院经营管理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

2.1医院内部控制意识相对比较薄弱。

从我们国家大多数医院的发展现状上看,普遍存在对医疗及时以及发展等方面建设过度的重视,而对内部财务管理上重视程度不足的现象。从医院的人员构成上看,医院大对数领导都是具有权威性的医务人员,然而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认识相对比较薄弱,有些医院负责人员在医院财务风险与内控,内控与医院发展问题上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同时将医院发展与内部控制对立起来,一旦遇到实际的问题时,注重问题处理方式的灵活定,而并未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解决问题,导致经常出现违规以及违章现象,从而会计控制自身失去独有的严肃性。

近几年,我们国家对于医院的`财务审计力度不断加大,设立里专项的医院财务审查工作,各大媒体上也经常会报道一些违法犯罪的案例,举例来说,医院相关财务以及收费人员利用自身的职能之变,谋取私利;有些人员在进行要药品以及医疗器具采购过程中,收受回扣,损公肥私,中饱私囊等行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医院在进行内部财务管理过程中,相关制度不完善,财务监督管理不到位等一些不良现象。对此,医院领导必须要高度重视,并且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从而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院的口碑。

3.1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制定过程中遵循国家相关规章制度。

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在国家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指定的,是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政策在医院管理过程中的主要体现形式,其要求医院必须要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制定与自身发展相符的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措施。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不仅能够对医院各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以及监督,而且还能及时的发现存在医院内部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所在,并且及时的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促进医院总体管理质量的提高。

3.2确保医院各项资产的安全以及完整性。

资产的安全以及完整性是促进医院能够健康发展主要的物质基础,并且资产管理始终贯穿于医院开展各项生产以及经营活动的始终。从目前我们国家医院资产管理的主要形式上看,主要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包含防范资产被盗、防范资产进行非法占有以及防范医院资金被非法挪用等诸多方面内容。医院在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必须要医院的实际情况为主要的出发点,采取严格的管理的措施。距离来说,对相容的医务职能进行有效的分离,在医院内部形成相互牵制的一种关系,避免出现行私舞弊的不良行为,从而才能在一定保证医院内部各种物资财产的完整性以及安全性。

4.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发展,推动各大医院建设的步伐。在进行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建设过程中,由于其所涉及的环节相对比较多,建设程度相对比较复杂,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困難性,因此,医院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的认识到开展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重要性,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从而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