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数学分类教案范文(18篇)

时间:2023-12-06 11:52:52 作者:雨中梧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可以促使教师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小衔接班数学教案

1、能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初步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2、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ppt、幼儿画册、雪花片。

1、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陆老师要带小朋友们一起去摘苹果,你们愿意吗?

2、实物图与数字匹配。

师:看,我们摘了这么多的苹果,一起来数数,这里有几个苹果,用数字几表示(依次数数、配上相应的数字)。

3、初步理解单双数。

师:你们真聪明,为了奖励你们,陆老师要为你们变魔术,看好了,陆老师要把每一竖行能够两两一起的苹果圈起来。

提问:看,是不是每一组苹果都被两个两个圈起来了?(不是的)。

哪几组苹果两个两个的圈,被全部圈完了?是那几个数字?

哪几组苹果两个两个的圈,到最后没有圈完的?是哪几个数字?

4、师小结。

师:这些两个两个全部圈完的2、4、6、8、10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双数,没有两个两个圈完只剩一个的1、3、5、7、9叫单数。

5、根据实物认识理解单双数(ppt)。

6、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雪花片。

找一找。

抱一抱。

7、巩固练习。

幼儿画册1p7。

文档为doc格式。

幼小衔接数学分类教案

《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旨在帮助幼儿事先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平稳过渡,让幼儿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保持身心和谐发展。在开展幼小衔接实践活动中,我们感到幼小衔接不是在知识上的衔接,还是要注重幼儿心理和能力的衔接。

在开展《我要上小学》主题中,我开展了“我的小书包”、“参观小学”、“小课堂等”一系列活动,幼儿收集了一些小学生用品,有的幼儿带来了小学生的奖章,幼儿对奖章十分感兴趣,他们提出了这些奖章有什么用?为什么奖章上的图案不一样?并带着问题向周围的小学生询问调查,了解了每个奖章代表的意思,萌发了争取奖章的愿望,在仔细分析《我要上小学》的主题活动目标后,我将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与主题教育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挖掘了这一有价值的教育契机,预设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是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在游戏过程中始终以幼儿向往做个小学生为情感主线。

1、了解一些有关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有积极向往做个小学生的愿望。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并能注意倾听同伴的发言。

重点:幼儿对各种奖章的了解,尤其突显安全章、自理章的了解。

第一环节:交流幼儿的争章愿望。

从幼儿自身的愿望出发,激发幼儿争章情感。

第二环节:争章游戏。

在分析了每一个奖章的内涵之后,对幼儿提出了有关奖章的问题。如:下课十分种小学生可以做些什么,让自己又安全又快乐呢?好苗苗会有哪些好的表现?这些问题即使幼儿了解了一些有关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又使幼儿的原有经验获得提升。在必答、响板游戏、抢答的过程中,运用了有趣生动的多媒体,帮助幼儿体验小学生独立,自豪,光荣愉快的美好情感,其中发展了幼儿观察、倾听、口头运算以及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

第三环节:分享游戏结果。

通过分享游戏结果,激发幼儿继续争章的愿望,鼓励幼儿从现在开始努力,进入小学后,争取更多的奖章,以提高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能力。

一、目标的价值取向正确。

目标不仅仅是文字上的东西,它一定要真正落实到实处。幼小衔接教育要真正地为孩子们进小学做准备、打基础,不是以往形式上的简单学习或整理书包。经过深思熟虑,目标定位准确并且能在活动过程中很好的把握。我在活动的过程中紧紧抓住即将进小学的这批孩子所需求的东西,文明习惯、开动脑筋、尊重别人,包括自我保护、安全意识等等这些东西,并根据他们的需求来制定目标,让孩子们得到切实的提高。

二、环节的安排富有教育意义。

我仔细分析了自理章、安全章、说话章、好朋友章、苗苗章的内涵。由于幼儿到了小学后要完全独立,所以重点放在了安全章与苗苗章。因此,安全、健康、生命是最重要的`,如果这些受到损失的话,其他的都将不存在。再比如苗苗章更在乎的是孩子全面发展的能力,不仅仅是学习好,更要力求全方面发展。有时家长也会有误区,会跟孩子说到了小学成绩好最重要,而事实并非如此。教师让孩子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做好苗苗,不仅要学习好,还要样样都要好,要有一颗关心别人、互相帮助的心等等。

因为对教材的深刻分析,所以我在设计活动时能够有详、有略,并及时把握孩子们的心理,突出重点。另外,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征以及他们的倾听能力,活动中的三个游戏,设计不同的玩法,游戏的规则、座位的安排等,采用了看图示、看录像、讨论、必答、抢答等不同方式。这些游戏的内容与呈现方式紧紧围绕着目标,层层推进,不断挑战,为幼儿能真正了解一些有关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激发幼儿向往做个小学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有效运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能使教学活动中的重难点,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有益于师幼互动,有益于幼儿自主学习。

幼小衔接班数学教案

电脑课件、饭盒、幼儿操作材料

通过操作游戏,感知搭配活动中的规律性和次序性。

学习看懂图意,,根据图示进行操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丁丁旅行"引出课题

提问1:孩子们,什么叫一套衣服?

提问2:我们一起来看看,丁丁的衣柜里有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

二、幼儿操作图片,教师运用课件验证

(一)幼儿操作

1、提供给幼儿操作材料,请幼儿自由搭配,要求每套衣服不能重复。

2、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搭配方法,教师用课件进行演示。

3、教师小结: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共有几种搭配的方法?

(二)比一比

要求是

1、要搭配4套衣服

2、每套衣服不能重复

3、比比谁最快搭配好

(三)交流方法

三、巩固练习

提问:这些菜你们吃过吗?它们哪些是荤菜,哪些是素菜呢?

请你看看今天的菜谱,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1、幼儿每人一个饭盒,自由走动搭配荤菜和素菜。

2、教师利用课件验证。

四、活动结束

幼小衔接数学分类教案

一、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感知故事中小田鼠做事与所用时间的对应关系。

二、帮助小田鼠重新安排时间,通过比较,了解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ppt课件、排序卡片、数字卡片、记号笔。

一、观察封面,引发兴趣。

1、封面上有谁?小田鼠在干什么?

2、仔细听听小田鼠在睡觉前做了哪些事?

二、提问讲述,理解绘本。

1、讲述故事后讨论:小田鼠听完故事了吗?为什么没听完?

2、你们还记得它都做了哪些事?用了多少时间?

3、共同操作图片,验证发生事件的顺序。

三、交流讨论,调整时间。

1、主要讨论:

(1)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让小田鼠听完爸爸的故事呢?

2、幼儿讨论,将卡片依次分类,调整时间。

3、对比呈现,感受变化。

小结:小田鼠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其实这些好办法也适用于我们小朋友,不信的话可以试一试,看看你能不能用省下的时间做更多你喜欢的事。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1-10的数数、大小长短的比较、1-5的认识与书写。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眼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3、通过学生之间合作游戏、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数一数:

师:让学生观察图片,分别找出图片中的有关1到10的物体。

学生观察图片,找物体,数数。

师:说数字歌,找数字。(1像铅笔,细长条;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卖菜;6像哨子,笛笛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道。9像勺子,来盛菜;10像灯笼,挂得高。)。

师:让学生练习,手口一致的`数数。

学生看着图片,数数。

比一比:

比多少。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数一数,图片中苹果有多少,梨有多少。比一比,是苹果多,还是梨多。

学生比较,回答。

师:数一数自己铅笔盒里的铅笔有多少?与同桌比一比,看谁的铅笔多?谁的铅笔少?

学生数铅笔、比较。

比长短。

师:老师手中有两根绳子,比一比,哪根长,哪根短。

学生比较。

师:展示图片,让学生比一比,图片中哪根铅笔长,哪根铅笔短。

学生比较。

比高矮。

师:展示图片,比较长颈鹿和小白兔的个子,谁高谁矮。

学生比较。

做游戏,同桌之间比较个高个矮,听老师指令,个高的坐下来,(反复)。

比远近。

师:展示图片,帮小明找到最近的回家的路。

学生找路。

师:找到距离我最远的同学,最近的同学。

1~5的认识:

出示卡片,1~5,1像铅笔,细长条;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卖菜。

带着学生写一遍,学生练习。

今天我们学习了1~10的数数,学会了比较多少,比较长短,比较高矮,比较远近。(分别再举例子复习)。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2.让孩子能掌算数的基本能力。

师;喔噢,小朋友真聪明,想不想跟我进羊村看看啊?幼;想。

幼;哈喽喽喽喽(图片翻开给他们看)。

师;好了,小宝贝们看看图片上面有什么啊?幼;房子。

师;宝贝们知道这些都是谁的房子吗幼;不知道。

师;它们分别是喜洋洋,懒洋洋,美羊羊的家,它们家是不是都挨在一起的啊?幼;是。

师;那我们来看看数字和数字之间是不是挨在一起的吧!(出示卡片123)小朋友们来看看1的邻居是谁啊?(举手回答老师哦)(答对了就给一个神秘礼物)。

幼;二。

师;这么难的都没有难到你们,哼,邓老师太不甘心啦,老师这次要考你们一个难的。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学会了。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分类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眼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3、通过学生之间合作游戏、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数一数:

师:让学生观察图片,分别找出图片中的有关1到10的物体。

学生观察图片,找物体,数数。

师:说数字歌,找数字。(1像铅笔,细长条;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卖菜;6像哨子,笛笛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道。9像勺子,来盛菜;10像灯笼,挂得高。)。

师:让学生练习,手口一致的数数。

学生看着图片,数数。

比一比:

比多少。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数一数,图片中苹果有多少,梨有多少。比一比,是苹果多,还是梨多。

学生比较,回答。

师:数一数自己铅笔盒里的铅笔有多少?与同桌比一比,看谁的铅笔多?谁的铅笔少?

学生数铅笔、比较。

比长短。

师:老师手中有两根绳子,比一比,哪根长,哪根短。

学生比较。

师:展示图片,让学生比一比,图片中哪根铅笔长,哪根铅笔短。

学生比较。

比高矮。

师:展示图片,比较长颈鹿和小白兔的个子,谁高谁矮。

学生比较。

做游戏,同桌之间比较个高个矮,听老师指令,个高的坐下来,(反复)。

比远近。

师:展示图片,帮小明找到最近的回家的路。

学生找路。

师:找到距离我最远的同学,最近的同学。

1~5的认识:

出示卡片,1~5,1像铅笔,细长条;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卖菜。

带着学生写一遍,学生练习。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10的数数,学会了比较多少,比较长短,比较高矮,比较远近。(分别再举例子复习)。

幼小衔接班数学教案

1、学习4的加减法,体验减法运算的乐趣。

2、能熟练地完成4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蘑菇小卡片、数字卡、小动物图片、食物算式卡。

1、采蘑菇。

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歌曲,请小朋友玩采蘑菇游戏,每个篮子只装4只蘑菇。

2、给小动物分蘑菇。

(1)师:有一只小兔子过来了,请你把一只蘑菇给小兔子,你还有几只蘑菇呢?

(2)列出算式4-1=3,请幼儿说出4、1、3的含义。

(3)继续给小兔子分蘑菇,并用算式4—2=2、4—3=1表示,让幼儿理解减法的含义。

3、游戏“给动物喂食”,复习4以内的减法运算。

玩法:根据动物要吃的`食物,给动物喂食,食物身上都有一道算式题,只要把算式题算出来,就可以需喂给小动物了。

1、数学区提供看图列减法算式活动。启发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的变化,讲述图画的含义,并把算式填写完整。

2、阅读幼儿园书p21“数云彩”任务。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分类

1、让幼儿感知数字的组成和分解,了解数与数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2、能学会1~5的多种分法。

3、培养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并能从其中得到快乐。

能通过观察、分析一个数多种分法,掌握1~5的组成。

2的分解和组成。

师:小朋友们,喜欢笑脸吗?看看老师手中有好多笑脸,咱们一块用笑脸玩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首先,老师先拿出2个来,我找一个小朋友把这两个笑脸分别放到两个碟子上。

学生放笑脸。

师:瞧,这位小朋友把笑脸分开了,分成了两份,每一份有一个笑脸,也就是说,2分成了1和1,(幻灯片演示)。

师:我再找一个同学将这两个碟子里的'笑脸放到一块儿。

学生放笑脸。

师:他把红色碟子里的一个笑脸和蓝色碟子的一个笑脸放在一块,就变成了2个笑脸,也就是说,1和1组成了2(幻灯片演示)。

学生动手写一写,练一练。

3的分解和组成。

做游戏,老师手里拿着三个笑脸(两手都有),展示一只手,另一只手里多少笑脸让小朋友们去猜。从中体会3的分解。老师再将自己两手中的笑脸都放在黑板上,同上引导小朋友们去理解3的组成。(幻灯片演示)。

学生动手写一写,练一练。

4的分解与组成。

师:2和3会分解了,小朋友们会不会分解4呢?在按照前面的方法将4个笑脸放到2个碟子里面。(连续找三个小朋友)。

学生尝试的放,老师对每一种方法进行解释。幻灯片展示。

再让三个小朋友将分好的笑脸分别放在一起,幻灯片展示。

学生动手练一练。

5的分解与组成。

师:接下来,我们要将老师手中的五个笑脸分发到两个盘子里面,那个小朋友自告奋勇,主动来发一发。

学生发(四种方法)。

老师如上强调5的分解与组成。

小结:数与数之间都是有逻辑关系的。1~5可以分解,也可以由其他数组成。

幼小衔接数学分类教案

1学会独自分类和整齐摆放主要学习用品,为入小学做好自理能力准备。

2学会看课程表,尝试按课程表整理书包,养成自我服务的意识。

3通过整理书包萌发做小学生的愿望。

1幼儿带来自己的小书包,课前互相欣赏书包,了解书包的功用。

2小学生课本若干,课程表ppt课件。

3各类文具:文具盒、卷笔刀、铅笔、橡皮擦、尺子。

4其他用品:水壶、蜡笔、绳子、毽子、毛巾等。

5拍摄小学生整理书包过程的录像。

一、提问导入课题。

教师小结:学校有教学楼,里面有教室、图书室、微机室、阶梯教室,学校里有老师和许多小学生,老师每天给小学生上课。

2师:小朋友们马上要上小学了,小学生每天上学必须带什么?(在问答中帮助幼儿归类,如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

教师小结:书包里要放的东西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放书本和文具。

二、学看课程表。

师:小学生每天要带什么书?怎么才能知道?

1播放课程表ppt课件。

教师小结:课程表可以告诉我们每天有几节课,上什么课。有了课程表,我们就能按课程表来整理书包里的书。

三、学习按课程表整理书包。

1认识书包,了解书包的结构。

(1)师:书包是小学生的好朋友,我们小朋友也即将成为小学生了,你们的爸爸妈妈已经为你们准备了一个书包,那你们的书包是怎样的呢?请你拿出来向你的好朋友介绍一下。

(2)请1名-2名幼儿介绍自己的`书包。认识书包的各个部分、颜色、图案。

2操作探索,幼儿第一次学习整理书包。

(1)师:书包有什么用?那你们会自己整理书包吗?我们来试一试。(幼儿自由整理书包,老师巡回观察,注意幼儿整理书包的不同方法。)。

(2)请两位用不同方法整理书包的幼儿示范给大家看,要求边整理边讲述并解释这样整理的理由。

(3)讨论:你觉得谁整理书包的方法好?为什么?

教师小结:整理书包时,大书放下面,作业本放大书上面:各种文具有序整齐地放入文具盒中,文具盒放本子上面:晚上整理书包要按第二天的课程表来进行。

3幼儿第二次整理书包。

(1)播放小学生整理书包过程的录像。

(2)师:假如现在是星期日的晚上,请你们按课程表整理书包。想想该按星期几的课程表来整理呢?请你们按照正确方法再次整理书包。教师关注幼儿整理的过程!

教师小结:要学会看课程表,找出对应的课本和作业本,再将它们归类好,按大小整理摆放整齐。

四、学习整理其他用品。

1(出示水壶、蜡笔、绳子、毽子、毛巾等)师:你觉得这些物品该如何整理?为什么?

2师:现在我们再来整理一次,看看谁会用刚才的好方法又轻又快地整理。

教师小结:水壶和毽子这些用品可以放在书包两侧的小袋子里,方便取放。

五、听《课间十分钟》音乐结束活动。

幼小衔接数学教学总结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1、根据图形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2、用数字与标记记录分类的`结果。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

幼儿用书附不干胶(一)黑板画红色圆形和黄色方形,四盆花教学ppt4页蜡笔36支。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多小伙伴,其中有两个有颜色的宝宝,你们找到它了么?(红圆圆,黄方方)。

幼小衔接数学课教案

图形来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小朋友对拼图特别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观察法、启发法、操作法等。整个活动,通过欣赏拼图引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拼图,说一说拼图的拼法及组成,再通过幼儿示范拼图激起其他幼儿的操作欲望和兴趣,最后自己尝试剪出各种图形,利用图形进行拼搭出有主题、有情节的画面,共同欣赏,体验成功。

1.能够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多种物体及主题画面。

2.拓展幼儿空间知觉,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精神。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是说出拼图的拼法和组成,难点是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拼搭图若干布置成展览区,各种颜色的卡纸、剪刀、浆糊,范例一幅。

一.组织小朋友进入教室欣赏拼图并仔细观察这些图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放轻音乐)。

二.出示范例《小兔晒太阳》拼图,让幼儿说一说这幅图的拼法及组成。

1.太阳:一个红色的圆形作脸,许多黄色的三角形作太阳光芒。

2.树:三个绿色不同大小的三角形作树叶,一个细长的紫色的长方形作树干。

3.花:一个黄色的圆形作花心,五个桃红色的梯形作花瓣,一个蓝色长方形作花茎,两个绿色的半圆形作叶子,一个大的紫色的梯形作花盘。

4.两个红色的椭圆形作长耳朵,一个黄色的大圆作头部,三个小圆分别作眼睛、鼻子,一个红色的三角形作嘴巴,一个浅蓝色的扇形作身子,一个紫色的半圆形作口袋,两个深蓝色的半圆形作腿。

小结:各种各样的不同颜色的图形都是好朋友,它们可以相互组合在一起,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图画。

三.请幼儿示范拼图。

1.拼房子(几种不同的房子)。

2.让幼儿知道同一种东西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四.提供2—3张卡纸给每位幼儿,让幼儿尝试剪出各种图形,然后进行自由组合拼图,教师巡回指导,要求拼出有情节的画面。(播放音乐)。

五.欣赏及展示作品,并说说怎么样拼的。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1、根据图形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2、用数字与标记记录分类的结果。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幼儿用书附不干胶(一)黑板画红色圆形和黄色方形,四盆花教学ppt4页蜡笔36支。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多小伙伴,其中有两个有颜色的宝宝,你们找到它了么?(红圆圆,黄方方)。

3.一起数一下红圆圆和黄方方有几个兄弟姐妹(8)。

4.它们有两个房子,一个红色的,一个黄色的,你们觉得这8个小伙伴应该怎样住呢?

(都住在红色的房子里)。

(红色小朋友住红房子,黄色小朋友住黄房子)。

5.噢,那我们看一下8位小朋友是不是这样选择房子的`呢?

(ppt播放红色图形宝宝回家,回红房子)。

6.它们找到自己的家了么?

7.那剩下的黄色图形宝宝是不是也能找到自己的家呢?(ppt播放)。

8.剩下的黄宝宝也回到了自己的黄色房子里,咦,家住在红色房子里的宝宝有几个?(4个)家住在黄房子里的有几个宝宝?(4个)所以4+4=?(8)所有的小朋友都找到家了么?(找到了)。

9.图形宝宝回家睡了个美美的觉,它们现在想去自己的好朋友家里玩耍,它们的好朋友有两个房子,一个大一点,一个小一点。

10.哎呀,这可怎么办呢?这么多的宝宝该去哪个房子玩呢?小朋友帮他们出出主意吧。|(一起去小房子)。

11.哇,房子这么小,大哥哥大姐姐好像连门都进不去呢!(一起去大房子)。

12.一起去大房子,8个兄弟姐妹挤在一个房间里,小弟弟说:“我的屁股都被挤在外面了呢(小的去小房间,大的去大房间)。

13.咦,这个主意听起来不错哦,我们一起看一下弟弟妹妹是不是去了小的房间呢?(ppt展示小图形去小房间)。

14.还剩下三个大哥哥大姐姐,它们舒舒服服地进了个大房间(ppt展示)。

展示数字5.3.5个小朋友住在了小房间,3个大姐姐大哥哥住进了大房间,你们和他们都找对了房间。

16.打开课本,指导完成课本上的图形分类(做一道题发放一次幼儿用贴)。

17.指导完成第3页数糖果,并指导幼儿说出哪个动物分到的糖果比别人的少(小猪)它有几颗?(4颗)小兔和小狗分到几颗?(1颗)。

18.在黑板上讲解给花瓶涂色,四个花瓶,分别装有5朵、6朵、5朵、4朵小花(幼儿数数后的到的结果)。

19.师示范把有5朵小花的花瓶里面的小花涂上颜色(师发蜡笔)。

20.幼儿自己完成幼儿用书给花瓶涂色。

21.作业安排:数学练习册第3页。

22.结束教学。

幼小衔接数学课教案

“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就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观,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于是我设计了“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幼儿发现了“对称”所需的特点,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1、初步感知对称图形并理解对称图形的含义,尝试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3、引导幼儿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幼儿的数学审美情趣。

4、通过猜,找,做,画等方法表现对称。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1、两对称图片:苹果,蝴蝶。

2、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3、操作纸每人一张。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1、每人一张白纸,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开始撕,撕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2、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看一看这些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小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对折左右两边都相同,把它叠在一起,会重合。)。

教师提出概念:像这种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

3、看看你自己手中的作品有没有这样的特点。

二、识对称,找对称轴。

1、引导幼儿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再次感受对称图形的特征。

(1)指一指、摸一摸这条折痕,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2)告诉幼儿对称轴的概念:把对称图形分成了一样的两部分的直线,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对称轴。

2、操作活动:找对称轴。

(1)猜想: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有对称轴吗?有几条?

(2)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尝试找出三种形状的对称轴。

(3)展示操作的结果(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画上对称轴),并检验找得对不对。

3、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引导幼儿找出各图形的对称轴。

三、找对称,提高认识。

1、找一找,我们身上和周围有哪些事物是对称的?(如:人体、蝴蝶、标志等等)。

2、观看多媒体短片,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幼小衔接数学课教案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感知许多物体(图形)可以分成相同的二分,并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尝试用目测,把实物分成一样多的两份,并在活动中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教师示范用的蛋糕一只及幼儿操作材料图形一套。

2、人手一分不同颜色的各种图形。

3、操作材料:红枣、豆子、橡皮泥。

1、以两只“小松鼠分蛋糕”的故事,激发幼儿学习二等份的兴趣。

3、幼儿演示分法,教师帮忙。

5、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小朋友们相互讨论。

师:小朋友在操作的时候。可以相互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

6、幼儿反馈尝试的结果。

(2)请几个有不同分法的小朋友讲述,并用老师的操作卡演示给小朋友们看。

幼小衔接数学课教案

我们班的幼儿对图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非常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这节图形游戏课。目的是培养幼儿图形方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幼儿用各种不同的图形进行拼图,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也得到很好的训练。

1、通过游戏,加深对图形的认知。

2、培养幼儿图形方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对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通过游戏,加深对图形的认知,培养幼儿图形方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图片若干。

一、认一认:

教师出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图片,请幼儿分别说出图形名称。

二、想一想:

教师出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图片,请幼儿分别说说图形像什么?(教师小结:当小朋友看到一个图形时,就会想到很多物体。比如看到圆形,就会想到西瓜、乒乓球、太阳、皮球等,我们经常用这种方法,以后我们就会越来越聪明)。

三、拼一拼:

1、相同图形拼搭。

教师让幼儿取出任一种图形进行尝试性的拼搭活动,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小结:小朋友可以用其中的一种图形变成不同的图形,例如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组合在一起,可以变成一个正方形等。)。

2、不同图形的拼搭。

教师在引导幼儿拼图时不要一下子把拼好的图样给幼儿看,可以先对幼儿进行一定的启发:比如拼帆船时,可以告诉幼儿用两个大的三角形做它的帆,另外的图形拼成一艘船。

建议:教师巡回时可给予个别指导,并将幼儿的有趣拼搭介绍给大家。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玩了图形游戏,发现了很多个图形可以组合成各种各样有趣的图样。只要我们多动手多动脑,就会拼出越来越多的图案。

幼小衔接数学课教案

1.感知球体、圆柱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特征。

2.能尝试按图纸制作立体纸盒。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球体、圆柱体积木、长方体,易拉罐、乒乓球等实物若干。

2.自制图形纸若干、剪刀、胶带、浆糊等。

1.观察比较球体与圆柱体,感知图形的特征。

(1)出示球体与圆柱体。让幼儿通过滚动实验,感知两个形体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2)师小结:不管从哪边看,球体都是圆的,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叫球体。看起来像柱子,从上向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并且两个圆一样大,叫圆柱体。

(3)进行游戏:看谁找得对。

请幼儿找一找老师提供的物体中有哪些东西是球体的,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的。

师:现在请你们来找一找球体和圆柱体,找到后请你大声说出这个物体是球体还是圆柱体。

2.认识长方体,并尝试根据图纸制作礼物盒。

(1)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先认识长方体,再请幼儿将盒子拆开,仔细观察长方体的构造图,引导幼儿发现折痕。

(2)将拆开的纸盒还原,进一步感知如何制作立体纸盒。

3.根据图形纸,自己制作长方形纸盒。

师: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许多美丽的图形纸,让我们一起来跟着这些图形纸制作一个漂亮的纸盒吧。

4.装礼物:互相欣赏礼物盒并装礼物。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肯动脑、愿挑战、激发幼儿喜欢探究数学的兴趣,正是我园积极探索的内容。有趣的重叠现象就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活,我们将其转换为具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在操作探究重叠现象中获得空间目测、空间组合、判断思维、仔细观察等能力的发展。

1、在操作中感知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时会变成一个个新图案,并获得遮挡现象的经验。

2、在操作中培养幼儿的空间目测、空间方位、想象组合、分析判断、仔细观察等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每位幼儿一份操作学具,一支铅笔,两份操作卡。

2、教具:透明的图形四份,教具纸4大张。

一、魔术游戏导入,初感重叠现象。

1、师引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张透明的图形,上面有什么?

幼儿:这一张上有一个红色梯形,那一张上有两个红色圆形……。

2、师变魔术:现在我要变个神奇的魔术给大家看,请小朋友仔细看哦!

(师边变魔术边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师将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变成了一辆红色小汽车。)。

师:咦!变成了什么?(小汽车)猜猜是怎么变出来的?

幼儿:你是将两个图形合在一起的……。

师:你们太有才了,一下子就将我的魔术看破了。对,象这样边对边,角对角地合在一起,就叫完全重叠。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变出了一辆小汽车。真是太有趣了!

评析:运用变魔术的形式导入,不仅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激起幼儿探索重叠现象的欲望,而且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了完全重叠的现象。孩子们在"哇!变出一辆小汽车了"的惊呼中,学习的兴趣被点燃了。

二、独立操作材料,感知重叠后的变化。

1、猜测和实验重叠现象。

(1)幼儿猜测。

评析:在幼儿独立稍作自测后,师再请幼儿回答,并注意询问幼儿的不同想法,这样司以给幼儿思考的空间。

师:看来,小朋友的看法不一样,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小朋友的想法是正确的?

幼儿:我们可以来做实验、可以象刚才那样变魔术……。

师:这个主意不错。你们那儿也有两个这样的图形,请小朋友从碟子里拿出来实验一下。

(2)幼儿实验。

(3)幼儿交流。

师: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之后究竟变出了哪个图案?

幼儿:最后一个……(师请一幼儿给正确的答案做上标记。)。

评析: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初步学会空间目测和空间组合的方法,而这个方法的获得是让幼儿先猜测,而后让幼儿通过自己独立的操作实验和反思实现的。同时教师要有机引导导幼儿明白,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我们唯有做实验、用实验来验证出真正的结果,这才是做科学的真谛和精神。

2、目测和想象重叠现象。

(1)师幼共同目测。

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找到了准确的答案,现在我们要提高难度:我们不做实验,只能用眼睛看,脑子想,请你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如果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图3)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图4)什么图案?(注意提醒幼儿静心思考、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

幼儿:第三个,第二个……。

师:现在的答案有三种,让我们来仔细地观察一下。先看第二个,不同意的小朋友请说出你反对的理由!(先引导幼儿观察不对的图案,同时在观察中引导幼儿学会运用排除法以及目测观察的方法:观察图案的位置。)。

(2)幼儿独立操作。

师:小朋友很聪明,通过观察图案的位置就能找出准确的答案。你们自己想不想独立试一试?(想)每位小朋友那儿都有一份操作卡(图5),请你用刚才的方法,仔细地看一看,如果前面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什么图案,找出来后做上一个标记。做前面三道题就可以了,第四道题有点难,有小朋友想挑战一下就试一试。开始吧!(在操作中,教师注意提醒幼儿独立思考、学会自查。)。

(3)幼儿相互交流。

师:让我们来相互交流一下!请观看大图片!说一说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变成后面的'哪一个图案?(在交流过程中,对于有不同想法的操作题,教师要引导幼儿讲述理由;并注意用排除法推理判断。尤其是要注意引导幼儿交流第三道题、第四道题中的图案遮挡现象。)。

(4)幼儿检查纠错。

师:孩子们!你们都做对了吗?如果有做错的,请再去仔细想一想,将正确的找出来。其实生活中这样重叠和遮挡的现象很多,只要我们用小眼睛仔细去找一找,一定会有很多发现。

三、变换重叠的方法,感知多变的重叠现象。

1、师:老师还带来一个更难的问题,想不想再来挑战一下!

刚才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变出了一种图案,那我们还可以怎样重叠变出什么新图案?请小朋友去试一试吧!比比谁发现的最多!请将你变出的图案在这张纸上(图6)找出来。

2、幼儿操作。

3、相互交流。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能变出多少种图案?(先请幼儿说,然后请幼儿演示个别图案的重叠方法。)。

师:看来不断地旋转这两张透明的图形,让它们完全重叠后会变成不同的新图案。还没发现这么多图案的小朋友再去试一试。

评析:在幼儿获得了两张透明图形完全水平重叠后会产生一种新图案的经验后,教师设计本环节的操作,使幼儿的经验在探索中得到了提升。在孩子们"太神奇了……"的惊叹声中我们的活动得到了延伸。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