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研究论文(优质14篇)

时间:2023-12-01 08:07:37 作者:笔舞

范文范本是对优秀作品进行梳理和提炼,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学习的方向和目标。下面是一些范文的示范,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研究论文

摘要:高等师范学前美术教学担负着培养合格加特长美术教师的任务。在美术教育面看,当前高师学前美术专业的学生,将来要成为学前美术教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了要培养特色鲜明和体魄健全的新型人才。对目前高师学前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师学前美术教学如何应对,如何改善高师学前美术教学,如何重建美术课程观,为更好地培养未来合格美术教师,应该成为当前高师学前美术教学工作的重点。

一、明确目标。

在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如何改善教学方法,如何体现创造精神性,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教学,以注重实践性为主,虽然课程结构较合理,但是还不能达到体现创造精神的育人目的。如何改善高师学前美术教学方法,重建美术课程观,是我们当前要做的首要任务。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主动性、激发学习美术兴趣、锻炼学生动脑动手能力,让学生获取审美感受,获得丰富的知识与能力,转变了教学观。教学观的重建,改善高师学前美术的教学方法,完善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育人的目标。教学中学生的认知事物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欣赏作品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丰富的美术视野。学生总是会这样认为“我明白了这幅画”,或是“我看不明白这幅画”,他们认为的“明白”,也许仅仅局限于明白画上的内容是什么。他们的这种对画的认知方法缺乏审美的气息,也不符合对艺术品的创作方式及审美观念。在常规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领悟到美是多样性的,并且各个多样性之间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艺术的价值并不是对某一事物或景色的准确地临摹,而是在于作者通过这一摹写揭示出这一事物的内在本质并且以此抒发作者的情感。艺术的发展历史向我们揭示了这样的一个道理:艺术不是一层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所以只能看懂一幅作品或是几幅作品并不能说明你形成了审美观,只有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反复观摩、研究、欣赏才能在头脑中建立对作品的框架结构,逐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

二、精选内容。

学前美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性的内容,是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它决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1)从种类划分:分油画、中国画、水粉、水彩、版画、雕塑、建筑、民间工艺、设计等。

2)按时期划分:外国:原始、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十八、十九美术等。中国:新石器时期、旧石器时期、商代时期、秦汉时期、魏晋时期、唐代时期等。

3)按派别划分:西方国家:古典、现实、印象、浪漫、立体等。中国:有青铜器的神秘、狞厉、有陶佣雕刻的雄厚有力,有顾恺之的“传神阿褚”有吴道子的“吴带当风,有范宽”郭熙的“高山仰止!”,也有徐青藤的水墨大写意等。上述的教学内容,有各自规律性。教学中紧密就精选的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利用科学的教学观,是高师学前美术教学达到最优化。

三、重构课程观。

教学中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将教学内容进行有规律的排列,做到科学有序,由简到繁,由有易到难。通过美术教学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引领美术欣赏能力。要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因受时间、教学设备或师资等因素的制约,就把理应教授给学生的各个内容走马观花似的'一带而过,如果这样做的话,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的只是一些模棱两可的影像,没有较深层面上的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美术教学的内容之间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他们之间有很多共同之处。当一个人的某种知识水平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在头脑中建立起这个知识的一个基本框架,同时会对其他知识的理解能力增强。一个打排球的运动员,学打篮球,就比其他人要相对容易。学生对新科学的理解认识就比学文科的人强。还有,专业各不相同的美术工作者,面对当今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视觉现象,却有着相对一致的,高于其他人的评判,其原因也就在于各种艺术的规律之间审美价值系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因此,我们的教学内容组合,必须要有一定的系统,以组建学生的知识框架为目的。在课堂教学时,合理利用数字媒体艺术,将所教的美课程内容向学生开放,发挥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让美术课程知识活灵活现。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老师和学生主宰美术课程内容。高师学前美术教学中,由于重建课程观,合理利用数字媒体艺术,使学生拥有了更合适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习新知识更加便捷,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学生端正了学习的态度,进而达到美术教学目标。通过现代化媒体,使美术教学的课程观得以重建。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件,2001年第17号。

[2]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4]王大根著,《美术教学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学前教育研究论文范文优选

幼儿的常规教育内容的构建往往是由教育者决定,但各种因素常常导致教育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意向,反而造成幼儿的不情愿。比如某些教育者认为幼儿不具备成熟的思维能力,在常规教育中只要以服从教师的管理为主,长时间后,幼儿的常规行为便失去了发自内心需要的个性特点,不利于幼儿个性发展。

2.常规教育教学中的内容缺乏灵活性。

受传统的幼儿常规教育的影响,许多教育者在幼儿常规教育中经常教导幼儿说“不听老师的话就不是好孩子”、“坐在自己座位上不许动来动去”等话语,这是因为许多教育者对幼儿的评价只用“好”与“坏”两个角度。所以常规教育内容也比较刻板,意在将幼儿打造成为教师言听计从的规规矩矩的人,抹杀了幼儿的灵性。

3.常规教育的方法单一。

幼儿常规教育的方法应该多样性,这样才能多方位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但实际的教育中,教育者常用的日常教育方法便是让幼儿玩游戏,首先讲解游戏规则和提醒注意事项,对违反规则的要求表演节目或讲故事。这种默守常规式的游戏特点不利于幼儿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也忽视了幼儿其它方面的发展。

中职学前教育的教学研究论文中职学前教育的目标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英语教育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在当前的中职教育中,对于学生的英语教育被越来越重视。当前的教育不断地改革,使得新课程,新教育的方式层出不穷。但随着课程量的增加,英语教学中的单词,课文都有了不小的增加,但是,语法的内容确实越来越少,在新课程中要将语法与单词和课文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

关键词:新课程;中职英语;语法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新课程教学也在不断的开展,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英文教科书中的单词量由原先的2000上升到了4000,单词量的增加致使教师在进行英文教学中偏重于学生对单词的记忆与运用。考试时作文的增加也使得教师加强了学生对于句子的记忆与写作方式的训练,这些内容的增加使得语法教学越来越不被重视。而在新的课程模式下,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更加全面,在充分理解语法的基础上运用记忆的单词以及句子进行英语作文的创作。既能有效的增加学生的英文水平,又能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可谓一举两得。这也是本文探讨与研究的重点所在。

1新课程模式下的中职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语法教学缺少语篇辅助。

传统的英文语法教学是机械式的记忆,而考查方式也较为简单,以选择题,填空题,划线题为主。选择题是在四个选项中选择出正确的语法项,而学生在进行选择过程中,会不由自助的观察错误选项,一旦所做的选择题较多,错误选项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不断的加深,致使学生的语法学习走上歧途,得不偿失。填空题是在一段话或者一段文章中空缺一定的部分,由学生进行填写,这样训练会使得学生的语法得不到充分的记忆,在空缺部分填写中存在错误的时候,会使得学生加深对错误填写方式的记忆,致使以后运用语法时都会存在这样的错误。划线题是考生在文章中将规定的语法部分进行划线,这样做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记忆语法,但是划线需要语篇的辅助才能够进行,因此,加强语篇辅助语法的学习在新课程的语法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1.2学生积极性不强。

由于英文的学习自身较为枯燥,尤其是语法的学习,更是晦涩,因此许多学生在进行语法学习的时候存在抵触情绪,不愿学习,这就是学生积极性不强的体现。教师在进行课程的传输时,许多学生不会进行课堂记忆或者笔记记录,而是开小差,或者做一些与语法学习不相干的事情。哪怕是学生进行了笔记的记录,课后大多也不会进行有效的复习工作。由于语法对于记忆的准确性要求较高,一旦记忆中存在什么问题,就会使得错误的记忆体现在语法的运用中,最终导致学生记忆错误的语法运用。因此,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准确而牢固的记忆语法知识,是当前的中职院校中教师所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1.3锻炼语法机会缺失。

学生接受英文的教学与英文的应用大多是在英语课堂上,一旦下课后或者其他时间,学生对于英文的`运用就变的极少,而语法的牢固记忆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正确运用中才得以实现,因此,锻炼语法机会的确实是影响新课程英语语法教学的一大难关。在课堂上,老师的知识传授大多是传统的黑板式教学,就是老师一边讲解关于语法的知识,一边将重点与要点写在黑板上,而学生能做的知识进行当堂的记忆或者笔记的记录。本来学生对于语法的锻炼机会就少,课堂上更是只能对于语法知识进行死记硬背,造成学生对于语法的理解与运用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

2新课程模式下的中职英语语法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2.1运用语篇进行语法教学。

运用语篇辅助对学生进行语法教学是应当在新课程教学方式中广泛推广的一种手段。由于进行语段画线进行语法训练的方式既能增加学生对于语法的理解,又可以降低学生记忆错误语法运用的可能性,因此应该大力推广这种方式。然而,这种方式需要语篇的辅助,在语篇上进行划线,所以,在课本中加大语篇的数量,老师在进行语法的传授时,既要讲解最基础的语法知识,还要带领学生在课本上的语篇进行语法划线,之后再让学生在新的语篇中自己进行划线工作,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所记忆的语法知识,既增加了学生的语法记忆的牢固性,又增加学生的语法锻炼机会,可谓是一举两得。

2.2运用竞争与合作方式提升学生积极性。

英文传授与语法记忆的枯燥性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较差,进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只有提升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才能解决这种现象,运用竞争与合作是提升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之一。例如,在课堂上,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按小组进行活动。小组内部各个成员一同进行语法训练以及语法题的攻克,这便体现了合作的理念。而依照各个小组整体的完成时间以及完成的准确度进行对比,挑选出最佳的合作小组,则体现了竞争的理念。充分运用这种竞争与合作的方式,极大的降低了课堂上学生开小差的可能性,又降低了英语学习的枯燥性,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记忆与语法锻炼。

2.3利用写作提升学生运用语法能力。

运用写作提升学生运用语法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手段。由于学生仅仅在英语课堂上才会进行英文与语法的训练,课后的学习时间十分少,因此,在课后安排学生进行写作,在写作中运用讲解的英文语法知识,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同时,将优秀的作文挑选出来,老师讲解优秀的地方,并带领学生学习精彩的语法部分。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的使用所学习的语法,并运用到交际当中去。

3结语。

英语作为当代的国际通用语言,其地位与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新课程中的英文语法教学也要随着时代进行改革,才能够使我国的人才充分掌握英文这项第二外语。在新课程教学中,运用语篇进行语法教学,运用竞争与合作方式提升学生积极性,利用写作提升学生运用语法能力,就可使学生充分掌握语法知识,提升学生的英文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和斌.认知式英语语法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33.

[2]张正东,杜培奉.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研究论文

幼儿兴趣的培养是幼儿发展中很重要的一环。激发学生兴趣最好的方法是游戏,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寓教于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把握教育时机,积极引导,正面评价,调动积极性,从而使幼儿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较弱,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如果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兴趣和求知欲的培养,幼儿就会觉得学习枯燥乏味,是件很苦的事,从而讨厌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一切自主选择的活动无不始自兴趣。对于幼儿来说游戏能很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富有情趣,从而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下面我就如何让幼儿快乐学习,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

一、设计有计划、有目的的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天性,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学习中寓教于游戏,发挥儿童无意注意优势,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富有情趣。

在教幼儿认识水果时,如果只是说教式地让幼儿认识水果,孩子们一会儿便会感到乏味枯燥,我便换了一种教学方式,采用游戏的方法,做买卖水果的游戏,让幼儿边买卖水果边说出各种水果的名称、外形特征,并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所有的幼儿情绪活跃、兴趣倍增,都乐于参与游戏中,参与学习,在愉快的情绪中认识了水果。再如教学故事《小红帽》,我先绘声绘色地把故事讲给幼儿听,让幼儿认真倾听,并回答有关故事中简单的问题,在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再用简单的道具创设情景,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对话练习,让幼儿在分角色表演故事的游戏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把握教育时机,积极引导,让幼儿快乐学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时机,积极引导。这也为我们生成新的活动内容提供了重要条件和依据。有一次体操过后我带领学生在活动场所散步,在散步时有几个小朋友看见院子外的旗杆上飘舞的国旗,兴奋地大叫”红旗,红旗!“,”老师,老师,我看见红旗啦!“我于是就边带幼儿散步边告诉他们”这是五星红旗,就是我国的国旗,我们要爱国旗,爱祖国···“,然后问他们在什么地方还看到过国旗,并教幼儿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在活动中他们自发地提出了很多问题,和同伴、老师讨论交流,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一直很高,快乐地学到了很多有关于国旗的知识,同时激发了幼儿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三、努力创设情境,让幼儿乐于与人表达,乐于倾听。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够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情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和其他人交谈,让幼儿在情境中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平时我便注意让幼儿在日常有趣的生活游戏中玩玩、说说,提高听说能力。如”新闻联播“,每周一的晨会就是”新闻联播"时间,老师做主持人,让幼儿当新闻小记者,小记者把他们最近见到的或者是做过的新鲜事,好玩的事用新闻的形式说给大家听。大家对小记者报道的事展开讨论,幼儿积极性很高。慢慢地,幼儿胆子大了,说话也完整了,流利了。

四、善于运用正面的评价,调动积极性,让幼儿主动、愉快学习。

在幼儿园这一集体环境中,教师的态度在幼儿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亲切、民主,对幼儿宽容、信任,并能正面评价、引导幼儿,那他们就会心情愉快,对事物充满好奇,从而主动、快乐地进行学习。如果教师严厉、专制,对幼儿急躁、粗暴,不能对幼儿进行积极的评价,那他们就会过低地自我评价、畏难退缩,对周围的一切失去信心,学习主动性随之降低,学习谈不上快乐。所以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是幼儿学习关键。正面的评价,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主动、乐于参与到学习中,还可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勇气,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幼儿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采取一些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游戏活动,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把握教育时机,加上正面的评价来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快乐学习,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愿每个幼儿都能快乐学习!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学前教育事业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尤其是幼儿英语教育,随着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研究学前教育的重点。目前,在我国大中城市,幼儿特色教育比较盛行,许多幼儿园都开设了英语课程。然而,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幼儿英语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简要探讨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技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幼儿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虽然许多幼儿园都开设了英语课程,但是,幼儿英语教育问题不断凸显。因此,培养既懂得幼儿教育理论,又懂得幼儿教育的规律,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教师是当务之急。所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一定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把幼儿教育理论融入教学中,加大英语教学技能的训练,更好的对幼儿进行英语教育,争取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幼儿教育人才。

1、英语语音语调标准、规范,口语表达能力、听说技能娴熟。

幼儿阶段的孩子可塑性大,喜欢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语气、语调都会影响幼儿的认知,幼儿阶段的孩子语言模仿能力最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科学的、正确的刺激幼儿的语言,更有利于幼儿对于英语的认知。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刺激出现了错误,会在幼儿的内心留下深刻印象,将来要想纠正都会很困难。所以,英语语音语调标准、规范,是幼儿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幼儿期是语言听说能力形成关键时期,幼儿英语教师只有口语表达能力、听说技能娴熟,才能灵活的运用英语口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只有熟悉了英语文化背景,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才更有利于运用这门语言,更好的掌握这门语言。为今后英语学习做好铺垫。

2、学前教育基本技能娴熟,学前专业理论知识过硬。

作为幼儿第二语言的启蒙教育,幼儿英语教育不仅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幼儿英语语言的敏感性,为幼儿将来学好英语奠定基础。因此,幼儿英语教师不仅要英语语音语调标准、规范,口语表达能力、听说技能娴熟,还要学前教育基本技能娴熟,学前专业理论知识过硬。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特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同时,掌握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尤其是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理论知识必须娴熟。只有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才能根据幼儿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策略,激发幼儿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幼儿英语的教育质量。

1、以就业为导向,重新组合听、说、读、写模块。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技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学生未来发展相结合,为后续专业英语课程服务。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教学目标,一定要以就业为导向,使学生英语语音语调标准、规范,口语表达能力、听说技能娴熟,形成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训练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幼儿期学习英语,所形成的英语发音习惯,直接会影响未来英语学习习惯。所以,在“教”的过程中,幼儿英语教师英语口语标准、流利,有利于学生学好英语,保障幼儿英语教育质量。与阅读、翻译和写作技能比较,幼儿阶段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更加重要。然而,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影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严重不足,许多学生在英语发音方面都存在问题。要弥补英语语音方面的不足,学生不仅要反复听、反复模仿、反复练习,还要熟练掌握教学所需的日常用语和课堂用语,通过阶段性测试,进一步了解发音中出现的.错误。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老师并不是很多,因此,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更有利于重新组合听、说、读、写模块,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使学习任务更接近实际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根据学生基础和个人意愿,引导学生独立、合作完成任务。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英语课堂气氛相对较沉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许多学生都处于被动学习态度。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基础和个人意愿,从实用性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独立、合作完成任务。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布置一项项任务,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独立、合作完成任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有效的课堂辩论,围绕课堂任务,各抒己见,巩固知识。所以,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法可以多样化。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普遍提升,为学生将来就业,成为社会所需优秀幼儿英语人才奠定基础。

三、结语。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技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对于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英语教育技能有极大的帮助,因此,高职院校要创造机会,制定切实可行的幼儿英语一体化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幼儿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研究论文范文优选

区域活动多为幼儿的自选活动,基本上是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其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内的材料上、情景及响应的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关注好区域的材料选择与投放问题,才能引发幼儿兴趣,让幼儿与材料产生有效的互动。特别是小班幼儿,由于生活经验缺乏,认知直观形象,各方面能力偏弱,教师在选择和投放材料时,可以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小班阶段目标,结合小班幼儿发展水平,结合小班幼儿学习特点等策略。

小班;区域材料;选择与投放策略。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对教师来说,材料是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物化体现;对幼儿来说,材料是主动建构经验和认识周围世界的中介和桥梁,但在实践工作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时只是简单地堆积材料,没有考虑选择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符合幼儿发展情况等问题,这样的材料很难满足幼儿活动的兴趣,很难让幼儿与材料产生有效的互动,对幼儿的发展是有一定影响的。小班区域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可以遵循以下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各年龄段特点做了很详细的分析,小班幼儿主要体现在动作的协调性增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爱模仿,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要,有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时,能在成人的安抚下逐渐平静等年龄特点。结合这些年龄特点,我们在选择与投放材料时要注意以下要求:

(一)为安抚幼儿情绪,创设安全、舒适环境。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缺乏安全感,有很强的焦虑情绪,喜欢玩自己熟悉、会活动,摸起来柔柔的、暖暖的玩具。教师可以在小班设置娃娃家之类的、能给幼儿带来温暖和安慰的区域,在娃娃家中投放女孩子喜欢的玩偶,男孩子喜欢的汽车、变形金刚,大众喜欢的动画形象、娃娃家操作材料等,都可以帮助幼儿稳定情绪,给幼儿带来温暖熟悉的感觉。除了娃娃家,还可以为喜欢安静、不擅于交往的孩子设置一个比较封闭的“谈话吧”,鼓励这些孩子拉着他的好朋友去“谈话吧”说说悄悄话,还可以在“谈话吧”中提供抱枕、不同类型的图书,如故事类、百科类;不同类型的卡片类玩具、图谱卡、玩偶、头饰、手偶、地垫、抱枕、录音机等,帮助他们寻找话题,学会与人交往。

(二)选择富有生活情境的材料,促进小班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

小班幼儿由于生活经验缺乏,认知特点主要是好奇心强,爱模仿。因此在选择与投放材料时要关注这些特点。如科学区《学习形状相匹配》,可以以《小动物喂食》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动目标是引导幼儿寻找与小动物相匹配的食物,让幼儿模仿生活中喂食的情境,让幼儿握好汤匙,能手眼协调地把对应的食物一个个送到小动物嘴巴里,孩子会一遍又一遍重复这些动作,直到任务完成。这样的活动既能帮助教师观察幼儿学习形状认知情况,又能提高幼儿的小手抓握、手眼协调等动作发展。又如语言区,孩子都不喜欢主动表达自己,如果语言区只投放图书会特别冷清,我们可以结合孩子最喜欢模仿生活情境打电话的游戏,提供两个旧电话,收集或自绘幼儿熟悉的故事图片或生活情境,然后将故事情境中的人物或物品的名称做成一张张字卡,让幼儿看图对讲。还可以玩传话游戏,如拿一根长长的水管穿过隔板,让幼儿站在东西两端,互相交流传话,孩子会非常感兴趣。

不同阶段的幼儿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参考省编教材去制定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阶段目标去选择与投放材料。

(一)根据月发展阶段目标。

在选择材料时可以结合五大领域发展的阶段目标去投放,如9月份科学领域阶段目标中提出“感知常见的几种生活用品、水果。了解基本特征;按事物的一种特征进行分类;比较大小并排序等”,教师就可以结合阶段目标投放水果沙拉自助餐品尝区、投放标签分类整理娃娃家,投放各种大小不同的瓶子按大小排序等。10月份科学发展提出“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知圆形等。”教师根据这些阶段目标可以在建构区投放各种圆形玩具搭建车类交通工具,在运动区投放轮胎、呼啦圈自主练习感知圆形等。但有的活动区目标是结合幼儿自身发展制定阶段目标,如9月份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弱,可以先开展“抓”的练习。可以培养幼儿练习五指抓到三指抓,逐步提高练习的难度。每个月投放的“抓的物品”也应该从大到小,从粗到细。也可以玩“夹”的练习,早期阶段让幼儿用塑料夹子给各种动物形象夹胡须,还可以提供夹馒头的大夹子让幼儿练习夹乒乓球,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可以稍微提高一点难度,提供的夹子小一些,夹的物品也小一些,后期再逐步换小增加难度。“舀”“倒”“串”“扣扣子”等操作练习都可以遵循这个从粗到细阶段性逐步提高的规律。

(二)根据每个阶段目标中具体的教学活动。

每个阶段目标中都有具体的教学活动,如10月份美工区目标中提出“尝试用点(雨点、圆点等)、线条(直线、曲线、折线)和简单形态(圆形、方形等)表现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简单的物体特征。”具体活动有《香甜的水果》《画水果给小猫》《小猫的水果》等,教师就可以结合活动内容创设水果屋主题,提供各种各样形状的水果、颜料,可以利用窗台、墙面、玩具柜面等地方创设背景墙,投放颜料、油画棒、水彩笔等工具让幼儿自由涂鸦、玩水果印画、水果分类、涂鸦水果区宝宝等活动。又如科学领域目标中提出“按物体特征进行排序”具体活动有《按颜色特征排序》,可以开发图形宝宝找家、收整糖果屋、做漂亮的糖葫芦、串有规律的门帘等活动。

同年龄段的小班幼儿能力水平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既要考虑本班幼儿的普遍水平,还要兼顾个别幼儿发展的不同层次,投放适合各年龄段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活动材料。

(一)关注同年龄段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为他们准备不同层次的材料。

每个孩子在各领域发展的情况都具有个体差异性,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我们在美工区,就可以为孩子准备不同星级的材料,如不善于动手的孩子提供一级材料:画好虚线的宽较窄的长方形纸条,让孩子一刀剪断。相对较好的幼儿提供二级材料:宽较宽的长方形纸条,让孩子连续剪。能力更强的幼儿可以挑战三级材料:沿曲线剪。有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强,会自己穿衣扣纽扣。教师在生活操作区,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纽扣区,如系带子的搭扣、传统的民族风搭扣、不同大小的纽扣穿洞练习,让幼儿自由练习,挑战不同的难度,孩子会特别感兴趣,有时还会邀约她的好朋友帮忙一起完成,给了孩子合作的机会。

(二)关注相同的材料难度层次的提高。

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材料都是使用一次性就被搁置无人问津,新的任务下达,教师又开始马不停蹄地制作新材料,不懂得开发和利用原有材料,从原有材料中去抽取或添加,提升和创新原有材料。如科学活动《有趣的石头》教师请家长搜集了各种各样的石头,投放科学区让孩子们了解石头的特性。一段时间,孩子对石头不感兴趣了,教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商量,用油画棒、颜料来装饰石头,晾晒石头,这从原来简单的摸一摸石头了解石头到动笔装饰石头,对孩子技能上有了一定要求;装饰石头完工后,我们又把这些石头运到沙池区,让孩子搭建高高的城堡,一起用石头装饰大城堡,孩子们的兴趣更加浓厚。有的孩子还商量不同的装饰方法,如大石头放在城堡的底层,小石头放上层,不同的石头分类装饰,孩子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了分类、空间安排等科学问题,对幼儿的学习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有的材料不适合跨区域开展,我们可以在原有材料上增加些难度。如生活操作区《夹夹乐》,原有材料是乒乓球,夹馒头的夹子、盘子,孩子很快挑战成功。第一次教师换掉的是盘子,提供高一点的杯子,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第二次教师换掉的是大夹子,用小号的夹子去夹乒乓球并放到杯子中;第三次教师换掉的是乒乓球,变成小木珠,小木珠个头小比较难夹,但不像玻璃珠那么滑溜,小班幼儿还是能挑战成功。后期为了锻炼能力强的幼儿,还增设了瓶子,让幼儿把小木珠装进瓶口较小的瓶子里。这样循序渐进地增加材料难度,幼儿会有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幼儿参与的兴趣。

小班幼儿基本意识不到学习的目的、任务。他们只是对学习过程感兴趣,往往把学习当作游戏看待,需要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教师在区域材料投放过程中不能简单的一盘材料、一份任务单让小班幼儿操作,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一)高、低结构材料相结合的区角环境。

小班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喜欢颜色鲜艳、形象逼真的高结构材料,但低结构材料又能帮助幼儿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发展,在选择与投放材料过程中教师要考虑高、低结构材料相结合。如准备《娃娃家》材料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小班幼儿准备一些高仿的材料,如自制的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角色扮演道具如各类角色服装、帽子。娃娃、奶瓶、炊具等,还可以收集幼儿照片,制作全家福。玩具小人、装扮服饰、厨具用具、过家家餐厅、医院、理发店等模型玩具。低结构材料如各种各样小珠子,不同颜色的项链、假发、头饰、各种彩色的皱纹纸、泡沫纸、小瓶子、小杯子等,孩子可以根据情境布置娃娃家,做娃娃家食品,装饰品等。

(二)选择幼儿熟悉、具有生活经验的材料。

小班幼儿经验缺乏,教师选择的材料要源于生活中的材料,幼儿才能更感兴趣。如科学区《找匹配》,教师就可以直接用生活中的瓶和盖、笔与笔套、脚与鞋的尺码、手与手套的大小供幼儿探索、匹配等,《神奇的电池》教师可以请幼儿把自己熟悉的电动玩具带来,认识电池两端的不同,组装电池,让玩具动起来,这样的活动孩子会百玩不厌。

(三)投放丰富多样的材料满足幼儿不同学习需求。

在考虑小班幼儿学习特点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地提供种类多样、数量充足,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活动材料,满足幼儿不同学习需求。如美工区,除了有涂鸦区,还要提供充足的操作工具:如浆糊、双面胶、透明胶、儿童剪刀、花边剪刀、橡皮泥、水彩笔、油性笔、油画棒、各色毛线、棉签、纸杯、空纸盒、绘画纸、不同材质的有色纸等。半成品材料如纸筒娃娃模型、各种空纸盒、空瓶等,让幼儿大胆的用撕贴、点、线画、绕毛线、包裹橡皮泥等方式去装饰美化这些物品。还要注意提供清洁用品,如抹布、小纸篓、分类盘、整理箱等,帮助幼儿随时清洁自己使用的空间,养成卫生整洁的习惯。

(四)关注材料的动态性,保持幼儿学习的兴趣。

随着幼儿对材料的一次又一次的互动过程中,他们的兴趣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和转移的,他们会对玩了一段时间的活动内容产生厌倦。我们要考虑材料的更换,如益智区的拼图材料,图书角的一本书等;还要考虑材料的添加,如美工区《漂亮的瓶子》初期教师只提供了简单的贴纸让幼儿装饰,一段时间后孩子不满足于简单的张贴,可以和幼儿协商还想把瓶子变成什么。有的孩子说变成花瓶插花,有的孩子说变成瓶子娃娃等,教师就可以添加剪刀、吸管、纸花给原来漂亮的花瓶插上花;还可以添加黑色的毛线、泡沫圆球、水彩笔做瓶子娃娃等。

总之,每次选择与投放区域材料之前,一定要思考这些材料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吗?这些材料可以让幼儿玩什么,怎么玩,适合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等问题。让活动区的材料不是简单堆积,而是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让幼儿与材料产生有效的互动,真正实现“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的人文教育目标,实现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

[1]董旭花,韩冰川,王翠霞,等.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袁爱玲.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袁调芬.创设幼儿园特色环境[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中国农村的幼儿教育起步晚,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认真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中问题主要包括:生源不足、硬件设施落后、幼师资源不足等等方面。从目前遇到的问题出发,对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具体阐释。通过对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希望能够对提升农村幼儿教育有所助益。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原因分析。

一、农村幼儿教育现状。

(一)农村幼儿教育生源少。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差距。很多农村劳动力涌入到城市打工,有的孩子被留在了农村并且由爷爷奶奶照顾,还有的孩子被父母带到城市。被带入到城市的孩子虽没有固定的学校读书,但是家长还是希望把孩子带在身边接受让好的教育。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乡镇幼儿园逐渐兴盛起来,许多农村孩子被送入到城镇幼儿园当中来。以上这些因素都让农村幼儿生源变少。

(二)硬件基础设施薄弱。幼儿的发展不但与学校家长的教育有关,还与幼儿所处的环境有关联。学校环境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特别重要。但是,在农村幼儿园当中,公办的幼儿园较少;而私立幼儿园由于规模小,很多幼儿园仅有2-3个班,教师人数也是2-3人。农村幼儿园没有幼儿正规寝室,很多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差,甚至有的家长中午直接就来接孩子。有的农村幼儿园室外的活动场所有限,游戏设施也不多;有的幼儿园没有室外的游乐设施,更鲜有大型的游乐设施。这些因素都会限制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

(三)幼师资源需要整合。在幼儿教师的师资力量方面,农村幼儿教育师资力量也很薄弱。许多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不够丰富,教学方式方法也不够新颖,当有小朋友不听话,上课讲话等情况出现的时候,幼儿教师没办法正确的引导小朋友,往往让小朋友坐下或者惩罚、“威胁”的方式。这些都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而且从调查可以看到,目前农村幼儿教师大多都是转岗或者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就上岗的年轻青年,他们的教学方式、专业素质、行为理念等方面都与城市专业幼儿教师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就需要把农村幼师来进行整合,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和水平。

(四)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缺失。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在农村,很多父母都忙于农活或者是打工赚钱,孩子的教育往往容易被忽略。还有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来带,隔辈人带孩子往往会对孩子过于宠溺,很多教育方式方法都不恰当,这样没办法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另一个方面,农村家长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教育观念较为落后,很多幼儿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不太了解,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课程的时候,如果家长不支持,同样不利于幼儿培养和发展。在农村,很多父母将幼儿送到幼儿园,其目的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没有必要进行正规的幼儿教育,只要不犯大错误就行。这样的思想意识也限制了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

二、提高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政策和相关部门方面。教育部门应该做好国家政策的解读和宣传工作,特别是农村教育部门。让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为农村教育发展服务,提高对农村幼儿教育的认识,推动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对农村民办幼儿园进行管理的时候,应该对幼儿园的教育、幼儿园的设施等方面进行正确指导,让农村幼儿园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由于农村幼儿教育的特殊性,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为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并创造有利于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便利条件。对相关的幼儿园领导进行指导和纠正,避免幼儿教育向“小学化”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幼儿教育发展。

(二)师资力量方面。苏联作家高尔基曾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就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在农村教育当中,主要依靠的就是那些广大甘于奉献的人民教师了。只有充分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农村教师的知识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幼儿教育水平。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实行幼儿教师准入制度,对农村幼儿教师定期进行检查培训,逐步提高对幼儿教师的资质要求,鼓励幼儿教师在职进修,加强对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学历培训,帮助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他们的教学业务平。二是要增加农村幼儿教师数量。高校中要加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加大农村幼儿教育的宣传,从高校中选拔有志于从事农村幼儿教育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幼儿教师队伍中来,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切实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改善教师的生活环境,定幼儿教师队伍,防止专任教师大量流失。

(三)家庭教育方面。本文所指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指长者对子女的影响和教育。在农村幼儿教育当中,家庭教育是一种稳定持久的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如果家长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错误,往往会给孩子错误的导向。首先,应该加大家庭教育的宣传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幼儿家长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关心幼儿、支持幼儿教育事业的新风尚。其次,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很多时候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加入。作为幼儿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积极支持幼儿的发展和成长,给予孩子更多更好地鼓舞和帮助。最后,幼儿园尤其是幼师应当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合作,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采用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如通过建立家长联系簿、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开放半日或一日活动、宣传栏、个别指导等向家长介绍科学的教育理念,宣传关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早期幼教的方法及意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建设、管理和监督当中来。在家庭教育起作用的时候,农村幼儿教育才可以得到全面和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文超,梁丽珂.河南省城乡幼儿教育差异及成因分析———以漯河市为例[j].今日中国论坛,(13).

[2]陈影.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j].才智,(34).

学前教育调查研究论文

摘要: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形式,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并引起听众的情感共t鸣。这种良好的演唱效果是经过老师的正确指导,通过演唱者刻苦练习与钻研而获得的。许多职业类学校都设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门类比较多,而声乐课正是其中-fj主要的专业课。但由于学校安排的声乐·课课时少,而学生又比较多,因此,声乐课的教学方式大多以集体:课的形式进行教学。事实上,这样的授课方式极不利于教师针对学生自身的素质条件、学习能力、基础程度和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教学内容,致使学生并没有充分地利用好时间来学习相关的知识,而教师也不能按照预定的教学进度完成教学。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声乐课教学效果,完成基本的教学进度呢?下面谈一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声乐集体课教学。

一、选曲要合理。难度要恰当:中职学校三年制的学生,其在校学习的时间仅两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是参与到幼教工作中。而事实上,学:生很少会在幼教工作中教授其在中职学校中所学的美声歌曲、民·族歌曲和一些通俗歌曲等,大部分所教授的只是一些节奏简单、旋律鲜明、朗朗上口的幼儿歌曲或儿童歌曲。因此,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应该选择一些实用性较强的音乐作品。例如:在中职第一:年的声乐课中,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幼儿歌曲上,同时,适时穿插·一18一一些篇幅简短、节奏性强、难度较小的艺术歌曲。

二、概念要正确。声音要清晰。

譬如:很多时候,在发声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注意歌唱的呼吸,学生便对发声的位置模糊;在歌曲演唱中,老师要求学生注意情感处理,学生对声音的共鸣又变得模糊了。这是因为学生的概念不清晰。

教师要给学生灌输正确的声音概念,主要是让学生多接触正确的声音,只有靠自身主动地去聆听、去领悟,才能对正确的声音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正确的范唱。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距离是最近的,老师应该及时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声音作为参照。当学生听到正确的声音时,首先会进行模仿,然后在不断的练习中找到方向,从而慢慢向规范靠拢。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正确声音。声音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老师应该清楚地告诉学生不应该一味地模仿任何一位歌唱者的声音。而是应该多思考、多练习,在掌握科学发声方法的基础上,展现出自己的音色。再次,由于学生的基础与学习能力相对比于高中阶段的特长生差些,所以,老师要对学生多加以肯定与鼓励,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在不断的练习和强化下,学生的正确声音才会慢慢地建立起来。

三、兴趣要盎然,热情要高涨。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结构比较单一,时间长了,学生容易产生厌恶心理。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耐心地对待学生,做到循循善诱。

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对学习声乐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开设声乐课程的目的和意义,认识到其性质的特殊性。同时更要明白学习是枯燥、艰苦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在课堂要重视言教身教的作用,老师的亲切和对学生的信任,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老师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声音的闪光之处,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进一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教学方法形象化、多样化,教学结构合理化,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选择教材方面,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进行选择,由易进难,做到循序渐进,灵活对待。在选择歌曲时,尽量挑选些旋律优美、容易上口且风格多样、体裁各异的歌曲,使学生在歌唱的同时也了解到不同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所体现的风土人情,让他们觉得内容新鲜有趣,对歌曲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歌唱的欲望。总之,要根据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四、信息要反馈,评价要及时。

在课堂上,教师应当留心学生上课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如多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或情绪的变化,多注意学生的声音体现,从而了解自己讲解的知识点能否被学生接受、理解,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地对每个教学内容和环节作出评价,例如:学生在歌曲演唱时,出现咬字不准确,老师应及时地指出并纠正。同时要求学生多练习说好普通话,尽量做到歌唱咬字准确、吐字清晰,进而达到依字行腔、字正腔圆,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状况,了解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程度。

在一个集体中学习,教师要多采用鼓励手段,多给予学生肯定的表扬,学生就会更有兴趣学习,就会更有信心与勇气面对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

学前教育下教育体系研究论文

摘要:基础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石,基础教育管理干部是基础教育的领导者和执行者,其整体素质决定了基础教育的高度和深度,而继续教育又给基础教育管理干部提供了一个发展平台,能有效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通过对基础教育管理干部继续教育国内外现状的分析,旨在研究构建继续教育的具体方法,以促进管理干部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基础教育;管理干部;继续教育。

基础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石。怎样提高基础教育管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决定着整个基础教育的水平。因此如何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是发展基础教育的关键。继续教育给基础教育管理干部提供了一个终身学习、创新教育、个性发展的平台,是促进其有效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保障教育质量体系的重要措施。

学前教育下教育体系研究论文

纵观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和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不难看出,我国学前教育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市场环境、教育环境和个人私利等方面的因素,为了能够实现对学前教育的有效管理,我国政府考虑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有效确保学前教育的.公平性和公共性。下面就目前我国实行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具体现状,简要分析其中可能面临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2.1“扶正”学前教育幼儿教师。

纵观我国学前教育的教师发展现状,幼儿教师的待遇和权利都与其他公职教师有着很大的不同,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也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不具备公职教师的身份,当然也就无法享受公职教师的基本权利,但是其履行的业务与公职教师相比相差较小。由于幼儿教师在待遇和身份上都有着较大的不明确性,使得其一直处在社会教育事业的边缘,并没有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甚至会受到轻视,这也使得我国学前教育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和信心得不到充分的调动,不仅影响到其个人的发展,而且不利于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开展工作。然而,一旦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中来就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来讲,可以对学前教育幼儿教师的身份进行明确,使其能够拥有公职教师的权利和待遇,其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也有了很大的保障,在保障其权利的基础上,也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广大学前教育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其次,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中来,能够使幼儿教师的地位得到有效的提升,营造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工作氛围,从根本上保证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此外,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中来,使得学前教育幼儿教师的身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的改善,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到学前教育的领域中来,从而有效地提升学前教育的工作质量和教学质量,促进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儿童学生的全面发展。

2.2保证学前儿童能够接受平等的教育。

可以说,学前教育是一个人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时期之一,是学前儿童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作风的重要阶段,因此,我国教育部门应该确保每位儿童都能够接受到全面的学前教育,对其以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中来,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更是对学前儿童接受教育权利的重要保障,而且根据不同地区的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对于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政策的实施方式和力度也不尽相同,其改善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可以保证学前儿童能够接受平等的教育。此外,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中来,学前儿童就可以免费地接受学前教育,可以确保一些经济困难家庭的孩子也能够按时接受完整的学前教育,实现“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的教育教学理念,保证每位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2.3明确相关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大多数学前教育机构的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不利于对儿童实行全面的学前教育。当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中时,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就可以实现对学前教育的综合管理,规定学前教育的管理制度,提高学前教育的管理效率,并对学前教育幼儿教师的任务和目标进行明确和落实,并按照义务教育的相关规定对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善,规范对学前教育现状的有效管理制度,确保广大儿童能够接收到良好的学前教育,为后期的义务教育学习奠定基础。

3总结。

综上所述,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新形势下,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中是一个对教育事业发展十分有利的政策措施,不仅能够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有效地体现出来,而且能够将学前教育的综合管理正规化,提升其综合管理质量,保障广大儿童能够接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为广大儿童接受系统的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有效促进学前教育的健康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下教育体系研究论文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呈现了整体提升的良好态势,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已经是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定位。国家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提出了“能力为重”的理念,要求幼儿园教师“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重构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从强调“能力为重”这一角度出发,作为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理应打破原有的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不成体系,不受重视的现象,构建全学程、宽覆盖、多维度、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1构建“多维度”的实践教学体系目标。

《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能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这些具体标准的践行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应得以重视。以《专业标准》作为引领,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应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两层体系。总目标应从认知、情感、能力三个维度进行构建:

1.1认知目标。

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强烈动机,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加以运用、体悟、修正、创新,开拓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促进缄默知识的获得。通过实践体悟,引导学生在实践反思中有理论的提升。

1.2情感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价值观、儿童观、保教活动观等观念;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对从事幼教事业的自豪感、自信心;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以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敬业精神。

1.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事幼教事业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等。在实践总目标的构建基础上,各具体的实践教学分目标应根据实际实施特点进行制定。

2贯穿“全学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全学程的实践教学理念,从时间上看应贯穿于大学生涯的始终,从内容上看应渗透至各类型的教育教学活动,从方位上看应拓展至校内校外多个实训场所。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的获得,都需要通过各种类型的实践教学来实现。

2.1新生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系部领导系统详细的介绍,引领新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形式等专业特色有清晰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明确今后学习与努力的方向。高年级学长与新生就学习体会、学习方法等进行交流沟通,从学生角度解答新生入学来的各种不解与困惑,使学生对于专业学习与生活有深入了解,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通过参观琴房、画室、儿童行为观察室等实训基地,观摩幼儿园等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使学生对专业获得初步的感性认知。邀请幼儿园园长、幼教专家、一线教师等就幼儿教育发展现状、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等问题开展专题讲座,坚定学生投身幼教事业的决心与信心。

2.2课程教学实践。

课内教学是实现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前提与基础。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等各种类型的教学,按相关课程性质与要求,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与实际操作环节。《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游戏》、五大领域教学法等学科应结合各门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在课程讲授同时或者课程结束后1~2周安排教学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保教能力、教育教学组织能力、环境创设能力、教具玩具制作能力、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组织管理能力、家园沟通合作等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质能力。如五大领域教育课程可以以说课、试讲等形式在多媒体课堂、综合活动室等场所进行。钢琴、舞蹈、美术、手工制作等艺术技能课程,与教师口语、计算机、健美操等素质课程的教学,应将学生实际训练与理论讲授紧密结合,在日常课程教学同时贯穿实践环节的训练。

2.3教育观摩见习。

针对不同学科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观摩主题,制定下园观摩计划与实施方案。明确观摩任务,联系对口的幼儿园或早教机构,结合课程安排定期观摩。组织学生做好观摩记录,撰写观摩体会。利用实习实践基地,每学期安排一周的集中见习,具体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幼儿园保育工作等。在学期末进教育教学观摩的讨论、反馈活动,有利于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观摩中的所看、所感、所悟有机结合,增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丰富专业学习的体验性,学生从幼儿园真实情境中获得大量直观、鲜明的专业理念与实际感悟。

2.4技能考核竞赛。

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应具备弹、唱、画、舞、写、说、讲、做、演、玩等多种职业技能。在职前阶段应采取课程训练、专门训练、综合训练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每位学生通过技训练,掌握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同时在1~2门技能上有突出优势,有利于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发挥自身特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制定相应的技能考核标准,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自身特点,结合自身优势项目,给予技能综合考核。同时,以赛促训,通过创设多样的技能竞赛平台如儿童故事创作大赛,儿童舞蹈创编比赛、简笔画比赛、手工作品展览、童话剧比赛、教学ppt制作大赛等,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技能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时给予有优势才能的学生展示和表现的机会。

2.5第二课堂实践。

除课内校内实践教学环节之外,鼓励学生走下课堂,走出校园,在社会大实践中锻炼学习。第二课堂实践主要在周末或寒暑假进行,主要内容是社会调查与社会服务。特别是与本专业能力拓展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如到农村幼儿园义务支教、自制玩教具捐赠到民办幼儿园和福利院、协助幼儿园大型演出的策划组织、儿童早教机构业务拓展等。学生在社会大实践中得以锻炼,体现了学有所用的价值,同时在实践中对自身专业知识与能力有了验证与反馈,更好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2.6毕业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有效的利用最后一学年集中安排的6~8周时间,全身心投入幼儿园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在实习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做到实习前有明确的实习计划和目标,实习过程中有经验反思,实习结束后有总结反馈,以保证实习的效果。顶岗实习作为教育实习的补充形式,多安排在最后一学期,以就业为导向,组织有意愿的学生到相应的幼儿园或早教机构,以准教师的身份承担保育和教育的任务,将理论与实践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的得以融合,真正实现实践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7科研训练实践科研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培养的幼儿教师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这是与原本中师培养的幼儿教师之间的主要差别。科研实践主要包括课程论文、调研报告、毕业论文、参与老师科研教研课题等形式。特别是毕业论文的撰写,从检索查找资料、选题、写作大纲的敲定、论文写作基本规范的实际运用、论文答辩等多个环节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质量,规范科研意识。

3落实“宽覆盖”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为达成实践教学的目标,保障全程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实施,应积极落实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管理运行保障、师资保障、基地保障三个方面。

3.1管理运行保障。

完善实践教学各种管理制度。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实践环节所占课内教学时数以及实践教学所占学分比例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得以凸显。制定实践教学各方面的管理办法、措施,如实习实训大纲、实践环节考核标准、毕业论文工作管理办法等,实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实践教学有序高效进行。

3.2师资保障。

高校学前教育师资力量是保障实践教学环节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学前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高校教师往往没有在学前教育机构一线工作的实际经验,许多专职教师也缺乏长期深入的下园实践的动力与支撑。他们若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必须对他们进行多形式多途径的进修培训,深入幼教一线定期观摩、调研。通过强化专业技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另外,在具体的见习实习环节,可以聘请幼教一线有丰富经验的幼儿园教师作为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以充实和丰富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优化师资结构,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3.3校内外基地保障。

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组织实施的重要保障。不断改善校内实训条件,整合资源,优化管理,建设好钢琴教室、舞蹈房、画室、作品展览室、儿童行为观察室、心理实验室、模拟儿童活动室等多个校内实训室,以满足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需求。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实习教育基地,不仅能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观摩、实训要求,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从课堂到岗位之间零距离适应,而且能促进高校与幼儿园的深入沟通与合作,双方资源共享、互赢互利,共同发展。进一步拓展实践基地实习、科研、就业的三大功能。

4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规范、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应建立规范的评价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每次实习实训都应有实习实训报告、总结或成果,由专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并做好记录,按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的比例记入课程成绩。实践教学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可以是任课教师、校外实践基地指导教师、或是学生小组,综合不同评价主体的评定意见,给学生公平客观的评价。评价形式也应多元化,将原有的终结性评价扩展为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考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z].(12).

[2]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编.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44.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研究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是为学前教育培养高素质幼儿教师专业,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歌曲弹唱教学又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课程,如果该专业学生不能学习好这门专业课,就会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歌曲弹唱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既包括弹又包含唱,主要以幼儿歌曲弹唱为主,将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弹奏、声乐及即兴伴奏等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整合,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手、眼、耳、口、脚并用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强的学科,是从事幼儿教育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和学生相处过程中都离不开歌曲弹唱,但是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由于存在种种问题,导致学生这方面能力培养严重不足,进入社会后不能很好地开展歌曲弹唱教学,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今后职业发展。

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声乐课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开设该项课程主要是针对幼儿歌唱姿态进行科学培养,使其形成良好的歌唱心理,养成正确的歌唱习惯。同时,该门课程还能够保证幼儿学习正确呼吸换气方法,掌握正确的呼吸技巧。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专业学生加强该项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吐字清晰,正确把握歌曲意境。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对声乐艺术、知识理论进行了解和学习,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各种声乐技能和弹唱技巧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生和歌唱进行规范。歌曲弹唱是一门综合性要求很高的课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入工作领域之后,需要在良好的钢琴基础和声乐基础上开展教学,因此,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幼儿歌曲弹唱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训练,专业教师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特点,按照学生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要全面挖掘学生的潜能,控制作业难度,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纠正。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歌曲弹唱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幼儿教师的幼儿弹唱能力是学生对音乐教学多学科学习的综合体现,将弹奏和歌唱有机结合是检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关键,也是影响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加强认知,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弹唱技能;其次,学校应该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基础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学生的乐理知识、钢琴演奏技巧、声乐演唱技巧进行分层次教学培养,并将三种音乐知识体系有机统合,进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弹奏和演唱技能。此外,学校还应该对课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确定合适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体系,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基础音乐理论知识、视唱练耳、音乐史、音乐鉴赏等内容进行系统的教学,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音乐体系的认识,从而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构建完善的中音乐价值观。分层教学要求专业教师结合不同学生的音乐素养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层教学。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专业教师不应该着急,应该放缓学习进度,降低专业学习难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培养,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具备一定音乐素养的学生,专业教师可以适当加快教学进度并提高一定的教学难度。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歌曲弹唱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应该做到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弹唱能力培养,在学生头脑中树立正确弹唱观念,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几年的专业学习中掌握扎实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鉴赏能力,通过学生自己分析,对音乐作品的内涵和特点进行处理和加工,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进入到幼儿教育系统中更好地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歌曲弹唱能力适应现代幼儿教育要求,符合相应标准和学校的教学监督工作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建设,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加强对中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的监督管理,这对提高学生弹唱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监督管理体制对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各个教学环节管理,科学教学评估有着很大作用。此外,在教学评估过程中,还应该发挥学生的评估作用,多听取教师和学生意见,通过对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实践能力、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氛围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从而保证对学生各个方面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幼儿歌曲弹唱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善虎,吕小允.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4).

[2]余燕.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节奏谈[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6(08).

[3]胡虹娟,李雁,刘娜.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之探讨[j].名师在线,2016(04).

[4]刘妙芝.湖南地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引入本土舞蹈的教学初探[j].北方音乐,2016(15).

[5]于妍妍.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创意美术”的必要性与原则[j].考试周刊,2016(70).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音乐课做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前我国与国外学前教育还存在较大差距,在音乐教学方面,应该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方法,把握学前教育的特点,创建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把音乐与其他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运用到实践中去。

关键词:高师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现状;途径。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的普及,学前教育专业在全国高校兴起,尤其是世界范围内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使人们认识到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推动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全面发展。音乐课程做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学前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优秀的幼儿教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使儿童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但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方式呆板,学生理论、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差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些毕业生难以胜任教学工作,这与“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本文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探讨,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改革提供现实依据。

1.生源音乐素质薄弱。

目前不少高校纷纷组建了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但是在入学却没有再设立艺术方面的考试,甚至很多学生是调剂到本专业,这种情况导致大多数学生的音乐素质基础较差,有的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上还是比较吃力,例如,有些学生音准差、乐感不强、四肢不协调,在后期的学习中,这类学生也会逐渐失去兴趣,毕业时学生的程度也是良莠不齐。这样的学生,就算是将来从事了幼儿教育,也不会有太好的教学效果,甚至会对幼儿的音乐教育带来不利影响。

2.生源相对较少。

近年来,我国民办幼儿园在逐渐增多,但是工资待遇却不高,这是学前教育生源较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秦皇岛的私立幼儿园,,幼师工资每月基本在1000元左右,到大概每月1600元左右,尽管工资在增长,但是始终与其他的职业存在一些差距,这就直接导致幼儿教师的不稳定,同时对我们的幼儿教育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公办幼儿园待遇相对较好,但是目前对幼师的需求已经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们在选择专业时,考虑到将来的工资待遇等问题,会使很多学生想选却不敢选择学前教育,就算是选择了此专业,毕业时就业的方向也可能会因为工资的问题而转移。就我校的生源情况来看,目前每年基本会有一个对口招生的班级,其他班级的学生都没有任何艺术类的相关基础,而且还有一部分是被调剂到本专业的,例如级学前教育专业,两个班50%以上是被调剂过来的,半年以后又有15%的学生转到其他专业。同时,这部分学生基本都是女生,很少有男生选择此专业,因此学前教育专业似乎又有了一些局限性,尽管专家们的呼吁男生选择此专业改变“阴盛阳衰”的幼师队伍,但是到目前来看也没有任何改观。这种不稳定的生源状态以及毕业以后的待遇情况,使学生存在很大的担忧,在选择此专业上也会非常谨慎。

3.音乐课程单一性强,缺乏专业特点。

学前教育专业有其特殊性,如何把音乐与其他学科综合起来,使音乐课具有综合性,延展性,是值得我们从事音乐教育的老师们去研究的。当前有的高校音乐培养方案上基本上是把中专层次幼师培养与专、本科层次音乐教育简单叠加综合,不少学前专业的课程安排甚至直接是专科幼师层次或者是与音乐专业的一样,课程安排上脱离幼教实际,缺乏专业特色。其次,从教师方面来看,目前课程基本上是由音乐系的老师进行授课,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不能一味的追求技巧上的提高。很多教师没有进行相关的培训,缺乏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因此在授课中难免会套用音乐专业学生的授课模式。从课程的内容来看,部分课程的观念陈旧,内容陈旧,使用课程书籍也是音乐专业书籍的或者是中专幼师的书籍,这些课程和设置很多都不能适合四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且音乐基础薄弱学生使用。同时,我国目前占主流的幼儿师资培养的课程还是比较偏重于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单一性太强,缺乏各科之间综合教学。

4.学生实践能力较差。

教学实践能力较差,说课逻辑比较混乱。在多数高校中,要么偏重理论,要么偏重技巧,而忽略了学生非常重要的.的实践课,这也是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好的原因之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高考之前和大多数普通高考生一样是通过全国文化高考被学校招录的,以前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并不多,因此,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不够,即使在学校进行了一定的音乐能力培养后,还是有很多学生不能准确的表达音乐的内容。还有一部分学生,即使能够理解音乐,但是由于表演实践较少而羞于上台。不敢站到人前去把音乐的语汇表达出来,就不会自如的控制课堂的节奏。国外幼师教育非常注重实习实训,例如在日本,学校安排67.8%的学时用于实际操作训练,25%的学时用于专业理论学习,而在我国大多数高校中只在毕业前夕设有一个阶段的实习,首先实习的时间段安排的就不够合理,学生往往在这个时候都忙于找工作或者继续深造,就会无暇顾及实习中问题的解决,其次,一个阶段的实习学生对现行幼儿教育的了解不够深入,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提高。

5.专业教师紧缺。

随着各高校不断扩招,音乐教师严重紧缺,很多学校学前教育的课程都是由音乐系的教师担任,很多教师超负荷上课,而有的学校也经常根据教师的师资情况开设课程,这些方面严重影响到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课程安排上也已经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练习音乐各门类的技巧,而忽视了学科的综合性。这种不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授课模式,导致不少学生对音乐相关课程望而却步,不能顺利完成课程要求。因此,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独特性,培养适合此专业的音乐教师势在必行。

二、改变当前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现状的途径。

当前我国高师学前音乐教育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他们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并没有一味强调高学历,而是注重应用、实践与创新;注重培养学生对儿童的音乐观察、理解和分析能力;重视对学生的各种科学综合教育及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对各种艺术技能的学习要求相对较低。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方法,创建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把音乐教育与其他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运用到实践中去。

(一)把握学前音乐课程的特点。

音乐课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不断创新和改革中,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具有了独特性、基础性、创造性、科学性的特点。

1.独特性。

学前教育的音乐课与音乐专业学生无论在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都有很大不同。学前教育的培养方向幼儿教师,之所以开展音乐课是为了对儿童进行美育教育。因此,开展课程时应该和儿童的心理和思维特征联系起来,加强对此方面的培训。

2.基础性。

幼儿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儿童各种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幼师会对培养儿童的艺术创造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音乐教育方面,应该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尽管在学习过程中不需要过分的讲究音乐的技能、技巧,但是学生应该具备基础的唱、跳、弹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要加强这几方面的综合练习,例如,一首歌曲,可以边唱边跳,也可以边弹边唱,这样,学生在弹唱和舞蹈编排等方面就会联系起来。

3.创造性。

学前音乐教育不像音乐系突出技术的专业性,具有基础性的特点,在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和儿童的特性联系起来。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把所学的知识通过儿童感兴趣的方式传递给他们,这样才能实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的。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方式,因此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开发学生。

4.科学性。

音乐对于儿童来说,不仅会在提高语言学习能力,而且对孩子们的心智发育及沟通合作方面有很大帮助。因此,音乐课程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非常重要,有其科学性。如何正确的用音乐来教育幼儿、引导幼儿,这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二)改革其他相关环节。

1.提高生源素质。

为提高生源素质,笔者认为,在高考之前,应该对报考该专业的学生进行一次艺术测试,测试内容不用像音乐、美术专业要求那样高,应侧重基础,通过此考试才可以录取,这可以检验学生将来能否担任幼师这一职业,也为学生后期的学习减少负担。

2.提高民办幼儿园办学质量,提高幼师待遇。

(1)提高民办幼儿园办学规模、质量、设施等,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重视与管理。(2)提高幼儿教师工资水平。待遇提高,才能够激发更多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也能使生源质量得到保障和提高,对于幼儿园而言,幼师会比较稳定,同时更能吸引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前来任教,也有利于加强教育部门对民办园的指导、监督和管理,进而推进我国幼儿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高。(3)规范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任职资格。幼儿教育有其特殊性,不是简单的“看孩子”,没有经过培训或不具备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认证的人,是不应该入园进行授课的。但是,现在有很多民办幼儿园还存在这类问题。

3.合理设置课程安排,注意多元化知识学习。

21世纪初期,世界发达国家改革后的幼儿课程教育呈现了五大特点:课程设置规范化、课程目标全人化、课程内容多元化,课程实施游戏化,课程资源社区化。在这些国家的培养机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和创造力,教会学生如何发现和培养儿童的科学探究能力。这对我国的幼儿教育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相比较而言,我国目前幼儿师资培养的教育模式更偏重于音乐技能,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该把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知识也囊括进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必须增加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课程组织能力。

4.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中重要的一环,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创造、组织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应该学会如何把音乐与其他领域的知识综合运用,融到游戏、科学观察等活动中。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增加实践课程,联系实践基地,让学生走进幼儿园去观察、听课、试讲,回校后进行总结、汇报。

5.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

改革高校“借用教师”的形式,配备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该进行培训,教师需要了解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要在掌握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础上进行授课,这样才能使教学具有学前教育的性质。对任课教师的培训,可以请一些优秀的一线幼儿教师进行演讲,去幼儿园进行“实地考察”,以了解当下幼儿教育还存在的现实问题,回到学校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幼儿教师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高素质的幼师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目标,高师学前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会推动着基础教育向更高的一个层次发展、提高!

参考文献:

[1]许亚莉.国外幼儿科学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j].肇庆学院学报,(03).

[2]邬春芹.世界发达国家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五大特点[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9(04).

[3]杨立梅著.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学前教育下教育体系研究论文

艺术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领域,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学习内容。学前教育专业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具备未来幼儿园工作所需要的艺术素养,能引导幼儿对美的感受,以及培养幼儿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体悟生命、感受意义,从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然而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出现了“技能化”倾向,即将完整的注重内在体验的艺术教育窄化为音乐、美术等艺术技能的传授,忽视了艺术的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创造,以及和幼儿有关的艺术引导能力。这种“技能化”的艺术教育认为,学生只要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技能技巧,就能应对未来的幼儿艺术教育的需要,忽视了艺术教育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这种“技能化”的艺术教育,将会对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学生的专业素质产生不利影响。

(一)目标定位偏重艺术人才,忽视学前专业方向。

培养目标是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和灵魂。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幼儿园专业教师。艺术教育使学前专业的学生具备必要的艺术素养,了解幼儿艺术的实质,掌握符合幼儿兴趣特点的艺术教育能力。幼儿艺术教育的实质是通过幼儿以游戏的心态参与感受美、表达美与创造美的过程,提升幼儿对美的敏锐感受力、丰富想象力和直觉理解力以及审美情趣,最终培养自由和谐的审美人格。艺术教育的“技能化”倾向却使得艺术技能和艺术知识成为主要目标,教育过程中只关注学生音乐、绘画、舞蹈、手工制作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忽略了对幼儿艺术特点及学习规律的认知。这种“技能化”倾向的目标定位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艺术知识及技能就能做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事实上,幼儿教师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艺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适合幼儿的教育实践智慧。学前学生学习一定的艺术技能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忽视自己的专业方向,单纯学习艺术技能就混淆了学前教育专业和艺术专业的区别,忽视了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造成了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制约了学生的专业发展。学生就业后尽管具备一定的艺术技能,最终也只能发展成为工匠型教师,很难成为专业化的幼儿教师。

(二)课程内容偏重艺术技能,忽视艺术情感体验。

由于受培养目标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在艺术教育的内容上,也是按照艺术专业的课程模式强调艺术的学科体系,将艺术分为音乐、舞蹈、美术等不同学科,每门学科再进一步细分,如音乐分为声乐、钢琴、视唱等课程。这种课程设置割裂了艺术的整体性,只注重艺术知识的传授和艺术技能的习得,忽视了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也难以培养学生激发幼儿审美兴趣、引导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有的学生经过学前教育专业三到四年的刻苦学习,在钢琴、绘画或者舞蹈等技能方面确实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甚至能和艺术专业的学生水平相当,但是不会创设艺术情境、不懂分析幼儿艺术作品,不能引发幼儿的艺术兴趣等现象却十分普遍。对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不在于学生能达到的技能水平的程度,而应该以增强学生在丰富的新资源和新信息中融会贯通和建构新意义的能力为宗旨,应该表现在学生对技术手段、艺术技法和艺术追求之间关系的透彻理解。当前这种只重视艺术技能的课程设置将导致学生难以适应未来的幼教工作,从而影响学前教育的质量。

(三)教育方式偏重模仿训练,忽视幼儿教育实践。

基于对艺术教育的误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对艺术知识内容的记忆、对艺术技能的被动模仿和强化训练,缺乏对幼儿园艺术实践的深入了解。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完成老师布置的艺术作品,如钢琴曲目、舞蹈动作、绘画等,缺乏对艺术作品的情感体验,更忽视了对儿童艺术经验的关照。《0-3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的艺术作品,更要关注幼儿的艺术思维过程、艺术形式,重视幼儿的艺术个性和艺术创造性的培养。衡量一个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标准不是看其掌握了多少艺术知识和技能,而是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灵活机智处理各种问题的实践智慧。这种只注重技能训练的艺术教育,导致学生只是机械的掌握艺术技能,却不能形成内在的艺术素养,更不具备幼儿教师的专业艺术能力,如创设丰富艺术环境的能力、引导艺术欣赏的能力和鼓励艺术表现和创造的能力等。在未来的工作中也会只强调幼儿的艺术作品,难以进行幼儿的感知与体验、想象与创造等本体艺术能力的培养。艺术教育蜕变成了艺术训练,幼儿也就变成“缪斯天性意义上的残废人”。

(四)评价体系过于机械片面,忽视综合艺术素质。

幼儿艺术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幼儿的艺术作品,重要的是强调评价的发展功能和内在的激励机制。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的评价也应如此,然而艺术教育“技能化”使得艺术评价以艺术技能为核心,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在评价内容上以学生的艺术知识和艺术作品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艺术创作体验和思维过程,也忽视了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在评价方式上多关注横向的结果评价,忽视对学生动态的发展过程评价,如学生艺术兴趣、艺术的创造性、独特性等;在评价标准上只重视艺术作品的技能水平,忽视了艺术创作中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方式。不合理的评价导致高校学前专业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学生以在各种艺术技能大赛中获奖为最高荣誉,热衷于参加各种晚会、演出,忽视专业理论的学习,缺少专业思想和专业信念;在幼儿园实习只能用成人的标准评价幼儿艺术作品的“技术”水平,对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最重要的内容如幼儿情感思想、智慧和独特表现却毫无察觉。这种重技能轻素养的艺术教育评价体系导致了艺术教育的异化,抑制了学前学生专业水平的发展。

二、艺术教育“技能化”倾向产生的原因。

(一)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培养目标决定着教育方向和教育内容,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过于宏观、概括和模糊等特点,难以对具体的教育实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导致人才培养方向上出现偏差。学前艺术教育首先是培养未来的幼教人才,然后才是艺术才能。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技能,更重要是获得未来在幼儿园开展艺术活动所需要的艺术教学素养。艺术素养的提升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而艺术技能却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强化训练得到提高。由于缺乏对幼儿艺术教育的系统研究,再加上受功利思想的影响,有些高校直接将艺术专业的培养模式直接借用过来,把艺术教育当成了艺术技能的训练。还有的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直接将“吹、拉、弹、唱、画”等技能作为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的目标定位难以培养具有良好艺术素养的学生,更无法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的合格的师资。

(二)缺少科研成果支撑。

科学研究的成果为教育实践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但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实践,才能推动着教育实践的发展。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关键是既要从认识层面理解和认同理论的基本理念,又要在操作层面具有运用这一理论的实践策略和智慧。这就意味着教师既要及时学习和应用教育理论,又要具有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当前有关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的研究多是宏观的理论分析,对我国幼儿艺术教育具体实践层面的研究较少。艺术教师多是对于理论的套用,少有对艺术教育实践长期的跟踪调查和探索研究。这种科研现状制约着学前艺术教育的发展水平,也影响着学前教育的总体发展。当前学前专业艺术教育还面临着许多课题:学前学生的艺术素养包含那些层面,和艺术专业有何不同?哪些课程能支撑艺术素养的获得?当前学生的艺术素养是否适应学前教育的需要,还有哪些差距?以上种种课题的解决依赖于学前教育工作者对学前艺术教育的实践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由于当前我国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的科研成果较少,无法为艺术教育提供更好的发展思路,导致艺术教育长期存在着“技能化”倾向。

(三)师资缺乏专业素养。

由于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师资没有专门的职前培养模式,学前专业的艺术教师大都是毕业于高校艺术专业的专业人员,他们普遍具有高超的艺术技能,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和技巧。但他们往往缺乏对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和实践的了解,不具备学前教育的专业素养。因此,在艺术教育实践中,他们便采用艺术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来施教,即注重艺术技能的教学,而忽视了学前教育理念在艺术技能教学中的渗透。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恰恰是未来的教育对象—幼儿,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要懂得艺术教育的真正意义“主要不在于技能训练,而在于以艺术为手段,使儿童的那种活泼、自由、纯真的天性进一步得到解放”。艺术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而不是以技能为中心,艺术技能只是她们进行教育的工具而并非教育的目的。教师本身的艺术技能水平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需求,能引发幼儿的'审美体验,引导幼儿进行富有个性的艺术表演和创造。

(四)盲目迎合社会需求。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学前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健全,难以有效规范幼儿园的办园行为,导致学前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不规范、不科学的现象,对学前教育理念的理解上还存在着偏差。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幼儿园更多的是关注幼儿的艺术作品如唱歌、绘画和舞蹈等,忽视了艺术创造的过程,如幼儿的感知和体验、艺术思维、想象过程等。家长也常常把这些艺术技能作为衡量幼儿园水平高低的标准,孩子学习的技能越多,幼儿园越好。久而久之,艺术技能的提高仿佛成为艺术教育的核心,也成为幼儿园招聘教师的重要条件。有些幼儿园招聘教师的面试环节完全成了艺术技能大赛,在音乐、舞蹈、绘画方面技能高的学生具有明显的就业优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了迎合幼儿园的需求,也为了提升学生就业率,在艺术教育中也就越来越偏重艺术技能的培养。

三、艺术教育“技能化”倾向的应对策略。

(一)立足专业标准,明确专业定位。

艺术教育行为实施的关键要看其专业定位,作为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学前教育专业,既要明确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又要遵循行业标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要充分领会目标的要求并将其作为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同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培养幼儿师资的高等院校明确专业定位、确定培养目标提供了重要依据。《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未来师资必须符合《专业标准》的要求,才能适应今后的幼儿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艺术教育也要在《专业标准》的框架内明晰发展方向,准确定位富有特色和针对性的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遵循理念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艺术与教育并重的原则,培养既有专业理念、高尚师德,又具有较高艺术知识和艺术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二)创造有利条件,加强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对教育实践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利条件。学前艺术教育同样需要教育科研成果的指导。学前教育高校科研人员要注重结合学前艺术教育的实践进行长期的调查研究,和一线幼儿教师共同合作,探索我国学前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广大的幼儿教师也要转变教育观念,做一名研究性教师,不断地进行着艺术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检验、改革和创新,从而推动着学前艺术教育的发展。通过严谨扎实的科学研究,才会为学前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从而逐步提高学前艺术教育的发展水平。

(三)转变教师观念,提升师资素养。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学前艺术教育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前专业艺术教师要转变观念,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即她们是未来的幼儿教师,要具备幼儿教育所需要的艺术能力,而幼儿教师的艺术能力应以现实的工作需要为基准,艺术能力不能代替专业能力,艺术教育最终是为了未来的幼儿园工作服务。因此,学前专业的艺术教师不仅要培养她们的艺术技能,更要使她们具备将来引导幼儿艺术发展的专业素养。这就对艺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教师要学习学前教育理念,深入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和现状,及时把握幼教实际对师资艺术素养的要求。针对我国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艺术教育的“技能化”倾向,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要积极探索学前专业艺术师资的职前培养模式来培养具备学前教育理念的学前艺术师资;同时也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对在岗艺术教师进行培训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素养。

(四)完善相关法规,规范办园行为。

学前教育的发展既要有数量的要求,更要有质量上的保障,保证质量是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生命线。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学前教育确实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仍存在着质量较低的问题。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利益驱使,社会上的幼教机构存在着一些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现象,干扰了科学的保育教育工作,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也间接地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的培养起着导向作用。存在这些不良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相关法规、政策的保障和约束。国家各级部门应完善相关教育法规,规范幼儿教育行为,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切实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例如,尽快出台学前教育法,保障学前教育的法律地位;加强托幼机构注册制度的监管,保证托幼机构的准入资格;健全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规范幼儿园科学的保教行为;完善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建立学前教育网络体系,营造家庭、社区和幼儿园共育的大环境等。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