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热门13篇)

时间:2023-12-10 22:11:44 作者:灵魂曲

一个好的月工作总结,可以为未来的发展和晋升打下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的思路。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

xx区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畜牧)培育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关心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xx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xx年xx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鄂农计发[207]30号)文件精神和区农业局《襄阳市襄州区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襄农文[20xx]67号)的文件通知,以加快培育壮大畜牧经营主体为主线,以促进畜牧增效、养殖户增收、农业发展为核心,以造就有文化、有技能、善经营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通过认真组织实施,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以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大力实施技术技能培训,积极开展跟踪服务指导,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已顺利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根据省、区印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我区紧紧围绕现代畜牧业发展,结合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及时制定了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任务,分类型制定了培育计划,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严格标准,动态管理”原则,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择优遴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有序推进新兴职业农民培育。我区20xx年培育目标任务为专业技能型畜禽繁殖员110人,两个班,分别为肉牛培育班50人,生猪培育班60人。

1、为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抓好抓落实,我局认真遴选,组建学员库。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单等广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和意义,深入到养殖企业、村、组进行调查摸底,并在自愿申报的前提下,将符合条件的人员信息情况登记注册,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共登记入库的人员达230人,然后再从实用人才信息库中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学员库中,建立学员档案。在培训时,依据培训内容,有针对性的从实用人才信息库中遴选符合条件的学员,重点遴选有意愿、有需求的农民参训,将有意愿创业或扩大农业产业规模的农业科技示范户、优先纳入培训范畴,从而避免了新学员在注册时登录不上系统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学员重复参加培训的问题。

2、坚持农民自主申报和基层主管部门推荐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不同类别培育对象。登陆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网,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申报系统或手机下载“云上智农”app实名注册,在线报名。培育对象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年农业服务收入4万元以上,包括动物防疫员、畜禽繁殖员等。同一培育对象三年内只享受一次同类培训。

为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我们组建有师资库。为充实师资团队,我们不仅聘请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还将本地有较强生产经营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土专家”充实到师资队伍中,进入我区师资库的专家教授有25人。例如周健,华农毕业,原正大畜牧公司副总,主抓生猪生产,现在自主创业,是生猪疫病防治方面的“土专家”;毛喜,喜旺旺公司总经理,在生猪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方面有很深的研究;杨万坤,金牛公司老总,与牛打交道有30多年,是肉牛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方面的“土专家”。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根据课程安排,从师资库中选择专家以多种方式进行授课、答疑,从而最大程度的让学员学到更多、更实用的专业知识,提高养殖水平。

1、创新培训方式。根据农时季节和学员工学矛盾,采取“分段式,重实训,体验式”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培育对象,开展小班教学,提升农民参训积极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一班一档”分期分段安排课程,分门别类展开培训。培训理论授课时间为50%,实训、见习时间为30%,研讨、交流、考核时间为20%左右。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及时填报实训基地库,确保每个产业、每个岗位有实习基地,每个培育对象能实践、会操作。利用云上智农平台,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网络课堂。

2、选择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的适合畜牧养殖特点的培训教材,共选购。

1、《现代农业生产与经营》。

2、《农民智能手机应用手册》。

3、《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

5《高效养牛技术》。

6、《猪病防治实用手册》600余本,制作教学课件8个,印发讲义400份,印发资料2000余份。

3、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根据培训内容,从师资库中选聘优秀老师,并及时与老师沟通,方便老师有目的地提前备课。在培训时,合理设置课程,不仅要对学员进行专业技能提升培训,更多的是要加强创业理念、经营管理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在培训方式上,除了传统的授课方式以外,还积极推广体验式、案例式教学,学习各地新型职业农民优秀代表、典型案例,并结合自身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

4、有目的性的选好实训基地,做好实训。我区共建有实训地8个,例如生猪培训,我们选择喜旺旺公司;肉牛培训,选择金牛公司;蛋鸡培训,选择圣迪乐公司。我们选择的这些公司,都是在我区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对学员的学习有非常好的借鉴作用。在观摩时,我们安排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现场讲解,并进行互动交流,以便解决学员提出的养殖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在实训基地观摩学习,让学员们把课堂所学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达到融汇贯通,学为所用,将实训基地好的做法应用到自己的养殖中去。

5、严格考勤管理,每节课点名,严格请销假制度,将考勤计入学员档案,与优秀学员评选,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挂钩,确保教学秩序。在培训中,我们进行了交流探讨,让学员有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体验分享交流经验。

为更好的巩固培育效果,为学员提供一个互动沟通交流的平台,我们建有襄州区畜牧技术培训qq群3个、微信群3个,邀请所有师资团队老师及参加培育的学员全部参与其中。通过qq群、微信群,学员们可以进行价格信息、原料采购、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的沟通交流,而且遇到疑难问题,还可以与专家进行远程视频,随时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每一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结束后,我们都要针对每期参加培育的学员制定后期跟踪服务方案,印有跟踪服务纪录本,保证每位学员我们每年上门服务2次,同时我们还会不定期的组织老师到学员家中进行回访,发放技术资料,了解学员实际情况、生产遇到的问题,针对了解的情况制定解决办法。如果遇到需要紧急情况,我们也会邀请老师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学员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践,我们认识到,只要勇于创新,一切从养殖户出发,扎实工作就能得到养殖户的理解和配合。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密切结合,形成合力,才能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稳步推进。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

1、明确责任。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纳入畜牧技术推广站和各乡镇畜牧中心年度工作考核目标,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培训工作由局分管领导王建华副局长总负责,局机关在培训服务、教师协调、教室配置等方面全力配合和支持,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具体承担培训任务,负责组织实施授课培训,乡镇中心负责招生和后期跟踪服务,做到集中培训,分散指导,责任明确,各司其责。

2、创新方法。马头山羊、秦巴黄牛、黑猪养殖是我县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也是这几年我县精准扶贫的重点扶持产业。我们在教师聘请中采取“请名师、筑基础,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授课,今年聘请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金尔光、宋忠旭、郭万正等专家学者授课,并把专家请到部分养殖场,把脉问诊,实地指导。在实践指导上采取分片包联,分区指导,按期上门,定期回访的形式,让每一位学员学能应用,学有所用。

3、丰富教学。我们严格执行培训方案和期初计划,完全按照“五三二模式”,即理论授课时间50%,实训、见习30%,研讨、考试考核时间20%,培训时间上不缩水。在课堂教学时做到有教案、有教材,注重互动教学,并安排学员互相交流,实践中注重养殖专业技能、防疫员与养殖户之间的相互交流,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后期跟踪指导上建立了微信群、电话咨询,保证沟通顺畅,互动活跃,不走形式,不摆样子。

4、规范管理。培训按照训前申请、训中监督、结班验收、拨付资金的流程开展,建专帐,专人管理,专款专用,规范资金使用范围,严禁现金支付,严禁截留挪用。所有报销单据报县农业局和财政审核后报账,做到与培训无关的不予支出,预算中没有项目的不予支出,单据少于2人签字证实的不予支出。按照一班一档,拍照片、留痕迹,签字登记,全程收集,装订成册,入档存放,确保后期有据可查。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

x区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畜牧)培育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关心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xx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xx年xx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鄂农计发[207]30号)文件精神和区农业局《襄阳市襄州区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襄农文[20xx]67号)的文件通知,以加快培育壮大畜牧经营主体为主线,以促进畜牧增效、养殖户增收、农业发展为核心,以造就有文化、有技能、善经营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通过认真组织实施,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以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大力实施技术技能培训,积极开展跟踪服务指导,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已顺利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根据省、区印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我区紧紧围绕现代畜牧业发展,结合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及时制定了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任务,分类型制定了培育计划,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严格标准,动态管理”原则,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择优遴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有序推进新兴职业农民培育。我区20xx年培育目标任务为专业技能型畜禽繁殖员110人,两个班,分别为肉牛培育班50人,生猪培育班60人。

1、为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抓好抓落实,我局认真遴选,组建学员库。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单等广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和意义,深入到养殖企业、村、组进行调查摸底,并在自愿申报的前提下,将符合条件的人员信息情况登记注册,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共登记入库的人员达230人,然后再从实用人才信息库中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学员库中,建立学员档案。在培训时,依据培训内容,有针对性的从实用人才信息库中遴选符合条件的学员,重点遴选有意愿、有需求的农民参训,将有意愿创业或扩大农业产业规模的农业科技示范户、优先纳入培训范畴,从而避免了新学员在注册时登录不上系统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学员重复参加培训的问题。

2、坚持农民自主申报和基层主管部门推荐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不同类别培育对象。登陆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网,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申报系统或手机下载“云上智农”app实名注册,在线报名。培育对象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年农业服务收入4万元以上,包括动物防疫员、畜禽繁殖员等。同一培育对象三年内只享受一次同类培训。

为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我们组建有师资库。为充实师资团队,我们不仅聘请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还将本地有较强生产经营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土专家”充实到师资队伍中,进入我区师资库的专家教授有25人。例如周健,华农毕业,原正大畜牧公司副总,主抓生猪生产,现在自主创业,是生猪疫病防治方面的“土专家”;毛喜,喜旺旺公司总经理,在生猪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方面有很深的研究;杨万坤,金牛公司老总,与牛打交道有30多年,是肉牛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方面的“土专家”。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根据课程安排,从师资库中选择专家以多种方式进行授课、答疑,从而最大程度的让学员学到更多、更实用的专业知识,提高养殖水平。

1、创新培训方式。根据农时季节和学员工学矛盾,采取“分段式,重实训,体验式”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培育对象,开展小班教学,提升农民参训积极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一班一档”分期分段安排课程,分门别类展开培训。培训理论授课时间为50%,实训、见习时间为30%,研讨、交流、考核时间为20%左右。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及时填报实训基地库,确保每个产业、每个岗位有实习基地,每个培育对象能实践、会操作。利用云上智农平台,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网络课堂。

2、选择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的适合畜牧养殖特点的培训教材,共选购

1、《现代农业生产与经营》

2、《农民智能手机应用手册》

3、《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

4、《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教育与礼仪》

5《高效养牛技术》

6、《猪病防治实用手册》600余本,制作教学课件8个,印发讲义400份,印发资料2000余份。

3、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根据培训内容,从师资库中选聘优秀老师,并及时与老师沟通,方便老师有目的地提前备课。在培训时,合理设置课程,不仅要对学员进行专业技能提升培训,更多的是要加强创业理念、经营管理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在培训方式上,除了传统的授课方式以外,还积极推广体验式、案例式教学,学习各地新型职业农民优秀代表、典型案例,并结合自身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

4、有目的性的选好实训基地,做好实训。我区共建有实训地8个,例如生猪培训,我们选择喜旺旺公司;肉牛培训,选择金牛公司;蛋鸡培训,选择圣迪乐公司。我们选择的这些公司,都是在我区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对学员的学习有非常好的借鉴作用。在观摩时,我们安排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现场讲解,并进行互动交流,以便解决学员提出的养殖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在实训基地观摩学习,让学员们把课堂所学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达到融汇贯通,学为所用,将实训基地好的做法应用到自己的养殖中去。

5、严格考勤管理,每节课点名,严格请销假制度,将考勤计入学员档案,与优秀学员评选,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挂钩,确保教学秩序。在培训中,我们进行了交流探讨,让学员有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体验分享交流经验。

为更好的巩固培育效果,为学员提供一个互动沟通交流的平台,我们建有襄州区畜牧技术培训qq群3个、微信群3个,邀请所有师资团队老师及参加培育的学员全部参与其中。通过qq群、微信群,学员们可以进行价格信息、原料采购、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的沟通交流,而且遇到疑难问题,还可以与专家进行远程视频,随时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每一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结束后,我们都要针对每期参加培育的学员制定后期跟踪服务方案,印有跟踪服务纪录本,保证每位学员我们每年上门服务2次,同时我们还会不定期的组织老师到学员家中进行回访,发放技术资料,了解学员实际情况、生产遇到的问题,针对了解的情况制定解决办法。如果遇到需要紧急情况,我们也会邀请老师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学员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践,我们认识到,只要勇于创新,一切从养殖户出发,扎实工作就能得到养殖户的理解和配合。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密切结合,形成合力,才能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稳步推进。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

1、为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抓好抓落实,我局认真遴选,组建学员库。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单等广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和意义,深入到养殖企业、村、组进行调查摸底,并在自愿申报的前提下,将符合条件的人员信息情况登记注册,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共登记入库的人员达230人,然后再从实用人才信息库中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学员库中,建立学员档案。在培训时,依据培训内容,有针对性的从实用人才信息库中遴选符合条件的学员,重点遴选有意愿、有需求的农民参训,将有意愿创业或扩大农业产业规模的农业科技示范户、优先纳入培训范畴,从而避免了新学员在注册时登录不上系统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学员重复参加培训的问题。

2、坚持农民自主申报和基层主管部门推荐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不同类别培育对象。登陆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网,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申报系统或手机下载“云上智农”app实名注册,在线报名。培育对象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年农业服务收入4万元以上,包括动物防疫员、畜禽繁殖员等。同一培育对象三年内只享受一次同类培训。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

20xx年度,我市继续成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试点市”,南漳首次进入省级示范县。在总结近两年经验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配合、整合培育资源、扎实推进培育环节、严格监督管理,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和扶持等各项工作,多形式开展跟踪服务,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又上新台阶。

截至20xx年3月底,全市圆满完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300人的工作任务,其中:生产经营型2153人,创业类600人,青年农场主170人,专业技能型1591人,专业服务型1786人,农机合作社带头人50人。

一是组织到位。相继出台《襄阳市20xx年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襄职农培办【20xx】1号)、《襄阳市直20xx年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襄职农培办【20xx】2号)等文件,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实施内容、进度安排、组织保障、监督管理等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安排部署。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科技示范户培育、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基层农技推广、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将政策扶持与激励奖励相结合,重点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规模经营,发展社会化服务,为全市培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是分工到位。农业部门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和督办工作,统筹协调、管理与验收;项目日常管理工作与绩效考评、项目资金管理与使用,信息宣传与农民信息上报审核;后续跟踪服务、指导、认定和政策扶持等工作。财政部门负责项目的资金拨付、资金监督和管理工作。各行业部门负责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协助制定教学方案、遴选学员、跟班管理、跟踪服务等工作。各培训基地负责遴选培育对象、制定教学方案、选聘教师、教学组织管理、跟踪服务等工作。

三是监管到位。严格执行管理、培训、监督三者分离的工作机制,各地农业局专门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公室。按照 “谁承担、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抓好新型职业农民项目实施和监管工作。开班前,每个培训班需向新型职业农民管理办公室和科教科提交开班申请,经审批后方能正式开班;开班时,农业局、财政局分管领导及工作人员亲自到场清点人数,核实学员身份;培训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管理办公室、科教科、监察科全程监督培训全过程,确保人员、时间、培训质量到位;培训结束后,组织由财政局、农业局机关负责人对每个培训班进行验收,严格按照验收标准逐项核查,验收合格后出具验收报告;项目资金监管方面,做到先审计后报账,主动邀请审计部门对每个班次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财务审计,审计合的方可报账,对不按项目实施方案开支的资金坚决不予报销。

四是宣传到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做好项目各个环节的宣传工作。在培训招生前,一是组织招生宣传专班分赴各乡镇办进行培训宣传和招生摸底调查,使农民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通过前两年培育学员好口碑进行宣传。通过他们口耳相传,自发对外谈论培训后的收获,今年早早就有很多农户要求参加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加大对培育工作和典型学员的宣传力度;在培训跟踪服务阶段和结束后,注重从总结培训经验、学员培训成效和发展创新理念等方面宣传。20xx年,谷城县农广校被评为“20xx年度全省农广校系统宣传工作先进集体”,陈启峰同志被评为“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报刊应用先进个人”、“20xx年度全省农广校系统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五是服务到位。各地提前组织人员联系培训基地,给学员提供一流的学习环境和舒适的食宿环境,让他们能安得下心、坐得下来学习。由于吃住一体化,有专人为学员每天合理调配膳食,每天不重样提供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饭菜,学员们高兴的说:“这标准比家里吃的还好,住的还舒服,免费让我们学习还管吃住,党的政策真是好”。同时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和学员们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和他们谈心交流,让他们感觉向家人一样贴心温暖,学习气氛融洽和睦。

(一)抓好学员遴选,确保培育精准。今年遴选学员,重点从解决农业发展后继无人、“谁来种地”、解决怎么推进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快速形成等方面着力,注重培育发展职业农民新生代。优先选择种养规模大、学习意愿强、文化程度高、年轻力壮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骨干成员等作为培育对象。今年遴选学员与去年相比年龄更小、学历更高、种养规模大、学习积极性高。

(二)抓好师资选聘,确保培训质量。根据上年对培训教师满意度测评、授课内容、授课形式等方面,继续聘用学员反应好、培训形式好、效果好的老师,淘汰学员反应差,培训形式干巴枯燥、培训效果不好的老师。聘请国家省市级专家及研究员、职业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校教授、教学生产结合紧密的专业老师;高起点选择、高标准配备长期服务在生产一线农业专家、农业领军人才和乡土专家作兼职教师。通过先优配强师资,确保了每个专业都有“精品课”,每堂课都有“含金量”,使农民反响强烈,兴趣高涨。

(三)抓好课程设置,确保培训效果。各地根据学员反响和产业需要调整课程,对于反响好的课程予以保留,并根据经济形式和产业发展在内容上进行更新和丰富,对于学员反应不好的课程予以更换。从提升学员农业发展理念、理论水平、专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出发,精心组织,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编排课程。比如老河口市为了让学员真正了解合作社是怎么创建的、怎么经营管理的,开设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创建、经营和财务管理课程;又如怎样让产品销的更好、更快,怎样提高他们品牌意识,开设了农产品市场营销与维权、农产品品牌创建及“三品一标”、农村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等课程;开设各种专业生产理论课和适用技术操作应用课,帮助学员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抓好培训创新,确保教学新颖。注重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取得最大培训质效。按照农民参训需求和学习特点,强化课程设计的针对性、实用性、趣味性,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坚持方便农民、“就地就近”便利培训,保证学员及早赶回家抓好生产,做到学习生产两不误。农民通过电商学习,把自家的桃、芝麻油、土鸡、土鸡蛋、腊味及桃核制作的小饰品等农产品通过微信、qq、微博等平台展示出去,获得了很好的收益。

(五)抓好制度建设,确保管理到位。要求各培育机构建立开班审批制度、双班主任和指导员制度、班委会制度、考勤考核、班级评价等制度和考核竞争机制,用制度规范培训过程,用制度提高培训效果。每个班级按照实际培训人数,多遴选取4-5名备学学员,采取激励竞争,末尾淘汰机制,对参训人员出勤、学习、实训、研讨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在培训结束后进行综合考评,每个班评出5-6名优秀学员予以表彰奖励,评出4—5名综合考评分值低的学员予以淘汰。组织每个班成立班委会,推选出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学员为班干部,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积极带头作用,并按乡镇分成对比学习组,形成了比纪律、比提问发言次数、比学习笔记干净完整等积极向上学习氛围。通过末位淘汰、评先表优,进一步激发了学员们学习积极性,保证了学习时间和学习质量。

一是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开展经常性跟踪服务。部分地区将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纳入为科技示范户,社会服务型培育对象所在乡镇科技示范户必须是20xx年培育人员,使90%以上新型职业农民都能成为科技示范户得到经常性、长期跟踪服务。同时对部分种养规模大、发展势头足、技术力量薄弱的职业农民采取分派专家,定点服务;对部分产业相同、技术服务要求相同,采取综合服务。

二是结合现代信息化服务手段,搭建信息技术服务桥梁。通过“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创建产业qq群、微信圈等现代信息化服务手段,搭建信息技术服务桥梁。建立起专家与学员,指导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平台,各产业部门及时将政策、信息、生产措施、病虫害防治技术及阶段要求公布在群里,随时为学员提供创业信息和各项服务。充分依托互联网络,结合农业科技云平台、湖北农业教育培训网等网络平台,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网络课堂,组织农民参加在线学习。

三是结合精准扶贫,包村联户、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开展技术到田到户。组织行业单位专家和技术指导员,在关键季节、重要农时,按照产业需求,采取进村入户、联户结对、送教上门、田间办班等方式,开展技术实践指导,使他们真正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生活生产中,做到学以致用。组织各行业专家、技术指导员开展各种技术入户服务,为农户发放技术明白纸。

四是结合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开展技术交流、示范演示,及时传播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老河口市先后组织了果树学员在李楼砂梨综合试验站观摩学习了冬季修剪、清园管理、疏果、套袋、病虫害统合防治等技术演示;蔬菜学员在洪山咀绿佳园果蔬基地开展了设施蔬菜生产技术观摩等。

1、在政策扶持上,建议上级政府出台文件,明确更加具体的政策和认定管理办法。从国家层面给予新型职业农民相应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明确公职人员担当农民培训师资的激励办法,解决公职人员合法获得课酬的问题,提高师资水平。

2、培育机构缺乏工作经费支持,项目资金全部用于培育工作,无工作经费安排,影响培育机构的工作积极性。建议在今后的资金使用中明确培育机构工作经费的比例和使用范围。

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系统过多,给基层操作录入造成不便,建议一个系统管总,增加三年内已培训人员自动识别系统并拒绝录入对象库,避免重复,简化系统操作程序,给基层更多时间用于培训和跟踪服务。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

我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是四川省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是四川省政府确定的第二批扩权强县试点县。全县幅员面积1609平方公里。地貌以丘陵为主,兼有部分低山平坝。辖27个乡镇,296个村,3980个村民小组。20xx年末,全县有耕地59.2万亩,其中田38.3万亩,土20.9万亩;全县总人口6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3万人,农村劳动力37.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71.3%,其中富余劳动力20万余人。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为切实搞好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县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技能,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县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

(一)培育任务及资金安排。

荣县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660人,其中:培育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100人/培训19天(150课时)、160人/培训15天(120课时);培育社会服务型400人/培训5天(40课时);中央财政补助资金88万元。

今年,我县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66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260人,社会服务型400人,完成国家补助资金88万元。我县新型职业农民育训工作于9月18日至11月30日在旭阳镇、乐德镇、双石镇、过水镇、望佳镇、长山镇、高山镇、双古镇等八个乡镇进行,共完成培训班13个,参训660人。其中完生产经营型4个班,每个班集中培训理论5-7天、实训10-12天,培训人数260人,包括柑橘生产58人、生猪生产60人、肉鸡生产40人、稻田养鱼生产62、茶叶生产40人,社会服务型9个班、每个班集中培训5天,培训人数400人,包括农机服务人员250人、植保信息员50人、测土配方施肥40人、农村经纪人60人。学员参学率95%以上,培训合格率100%,其中优秀学员76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以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为重点,对农民进行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培育,增强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提高其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为目标,使之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不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我县在过去探索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创新和完善培训工作。

(一)遴选培育对象。

我县制定出台新型职业农民遴选培育标准,主只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农业企业带头人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不超过55周岁,我县要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大、中、高职学历教育的衔接,全面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

(二)确定培训机构。

根据省农业厅、财政厅《关于20xx年农民(民生工程)培训的通知》(川农业〔20xx〕125号)要求,本着“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我县制定出新型职业培育基地遴选认定条件。荣县农牧业局于20xx年8月20日组织专家按照遴选认定条件进行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荣县新型农民培训学校、荣县农广校、荣县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三所培训机构符合认定条件。培训机构结合我县实际,遴选我县新型职业培育实训基地15个。

(三)创新培育模式。

1、参与培训模式。即在生产第一线的种养大户、专合社带头人、家庭农场主、农业企业等,在现场直接参与讲解、示范、操作和解答等活动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一是与农民直接面对面交流学习和操作。二是现场实训,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工艺,着重解决当前生产实践和工作中的问题。三是培育内容紧密围绕生产实际和工作中所需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问题,能够缩短理论与实际运用之间的距离,可以做到因人施教。

2、参与互动交流相结合模式。即在培育过程中掺入“教、学、论、跟”的互动交流培训方式。首先对学员从普遍性的种养经验和认知水平教起,让学员听得懂、学得进,缩小师生间的距离感,让学员轻松参与学习;其次少讲大道理和深奥的东西,将理论与实践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让学员真正认识到自身经验的差距所在和压力感,增强学员学习的自觉性;其三是组织开展课堂讨论,让学员结合自己所学的与以往积累的技术、经验、固有观念等谈感想、说体会、讲认识、话打算、谋发展,提高学员学以致用的能力;最后是做好学员产前、产中、产后的跟踪服务,引导学员正确组织生产、加工、销售等,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这种对传统培训方式的改进,解决了单一的传统培训方式可能导致学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培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既端正了学员学习的态度,又激发了学员学习的热情。

3、参与小组讨论式培育模式。即在训期间以一个班分成4-6个组、组有组长、班有班委、班有学习约定等;通过开放式的讨论,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和智慧,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和解决方案,学员共同交流是通过小组交流、全班研讨、互相倾听彼此的声音,分享别人的经验,碰撞创造的火花,开拓想象的空间。充分利用培训、考察、讨论等多种手段,给学员更新知识。

4、网络教育培育模式。即荣县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在“荣县农业科教网网站”组建了教师库,学员可以利用“荣县农业科教网网站”教学课件,学习农业技术或下载农业技术资料;在培训期间或者培育后,如果有问题可以通过荣县农业科教网网站学习的平台,联系到学校教师库教师们,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难题,真正达到培育的效果,深受学员欢迎。

(四)建立制度。

1、实行目标考核管理制度。通过“目标任务合同”的形式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培育基地,与培训任务、目标考核挂钩,充分调动各培育基地的积极性。

2、公示制度。荣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向社会公布承担项目的培训机构名称、培训任务、补助资金等内容,并公布举报电话0813-6201242,接受社会监督。荣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荣县农业科教网”上公布认定的培训机构、承担的培训任务和联系电话。

3、“三抽查”制度。荣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三查”制度,即:抽查第一堂课,抽查中间一堂课,抽查考试一堂课,对培训情况的全程跟踪监督,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并督促培训机构整改。还要抽查招生简章、核实学员身份,讲解国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意义。

4、信息报送制度。按省农业厅要求,荣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定专人管理和使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监管系统,及时录入、审核和上报培育信息。各培育基地要在每个培训班结束5天内向荣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该班培训学员信息,及时将学员相关信息录入监管系统。

5、台帐制度。各培训机构必须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台帐,作为检查验收培训情况的重要依据。台帐必须写明学员姓名、年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培训专业、培训时间、电话号码、学员签字等。培训机构法人代表对台帐的真实性负责。

6、检查验收制度。荣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三抽查”制度的基础上,检查验收组对各培训机构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主要通过检查培训档案、核实培育台帐、走访或电话访问学员等方式进行,其中:走访或电话访问的人数比例原则上要不低于学员总数的5%。

我县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做大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导向,整合资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加快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我县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要有三项任务:一是探索建立培育制度。实行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强化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协同”培训,对符合新型职业农民条件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并配套创设相关政策予以扶持。二是我县是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之一,结合我县实际积极探索,大力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新途径,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建立健全培育体系。充分发挥县农牧业局培训机构的主导作用,统筹利用好农业公益性教育机构培训资源,并积极开发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园区、与大学联合等社会化教育培训资源。

今年,我县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660人,其中:认定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174名,包括柑橘生产50人、生猪生产33人、肉鸡(肉兔)32人、淡水养殖9人、其他生产经营产业50人,同时,新型职业农民信息录入到荣县新型职业农民资格查询系统内,方便群众查询,接受社会监督。20xx年12月17日举行首批174名新型职业农民的颁证仪式,自贡电视台于12月20日“自贡新闻”栏目报道了《荣县首批174名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

今年被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74人中,目前启动致富农业项目166人,初见成效128人,分别占新型职业农民认定人数的95.4%、73.6%,实现了从种养大户向种养生产经营大户的转变。

(三)致富典型不断涌现。

我县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受训农民增强了致富的本领,不断涌现出了致富典型。

1、留佳镇学员谢光中: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转变了创业观念和经营理念。在留佳镇大屋坡村流转承包柑橘园660亩进行柑橘新品种“不知火”嫁接改良,预计明年产“不知火”柑橘达330吨,产值达264万元。

2、古文镇学员甯祖海: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转变思想和经营理观念,成立了荣县古文镇柏林香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合社+农户”模式,并带动农户366户种植大头菜1800亩,南瓜500亩,总产量达8625吨,产值达1150万元,纯收入达690万元,主要销住重庆、成都、宜宾等市场。

3、双石镇学员梁玉生: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学到了现代化养鸡技术,他创立了荣县格瑞养鸡专业合作社,采用智能化日本蛋鸡养殖技术三条生产线,3人可养殖5万只蛋鸡,年产鸡蛋3102.5万枚,销售收入达1551.25万元,纯收入达310万元;为了提高鸡粪的循环利用的价值,与鸡粪作为有机肥原料,新建成有机肥生产厂,年生产有机肥达4000吨,销售收入达320万元,纯收入达150万元;又与巴尔合建鸡饲料加工厂,年生产饲料达6000吨,销售收入达1680万元,纯收入达180万元。年实现销售收入达3551.25万元,纯收入达640万元。

(一)种养业市场风险大。新型职业农民掌握国内外市场信息不足。

(二)特色农产品不突出。没有自己的品牌,品种和技术不了解,市场不对伸。

(三)金融信贷困难。金融机构对种养业信贷信用度低。

(四)土地流转难。主要是土地分散于农户,思想难统一,集中土地流转困难。

(五)基础设施建设难。乡镇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资金来自于国家项目支撑。

(六)农业保险不足。国家只对一些种养业农业保险,一些种养业不与农业保险。

(一)政策扶持。

荣县是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之一,首批174名取得了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省市县要出台《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优惠政策》,包括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农业补贴、农业保险、社会保障等。

(二)建立奖励制度。

我县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种养业达到一定规模的一次性给予奖励。

(三)建立科技扶持制度。

我县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显示出其符合当前改革政策的发展需要,农民职业化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为关键,以村为基本实施单元,以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农民为重点,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创业等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1、农业科技大培训。以xx个行政村为单元,以农民技术员为主,利用农闲季节,并根据农民生产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集中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依托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有资质的部门进行集中授课,共培训xx人次,xx期。

2、现场指导培训。以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为依托,以xx村和xx村为重点,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培训。以xx个行政村xx户为单元,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技术员以实际操作培训为主,深入田间地头,通过直观的、手把手的指导,根据生产季节进行现场培训,每周x次,主要生产季节天天下基层。现已培训xx期,共培训人员xx万人次。

3、外出重点实用人才培训。为更新技术,改变原生产理念,共组织农业骨干技术力量和农民科技示范户重点人才xx人,进行重点培训,带动一批农民发展农业生产。

4、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结合专业技术培训和农业政策法规的宣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共培训x期,xx人次,增强了企业的自律观念和质量安全意识。

5、农业科普宣传。结合科技三下乡、放心农资下乡、科普宣传等活动,深入农村集市,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xx份,《农村实用技术手册》xx本。

以现场指导和集中学习理论实用技术为主,主要以农业技术员和农村示范户为主,根据生产季节,以及农民的需求,以实用生产技术培训为主,使每一户农民基本掌握xx门的'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1、分类培训原则。面向基层农村工作人员、农业生产骨干农民、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创业者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农民企业家等不同培训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培训。

2、服务产业原则。以设施农业和水产养殖业等产业需求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致富为目标,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围绕当地的农业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开展培训。

3、注重实效原则。紧密结合农时季节和农民需求,开展灵活多样的技术培训,使农民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要加强案例和实践教学,切实增强培训效果。

4、创新机制原则。积极创新培训模式,注意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探索形成长效培训机制,构建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便捷渠道。

1、农业劳动力科技文化结构偏低,在培训工作中因留守农业种植户文化程度不高,对科技的需求不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强。

2、农业劳动力后继乏人。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断推进,促进了农民的增收,但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大多以年轻力壮且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男性为主,使得留守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呈老龄化、妇女化、没文化的“三化”现象,农业劳动力后继乏人现象日益突出。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范文

根据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财政厅文件精神,我校通过制定方案、成立领导机构、加强日常管理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今年我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为85人,其中:社会服务型农家旅游服务员培训任务为40人,生产经营型专合组织与农场主经营管理培训任务为45人,我校通过调查摸底、宣传发动,组织实施,于20xx年12月25日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职业培训处处长任副组长,职业培训处、招生就业处、教学科研处、财会管理处、高教鉴定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办公室设在学校职业培训处。

2、制定工作方案。根据我校实际,制定符合游仙区实际的工作方案,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长效机制,完善培训管理办法,着力打造绵阳旅游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特色模式。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做大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导向,整合资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加快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大力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3、建立职业农民信息档案。我校10月份在游仙区逐乡逐村地开展规模经营职业农民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生产经营达到一定的规模,在游仙区境内从事农(林)业生产经营的种植大户、林业大户、养殖大户、加工大户等,调查工作完成后,建立规模经营职业农民信息库,以此作为我校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择优推荐参加游仙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4、建立师资人才库。在充分发挥我校涉农教师作用的同时,面向社会广泛吸纳聘请有关农业方面的专家及技术能人,建立层次多样、专业齐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团队。以中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专家、业务骨干和本地乡土人才为主,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涉及专业合作社与农场主、农村经济管理、农家旅游服务员、植保等近十个专业领域。

5、科学设置教学课程。根据今年我校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目标,围绕社会服务型农家旅游服务员,生产经营型专合组织与农场主经营管理生产管理、技术指导、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等内容设置教学课程。生产经营型每期培训时间为15天,其中集中课堂培训6天(48学时),实训5天(40学时),交流参观4天(32学时)。社会服务型培训时间7天,其中集中理论教学3天(24学时),实践教学及参观交流考察4天(32学时)。把一些能够代表游仙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体现游仙区农业产业特色的示范园、示范场、农业龙头企业等作为实训基地,运用“学校授课+基地实习”、“田间培训+生产指导”等形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外出考察学习重点选择到梓潼县许州镇、游仙区太平镇和柏林镇、游仙区万鸿、北川县、安县等地进行考察学习。

6、规范培训制度。我校新兴职业农民培训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档案,配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建立了完整的培训工作开展情况记录和参训学员电子档案。建立相应的课堂纪律,参加培训的学员能按照培训作息时间,上好每堂课。

7、注重宣传总结。今年是我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第一年,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我们及时总结典型成功经验,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报道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营造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良好氛围。

1、促进学员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拓宽了视野,给学员带来了全新体验,实地学习示范园区的成功经验,让学员们得到前所未有的视听效果,学员们充分利用培训平台,相互交流探索产业发展方向和前景,相互之间形成资源共享。

2、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学员们通过授课教师在销售渠道开拓、品牌塑造等培训内容知识引导帮助下,逐步认识到销售技巧的重要性,有的学员经过学习后,对产品进行重新改良包装后,增加了不少的经济效益。

3、增强学员务农信心。学员们普遍认为培训内容针对性强、教师讲课水平高、方式方法灵活多样、管理规范、服务到位。通过三农问题、现代农业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体验式的农耕文化、社会责任等培训,把握了宏观形势。培训中还融入支农惠农政策、农业项目申报、合作社法、财务管理、合同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认定、农业金融等内容,提升了经营管理能力。通过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培训,建立了对农产品生鲜电商、渠道建立、品牌塑造等问题的深层次认识。通过产业趋势发展、五新技术的培训,掌握了产业动态,让学员对从事农业充满了希望。

1、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总结今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经验,加强和兄弟学校交流,做好来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为未来的培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做好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设施设备建设,整合资源,改善条件,提升农民教育培训能力。

3、优化师资队伍。聘请一批农业专家,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遴选熟悉“三农”、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的专家进入培训师资库,及时淘汰不合格人员,补充优秀师资,确保教师水平。

4、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后续跟踪服务。建立跟踪服务技术指导员制度,负责新型职业农民的技术咨询、解难释疑、技术指导服务和优惠扶持政策落实、知识更新培训等。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根据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做好四川省20xx年农民培训培育工作的通知》(川农业[20xx]40号)、《游仙区20xx年农民培育工作方案》文件精神,我校通过制定方案、成立领导机构、加强日常管理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今年我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为85人,其中:社会服务型农家旅游服务员培训任务为40人,生产经营型专合组织与农场主经营管理培训任务为45人,我校通过调查摸底、宣传发动,组织实施,于20xx年12月25日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职业培训处处长任副组长,职业培训处、招生就业处、教学科研处、财会管理处、高教鉴定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办公室设在学校职业培训处。

2、制定工作方案。根据我校实际,制定符合游仙区实际的工作方案,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长效机制,完善培训管理办法,着力打造绵阳旅游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特色模式。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做大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导向,整合资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加快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大力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3、建立职业农民信息档案。我校10月份在游仙区逐乡逐村地开展规模经营职业农民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生产经营达到一定的规模,在游仙区境内从事农(林)业生产经营的种植大户、林业大户、养殖大户、加工大户等,调查工作完成后,建立规模经营职业农民信息库,以此作为我校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择优推荐参加游仙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4、建立师资人才库。在充分发挥我校涉农教师作用的同时,面向社会广泛吸纳聘请有关农业方面的专家及技术能人,建立层次多样、专业齐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团队。以中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专家、业务骨干和本地乡土人才为主,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涉及专业合作社与农场主、农村经济管理、农家旅游服务员、植保等近十个专业领域。

5、科学设置教学课程。根据今年我校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目标,围绕社会服务型农家旅游服务员,生产经营型专合组织与农场主经营管理生产管理、技术指导、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等内容设置教学课程。生产经营型每期培训时间为15天,其中集中课堂培训6天(48学时),实训5天(40学时),交流参观4天(32学时)。社会服务型培训时间7天,其中集中理论教学3天(24学时),实践教学及参观交流考察4天(32学时)。把一些能够代表游仙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体现游仙区农业产业特色的示范园、示范场、农业龙头企业等作为实训基地,运用“学校授课+基地实习”、“田间培训+生产指导”等形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外出考察学习重点选择到梓潼县许州镇、游仙区太平镇和柏林镇、游仙区万鸿、北川县、安县等地进行考察学习。

6、规范培训制度。我校新兴职业农民培训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档案,配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建立了完整的培训工作开展情况记录和参训学员电子档案。建立相应的课堂纪律,参加培训的学员能按照培训作息时间,上好每堂课。

7、注重宣传总结。今年是我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第一年,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我们及时总结典型成功经验,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报道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营造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良好氛围。

1、促进学员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拓宽了视野,给学员带来了全新体验,实地学习示范园区的成功经验,让学员们得到前所未有的视听效果,学员们充分利用培训平台,相互交流探索产业发展方向和前景,相互之间形成资源共享。

2、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学员们通过授课教师在销售渠道开拓、品牌塑造等培训内容知识引导帮助下,逐步认识到销售技巧的重要性,有的学员经过学习后,对产品进行重新改良包装后,增加了不少的.经济效益。

3、增强学员务农信心。学员们普遍认为培训内容针对性强、教师讲课水平高、方式方法灵活多样、管理规范、服务到位。通过三农问题、现代农业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体验式的农耕文化、社会责任等培训,把握了宏观形势。培训中还融入支农惠农政策、农业项目申报、合作社法、财务管理、合同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认定、农业金融等内容,提升了经营管理能力。通过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培训,建立了对农产品生鲜电商、渠道建立、品牌塑造等问题的深层次认识。通过产业趋势发展、五新技术的培训,掌握了产业动态,让学员对从事农业充满了希望。

1、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总结今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经验,加强和兄弟学校交流,做好来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为未来的培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做好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设施设备建设,整合资源,改善条件,提升农民教育培训能力。

3、优化师资队伍。聘请一批农业专家,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遴选熟悉“三农”、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的专家进入培训师资库,及时淘汰不合格人员,补充优秀师资,确保教师水平。

4、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后续跟踪服务。建立跟踪服务技术指导员制度,负责新型职业农民的技术咨询、解难释疑、技术指导服务和优惠扶持政策落实、知识更新培训等。

文档为doc格式。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演讲稿

各位学员:

为了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我们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重点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按照计划安排,今天我们举办一期xxxxxxx培训班。来参加本次培训班开班仪式的领导有xxxx同志、xxxx同志和xxxx同志,本次培训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列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在这里,我首先强调几点要求,在学习期间,上课时要保持安静,手机调至静音;下课时不要随意进入学生教室和宿舍,不要在教室附近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在校生学习;校园内开车要慢行,注意安全,按规定车位停放;晚饭后不要出校门,10点前要进入宿舍;宿舍内不要乱扔烟头、乱弹烟灰,不要私拉电线,有事找宿舍管理员;妥善保管好个人物品,贵重物品随身携带,宿舍内所有物品不得损坏、私拿。另外,热水供应时间和就餐时间安排在教室门口有提示。总之,请大家要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工作人员的管理。

按照课程安排,今天上午我们邀请到了xxxxx为大家授课,xxxx是研究生学历,从2003年至今一直在xxxx工作,长期从事xxxx工作,参与了xxx工作,对我国的xxx政策非常了解,相信她的讲座能够为大家解决xxxx问题上的难题和疑惑。下面大家欢迎xxxx为我们讲课。

刚才,xxxx在xxxx等多个方面给我们作出了准确的解读,并且列举了大量实例,内容充实、生动形象,我们受益良多,对我们在今后工作中xxxxx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感谢。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范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培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及相关管理活动。

本办法所称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为职业,具有较高专业技能、较好的管理经验,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农业从业者。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指教育培训、认定服务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农民职业化促进活动。

第三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坚持政府主导、自愿参加、注重实效、政策扶持的原则。

第四条市、有关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农业现代化发展体系。建立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督查考核制度和政策保障机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

第五条市、有关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具体工作由其所属的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承担。

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金融、海洋与渔业、林业、畜牧、农机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关工作。

镇人民政府、农村地区的街道办事处(以下统称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组织工作,指导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关工作。

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村(居)民委员会应当配合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第六条市、有关区(市)人民政府设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第二章教育培训。

第七条市、有关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主体建设,健全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依托、各类涉农培训机构参与的多元培育体系。

第九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招投标购买服务的方式,确定参与政府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培训机构,并向社会公布。

下列机构或者组织可以参加政府购买服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招投标:

(一)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职业学校等;。

(三)现代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设立的实训基地;。

(五)其他具备涉农培训教育能力的机构。

第十条市、有关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分级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培养技能型、专业型师资队伍,建立科学的师资配置、考核和薪酬制度。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材应当选用适合本土的先进实用、通俗易懂的的国家规划教材。

建立专家咨询评价机制,对培训机构进行培训能力和培训效果评估。

第十一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农业职业教育,根据实际需要设立涉农专业,落实国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助学金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支持职业学校通过弹性学制、半农半读等方式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

(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负责人和返乡创业人员等。

(二)家庭承包经营劳动者、贫困家庭劳动者和农业经营主体从业劳动者等。

(三)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员、农产品质量监管员、农药协管员、农业信息员、防疫安全协管员,农药经营人员、统防统治人员,农村经纪人,农机服务人员等。

第十三条市、有关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年度培训计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绩效目标和管理责任,分类分层次落实培训计划。

第十四条镇人民政府应当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作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基本服务事项,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开展农村从业人员调查摸底,掌握从业状况、产业规模、培训需求等信息,建档立册,纳入培育对象库,组织动员有关人员报名参加培训。

第十五条市、有关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公布年度培训项目、学员条件、班次、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和报名方式,符合条件拟参加培训的人员可以按照公布的报名方式报名参加相关培训。培训名单核定后,应当通过部门网站或者公告方式向社会公示。对公示人员有异议的,应当及时进行核实。参训学员确定后,按照计划下达培训任务。

第十六条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培训任务要求编制培训计划,报市、有关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实施。培训计划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四)公共知识培训,主要开展法律政策、职业道德、生态环保、创新创业、信息技术等培训。

第十七条培训教学活动应当结合农业生产规律、生产实践和农民学习特点,采取分段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等方式进行。其中,生产经营型应当不少于一个产业周期的全程培训。提倡开展参与式、互动式培训,推行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和在线管理考核。

第十八条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备案的培训计划开展培训活动,不得减少培训内容和培训课时,并建立规范统一、信息完整、内容真实的培训档案,作为监督管理和考评验收的依据。经培训合格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相应证书。

培训活动所涉及的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产品及其使用技术,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

第十九条培训机构在培训过程中向农业劳动者、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未经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适用性或者安全性的农业技术,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条市、有关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咨询评估专家对培训机构进行效绩评估,开展日常考核与监督检查等工作。

建立合理的约束、退出机制,对未完成培训任务、培训人员满意度低的培训机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整改,予以通报批评;逾期未改正的,予以核减培训任务、取消承担培训项目资格。政府购买服务的,按照服务合同约定办理。

第三章认定管理。

第二十一条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工作应当坚持自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二十二条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的,可以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

(二)在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中成效突出的人员;。

(三)在带领、指导、服务农民增收致富,以及富余劳动力就业等方面示范带头作用显著的人员。

(三)认定:有关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照认定等级标准进行认定,并将拟认定人员名单向社会公示,对公示无异议的,予以认定。

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颁发农业部统一证书式样的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录入国家信息库,并建立统一的档案。

第二十四条新型职业农民名录实行动态管理。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依法予以退出,不再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一)违规使用农业投入品,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二)骗取财政支农惠农补贴资金;。

(三)有违法行为和不诚信生产经营的行为;。

(四)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五)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第二十五条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统计制度。有关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做好符合条件农民的统计信息采集入库工作。

第四章政策保障。

第二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政策保障体系,确定扶持政策和扶持方式,明确扶持项目、扶持范围、扶持标准和扶持时限等。具体工作由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十七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公开公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资金项目、实施绩效等信息,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八条有关部门和镇人民政府应当为新型职业农民开展结对联系、技术帮扶和入户指导,及时提供政策信息、关键技术、品牌建设、产品营销、电子商务等服务,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第二十九条有关区(市)人民政府应当落实新型职业农民有关优惠扶持政策,支持新型职业农民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优先承担政府涉农项目,重点扶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优先向新型职业农民有序流转,主动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配套辅助设施提供建设用地指标,并按照规定依法减免相关税费,落实农产品初加工和农业灌溉用电价格政策。

第三十条新型职业农民创办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等符合条件的,依法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税费。

鼓励金融服务机构灵活采取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融资增信、创投基金等方式,帮助新型职业农民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鼓励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农业信贷担保,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支持保险机构面向新型职业农民开展政策性保险,发展商业性、互助性农业保险,提高农业风险保障水平。

第三十一条新型职业农民创业人员可以纳入当地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符合条件的给予缴费补贴。

第三十二条新型职业农民担任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员、农产品质量监管员、农药协管员、农业信息员、防疫安全协管员等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岗位,应当给予相应的岗位补贴。

第三十三条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优秀新型职业农民遴选活动。优秀新型职业农民可以优先享受相关财政政策。

第三十四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监督管理人员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单位或者个人违反财政纪律,截留、挤占、挪用新型农民培育专项资金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自2月1日起施行。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我市某地是最大的玉米主产区、奶牛养殖区和蔬菜种植区。自承担培育新型农民这一项目后,立即组织实施,成立了由农业局、财政局、团委组成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领导小组,组建了统一培训机构,制定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计划》,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开展了培训工作,圆满地完成了20xx至20xx培训任务。现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搞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对此项工作区委、区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区里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林英为组长,农业局长周田、财政局总会计师刘晋、区团委书记李田为副组长,高级农艺师、农业局副局长王林为首席专家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方案》、资金保障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成立了由项目首席专家、各专业首席专家为首,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中心、蔬菜服务中心等涉农部门及海运学校技术骨干为成员的技术小组。技术组共有教师31名,都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实践经验丰富。培训教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包点到村。参加项目实施的13个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技术组织配合开展培训工作。整个项目的实施单位两个,分别是忻府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省海运职业技术学校,共设立培训教室6个,都具备电视、vcd等先进的教学设施。建设培训基地6个,其中玉米专业3个,蔬菜专业2个,奶牛专业1个。

在项目管理方面,开发了“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管理系统”软件,使得整个项目在核心农户挡案管理;教师、教材、教学管理安排;相关政策法规学习汇综以及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更加科学、高效。

我区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初期,按照“进村入户,核心培训,包教包会,示范带动,全面覆盖”的原则,在全区13个乡镇办事处全面展开,其中玉米专业1500户、蔬菜专业200户、奶牛专业300户。确保通过核心农户的示范,带动全村及周边村的农业发展,结合“四个一”(即一张培训卡、一张明白纸、一本科技教材、每个培训点一张技术光盘)的发送,在20xx年冬20xx年春的农闲时节,首先在13个项目实施乡镇分别召开了由项目涉及村的支部书记、村长参加的科技培训进村入户动员会。为了圆满完成培训任务,确保培训效果,我们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采取核心农户专业性培训与普及性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巡回指导相结合,教室授课和基地大田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培训的方式:

三是培训基地展示田观摩与现场指导相结合,20xx年9月8日、10日、13日、15日,我们先后组织奇村镇、播明镇、东楼乡、秦城乡、合索乡、解原乡等乡镇农民,举行了4次大规模的基地示范田观摩现场指导培训会,主要参观了:

1)卢野基地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园区,共有56个示范品种,占地20亩;

2)项目单位和忻府区种子管理站共建的玉米新品种展示基地;

4)原种场玉米优良品种示范园。核心农户通过亲眼目睹了各个优良品种的主要性状,玉米高效栽培各项新技术的使用效果,亲耳聆听了培训教师的现场讲解,理论联系实际为巩固所学技术指导高产高效的`玉米种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地观摩培训的人数达到1500人,这种观摩培训的模式用时短效果好,受到了广大核心农户的一致好评。

培训教材和资料除了省、市农业部门精心编辑出版的农业实用技术书籍外,我们通过技术人员深入农户田间地头调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农民的需要,专门印发了技术手册、农事明白纸和大量的技术资料宣传单。针对我区实情和项目要求,共精选17项实用技术重点讲授推广。其中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1)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玉米旱作节水栽培技术。

(3)玉米品种优化技术。

(4)玉米化控技术。

(5)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6)玉米立体种植技术。

(7)玉米配方施肥技术。

(8)玉米种子生产技术。

奶牛高产养殖技术:

(1)奶牛品种改良。

(2)奶牛冷冻配种技术。

(3)奶牛高产养殖。

(4)奶牛疫病防治技术。

(5)奶牛秸秆青储饲料加工技术。

温室大棚高效栽培技术:

(1)大棚水果栽培技术。

(2)大棚蔬菜栽培技术。

(3)大棚沼气利用技术。

这些技术基本上都是当前农民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除此外,还结合农业政策、法规对农民进行了普法教育。

为了使“核心农户的选择更具有代表性、培训内容讲授更具有针对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技术组及包点培训教师与各村干部对科技培训的工作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根据各村农民具体情况和要求,有的村对核心农户进行了个别调整,有的村调整、增加了培训的内容。许多项目实施村通过前一阶段培训工作实施的进一步认识,对培训工作相当重视,如奇村镇唐林村还专门成立了科技培训协会,由协会根据农时、全村科学种田的需求联络、安排培训的具体事务。甜糯玉米种植户,成立了甜糯玉米协会,协会培训单位联合进行了甜糯玉米绿色食品生产操作培训。

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的管理考核要求,我们投入一写经费设计开发“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管理软件”,对核心农户全部计算机规范管理,同时建立对技术人员和核心农户的评价考核。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均受到了乡镇和村里的大力支持,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我们在农业局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设立了热线咨询电话,共接受农民技术咨询电话262次,其中播明镇农民反映出苗后的玉米出现大面积的异常现象,农技中心的技术人员及时前往诊断,指导农民进行了补救措施。

培训经费按项目实施进度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项目实施所需资金及使用情况,实行审计制度。审计报告和资金预算、决算一并报项目办公室审批列支。项目设立专帐管理,一支笔审批,统一开支范围,统一报销程序,统一费用管理,建立完整的财务档案。资金的使用主要用于购买、编印教材、技术材料,明白纸,购买培训器材,以及包村教教师讲课培训费补助,交通费用等。

为了保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落实,区农业局成立了监督考核小组建立了对技术人员和核心农户的评价考核制度,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与技术人员签订了责任书,监督考核小组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进行严格考核,不定期进村入户抽查,通过与核心农户访谈和由核心农户填写评价表,对技术人员进行考核,按考核分数排出名次,与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挂钩。凡弄虚作假的,年度考核视为不合格。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核心农户的考核,由技术人员测评和全体村民评价,考核合格的发给绿色证书,考核不合格的,继续培训直至合格为止。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我区玉米种植、奶牛养殖、城郊蔬菜种植效益,促进玉米、奶牛、蔬菜这三个主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全区农民的科技素质的不断提升;促进了我区农业科学种田水平的整体提高;促进了常规玉米、特色玉米、蔬菜等绿色食品生产和无公害生产基地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服务创新。在2000名核心农户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种田大户、养殖大户,更主要的出现了不少自己种田、养殖,又能在本领域提供相关服务、带动更多农户发家致富的农民经纪人。

玉米专业核心农户孔中秀,通过项目培训和自己钻研掌握了一套因地引种,高效种植甜懦玉米的技术。他自己家里的10亩地全部种植了甜懦玉米,同时还担任一个公司甜懦玉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技术员,负责2个乡镇6个村近2000亩甜懦玉米的生产任务,带动一批核心农户推广玉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合理安排轮作,亩产值达1700元以上,农民纯收入达千元。还有核心农户崔玉卯凭着自己掌握的过硬技术,承包土地300亩,合理选择品种、安排播期,全部种植甜懦玉米,收到很高的经济效益。

蔬菜专业核心农户赵黄科,担任着南城办事处新农村的村主任,按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会的要求,认真学习种菜新知识,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改变传统种植观念,科学种植蔬菜,效益稳步增长,他种植的温室,创下了亩收入28000元的好成绩。具体情况如下:茬口安排:按照温室蔬菜生产工艺流程,一年两大茬,西芹——西红柿两茬生产模式,西芹7月下旬育苗,10月中旬定植,元月上旬采收上市,7月中旬拉秧,对比前向年西葫芦一大茬生产,生产周期延长,西芹秋季和平病害少,西红柿采用冬春茬产量高,采收期长,效益较好。田间管理:蔬菜整个生产期管理全部采用新技术,改变传统种植管理模式,注重科学,实行配方施肥,西葫芦吊架,并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注重西芹、西红柿品质的提高,增加经济效益,对比前几年大肥大水,缺乏科学田间管理,随意盲目浇水、施肥、喷药,生产成本大下降,田间病害得到全面控制。赵黄科温室实种面积0.6亩,西芹产量3200千克,收入2560元;西红市产量4000千克,收入13800元,折合亩收入27933元,效果明显。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了温室蔬菜大棚生产技术培训基地,在他和其他核心农户的的带动下,全村逐渐缩减的温室蔬菜面积05年增加到240亩,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亩收入达23000元,成为忻州市郊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忻府区张乡高村是我区奶牛养殖大村,也是奶牛核心农户最多地方一个村,核心农户秦俏平经营良源忻定奶牛场,存栏奶牛60头,其中产奶牛34头,过去每头牛平均日产奶16公斤,由于多年来养殖技术落后一直没有较高的经济效益。20xx年成为核心农户以来,认真学习奶牛相关技术,从奶牛的配种输精、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到种植优质牧草都认真钻研,精心领会。通过把掌握的新技术运用到牛场的管理经营中,到2005年下半年,存栏奶牛从外部观察有了明显的改善,配种方面也开始给每头奶牛建立挡案,杜绝过去的近亲繁殖,逐步使品种优化。饲料管理上以贮青为主,再加上搭配苜蓿粉和精饲料,产奶量逐月上升,每头牛平均日产奶达23公斤,经济效益也逐步提高。同时牛场也形成一套“推良种、喂贮青、阶段养、标准给、科学管理”的科学饲养规程,管理上重点抓四个环节:

一是抓良种,严把母本关;

二是抓防疫,严把抗病关;

三是抓青贮,严把饲养关;

四是抓方法,严把技术关。

高村的奶牛养殖通过我们在这里建培训基地,无论是象秦俏平这样的养殖大户,还是养3头5头的小户,养殖技术上均有很大的提高,正逐步成为蒙牛、古城等国内几个大奶业集团的优质牛奶生产基地。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生产要发展,科技是关键。要把现有科学技术普及到千家万户,必须有一批新型农民。综观我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存在不少问题:

三是在数量有限的核心农户选择上还不能做到更具代表性、典型性;

四是在培训模式和手段上尽管我们也下了很大力气,但总体效果还不是更好,同时自身的科学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工作打算,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在新时期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农民科技培训任重而道远。我们经过2年的项目实施,已初步建立了一支农业科技培训的技术队伍,发展了一批合格的新型农民核心农户,掌握了一套比较有效的培训模式。在继续争取上级部门培训项目的同时,结合农业部门工作和其他农业项目的实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定期回访2000名核心农户,发展更多的核心农户,以带动农民走山依靠科技发家致富的道路。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上半年工作总结

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各相关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__年农民培训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0__〕66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见》(政办发〔20__〕46号)及省农业委员会、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__年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农联〔20__〕27号)等文件精神,以加快培育发展壮大农业经营主体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以造就有文化、有技能、善经营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通过认真组织实施,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以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大力实施技术技能培训、积极开展跟踪服务指导、加强政策项目扶持,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顺利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

今年上级分配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150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200人,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型200人,职业技能水稻机插秧手100人,专项技术水稻集中育秧员1000人。截至目前为止,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培育任务及职业技能、专项技术培训任务全部完成,生产经营型完成培育任务185人,共计完成培育任务l485人。生产经营型黄花梨产业培育15人,正在实施过程中,生产经营型培育的后期跟踪服务也正在等待各项农业产业生产工作的开展加以跟进,培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培育学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专业生产技能水平显著改善,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效果虽然还不能立竿见影,相信将在今后的农业生产实践中会得到具体体现。

二、主要做法。

(一)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

根据省农委印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紧紧围绕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时制定了培育工作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任务,分类型分产业制定了培育计划。即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200人(其中水稻产业50人、葡萄产业40人、黄花梨产业18人、柑桔产业12人、蔬菜产业60人、生猪产业20人),专业技能型农民70人,社会服务型农民130人。培训水稻机插秧手100人,培训水稻集中育秧农民1000人。

(二)出台认定管理办法,认定培育对象。

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实施方案,明确我县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的基本原则是“政府主导、农民自愿、严格标准、动态管理”,制订了认定标准、认定程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自愿”原则,择优遴选了生产经营型农民200人,专业技能型农民70人,社会服务型农民130人,机插秧手100人作为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

(三)开展调查摸底,建立培育资源信息库。

通过组织各乡镇综合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深入农业企业、村、组进行新型职业农民情况调查摸底,把姓名、性别、年龄、地址、产业及规模等信息登记造册,掌握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状况,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信息库。

(四)认定培育机构,分解培育任务。

按照培育机构四个认定基本条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了适合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特点的县农业广播学校、县职业中专学校、县农业机械化学校、蓝山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四个培育机构。根据各产业技术要求和各机构专业技术特点及跟踪服务能力,确立了以农广校为基础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分解了培育任务。即农广校培育生产经营型农民180人(水稻产业、蔬菜、水果),社会服务型农民50人,水稻集中育秧技术员培训500人;县职业中专学校培育专业技能型农民70人,社会服务型农民30人,水稻集中育秧技术员培训500人;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培育生产经营型农民20人,专业技能型50人;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培训社会服务型20人,水稻机插秧手100人。

(五)认真开展培训、实训。

1.采取“分段式”模式开展培训。

各培育机构采取“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根据不同培育对象,按“一班一案”,分期分段安排课程,分门别类开展培训。全县共开展理论培训51期,开展实训及参观交流39期。

2.选择合适的教材。

选择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的适合农民特点的培训教材,共选购《农业政策法律读本》、《新型职业农民读本》、《农产品市场营销》等各类专业教材2300本,制作教学课件67个,印发讲义1300份,印发技术资料1.2万份。

3.聘请优秀培训教师。

现代的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老师队伍,才能完成培训任务。各培育机构根据不同的产业要求,想方设法聘请素质高、专业理论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专业技术骨干、土专家组成讲师团队伍授课。农广校请进了省农广校刘文俊副校长、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董红霞教授、县工商管理局雷俊英股长、毛俊蔬菜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唐召旭及农业局郭生阳等多名农艺师讲课;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聘请了永州市职业技术学院黄武光教授、永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李毛忠、永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兽医师郑孟生上课。农广校还请来了省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杨国顺教授、刘昆玉教授、省葡萄协会会长石雪辉教授到葡萄基地现场讲座。老师讲课形象生动,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

4.培训方式灵活多样。

在培训过程中各培育机构,根据不同产业特点和专业技能要求,采取了“分段式”、“集中式”、“分散式”的方式进行培训、实训及跟踪服务。职业中专学校采取“专业分班班分组”的方式,开展了实训;农广校、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采取了“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教学,组织学员多次到各培育实训基地开展了学术交流考察活动;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学员到养殖场进行现场讲课,手把手教学员如何配饲料,如何防病治病。教学方式不枸一格,培训实训灵活多样。

5.加强教学管理。

按照“一班一案“的要求,培训班基本做到了一班一案开班。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因为请的老师是永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和永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的专家,机会难得,加上生猪养殖与动物防疫课程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合并开班的,但后期培训与实训是分开的。各培训班选举成立了班委会,建立了请销假制度,进行了考勤登记。

6.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

在选聘优秀老师的前提下,各培训班采取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实训的方式开展教学。课堂有多媒体教学、老师面授、老师答疑、学员交流、有文字、有图片、有专业设施、操作设备,课堂气氛活跃,内容通俗易懂。

三、主要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成立了由农业局局长任组长,农业局、财政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业、财政分管股站负责人及农业计财股负责人为成员的蓝山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先后研究制定了《县20__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县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积极主动向县委、县政府进行请示工作汇报。比如:向政府领导、政府汇报请示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以政府名义向各乡镇下发培育工作方案通知,配套扶持政策等。组织各培育机构分管部门召开了协调工作会议和培育工作启动会议,对各培育机构培育工作进行了具体的指导。

(二)加强培育监管和业务指导。

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蓝山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公示制度、三堂课制度、培训考核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台帐登记制度、跟踪服务制度、领导联系制度、技术员指导制度、检查验收制度等多项管理制度。各培训班开班典礼,农业局、财政局两家分管领导及办公室工作人员亲自到场清点人数、核实学员身份、检查办班实际情况并上第一堂课,讲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意义、政策和要求,并进行手工和影像记录。培训班结束时,到场检查培训实际效果,检查培训实训资料、班级管理资料、学员档案资料、学员信息台帐、资金使用情况,出具检查验收报告单。途中不定期到培育机构了解学员学习、生产及思想状况,确保培训真实可靠,保证培育质量。在资金使用管理上,工作方案规定了资金使用范围,80%必须用于学员的培训、实训、考察交流等支出。补助资金由财政存入专帐,凭学员台帐、检查验收报告、补助资金申请批复拔付,由县财政直接拔付到各培育机构。严禁套取或滥用、挪用培育资金行为,各培育机构资金使用规范。

采取通过向各乡、村主要领导发送招生短信,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发工作信息,在公共场所醒目位置公示培育机构、任务等形式,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意义、政策,极大提高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知名度和认知度。

(四)整合培育资金,加大扶持力度。

新型农民培育不仅要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重要的是扶持他们发展壮大,辐射带动所有的农业从业者。我县各培育机构共整合项目资金200余万元,用于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其中农广校整合农业局农田有机质提升项目60万元、农技推广补助项目20万元、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20万元、“种三产四”项目20万元;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整合生猪养殖标准场建设项目60万元;农机化学校整合农机补贴项目20万元;这些项目资金强力地推动了新型农民培育工作。

三、问题与建议。

(一)培育任务下达太迟,导致培训时间紧,效果打折。

今年的状况是项目县苦等任务下达,前期等,后期紧,前期事少,后期事多做不过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必须在农业生产进行时开展培育,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迫切希望上级部分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在省实施方案下达以前,我们早就在做各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本来我们很想提高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级别,拟定了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名单和多项扶持政策,但县机要室以教育实践活动严格限制和对等上级文件为理由,没有同意以县长或分管副县长为领导小组组长的请求,政府办在看过省实施方案后,也以没有必要向各乡镇下发实施方案为由,拒绝了实施方案下发乡镇,给培育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建议省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领导小组的人员构成。

(三)扶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我县财政状况不好,政府财政无力拿出太多的资金扶持培育,目前扶持政策也只限于整合现有的项目资金,今后领导小组办公室争取更多地向县领导汇报工作情况,以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